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3021B - 一种仪表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表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3021B
CN114313021B CN202210006601.8A CN202210006601A CN114313021B CN 114313021 B CN114313021 B CN 114313021B CN 202210006601 A CN202210006601 A CN 202210006601A CN 114313021 B CN114313021 B CN 114313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main
mounting bracket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66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3021A (zh
Inventor
孙泽龙
李兰
龚玉婷
张浩峰
徐立恒
袁慧
邱艺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66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3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3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3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仪表梁,其包括:用于安装于车体钣金的主管梁,所述主管梁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使所述主管梁的表面形成多个安装平面;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梁周围附件的固定孔,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采用挤出成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主管梁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仪表梁,可以增强主管梁的整体刚性、稳定性,降低重量,同时,形成的所述安装平面便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配合固定,提高安装效率,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采用挤出成型,可以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厚处理,提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刚性。

Description

一种仪表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仪表梁。
背景技术
随着商用车的不断发展,对客户来讲,优化商用车自重意味着可以运载更多的货物,降低油耗提高经济效益,商用车的轻量化技术的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相关技术中,国内外卡车仪表台内仪表梁基本采用钢骨架结构,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装配效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仪表梁,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仪表梁,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仪表梁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仪表梁,其包括:用于安装于车体钣金的主管梁,所述主管梁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使所述主管梁的表面形成多个安装平面;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梁周围附件的固定孔,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采用挤出成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主管梁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主板,所述第一主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固定;至少两个第一翻边,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主板一体挤出成型,所述第一翻边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固定;以及固定板,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板的一端,且所述固定板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围成第一腔体,所述固定板设有所述固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梁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的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采用挤出成型,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主板,所述第二主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固定;以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主板通过衔接边连接,所述衔接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的厚度,且所述衔接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主板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梁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的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具有第一配合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的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面,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安装平面贴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梁还包括钢骨架,所述钢骨架通过过渡支架安装于所述主管梁,所述过渡支架采用铝合金挤出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具有呈第二预设夹角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钢骨架通过第一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所述钢骨架通过第二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架包括主体以及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贴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铆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螺母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螺母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加强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围设置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二安装板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围设置第二沉台,所述第二沉台与所述第二贴合面贴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呈环形结构,且所述过渡支架内设有加强板;所述过渡支架的底部具有第三配合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的至少两个第四配合面,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配合面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四配合面与所述第三配合面形成第四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面和所述第三配合面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安装平面贴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仪表梁,由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主管梁均采用铝合金材质,使得整个所述仪表梁的重量较轻,并且所述主管梁采用多边形截面结构,可以增强主管梁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同时,形成的所述安装平面便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配合固定,提高安装效率,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采用挤出成型,可以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厚处理,提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刚性,因此,形成的所述仪表梁的整体刚性、稳定性较好,重量较轻,且能够大大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仪表梁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支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安装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骨架与过渡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骨架与过渡支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仪表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管梁;11、安装平面;
2、第一安装支架;21、固定孔;22、第一主板;23、第一翻边;24、固定板;
3、第二安装支架;31、第二主板;32、第二翻边;33、衔接边;34、第一配合面;35、第二配合面;
4、钢骨架;41、主体;42、第一安装部;43、第二安装部;
5、过渡支架;51、第一安装板;511、第一安装孔;512、第一沉台;513、第四安装孔;52、第二安装板;521、第二安装孔;522、第二沉台;53、加强板;531、第三安装孔;54、第三配合面;55、第四配合面;
6、第一连接件;61、第一螺母;62、第一螺栓;
7、第二连接件;71、第二螺母;72、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仪表梁,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仪表梁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装配效率的问题。
仪表梁上的支架基本采用冲压成型工艺,结构设计上受到很多限制,不利于设计结构上的优化,相关技术中,少数厂家是将钢骨架4仪表梁结构直接拿过来换成铝合金材料,虽然实现了轻量化的目标,但是没有基于铝合金材料本身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设计并合理的优化设计结构,本申请主要针对商用车仪表梁产品的结构技术特点以及铝合金材料的自身特性,设计一款商用车铝合金仪表梁的设计结构及优化方案
参见图1和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仪表梁,其可以包括:用于安装于车体钣金的主管梁1,所述主管梁1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使所述主管梁1的表面形成多个安装平面11,也即,所述主管梁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七边形等,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梁1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六边形结构,使得所述主管梁1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水平面,便于安装;第一安装支架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11,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可以固定于其中一个安装平面11上,也可以同时固定于多个安装平面11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梁周围附件的固定孔21,使得周围附件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连接部件安装于所述固定孔21,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优选采用挤出成型,便于形成特殊形状的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所述主管梁1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11,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所述主管梁1为相同的材质,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与所述主管梁1直接固定,且焊接基准面为平面,有利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的焊接定位和提高所述固定孔21的位置精度。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可以包括:第一主板22,所述第一主板22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固定,其中,所述第一主板22可以根据需要或者刚度要求,挤出成型为平面或者曲面;至少两个第一翻边23,两个所述第一翻边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板22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翻边23与所述第一主板22一体挤出成型,所述第一翻边23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23与所述第一主板22一体成型,使得所述第一翻边23成型后便于所述第一主板22连接为一体,提升所述第一翻边23与所述第一主板22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挤出成型,可以任意设置所述第一翻边23的宽度,可以将所述第一翻边23的宽度加宽,打破了传统冲压成型件翻边高度及折弯弧度的工艺限制,大大增强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刚性的同时,又满足成型工艺性,且第一翻边23加宽有利于增加第一翻边23与安装平面11的焊接长度,提高第一安装支架2的焊接强度,同时提高安装平面11的刚性强度;以及固定板24,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板22的一端,且所述固定板24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23围成第一腔体,所述固定板24设有所述固定孔21,其中所述固定孔21可以用于铆接螺母,也即所述固定板24将两个所述第一翻边23连接,使所述固定板24、两个所述第一翻边23和所述第一主板22围成矩形腔,可以起到吸能减振的效果,同时,所述第一主板22和所述第一翻边23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便于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焊接固定于安装平面11上,且将所述固定板24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板22的顶部,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所述第一主板22的高度,以适应周围附件的安装要求。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的成型工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先通过挤出成型形成所述第一主板22和所述第一翻边23;S2:然后在所述第一主板22的一端成型筋;S3:将多余的第一翻边23冲切掉;S4:折弯形成所述固定板24(也即S3是将固定板24折弯之前相对两侧的部分第一翻边23去除);S5:MIG焊(melt inert-gaswelding),也即将所述固定板24与所述第一翻边23的侧边焊接固定。第一安装支架2在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基础上,采用该成型工艺步骤,能够将所述第一翻边23的宽度设计的更加宽一些,从而提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的刚性。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梁还可以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11的第二安装支架3,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也可以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梁周围的附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采用挤出成型工艺,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可以包括:第二主板31,所述第二主板31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固定,所述第二主板31可以为平板或者弯曲板;以及第二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2与所述第二主板31通过衔接边33连接,所述衔接边3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32的厚度,且所述衔接边3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主板31的厚度,具体的,第二翻边32与所述第二主板31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二翻边32的厚度可以与所述第二主板31的厚度相同,在所述第二翻边32与所述第二主板31相连接的部位进行加厚处理,代替船体冲压件折弯处的三角筋,增强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刚性的同时又满足成型工艺性,且冲压件操作不规范容易形成不合格产品,本实施例中,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可以降低废品率。所述衔接边33的长度可以与所述第二主板31的长度大致相同,保证所述第二翻边32与所述第二主板31的任何连接部位均得到加强;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的结构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折弯或者翻边的支架,以提升支架的强度和刚性。
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可以具有第一配合面3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34的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面35,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35可以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4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面35与所述第一配合面34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也即所述第二配合面35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4倾斜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面34与所述第二配合面35之间可以形成锐角、直角或者钝角,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第一预设夹角设置为钝角120°,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35和所述第一配合面34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第二配合面35和第一配合面34可以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也可以与不相邻的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且与所述第二配合面35贴合的所述安装平面11和与所述第一配合面34贴合的所述安装平面11的延伸方向不同,相应的所述安装平面11可以对所述第一配合面34或者所述第二配合面35进行定位,保证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的安装精度。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梁还可以包括钢骨架4,其中,所述钢骨架4可以用于安装一些具有特殊安装要求的电气接口,例如保险丝盒接插支架,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安装支架等局部翻边尺寸较小,接口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这类零件适合采用钢材直接冲压成型;所述钢骨架4可以通过过渡支架5安装于所述主管梁1,所述过渡支架5采用铝合金挤出成型,使得所述过渡支架5与所述主管梁1的材质相同,便于将所述过渡支架5与所述主管梁1焊接固定,同时,可以在所述过渡支架5上设置一些安装孔来与所述钢骨架4固定连接。
参见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5具有呈第二预设夹角的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也即所述第二安装板52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板5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之间形成锐角、钝角或者直角,所述钢骨架4通过第一连接件6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且所述钢骨架4通过第二连接件7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也就是说,所述钢骨架4在与所述过渡支架5连接时,采用不同方向的至少两个连接点进行安装,避免单点安装在使用久了之后产生晃动的问题,保证所述钢骨架4与所述过渡支架5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提升过渡支架5不同方向的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51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52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板5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之间优选呈锐角,通过第一连接件6穿过所述钢骨架4和所述第一安装板51,保证了所述钢骨架4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在水平面前后左右移动;而通过第二连接件7穿过所述钢骨架4和所述第二安装板52,保证了所述钢骨架4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在上下方向移动,以及不易绕第一连接件6的轴线转动,从而避免所述钢骨架4晃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7优选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的方向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架4可以包括主体41以及连接所述主体41的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43,其中,所述主体41、所述第一安装部4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4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且三者均为钢材,当所述主体41、所述第一安装部42与所述第二安装部43分体成型时,所述第一安装部42、所述第二安装部43可以与所述主体41焊接固定或者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42可以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贴合,所述第二安装部43可以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贴合;所述第一连接件6可以包括铆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第一螺母61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42的第一螺栓62,所述第一螺栓62与所述第一螺母61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51设有第一安装孔511,所述第一螺母61铆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11内,且所述第一螺栓62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42与所述第一螺母61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安装部42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所述第二连接件7可以包括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的第二螺母71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43的第二螺栓72,所述第二螺栓72与所述第二螺母71连接,也即所述第二安装板52设有第二安装孔521,所述第二螺母71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内,且所述第二螺栓72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43与所述第二螺母71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二安装部43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其中,所述第一螺母61、所述第一螺栓62、所述第二螺母71和所述第二螺栓72可以选用标准件,由于铝合金与钢材无法直接焊接,考虑到强度、刚性以及工艺等因素,本实施例采用特殊的铆接结构来将带有电气接口的所述钢骨架4与所述过渡支架5进行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51上还可以设有第四安装孔513,第四安装孔51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11的一侧,第四安装孔513也可以铆接螺栓或者螺母,以与周围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参见图6和图8所示,所述过渡支架5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加强板53,所述加强板5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也即,所述第二安装板52相对于所述加强板53也是倾斜设置的,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板52与所述加强板5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钝角或者直角,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第三预设夹角设置为锐角,同时所述加强板53为竖直延伸的,所述加强板5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垂直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板51、所述第二安装板52与所述加强板53三者连接后,可以形成稳定的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7可以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和所述加强板53,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板52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7穿过的第二安装孔521,所述加强板53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7穿过的第三安装孔531,由于所述第二连接件7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531上,且所述加强板5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之间呈一定的夹角,避免了所述第二连接件7在所述第二安装孔521内上下晃动,且保证所述第二连接件7与所述过渡支架5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6可以具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连接件7可以具有第二贴合面,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母61,第二贴合面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母71,所述第一安装板51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6穿过的第一安装孔511,且所述第一安装板51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11的外围设置第一沉台512,所述第一沉台512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也即所述第一沉台512的表面低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外表面,第一沉台512可以自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表面向所述过渡支架5的内部凹陷形成,使得所述第一螺母61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511配合时,增大了所述第一螺母6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接触面积,提升所述第一连接件6的配合稳定性;所述第二安装板52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7穿过的第二安装孔521,且所述第二安装板52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的外围设置第二沉台522,所述第二沉台522与所述第二贴合面贴合,也即所述第二沉台522的表面低于所述第为安装板的外表面,第二沉台522可以自所述第二安装板52的表面向所述过渡支架5的内部凹陷形成,使得所述第二螺母71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配合时,增大了所述第二螺母7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的接触面积,提升所述第二连接件7的配合稳定性。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5优选呈环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5呈回字形,采用回字形结构代替相关技术的冲压工艺U型翻边结构,且所述过渡支架5内设有加强板53,可以大大提升所述过渡支架5的刚性,所述过渡支架5的侧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冲裁以满足边界环境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支架5采用特殊形状结构设计,满足所述过渡支架5与所述钢骨架4的连接点多方位多角度设计,同时保证所述过渡支架5的刚性;所述过渡支架5的底部可以具有第三配合面54以及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54的至少两个第四配合面55,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面55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配合面54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四配合面55与所述第三配合面54形成第四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面55和所述第三配合面54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也即第四配合面55相对于所述第三配合面54倾斜延伸,使得所述第四配合面55与所述第三配合面54之间形成锐角、钝角或者直角,所述第四配合面55和所述第三配合面54均可以与所述安装平面11采用MIG焊接固定(比如氩弧焊),满足产品可靠性,通过设置呈预设夹角的所述第四配合面55,避免所述过渡支架5沿着所述第三配合面54的延伸方向移动,使所述过渡支架5在安装至所述主管梁1时定位准确,同时保证焊缝长度。
进一步,申请人发现,由于铝合金耐压不耐拉的材料特性,支架翻边尺寸及加强筋深度受到很大限制,支架刚性及强度提升空间很有限;而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所述过渡支架5的根部可以采用非等料厚的加强设计,以代替相关技术中的加强筋结构,具体为,可以将加强板53与所述第三配合面54、第四配合面55三者的连接处设计为加厚处理,以增强该处的强度,此加厚处理需要通过挤出成型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主管梁1上设置一些铆接孔,采用铆接螺栓以及铆接螺母来固定周围附件,代替相关技术中焊接螺栓和焊接螺母。所述主管梁1上可以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支架均采用通用的连接方式与周围附件进行连接,比如螺栓连接,以实现支架通用性的最大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仪表梁的原理为:
由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所述主管梁1均采用铝合金材质,使得整个所述仪表梁的重量较轻,明显起到了降重的效果,并且所述主管梁1采用多边形截面结构,相比圆管的主管梁1,可以增强主管梁1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主管梁1的料厚可以做到2mm(也即钢梁的料厚水平),比同类型的圆管铝合金仪表梁料厚少0.5~1.5mm,进一步减轻重量,等料厚的方管梁刚度比圆管梁要高,同样的仪表梁成型精度可以通过更优化的料厚实现,同时,形成的所述安装平面11为平直的焊接基准面,便于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配合焊接固定,提高安装效率,且有利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的焊接定位和所述固定孔21位置精度的提高;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采用挤出成型,可以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厚处理,以提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的刚性,且便于形成特殊形状结构的第一安装支架2,因此,形成的所述仪表梁的整体刚性、稳定性较好,重量较轻,且能够大大提升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仪表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于安装于车体钣金的主管梁(1),所述主管梁(1)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使所述主管梁(1)的表面形成多个安装平面(11);
第一安装支架(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1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具有用于安装所述仪表梁周围附件的固定孔(21),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采用挤出成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所述主管梁(1)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包括:
第一主板(22),所述第一主板(22)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固定;
至少两个第一翻边(23),两个所述第一翻边(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板(22)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翻边(23)与所述第一主板(22)一体挤出成型,所述第一翻边(23)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固定;
以及固定板(24),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板(22)的一端,且所述固定板(24)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23)围成第一腔体,所述固定板(24)设有所述固定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梁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11)的第二安装支架(3),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采用挤出成型,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包括:
第二主板(31),所述第二主板(31)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平面(11)固定;
以及第二翻边(32),所述第二翻边(32)与所述第二主板(31)通过衔接边(33)连接,所述衔接边(3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翻边(32)的厚度,且所述衔接边(3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主板(31)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梁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平面(11)的第二安装支架(3),所述第二安装支架(3)具有第一配合面(3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34)的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面(35),
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3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4)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面(35)与所述第一配合面(34)形成第一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面(35)和所述第一配合面(34)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梁还包括钢骨架(4),所述钢骨架(4)通过过渡支架(5)安装于所述主管梁(1),所述过渡支架(5)采用铝合金挤出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支架(5)具有呈第二预设夹角的第一安装板(51)和第二安装板(52),所述钢骨架(4)通过第一连接件(6)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且所述钢骨架(4)通过第二连接件(7)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骨架(4)包括主体(41)以及连接所述主体(41)的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43),所述第一安装部(4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51)贴合,所述第二安装部(4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贴合;
所述第一连接件(6)包括铆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第一螺母(61)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42)的第一螺栓(62),所述第一螺栓(62)与所述第一螺母(61)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7)包括铆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的第二螺母(71)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43)的第二螺栓(72),所述第二螺栓(72)与所述第二螺母(71)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支架(5)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51)的加强板(53),所述加强板(5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52)之间呈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二连接件(7)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2)和所述加强板(53)。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6)具有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连接件(7)具有第二贴合面,
所述第一安装板(51)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6)穿过的第一安装孔(511),且所述第一安装板(51)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11)的外围设置第一沉台(512),所述第一沉台(512)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
所述第二安装板(52)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7)穿过的第二安装孔(521),且所述第二安装板(52)于所述第二安装孔(521)的外围设置第二沉台(522),所述第二沉台(522)与所述第二贴合面贴合。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支架(5)呈环形结构,且所述过渡支架(5)内设有加强板(53);
所述过渡支架(5)的底部具有第三配合面(54)以及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面(54)的至少两个第四配合面(55),
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面(55)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配合面(54)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四配合面(55)与所述第三配合面(54)形成第四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面(55)和所述第三配合面(54)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安装平面(11)贴合。
CN202210006601.8A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仪表梁 Active CN114313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6601.8A CN114313021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仪表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6601.8A CN114313021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仪表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3021A CN114313021A (zh) 2022-04-12
CN114313021B true CN114313021B (zh) 2023-01-24

Family

ID=8102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6601.8A Active CN114313021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仪表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302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61476U (zh) * 2013-07-16 2015-02-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安装件
CN205131399U (zh) * 2015-10-14 2016-04-06 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 仪表台支架总成
CN207565703U (zh) * 2017-11-21 2018-07-03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铝合金汽车仪表管梁总成
CN208102122U (zh) * 2018-04-03 2018-11-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仪表板管梁总成及具有该管梁总成的汽车
CN110370911A (zh) * 2019-07-30 2019-10-25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机悬置支架、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0555162U (zh) * 2019-08-22 2020-05-19 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 日字形截面横梁主管的铝合金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112477997A (zh) * 2020-12-11 2021-03-12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铝合金仪表板横梁
CN113212560A (zh) * 2021-06-21 2021-08-0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仪表台横梁
CN214215946U (zh) * 2020-10-21 2021-09-17 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材与复合材料搭配的仪表板横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61476U (zh) * 2013-07-16 2015-02-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安装件
CN205131399U (zh) * 2015-10-14 2016-04-06 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 仪表台支架总成
CN207565703U (zh) * 2017-11-21 2018-07-03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全铝合金汽车仪表管梁总成
CN208102122U (zh) * 2018-04-03 2018-11-1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仪表板管梁总成及具有该管梁总成的汽车
CN110370911A (zh) * 2019-07-30 2019-10-25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机悬置支架、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0555162U (zh) * 2019-08-22 2020-05-19 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 日字形截面横梁主管的铝合金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14215946U (zh) * 2020-10-21 2021-09-17 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材与复合材料搭配的仪表板横梁
CN112477997A (zh) * 2020-12-11 2021-03-12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铝合金仪表板横梁
CN113212560A (zh) * 2021-06-21 2021-08-0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仪表台横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3021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8993B (zh) 汽车部件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14313021B (zh) 一种仪表梁
CN209410163U (zh) 一种车架横梁及车架总成
CN212313682U (zh) 纵梁后悬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0555162U (zh) 日字形截面横梁主管的铝合金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108820106B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2709797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底盘车架
CN21214839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支架
CN211524975U (zh) 油浴式空滤器安装支架
CN216969347U (zh) 支承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0634636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18257747U (zh)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中央通道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5553582U (zh) 一种仪表板加强梁及汽车
CN111002814B (zh) 一种机舱托盘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904289U (zh) 车门总成和车辆
CN219497997U (zh) 一种电池托盘及电池箱
CN214028847U (zh) 汽车前副车架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17227712U (zh) 车辆仪表管梁及车辆
CN218577650U (zh) 安装支架及车载显示屏模组
CN219361168U (zh) 翼子板下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9728120U (zh) 前保险杠支架结构及车辆
CN214985656U (zh) 集成式双层客车侧围横梁及双层客车
CN218595834U (zh) 一种铝合金井道承重结构
CN218616869U (zh) 汽车及其车架
CN219651053U (zh) 一种汽车座椅支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