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8920B -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8920B
CN114198920B CN202111385141.6A CN202111385141A CN114198920B CN 114198920 B CN114198920 B CN 114198920B CN 202111385141 A CN202111385141 A CN 202111385141A CN 114198920 B CN114198920 B CN 114198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ooster pump
heating device
air supply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51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8920A (zh
Inventor
齐增辉
邓善营
张捷
陈远
顾超
毛守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51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8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8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8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8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蒸发器和供气管路,供气管路设置于蒸发器和气悬浮压缩机之间,供气管路设置有增压泵和加热装置;方法包括: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增压泵对压力调节更灵敏且加热装置的传能效率更高。故加热装置协同增压泵对冷媒加压时,压力的提升范围更大,提升速度更快,供气压力可快速达到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悬浮供气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气悬浮压缩机空调机组而言,需要利用供气管路对轴承提供持续稳定的高压气体,才能实现气悬浮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当供气管路提供的压力不足或不稳时,会造成气悬浮压缩机轴承不稳,这不仅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轴承问题,对轴承造成损害。
现有的气体轴承式离心压缩机的控制系统,包括:压缩机采用辅助气体增压引射流量调节阀或者采用辅助液体泵供液的气体轴承式离心压缩机,其应用于制冷系统中,每种方式都是用来控制气体轴承的稳定供气压差,它们的使用意义是,当制冷系统的供气压差满足气体轴承的最小供气压差需求时,则辅助气体增压引射流量调节阀保持关闭,辅助液体泵保持关闭;当不满足气体轴承的最小供气压差时,辅助液体泵启动,或辅助气体增压引射流量调节阀开启,以提供额外的增压供气压差。
可以看出,上述系统通过辅助液体泵或辅助气体增压引射流量调节阀来提供额外的增压用气压差。但是液态泵的调节有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差,这就会影响供气的稳定性。而利用引射原理加压时,在两股流体混合时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因而供气升压过程缓慢,不能及时地调节供气压力,这也会影响供气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以提高供气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蒸发器和供气管路,所述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悬浮压缩机之间,所述供气管路设置有增压泵和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气悬浮压缩和所述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增压泵的转速N和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A;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其中,Nmax为所述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前述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蒸发器、供气管路和泄压管路,所述供气管路和所述泄压管路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悬浮压缩机之间,还包括:增压泵,设置于所述供气管路;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供气管路,并且,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加热装置沿着所述供气管路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电加热棒,各个电加热棒之间的功率完全不同、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和前述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气悬浮压缩机和增压泵正常启动后,在增压泵的转速达到最大值,但供气管路的压力依然小于压力阈值,即供气压力依然无法达到气悬浮压缩机需求的情况下,开启加热装置。一方面,通过增压泵对压力进行调节时,由于增压泵的反应速度较快,所以对压力的调节灵敏度更好;另一方面,通过加热装置对压力进行调节时,传能效率更高。因此加热装置协同增压泵对冷媒加压时,冷媒压力的提升范围更大,提升速度也更快,能够使供气压力快速达到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从而提高供气的稳定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媒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中,控制加热装置开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气悬浮压缩机;11、排气口;12、吸气口;13、泄压口;20、冷凝器;30、蒸发器;40、供气管路;41、过滤器;42、增压泵;43、液囊;44、单向阀;45、第一压力传感器;46、加热装置;50、泄压管路;51、第二压力传感器;60、吸气管路;70、排气管路;80、液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10、冷凝器20、蒸发器30、供气管路40、泄压管路50、吸气管路60、排气管路70和液路80。气悬浮压缩机10具有排气口11、吸气口12和泄压口13。冷凝器20的进口与排气口11相连通,冷凝器20的出口通过液路80与蒸发器30的第一进口相连通。蒸发器30的第一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12相连通,以向气悬浮压缩机10提供气态冷媒。这样,气悬浮压缩机10、冷凝器20和蒸发器30就形成了制冷循环回路。蒸发器30的第二出口通过供气管路40将冷媒供给气悬浮压缩机10的轴承。供气管路40上,沿着供气管路40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41、增压泵42、液囊43、单向阀44和第一压力传感器45。液囊43内设置有加热装置46,加热装置46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可选地,加热装置46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加热棒。当电加热棒为多个时,各个电加热棒之间的功率完全不同、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增压泵42为齿轮泵,齿轮泵的输出性能高,能够快速提升供气管路40的压力。气悬浮压缩机10的泄压口13通过泄压管路50与蒸发器30的第二进口相连通。泄压管路50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1,且第二压力传感器51的设置位置靠近泄压口13。
该冷媒循环系统工作时,从蒸发器30的液囊引出的气液混合冷媒首先经过过滤器41,过滤器41过滤掉冷媒中的杂质和水分,保证进入气悬浮压缩机10的冷媒是洁净且干燥的。气液混合冷媒经过过滤器41后,增压泵42对冷媒进行第一次加压。经过增压泵42加压的冷媒,如果压力不满足进入气悬浮压缩机10的要求,则开启加热装置46,由加热装置46对冷媒进行第二次加压,此时加热装置46的功率由供气管路40的压力A和泄压管路50的压力B的压差决定。经过加压后的冷媒经过单向阀44后,进入气悬浮压缩机10并提供给轴承。单向阀44的作用是保证冷媒单向流动,避免逆流。冷媒在气悬浮压缩机10内部,在供气管路40与泄压管路50之间的压差的作用下,使气悬浮压缩机10的轴承悬浮,进而达到轴承转动的目的。从气悬浮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经泄压管路50回到蒸发器30中。
结合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包括:
S201,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
S202,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冷媒循环系统开机后,首先只开启增压泵,利用增压泵对供气管路内的冷媒进行加压。增压泵开启后,转速N从0增加至初始转速NR。通过设置于供气管路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供气管路的压力A,并将A与压力阈值A1对比。如果A<A1,则提高增压泵的转速,从而对供气管路持续加压。在加压的过程中,获取与供气管路的压力A相对应的增压泵的转速N。如果N=Nmax且A<A1,即N已经达到最大值,但A仍然无法达到A1,表明只开启增压泵对冷媒加压,无法使冷媒的压力达到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此时,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增压泵对冷媒进行一次加压后,加热装置对冷媒进行二次加压,即加热装置协同增压泵对冷媒加压。需要说明的是,压力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公开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气悬浮压缩机和增压泵正常启动后,在增压泵的转速达到最大值,但供气管路的压力依然小于压力阈值,即供气压力依然无法达到气悬浮压缩机需求的情况下,开启加热装置。一方面,通过增压泵对压力进行调节时,由于增压泵的反应速度较快,所以对压力的调节灵敏度更好;另一方面,通过加热装置对压力进行调节时,传能效率更高。因此加热装置协同增压泵对冷媒加压时,冷媒压力的提升范围更大,提升速度也更快,能够使供气压力快速达到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从而提高供气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包括:
S301,冷媒循环系统获取泄压管路的压力。
S302,冷媒循环系统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确定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
S303,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以目标功率运行。
通过设置于泄压管路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泄压管路的压力。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与泄压管路的压力,确定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然后加热装置以目标功率运行,并协同增压泵对供气管路进行加压,足以使供气压力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这样,基于供气管路和泄压管路,匹配到适宜的目标功率,从而使加热装置以目标功率运行,并协同增压泵对供气管路进行加压,能够提高供气的稳定性。
可选地,S302,冷媒循环系统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确定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包括:
冷媒循环系统在0≤(A-B)<n的情况下,确定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为P1
冷媒循环系统在n≤(A-B)的情况下,确定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为P2;其中,B为泄压管路的压力,n为压差阈值,P1>P2
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可以为P1或P2,其中,P1>P2。供气管路的压力为A,泄压管路的压力为B,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阈值为n。在0≤(A-B)<n的情况下,说明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较小,即供气管路的压力虽然提升了,当提升的并不是很大。所以,此时,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为P1,即加热装置以较大的目标功率运行,能够迅速提升供气管路压力,从而尽快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在n≤(A-B)的情况下,说明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较大,即供气管路的压力提升很大。所以,此时,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为P2,即加热装置以较小的目标功率运行,就能够尽快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还不会使供气管路的压力波动过大。这样,通过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来确定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使得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与压差相匹配,能够在压差较小的情况下迅速提升供气压力,以尽快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还能够在压差较大的情况下,尽快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并使供气稳定。
可选地,S303,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以目标功率运行,包括:根据目标功率和各个电加热棒的功率,确定电加热棒的开启个数以及目标待开启电加热棒,使开启的电加热棒的功率和大于或等于目标功率,且功率和与目标功率的差值最小;其中,各个电加热棒之间的功率完全不同、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
加热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电加热棒,各个电加热棒之间的功率可以完全不同,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相同。确定出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后,根据目标功率确定加热棒的个数。先确定是否存在一个加热棒的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功率的情况,如果存在,则只开启该加热棒,即加热棒的开启个数为1个;如果不存在,再多个加热棒进行组合,使组合后的功率和大于或等于目标功率,同时,功率和与目标功率的差值最小。这样,在加热棒的功率和满足目标功率的情况下,还能够降低能耗。
可选地,加热装置也可以包括一个电加热棒。一个电加热棒的功率被配置为大于或等于最大的目标功率,例如大于或等于P1。这种情况下,直接开启该电加热棒即可。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包括:
S401,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
S402,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并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由于加热装置对冷媒进行二次加压,可以使冷媒的压力得到快速的提升,所以增压泵的转速N无需处于最大转速Nmax,因此在开启加热装置的情况下,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使冷媒压力既能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又不会因增压泵持续以最大转速运行而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调节增压泵的转速时,通过设置于供气管路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实时获取供气管路的压力,同时,通过设置于泄压管路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实时获取泄压管路的压力。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与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增压泵的减小。这样,保持增压泵的转速匹配供气管路和泄压管路的压力,从而使供气保持稳定,还能够降低能耗。
可选地,冷媒循环系统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包括:
在0≤(A-B)<n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增压泵的转速以K1的速率减小。
在n≤(A-B)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增压泵的转速以K2的速率减小;其中,B为泄压管路的压力,n为压差阈值,K1<K2
增压泵的转速在调小的过程中,可以以K1或K2的速率进行调节,其中,K1<K2。供气管路的压力为A,泄压管路的压力为B,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阈值为n。在0≤(A-B)<n的情况下,说明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较小,即供气管路的压力虽然提升了,但提升的并不是很大。所以,增压泵的转速以K1的速率逐渐减小,即以转速较小的速率减小,以使增压泵的转速在短时间内不会下降过多,从而使供气稳定。在n≤(A-B)的情况下,说明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较大,即供气管路的压力提升很大。所以,增压泵的转速以K2的速率逐渐减小,即以转速较大的速率减小。增压泵的转速能够在短时间内下降很多,但由于供气管路的压力提升很大,所以也不会影响供气的稳定。这样,通过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来确定增压泵转速调小的快慢,使得增压泵的转速调节速率与压差相匹配,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能使供气稳定。
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包括:
S501,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
S502,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并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S503,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之后,在N=Nmin且A≥A1的情况下,控制加热装置关闭;其中,Nmin为增压泵的最小转速。
在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并调节增压泵的转速之后,增压泵的转速逐渐减小。在N=Nmin且A≥A1的情况下,即增压泵的转速已经达到最小值,但供气管路的压力仍然大于或等于压力阈值,即供气压力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则控制加热装置关闭。由于增压泵的转速已经达到最小值,所以在加热装置关闭后,即使出现A<A1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提高增压泵的转速来增大供气压力,而不需要使加热装置一直开启。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1和S402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利用增压泵和加热装置对供气压力进行调节时,根据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开关时机,对增压泵转速的调节速率分为四种情况,具体为:
情况1:N<Nmax且A<A1,仅开增压泵,加热装置关闭。此时,增压泵的转速还未达到最大转速,由于供气管路的压力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较小,同时为避免供气压力产生较大波动,所以增压泵的转速以速率K1逐渐增大;
情况2:N=Nmax且A<A1,仅开增压泵时,开启加热装置。此时,增压泵的转速已经达到最大转速;由于开启了加热装置,供气管路的压力会迅速增大,且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变得较大,所以,增压泵的转速以速率K2逐渐减小;
情况3:增压泵和加热装置同时开启。此时,供气管路的压力可能存在波动;为了保证供气管路的压力满足进入压缩机的条件,增压泵的转速以速率K1逐渐减小;
情况4:N=Nmin且A≥A1,增压泵和加热装置同时开启时,关闭加热装置。此时,增压泵的转速已经为最小值,但供气管路的压力仍然大于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且供气管路与泄压管路之间的压差较大,所以增压泵的转速以速率K2逐渐减小。
可选地,结合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包括:
S601,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
S602,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并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增压泵的减小;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S603,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之后,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在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之后,如果N≤Nmax且A≥A1,表明只开启增压泵对冷媒加压,供气压力就已经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只开启增压泵即可,不需要开启加热装置,则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即可。如果N<Nmax且A<A1,即增压泵的转速未达到最大值,同时,供气压力也不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则首先通过调整增压泵的转速来调节供气压力。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才开启加热装置。如果N<Nmax且A=A1,即增压泵的转速未达到最大值,但供气压力已经满足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即使供气管路的压力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会下降,但也可以通过提高增压泵的转速,来提高供气管路的压力。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才开启加热装置。这样,以增压泵加压为主,加热装置加压为辅,在可以利用增压泵加压的前提下,不开启加热装置,能够减少一定的能耗。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601和S602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包括:
S701,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
S702,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并根据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S703,冷媒循环系统控制增压泵的转速减小之后,在N=Nmin且A≥A1的情况下,控制加热装置关闭;其中,Nmin为增压泵的最小转速。
S704,冷媒循环系统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之后,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保持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701、S702、S703和S704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包括获取模块801和控制模块802。获取模块801被配置为在气悬浮压缩和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获取增压泵的转速N和供气管路的压力A;控制模块802被配置为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其中,Nmax为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采用公开实施例提供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一方面,通过增压泵对压力进行调节时,由于增压泵的反应速度较快,所以对压力的调节灵敏度更好;另一方面,通过加热装置对压力进行调节时,传能效率更高。因此加热装置协同增压泵对冷媒加压时,冷媒压力的提升范围更大,提升速度也更快,能够使供气压力快速达到气悬浮压缩机的需求,从而提高供气的稳定性。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10、冷凝器20、蒸发器30、供气管路40、泄压管路50、吸气管路60、排气管路70、液路80和上述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其中,气悬浮压缩机10、冷凝器20、蒸发器30、供气管路40、泄压管路50、吸气管路60、排气管路70和液路80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该冷媒循环系统适用于空调,例如冷水机组。相应地,本公开提供了包括前述冷媒循环系统的空调。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
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7)

1.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蒸发器和供气管路,所述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悬浮压缩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设置有增压泵和加热装置;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悬浮压缩机之间还设置有泄压管路;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气悬浮压缩和所述增压泵均启动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增压泵的转速N和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A;
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其中,Nmax为所述增压泵的最大转速,A1为压力阈值;
其中,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开启,包括:
获取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
根据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的压力差值,确定所述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目标功率运行,以协同所述增压泵对所述供气管路进行加压;
根据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的压力差值,控制所述增压泵的转速减小;
所述根据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控制所述增压泵的转速减小,包括:
在0≤(A-B)<n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增压泵的转速以K1的速率减小;
在n≤(A-B)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增压泵的转速以K2的速率减小;其中,B为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n为压差阈值,K1<K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和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确定所述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包括:
在0≤(A-B)<n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为P1
在n≤(A-B)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加热装置的目标功率为P2;其中,B为所述泄压管路的压力,n为压差阈值,P1>P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电加热棒;所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至目标功率,包括:
根据目标功率和各个电加热棒的功率,确定电加热棒的开启个数以及目标待开启电加热棒,使开启的电加热棒的功率和大于或等于目标功率,且功率和与目标功率的差值最小;
其中,各个电加热棒之间的功率完全不同、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增压泵的转速减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N=Nmin且A≥A1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关闭;其中,所述Nmin为所述增压泵的最小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增压泵的转速N和所述供气管路的压力A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或者,
在N<Nmax且A≤A1的情况下,保持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6.一种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
7.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气悬浮压缩机、蒸发器、供气管路和泄压管路,所述供气管路和所述泄压管路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悬浮压缩机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增压泵,设置于所述供气管路;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供气管路,并且,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加热装置沿着所述供气管路内冷媒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电加热棒,各个电加热棒之间的功率完全不同、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和,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装置。
CN202111385141.6A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Active CN114198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5141.6A CN114198920B (zh)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5141.6A CN114198920B (zh)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920A CN114198920A (zh) 2022-03-18
CN114198920B true CN114198920B (zh) 2023-11-24

Family

ID=8064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5141.6A Active CN114198920B (zh) 2021-11-22 2021-11-22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892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5320A1 (de) * 2008-05-27 2009-12-03 Danfoss A/S Kältemittelverdichter
CN103759477A (zh) * 2014-01-07 2014-04-3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6109072A (ja) * 2014-12-09 2016-06-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egrシステム
WO2017215493A1 (zh) * 2016-06-12 2017-12-2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
CN110425176A (zh) * 2019-07-30 2019-11-08 青岛科技大学 气体轴承支撑的离心压缩机供气系统
CN111076453A (zh) * 2018-10-18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CN111578566A (zh) * 2020-05-20 2020-08-2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气体轴承式离心压缩机的控制系统
CN111928507A (zh) * 2020-09-09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1928504A (zh) * 2020-08-24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431402U (zh) * 2020-05-29 2021-01-2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212774899U (zh) * 2020-07-15 2021-03-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3959106A (zh) * 2021-10-29 2022-01-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25320A1 (de) * 2008-05-27 2009-12-03 Danfoss A/S Kältemittelverdichter
CN103759477A (zh) * 2014-01-07 2014-04-3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6109072A (ja) * 2014-12-09 2016-06-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egrシステム
WO2017215493A1 (zh) * 2016-06-12 2017-12-2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
CN111076453A (zh) * 2018-10-18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CN110425176A (zh) * 2019-07-30 2019-11-08 青岛科技大学 气体轴承支撑的离心压缩机供气系统
CN111578566A (zh) * 2020-05-20 2020-08-2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气体轴承式离心压缩机的控制系统
CN212431402U (zh) * 2020-05-29 2021-01-29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气悬浮压缩机的电机冷却系统和制冷系统
CN212774899U (zh) * 2020-07-15 2021-03-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和制冷系统
CN111928504A (zh) * 2020-08-24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928507A (zh) * 2020-09-09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3959106A (zh) * 2021-10-29 2022-01-2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8920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2721B (zh) 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945021B (zh)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启停的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
CN113959106B (zh)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113959131B (zh)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的方法、装置和冷水机组
CN114198920B (zh)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108691768B (zh) 用于控制旋转式螺杆压缩机的方法
CN115542960A (zh) 用于调节培养箱温度的方法及装置、培养箱、存储介质
CN114198921B (zh)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113959111B (zh) 热泵系统及用于控制热泵系统的方法、装置
US10995665B2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CN114413404B (zh) 用于降低空调冷媒噪音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CN114198949B (zh) 压缩机供液系统
CN113945029B (zh)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CN113847762B (zh) 用于控制制冷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3983692A (zh) 用于控制热水供应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热水供应设备
CN117469867A (zh) 空调机组、用于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42238A1 (zh) 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制冷系统
CN117948730A (zh) 气悬浮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气悬浮机组、存储介质
CN117663556A (zh) 用于控制磁悬浮系统的方法及装置、磁悬浮系统
CN113959126B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88587B (zh)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的方法、装置、冷水机组和存储介质
CN110341671B (zh) 车辆储气筒的气压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储气筒系统
CN113959130B (zh) 用于控制冷水机组的方法、装置及冷水机组
CN117190556A (zh) 压缩机系统、多联机空调、用于压缩机回油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750358A (zh) 用于齿轮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