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942A -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942A
CN114258942A CN202111680963.7A CN202111680963A CN114258942A CN 114258942 A CN114258942 A CN 114258942A CN 202111680963 A CN202111680963 A CN 202111680963A CN 114258942 A CN114258942 A CN 114258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ced fillet
delta
lactone
gluconic acid
cyclodextr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809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8942B (zh
Inventor
陈国安
杨盛荣
张显久
赵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YANGZE UNIVERSITY BIOTECH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YANGZE UNIVERSITY BIO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YANGZE UNIVERSITY BIOTECH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YANGZE UNIVERSITY BIOTECH
Priority to CN2021116809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8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8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8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葡萄糖酸‑δ‑内酯5‑15份、糖类甜味剂10‑25份、茶多酚8‑16份、环糊精12‑20份、葡萄籽油5‑15份,所述糖类甜味剂的比甜度为0.7‑1.5;本申请制得的鱼糜保鲜剂通过各个物质相互作用,使得鱼糜制品能够获得优异的粘弹性、易加工性,鱼糜制品的颜色、口感、气味等感官指标优异,同时鱼糜制品的抗菌防腐性能优异;同时,在添加本申请制得的鱼糜保鲜剂的基础上,可联用巴氏杀菌法以及低温贮存等保鲜方法,在不降低鱼糜制品感官指标的同时,使得鱼糜制品的防腐性能优越。

Description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鱼糜制品是以鱼糜为原料制作的各种水产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在国内外拥有广阔市场。鱼糜制品中水分含量高,鱼糜原料中携带的细菌等微生物易污染鱼糜制品,从而导致鱼糜制品易腐败变质,难以贮存。
现阶段鱼糜制品的保鲜技术一般有如下几种:第一种,向鱼糜制品中加入山梨酸及其盐类、脱氢乙酸及钠盐类等防腐剂,延缓鱼糜制品腐败,但上述防腐剂均为酸性防腐剂,其添加量有所限制,添加量过多时,易导致鱼糜制品的凝胶弹性下降,鱼糜制品的口感不佳,感官评价指标下降;
第二种,将鱼糜制品在4℃以下冷藏,通过低温抑制微生物的增殖,但由于鱼糜制品中的游离水含量较高,游离水在低温下易结晶,从而破坏了鱼糜制品中的蛋白质凝胶网络结构,导致鱼糜制品的粘弹性下降,鱼糜制品的口感不佳,品质降低;
第三种,使用巴氏灭菌法进行灭菌,但由于鱼糜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在巴氏灭菌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导致其发出异味,品质降低;同时,巴氏灭菌的高温易导致鱼糜制品中的蛋白质变性,鱼糜制品的粘弹性变差,鱼糜的品质不佳。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尝试采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保鲜剂进行使用,但即使鱼糜制品中加入了葡萄糖酸-δ-内酯,鱼糜制品的微生物指标以及感官指标仍然无明显提升;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鱼糜保鲜剂,能够有效解决鱼糜制品抗菌防腐需求和感官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鱼糜制品抗菌防腐需求和感官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葡萄糖酸-δ-内酯5-15份、糖类甜味剂10-25份、茶多酚8-16份、环糊精12-20份、葡萄籽油5-15份,所述糖类甜味剂的比甜度为0.7-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葡萄糖酸-δ-内酯在鱼糜制品中缓慢水解变成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呈现酸性,可以诱导鱼糜中的肌球蛋白展开,蛋白分子间通过二硫键的生成相互结合,提高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葡萄糖酸具有一定的抗菌性,抑制微生物的增殖;
糖类甜味剂的比甜度适中,在此添加量范围内可以中和葡萄糖酸的酸味以及茶多酚的苦味,使得鱼糜制品的口感得到改善;其次,糖类甜味剂中含有的羟基等极性基团能够使得其与鱼糜中的游离水结合,在起到保水作用的同时,鱼糜制品在冷藏过程中降低其蛋白质变性的可能性,使得鱼糜制品维持较好的粘弹性;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可以清除鱼糜制品中的自由基,保护鱼糜制品中色素蛋白质,还能够降低鱼糜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导致鱼糜制品散发不良风味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糖类甜味剂中可能存在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茶多酚可以降低还原糖氧化褐变的可能性,从而使得鱼糜制品能够保持原色,改善鱼糜制品的色泽,进一步提高鱼糜制品的感官评价指标;其次,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作用,与葡萄糖酸-δ-内酯联用,在抗菌防腐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环糊精中具有空腔结构和高温稳定性,环糊精可以对茶多酚、部分葡萄籽油进行包络保护,改善茶多酚、葡萄籽油的高温稳定性;环糊精的空腔结构还能够吸附鱼糜制品中散发的腥味,提高鱼糜制品的感官评价指标;
葡萄籽油中富含儿茶素类、原花色素类化合物,能够消除甲基硫醇等具有不愉快气味化合物,与环糊精、茶多酚联用,在减轻鱼糜制品不良风味方面起到协同增效作用;葡萄籽油中富含的亚油酸,一方面,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能够提高鱼糜制品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与鱼糜制品的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润滑剂,促进其他原料在鱼糜制品中的渗透、分散,改善鱼糜制品的加工性能;
因此,本申请中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以及葡萄籽油等物质的相互作用下,使得鱼糜制品能够获得优异的粘弹性、易加工性,鱼糜制品的颜色、口感、气味等感官评价指标优异,同时鱼糜制品的抗菌防腐性能优异。
优选的,所述原料中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和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2:1:2: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原料中各个组分的配比,进一步提高鱼糜保鲜剂的保鲜防腐作用,并进一步提升鱼糜制品的感官评价指标。
可选的,所述环糊精为α-环糊精和/或β-环糊精。
优选的,所述环糊精为β-环糊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β-环糊精相较于α-环糊精具有适中的分子空洞孔隙,能够对茶多酚和葡萄籽油进行较好的包络,提高鱼糜保鲜剂的使用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糖类甜味剂为赤藓糖醇、蔗糖蜜、麦芽糖醇、果葡糖浆、木糖醇、果糖、蔗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糖类甜味剂为木糖醇和赤藓糖醇按照重量比1:1复配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糖醇的比甜度为1.5,赤藓糖醇的比甜度为0.7,赤藓糖醇调节木糖醇的甜度,两者复配使用可以使得鱼糜制品在口感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木糖醇含量,而木糖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越,与葡萄糖酸-δ-内酯、茶多酚等组分联用,进一步提高鱼糜制品的防腐性能。
优选的,所述原料中还添加有9-12份多聚赖氨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聚赖氨酸与葡萄糖酸-δ-内酯、茶多酚、葡萄籽油具在抑菌防腐方面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多聚赖氨酸可以有效降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菌种含量,并且对耐热性菌种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四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抑制鱼糜制品中微生物繁殖,清除鱼糜制品中的有害菌,进一步提高鱼糜制品的防腐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量称取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葡萄籽油和多聚赖氨酸;
取二分之一的葡萄籽油、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环糊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混合物,搅拌共混后,降温至沉淀物完全析出,过滤得到包络物;
将包络物、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剩余葡萄籽油搅拌共混,得到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葡萄籽油作为乳化剂,预先与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混合,使得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在葡萄籽油中以稳定的悬浮状态存在,葡萄籽油包覆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有利于后续茶多酚等亲水原料进入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内,减少茶多酚等亲水原料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使制得的鱼糜保鲜剂高效且稳定的改善鱼糜制品的感官指标以及防腐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应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经过原料处理、采肉、漂洗、精滤、离心脱水处理的鱼糜原料,在斩拌过程中加入前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搅拌混匀后,升温至62℃-65℃,保温30min,冷却后放置于0-4℃冷藏保鲜;其中,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鱼糜制品添加量之比为(10-20)g:1k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制得的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可以添加至鱼糜制品中,在巴氏杀菌过程中,环糊精溶解,起到较好的保水、热稳定作用,增加鱼糜制品的黏度,使得鱼糜制品的口感不易下降;
环糊精内部的茶多酚、葡萄籽油、多聚赖氨酸释放,在巴氏杀菌法的基础上清除自由基,使得鱼糜制品在巴氏杀菌过程中不易氧化变质,改善鱼糜制品的风味;并且对耐热性菌也可起到较好的清除作用,降低微生物指标;
杀菌结束后的鱼糜制品中富含葡萄糖酸、环糊精、糖类甜味剂等吸湿保湿物质,内部游离水含量降低,可以长期低温贮存。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通过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葡萄籽油相互作用,使得鱼糜制品能够获得优异的粘弹性、易加工性,鱼糜制品的颜色、口感、气味等感官指标优异,同时鱼糜制品的抗菌防腐性能优异。
2、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中预先将葡萄籽油与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混合,葡萄籽油包覆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有利于后续茶多酚等亲水原料进入环糊精的疏水空腔内,减少茶多酚等亲水原料在制备过程中的损失,使制得的鱼糜保鲜剂高效且稳定的改善鱼糜制品的感官指标以及防腐性能。
3、添加本申请制得的鱼糜保鲜剂、巴氏杀菌法以及低温贮存等保鲜方法可联用,在不降低鱼糜制品感官指标的同时,使得鱼糜制品的防腐性能优越。
具体实施方式
若无特殊说明,以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原料来源如下所示。
葡萄糖酸-δ-内酯:货号:S11153,纯度:99%;
α-环糊精:货号:S11009,纯度:98%;
β-环糊精;货号:S11010,纯度:99%;
赤藓糖醇:货号:S11140,纯度:99%;
果葡糖浆:货号:S11061,纯度:95%;
木糖醇:货号:S11039,纯度:99%;
多聚赖氨酸:货号:S20054,纯度:分子量3~7万;
上述原料均来源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茶多酚为自制产品。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配方如下:葡萄糖酸-δ-内酯100g、赤藓糖醇100g、木糖醇100g、茶多酚100g、环糊精200g、葡萄籽油150g、多聚赖氨酸120g;
按照如下制备步骤制得:
按照配方量称取葡萄糖酸-δ-内酯、赤藓糖醇、木糖醇、茶多酚、β-环糊精、葡萄籽油、多聚赖氨酸;
将多聚赖氨酸和茶多酚加入至75g葡萄籽油中,以100rpm的转速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
将β-环糊精投入至1000mL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搅拌溶解,得到环糊精溶液;环糊精溶液冷却至20℃,加入混合物,以200rpm的转速搅拌共混10min后,以1℃/min的速率降温至5℃,保温静置,直至溶液中无沉淀物析出,过滤得到包络物;
将包络物、葡萄糖酸-δ-内酯、赤藓糖醇、木糖醇、剩余75g葡萄籽油搅拌共混,得到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
实施例2-10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中各个组分的重量不同,具体重量如下表1所示。
表1.原料中各个组分的重量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葡萄糖酸-δ-内酯/g 100 50 150 100 100
赤藓糖醇/g 100 100 100 50 125
木糖醇/g 100 100 100 50 125
茶多酚/g 100 100 100 100 100
β-环糊精/g 200 200 200 200 200
葡萄籽油/g 150 150 150 150 150
多聚赖氨酸/g 120 120 120 120 120
实施例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葡萄糖酸-δ-内酯/g 100 100 100 100 100
赤藓糖醇/g 100 100 100 100 100
木糖醇/g 100 100 100 100 100
茶多酚/g 80 160 100 100 100
β-环糊精/g 200 200 120 200 200
葡萄籽油/g 150 150 150 50 150
多聚赖氨酸/g 120 120 120 120 90
实施例11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鱼糜保鲜剂中不添加多聚赖氨酸。
实施例12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α-环糊精等质量代替β-环糊精。
实施例13
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200g果葡糖浆等质量代替100g赤藓糖醇和100g木糖醇。
对比例
对比例1-5
一种鱼糜保鲜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原料中组成不同,具体组成如下表2所示。
表2.原料的组成
实施例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葡萄糖酸-δ-内酯/g / 150 150 100 100
赤藓糖醇/g 100 / 100 100 100
木糖醇/g 100 / 100 100 100
茶多酚/g 150 150 / 150 150
β-环糊精/g 250 250 250 / 350
葡萄籽油/g 150 200 150 350 /
多聚赖氨酸/g 120 170 170 120 120
对比例6
一种鱼糜保鲜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包络物的制备方法不同,具体操作如下:
将β-环糊精投入至1000mL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搅拌溶解,得到环糊精溶液;环糊精溶液冷却至20℃,加入多聚赖氨酸、茶多酚和75g葡萄籽油,以200rpm的转速搅拌共混10min后,以1℃/min的速率降温至5℃,保温静置,直至溶液中无沉淀物析出,过滤得到包络物。
应用例
应用例1
一种鱼糜制品,按照如下方法制作:
S1、将市售原料鱼经过原料处理、采肉、漂洗、精滤、离心脱水处理得到鱼糜原料;
S2、取1kg鱼糜原料进行斩拌,在斩拌过程中,加入20g由实施例1制得的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斩拌混匀后,升温至62℃,保温30min,得到鱼糜制品;鱼糜制品置于0-4℃环境下冷藏保鲜。
应用例2
一种鱼糜制品,与应用例1的区别点在于,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鱼糜制品添加量之比为10g:1kg,升温至65℃,保温30min。
应用例3-14以及应用对比例1-6
一种鱼糜制品,与应用例1的区别点在于,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来源不同,具体来源如下表3所示。
表3.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来源
应用例 来源 应用例 来源
应用例3 实施例2 应用例12 实施例11
应用例4 实施例3 应用例13 实施例12
应用例5 实施例4 应用例14 实施例13
应用例6 实施例5 应用对比例1 对比例1
应用例7 实施例6 应用对比例2 对比例2
应用例8 实施例7 应用对比例3 对比例3
应用例9 实施例8 应用对比例4 对比例4
应用例10 实施例9 应用对比例5 对比例5
应用例11 实施例10 应用对比例6 对比例6
应用对比例7
一种鱼糜制品,与应用例1的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取1kg鱼糜原料进行斩拌,斩拌混匀后,升温至62℃,保温30min,得到鱼糜制品;鱼糜制品置于0-4℃环境下冷藏保鲜。
应用对比例8
一种鱼糜制品,与应用例1的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取1kg鱼糜原料进行斩拌,在斩拌过程中,加入10g葡萄糖酸-δ-内酯,斩拌混匀后,升温至62℃,保温30min,得到鱼糜制品;鱼糜制品置于0-4℃环境下冷藏保鲜。
性能检测试验
微生物指标:
将由应用例1-14和应用对比例1-8制得的鱼糜制品在4℃、湿度50%的条件下储藏48h后进行微生物检测指标的检测和过氧化值的检测:
Figure BDA0003452730070000081
感官评价指标:
选取专业的适口感感官评价员20人,将由应用例1-14和应用对比例1-8制得的鱼糜制品在4℃、湿度50%的条件下储藏48h后从色泽、气味、味道、弹性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每个方面取20个感官评价员的评分的平均值,各个方面的平均值相加即为鱼糜制品感官评价总得分;
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Figure BDA0003452730070000091
检测结果
表4.应用例1-14以及应用对比例1-8的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452730070000092
表5.应用例1-14以及应用对比例1-8的感官评价得分结果
检测对象 得分 检测对象 得分
应用例1 96.2 应用例12 85.8
应用例2 92.7 应用例13 88.2
应用例3 92.3 应用例14 77.7
应用例4 84.4 应用对比例1 64.1
应用例5 92.5 应用对比例2 68.5
应用例6 85.5 应用对比例3 41.1
应用例7 90.8 应用对比例4 45.9
应用例8 83.4 应用对比例5 36.8
应用例9 90.3 应用对比例6 74.3
应用例10 91.0 应用对比例7 21.0
应用例11 95.7 应用对比例8 34.2
结合应用例1和应用对比例1-5、7-8并结合表4-5可以看出,鱼糜保鲜剂中缺少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和葡萄籽油中的任意一种成分都会引起感官评价得分的显著下降,同时菌落数以及过氧化值也显著降低,抗菌防腐效果不佳;表明:本申请制得的鱼糜保鲜剂对鱼糜制品的保鲜效果优越。
并且,应用对比例7中使用了巴氏杀菌法和冷藏法进行保鲜,应用对比例8中加入葡萄糖酸-δ-内酯,并联合使用了巴氏杀菌法和冷藏法进行保鲜,但两种保鲜方法的保鲜效果不佳,菌落数和过氧化值均远高于应用例1,并且鱼糜制品的感官评价得分极低;进一步证明:本申请制得的鱼糜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优异。
结合应用例1和应用对比例6并结合表4-5可以看出,预先将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混合于葡萄籽油中,有利于提高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的包络率,使得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被环糊精较好的包覆,抗菌性、抗氧化性能改善显著,同时感官评价得分高。
结合应用例1和应用例2并结合表4-5可以看出,鱼糜保鲜剂的添加量对鱼糜制品的保鲜效果差异不明显,减少鱼糜保鲜剂的添加量也可以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结合应用例1和应用例10并结合表4-5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原料的含量变化对鱼糜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影响明显,其中最佳比例为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和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2:1:2:1.5。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葡萄糖酸-δ-内酯5-15份、糖类甜味剂10-25份、茶多酚8-16份、环糊精12-20份、葡萄籽油5-15份,所述糖类甜味剂的比甜度为0.7-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和葡萄籽油的重量比为1:2:1: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为α-环糊精和/或β-环糊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为β-环糊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甜味剂为赤藓糖醇、蔗糖蜜、麦芽糖醇、果葡糖浆、木糖醇、果糖、蔗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甜味剂为木糖醇和赤藓糖醇按照重量比1:1复配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还添加有9-12份多聚赖氨酸。
8.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配方量称取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茶多酚、环糊精、葡萄籽油和多聚赖氨酸;
取二分之一的葡萄籽油、茶多酚和多聚赖氨酸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环糊精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混合物,搅拌共混后,降温至沉淀物完全析出,过滤得到包络物;
将包络物、葡萄糖酸-δ-内酯、糖类甜味剂、剩余葡萄籽油搅拌共混,得到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
9.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经过原料处理、采肉、漂洗、精滤、离心脱水处理的鱼糜原料,在斩拌过程中加入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搅拌混匀后,升温至62℃-65℃,保温30min,冷却后放置于0-4℃冷藏保鲜;其中,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与鱼糜制品添加量之比为(10-20)g:1kg。
CN202111680963.7A 2021-12-31 2021-12-31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258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963.7A CN114258942B (zh) 2021-12-31 2021-12-31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963.7A CN114258942B (zh) 2021-12-31 2021-12-31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942A true CN114258942A (zh) 2022-04-01
CN114258942B CN114258942B (zh) 2023-11-17

Family

ID=80832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0963.7A Active CN114258942B (zh) 2021-12-31 2021-12-31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894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1179A (zh) * 2007-01-26 2007-08-08 福建师范大学 对虾复配保鲜剂
CN101874531A (zh) * 2010-04-10 2010-11-03 邯郸市天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茶多酚微乳液的葡萄籽油及制备方法
CN106509690A (zh) * 2016-11-04 2017-03-22 江南大学 一种可常温贮藏的低温杀菌鱼糜制品的生产方法
CN107212235A (zh) * 2017-05-17 2017-09-29 柳州市源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防腐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1179A (zh) * 2007-01-26 2007-08-08 福建师范大学 对虾复配保鲜剂
CN101874531A (zh) * 2010-04-10 2010-11-03 邯郸市天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茶多酚微乳液的葡萄籽油及制备方法
CN106509690A (zh) * 2016-11-04 2017-03-22 江南大学 一种可常温贮藏的低温杀菌鱼糜制品的生产方法
CN107212235A (zh) * 2017-05-17 2017-09-29 柳州市源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防腐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才琼, 陈宗道, 余夫, 廖全法: "茶多酚在鱼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no. 05, pages 482 - 4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942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hidi et al. Preservation of aquatic food using edible films and coatings containing essential oils: A review
CN107183144B (zh) 一种复合保鲜剂及其保鲜冷却肉的应用
US11612169B2 (en) Preparation method for water-retaining nanoagent and process of treatment crustacean product by water-retaining nanoagent prepared by thereof
CN106857786B (zh) 一种海产品保鲜组合物、保鲜剂和海产品保鲜方法
CN107094858A (zh) 一种腌腊肉天然涂膜液保鲜方法
CN107173425A (zh) 一种生鲜鱼片复配保鲜剂及应用
CN112048090B (zh) 一种吸水抑菌可降解的淡水鱼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1593A (zh) 一种熟制水产品复配防腐保鲜剂
CN105941594B (zh) 一种防腐保鲜复配制剂及其应用
CN111357802A (zh) 生鲜调理鸡肉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天然保水保鲜剂
CN112219892A (zh) 一种猪肉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34790A (zh) 一种果蔬复合保鲜剂及其应用
CN114258942B (zh) 含葡萄糖酸-δ-内酯的鱼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32327B (zh) 一种鲐鱼涂膜保鲜方法
EP1629724A1 (en) The use of glycine and/or a glycine derivative as antibacterial agent in foods and/or drinks
RU2352126C2 (ru) Защитное пленкообразующее покрытие для мяса и мясопродуктов (варианты)
EP1192867A2 (en) Method of preservation of a food product
CN108064926B (zh) 一种海虾的保鲜方法
CN113180095B (zh) 一种即食熟制盐水虾仁的复合保鲜液及虾仁加工方法
CN111296548B (zh) 一种用于生鲜淡水整鱼的适度腌制结合生物活性涂膜的保鲜方法
KR100317482B1 (ko) 수용성 키토산을 함유한 김치 영양강화제 및 이의 사용방법
KR100760375B1 (ko) 녹차고등어의 제조방법
CN113317354A (zh) 冷藏鱼肉抗菌保鲜涂膜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246303B (zh) 一种用于蛋黄制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805825B1 (ko) 키토산과 유기산을 이용한 농산물 선도 보존제 제조방법 및 그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