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7555A -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7555A
CN114207555A CN202080051387.7A CN202080051387A CN114207555A CN 114207555 A CN114207555 A CN 114207555A CN 202080051387 A CN202080051387 A CN 202080051387A CN 114207555 A CN114207555 A CN 114207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ifference
unit
control device
driv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13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镇
荻田猛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7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7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6/00Tacti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1/00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G01H11/06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by electric means
    • G01H11/08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by electric means using piezoelectric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22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B06B1/0207 for details covered by B06B1/0207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B06B2201/50Application to a particular transducer type
    • B06B2201/55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控制装置(30)具有检测单元(303)、指定单元(304)和相位差控制单元(307)。检测单元(303)检测设置有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10)上的接触位置。基于由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指定单元(304)指定目标相位差,该目标相位差是作为用于驱动多个相应的驱动单元(21,22)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相位差控制单元(307)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调整为由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具有触摸面板的装置例如智能电话或平板装置有时配备有再现触觉的触觉呈现装置。这样的装置需要即使在用户触摸的触摸面板上的任何位置处都能够以均匀的触觉强度进行触觉呈现。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 7755607 B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触觉强度可能依赖于触觉装置被布置的位置而变化。
鉴于此,本公开内容提出了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均能够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指定单元和相位差控制单元。检测单元检测设置有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指定单元基于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该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相位差控制单元调整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获得由指定单元指定的目标相位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触摸面板显示器上的触觉呈现的视图。
图2是示出要输入到第一驱动单元或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信号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要输入到第一驱动单元或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信号的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变化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变化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变化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触摸面板显示器的区域的划分示例的视图。
图10是示出由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执行的相位差调整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测量位置的示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针对各个测量位置的测量结果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包括的触摸面板显示器上的触觉呈现的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可以通过在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装置的装置的触摸面板显示器的壳体内布置诸如压电元件的驱动单元来执行触觉呈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触摸面板显示器中布置多个压电元件,可以执行高强度和宽范围的触觉呈现。
在触摸面板显示器中设置多个驱动单元的情况下,还可以想到单独驱动驱动单元的方法。然而,单独驱动驱动单元的方法具有以下问题:由于当前驱动的驱动单元的数量为一个,因此与多个驱动单元同时被驱动的情况相比,可以用于触觉呈现的区域将会更小。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想到另一种方法,即同时驱动多个驱动单元的方法。此处,图1是示出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觉呈现的视图。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器10。触摸面板显示器10在其壳体内包括驱动单元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
当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同时被驱动时,第一驱动单元21的振动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可以相互作用,这可能导致振动被抵消的区域。这意味着出现不能执行触觉呈现的区域。在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中,深色区域指示具有高触觉呈现强度的区域,而浅色区域指示具有低触觉呈现强度的区域。在图1的情况下,具有高触觉呈现强度的区域和具有低触觉呈现强度的区域基本从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中心开始交替地同心布置。此外,具有低触觉呈现强度的区域不限于同心形状,并且可能有不同的形状。
例如,当第一驱动单元21被驱动时产生的振动的波峰和第二驱动单元22被驱动时产生的振动的波谷可能彼此重叠时,振动将被抵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振动被抵消的位置处变换第一驱动单元21被驱动时产生的振动的相位和第二驱动单元22被驱动时产生的振动的相位,可以防止抵消振动。
即,通过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各个区域控制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驱动信号的相位,可以防止触觉呈现的抵消。然而,突然改变驱动信号的波形以变换驱动信号的相位将导致以下问题:该问题包括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出现异常噪声或出现所述单元无法跟随驱动信号的变化。
此处,图2是示出要输入到第一驱动单元21或第二驱动单元22的驱动信号的示例的图。图3是示出要输入到第一驱动单元21或第二驱动单元22的驱动信号的示例的图。图2示出了使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超前的情况。图3示出了使超前的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延迟的情况。
图2所示的第一驱动信号指示要施加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电压的波形。另外,第二驱动信号指示要施加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电压的波形。图2所示的第二驱动信号开始与第一驱动信号同相振荡。此后,用户已经在图2所示的切换定时处改变了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接触位置,并且因此,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超前了45度。以这种方式,当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突然超前45度时,第二驱动单元22可能产生异常噪声。另外,第二驱动单元22可能无法跟随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
在另一种情况下,用户已经在图3所示的切换定时处改变了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接触位置,并且因此,曾经已经超前了45度的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然后被延迟45度。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第二驱动单元22产生异常噪声的可能性。另外,第二驱动单元22可能无法跟随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
考虑到这种情况,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参照图7)改变频率以改变相位。此处,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变化的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变化的图。
如图4所示,当用户改变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接触位置时,控制装置30开始改变相位。更具体地,控制装置30在一个周期内将频率提高12.5%以使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超前45度。此后,当一个周期已经过去时,控制装置30将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降低12.5%。即,控制装置30将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恢复到原始频率。
另外,在将相位延迟45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如图5所示在一个周期内将频率降低12.5%,并且通过该操作将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延迟45度。此后,当一个周期已经过去时,控制装置30将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提高12.5%。即,控制装置30将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恢复到原始频率。另外,控制装置30可以如图4所示通过从0电平改变频率来获得期望的相位差,或者可以如图5所示通过在除0以外的电平处改变频率来获得期望的相位差。
接下来,将描述在用户改变触摸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操作。此处,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变化的图。当用户在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将触摸位置从某一移动开始位置改变到某一移动结束位置时,该移动可能经过一个或更多个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每个区域设置相位差将是期望的。
然而,如图6所示,在用户触摸位置的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频率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短的情况下,即使当触摸位置的移动结束时,也可能无法完成频率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继续对改变频率的控制,直到频率的改变完成。相应地,控制装置30在移动结束之后完成频率的改变。
图6示出了以下情况:触摸位置的移动经过作为目标的相位差即目标相位差为15度的区域以及目标相位差为30度的区域,并且然后在目标相位差为45度的区域中完成。另外,即使在触摸位置的移动结束之后,控制装置30也尚未完成相位差的改变。因此,即使在触摸位置的移动结束之后,控制装置30也继续改变相位差。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的硬件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的硬件配置。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的硬件配置示例的框图。信息处理装置1包括控制装置30、触摸面板显示器10、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控制装置30是控制信息处理装置1的装置,并且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装置。
触摸面板显示器10是接收触摸操作的显示装置。此外,触摸面板显示器10是在其壳体内部包括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
第一驱动单元21是通过施加电压来驱动的致动器例如压电元件。第一驱动单元21设置在触控面板显示器10的壳体内部。根据由第一驱动信号指示的电压值来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
第二驱动单元22是通过施加电压来驱动的致动器例如压电元件。第二驱动单元22设置在触控面板显示器10的壳体内部。根据由第二驱动信号指示的电压值来驱动第二驱动单元22。
另外,控制装置3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只读存储器(ROM)33、存储单元34和输入/输出接口35。控制装置30的各个单元通过总线36相互连接。
CPU 31基于存储在ROM 33或存储单元34中的程序进行操作,并且控制各个部件。例如,CPU 31将存储在ROM 33或存储单元34中的程序扩展到RAM 32,并且执行与各种程序对应的处理。
ROM 33存储诸如在控制装置30启动时由CPU 31执行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引导程序、依赖于控制装置30的硬件的程序等。
存储单元34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例如闪存驱动器。存储单元34是记录由CPU 31执行的程序、由程序使用的数据等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具体地,存储单元34是记录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该控制程序是程序数据37的示例。
输入/输出接口35是用于连接至触摸面板显示器10、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接口。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配置。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框图。CPU 31使用RAM 32等作为工作区来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34等中的各种程序,并且通过该执行来实现图8所示的各种功能。注意,图8所示的各种功能可以通过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集成电路来实现。另外,图8所示的各种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来实现。此外,图8所示的各种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作来实现。
控制装置30包括第一振荡单元301、第二振荡单元302、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相位差测量单元305、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基频308、振荡频率309和目标相位差表310。
第一振荡单元301向第一驱动单元21施加第一驱动信号,该第一驱动信号是以由基频308指示的数值振荡的信号。基频308是预设频率。
第二振荡单元302向第二驱动单元22施加第二驱动信号,该第二驱动信号是以由振荡频率309指示的数值振荡的信号。振荡频率309是由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设置的频率。
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是检测单元的示例。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被设置有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接触位置。此外,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确定接触位置即触摸位置属于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哪个区域。此处,图9是示出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区域划分的示例的图。如图9所示,触摸面板显示器10被划分成多个区域。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确定接触位置属于哪个区域,该接触位置是用户接触的位置。虽然图9示出了划分成15个区域的示例,但是区域的数量可以是15个或者多于15个或小于15个。每个区域不限于矩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其他形状。
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基于通过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该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更具体地,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基于目标相位差表310指定在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所属的区域中设置的目标相位差,在目标相位差表310中,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设置目标相位差。
目标相位差表310表示目标相位差信息,该目标相位差信息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存储用于执行触觉呈现的相位差,即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更具体地,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从目标相位差表310中提取针对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所属的区域设置的目标相位差。以这种方式,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与接触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
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是测量单元的示例。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即,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第一驱动信号与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以下差值:该差值指示由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的当前相位差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之间的差。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是相位差控制单元的示例。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同步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使得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具有目标相位差。即,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调整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获得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此外,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逐步调整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直到获得目标相位差。例如,通过将振荡频率309改变为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即,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逐步改变振荡频率309并且通过该改变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基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和由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的相位差,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此处,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指示由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的相位差与目标相位差之间的差的差值。因此,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基于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来逐步调整振荡频率309。即,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在达到预定上限值的范围内调整振荡频率309,并且通过该调整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例如,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正数时,这指示相位差尚未达到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提高振荡频率309。相反,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负值时,这指示相位差超过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降低振荡频率309。
另外,当提高振荡频率309时,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例如以预设的设定值的比率提高振荡频率309。类似地,当降低振荡频率309时,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例如以预设的设定值的比率降低振荡频率309。此处,设定值是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不会突然变化的值,并且是第二驱动单元22能够跟随而不会产生异常噪声的值。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2的规格、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重量等来确定设定值。
另外,即使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正数时,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有时也降低振荡频率309。例如,在预期振荡频率309在差值减小的过程中会超过基频308的情况下,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可能降低振荡频率309。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将振荡频率309降低到高于基频308的值。
此处,第二振荡单元302向第二驱动单元22输出第二驱动信号,该第二驱动信号是以由振荡频率309指示的数值振荡的信号。因此,通过调整振荡频率309,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可以将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另外,即使当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不再检测接触位置时,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也调整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获得目标相位差。即,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继续调整振荡频率309以获得目标相位差。通过该操作,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可以防止第一驱动信号的频率和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的突然变化。即,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可以防止异常噪声等的产生。
控制装置30重复执行由相位差测量单元305进行的相位差测量、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进行的相位差差值的计算以及由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进行的振荡频率309的设置,并且通过该重复执行来获得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相位差。以这种方式,控制装置30通过重复执行控制来逐步调整振荡频率309。因此,由于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不会突然变化,所以控制装置30可以防止出现异常噪声和第二驱动单元22无法跟随。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调整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由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执行的相位差调整过程。相位差调整过程是调整第二驱动信号以获得与用户触摸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的过程。图10是示出由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执行的相位差调整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用户触摸位置(步骤S1)。
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从目标相位差表310中提取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步骤S2)。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设置振荡频率309(步骤S3)。例如,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将与基频308相同的频率设置为振荡频率309。
第一振荡单元301和第二振荡单元302开始振荡(步骤S4)。即,第一振荡单元301向第一驱动单元21输出以基频308振荡的第一驱动信号。另外,第二振荡单元302向第二驱动单元22输出以振荡频率309振荡的第二驱动信号。
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确定用户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触摸是否已经结束(步骤S5)。即,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确定是否可以从触摸面板显示器10检测到用户的触摸。
当触摸尚未结束时(步骤S5;否),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用户触摸位置(步骤S6)。
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从目标相位差表310中提取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步骤S7)。
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第一驱动信号与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步骤S8)。
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指示由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的当前相位差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之间的差的差值(步骤S9)。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执行同步计算过程(步骤S10)。即,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基于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来确定是增大还是减小振荡频率309。另外,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确定要设置成振荡频率309的频率。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设置振荡频率309(步骤S11)。随后,控制装置30进行到步骤S5。
当在步骤S5中用户的触摸结束时(步骤S5;是),第一振荡单元301和第二振荡单元302结束振荡(步骤S12)。
通过以上处理,控制装置30结束相位差调整过程。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设置目标相位差表310的方法]
此处,图11是示出测量位置的示例的图。图12是示出针对每个测量位置的测量结果的示例的图。在触摸面板显示器10被划分成各个区域的情况下,图11包括作为测量位置的示例的测量位置A、测量位置B和测量位置C。另外,图12包括针对测量位置A、测量位置B和测量位置C中的每一个示出每个相位差的呈现强度的曲线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针对每个测量位置测量每个相位差的呈现强度。随后,在目标相位差表310中将每个相位差的呈现强度之中的最期望的呈现强度的相位差设置为测量位置所属的区域的目标相位差。此处,根据触觉呈现的用途选择最期望的呈现强度。例如,当期望更清晰地执行触觉呈现时,选择最高的呈现强度;并且当期望在触控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中执行均匀的触觉呈现时,针对每个测量位置选择基本均匀的呈现强度。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用户触摸位置。另外,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基于目标相位差表310来指定与用户触摸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在目标相位差表310中,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设置目标相位差。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将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信号的相位差的测量结果与目标相位差进行比较,并且在上限值范围内调整振荡频率309以将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通过设置目标相位差,控制装置30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
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另外,控制装置30在上限值的范围内逐步调整振荡频率309以获得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不会突然改变驱动信号的相位,使得可以防止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产生异常噪声或防止它们不能跟随驱动信号的变化。此外,当相位差不是目标相位差时,控制装置30是对调整振荡频率309的反馈控制,使得可以容易地将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而无需高机器功率。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通过使用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来调整振荡频率309。通过调整振荡频率309,控制装置30在要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第一驱动信号与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之间产生相位差。根据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a使用频率选择单元311来生成相位差。
此处,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a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控制装置30a包括频率选择单元311来代替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控制装置30a具有第一频率312、第二频率313和第三频率314。
频率选择单元311是第一修改例中的相位差控制单元的示例。频率选择单元311基于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和目标相位差从多个频率之中选择一个频率,并且通过该选择将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更具体地,频率选择单元311从第一频率312、第二频率313或第三频率314之中选择一个频率。第一频率312例如是与基频308基本相同的频率。第二频率313例如是比基频308高12.5%的频率。第三频率314例如是比基频308低12.5%的频率。注意,针对第二频率313和第三频率314的12.5%的数值是示例,并且可以设置成任意值。注意,第二频率313和第三频率314的值优选地是将不会引起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突然变化的值,并且优选地是第二驱动单元22能够跟随而不会产生异常噪声的值。
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相位差的差值高于第一阈值时,频率选择单元311选择第二频率313。另外,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相位差的差值低于第二阈值时,频率选择单元311选择第三频率314。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相位差的差值低于第一阈值且高于第二阈值时,频率选择单元311选择第一频率312。
在以上描述中,频率选择单元311从三个频率之中选择要输出到第二振荡单元302的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然而,频率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并且频率选择单元311可以从任意数量的频率之中选择要输出到第二振荡单元302的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a,频率选择单元311将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信号的相位差的测量结果与目标相位差进行比较,并且然后从第一频率312、第二频率313或第三频率314之中选择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通过该操作,频率选择单元311将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a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a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例]
根据第二变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b通过使用第一相位旋转单元315变换相位来生成相位差。此处,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b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是根据第二修改例的相位控制单元的示例。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控制驱动信号的相位要被旋转的旋转量,并且通过该控制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更具体地,基于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计算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的旋转量,通过该旋转量,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被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另外,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将相位的旋转量的绝对值设置成小于上限值。在由于上限值而没有通过一次相位旋转获得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的相位差的情况下,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多次执行相位旋转以获得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所指示的相位差。附带地,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2的规格、通过第二驱动单元22振动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重量等来确定上限值。以这种方式,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多次执行相位旋转并且获得目标相位差,使得可以通过该执行防止诸如出现异常噪声和第二驱动单元22无法跟随的问题。
第二振荡单元302将以基频308振荡的信号输出到第一相位旋转单元315。
第一相位旋转单元315基于由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计算的相位的旋转量来使从第二振荡单元302输出的信号的相位进行旋转。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b,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计算通过第二振荡单元302振荡的信号的相位的旋转量。另外,基于由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计算的旋转量,第一相位旋转单元315使通过第二振荡单元302振荡的信号的相位进行旋转,并且通过该旋转生成第二驱动信号。随后,第一相位旋转单元315将生成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以这种方式,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控制通过第二振荡单元302振荡的信号的相位的旋转量,并且通过该控制将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b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b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修改例]
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c对输入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第一驱动信号施加相位旋转,并且然后将处理后的第一驱动信号输入到第二驱动单元22。此处,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c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根据第三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c不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振荡单元302。因此,控制装置30c使用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来使通过第一振荡单元301振荡的信号的相位进行旋转,并且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到第二驱动单元22。
基于目标相位差表310,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
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是第三修改例中的相位控制单元的示例。基于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第一驱动信号,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生成通过使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进行旋转而获得的第二驱动信号,并且通过该生成过程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更具体地,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基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来使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进行旋转。即,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调整从第一振荡单元301输入的第一驱动信号与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以获得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
此处,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逐步旋转相位以抑制上限值或更大的旋转。例如,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旋转相位使得每周期的旋转量不会超过上限值。随后,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在多个周期中旋转相位,并且通过该旋转将从第一振荡单元301输入的第一驱动信号与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c,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基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来使通过第一振荡单元301振荡的信号的相位旋转,并且通过该旋转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即,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将第二驱动信号生成为使得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被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c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c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修改例]
根据第四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d经由低通滤波器(LPF)318向第二驱动单元22输入第二驱动信号。此处,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d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基于目标相位差表310,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
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基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来使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信号的相位旋转。更具体地,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输出通过使从第一振荡单元301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而获得的信号。
此处,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逐步旋转相位以抑制上限值或更大的旋转。例如,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旋转相位使得每周期的旋转量不会超过上限值。随后,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在多个周期中旋转相位,并且通过该旋转将从第一振荡单元301输入的第一驱动信号与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LPF 318是去除单元的示例。LPF 318去除第二驱动信号的高频分量。更具体地,LPF 318从通过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进行旋转的信号中去除高频分量。在相位旋转中,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可能产生高频,例如如图3的切换定时所示。当具有这样的高频信号的输入时,第二驱动单元22可能无法跟随高频信号或可能产生异常噪声。为了处理这个,LPF318从通过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进行旋转的信号中去除高频分量。随后,LPF 318将已经从其去除了高频分量的信号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因此,LPF 318可以防止出现无法跟随高频信号或产生异常噪声。
另外,LPF 318接收用于切换是否去除高频分量的切换信号。随后,LPF 318使得能够基于切换信号去除高频分量。此处,当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已经指定目标相位差时,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旋转相位。在相位旋转期间,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变得不连续,这导致产生高频。即,当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已经指定目标相位差时,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输出高频。为了处理这个,LPF 318在从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的时间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去除要作为第二驱动信号的基础的信号的高频分量。以这种方式,LPF 318使得能够在从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的时间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去除高频分量,使得可以防止出现异常噪声等。另外,LPF 318可以通过禁止去除高频分量来抑制功耗。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d,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基于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来使通过第一振荡单元301进行振荡的信号的相位旋转,并且通过该旋转生成第二驱动信号。即,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生成第二驱动信号,使得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被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此外,LPF 318去除第二驱动信号的高频分量。因此,控制装置30d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d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此外,由于从第二驱动信号中去除了高频分量,因此控制装置30d可以防止第二驱动单元22出现异常噪声或防止出现第二驱动单元22无法跟随第二驱动信号的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修改例]
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e将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而不是正弦波输入到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此处,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e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根据第五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e包括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来代替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振荡单元301和第二振荡单元302。另外,控制装置30e包括延迟量控制单元320来代替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控制装置30e还包括延迟单元321、第一带通滤波器322、第二带通滤波器323和延迟量324。
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具有触觉呈现波的信号。触觉呈现波形是再现期望由用户体验的触觉呈现的波形。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一个是指示再现触觉呈现的波形的触觉呈现波形。
分别根据第一驱动信号的波形和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来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即,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分别再现与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波形对应的触觉呈现。因此,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具有触觉呈现波形的信号,使得可以再现期望由用户体验的触觉呈现。注意,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和第二带通滤波器323通过的频带中的触觉呈现波形。
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和第二带通滤波器323是提取单元的示例。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和第二带通滤波器323从具有触觉呈现波形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一个中提取预定频带。更具体地,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将从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之中的在预设频带中的信号输出到相位差测量单元305。第二带通滤波器323将从延迟单元321输出的第二驱动信号之中的在预设频带中的信号输出到相位差测量单元305。
相位差测量单元305输出指示从第一带通滤波器322输出的信号与从第二带通滤波器323输出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差值。
延迟量控制单元320是第五修改例中的相位差控制单元的示例。延迟量控制单元320控制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一个要被延迟的延迟量,并且通过该控制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更具体地,基于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延迟量控制单元320调整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信号的延迟量324。即,延迟量控制单元320将在由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和第二带通滤波器323提取的频带中的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例如,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正数时,这指示相位差尚未达到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延迟量控制单元320增加延迟量324。相反,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负值时,这指示相位差超过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延迟量控制单元320减小延迟量324。
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正数时,延迟量控制单元320也减小延迟量324。例如,在预期相位差在减小差值的过程中会超过目标相位差的情况下,延迟量控制单元320减小延迟量324。
延迟单元321将从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延迟由延迟量324指示的数值。随后,延迟单元321将通过将第一驱动信号延迟由延迟量324指示的数值而获得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e,延迟量控制单元320计算具有触觉呈现波形的第一驱动信号要被延迟的延迟量324。延迟单元321将第一驱动信号延迟由延迟量控制单元320计算的延迟量324,并且通过该延迟操作生成第二驱动信号。通过该操作,延迟单元321将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e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即,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e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修改例]
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f通过改变第二驱动信号的间距来控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此处,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f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
根据第六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f包括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来代替第五修改例的延迟量控制单元320。另外,控制装置30f包括间距变换单元326,来代替第五修改例的延迟单元321。控制装置30f包括间距量327。
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是第六修改例中的相位差控制单元的示例。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控制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意驱动信号的间距量,并且通过该控制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更具体地,基于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调整要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信号的间距量327。即,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调整触觉呈现波的频率,即触觉呈现波的波形长度。在触觉呈现波包括多个频率的情况下,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以相等的比率改变每个频率中的间距量327。例如,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正数时,这指示相位差尚未达到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增加间距量327。相反,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负数时,这指示相位差尚未达到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减小间距量327。
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当由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306计算的差值为正数时,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也减小间距量327。例如,在预期差值在差值减小的过程中为负数的情况下,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减小间距量327。在这种情况下,在预期差值在差值减小的过程中为负数的情况下,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增加间距量327。
基于间距量327,间距变换单元326变换从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的间距。即,间距变换单元326基于间距量327调整第一驱动信号的触觉呈现波的波形长度。随后,间距变换单元326将具有调整后的波形长度的触觉呈现波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即,间距变换单元326将第二驱动信号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更具体地,间距变换单元326以由间距量327指示的间距对从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输出的第一驱动信号进行采样。接下来,间距变换单元326将基于采样信息生成的第二驱动信号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此处,在同步已经稳定之后,间距变换单元326以与在以间距量327指示的间距进行采样中使用的采样率相同的速率生成第二驱动信号的情况下,间距变换单元将生成具有与第一驱动信号相同的输入值的第二驱动信号。为了处理这个,出于保持同步状态的目的,间距变换单元326通过以与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319已经生成第一驱动信号的间距相同的比率对曾经过间距变换的信号进行逆变换来生成第二驱动信号。以这种方式,间距变换单元326将具有调整后的波形长度的触觉呈现波输出到第二驱动单元22。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六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f,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计算具有触觉呈现波形的第一驱动信号的间距量327。间距变换单元326通过基于由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计算的间距量327改变第一驱动信号的间距来生成第二驱动信号。通过该操作,间距变换单元326将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f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即,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f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二实施方式)
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g。此处,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装置1a中包括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觉呈现的视图。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g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1。第一驱动单元21是致动器例如压电元件。在仅存在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1的情况下,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觉呈现的强度将随着距第一驱动单元21的间隔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存在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1的情况下,触觉呈现的强度可能根据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摸位置而变化。鉴于此,控制装置30g根据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摸位置来控制第一驱动单元21的驱动强度,并且通过该控制将触觉呈现的强度设置成均匀的强度。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g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g包括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驱动强度指定单元328、驱动强度表329和第一振荡单元301。
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用户触摸位置。
基于驱动强度表329,驱动强度指定单元328指定与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21的驱动强度。此处,驱动强度表329具有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提供的驱动强度设置。基于驱动强度表329,驱动强度指定单元328指定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触摸位置所属的区域对应的驱动强度。
第一振荡单元301向第一驱动单元21输出允许以由驱动强度指定单元328指定的驱动强度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g,驱动强度指定单元328基于驱动强度表329指定与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21的驱动强度。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g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例]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h根据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摸位置改变对第一驱动单元21进行驱动的频率。此处,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h的功能配置的示例的图。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h包括频率指定单元330来代替驱动强度指定单元328。控制装置30h还包括频率表331。
即使在相同的驱动强度下,依赖于第一驱动单元21的振动方法,用户也可能感觉到更高的呈现强度。鉴于此,控制装置30h以与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触摸位置对应的频率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
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用户触摸位置。
基于频率表331,频率指定单元330指定与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对应的频率。此处,频率表331具有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提供的频率设置。基于频率表331,频率指定单元330指定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触摸位置对应的频率。更具体地,频率表具有使得触摸位置距第一驱动单元21越远,则由用户识别的呈现强度越高的频率设置。以这种方式,通过设置随着距第一驱动单元21的间隔距离的增加而使呈现强度被识别为更高强度的频率,无论触摸位置距第一驱动单元21多近或多远,均可以获得均匀的呈现强度。
第一振荡单元301向第一驱动单元21输出具有由频率指定单元330指定的频率的信号。
如上面所描述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装置30h,频率指定单元330基于频率表331指定与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对应的驱动信号的频率。第一振荡单元301使驱动信号以由频率指定单元330指定的频率振荡。随后,第一驱动单元21利用以由频率指定单元330指定的频率振荡的驱动信号来振动,并且通过该振动再现触觉呈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h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在各种相位差下测量呈现强度并且通过该测量将针对每个区域的目标相位差设置到目标相位差表310上的示例。然而,设置目标相位差表310的方法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想到在触控面板显示器10上喷粉末的方法。控制装置30以针对各个区域变化的相位差来驱动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在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被驱动的情况下,成像装置捕获粉末图案的图像。此时可以基于粉末的图案将针对每个区域的目标相位差设置到目标相位差表310上。
同时,触摸面板显示器10包括多个驱动单元,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不限于具有两个驱动单元的配置,并且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驱动单元。此处,驱动单元例如是压电元件。因此,压电元件可以用作用于测量呈现强度的传感器。即,可以使用压电元件来测量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每个区域的呈现强度。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逐步调整频率以获得目标相位差。即,在用户触摸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时间点尚未获得目标相位差,即理想的相位差。鉴于此,控制装置30可以包括接近度传感器,该接近度传感器检测用户即将触摸显示器。接近度传感器检测诸如用户手指的物体位于任意区域附近。当接近度传感器检测到物体正在接近任意区域时,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估计物体将触摸该区域。随后,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估计的区域对应的目标相位差。以这种方式,控制装置30在显示器被触摸之前开始调整频率。这允许控制装置30在用户触摸时获得更理想的相位差。
此外,在用户将手掌放在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情况下,即,在用户同时触摸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的多个区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相位差。更具体地,控制装置30提取与正被用户触摸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目标相位差。然后,控制装置30在短时间内改变所提取的多个目标相位差。通过该操作,控制装置30可以在整个接触表面上执行触觉呈现。
同时,触摸面板显示器10包括多个驱动单元,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此处,多个驱动单元可以是相互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可以输出具有适合于每个驱动单元的波形的驱动信号。以这种方式,通过输入具有适合于每个驱动单元的波形的驱动信号,控制装置30可以增加触觉呈现的强度。
在以上描述中,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0包括两个驱动单元,即,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然而,三个或更多个驱动单元可以设置在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可以根据用户的触摸位置来选择要被驱动的驱动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驱动所选择的驱动单元。另外,控制装置30不驱动未被选择的驱动单元。在多个驱动单元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可以驱动另一个驱动单元。通过该操作,即使在驱动单元中的任何一个驱动单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也可以补偿触觉呈现的强度。
在以上描述中,在同一位置被连续触摸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0不改变触觉呈现的强度。然而,在同一位置被连续触摸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改变触觉呈现的强度。例如,存在期望根据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显示的内容改变触觉呈现的强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可以通过改变目标相位差来改变触觉呈现的强度。更具体地,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根据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显示的内容来改变目标相位差。由于这允许相位差发生变化,因此控制装置30可以改变触觉呈现的强度,例如如图3中的切换定时所示。
此外,存在以下情况:控制装置30期望有意地产生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触觉呈现的强度为零的位置。例如,存在以下情况:期望根据触摸面板显示器10上显示的内容将触觉呈现的强度设置成零。更具体地,在多个位置被触摸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情况:期望在多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个位置处将触觉呈现的强度设置成零并且在其他位置处再现触觉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存储将触觉呈现的强度设置成零的目标相位差表。此外,控制装置30基于目标相位差表来提取与触摸位置对应的目标相位差。通过将相位差设置成提取的目标相位差,控制装置30可以有意地产生触觉呈现的强度为零的位置。
(效果)
控制装置30、30a、30b、30c、30d、30e、30f、30g和30h均包括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和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设置有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触控面板显示器10上的接触位置。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基于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该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调整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获得由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指定的目标相位差。
通过设置目标相位差,控制装置30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均可以以均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逐步调整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直到获得目标相位差。
以这种方式,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逐步调整相位差以抑制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的突然变化。通过该操作,控制装置30可以防止产生异常噪声、无法跟随驱动信号的变化等。
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304基于目标相位差表310指定在由触摸位置检测单元303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所属的区域中已经设置的目标相位差,在目标相位差表310中,针对触摸面板显示器10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设置目标相位差。
以这种方式,不是针对每个触摸位置计算目标相位差,而是控制装置30设置在目标相位差表310上针对每个区域预定的目标相位差。通过该操作,控制装置30可以通过辅助控制抑制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
控制装置30还包括相位差测量单元305。相位差测量单元305测量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将振荡频率309改变为第二驱动信号的频率,从而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通过该控制,控制装置30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307在达到预定上限值的范围内调整振荡频率309,从而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以这种方式,控制装置30逐步改变相位差而不会突然改变相位差。通过该操作,控制装置30可以防止出现异常噪声、防止无法跟随驱动信号的变化等。
频率选择单元311基于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和目标相位差从多个频率之中选择一个频率,并且通过该选择将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通过以这种方式选择频率,控制装置30a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a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二同步控制单元316控制第二驱动信号的相位将要被旋转的旋转量,并且通过该控制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通过对相位旋转的这种控制,控制装置30b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b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基于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21的第一驱动信号,第二相位旋转单元317生成通过使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而获得的第二驱动信号,并且通过该生成过程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这可以获得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控制装置30c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c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LPF 318在从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的时间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去除要作为第二驱动信号基础的信号的高频分量。
由于这可以去除高频分量,所以控制装置30d可以防止产生异常噪声、防止无法跟随驱动信号的变化。
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一个是指示再现触觉呈现的波形的触觉呈现波形。
通过该配置,控制装置30e可以再现触觉呈现。
延迟量控制单元320控制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一个要被延迟的延迟量,并且通过该控制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这可以获得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控制装置30e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e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和第二带通滤波器323从具有触觉呈现波形的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一个中提取预定频带。延迟量控制单元320将在由第一带通滤波器322和第二带通滤波器323提取的频带中的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通过该操作,即使当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具有触觉呈现波形而不是正弦波时,控制装置30e也可以将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因此,控制装置30e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
第三同步控制单元325控制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何驱动信号的间距量,从而将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目标相位差。
这可以获得目标相位差,并且因此,控制装置30f可以抑制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的振动之间的干扰而导致触觉呈现失败的区域的出现。因此,无论用户接触位置如何,控制装置30f均可以以均匀的触觉强度再现触觉呈现。
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是要通过施加电压来驱动的压电元件。
通过该配置,控制装置30、30a、30b、30c、30d、30e、30f、30g和30h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来执行触觉呈现。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示例,并且因此,可以存在其他效果,不限于例示的效果。
注意,本技术还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检测设置有被配置成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
指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所述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以及
相位差控制单元,其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使得成为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目标相位差。
(2)根据(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逐步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直到成为所述目标相位差。
(3)根据(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指定单元基于目标相位差信息来指定在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接触位置所属的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目标相位差,在所述目标相位差信息中,针对所述显示器上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设置所述目标相位差。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其测量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差和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相位差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改变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6)根据(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在达到预定上限值为止的范围内调整所述频率,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7)根据(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基于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和所述目标相位差从多个频率之中选择一个频率,来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
(8)根据(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驱动信号的相位要被旋转的旋转量,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9)根据(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根据要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通过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而获得的第二驱动信号,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0)根据(9)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去除单元,其去除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高频分量。
(11)根据(10)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去除单元在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时间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去除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所述高频分量。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具有指示再现触觉呈现的波形的触觉呈现波形。
(13)根据(1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何驱动信号要被延迟的延迟量,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提取单元,其从具有所述触觉呈现波形的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中提取预定频带,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将在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频带中的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5)根据(14)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何驱动信号的间距量,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6)根据(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是通过施加电压来驱动的压电元件。
(17)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设置有被配置成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
基于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所述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以及
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使得成为指定的目标相位差。
(18)一种控制程序,用于使包括在控制装置中的计算机用作:
检测单元,其检测设置有被配置成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
指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所述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以及
相位差控制单元,其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使得成为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目标相位差。
附图标记列表
1,1a 信息处理装置
10 触控面板显示器
21 第一驱动单元
22 第二驱动单元
30,30a,30b,30c,30d,30e,30f,30g,30h 控制装置
37 程序数据
301 第一振荡单元
302 第二振荡单元
303 触摸位置检测单元
304 目标相位差指定单元
305 相位差测量单元
306 相位差差异计算单元
307 第一同步控制单元
310 目标相位差表
311 频率选择单元
315 第一相位旋转单元
316 第二同步控制单元
317 第二相位旋转单元
318 LPF
319 触觉呈现波输出单元
320 延迟量控制单元
321 延迟单元
322 第一带通滤波器
323 第二带通滤波器
325 第三同步控制单元
326 间距变换单元
328 驱动强度指定单元
329 驱动强度表
330 频率指定单元
331 频率表

Claims (18)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检测设置有被配置成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
指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所述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以及
相位差控制单元,其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使得成为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目标相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逐步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直到成为所述目标相位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指定单元基于目标相位差信息来指定在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接触位置所属的区域中设置的所述目标相位差,在所述目标相位差信息中,针对所述显示器上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设置所述目标相位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其测量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目标相位差和由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相位差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改变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在达到预定上限值为止的范围内调整所述频率,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基于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和所述目标相位差从多个频率之中选择一个频率,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驱动信号的相位要被旋转的旋转量,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根据要输出到第一驱动单元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通过使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而获得的第二驱动信号,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去除单元,其去除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高频分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去除单元在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相位旋转时间起的预定时间段内去除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所述高频分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具有指示再现触觉呈现的波形的触觉呈现波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何驱动信号要被延迟的延迟量,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提取单元,其从具有所述触觉呈现波形的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中提取预定频带,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将在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频带中的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相位差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任何驱动信号的间距量,来将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设置成所述目标相位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是通过施加电压来驱动的压电元件。
17.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设置有被配置成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
基于检测到的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所述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以及
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使得成为指定的目标相位差。
18.一种控制程序,用于使包括在控制装置中的计算机用作:
检测单元,其检测设置有被配置成执行触觉呈现的多个驱动单元的显示器上的接触位置;
指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接触位置来指定目标相位差,所述目标相位差是作为多个驱动信号的目标的相位差,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中的每个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多个驱动单元中的每个驱动单元;以及
相位差控制单元,其调整所述多个驱动信号的相位差,以使得成为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所述目标相位差。
CN202080051387.7A 2019-07-23 2020-07-14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Pending CN114207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5573 2019-07-23
JP2019-135573 2019-07-23
PCT/JP2020/027332 WO2021015051A1 (ja) 2019-07-23 2020-07-14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7555A true CN114207555A (zh) 2022-03-18

Family

ID=7419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1387.7A Pending CN114207555A (zh) 2019-07-23 2020-07-14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2798B2 (zh)
CN (1) CN114207555A (zh)
DE (1) DE112020003523T5 (zh)
WO (1) WO2021015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7660A1 (ja) * 2020-02-07 2021-08-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動作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19483A1 (ja) * 2021-12-22 2023-06-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触覚提示装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データ端末装置、および触覚提示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1770A (ja) * 2001-03-21 2002-09-27 Minolta Co Ltd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216381A (ja) * 2007-02-28 2008-09-18 Casio Comput Co Ltd 音声分析合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57894A1 (ja) * 2011-10-17 2013-04-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3114793A1 (ja) * 2012-01-30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触感呈示装置および触感呈示方法
CN104285205A (zh) * 2012-12-26 2015-01-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器件和触控面板器件的控制方法
WO2015151380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触覚提示装置、信号発生装置、触覚提示システム、および触覚提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8158A (ja) 2002-01-28 2003-10-10 Sony Corp タクタイル・フィードバック機能を持つ携帯型機器
FI20085475A0 (fi) * 2008-05-19 2008-05-19 Senseg Oy Kosketuslaiteliitäntä
KR20140112386A (ko) * 2011-03-17 2014-09-23 코액티브 드라이브 코포레이션 다수의 동기화 진동 액츄에이터로부터의 비대칭적이고 일반적인 진동 파형
US9122330B2 (en) * 2012-11-19 2015-09-01 Disney Enterprises, Inc. Controlling a user's tactile perception in a dynamic physical environment
US10976825B2 (en) * 2019-06-07 2021-04-13 Cirrus Logic,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vibrational output system and/or operation of an input sens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1770A (ja) * 2001-03-21 2002-09-27 Minolta Co Ltd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216381A (ja) * 2007-02-28 2008-09-18 Casio Comput Co Ltd 音声分析合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057894A1 (ja) * 2011-10-17 2013-04-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3114793A1 (ja) * 2012-01-30 2013-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触感呈示装置および触感呈示方法
CN104285205A (zh) * 2012-12-26 2015-01-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器件和触控面板器件的控制方法
WO2015151380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触覚提示装置、信号発生装置、触覚提示システム、および触覚提示方法
CN106133650A (zh) * 2014-03-31 2016-11-16 索尼公司 触觉再现设备,信号生成装置,触觉再现系统和触觉再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22798B2 (en) 2024-03-05
WO2021015051A1 (ja) 2021-01-28
DE112020003523T5 (de) 2022-05-05
US20220383710A1 (en)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2965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EP3088990B1 (en) Tactile sensation providing device
CN114207555A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N105045443A (zh) 半导体装置、显示系统、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程序
US20150378436A1 (en) Input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program
KR101327886B1 (ko) 터치 패널 시스템과 지연 보상 방법
WO2015020663A1 (en) Sculpted waveforms with no or reduced unforced response
JP2017510885A (ja) ノイズシェーピングを用いた充電器ノイズ低減のための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方法
JP4913859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EP3065029B1 (en) Tactile sensation presen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actile sensation presentation device
US9069406B2 (en) Mixer for use in touch pan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s in the mixer
CN104932787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796966A1 (en) Parameter setting device with tactile feedback
US10725546B2 (en) Tactile presentation device and touch panel
US2016034988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haptic waveforms
CN105991121A (zh) 具有led显示灯的触摸按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378262A1 (en)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Self-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CN110554791B (zh) 触控面板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KR101404931B1 (ko) 베젤을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 제어방법
JP628907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タッチ座標処理方法
JP2021086538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187345B2 (ja) 映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EP3751399B1 (en) Pressing oper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pressing operation detection method
KR101066387B1 (ko) 진폭 확대를 이용한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방법
JP632850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