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21681A -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21681A
CN114221681A CN202111619683.5A CN202111619683A CN114221681A CN 114221681 A CN114221681 A CN 114221681A CN 202111619683 A CN202111619683 A CN 202111619683A CN 114221681 A CN114221681 A CN 114221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synchronization
small cel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96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山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221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21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1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involving interference determination or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5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volving beams of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为了提供一种使得在其中借助大规模MIMO进行波束成形的环境中能够适当地选择用于通信的波束的构造,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具备: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形成多个波束,以与终端设备通信;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多个组中的每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包含要形成的多个波束并将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的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3月31日、申请号为201780040428.0、名称为“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高度复杂的信息社会,同时应对流量的快速增长,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已讨论了下一代通信标准5G。作为5G的主要技术,存在称为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或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利用非正交资源的通信技术。由于与利用正交资源的通信方式相比,利用非正交资源的通信方式能够增大小区容量,因此研发了各种技术用于实现。另外,例如,还讨论了毫米波的使用、设备间(D2D)通信的扩展、分组通信、中继节点、机器间(M2M)通信平台的准备以及流量卸载。
目前,除了MUST之外,作为几乎决定要被使用的技术,还存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大规模MIMO)。大规模MIMO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波束成形的技术,并且是一种从利用多个天线的MIMO和通过其在三维方向上波束成形成为可能的三维(或全维)MIMO发展而来的技术。例如,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示,已经研发了与MIMO相关的许多技术。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Murakami等,“Multiuser MIMO with implicit channelfeedback in massive antenna systems,”IEICE Communications Express,2013,Vol.2,No.8,pp.336-34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面列出的非专利文献等中提出的与大规模MIMO相关的技术仍在讨论之中,很难说已经提出了适当的建议。例如,用于在其中进行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的环境中适当地选择在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的技术是尚未得到适当建议的技术之一。
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形成多个波束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由处理器进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和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由处理器进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与形成多个波束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和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其中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起以下作用: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其中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起以下作用: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形成多个波束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其可以在其中进行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的环境中适当地选择在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的机制。上面的效果未必是限制性的,连同这些效果一起或者代替这些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显示的任意效果或者根据本说明书可理解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构造例子的示图;
图2是说明大规模MIMO的示图;
图3是说明MUST的示图;
图4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的构造例子的方框图;
图5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宏小区基站的构造例子的方框图;
图6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构造例子的方框图;
图7是图解说明正在版本13中讨论的同步处理流程的例子的示图;
图8是说明大规模MIMO的模拟环境的示图;
图9是说明大规模MIMO的模拟结果的示图;
图10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波束分组的例子的示图;
图11是说明7小区×3扇区的小区构造的例子的示图;
图12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波束组ID的示图;
图13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示图;
图14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示图;
图15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的天线指向性的示图;
图16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
图17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
图18是图解说明一般的自包含帧的构造例子的示图;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自包含帧的构造例子的示图;
图20是说明指向天线的模拟环境的示图;
图21是说明指向天线的模拟结果的示图;
图22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天线构造例子的示图;
图23是图解说明由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形成的天线指向性图案的例子的示图;
图24是图解说明由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形成的天线指向性图案的例子的示图;
图25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示图;
图26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的天线指向性的示图;
图27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的天线指向性的示图;
图28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
图29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
图30是图解说明在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中进行的初始接入过程中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31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的示图;
图32是说明在越区切换期间传送和接收的信息的例子的示图;
图33是图解说明eNB的示意构造的第一例子的方框图;
图34是图解说明eNB的示意构造的第二例子的方框图;
图35是图解说明智能电话机的示意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6是图解说明车辆导航设备的示意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功能和结构实质相同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在一些情况下可通过附加到相同附图标记后的不同字母来区分功能和结构实质相同的元件。例如,功能和结构实质相同的多个元件被酌情区分成终端设备300A、300B和300C。另一方面,当不特别区分功能和结构实质相同的多个元件中的每一个时,只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当不特别区分终端设备300A、300B和300C时,其将被简单地指定为终端设备300。
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介绍
1.1.系统构造
1.2.大规模MIMO
1.3.MUST
1.4.CU分离
1.5.技术问题
2.设备的构造例子
2.1.小小区基站的构造例子
2.2.宏小区基站的构造例子
2.3.终端设备的构造例子
3.技术特征
3.1.信息共享
3.2.分组波束成形
3.3.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3.4.TDD/自包含帧
3.5.UE波束成形
3.6.第二eNB波束成形
3.7.处理流程
3.8.SIC执行指令
3.9.越区切换
4.应用例
5.结论
<<1.介绍>>
<1.1.系统构造>
首先,参考图1,将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构造例子。图1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的构造例子的示图。如图1中图解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1包括基站100、基站200和终端设备300。
基站100是运行小区11并向小区11内的终端设备300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设备。如图1中图解所示,可能存在多个基站100,基站100A运行小区11A并向终端设备300A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基站100B运行小区11B并向终端设备300B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在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基站100是小小区基站,小区11是小小区。小小区基站100是按照例如5G无线电接入技术运行的。由于假定在5G中使用的毫米波在高频带中,有可能进行通信的距离较短,因此考虑在小小区等中使用5G无线电接入技术。将说明的大规模MIMO、NOMA和CU分离适用于小小区基站100。在一些情况下,小小区基站100被简称为小小区。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与小小区基站100的连接被称为与小小区的连接。
基站200是运行小区12并向小区12内的终端设备300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设备。在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基站200是宏小区基站,小区12是宏小区。宏小区12是按照例如LTE或LTE-Advanced(LTE-A)运行的。尽管图1中示出了单个小小区基站100,不过多个小小区基站100可以位于宏小区12内。在一些情况下,宏小区基站200被简称为宏小区。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与宏小区基站200的连接被称为与宏小区的连接。
终端设备300是与基站通信的设备。终端设备300可通过与小小区基站100建立无线电链路16来进行通信。另外,终端设备300可通过与宏小区基站200建立无线电链路17来进行通信。终端设备300也被称为用户设备(UE)或用户。
核心网络13包括配置成控制小小区基站100、宏小区基站200等的控制节点。核心网络13可包括例如演进分组核心(EPC)或5G架构。核心网络13通过网关设备连接到分组数据网络。
小小区基站100和宏小区基站200通过X2接口14连接。另外,宏小区基站200和核心网络13通过S1接口15连接。
按照目前(截至2016年6月)的3GPP讨论,认为从LTE网络构造到5G网络构造的变化并不重大。即,X2接口、X1接口等被认为包含在5G网络构造中。
另外,在将说明的MUST中,假定在宏小区和小小区中使用不同的频带,以及在同一宏小区内的多个小小区中使用同一频带。因而,在宏小区12和小区域11中使用不同的频带,而在小小区11A和11B中使用同一频带。
下面,将说明适用于系统1的5G无线电接入技术。
<1.2.大规模MIMO>
图2是说明大规模MIMO的示图。大规模MIMO是一种通过包括多个天线元件的阵列天线形成具有明显指向性的波束的技术。如图2中图解所示,当应用大规模MIMO时,基站100对多个用户进行空间波束成形。于是,能够增加可同时以很高的数据速率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300的数量。因而,能够显著增加增强移动宽带(eMBB)的小区容量。另外,在大规模MIMO中,能够按照利用波束的精确位置中的通信,提高天线增益和降低干扰。由于能够补偿毫米波的路径损耗以及达到作为5G要求的小区容量条件,因此决定在5G中使用大规模MIMO。
在下表中,示出了LTE 3D-MIMO和5G大规模MIMO中的天线的数量(更具体地,天线元件的数量)的例子。在下表中,示出了设置在20cm(厘米)×20cm的二维平面上的天线元件的数量以及天线元件的间隔。
[表1]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071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081
按照上表,在更高的频带中,天线元件的数目增大,并且能够形成具有明显指向性的波束。于是,应注意的是在更高的频带中,大规模MIMO的效果更大。
<1.3.MUST>
MUST是利用非正交资源的通信方式。在MUST中,至少部分重叠的资源被分配给小区内的各个终端设备300。例如,在频率方向上重叠的资源块被分配给多个终端设备300。当使用MUST时,在无线电空间中,由小区内的终端设备300传送和接收的信号可能相互干扰。然而,在接收侧,通过预定的解码处理能够获取每个用户的信息。从而,从理论上知道与利用正交资源的通信方式相比,当资源被适当分配时,在MUST中能够达到更高的通信容量(或者小区通信容量)。
图3是说明MUST的示图。如图3中图解所示,设想其中基站100利用非正交资源,复用位于小区的中央的终端设备300A和位于小区的边缘的终端设备300B的例子。终端设备300A位于靠近基站100的位置,从而接收递送给终端设备300A的信号21和递送给终端设备300B的信号22。由于接收信号电平较高,并且必需的载波-噪声比(C/N)足够小,因此终端设备300A能够进行串行干扰消除(SIC),并且获取和解码递送给自己的信号21。这里,SIC是其中递送给其他用户的干扰副本被生成并从接收信号中除去(所述生成和除去是相继进行的),从而获取递送给自己的信号的方法。相反,由于终端设备300B位于远离基站100的位置,因此递送给终端设备300A的信号21在接收到时已被充分衰减。于是,终端设备300B可以不利用SIC地接收和解码递送给自己的信号22。利用SIC除去干扰的UE也被称为Near-UE。另外,能够不利用SIC地获取递送给自己的信号的UE也被称为Far-UE。
<1.4.CU分离>
CU分离是其中以分离方式处理控制平面信号和用户平面信号的技术。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系统1中,小小区基站100进行用户平面的处理,并且往来于终端设备300传送和接收用户数据。即,通过无线电链路16传送和接收用户平面信号。另一方面,宏小区基站200进行控制平面的处理,并且往来于终端设备300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即,通过无线电链路17传送和接收控制平面信号。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基站之间的协同,能够稳定地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同时通过5G无线电接入技术高速地传送和接收用户数据。另外,作为用于基站之间协同的技术,基站之间的聚合(双重连接)可适用于小小区基站100和宏小区基站200。
<1.5.技术问题>
(1)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于当组合大规模MIMO和CU分离时,建立终端设备和充当用户平面信号的通信伙伴的小小区基站之间的同步的机制还不清楚。认为通过利用控制平面信号,可以建立终端设备与充当控制平面信号的通信伙伴的宏小区基站的同步。相反,认为由于没有控制平面信号被传送和接收,因此难以建立终端设备与充当用户平面信号的通信伙伴的小小区基站的同步。特别地,认为难以在通过大规模MIMO形成的波束之中适当选择在通信中使用的波束,即,难以建立将说明的波束成形同步。
(2)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于当组合大规模MIMO和CU分离时,终端设备在充当用户平面信号的通信伙伴的小小区基站之间越区切换的机制还不清楚。例如,设想其中波束上的终端设备往来于宏小区基站传送和接收控制平面信号和往来于小小区基站传送和接收用户平面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终端设备和小小区基站之间建立无线电链路。在维持该连接状态的时候,在小小区基站之间进行越区切换的机制还不清楚。
(3)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在于当组合大规模MIMO和MUST时,用于指令终端设备进行SIC的机制还不清楚。在其中进行这种组合的环境中,例如,利用非正交资源来复用位于来自基站的同一波束上的多个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终端设备之中位于靠近基站的位置的终端设备进行SIC。然而,将进行SIC的定时不为该终端设备所知。
<<2.设备的构造例子>>
下面将参考图4-图7,说明设备的构造例子。
<2.1.小小区基站的构造例子>
图4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的构造例子的方框图。如图4中图解所示,小小区基站100包括天线单元110、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存储单元140和控制单元150。
(天线单元110)
天线单元110以无线电波的形式,把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20输出的信号发射到空间中。另外,天线单元110把空间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把所述信号输出给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这里,按照本实施例的天线单元110包括将说明的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当小区被分割成多个扇区时,天线单元110可包括与分割的扇区一一对应的多个阵列天线。
(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无线电通信单元120传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向终端设备300传送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00的上行链路信号。
按照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20通过大规模MIMO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300通信。
(网络通信单元130)
网络通信单元130传送和接收信息。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30向其他节点传送信息,并且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信息。例如,所述其他节点包括其他基站(例如,宏小区基站200)和核心网络节点。
(存储单元140)
存储单元140存储用于小小区基站1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控制单元150)
控制单元150提供小小区基站100的各种功能。控制单元150包括信息共享单元151和通信控制单元153。替代地,控制单元15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组件以外的组件。即,控制单元150可以进行除这些组件的操作以外的操作。
信息共享单元151和通信控制单元153的具体操作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2.2.宏小区基站的构造例子>
图5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宏小区基站200的构造例子的方框图。如图5中图解所示,宏小区基站200包括天线单元210、无线电通信单元220、网络通信单元230、存储单元240和控制单元250。
(天线单元210)
天线单元210以无线电波的形式,把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20输出的信号发射到空间中。另外,天线单元210把空间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把所述信号输出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按照本实施例的天线单元210可包括FD-MIMO阵列天线。
(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传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向终端设备300传送下行链路信号,并且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00的上行链路信号。
按照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20通过FD-MIMO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300通信。
(网络通信单元230)
网络通信单元230传送和接收信息。例如,网络通信单元230向其他节点传送信息,并且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信息。例如,所述其他节点包括其他基站(例如,小小区基站100)和核心网络节点。
(存储单元240)
存储单元240存储用于宏小区基站2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控制单元250)
控制单元150提供宏小区基站200的各种功能。控制单元250包括信息共享单元251和通信控制单元253。替代地,控制单元25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组件以外的组件。即,控制单元250可以进行除这些组件的操作以外的操作。
信息共享单元251和通信控制单元253的具体操作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2.3.终端设备的构造例子>
图6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的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如图6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300包括天线单元310、无线电通信单元320、存储单元330和控制单元340。
(天线单元310)
天线单元310以无线电波的形式,把由无线电通信单元320输出的信号发射到空间中。另外,天线单元310把空间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把所述信号输出给无线电通信单元320。
(无线电通信单元320)
无线电通信单元320传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320与小小区基站100或终端设备300通信。具体地,无线电通信单元320接收来自小小区基站100或宏小区基站200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向小小区基站100或宏小区基站200传送上行链路信号。
(存储单元330)
存储单元330存储用于终端设备3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
(控制单元340)
控制单元340提供终端设备300的各种功能。控制单元340包括通信控制单元341和SIC处理单元343。替代地,控制单元34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组件以外的组件。即,控制单元340还可进行除这些组件的操作之外的操作。
通信控制单元341和SIC处理单元343的具体操作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3.技术特征>>
下面,将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1的技术特征。
<3.1.信息共享>
-第一同步信息
小小区基站100(例如,信息共享单元151)和宏小区基站200(例如,信息共享单元251)利用S1接口、X2接口等相互共享信息。例如,小小区基站100和宏小区基站200相互传送用于与终端设备300的同步的信息(下面也称为第一同步信息)。
例如,第一同步信息可包括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C-RNTI是由已建立控制平面的连接的宏小区基站200分配给终端设备300的标识信息。
例如,第一同步信息可包括用于已建立控制平面的连接的宏小区基站200与终端设备300之间的临时同步的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可包括例如帧定时信息和符号定时信息。
例如,第一同步信息可包括在小小区基站100中使用的用户平面的频道信息。因而,终端设备300可建立频率同步。
例如,第一同步信息可包括用于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波束成形同步指的是在由传输设备形成的波束上捕捉接收设备的事实。将说明的小小区候选信息被视为用于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
FD-MIMO可适用于宏小区基站200。在版本13中讨论的FD-MIMO中,基站的天线的数量为64。另外,正在讨论图7中所示的序列图。
图7是图解说明正在版本13中讨论的同步处理流程的例子的示图。如图7中图解所示,首先,eNB(即,基站)向UE(即,终端设备)传送小区特有参考信号(CRS)(步骤S102)。通过CRS,UE可得知用于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测量的粗略信道质量。之后,UE向eNB传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步骤S104)。通过SRS,eNB可得知上行链路的详细信道质量。之后,eNB向UE传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步骤S106)。通过CSI-RS,UE可得知详细信道质量。之后,UE向eNB传送CSI报告(步骤S108)。因而,UE可请求更可取的波束,以及调制和编码方式(MSC)。之后,eNB向UE传送解调参考信号(DMRS)(步骤S110)。通过利用DMRS,UE可解码用户数据。随后,eNB把用户数据传送给UE(步骤S112)。因而,处理结束。如在该序列中所示,在FD-MIMO的情况下,通过包括CSI测量信号的传输和CSI报告的接收的CSI反馈,eNB和UE按照多用户MIMO(MU-MIMO)进行波束成形。
宏小区基站2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53)进行参考图7说明的同步处理,并利用FD-MIMO建立控制平面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设备300位于波束的方向上,并且利用信号的接收强度也可估计距离,因此宏小区基站200可估计终端设备300的位置信息。随后,宏小区基站200基于终端设备300的位置信息和小小区的位置信息,提取终端设备300将与之建立用户平面的连接的小小区的候选者。当存在多个提取的候选者时,宏小区基站200通过向它们赋予优先级来提取候选者。指示通过赋予优先级而提取的小小区的候选者的信息也被称为小小区候选信息。通过相似的方法,小小区基站100也可估计终端设备300的位置信息。
通过按照小小区候选信息赋予优先级,可以指定将形成递送给终端设备300的波束的小小区基站100。小小区候选信息还可包括指示终端设备300在小小区内的位置的估计结果的信息。指示终端设备300在小小区内的位置的估计结果的信息可以是将说明的波束组ID和扇区ID。在这种情况下,小小区基站100可以基于候选者的波束组ID和扇区ID在限定候选者的方向上形成波束,从而实现效率。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300移动,或者由用户持有终端设备300的方式变化。于是,在这些情况下,更可取的是在与移动目的地对应的方向上形成波束,波束被反射体反射并从不同的方向到达终端设备300。于是,即使在参照小小区候选信息时,小小区基站100也可使用与由小小区候选信息指示的波束组ID或扇区ID不同的波束组ID和/或扇区ID。
-第二同步信息
宏小区基站200(例如,信息共享单元251)把用于小小区基站100与终端装置300之间的同步的信息(下面也称为第二同步信息)通知终端装置300。例如,第二同步信息包括上述第一同步信息。此外,第二同步信息可以包括将说明的与小小区候选者的波束有关的信息(例如,指示在小小区候选者中传送的ZC序列的信息等)。另外,第二同步信息可以包括将说明的定时信息和延迟信息。通过利用由上述CU分离建立的宏小区基站200和终端装置300的控制平面,传递第二同步信号。
<3.2.分组波束成形>
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通过大规模MIMO形成波束。波束可被分组。当多个波束被分组和一起使用时,可以改善接收质量。下面将参考图8和图9,说明对于按照分组改善接收质量而进行的模拟。
图8是说明大规模MIMO的模拟环境的示图。如图8中图解所示,该模拟环境是其中设想散射环模型的环境,eNB形成朝向两个UE的波束,并进行通信。eNB通过大规模MIMO形成波束,利用至少一个波束31与UE#1通信,并按照相似的方式利用至少一个波束32与UE#2通信。另一方面,各个UE利用全向天线形成全向天线图案,并与eNB进行通信。更具体地,UE#1形成天线图案33,UE#2形成天线图案34。由于在一般的移动通信中存在UE位于服务小区内任意之处的可能性,因此其中在首次建立无线电链路之前使用全向天线的情况有利于在初始接入过程中与eNB建立同步。另外,天线元件的数量为64,元件间隔为0.5λ,用户的数量为2,平均信噪比(SNR)为20dB,调制方式为正交移相键控(QPSK),并且试验次数为10000次。
在该环境中,在改变用户之间的到达角度差35、波束的角度扩展大小36和分配给一个用户的波束的数量的条件下,进行评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的模拟。结果示于图9中。
图9是说明大规模MIMO的模拟结果的示图。左图示出当到达角度差为5度时,每个波束数量的相对于SINR的累积分布函数(CDF)特性。右图示出当到达角度差为30度时,每个波束数量的相对于SINR的CDF特性。按照模拟结果,应明白的是与在单个波束中相比,在多个波束中SINR进一步改善。此外,应明白的是当到达角度差较小时,如果存在单个波束,那么性能恶化严重,而如果存在多个波束,那么性能恶化受到抑制。例如,当到达角度差为5度时,SINR(CDF=10%)在波束数量为1时为1.1dB,而在波束数量为3时为28dB。另外,当到达角度差为30度时,SINR(CDF=10%)在波束数量为1时为27.7dB,而在波束数量为3时为32.5dB。如上所述,在大规模MIMO中,应注意的是当假定UE使用全向天线时,多个波束优选被分配给一个用户。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包括多个波束的组(下面也称为波束组)。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包含在波束组中的所有多个波束与终端设备300通信。对于每个波束组波束方向不同,小小区基站100选择适合于终端设备300的位置的波束组,并利用选择的波束组进行通信。当多个终端设备300位于波束上时,小小区基站100在单个波束上复用多个终端设备300,并进行通信。向每个波束组分配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也被称为波束组ID(对应于第一标识信息)。另外,可向各个波束分配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也被称为波束ID(对应于第三标识信息)。下面将参考图10,举例说明其中包含在一个波束组中的波束的数量为4的例子。
图10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波束分组的例子的示图。在图10中,圆指示波束,而矩形虚线指示波束组。即,每个波束组包含4个波束。向每个波束组分配诸如#0、#1、…、#5之类的波束组ID(图中表示成波束成形组ID(BGID))。另外,当波束组ID被设定为“X”并且波束组的索引被设定为“Y”时,向各个波束分配诸如“#X-Y”之类的波束ID(图中表示成波束成形ID(BID))。应明白的是除了4之外,波束数量还可以是任意数量,例如,2、5或9。
例如,在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中可安装256个天线元件。在(截至2016年6月的)5G关键性能指标(KPI)中,该数量目前被指示为30GHz频带和4GHz频带的eNB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当包含在一个波束组中的波束数量为4时,对于分配给单个扇区的每个单个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定义最多64个波束组,并且定义最多64个波束组ID。
<3.3.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可取的是在小小区的初始接入过程中建立符号同步、帧同步和波束成形同步。终端设备300在宏小区的控制平面中建立同步,随后从宏小区得知小小区的帧定时信息和符号定时信息。因而,认为终端设备300可以以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与小小区建立符号同步和帧同步。下面将说明终端设备300与小小区建立波束成形同步的过程。下面,由基站进行的波束成形也被称为eNB波束成形。具体地,由小小区基站100利用波束组进行的eNB波束成形也被称为第一eNB波束成形。
-扇区构造
假定小小区基站100包含多个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以形成全向指向性。例如,假定小小区基站100把小区分成3个扇区,并向一个扇区分配阵列天线。图11中示出了该例子。
图11是说明7小区×3扇区的小区构造的例子的示图。小区被表示成六边形,并且一个小区被分成3个扇区。分配给每个扇区的数字指示索引。图11中所示的构造例子表示其中重复21个扇区(7小区×3扇区)以实现充分正交性的小区排列。
在LTE中,在许多情况下,在相邻小区之间以及在相邻扇区之间使用同一频带。在3GPP中定义了多点协同(CoMP),CoMP是一种用于避免在小区边缘的来自其他小区或者其他扇区的干扰,并利用这种避免提高吞吐量的技术。应注意的是按照上述5G CU分离的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协同通信是作为CoMP方式之一的协同调度/协同波束成形(CS/CB)的扩展的技术。
-ZC序列
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是利用循环移位的正交扩展序列,并且是具有优异的自相关特性及互相关特性的序列。这里,作为例子,将举例说明作为一种CAZAC序列的Zadoff-Chu序列(下面也称为ZC序列)。
将参考下式说明为恒定值的互相关,这是ZC序列的一个特征。
[式1]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171
这里,NZC表示序列长度。q表示序列号。n表示序列的元素的索引。当序列长度NZC为质数时,NZC-1个ZC序列可用。另外,可用序列中的任意两个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具有如下的恒定值。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181
另外,将参考下式,说明作为ZC序列的一个特征的正交性。
[式2]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182
α表示循环移位量。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183
是充当原点的ZC序列(下面也称为根ZC序列)。rα u,v(n)表示通过把根ZC序列循环移位α而获得的序列。
当同一根ZC序列被循环移位不同的循环移位量α时,生成不同的正交序列。即使当利用非正交资源复用多个用户时,如果在被复用用户之间循环移位量不同,那么利用ZC序列的正交性也可实现用户分离。
-用于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
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把用于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传送给终端设备300。更具体地,小小区基站100把分配给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之中、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传送给终端设备300。因而,终端设备300可以得知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
一个波束组ID对应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对象区域(例如,小区或扇区)中的一个部分区域。这将参考图12说明。
图12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波束组ID的示图。如图12中图解所示,作为小小区基站100的阵列天线110的通信对象区域的扇区11被分成多个部分区域。随后,通过利用包含在对应于一个波束组ID的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的信号被传送给一个部分区域。例如,如图12中图解所示,通过利用包含在对应于索引1的部分区域的波束组ID中的多个波束传送的信号被传送给索引1的部分区域。另外,通过利用包含在对应于索引21的部分区域的波束组ID中的多个波束传送的信号被传送给索引21的部分区域。按照这种方式,波束组ID与通信对象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一一对应。
对波束ID来说同样如此。即,波束ID对应于通过细分对应于波束组ID的部分区域而获得的多个区域之一。这里,对应于波束组ID的部分区域大于对应于波束ID的区域。换句话说,通过利用对应于波束组ID的波束组传送的信号具有不比通过利用一个波束传送的信号的波束宽度更锐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较宽的波束宽度。
这里,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包含在对应于波束组ID的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波束组ID。例如,利用包含在对应于波束组ID的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包含在将说明的同步信号以及将说明的自包含帧中的波束组ID。因而,当接收到波束时,终端设备300可得知包括所述波束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另外,可基于将说明的同步信号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并基于将说明的自包含帧追踪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下面,利用包含在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的传输也将被简单地称为利用波束组的传输。
在波束组ID中,可对应于彼此具有正交性的序列,传送循环移位序列。例如,波束组ID可对应于ZC序列。更具体地,待传送的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可对应于波束组ID。此外,待传送的序列的根序列(例如,根ZC序列)可对应于扇区ID。以这种方式,当波束组ID和扇区ID对应于ZC序列时,可以可靠地把波束组ID和扇区ID通知终端设备300。
下面,将说明对应于ZC序列的波束组ID和扇区ID。
如果序列长度NZC是质数,那么定义唯一地与宏小区中分配给终端设备300的C-RNTI一一对应的NZC-1个ZC序列。序列被一一对应地分配给扇区。即,向每个扇区分配作为对应于C-RNTI的唯一ZC序列并且对于每个扇区不同的一个ZC序列。
分配给每个扇区的ZC序列被视为该扇区中的根ZC序列。随后,当利用该根ZC序列作为原点进行循环移位时,生成多个不同的正交序列。每个循环移位的ZC序列对应于该扇区内的波束组ID。
这里,可取的是任意两个ZC序列之间的循环移位量(即,循环移位量之差)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以便保持小区内的正交性。
循环移位量>最大往返传播延迟时间+多径延迟时间
这是因为即使当两个ZC序列之一被延迟而另一个未被延迟时,如果该关系表达式被满足,那么也能够避免冲突。
在系统1中,宏小区和小小区按照CU分离进行协同通信。与宏小区相比,由小小区中的延迟分散而引起的延迟时间以及来自小区边缘的往返传播时间足够小。因而,利用该关系表达式计算的循环移位量的大小可被设定成足够小的值。即,按照从分配给一个扇区的根ZC序列基于关系表达式设定的循环移位量,可以分配与波束组ID一一对应并且相互正交的ZC序列。于是,终端设备300基于循环移位量指定波束组ID,并且可以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相反,在相邻的扇区之间分配唯一地与C-RNTI一一对应的多个ZC序列中的不同的根ZC序列。于是,即使当终端设备300移动到相邻扇区时,也能够基于移动后的扇区的根ZC序列和循环移位量,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向各个波束组候选者,利用包含在该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包括该波束组的波束组ID的同步信号(对应于第一同步信号)。关于波束组候选者的信息可在宏小区基站200或者其他的小小区基站100中共享。同步信号包括上述ZC序列,并且是利用对应于该ZC序列的波束组传送的。同步信号可用于小区搜索。
小小区基站100可扫描地传送同步信号。这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通过利用包含在对应于一个波束组ID的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一个同步信号。于是,如上参考图12所述,一个同步信号被传送给包含在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对象区域(例如,小区或扇区)中的一个部分区域。小小区基站100定期并且随着时间顺序地向包含在通信对象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传送同步信号。即,由一个同步信号覆盖通信对象区域的一部分。另外,由于同步信号是随着时间顺序地传送的,因此通信对象区域被顺序地逐个部分地覆盖,结果整个区域被覆盖。另外,同步信号是定期传送的,从而整个通信对象区域被定期覆盖。这将参考图13详细说明。
图13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示图。如图13中图解所示,小小区基站100把一个小小区11分成3个扇区(11A、11B和11C),并把阵列天线110A、110B或110C分配给每个扇区。例如,小小区基站100通过利用各个阵列天线110A-110C,与包含在各个扇区11A-11C中的终端设备300通信。将聚焦于阵列天线110A和扇区11A,说明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的同步信号的传输。如图13中图解所示,在3GPP RAN1会议中讨论的均匀矩形面板阵列(URPA)被用作阵列天线110A的构造。当同步信号的索引为n时,波束组的总数为N,并且n=1、2、…、N,小小区基站100随着时间顺序传送索引1~N的同步信号。从小小区基站100的阵列天线110A传送的一个同步信号覆盖扇区11A中的一个部分区域(即,同步信号被传送给扇区11A的一个部分区域)。另外,索引1~N的同步信号随着时间被顺序传送,从而扇区11A的整个区域被覆盖,就像随着时间被顺序扫描一样。这样,从阵列天线110A的角度来看,扇区11A的整个区域被好像顺序扫描似地被覆盖的事实可被理解成在3D方向上全面移动光束。如上参考图12所述,这就好像灯塔的探照灯以3D的方式扫过扇区的整个范围。扫描地传送同步信号的这种方法可被定期重复预定次数。另外,为了减少覆盖扇区11A的整个区域的时间和避免被障碍物阻挡,在同时传送多个波束的时候,小小区基站100可进行扫描传输,以致波束不重叠。这里,重复的次数、同时扫描传送的波束数量等可由例如小小区基站100设定。
同时,如图13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300通过利用全向天线接收来自阵列天线110A的波束。如后所述,通过在初始接入过程中使用全向天线,终端设备300可容易地接收一个或多个扫描传送的同步信号。因而,终端设备300可首先选择大致且粗略的波束(即,波束组),以便与在当前位置最佳的波束建立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
另外,除用于建立波束成形同步的同步信号之外,用于符号同步的同步信号和用于帧同步的同步信号也可被映射到同步信号。此外,为初始接入过程所需的报告信号(例,参考信号)可被附加地映射到同步信号。
上面已经说明了扫描传输。随后将参考图14,说明传送同步信号的范围。
图14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示图。如图14中图解所示,使用7小区×3扇区的小区构造(或者小区排列(部署情形))。另外,假定用户平面连接请求作为个别信令(专用信令)的RRC消息被传送给终端设备300。如图14中图解所示,在一些情况下,终端设备300具有移动性。通过FD-MIMO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定终端设备300的位置,不过考虑到终端设备300的移动性,应具有一定程度尺寸地确定其中传送同步信号的范围。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终端设备300的移动性相应的范围18中传送用于终端设备300的同步信号。换句话说,范围18内的多个小小区基站100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同步信号。即,当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对象区域(即,小区或扇区)在与终端设备300的移动性相应的范围18内时,小小区基站100在对应范围内的通信对象区域中传送同步信号。例如,小小区基站100在整个通信对象区域在范围18内时,在整个通信对象区域中传送同步信号,而在通信对象区域的一部分(例如,多个扇区中的一些扇区)在范围18内时,只在通信对象区域的对应部分中传送同步信号。范围18可具有在终端设备300移动的可能性较高的方向上较长而在终端设备300移动的可能性较低的方向上较短的形状。另外,范围18可具有与终端设备300移动的速度相应的尺寸。因而,即使当终端设备300移动时,也可以不断接收同步信号,从而稳定的通信成为可能。
这里,范围18对应于多个小小区,所述多个小小区是包含在宏小区中的多个小小区中的一些小小区。即,并不在宏小区中的所有小小区中传送同步信号,而是只在小小区中的一些小小区中传送同步信号。因而,其中传送同步信号的区域受到限制,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
另外,通过共享上述第一同步信息,多个小小区基站100可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括ZC序列的同步信号。宏小区基站200可以只与包含在范围18中的多个小小区基站100共享第一同步信号,或者可以指令包含在范围18中的多个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同步信号。另外,通过共享上述第二同步信息,终端设备300可得知接收的ZC序列的候选者。
上面已经说明了其中传送同步信号的范围。
相反,终端设备300(通信控制单元341)把分配给波束组的波束组ID之中可用于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因而,小小区基站100可得知可用于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
具体地,终端设备300基于利用包含在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对于各个波束组传送的包含该波束组的波束组ID的同步信号的接收结果,向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包含可用于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的应答。例如,终端设备300首先得知与包含在接收的同步信号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同步信号中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组ID,作为用于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最佳(即,可用)波束组ID。随后,终端设备300向小小区基站100反馈得知的最佳波束组ID,作为对于接收的同步信号的应答。在该反馈中可以使用ZC序列。即,终端设备300可反馈对应于最佳波束组ID的ZC序列。这种情况下,来自小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设备300的反馈信号可被暂时分离。
小小区基站10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00的对于同步信号的应答。为了能够可靠地接收该应答,小小区基站100把阵列天线110的天线指向性51设定为准全向性,如图15中图解所示。图15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的天线指向性的示图。如图15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300通过利用将说明的准全向天线44,在所有方向上传送ACK信号。相反,对于小小区基站100,终端设备300的位置未知,从而不知道ACK信号从哪个方向到来。于是,小小区基站100把天线指向性51设定为准全向性,以便即使当ACK信号从作为通信对象区域的扇区11中的任意位置到来时,也能够可靠地接收该ACK信号。这种情况下,作为把天线指向性51设定为准全向性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可以在不使指向性的相位一致的情况下,把各个天线的指向性设定成不同的方向。
随后,小小区基站100基于接收的应答决定将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并把该波束组的波束组ID传送给终端设备300,该波束组ID一般被决定为包含在所述应答中的波束组ID。因而,终端设备300可确认由小小区基站100分配给该终端设备300的波束组。
按照这样的过程,建立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之间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下面,利用ZC序列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将参考图16和图17详细说明。这里,为了简单起见,使用随着时间的过去顺序地扫描传送一个同步信号的情况作为示例。
图16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如图16中图解所示,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对应于波束组ID的波束组,把包含对应于该波束组ID的ZC序列的同步信号传送给终端设备300。具体地,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对应的波束组,每隔波束成形帧间间隔(BIS),顺序传送根据对应于单个扇区的根ZC序列生成的并且对应于各个波束组的多个ZC序列。例如,当定义64个波束组时,顺序传送包含对应于波束组ID#0~#63的ZC序列的64个同步信号。另外,小小区基站100每隔波束成形重复帧间间隔(BRIS),重复预定次数地传送包含数个波束组的多个ZC序列的无线电帧。这里,就同步信号的传输来说,进行上面说明的扫描传输。
如上所述,终端设备300得知与接收的ZC序列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组ID,作为用于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最佳波束组ID。随后,终端设备300重复预定次数地向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包括指示最佳波束组ID的信息的ACK信号。为了能够可靠地接收该ACK信号,小小区基站100把天线指向性设定为准全向性。另外,小小区基站100重复预定次数地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括指示接收到波束组ID的反馈,即指示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建立的信息的ACK信号。
图17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如图17中图解所示,由小小区基站100每隔BRIS重复传送每隔BIS包含数个波束组的多个ZC序列的无线电帧。这里,就同步信号的传输来说,进行上面说明的扫描传输。之后,小小区基站100把天线指向性设定为准全向性,以便能够可靠地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00的ACK信号。随后,当判定波束组ID#16的波束组的接收质量最好时,终端设备300重复预定次数(重复应答(RACK)数)地向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包括指示波束组ID#16的信息的ACK信号。随后,作为指示已接收到该ACK信号的ACK信号,小小区基站100重复预定次数地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括指示波束组ID#16的信息的ACK信号。
按照上述过程,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上述BIS、BRIS和重复次数由宏小区基站200预先设定,并且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从宏小区基站200获取这些信息。另外,小小区基站100侧的BIS、BRIS和重复次数可以与终端设备300侧的BIS、BRIS和重复次数相同或不同。
<3.4.TDD/自包含帧>
-TDD
假定在大规模MIMO中使用时分双工(TDD)方式。
当应用按照大规模MIMO的MU-MIMO时,eNB优选得知散布在小区内的各个位置的UE的信道环境(即,CSI)。于是,eNB向各个UE单独传送用于CSI测量的信号,各个UE被认为进行CSI测量,并对eNB进行CSI反馈。
然而,eNB向小区内的所有UE单独传送用于CSI测量的信号和接收来自各个UE的CSI反馈的时间与UE的数量相应地增大。于是,存在由于在开始实际用户平面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之前发生延迟,时间传输效率显著降低的风险。
在这点上,由于在T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带相同,因此当传输和接收的时间差较小时,可以认为信道环境几乎相同。因而,当使用TDD方式时,eNB可以省略与各个UE的下行链路的CSI测量过程。因而,能够满足作为5G要求的低等待时间。
-自包含帧
在建立符号同步、帧同步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并且建立初始接入之后,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可开始用户平面中的数据传输和接收。像上面说明的第一同步信息和第二同步信息一样,终端设备300可被通知在小小区基站100中所需的系统信息(主信息块(MIB))及其他信息(系统信息块(SIB)),或者系统信息和其他信息可以在将说明的自包含帧中的用户平面的下行链路数据(DL数据)中,作为信令信息被传送给终端设备300。
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连同下行链路数据地传送用于传送下行链路数据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另一方面,终端设备3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341)把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小小区基站100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的应答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随后,小小区基站100接收包括相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终端设备300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的应答。这样,当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相互通知用于传送和接收用户数据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时,可以连续实现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追踪,即,在初始接入中进行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建立。例如,当接收侧的接收质量恶化时,小小区基站100可在改变待用于传输的波束组的时候,搜索其接收质量良好的最佳波束组。具体地,小小区基站100通过利用作为ACK信号从终端设备300传送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等的信号,可以得知详细的信道质量,从而可以预编码对于终端设备300最佳的波束组。另外,像LTE-A一样,小小区基站100应答来自终端设备300的最佳波束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的接收,从而可通过利用PMI追踪最佳波束组。波束组ID的传输可以通过上述ZC序列的传输进行。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连续建立帧同步、定时同步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对于用户平面信号,目前(截至2016年6月)正在5G会议中讨论自包含帧,作为用于满足上述低等待时间需求的TDD方式的无线电帧的构造。小小区基站100可在单个自包含帧中进行下行链路数据和波束组ID的传输,以及应答的接收。这里,自包含帧可以是TDD方式的子帧。下面将参考图18和图19,说明自包含帧的构造的例子。
图18是图解说明一般的自包含帧的构造的例子的示图。如图18中图解所示,一个无线电帧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L Control)、下行链路数据(DL DATA)、保护间隔和UE上行链路应答(UE UL ACK)。终端设备300高速地进行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处理,并把其响应包含在同一无线电帧中的UE上行链路应答中。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自包含帧的构造的例子的示图。如图19中图解所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其中当前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DL信号的波束组ID(eNBDL BGID)。另外,UE上行链路应答包括其中当前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DL信号的波束组ID(UE UL BGID)。这样,在自包含帧中,传送和接收其中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ID。另外,必要时,下行链路信道估计(CE)导频、UE上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UE上行链路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等可被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UE上行链路应答中,并被传送和接收。如上所述,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追踪中,可按照PMI在终端设备300的主导下搜索最佳波束组,或者按照CQI和作为ACK信号传送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信号,通过对最佳波束组进行预编码,在小小区基站100的主导下搜索最佳波束组。
<3.5.UE波束成形>
-指向天线与准全向天线的组合
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例如,天线单元310)包括指向天线和全向天线。随后,在利用全向天线与小小区基站100通信的时候,终端设备3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341)有选择地(即,可选地)利用指向天线与小小区基站100通信。因而,在稳定地与小小区基站100通信的时候,终端设备300可以根据需要按照高数据速率进行通信。全向天线可以正是准全向(Quas i-Omni)天线。下面,由终端设备300进行的波束成形也将被称为UE波束成形。
下面,首先将参考图20和图21,说明利用指向天线进行的模拟。
图20是说明指向天线的模拟环境的示图。如图20中图解所示,在模拟环境中,使用包含总共32(4×8)个天线元件41的贴片天线40。在目前(截至2016年6月)的5G关键性能指标(KPI)中,将在UE中安装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在30GHz频带中为32,而在4GHz频带中为8。
图21是说明指向天线的模拟结果的示图。在图21中,例示了由图20所示的贴片阵列形成的天线图案。如图21中图解所示,应明白的是在4×8贴片阵列中,只在Z轴方向上稳定地形成天线图案。然而,由于UE是移动终端并且由用户以各种方式操纵,因此更可取的是在所有方向上稳定地形成天线图案。
这里,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包括指向天线和准全向天线。下面将参考图22,说明终端设备300的天线构造的例子。
图22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的天线构造的例子的示图。如图22中图解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天线单元310包括包含总共24(4×6)个天线元件41的贴片天线42和包含8个天线元件43的准全向天线44。
当终端设备300通电并最初建立与小小区基站100的连接时,它利用准全向天线接收上述同步信号。通过利用准全向天线,即使在未建立eNB波束成形同步的状况下,终端设备300也可容易地接收用于eNB波束成形同步的同步信号。这里,用于eNB波束成形同步的同步信号可包括通过大规模MIMO(5G)和FD-MIMO(LTE),即从小小区基站100和宏小区基站200传送的同步信号。终端设备300建立符号同步、帧同步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作为初始接入过程。如上所述,终端设备300可相对于宏小区,近似预测与小小区的符号同步定时和帧同步定时。随后,终端设备300通过准全向天线可靠地接收扫描传送的同步信号,从而可以正确地迅速建立作为符号同步、帧同步和波束成形同步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终端设备300可利用指向天线(例如,贴片天线42)进行UE波束成形。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300可进一步改善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质量。UE波束成形是在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之后进行的。
这里,小小区基站100或宏小区基站200基于小小区内的信道环境,判定在终端设备300中是否进行UE波束成形。于是,按照小小区内的实际现场信道环境,提供以下两种通信模式。
在第一通信模式下,小小区基站100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以用于通信。另外,终端设备300在不进行波束成形的情况下,利用准全向天线进行通信。
在第二通信模式下,小小区基站100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以用于通信。另外,终端设备300利用准全向天线进行通信,并且与之并行地,通过利用指向天线进行UE波束成形来进行通信。
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由于并行地进行2流的MIMO通信,因此能够实现非常高的数据速率。这里,UE波束成形是可选的。通常使用第一通信模式,并且在UE波束成形必要或者可用时,尝试转变到第二通信模式。如果UE波束成形的无线电链路被断开,那么模式返回第一通信模式,并在之后当波束成形必要或者可用时,再次尝试转变到第二通信模式。
相反,在第一通信模式下,只进行1流的MIMO通信,即,按照所谓的5G小小区eNB的大规模MIMO通信。然而,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由于只进行1流的MIMO通信,因此可取的是在连接一旦建立之后就持续地维持稳定的无线电链路。
可取的是终端设备300至少在初始接入过程和越区切换过程的时候,通过使用全向天线与小小区基站100进行通信。通过在初始接入过程期间利用全向天线,如上所述能够迅速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另外,通过在越区切换过程期间利用全向天线,如下所述能够容易地接收来自多个越区切换源和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多个方向的波束,并且CoMP也是可能的。
下面将参考图23-图25,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图23是图解说明由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在第一通信模式下形成的天线指向性图案的例子的示图。如图23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300通过准全向天线44形成4种天线指向性图案45。具体地,终端设备300通过准全向天线44A形成天线指向性图案45A,通过准全向天线44B形成天线指向性图案45B,通过准全向天线44C形成天线指向性图案45C,以及通过准全向天线44D形成天线指向性图案45D。这样,通过4种天线指向性图案45,在所有方向上形成了天线指向性图案。
图24是图解说明由按照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300在第二通信模式下形成的天线指向性图案的例子的示图。如图24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300通过准全向天线44,在所有方向上形成天线指向性图案45。随后,按照4个天线指向性图案45,在所有方向上形成天线指向性图案。此外,终端设备300通过贴片天线42,形成多个波束46。
图25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示图。如图25中图解所示,小小区基站100把1个小小区11分成3个扇区(11A、11B和11C),并把阵列天线110A、110B或110C分配给每个扇区。例如,小小区基站100使用阵列天线110A,并通过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与扇区11A内的终端设备300A和300B通信。另外,小小区基站100使用阵列天线110B,并通过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与扇区11B内的终端设备300C和300D通信。另一方面,终端设备300A和终端设备300C利用它们的全向天线进行通信。即,终端设备300A和300C是按第一通信模式工作的。来自小小区基站100的波束捕捉按第一通信模式工作的终端设备300A和300C。因而,可以按照大规模MIMO实现高数据速率。另外,终端设备300B和终端设备300D利用全向天线和指向天线进行通信。即,终端设备300B和300D是按第二通信模式工作的。来自小小区基站100的波束捕捉按第二通信模式工作的终端设备300B和300D,而来自按第二通信模式工作的终端设备300B和300D的波束捕捉小小区基站100。这样,由于并行地进行2流的MIMO通信,因此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数据速率。
UE波束成形的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类似于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不过,由于天线元件的数量较少,因此在终端设备300中不形成波束组。波束ID(对应于第二标识信息)作为标识信息,被分配给由终端设备300形成的波束。
-用于UE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
终端设备3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341)把用于UE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更具体地,终端设备300把分配给由指向天线形成的多个波束的波束ID之中的、在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的波束ID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因而,小小区基站100可以得知在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的波束ID。
这里,终端设备300利用对应于波束ID的波束,传送该波束ID。例如,包含在下述同步信号和上述自包含帧中的波束ID是利用对应于该波束ID的波束传送的。因而,当接收到波束时,小小区基站100可以得知该波束的波束ID。另外,可以基于下述同步信号建立UE波束成形同步,以及可以基于自包含帧追踪UE波束成形同步。
在波束ID中,可以对应于相互具有正交性的序列,传送循环移位序列。例如,波束ID可对应于ZC序列。更具体地,待传送的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可对应于波束ID。这样,当波束ID对应于ZC序列时,可以可靠地把波束ID通知小小区基站100。
对于UE波束成形,预先分配与分配给终端设备300的C-RNTI唯一地一一对应的ZC序列。当ZC序列用作根序列,并使用对应于波束ID的循环移位量时,分配与由终端设备300形成的波束的波束ID一一对应并且彼此正交的ZC序列。小小区基站100或宏小区基站200可分配ZC序列和循环移位量。这里,如上在段落“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所述,用于UE波束成形的同步信号的扫描传输方法也可被周期性地重复预定次数。同样地,为了减小扫描时间和避免来自障碍物的阻挡,在同时传送多个波束的时候,终端设备300可进行扫描传输,以使得波束不重叠。这里,重复的次数、同时扫描传送的波束的数量等可由例如终端设备300设定。
-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终端设备3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341)对于各个候选波束,进行利用波束的包含该波束的波束ID的同步信号(对应于第二同步信号)的传输。该同步信号包含上述ZC序列,并且是利用对应于ZC序列的波束传送的。
为了能够可靠地接收该同步信号,如图26中所示,小小区基站100把阵列天线110的天线指向性51设定成准全向性。图26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的天线指向性的示图。如图26中所示,终端设备300通过利用指向天线形成波束52,并在各个方向上传送同步信号。相反,对于小小区基站100,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从而同步信号到来的方向似乎已知。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图2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300的指向天线42和准全向天线44是按不同位置和/或角度设置的。在这些情况下,终端设备300的准全向天线44与小小区基站100之间的关系,以及终端设备300的指向天线42与小小区基站100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同。即,在一些情况下,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从小小区基站100传送的同步信号的方向和在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到达小小区基站100的同步信号的方向不同。于是,即使当已经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时,对小小区基站100来说,也应注意同步信号从哪个方向到来是不确定的。于是,小小区基站100把天线指向性51设定成准全向性,以便即使当同步信号从作为通信对象区域的扇区11中的任意位置到来时,也能够可靠地接收同步信号。
相反,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把分配给由终端设备300形成的波束的波束ID之中、可用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的波束的波束ID传送给终端设备300。因而,终端设备300可得知可用于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波束的波束ID。
具体地,小小区基站100基于对于各个波束,利用该波束传送的包含该波束的波束ID的同步信号的接收结果,把包含可用于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的波束的波束ID的应答传送给终端设备300。例如,小小区基站100首先得知与包含在接收的同步信号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同步信号中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ID,作为用于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的最佳(即,可用)波束ID。随后,小小区基站100把得知的最佳波束ID反馈回终端设备300,作为对于接收的同步信号的应答。在该反馈中可以使用ZC序列。即,小小区基站100可反馈对应于最佳波束ID的ZC序列。这种情况下,可以临时分离给小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设备300的反馈信号。
终端设备300接收来自小小区基站100的对于同步信号的应答。随后,终端设备300基于来自小小区基站100的对于同步信号的应答,确定将在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并把包含波束的波束ID的ACK信号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该波束ID一般被确定为包含在应答中的波束ID。因而,小小区基站100可确认由终端设备300分配给小小区基站100的波束。
为了接收该ACK信号,如图27中所示,小小区基站100按照终端设备300的位置,把阵列天线110的天线指向性51设定为较窄,以便能够可靠地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00的ACK信号。图27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的天线指向性的示图。如图27中所示,终端设备300通过利用准全向天线44,在所有方向上传送ACK信号。相反,对小小区基站100来说,已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从而同步信号到来的方向已知。这是因为ACK信号是利用已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使用的准全向天线44传送的。于是,小小区基站100使天线指向性51变窄,并将其设定到该ACK信号到来的方向上。即,小小区基站100不必把天线指向性51设定成准全向性。
按照这样的过程,建立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之间的UE波束成形同步。下面将参考图28,详细说明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图28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这里,为了简单起见,说明随着时间顺序地扫描传送一个同步信号的情况。如图28中图解所示,首先,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由于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和上述说明中的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再说明其细节。随后,进行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具体地,首先,终端设备300利用对应于波束ID的波束,把包含对应于该波束ID的ZC序列的同步信号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具体地,终端设备300利用对应波束,每隔BIS顺序传送从分配给终端设备300的根ZC序列生成的、并且对应于各个波束的波束ID的多个ZC序列。例如,当形成23个波束时,终端设备300顺序传送包含对应于波束ID#0~#22的ZC序列的23个同步信号。另外,终端设备300每隔BRIS,重复预定次数地传送包含与波束的数量对应的多个ZC序列的无线电帧。为了能够可靠地接收该同步信号,小小区基站100把天线指向性设定成准全向性。
小小区基站100得知与接收的ZC序列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ID,作为用于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的最佳波束ID。随后,小小区基站100重复预定次数地把包含指示最佳波束ID的信息的ACK信号传送给终端设备300。例如,小小区基站100确定波束ID#21的波束的接收质量最好,并重复预定次数(eNB RACK数)地把包含指示波束ID#21的信息的ACK信号传送给终端设备300。另外,终端设备300重复预定次数地把包含指示接收到波束ID的反馈,即建立了UE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的ACK信号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例如,终端设备300重复预定次数地把包含指示波束ID#21的信息的ACK信号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为了接收该ACK信号,小小区基站100使天线指向性51变窄,并将其设定到该ACK信号到来的方向上。因而,建立UE波束成形同步。
上述BIS、BRIS及重复次数由宏小区基站200预先设定。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从宏小区基站200获取这些信息。另外,小小区基站100侧的BIS、BRIS和重复次数可以与终端设备300侧的BIS、BRIS和重复次数相同或不同。
<3.6.第二eNB波束成形>
上面已经说明了利用波束组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的小小区基站100。在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之后,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可转变到利用各个波束的通信。这种情况下,小小区基站100从包含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之中的多个波束中,选择之后连续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除所选波束之外的波束可以用于与其他终端设备300的通信。因而,通过在小区内进行波束成形,小小区基站100可增大可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300的数量。下面,由小小区基站100利用波束进行的eNB波束成形也将被称为第二eNB波束成形。
例如,在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之后或者在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和UE波束成形同步之后,小小区基站100可建立第二eNB波束成形的同步。这种情况下,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包含在其中已按照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建立了同步的波束组中的任意波束,建立第二波束成形同步。于是,为了建立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而顺序传送的用于同步的帧的数量可以是与包含在其中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中的波束的数量对应的数量。于是,与通过第一eNB波束成形相比,通过第二eNB波束成形,可以在更短的时段内建立同步。
这里,作为同步信号的传输,和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一样,可以进行扫描传输。然而在这里,扫描传输是在与其中已经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对应的部分区域中进行的。具体地,小小区基站100通过利用包含在其中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中的各个波束,向通过细分对应于该波束组的部分区域而获得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周期性地并且随着时间顺序地传送同步信号。
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和上面说明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相同。下面将参考图29,详细说明第二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图29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例子的示图。如图29中图解所示,首先,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首先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随后建立UE波束成形同步。这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是利用BGID#16的波束组建立的,UE波束成形同步是利用BID#21的波束建立的。由于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和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与上述说明中的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再说明其细节。随后,进行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
具体地,首先,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对应于波束ID的波束,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含对应于该波束ID的ZC序列的同步信号。具体地,小小区基站100利用对应波束,每隔BIS顺序地传送从对应于一个扇区的根ZC序列生成的、并且对应于各个波束的波束ID的多个ZC序列。例如,当在第一eNB波束成形中使用的波束组中包含4个波束时,小小区基站100顺序传送包含对应于波束ID#16-0~#16-3的ZC序列的4个同步信号。另外,小小区基站100每隔BRIS,重复预定次数地传送包含对应于波束数量的多个ZC序列的无线电帧。这里,就同步信号的传输来说,如上所述,在与其中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对应的部分区域中进行扫描传输。随后,为了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00的ACK信号,由于和上面参考图27说明的相同原因,小小区基站100使天线指向性变窄,并将其设定到该ACK信号到来的方向。
之后,终端设备300得知与接收的ZC序列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ID,作为用于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的最佳波束ID。随后,终端设备300重复预定次数地向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包含指示该最佳波束ID的信息的ACK信号。例如,终端设备300判定波束ID#16-1的接收质量最好,并重复预定次数地向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包含指示波束ID#16-1的信息的ACK信号。另外,小小区基站100重复预定次数地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含指示收到波束ID的反馈,即建立了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的ACK信号。例如,小小区基站100重复预定次数地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含指示波束ID#16-1的信息的ACK信号。
按照上述过程,建立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如上所述,在其中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之后进行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本公开的初始接入过程中,进行相控波束成形,从而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中,终端设备300能够以宽到一定程度的波束宽度,迅速建立eNB波束成形同步。在随后的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中,通过利用更锐利的波束宽度,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可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300的数量,并且可实现作为5G大规模MIMO特性的容量提高。
BIS、BRIS和重复次数由宏小区基站200预先设定。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从宏小区基站200获取这些信息。另外,小小区基站100侧的BIS、BRIS和重复次数可以与终端设备300侧的BIS、BRIS和重复次数相同或者不同。
<3.7.处理流程>
下面将参考图30,说明包括上述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和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的一系列初始接入过程中的处理流程的例子。
图30是图解说明在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1中进行的初始接入过程中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如在图30中图解所示,首先,宏小区基站200和终端设备300通过FD-MIMO建立无线电链路(步骤S202)。
之后,宏小区基站200把终端设备300的C-RNTI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步骤S204)。具体地,首先,宏小区基站200从关于与宏小区中的终端设备300的无线电链路的信息,得知分配给终端设备300的唯一C-RNTI。另外,宏小区基站200从关于与宏小区中的终端设备300的无线电链路的信息,得知终端设备300将与之建立用户平面的连接的小小区的候选者。随后,宏小区基站200把终端设备300的C-RNTI传送给运行该小小区候选者的所有小小区基站100。C-RNTI的传输由其中建立控制平面的链路的各个终端设备300进行。X2接口或S1接口用于传送C-RNTI。
之后,宏小区基站200把小小区候选者的频道信息及关于波束的信息传送给终端设备300(步骤S206)。小小区候选者的关于波束的信息例如是包含分配给假定终端设备300位于其中的小小区候选者的各个扇区、并且根据终端设备300的唯一C-RNTI生成的根ZC序列的信息。可以传送被赋予优先级并且具有列表的形式的小小区候选者的关于波束的信息。小小区候选者的关于波束的信息可以基于例如与宏小区中的终端设备300的无线电链路有关的信息来生成。
之后,宏小区基站200向小小区基站100的所有候选者传送定时信息(步骤S208)。这里,定时信息可包括例如帧定时信息或符号定时信息。定时信息可以基于例如关于与宏小区中的终端设备300的无线电链路的信息生成。X2接口或S1接口被用于传送定时信息。
之后,宏小区基站200把定时信息和延迟信息传送给终端设备300。延迟信息包括其中建立无线电链路的控制平面中的各个终端设备300的定时信息,和指示小小区独有的帧定时或符号定时的偏差的延迟信息。延迟信息例如可基于关于与宏小区中的终端设备300的无线电链路的信息生成。
按照上述处理,小小区基站100得知第一同步信息,而终端设备300得知第二同步信息。按照这些信息,终端设备300可以近似预测与小小区基站100的符号同步定时和帧同步定时。结果没有超出预测的原因在于作为6GHz以下的LTE信号的宏小区中的定时和作为毫米波的5G信号的小小区的实际环境中的传播延迟定时确切地说是不同的。在预测之后,通过利用相继接收由小小区基站100顺序扫描传送的同步信号的过程,终端设备300可以正确地建立符号同步、帧同步和波束成形同步。下面将说明建立正确同步的处理。
首先,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步骤S220)。首先,小小区基站100利用与波束组ID对应的波束组,把包括根据对应于各个扇区的根ZC序列生成的、与波束组ID一一对应的、并且相互正交的ZC序列的同步信号传送给终端设备300(步骤S222)。这里,就同步信号的传输来说,在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对象区域(例如,小区或扇区)中进行扫描传输。之后,终端设备300向小小区基站100反馈ACK信号(步骤S224),所述ACK信号包括指示与接收的ZC序列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组ID的信息。为了能够可靠地接收该ACK信号,小小区基站100如上所述,把来自终端设备300的天线指向性设定成准全向性。之后,小小区基站100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括指示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的ACK信号(步骤S226)。按照上述过程,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优选时常维持通过本过程建立的无线电链路。
之后,可选地,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进行UE波束成形同步过程(步骤S230)。首先,终端设备300利用与波束ID对应的波束,把包括根据分配给该终端设备300的根ZC序列生成的、与波束ID一一对应、并且相互正交的ZC序列的同步信号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步骤S232)。为了能够可靠地接收该同步信号,小小区基站100如上所述,把来自终端设备300的天线指向性设定成准全向性。之后,小小区基站100向终端设备300反馈ACK信号(步骤S234),所述ACK信号包括指示与接收的ZC序列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ID的信息。之后,终端设备300向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包括指示建立了UE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的ACK信号(步骤S236)。为了接收该ACK信号,小小区基站100使天线指向性51变窄,并将其设定到该ACK信号到来的方向。按照上述过程,建立UE波束成形同步。
之后,可选地,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进行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步骤S240)。首先,小小区基站100利用与波束ID对应的波束,把包括根据对应于各个扇区的根ZC序列生成的、与波束ID一一对应、并且相互正交的ZC序列的同步信号传送给终端设备300(步骤S242)。这里,就同步信号的传输来说,在与其中建立了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对应的部分区域中进行扫描传输。之后,终端设备300向小小区基站100反馈回ACK信号(步骤S244),所述ACK信号包括指示与接收的ZC序列之中、其接收质量最好的Z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对应的波束ID的信息。为了接收该ACK信号,小小区基站100使天线指向性51变窄,并将其设定到该ACK信号到来的方向。之后,小小区基站100向终端设备300传送包括指示建立了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的信息的ACK信号(步骤S246)。按照上述过程,建立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优选时常维持通过本过程建立的无线电链路。
因而,处理结束。
<3.8.SIC执行指令>
大规模MIMO和MUST适用于小小区基站100。例如,小小区基站100(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利用非正交资源,在包含在一个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上复用多个终端设备300。即,利用非正交资源,复用终端设备300和位于包含在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上的其他终端设备300。终端设备300(例如,SIC处理单元343)利用非正交资源,进行与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具体地,当终端设备300对应于Near-UE时,它进行SIC以除去干扰,从而获取递送给自己的信号。下面,将说明指令对应于Near-UE的终端设备300进行SIC的机制。
这里,作为SIC方法,在3GPP TR36.859中提出了降低复杂度最大似然(R-ML)、符号级干扰消除(SLIC)、最大似然(ML)等。多项信息被认为是Near-UE进行R-ML或SLIC所必需的。作为辅助信息,在3GPP TR36.859中,在下表中公开了所述信息。
[表2]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391
Figure BDA0003437497490000401
如在上表中所示,辅助信息可包括指示对于各个空间层是否存在MUST干扰的信息。按照该信息,Near-UE可得知是否进行SIC。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Near-UE的PDSCH和Far-UE的PDSCH的传输功率分配信息。当针对Far-UE利用MIMO进行波束成形时,对于各个流来说,传输功率信息是必需的。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空间预编码矩阵信息。该信息包括例如MIMO的PMI和秩指示符(RI)。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各个代码字的调制阶数信息。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资源分配信息。当分配给利用MUST复用的Near-UE和Far-UE的所有资源块(RB)重叠并且辅助信息相同时,该信息是不必要的。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Far-UE的DMRS信息。该信息是Far-UE的信道估计和功率分配所必需的。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PDSCH资源元素映射信息。当PRSCH和DMRS的资源元素映射信息不同时,该信息是必需的。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传输方式信息。当应用传输分集和闭环MIMO时,该信息是必需的。另外,辅助信息可包括增强混合自动重复请求(E-HARQ)信息。当进行E-HARQ时,该信息是必需的。
小小区基站100把作为用于进行SIC的信息的辅助信息,传送给进行SIC的终端设备300。于是,小小区基站100基于其中建立第一或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ID或波束ID,以及终端设备300的RSSI或CQI值,判定进行SIC的终端设备300以及将进行SIC的定时。随后,小小区基站100按照将进行SIC的定时,把辅助信息传送给进行SIC的终端设备300。因而,当终端设备300应自行进行SIC时,它可在将进行SIC的定时处获取辅助信息。
上述判定将详细说明。例如,如上参考图19所述,终端设备300把其中建立同步的波束组ID(或者波束ID)包含在自包含帧中的UE上行链路应答中。因而,小小区基站100可得知在同一波束组(或同一波束)中被复用的多个终端设备300。另外,终端设备300测量接收信号的RSSI和SQI,并类似地把指示测量结果的信息包含在UE上行链路应答中。因而,小小区基站100可得知在同一波束组(或同一波束)中被复用的多个终端设备300的远近关系。因而,终端设备300可基于所述远近关系,指令近的终端设备300在将进行SIC的定时处进行SIC。
相反,终端设备300基于从小小区基站100接收的辅助信息,进行从递送给在包含在同一波束组中的多个波束上复用的其他终端设备300的信号中除去干扰的串行干扰消除。通过按照将进行SIC的定时接收辅助信息,即使当组合大规模MIMO和MUST时,终端设备300也可通过进行SIC来获取递送给自己的信号。
可按照各种方式传送辅助信息。例如,辅助信息可以通过用户平面的DL数据,作为信令信息从小小区基站100传送。另外,辅助信息可以通过控制平面的单独控制物理信道,作为信令信息从宏小区基站200传送。另外,可以基于最少UE配对信息,盲检测辅助信息。
<3.9.越区切换>
在LTE中,可基于来自邻近小区的接收强度和来自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之间的比较结果,进行越区切换。例如,在触发事件A3中,当来自邻近小区的接收强度大于来自服务小区的接收强度并且预定的条件表达式被满足时,从UE向eNB报告测量报告。从而,当持续预定时段或者更长时间满足触发事件A3时,决定其中具有最强接收强度的eNB被设定为目标eNB的越区切换。
在LTE中,eNB不通过大规模MIMO进行波束成形。另一方面,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通过大规模MIMO,进行第一或第二eNB波束成形。随后,在建立了波束成形同步的时候,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1进行从服务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尽管下面将说明第一eNB波束成形,不过所述说明同样适用于第二eNB波束成形。
-信息共享
图31是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系统1中的越区切换的示图。如图31中图解所示,运行小小区11A的小小区基站100A和运行小小区11B的小小区基站100B彼此相邻,并且都通过大规模MIMO形成多个波束。从而,终端设备300通过把小小区基站100A作为源eNB并把小小区基站100B作为目标eNB,进行越区切换。
小小区基站100可以相互共享用于越区切换的信息(下面称为越区切换信息)。例如,小小区基站100A(例如,信息共享单元151)通过X2接口,把越区切换信息传送给小小区基站100B。
例如,越区切换信息可包括从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300报告的RSSI和CQI值。另外,越区切换信息可包括其中与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300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ID,以及对应于该波束组ID的ZC序列。另外,越区切换信息可包括指示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300周围的信道环境,以及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小小区候选者的信息。这里,连接状态指的是进行初始接入过程,建立符号同步、帧同步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并且进行利用用户平面的传输和接收的状态。
小小区基站100首先从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300获取上述越区切换信息。例如,小小区基站100A从包含在自包含帧中的UE上行链路应答中获取RSSI和CQI值,以及波束组ID,此外获取与获取的波束组ID对应的ZC序列。另外,小小区基站100基于UE上行链路应答的接收结果,获取终端设备300周围的信道环境。随后,小小区基站100A与包含小小区基站100B的其他小小区基站100共享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300的越区切换信息。
另外,基于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小小区基站100A可向待被越区切换的终端设备300传送在与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小小区基站100B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候选者的波束组ID。因而,由于充当候选者的波束组ID被减少,终端设备300能够更迅速地与小小区基站100B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被赋予优先级的波束组ID候选者可被通知。可以作为例如用户平面的DL数据中的信令信息,通告该通知。
这里,基于与其中小小区基站100A建立与终端设备300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的波束组ID对应的部分区域的位置,小小区基站100A可以找出终端设备300的位置。当建立与终端设备300的第二eNB波束成形同步时,小小区基站100A可以更详细地找出终端设备300的位置。于是,基于终端设备300的位置,小小区基站100A可以估计终端设备300移动到小小区基站100B的通信对象区域中的哪个位置。如上所述,波束组ID对应于通信对象区域中的位置,从而小小区基站100A可按照终端设备300的移动目的地的估计结果,指定充当候选者的波束组ID。充当候选者的波束组ID的这种指定可以由小小区基站100B进行。
-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小小区基站100B(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基于从小小区基站100A共享的越区切换信息,建立与已被越区切换的终端设备300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例如,首先,小小区基站100B基于越区切换信息,预测终端设备300的位置和终端设备300将被越区切换的定时。随后,小小区基站100B在预测的定时,基于越区切换信息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由于该过程的细节和上述说明中的细节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再说明其细节。然而在这里,在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中,小小区基站100B可基于越区切换信息,减少充当候选者的波束组ID。因而,可以更迅速地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图32是图解说明在越区切换期间传送和接收的信息的例子的示图。如图32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300利用自包含帧,连续进行与越区切换源的小小区基站100A的通信,并从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小小区基站100B接收用于第一eNB波束成形的同步信号。具体地,终端设备300从小小区基站100A接收DL数据,并传送UE上行链路应答。随后,终端设备300接收来自小小区基站100B的同步信号,以便建立与小小区基站100B的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由于在小小区11A和小小区11B中使用相同的频带,因此如图32中图解所示,可以沿着无线电帧混合和映射自包含帧及同步信号。
当决定越区切换时,可以考虑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时的接收强度。例如,在触发事件A3中,相邻小区的接收强度可被当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时假定的接收强度替换。因而,实现适合于大规模MIMO的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期间的CoMP
在越区切换期间,可以实现CoMP。
于是,例如,小小区基站100A(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与作为终端设备300的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小小区基站100B(对应于另外的第二基站)协同地把用户平面的信号传送给连接到小小区基站100A以传送和接收用户平面的信号,并且连接到宏小区基站200(对应于另外的第一基站)以传送和接收控制平面的信息的终端设备300。另外,当连接到小小区基站100A以传送和接收用户平面的信号,并且连接到宏小区基站200以传送和接收控制平面的信息的终端设备300被越区切换到小小区基站100B时,小小区基站100B(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3)与作为越区切换源的小小区基站100A协同地传送用户平面的信号。因而,能够减少或消除越区切换期间用户平面的通信中断时间。这类似于3G中的软越区切换。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小小区基站100B基于越区切换信息,估计终端设备300的位置和定时,减少充当候选者的波束组ID,并进行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过程。即,小小区基站100B能够迅速形成适当的波束。因而,在实现CoMP时,能够减少在来自小小区基站100A的波束和来自小小区基站100B的波束中可能发生的干扰。
按照这种方式,当进行越区切换时,小小区基站100A和小小区基站100B都与终端设备300建立波束成形同步。
因而,实现平滑越区切换的进行,并防止边缘区域的吞吐量的降低。于是,能够减少或消除用户平面的通信中断。
考虑到上述越区切换期间的CoMP的实施,应注意的是对终端设备300来说,有效的是具有全向天线。这是因为当包含全向天线时,可以减轻终端设备300侧的负担,并且在越区切换期间可以容易地接收在越区切换源和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多个方向上的波束。
<<4.应用例>>
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各种产品。例如,基站100或200可被实现成任意类型的演进节点B(eNB),比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比如皮eNB,微eNB或者家庭(飞)eNB。基站100或200可改为被实现成任意其他类型的基站,比如Node B和基站收发器(BTS)。基站100或200可包括配置成控制无线电通信的主体(也被称为基站设备),和置于与所述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另外,下面待讨论的各种终端也可通过临时或半永久地执行基站功能,起基站100或200的作用。
例如,终端设备300可被实现成移动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适配器式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照相机,或者车载终端,比如车辆导航设备。终端设备300还可被实现成进行机器间(M2M)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设备300可以是安装在各个终端上的无线电通信模块(比如包括单个管芯的集成电路模块)。
<4-1.关于基站的应用例>
(第一应用例)
图33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eNB的示意构造的第一例子的方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以及基站设备820。各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可通过RF电缆相互连接。
各个天线81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供基站设备820用于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eNB 800可包括多个天线810,如图33中图解所示,例如,多个天线810可以与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尽管图33图解说明其中eNB 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例子,不过eNB 80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运行基站设备820的上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根据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生成数据分组,并通过网络接口823传送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打包,从而生成打包分组,并传送生成的打包分组。控制器821还可具有进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准入控制和调度之类的控制的逻辑功能。可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同地进行所述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数据(比如终端列表、发射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将基站设备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通过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外的eNB通信。这种情况下,eNB 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另外的eNB可通过逻辑接口(比如S1接口和X2接口)相互连接。网络接口823也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者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那么网络接口823可把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用于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Advanced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通过天线810提供与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一般可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并进行各层(比如L1、媒体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信号处理。BB处理器826可代替控制器821,具有部分或所有上述逻辑功能。BB处理器826可以是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内存,或者包括配置成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所述程序可以允许变更BB处理器826的功能。所述模块可以是插入基站设备820的插槽中的卡或刀片。替代地,所述模块也可以是安装在所述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通过天线810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如图33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与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RF电路827,如图33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RF电路8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相容。尽管图33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在图33中所示的eNB 800中,包含在参考图4或图5说明的控制单元150或25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信息共享单元151和/或通信控制单元153或信息共享单元251和/或通信控制单元253)可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中。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安装在控制器821中。例如,在eNB 800中,安装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825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826)或全部和/或控制器821的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安装在所述模块中。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eNB 800中安装使处理器起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BB处理器826)和/或控制器821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eNB 800、基站设备820或所述模块,并且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在图33中所示的eNB 800中,参考图4或图5说明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或220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RF电路827)中。另外,天线单元110或210可被安装在天线810中。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30或230可被安装在控制器821和/或网络接口823中。另外,存储单元140或240可被安装在存储器822中。
(第二应用例)
图34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eNB的示意构造的第二例子的方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各个天线840和RRH 860可通过RF电缆相互连接。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可以通过诸如光纤电缆之类的高速线路相互连接。
各个天线840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供RRH 860用于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eNB 830可包括多个天线840,如图34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天线840可以与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尽管图34图解说明其中eNB 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例子,不过eNB 83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设备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与参考图33说明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相同。
无线电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和LTE-Advanced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且通过RRH 860和天线840提供与位于对应于RRH 860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一般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856。除了BB处理器856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860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和参考图33说明的BB处理器826相同。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如图34中图解所示。例如,多个BB处理器856可以与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相容。尽管图34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也可以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将RRH 860(无线电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设备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也可以是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电通信接口863通过天线840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一般可包括例如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通过天线840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可包括多个RF电路864,如图34中图解所示。例如,所述多个RF电路8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尽管图34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也可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34中所示的eNB 830中,包含在参考图4或图5说明的控制单元150或25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信息共享单元151和/或通信控制单元153或信息共享单元251和/或通信控制单元253)可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中。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安装在控制器851中。例如,在eNB 830中,安装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855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856)或全部和/或控制器851的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安装在所述模块中。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eNB830中安装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例如,BB处理器856)和/或控制器851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eNB 830、基站设备850或所述模块,并且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在图34中所示的eNB 830中,例如,参考图4或图5说明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或220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例如,RF电路864)中。另外,天线单元110或210可被安装在天线840中。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30或230可被安装在控制器851和/或网络接口853中。另外,存储单元140或240可被安装在存储器852中。
<4.2.关于终端设备的应用例>
(第一应用例)
图35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智能电话机900的示意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智能电话机900包括处理器901、内存902、存储器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机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内存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存储器9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把外部设备,比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机900的接口。
摄像头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图像传感器,并且生成拍摄的图像。传感器907可包括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麦克风908把输入智能电话机900的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检测对显示设备910的屏幕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显示智能电话机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把从智能电话机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和LTE-Advanced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般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并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通过天线916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也可以是上面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如图35中图解所示。尽管图35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也可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式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支持其他种类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方式、近场通信方式和无线电局域网(LAN)方式。这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各个天线开关915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比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各个天线916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供无线电通信接口912用于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智能电话机900可包括多个天线916,如图35中图解所示。尽管图35图解说明其中智能电话机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例子,不过智能电话机90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机900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天线916。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机900的构造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互连处理器901、内存902、存储器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电池918通过图中部分表示成虚线的馈电线,向图35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的各个块供电。辅助控制器919例如按睡眠模式运行智能电话机900的最低必要功能。
在图35中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中,包含在参考图6说明的控制单元3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通信控制单元341和/或SIC处理单元343)可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安装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中。例如,在智能电话机900中,安装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912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913)或全部、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的模块,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安装在所述模块中。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智能电话机900中安装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BB处理器913)、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智能电话机900或所述模块,并且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在图35中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中,例如,参考图6说明的无线电通信单元320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RF电路914)中。另外,天线单元310可被安装在天线916中。另外,存储单元330可被安装在内存902中。
(第二应用例)
图36是图解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车辆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车辆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内存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车辆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内存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车辆导航设备920的位置(比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包括诸如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数据接口926通过未图示的终端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车辆生成的数据,比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存储介质接口928的存储介质(比如CD和DVD)中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配置成检测对显示设备930的屏幕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或者再现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和LTE-Advanced之类的任意蜂窝通信方式,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般可包括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复用/解复用,并且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通过天线937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是上面集成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如图36中图解所示。尽管图36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式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支持其他种类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方式、近场通信方式和无线电LAN方式。这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各个天线开关936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比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各个天线937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比如包含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供无线电通信接口933用于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车辆导航设备920可包括多个天线937,如图36中图解所示。尽管图36图解说明其中车辆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例子,不过车辆导航设备920也可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车辆导航设备920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天线937。这种情况下,可以从车辆导航设备920的构造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通过图中部分表示成虚线的馈电线,向图36中图解所示的车辆导航设备920的各个块供电。电池938累积从车辆供给的电力。
在图36中所示的车辆导航设备920中,包含在参考图6说明的控制单元3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通信控制单元341和/或SIC处理单元343)可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安装在处理器921中。例如,在车辆导航设备920中,安装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933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934)或全部,和/或处理器921的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安装在所述模块中。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存储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使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车辆导航设备920中安装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BB处理器934)和/或处理器921可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车辆导航设备920或所述模块,并且可以提供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在图36中所示的车辆导航设备920中,例如,参考图6说明的无线电通信单元320可被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RF电路935)中。另外,天线单元310可被安装在天线937中。另外,存储单元330可被安装在内存922中。
本公开的技术也可被实现成包括车辆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即,可作为包括通信控制单元341和/或SIC处理单元343的设备,提供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块942生成车辆数据,比如车速、发动机转速和故障信息,并把生成的数据输出给车载网络941。
<<5.结论>>
上面参考图1-图36,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形成多个波束,与终端设备300通信,并把分配给包含待形成的多个波束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之中、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传送给终端设备300。于是,终端设备300可以得知用于小小区基站100和终端设备300之间的通信的波束组的波束组ID,从而可相应地建立波束成形同步。
另外,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基于在与终端设备3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向待被越区切换的终端设备300传送在与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其他小小区基站100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组的候选者的波束组ID。因而,由于在越区切换目的地中使用的波束组ID候选者被减少,因此可以更迅速地在越区切换目的地中建立第一eNB波束成形同步。
另外,按照本实施例的小小区基站100把作为用于SIC执行的信息的辅助信息传送给执行SIC的终端设备300。因而,当终端设备300应执行SIC时,它可在将进行SIC的定时获取辅助信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附加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例如,尽管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小小区基站100中应用大规模MIMO的情况,不过本技术不限于此。大规模MIMO可适用于任何设备,例如,宏小区基站200、飞小区基站、终端设备300或中继节点。即,宏小区基站200、飞小区基站、终端设备300或中继节点具有小小区基站100的上述技术特征,并且可以形成例如波束组并通知波束组ID。
尽管上面说明了在大规模MIMO中定义波束组的情况,不过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可在诸如FD-MIMO之类的任意MIMO中定义波束组。
注意,参考流程图记载在本说明书中的处理不必按照流程图中所示的顺序执行。一些处理步骤可以并行地进行。此外,可以采用一些另外的步骤,或者可以省略一些处理步骤。
另外,记载在本说明书中的效果仅仅是说明性或例证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换句话说,连同上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述效果,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表现出根据本说明书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其他效果。
另外,也可如下构造本技术。
(1)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2)按照(1)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包含在与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第一标识信息。
(3)按照(2)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关于所述组的各个候选者,通过利用包含在所述组中的多个波束传送包含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第一同步信号,并根据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对于第一同步信号的应答,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所述组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4)按照(3)所述的基站,其中
第一同步信号之一被传送给包含在所述基站的通信对象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之一,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周期地并且随着时间顺序地向包含在所述通信对象区域中的各个部分区域传送第一同步信号。
(5)按照(3)或(4)所述的基站,
其中当所述基站的通信对象区域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相应的范围内时,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范围内的所述通信对象区域中传送第一同步信号。
(6)按照(5)所述的基站,
其中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相应的范围对应于包含在宏小区中的多个小小区之中的一些小小区。
(7)按照(3)-(6)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天线指向性设定成准全向性,以接收所述应答。
(8)按照(1)-(7)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在第一标识信息中,作为相互具有正交性的序列地传送循环移位序列。
(9)按照(8)所述的基站,
其中待传送的序列具有与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循环移位量。
(10)按照(8)或(9)所述的基站,
其中待传送的序列具有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根序列。
(11)按照(1)-(10)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传送下行链路数据和在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中使用的所述组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12)按照(11)所述的基站,
其中在一个自包含帧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下行链路数据和第一标识信息的传输,以及包含在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中使用的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应答的接收。
(13)按照(1)-(12)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分配给由所述终端设备形成的各个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的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传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4)按照(13)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通过利用各个波束传送的、包含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第二同步信号的接收结果,把包含可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的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的应答传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5)按照(14)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包含在已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中的多个波束中,选择将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继续使用的波束。
(16)按照(14)或(15)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把天线指向性设定成准全向性,以接收第二同步信号。
(17)按照(1)-(16)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向待被越区切换的终端设备传送将在与越区切换目的地的其他基站的通信中使用的组的候选者的第一标识信息。
(18)按照(1)-(17)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不同于所述基站并且是所述终端设备的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第二基站协同地把用户平面的信号传送给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到所述基站以传送和接收用户平面的信号,并且连接到不同于所述基站的第一基站以传送和接收控制平面的信息。
(19)按照(1)-(18)任意之一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非正交资源在包含在所述各个组之一中的多个波束上复用多个终端设备,并把用于执行串行干扰消除的信息传送给执行串行干扰消除的终端设备。
(2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形成多个波束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21)按照(20)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利用包含在所述组中的多个波束关于各个组传送的、包含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第一同步信号的接收结果,向所述基站传送包含可用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应答。
(22)按照(20)或(21)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基站传送包含在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中使用的所述组的第一标识信息的应答。
(23)按照(20)-(22)任意之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包括指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全向天线进行与所述基站的通信,并且通过利用指向天线有选择地进行与所述基站的通信。
(24)按照(23)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将由指向天线形成的多个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基站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
(25)按照(24)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与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波束,传送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26)按照(25)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对于所述波束的各个候选者,通过利用所述波束传送包含所述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的第二同步信号,并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对于所述第二同步信号的应答,向所述基站传送在与所述基站的通信中使用的波束的第二标识信息。
(27)按照(24)-(26)任意之一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中,作为相互具有正交性的序列地传送循环移位序列。
(28)按照(27)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待传送的序列具有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循环移位量。
(29)按照(23)-(28)任意之一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至少在初始接入过程和越区切换过程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全向天线进行与所述基站的通信。
(30)按照(20)-(29)任意之一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当进行越区切换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自包含帧连续进行与越区切换源的通信,以及连续进行来自越区切换目的地的第一同步信号的接收。
(31)按照(20)-(30)任意之一所述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利用非正交资源进行与基站的通信,并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信息执行串行干扰消除,所述串行干扰消除用于除去由递送给在包含于相同组中的多个波束上复用的其他终端设备的信号引起的干扰。
(32)一种由处理器进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33)一种由处理器进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与形成多个波束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以及
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34)一种其中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起以下作用: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形成多个波束并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在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35)一种其中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程序使计算机起以下作用: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形成多个波束并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向所述基站传送分配给均包括要形成的多个波束的各个组的第一标识信息之中、可用于与所述基站的通信的组的第一标识信息。
附图标记列表
1 系统
100 基站、小小区基站
110 天线单元
120 无线电通信单元
130 网络通信单元
140 存储单元
150 控制单元
151 信息共享单元
153 通信控制单元
200 基站、宏小区基站
210 天线单元
220 无线电通信单元
230 网络通信单元
240 存储单元
250 控制单元
251 信息共享单元
253 通信控制单元
300 终端设备
310 天线单元
320 无线电通信单元
330 存储单元
340 控制单元
341 通信控制单元
343 处理单元

Claims (14)

1.一种第二基站,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协同来提供双重连接,所述第二基站包括:
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电路被配置为:
经由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包括:
关于同步的定时信息,和
关于波束组的信息;
传送包括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用于终端设备在时域中与第二基站执行同步,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包括在所述波束组中;以及
从终端设备接收指示基于接收质量从传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当中确定的波束的波束标识符的信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定期地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二基站,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由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进行小区搜索。
4.一种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进行双重连接,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所述电路被配置为:
从第一基站接收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包括:
关于同步的定时信息,和
关于波束组的信息;
从第二基站接收包括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用于在时域中与第二基站执行同步,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包括在所述波束组中;以及
向第二基站传送指示基于接收质量从接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当中确定的波束的波束标识符的信息。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是从第二基站定期地传送的。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所述同步信号来进行小区搜索。
7.一种用于第二基站的方法,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协同来提供双重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二基站经由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包括:
关于同步的定时信息,和
关于波束组的信息;
由第二基站传送包括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用于终端设备在时域中与第二基站执行同步,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包括在所述波束组中;以及
从终端设备接收指示基于接收质量从传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当中确定的波束的波束标识符的信息。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第二基站定期地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信号由所述终端设备用于进行小区搜索。
10.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进行双重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基站接收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包括:
关于同步的定时信息,和
关于波束组的信息;
从第二基站接收包括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用于在时域中与第二基站执行同步,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包括在所述波束组中;以及
向第二基站传送指示基于接收质量从接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当中确定的波束的波束标识符的信息。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是从第二基站定期地传送的。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同步信号来进行小区搜索。
13.一种其中记录有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当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CN202111619683.5A 2016-07-06 2017-03-31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42216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4132 2016-07-06
JP2016-134132 2016-07-06
JP2016172511 2016-09-05
JP2016-172511 2016-09-05
CN201780040428.0A CN109417406B (zh) 2016-07-06 2017-03-31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PCT/JP2017/013802 WO2018008212A1 (ja) 2016-07-06 2017-03-31 基地局、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428.0A Division CN109417406B (zh) 2016-07-06 2017-03-31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21681A true CN114221681A (zh) 2022-03-22

Family

ID=609120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428.0A Active CN109417406B (zh) 2016-07-06 2017-03-31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CN202111619683.5A Pending CN114221681A (zh) 2016-07-06 2017-03-31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428.0A Active CN109417406B (zh) 2016-07-06 2017-03-31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212153B2 (zh)
EP (1) EP3484062A4 (zh)
JP (1) JP7005491B2 (zh)
CN (2) CN109417406B (zh)
WO (1) WO20180082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3541B2 (en) * 2016-03-22 2020-06-23 Apple Inc. Sector sweeps for establishing two-way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directional antennas
US10813098B2 (en) * 2016-07-15 2020-10-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0050497B (zh) * 2016-11-04 2023-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道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JP6967359B2 (ja) * 2017-03-03 2021-11-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EP4040858A1 (en) 2017-05-05 2022-08-10 ZTE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iming information
KR20200021947A (ko) * 2017-06-02 2020-03-02 인텔 아이피 코포레이션 뉴 라디오(nr)를 위한 빔포밍된 측정
US10820323B2 (en) * 2017-08-04 2020-10-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am indication method for multibea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9155578A1 (ja) * 2018-02-08 2019-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2019176428A (ja) * 2018-03-29 2019-10-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CN112425195B (zh) * 2018-05-24 2024-01-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针对多个频带的小区边界位移
PL3576366T3 (pl) * 2018-05-29 2021-12-27 Exfo Oy Sposób i fałszywa stacja bazowa do wykrywania tożsamości abonenta
CN110753388B (zh) * 2018-07-23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JP7386601B2 (ja) * 2018-10-18 202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287338A (zh) * 2019-01-09 2021-08-20 索尼集团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方法、通信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WO2020152812A1 (ja) * 2019-01-24 2020-07-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WO2020194423A1 (ja) * 2019-03-25 2020-10-0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装置
CN117354930A (zh) * 2020-05-11 2024-0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束管理装置
CN114285446A (zh) 2020-09-27 2022-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传输方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220131594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and narrowband managem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0398A (zh) * 1999-11-12 2003-01-08 诺基亚公司 自适应波束一时间编码方法和装置
JP2007525893A (ja) * 2004-02-07 2007-09-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指向性ビームパターンおよび無指向性ビームパターンを用いて実行される測定に基づいてセルを選択し、および再選択する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341771A (zh) * 2005-03-29 2009-01-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自适应天线的通信越区切换
CN103999421A (zh) * 2011-12-16 2014-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4052532A (zh) * 2013-03-15 2014-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5025839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同期信号受信方法及び移動局装置
CN104620551A (zh) * 2012-04-30 2015-05-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大量天线的无线系统中的控制信道波束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4735685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4759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5115376A1 (ja) * 2014-01-31 2015-08-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5141066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ビーム選択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WO2016065590A1 (zh) * 2014-10-30 2016-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站间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60174244A1 (en) * 2014-12-16 2016-06-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beam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ultrahigh frequency wave 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2432A1 (en) * 2009-04-21 2010-10-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point opportunistic beamforming with selective beam attenuation
US11582724B2 (en) * 2013-04-30 2023-02-14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acces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020404A1 (ko) * 2013-08-05 2015-02-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그룹핑을 통한 레퍼런스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327898B2 (ja) 2014-03-20 2018-05-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装置及び初期接続方法
CN109474411B (zh) * 2014-05-15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US10277289B2 (en) * 2014-07-25 2019-04-30 Ntt Docomo, Inc. Radio transmission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044994A1 (zh) * 2014-09-23 2016-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0056958B2 (en) * 2014-10-27 2018-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beamforming in mmWave wireless LAN systems
JP6329493B2 (ja) 2015-01-22 2018-05-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TWI720052B (zh) * 2015-11-10 2021-03-0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和無線通訊方法
CN108886742B (zh) * 2016-02-03 2022-11-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5g新无线电中的波束成型公共信道
US10660120B2 (en) * 2016-05-11 2020-05-19 Lg Electronics Inc. Downlink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0660081B2 (en) * 2016-06-01 2020-05-19 Lg Electronics Inc. Downlink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O2018062845A1 (ko) * 2016-09-27 2018-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8083585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ighboring mobility reference signal set search in beambased nr mobility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0398A (zh) * 1999-11-12 2003-01-08 诺基亚公司 自适应波束一时间编码方法和装置
JP2007525893A (ja) * 2004-02-07 2007-09-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指向性ビームパターンおよび無指向性ビームパターンを用いて実行される測定に基づいてセルを選択し、および再選択する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341771A (zh) * 2005-03-29 2009-01-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自适应天线的通信越区切换
CN103999421A (zh) * 2011-12-16 2014-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20551A (zh) * 2012-04-30 2015-05-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大量天线的无线系统中的控制信道波束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4052532A (zh) * 2013-03-15 2014-09-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5025839A1 (ja) * 2013-08-20 2015-02-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同期信号受信方法及び移動局装置
CN104735685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4759A (zh) * 2013-12-20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imo波束赋形通信系统中波束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5115376A1 (ja) * 2014-01-31 2015-08-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5141066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ビーム選択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装置
WO2016065590A1 (zh) * 2014-10-30 2016-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站间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60174244A1 (en) * 2014-12-16 2016-06-1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beam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ultrahigh frequency wave ba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08212A1 (ja) 2018-01-11
US11671302B2 (en) 2023-06-06
CN109417406A (zh) 2019-03-01
CN109417406B (zh) 2022-01-25
US20190165983A1 (en) 2019-05-30
US20220078065A1 (en) 2022-03-10
JPWO2018008212A1 (ja) 2019-04-25
US20230254195A1 (en) 2023-08-10
US11212153B2 (en) 2021-12-28
JP7005491B2 (ja) 2022-01-21
EP3484062A4 (en) 2019-07-03
EP3484062A1 (en)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7406B (zh) 基站、终端设备、通信方法和记录介质
JP6843964B2 (ja) ユーザ機器動作管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Boccardi et al. Spectrum pooling in mmWave network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enablers
US10749586B2 (e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83125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830496B (zh) 波束成形系统中的控制信令发送
US9160426B2 (e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RU2767179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программа
CN111344958B (zh) 用于ue请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方法
JP2022028817A (ja) ユーザ機器、基地局及び方法
KR101727016B1 (ko)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정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736257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process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CN110447280B (zh) 管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
RU2739588C2 (ru)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способ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US20140274081A1 (en) Coordinated virtual devices using dispar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JP2018011249A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200436A1 (en) A network node and a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thereon in an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JP6992743B2 (ja)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902952B2 (en) Carrier aggregation grouping based on user location in 5G NR massive MIMO beamforming network
EP434611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KR20170048078A (ko) 단말 및, 단말의 전방향 스위칭 빔 수신 방법
JP2020031451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