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0372B -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0372B
CN114260372B CN202111587564.6A CN202111587564A CN114260372B CN 114260372 B CN114260372 B CN 114260372B CN 202111587564 A CN202111587564 A CN 202111587564A CN 114260372 B CN114260372 B CN 114260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die
air chamber
die
chamber structure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75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60372A (zh
Inventor
黄金义
仇治国
高红亮
张陈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steel Eoe Co ltd
Fujian Oumaix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steel Eoe Co ltd
Fujian Oumaix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steel Eoe Co ltd, Fujian Oumaix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steel Eo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75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0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0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0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60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0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缓冲机构,且上模与下模上下相对设置;上模与下模进行上下压合对加工件冲压成型;上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固定板、上模座、上模冲压组件、推杆、第一气室结构以及第二气室结构;下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固定板、下模座、下膜冲压组件、推杆以及第三气室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将冲压机构与气室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大大简化了模具结构,使模具只需跟换冲压机构的情况下,就能够冲压出不同规格的密封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模具的使用率,进而使得密封盖的生产成本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易拉罐在食品和饮料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啤酒和饮料包装中易拉罐更为常见。易拉罐由罐体和密封盖两部分组成,密封盖通常先由金属片材通过模具冲压成基本盖(光盖),然后在基本盖上制作刻线和安装拉环,最终形成密封盖成品;其中,密封盖成型和制作是易拉罐生产中的核心,因此对于密封盖生产厂家来说,采用何种易拉罐的密封盖冲压模具是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从密封盖的制作过程上看,为一次冲压出易拉罐的密封盖,就需要设计出相配的冲压模具;密封盖虽只是一盖体,但为了提高其耐压能力,其冲压模具结构设计上还是较为复杂的;而现有的密封盖冲压模具都是针对不同规格的密封盖一一对应地设计模具,从而使得密封盖的生产成本高昂;并且由于模具均为一体式结构,其结构较为复杂,模具的密封件需要更换时,操作极其麻烦;
有鉴于此,如何对原有易拉罐的密封盖冲压模具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不足是本本发明研究的课题。
本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技术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合理的密封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设置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缓冲机构,且上模与下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模与下模进行上下压合对加工件冲压成型;
所述上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固定板、上模座、上模冲压组件、推杆、第一气室结构以及第二气室结构;所述上模冲压组件通过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固定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气室结构与第二气室结构分别嵌入固定在所述上模固定板的上下端面设置的安装槽内;所述上模固定板设置有多组用于所述推杆上下滑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等距设置在第二气室结构的四周,且第一通孔与所述上模固定板上端面的安装槽相通;所述上模座设置有多组用于所述推杆上下滑动的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上模固定板下端面设置的安装槽相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上模冲压组件的上下滑动部件通过推杆分别连接在第一、二气室结构设置的活塞上;
所述下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固定板、下模座、下膜冲压组件、推杆以及第三气室结构;所述下膜冲压组件通过下模座设置在下模固定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三气室结构嵌入固定在所述上模固定板上端面设置的安装槽内;所述下模座设置有多组且用于所述推杆上下滑动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安装槽相通;所述下膜冲压组件的上下滑动部件通过推杆分别连接在第三气室结构设置的活塞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三气室结构均包括活塞、内嵌壳以及密封环;所述内嵌壳内嵌在安装槽内,且内嵌壳紧贴在安装槽的侧壁上;所述活塞上下滑动设置在内嵌壳内,且活塞的侧壁与内嵌壳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活塞将内嵌壳的内部分割成压缩腔以及推动腔,且推动腔位于所述活塞靠近加工件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嵌壳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二气室结构的压缩腔通过开口分别与上模固定板设置的且相互不连通的通气管相通,所述第三气室结构的压缩腔通过开口与下模固定板设置的通气管相通,所述通气管用于调节压缩腔内的压强。
更进一步地,内置有所述第一气室结构的安装槽其敞开面覆盖有盖板;所述第一气室结构设置的开口位于内嵌壳的内壁上,所述活塞靠近压缩腔的端面上固定有限位块,该限位块抵触在盖板用于使活塞不会遮挡住开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内设置有与模具外部相通的通气管,所述上模冲压组件与下膜冲压组件靠近加工件的端面均设置有凹槽,所述上模座设置的通气管与上模冲压组件设置的凹槽相通,所述下模座设置的通气管与下模冲压组件设置的凹槽相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杆通过轴套上下滑动设置在第一、二、三、四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内置的推杆上设置有卡环,该卡环用于所述推杆的轴向限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将冲压机构与气室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大大简化了模具结构,使模具只需跟换冲压机构的情况下,就能够冲压出不同规格的密封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模具的使用率,进而使得密封盖的生产成本下降。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可拆卸式的且用于起到缓冲效果的气室结构,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气密设计结构,并且大大方便了气室结构的安装与易损件的跟换。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气室结构的压缩腔通过通气管进行压缩腔内的气压调节,可以输出不同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模具结构长期的使用后,模具磨损所带来其表面光洁度的变化都会给产品带来一定影响,例如产品脱模不顺、产品的起皱与拉裂等情况下,均可以通过压缩腔内气压的调整来补偿,使生产更顺利,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密封盖的原材料成份不均匀从而导致的拉伸性能变化等,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气压调整来弥补。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冲压机构采用通过推杆使滑动部件与气室结构的活塞相连,对冲压机构的上下滑动部件起到缓冲效果;与此同时,气室结构的压缩腔通过通气管进行压缩腔内的气压调节,从而能够灵活地调整活塞的缓冲距离;并且根据不同的冲压机构采用不同长度的推杆,从而实现了不更换气室结构的情况下,只更换冲压机构就能冲压出不同规格的密封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模具在压合状态下的正面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模具在张开状态下的正面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具在压合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模具在张开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模的正面剖视图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下模的正面剖视图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上模固定板的剖视图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上模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下模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上模冲压组件的正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下模芯的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模具的缓冲机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其中,如图1-4所示,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模具包括上模3、下模4 以及设置于上模3与下模4之间的缓冲机构1,且上模3与下模4上下相对设置;上模3与下模4进行上下压合对加工件冲压成型;
其中,如图5所示,上模3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固定板22、上模座31、上模冲压组件、推杆7、第一气室结构81以及第二气室结构82;上模冲压组件通过上模座31设置在上模固定板22的下端面上,第一气室结构81与第二气室结构82分别嵌入固定在上模固定板22的上下端面设置的安装槽23内;上模固定板22设置有多组用于推杆7上下滑动的第一通孔75,第一通孔75 等距设置在第二气室结构82的四周,且第一通孔75与上模固定板22上端面的安装槽23相通;上模座31设置有多组用于推杆7上下滑动的第二通孔73 与第三通孔74,第二通孔73与上模固定板22下端面设置的安装槽23相通;第三通孔74与第一通孔75一一对应,且与第一通孔75相通;上模冲压组件的上下滑动部件通过推杆7分别连接在第一、二气室结构设置的活塞61上。
其中,如图5、7、8、10所示,上模3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上模固定板22的下端面通过紧固件固定有上模座31,上模冲压组件设置在上模座31的下端面上;上模冲压组件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芯37、上模芯垫块36、上模固定环351、上压料垫块35、上刀34、上刀垫环341、上模卡环32以及上压模垫块33;上模芯37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模座31的下端面上,且上模芯37与上模座31之间设置有上模芯垫块36;上模芯37呈凸字型,且上模芯37相对较小的一端固定在上模芯垫块36上;上模固定环351固定在上模座31的下端面上,且上模固定环351位于上模芯37相对较小一端的外侧;上压料垫块35卡接在上模芯37相对较大一端的外侧,且上压料垫块35 相对于上模芯37能够上下移动;上刀3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上模座31的下端面上,且上刀34与上模座31之间设置有上刀垫环341,上刀34位于上模固定环351与上压料垫块35的外侧;上刀垫环341设置有超出上模座31其下端面两侧的延伸部,上模卡环32卡接在上刀垫环341的延伸部上,且上模卡环32卡接相对于上刀垫环341的延伸部能够上下移动;上压模垫块33连接在上模卡环32上。
进一步地,上模卡环32靠近上模固定板22的一侧竖直连接有多组的推杆7,推杆7一一对应且穿过上模座31设置的第三通孔74,且该推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通孔75内置推杆7的一端相连,第一通孔75内置推杆7的另一端抵触在第一气室结构81的活塞61上;上模固定环351上设置有若干个穿孔,且与第二通孔73一一对应;上压料垫块35靠近上模固定板22的一侧连接有多组的推杆7,该推杆7一一对应且依次穿过穿孔与第二通孔73,该推杆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气室结构82的活塞61上。
因此,上模3通过将上模冲压组件与气室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大大简化了上模3的结构,从而使上模3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快速便捷地更换上模冲压组件,进而使上模3的安装与维护更加简便。
其中,如图6所示,下模4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固定板21、下模座41、下膜冲压组件、推杆7以及第三气室结构83;下膜冲压组件通过下模座41设置在下模固定板21的上端面上,第三气室结构83嵌入固定在上模固定板22 上端面设置的安装槽23内;下模座41设置有多组且用于推杆7上下滑动的第四通孔76,第四通孔76与安装槽23相通;下膜冲压组件的上下滑动部件通过推杆7分别连接在第三气室结构83设置的活塞61上。
其中,如图6、9、11所示,下模4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下模固定板21的上端面通过紧固件固定有下模座41;下膜冲压组件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芯47、下压料垫块46、下模固定环44、下刀45、下压模垫块43以及下模垫环42;下模座41的上端面设置有下模芯47,且下模芯47 呈凸字型,下模芯47相对较小的一端固定在下模座41的上端面上;下模固定环44固定在下模座41的上端面上,且下模固定环44位于下模芯47相对较小一端的外侧;下压料垫块46设置在下模固定环44的上端面,且位于下模芯47相对较大一端的外侧;下刀45设置在下模固定环44的上端面,下刀 45位于下压料垫块46的外侧,且下刀45相对于下模固定环44能够上下移动,下模固定环44上设置有用于避让下刀45的第二避让槽;下压模垫块43设置在下模座41的上端面上,且与下模座41之间设置有下模垫环42。
进一步地,下刀45靠近下模座41的一侧设置有多组的推杆7,该推杆7 一一对应且依次穿过第二避让槽441以及下模座41设置的第四通孔76;该推杆7的另一端抵触在第三气室结构83的活塞61上。
因此,下模4通过将上模冲压组件与气室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大大简化了下模4的结构,从而使下模4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快速便捷地更换上模冲压组件,进而使下模4的安装与维护更加简便。
其中,如图5、6所示,第一、二、三气室结构均包括活塞61、内嵌壳 62以及密封环68;内嵌壳62内嵌在安装槽23内,且内嵌壳62紧贴在安装槽23的侧壁上;活塞61上下滑动设置在内嵌壳62内,且活塞61的侧壁与内嵌壳6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68;活塞61将内嵌壳62的内部分割成压缩腔 63以及推动腔66,且推动腔66位于活塞61靠近加工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内嵌壳62上设置有开口65,第一、二气室结构的压缩腔63 通过开口65分别与上模固定板22设置的且相互不连通的通气管64相通,第三气室结构83的压缩腔63通过开口65与下模固定板21设置的通气管64相通,通气管64用于调节压缩腔63内的压强。
其中,上模固定板22与下模固定板21设置的通气管64连接有输送与抽出压缩气体的气管。
其中,采用可拆卸式的且用于起到缓冲效果的气室结构,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气密设计结构,并且大大方便了气室结构的安装与易损件的跟换;其中,气室结构的压缩腔63通过通气管64进行压缩腔63内的气压调节,可以输出不同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模具结构长期的使用后,模具磨损所带来其表面光洁度的变化都会给产品带来一定影响,例如产品脱模不顺、产品的起皱与拉裂等情况下,均可以通过压缩腔63内气压的调整来补偿,使生产更顺利,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密封盖的原材料成份不均匀从而导致的拉伸性能变化等,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气压调整来弥补。
其中,内置有第一气室结构81的安装槽23其敞开面覆盖有盖板67;第一气室结构81设置的开口65位于内嵌壳62的内壁上,活塞61靠近压缩腔 63的端面上固定有限位块,该限位块抵触在盖板67用于使活塞61不会遮挡住开口65。
进一步地,第二、三气室结构设置的开口65位于内嵌壳62远离敞开面的内壁上,并且活塞61靠近压缩腔63的端面上设置有避位槽。
因此,第一、二、三气室结构设置的活塞61将压缩腔63压缩到极限时,活塞61依旧不会遮挡住开口65,从而使压缩腔63能够进入压缩空气,进而使活塞61能够始终通过调节压缩腔63内的气压调节活塞61的行程。
其中,如图10、11所示,上模座31与下模座41内设置有与模具外部相通的通气管64,上模冲压组件与下膜冲压组件靠近加工件的端面均设置有凹槽372,上模座31设置的通气管64与上模冲压组件设置的凹槽372相通,下模座41设置的通气管64与下模冲压组件设置的凹槽372相通。
其中,上模芯垫块36内设置有与上模座31之间形成的通气腔361,且通气腔361与上模座31设置的通气管64相通;上模芯37设置的凹槽372通过通管371与通气腔361相通,凹槽372的四周设置有与凹槽372相通的第一避让槽373;下模座41内置有通气管64,该通气管64与第三气室结构83的推动腔66相连;下模芯47设置的凹槽372通过通管371与下模座41内置的通气管64相通。
因此,上模芯37与下模芯47靠近加工件的端面均设置有凹槽372,并且能够通过与凹槽372相通通气管64对加工件两端面的气压差进行调节,从而使密封盖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密封盖两侧的气压差而造成鼓包;与此同时,卸料过程中,只需将在上模芯37设置的凹槽372内通过通气管64形成负压,从而将密封盖吸附在上模芯37上,大大方便了密封盖的脱模。
其中,在模具的张开状态下,上模芯37的侧下方设置有吹气管,其另一侧设置出盖盒;在上模芯37设置的凹槽372内通过通气管64形成正压,同时吹气管吹出一定流速的气体,就能够使密封盖被吹入出盖盒内;从而大大加强了模具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如图10、11所示,推杆7通过轴套71上下滑动设置在第一、二、三、四通孔内;其中,第一通孔75内置的推杆7上设置有卡环72,该卡环72用于推杆7的轴向限位。
其中,冲压机构采用通过推杆7使滑动部件与气室结构的活塞61相连,对冲压机构的上下滑动部件起到缓冲效果;与此同时,气室结构的压缩腔63 通过通气管64进行压缩腔63内的气压调节,从而能够灵活地调整活塞61的缓冲距离;并且根据不同的冲压机构采用不同长度的推杆7,从而实现了不更换气室结构的情况下,只更换冲压机构就能冲压出不同规格的密封盖。
其中,如图12所示;在上模固定板22与下模固定板21之间设置有多组的缓冲机构1;缓冲机构1包括均同轴设置的支撑杆13、套筒12、套筒卡环 16、排气筒11、支撑环15以及弹簧14;套筒12通过套筒卡环16在上模固定板22的下端面上,支撑杆13竖直设置在下模固定板21的上端面上;支撑环15位于支撑杆13的外侧,且支撑环15与下模固定板21之间设置有弹簧 14;排气筒11固定在支撑环15远离弹簧14的一侧,且排气筒11能够相对于支撑杆13上下滑动;排气筒11嵌套在套筒12内,排气筒11与支撑环15 之间存在有间隙。
其中,排气筒11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且等距排列;该排气孔用于调节支撑杆13与套筒12之间气压,使模具冲压过程中,缓冲机构1内部的气压调节,不因为缓冲机构1内部的气压,使上模3与下模4在冲压过程中受阻。
进一步地,缓冲机构1用于上模3与下模4在冲压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同轴线上;并且能够上模3与下模4起到进一步地缓冲作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3)、下模(4)以及设置于上模(3)与下模(4)之间的缓冲机构(1),且上模(3)与下模(4)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模(3)与下模(4)进行上下压合对加工件冲压成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3)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上模固定板(22)、上模座(31)、上模冲压组件、推杆(7)、第一气室结构(81)以及第二气室结构(82);所述上模冲压组件通过上模座(31)设置在上模固定板(22)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气室结构(81)与第二气室结构(82)分别嵌入固定在所述上模固定板(22)的上下端面设置的安装槽(23)内;所述上模固定板(22)设置有多组用于所述推杆(7)上下滑动的第一通孔(75),所述第一通孔(75)等距设置在第二气室结构(82)的四周,且第一通孔(75)与所述上模固定板(22)上端面的安装槽(23)相通;所述上模座(31)设置有多组用于所述推杆(7)上下滑动的第二通孔(73)与第三通孔(74),所述第二通孔(73)与上模固定板(22)下端面设置的安装槽(23)相通;所述第三通孔(74)与所述第一通孔(75)一一对应,且与所述第一通孔(75)相通;所述上模冲压组件的上下滑动部件通过推杆(7)分别连接在第一、二气室结构设置的活塞(61)上;
所述下模(4)包括均同轴设置的下模固定板(21)、下模座(41)、下膜冲压组件、推杆(7)以及第三气室结构(83);所述下膜冲压组件通过下模座(41)设置在下模固定板(21)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三气室结构(83)嵌入固定在所述上模固定板(22)上端面设置的安装槽(23)内;所述下模座(41)设置有多组且用于所述推杆(7)上下滑动的第四通孔(76),所述第四通孔(76)与安装槽(23)相通;所述下膜冲压组件的上下滑动部件通过推杆(7)分别连接在第三气室结构(83)设置的活塞(6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气室结构均包括活塞(61)、内嵌壳(62)以及密封环(68);所述内嵌壳(62)内嵌在安装槽(23)内,且内嵌壳(62)紧贴在安装槽(23)的侧壁上;所述活塞(61)上下滑动设置在内嵌壳(62)内,且活塞(61)的侧壁与内嵌壳(6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68);所述活塞(61)将内嵌壳(62)的内部分割成压缩腔(63)以及推动腔(66),且推动腔(66)位于所述活塞(61)靠近加工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壳(62)上设置有开口(65),所述第一、二气室结构的压缩腔(63)通过开口(65)分别与上模固定板(22)设置的且相互不连通的通气管(64)相通,所述第三气室结构(83)的压缩腔(63)通过开口(65)与下模固定板(21)设置的通气管(64)相通,所述通气管(64)用于调节压缩腔(63)内的压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内置有所述第一气室结构(81)的安装槽(23)其敞开面覆盖有盖板(67);所述第一气室结构(81)设置的开口(65)位于内嵌壳(62)的内壁上,所述活塞(61)靠近压缩腔(63)的端面上固定有限位块,该限位块抵触在盖板(67)用于使活塞(61)不会遮挡住开口(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1)与下模座(41)内设置有与模具外部相通的通气管(64),所述上模冲压组件与下膜冲压组件靠近加工件的端面均设置有凹槽(372),所述上模座(31)设置的通气管(64)与上模冲压组件设置的凹槽(372)相通,所述下模座(41)设置的通气管(64)与下模冲压组件设置的凹槽(372)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7)通过轴套(71)上下滑动设置在第一、二、三、四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75)内置的推杆(7)上设置有卡环(72),该卡环(72)用于所述推杆(7)的轴向限位。
CN202111587564.6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Active CN114260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7564.6A CN114260372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7564.6A CN114260372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0372A CN114260372A (zh) 2022-04-01
CN114260372B true CN114260372B (zh) 2023-07-21

Family

ID=80829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7564.6A Active CN114260372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037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5035A (ja) * 1985-03-20 1986-09-24 Yamakawa Kogyo Kk 樹脂圧空成形法
JP2001314931A (ja) * 2000-05-09 2001-11-13 Daiwa Can Co Ltd 缶蓋の成形装置
CN202239264U (zh) * 2011-09-22 2012-05-30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
CN103182444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沈阳华铁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中冷器气室的冲压模具
CN103213271A (zh) * 2013-04-27 2013-07-24 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成型模具
JP2017080780A (ja) * 2015-10-28 2017-05-18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缶蓋用シェル成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5035A (ja) * 1985-03-20 1986-09-24 Yamakawa Kogyo Kk 樹脂圧空成形法
JP2001314931A (ja) * 2000-05-09 2001-11-13 Daiwa Can Co Ltd 缶蓋の成形装置
CN202239264U (zh) * 2011-09-22 2012-05-30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
CN103182444A (zh) * 2011-12-31 2013-07-03 沈阳华铁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中冷器气室的冲压模具
CN103213271A (zh) * 2013-04-27 2013-07-24 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成型模具
JP2017080780A (ja) * 2015-10-28 2017-05-18 ユニバーサル製缶株式会社 缶蓋用シェル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0372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4953B1 (ko) 캔 쉘을 성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204074782U (zh) 可同时挤压齿轮类零件内外齿的装置
CN110434216B (zh) 一种大型环形唇口件整体充液成形方法
CN102641949B (zh) 排气管法兰盘加工方法及其专用模具
CN114260372B (zh) 一种密封盖的成型模具
CN109013902B (zh) 一种汽车驱动后桥挡油盘无搭边落料-成形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
CN205763439U (zh) 一种管件扩缩口加工模具
CN101386035B (zh) 一种活塞销的制造工艺
CN107649586B (zh) 一种用于圆锥包壳成形模具及其圆锥包壳的成形方法
CN104001808B (zh) 汽车排气系统壳体冲压模具
CN208131812U (zh) 冲压模具的胀型机构
CN210648049U (zh) 一种全自动可调尺寸模具
CN220973311U (zh) 一种热压成型模具字体成型结构
CN212528659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活塞环加工模具
CN220698014U (zh) 一种快速成型模具
CN110355274A (zh) 一种平板压圆弧工艺及半通用性模具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20781989U (zh) 一种拉伸模
CN220920594U (zh) 一种高风圈拉伸模具
CN219171397U (zh) 一种用于薄壁模具中的出气孔针
CN113858641A (zh) 高性能防水密封圈的压装模具
CN215143928U (zh) 一种内、外压边圈控制板料流动的冲压模具
CN217019206U (zh) 一种便于型材模具焊接的固定装置
CN219561322U (zh) 法兰铸件成型模具
CN2659584Y (zh) 离合器盖螺钉固定面整压模具
CN214601702U (zh) 一种转向螺杆异形盲孔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