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4036B - 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64036B CN114264036B CN202111486671.XA CN202111486671A CN114264036B CN 114264036 B CN114264036 B CN 114264036B CN 202111486671 A CN202111486671 A CN 202111486671A CN 114264036 B CN114264036 B CN 1142640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difference
- temperature
- leakage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8700041286 del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两者的目标差值;根据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器件温度数据和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内泄漏器件;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内泄漏器件,控制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工作模式和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以便控制冷媒泄漏。本方案根据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其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背景技术
冷热联供为冷、热两种形式的联合供应。在冷热联供的四管制系统中,冷热联供模式下,翅片管换热器不参与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单向阀、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对防止冷媒内泄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翅片管换热器内压力较低,当系统中的阀件本身存在泄漏问题时,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制冷剂会流向翅片管换热器,从而造成冷媒内泄漏,以使冷媒循环量减少,引起系统制热制冷能力不足,系统能效降低。
因此,如何在冷媒内泄漏时确定泄漏阀件,降低冷媒循环减少量,保证系统能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系统中的阀件本身存在泄漏问题时,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制冷剂会流向翅片管换热器,从而造成冷媒内泄漏,以使冷媒循环量减少,引起系统制热制冷能力不足,系统能效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根据所述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控制冷媒泄漏;
其中,所述第一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的所有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的所有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冷冻水出水温度、所述冷媒蒸发温度、所述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包括:
将所述冷冻水出水温度和所述冷媒蒸发温度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实测端温差;
根据所述压缩机负荷以及所述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所述理论端温差;
将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差值。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最大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最大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
若所述目标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则将预先记录的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无泄漏;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则将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微量泄漏,并判断所述目标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最大差值;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最大差值,则将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大量泄漏。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包括: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目标阀前温度、油分离器的第一目标出口温度、翅片管换热器的目标壁温和冷凝器的第二目标出口温度;
所述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包括:第一对比差值、第二对比差值、第三对比差值和第四对比差值;
其中,所述第一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制冷电子膨胀阀的阀前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二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三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四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冷凝器的第二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则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小于第二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二对比差值,则判断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四通换向阀是否存在内泄漏;
若所述四通换向阀存在内泄漏,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所述四通换向阀;
若所述四通换向阀不存在内泄漏或者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对比差值,则判断所述目标阀前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一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对比差值,则判断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制热电子膨胀阀是否存在内泄漏;
若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存在内泄漏,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则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第三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所述第三对比差值,则判断设置在所述四通换向阀与压缩机连接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是否反向导通;
若所述第一单向阀反向导通,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所述第一单向阀;
若所述第二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三对比差值或者所述第一单向阀不是反向导通,则判断所述第二目标出口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大于第四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四对比差值,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设置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管路上的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无泄漏,则控制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关闭;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且所述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或制热电子膨胀阀,则控制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开启,以使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管路导通,将泄漏的冷媒通过冷媒抽吸管路抽吸到蒸发器的出口管路继续参与冷媒循环。
进一步地,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所述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则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冷模式;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所述内泄漏器件为第二单向阀,则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热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媒泄漏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泄漏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
内泄漏器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泄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控制冷媒泄漏;
其中,所述第一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的所有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的所有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媒泄漏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热联供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冷媒抽吸组件和上述冷媒泄漏控制设备;
所述冷媒抽吸组件、所述冷媒泄漏控制设备和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分别与所述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相连;
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和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分别与所述冷媒泄漏控制设备相连。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换热系统和上述冷热联供系统;
所述换热系统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相连。
一种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理论端温差与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内泄漏器件,控制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对冷媒泄漏进行控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预先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从而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抽吸回的冷媒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图;
图2是图1中冷热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冷媒泄漏控制设备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冷热联供系统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空调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理论端温差与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获取冷冻水出水温度tm、冷媒蒸发温度t0以及压缩机负荷X。其中,冷冻水出水温度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在冷热联供系统中的蒸发器出水管处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理论端温差与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具体地,本步骤的具体执行步骤如下所述:
第一,将冷冻水出水温度和冷媒蒸发温度之间的差值作为实测端温差。
实测端温差Δt1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m与冷媒蒸发温度t0之间的差值,即Δt1=tm-t0。
第二,根据压缩机负荷以及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理论端温差。
理论端温差Δt2需要根据压缩机负荷X以及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进行计算,该计算规则优选为Δt2=AX+B,其中,A、B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是预先根据实验拟合出的数值。
第三,将理论端温差与实测端温差之间的差值作为目标差值。
计算出理论端温差Δt2和实测端温差Δt1之后,需要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作为目标差值,即目标差值为Δt2-Δt1。
S102、根据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
根据计算出的目标差值以及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δ1和第二最大差值δ2,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本实施例中,在冷热联供系统正常运行(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会实时记录理论端温差Δt2与实测端温差Δt1的差值,从而能够得到许多历史目标差值,将这些历史目标差值作为第一历史目标差值(即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为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实时记录的所有的Δt2与Δt1的差值),从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的所有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中找出最大值作为第一最大差值δ1。本实施例,在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冷冻水出水温度tm与预先设置的目标出水温度tm0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控制精度Δ(|tm-tm0|>Δ),且维持了预设时长后,会实时记录理论端温差Δt2与实测端温差Δt1的差值,从而得到许多历史目标差值,将这些历史目标差值作为第二历史目标差值(即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为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实时记录的所有的Δt2与Δt1的差值),从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的所有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中找出最大值作为第二最大差值δ2。其中,第一最大差值δ1小于第二最大差值δ2。
进一步地,本步骤的具体执行步骤包括:
第一,判断目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最大差值(即是否满足Δt2-Δt1>δ1)。
第二,若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最大差值(即Δt2-Δt1≤δ1),则将预先记录的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无泄漏。
第三,若目标差值大于第一最大差值(即Δt2-Δt1>δ1),则将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微量泄漏,并判断目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最大差值(即是否满足Δt2-Δt1>δ2)。
第四,若目标差值大于第二最大差值(即Δt2-Δt1>δ2),则将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大量泄漏。
S103、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确定了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后,需要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该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具体地,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包括: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目标阀前温度t1、油分离器的第一目标出口温度t2、翅片管换热器的目标壁温t3和冷凝器的第二目标出口温度t4。预先记录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包括:第一对比差值α、第二对比差值β1、第三对比差值β2和第四对比差值γ。
本实施例中,在冷热联供系统正常运行(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会实时记录制冷电子膨胀阀的阀前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以及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第一对比差值α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所有的阀前温度与壁温的差值中的最大值,第二对比差值β1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所有的第一出口温度与壁温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中,在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冷冻水出水温度tm与预先设置的目标出水温度tm0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控制精度Δ(|tm-tm0|>Δ),且维持了预设时长后,会实时记录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以及冷凝器的第二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第三对比差值β2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所有的第一出口温度与壁温的差值中的最大值,第四对比差值γ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所有的第二出口温度与壁温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S104、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内泄漏器件,控制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确定了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后,可以控制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以使冷媒抽吸组件可以将因为内泄漏以及蒸发器出口压力低于翅片管换热器的压力而泄漏到翅片管换热器中的冷媒抽吸回蒸发器出口管路,这样泄漏的冷媒可以重新参与到冷媒循环中,降低了冷媒的浪费,保证了系统的能效。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控制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来减少冷媒泄漏。
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理论端温差与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根据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内泄漏器件,控制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对冷媒泄漏进行控制。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预先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从而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抽吸回的冷媒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进一步地,图2是图1中冷热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冷热联供系统中包括: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和冷媒抽吸组件。其中,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冷凝器4、第二单向阀5、制冷电子膨胀阀6、蒸发器7、第一电磁阀8、第三单向阀9、第一单向阀10、翅片管换热器11和制热电子膨胀阀14。冷媒抽吸组件包括:第四单向阀12和第二电磁阀13。各个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不再具体赘述。图中,虚线箭头为系统正常工作时,冷媒的流通方向,实线箭头包括箭头1、箭头2和箭头3,表示了三种冷媒泄漏的流通方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步骤S103的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即Δt2-Δt1>δ1),则判断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小于第二对比差值(即是否满足t2-t3<β1)。
第二,若第二差值不小于第二对比差值(即t2-t3≥β1),则判断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四通换向阀3是否存在内泄漏。
本实施例中,冷热联供系统正常运行时,四通换向阀3的D口、E口接通,C口与翅片管换热器11连接,由于不与系统接通,压力应该保持恒定,通过检测四通换向阀3的D口、E口、C口接管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即可判断四通换向阀3是否存在内泄漏。即当四通换向阀3的D口、E口、C口接管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四通换向阀3存在内泄漏,当四通换向阀3的D口、E口、C口接管的压力未发生变化时,四通换向阀3不存在内泄漏。
当四通换向阀3存在内泄漏时,其泄漏的冷媒延图2中的箭头1方向从四通换向阀3流向翅片管换热器11。
第三,若四通换向阀3存在内泄漏,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3。
第四,若四通换向阀3不存在内泄漏或者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对比差值(即t2-t3<β1),则判断目标阀前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第一对比差值(即是否满足t1-t3<α)。
第五,若第一差值不小于第一对比差值(即t1-t3≥α),则判断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制热电子膨胀阀14是否存在内泄漏。
本实施例中,若制热电子膨胀阀正常运行,会引起一部分冷媒泄漏,冷媒微量减少,经过阀后压降减小,如果制热电子膨胀阀14存在内泄漏时,阀门前后的压降值比正常情况下更大,因此通过检测制热电子膨胀阀14阀门前后的压力,判定当前压降值是否大于预设标准压降值即可判定制热电子膨胀阀14是否存在内泄漏。如果当前压降值大于预设标准压降值,则说明制热电子膨胀阀14存在内泄漏。如果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对比差值(即t1-t3<α),则停止阀件故障排查。
当制热电子膨胀阀14存在内泄漏时,其泄漏的冷媒延图2中箭头2方向从制热电子膨胀阀14流向翅片管换热器11。
第六,若制热电子膨胀阀14存在内泄漏,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制热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如果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时,泄漏控制效果不好,泄漏会逐渐增加,直到Δt2-Δt1>δ2后,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变为大量泄漏。
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步骤S103的执行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Δt2-Δt1>δ2),则判断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第三对比差值(即是否满足t2-t3>β2)。
第二,若第二差值大于第三对比差值(即t2-t3>β2),则判断设置在四通换向阀3与压缩机1连接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10是否反向导通。
本实施例中,冷热联供系统在冷热联供模式下,第一单向阀10没有与系统连通,因此,判定第一单向阀10是否反向导通,检测第一单向阀10的阀前压力是否恒定即可。
第三,若第一单向阀10反向导通,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10。
如果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10,则说明第一单向阀10反向导通,泄漏的冷媒延图2中的箭头1从第一单向阀10流向翅片管换热器11。
第四,若第二差值不大于第三对比差值(即t2-t3≤β2)或者第一单向阀10不是反向导通,则判断第二目标出口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大于第四对比差值(是否满足t4-t3>γ)。
第五,若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对比差值(即t4-t3>γ),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设置在翅片管换热器11与蒸发器7连接管路上的第二单向阀5。
如果内泄漏器件为第二单向阀5,则说明第二单向阀5反向导通,泄漏的冷媒延图2中的箭头3从第二单向阀5流向翅片管换热器11。如果第三差值不大于第四对比差值(即t4-t3≤γ),则停止阀件故障排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步骤S104的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无泄漏,则控制冷媒抽吸组件关闭。
如果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无泄漏,则无需继续冷媒泄漏控制,那么便控制冷媒抽吸组件关闭,即控制第二电磁阀13关闭,从而使得冷媒抽吸组件所处的冷媒抽吸管路不导通。
第二,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3或制热电子膨胀阀14,则控制冷媒抽吸组件开启。
如果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3或制热电子膨胀阀14,则需要控制冷媒抽吸组件中的第二电磁阀13开启,以使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管路导通,这样,由于蒸发器7出口压力低于翅片管换热器11的压力,泄漏的冷媒可以延第四单向阀12和第二电磁阀13所处的冷媒抽吸管路回流到蒸发器7的出口管路,从而重新进入系统,参与冷媒循环。
进一步地,如果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时,冷媒抽吸组件中的第二电磁阀13开启,但是蒸发器7与翅片管换热器11之间的压差作用不足以将冷媒全部回收到蒸发器7的出口管路重新进入系统,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冷媒的泄漏便会越来越多,直到Δt2-Δt1>δ2后,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变为大量泄漏,并且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时,冷媒抽吸组件中的第二电磁阀13为开启状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中,步骤S104的执行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则控制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冷模式。
如果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并且内泄漏器件确定为第一单向阀10,则说明此时第一单向阀10反向导通,以至于冷媒通过第一单向阀10泄漏到翅片管换热器11,因此,可以控制冷热联供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冷模式,以控制冷媒的内泄漏,此时系统保留了制冷能力。
第二,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第二单向阀,则控制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热模式。
如果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并且内泄漏器件确定为第二单向阀5,则说明此时第二单向阀5反向导通,以至于冷媒通过第二单向阀5泄漏到翅片管换热器11,因此,可以控制冷热联供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热模式,以控制冷媒的内泄漏,此时系统保留了制热能力。
图3是本发明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101,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理论端温差与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泄漏状态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
内泄漏器件确定模块103,用于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泄漏控制模块104,用于根据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内泄漏器件,控制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控制冷媒泄漏;
其中,第一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的所有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第二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的所有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预先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从而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抽吸回的冷媒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中,第一最大差值小于第二最大差值。泄漏状态确定模块102具体用于:
判断目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一最大差值;
若目标差值不大于第一最大差值,则将预先记录的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无泄漏;
若目标差值大于第一最大差值,则将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微量泄漏,并判断目标差值是否大于第二最大差值;
若目标差值大于第二最大差值,则将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大量泄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中,器件温度数据包括: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目标阀前温度、油分离器的第一目标出口温度、翅片管换热器的目标壁温和冷凝器的第二目标出口温度;
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包括:第一对比差值、第二对比差值、第三对比差值和第四对比差值;
其中,第一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制冷电子膨胀阀的阀前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第二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第三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第四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冷凝器的第二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中,内泄漏器件确定模块103,具体用于:
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则判断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小于第二对比差值;
若第二差值不小于第二对比差值,则判断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四通换向阀是否存在内泄漏;
若四通换向阀存在内泄漏,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
若四通换向阀不存在内泄漏或者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对比差值,则判断目标阀前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第一对比差值;
若第一差值不小于第一对比差值,则判断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制热电子膨胀阀是否存在内泄漏;
若制热电子膨胀阀存在内泄漏,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制热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中,内泄漏器件确定模块103,具体还用于:
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则判断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第三对比差值;
若第二差值大于第三对比差值,则判断设置在四通换向阀与压缩机连接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是否反向导通;
若第一单向阀反向导通,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
若第二差值不大于第三对比差值或者第一单向阀不是反向导通,则判断第二目标出口温度与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大于第四对比差值;
若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对比差值,则确定内泄漏器件为设置在翅片管换热器与蒸发器连接管路上的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中,泄漏控制模块104,具体用于:
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无泄漏,则控制冷媒抽吸组件关闭;
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或制热电子膨胀阀,则控制冷媒抽吸组件开启,以使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管路导通,将泄漏的冷媒通过冷媒抽吸管路抽吸到蒸发器的出口管路继续参与冷媒循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装置中,泄漏控制模块104,具体还用于:
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则控制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冷模式;
若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内泄漏器件为第二单向阀,则控制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热模式。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冷媒泄漏控制设备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储能电池的运行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21以及与处理器21相连的存储器22。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上述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处理器21用于调用并执行计算机程序。
本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设备,可以根据预先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从而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抽吸回的冷媒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图5是本发明的冷热联供系统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冷热联供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设备31、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34、冷媒抽吸组件33和上述实施例的冷媒泄漏控制设备32。冷媒抽吸组件33、冷媒泄漏控制设备32和数据采集设备31分别与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34相连;数据采集设备31和冷媒抽吸组件33分别与冷媒泄漏控制设备32相连。其中,数据采集设备31包括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34和冷媒抽吸组件33中包含的具体组件如图2所示,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不再具体阐述。
本实施例的冷热联供系统,可以根据预先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从而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抽吸回的冷媒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图6是本发明的空调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换热系统42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冷热联供系统41。换热系统42和冷热联供系统41相连。冷热联供系统41可以通过换热系统42为用户供冷或供热。
本实施例的空调,可以根据预先采集的相关数据判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以及内泄漏器件,从而实现泄漏控制,抽吸泄漏的冷媒,使抽吸回的冷媒继续参与冷媒循环,避免冷媒浪费,保证冷热联供系统的能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根据所述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控制冷媒泄漏;
其中,所述第一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的所有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的所有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冷热联供系统包括: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和冷媒抽吸组件;
所述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冷凝器、第二单向阀、制冷电子膨胀阀、蒸发器、第一电磁阀、第三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翅片管换热器和制热电子膨胀阀;
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包括:第四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E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端;
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还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端;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的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冷冻水出水温度、所述冷媒蒸发温度、所述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包括:
将所述冷冻水出水温度和所述冷媒蒸发温度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实测端温差;
根据所述压缩机负荷以及所述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所述理论端温差;
将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目标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小于所述第二最大差值;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
若所述目标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则将预先记录的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无泄漏;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差值,则将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微量泄漏,并判断所述目标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最大差值;
若所述目标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最大差值,则将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更新为大量泄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包括:制冷电子膨胀阀的目标阀前温度、油分离器的第一目标出口温度、翅片管换热器的目标壁温和冷凝器的第二目标出口温度;
所述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包括:第一对比差值、第二对比差值、第三对比差值和第四对比差值;
其中,所述第一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制冷电子膨胀阀的阀前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二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时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三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油分离器的第一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第四对比差值为历史记录的所有冷媒抽吸组件开启时冷凝器的第二出口温度与翅片管换热器的壁温之间的差值中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则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小于第二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二对比差值,则判断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四通换向阀是否存在内泄漏;
若所述四通换向阀存在内泄漏,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所述四通换向阀;
若所述四通换向阀不存在内泄漏或者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对比差值,则判断所述目标阀前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一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对比差值,则判断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制热电子膨胀阀是否存在内泄漏;
若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存在内泄漏,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则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出口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第三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所述第三对比差值,则判断设置在四通换向阀与压缩机连接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是否反向导通;
若所述第一单向阀反向导通,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所述第一单向阀;
若所述第二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三对比差值或者所述第一单向阀不是反向导通,则判断所述第二目标出口温度与所述目标壁温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大于第四对比差值;
若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四对比差值,则确定所述内泄漏器件为设置在所述翅片管换热器与蒸发器连接管路上的第二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无泄漏,则控制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关闭;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微量泄漏且所述内泄漏器件为四通换向阀或制热电子膨胀阀,则控制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开启,以使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冷媒抽吸管路导通,将泄漏的冷媒通过冷媒抽吸管路抽吸到蒸发器的出口管路继续参与冷媒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所述内泄漏器件为第一单向阀,则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冷模式;
若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为大量泄漏且所述内泄漏器件为第二单向阀,则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单热模式。
9.一种冷媒泄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媒蒸发温度、压缩机负荷和预先设置的温差与负荷的计算规则,计算出实测端温差、理论端温差以及所述理论端温差与所述实测端温差之间的目标差值;
泄漏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差值、预先记录的第一最大差值和第二最大差值,确定当前冷媒泄漏状态;
内泄漏器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预先获取的器件温度数据和预先记录的所述器件温度数据对应的器件温度对比数据,判定冷热联供系统中的内泄漏器件;
泄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冷媒泄漏状态和所述内泄漏器件,控制所述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的开关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便控制冷媒泄漏;
其中,所述第一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未开启的所有第一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最大差值为记录的冷热联供系统中冷媒抽吸组件开启的所有第二历史目标差值中的最大值;
所述冷热联供系统包括: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和冷媒抽吸组件;
所述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冷凝器、第二单向阀、制冷电子膨胀阀、蒸发器、第一电磁阀、第三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翅片管换热器和制热电子膨胀阀;
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包括:第四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D端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的E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翅片管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C端;
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还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补气端;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四通换向阀的S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冷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制热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翅片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的管路。
10.一种冷媒泄漏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11.一种冷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冷媒抽吸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媒泄漏控制设备;
所述冷媒抽吸组件、所述冷媒泄漏控制设备和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分别与所述冷热联供四管制组件相连;
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和所述冷媒抽吸组件分别与所述冷媒泄漏控制设备相连。
12.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系统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热联供系统;
所述换热系统和所述冷热联供系统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6671.XA CN114264036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6671.XA CN114264036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4036A CN114264036A (zh) | 2022-04-01 |
CN114264036B true CN114264036B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082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86671.XA Active CN114264036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6403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09363A (zh) * | 2016-01-31 | 2016-04-20 | 嘉兴学院 | 高效清洁多能源综合利用冷热联供系统 |
CN105805903A (zh) * | 2014-12-30 | 2016-07-27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防泄漏控制方法 |
WO2016157519A1 (ja) * | 2015-04-03 | 2016-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7009276A (ja) * | 2015-06-16 | 2017-01-12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の検査方法 |
WO2017057377A1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媒漏洩箇所特定方法 |
-
2021
- 2021-12-07 CN CN202111486671.XA patent/CN1142640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05903A (zh) * | 2014-12-30 | 2016-07-27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防泄漏控制方法 |
WO2016157519A1 (ja) * | 2015-04-03 | 2016-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017009276A (ja) * | 2015-06-16 | 2017-01-12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の検査方法 |
WO2017057377A1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媒漏洩箇所特定方法 |
JP2017067396A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媒漏洩箇所特定方法 |
CN105509363A (zh) * | 2016-01-31 | 2016-04-20 | 嘉兴学院 | 高效清洁多能源综合利用冷热联供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4036A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34167B2 (ja) | 漏洩診断装置 | |
KR101917941B1 (ko) |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US9651267B2 (en) | Cooling and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cooling and hot water supply method | |
US10082324B2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having leakage or charge deficiency determining feature | |
JPWO2018167811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H10122711A (ja) |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 |
KR20080071601A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 | |
JP2007333219A (ja) | マルチ式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208567193U (zh) | 空调系统 | |
JP2017075760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8298335A (ja) | 冷凍装置および同冷凍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冷媒追加充填キット並びに冷凍装置の冷媒追加充填方法 | |
JP2011099591A (ja) | 冷凍装置 | |
Rong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multi-evaporator mutual defrosting system for air source heat pumps | |
CN114322269A (zh) | 冷媒平衡控制方法、装置、多联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252523A1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765841U (zh) | 一种空调防回液装置 | |
CN114264036B (zh) | 冷媒泄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冷热联供系统和空调 | |
WO2019017370A1 (ja) | 冷凍装置 | |
CN112880073A (zh) | 空调器、剩余蓄冷时间的预测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6762422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6403201B (zh) | 空调器的新风机换热器积液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JP524557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211233434U (zh) | 陈列柜制冷系统 | |
CN114279120A (zh) | 回油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系统 | |
CN112880228A (zh) | 一种空调防回液装置及防止空调回液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