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0798A - 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0798A
CN114200798A CN202110243540.2A CN202110243540A CN114200798A CN 114200798 A CN114200798 A CN 114200798A CN 202110243540 A CN202110243540 A CN 202110243540A CN 114200798 A CN114200798 A CN 114200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esponsive
meth
responsive particles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35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田裕介
太田直己
栗林将隆
小出隆史
北岛克之
纸崎信
五十岚达博
师冈泰久
大岛翔太
久保裕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00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07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8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 B65G33/14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comprising a screw or screws enclosed in a tubular ho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8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5/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9J1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J1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J125/14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636Specific type of dry developer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颗粒传送装置具有:容纳部,其容纳有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荧光X射线测量的硫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整体为0.1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的范围,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压力相变性;以及传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内绕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在所述容纳部内的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传送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

Description

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8-002889号公报中记载了满足式1“20℃≤T(1MPa)-T(10MPa)”(T(1MPa)表示在施加1MPa压力下粘度达到104Pa·s时的温度,T(10MPa)表示在施加10MPa压力下粘度达到104Pa·s时的温度)的粘接材料。
日本特开2018-004966号公报中记载了压接打印物制作装置,其具有:附着部,其使被施加压力时呈现粘附性的粉体附着于被粘接面;定影部,其向附着有所述粉体的记录介质施加压力,并作为粘附层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折叠部,其将所述粘附层形成于所述被粘接面的记录介质以所述被粘接面相对的方式进行折叠;以及施压部,其向所述被粘接面所相对的所述记录介质施加压力,将所述粘附层彼此粘接,所述粉体满足上述式1。
日本特开2008-155412号公报中记载有压接打印物制作装置,其通过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转印而将粉体粘接剂涂布到片材,对涂布有该粉体粘接剂的隐藏信息打印面进行压接,所述压接打印物制作装置具有:第1图像形成单元,其将基于调色剂的隐藏信息转印到片材的背面;第2图像形成单元,其将粉体粘接剂转印到隐藏信息的转印面;第1加热加压装置,其将隐藏信息定影到片材,并且对粉体粘接剂进行临时定影;传送机构,其翻转传送片材;第3图像形成单元,其将可变信息转印到片材的表面;第2加热加压装置,其将可变信息定影到所述片材的表面;第1折叠装置,其从中央部谷折片材的背面;以及第3加热加压装置,其通过热和压力对粉体粘接剂的临时定影面进行正式定影并进行压接,所述压接打印物制作装置制作可投递状态的对折压接打印物。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课题在于,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硫元素的含量小于0.1质量%或者超过0.5质量%的情况相比,抑制在容纳部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本公开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颗粒传送装置,其具有:容纳部,其容纳有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荧光X射线测量的硫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整体为0.1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的范围,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压力相变性;以及传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内绕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在所述容纳部内的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传送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
根据本公开的第2方案,所述传送部件是薄膜推运螺旋。
根据本公开的第3方案,所述传送部件是弹簧圈式推运螺旋。
根据本公开的第4方案,所述颗粒传送装置还具有解散部件,所述解散部件设置于所述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解散传送到所述传送部件的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
根据本公开的第5方案,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6方案,所述粘合树脂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其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以及其他乙烯基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其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7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所述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其使用通过所述颗粒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形成图像。
(效果)
根据所述第1方案,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硫元素的含量小于0.1质量%或者超过0.5质量%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容纳部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所述第2方案,与传送部件为在旋转轴的周围具有螺旋状叶片体的螺旋推运器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容纳部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所述第3方案,与传送部件为在旋转轴的周围具有螺旋状叶片体的螺旋推运器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容纳部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所述第4方案,与不具有解散部件的情况相比,可抑制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所述第5方案,与玻璃化转变温度只有1个的情况或者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小于30℃的情况相比,抑制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所述第6方案,与(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根据所述第7方案,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硫元素的含量小于0.1质量%或者超过0.5质量%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图像的缺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其他一例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其他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的其他一例的概略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的其他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说明以及实施例对实施方式进行例示,并不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本公开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括分别记载于“~”的前后的数值作为最小值以及最大值的范围。
在本公开中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中,在一个数值范围内记载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并且,在本公开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的值。
在本公开中,“工序”这一术语不仅包括独立的工序,即使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达到该工序的期望的目的,则也包括在本术语中。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时,该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结构。并且,各图中的部件的大小是示意性大小,部件之间的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不限于此。
在本公开中,各成分可以包含多种相应物质。在本公开中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时,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除特别注明外,是指组合物中存在的该多种物质的总量。
在本公开中,与各成分相应的颗粒可以包含多种。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与各成分相应的颗粒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各成分的粒径是指关于组合物中存在的该多种颗粒的混合物的值。
在本公开中“(甲基)丙烯酸”这一表述是指“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中的任一种。
在本公开中,将记录介质折叠且相对的面彼此粘接而形成的打印物或者2个以上的记录介质叠置且相对的面彼此粘接而形成的打印物称为“压接打印物”。
[压力响应性颗粒]
<第1方式>
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至少包含粘合树脂,通过荧光X射线测量的硫元素的含量相对于压力响应性颗粒整体为0.1%以上且0.5%以下的范围,并具有压力相变性。
上述硫元素的含量通过对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荧光X射线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而测量。具体地说,例如首先,将不含硫元素的树脂和硫元素的供给源混合,得到硫元素的浓度已知的树脂混合物。使用直径为13mm的片剂成型器对该树脂混合物200mg进行成型而得到粒料样品。精确称量该粒料样品的质量,进行粒料样品的荧光X射线强度测量,求出峰强度。同样地,关于变更硫元素的供给源的添加量的粒料样品也进行测量,根据这些结果制作校准曲线。然后,使用该校准曲线对硫元素在成为测量对象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并且,“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是指满足下述式1的压力响应性颗粒。
式1……10℃≤T1-T2
式1中,T1是在1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2是在10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后面对温度T1以及温度T2的求法进行叙述。
通过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硫元素的含量为所述范围,与该含量比所述范围多的情况以及该含量比所述范围少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压接后的打印物发生变形。其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推测为如下。
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例如用于制造经过压接工序而得到的打印物。具体地说,例如在将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之后,将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折叠或者将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并进行压接而得到打印物。若放置这样得到的打印物,则产生打印物的变形,有时导致美观程度以及操作性下降。尤其是在高湿下(例如湿度为85%的环境下)放置打印物时,上述打印物的变形变得显著。因在高湿下放置打印物而产生变形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推测为因构成打印物的记录介质与成为压接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吸湿性差而造成的。
另一方面,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硫元素的含量为所述范围。因此,可以认为与硫元素的含量比上述范围少的情况相比,打印物的压接部中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容易吸湿。而且可以认为,不仅是记录介质,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也容易吸湿,由此记录介质因吸湿产生的膨胀率与压力响应性颗粒层因吸湿产生的膨胀率之差变小,可抑制作为打印物整体的变形。并且可以认为,若硫元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则与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相比,不易引起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膨胀率因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过剩吸湿而相对过大的情形,从而抑制作为打印物整体的变形。
根据以上原因,可以推测与硫元素的含量比所述范围多的情况以及该含量比所述范围少的情况相比,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能够抑制压接后的打印物发生变形。
另外,在硫元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与该含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相比,压接后的打印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良好。即,在硫元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情况下,与该含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相比,在剥离被压接的打印物时,容易在作为压接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进行剥离。
由于硫元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而使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良好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考虑这是因为与硫元素的含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相比不易引起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过剩吸湿。可以推测,若压力响应性颗粒层过剩吸湿,则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粘附性变高,在剥离被压接的打印物时,很难对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与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进行剥离,有时容易引起图像部、记录介质等的缺损。与此相对,在硫元素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情况下,由于不易引起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过剩吸湿,因此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良好,不易引起剥离时的图像部、记录介质等的缺损。
将硫元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并以硫元素的含量成为所述范围的方式调整其含量的方法。作为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使粘合树脂含有含硫元素的树脂的方法、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添加剂的方法等。后面对含硫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叙述。
<第2方式>
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至少包含粘合树脂,吸水率为0.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具有压力相变性。
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是指高温高湿环境下(具体地说,温度28℃、湿度85%的环境下)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含水量相对于常温常湿环境下(具体地说,温度25℃、湿度50%的环境下)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含水量的上升率。
上述吸水率的测量如下进行。具体地说,将2g压力响应性颗粒放入铝皿中,在温度25℃、湿度50%的环境下放置17小时之后进行称重,之后在温度28℃、湿度85%的环境下放置17小时之后进行称重。在设温度25℃、湿度50%下放置之后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质量为Wa、设温度28℃、湿度85%下放置之后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质量为Wb时,用下述式表示上述吸水率(%)。
式:吸水率(%)=((Wb-Wa)/Wa)×100
通过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为所述范围,与该含量比所述范围多的情况以及该含量比所述范围少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压接后的打印物发生变形。其原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推测为如下。
如上所述,使用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压接而得到的打印物有时尤其因在高湿下(例如湿度85%的环境下)放置而产生变形。
另一方面,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为所述范围。因此,可以认为,与该含量比上述范围少的情况相比,打印物的压接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容易吸湿,记录介质因吸湿产生的膨胀率与压力响应性颗粒层因吸湿产生的膨胀率的平衡良好,可抑制打印物整体的变形。并且可以认为,若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为上述范围,则与该含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相比,不易引起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膨胀率因压力响应性颗粒层的过剩吸湿而相对过大的情形,从而抑制作为打印物整体的变形。
根据以上原因,可以推测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比所述范围多的情况以及该含量比所述范围少的情况相比,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抑制压接之后的打印物发生变形。
另外,在吸水率为上述范围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与该含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相比,压接后的打印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良好,不易引起剥离时的图像部、记录介质等的缺损。
将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设为上述范围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将硫元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的方法。并且,作为将硫元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并且以硫元素的含量成为所述范围的方式调整其含量的方法。作为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使粘合树脂含有含硫元素的树脂的方法、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添加剂的方法等。后面对含硫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叙述。
以下,将相当于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以及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的任一方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称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来进行说明。其中,本公开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一例只要是相当于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以及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的至少一方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即可。
<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压力相变性。
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只要是满足所述式1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则无特别限定。
作为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具体例,例如可以列举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
并且,作为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优选例,例如可以列举粘合树脂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所述苯乙烯系树脂的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以及其他乙烯基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在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
在以下说明中,除特别注明外,“苯乙烯系树脂”是指“在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以及其他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是指“在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在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与代替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而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相比,粘合树脂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作为该机理,可以推测为如下。
可以认为,通常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彼此相容性低,因此两种树脂以相分离的状态包含在压力响应性母粒中。并且可以认为,若对压力响应性母粒进行加压,则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较低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首先发生流动,该流动波及苯乙烯系树脂,使两种树脂均发生流动。并且可以认为,压力响应性母粒中的两种树脂在通过加压而发生流动之后随着减压而进行固化来形成树脂层时,由于低相容性而再次形成相分离状态。
可以推测,对于在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而言,由于在主链上键合的酯基的种类为至少2种,因此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相比,固体状态下的分子的排列度低,因此容易因加压而发生流动。而且可以推测,若(甲基)丙烯酸酯在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则由于高密度地存在至少2种酯基,因此固体状态下的分子的排列度变得更低,因此更容易因加压而发生流动。因而可以推测,与(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相比,上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流动,即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
而且可以推测,对于在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并且(甲基)丙烯酸酯在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而言,即使当再次固化时,由于分子的排列度低,因此与苯乙烯系树脂之间的相分离也会成为微小的相分离。可以推测,苯乙烯系树脂与(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之间的相分离状态越微小,则粘接面相对于被粘接物的状态的均匀性越高,从而粘接性越优异。因而可以推测,与(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粘接性优异。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优选的一例,关于粘合树脂包含上述苯乙烯系树脂和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对成分、结构以及特性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至少包含压力响应性母粒,根据需要包含外添剂。
<压力响应性母粒>
压力响应性母粒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粘合树脂例如含有苯乙烯系树脂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压力响应性母粒还可以含有着色剂、脱模剂以及其他添加剂。
从维持粘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粘合树脂中所包含的苯乙烯系树脂的含量比(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含量多。相对于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总含量,苯乙烯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5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7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苯乙烯系树脂-
上述压力响应性母粒例如含有在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以及其他乙烯基单体的苯乙烯系树脂。
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苯乙烯在苯乙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下。
作为构成苯乙烯系树脂的苯乙烯以外的其他乙烯基单体,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以外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酸系单体。
作为苯乙烯以外的苯乙烯系单体,例如可以列举乙烯基萘;α-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正丁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对正十二烷基苯乙烯等烷基取代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等芳基取代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等烷氧基取代苯乙烯;对氯苯乙烯、3,4-二氯苯乙烯、对氟苯乙烯、2,5-二氟苯乙烯等卤素取代苯乙烯;间硝基苯乙烯、邻硝基苯乙烯、对硝基苯乙烯等硝基取代苯乙烯;等等。苯乙烯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丙烯酸系单体,优选为选自由(甲基)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丙烯酸系单体。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羧基取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取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取代烷基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羧基取代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羧基乙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羟基取代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取代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
作为二(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还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构成苯乙烯系树脂的其他乙烯基单体,除了苯乙烯系单体以及丙烯酸系单体之外,例如还可以列举(甲基)丙烯腈;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等乙烯基醚;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异戊二烯、丁烯、丁二烯等烯烃。
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作为聚合成分,苯乙烯系树脂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包含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个以上且10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包含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个以上且8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尤其优选包含丙烯酸正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方。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包含同种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聚合成分。
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在苯乙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作为此处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个以上且10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个以上且8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尤其优选苯乙烯系树脂包含丙烯酸正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方作为聚合成分,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丙烯酸正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在苯乙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总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下,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
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苯乙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以上,更优选为4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0以上,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000以下,更优选为4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00以下。
在本公开中树脂的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量。关于基于GPC的分子量测量,作为GPC装置使用东曹(TOSOH)制造的HLC-8120GPC、作为色谱柱使用东曹制造的TSKgel SuperHM-M(15cm)、作为溶剂使用四氢呋喃来进行。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使用通过单分散聚苯乙烯标样制作出的分子量校准曲线进行计算。
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
在本公开中,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曲线(DSC曲线)求出,所述差示扫描量热曲线通过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 imetry、DSC)而得到。更具体地说,按照JIS K7121: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求法中记载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求出。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聚合成分的种类以及聚合比例进行控制。玻璃化转变温度具有下述倾向:主链中所包含的亚甲基、亚乙基、氧亚乙基等柔性单元的密度越高,则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主链中所包含的芳香环、环己烷环等刚性单元的密度越高,则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并且,存在侧链的脂肪族基团的密度越高,则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低的倾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苯乙烯系树脂在压力响应性母粒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优选为5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
-(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
上述压力响应性母粒例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在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在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例如可以列举90质量%以上,更优选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0质量%。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羧基取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取代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取代烷基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羧基取代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羧基乙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羟基取代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氧基取代烷基酯,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
作为二(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还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个以上且10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个以上且8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尤其优选丙烯酸正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包含同种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聚合成分。
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作为此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个以上且10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个以上且8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中作为聚合成分包含的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质量比例最多的2种的质量比优选为80:20~20:80,更优选为70:30~30:70,进一步优选为60:40~40:60。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中作为聚合成分包含的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质量比例最多的2种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此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个以上且10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个以上且8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中作为聚合成分包含的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质量比例最多的2种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情况下,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该2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之差优选为1个以上且4个以下,更优选为2个以上且4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个或者4个。
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并且粘接性优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优选包含丙烯酸正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聚合成分,尤其优选(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中作为聚合成分包含的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质量比例最多的2种为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总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也可以在聚合成分中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乙烯基单体。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乙烯基单体,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苯乙烯;苯乙烯以外的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腈;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异丁基醚等乙烯基醚;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异戊二烯、丁烯、丁二烯等烯烃。这些乙烯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在聚合成分中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乙烯基单体的情况下,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乙烯基单体,优选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方,更优选丙烯酸。
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万以上,更优选为1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万以上,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5万以下,更优选为22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万以下。
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
从形成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在压力响应性母粒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优选为2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下。
相对于压力响应性母粒整体,压力响应性母粒中所包含的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总量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其他树脂-
压力响应性母粒例如也可以含有聚苯乙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改性松香等非乙烯基系树脂;等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如前述,也可以为了将硫元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而使粘合树脂含有含硫元素的树脂。含硫元素的树脂可以作为所述苯乙烯系树脂包含于粘合树脂,也可以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包含于粘合树脂,还可以作为所述其他树脂包含于粘合树脂。
作为含硫元素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具有硫醇基的树脂,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列举作为单体成分之一使用辛硫醇、壬硫醇、癸硫醇、十一烷硫醇、十二烷硫醇、十三烷硫醇、十四烷硫醇、十五烷硫醇、十六烷硫醇等的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
-各种添加剂-
压力响应性母粒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着色剂(例如,颜料、染料)、脱模剂(例如,烃系蜡;巴西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等天然蜡;褐煤蜡等合成蜡或者矿物系蜡或者石油系蜡;脂肪酸酯、褐煤酸酯等酯系蜡)、带电控制剂等。
在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设为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情况下,优选压力响应性母粒不包含着色剂或者压力响应性母粒中的着色剂量相对于压力响应性母粒整体为1.0质量%以下,从提高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越少越优选。
如前述,也可以为了将硫元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而使压力响应性母粒含有含硫元素的添加剂。
作为含硫元素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具有硫醇基的化合物,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列举辛硫醇、壬硫醇、癸硫醇、十一烷硫醇、十二烷硫醇、十三烷硫醇、十四烷硫醇、十五烷硫醇、十六烷硫醇等。
-压力响应性母粒的结构-
优选压力响应性母粒的内部结构为海岛结构,作为海岛结构,优选具有包含苯乙烯系树脂的海相和分散于该海相中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岛相的海岛结构。海相中所包含的苯乙烯系树脂的具体方式如前述。岛相中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具体方式如前述。海相中可以分散有不含(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岛相。
在压力响应性母粒具有海岛结构的情况下,岛相的平均径优选为200nm以上且500nm以下。若岛相的平均径为500nm以下,则压力响应性母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若岛相的平均径为200nm以上,则压力响应性母粒中所要求的机械强度(例如,在显影器内搅拌时不易变形的强度)优异。从这些观点考虑,岛相的平均径更优选为220nm以上且4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0nm以上且400nm以下。
作为将海岛结构的岛相的平均径控制在上述范围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如下等方法:在后述的压力响应性母粒的制造方法中,相对于苯乙烯系树脂的量增减(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量、以及增减在将凝聚了的树脂颗粒进行融合/复合的工序中维持在高温的时间。
海岛结构的确认以及岛相的平均径的测量利用如下方法进行。
将压力响应性颗粒包埋于环氧树脂中,利用金刚石刀等制作切片,在干燥器内使用四氧化锇或者四氧化钌对制作出的切片进行染色。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染色后的切片进行观察。海岛结构的海相和岛相根据使用四氧化锇或者四氧化钌对树脂进行染色的染色程度所产生的浓淡进行区分,利用此确认海岛结构的有无。从SEM图像中随机选择100个岛相,测量各岛相的长径,将100个长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径。
压力响应性母粒可以为单层结构的压力响应性母粒,也可以为具有核部和覆盖核部的壳层的核/壳结构的压力响应性母粒。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压力响应性母粒优选为核/壳结构。
在压力响应性母粒具有核/壳结构的情况下,从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优选核部含有苯乙烯系树脂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而且,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优选壳层含有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的具体方式如前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具体方式如前述。
在压力响应性母粒具有核/壳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将硫元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可以使核部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例如,含硫元素的树脂、含硫元素的添加剂等),也可以使壳层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还可以使核部以及壳层这双方含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优选含硫元素的化合物至少包含于壳层,更优选包含于核部以及壳层这双方。
在压力响应性母粒具有核/壳结构的情况下,优选核部具有包含苯乙烯系树脂的海相和分散于海相中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岛相。岛相的平均径优选为前述的范围。而且,除了核部为上述结构之外,优选还使壳层含有苯乙烯系树脂。在该情况下,成为核部的海相和壳层连续的结构,压力响应性母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核部的海相以及壳层中所包含的苯乙烯系树脂的具体方式如前述。核部的岛相中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具体方式如前述。
作为壳层中所包含的树脂,还可以列举聚苯乙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改性松香等非乙烯基系树脂;等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抑制压力响应性母粒发生变形的观点考虑,壳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20nm以上,更优选为13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0nm以上,从压力响应性母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50nm以下,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nm以下。
壳层的平均厚度利用下述方法进行测量。
将压力响应性颗粒包埋于环氧树脂中,利用金刚石刀等制作切片,在干燥器内使用四氧化锇或者四氧化钌对制作出的切片进行染色。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对染色后的切片进行观察。从SEM图像中随机选择10个压力响应性母粒的截面,每1个压力响应性母粒测量20处壳层的厚度,并计算平均值,将10个压力响应性母粒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厚度。
从压力响应性母粒的处理容易性的观点考虑,压力响应性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优选为4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μm以上,从压力响应性母粒整体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2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μm以下。
使用库尔特粒度计数仪II(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造)以及孔径为100μm的孔测量压力响应性母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在2mL烷基苯磺酸钠5质量%水溶液中加入0.5mg以上且50mg以下的压力响应性母粒并使其分散,接着与100mL以上且150mL以下的电解液(ISOTON-II、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造)混合,使用超声波分散机进行1分钟分散处理,将得到的分散液作为试样。测量试样中的50000个粒径为2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颗粒的粒径。在从小径侧起算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将50%的累积百分比的粒径作为体积平均粒径(D50v)。
<外添剂>
作为外添剂,例如可以列举无机颗粒。作为无机颗粒,可以列举SiO2、TiO2、Al2O3、CuO、ZnO、SnO2、CeO2、Fe2O3、MgO、BaO、CaO、K2O、Na2O、ZrO2、CaO·SiO2、K2O·(TiO2)n、Al2O3·2SiO2、CaCO3、MgCO3、BaSO4、MgSO4等。
优选对作为外添剂的无机颗粒的表面实施疏水化处理。疏水化处理例如通过将无机颗粒浸渍在疏水化处理剂中等来进行。疏水化处理剂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硅烷系偶联剂、硅油、钛酸酯系偶联剂、铝系偶联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相对于100质量份无机颗粒,疏水化处理剂的量为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
作为外添剂,还可以列举树脂颗粒(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氰胺树脂等树脂颗粒)、清洁助剂(例如,以硬脂酸锌为代表的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氟系高分子量体的颗粒)等。
相对于压力响应性母粒,外添剂的外添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特性>
-硫元素的含量、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的硫元素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从抑制压接后的变形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0.15质量%以上且0.4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0.3质量%以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中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从抑制压接后的变形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质量%以上且0.8质量%以下。
-压力相变性-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是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满足下述式1。
式1……10℃≤T1-T2
式1中,T1是在1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2是在10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
从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温度差T1-T2为10℃以上,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2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温度T1的值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下,尤其优选为115℃以下。温度T1的下限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
温度T2的值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温度T2的上限优选为85℃以下。
作为表示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指标,可以列举在1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1与在4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3之间的温度差(T1-T3),温度差(T1-T3)优选为5℃以上。从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温度差(T1-T3)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
温度差(T1-T3)通常为25℃以下。
从温度差(T1-T3)为5℃以上的观点考虑,在4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3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温度T3的下限优选为60℃以上。
求出温度T1、温度T2以及温度T3的方法如下。
将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压缩而制作粒料状试样。将粒料状试样设置在流动试验仪(岛津制作所制造,CFT-500),将施加压力固定在1MPa,测量1MPa下的相对于温度的粘度。根据得到的粘度图表确定在1MPa施加压力下粘度成为104Pa·s时的温度T1。除了将1MPa施加压力设为10MPa以外,与温度T1所涉及的方法同样地进行来确定温度T2。除了将1MPa施加压力设为4MPa以外,与温度T1所涉及的方法同样地进行来确定温度T3。根据温度T1和温度T2计算温度差(T1-T2)。根据温度T1和温度T3计算温度差(T1-T3)。
-玻璃化转变温度-
如上所述,作为具有压力相变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并且,在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为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情况下,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被推测为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被推测为(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但是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个数优选为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个数是2个的方式可以举出:压力响应性颗粒中所包含的树脂只是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方式;以及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以外的其他树脂的含量少的方式(例如,其他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压力响应性颗粒整体为5质量%以下的方式)。
在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的情况下,从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其上限例如为140℃以下,可以为130℃以下,也可以为120℃以下。
从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压力响应性颗粒所显示出的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
从抑制在未加压的状态下压力响应性颗粒发生流动的观点考虑,压力响应性颗粒所显示出的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从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观点考虑,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
在本公开中,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曲线(DSC曲线)求出,所述差示扫描量热曲线通过将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压缩而制作板状试样并以此为试样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而得到。更具体地说,按照JIS K7121:1987“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求法中记载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求出。
<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在制造压力响应性母粒之后对压力响应性母粒进行外添剂的外添而得到。
压力响应性母粒可以通过干式制法(例如,混炼粉碎法等)、湿式制法(例如,凝聚复合法、悬浮聚合法、溶解悬浮法等)中的任一种方法进行制造。这些制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公知的制法。这些当中,可以通过凝聚复合法得到压力响应性母粒。
在通过凝聚复合法制造压力响应性母粒的情况下,例如经下述工序制造压力响应性母粒:
准备分散有包含苯乙烯系树脂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工序(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准备工序);
在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中使(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进行聚合,形成含有苯乙烯系树脂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复合树脂颗粒的工序(复合树脂颗粒形成工序);
在分散有复合树脂颗粒的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中使复合树脂颗粒凝聚,形成凝聚颗粒的工序(凝聚颗粒形成工序);以及
对分散有凝聚颗粒的凝聚颗粒分散液进行加热,使凝聚颗粒融合/复合,形成压力响应性母粒的工序(融合/复合工序)。
以下,对各工序的细节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对获得不包含着色剂以及脱模剂的压力响应性母粒的方法进行说明。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着色剂、脱模剂以及其他添加剂。在压力响应性母粒中含有着色剂以及脱模剂的情况下,在将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以及脱模剂颗粒分散液混合之后,进行融合/复合工序。着色剂颗粒分散液以及脱模剂颗粒分散液例如通过在将材料混合之后,使用公知的分散机进行分散处理而制成。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准备工序-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例如为通过表面活性剂将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得到的分散液。
作为分散介质,例如可以列举水、乙醇类等水系介质。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硫酸酯盐系、磺酸盐系、磷酸酯系、皂系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胺盐型、季铵盐型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系、烷基酚环氧乙烷加合物系、多元醇系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这些当中,优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将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将苯乙烯系树脂和分散介质混合,使用旋转剪切型均质器、具有介质的球磨机、砂磨机、戴诺磨机等进行搅拌并使其分散的方法。
作为将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其他方法,可以列举乳化聚合法。具体地说,在将苯乙烯系树脂的聚合成分和链转移剂或者聚合引发剂混合之后,进一步混合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系介质,进行搅拌来制作乳化液,在乳化液中使苯乙烯系树脂进行聚合。此时,优选将十二烷硫醇用作链转移剂。
分散在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00nm以上且250nm以下,更优选为120nm以上且22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上且200nm以下。
关于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所包含的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堀场制作所制造的LA-700)测量粒径,在从小径侧起算的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将50%的累积百分比的粒径作为体积平均粒径(D50v)。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所包含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复合树脂颗粒形成工序-
将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聚合成分混合,在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中使(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进行聚合,形成含有苯乙烯系树脂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复合树脂颗粒。
复合树脂颗粒优选为以微相分离的状态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树脂颗粒。该树脂颗粒例如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在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添加(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聚合成分(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组),根据需要添加水系介质。接着,一边缓慢地搅拌分散液,一边将分散液的温度加热到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例如比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接着,一边保持温度,一边缓慢地滴加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水系介质,再在1小时以上且15小时以下的范围内继续长时间搅拌。此时,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使用过硫酸铵。
详细的机理尚不明确,但是可以推测为,在采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单体和聚合引发剂浸渍到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中,(甲基)丙烯酸酯在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内部进行聚合。由此可以推测,得到在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内部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并且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在颗粒内部形成微相分离的状态的复合树脂颗粒。
分散在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的复合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140nm以上且300nm以下,更优选为150nm以上且2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nm以上且250nm以下。
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所包含的复合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3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凝聚颗粒形成工序-
在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中使复合树脂颗粒凝聚,形成直径与目标压力响应性母粒的直径接近的凝聚颗粒。
具体地说,例如在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添加凝聚剂,并且将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的pH调整为酸性(例如pH为2以上且5以下),根据需要添加分散稳定剂之后,加热到与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接近的温度(具体地说,例如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0℃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10℃以下),使复合树脂颗粒凝聚,形成凝聚颗粒。
在凝聚颗粒形成工序中,也可以使用旋转剪切型均质器对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进行搅拌,在室温(例如25℃)下添加凝聚剂,将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的pH调整为酸性(例如pH为2以上且5以下),根据需要添加分散稳定剂之后进行加热。
作为凝聚剂,例如可以列举极性与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所包含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相反的表面活性剂、无机金属盐、2价以上金属络合物。在将金属络合物用作凝聚剂的情况下,减少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提高带电特性。
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凝聚剂一起使用添加剂,该添加剂与该凝聚剂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或者类似键。作为该添加剂,优选使用螯合剂。
作为无机金属盐,例如可以列举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锌、氯化铝、硫酸铝等金属盐;聚氯化铝、聚氢氧化铝、多硫化钙等无机金属盐聚合物;等等。
作为螯合剂,可以使用水溶性的螯合剂。作为螯合剂,例如可以列举酒石酸、柠檬酸、葡糖酸等羟基羧酸;亚氨基二乙酸(IDA)、次氮基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氨基羧酸;等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树脂颗粒,螯合剂的添加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小于3.0质量份。
-融合/复合工序-
接着,将分散有凝聚颗粒的凝聚颗粒分散液例如加热到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例如比苯乙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至30℃的温度),使凝聚颗粒融合/复合,形成压力响应性母粒。
经以上工序而得到的压力响应性母粒通常具有海岛结构,该海岛结构具有:包含苯乙烯系树脂的海相;以及包含分散在该海相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岛相。可以推测,若在复合树脂颗粒中苯乙烯系树脂和(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为微相分离的状态,则在融合/复合工序中,苯乙烯系树脂相互凝聚而成为海相,(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相互凝聚而成为岛相。
海岛结构的岛相的平均径例如通过增减复合树脂颗粒形成工序中所使用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的量或者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的量、增减融合/复合工序中维持在高温的时间等来进行控制。
核/壳结构的压力响应性母粒例如经下述工序进行制造:
在得到凝聚颗粒分散液之后,再将凝聚颗粒分散液和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混合,以还将苯乙烯系树脂颗粒附着于凝聚颗粒的表面的方式进行凝聚,形成第2凝聚颗粒;以及
对分散有第2凝聚颗粒的第2凝聚颗粒分散液进行加热,使第2凝聚颗粒融合/复合,形成核/壳结构的压力响应性母粒。
经上述工序而得到的核/壳结构的压力响应性母粒具有包含苯乙烯系树脂的壳层。也可以代替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而使用分散有其他种类的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来形成包含其他种类的树脂的壳层。
在结束融合/复合工序之后,对形成于溶液中的压力响应性母粒实施公知的清洗工序、固液分离工序以及干燥工序,得到干燥状态的压力响应性母粒。从带电性的观点考虑,清洗工序可以充分实施利用离子交换水的取代清洗。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固液分离工序可以实施抽滤、加压过滤等。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干燥工序可以实施冷冻干燥、气流干燥、流化干燥、振动型流化干燥等。
然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例如通过在得到的干燥状态的压力响应性母粒中添加外添剂并进行混合而制成。例如可以通过V型搅拌器、亨舍尔混合器、Loedige混合器等进行混合。而且,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振动筛分机、风力筛分机等去除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粗大颗粒。
[盒(cartridge)]
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颗粒传送装置的一例的盒是容纳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并且可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拆卸的盒。
当盒安装于打印物制造装置时,盒与打印物制造装置所具有的将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的配置部件通过供给管而连接。从盒向配置部件供给压力响应性颗粒,若容纳在盒内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变少,则更换该盒。
在此,举出具体例对该盒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各部分,设图4~图7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x为装置宽度方向,设箭头y为装置上下方向,设箭头z为装置纵深方向。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的一方式的盒40具有容纳部41、薄膜推运螺旋50以及联轴器48。
容纳部41是容纳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部件。容纳部41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容器主体42,其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装置纵深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开口;以及圆板状盖部43,其封闭该开口。容器主体42的开口以及底部分别称作开口42a以及底42b。在容器主体42的开口42a侧的周壁形成有与供给管连接的供给口44。在盖部43形成有轴承部43a,该轴承部43a是沿厚度方向贯通盖部43的贯通孔,借助轴承等而将后述的轴部51支承为能够旋转。供给口44在盒40安装于打印物制造装置时敞开,能够向上述的供给管供给压力响应性颗粒。并且,在盒40安装于打印物制造装置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限制部件限制容器主体42不旋转。在盒40脱离打印物制造装置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挡板封闭供给口44。
薄膜推运螺旋50设置于容纳部41,是通过在容纳部41内绕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而从底42b侧向开口42a侧传送容纳部41内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部件。在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薄膜推运螺旋5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薄膜推运螺旋50是传送部件的一例。薄膜推运螺旋50具有轴部51、搅拌部52以及薄膜部53。
轴部51是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轴部51的装置纵深方向的一个端部被盖部43的轴承部43a支承,另一端部被容器主体42的底42b支承。轴部51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端部分别称作端部51a以及端部51b。轴部51的端部51a贯通盖部43而突出到容纳部41的外侧。并且,轴部51的在装置纵深方向的两侧的端部之间的部位具有矩形状的截面,具有面向与装置纵深方向交叉的径向中的一个方向的侧面51c和面向与侧面51c相反的一侧的侧面51d。
搅拌部52设置于轴部51的侧面51c,是沿着装置纵深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板状部件。各个搅拌部52的板面面向装置纵深方向。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各个搅拌部52以末端相对于侧面51c的法线位于薄膜推运螺旋5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方式倾斜。
薄膜部53设置于轴部51的侧面51d,是由具有挠性的树脂薄膜(例如PET薄膜)构成的部件。薄膜部53在图5所示的展开状态下,呈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状。薄膜部53的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固定于轴部51的侧面51d。
如图5所示,在薄膜部53沿装置纵深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切痕54,所述切痕54从短边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一个端部延伸。切痕54相对于薄膜部53的短边方向朝向端部51b侧倾斜。薄膜部53由多个切痕54分割成多个叶片部55。
如图4所示,薄膜部53以沿着容器主体42的内表面挠曲成弯曲状的状态配置在容纳部41内。具体地说,在以下状态下,薄膜部53的自由端侧的一部分与容器主体42的内表面进行表面接触,该状态是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相对于朝向容器主体42的内周延长面51d的假想线,自由端位于上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状态。
联轴器48设置于从盖部43突出到容纳部41的外侧的轴部51的端部51a。联轴器48具有在盒40安装于打印物制造装置时齿轮48与设置于驱动部件的联轴器啮合而使该驱动部件的旋转力传递到轴部51的功能,该驱动部件设置于打印物制造装置并由未图示的马达等构成。由此,轴部51在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绕轴线(装置纵深方向)旋转。随着轴部51的旋转,设置于轴部51的搅拌部52以及薄膜部53在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绕轴部51旋转。即,盒40的薄膜推运螺旋50通过设置于打印物制造装置的未图示的驱动部件在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若薄膜推运螺旋50在容纳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容纳部41内从容器主体42的底42b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从底42b侧朝向开口42a侧传送容纳部41内容纳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薄膜推运螺旋50从底42b侧传送到开口42a侧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经由形成于作为薄膜推运螺旋50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容器主体42的开口42a侧的供给口44以及与供给口44连接的供给管而供给到配置部件。
另外,如图6所示,盒40也可以是具有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来代替薄膜推运螺旋50的结构。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包含形成为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中空的螺旋状的线材。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通过绕螺旋的轴线旋转,将容纳在容纳部41内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从底42b侧传送到开口42a侧。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是传送部件的一例。
根据具有以上结构并且容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盒40,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硫元素的含量小于0.1质量%或者超过0.5质量%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容纳部41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并且,根据具有薄膜推运螺旋50或者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的盒40,与传送部件为在旋转轴的周围具有螺旋状叶片体的螺旋推运器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容纳部41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并不限定于具有薄膜推运螺旋50或者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的方式。例如,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的一方式的盒140具有螺旋推运器70来代替盒40中的薄膜推运螺旋50。螺旋推运器70具有旋转轴71、第1叶片体72、解散部件73以及第2叶片体74。旋转轴71是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第1叶片体72是形成于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比供给口44靠底42b侧的位置的旋转轴71的周面的螺旋状叶片体。第1叶片体72通过绕旋转轴71旋转,将容纳在容纳部41内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从底42b侧传送到开口42a侧。具有第1叶片体72的螺旋推运器70是传送部件的一例。解散部件73设置于旋转轴71的与供给口44相对的部位,由以沿径向贯通旋转轴71而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圆柱状的棒材73a构成。即,解散部件73设置于螺旋推运器70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各个棒材73a在装置纵深方向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并且,各个棒材73a相对于在装置纵深方向上相邻的其他棒材73a以从装置纵深方向观察时不同的角度配置。解散部件73具有通过绕旋转轴71旋转而对通过第1叶片体72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块)进行解散的功能。第2叶片体74是形成于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比供给口44靠开口42a侧的位置的旋转轴71的周面的螺旋状叶片体。第2叶片体74具有通过绕旋转轴71旋转而将传送到装置纵深方向上的比供给口44靠开口42a侧的位置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传送到供给口44侧的功能。关于以上方面以外,盒140与盒40为相同的结构。
根据具有解散部件73的盒140,与不具有解散部件73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容纳部41内传送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凝聚。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解散部件只要设置在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则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解散部件例如可以设置于在供给口44与旋转轴71分体地设置的旋转轴。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解散部件可以由刷子构成,也可以作为弹簧圈式推运螺旋构成。而且,解散部件并不限于通过绕轴线的旋转而解散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结构,也可以通过摆动、旋转或者往复移动而解散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该情况下,解散部件例如可以使用线材形成为线圈状。并且,在具有图7所示的螺旋推运器70的结构中,也可以设为不具有解散部件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所示的结构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推运螺旋50具有搅拌部52。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推运螺旋50也可以设为不具有搅拌部52的结构。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在具有形成为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中空的螺旋状的叶片体或者弹簧圈式推运螺旋60作为传送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在传送部件的中空部包括冷却该中空部的冷却部的结构。作为该冷却部的冷却结构,能够设成使作为制冷剂的气体或者液体在中空部中流通(循环)的结构。与不具有该冷却部的情况相比,具有该冷却部的盒抑制压力响应性颗粒附着于传送部件以及容纳部41。该冷却部的冷却方法只要是空冷或者水冷等即可,并无特别限定。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可以具有包括冷却容纳部41的冷却部的结构。该冷却部的冷却结构能够设成例如使用风扇(省略图示)等使气体等制冷剂朝向容纳部41流动而与容纳部41接触的结构。并且,为了提高基于制冷剂的冷却效率,该冷却部的冷却结构可以设成在容纳部41的外周部设置管道或者软管等制冷剂用流路(省略图示)并使作为制冷剂的气体或者液体在该流路内流通(循环)的结构。与不具有该冷却部的情况相比,具有该冷却部的盒抑制压力响应性颗粒附着于传送部件以及容纳部41。该冷却部的冷却方法可以是空冷或者水冷等,并无特别限定。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也可以具有传送部件的表面或者容纳部41的内表面被PTFE、硬脂酸锌、氮化硼、三聚氰胺氰脲酸酯等低表面能材料涂层的结构。与不具有该涂层的情况相比,传送部件的表面或者容纳部41的内表面被低表面能材料涂层的盒抑制压力响应性颗粒附着于传送部件或者容纳部41。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也可以具有通过喷丸处理等表面处理加工而形成于传送部件的表面或者容纳部41的内表面的凹凸。与不具有该凹凸的情况相比,在传送部件的表面或者容纳部41的内表面具有该凹凸的盒抑制压力响应性颗粒附着于传送部件或者容纳部41。
并且,以上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也可以适用于图3所示的打印部件300的盒8。而且,本申请中的颗粒传送装置并不限于在用于供给(补充)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盒中使用的结构。例如,能够适用于在打印物制造装置或者打印部件300内传送(包括废弃)压力响应性颗粒的传送系统。
[打印物制造装置、打印物制造方法、打印物]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包含:配置部件,其容纳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将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压接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折叠并进行压接或者将所述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并进行压接。
配置部件例如具有:施用装置,其将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固定装置,其将施用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记录介质上。
压接部件例如具有:将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折叠的折叠装置或者将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的叠置装置;以及对叠置后的记录介质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
压接部件所具有的加压装置对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施加压力。由此,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记录介质上流动而发挥粘接性。
压接部件施加于记录介质的压力优选为3MPa以上且300MPa以下,更优选为10MPa以上且2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Pa以上且150MPa以下。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方法包含:配置工序,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并且将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压接工序,其将所述记录介质折叠并进行压接或者将所述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并进行压接。
配置工序例如包含将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到记录介质上的工序,还可以包含将施用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记录介质上的工序。
压接工序例如包含:将记录介质折叠的折叠工序或者将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的叠置工序;以及对叠置后的记录介质进行加压的加压工序。
压力响应性颗粒可以配置在记录介质的整面,也可以配置在记录介质的一部分。在记录介质上配置有1层或者多层压力响应性颗粒。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可以是在记录介质的面方向上连续的层,也可以是在记录介质的面方向上不连续的层。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可以是压力响应性颗粒以颗粒的状态排列的层,也可以是相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彼此融合而排列的层。
记录介质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优选为透明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量在所配置的区域中例如为0.5g/m2以上且50g/m2以下,为1g/m2以上且40g/m2以下,为1.5g/m2以上且30g/m2以下。记录介质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优选为透明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厚例如为0.2μm以上且25μm以下,为0.4μm以上且20μm以下,为0.6μm以上且15μm以下。
作为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列举纸、用树脂等对纸的表面进行涂层而得到的涂布纸、布、无纺布、树脂薄膜、树脂片材等。记录介质可以在单面或者双面具有图像。
这些当中,优选记录介质包含选自由纸、涂布纸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记录介质的吸水率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0.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上述记录介质的吸水率是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28℃、湿度85%的环境下)的记录介质的含水量相对于常温常湿环境下(温度25℃、湿度50%的环境下)的记录介质的含水量的上升率,通过与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相同的方法求出。
以下,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1所示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具有配置部件100和配置在配置部件100的下游的压接部件200。箭头表示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
配置部件100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是将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P上的装置。在记录介质P的单面或者双面预先形成有图像。
配置部件100具有施用装置110和配置在施用装置110的下游的固定装置120。
施用装置110将压力响应性颗粒M施用到记录介质P上。作为施用装置110所采用的施用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喷雾法、棒涂法、模涂法、刮涂法、辊涂法、逆转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网印法、喷墨法、层压法、电子照相法等。可以根据施用方法,使压力响应性颗粒M分散于分散介质中而制备液体组合物,并将液体组合物适用于施用装置110。
带有通过施用装置110施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M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固定装置120。
固定装置120例如是如下等装置:加热装置,其具有加热源,对所通过的记录介质P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M进行加热,使压力响应性颗粒M固定在记录介质P上;加压装置,其具有一对加压部件(辊/辊、带/辊),对所通过的记录介质P进行加压,使压力响应性颗粒M固定在记录介质P上;以及加压加热装置,其具有在内部包括加热源的一对加压部件(辊/辊、带/辊),对所通过的记录介质P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压力响应性颗粒M固定在记录介质P上。
在固定装置120具有加热源的情况下,通过固定装置120加热时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0℃以上且8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且50℃以下。
在固定装置120具有加压部件的情况下,加压部件施加于记录介质P的压力比加压装置230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低即可。
记录介质P随着通过配置部件100而成为在图像上有施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M的记录介质P1。记录介质P1被向压接部件200传送。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配置部件100和压接部件200可以是靠近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离的方式。在配置部件100和压接部件200分离的情况下,配置部件100和压接部件200例如通过传送记录介质P1的传送部件(例如传送带)而相连。
压接部件200具有折叠装置220和加压装置230,是将记录介质P1折叠并进行压接的部件。
折叠装置220将通过该装置的记录介质P1折叠而制作折叠的记录介质P2。记录介质P2的折叠方法例如为对折、三折、四折,也可以是只有记录介质P2的一部分折叠的方式。记录介质P2是在相对的2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M的状态。
折叠装置220可以具有对记录介质P2施加压力的一对加压部件(例如,辊/辊、带/辊)。折叠装置220的加压部件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可以比加压装置230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低。
压接部件200可以具有将记录介质P1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的叠置装置来代替折叠装置220。记录介质P1和其他记录介质的叠置方式例如为如下等方式:在记录介质P1上叠置1张其他记录介质的方式;以及在记录介质P1上的多个部位分别叠置各1张其他记录介质的方式。其他记录介质可以是预先在单面或者双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未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还可以是预先制作的压接打印物。
从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搬出的记录介质P2被向加压装置230传送。
加压装置230具有一对加压部件(即,加压辊231以及232)。加压辊231和加压辊232彼此的外周面相接触并压靠,对所通过的记录介质P2施加压力。加压装置230所具有的一对加压部件并不限于加压辊和加压辊的组合,也可以是加压辊和加压带的组合以及加压带和加压带的组合。
若对通过加压装置230的记录介质P2施加压力,则压力响应性颗粒M通过压力而在记录介质P2上流动,发挥粘接性。
加压装置230可以在内部具有用于对记录介质P2进行加热的加热源(例如卤素加热器),也可以不具有加热源。另外,加压装置230在内部不具有加热源的情况不排除加压装置230内的温度因加压装置230所具有的马达等的发热而成为环境温度以上的情况。
随着记录介质P2通过加压装置230,折叠后的面彼此通过流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M而粘接,从而制作出压接打印物P3。压接打印物P3的相对的2个面彼此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粘接在一起。
完成的压接打印物P3从加压装置230搬出。
压接打印物P3的第一方式是折叠后的记录介质通过压力响应性颗粒M在相对的面粘接而成的压接打印物。本方式的压接打印物P3通过具有折叠装置220的打印物制造装置进行制造。
压接打印物P3的第二方式是叠置后的多个记录介质通过压力响应性颗粒M在相对的面粘接而成的压接打印物。本方式的压接打印物P3通过具有叠置装置的压接打印物制造装置进行制造。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从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向加压装置230连续传送记录介质P2的方式的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也可以是如下方式的装置:储存从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搬出的记录介质P2,在记录介质P2的储存量达到预先规定的量之后,将记录介质P2传送到加压装置230。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和压接加压装置230可以是靠近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离的方式。在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和压接加压装置230分离的情况下,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和压接加压装置230例如通过传送记录介质P2的传送部件(例如传送带)而相连。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可以具有将记录介质裁剪成预先规定的尺寸的裁剪部件。裁剪部件例如为如下等裁剪部件:配置在配置部件100与压接部件200之间,切除记录介质P1的一部分并且未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M的区域的裁剪部件;配置在折叠装置220与加压装置230之间,切除记录介质P2的一部分并且未配置有压力响应性颗粒M的区域的裁剪部件;以及配置在压接部件200的下游,切除压接打印物P3的一部分并且未通过压力响应性颗粒M粘接的区域的裁剪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单张式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也可以是如下形式的装置:对长条的记录介质进行配置工序以及压接工序而形成长条的压接打印物之后,将长条的压接打印物裁剪成预先规定的尺寸。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还包含使用色材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部件(图像形成部)。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例如可以列举如下等部件:将彩色墨用作色材,并通过喷墨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油墨图像的部件;以及使用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部件。
通过上述结构的制造装置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方法并且还包括使用色材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形成工序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彩色图像形成工序例如可以列举如下等工序:将彩色油墨用作色材,并通过喷墨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油墨图像的工序;以及使用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工序。
[打印物制造用片材、打印物制造用片材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用片材具有基材以及配置在所述基材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用片材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制造。基材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可以保持在基材上配置之前的颗粒形状,也可以不保持该形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用片材例如适用于如下等片材:在希望隐藏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信息的情况下与记录介质叠置粘接的掩盖片;以及在将记录介质彼此叠置粘接时,为了在记录介质上设置粘接剂层而使用的剥离片材。
作为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用片材的基材,例如可以列举纸、用树脂等对纸的表面进行涂层而成的涂布纸、布、无纺布、树脂薄膜、树脂片材等。可以在基材的单面或者双面形成有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用片材中,压力响应性颗粒可以配置在基材的整面,也可以配置在基材的一部分。在基材上配置有1层或者多层压力响应性颗粒。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可以是在基材的面方向上连续的层,也可以是在基材的面方向上不连续的层。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可以是压力响应性颗粒以颗粒的状态排列的层,也可以是相邻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彼此融合而排列的层。
基材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量在所配置的区域中例如为0.5g/m2以上且50g/m2以下,1g/m2以上且40g/m2以下,1.5g/m2以上且30g/m2以下。基材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厚例如为0.2μm以上且25μm以下,0.4μm以上且20μm以下,0.6μm以上且15μm以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用片材例如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并且通过包含将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基材上的配置工序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配置工序例如包含:将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到基材上的施用工序;以及将施用到基材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基材上的固定工序。
施用工序例如通过喷雾法、棒涂法、模涂法、刮涂法、辊涂法、逆转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网印法、喷墨法、层压法、电子照相法等施用方法而实现。也可以根据施用工序的施用方法,使压力响应性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制备液体组合物,并将液体组合物适用于施用工序。
固定工序例如为如下等工序:加热工序,其通过加热源对基材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加热,并将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基材上;加压工序,其通过一对加压部件(辊/辊、带/辊)对带有被施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基材进行加压,并将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基材上;以及加压加热工序,其通过在内部具有加热源的一对加压部件(辊/辊、带/辊)对带有被施用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基材进行加压以及加热,并将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基材上。
<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物的制造>
对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适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在电子照相方式中,压力响应性颗粒相当于调色剂。
(静电荷图像显影剂)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至少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可以是只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和载体混合而成的双组分显影剂。
作为载体并无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公知的载体。作为载体,例如可以列举如下等载体:在由磁性粉构成的芯材的表面覆盖树脂的覆盖载体;磁性粉分散并分布在基体树脂中的磁性粉分散型载体;以及使树脂浸渍到多孔质的磁性粉中的树脂浸渍型载体。磁性粉分散型载体、树脂浸渍型载体可以是将该载体的结构颗粒作为芯材并且用树脂覆盖其表面的载体。
作为磁性粉,例如可以列举铁、镍、钴等磁性金属以及铁氧体、磁铁矿等磁性氧化物等等。
作为覆盖用树脂以及基体树脂,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基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醚、聚乙烯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有机硅氧烷键而形成的直链有机硅树脂或者其改性品、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等。覆盖用树脂以及基体树脂中可以包含导电性颗粒等其他添加剂。作为导电性颗粒,可以列举金、银、铜等金属以及炭黑、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硫酸钡、硼酸铝以及钛酸钾等颗粒。
为了用树脂覆盖芯材的表面,可以列举使用覆盖层形成用溶液来覆盖表面的方法等,该覆盖层形成用溶液将覆盖用树脂以及各种添加剂(根据需要来使用)溶解到适当的溶剂中而成。作为溶剂并无特别限定,只要考虑要使用树脂的种类和涂布适用性等来选择即可。
作为具体的树脂覆盖方法,可以列举如下等方法:将芯材浸渍到覆盖层形成用溶液中的浸渍法;将覆盖层形成用溶液喷雾到芯材表面的喷雾法;在通过流动气体使芯材漂浮的状态下,喷雾覆盖层形成用溶液的流化床法;以及在捏合涂布器中将载体的芯材和覆盖层形成用溶液混合之后,去除溶剂的捏合涂布法。
双组分显影剂中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与载体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为压力响应性颗粒:载体=1:100至30:100,更优选为3:100至20:100。
(打印物制造装置、打印物制造方法)
适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包含:配置部件,其容纳有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显影剂,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压接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折叠并进行压接或者将所述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并进行压接。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实施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物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方法包含:配置工序,其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显影剂,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以及压接工序,其将所述记录介质折叠并进行压接或者将所述记录介质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并进行压接。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所包含的所述配置部件例如具有:
感光体;
充电部件,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荷图像形成部件,其在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荷图像;
显影部件,其容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通过所述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即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以及
转印部件,其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优选所述配置部件还具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对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进行固定。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方法所包含的所述配置工序例如包含:
充电工序,其使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荷图像形成工序,其在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荷图像;
显影工序,其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荷图像作为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显影;以及
转印工序,其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优选所述配置工序还包含固定工序,所述固定工序对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进行固定。
所述配置部件例如为如下等装置:直接转印方式的装置,其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其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并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具有清洁部件的装置,所述清洁部件对转印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之后且带电之前的感光体的表面进行清洁;以及具有除电部件的装置,所述除电部件对转印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之后且带电之前的感光体的表面照射除电光而进行除电。在所述配置部件为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的情况下,转印部件例如具有:中间转印体,其表面被转印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初次转印部件,其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以及二次转印部件,其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所述配置部件可以是包含显影部件的部分可从所述配置部件拆卸的盒结构(所谓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地使用容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具有显影部件的处理盒。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所包含的压接部件向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施加压力。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记录介质上流动而发挥粘接性。为了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流动而由压接部件施加于记录介质的压力优选为3MPa以上且300MPa以下,更优选为10MPa以上且2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Pa以上且150MPa以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可以配置在记录介质的整面,也可以配置在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记录介质上配置有1层或者多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可以是在记录介质的面方向上连续的层,也可以是在记录介质的面方向上不连续的层。
记录介质上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量在所配置的区域中例如为0.5g/m2以上且50g/m2以下,优选为1g/m2以上且4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上且30g/m2以下。记录介质上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厚例如为0.2μm以上且25μm以下,优选为0.4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0.6μm以上且15μm以下。
作为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列举纸、用树脂等对纸的表面进行涂层而得到的涂布纸、布、无纺布、树脂薄膜、树脂片材等。记录介质可以在单面或者双面具有图像。这些当中,记录介质优选包含选自由纸、涂布纸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记录介质的吸水率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0.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上述记录介质的吸水率为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28℃、湿度85%的环境下)的记录介质的含水量相对于常温常湿环境下(温度25℃、湿度50%的环境下)的记录介质的含水量的上升率,通过与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吸水率相同的方法求出。
以下示出适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2所示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具有配置部件100和配置在配置部件100的下游的压接部件200。箭头表示感光体的旋转方向或者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
配置部件100是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显影剂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P上的直接转印方式的装置。在记录介质P的单面或者双面预先形成有图像。
配置部件100具有感光体101。在感光体101的周围依次配置有如下部分:充电辊(充电部件的一例)102,其使感光体101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静电荷图像形成部件的一例)103,其利用激光用光线对带电的感光体101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装置(显影部件的一例)104,其向静电荷图像供给压力响应性颗粒,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转印辊(转印部件的一例)105,其将显影后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部件的一例)106,其去除在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01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
对配置部件100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P上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充电辊102使感光体101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103按照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送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体101的表面照射激光用光线。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配置图案的静电荷图像形成于感光体101的表面。
形成在感光体101上的静电荷图像随着感光体101的行进而旋转至显影位置。然后,通过显影装置104在显影位置对感光体101上的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而成为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
在显影装置104内容纳有至少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和载体的显影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显影装置104的内部与载体一同被搅拌而摩擦带电,并保持在显影剂辊上。随着感光体101的表面通过显影装置104,压力响应性颗粒静电附着于感光体101表面的静电荷图像,通过压力响应性颗粒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形成有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的感光体101继续行进,显影到感光体101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传送到转印位置。
若感光体101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传送到转印位置,则向转印辊105施加转印偏压,从感光体101朝向转印辊105的静电力作用于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感光体101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残留在感光体101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106去除并回收。感光体清洁装置106例如为清洁刮板、清洁刷子等。从抑制残留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因压力而流动并呈膜状附着于感光体的表面的现象的观点考虑,优选感光体清洁装置106为清洁刷子。
被转印有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固定装置(固定部件的一例)107。固定装置107例如为一对固定部件(辊/辊、带/辊)。配置部件100可以不具有固定装置107,但是从抑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从记录介质P脱落的观点考虑,优选配置部件100具有固定装置107。固定装置107施加于记录介质P的压力比加压装置230施加于记录介质P的压力低即可,具体地说,优选为0.2MPa以上且1MPa以下。
固定装置107可以在内部具有用于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加热源(例如卤素加热器),也可以不具有加热源。当固定装置107在内部具有加热源时,通过加热源加热时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50℃以上且220℃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上且2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上且200℃以下。另外,固定装置107在内部不具有加热源的情况不排除固定装置107内的温度因配置部件100所具有的马达等的发热而成为环境温度以上的情况。
记录介质P随着通过配置部件100而成为在图像上施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P1。记录介质P1被向压接部件200传送。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配置部件100和压接部件200可以是靠近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离的方式。在配置部件100和压接部件200分离的情况下,配置部件100与压接部件200例如通过传送记录介质P1的传送部件(例如传送带)而相连。
压接部件200具有折叠装置220和加压装置230,是将记录介质P1折叠并进行压接的部件。
折叠装置220将通过该装置的记录介质P1折叠而制作折叠的记录介质P2。记录介质P2的折叠方法例如为对折、三折、四折,也可以是只有记录介质P2的一部分折叠的方式。记录介质P2是在相对的2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状态。
折叠装置220可以具有向记录介质P2施加压力的一对加压部件(例如,辊/辊、带/辊)。折叠装置220的加压部件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可以比加压装置230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低,具体地说,优选为1MPa以上且10MPa以下。
压接部件200可以具有将记录介质P1和其他记录介质叠置的叠置装置来代替折叠装置220。记录介质P1和其他记录介质的叠置方式例如为如下等方式:在记录介质P1上叠置1张其他记录介质的方式;以及在记录介质P1上的多个部位分别叠置各1张其他记录介质的方式。其他记录介质可以是预先在单面或者双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未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还可以是预先制作的压接打印物。
从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搬出的记录介质P2被向加压装置230传送。
加压装置230具有一对加压部件(即,加压辊231以及232)。加压辊231和加压辊232彼此的外周面相接触并压靠,向所通过的记录介质P2施加压力。加压装置230所具有的一对加压部件并不限于加压辊和加压辊的组合,也可以是加压辊和加压带的组合以及加压带和加压带的组合。
若向通过加压装置230的记录介质P2施加压力,则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因压力而在记录介质P2上流动,发挥粘接性。加压装置230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优选为3MPa以上且300MPa以下,更优选为10MPa以上且2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Pa以上且150MPa以下。
加压装置230可以在内部具有用于对记录介质P2进行加热的加热源(例如卤素加热器),也可以不具有加热源。当加压装置230在内部具有加热源时,通过加热源加热时的记录介质P2的表面温度优选为30℃以上且12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上且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且90℃以下。另外,加压装置230在内部不具有加热源的情况不排除加压装置230内的温度因加压装置230所具有的马达等的发热而成为环境温度以上的情况。
随着记录介质P2通过加压装置230,折叠后的面彼此通过流动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而粘接,从而制作出压接打印物P3。压接打印物P3的相对的面彼此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粘接。
完成的压接打印物P3从加压装置230搬出。
压接打印物P3的第一方式为折叠后的记录介质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相对的面粘接而成的压接打印物。本方式的压接打印物P3通过具有折叠装置220的打印物制造装置进行制造。
压接打印物P3的第二方式为叠置后的多个记录介质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相对的面粘接而成的压接打印物。本方式的压接打印物P3通过具有叠置装置的压接打印物制造装置进行制造。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从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向加压装置230连续传送记录介质P2的方式的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也可以是储存从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搬出的记录介质P2并在记录介质P2的储存量达到预先规定的量之后,将记录介质P2传送到加压装置230的方式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和压接加压装置230可以是靠近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离的方式。在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和压接加压装置230分离的情况下,折叠装置220(或者叠置装置)和压接加压装置230例如通过传送记录介质P2的传送部件(例如传送带)而相连。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可以具有将记录介质裁剪成预先规定的尺寸的裁剪部件。裁剪部件例如为如下等裁剪部件:配置在配置部件100与压接部件200之间,切除记录介质P1的一部分并且未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区域的裁剪部件;配置在折叠装置220与加压装置230之间,切除记录介质P2的一部分并且未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区域的裁剪部件;以及配置在压接部件200的下游,切除压接打印物P3的一部分并且未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粘接的区域的裁剪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单张式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也可以是如下形式的装置:在对长条的记录介质进行配置工序以及压接工序而形成长条的压接打印物之后,将长条的压接打印物裁剪成预先规定的尺寸。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可以还包含彩色图像形成部件,所述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使用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例如具有:
感光体;
充电部件,其使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荷图像形成部件,其在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荷图像;
显影部件,其容纳有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通过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彩色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件,其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
热定影部件,其对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
通过上述结构的制造装置实施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方法并且还包括彩色图像形成工序的制造方法,所述彩色图像形成工序使用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具体地说,彩色图像形成工序包含:
充电工序,其使感光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荷图像形成工序,其在带电的所述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荷图像;
显影工序,其通过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荷图像显影为彩色调色剂图像;
转印工序,其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以及
热定影工序,其对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所包含的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例如为如下等装置:直接转印方式的装置,其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其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并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具有清洁部件的装置,所述清洁部件对转印彩色调色剂图像之后且充电之前的感光体的表面进行清洁;以及具有除电部件的装置,所述除电部件对转印彩色调色剂图像之后且带电之前的感光体的表面照射除电光而进行除电。在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为中间转印方式的装置的情况下,转印部件例如具有:中间转印体,其表面被转印彩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部件,其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以及二次转印部件,其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在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显影剂的配置部件和彩色图像形成部件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情况下,配置部件和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也可以共用中间转印体以及二次转印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图像显影剂的配置部件和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也可以共用热定影部件。即,也可以使彩色图像形成部件中的热定影部件兼作配置部件中的固定部件。
以下,示出具有彩色图像形成部件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在以下说明中,对附图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省略其他说明。
图3是示出适用电子照相方式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3所示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具有:打印部件300,其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记录介质上的配置以及彩色图像形成一并进行;以及压接部件200,其配置在打印部件300的下游。
打印部件300为五鼓串联方式并且中间转印方式的打印部件。打印部件300具有:单元10T,其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T);以及单元10Y、10M、10C以及10K,它们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这些各个颜色的图像。单元10T为使用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P上配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配置部件。单元10Y、10M、10C以及10K分别为使用包含彩色调色剂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部件。单元10T、10Y、10M、10C以及10K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
单元10T、10Y、10M、10C以及10K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并列设置。单元10T、10Y、10M、10C、10K也可以是可从打印部件300拆卸的处理盒。
在单元10T、10Y、10M、10C以及10K的下方穿过各单元而延伸设置有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的一例)20。中间转印带20卷绕设置于与中间转印带20的内表面接触的驱动辊22、支承辊23以及对置辊24,沿着从单元10T朝向单元10K的方向行进。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与驱动辊22相对地设置有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21。
单元10T、10Y、10M、10C以及10K分别具有显影装置(显影部件的一例)4T、4Y、4M、4C以及4K。显影装置4T、4Y、4M、4C、4K分别被供给盒8T、8Y、8M、8C、8K中收纳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
由于单元10T、10Y、10M、10C以及10K具有等同的结构以及动作,因此以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配置在记录介质上的单元10T为代表进行说明。
单元10T具有感光体1T。在感光体1T的周围依次配置有如下部分:充电辊(充电部件的一例)2T,其使感光体1T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静电荷图像形成部件的一例)3T,其通过激光用光线对带电的感光体1T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荷图像;显影装置(显影部件的一例)4T,其向静电荷图像供给压力响应性颗粒,并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初次转印辊(初次转印部件的一例)5T,其将显影后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部件的一例)6T,其去除经初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T的表面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初次转印辊5T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侧,设置在与感光体1T相对的位置。
以下,例示单元10T的动作,对进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记录介质P上的配置和彩色图像形成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充电辊2T使感光体1T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3T按照从未图示的控制部输送的图像数据向带电的感光体1T的表面照射激光用光线。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配置图案的静电荷图像形成于感光体1T的表面。
形成于感光体1T上的静电荷图像随着感光体1T的行进而旋转至显影位置。然后,通过显影装置4T在显影位置对感光体1T上的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而成为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
在显影装置4T内容纳有至少包含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和载体的显影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显影装置4T的内部与载体一同被搅拌而摩擦带电,并保持在显影剂辊上。随着感光体1T的表面通过显影装置4T,压力响应性颗粒静电附着于感光体1T表面的静电荷图像,通过压力响应性颗粒对静电荷图像进行显影。形成有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的感光体1T继续行进,显影在感光体1T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传送到初次转印位置。
若感光体1T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传送到初次转印位置,则向初次转印辊5T施加初次转印偏压,从感光体1T朝向初次转印辊5T的静电力作用于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感光体1T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残留在感光体1T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6T去除并回收。感光体清洁装置6T例如为清洁刮板、清洁刷子等,优选为清洁刷子。
在单元10Y、10M、10C以及10K中,也使用包含彩色调色剂的显影剂进行与单元10T相同的动作。在单元10T中被转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的中间转印带20依次通过单元10Y、10M、10C、10K,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多重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
通过单元10T、10Y、10M、10C以及10K被多重转印有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和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0到达二次转印部,所述二次转印部由中间转印带20、与中间转印带的内表面接触的对置辊24以及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像保持面侧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例)26构成。另一方面,记录介质P借助供给机构而供给到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间隙内,向对置辊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此时,从中间转印带20朝向记录介质P的静电力作用于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和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20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和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转印有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和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热定影装置(热定影部件的一例)28。热定影装置28具有卤素加热器等加热源,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通过热定影装置28加热时的记录介质P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50℃以上且220℃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上且2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上且200℃以下。随着通过热定影装置28,彩色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固定到记录介质P上。
从抑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从记录介质P脱落的观点以及提高彩色图像在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热定影装置28为与加热一同进行加压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在内部具有加热源的一对定影部件(辊/辊、带/辊)。在热定影装置28进行加压的情况下,热定影装置28施加于记录介质P的压力可以比加压装置230施加于记录介质P2的压力低,具体地说,优选为0.2MPa以上且1MPa以下。
记录介质P随着通过打印部件300而成为带有彩色图像以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的记录介质P1。记录介质P1被向压接部件200传送。
图3中的压接部件200的结构与图2中的压接部件200相同即可,关于压接部件200省略结构以及动作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打印部件300和压接部件200可以是靠近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离的方式。在打印部件300和压接部件200分离的情况下,打印部件300和压接部件200例如通过传送记录介质P1的传送部件(例如传送带)而相连。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可以具有将记录介质裁剪成预先规定的尺寸的裁剪部件。裁剪部件例如为如下等裁剪部件:配置在打印部件300与压接部件200之间,切除记录介质P1的一部分并且未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的区域的裁剪部件;配置在折叠装置220与加压装置230之间,切除记录介质P2的一部分并且未配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的区域的裁剪部件;以及配置在压接部件200的下游,切除压接打印物P3的一部分并且未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粘接的区域的裁剪部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并不限定于单张式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也可以是如下形式的装置:在对长条的记录介质进行彩色图像形成工序、配置工序以及压接工序而形成长条的压接打印物之后,将长条的压接打印物裁剪成预先规定的尺寸。
<处理盒>
对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物制造装置中适用的处理盒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是具有显影部件并可从打印物制造装置拆卸的处理盒,所述显影部件容纳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并通过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表面的静电荷图像作为压力响应性颗粒施用部显影。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盒可以是具有显影部件以及选自感光体、充电部件、静电荷图像形成部件、转印部件等中的至少一个(根据需要)的结构。
作为处理盒的实施方式例,可以列举通过壳体将感光体和设置在感光体的周围的充电辊(充电部件的一例)、显影装置(显影部件的一例)以及感光体清洁装置(清洁部件的一例)一体化的盒。壳体具有用于曝光的开口部。壳体具有安装导轨,处理盒借助安装导轨而安装于介打印物制造装置。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公开的实施方式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在以下说明中,除特别注明外,“份”以及“%”是质量基准。
[实施例A]
<核部用树脂颗粒的制备>
(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的制备)
·苯乙烯:440份
·丙烯酸正丁酯:130份
·丙烯酸:20份
·十二烷硫醇:5份
将所述成分混合溶解,制备溶液A。
另一方面,将10份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溶解到250份离子交换水中,加入所述溶液A,在烧瓶中分散并进行乳化(单体乳化液A)。
而且,同样地将1份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溶解到555份离子交换水中,投料到聚合用烧瓶中。将回流管设置于聚合用烧瓶,一边注入氮气,一边缓慢地搅拌,同时在水浴槽中将聚合用烧瓶加热至75℃并保持。
将9份过硫酸铵溶解到43份离子交换水中,借助定量泵向投料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聚合用烧瓶中滴加20分钟之后,借助定量泵将单体乳化液A滴加200分钟。
之后,一边继续搅拌,一边在75℃下将聚合用烧瓶保持3小时,结束第1阶段的聚合。由此,得到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195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重均分子量为32,000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前体。
接着,在温度下降至室温(25℃)之后,在放入有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前体的聚合用烧瓶中加入24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60份丙烯酸正丁酯、7份癸硫醇以及1200份离子交换水,缓慢地搅拌2小时。之后,一边继续搅拌,一边升温到70℃,借助定量泵用20分钟滴加4.5份过硫酸铵以及100份离子交换水。之后,一边继续搅拌,一边保持3小时,结束聚合。经过以上工序,得到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240nm、重均分子量为133,000、数均分子量为18,000的复合树脂颗粒并且通过追加离子交换水而将固体含量调整成30质量%的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
对得到的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的树脂颗粒进行干燥,制作将干燥的树脂颗粒包埋于环氧树脂中的试样。然后,通过金刚石刀切割试样,制作树脂颗粒的截面切片。然后,在四氧化钌蒸汽中对试样的切截面进行染色之后,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而进行确认。观察树脂颗粒的截面确认到,树脂颗粒为在作为母材的高Tg苯乙烯树脂中分散有多个低Tg(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域的结构。
并且,关于干燥的树脂颗粒,若使用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的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在-150℃至100℃范围内对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行为进行分析,则在-59℃时观测到由低Tg(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产生的玻璃化转变。并且,在53℃时观测到由高Tg苯乙烯树脂产生的玻璃化转变(玻璃化转变温度差:112℃)。
(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2~A6)的制备)
在制备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前体时,如表1那样改变十二烷硫醇的添加量,并且如表1那样改变在制备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前体之后添加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及丙烯酸正丁酯的添加量,除此以外,与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相同地进行而得到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200nm~240nm的范围的复合树脂颗粒并且通过追加离子交换水而将固体含量调整成30质量%的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2)~(A6)。
将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2)~(A6)中所包含的复合树脂颗粒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差分别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521
<壳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壳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B1)的制备)
·苯乙烯:450份
·丙烯酸正丁酯:135份
·丙烯酸:10份
·十二烷硫醇:5份
将所述成分混合溶解,制备溶液B。
另一方面,将10份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溶解到250份离子交换水中,加入所述溶液B,在烧瓶中分散并进行乳化(单体乳化液B)。
而且,同样地将1份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溶解到555份离子交换水中,投料到聚合用烧瓶中。将回流管设置于聚合用烧瓶,一边注入氮气,一边缓慢地搅拌,同时在水浴槽中将聚合用烧瓶加热至75℃并保持。
将9份过硫酸铵溶解到43份离子交换水中,借助定量泵在20分钟向投料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聚合用烧瓶中滴加之后,借助定量泵用200分钟滴加单体乳化液B。
之后,一边继续搅拌,一边在75℃下将聚合用烧瓶保持3小时,结束第1阶段的聚合。由此,得到分散有体积平均粒径为200n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重均分子量为33,000、数均分子量为15,000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并且通过追加离子交换水而将固体含量调整成30质量%的壳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B1)。
<脱模剂分散液的制备>
(脱模剂分散液(1)的制备)
·费托蜡(Fischer-Tropsch wax):270份
(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FNP-0090、熔化温度=90℃)
·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1.0份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耐奥根(Neogen)RK)
·离子交换水:400份
混合上述成分并加热到95℃,使用均质器(IKA公司制造,乌鲁塔拉库斯(UltraTurrax)T50)分散之后,利用曼通高林(Manton Gaulin)高压均质器(高林(Gaulin)公司)进行360分钟分散处理,制备使体积平均粒径为0.23μm的脱模剂颗粒分散而成的脱模剂分散液(1)(固形成分浓度:20质量%)。
<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的制作>
(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的制作)
·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600份
·脱模剂分散液(1):10份
·胶体二氧化硅水溶液:13份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制造,SNOWTEX OS)
·离子交换水:1000份
·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1份
(陶氏化学株式会社制造,Dowfax2A1)
将上述成分作为核部形成用材料放入具有温度计、pH计以及搅拌器的3升反应容器中,在25℃温度下加入1.0质量%硝酸而使pH成为3.0之后,一边使用均质器(IK A日本株式会社制造,乌鲁塔拉库斯T50)以5,000rpm进行分散,一边添加4份制备出的10质量%聚氯化铝水溶液,再分散6分钟。
之后,将搅拌器、有罩加热器设置于反应容器,一边调整搅拌器的转速,使浆料充分搅拌,一边到温度40℃为止以0.2℃/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超过40℃之后以0.05℃/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使用粒度计数仪II(孔径:50μm、库尔特公司制造)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粒径。若体积平均粒径成为7.5μm,则保持温度,用5分钟添加115份壳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B1)作为壳部形成用材料。在保持30分钟之后,使用1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设为6.0。之后,每隔5℃以相同的方式将pH调整为6.0,同时以1℃/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0℃,在96℃下保持。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颗粒形状以及表面性,开始在96℃下保持之后,经过2.0小时之后确认到颗粒的复合,因此使用冷却水用5分钟将容器冷却至成为30℃。
使冷却后的浆料通过筛目30μm的尼龙筛,去除粗大颗粒,使用抽吸器对通过筛子的压力响应性母粒浆料进行减压过滤。用手尽可能细微地粉碎残留在滤纸上的压力响应性母粒,在30℃温度下添加到压力响应性母粒量的10倍的离子交换水中,搅拌混合30分钟。接下来,使用抽吸器减压过滤,用手尽可能细微地粉碎残留在滤纸上的压力响应性母粒,在30℃温度下添加到压力响应性母粒量的10倍的离子交换水中,搅拌混合30分钟之后,再次使用抽吸器减压过滤,测量滤液的电导率。重复该操作直至滤液的电导率成为10μS/cm以下,清洗压力响应性母粒。使用湿式干式制粒机(COMIL)将经清洗的压力响应性母粒细微粉碎之后,使用25℃的干燥器真空干燥36小时,得到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得到的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5μm,重均分子量为125,000,数均分子量为17,000。并且,测量该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的在4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3,结果为69℃,在1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1与在4MPa压力下显示出10000Pa·s粘度的温度T3之间的温度差(T1-T3)为17℃。
并且,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的截面,观察到海岛结构。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具有存在岛相的核部和不存在岛相的壳层。海相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岛相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通过前述的测量方法求出岛相的平均径。表2中示出了岛相的平均径。
(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2)~(A6)的制作)
使用表2所示的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来代替核部用树脂颗粒分散液(A1),除此以外,以与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2)~(A6)。
将测量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2)~(A6)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温度T3、温度差(T1-T3)以及岛相的平均径而得到的结果分别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551
<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制作>
(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的制作)
相对于100份得到的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加入1.3份疏水性二氧化硅(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的RY50、平均一次粒径40nm),使用样品磨以13000rpm混合30秒。之后,使用筛目45μm的振动筛进行筛分,制备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得到的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6μm。
将通过前述方法测量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中的硫元素的含量以及吸水率而得到的结果示于表3。
并且,通过前述方法求出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的温度T1以及温度T2,满足式1“10℃≤T1-T2”。
在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明信片V424上,将压力响应性颗粒(A1)以成为6g/m2施用量的方式散开到明信片的整个图像形成面,使该明信片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带辊型定影机,使压力响应性颗粒固定在明信片的图像形成面,形成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使用凸版资讯株式会社(TOPPAN FORMS CO.,LTD.)制造的密封机PRE SSLE multiII,以图像形成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对折在图像形成面具有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层的明信片,向对折后的明信片施加压力,以90MPa压力对内侧的图像形成面彼此进行粘接。
在上述的装置以及条件下,连续制作10张以图像形成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对折并且图像形成面彼此相粘接的明信片、即压接打印物。对将得到的压接打印物在28℃、85%的环境下放置1周之后的压接打印物的变形的有无以及压接打印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进行评价,未发现压接打印物的变形。并且,剥离性也良好。
(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2)~(A6)的制作)
使用表3所示的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来代替透明压力响应性母粒(A1),除此以外,以与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2)~(A6)。
将通过前述方法测量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2)~(A6)的体积平均粒径、硫元素的含量以及吸水率而得到的结果分别示于表3。
并且,通过前述方法求出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2)~(A6)的温度T1以及温度T2,任一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均满足式1“10℃≤T1-T2”。
[表3]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561
<显影剂的制作>
(显影剂(A1)的制作)
将8份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和100份下述载体(1)使用V型搅拌器混合而制作显影剂(A1)。
(载体(1)的制作)
·铁氧体颗粒(体积平均粒径:36μm):100份
·甲苯:14份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2份
(成分比:90/10、Mw=80000)
·炭黑(R330:卡博特公司制造):0.2份
首先,使用搅拌器将除了铁氧体颗粒以外的上述成分搅拌10分钟而制备分散的覆盖液,接着,将该覆盖液和铁氧体颗粒放入真空脱气型捏合机中,在60℃下搅拌30分钟之后,再一边加温一边减压脱气,并使其干燥而得到载体。
(显影剂(A2)~(A6)的制作)
使用表4所示的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来代替外添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A1),除此以外,以与显影剂(A1)相同的方法分别制作显影剂(A2)~(A6)。
<评价>
将得到的显影剂(即,显影剂(A1)~(A6))供给到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Color1000 Press改造机的第5显影器中,该第5显影器预先在第1~第4显影器中填充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彩色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而得。
设置记录纸(OK Prince High Quality Paper、王子制纸株式会社制造,吸水率:1.5质量%),将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施加量设为3g/m2,形成使字符和照片图像混合存在的图像(面积密度30%),在温度170℃、压力4.0kg/cm2下进行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固定以及彩色图像的定影。作为压力响应性颗粒图像的配置次序,在彩色图像上配置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图像。
将进行了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固定以及彩色图像的定影的记录纸以图像形成面叠置的方式弯折,使用压接密封机PRESSELE LEADA(凸版资讯株式会社制造)改造机进行压接而制作压接打印物。另外,压接时的温度为20℃,压力为90MP a。
对将得到的压接打印物在28℃、85%的环境下放置1周之后的打印物的变形的有无以及打印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进行评价。目视评价打印物的变形的有无。关于打印物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层之间的剥离性的评价,通过沿长边方向切割压接打印物而制作宽度为15mm的长方形状的样品,并进行剥离,目视确认彩色图像是否转印到相对面。将打印物的变形的有无的评价结果(表中的“变形”)以及剥离性的评价结果(表中的“转印到相对面”)示于表4。
[表4]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581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相比,在实施例中抑制了压接后的变形。
并且可知,与比较例A1相比,在实施例中抑制了转印到相对面,剥离性良好。可以认为,在比较例A1中转印到相对面是因为透明压力响应性颗粒的高吸水性提高了粘附性。
[实施例B]
<包含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的制备>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的制备]
·苯乙烯:390份
·丙烯酸正丁酯:100份
·丙烯酸:10份
·十二烷硫醇:7.5份
将上述材料混合溶解,制备单体溶液。
将8份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溶解到205份离子交换水中,加入所述单体溶液,分散并进行乳化而得到乳化液。
将2.2份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溶解到462份离子交换水中,投料到具有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却管以及氮气导入管的聚合用烧瓶中,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73℃并保持。
将3份过硫酸铵溶解到21份离子交换水中,借助定量泵用15分钟向所述聚合用烧瓶中滴加之后,借助定量泵用160分钟滴加所述乳化液。
接着,一边继续缓慢地搅拌,一边在75℃下将聚合用烧瓶保持3小时之后,恢复到室温。
由此,得到包含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并且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174nm、通过GPC(UV检测)测量到的重均分子量为49k、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固体含量为42%的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
将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干燥,取出苯乙烯系树脂颗粒,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岛津制作所制造,DSC-60A)对-100℃至100℃的温度范围的热行为进行分析,观察到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表5中示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2)~(St13)的制备]
与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的制备相同地进行,其中,如表5所述那样变更单体而制备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2)~(St13)。
表5中,用下述简写记载单体。
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2-羧基乙酯:CEA
[表5]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601
<包含复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的制备>
[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1)的制备]
·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1190份(固形成分500份)
·丙烯酸2-乙基己酯:250份
·丙烯酸正丁酯:250份
·离子交换水:982份
将上述材料投料到聚合用烧瓶中,在25℃下搅拌1小时之后,加热到70℃。
将2.5份过硫酸铵溶解到75份离子交换水中,借助定量泵用60分滴加至所述聚合用烧瓶。
接着,一边继续缓慢地搅拌,一边将聚合用烧瓶在70℃下保持3小时之后,恢复到室温。
由此,得到包含复合树脂颗粒并且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为219nm、通过GPC(UV检测)测量到的重均分子量为219k、固体含量为32%的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1)。
将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1)干燥,取出复合树脂颗粒,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岛津制作所制造,DSC-60A)对-150℃至100℃的温度范围的热行为进行分析,观察到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表6中示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2)~(M21)以及(cM1)~(cM3)的制备]
与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1)的制备同样地进行,其中,如表6所述那样变更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或者如表6所述那样变更(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聚合成分,制备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2)~(M21)以及(cM1)~(cM3)。
[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22)~(M27)的制备]
与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1)的制备同样地进行,其中,调节丙烯酸2-乙基己酯以及丙烯酸正丁酯的使用量而制备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22)~(M27)。
表6中,用下述简写记载单体。
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2-羧基乙酯:CEA、丙烯酸己酯:HA、丙烯酸丙酯:PA
[表6]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621
<压力响应性颗粒的制备>
[压力响应性颗粒(1)以及显影剂(1)的制备]
·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M1):504份
·离子交换水:710份
·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陶氏化学公司制造,Dowfax2A1):1份
将上述材料加入具有温度计以及pH计的反应容器中,在25℃温度下添加1.0%硝酸水溶液,将pH调整为3.0之后,一边使用均质器(IKA公司制造,乌鲁塔拉库斯T50)以5000rpm转速分散,一边添加23份的2.0%硫酸铝水溶液。接着,将搅拌器以及有罩加热器设置于反应容器,到40℃温度为止以0.2℃/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超过40℃之后以0.05℃/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使用粒度计数仪II(孔径50μm、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制造)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粒径。若体积平均粒径成为5.0μm,则保持温度,用5分钟添加170份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St1)。结束添加后,在50℃下保持30分钟之后,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将浆料的pH调整为6.0。接着,每隔5℃将pH调整为6.0,同时以1℃/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0℃,在90℃下保持。若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场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颗粒形状以及表面性,则第10小时时确认到颗粒的复合,因此用冷却水将容器用5分钟冷却至30℃。
使冷却后的浆料通过筛目15μm的尼龙筛,去除粗大颗粒,使用抽吸器对通过筛子的浆料进行减压过滤。用手将残留在滤纸上的固形成分尽可能细微地粉碎,添加到固体含量的10倍的离子交换水(30℃温度)中,搅拌30分钟。接着,使用抽吸器减压过滤,用手将残留在滤纸上的固形成分尽可能细微地粉碎,添加到固体含量的10倍的离子交换水(30℃温度)中,搅拌30分钟之后,再次使用抽吸器减压过滤,测量滤液的电导率。重复该操作,直至滤液的电导率成为10μS/cm以下,清洗固形成分。
使用湿式干式制粒机(COMIL)将清洗后的固形成分细微地粉碎,在25℃的烘箱中真空干燥36小时,得到压力响应性母粒(1)。压力响应性母粒(1)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0μm。
将100份压力响应性母粒(1)和1.5份疏水性二氧化硅(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RY50)混合,使用样品磨以13000rpm转速混合30秒。使用筛目45μm的振动筛进行筛分,得到压力响应性颗粒(1)。
将压力响应性颗粒(1)作为试样,使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岛津制作所制造,DSC-60A)对-150℃至100℃的温度范围的热行为进行分析,观察到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表7中示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通过前述的测量方法求出压力响应性颗粒(1)的温度T1以及温度T2,压力响应性颗粒(1)满足式1“10℃≤T1-T2”。
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压力响应性颗粒(1)的截面,观察到海岛结构。压力响应性颗粒(1)具有存在岛相的核部和不存在岛相的壳层。海相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岛相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通过前述的测量方法求出岛相的平均径。表7中示出了岛相的平均径。
将10份压力响应性颗粒(1)和100份下述树脂覆盖载体放入V型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接着,使用筛目212μm的振动筛进行筛分而得到显影剂(1)。
·Mn-Mg-Sr系铁氧体颗粒(平均粒径40μm):100份
·甲苯:14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份
·炭黑(VXC72:卡博特制造):0.12份
将除了铁氧体颗粒以外的上述材料和玻璃珠(直径1mm、与甲苯的量相同)混合,使用关西涂料公司制造的砂磨机以1200rpm转速搅拌30分钟,得到分散液。将该分散液和铁氧体颗粒放入真空脱气型捏合机中,一边搅拌一边减压并使其干燥,由此得到树脂覆盖载体。
[压力响应性颗粒(2)~(27)以及显影剂(2)~(27)的制备]
与压力响应性颗粒(1)的制备相同地进行,其中,如表7所述那样变更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以及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压力响应性颗粒(2)~(27)以及显影剂(2)~(27)。
通过前述的测量方法求出压力响应性颗粒(2)~(27)的温度T1以及温度T2,压力响应性颗粒(2)~(27)均满足式1“10℃≤T1-T2”。
[比较用压力响应性颗粒(c1)~(c3)以及显影剂(c1)~(c3)的制备]
与压力响应性颗粒(1)的制备相同地进行,其中,如表7所述那样变更复合树脂颗粒分散液以及苯乙烯系树脂颗粒分散液,制备压力响应性颗粒(c1)~(c3)以及显影剂(c1)~(c3)。
[压力响应性相转移的评价]
求出温度差(T1-T3),该温度差(T1-T3)是表示压力响应性颗粒容易因压力而发生相转移的指标。将各压力响应性颗粒作为试样,使用流动试验仪(岛津制作所制造,CFT-500)测量温度T1以及温度T3,计算温度差(T1-T3)。表7中示出了温度差(T1-T3)。
[粘接性的评价]
作为打印物制造装置准备了图3所示的方式的装置。即,准备了具有以下两个部件的打印物制造装置,该两个部件分别是:五鼓串联方式并且中间转印方式的打印部件,其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在记录介质上的配置和彩色图像形成一并进行;以及压接部件,其具有折叠装置以及加压装置。
分别向打印部件所具有的5个显影器中放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或者比较用压力响应性颗粒)、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使用了富士施乐公司制造的市售品。
作为记录介质准备富士施乐公司制造的明信片V424。
形成于明信片的图像设为黑色字符和全彩色照片图像混合存在的面积密度为30%的图像,形成于明信片的单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力响应性颗粒(或者比较用压力响应性颗粒)的施用量在明信片的图像形成面的图像形成区域设为3g/m2
折叠装置设为以图像形成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将明信片用纸对折的装置。
加压装置设为90MPa压力。
在上述的装置以及条件下,连续制作10张以图像形成面成为内侧的方式对折并且图像形成面彼此相粘接的明信片。
在长边方向上以15mm宽度裁剪第10张明信片而制作长方形的试验片,进行90度剥离试验。90度剥离试验的剥离速度设为20mm/分钟,开始测量后以0.4mm间隔采取10mm至50mm的载荷(N),计算其平均,进一步取3张试验片的载荷(N)的平均。将剥离所需的载荷(N)如下述那样进行分类。表7中示出了结果。
A:0.8N以上
B:0.6N以上且小于0.8N
C:0.4N以上且小于0.6N
D:0.2N以上且小于0.4N
E:小于0.2N
[表7]
Figure BDA0002963214810000661

Claims (7)

1.一种颗粒传送装置,其具有:
容纳部,其容纳有至少包含粘合树脂的压力响应性颗粒,通过荧光X射线测量的硫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整体为0.1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的范围,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压力相变性;以及
传送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内绕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在所述容纳部内的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传送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是薄膜推运螺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部件是弹簧圈式推运螺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颗粒传送装置还具有解散部件,所述解散部件设置于所述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对传送到所述传送部件的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进行解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具有至少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为3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粘合树脂包含:苯乙烯系树脂,其聚合成分中包含苯乙烯以及其他乙烯基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其聚合成分中包含至少2种(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在(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全部聚合成分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为90质量%以上。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颗粒传送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其使用通过所述颗粒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压力响应性颗粒形成图像。
CN202110243540.2A 2020-09-18 2021-03-05 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42007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7928A JP2022051446A (ja) 2020-09-18 2020-09-18 粒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57928 2020-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0798A true CN114200798A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3540.2A Pending CN114200798A (zh) 2020-09-18 2021-03-05 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0402B2 (zh)
JP (1) JP2022051446A (zh)
CN (1) CN1142007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57808A (ja) * 2020-09-30 2022-04-1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6104A (en) * 1987-03-03 1990-03-06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Agitating and supplying device and a mold for molding same
US4825244A (en) * 1987-11-23 1989-04-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velopment station with improved mixing and feeding apparatus
US5146277A (en) * 1991-09-20 1992-09-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Dual-flow ribbon blender having interstream mixing member
JPH0830097A (ja) 1994-07-19 1996-02-02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
JPH11315994A (ja) 1998-05-01 1999-11-16 Aisan Ind Co Ltd 撥液性薄膜を被覆した流体通路
JP2000231226A (ja) 1999-02-10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55412A (ja) 2006-12-21 2008-07-10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圧着印刷物作製装置
JP5115015B2 (ja) 2007-04-20 2013-0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5167690B2 (ja) 2007-05-11 2013-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556986B2 (ja) * 2007-10-30 2010-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充填方法
KR101532608B1 (ko) * 2008-12-17 2015-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전하 현상용 토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546830B1 (ko) * 2009-02-03 2015-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사진용 토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5354361B2 (ja) 2009-05-2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83174B2 (ja) 2009-11-11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0890B1 (ja) 2016-07-01 2017-02-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圧着印刷物作成装置
JP6711179B2 (ja) 2016-07-01 2020-06-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接着材料、圧着印刷物製造用シート、圧着印刷物製造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圧着印刷物、圧着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圧着印刷物製造装置
JP6935677B2 (ja) 2017-03-24 2021-09-1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圧力定着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81253B2 (ja) 2018-03-23 2022-06-0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接着材料、圧着印刷物製造用シート、圧着印刷物製造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圧着印刷物、圧着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圧着印刷物製造装置
JP7358276B2 (ja) * 2019-03-15 2023-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2051258A (ja) * 2020-09-18 2022-03-3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送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91542A1 (en) 2022-03-24
US11630402B2 (en) 2023-04-18
JP2022051446A (ja)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5463A (zh) 印刷品的制造方法和印刷品的制造系统
CN113376983A (zh) 压力响应性粒子、盒、印刷物及其制造装置与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用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11677A (zh)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和印刷物的制造系统
CN114196148A (zh) 压力响应性粒子、盒、印刷物及其制造装置与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用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96149A (zh) 压力响应性粒子、盒、印刷物及其制造装置与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用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41113A (zh) 色调剂组、显影剂组、色调剂盒组、处理盒组、印刷物的制造装置和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CN114200804A (zh) 送出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4312056A (zh) 搬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795316B2 (en) Pressure-responsive particles, cartridg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matt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matter, printed matter, sheet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mat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et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matter
CN114200798A (zh) 颗粒传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805658A (zh) 压力响应性颗粒、盒、印刷品制造用片、印刷品以及相关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13495464A (zh)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和印刷物的制造系统
CN114806451A (zh) 压力响应性粒子、盒、印刷物及其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印刷物制造用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JP2021018425A (ja) 圧力応答性粒子、カートリッジ、印刷物の製造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印刷物、印刷物製造用シート、及び印刷物製造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018423A (ja) 圧力応答性粒子、カートリッジ、印刷物の製造装置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7494581B2 (ja) 圧力応答性粒子、カートリッジ、印刷物の製造装置、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CN112241117B (zh)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和印刷物的制造系统
EP406340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ressure responsive particles,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sheet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erial, and pressure-responsive particles
EP4063410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ressure-responsive particles,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erial, method for producing sheet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erial, and pressure-responsive particles
US20220227906A1 (en) Pressure-responsive particles,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matter
CN114815539A (zh) 压力响应性颗粒、粘接材料、印刷品、印刷品制造用片以及相关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15851035A (zh) 感压色粉、印刷物的制造装置与其制造方法、及印刷物
CN112239581A (zh) 压力响应性颗粒以及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CN115128917A (zh) 印刷品以及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JP2021018420A (ja) 圧力応答性粒子、カートリッジ、印刷物の製造装置、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