CN114316201B -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6201B
CN114316201B CN202210099254.8A CN202210099254A CN114316201B CN 114316201 B CN114316201 B CN 114316201B CN 202210099254 A CN202210099254 A CN 202210099254A CN 114316201 B CN114316201 B CN 114316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olyurethane resin
isocyanate
resin system
auxiliary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92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6201A (zh
Inventor
曹金燕
林定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he Re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he Re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he Re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he Res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92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6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6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6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6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属于聚氨酯材料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可操作时间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所述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改性异氰酸酯:90%~99.9%;反应助剂:0.1%~10%;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包括至少两种改性异氰酸酯,所述反应助剂选自液氯、硫酸二甲酯、亚硫酸二甲酯、氯化亚砜和溴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具有不会出现分层和低温结晶等现象,大大的提高了产品低温(‑5℃)储存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时间长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属于聚氨酯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复合材料由于重量轻、机械强度高等性能,已经在汽车、建筑、风机叶片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对于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加工产品时,通常采用灌注、缠绕、拉挤等工艺进行成型,尤其是采用真空灌注工艺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而对于大型的产品如风电叶片(1.5Mw,40米),在加工过程中树脂充满模具的时间至少需要60分钟,而对于更大型的叶片,则需要更长的操作时间;然而,目前市面上常通采用的聚氨酯树脂材料的可操作时间通常在10-30分钟,聚氨酯树脂有组分在混合后,粘度会急剧上升而导致流动性快速变差,从而导致加工过程中灌注无法进行。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通过改善灌注速度来避免聚氨酯在灌注过程中流动性变差而无法灌注的问题,但是这样会增加操作难度,可控性不好;也有的是通过改善聚氨酯材料的配方来延长其可操作时间。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4045806B)公开的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聚氨酯双组分材料体系,其中一组分为多异氰酸酯,包含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组成,另一组分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一种或多种甘油超始的聚醚多元醇。但是,其相当于是采用常用的单一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成分,通过采用2,4和2,2-MDI的混合体系比例和选择适当的官能度、羟值和粘度的聚醚多元醇体系来获得,其虽对可操作时间有一定的提升,但仍存在不足,最大可操作时间只能达到90分钟左右,对于更大型的产品如风电叶片等加工的可操作时间仍不够;同时,现有的对于多异氰酸酯采用多种成分混合使用由于会存在结晶和不稳定的因素,而使现有的很少采用多种不同成分混合的体系,最多也仅是采用如该文献中同一成分的不同异构体进行混配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具有高稳定性和可操作时间长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改性异氰酸酯:90%~99.9%;反应助剂:0.1%~10%;
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包括至少两种改性异氰酸酯,所述反应助剂选自液氯、硫酸二甲酯、亚硫酸二甲酯、氯化亚砜和溴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通过在组分B的改性异氰酸酯中添加上述小分子的反应助剂,能够有效的改善组分B的体系性能,使组分B的体系相当于呈偏酸性,能够降低改性异氰酸酯的活性,又不会改变组分B中的NCO的含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体系的高稳定性和低温下不会出现结晶及分层现象,利于组分B的稳定存放。进一步具体来讲,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在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进行使用。混合后的体系起始粘度低,且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合后的体系流动性,具有可操作时间长的优点,可操作时间至少达到95分钟以上;从而实现在用于加工大型风电叶片等产品如采用灌注等方式,保持在加工灌注过程中的流动性;同时,通过在组分B的改性异氰酸酯组分中添加上述小分子的反应助剂后,能够有效的解决结晶和分层的问题,使异氰酸酯体系保持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分层和低温结晶等现象,不仅提高了常温下储存的稳定性,更是大大的提高了低温(-5℃)储存的稳定性,无需在使用时要将组分B的固化剂体系进行加热融化等操作,且加入的小分子反应助剂本身不含羟基,不影响组分B异氰酸酯中的NCO的含量发生变化,保证使用时固化后的性能,使在使用时与组分A混合固化后的产品也仍能保持较好的强度性能。使用时,将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组分A和组分B混合使用,浇注体固化后邵氏D硬度不低于88,拉伸强度不低于65MPa。
在上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中,作为优选,所述反应助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5%~5.0%。能够有效的降低体系的反应活性,使混合后的材料起始粘度在45~150mPas范围,且可操作时间长;加入一定量的反应助剂,也能够更好的避免体系中水的存在,避免体系中的NCO因少量水的存在而分解失去活性,更有效的保证体系中的NCO的含量,保持体系固化后的强度性能。进一步的优选,最好使所述组分B中的改性异氰酸酯的含量为95%~97%。
上述反应助剂最好采用硫酸二甲酯、亚硫酸二甲酯和溴乙酸乙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组合而成。通过采用上述几种混合使用,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使混合后的体系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可操作时间更长,能够达到180min以上,更有利于加工大型的产品的灌注等操作。更进一步的,采用亚硫酸二甲酯和溴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且两者的质量比为1:0.25~1。
在上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中,作为优选,所述改性异氰酸酯选自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脂肪族多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HDI三聚体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使体系降低反应活性的同时仍能保持体系固化后的整体性能,与组分A混合使用后进行灌注固化的产品也能保护较好的强度性能。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改性异氰酸酯至少含有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且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占组分B的质量百分数的65%~85%,能够更好的保证固化后产品的强度性能。在上述改性异氰酸酯中所述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可以是2,2’-MDI、2,4’-MDI或4,4’-MDI;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以是HDI或IPDI等原料。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改性异氰酸酯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组成: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65~85;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15;甲苯二异氰酸酯:2.0~1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12。通过加入上述的小分子反应助剂,形成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多种成分混合的体系在低温储存时存在易结晶和分层的现象,能够使具有稳定的性能和流动性,保持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时间。上述可将甲苯二异氰酸酯用HDI三聚体代替,也能够达到相当的性能。
在上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中,作为优选,所述组分B经过以下处理得到:将改性异氰酸酯加热到60℃~90℃,再加入所述反应助剂得到组分B。通过加热使混合的异氰酸酯形成液体体系,再加入反应助剂能够均匀的混合在体系中,使组分B保持以液体的形式存在,产物呈浅黄色液体,稳定性好,具有能够保持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不会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使用时与组分A混合后的起始粘度低,也具有更长的可操作时间。最好在加入所述反应助剂后进行处理2~4小时。
在上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中,作为优选,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28~2000,分子量为100~5000。采用不含有丙烯酸酯单体/树脂的组分A,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利于工业化生产,最好采用聚环氧丙烯醚多元醇体系。上述最好采用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且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不饱和值≤0.04mol/kg,更优的使其不饱和值在0.01mol/kg以下。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28~450,分子量为300~5000。
在上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中,作为优选,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和/或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最好选自钟山石化的牌号303聚醚多元醇、东大聚醚多元醇等,东大聚醚多元醇选自东大DV-125、EP-330NG、DL-400、DL-1000、DL-2000、DL-4000等,所述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如选自DV-125、EP-330NG等;所述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选自DL-400、DL-1000、DL-2000、DL-4000等。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最好使所述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两官能度聚醚多元醇:30%~50%;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30%~50%;扩链交联剂:5.0%~15%;消泡剂:0.1%~0.5%;粘度抑制剂:0.1%~1.0%;其他助剂:0~5%。对于上述的扩链交联剂、消泡剂、粘度抑制剂等均可采用已知的材料。在复配完成后,最好使组分A的体系水分含量小于0.05%,若水分含量大于0.05%,则最好进行抽真空处理除水。
上述的其他助剂可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如可以是抗氧剂、稳定剂、颜料、稀释剂等等。进一步的讲,对于上述的扩链交联剂可选自低分子量二元醇,如1,4-丁二醇、丙二醇、乙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等;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类脱泡剂、消泡剂5410、消泡剂还包括BYK-066N,BYK-141,BYK-065,BYK-555、消泡剂141、消泡剂065等等;所述粘度抑制剂可以选自牌号为BYK-9912和BYK-9909等粘度抑制剂。
在上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中,作为优选,所述组分A和组分B混合后的初始粘度为45mPas~150mPas。具有较低的起始粘度,能够有效的保证流动性,且可操作时间长,实现灌注时的可操作性。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00:85~150。且本发明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在使用时,100g混合的树脂在35℃时的最高热峰值不高于110℃。更优选,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00:85~120。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异氰酯酯组分体系中添加小分子的反应助剂,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合后的体系流动性,且具有起始粘度低,可操作时间长的优点。本发明的可操作时间为35℃测得,更长的可操作时间还能保证A组分与B组分混合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真空脱泡和灌注,从而避免固化后产生气泡等制品缺陷。
2.能够使异氰酸酯体系保持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分层和低温结晶等现象,大大的提高了产品低温(-5℃)储存的稳定性,且加入的小分子反应助剂不含羟基,不会使异氰酸酯中的NCO的含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异氰酸酯的性能,双组分混合进行固化后的产品也仍能保持较好的强度性能。
3.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后进行使用,浇注体固化后的邵氏D硬度不低于88,拉伸强度不低于65MP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二官能度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50%;三官能度的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33.5%;1,4-丁二醇:10%;消泡剂BYK-066N:0.5%;粘度抑制剂(牌号BYK-9909):1%;其它助剂:5%,上述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65%;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9%;亚硫酸二甲酯:1.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90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58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102℃,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26min,即可操作时间能达到126min,邵氏D硬度为88,拉伸强度为66MPa。
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2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二官能度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50%;三官能度的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33.5%;丙二醇:10%;消泡剂BYK-066N:0.5%;粘度抑制剂(牌号BYK-9912):1%;其它助剂:5%,上述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7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甲苯二异氰酸酯:2.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2%;亚硫酸二甲酯:1.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09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63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92℃,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52min,固化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90,拉伸强度为67.8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3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二官能度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50%;三官能度的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30%;1,4-丁二醇:13.5%;消泡剂:0.5%;粘度抑制剂:1%;其它助剂:5%,采用的消泡剂为BYK-065N,粘度抑制剂的牌号BYK-9912,上述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7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HDI:1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亚硫酸二甲酯:1.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DI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00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120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3℃,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50min,固化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88,拉伸强度为65.8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4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二官能度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30%;三官能度的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50%;1,4-丁二醇:14%;消泡剂BYK-555:0.5%;粘度抑制剂(BYK-9909):0.5%;其它助剂:5%,上述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8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0%;氯化亚砜:5.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90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58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4℃,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25min,固化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90,拉伸强度为68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5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二官能度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50%;三官能度的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33.5%;1,4-丁二醇:10%;消泡剂BYK-555:0.5%;粘度抑制剂(牌号BYK-9912):1%;其它助剂:5%,上述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75%;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7%;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氯化亚砜:2.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20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58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9℃,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28min;固化(固化条件为70℃,处理10小时,再加热到80℃处理2小时)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90-92,拉伸强度为69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6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二官能度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400-4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32%;三官能度的低不饱和度(不饱和值为0.01mol/kg以下)且分子量为300-3000的聚环氧丙烷醚二元醇:50%;1,4-丁二醇:15%;消泡剂BYK-065:0.5%;粘度抑制剂(牌号BYK-9912):0.5%;其它助剂:2%,上述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8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0%;溴乙酸乙酯:1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溴乙酸乙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10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63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5℃,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98min,固化(固化条件为70℃,处理10小时,再加80℃处理2小时)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90,拉伸强度为67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7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聚醚多元醇DV-125:32%,聚醚多元醇DV-125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450,分子量为375;
聚醚多元醇DL-1000:50%,官能度为2,羟值为112,分子量为1000;
扩链交联剂:15%,这里的扩链交联剂为丙二醇;
消泡剂:0.5%,消泡剂为BYK-065,
粘度抑制剂:0.5%,采用牌号为BYK-9912;
其它助剂:2%;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上述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75%;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甲苯二异氰酸酯:6.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2%;亚硫酸二甲酯:1.0%,溴乙酸乙酯:1.0%。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02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61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6℃,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86min,固化(固化条件为70℃,处理10小时,再加热到80℃处理2小时)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89,拉伸强度为66.2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作为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聚醚多元醇DL-1000可采用聚醚多元醇DL-2000或聚醚多元醇DL-4000代替,也能够达到上述相当的性能效果。其中采用的聚醚多元醇DL-2000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56,分子量为2000;或采用的聚醚多元醇DL-4000的官能度为2,羟值为28,分子量为4000。
实施例8
本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以下的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是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且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聚醚多元醇EP-330NG:45.5%,聚醚多元醇EP-330NG的官能度为3,羟值为35,分子量为5000;
聚醚多元醇DL-400:40%,官能度为2,羟值为280,分子量为400;
扩链交联剂:10%,这里的扩链交联剂为1,4-丁二醇;
消泡剂BYK-555:0.5%;
粘度抑制剂:1%,采用的牌号为BYK-9909;
其它助剂:3%;其它助剂可根据需要添加如抗氧剂、颜料等。
上述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7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甲苯二异氰酸酯:8.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0%;亚硫酸二甲酯:1.5%;溴乙酸乙酯:0.5%。
这里对于组分B的异氰酸酯体系,将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后,升温到45℃-90℃,再加入反应助剂亚硫酸二甲酯进行处理2-4小时,得到相应的组分B体系。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02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62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5℃,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82min,固化(固化条件为70℃,处理10小时,再加热到80℃处理2小时)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89,拉伸强度为67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的组分A同实施例8一致,区别在于组分B的成分组成不同,具体在于本实施例的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66%;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甲苯二异氰酸酯:1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2%;亚硫酸二甲酯:1.6%;溴乙酸乙酯:0.4%。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02的比例进行混合,可用于灌注或浇注如风机叶片等大型产品。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60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4℃,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81min,固化(固化条件为70℃,处理10小时,再加热到80℃处理2小时)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89,拉伸强度为67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的组分A同实施例6一致,区别在于组分B的成分组成不同,具体在于本实施例的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二异氰酸酯:95%;反应助剂:5%;
其中二异氰酯酸由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组成,且上述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75:10:10;反应助剂为亚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甲酯的混合体系,且两者的质量比为1:0.5。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110的比例进行混合,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60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6℃,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121min,固化(固化条件为70℃,处理10小时,再加热到80℃处理2小时)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90,拉伸强度不为67.3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的组分A同实施例3一致,区别在于组分B的成分组成不同,具体在于本实施例的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二异氰酸酯:90%;反应助剂:10%;
其中二异氰酯酸由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组成,且上述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8:1;反应助剂为氯化亚砜。
使用时,将组分A和组分B按照质量比为100:85的比例进行混合,将上述混合体系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后初始粘度为150mPas,100g树脂在35℃条件下放热最高峰值为84℃,175g树脂35℃条件下粘度增长至500mPas所用时间为97min,固化后浇注体邵氏D硬度为88,拉伸强度为65MPa。本双组分聚氨酯体系在长时间储存和低温(-5℃)下,组分B均没有出现分层和结晶现象。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对本发明已作出了详细的说明并引证了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对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说,只要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作各种变化或修正是显然的。

Claims (6)

1.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B包括以下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改性异氰酸酯:90%~99.9%;反应助剂:0.1%~10%;
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包括至少两种改性异氰酸酯,所述反应助剂为亚硫酸二甲酯和溴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且两者的质量比为1:0.25~1;将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加热到45℃~90℃,再加入所述反应助剂得到上述的组分B;
所述改性异氰酸酯由以下成分的重量份组成: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65~85;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15;甲苯二异氰酸酯:2.0~10;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助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5%~5.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28~2000,分子量为100~5000。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和/或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
两官能度聚醚多元醇:30%~50%;三官能度聚醚多元醇:30%~50%;扩链交联剂:5.0%~15%;消泡剂:0.1%~0.5%;粘度抑制剂:0.1%~1.0%;其他助剂:0~5%。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和组分B混合后的初始粘度为45mPa·s~150mPa·s。
CN202210099254.8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Active CN114316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9254.8A CN114316201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9254.8A CN114316201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201A CN114316201A (zh) 2022-04-12
CN114316201B true CN114316201B (zh) 2023-12-22

Family

ID=81031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9254.8A Active CN114316201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6201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3597A (en) * 1980-06-23 1984-04-17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Inc. Polyisocyanates
US4448938A (en) * 1978-12-11 1984-05-15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Plc Modified isocyanate composition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s for polyurethane manufacture
US4487928A (en) * 1981-01-08 1984-12-11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is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and the use of the products of the process as isocyanate compon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urethanes
CN101402791A (zh) * 2008-11-14 2009-04-08 上海世鹏聚氨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密度高强度纳米聚氨酯风轮叶片复合材料
CN101602839A (zh) * 2008-06-10 2009-12-16 上海合达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结皮聚氨酯脲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224605A (zh) * 2013-03-01 2013-07-31 湖北乾兴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低游离异氰酸酯单体的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047A (zh) * 2014-03-06 2014-06-25 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高绝缘性耐水解的聚氨酯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75619A1 (en) * 2014-11-10 2016-05-19 Polytech A/S Polyurethane materi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such material and protective cover for wind turbine blade
WO2019014582A1 (en) * 2017-07-13 2019-01-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LYLAMMONIUM SALTS AS LATENT POLYURETHANE CATALYSTS
CN109651279A (zh) * 2018-11-19 2019-04-19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低色度、储存稳定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1093825A (zh) * 2017-09-14 2020-05-01 亨斯迈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含卤代烯烃的就地倾注聚氨酯隔热泡沫组合物
CN113166463A (zh) * 2018-12-21 2021-07-23 Sika技术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适用期的双组分聚氨酯浇注料
CN113501930A (zh) * 2021-06-23 2021-10-15 四川东树新材料有限公司 风电叶片用灌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354A (zh) * 2021-11-05 2022-02-25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回用单体制备多异氰酸酯组合物的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8938A (en) * 1978-12-11 1984-05-15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Plc Modified isocyanate composition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s for polyurethane manufacture
US4443597A (en) * 1980-06-23 1984-04-17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Inc. Polyisocyanates
US4487928A (en) * 1981-01-08 1984-12-11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is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and the use of the products of the process as isocyanate compon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urethanes
CN101602839A (zh) * 2008-06-10 2009-12-16 上海合达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结皮聚氨酯脲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402791A (zh) * 2008-11-14 2009-04-08 上海世鹏聚氨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密度高强度纳米聚氨酯风轮叶片复合材料
CN103224605A (zh) * 2013-03-01 2013-07-31 湖北乾兴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低游离异氰酸酯单体的聚氨酯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1047A (zh) * 2014-03-06 2014-06-25 上海赛沃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高绝缘性耐水解的聚氨酯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075619A1 (en) * 2014-11-10 2016-05-19 Polytech A/S Polyurethane materi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such material and protective cover for wind turbine blade
WO2019014582A1 (en) * 2017-07-13 2019-01-1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LYLAMMONIUM SALTS AS LATENT POLYURETHANE CATALYSTS
CN111093825A (zh) * 2017-09-14 2020-05-01 亨斯迈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含卤代烯烃的就地倾注聚氨酯隔热泡沫组合物
CN109651279A (zh) * 2018-11-19 2019-04-19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低色度、储存稳定的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3166463A (zh) * 2018-12-21 2021-07-23 Sika技术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适用期的双组分聚氨酯浇注料
CN113501930A (zh) * 2021-06-23 2021-10-15 四川东树新材料有限公司 风电叶片用灌注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354A (zh) * 2021-11-05 2022-02-25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回用单体制备多异氰酸酯组合物的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盛茂桂.《新型聚氨酯树脂涂料生产技术与应用》.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第75-7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6201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1345B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polyurethane hot melt adhesive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CN111073584B (zh) 一种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及低温、快速的制备方法
JP5405022B2 (ja) アミンにより硬化されたポリウレタンおよびその製造
CN111154062A (zh) 用于聚氨酯-纤维复合材料的异氰酸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JPH058213B2 (zh)
EP0672075A1 (en) USED WITH 4,4'-METHYLENE-BIS (3-CHLORO-2,6-DIETHYLANILINE) HARDENED POLYURETHANE.
EP2015729A2 (en) Improved storage stable one component polyurethane system
CN110105525A (zh) 一种耐湿热老化ndi基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1477A (zh) 一种高环保多用途双组份粘合剂
WO2023040027A1 (zh) 一种耐老化的聚氨酯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16201B (zh) 一种双组分聚氨酯树脂体系
US3471445A (en) Curable urethane compositions
US10577450B2 (en) Storage stable activated prepolymer composition
US3164572A (en) Blended glycol liquid polyurethane
CN114015009A (zh) 一种1,5-萘二异氰酸酯预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574685B (zh) 一种重载铁路用耐寒聚氨酯垫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298B (zh) 一种聚脲基多元醇及制备方法和聚醚型鞋底原液及制备方法
US4880847A (e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ndowed with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 of resistance to heat distortion
CN111454602A (zh) 一种应用于防水堵漏的单组份聚脲腻子及制备方法
CN113549193A (zh) 一种低温静刚度变化率低的wj-8a型高铁弹性垫板
CA2293355C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ne-component sealing and coating compounds with a polyurethane base
WO2020193396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ultruded polyurethane composite
JP6903895B2 (ja) 熱硬化性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形成性組成物
CN115820098B (zh) 一种双组分湿气固化聚氨酯轻质阻燃高强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5612B (zh) 一种劳保鞋用双组份反应型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劳保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