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769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7695A
CN114267695A CN202111024507.7A CN202111024507A CN114267695A CN 114267695 A CN114267695 A CN 114267695A CN 202111024507 A CN202111024507 A CN 202111024507A CN 114267695 A CN114267695 A CN 114267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filter
layer
display device
color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45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应揆
金镇奭
朴西荣
沈承辅
吴浩吉
张在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6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7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7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91Scattering means in or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01L33/504Elements with two or mo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7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in intimate contact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integrated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包括发射区域和与发射区域相邻的非发射区域,非显示区域在显示区域周围,显示装置包括:基础层;发光元件,在基础层上在发射区域中;滤色器层,位于发光元件上;以及光阻挡图案,在发光元件上,并且包括在非发射区域中的第一光阻挡图案和在非显示区域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第一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和第二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彼此不同。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9月16日提交的第10-2020-011940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信息显示的兴趣和对便携式信息媒介的需求的增加,已对显示装置重点进行研究和商业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方面涉及能够增加非显示区域中的透光率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包括发射区域和与发射区域相邻的非发射区域,非显示区域在显示区域周围(例如,围绕显示区域),显示装置包括:基础层;发光元件,在基础层上在发射区域中;滤色器层,在发光元件上;以及光阻挡图案,在发光元件上,并且包括在非发射区域中的第一光阻挡图案和在非显示区域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其中第一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和第二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彼此不同。
第二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可以比第一光阻挡图案的厚度薄。
第二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可以是1μm或更小。
第一光阻挡图案和第二光阻挡图案可以在相同层中。
发射区域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子发射区域、第二子发射区域和第三子发射区域。滤色器层可以包括分别在第一子发射区域、第二子发射区域和第三子发射区域中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
第一光阻挡图案可以在选自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中的两个相邻的滤色器之间,或者可以与选自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滤色器的边缘重叠。
第二光阻挡图案可以在选自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中的与非显示区域相邻的至少一个滤色器的侧表面处,或者可以与邻近非显示区域的第一光阻挡图案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在滤色器层的一个表面上的颜色转换层。颜色转换层可以包括:光散射层,在第一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光散射颗粒;第一颜色转换层,在第二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包括第一颜色转换颗粒;以及第二颜色转换层,在第三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二颜色转换颗粒。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在滤色器层上的封装层。滤色器层可以在颜色转换层上。封装层可以覆盖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第三滤色器、第一光阻挡图案和第二光阻挡图案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显示区域包括发射区域和与发射区域相邻的非发射区域,非显示区域在显示区域周围(例如,围绕显示区域),显示装置包括:基础层;发光元件,在发射区域中,并且在基础层上;以及滤色器层,在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中并且在发光元件上,其中滤色器层包括:主滤色器,在发射区域、非发射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中;重叠滤色器,与主滤色器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在非发射区域中;以及辅助滤色器,与主滤色器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在非显示区域中,并且其中重叠滤色器的厚度和辅助滤色器的厚度彼此不同。
辅助滤色器的厚度可以比重叠滤色器的厚度薄。
主滤色器可以包括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其可以分别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
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每一种可以是选自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
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可以在相同层中。
重叠滤色器可以包括第一重叠滤色器和第二重叠滤色器,其各自可以允许具有不同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第一重叠滤色器和第二重叠滤色器可以在主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彼此重叠。
第一重叠滤色器可以允许具有选自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一种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第二重叠滤色器可以允许选自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另一种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并且主滤色器可以允许选自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剩余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
主滤色器可以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并且辅助滤色器可以允许具有第二颜色的光或具有第三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
在非发射区域中,主滤色器、第一重叠滤色器和第二重叠滤色器可以用于阻挡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透射通过其。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在滤色器层的一个表面上的颜色转换层。颜色转换层可以包括:光散射层,在第一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光散射颗粒;第一颜色转换层,在第二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包括第一颜色转换颗粒;以及第二颜色转换层,在第三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二颜色转换颗粒。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滤色器层上的封装层。滤色器层可以位于颜色转换层上。封装层可以覆盖主滤色器、重叠滤色器和辅助滤色器的表面。
附图说明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可以以不同的适当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且完善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图示和描述的清楚,可以夸大尺寸。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例如,它可以直接在两个元件之间),或者在两个元件之间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介于中间的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通篇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层和显示元件层的剖视图。
图4至图7各自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和比较性示例的根据显示装置的区域的亮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根据光阻挡图案的厚度的光密度的曲线图。
图10至图11各自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图12中所示的区域A的修改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根据波长的透射率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根据滤色器的厚度的光密度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可以应用各种适当的改变和不同的适当形状,并且因此,本公开仅示出和描述一些示例的细节。然而,实施方式并非将本公开限制于特定形状,并且本公开包括所有适当的改变、等效材料和替换。所包括的附图以附图被扩大的方式示出,以更好地理解和易于描述。
将理解的是,尽管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如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指示。
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诸如“包括”和“包括有”的术语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任务、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任务、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的存在和/或添加。此外,诸如层、区域、衬底或板的元件被放置在另一元件“上”或“上方”的表述不仅表示元件直接放置在另一元件上或放置另一元件正上方的情况,而且表示一个或多个附加元件插置在元件和另一元件之间的情况。此外,诸如层、区域、衬底或板的元件放置在另一元件“下面”或“下方”的表述不仅表示元件直接放置在另一元件下面或放置在另一元件正下方的情况,而且表示一个或多个附加元件插置在元件和另一元件之间的情况。
此外,本文中所记载的任何数值范围旨在包括包含在所记载范围内的具有相同的数值精度的所有子范围。例如,“1.0至10.0”的范围旨在包括所记载的最小值1.0与所记载的最大值10.0之间(并且包含本数)的所有子范围,即,具有等于或大于1.0的最小值和等于或小于10.0的最大值,诸如以2.4至7.6为例。本文中所记载的任何最大数值限制旨在包括包含在其中的所有更低的数值限制,并且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任何最小数值限制旨在包括包含在其中的所有更高的数值限制。因此,申请人保留修改包括权利要求在内的本说明书的权利,以清楚地叙述包含在本文中所明确记载的范围内的任何子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包括多个显示装置的多屏幕显示装置。
多屏幕显示装置TDD(称为“平铺显示器”)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R1和第二方向DR2布置成矩阵形式的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
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可以显示单独的图像或显示被分割成多个片段的一个图像。例如,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可以各自显示独立的图像或者可以共同显示单个图像。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可以包括具有相同种类、具有相同结构、具有相同尺寸和/或是相同类型的显示面板,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可以通过壳体彼此物理联接以构成一个多屏幕显示装置TDD,该壳体可以位于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的底部上。
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可以以各种适当的形状来实现(例如,可以具有各种适当的形状)。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具有矩形板形状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中的每个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的形状。
参照图2,将描述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中的一个显示装置DD。
显示装置DD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A。显示区域DA包括多个像素PX,并且是将在其中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A是除显示区域DA之外的区域,并且是在其中不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A可以是在显示区域DA周围(例如,围绕显示区域DA)的边框区域。
显示区域DA可以位于显示装置DD的一个表面上。在示例中,显示区域DA可以位于显示装置DD的前表面上。此外,显示区域DA可以另外位于显示装置DD的侧表面和/或后表面上。
非显示区域NA可以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围处,以在显示区域DA周围(例如,围绕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A可以选择性地包括与显示区域DA的像素PX联接(例如,连接)的线、焊盘、驱动电路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结合上衬底和下衬底的密封部分(将稍后描述)可以位于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A之间的边界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部分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A中。密封部分可以沿着基础层BSL的边缘设置,以在平面上在显示区域DA周围(例如,围绕显示区域DA)。
在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中,由于位于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非显示区域NA,显示在多屏幕显示装置TDD的屏幕上的图像可能被中断。例如,当非显示区域NA的宽度(或面积)相对大时,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图像的中断可能加剧(例如,可以被加宽或者可以变得更加可见)。位于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非显示区域NA可以被指定为接缝区域、组装接合区域或死区区域。
此外,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之间的边界区域被看到(例如,是可见的),并且因此,可能降低显示在多屏幕显示装置TDD的屏幕上的图像的亮度。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其可以增加接缝区域中的透光率,使得多个显示装置DD1、DD2、DD3和DD4之间的边界区域不太可见(例如,不被看到或是不可见的)。
像素PX可以设置在基础层BSL的显示区域DA中。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是用于显示图像的单元(例如,最小单元)。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用于发射白光和/或彩色光的发光元件(在以下附图中(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LD)。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发射具有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光。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发射具有诸如青色、品红色或黄色的颜色的光。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像素PX具有矩形形状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对像素PX的形状进行各种适当的修改。参照图3,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设置在基础层BSL上的像素电路层PCL(将稍后描述)和设置在像素电路层PCL上的显示元件层DPL。
为了便于描述,在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像素PX,但是实质上在显示区域DA中可以分布和布置有多个像素PX。在示例中,多个像素PX可以在显示区域DA中布置成矩阵、条纹或
Figure BDA000324267970000007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布置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像素PX可以布置成RGBG矩阵。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至图7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层和显示元件层的剖视图。图4至图7各自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一个像素PX的剖视图,以及图4至图7可以对应于沿着图1中所示的线I-I'截取的剖面。
首先,参照图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像素PX和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础层BSL、以及位于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上的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例如,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设置在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上的像素电路层PCL和设置在像素电路层PCL上的显示元件层DPL。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基础层BSL上适当地改变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之间的相互位置。
像素电路层PC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存储电容器和与其联接(例如,连接)的多条线。
此外,像素电路层PCL可以包括在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上顺序堆叠的缓冲层BFL、栅极绝缘层GI、第一层间绝缘层ILD1、第二层间绝缘层ILD2和/或钝化层PSV。
可位于基础层BSL的整个表面上的缓冲层BFL可以包括无机绝缘材料。缓冲层BFL可以防止或阻挡杂质扩散到晶体管、电容器等中。
半导体层位于缓冲层BFL上。半导体层包括晶体管M的第一半导体图案SCP。第一半导体图案SCP可以包括与第一栅电极GE(将稍后描述)重叠的沟道区、以及设置在沟道区的两侧(例如,双侧)处的源区和漏区。例如,源区和漏区可以在沟道区的相对侧处。第一半导体图案SCP可以由多晶硅、非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等制成。
栅极绝缘层GI位于半导体层上。栅极绝缘层GI可以包括(例如,可以是)无机材料,其包括(例如,是)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或硅氮氧化物(SiOxNy)等。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栅极绝缘层GI可以是有机绝缘层,其包括(例如,是)有机材料。
栅极导体位于栅极绝缘层GI上。栅极导体包括第一栅电极GE。第一栅电极GE可以定位成与第一半导体图案SCP的沟道区重叠。栅极导体可以包括像素电路层PCL中所包括的多个晶体管中的每个的栅电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栅极导体可以包括存储电容器的一个电极、栅极线等。
第一层间绝缘层ILD1位于栅极导体之上。第一层间绝缘层ILD1可以包括(例如,是)与栅极绝缘层GI相同的材料,或者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可包括在栅极绝缘层GI中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示例中,第一层间绝缘层ILD1可以是无机绝缘层,其包括(例如,是)无机材料。
第一数据导体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ILD1上。第一数据导体包括第一电极TE1和第二电极TE2。第一电极TE1可以是联接(例如,连接)到第一半导体图案SCP的漏区的漏电极,并且第二电极TE2可以是联接(例如,连接)到第一半导体图案SCP的源区的源电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TE1可以是晶体管M的源电极,并且第二电极TE2可以是晶体管M的漏电极。第一数据导体可以包括多个晶体管中的每个的第一电极TE1和第二电极TE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导体可以包括存储电容器的另一电极、数据线等。
第二层间绝缘层ILD2位于第一数据导体上。第二层间绝缘层ILD2可以包括(例如,是)无机材料,其包括(例如,是)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或硅氮氧化物(SiOxNy)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层间绝缘层ILD2可以是有机绝缘层,其包括(例如,是)有机材料。
第二数据导体位于第二层间绝缘层ILD2上。第二数据导体包括联接(例如,连接)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的桥接图案BRP。第二数据导体还可以包括驱动电压线、驱动低电压线等。桥接图案BRP可以通过接触孔CH联接(例如,连接)到与每个相应像素PX的发光元件LD电联接(例如,电连接)的第一电极ELT1。在示例中,发光元件LD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至少一个超小型无机发光二极管。
钝化层PSV位于第二数据导体上。钝化层PSV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绝缘层,并且可以基本上平坦化像素电路层PCL的表面。钝化层PSV可以配置为单层或多层,并且可以包括(例如,是)无机绝缘材料和/或有机绝缘材料。例如,钝化层PSV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显示元件层DPL位于包括钝化层PSV的像素电路层PCL上。钝化层PSV的接触孔CH可以将像素电路层PCL的桥接图案BRP联接(例如,连接)到显示元件层DPL的第一电极ELT1。
显示元件层DPL包括像素PX中的每个的发光元件LD和联接(例如,连接)到发光元件LD的电极。发光元件LD可以是超小型无机发光二极管,其可以小到纳米级至微米级的程度(例如,其可以具有呈纳米级至微米级的尺寸(例如,长度)),并且其可以设置成生长基于氮化物的半导体的结构。在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元件LD可以是具有其长宽比大于1的柱形状的超小型无机发光二极管,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显示元件层DPL包括第一堤部BNK1、第二堤部BNK2、第一电极ELT1、第二电极ELT2、第一绝缘层INS1、第二绝缘层INS2、第一接触电极CNE1和第二接触电极CNE2。出于简化附图的目的,在随后的附图中,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以附图标记ELT示出,并且第一接触电极CNE1和第二接触电极CNE2以附图标记CNE示出。
第一堤部BNK1位于钝化层PSV上。第一堤部BNK1可以位于发射区域(在以下附图中(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EA)中,其中在每个像素PX中在所述发射区域中发射光。第一堤部BNK1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中的每个的一部分的底部上,以允许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中的每个的所述部分在每个像素PX的向上方向上(在第三方向DR3上)突出,从而在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方向(例如,向上方向(例如,第三方向DR3))上引导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光。第一堤部BNK1可以包括由无机材料制成的无机绝缘层和/或由有机材料制成的有机绝缘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堤部BNK1可以包括单层有机绝缘层或单层无机绝缘层,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堤部BNK2位于钝化层PSV上。第二堤部BNK2是限定像素PX中的每个的发射区域(在以下附图中的一些中(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EA)的结构,并且可以位于每个像素PX的非发射区域(在以下附图中的一些中(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NEA)中,并且可以位于在像素PX之间的非发射区域(在以下附图中的一些中(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NEA)中,以在像素PX中的每个的发射区域(在以下附图中的一些中(例如,在图5中)示出的EA)周围(例如围绕所述发射区域)。例如,第二堤部BNK2可以是像素限定层和/或坝结构。第二堤部BNK2可以包括(例如,是)至少一种光阻挡材料和/或至少一种反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堤部BNK2在与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将稍后描述)重叠的同时可以连同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实现用于确定每个像素PX中的发光元件LD的供应(或输入)区域的坝结构。例如,坝结构可以限定将形成用于每个像素PX的发光元件LD的区域。
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中的每个位于第一堤部BNK1上,并且具有与第一堤部BNK1的形状对应的表面。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可以包括(例如,是)具有均匀反射性(例如,均匀反射率)的材料。因此,由于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光可以在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方向(例如,第三方向DR3)上前进。
第一电极ELT1可以通过穿透钝化层PSV的接触孔CH电联接(例如,连接)到晶体管M的第一电极TE1。第二电极ELT2可以通过穿透钝化层PSV的至少一个接触孔在一个区域(例如,所述接触孔穿透过钝化层PSV的平面区域)中联接(例如,连接)到驱动电源。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ELT1可以是阳极,并且第二电极ELT2可以是阴极。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中的每个可以是欧姆接触电极或肖特基接触电极,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堤部BNK1可以位于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中的每个与钝化层PSV之间(例如,在第一电极ELT1和钝化层PSV之间以及在第二电极ELT2和钝化层PSV之间)。第一绝缘层INS1填充发光元件LD和钝化层PSV之间的空间,从而稳定地支承发光元件LD。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无机绝缘层和有机绝缘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可以配置为单层或多层。例如,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无机绝缘材料和有机绝缘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发光元件LD位于第一绝缘层INS1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LD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之间(例如,沿着水平方向(例如,第一方向DR1)设置在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之间可以设置多个发光元件LD。多个发光元件LD可以彼此并联联接(例如,连接)。
发光元件LD中的每个可以发射具有选自预定或设定颜色(白色和蓝色)中的任何一种的光。在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LD可以设置成可喷射到溶液中的形式,以输入到每个像素PX。
发光元件LD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顺序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SCL1、有源层ACT和第二半导体层SCL2。发光元件LD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半导体层SCL1、有源层ACT和第二半导体层SCL2的外圆周周围(例如,围绕第一半导体层SCL1、有源层ACT和第二半导体层SCL2的外圆周)的绝缘膜。
第一半导体层SCL1可以包括(例如,是)第一类型(例如,第一种类)半导体。例如,第一半导体层SCL1可以包括(例如,是)至少一个p型半导体层(例如,基于p的半导体层)。在示例中,第一半导体层SCL1可以包括选自InAlGaN、GaN、AlGaN、InGaN、AlN和InN中的至少一种半导体材料,并且可以包括掺杂有诸如Mg的第一类型(例如,第一种类)掺杂剂(或p型掺杂剂(例如,基于p的掺杂剂))的p型半导体层(例如,基于p的半导体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半导体层SCL1可以包括掺杂有第一类型(例如,第一种类)掺杂剂(例如,p型掺杂剂(例如,基于p的掺杂剂))的半导体材料,并且半导体材料可以包括选自InAlGaN、GaN、AlGaN、InGaN、AlN和InN中的至少一种半导体材料。
有源层ACT可以形成为单量子阱结构或多量子阱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例如,使用)诸如AlGaN和/或AlInGaN的材料来形成有源层ACT。此外,有源层ACT可以由各种适当的材料形成。有源层ACT的位置可以根据发光元件LD的种类而不同地且适当地改变。有源层ACT可以发射波长为400nm至900nm的光,并且可以利用(例如,使用)双异质结构。
第二半导体层SCL2可以包括具有与第一半导体层SCL1的类型(例如,种类)不同的类型(例如,种类)的半导体层。例如,第二半导体层SCL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n型半导体层(例如,基于n的半导体层)。在示例中,第二半导体层SCL2可以包括选自InAlGaN、GaN、AlGaN、InGaN、AlN和InN中的至少一种半导体材料,并且可以是掺杂有诸如Si、Ge和/或Sn的第二类型(例如,第二种类)掺杂剂(或n型掺杂剂(例如,基于n的掺杂剂))的n型半导体层(例如,基于n的半导体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半导体层SCL2可以包括掺杂有第二类型(例如,第二种类)掺杂剂(例如,n型掺杂剂(例如,基于n的掺杂剂))的半导体材料,并且半导体材料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InAlGaN、GaN、AlGaN、InGaN、AlN和InN中的至少一种。
发光元件LD的朝向第一半导体层SCL1(或在第一半导体层SCL1处)的一个端部分可以被称为发光元件LD的第一端部分EP1,并且发光元件LD的朝向第二半导体层SCL2(或在第二半导体层SCL2处)的另一端部分可以被称为发光元件LD的第二端部分EP2。
第二绝缘层INS2位于发光元件LD的一部分上。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覆盖发光元件LD中的每个的部分顶表面,并且可以暴露第一端部分EP1和第二端部分EP2。例如,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覆盖发光元件LD的顶表面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部分),并且可以暴露发光元件LD的顶表面的在第一端部分EP1和第二端部分EP2处或对应于第一端部分EP1和第二端部分EP2的一部分。第二绝缘层INS2可以稳定地固定发光元件LD。当在形成第二绝缘层INS2之前在第一绝缘层INS1和发光元件LD之间存在空的空间时,该空的空间可以被第二绝缘层INS2至少部分地填充。
第一接触电极CNE1位于第一电极ELT1上,其中第一接触电极CNE1将第一电极ELT1电联接和物理联接(例如,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发光元件LD的两个端部分中的一个端部分(例如,第一端部分EP1)。第一接触电极CNE1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绝缘层INS1、第二绝缘层INS2和发光元件LD的部分重叠。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在第一电极ELT1和第一接触电极CNE1彼此联接(例如,连接)的部分(例如,第一电极ELT1和第一接触电极CNE1彼此直接接触的部分)处被去除(例如,可以具有暴露所述部分的开口)。
第二接触电极CNE2位于第二电极ELT2上,其中第二接触电极CNE2将第二电极ELT2电联接和物理联接(例如,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发光元件LD的两个端部分中的一个端部分(例如,第二端部分EP2)。第二接触电极CNE2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绝缘层INS1、第二绝缘层INS2和发光元件LD的部分重叠。第一绝缘层INS1可以在第二电极ELT2和第二接触电极CNE2彼此联接(例如,连接)的部分(例如,第二电极ELT2和第二接触电极CNE2彼此直接接触的部分)处被去除(例如,可以具有暴露所述部分的开口)。
第一接触电极CNE1和第二接触电极CNE2可以各自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第一接触电极CNE1和第二接触电极CNE2可以各自包括(例如,是)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和/或氧化铟锡锌(ITZO)的材料。因此,从发光元件LD发射并且然后由第一电极ELT1和第二电极ELT2反射的光可以在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方向(例如,第三方向DR3)上前进。
第三绝缘层INS3位于第一接触电极CNE1、第二接触电极CNE2和第二堤部BNK2上。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和/或至少一个无机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绝缘层INS3可以整个位于显示元件层DPL的表面上(例如,位于显示元件层DPL的整个表面上)。
参照附图4至图7,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可以设置成使得其非显示区域NA彼此相邻。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在剖面上可以具有彼此接触的侧表面,并且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侧表面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侧表面可以通过粘合材料彼此联接(例如,连接)。
参照图4,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平行地布置。因此,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边界区域(例如,第一显示装置DD1的右非显示区域NA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左非显示区域NA)形成一个非显示区域NA。
因为从显示区域DA外部发射的光的强度相对低于从显示区域DA的内部发射的光的强度,所以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然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形成为比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薄,从而可以增加光的透射率(例如,从而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NA中的光的透射率)。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A中形成的光阻挡图案LBP1和LBP2将在稍后将描述的结构中更详细地描述。
在图4至图7中,简要示出了基础层BSL、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然而,在图4至图7中示出的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可以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
参照图5至图7,在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中,每个像素PX包括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和第三子像素PX3。例如,第一显示装置DD1的第一子像素PX1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装置DD1的最外面部分处(例如,在第一方向DR1上最远的位置处,或者最靠近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的位置处),并且第二显示装置DD2的第三子像素PX3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装置DD2的最外面部分处(例如,在与第一方向DR1相反的方向上最远的位置处,或者最靠近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的位置处)。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装置DD1的第一子像素PX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第三子像素PX3可以定位成在第一方向DR1上并排(例如,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和第三子像素PX3可以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和第三子像素PX3中的发射区域EA,并且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和第三子像素PX3的发射区域EA之间的非发射区域NEA。例如,第一子像素PX1可以包括发射区域EA、位于第一子像素PX1的发射区域EA和第二子像素PX2的发射区域EA之间的非发射区域NEA、以及位于第一子像素PX1的发射区域EA和非显示区域NA之间的非发射区域NEA。第二子像素PX2可以包括发射区域EA、位于第二子像素PX2的发射区域EA和第三子像素PX3的发射区域EA之间的非发射区域NEA、以及位于第一子像素PX1的发射区域EA和第二子像素PX2的发射区域EA之间的非发射区域NEA。发射区域EA和非发射区域NEA中的大部分可以包括在显示区域DA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非显示区域NA相邻的子像素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A和子像素的发射区域EA之间不包括任何非发射区域NEA。因此,与非显示区域NA相邻的子像素的发射区域EA可以定位成与非显示区域NA直接相邻。
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更详细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被示出为在显示元件层DPL上的滤色器层CFL、颜色转换层CCL和上衬底UPL。
上衬底UPL设置在显示元件层DPL上以面对基础层BSL(例如,与基础层BSL重叠)。上衬底UPL可以在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上对显示元件层DPL进行封装。例如,上衬底UPL可以封装显示元件层DPL的上表面。上衬底UPL可以是刚性衬底或柔性衬底(或者刚性膜或柔性膜)。在实施方式中,当上衬底UPL是刚性衬底时,上衬底UPL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玻璃衬底、石英衬底、玻璃陶瓷衬底和结晶玻璃衬底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衬底UPL是柔性衬底时,上衬底UPL可以包括(例如,是)选自膜衬底和塑料衬底中的至少一种,膜衬底和塑料衬底各自可以包括(例如,是)聚合物有机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衬底UPL可以包括(例如,是)纤维玻璃增强塑料(FRP)。
滤色器层CFL设置在上衬底UPL的面对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滤色器层CFL可以整个设置在发射区域EA中,并且可以设置在非发射区域NEA的一部分中。例如,滤色器层CFL可以与整个发射区域EA重叠,并且可以与非发射区域NE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滤色器层CFL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一子像素PX1、第二子像素PX2和第三子像素PX3中的每个的滤色器CF。例如,滤色器层CFL可以包括:第一滤色器CF1,其设置在第一子像素PX1的上部分处,以允许从第一子像素PX1产生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第二滤色器CF2,其设置在第二子像素PX2的上部分处,以允许从第二子像素PX2产生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以及第三滤色器CF3,其设置在第三子像素PX3的上部分处,以允许从第三子像素PX3产生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分别是蓝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红色滤色器,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滤色器CF1可以包括(例如,是)允许从第一子像素PX1产生的具有第一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的滤色器材料。例如,当第一子像素PX1是蓝色像素时,第一滤色器CF1可以包括(例如,是)蓝色滤色器材料。
第二滤色器CF2可以包括(例如,是)允许从第二子像素PX2产生的具有第二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的滤色器材料。例如,当第二子像素PX2是绿色像素时,第二滤色器CF2可以包括(例如,是)绿色滤色器材料。
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包括(例如,是)允许从第三子像素PX3产生的具有第三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的滤色器材料。例如,当第三子像素PX3是红色像素时,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包括(例如,是)红色滤色器材料。
滤色器层CFL还可以包括光阻挡图案LBP。光阻挡图案LBP包括设置在非发射区域NEA中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
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设置在上衬底UPL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以面对下堤部LBNK(例如,与下堤部LBNK重叠)。在实施方式中,下堤部LBNK可以是参照图3描述的第二堤部BNK2。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位于滤色器层CFL中以对应于第二堤部BNK2(例如,与第二堤部BNK2重叠)。
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设置在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中的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滤色器CF之间。例如,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设置在第一滤色器CF1和第二滤色器CF2之间。此外,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设置成与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中的每个的边缘重叠。例如,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在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上表面处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在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下表面处的宽度,使得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至少一部分在平面图中与选自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中的相邻的滤色器重叠。此外,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在第一显示装置DD1的最外面的非发射区域NEA中设置成与第一滤色器CF1的边缘重叠,并且可以在第二显示装置DD2的最外面的非发射区域NEA中设置成与第三滤色器CF3的边缘重叠。
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可以位于第一显示装置DD1与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边界区域(接缝区域或非显示区域NA)中。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可以位于滤色器层CFL中,以与在第一显示装置DD1中位于最外部分处的第一子像素PX1的第一滤色器CF1的至少一部分和在第二显示装置DD2中位于最外部分处的第三子像素PX3的第三滤色器CF3的至少一部分中的每个重叠(例如,在平面图中与之重叠)。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可以以从在第一显示装置DD1中位于最外部分处的第一子像素PX1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至少一部分和在第二显示装置DD2中位于最外部分处的第三子像素PX3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至少一部分中的每个延伸或与其重叠的形状位于滤色器层CFL中。例如,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第一部分(例如,左部分)可以与在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与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相邻的边缘(例如,右边缘)处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第二部分(例如,右部分)可以与在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与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相邻的边缘(例如,左边缘)处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第三部分(例如,中央部分)可以在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延伸。有机层和/或空气层可以位于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和面对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例如,与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重叠)的下堤部LBNK之间。
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在第三方向DR3上具有与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不同的厚度。例如,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可以比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薄。例如,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可以是1μm或更小,并且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可以是1μm或更大。例如,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可以是0.5μm,并且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可以是1.2μm。
因此,在显示装置DD的非显示区域NA中,与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透光率。因此,尽管设置有多个显示装置,但是可以减弱或削减显示装置之间的边界区域(接缝区域、非显示区域NA等)的可见性,并且可以增加多个显示装置的亮度。
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可以位于相同层中,并且可以通过相同的工艺或不同的工艺形成。在示例中,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可以通过利用(例如,使用)半色调掩模执行掩模工艺来形成。
光阻挡图案LBP可以包括(例如,是)各种适当种类的黑矩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黑矩阵材料(例如,现有技术中已知或通常可用的至少一种光阻挡材料)、具有特定颜色的滤色器材料等。此外,光阻挡图案LBP可以包括(例如,是)与下堤部LBNK相同的材料,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光阻挡图案LBP和下堤部LBNK可以包括(例如,是)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
在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下板(包括基础层BSL、显示元件层DPL等)和显示装置的上板(包括上衬底UPL、滤色器层CFL等)之间的空间可以填充有具有低折射率(折射指数)的设定或预定的填充材料,使得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光可以在第三方向DR3上平滑地发射。在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的下板和上板之间的空间可以填充有空气层。
参照图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颜色转换层CCL,其设置在一个滤色器层CFL上(例如,在滤色器层CFL的下表面上),以面对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面)(例如,与其重叠)。
利用(例如,使用)颜色转换层CCL对从显示元件层DPL发射的光进行转换,并且包括与设定或预定颜色对应的颜色转换颗粒(例如,量子点),从而可以对在显示元件层DPL中产生的光进行转换。例如,颜色转换层CCL连同滤色器层CFL可以允许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并且可以对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光进行转换。
颜色转换层CCL包括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
光散射层LSL可以设置在第一滤色器CF1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光散射颗粒SCT。光散射颗粒SCT可以是钛氧化物(TixOy)(例如,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硅等,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因为光散射层LSL使得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光能够透射通过其,所以当第一子像素PX1是蓝色像素时,第一滤色器CF1可以是蓝色滤色器。
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可以设置在第二滤色器CF2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二颜色的第一颜色转换颗粒。第一颜色转换颗粒可以包括(例如,是)绿色量子点QDg,其用于将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蓝光转换成绿光。绿色量子点QDg可以吸收蓝光并通过根据能量转换改变蓝光的波长来发射具有约500nm至570nm的波长带的绿光。当第二子像素PX2是绿色像素时,第二滤色器CF2可以是绿色滤色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子像素PX2是另一种颜色的像素时,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可以包括与第二子像素PX2的颜色对应的第一量子点。
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可以设置在第三滤色器CF3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对应于第三颜色的第二颜色转换颗粒。第二颜色转换颗粒可以包括(例如,是)红色量子点QDr,其用于将从发光元件LD发射的蓝光转换成红光。红色量子点QDr可以吸收蓝光并通过根据能量转换改变蓝光的波长来发射具有约620nm至约780nm(例如,620nm至780nm)的波长带的红光。当第三子像素PX3是红色像素时,第三滤色器CF3可以是红色滤色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三子像素PX3是另一种颜色的像素时,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可以包括与第三子像素PX3的颜色对应的第二量子点。
保护层PRL可以设置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的表面(例如,下表面)上。保护层PRL可以配置为单层或多层,其包括(例如,是)无机材料和/或有机材料。
可以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之间设置上堤部HBNK。例如,上堤部HBNK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上部分)可以沿着水平方向(例如,沿着第一方向DR1)夹置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之间。上堤部HBNK可以设置成与位于上衬底UPL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重叠,并且与位于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面)上的下堤部LBNK重叠。下堤部LBNK和上堤部HBNK可以包括(例如,是)与光阻挡图案LBP相同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之间设置能够阻挡光的图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以及光阻挡图案LBP1和LBP2的形成顺序、与其相关的位置(例如,其相对位置)和/或与其相关的形状(例如,其形状(例如,其平面形状))可以不同地和适当地改变。
在图5和图6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密封剂(例如,透明密封剂)可以设置在位于显示区域DA的最外面部分处的发射区域EA与非显示区域NA之间,并且包括基础层BSL的下板和上衬底UPL可以通过密封剂(例如,透明密封剂)彼此结合。
尽管在图5和图6中已经公开了上衬底UPL设置在基础层BSL的顶部上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滤色器CF和光阻挡图案LBP可以形成在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可以通过利用(例如,使用)薄膜封装层等来封装。
参照图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滤色器层CFL、颜色转换层CCL、以及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颜色转换层CCL和滤色器层CFL可以顺序地堆叠在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面)上。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颜色转换层CCL和滤色器层CFL之间的平坦化层PLL、以及位于滤色器层CFL上的封装层ENC。
平坦化层PLL可以配置为单层或多层,其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例如,平坦化层PLL可以包括低折射有机层,并且因此,可以确保像素PX的光效率。
封装层ENC覆盖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以及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一个表面,从而封装显示区域DA和/或非显示区域NA。
封装层ENC可以配置为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和/或至少一个无机层的多层。例如,封装层ENC可以配置为三层,其中至少一个无机层、至少一个有机层和至少一个无机层顺序堆叠在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以及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和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一个表面上。然而,封装层ENC的结构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构成封装层ENC的材料和/或封装层ENC的结构可以不同地且适当地改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之间另外设置能够阻挡光的图案。例如,黑矩阵图案BM可以设置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之间。黑矩阵图案BM可以由与下堤部LBNK和/或与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黑矩阵图案BM、下堤部LBNK和/或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可以包括(例如,是)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堤部LBNK在与黑矩阵图案BM重叠(例如,共同与黑矩阵图案BM重叠)的同时连同黑矩阵图案BM可以实现用于确定每个像素PX中的发光元件LD的供给(或输入)区域的坝结构。
图5至图7中所示的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可以分别比图5至图7中所示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薄。例如,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可以是1μm或更小,并且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可以是1μm或更大。例如,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可以是0.5μm,并且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可以是1.2μm。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位于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形成为比位于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薄,从而可以改善非显示区域NA的透光率。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装置的改善效果。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和比较性示例的根据显示装置的区域的亮度变化的曲线图。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根据光阻挡图案的厚度的光密度的曲线图。图8和图9中所示的曲线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在图4至图7中示出的显示装置的改善效果。在下文中,将同时参照图4至图7对其进行描述。
参照图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亮度由虚线指示,并且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显示装置的亮度由实线指示。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A之间的亮度差不大。另一方面,在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显示装置中,可以看出,与显示区域DA相比,非显示区域NA中的亮度显著降低。即,与比较性示例相比,非显示区域NA和显示区域DA之间的亮度差在本实施方式中更小。
在根据比较性示例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非显示区域NA和显示区域DA中设置具有相同厚度的光阻挡图案,因此降低了非显示区域NA中的透光率,并且因此降低了非显示区域NA中的亮度。
然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形成为比显示区域DA中的第一光阻挡图案LBP1的厚度h1薄,从而可以改善透光率。因此,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NA中的亮度。
参照图9,可以看到根据光阻挡图案(BM)的厚度的光密度(OD)。当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对应于1μm至1.5μm的范围时,OD可以具有约5或更小的值。然而,当光阻挡图案的厚度为1μm或更小时,例如,当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对应于约0.75μm时,OD可以具有约3的值。OD对应于透射率T的log(1/T)的值(例如,与透射率T的log(1/T)的值成比例)。因此,当光阻挡图案的厚度从1μm形成为0.5μm时,透射率可以增加约100倍。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位于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二光阻挡图案LBP2的厚度h2形成为0.5μm,从而可以显著增加非显示区域NA中的透射率。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至图14主要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滤色器层。
图10和图11各自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2是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13是示出图12中所示的区域A的修改(区域A')的剖视图。图1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0、图11和图14可以对应于沿着图1中所示的线I-I'截取的剖面。
在图10、图11和图14中,简要示出了基础层BSL、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然而,图10、图11和图14中所示的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可以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像素电路层PCL和显示元件层DPL。此外,图10、图11和图14中所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每个类似于参照图5至图7描述的显示装置,并且因此,将主要描述与参照图5至图7描述的显示装置的部分不同的部分。
首先,参照图1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上衬底UPL上(例如,设置在上衬底UPL的下表面上)的滤色器层CFL,其中上衬底UPL(例如,上衬底UPL的下表面)面对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面)(例如,与其重叠)。
滤色器层CFL可以位于显示元件层DPL上(例如,位于显示元件层DPL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A中。
滤色器层CFL可以包括设置在上衬底UPL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的主滤色器MCF、与主滤色器MCF重叠的重叠滤色器OCF、以及辅助滤色器ACF。
主滤色器MCF可以包括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它们分别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每一种可以是选自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任何一种。
主滤色器MCF可以设置在发射区域EA、非发射区域NEA和非显示区域NA中。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可以设置在相同层中。例如,在第一显示装置DD1中,当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在第一方向DR1上并排设置时,第一滤色器CF1'可以位于发射区域EA和非显示区域NA中,并且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可以位于非发射区域NEA和发射区域EA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与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直接相邻的第一滤色器CF1'可以在发射区域EA中,并且在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中,并且第一显示装置DD1的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可以各自位于发射区域EA和非发射区域NEA中。
重叠滤色器OCF可以与主滤色器MCF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可以设置在非发射区域NEA中。例如,重叠滤色器OCF可以与主滤色器MCF的位于非发射区域NEA中的一部分重叠。
重叠滤色器OCF包括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和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它们分别允许具有不同的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
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和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可以位于主滤色器MCF的一部分上,同时彼此重叠。例如,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可以设置在第三滤色器CF3'的设置在非发射区域NEA中的一部分上(例如,设置在第三滤色器CF3'的下表面的设置在非发射区域NEA中的一部分上),并且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可以设置在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上(例如,设置在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的下表面上)。
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和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中的每个可以允许具有选自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的任何一种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并且与重叠滤色器OCF重叠的主滤色器MCF可以允许具有其他颜色(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剩余颜色,具有所述其他颜色的光不透射通过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和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的光透射通过其。例如,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可以是绿色滤色器,其允许具有绿色(例如,具有绿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可以是蓝色滤色器,其允许具有蓝色(例如,具有蓝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并且主滤色器MCF可以是红色滤色器,其允许具有红色(例如,红颜色)的光选择性地透射通过其。因此,主滤色器MCF的设置在非发射区域NEA中的一部分、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和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可以用作用于阻挡光透射通过其的光阻挡图案。
辅助滤色器ACF可以与主滤色器MCF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例如,辅助滤色器ACF可以位于主滤色器MCF的位于非显示区域NA中的一部分上。
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h2可以不同于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h1。例如,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h2可以比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h1薄。通过在非显示区域NA中添加主滤色器MCF和辅助滤色器ACF而获得的在第三方向DR3上的厚度d1(例如,其是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主滤色器MCF的厚度与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h2之和)可以比通过在非发射区域NEA中添加主滤色器MCF和重叠滤色器OCF而获得的在第三方向DR3上的厚度d2(例如,其是在非发射区域NEA中的主滤色器MCF的厚度与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h1之和)薄。
因此,在非显示区域NA中,与滤色器CF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A中形成为具有相同厚度的情况相比(例如,与当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h1与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h2相同时相比),可以增加透光率。例如,位于非显示区域NA中的滤色器CF的堆叠数量形成为小于位于非发射区域NEA中的滤色器CF的堆叠数量,从而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NA中的透光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滤色器堆叠中的滤色器的数量小于在非发射区域NEA中的滤色器堆叠中的滤色器的数量。
因此,尽管设置有多个显示装置,但是可以减弱显示装置之间的边界区域(例如接缝区域、非显示区域NA等)的可见性,并且可以增加多个显示装置的亮度。
与辅助滤色器ACF重叠的主滤色器MCF可以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并且辅助滤色器ACF可以允许具有第二颜色或第三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例如,当主滤色器MCF(例如,主滤色器MCF的与辅助滤色器ACF重叠的部分)是红色滤色器时,辅助滤色器ACF可以是蓝色滤色器或绿色滤色器。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当主滤色器MCF和辅助滤色器ACF的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一部分分别允许红光和蓝光透射通过其时,可以阻挡绿光。此外,当主滤色器MCF和辅助滤色器ACF的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一部分分别允许红光和绿光透射通过其时,可以阻挡蓝光。
有机层OL可以位于主滤色器MCF的设置在发射区域EA中的一部分处。有机层OL可以在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中位于重叠滤色器OCF和辅助滤色器ACF彼此不重叠的部分处。有机层OL可以配置为单层或多层,其包括至少一个有机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层OL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发射区域EA中在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下方(例如,在其下表面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层OL的一部分可以在非显示区域NA中在辅助滤色器ACF下方(例如,在辅助滤色器ACF的下表面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机层OL可以覆盖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成多个,并且在平面图中可以由上堤部HBNK、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和第一重叠滤色器OCF1的堆叠分开或间隔开。
参照图1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滤色器层CFL的一个表面(例如,下表面)上的颜色转换层CCL,以面对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面)(例如,与其重叠)。
颜色转换层CCL包括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颜色转换层CCL可以位于重叠滤色器OCF和辅助滤色器ACF之间。例如,光散射层LSL(例如,第一显示装置DD1的第一子像素PX1的光散射层LSL(其最靠近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之间的非显示区域NA))可以位于辅助滤色器ACF和重叠滤色器OCF之间,并且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可以位于重叠滤色器OCF之间。
上堤部HBNK可以位于重叠滤色器OCF的底部上。上堤部HBNK可以位于第二重叠滤色器OCF2和下堤部LBNK之间,以支承上衬底UPL和下衬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光散射层LSL、第一颜色转换层CCL1和第二颜色转换层CCL2之间另外设置能够阻挡光的图案。
参照图12,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滤色器CFL。
当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侧表面定位成彼此相邻时,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主滤色器MCF的侧表面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主滤色器MCF的侧表面可以定位成彼此相邻。此外,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辅助滤色器ACF的侧表面可以定位成彼此相邻。
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主滤色器MCF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主滤色器MCF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相同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具有不同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主滤色器MCF可以是为红色滤色器的第一滤色器CF1',并且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主滤色器MCF可以是为红色滤色器的第三滤色器CF3'。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主滤色器MCF可以是为红色滤色器的第一滤色器CF1',并且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主滤色器MCF可以是为蓝色滤色器的第三滤色器CF3'。
第一显示装置DD1的辅助滤色器ACF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辅助滤色器ACF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中的相同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允许具有不同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显示装置DD1的第一滤色器CF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的第三滤色器CF3'各自是红色滤色器时,第一显示装置DD1和第二显示装置DD2中的每个的辅助滤色器ACF可以是蓝色滤色器或绿色滤色器。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显示装置DD1的第一滤色器CF1'是红色滤色器并且第二显示装置DD2的第三滤色器CF3'是蓝色滤色器时,第一显示装置DD1的辅助滤色器ACF可以是蓝色滤色器或绿色滤色器,并且第二显示装置DD2的辅助滤色器ACF可以是红色滤色器或绿色滤色器。
尽管根据本实施方式已经示出了辅助滤色器ACF设置在每个显示装置中的情况,但是辅助滤色器ACF可以设置在彼此相邻的多个显示装置中的仅一个显示装置中。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滤色器ACF设置在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主滤色器MCF的一个表面上,并且辅助滤色器ACF不设置在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主滤色器MCF的一个表面上。
参照图13,示出了辅助滤色器ACF仅设置在一个显示装置中的实施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区域A可以被修改成区域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滤色器ACF设置在第一显示装置DD1的主滤色器MCF的一个表面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滤色器ACF不设置在第二显示装置DD2的主滤色器MCF的一个表面上。
然而,如上所述,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主滤色器MCF和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之和d1可以比设置在显示区域DA(例如,在显示区域DA的非发射区域NEA中)中的主滤色器MCF和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之和d2薄,并且因此,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NA中的透光率。
参照图14,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顺序地堆叠在基础层BSL的一个表面上的颜色转换层CCL和滤色器层CFL。滤色器层CFL可以包括主滤色器MCF、重叠滤色器OCF和辅助滤色器ACF。此外,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颜色转换层CCL和滤色器层CFL之间的平坦化层PLL以及位于滤色器层CFL上的封装层ENC。
封装层ENC可以覆盖主滤色器MCF、重叠滤色器OCF和辅助滤色器ACF的表面,从而封装显示区域DA和/或非显示区域NA。例如,封装层ENC可以定位成覆盖第一滤色器CF1'、第二滤色器CF2'和第三滤色器CF3'的顶表面,并且可以定位成覆盖重叠滤色器OCF和辅助滤色器ACF的顶表面和侧表面(例如,两个侧表面)。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h1(例如,在第三方向DR3上的厚度)可以比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h2厚,并且因此,封装层ENC覆盖重叠滤色器OCF的表面的部分可以定位成比封装层ENC的覆盖辅助滤色器ACF的表面的部分沿着第三方向DR3朝向上部分突出更多。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主滤色器MCF和辅助滤色器ACF的厚度之和可以比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的主滤色器MCF和重叠滤色器OCF的厚度之和薄,并且因此,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NA中的透光率。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5和图16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显示装置的改善效果。
图15是示出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根据波长的透射率的曲线图。图16是示出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根据滤色器的厚度的光密度的表格。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曲线图和表格示出了根据图10、图11和图1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改善效果。在下文中,将同时参照图4至图7对其进行描述。
参照图15,滤色器的厚度为5.4μm的显示装置的透射率由虚线指示,并且滤色器的厚度为3.8μm的显示装置的透射率由实线指示。透射率可以是在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NA中测量的透射率。可以看出,在滤色器的厚度较薄的显示装置中(例如,当滤色器的厚度是3.8μm时),在特定范围内,透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
参照图16,示出了根据滤色器的厚度的光密度(OD)值。OD可以是在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NA中测量的OD。可以看出,滤色器的厚度越薄,OD越低。即,可以看出,随着滤色器的厚度变薄,透光率增加。
图15和图16的厚度为3.8μm的滤色器可以对应于以上描述的主滤色器MCF和辅助滤色器ACF。例如,主滤色器MCF可以是红色滤色器,并且辅助滤色器ACF可以是蓝色滤色器。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位于非显示区域中的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形成为比位于显示区域中(例如,在显示区域的非发射区域中)的光阻挡图案的厚度薄,从而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中的透光率。
此外,位于非显示区域中的滤色器的厚度形成为比位于非发射区域中的滤色器的厚度薄,从而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中的透光率。例如,位于非显示区域中的滤色器的堆叠数量(例如,滤色器堆叠中的滤色器的数量)被形成为小于位于非发射区域中的滤色器的堆叠数量(例如,滤色器堆叠中的滤色器的数量),从而可以增加非显示区域中的透光率。
此外,随着非显示区域中的透射率的增加,接缝区域的可见性可以减弱,并且显示装置的亮度可以增加。
在本文中已经公开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尽管使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它们仅以概述性和描述性含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来使用和解释。在一些情况下,截至提交本申请,如将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有具体指示,结合特定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结合其它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中所阐述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适当的改变。

Claims (10)

1.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发射区域和与所述发射区域相邻的非发射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周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础层;
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射区域中,并且在所述基础层上;
滤色器层,在所述发光元件上;以及
光阻挡图案,在所述发光元件上,并且包括:
第一光阻挡图案,在所述非发射区域中;以及
第二光阻挡图案,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
其中,所述第一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光阻挡图案的厚度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光阻挡图案的所述厚度比所述第一光阻挡图案的所述厚度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阻挡图案和所述第二光阻挡图案在相同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射区域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子发射区域、第二子发射区域和第三子发射区域,以及
其中,所述滤色器层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子发射区域、所述第二子发射区域和所述第三子发射区域中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阻挡图案在选自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和所述第三滤色器中的两个相邻的滤色器之间,或与选自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和所述第三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滤色器的边缘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光阻挡图案在选自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和所述第三滤色器中的与所述非显示区域相邻的至少一个滤色器的侧表面处,或与邻近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光阻挡图案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7.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发射区域和与所述发射区域相邻的非发射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周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础层;
发光元件,在所述发射区域中,并且在所述基础层上;以及
滤色器层,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并且在所述发光元件上,
其中,所述滤色器层包括:
主滤色器,在所述发射区域、所述非发射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中;
重叠滤色器,与所述主滤色器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在所述非发射区域中;以及
辅助滤色器,与所述主滤色器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以及
其中,所述重叠滤色器的厚度和所述辅助滤色器的厚度彼此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滤色器的所述厚度比所述重叠滤色器的所述厚度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主滤色器包括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和所述第三滤色器分别用于允许具有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
其中,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和所述第三颜色中的每一种是选自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和所述第三滤色器在相同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重叠滤色器包括第一重叠滤色器和第二重叠滤色器,所述第一重叠滤色器和所述第二重叠滤色器各自用于允许具有不同颜色的光透射通过其,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重叠滤色器和所述第二重叠滤色器在所述主滤色器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彼此重叠。
CN202111024507.7A 2020-09-16 2021-09-02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2676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19401 2020-09-16
KR1020200119401A KR20220037042A (ko) 2020-09-16 2020-09-16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7695A true CN114267695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62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4507.7A Pending CN114267695A (zh) 2020-09-16 2021-09-0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3072B2 (zh)
KR (1) KR20220037042A (zh)
CN (1) CN1142676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53765A (ko) * 2020-10-22 2022-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5188752A (zh) * 2022-06-30 2022-10-14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4920B1 (zh) 1970-01-29 1974-09-18
JPS4729754U (zh) 1971-04-22 1972-12-05
KR100539971B1 (ko) 1998-08-26 2006-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엘씨디 글래스 절단 장치, 엘씨디 글래스 절단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대형 평판 표시 소자 제조 방법
TW419867B (en) 1998-08-26 2001-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ser cu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934920B2 (ja) 2001-07-10 2012-05-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表示装置
JP4729754B2 (ja) 2004-12-03 2011-07-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複数の有機el発光素子を利用した表示装置
KR102184750B1 (ko) 2014-01-02 2020-1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86848B1 (ko) * 2015-04-13 2022-04-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652506B (zh) 2016-01-22 2018-09-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和用于制作彩色滤光片的光罩
KR102547026B1 (ko) * 2016-07-01 2023-06-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80035286A (ko) * 2016-09-28 2018-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121771A (zh) * 2017-09-04 2019-08-13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KR102539570B1 (ko) * 2017-12-08 2023-06-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2467221B1 (ko) * 2017-12-18 2022-1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멀티 뷰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2450398B1 (ko) * 2018-05-14 2022-10-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색변환 표시판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608754B1 (ko) * 2019-04-17 2023-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48809B1 (ko) 2019-09-11 2024-03-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KR20210113478A (ko) 2020-03-05 2021-09-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KR20210127272A (ko) 2020-04-13 2021-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37042A (ko) 2022-03-24
US20220084999A1 (en) 2022-03-17
US11973072B2 (en)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87689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4267695A (zh) 显示装置
KR20210006567A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11276838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EP3929997A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114649383A (zh) 显示设备及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KR20220019198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24732A (ko) 표시장치
US20220157904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00137846A (ko) 표시 장치
KR102563157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표시 장치
CN114447020A (zh) 拼接显示装置
CN114765198A (zh) 拼接式显示器和制造拼接式显示器的方法
KR20230017968A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088541A (ko) 표시 장치
US20220140019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9961262U (zh) 显示装置
CN219716865U (zh) 显示装置
US20220262781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721255B2 (en) Tiling display device
US20230275196A1 (en) Display device
EP4174622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81385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28740A1 (en) Tiled display device
CN11626480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