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8724A -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8724A
CN114248724A CN202110715792.0A CN202110715792A CN114248724A CN 114248724 A CN114248724 A CN 114248724A CN 202110715792 A CN202110715792 A CN 202110715792A CN 114248724 A CN114248724 A CN 114248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predetermined
result
processing device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57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桥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48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8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提高安全性并且保证响应性。该系统具备第一处理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规定处理,上述控制装置基于由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Description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根据在装置间收发信号的结果来进行认证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系统:基于在车载器与便携设备之间收发的信号来进行便携设备的认证,并基于该认证的结果来进行被控制装置的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8419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系统中,在想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想使用于执行被控制装置的控制的条件复杂化。但是,该条件的复杂化有可能导致响应性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性并且保证响应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某个观点,提供了一种系统,具备第一处理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规定处理,上述控制装置基于由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上述控制部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后续处理的执行。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具备执行规定处理的处理部,上述处理部将由该处理部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以及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其它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发送给基于该结果来执行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控制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了一种程序,使计算机实现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的控制功能,使上述控制功能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后续处理的执行。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了一种程序,使计算机实现多次执行规定处理的处理功能,使上述处理功能将由该处理功能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以及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其它处理功能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发送给基于该结果来执行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控制装置。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保证响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系统1中的信息通信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系统1中的信息通信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基于该实施方式的测距结果的后续处理的控制例的图。
图9是表示基于该实施方式的测距值的后续处理的控制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系统;10…第一处理装置;110…处理部;120…无线通信部;20…第二处理装置;210…处理部;220…无线通信部;30…控制装置;310…控制部;320…无线通信部;40…移动体;50…便携设备;510…控制部;520…第一无线通信部;530…第二无线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1.实施方式>
<<1.1.系统结构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例进行描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具备搭载于同一移动体40的第一处理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以及控制装置30。作为移动体40的一个例子,举出车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具备与搭载于移动体40的上述各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便携设备50。
(第一处理装置10)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多次执行规定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例如可以是由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共同执行的相同处理。
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可以是基于无线通信的结果的处理。
作为基于无线通信的结果的处理,例如,可举出基于与便携设备50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来推定第一处理装置10或第二处理装置20与便携设备50的位置关系。
上述位置关系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处理装置10或第二处理装置20与便携设备50之间的距离。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可以是推定第一处理装置10及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与便携设备50之间的距离的测距。
另外,上述位置关系例如也可以包括以第一处理装置10或第二处理装置20为起点的情况下的便携设备50的角度。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也可以是在以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为起点的情况下,推定从便携设备5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到达角的处理。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并不限定于上述列举出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例如也可以是基于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来进行认证的处理。
上述处理例如可举出基于拍摄用户的面部的图像的面部认证、基于拍摄用户的步态的图像的步态认证。
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可根据应用系统1的对象等适当地设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也可以作为主设备来动作,该主设备控制作为从设备动作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也可以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规定处理的结果、或者表示该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结果。
(第二处理装置20)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多次执行规定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
此外,在图1中,例示出系统1具备第二处理装置20a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b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也可以作为从设备来动作,该从设备根据作为主设备动作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控制来执行处理。
(控制装置30)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基于由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也可以执行基于与便携设备50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认证,进一步基于该认证的结果,来控制后续处理的执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后续处理例如,包括由搭载控制装置30的移动体40所具备的被控制装置进行的各种处理。
作为上述被控制装置,例如,可举出移动体40所具备的车门、发动机、照明等。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后续处理也可以是移动体40所具备的车门的开锁处理。
另外,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后续处理也可以是移动体40所具备的发动机的启动处理。
另外,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后续处理也可以是移动体40所具备的照明的点亮处理。
(便携设备50)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是由移动体40的用户(移动体40的所有者、获准利用移动体40的借用者等)携带的终端。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与搭载于移动体40的第一处理装置10、第二处理装置20、控制装置30中的每个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例进行了描述。此外,使用图1说明的上述的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未必需要与第一处理装置10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也可以与控制装置30直接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结构能够根据规格、运用而灵活地变形。
<<1.2.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所具备的各结构的功能结构例进行描述。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具备处理部110以及无线通信部120。
(处理部110)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执行规定处理。
上述规定处理也可以是基于由无线通信部120进行的无线通信的结果的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将自身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以及由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30。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例如也可以经由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本地互联网)通信、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通信等,来进行上述结果的发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也可以判定自身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每个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经由LIN通信、CAN通信,从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规定处理的结果。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也可以经由LIN通信、CAN通信从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表示第二处理装置20所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结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0所具有的功能由CPU等处理器来实现。
(无线通信部120)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部120与便携设备50之间进行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部120具备天线,该天线用于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标准可以根据由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执行的规定处理来决定。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是推定第一处理装置10或者第二处理装置20与便携设备50的位置关系的处理的情况下,作为上述第一通信标准,可以采用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无线通信。
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部120与便携设备50之间收发超宽带的信号(以下,也称为UWB信号)。另外,处理部110也可以基于被收发的UWB信号,来推定测距、到达角。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不是面部认证、步态认证等基于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处理的情况下,第一处理装置10也可以未必具备无线通信部120。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了描述。此外,使用图2说明的上述的功能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结构能够根据规格、运用而灵活地变形。
<<1.3.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例>>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具备处理部210以及无线通信部220。
(处理部210)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210执行规定处理。
上述规定处理可以是基于由无线通信部220进行的无线通信的结果的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210可以将自身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经由LIN通信、CAN通信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210也可以判定自身执行的规定处理是否满足规定条件,并将该判定的结果经由LIN通信、CAN通信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210所具有的功能由CPU等处理器来实现。
(无线通信部220)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部220与便携设备50之间进行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部220具备天线,该天线用于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了描述。此外,使用图3进行说明的上述的功能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结构能够根据规格、运用而灵活地变形。
<<1.4.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具备控制部310以及无线通信部320。
(控制部310)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基于由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该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的特征之一在于,基于由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后续处理的执行。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也可以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规定处理的结果,并基于该结果,来控制后续处理的执行。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也可以每次从第一处理装置10或者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规定处理的结果,每次都进行该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也可以基于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执行后续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也可以执行基于在无线通信部320与便携设备50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认证,进一步基于该认证的结果,来控制后续处理的执行。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所具有的功能由CPU等处理器来实现。
(无线通信部320)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部320与便携设备50之间,进行依据与第一通信标准不同的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部320具备用于收发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通信标准的一个例子,例如,可举出使用LF(LowFrequency:低频)频带、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频带的信号的无线通信。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了描述。此外,使用图4说明的上述的功能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能够根据规格、运用而灵活地变形。
<<1.5.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例>>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具备控制部510、第一无线通信部520、以及第二无线通信部530。
(控制部510)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10控制便携设备50所具备的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10所具有的功能由CPU等处理器来实现。
(第一无线通信部520)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与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之间进行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具备用于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第二无线通信部530)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无线通信部530与控制装置30之间进行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无线通信部530具备天线,该天线用于收发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例进行了描述。此外,使用图5进行说明的上述的功能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便携设备50的功能结构能够根据规格、运用而灵活地变形。
<<1.6.动作的详细内容>>
接下来,对由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进行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述那样,近年来,开发出如下技术:基于在搭载于移动体的车载器与便携设备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来进行便携设备的认证。
根据上述那样的技术,例如,在通过认证确认了便携设备的真实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允许移动体所具备的车门的开锁、发动机的启动等不使用圆柱钥匙的控制,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上述的技术的基础上,在想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情况下,也设想使允许车门的开锁、发动机的启动的条件复杂化。
以下,为了提高安全性,除了便携设备的认证以外,还例示了进行基于移动体与便携设备之间的距离的判定的情况。
移动体与便携设备之间的距离例如能够通过基于UWB信号的收发的测距来推定。
但是,UWB信号容易受到人体等物体的影响,因此存在测距无法一次成立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基于测距的判定的情况下,也设想多次实施测距,使用所获取的多个测距值的代表值(例如,表示最短的距离的测距值、平均值等)来进行判定。
但是,在这里,在进行考虑了多次执行的测距的所有结果的判定的情况下,越增加测距的次数,得到判定结果所需的时间越增大,响应性降低。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是着眼于上述的点而构思的,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保证响应性。
以下,对由实现上述技术思想的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进行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中的信息通信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此外,在图6中,例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是测距的情况。
另外,在图6中,例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具备第二处理装置20a和第二处理装置20b的情况。
在图6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首先,在控制装置30与便携设备50之间进行认证用信号的收发(S102)。
上述认证信号例如可以包括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第一认证用信号和第二认证用信号。
作为一个例子,控制装置30的无线通信部320可以发送第一认证用信号,该第一认证用信号是LF频带的信号,且请求便携设备50的认证所使用的信息。
另外,便携设备50的第二无线通信部530可以发送第二认证用信号,作为对第一认证用信号的响应,该第二认证用信号是UHF频带的信号,且包含由控制装置30进行的便携设备50的认证所使用的信息。
此外,上述的便携设备50的认证所使用的信息例如可举出便携设备50的标识、密码、使用第一认证用信号所包含的随机数和预先共享的密钥信息计算出的计算结果(例如,使用散列函数计算出的散列值)等。
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基于在步骤S102中收发的上述那样的认证用信号,来进行便携设备50的认证(S104)。
接下来,第一处理装置10、第二处理装置20a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b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与便携设备50之间的测距用信号的收发,并进行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
在图6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首先,在第一处理装置10与便携设备50之间收发测距用信号(S106)。
上述的测距用信号可以包括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第一测距用信号和第二测距用信号。
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第一处理装置10的无线通信部120发送第一测距用信号,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发送第二测距用信号作为对第一测距用信号的响应。
在该情况下,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基于无线通信部120发送的第一测距用信号、以及由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发送并由无线通信部120接收的第二测距用信号来进行测距(S108)。
此时,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能够基于从无线通信部120发送第一测距用信号的时刻到接收第二测距用信号的时刻的时间ΔT1、和从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接收第一测距用信号的时刻到发送第二测距用信号的时间ΔT2,来计算移动体40与便携设备50之间(更准确而言,第一处理装置10所具备的无线通信部120和便携设备50所具备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之间)的距离的推定值即测距值。
更具体而言,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能够通过从时间ΔT1减去时间ΔT2来计算第一测距用信号以及第二测距用信号的传播所需的时间(即,往复通信所需的时间),另外,通过将该时间除以2来计算第一测距用信号或者第二测距用信号中任意一个信号的传播所需的时间(即,单程通信所需的时间)。
进而,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能够通过对(时间ΔT1-时间ΔT2)/2的值乘以信号的速度,来计算移动体40与便携设备50之间的距离的推定值、即测距值。
此外,为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通过上述的方法计算测距值,需要把握时间ΔT2的值。为此,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也可以对无线通信部120发送与时间ΔT2相关的信息。
另一方面,通过将时间ΔT2设为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并在第一处理装置10与便携设备50之间共享,也可以省略上述那样的与时间ΔT2相关的信息的收发。
另外,也可以利用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来发送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测距用信号,利用接收到第一测距用信号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无线通信部120发送第二测距用信号。
在该情况下,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能够通过从便携设备50获取与时间ΔT1相关的信息,来执行测距。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测距用信号的收发、以及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能够灵活地变形。
作为一个例子,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将步骤S108中的测距的结果(例如,测距值)发送给控制装置30(S110)。
同样地,在第二处理装置20a的无线通信部220a与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之间收发测距用信号(S112),第二处理装置20a的处理部210a基于在步骤S112中收发的测距用信号来执行测距(S114)。
作为一个例子,第二处理装置20a的处理部210a将步骤S114中的测距的结果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S116),第一处理装置10将在步骤S116中接收到的测距的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30(S118)。
同样地,在第二处理装置20b的无线通信部220b与便携设备50的第一无线通信部520之间收发测距用信号(S120),第二处理装置20b的处理部210b基于在步骤S120中收发的测距用信号来执行测距(S122)。
作为一个例子,第二处理装置20b的处理部210b将步骤S122中的测距的结果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S124),第一处理装置10将在步骤S124中接收到的测距的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30(S126)。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特征在于,多次执行基于第一处理装置10及第二处理装置的测距。
例如,在图6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步骤S106~S126所涉及的一系列处理P200被多次反复进行。
即,在图6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可以多次反复执行便携设备50与第一处理装置10之间的测距用信号的收发以及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便携设备50与第二处理装置20a之间的测距用信号的收发以及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便携设备50与第二处理装置20b之间的测距用信号的收发以及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的组。
根据上述那样的控制,能够较大地提高以由各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测距中的任意一次测距来获取测距值的可能性,能够避免因无法获取测距值而难以控制被控制装置的情况。
此外,图6所示的动作的流程仅仅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例如,在图7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在多次执行步骤S106~S110所涉及的一系列处理P300后,多次执行步骤S112~S118所涉及的一系列处理P400。
另外,根据附图的尺寸的情况省略图示,但在多次执行一系列处理P400后,多次执行图6所示的步骤S120~S126所涉及的一系列处理P500。
即,可以按装置的每个组合,依次执行多次本实施方式的测距用信号的收发以及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
在该情况下,同样地,能够较大地提高以由各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测距中的任意一次测距来获取测距值的可能性,能够避免因无法获取测距值而难以控制被控制装置的情况。
以上,举出一个例子对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中的信息通信的流程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中,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便携设备50与各处理装置之间依次进行测距用信号的收发,另外也可以多次进行基于该测距用信号的测距。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可以基于获取到的多个测距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测距结果,来控制后续处理的执行。
图8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测距结果的后续处理的控制例的图。
在图8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上述规定条件例如可以为测距正常完成,并获取到测距值。在图8中,将获取到测距值的情况表示为“正常”,将无法获取测距值的情况表示为“错误”。
另外,在图8中,如图6所示,示出了多次反复执行一系列处理P200的情况下的控制例。
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6的步骤S110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为“正常”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第二处理装置20a以及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以及由各处理装置进行的第二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另外,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6的步骤S110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为“错误”、并且在步骤S118中接收到的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为“正常”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以及由各处理装置进行的第二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另外,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6的步骤S110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以及在步骤S118中接收到的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为“错误”、并且在步骤S126中接收到的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为“正常”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各处理装置进行的第二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根据上述那样的控制,在得到有效的测距结果的时机,不用等待其它测距结果就能够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保证响应性。
此外,在图8中,例示出规定条件是获取到测距值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的规定条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规定条件例如也可以是获取到的测距值在规定范围内。
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可以基于通过第一处理装置10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20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测距而获取的测距值中的、首次被判定为处于规定范围内的测距值,来控制后续处理的执行。
图9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测距值的后续处理的控制例的图。
此外,在图9中,示出在如图7所示多次反复执行一系列处理P300后,多次执行一系列处理P400的情况下的控制例。另外,在图9中,一系列处理P300以及P400的反复次数为2次。另外,以下,通过在末尾赋予执行次数来区分反复执行的一系列处理P300以及P400中的各步骤。
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7的步骤S110-1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内”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结果、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测距结果、以及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通过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计算出的测距值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另外,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7的步骤S110-1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外”、并且在步骤S110-2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内”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测距结果、以及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通过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计算出的测距值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另外,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7的步骤S110-1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以及在步骤S110-2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外”、并且在步骤S118-1中接收到的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内”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结果、以及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通过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计算出的测距值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另外,例如,设想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在图7的步骤S110-1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在步骤S110-2中接收到的由第一处理装置10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以及在步骤S118-1中接收到的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一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外”、并且在步骤S118-2中接收到的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结果所包含的测距值为“规定范围内”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10可以不等待由第二处理装置20b进行的第一次以后的测距结果,而使用通过由第二处理装置20a进行的第二次的测距计算出的测距值来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
根据上述那样的控制,通过在得到有效的测距值的时机,不等待其它测距结果而进行后续处理的控制,来确保响应性,并且通过进行基于测距值的更精确的判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0可以在图6或者图7的步骤S104的认证中确认便携设备50的真实性,并且在得到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规定处理的结果的时刻进行控制,以执行后续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可以由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来进行,也可以由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来进行。
例如,如图6以及图7所示,控制装置30的控制部310能够通过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规定处理的结果来进行上述判定。
另外,例如,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也可以进行自身进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以及从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到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并将各判定的结果与各规定处理的结果一起发送给控制装置30。
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也可以仅在得到了满足规定条件的规定处理的结果的情况下,将该规定处理的结果发送给控制装置30。
进而,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部110也可以在得到满足规定条件的规定处理的结果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中止以后预定的测距。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部210也可以进行自身进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定,并将该判定的结果与规定处理的结果一起发送给第一处理装置10。
由本实施方式的系统1进行的动作的流程能够灵活地变形。
<2.补充>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应当理解如果是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则显然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正例,对于这些变更例或者修正例,自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另外,由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装置进行的一系列处理可以使用软件、硬件、以及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构成软件的程序例如被预先储存于记录介质(非临时介质:non-transitory media),该记录介质设置于各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而且,各程序例如在由计算机执行时被读入RAM,由CPU等处理器执行。上述记录介质例如是磁盘、光盘、光磁盘、闪存等。另外,上述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不使用记录介质,例如经由网络进行分发。

Claims (13)

1.一种系统,具备第一处理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二处理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规定处理,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由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是同一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规定处理是基于无线通信的结果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规定处理是推定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与用户所携带的便携设备的位置关系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规定处理包括推定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与用户所携带的便携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测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测距值中的首次被判定为位于规定范围内的测距值,来控制上述后续处理的执行,上述测距值是通过由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测距而获取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执行基于与上述便携设备之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认证,进一步基于上述认证的结果,来控制上述后续处理的执行。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第一处理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上述控制装置搭载于同一移动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
上述第一处理装置作为主设备来动作,上述主设备控制作为从设备动作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
从至少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处理装置接收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或者表示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判定结果。
10.一种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上述控制部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后续处理的执行。
11.一种处理装置,具备处理部,多次执行规定处理,
上述处理部将由该处理部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以及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其它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发送给基于该结果来执行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控制装置。
12.一种程序,使计算机实现控制功能,上述控制功能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规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执行,
使上述控制功能基于由多个处理装置中的每个处理装置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来控制上述后续处理的执行。
13.一种程序,使计算机实现多次执行规定处理的处理功能,
使上述处理功能将通过该处理功能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以及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其它处理功能多次执行的上述规定处理的结果中的、首次被判定为满足规定条件的结果,发送给基于该结果来执行上述规定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的控制装置。
CN202110715792.0A 2020-09-23 2021-06-24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Pending CN1142487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8310A JP2022052119A (ja) 2020-09-23 2020-09-23 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58310 2020-09-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8724A true CN114248724A (zh) 2022-03-29

Family

ID=80474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5792.0A Pending CN114248724A (zh) 2020-09-23 2021-06-24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1882A1 (zh)
JP (1) JP2022052119A (zh)
CN (1) CN114248724A (zh)
DE (1) DE102021118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2280B2 (ja) * 2020-05-25 2023-11-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0017A (ja) * 2009-01-07 2010-07-22 Alps Electric Co Ltd 車両探索システム
KR20130013567A (ko) * 2011-07-28 2013-02-06 콘티넨탈 오토모티브 시스템 주식회사 스마트키 탐색 방법
CN104793180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李尔公司 无线设备定位
CN107891841A (zh) * 2016-09-30 2018-04-10 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钥匙搜寻系统
CN10821612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恩智浦有限公司 安全车辆接入系统、钥匙、车辆和所用方法
CN109391281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装置及认证系统
CN109606315A (zh) * 2018-11-08 2019-04-1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车辆近程感应式解闭锁扫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74080A (zh) * 2017-04-28 2019-12-13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运行认证系统的方法以及认证系统
WO2020091286A1 (ko) * 2018-10-31 2020-05-07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차량용 uwb 정밀 위치 추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8732B2 (ja) 1998-01-30 2000-0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DE102018115851A1 (de) * 2018-06-29 2020-01-02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Absicherung eine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gerät und einem Fahrzeug
JP2020158310A (ja) 2020-04-07 2020-10-01 住友重機械建機クレーン株式会社 作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US11325563B2 (en) * 2020-08-06 2022-05-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pproach-based vehicle system actu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0017A (ja) * 2009-01-07 2010-07-22 Alps Electric Co Ltd 車両探索システム
KR20130013567A (ko) * 2011-07-28 2013-02-06 콘티넨탈 오토모티브 시스템 주식회사 스마트키 탐색 방법
CN104793180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李尔公司 无线设备定位
CN107891841A (zh) * 2016-09-30 2018-04-10 华创车电技术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钥匙搜寻系统
CN108216121A (zh) * 2016-12-14 2018-06-29 恩智浦有限公司 安全车辆接入系统、钥匙、车辆和所用方法
CN110574080A (zh) * 2017-04-28 2019-12-13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运行认证系统的方法以及认证系统
CN109391281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装置及认证系统
WO2020091286A1 (ko) * 2018-10-31 2020-05-07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차량용 uwb 정밀 위치 추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9606315A (zh) * 2018-11-08 2019-04-1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车辆近程感应式解闭锁扫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91882A1 (en) 2022-03-24
DE102021118171A1 (de) 2022-03-24
JP2022052119A (ja) 202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5893B (zh) 用于被动访问控制的方法
EP3583006B1 (en)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passive vehicle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defending the system against relay attacks and method thereof
EP3622489A1 (en)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passive vehicle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defending the system against relay attacks and method thereof
JP7366802B2 (ja)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10442398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13068185A (zh) 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CN113068186A (zh) 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WO2020209141A1 (ja) 不正通信防止システム及び不正通信防止方法
CN114248724A (zh)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JP7437201B2 (ja) 通信装置及び位置推定方法
WO2020162033A1 (ja) 遠隔通信システム
CN113784307A (zh) 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4761819A (zh) 通信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信号的数据结构
US2020029880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ating Vehicle Functions
CN114248723A (zh) 系统、控制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US11736929B2 (en) Vehicle system, in-vehicle device, and terminal locating method
CN112369074A (zh) 用于定位远程装置的半个半球天线
JP7430119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3507684A (zh) 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383583B2 (ja)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2033806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US20220332283A1 (en) Control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CN113661299B (zh) 通信系统及通信机
US2024008970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2004030A1 (ja) 制御装置、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