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7465A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17465A
CN114217465A CN202111674832.8A CN202111674832A CN114217465A CN 114217465 A CN114217465 A CN 114217465A CN 202111674832 A CN202111674832 A CN 202111674832A CN 114217465 A CN114217465 A CN 114217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istor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48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17465B (zh
Inventor
解蒙蒙
何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48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17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17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7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17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17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发光元件,且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可控调光模块;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的调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通过调光驱动电路对调光模块进行透光态或非透光态的转换控制,可以使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呈非透光态而保证显示效果高,且显示面板在非显示画面时呈透光态而维持显示面板的透明形态。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显示技术中,自发光显示装置,因具有自发光、轻薄、功耗低、高对比度、高色域、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中。现如今,透明显示面板正在逐渐兴起,但是现有透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面板背面的景物会透过该透明面板,从而影响了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调光驱动电路对调光模块进行透光态或非透光态的转换控制,可以使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呈非透光态而保证显示效果高,且显示面板在非显示画面时呈透光态而维持显示面板的透明形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发光元件,且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可控调光模块;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的调光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对所述显示面板上电;
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可选的,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包括:
至少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阶段,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及至少在所述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阶段,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可选的,所述发光区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时,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所述复位阶段,所述复位信号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而将所述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和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对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复位,同时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保持为透光态;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导通,而将驱动晶体管侧电压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和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同时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发光元件,且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可控调光模块;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的调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调光驱动电路对调光模块进行透光态或非透光态的转换控制,可以使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呈非透光态而保证显示效果高,且显示面板在非显示画面时呈透光态而维持显示面板的透明形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调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显示技术中,自发光显示装置,因具有自发光、轻薄、功耗低、高对比度、高色域、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包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中。现如今,透明显示面板正在逐渐兴起,但是现有透明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面板背面的景物会透过该透明面板,从而影响了显示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调光驱动电路对调光模块进行透光态或非透光态的转换控制,可以使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呈非透光态而保证显示效果高,且显示面板在非显示画面时呈透光态而维持显示面板的透明形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15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像素单元Pi,所述像素单元Pi包括发光区110和非发光区120,所述发光区110包括发光元件111,且所述非发光区120包括可控调光模块121。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电连接的调光驱动电路122。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122用于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有显示区域AA和位于显示区域AA外围的非显示区域NA。其中,显示区域AA包括有多个像素单元Pi。在像素单元Pi的非发光区120设置有呈膜层结构的可控调光模块121。可控调光模块121与调光驱动电路122电连接;其中,调光驱动电路122可以位于非发光区120处,或者还可以位于发光区110的发光元件111之下,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调光驱动电路122控制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非透光态,能够避免面板的非发光面一侧的景物透过面板而影响显示效果。以及,在显示面板非显示画面时,调光驱动电路122控制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透光态而保持面板的透明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提供的可控调光模块的膜层覆盖面积不做具体限制,其需要根据非发光区的具体形状等因素具体设计。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具体可以为Micro-LED等。其中,Micro-LED的尺寸小且不需要整面电极进行供电,同时不需要显示面板设置偏光片,满足显示面板的高透明形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调光驱动电路可以根据显示面板是否需要进行画面显示(亦即像素单元的发光元件是否点亮),选择将透光信号或非透光信号传输至可控调光模块,以对其进行透光或非透光的控制。参考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调光驱动电路122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电连接的第一传输模块1221和第二传输模块1222。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221用于将非透光信号Vf传输至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以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非透光态;及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222用于将透光信号Vo传输至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以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透光态。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亦即,在像素单元Pi的发光元件111被点亮时,该像素单元Pi中的第一传输模块1221将非透光信号Vf传输给可控调光模块121,可控调光模块121响应该非透光信号Vf而呈非透光态。或者,在像素单元Pi的发光元件111熄灭时,该像素单元Pi的第二传输模块1222将透光信号Vo传输给可控调光模块121,可控调光模块121响应该透光信号Vo而呈透光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光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221包括:第一传输晶体管M1,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M1的第一端接入所述非透光信号Vf,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M1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M1的控制端接入非透光控制信号Kf。
及所述第二传输模块1222包括:第二传输晶体管M2,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M2的第一端接入透光信号Vo,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M2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M2的控制端接入透光控制信号Ko。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晶体管的第一端源极和漏极中之一,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源极和漏极中另一个,具体为源极或漏极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晶体管接入信号的电平等具体设计,本发明不做限制。另外,晶体管的控制端即为晶体管的栅极,通过接入的控制信号达到对晶体管控制导通或截止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传输晶体管M1可以为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及第二传输晶体管M2可以为N型晶体管或P型晶体管。其中,在传输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传输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传输晶体管将信号传输至可控调光模块121;及传输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控制传输晶体管截止。或者,在传输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传输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控制传输晶体管将信号传输至可控调光模块121;及传输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传输晶体管截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晶体管M1和第二传输晶体管M2的导通类型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M1和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M2的导通类型不同(如第一传输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时,第二传输晶体管M2为P型晶体管;或者,第一传输晶体管M1为P型晶体管时,第二传输晶体管M2为N型晶体管),其中,所述透光控制信号Ko和所述非透光控制信号Kf为同一控制信号,透光控制信号Ko和非透光控制信号Kf由同一端口提供,能够减少信号端口的数量且减少布线。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晶体管M1可以在发光元件111点亮时导通,而第二传输晶体管M2在此时截止;以及,第一传输晶体管M1在发光元件111熄灭时截止,而第二传输晶体管M2在此时导通。因而,当第一传输晶体管M1和第二传输晶体管M2的导通类型不同时,透光控制信号Ko和非透光控制信号Kf为同一信号。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晶体管M1可以为N型晶体管,而第二传输晶体管M2可以为P型晶体管,其中,透光控制信号Ko和非透光控制信号Kf为同一控制信号。或者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晶体管M1可以为P型晶体管,而第二传输晶体管M2为N型晶体管,且透光控制信号Ko和非透光控制信号Kf为同一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调光驱动电路可以由晶体管来实现,其中,调光驱动电路的晶体管可以为独立于其他电路结构的晶体管。或者,调光驱动电路的晶体管还可以复用其他电路晶体管。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发光区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中至少一个晶体管为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或者,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中任意晶体管与所述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相互独立。
参考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中至少一个晶体管为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像素电路包括:
驱动晶体管T0及与所述发光元件111电连接的复位晶体管Tr和发光控制晶体管Td;所述复位晶体管Tr的第一端接入复位信号Vr,所述复位晶体管Tr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11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Tr的控制端接入复位控制信号Kr;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Td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T0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Td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11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Td的控制端接入发光控制信号Kd。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M2与所述复位晶体管Tr为同一晶体管(亦即复位信号Vr即为透光信号Vo,复位控制信号Kr即为透光控制信号Ko),和/或,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M1与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Td为同一晶体管(亦即发光控制晶体管Td接入信号即为非透光信号Vf,发光控制信号Kd即为非透光控制信号Kf)。
下面结合图6所示更具体的像素电路和图7所示时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参考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仅仅是显示面板适用所有像素电路中的一种,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像素电路。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所有晶体管的导通类型可均可以为N型或P型,或者部分为N型且部分为P型,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以像素电路中所有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图6所示像素电路还包括:
辅助复位晶体管Trx、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和存储电容C。辅助复位晶体管Trx的第一端接入复位信号Vr,辅助复位晶体管Trx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0的控制端相连,辅助复位晶体管Trx的控制端接入复位控制信号Kr。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电压V1,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电连接,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的控制端接入发光控制信号Kd。
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的第一端接入数据信号Vdata,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的控制端接入数据控制信号Ka;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0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0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的控制端接入数据控制信号Kd。存储电容C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源电压V1,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T0的控制端电连接,发光元件111的阴极接入第二电源电压V2。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R101、数据写入阶段R102和发光阶段R103。
在复位阶段R101,复位控制信号Kr为低电平,而控制复位晶体管Tr和辅助复位晶体管Trx导通,以将复位电压信号Vr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0的控制端,对驱动晶体管T0进行复位。以及,复位晶体管Tr复用为第二传输晶体管M2,第二传输晶体管M2将透光信号Vo传输至可控调光模块121,以控制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透光态。同时,数据控制信号Ka和发光控制信号Kf为高电平,故而发光控制晶体管Td、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均截止,发光元件111处于熄灭状态。
在数据写入阶段R102,数据控制信号Ka为低电平,而控制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导通,数据信号Vdata通过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而后经过驱动晶体管T0后由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0的控制端,直至驱动晶体管T0的控制端的电位为Vdata-Vth为止,Vdata为数据信号的电压,Vth为驱动晶体管T0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以及,可控调光模块121接入的是发光元件111的阳极处的浮空电压,保持控制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透光态。同时,复位控制信号Kr和发光控制信号Kd为高电平,复位晶体管Tr、辅助复位晶体管Trx、发光控制晶体管Td和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截止,发光元件111处于熄灭状态。
在发光阶段R103,发光控制信号Kd为低电平,而控制发光控制晶体管Td和辅助发光控制晶体管Tdx导通,将驱动晶体管T0产生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111。其中驱动电流I=K*(Vgs-Vth)2=K*(V1-Vdata)2,Vgs=V1-Vdata+Vth,V1即为第一电源电压。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Td复用为第一传输晶体管M1,第一传输晶体管M1将此时发光控制晶体管Td接入的电压(即非透光信号Vf)传输至可控调光模块121,以控制可控调光模块121呈非透光态。同时,复位控制信号Kr和数据控制信号Ka为高电平,复位晶体管Tr、辅助复位晶体管Krx、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a1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a2截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像素电路中至少一个晶体管可以为双栅晶体管,进而能够提高晶体管的响应速度且降低晶体管的漏电流,提高像素电路的稳定性。
参考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调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控调光模块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之间封装的聚合物液晶层1213;所述第一电极1211接入参考电压Vref,及所述第二电极1212与所述调光驱动电路122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参考电压可以为高电平电压或低电平电压,对此需要根据聚合物液晶层的透光与否与电场的关系、非透光信号和透光信号的电平电压共同决定。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被控制为熄灭状态而需控制可控调光模块处于透光态,或者发光元件被控制为点亮状态而需要控制可控调光模块处于非透光态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液晶层可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有电场时控制为透光,而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没有电场时控制为不透光,其中,参考电压为低电平电压时,非透光信号为低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形成电场(亦即可调控制模块被控制为非透光态),且透光信号为高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亦即可控调光模块被控制为透光态);或者,参考电压为高电平电压时,非透光信号为高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形成电场(亦即可调控制模块被控制为非透光态),且透光信号为低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亦即可控调光模块被控制为透光态)。
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发光元件被控制为熄灭状态而需控制可控调光模块处于透光态,或者发光元件被控制为点亮状态而需要控制可控调光模块处于非透光态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合物液晶层可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没有电场时控制为透光,而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有电场时控制为不透光,其中,参考电压为低电平电压时,非透光信号为高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亦即可控调光模块被控制为非透光态),且透光信号为低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形成电场(亦即可调控制模块被控制为透光态);或者,参考电压为高电平电压时,非透光信号为低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亦即可控调光模块被控制为非透光态),且透光信号为高电平电压而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形成电场(亦即可调控制模块被控制为透光态)。
参考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210。
位于所述基底210一侧的晶体管阵列层,所述晶体管阵列层包括半导体层220,半导体层220包括形成晶体管的有源区;位于半导体层220之上(即背离基底210一侧)第一绝缘层230;位于第一绝缘层230之上的第一金属层240,第一金属层240包括形成晶体管的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240之上的第二绝缘层250;位于第二绝缘层250之上的第一透明导电膜层260,第一透明导电膜层26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1211;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60之上的第三绝缘层270;位于第三绝缘层270之上的第二金属层280,第二金属层280包括形成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通过过孔与有源区相连;位于第二金属层280之上的第四绝缘层290。
位于所述晶体管阵列层背离所述基底210一侧的发光层,即位于第四绝缘层290之上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所述发光元件111。
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基底210一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膜层310,第二透明导电膜层310包括第二电极1212,及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之间绝缘材料挖空,封装有聚合物液晶层1213。
及,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310背离所述基底210一侧的盖板320,盖板320通过光学透明胶层300与其下方结构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260包括所述第一电极1211,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310包括所述第二电极1212。
参考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且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传输晶体管M。其中,位于所述传输晶体管M的第二端背离所述基底210一侧包括与所述传输晶体管M的第二端接触的连接过孔410,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1212背离所述盖板320一侧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1212接触的导电胶带420,所述导电胶带420与所述连接过孔410接触相连。亦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制作时,在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之间绝缘材料的挖空且填充聚合物液晶层、对传输晶体管M的第二端处接触过孔410和导电胶带420贴附均完成后,将带有第二导电膜层310的盖板320与传输晶体管M所在板材对位且通过光学透明胶层300贴合,将第二电极1212与传输晶体管M相连。
参考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且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传输晶体管M。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盖板320一侧起贯穿所述盖板320、第二电极1212且直至裸露所述传输晶体管M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填充连接电极430与所述传输晶体管M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极1212均接触相连。亦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作时,在完成盖板320与传输晶体管M所在板材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层300对位固定后,为了将第二电极1212与传输晶体管M电连接,自盖板320侧进行打孔直至裸露传输晶体管M的第二端,且该通孔透过第二电极;而后在该通孔内填充形成填充连接电极430,完成第二电极1212和传输晶体管M的电连接。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位于所述连接电极430背离所述基底210一侧包括第一填充保护层440,保护连接电极430,避免其裸露外界环境中。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自所述盖板320一侧起贯穿所述盖板320和第二电极1212直至裸露所述聚合物液晶层1213,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包括第二填充保护层450。亦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制作时,在完成盖板320与传输晶体管M所在板材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层300对位固定后,第一电极1211和第二电极1212之间区域预留了液晶填充的空间,而后对盖板320侧进行打孔,直至透过盖板320和第二电极1212而裸露该预留的液晶填充空间为止;而后在该液晶填充空间内填充液晶形成聚合物液晶层1213后,通过第二填充保护层450将该通孔封装。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参考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S1、对所述显示面板上电。
S2、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包括:
至少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阶段,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及至少在所述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阶段,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可以理解的,通过调光驱动电路对调光模块进行透光态或非透光态的转换控制,可以使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呈非透光态而保证显示效果高,且显示面板在非显示画面时呈透光态而维持显示面板的透明形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发光区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时,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所述复位阶段,所述复位信号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而将所述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和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对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复位,同时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保持为透光态。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导通,而将驱动晶体管侧电压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和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同时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和调光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具体参考图6和图7所示电路和时序示意图,及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像素电路的复位阶段R101、数据写入阶段R102和发光阶段R103的工作过程描述,此处本发明不做更多赘述。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参考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移动终端,以及,显示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发光元件,且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可控调光模块;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的调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调光驱动电路对调光模块进行透光态或非透光态的转换控制,可以使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呈非透光态而保证显示效果高,且显示面板在非显示画面时呈透光态而维持显示面板的透明形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包括发光元件,且所述非发光区包括可控调光模块;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的调光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的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将非透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及所述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将透光信号传输至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包括:第一传输晶体管,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入所述非透光信号,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非透光控制信号;
及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包括:第二传输晶体管,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入透光信号,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透光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和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的导通类型不同,其中,所述透光控制信号和所述非透光控制信号为同一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其中,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中至少一个晶体管为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
或者,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中任意晶体管与所述像素电路中晶体管相互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中至少一个晶体管为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晶体管时,其中,所述像素电路包括:
驱动晶体管及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复位晶体管和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端接入复位信号,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复位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复位控制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发光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晶体管与所述复位晶体管为同一晶体管,和/或,所述第一传输晶体管与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为同一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聚合物液晶层;
所述第一电极接入参考电压,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调光驱动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一侧的晶体管阵列层,所述晶体管阵列层包括第一透明导电膜层;
位于所述晶体管阵列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所述发光元件;
位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膜层;
及,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盖板,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层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层包括所述第二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所述调光驱动电路,且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传输晶体管;
其中,位于所述传输晶体管的第二端背离所述基底一侧包括与所述传输晶体管的第二端接触的连接过孔,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盖板一侧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的导电胶带,所述导电胶带与所述连接过孔接触相连;
或者,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盖板一侧起贯穿所述盖板、第二电极且直至裸露所述传输晶体管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填充连接电极与所述传输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极均接触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位于所述连接电极背离所述基底一侧包括第一填充保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自所述盖板一侧起贯穿所述盖板和第二电极直至裸露所述聚合物液晶层,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包括第二填充保护层。
12.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对所述显示面板上电;
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根据预设时序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或呈透光态,包括:
至少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阶段,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及至少在所述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阶段,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时,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
在所述复位阶段,所述复位信号控制所述复位晶体管导通,而将所述复位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和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对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复位,同时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透光态;
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保持为透光态;
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导通,而将驱动晶体管侧电压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和所述可控调光模块,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同时控制所述可控调光模块呈非透光态。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674832.8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217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4832.8A CN11421746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4832.8A CN11421746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7465A true CN114217465A (zh) 2022-03-22
CN114217465B CN114217465B (zh) 2023-11-10

Family

ID=8070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4832.8A Active CN11421746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1746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9119A (en) * 2006-01-27 2007-08-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20190068915A (ko) * 2017-12-11 2019-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장치
CN110570809A (zh) * 2019-09-10 2019-12-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
CN110824797A (zh) * 2019-11-12 2020-0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KR20210092306A (ko) * 2018-12-11 2021-07-23 청두 비스타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씨오., 엘티디. 픽셀 회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픽셀 회로의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29119A (en) * 2006-01-27 2007-08-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20190068915A (ko) * 2017-12-11 2019-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장치
KR20210092306A (ko) * 2018-12-11 2021-07-23 청두 비스타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씨오., 엘티디. 픽셀 회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픽셀 회로의 구동 방법
CN110570809A (zh) * 2019-09-10 2019-12-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
CN110824797A (zh) * 2019-11-12 2020-0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17465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0260B2 (en) Pixel circuit having third drive circuit connected to first drive circuit and second drive circuit respectively,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CN11178585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10303B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170039945A1 (en)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984711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US11156868B2 (en) Charge release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20703B (zh)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141204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EP400248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51083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313058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36684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20301492A1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pixel driving metho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1642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3230A (zh) 发光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83777B2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20006682A (ko) 표시 패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904189B (zh) 像素单元及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KR20180032751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4063831A (zh) 输入感测面板和具有该输入感测面板的电子设备
WO2023202586A9 (zh) 像素驱动电路、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智能手表
CN1111929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2174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715058B (zh)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散热膜层以及电子设备
CN110503922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