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4325A -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4325A
CN114304325A CN202011074211.1A CN202011074211A CN114304325A CN 114304325 A CN114304325 A CN 114304325A CN 202011074211 A CN202011074211 A CN 202011074211A CN 114304325 A CN114304325 A CN 114304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mulberry
fermentation
fermentation liquor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42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是求
胡振长
管爵杉
王洪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a Universe Food Co ltd
Hangzhou Unibioche Biological Foo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a Universe Food Co ltd
Hangzhou Unibioche Biological Fo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a Universe Food Co ltd, Hangzhou Unibioche Biological Foo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a Universe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42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4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4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饮料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其中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通过将康普茶母液、石香薷提取液和桑叶提取液共同发酵得到,具有较好安全性、较高的健康价值和较长的储存时间和储存安全性。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康普茶饮料,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较佳的健康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饮料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康普茶饮料。
背景技术
康普茶是一种茶饮料,由于其口感出色,富含益生菌,在历史上一度被奉为治疗肠道不适的特效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也广受欢迎。
康普茶一般通过将茶汤进行发酵得到。公开号为CN110150420A、公开日为2019年8月23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富含抗氧化物的康普茶的制备方法,将水、蔗糖和红茶茶叶按重量比(125~130):(12.5~13):(1~1.5)混合并煮沸,所得液体为基液;将所述基液接种由浓度为105~107CFU/mL巴氏醋杆菌种子液、106~108CFU/mL木醋杆菌种子液和105~107CFU/mL拜耳接合酵母按体积比1:1:1混合而成的种子液,得待发酵液:所述混合种子液和基液的体积比:(3~3.5):(97~97.5);将所述待发酵液置于敞口端覆盖有纱布的容器中,在湿度30%~40%,25~30℃静置发酵10天,从而制得康普茶。
康普茶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均需要加入蔗糖等糖分作为发酵菌种的辅料、并在暗处进行发酵。发酵的过程一般兼有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的过程,上述条件为益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为部分有害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有害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有害真菌(如黑曲霉)一旦繁殖,容易引起发酵物的腐败、益生菌的死亡,导致生产得到的康普茶品质不合格,进而降低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同时,康普茶可以作为一种活菌饮料饮用,活菌饮料在储存过程中,一旦染菌,容易造成饮料的变质,因此康普茶饮料一般保质期均较短,且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可以抑制有害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具有较好安全性、较高的健康价值和较长的储存时间和储存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康普茶饮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安全性,同时有益于身体健康。
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茶叶进行萃取,得到茶萃取液;将茶萃取液进行初步发酵,得到康普茶母液;
S2、对桑叶进行萃取,得到桑叶提取液;
S3、对石香薷进行萃取,得到石香薷提取液;
S4、将步骤S1中得到的康普茶母液、步骤S2中得到的桑叶提取液和步骤S3中得到的石香薷提取液以(6~30):(1~10):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并共同发酵,得到桑康普茶发酵液;其中,所述茶叶选用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上述任一数种形成的复合体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初步发酵完毕的康普茶母液与桑叶和石香薷混合后,再次进行发酵,得到活菌型饮品。茶叶先在乳杆菌的作用下初步发酵分解,随后与桑叶提取液和石香薷提取液在菌液的作用下进行进一步发酵,桑叶和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素、香豆素、咖啡醜莽草酸等黄酮醇类物质,通过两次发酵可以使上述物质释放糖苷配基,使得加工得到的饮品具有较好的风味和口感。
在石香薷中含有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和对聚伞花素等,具有独特的香气的同时,也能提供较好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抑制生产过程中杂菌滋生造成产品品质降低,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桑康普茶发酵液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效果,减少桑康普茶发酵液在保存过程中因杂菌滋生造成腐败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25~34℃,并实时监控,当pH值为2.01~3.10时,终止发酵过程。
通过上述参数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制得的桑康普茶发酵液具有更好的风味和口感,同时也不至于过度发酵。通过控制体系的pH值调节发酵的终止时间,可以避免乳酸发酵反应过度进行,进而使发酵液整体不至于因发酵过度而导致其中的益生菌提前失去活性,进而导致桑康普茶发酵液的品质下降。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1具体如下:
S1-1、将茶叶以1:(5~40)的比例加入到80~90℃的纯水中,提取10~30min,随后过滤并离心,保留液相,得到茶萃取液;
S1-2、将步骤S1-1中得到的茶萃取液加纯水稀释,并加入辅料,得到调配液;
S1-3、向步骤S1-2中的调配液中加入菌液,并定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发酵,得到康普茶母液;所述辅料为单糖、二糖或单糖和二糖的混合物,菌液通过如下方法配制:将菌种、酵母与茶叶、辅料、食醋混合,在20~35℃下发酵12~30小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茶叶进行萃取后再通过菌液进行发酵处理,除去茶叶中的纤维素成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后续发酵液的纯净度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后续有氧条件下发酵时纤维素因氧化而导致体系风味不纯的现象发生。
在步骤S1-3中,在发酵过程中同时向康普茶母液中通入无菌空气,一方面,菌液中的菌种可以发生初步的乳酸发酵反应,使营养成分分解为乳酸;同时,乳酸产生后又会对茶叶中的风味物质起到酸解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制得的康普茶母液的香味。
在发酵时,先将菌种与茶叶等进行发酵配制成菌液,随后使用菌液进行接种,有助于保持每次接种过程菌液的活性、用量及发酵的各个参数均较为接近,进而使生产得到的康普茶发母液和桑康普茶发酵液品质更加均一。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菌种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数、丙酸杆菌属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混合菌群对茶萃取液进行发酵,混合菌群可以形成共生现象,有助于使发酵过程稳定平缓。同时,混合菌群的复合发酵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发酵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的风味。此外,采用上述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肠道中的益生菌进行补充,不至于使单一菌种繁殖过度进而导致肠道内菌群紊乱,因此具有更好的健康价值。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菌液配制过程中,加入食醋,所述食醋的加入量为水的加入量为0.2~12%。
加入食醋可以起到促进发酵的作用,使得发酵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更具风味,有助于提高桑康普茶的风味和口感。同时,食醋的加入也有助于菌液中形成更加稳定的菌种混合生长体系,具有更好的发酵效果。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1-2和S1-3之间,还包括S1-2-2:将调配液置于100~120℃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高压灭菌完毕后发酵液出口温度为70~90℃,灭菌时间为10~60s。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对调配液进行灭菌处理后,可以除去发酵液中的杂菌,进而使制得的康普茶母液中杂菌数量减少,进一步降低康普茶母液在生产过程中腐败损坏的可能性。采用上述区间内的温度和杀菌,不会对最终配制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的风味产生影响,亦不会对后续发酵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1-3中,所述菌液的接种量为20~40%,发酵温度为23~35℃,发酵时间为60~240h。
在上述范围内,充分保证了菌液中酵母菌的活性,同时也可以实现较好的发酵效果。发酵过程中可以尽可能保留茶叶本身的香气,同时也有助于体系中的酵母菌菌种分布合理,具有更好的健康效果。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桑叶提取液和石香薷提取液通过如下方法提取:将桑叶或石香薷以1:(4~12)的质量比浸没于水中,充分混合并加热萃取50~150min,随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所述第一滤渣以1:(2~10)的质量比与水混合,再次加热并萃取50~150min,分离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滤除第二滤渣后,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桑叶提取液或石香薷提取液。
采用加热萃取的方式,并进行两次萃取,有助于充分提取桑叶和石香薷中的抗菌物质,进一步提高配置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桑康普茶发酵液在生产过程中染菌的风险,提高桑康普茶发酵液的保质期和安全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后,先采用陶瓷滤膜将大分子除去,再通过纳滤膜浓缩。
在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后,对桑叶提取液或石香薷提取液进行过滤并浓缩处理,浓缩后有助于提高提取液中类黄酮物质的浓度,进而起到更好的抑菌效果。过滤步骤则可以滤除桑叶提取液或石香薷提取液中的高分子,如纤维素、蜡、多肽等,在将上述桑叶提取液或石香薷提取液运用于桑康普茶发酵液的配制过程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配置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的口感和风味,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1一种桑康普茶饮料,通过上述桑康普茶发酵液进行如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配制得到饮料:
P1、灭菌,通过高压灭菌釜对上述桑康普茶发酵液进行灭菌处理;
P2、调配:对桑康普茶发酵液加入其他食用调味剂进行调制。
桑康普茶发酵液灭菌后可以作为非活菌型饮料,相较于活菌饮料具有更长的保质期。通过调配则可以获得不同的口感和风味,适用于不同的人群饮用,具有较好的商业运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通过康普茶初步发酵后,再与石香薷提取液和桑叶提取液进行共同的第二次发酵,一方面通过石香薷提取液和桑叶提取液中的类黄酮物质进行抑菌,降低桑康普茶发酵液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染菌的风险,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风味和口感。
2.在本申请中,采用独特的工艺对康普茶母液、桑叶提取液和石香薷提取液共同发酵,发酵过程中尽可能地保存发酵液中的益生菌,同时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得到风味口感俱佳,且具有较好安全性的桑康普茶发酵液。
3.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桑康普茶发酵液进行进一步加工,可以形成不同风味和种类的茶饮料,具有广阔的商业运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通过如下方法生产得到:
S1、对茶叶进行萃取,得到茶萃取液;将茶萃取液进行初步发酵,得到康普茶母液;
S2、对桑叶进行提取,在提取罐中加入4L水,升温至90℃,将0.5kg桑叶缓慢加入到提取罐中,搅拌并使桑叶完全浸没于水中,保持搅拌并提取90min,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渣加入4.2倍于第一滤渣质量的水中并加热至90℃,再萃取90min,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弃掉第二滤渣,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并通过微滤陶瓷膜过滤,过滤完毕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至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总体积的10%,得到桑叶提取液;
S3、对石香薷进行提取,在提取罐中加入4L水,升温至90℃,将0.5kg石香薷缓慢加入到提取罐中,搅拌并使桑叶完全浸没于水中,保持搅拌并提取90min,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渣加入4.2倍于第一滤渣质量的水中并加热至90℃,再萃取90min,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弃掉第二滤渣,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并通过微滤陶瓷膜过滤,过滤完毕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至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总体积的10%,得到石香薷取液;
步骤S4、取60g桑叶提取液、20g石香薷提取液和280g康普茶母液混合,在发酵罐中以26℃的温度并以150rpm的震荡速度进行震荡发酵,实时监控直至pH值为2.96时降温至4℃,停止发酵。
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分步骤:
S1-1、将200kg纯水混合并加入萃取罐中,加热至87℃,再加入9kg茶叶,提取20min后,过滤,离心,得到茶萃取液;
S1-2、将茶萃取液倒入调配桶中,加入蔗糖20kg,并用纯水稀释至200L,得到调配液;
S1-2-2、将调配液置转移至灭菌釜中,在105℃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16s,灭菌釜出口温度85℃;
S1-3、将灭菌完毕的调配液冷却至30℃,打入发酵罐,随后接入菌液,菌液的接入量为调配液体积的为30%,初始pH值为5.5,保持30℃,发酵120h,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每隔1h进行5min的通气,通气速率为1.0L/min。
在上述过程中,茶叶选用绿茶,茶叶的品种为黄山毛峰。
菌液通过如下方法配置得到:
在培养罐中,加入100L水,并加入6kg茶叶、0.05kg菌种、0.03kg酵母、10kg蔗糖(辅料)和1kg食醋,在30℃下发酵20h,降温至4℃,即得到菌液。其中,菌种包括质量比为1:1:3的乳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酵母为乳酸克鲁维酵母;菌液的接入体积为25%,发酵时间为18h。
实施例2~21,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菌液的配置参数及步骤S4的发酵参数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7中的参数配置
Figure BDA0002716120730000061
Figure BDA0002716120730000071
Figure BDA0002716120730000081
实施例22,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3中,菌液的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240h。
实施例23,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3中,菌液的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27℃,发酵时间为180h。
实施例24,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3中,菌液的接种量为40%,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60h。
实施例25,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25℃,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2.01。
实施例26,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27℃,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2.20。
实施例27,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29℃,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2.38。
实施例28,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31℃,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2.50。
实施例29,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33℃,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2.73。
实施例30,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34℃,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2.92。
实施例31,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30℃,发酵终止时,桑康普茶发酵液的pH值为3.10
实施例32,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在步骤S1中,茶叶的加入量为40kg,提取时间为30min。
实施例33,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在步骤S1中,茶叶的加入量为5kg,提取时间为10min。
实施例34,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1-2中,不加入蔗糖,改为加入等量的葡萄糖作为辅料。
实施例35,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S1-2-2具体如下:将调配液置转移至灭菌釜中,在120℃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60s,灭菌釜出口温度90℃。
实施例36,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S1-2-2具体如下:将调配液置转移至灭菌釜中,在100℃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10s,灭菌釜出口温度70℃。
实施例37,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和S3中,桑叶的加入量为石香薷的加入量均为0.33kg,第一滤渣以1:2的质量比与水混合。
实施例38,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和S3中,桑叶的加入量为石香薷的加入量均为1kg,第一滤渣以1:10的质量比与水混合。
实施例39,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和S3中,两次提取的时间均为50min。
实施例40,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在步骤S2和S3中,两次提取的时间均为150min。
实施例41,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步骤S2具体如下:
S2、对桑叶进行提取,在提取罐中加入4L水,升温至90℃,将0.5kg桑叶缓慢加入到提取罐中,搅拌并使桑叶完全浸没于水中,保持搅拌并提取90min,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弃掉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液通过微滤陶瓷膜过滤,过滤完毕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至第一滤液体积的15%,得到桑叶提取液。
步骤S3具体如下:
S3、对石香薷进行提取,在提取罐中加入4L水,升温至90℃,将0.5kg石香薷缓慢加入到提取罐中,搅拌并使桑叶完全浸没于水中,保持搅拌并提取90min,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弃掉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液通过微滤陶瓷膜过滤,过滤完毕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至第一滤液总体积的15%,得到石香薷取液。
实施例42,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步骤S2具体如下:
S2、对桑叶进行提取,在提取罐中加入4L水,升温至90℃,将0.5kg桑叶缓慢加入到提取罐中,搅拌并使桑叶完全浸没于水中,保持搅拌并提取90min,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渣加入4.2倍于第一滤渣质量的水中并加热至90℃,再萃取90min,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将第二滤渣加入到5倍与第二滤渣质量的纯水中并加热至90℃,再萃取90min,分离得到第三滤液和第三滤渣,弃掉第三滤渣,将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和第三滤液合并,并通过微滤陶瓷膜过滤,过滤完毕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至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总体积的10%,得到桑叶提取液;
步骤S3具体如下:
S3、对石香薷进行提取,在提取罐中加入4L水,升温至90℃,将0.5kg桑叶缓慢加入到提取罐中,搅拌并使桑叶完全浸没于水中,保持搅拌并提取90min,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渣加入4.2倍于第一滤渣质量的水中并加热至90℃,再萃取90min,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将第二滤渣加入到5倍与第二滤渣质量的纯水中并加热至90℃,再萃取90min,分离得到第三滤液和第三滤渣,弃掉第三滤渣,将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和第三滤液合并,并通过微滤陶瓷膜过滤,过滤完毕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至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总体积的10%,得到石香薷提取液。
实施例43,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选用的茶叶为红茶,品种为祁门红茶。
实施例44,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选用的茶叶为红茶和茉莉花茶的混合,红茶的品种为祁门红茶。
实施例45,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康普茶母液的加入量为300g,石香芮提取液的加入量为10g,桑叶提取液的加入量为100g。
实施例46,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康普茶母液的加入量为400g,石香芮提取液的加入量为20g,桑叶提取液的加入量为100g。
实施例47,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康普茶母液的加入量为300g,石香芮提取液的加入量为50g,桑叶提取液的加入量为50g。
实施例48,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康普茶母液的加入量为450g,石香芮提取液的加入量为40g,桑叶提取液的加入量为100g。
针对上述实施例,现设置如下对比例,与上述实施例进行对比。
对比例1,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石香薷提取液。在加工工艺中,略去步骤S3,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对比例2,一种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桑叶提取液,在加工工艺中,略去步骤S2,其余步骤保持不变。
对比例3,一种康普茶发酵液,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加工工艺有所变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桑叶进行萃取,得到桑叶提取液,具体工艺参照实施例1中的S2。
S2’、对石香薷进行萃取,得到石香薷提取液,具体工艺参照实施例1中的S3。
S3’、对茶叶进行提取,得到茶萃取液,具体工艺参照实施例1中的步骤S1-1。
S4’、取上述桑叶提取液60g、石香薷提取液20g和茶萃取液280g混合,并接入嗜酸乳杆菌、格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以1:1:1的质量比形成的混合菌种,接种量为0.06%,,接种后在发酵罐中以26℃的温度并以150rpm的震荡速度进行震荡,实时监控直至pH值为3.18时降温至4℃,停止发酵,得到康普茶发酵液。
针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设置如下实验,对其效果进行证明。
实验1,抗菌效果实验:提取液稀释后与培养基混合,并在培养基上接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或其他菌种),测定其活性。
实验2,益生菌含量实验:将样品稀释后,采用菌落繁殖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3,抗菌活性成分含量实验:通过液相色谱法测定一下物质中一种或多种的浓度:芸香苷、槲皮素、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
实验4,风味口感实验:选取一定量志愿者,饮用上述实施例中得到的桑康普茶提取液,依照特定的标准进行打分。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和对比例2进行对比可知,采用石香薷提取液、桑叶提取液与康普茶母液进行共同发酵,可以获得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桑康普茶发酵液,同时桑康普茶发酵液中的益生菌含量也较高。通过成分分析可知,在上述桑康普茶发酵液中,含有较多的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和对聚伞花素等抗菌成分,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同时对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及酵母等真菌则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因此通过上述方法配制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健康效果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易腐坏,容易保存。
实施例1~21中,对菌种的成分及步骤S1中发酵的各部参数进行了调整,通过上述数据可知,选用实施例9中的菌种配方和工艺参数生产得到的桑康普茶口感风味较为出色,同时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实施例22~24中,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了步骤S1-3中的发酵条件,均具有较好的益生菌活性和抗菌效应,风味和口感也均较好。
实施例25~31中,对桑康普茶发酵液中发酵终点的pH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发酵终点的pH值涉及了桑康普茶的发酵程度,并对最终发酵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的中的物质成分有着较大的影响。当pH值为2.96时,该桑康普茶发酵液具有最佳益生菌活性和风味口感。
实施例32~42中,进一步地,对桑康普茶发酵液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调节,其中实施例32~33中,相较于实施例9,对茶叶的萃取进行了微调,其对于结果影响不大。实施例34中,用葡萄糖替换蔗糖作为辅料,对风味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实施例35~36中,微调了灭菌的工艺参数,在上述灭菌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可以实现较好的灭菌效果,使得杂菌不易参与后续的发酵工艺,对后续发酵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中益生菌含量有较大的提高效果。
实施例37~42中,对桑叶提取液和石香薷提取液的提取过程进行了调整,可见石香薷和桑叶在经两次提取后,其中大部分有效辅料均被提取完毕,再次进行提取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三次萃取和两次萃取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在结果上看,各有效成分的含量与风味、抑菌效果等参数均无明显差异。
实施例43~44对茶叶的种类进行了调整,对风味口感无明显影响,证明了该工艺可以适用于多种茶叶的加工。实施例45~48对康普茶母液、桑叶提取液和石香薷提取液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均具有较好的风味口感和抑菌效果。
另外,对于实施例9,进一步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49,一种桑康普茶饮料,通过实施例9中制备得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进一步处理得到,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S5、对桑康普茶发酵液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温度为120℃,灭菌时间为10min,得到非活菌型桑康普茶发酵液;
S6、将非活菌型桑康普茶发酵液按照如下比例进行调配,得到康普茶饮料:
桑康普茶发酵液:100kg;
甜菊糖苷:0.5kg;
苹果醋:0.05kg;
覆盆子浓缩汁:0.02kg;
柠檬提取物:0.01kg;
酸樱桃浓缩汁:0.02kg。
实施例50,一种康普茶饮料,与实施例49的区别在于,调配比例具体如下:
桑康普茶发酵液:100kg;
甜菊糖苷:0.5kg;
乳酸(发酵):0.03kg;
菠萝汁:0.02kg;
木槿花浓缩汁:0.05kg。
实施例51,一种康普茶饮料,与实施例49的区别在于,略去步骤S5,在步骤S6中,直接对桑康普茶发酵液进行调配,得到康普茶饮料,具体如下:
桑康普茶发酵液:100kg;
甜菊糖苷:0.5kg;
苹果醋:0.05kg;
覆盆子浓缩汁:0.02kg;
柠檬提取物:0.01kg;
酸樱桃浓缩汁:0.02kg。
实施例52,一种康普茶饮料,与实施例49的区别在于,略去步骤S6,将非活菌型桑康普茶发酵液直接作为康普茶饮料。
对实施例49~52依照实验4中的标准进行评分,可见实施例49~52均具有较好的风味和口感,适宜引用。且实施例49~52不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仍有一定量的的抑菌活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茶叶进行萃取,得到茶萃取液;将茶萃取液进行初步发酵,得到康普茶母液;
S2、对桑叶进行萃取,得到桑叶提取液;
S3、对石香薷进行萃取,得到石香薷提取液;
S4、将步骤S1中得到的康普茶母液、步骤S2中得到的桑叶提取液和步骤S3中得到的石香薷提取液以(6~30):(1~10):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并共同发酵,得到桑康普茶发酵液;
其中,所述茶叶选用红茶、绿茶、茉莉花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上述任一数种形成的复合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发酵温度为25~34℃,并实时监控,当pH值为2.01~3.10时,终止发酵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如下:
S1-1、将茶叶以1:(5~40)的比例加入到80~90℃的纯水中,提取10~30min,随后过滤并离心,保留液相,得到茶萃取液;
S1-2、将步骤S1-1中得到的茶萃取液加纯水稀释,并加入辅料,得到调配液;
S1-3、向步骤S1-2中的调配液中加入菌液,并定期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发酵,得到康普茶母液;
所述辅料为单糖、二糖或单糖和二糖的混合物,菌液通过如下方法配制:将菌种、酵母与茶叶、辅料、食醋混合,在20~35℃下发酵12~30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包括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数、丙酸杆菌属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在菌液配制过程中,加入食醋,所述食醋的加入量为水的加入量为0.2~1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和S1-3之间,还包括S1-2-2:将调配液置于100~120℃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高压灭菌完毕后发酵液出口温度为70~90℃,灭菌时间为10~60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所述菌液的接种量为20~40%,发酵温度为23~35℃,发酵时间为60~24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桑叶提取液和石香薷提取液通过如下方法提取:将桑叶或石香薷以1:(4~12)的质量比浸没于水中,充分混合并加热萃取50~150min,随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所述第一滤渣以1:(2~10)的质量比与水混合,再次加热并萃取50~150min,分离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滤除第二滤渣后,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并浓缩,得到桑叶提取液或石香薷提取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其特征在于: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合并后,先采用陶瓷滤膜将大分子除去,再通过纳滤膜浓缩。
10.一种桑康普茶饮料,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桑康普茶发酵液进行如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配制得到饮料:
P1、灭菌,通过高压灭菌釜对上述桑康普茶发酵液进行灭菌处理;
P2、调配:对桑康普茶发酵液加入其他食用调味剂进行调制。
CN202011074211.1A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Pending CN114304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4211.1A CN114304325A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4211.1A CN114304325A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325A true CN114304325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32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4211.1A Pending CN114304325A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43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1198A (zh) * 2022-05-25 2022-08-02 江南大学 一种通过添加乳渗透物粉增加康普茶中有机酸的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773A (zh) * 2000-08-09 2001-01-24 郭兴华 天然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695492A (zh) * 2004-05-10 2005-11-16 沙大年 一种稳定、调节血压和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342A (zh) * 2007-11-16 2009-06-17 刘洪生 香薷、冬凌草营养泡腾饮片及其制造工艺
CN102599302A (zh) * 2012-04-10 2012-07-25 刘永刚 一种红茶菌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3416545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中原工学院 用针织布型填料的液态淋浇发酵塔生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
CN103416544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中原工学院 用无纺布型填料的液态淋浇发酵塔生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
JP2013252111A (ja) * 2012-06-08 2013-12-19 T Hasegawa Co Ltd 茶含有飲食品用呈味改善剤
CN105360442A (zh) * 2015-12-03 2016-03-02 滁州市施集赵洼茶厂 一种降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2425A (zh) * 2017-05-09 2017-07-14 刘思金 一种白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2910A (zh) * 2017-05-24 2017-11-24 优仕康生(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茶糖砖、黒茶菌母及以其制备的黒茶菌液
CN108782865A (zh) * 2018-07-07 2018-11-13 合肥慧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南瓜叶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10721136A (zh) * 2019-12-02 2020-01-24 江苏巴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康普茶的化妆品原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773A (zh) * 2000-08-09 2001-01-24 郭兴华 天然抗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695492A (zh) * 2004-05-10 2005-11-16 沙大年 一种稳定、调节血压和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5342A (zh) * 2007-11-16 2009-06-17 刘洪生 香薷、冬凌草营养泡腾饮片及其制造工艺
CN102599302A (zh) * 2012-04-10 2012-07-25 刘永刚 一种红茶菌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3416545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中原工学院 用针织布型填料的液态淋浇发酵塔生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
CN103416544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中原工学院 用无纺布型填料的液态淋浇发酵塔生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
JP2013252111A (ja) * 2012-06-08 2013-12-19 T Hasegawa Co Ltd 茶含有飲食品用呈味改善剤
CN105360442A (zh) * 2015-12-03 2016-03-02 滁州市施集赵洼茶厂 一种降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2425A (zh) * 2017-05-09 2017-07-14 刘思金 一种白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2910A (zh) * 2017-05-24 2017-11-24 优仕康生(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黑茶糖砖、黒茶菌母及以其制备的黒茶菌液
CN108782865A (zh) * 2018-07-07 2018-11-13 合肥慧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南瓜叶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10721136A (zh) * 2019-12-02 2020-01-24 江苏巴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康普茶的化妆品原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1198A (zh) * 2022-05-25 2022-08-02 江南大学 一种通过添加乳渗透物粉增加康普茶中有机酸的方法
CN114831198B (zh) * 2022-05-25 2024-01-30 江南大学 一种通过添加乳渗透物粉增加康普茶中有机酸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2835B1 (en) Active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ed drinks and products
CN104522557A (zh) 一种无糖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99424B1 (ko) 황기 발효산물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CN107156358A (zh) 一种红茶菌菌膜的制备方法
JP2006254837A (ja) 乳酸菌機能茶、乳酸菌機能茶抽出物、乳酸菌機能茶葉乾燥物
CN108315382A (zh) 一种利用豆腐黄浆水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方法
CN102146331B (zh) 一种海红果酒的生产方法
CN106367250B (zh) 一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的红枣啤酒的制备方法
KR100745654B1 (ko) 락토바실러스속 균의 배양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균의생산방법
KR100761367B1 (ko) 무즙을 이용한 전분질원료의 주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883976A (zh) 一种甜高粱玫瑰花白酒的生产方法
CN114304325A (zh) 一种桑康普茶发酵液及康普茶饮料
CN106367249B (zh) 一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的猕猴桃啤酒的制备方法
CN103431106B (zh) 一种保健复合茶制作工艺
KR20090030800A (ko) 벌꿀을 이용한 식초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수득되는 식초
KR100868974B1 (ko) 감 발효주의 제조방법
KR20080082945A (ko) 흑마늘 발효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조성물
CN109943460A (zh) 一种全汁山楂果醋的发酵方法
CN103004986B (zh) 一种林蛙油发酵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19831B (zh) 一种水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5001A (zh) 一种发酵型蜂蜜茶酒的制作方法
CN109043251A (zh) 一种刺梨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1709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液态二步发酵制备速溶黑茶的方法
CN114831198A (zh) 一种通过添加乳渗透物粉增加康普茶中有机酸的方法
KR100395432B1 (ko) 벌꿀 음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