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5667A -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95667A CN114295667A CN202111462747.5A CN202111462747A CN114295667A CN 114295667 A CN114295667 A CN 114295667A CN 202111462747 A CN202111462747 A CN 202111462747A CN 114295667 A CN114295667 A CN 1142956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micro
- thermal conductivity
- temperature
- nan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120 nanofilm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2000015833 Cystatin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08050004038 cystatin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0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086 nano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71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07 calori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属于微纳薄膜领域和热测量领域。本发明使用非接触式激光稳态测量方法和加速匹配算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厚度在微纳米尺度的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首先将微纳薄膜安装在样品固定装置中,然后使用光源加热微纳薄膜样品的表面使其温度上升,待其温度稳定不变后,使用测温装置测量微纳薄膜表面加热区的稳定温度,随后记录温度数值并导入仿真模型中使用加速匹配算法中进行计算,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被测薄膜的热导率值;本发明方法无需对测试薄膜进行额外的微纳加工,不会破坏薄膜的结构和完整性,测试装置可重复使用,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类型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测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属于微纳薄膜领域和热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电子器件不断朝着微型化、高集成度方向发展,微纳米尺度的功能薄膜在器件制备中变得越来越关键。微纳薄膜的热导率直接决定了它的散热性能,因此在器件的设计和生产中,选择热导率性能最佳的微纳薄膜非常重要。
微纳尺度的薄膜由于其厚度或晶粒尺寸很小,传热性能会存在尺度效应,因此相同材料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会与其块体形态的热导率不一样。目前用于测量薄膜热导率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量的加热装置和测试装置需要制备相应的结构植入样品表面或者嵌入样品内部,这种方法只适合测量特定的薄膜,对不同类型的薄膜进行热导率测试还需额外制备特定的加热结构或者测试结构,因此无法适用于多种薄膜热导率的高效测量。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相较于接触式测量有许多好处:首先,加热装置和测量装置无需接触薄膜,因此无需对测试薄膜进行额外的加工和制备,薄膜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保证结构完整;其次,非接触式的测量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薄膜的热导率测量,因此测试装置可以重复利用。非接触式测量装置一般使用激光进行加热和测试。目前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包括:闪光法(Parker等人提出)、光热反射法(Kading等人提出)、交流量热法(Hatta等人提出)。上述方法主要通过将传热过程视为一个一维传热模型,或者通过简化计算公式和模型求解得出热导率的数值,并不都适用于厚度在微纳米级别的薄膜进行热导率的测量。
对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薄膜样品来说,厚度在微纳米级别的薄膜的研制成本较高且十分容易损坏。当薄膜上制备了特定的微纳结构时,其成品率会随之降低,而制备成本会进一步提高。使用现有的接触式测量方法去测量这种微纳薄膜的热导率时将会导致薄膜损坏,从而造成较大的成本损失和样品浪费。因此,一个不破坏微纳薄膜的结构同时又可以准确测量其热导率的方法亟需被提出去弥补现有薄膜热导率测量方法的空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不破坏微纳薄膜的前提下快速测量其热导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使用非接触式激光稳态测量方法和加速匹配算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准确测量。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多种薄膜材料的热导率测量,不仅可以对无衬底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进行测量,也可以对衬底的热导率已知的微纳薄膜进行热导率测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其中测试装置包括:加热光源、测温装置、样品固定装置。将微纳薄膜安装在样品固定装置中,使用加热光源给微纳薄膜样品的表面加热升温,待其表面温度稳定不变后,使用测温装置测量微纳薄膜表面加热区的稳定温度和环境温度,记录温度数值并导入加速匹配算法中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被测薄膜的热导率值。
所述加热光源为:激光光源,波长可选为532nm、632.8nm等,光斑面积需小于被测微纳薄膜面积的1/5,光斑直径不大于1cm,激光功率根据薄膜厚度和耐热性进行选择,功率密度不大于50W/cm2。
所述测温装置为:红外测温枪、红外热像仪等,具有红外图像可视和发射率可调功能,根据被测薄膜的耐热性选择测温范围,最高可测温度不低于300度。
所述样品固定装置为:样品固定装置可根据被测薄膜的面积进行选择,其中可固定面积范围不小于被测薄膜的面积,保证不会遮挡测试光源和测温装置;可固定厚度范围不小于被测薄膜厚度,保证被测薄膜可被稳定夹持不会掉落;根据被测微纳薄膜的热特性可选配真空系统减少对流散热,也可选配控温系统保证微纳薄膜的底部维持稳定温度。
所述加速匹配算法为:对被测微纳薄膜的加热区域使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建模,在有限元边界的四周使用无限元进行建模。其中有限元和无限元区域设置的模型参数与实际测试薄膜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一致。薄膜的热导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ρ为薄膜的密度,d为薄膜的厚度,cp为常压热容,T为薄膜实际温度,Q为薄膜吸收的可见光功率密度,k为薄膜的导热系数,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其值为5.67×10- 8W/(m2·K4),ε为薄膜发射率,h为薄膜的对流换热系数,Tamb为环境温度,t为时间,为热流方向。
由于被测薄膜测量的是稳态温度,上面的式子可以去掉等号左边的瞬态项,简化成下式:
加速匹配算法步骤如下:
①为薄膜设置一个热导率初始值k0;
②将热导率代入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2)进行计算,得到一个仿真温度值Tsim;
③对该仿真温度值Tsim与实测温度值Tmea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④若差值ΔT小于1%,则此时步骤②使用的热导率k值即为测试得到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值。
若差值ΔT不小于1%,则将热导率值带入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使用公式(4)计算出新的热导率ki+1,重复步骤②到④,直至最后计算的差值ΔT小于1%时循环结束,此时步骤②使用的热导率k值即为测试得到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值。
有益效果
1、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方法,使用非接触式激光稳态测量方法对薄膜的热导率进行测量,无需对测试薄膜进行额外的微纳加工,不会破坏薄膜的结构和完整性。
2、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方法,使用加速匹配算法和非接触式激光稳态测量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薄膜热导率的快速、准确测量。
3、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方法,测试方法简单有效,可以实现厚度在微纳米尺度的薄膜的热导率测试,弥补现有测量方法的空缺。
4、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方法,测试装置可重复使用,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类型(如:有/无衬底、有/无微纳结构等)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薄膜热导率测试装置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加速匹配算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仿真建模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薄膜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薄膜结构和周期性图案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薄膜结构和周期性图案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编号对应如下:1—待测薄膜,2—样品固定装置,3—加热光源,4—测温装置,5—其他可选配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结合以下具体实例与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对无衬底、无微纳结构的薄膜的热导率进行测量
测量无衬底、无微结构的聚酰亚胺掺碳黑的复合薄膜热导率,其中薄膜厚度为5μm,直径为100mm,碳黑质量分数为5%,薄膜整体密度为1.6g/cm3,比热容为1100J/(kg·K),发射率为0.85。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图2为加速匹配算法流程图,图3为仿真建模示意图,图4为无衬底、无微纳结构的薄膜结构示意图。
使用样品固定装置2将待测薄膜1固定安装好,其中样品固定装置2与真空系统5相连,保证在测量过程中薄膜表面的真空度低于3×10-3Pa,减少空气热对流。测试时,使用加热光源3对待测薄膜1的中心位置进行加热,加热光源选用532nm激光,光斑为0.5mm,激光功率为20W。等待加热区的温度稳定不再上升时,使用测温装置4进行测量,其中测温装置选用红外热像仪,测温范围为293~673K。
测量方法:
步骤一:使用红外热像仪分别测量薄膜加热区的稳态温度和环境温度,记录此时薄膜加热区的温度Tmea和薄膜所处环境的温度Tamb,其中Tmea=398K,Tamb=300K。
步骤二:在仿真软件中根据待测薄膜的参数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首先,将薄膜设置为长宽高为100μm×100μm×5μm的有限元区域,在模型四周添加4个无限元区域,其中无限元的长宽高分别为100μm×10μm×5μm,如图3所示。有限元区域和无限元区域的材料参数都设置为被测薄膜的参数。在有限元区域添加热源条件,设置激光功率密度与实验一致。
因为薄膜工作在真空状态下,因此式(2)的对流项已经被忽略,公式可简化为式(5)。薄膜的热导率和温度满足下述公式:
公式(5)中其他材料参数和热源参数已知,环境温度Tamb由热像仪测得,T为需要求出的仿真温度。
步骤三:将被测薄膜的初始热导率k0设为0.18(纯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带入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5)进行计算,得到薄膜的仿真温度Tsim。
步骤四:对Tsim和Tmea使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步骤五:若差值ΔT小于1%,则此时仿真使用的热导率k值即为测试得到的聚酰亚胺掺碳黑复合薄膜的热导率值。
若差值ΔT不小于1%,则将热导率值带入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步骤六:由于此时的差值ΔT不小于1%,因此重复步骤四到步骤六,将计算得到的新热导率ki+1带入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5)求得新的Tsim,循环直至最后的ΔT小于1%时结束。
步骤七:重复循环5次后ΔT小于1%,最后一次求得的热导率值k=0.26W/m·K。
通过上述步骤求得所测的聚酰亚胺掺碳黑薄膜的热导率为0.26W/m·K,根据文献中记载的碳黑掺杂浓度在5%以内的复合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在0.2-0.3W/m·K之间,因此所测的复合薄膜热导率结果与实际结果较吻合。
实施例2
对无衬底、有微纳结构的薄膜的热导率进行测量
测量无衬底、具有周期性结构的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薄膜的热导率,其中薄膜厚度为2μm,直径为100mm,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5%,薄膜整体密度为1.45g/cm3,比热容为1200J/(kg·K),发射率为0.85。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图2为加速匹配算法流程图,图3为仿真建模示意图,图5为薄膜结构和周期性图案示意图,一个单元的大小为40μm×40μm,中间的镂空小圆孔直径为10μm,相邻小圆孔间隔30μm,周期性的单元覆盖整个薄膜表面。
使用样品固定装置2将待测薄膜1固定安装好,其中样品固定装置2与真空系统5相连,保证在测量过程中薄膜表面的真空度低于3×10-3Pa,减少空气热对流。测试时,使用加热光源3对待测薄膜1的中心位置进行加热,加热光源选用532nm激光,光斑为0.5mm,激光功率为20W。等待加热区的温度稳定不再上升时,使用测温装置4进行测量,其中测温装置选用红外热像仪,测温范围为293~673K。
测量步骤:
步骤一:使用红外热像仪分别测量薄膜加热区的稳态温度和环境温度,记录此时薄膜加热区的温度Tmea和薄膜所处环境的温度Tamb,其中Tmea=402K,Tamb=300K。
步骤二:在仿真软件中根据待测薄膜的参数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在薄膜层构建一个长宽高为40μm×40μm×5μm的小单元,小单元的中心有一个直径为10μm,深度为5μm的小圆孔。随之将它设为一个3×3的单元阵列,相邻单元之间无间隔。在阵列的外部边缘的四周添加4个无限元区域,其中无限元的长宽高分别为120μm×10μm×5μm。有限元区域和无限元区域的材料参数都设置为被测薄膜的参数。在有限元区域添加热源条件,设置激光功率密度与实验一致。
因为薄膜工作在真空状态下,因此式(2)的对流项已经被忽略,公式可简化为式(5)。薄膜的热导率和温度满足下述公式:
公式(5)中其他材料参数和热源参数已知,环境温度Tamb由热像仪测得,T为需要求出的仿真温度。
步骤三:将被测薄膜的初始热导率k0设为0.18(纯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5)计算,得到薄膜的仿真温度Tsim。
步骤四:对Tsim和Tmea使用下列公式进行比较:
步骤五:若差值ΔT小于1%,则此时仿真使用的热导率k值即为测试得到的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热导率值。
若差值ΔT不小于1%,则将热导率值带入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步骤六:由于此时的差值ΔT不小于1%,因此重复步骤四到步骤六,将计算得到的新热导率ki+1带入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5)求得新的Tsim,循环直至最后的ΔT小于1%时结束。
步骤七:重复循环6次后ΔT小于1%,最后一次求得的热导率值k=0.29W/m·K。
通过上述步骤求得所测的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薄膜的热导率为0.29W/m·K,根据文献中记载碳纳米管掺杂浓度在5%以内的复合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在0.2-0.4W/m·K之间,因此所测的复合薄膜热导率结果与实际结果较吻合。
实施例3
对有衬底、有微纳结构的薄膜进行热导率测量
测量有硅衬底、有微结构的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薄膜的热导率。其中硅衬底厚度为500μm,直径为100mm,密度为2.33g/cm3,比热容为700J/(kg·K),热导率为130W/(m·K)。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为1μm,直径为100mm,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5%,薄膜整体密度为1.45g/cm3,比热容为1200J/(kg·K),发射率为0.85。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图2为加速匹配算法流程图,图3为仿真建模示意图,图6为薄膜结构和周期性图案示意图,一个小单元的大小为40μm×40μm,中间的镂空小圆孔直径为10μm,相邻小圆孔间隔30μm,周期性的小单元覆盖整个薄膜表面。
使用样品固定装置2将待测薄膜1固定安装好,其中样品固定装置2与真空系统5相连,保证在测量过程中薄膜表面的真空度低于3×10-3Pa,硅衬底的底部温度始终为300K。测试时,使用加热光源3对待测薄膜1的中心位置进行加热,加热光源选用532nm激光,光斑为0.5mm,激光功率为30W。等待加热区的温度稳定不再上升时,使用测温装置4进行测量,其中测温装置选用红外热像仪,测温范围为293~673K。
测量步骤:
步骤一:使用红外热像仪分别测量薄膜加热区的稳态温度和环境温度,记录此时薄膜加热区的温度Tmea和薄膜所处环境的温度Tamb,其中Tmea=338K,Tamb=300K。
步骤二:在仿真软件中根据待测薄膜的参数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将硅衬底的有限元区域的长宽高设置为120μm×120μm×50μm,其中50um的厚度是为了减少仿真的计算量。硅衬底的初始温度和底部温度都设置成环境温度300K。在硅衬底上构建一个面积与之相同的薄膜层的有限元区域:首先构建一个长宽高为40μm×40μm×5μm的小单元,小单元的中间有一个直径为10μm,深度为5μm的镂空小圆孔。将这个小单元设为3×3阵列,相邻单元之间无间隔。在阵列的外部边缘的四周添加4个无限元区域,这个无限元区域和有限元区域一样分为两层:薄膜层和硅层。薄膜层的无限元区域的长宽高分别为120μm×10μm×5μm,硅层的无限元区域的长宽高为120μm×10μm×50μm。有限元区域和无限元区域的材料参数都分别按照实际硅层和薄膜层的材料参数来设置。在薄膜层有限元区域的表面添加热源条件,设置激光功率密度与实验一致。
因为薄膜工作在真空状态下,因此式(2)的对流项已经被忽略,公式可简化为式(5)。薄膜的热导率和温度满足下述公式:
公式(5)中其他材料参数和热源参数已知,环境温度Tamb由热像仪测得,T为需要求出的仿真温度。
步骤三:将被测薄膜的初始热导率k0设为0.18(纯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5)计算,得到薄膜的仿真温度Tsim。
步骤四:对Tsim和Tmea使用下列公式进行比较:
步骤五:若差值ΔT小于1%,则此时仿真使用的热导率k值即为测试得到的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热导率值。
若差值ΔT不小于1%,则将热导率值带入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步骤六:由于此时的差值ΔT不小于1%,因此重复步骤四到步骤六,将计算得到的新热导率ki+1带入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中使用式(5)求得新的Tsim,循环直至最后的ΔT小于1%时结束。
步骤七:重复循环8次后ΔT小于1%,最后一次求得的热导率值k=0.30W/m·K。
通过上述步骤求得所测的有衬底、有微纳结构的聚酰亚胺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热导率为0.30W/m·K。文献中记载碳纳米管掺杂浓度在5%以内的复合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在0.2-0.4W/m·K之间,因此所测的复合薄膜热导率结果与实际结果较吻合。
实施例4
采用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对厚度为1mm聚酰亚胺薄膜进行热导率测量,测得其热导率值为0.19。常用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范围为0.1-0.35W/m·K,因此本发明测得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导率在其公知热导率范围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热固定好的微纳薄膜,待其温度稳定不变后,测量微纳薄膜表面的稳定温度;
步骤二、薄膜的热导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ρ为薄膜的密度,d为薄膜的厚度,cp为常压热容,T为薄膜实际温度,Q为薄膜吸收的可见光功率密度,k为薄膜的导热系数,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其值为5.67×10-8W/(m2·K4),ε为薄膜发射率,h为薄膜的对流换热系数,Tamb为环境温度,t为时间,为热流方向;
由于被测薄膜测量的是稳态温度,上式简化为:
通过式(2)即得到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式;
步骤三、快速计算热导率的算法;
①为薄膜设置一个热导率初始值k0,
②代入仿真软件中使用式(2)进行计算,得到一个仿真温度值Tsim;
③将所述仿真温度值Tsim与实测温度值Tmea用式(3)进行比较:
④若差值ΔT小于1%,则此时仿真使用的热导率k值即为测试得到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值;
否则,将热导率值带入式(4)进行计算:
使用公式(4)计算出新的热导率ki+1,重复步骤②到④,直至最后得到的差值ΔT小于1%时循环结束,此时得到的热导率值即为测试得到的微纳薄膜的热导率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测量微纳薄膜表面的稳定温度采用非接触式方法测量。
3.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固定装置、加热光源和测温装置;通过样品固定装置将待测薄膜固定安装,再通过加热光源对待测薄膜进行加热,并通过测温装置进行温度测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62747.5A CN114295667B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62747.5A CN114295667B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95667A true CN114295667A (zh) | 2022-04-08 |
CN114295667B CN114295667B (zh) | 2024-01-05 |
Family
ID=80965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62747.5A Active CN114295667B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9566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25152A (zh) * | 2023-01-31 | 2023-03-21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测量薄膜微纳尺度下热导率的结构及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84442A (ja) * | 2004-09-17 | 2006-03-30 | Beteru:Kk | 薄膜及び微小領域熱物性測定方法 |
CN104880482A (zh) * | 2015-04-13 | 2015-09-02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测量准一维导电材料热导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102026A (zh) * | 2017-05-23 | 2017-08-29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基于微纳荧光颗粒的薄膜热导率测量方法 |
CN107843616A (zh) * | 2017-11-15 | 2018-03-27 | 宁波英飞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快速测量薄膜材料的热导率的装置和方法 |
CN107907517A (zh) * | 2017-12-11 | 2018-04-13 | 武汉大学 | 基于荧光寿命的薄膜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及方法 |
CN110487842A (zh) * | 2019-08-14 | 2019-11-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同时测量薄膜面内热导率与红外发射率的装置与方法 |
US20190391095A1 (en) * | 2018-03-27 | 2019-12-26 | Xiao-Dong Xia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thin film material |
CN111458369A (zh) * | 2020-05-20 | 2020-07-28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一种薄膜面内热导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
US20210109047A1 (en) * | 2017-09-15 | 2021-04-15 | Wuhan Joule Yach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ransvers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in film |
-
2021
- 2021-11-29 CN CN202111462747.5A patent/CN1142956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84442A (ja) * | 2004-09-17 | 2006-03-30 | Beteru:Kk | 薄膜及び微小領域熱物性測定方法 |
CN104880482A (zh) * | 2015-04-13 | 2015-09-02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测量准一维导电材料热导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102026A (zh) * | 2017-05-23 | 2017-08-29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基于微纳荧光颗粒的薄膜热导率测量方法 |
US20210109047A1 (en) * | 2017-09-15 | 2021-04-15 | Wuhan Joule Yach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ransvers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in film |
CN107843616A (zh) * | 2017-11-15 | 2018-03-27 | 宁波英飞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快速测量薄膜材料的热导率的装置和方法 |
CN107907517A (zh) * | 2017-12-11 | 2018-04-13 | 武汉大学 | 基于荧光寿命的薄膜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及方法 |
US20190391095A1 (en) * | 2018-03-27 | 2019-12-26 | Xiao-Dong Xia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thin film material |
CN110487842A (zh) * | 2019-08-14 | 2019-11-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同时测量薄膜面内热导率与红外发射率的装置与方法 |
CN111458369A (zh) * | 2020-05-20 | 2020-07-28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一种薄膜面内热导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徐立强等: "红外热成像法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 《光学技术》, vol. 45, no. 6, pages 641 - 646 * |
禹宣伊: "可见光红外图像转换薄膜的研究", 《物理学报》, vol. 51, no. 6, pages 1307 - 1311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25152A (zh) * | 2023-01-31 | 2023-03-21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测量薄膜微纳尺度下热导率的结构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95667B (zh) | 2024-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ian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 an open cathod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tack | |
CN114295667B (zh) | 一种微纳薄膜热导率的快速测量方法 | |
CN111693510A (zh) | 基于温度依赖性拉曼光谱测量二维层状材料热导率的方法 | |
CN101246136A (zh) | 表面加工多晶硅薄膜热膨胀系数的电测试方法 | |
CN110220940B (zh) | 一种不规则样品导热性能测试方法 | |
McCluskey et al. | Nano-thermal transport array: An instrument for combinatorial measurements of heat transfer in nanoscale films | |
CN104215660B (zh) | 一种可同时测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7966470A (zh) | 一种测量薄膜横向热导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849929B (zh) | 监测具有悬空结构的传感器释放状态的方法 | |
Hou et al. | Laser induced graphene based high-accurate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thermal meta-shell encirclement | |
Oh et al. |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rmal expansion and creep of polysilicon | |
CN112595749A (zh) | 一种近场热辐射独立探测器、制备方法及测量方法 | |
CN111307858A (zh) | 常功率平面热源非稳态多单元热导率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 |
CN111239180B (zh) | 一种不均匀结构的热参数测试方法 | |
Wang et al. | Thin Film Heat Flux Sensor With Sandwich Structure for Extreme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 |
CN106841285B (zh) | 一种简易新颖的薄膜热学性能测试结构 | |
Yu et al. | Measurement of the heat capacity of copper thin films using a micropulse calorimeter | |
CN113834851A (zh) | 一种基于瞬态平面热源的近场热辐射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ox et al. |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acroporous graphene aerogel measur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comparative infrared thermal microscopy | |
Turgut et al. | An experimental and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wind-related heat transfer from a rectangular flat plate model collector flush mounted on the roof of a model house | |
Bognár et al. |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radial micro-channel cooling plate | |
Zhang et al. | Transient determination on the bulk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ub-millimeter thin films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thermal interfacial materials | |
Zhang et al. | Investigation on internal stress of SU-8 photoresist film | |
Jiang et al. | Fiber Bragg grating anemometer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 |
CN214277970U (zh) | 一种近场热辐射独立探测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