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876A -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05876A CN114305876A CN202011057366.4A CN202011057366A CN114305876A CN 114305876 A CN114305876 A CN 114305876A CN 202011057366 A CN202011057366 A CN 202011057366A CN 114305876 A CN114305876 A CN 114305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ent article
- nonwoven fabric
- diaper
- absorbent
- hydrophilic nonwo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0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diapers
- A61F13/5511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diap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features before use, e.g. how are the diapers folded or arranged in a packag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56—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properties
- A61F13/51458—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properties being air-pervious or breathab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7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 A61F13/51478—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being a laminate, e.g. multi-layered or with several lay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61F13/5147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 A61F13/5148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structure being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sheet, i.e. having zones of different properties or struc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2013/53048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superabsorbent materials, i.e. highly absorbent polymer gel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抑制在开始使用之前发霉。吸收性物品(1)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设于比吸收性主体(10)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构件(30、40),其中,外装构件(30、40)在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至少局部具有亲水性无纺布(32、42),亲水性无纺布(32、42)配置为,将包装了的吸收性物品(1)开封了时的吸收性物品(1)的重量与干燥了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了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提高了亲水性的亲水性无纺布的短裤型尿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涉及使用亲水性无纺布作为构成尿布1的外装体3的外装片4的一次性尿布的技术,该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通过使用亲水化剂对疏水性合成纤维进行处理等的手段而被亲水化的纤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3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专利文献1那样的使用亲水性无纺布的尿布,与未使用亲水性无纺布的尿布相比较提高了吸水性,因此在使所制造的尿布在市场上流通的期间,亲水性无纺布会自大气吸收水分,尿布的外装体等有可能发霉。例如,当在使用者(用户)将新品的包装体开封并取出了尿布的时刻尿布发霉的情况下,尽管是开始使用之前,也无法使用尿布。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中抑制在开始使用之前发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和设于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构件在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至少局部具有亲水性无纺布,所述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开封了时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与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抑制在开始使用之前发霉。
附图说明
图1是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4A是吸收性主体10的平面图,图4B是吸收性主体10的概略剖视图。
图5A~图5C是对在尿布1中吸收、蒸腾水分时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6A~图6C是对包装尿布1时的折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折叠状态的尿布1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以单体包装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排列多个并包装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对使用熔接部60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1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2的平面图。图11B是图11A的D-D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12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3的平面图。图12B是图12A的E-E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图13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4的平面图。图13B是图13A的F-F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吸收性物品、短裤型尿布)(第1实施方式);2、尿布(吸收性物品、短裤型尿布)(第2实施方式);3、尿布(吸收性物品、短裤型尿布)(第3实施方式);4、尿布(吸收性物品、带型尿布)(第4实施方式);10、吸收性主体;11、吸收性芯;11b、芯包片;11c、收缩部;12、顶片;13、底片;13a、不透液性片(透气性膜);13b、外装片;15、防漏壁部;16、防漏壁弹性构件;17、腿围弹性构件;18、侧片;19、背侧弹性构件;20、腰身构件;21、肌肤侧片(疏水性无纺布);22、非肌肤侧片(亲水性无纺布);25、外装片(亲水性无纺布);26、粘扣带;26f、面状搭扣;27、目标片;30、前侧腰身部;30sw、侧部;31、肌肤侧片(疏水性无纺布);32、非肌肤侧片(亲水性无纺布);32f、折回部;32h、开孔部;35、腰身弹性构件;36、肌肤面片;40、后侧腰身部;40b、臀部罩;40sw、侧部;41、肌肤侧片(疏水性无纺布);42、非肌肤侧片(亲水性无纺布);42f、折回部;42h、开孔部;45、腰身弹性构件;46、肌肤面片;47、弯曲弹性构件;50、侧接合部;60、熔接部;60s、熔接部对;91、第1部分(端部区域);92、第2部分(端部区域);93、第3部分;94、第4部分;101、包装体(独立包装体);102、包装体(多个);110、包装构件;111、区域;112、区域;115、密封部;116、密封部;120、包装构件;121、开口部;125、密封部;126、开封引导部(易撕线);F1、第1折线;F2、第2折线;F3、第3折线;BH、腰身开口;LH、腿围开口;CL、中央位置(纵方向、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变得明确。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和设于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构件在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至少局部具有亲水性无纺布,所述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开封了时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与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即使在外装构件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当地配置该亲水性无纺布而将开始使用之前的吸收性物品的含水率抑制为与不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同等程度。由此,能够抑制在开始使用之前的吸收性物品发霉或者霉繁殖。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在包装时,在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处折叠,在折叠了的状态下,所述亲水性无纺布的至少局部不向外侧暴露。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亲水性无纺布的至少局部成为位于折叠了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内侧而不向外侧暴露的状态。因而,亲水性无纺布与大气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变小,抑制了在吸收性物品的流通过程中亲水性无纺布吸收大气中的水分(湿气)。由此,抑制了在吸收性物品发霉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吸收性物品折叠了的状态下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向外部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小于在所述吸收性物品未折叠的状态下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向外部暴露的部分的面积的50%。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折叠前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相比较,亲水性无纺布向外侧暴露而存在自大气中吸收湿气(水分)的可能性的区域的面积变为一半以下,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发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折叠了的状态下,向外侧暴露的面的至少局部由亲水性比所述亲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低的疏水性无纺布构成。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具有疏水性无纺布向外侧暴露的部分,水分(湿气)难以进入到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内侧。即,湿气难以到达配置于疏水性无纺布的内侧的亲水性无纺布。由此,能够容易地抑制使用前的吸收性物品发霉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主体具备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在将包装了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开封了时,所述亲水性无纺布所含有的每单位重量的水分的量少于所述吸收性芯所含有的每单位重量的水分的量。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至少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水量比SAP的吸水量小。因而,作为吸收性物品整体,抑制了吸水量过度地变高,容易抑制发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具有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将一侧的端部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第1折线和将另一侧的端部区域向一侧折回的第2折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横方向(左右方向)上以亲水性无纺布彼此相对的方式折叠,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于厚度方向上的内侧。因而,亲水性无纺布中的向外侧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变小,能够难以自大气吸收水分(湿气)。另外,由于在横方向上吸收性物品的宽度变小,因此能够紧凑地形成包装体,从而使其容易在市场上流通。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1折线处折回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区域与在所述第2折线处折回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区域具有重合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折回了的部分彼此的至少局部沿厚度方向叠摞,在叠摞的部分难以产生间隙,水分难以进入到内侧的空间中。因而,配置于折叠了的内侧的亲水无纺布难以吸收水分,能够抑制发霉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将一侧的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第3折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在纵方向(上下方向)上以亲水性无纺布彼此相对的方式折叠,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于厚度方向上的内侧。因而,亲水性无纺布中的向外侧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变小,能够难以自大气吸收水分(湿气)。另外,由于在纵方向上吸收性物品的长度变短,因此能够紧凑地形成包装体,从而使其容易在市场上流通。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主体具备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重叠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亲水性无纺布与吸收性芯重叠地配置,一部分水分被亲水性无纺布吸收,从而到达吸收性芯的水分的量变少。因而,能够减少由吸收性芯吸收水分的吸收量。由此,作为吸收性物品整体能够减少水分的吸收量,能够容易地抑制发霉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芯与多层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重叠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通过与吸收性芯重叠地配置的亲水性无纺布的层增加,透过该亲水性无纺布的层而到达吸收性芯的水分变得更少,因此能够减少由吸收性芯吸收水分的吸收量。因而,作为吸收性物品整体能够进一步减少水分的吸收量,能够容易地抑制发霉等。
另外,明确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是利用包装构件包装吸收性物品而成的,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和设于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构件在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至少局部具有亲水性无纺布,所述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开封了时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与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即使在吸收性物品的外装构件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适当地配置该亲水性无纺布而将开始使用之前的吸收性物品的含水率抑制为与不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同等程度。由此,能够抑制在开始使用之前的吸收性物品发霉或者霉繁殖。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所述包装构件是具有防漏性的树脂制的片构件。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通过利用具有防漏性的树脂制的片构件(膜片)包装吸收性物品,能够容易地抑制水分透过包装构件而进入到包装体的内部。由此,吸收性物品的亲水性无纺布难以吸收水分,能够抑制使用前的吸收性物品发霉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以单体利用所述包装构件包装。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通过利用具有防漏性的包装构件将吸收性物品以单体包装(独立包装),水分难以进入到包装体(独立包装体)的内部,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而吸收性物品发霉。另外,由于能够使吸收性物品以单体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处理变容易,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排列多个并利用所述包装构件包装。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通过利用具有防漏性的包装构件将多个吸收性物品一起包装,水分难以进入到包装体的内部,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而吸收性物品发霉。另外,由于能够使吸收性物品以多个单位在市场上流通,因此能够向用户稳定地供给足够量的吸收性物品。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上下方向,在将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折线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对折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所述折线朝向铅垂上侧的方式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由于重量较重的吸收性芯容易位于铅垂下侧而重心在下侧,容易维持吸收性物品的折叠状态,抑制了收纳于包装体的吸收性物品走形。另外,通过维持折叠状态,能够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向外侧暴露。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相对于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靠上侧的部分的表面积而言所述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大于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靠下侧的部分的表面积而言所述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由于下方区域中的亲水性无纺布的比例较小,因此即使在比重较重的水分移动到下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由亲水性无纺布吸收的水分的量。由此,能够容易地抑制发霉等。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具有开封引导部,该开封引导部为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包装构件的多个裂缝沿着预定的方向断续地排列而成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亲水性无纺布与所述开封引导部不接触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即使大气中的水分通过开封引导部的裂缝而进入到包装体的内部,该水分也难以与亲水性无纺布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亲水性无纺布与所述开封引导部整体不接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即使大气中的水分通过开封引导部的裂缝而进入到包装体的内部,该水分也更难以与亲水性无纺布接触,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
对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优选的是,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上下方向,在将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折线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对折所述吸收性物品,以对折了的前侧的面和后侧的面均不与所述开封引导部相对的方式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由于折叠了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中的面积较宽的部分不与开封引导部相对,因此通过开封引导部的裂缝而进入的水分与亲水性无纺布接触的可能性变低,能够容易地抑制由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
===第1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以一次性尿布(以下也称为“尿布1”)举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包含卫生巾、卫生护垫、其他吸收性物品。
<尿布1的结构>
图1是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尿布1的“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整体(产品整体)无褶皱地伸长的状态,具体而言是指伸长至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例如后述的吸收性主体10、腰身构件20等)的尺寸成为与该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与之接近的尺寸的状态。
尿布1是在自然状态下具有短裤型形状的一次性尿布,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下,该尿布1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与腰身开口BH侧对应,下侧与下裆侧对应。另外,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与穿着者的腹侧对应,后侧与穿着者的背侧对应。另外,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尿布1具有相互交叉的纵方向和横方向。纵方向是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方向,其相当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横方向是沿着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方向。另外,如图3所示,将构成尿布1的材料所层叠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在厚度方向上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尿布1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配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的腰身构件20。腰身构件20是构成尿布1的外装的外装构件,具有相当于尿布1的前身片的前侧腰身部30和相当于尿布1的后身片的后侧腰身部40。即,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所谓的三片式的短裤型尿布,该短裤型尿布具有贴于穿着者的胯裆部并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主体10作为第1部件,具有覆盖穿着者的腹侧部的前侧腰身部30作为第2部件,具有覆盖穿着者的背侧部的后侧腰身部40作为第3部件。
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在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彼此沿纵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排列的状态下,吸收性主体10架设在它们之间,同时该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纵方向)上的各端部10ea、10eb分别接合固定于最近的腰身部30、40的肌肤侧,其外观形状为平面观察时呈大致H形状。另外,自该状态起将吸收性主体10以纵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为折叠位置对折。在该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部30sw和侧部40sw彼此接合、连结,形成一对侧接合部50、50。即,利用一对侧接合部50、50使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成形为环状。此外,侧接合部50通过熔接、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形成。由此成为图1所示的形成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
(吸收性主体10)
图4A是吸收性主体10的平面图,图4B是吸收性主体10的概略剖视图。吸收性主体10具有吸收排泄液的吸收性芯11、配置在比吸收性芯11靠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的位置的顶片12、以及配置在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底片13。不过,吸收性主体10也可以具备除上述以外的片构件。例如,吸收性主体10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在顶片12与吸收性芯11之间具备辅助片(未图示)。
吸收性芯11是吸收并保持尿等排泄液的构件,例如由混入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浆粕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形成。此外,吸收性芯11的外周面也可以由棉纸、无纺布等具有透液性的片构件(芯包片11b)覆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在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与后侧端之间具有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窄的收缩部11c,具有如图4A所示的平面观察时大致沙漏的形状。该收缩部11c是穿着尿布1时夹在穿着者的双腿之间的部分,该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宽度变窄),由此吸收性芯11容易贴合于穿着者的胯裆。
顶片12为透液性的片,例如使用亲水性的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将顶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向非肌肤侧折回,以将吸收性芯11卷入。
底片13为不透液性片13a和配置在不透液性片13a的非肌肤侧的外装片13b的两层构造。作为不透液性片13a,使用具有不透液性且透湿性的片构件。例如能够使用在以聚乙烯、聚丙烯等树脂为主体的片设有多个微细的孔的微多孔性的透气性树脂膜。在本说明书中,也将不透液性片13a称为“透气性膜”。即,透气性膜是具有不使液体透过的“防漏性”但具有使水蒸气、空气透过的“透湿性”、“透气性”的片构件。另一方面,作为外装片13b,使用具有柔软性的疏水性的无纺布。例如能够使用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
在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沿着纵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有一对防漏壁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壁部15由上述的外装片13b形成。具体而言,在左右方向(横方向)上,外装片13b的局部向比吸收性芯11的两端靠外侧的位置伸出,同时如图4B所示在多个部位向肌肤侧弯折,由此形成一对防漏壁部15。橡皮筋等防漏壁弹性构件16以沿着纵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防漏壁部15的肌肤侧端部(顶端部)。在穿着尿布1时,基于该防漏壁弹性构件16所展现的伸缩性,防漏壁部15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立起,而贴合于穿着者的胯裆部。
另外,橡皮筋等腿围弹性构件17以沿着纵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在穿着尿布1时,基于该腿围弹性构件17所展现的伸缩性,吸收性主体10的两侧部收缩,而容易沿着穿着者的腿围贴合。
(前侧腰身部30)
如图3所示,前侧腰身部30具有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的肌肤侧片3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3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32、以及在厚度方向上设于肌肤侧片31与非肌肤侧片3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35。作为尿布1的外装构件的前侧腰身部30基本上为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的两层构造,但是该前侧腰身部30例如也可以具有后述的肌肤面片36等局部三层以上的构造。
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为如图2所示的平面观察时长方形形状的片构件,例如由SMS无纺布等形成。此外,在尿布1中,构成非肌肤侧片32的片构件(无纺布)的亲水性比构成肌肤侧片31的片构件(无纺布)的亲水性高。即,肌肤侧片31由亲水性较低的无纺布构成,非肌肤侧片32由亲水性比肌肤侧片31的亲水性高的无纺布构成。以下,也将构成肌肤侧片31的无纺布称为“疏水性无纺布”,也将构成非肌肤侧片32的无纺布称为“亲水性无纺布”。关于无纺布的“亲水性”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非肌肤侧片32的表面设有多个如图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的开孔部32h。开孔部32h为沿厚度方向贯通非肌肤侧片32的贯通孔,通过设有该开孔部32h,能够提高前侧腰身部30的透气性。另外,通过开孔部32h以能够视觉辨认的方式配置于前侧腰身部30的非肌肤面侧,由此能够易于让使用者想起前侧腰身部30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各个开孔部32h例如能够设为直径1mm左右的圆形形状,但是开孔部32h的形状、配置(个数和图案)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在尿布1中,在肌肤侧片31未设置相当于开孔部32h的贯通孔。
本实施方式的前侧腰身部30具有折回部32f,该折回部32f为非肌肤侧片32的上端部(纵方向上的前侧端部)自非肌肤侧向肌肤侧且自纵方向上的前侧向后侧折回而成。利用该折回部32f覆盖肌肤侧片31的局部(上端部),由此抑制肌肤侧片31的上端边缘卡入到穿着者的肌肤中。不过,也不一定必须设置折回部32f。
腰身弹性构件35在肌肤侧片31与非肌肤侧片32之间沿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并且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利用该腰身弹性构件35所展现的伸缩性,使前侧腰身部30贴合于穿着者的腹侧腰身。
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进行腰身弹性构件35的安装。例如在腰身弹性构件35涂敷热熔粘接剂,使腰身弹性构件35以预定的伸长倍率伸长,并且由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夹持,由此能够安装腰身弹性构件35。即,利用粘接剂使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隔着腰身弹性构件35接合。另外,既可以通过在肌肤侧片31侧和非肌肤侧片32侧涂敷粘接剂来安装腰身弹性构件35,也可以通过使用后述的熔接部60的熔接手段来安装腰身弹性构件35。
另外,前侧腰身部30也可以具有肌肤面片36。如图3所示,肌肤面片36是配置为自肌肤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纵方向上的前侧端部)的片构件,具有作为覆盖片的功能。由此抑制在穿着尿布1时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边缘卡入到穿着者的肌肤中。肌肤面片36例如由SMS无纺布等形成。此外,也不一定必须设置肌肤面片36。
在本实施方式的前侧腰身部30中,对于在比肌肤侧片31靠肌肤侧的位置或者比非肌肤侧片32靠非肌肤侧的位置设置片构件的情况,各片配置为仅覆盖肌肤侧片31的局部部分和非肌肤侧片32的局部部分。例如,图3中的肌肤面片36设置为仅覆盖肌肤侧片31的肌肤侧的局部,肌肤侧片31的至少局部成为向穿着者的肌肤侧暴露的状态。
(后侧腰身部40)
后侧腰身部40具有与前侧腰身部30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即,后侧腰身部40具有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的肌肤侧片4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4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42、以及在厚度方向上设于肌肤侧片41与非肌肤侧片4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45。另外,与前侧腰身部30同样地,该后侧腰身部40也可以具有开孔部42h、折回部42f、肌肤面片46等(参照图2、图3)。由于各构件的结构与前侧腰身部30的各构件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一方面,后侧腰身部40的外观形状与前侧腰身部30的外观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后侧腰身部40具有比侧接合部50(侧部40sw)靠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部分成为大致梯形形状的臀部罩40b。臀部罩40b是这样的部位: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自上下方向上的上侧朝向下侧变窄,该臀部罩40b的外缘弯曲。通过设有臀部罩40b,使得在穿着尿布1时后侧腰身部40能够较宽地覆盖穿着者的臀部。
另外,在臀部罩40b设有如图2所示的橡皮筋等弯曲弹性构件47。弯曲弹性构件47以沿着臀部罩40b的端缘部伸长的状态安装于肌肤侧片41与非肌肤侧片42之间,利用该弯曲弹性构件47所展现的伸缩性,使得在穿着尿布1时后侧腰身部40的臀部罩40b容易贴合于穿着者的臀部,另外,该臀部罩40b难以自臀部卷起。
<关于片构件的亲水性>
在此对片构件的亲水性进行说明。在尿布1中,使用疏水性无纺布作为构成外装构件即腰身构件20(前侧腰身部30、后侧腰身部40)的肌肤侧片31、41以及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片13b。另一方面,使用亲水性比疏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高的亲水性无纺布作为构成腰身构件20的非肌肤侧片32、42。
本实施方式的亲水性无纺布为通过对疏水性无纺布进行附着预定的油剂(亲水处理)而提高亲水性而成的。作为亲水处理所使用的油剂,例如能够使用阴离子型油剂、非离子型油剂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具有作为纤维的防静电剂的效果的市售的油剂。将这些油剂投入到油槽中并且使用给油辊等进行给油,由此能够提高疏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获得亲水性无纺布。不过,也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方法形成亲水性无纺布。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亲水性较高的纤维制造无纺布来获得亲水性无纺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构成非肌肤侧片32、42的无纺布整体进行亲水处理,对各片构件整体提高亲水性。不过,也可以仅对各片构件的局部的区域提高亲水性。例如,也可以通过仅对非肌肤侧片32的局部的区域进行亲水处理等,设为局部地具有亲水性较高的部分和亲水性较低的部分的片构件。
能够通过测量使离子交换水与片构件的表面接触时的接触角来对该片构件的亲水性进行评价。具体而言,若亲水性无纺布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比疏水性无纺布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小,则亲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比疏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高。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等),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小于90°,更优选为50°以下。另一方面,作为疏水性无纺布(肌肤侧片31),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
例如能够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的接触角计MCA-J并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接触角的测量。首先,向构成作为测量对象的片构件(被测量片)的纤维的表面滴下离子交换水(约20皮升),然后立即使用所述接触角计进行接触角度的测量。在被测量片的表面的多个部位(例如5个部位以上)进行测量,并且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接触角。此外,测量环境温度设为22℃。
另外可以是,从被测量片的截面方向拍摄滴下了离子交换水的该被测量片,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离子交换水的液滴和被测量片所成的角度,由此测量接触角。
<关于尿布1的水分的吸收和蒸腾>
在尿布1中,通过在外装构件(前侧腰身部30、后侧腰身部40)的非肌肤侧面设有亲水性较高的亲水性无纺布,能够自穿着者的肌肤吸收汗等水分并且使所吸收的水分向大气蒸腾。图5A~图5C是对在尿布1中吸收、蒸腾水分时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在该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构成尿布1的构件中的前侧腰身部30的截面。
首先,当穿着者穿着尿布1时,如图5A所示,前侧腰身部30的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的肌肤侧片31(疏水性无纺布)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肌肤侧片31由SMS无纺布构成,含有纤维直径比纺粘纤维的纤维直径细的熔喷纤维。因此,该肌肤侧片31具有较细的熔喷纤维紧密缠绕而使纤维间距离变窄的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肌肤侧片31产生毛细管现象,从而容易对附着于穿着者的肌肤的汗等水分进行吸收。
接着,如图5B所示,由肌肤侧片31吸收的水分向相邻地层叠于该肌肤侧片3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32(亲水性无纺布)转移。这是因为,肌肤侧片31为疏水性无纺布,与此相对非肌肤侧片32为亲水性无纺布,因此在两片之间产生亲水性的大小差异(亲水梯度),水分容易自亲水性较低的肌肤侧片31侧向亲水性较高的非肌肤侧片32侧移动。因而,在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肌肤侧片31侧难以保持水分,在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非肌肤侧片32侧容易保持水分。
非肌肤侧片32中所保持的水分从非肌肤侧片32的非肌肤侧面蒸腾到大气中。在尿布1中,非肌肤侧片32配置于吸收性主体10的最靠外侧(非肌肤侧)的面。即,非肌肤侧片32的非肌肤侧面成为与大气之间的界面。因而,能够使非肌肤侧片32的内部所含有的水分高效地从非肌肤侧面的较宽的范围向尿布1的外侧蒸腾。不过,无须在外装构件的最靠非肌肤侧的面整体配置有亲水性无纺布。例如也可以在外装构件的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局部设有与非肌肤侧片32不同的其他构件(例如带构件等)。
这样,在尿布1中,在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设有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由此在穿着时能够吸收穿着者的汗等并使其蒸腾。然而,由于存在亲水性无纺布也自大气吸收水分(湿气)的可能性,因此在使用前的尿布1中外装构件会湿润,有可能成为使霉繁殖的原因。例如在尿布1以包装的状态在市场上流通的期间亲水性无纺布吸收了湿气的情况下,在使用者(用户)将包装开封的时刻尿布1处于发霉的状态,由此尽管是新品,也有可能无法使用。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在市场上流通尿布1时的折叠方法、包装方法,由此抑制在使用之前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难以发霉。以下,具体地说明用于抑制由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的手段。
<关于尿布1的包装>
尿布1以在折叠而成为紧凑的形状的基础上利用预定的包装构件包装的状态在市场上流通。图6A~图6C是对包装尿布1时的折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6A~图6C中对折叠如图1所示形成为短裤型的状态的尿布1的方法进行说明。即,在图6A中开始折叠的时刻,尿布1预先自图2的展开状态起在纵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处对折。另外,图7是对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剖视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在该图7中简化地表示局部的结构(后述的第1部分91、第2部分92等)。
如图6A所示,对于尿布1,首先左右方向(横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从外侧向内侧折叠。具体而言,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在图6A中是左侧)的端部区域91在沿着上下方向(纵方向)的折线F1处向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右侧)弯折。以下,也将折线F1称为“第1折线F1”,也将尿布1中的比第1折线F1靠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区域91称为“第1部分91”。同样,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在图6A中是右侧)的端部区域92在沿着上下方向(纵方向)的折线F2处向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左侧)弯折。以下,也将折线F2称为“第2折线F2”,也将尿布1中的比第2折线F2靠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区域92称为“第2部分92”。
在图6A中,第1折线F1和第2折线F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两端的位置。在尿布1中,在配置有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和未配置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的刚度不同,因此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折线F1、F2,能够基于刚度差容易地折叠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不过,第1折线F1和第2折线F2的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于其他的位置,也可以是,第1折线F1和第2折线F2相对于纵方向倾斜地设置。
另外,在图6A中,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向尿布1的前侧折叠。即,以前侧腰身部30为内侧、后侧腰身部40为外侧的方式折叠,但是也可以向相反侧折叠。
在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折叠了的状态下,如图6B所示,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具有相互重合的部分。换言之,以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在至少局部重叠的方式折叠尿布1。其理由以后说明。
接着,自图6B的状态起以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为内侧的方式将尿布1在上下方向(纵方向)上对折。具体而言,尿布1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侧(在图6A中是下侧)的部分93在沿着左右方向(横方向)的折线F3处向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上侧)弯折,并且以与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重合的方式折叠。以下,也将折线F3称为“第3折线F3”,也将尿布1中的比第3折线F3靠上下方向上的一侧(下侧)的部分称为“第3部分93”,也将比第3折线F3靠上下方向上的另一侧(上侧)的部分称为“第4部分94”。
优选的是,第3折线F3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于不与吸收性芯11重叠的位置。在尿布1中,吸收性芯11的刚度较高,因此在与该吸收性芯11重叠的位置欲将尿布1弯折时,由于吸收性芯11的恢复力难以维持折叠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纵方向)上将第3折线F3配置于比吸收性芯11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由此易于维持尿布1的折叠状态(参照图7)。
通过这样在第1折线F1~第3折线F3处弯折,能够将尿布1设为图6C所示的紧凑形状的折叠状态。尿布1以该折叠状态利用预定的包装构件包装,作为尿布1的包装体(参照后述的图8B和图9B)而在市场上流通。
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处于在尿布1的上下方向(纵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处对折,进而在第3折线F3处对折的状态。即,自图2的展开状态起折成四折(参照图7)。此时,由亲水性无纺布形成的非肌肤侧片32、42的局部成为位于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的内侧而不向外侧暴露的状态。例如在图7中,设于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的非肌肤侧片32、42在厚度方向上被夹在第3部分93和第4部分94之间,不向外侧(大气)暴露。另外,在第4部分94中,前侧腰身部30的非肌肤侧片32在厚度方向上被夹在后侧腰身部40和第3部分93之间,不向外侧(大气)暴露。
即,在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中,至少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的非肌肤侧片32、42(亲水性无纺布)与第4部分94的非肌肤侧片32(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不向外部暴露,成为难以与大气接触的状态。而且,利用树脂膜等包装构件包装这样的折叠状态的尿布1,由此能够使亲水性无纺布更难以与大气接触。由此,在尿布1的流通过程中,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自然地吸收大气中的水分(湿气)、亲水性无纺布湿润而发霉。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这样将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难以与大气接触,能够抑制发霉。具体而言,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状态的尿布1(尿布1的包装体)开封了时的尿布1的含水率为10%以下。在此,“含水率”是指在开封时刻含有水分而变重的尿布1的重量相对于不含有水分的状态的尿布1的重量的增加量的比例。即,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尿布1(尿布1的包装体)开封了时的尿布1的重量与干燥状态的尿布1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状态的尿布1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如上所述,吸收性主体10的吸收性芯11构成为含有容易吸收水分的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因此,即使假设在不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也有在市场上流通的期间吸收一定程度的湿气而重量增加的可能性。例如,在外装构件(相当于腰身构件20)仅由疏水性无纺布构成的现有的一次性尿布中,有时由于SAP吸收湿气而在自包装状态起开封的时刻具有一定程度的含水率。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在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中具备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同时也适当地配置该亲水性无纺布,由此抑制在开始使用之前吸收水分(湿气),将含水率抑制为10%以下。即,与不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一次性尿布相比较,抑制为含水率不过度地变高,由此能够抑制在亲水性无纺布发霉或者霉繁殖。
此外,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尿布1的重量来进行“含水率”的测量。例如预先准备电子天平等测量并记录刚刚将包装体开封之后的尿布1的重量。接着,将该尿布1放入到烤箱中,以110℃加热120分钟而使水分蒸发,测量并记录干燥状态的重量。然后,能够通过开封时的尿布1的重量(含有水分的重量)与干燥状态的尿布1的重量(不含有水分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状态的尿布1的重量,计算尿布1的开封时的含水率。另外,在一个包装体收纳有多个尿布1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方法测量至少两个以上的尿布1的重量,将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此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的包装体开封时,亲水性无纺布的每单位重量(g)所含有的水分的量比吸收性芯11的每单位重量(g)所含有的水分的量少。吸收性芯11所含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吸水性比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水性高,容易吸收水分。即,通常应该是吸收性芯11所含有的水分的量比亲水性无纺布所含有的水分的量多。如果发生了亲水性无纺布所含有的水分的量比吸收性芯11所含有的水分的量多的情况,则在尿布1的流通过程中,发生了水分集中地与亲水性无纺布接触等故障的可能性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尿布1整体的吸水量过度地变高,有可能导致亲水性无纺布发霉或者丧失适当的吸水功能。相对于此,若开封时的亲水性无纺布的每单位重量所含有的水分的量比吸收性芯11的每单位重量所含有的水分的量小,则至少在流通过程中,由亲水性无纺布吸收了过量的水分的可能性较低。因而,作为尿布1整体,吸收过度的水分的可能性也变低,容易抑制发霉。
另外,像在图6和图7中说明的那样,尿布1通过在纵方向和横方向上的至少任一处(折线)折叠而成为构成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的非肌肤侧片32、42(亲水性无纺布)中的至少局部不向外部暴露的状态。另外,优选的是,在该折叠状态下,非肌肤侧片32、42(亲水性无纺布)向外部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小于在未折叠尿布1的状态(图1所示的短裤型状态)下非肌肤侧片32、42(亲水性无纺布)向外部暴露的部分的面积的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在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中以非肌肤侧片32(前侧腰身部30)为内侧的方式折叠,因此非肌肤侧片32的大部分成为不向外侧暴露的状态。而且,如图6B所示,在第4部分94中以非肌肤侧片42(后侧腰身部40)为内侧的方式折叠,因此非肌肤侧片42的局部成为不向外侧暴露的状态。由此,折叠为设于尿布1的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的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整体的面积中的50%以上不向外部暴露。因而,在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中,与折叠前的短裤型状态相比较,存在自大气中吸收湿气(水分)的可能性的亲水性无纺布的面积变为一半以下,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发霉。
另外,在尿布1的折叠状态下,向外侧暴露的面的至少局部由疏水性无纺布构成。例如在图7中,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片13b(疏水性无纺布)在第3部分93的外侧的面暴露。像在图5中说明的那样,疏水性无纺布有时由于毛细管现象而吸收汗等液体,但是难以自大气中吸收作为气体(湿气)的水分。因此,通过具有疏水性无纺布向外侧暴露的部分,水分(湿气)难以进入到比疏水性无纺布靠内侧的部分。因而,湿气难以到达配置于疏水性无纺布的内侧的亲水性无纺布、SAP。由此,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在使用尿布1之前亲水性无纺布等吸收水分而发霉。
另外,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具有在横方向(左右方向)上将一侧的第1部分91向另一侧折回的第1折线F1和将另一侧的第2部分92向一侧折回的第2折线F2。由此,形成以在横方向(左右方向)上亲水性无纺布彼此相对的方式折叠的部分。即,通过彼此相对的亲水性无纺布彼此配置于厚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变小,能够难以自大气吸收水分(湿气)。另外,通过折叠为在横方向上尿布1的宽度变小,在利用包装构件包装时能够紧凑地形成尿布1的包装体并容易使其流通。
此时,优选的是,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由第1折线F1弯折的第1部分91与由第2折线F2弯折的第2部分92至少局部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B所示,折叠了的第1部分91的横方向上的内侧端部与折叠了的第2部分92的横方向上的内侧端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重合的部分。在第1部分91与第2部分92彼此不重合的情况下,在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的横方向上的内侧端,在厚度方向上容易产生间隙,有可能水分(湿气)容易从这样的间隙进入到折叠了的内侧的空间。相对于此,在尿布1中,第1部分91和第2部分92的横方向上的内侧端彼此重叠(参照图6B),由此在该内侧端难以产生间隙,抑制了水分进入到折叠了的内侧的空间。因而,折叠了的内侧的亲水无纺布难以吸收水分,能够抑制发霉。
而且,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具有在纵方向(上下方向)上将一侧的第3部分93向另一侧折回的第3折线F3。由此,形成折叠为在纵方向(上下方向)上亲水性无纺布彼此相对的部分。即,通过彼此相对的亲水性无纺布彼此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内侧,向外侧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变小,能够难以自大气吸收水分(湿气)。另外,通过折叠为在纵方向上尿布1的长度变短,在利用包装构件包装时能够紧凑地形成尿布1的包装体并容易使其流通。
在此,列举具体例对利用预定的包装构件包装尿布1而成的包装体进行说明。图8A和图8B是示出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以单体包装的情况的例子的图。图9A和图9B是示出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排列多个并包装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在将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以单体包装的情况下,首先如图8A所示将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配置于包装构件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构件110是具有防漏性的树脂制的膜片,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膜等。通过利用这样的具有防漏性的膜片包装尿布1,能够容易地抑制水分透过包装构件并进入到包装体的内部。由此,尿布1的亲水性无纺布难以吸收水分,能够抑制使用前的尿布1发霉。
此外,若仅考虑包装尿布1的功能,则也可以使用无纺布、纸等片构件作为包装构件110。然而,这些片构件有可能使水分透过而促进由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应用如上所述的具有防漏性的片构件。
在配置了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之后,在横方向上在位于尿布1的两外侧的弯折线L1、L2处,将包装构件110的两侧端部向内侧弯折,从而包裹尿布1。在图8A中,包装构件110中的在横方向上比弯折线L1靠外侧(左侧)的区域111向内侧(右侧)弯折,在横方向上比弯折线L2靠外侧(右侧)的区域112向内侧(左侧)弯折。
然后,如图8B所示,在纵方向上的两端部沿着横方向接合在厚度方向上重合的包装构件110彼此,从而形成密封部115、115。最后,沿着纵方向接合在厚度方向上重合的包装构件110的区域111和区域112,从而形成密封部116。由此,形成利用包装构件110将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以单体包装的包装体101。以下,也将包装体101称为“独立包装体101”。
通过像包装体101这样利用具有防漏性的包装构件110将尿布1以单体包装(独立包装)并密封,水分难以进入到独立包装体101的内部,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而尿布1发霉。另外,由于能够使尿布1以单体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处理变容易,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接着,在将折叠了的状态的多个尿布1一起包装的情况下,首先如图9A所示准备形成为袋状的包装构件120。包装构件120是将与包装构件110同样具有防漏性的树脂制的膜片形成为在铅垂方向上的上侧具有开口部121的袋状而成的。另外,在图9A中,包装构件12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在水平面上彼此正交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
从铅垂上侧的开口部121将折叠状态的尿布1并列排列多个并收纳于这样的袋状的包装构件120。在图9A中示出了折叠状态的尿布1以沿着第1方向前后排列有7个的状态收纳的例子。不过,将尿布1收纳于包装构件120时的方向、个数不限于图9A的例子。另外,也可以是,在将尿布1做成图8B所示的独立包装体101之后将多个独立包装体101收纳在包装构件120。
在将预定数量的尿布1收纳于包装构件120之后,将包装构件120的开口部121进行所谓的角撑折叠(日文:ガゼット折り),在上端部将相对的面彼此沿着第1方向接合,形成密封部125。由此,形成利用包装构件120包装有折叠了的状态的多个尿布1的包装体102。
通过像包装体102这样利用具有防漏性的包装构件120将多个尿布1一起包装并密封,水分难以进入到包装体102的内部,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而尿布1发霉。另外,由于能够使尿布1以多个单位在市场上流通,因此能够向用户稳定地供给足够量的尿布1。
此外,优选的是,在包装部构件120的预定的位置设有开封引导部126,以使包装体102的开封作业变容易。在图9B中,在包装体102的上表面部设有开封引导部126(所谓的易撕线),该开封引导部126沿着第1方向断续地排列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包装构件120的多个裂缝。由此,用户容易进行将包装体102开封而逐个取出尿布1的作业。此外,设有开封引导部126的位置不限于包装体102的上表面部。例如也可以是,在包装体102的侧面部设有沿着铅垂方向的开封引导部126。
另一方面,由于设有这样的开封引导部126(易撕线),有可能大气中的水分通过该开封引导部126的裂缝而进入到包装体102的内部。于是,优选的是,在包装体102中,以具有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的亲水性无纺布和开封引导部126不相互接触的部分的方式收纳尿布1。在图9B的情况下,在开封引导部126与所收纳的尿布1之间沿铅垂方向设有预定的间隔。这样的话,在包装体102中,开封引导部126和尿布1的亲水性无纺布难以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透过了开封引导部126的水分。
此外,更优选的是,在包装体102中,开封引导部126整体不与尿布1的亲水性无纺布接触,以容易地抑制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水。例如优选的是,增大开封引导部126与亲水性无纺布之间的间隔(距离),或者在开封引导部126与亲水性无纺布之间另外设置防漏片(在图9B中未图示),由此开封引导部126整体不与亲水性无纺布接触。这样的话,在包装体102中,开封引导部126和尿布1的亲水性无纺布更难以接触,因此更容易抑制亲水性无纺布的吸水,能够难以发霉等。
另外,优选的是,以在将多个尿布1收纳于包装体102时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中的面积较大的部分不与开封引导部126相对的方式收纳各个尿布1。例如优选的是,以开封引导部126不与在第3折线F3处对折的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的前侧的面和后侧的面(在图6C中是相当于第3部分93和第4部分94的面)相对的方式收纳各个尿布1。由于在尿布1的第4部分94的外侧面较大范围地配置有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42)(参照图7),因此在该第4部分94与开封引导部126相对的情况下,有可能第4部分94的亲水性无纺布容易吸收透过开封引导部126而进入到内部的水分。相对于此,在图9B所示的包装体102中,以折叠状态收纳的尿布1中的面积较大的第3部分93和第4部分94不与开封引导部126相对,因此能够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吸收水分。
另外,优选的是,在像包装体102这样将折叠了的状态的多个尿布1一起包装的情况下,各个尿布1如图9A所示以第3折线F3朝向铅垂方向的上侧的方式收纳于包装构件120。像在图7中说明的那样,第3折线F3设为在折叠尿布1时该第3折线F3不与吸收性芯11重叠。因而,在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配置为第3折线F3朝向铅垂上侧的情况下,重量较重的吸收性芯11位于铅垂下侧的可能性较高。即,尿布1的重心位于下侧的可能性较高。这样的话,与重心位于上侧的情况相比较,尿布1的形状难以走形,容易维持折叠状态。因而,抑制在包装体102在市场上流通的期间收纳在内部的尿布1走形等。另外,通过维持折叠状态,能够抑制亲水性无纺布向外侧暴露。
另外,在这样以第3折线F3朝向铅垂方向上的上侧的方式收纳尿布1的情况下,在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中,相对于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位置靠上侧的部分的表面积而言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比相对于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位靠下侧的部分的表面积而言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大。例如在图7中,在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的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位置Cf靠上侧的区域的大部分,非肌肤侧片42(亲水性无纺布)向外侧暴露,相对于该区域的表面积而言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变高。另一方面,在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的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位置Cf靠下侧的区域,在第3部分93中,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片13b向外侧暴露,因此相对于表面积而言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变低。
一般而言,湿气等水分容易由于自重而向铅垂方向上的下侧移动。因此,在尿布1中,假设在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的表面的亲水性无纺布的比例较大的情况下,有可能该亲水性无纺布容易吸收水分。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的区域的表面的亲水性无纺布的比例小于配置于上侧的区域的表面的亲水性无纺布的比例。因而,水分越向下侧移动,作为尿布1整体被亲水性无纺布吸收的水分的量越少。由此,能够容易地抑制尿布1发霉等。
另外,如图7所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时,吸收性芯11与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重叠的部分。折叠了的状态的尿布1在表面积较大的第3部分93和第4部分94容易与大气中的水分接触。因而,假设在吸收性芯11在第3部分93和第4部分94的两侧的表面暴露的情况下,有可能由吸水性较高的SAP吸收大量的水分。相对于此,在尿布1中,至少在比吸收性芯11靠第4部分94侧的位置配置有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参照图7),因此与在第3部分93和第4部分94的两侧配置有吸收性芯11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作为尿布1整体的水分的吸收量。即,通过与吸收性芯11重叠地配置亲水性无纺布,能够减少到达吸收性芯11的水分,从而减少由该吸收性芯11吸收水分的吸收量。因而,利用吸收性芯11与亲水性无纺布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的结构,作为尿布1整体能够减少水分的吸收量,能够容易地抑制发霉等。
而且,优选的是,在吸收性芯11与亲水性无纺布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设有多层亲水性无纺布。通过增加与吸收性芯11重叠地配置的亲水性无纺布的层,透过该亲水性无纺布的层而到达吸收性芯11的水分变得更少,因此进一步减少吸收性芯11的吸水量。在图7的情况下,由于在比吸收性芯11靠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第4部分94侧)设有至少6层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因此即使水分与第4部分94的表面接触,该水分透过6层亲水性无纺布的层而到达吸收性芯11的可能性也较低。因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由吸收性芯11吸收水分的吸收量。
<腰身弹性构件35、45的安装方法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使用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手段将腰身弹性构件35、45安装于腰身构件20,但是腰身弹性构件35、45的安装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超声波熔接等熔接手段将腰身弹性构件35、45安装于腰身构件20。此外,由于超声波熔接为公知技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省略对超声波熔接的说明。
图10A和图10B是对使用熔接部60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分散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60、60……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各个熔接部60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在厚度方向上将前侧腰身部30的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接合。另外,利用由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熔接部60、60构成的一对熔接部对60s自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夹持腰身弹性构件35,由此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
如图10A所示,构成熔接部对60s的一对熔接部60、6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GH60地排列。另外,间隔GH60的大小设定为与伸长至预定的伸长倍率的状态的腰身弹性构件35的直径d35t相同的尺寸或比该直径d35t大一些的尺寸(GH60≥d35t)。即,伸长状态的腰身弹性构件35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熔接部对60s之间。
接着,若腰身弹性构件35自伸长状态缓和,则如图10B所示,腰身弹性构件35沿左右方向收缩同时沿上下方向扩大,自然状态下的直径d35变得比熔接部对60s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GH60大(d35>GH60)。由此,腰身弹性构件35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被熔接部60、60彼此夹压的状态。其结果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
此外,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腰身弹性构件35(45)为自上述的伸长状态缓和了的自然状态。另外,在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利用左右方向两侧部的侧接合部50、50将腰身弹性构件35(45)接合于前侧腰身部30(后侧腰身部40)。因此,在穿着尿布1时,即使前侧腰身部30(后侧腰身部40)沿左右方向伸长,腰身弹性构件35(45)也不会从腰身构件20脱落。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结构的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短裤型尿布2(以下也称为“尿布2”)进行说明。图11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2的平面图。图11B是图11A的D-D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图11A和图11B中的各方向(例如纵方向、横方向等)与第1实施方式中定义的各方向相同。
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接合于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的作为外装构件的腰身构件20。另外,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尿布2的腰身构件20以沿纵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连续的方式一体地构成。即,尿布2是由吸收性主体10和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这两个部件构成的所谓的两件式的一次性尿布。以下,将尿布2的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中的纵方向上的比中央位置CL靠前侧的部分设为前侧腰身部30、比中央位置CL靠后侧的部分设为后侧腰身部40来进行说明(参照图11A)。
在将图11A的展开状态的尿布2形成为短裤型时,将吸收性主体10和腰身构件20以纵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作为折叠位置进行对折。将该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由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部30sw和侧部40sw彼此接合、连结,从而形成一对侧接合部50、50。由此,与图1的尿布1同样,成为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2。
在尿布2中,由于吸收性主体10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不过,也可以是,尿布2的底片13仅具备不透液性片13a(透气性膜),不具备外装片13b。这是因为,在尿布2中,在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面整体设有腰身构件20,该腰身构件20具有作为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片的功能。因而,作为尿布2的吸收性主体10的底片13,也可以不设置相当于尿布1的外装片13b的片构件(参照图11B)。
腰身构件20具有肌肤侧片2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22、以及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2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35、45(参照图11B)。肌肤侧片21是与尿布1的肌肤侧片31、41相同的疏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22是与尿布1的非肌肤侧片32、42相同的亲水性无纺布。即,在尿布2中,非肌肤侧片22为亲水性比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高的无纺布。另外,与尿布1同样,腰身弹性构件35、45由橡皮筋等构成,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22之间。
在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中,也能获得与尿布1相同的效果。即,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在将与尿布1同样地折叠并包装的尿布2的包装体(参照图6~图9)开封了时尿布2的含水率为0.1以下。换言之,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尿布2开封了时的尿布2的重量与干燥状态的尿布2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状态的尿布2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通过这样设置,即使在尿布2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过度的水分的吸收,能够抑制发霉或者霉繁殖。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结构的一部分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短裤型尿布3(以下也称为“尿布3”)进行说明。图12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3的平面图。图12B是图12A的E-E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图12A和图12B中的各方向(例如纵方向、横方向等)与第1实施方式中定义的各方向相同。
第3实施方式的尿布3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接合于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的作为外装构件的腰身构件20。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尿布3的腰身构件20以沿纵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连续的方式一体地构成。即,肌肤侧片21构成为从纵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连续到另一侧的端部的一体的片构件。另一方面,配置于纵方向上的前侧的非肌肤侧片32(前非肌肤侧片)和配置于纵方向上的后侧的非肌肤侧片42(后非肌肤侧片)构成为沿纵方向不连续的不同的片构件。也将这样的构造的尿布称为简易三件式的一次性尿布。另外,以下,将尿布3的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中的纵方向上的比中央位置CL靠前侧的部分设为前侧腰身部30、将比中央位置CL靠后侧的部分设为后侧腰身部40来进行说明(参照图12A)。
在将图12A的展开状态的尿布3形成为短裤型时,将吸收性主体10和腰身构件20以纵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作为折叠位置进行对折。将该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部30sw和侧部40sw彼此接合、连结,从而形成一对侧接合部50、50。由此,与图1的尿布1同样,成为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3。
在尿布3中,由于吸收性主体10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的吸收性主体10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尿布3的外装构件(腰身构件20)中的前侧腰身部30具有:一张肌肤侧片21,其在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自纵方向上的一端侧(腹侧)向另一端侧(背侧)延伸;非肌肤侧片32,其在纵方向上的前侧(腹侧)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以及腰身弹性构件35,其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32之间。后侧腰身部40具有与前侧腰身部30共用的肌肤侧片21、在纵方向上的后侧(背侧)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42、以及在厚度方向上配置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4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45。
肌肤侧片21是与尿布1的肌肤侧片31、41相同的疏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是与尿布1的非肌肤侧片32、42相同的亲水性无纺布。即,在尿布3中,非肌肤侧片32、42是亲水性比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高的无纺布。另外,与尿布1同样,腰身弹性构件35、45由橡皮筋等构成,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32、42之间。
在第3实施方式的尿布3中,也能获得与尿布1相同的效果。即,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与尿布1同样地折叠并包装的尿布3的包装体(参照图6~图9)开封了时的尿布3的含水率为0.1以下。换言之,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尿布3开封了时的尿布3的重量与干燥状态的尿布3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状态的尿布3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通过这样设置,即使在尿布3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过度的水分的吸收,能够抑制发霉或者霉繁殖。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对与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短裤型尿布”不同的“带型尿布”(以下也称为“尿布4”)进行说明。图13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4的平面图。图13B是图13A的F-F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图13A和图13B中的各方向(例如纵方向、横方向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定义的各方向相同。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尿布4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性芯11、位于比吸收性芯11靠肌肤侧的位置的透液性的顶片12、位于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不透液性片13a、位于比不透液性片13a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片25、以及在顶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接合于肌肤侧的一对侧片18。另外,在尿布4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配置有沿纵方向伸缩的腿围弹性构件17(例如橡皮筋等)。
尿布4的吸收性芯11、顶片12和不透液性片13a是相当于尿布1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分,具有与构成尿布1的吸收性主体10的吸收性芯11、顶片12和不透液性片13a分别相同的功能。例如,不透液性片13a是能够使由吸收性芯11吸收的尿等水分作为水蒸气透过的透气性膜。
尿布4的外装片25是相当于尿布1的腰身构件20的外装构件,与构成尿布1的腰身构件20的非肌肤侧片32、42同样由亲水性无纺布构成。此外,尿布4的外装构件也可以具有与尿布1的腰身构件20相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与由亲水性无纺布形成的外装片25的肌肤侧相邻地设有疏水性无纺布(在图13B中未图示),由两张片构件构成尿布4的外装构件。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也将尿布4的纵方向上的比中央位置CL靠前侧的部分称为前侧腰身部30,也将比中央位置CL靠后侧的部分称为后侧腰身部40(参照图13A)。
一对侧片18是与顶片12相同的透液性的无纺布,在该侧片18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部设有能够沿纵方向伸缩的橡皮筋等防漏壁弹性构件16。在穿着尿布4时,基于该防漏壁弹性构件16所展现的收缩力,使侧片18的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立起,与尿布1同样地形成防漏壁部15。
在尿布4的纵方向上的背侧(后侧腰身部40)设有向左右方向上的两外侧伸出的一对粘扣带26。另外,在粘扣带26的自由端侧(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肌肤侧面设有面状搭扣26f,该面状搭扣26f具备多个钩构件(未图示)。另外,在尿布4的纵方向上的腹侧(前侧腰身部30)的非肌肤侧面设有目标片27,该目标片27用于在穿着尿布4时供粘扣带26卡合。目标片27是能够与粘扣带26的面状搭扣26f(钩构件)卡合的构件,例如由无纺布形成。
另外,在尿布4的纵方向上的背侧(后侧腰身部40)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横方向)伸缩的背侧弹性构件19。背侧弹性构件19是由伸缩性无纺布等形成的带状的弹性构件,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尿布4。利用该背侧弹性构件19所展现的伸缩力,在使尿布4穿着于穿着者的身体时使尿布4容易贴合于穿着者的腰身。
在穿着尿布4时,例如将图13A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尿布4配置在穿着者的下裆部,并且将前侧腰身部30紧贴于穿着者的腹侧部,将后侧腰身部40紧贴于穿着者的背侧部(臀部)。另外,将一对粘扣带26、26沿着穿着者的腰身从背侧向腹侧卷绕,在穿着者的腹侧使面状搭扣26f卡合于目标片27。由此,形成与尿布1大致相同的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能够相对于穿着者的身体(下裆部)固定尿布4的位置。
此外,在尿布4中也不一定必须设置目标片27。例如,也可以替代在外装片25的非肌肤侧面配置目标片27,而通过使面状搭扣26f直接卡合于构成外装片25的无纺布来穿着尿布4。
在第4实施方式的尿布4中,也能获得与尿布1相同的效果。即,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与尿布1同样地折叠并包装的尿布4的包装体(参照图6~图9)开封了时的尿布4的含水率为0.1以下。换言之,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尿布4开封了时的尿布4的重量与干燥状态的尿布4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状态的尿布4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通过这样设置,即使在尿布4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过度的水分的吸收,能够抑制发霉或者霉繁殖。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而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同物。
Claims (19)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和设于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构件在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至少局部具有亲水性无纺布,
所述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包装了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开封了时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与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在包装时,该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处折叠,
在折叠了的状态下,所述亲水性无纺布的至少局部不向外侧暴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物品折叠了的状态下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向外部暴露的部分的面积小于在所述吸收性物品未折叠的状态下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向外部暴露的部分的面积的5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折叠了的状态下,向外侧暴露的面的至少局部由亲水性比所述亲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低的疏水性无纺布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主体具备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在将包装了的所述吸收性物品开封了时,所述亲水性无纺布所含有的每单位重量的水分的量少于所述吸收性芯所含有的每单位重量的水分的量。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将一侧的端部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第1折线和将另一侧的端部区域向一侧折回的第2折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1折线处折回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区域与在所述第2折线处折回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区域具有重合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将一侧的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第3折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主体具备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
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芯与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重叠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芯与多层所述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重叠的部分。
11.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是利用包装构件包装吸收性物品而成的,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和设于比所述吸收性主体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外装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构件在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至少局部具有亲水性无纺布,
所述亲水性无纺布配置为,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开封了时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与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之差除以干燥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重量而得到的值为0.1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构件是具有防漏性的树脂制的片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以单体利用所述包装构件包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排列多个并利用所述包装构件包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上下方向,在将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折线处,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对折,
以所述折线朝向铅垂上侧的方式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折叠了的状态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靠上侧的部分的表面积而言所述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大于相对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比中央靠下侧的部分的表面积而言所述亲水性无纺布所占的比例。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开封引导部,该开封引导部为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包装构件的多个裂缝沿着预定的方向断续地排列而成的,
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亲水性无纺布与所述开封引导部不接触的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亲水性无纺布与所述开封引导部整体不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上下方向,在将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区域向另一侧折回的折线处,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对折,
以对折了的前侧的面和后侧的面均不与所述开封引导部相对的方式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57366.4A CN114305876A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
PCT/JP2021/036273 WO2022071519A1 (ja) | 2020-09-30 | 2021-09-30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包装体 |
EP21875815.9A EP4173605A4 (en) | 2020-09-30 | 2021-09-30 | ABSORBENT ARTICLE AND ABSORBENT ARTICLE PACKAGING |
JP2022554113A JPWO2022071519A1 (zh) | 2020-09-30 | 2021-09-30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57366.4A CN114305876A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5876A true CN114305876A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095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57366.4A Pending CN114305876A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173605A4 (zh) |
JP (1) | JPWO2022071519A1 (zh) |
CN (1) | CN114305876A (zh) |
WO (1) | WO202207151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53654B2 (ja) * | 2009-11-24 | 2015-07-22 |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おむつ包装体 |
JP6132624B2 (ja) * | 2013-03-29 | 2017-05-2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JP6006289B2 (ja) * | 2014-12-26 | 2016-10-12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6411323B2 (ja) | 2015-12-22 | 2018-10-24 | 花王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2019112103A (ja) * | 2017-12-22 | 2019-07-11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の収容体 |
JP6654671B2 (ja) * | 2018-07-30 | 2020-02-26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伸縮構造、及びこの伸縮構造を有する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11057366.4A patent/CN11430587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9-30 JP JP2022554113A patent/JPWO2022071519A1/ja active Pending
- 2021-09-30 WO PCT/JP2021/036273 patent/WO202207151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9-30 EP EP21875815.9A patent/EP4173605A4/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2071519A1 (zh) | 2022-04-07 |
EP4173605A1 (en) | 2023-05-03 |
WO2022071519A1 (ja) | 2022-04-07 |
EP4173605A4 (en) | 2023-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20639B2 (en) | Boxer shorts formed by a method which does not require removal of material from the manufacturing web | |
CN108618896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202613B2 (ja) | 吸収性物品における吸水性向上方法 | |
KR20180040712A (ko) | 개선된 허리 밀봉부를 갖는 선택적으로 위치된 허리 샘방지 부재를 구비한 흡수 용품 | |
KR101836190B1 (ko) | 팬티형 흡수성 물품 | |
CN105534646B (zh) |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 |
US20200397627A1 (en) |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 |
JP3978390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4627502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WO2020026684A1 (ja)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CN113518604B (zh) | 短裤型一次性穿着物品 | |
JP7221715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175702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7042186B2 (ja)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JP2020049017A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191301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 |
JP6396145B2 (ja) | 吸収性物品の伸縮構造、及びその伸縮構造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 |
CN114305876A (zh) |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 |
JP5427873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17113189A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15142714A5 (zh) | ||
JP542740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19054939A5 (zh) | ||
JP7424811B2 (ja) |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 |
CN114305878A (zh) | 吸收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