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6453A -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6453A
CN111076453A CN201811213211.8A CN201811213211A CN111076453A CN 111076453 A CN111076453 A CN 111076453A CN 201811213211 A CN201811213211 A CN 201811213211A CN 111076453 A CN111076453 A CN 111076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gas
gas bearing
pipeline
suppl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32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6453B (zh
Inventor
刘华
张治平
李宏波
陈玉辉
叶文腾
亓静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2132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7645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1191 priority patent/WO20200777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076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6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6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4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其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所述气体轴承设于其内;以及第二压缩机,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本发明在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体压力没有达到气体轴承所需气体压力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压缩机将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使其满足气体轴承工作所需的气体压力,能够为气体轴承提供连续、压力稳定的气体,利于保证气体轴承的连续稳定工作。

Description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离心式压缩机通常被用于各种商用建筑中,目前制冷离心式压缩机主要采用油润滑轴承,最近几年也开始兴起了电磁轴承。采用油润滑轴承需要额外的润滑油供应系统,增加系统复杂度;此外润滑油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进入到制冷剂系统中,需要润滑油的回油系统;为防止润滑油中含有的杂质进入轴承内,还需要润滑油过滤系统;此外,润滑油需要定期维护、更换,导致润滑油系统复杂,维护困难。采用电磁轴承的离心压缩机,轴承控制复杂,系统抗冲击能力较差,此外还需要额外异常断电保护措施。
近年,多孔质气体轴承也开始应用于离心式压缩机中,气体轴承利用气体力对转轴进行支撑。使用气体轴承的压缩机与使用油润滑轴承的压缩机相比,无需油路系统以及润滑油维护;与采用电磁轴承的压缩机相比,无需复杂的控制系统以及异常断电保护系统。
由于气体轴承工作时需要外部供气,可以利用机组启动后的压缩机的吸气与排气部位的压差为气体轴承供气,但是在机组启动前,机组没有压力差为气体轴承供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其至少用于解决没有足够的压力差为气体轴承供气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包括:第一压缩机,所述气体轴承设于其内;以及第二压缩机,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启动前将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刚启动状态和/或非稳定工作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
可选地,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冷凝器,其位于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所述第二压缩机用于将所述冷凝器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
可选地,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气体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气体轴承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通断和/或流量;以及第二管路,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气体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气体轴承气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设于所述第二管路。
可选地,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储气罐,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气体轴承气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气罐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气罐内的液态冷媒导向所述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所述第三管路设有第二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的通断和/或流量。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经由所述储气罐的底部与所述储气罐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设有第一单向阀,和/或,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第二单向阀。
可选地,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四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气体轴承气体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三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路的通断和/或流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包括离心式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包括涡旋压缩机、转子压缩机或活塞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容积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容积流量。
可选地,所述冷凝器包括满液式冷凝器。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操作方法:第一压缩机运行前,和/或第一压缩机刚启动状态,和/或第一压缩机非稳定工作状态,通过第二压缩机将设有气体轴承的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后输送给气体轴承。
可选地,第一压缩机运行前,通过第二压缩机将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后输送给气体轴承;当加压后的气态冷媒压力达到气体轴承所需压力时,开启第一压缩机;第一压缩机运行后,当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力升高至气体轴承所需压力时,关闭第二压缩机,利用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高压气态冷媒向气体轴承供气。
可选地,设置储气罐和第三管路;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储气罐连通,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通过储气罐与气体轴承气体连通;第一压缩机运行前,使储气罐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三管路排至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通过第二压缩机将第一压缩机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内的气态冷媒加压后通过第二管路输送给储气罐,储气罐内的气态冷媒供给气体轴承;当储气罐内的气态冷媒压力达到气体轴承所需压力时,开启第一压缩机。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气体轴承设于第一压缩机内,第二压缩机用于将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在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体压力没有达到气体轴承所需气体压力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压缩机将第一压缩机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使其满足气体轴承工作所需的气体压力,能够为气体轴承提供连续、压力稳定的气体,利于保证气体轴承的连续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缩机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1-第一压缩机;11-轴承;111-轴向轴承;112-复合轴承;12-机壳;121-进气孔;13-电机转子;14-电机定子;15-一级叶轮;16-二级叶轮;17-止推盘;18-一级扩压器;19一级蜗壳;110-轴承座;
2-冷凝器;
3-第一管路;31-第一调节阀;32-第一单向阀;
4-第二管路;41-第二压缩机;43-第二单向阀;
5-储气罐;
6-第三管路;61-第二调节阀;
7-第四管路;71-第三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包括第一压缩机1,上述的气体轴承11设于第一压缩机1内。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可以提供给气体轴承11,以满足气体轴承11的工作条件。
在满足气体轴承所需的气压后,压缩机的转子就能够离开气体轴承,变为悬浮状态。压缩机电机旋转运行。气体轴承的供气压力足够是压缩机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41,第二压缩机41用于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在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体压力没有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气体压力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使其满足气体轴承11工作所需的气体压力,解决机组内没有足够的压力差为气体轴承11供气的问题。
通过第二压缩机41对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能够为气体轴承11提供连续、压力稳定的气体,利于保证气体轴承11的连续稳定工作;且供向气体轴承11的气态冷媒比较纯净,不易掺杂液态冷媒,利于保证气体轴承11的工作可靠性。
通过第二压缩机41对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提供给气体轴承11,该过程无液态介质,无需设置节流装置、气液分离装置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41被配置成在第一压缩机1启动前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第一压缩机1启动前,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力小,无法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的工作压力,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能够解决机组启动前,机组内没有足够的压力差为气体轴承11供气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41被配置成在第一压缩机1刚启动状态下,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第一压缩机1刚启动状态下,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力逐渐增大,但仍没有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的工作压力,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能够解决机组内没有足够的压力差为气体轴承11供气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41被配置成在第一压缩机1非稳定工作状态下,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第一压缩机1非稳定工作状态下,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力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会存在无法满足气体轴承11所需工作压力的情况,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能够为气体轴承11提供持续、压力稳定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冷凝器2,冷凝器2位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第二压缩机41用于将冷凝器2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当然,第二压缩机41不限于将冷凝器2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蒸发器、节流装置以及管路等设备中含有的气态冷媒均可以被第二压缩机41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可选地,第二压缩机41还可以将第一压缩机1与冷凝器2之间的管路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可选地,第二压缩机41还可以将位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蒸发器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包括第一管路3,第一管路3的第一端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气体连通,第一管路3的第二端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第一管路3上设有第一调节阀31,第一调节阀31用于控制第一管路3的通断和/或流量。
第一管路3可以直接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供给气体轴承11。第一调节阀31用于控制第一管路3的流量,以使第一管路3内的气体压力满足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4,第二管路4的第一端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气体连通,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第二压缩机41设于第二管路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与第二管路4并联,在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压力满足气体轴承11所需气体压力的情况下,可以仅通过第一管路3为气体轴承11供气。在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压力不能满足气体轴承11所需气体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管路4上的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气体轴承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还包括储气罐5,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通过储气罐5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第二管路4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引出,且通过第二压缩机41加压后,通向储气罐5,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供向气体轴承11,利于为气体轴承11提供压力稳定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还包括储气罐5,第一管路3的第二端通过储气罐5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第一管路3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引出通向储气罐5,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供向气体轴承11,利于检测储气罐5内的气压,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储气罐5内的气压,以向气体轴承11提供压力稳定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气罐5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气罐5内的气体压力。当储气罐5内的气压压力没有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可以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气体加压,使储气罐5内的气压满足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气罐5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气罐5内的气体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6,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与储气罐5连通,第三管路6的第二端与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连通,用于将储气罐5内的液态冷媒导向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以进行冷媒回收。第三管路6设有第二调节阀61,第二调节阀61用于控制第三管路6的通断和/或流量。
储气罐5用于接收第一管路3和/或第二管路4引入的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储气罐5中的气态冷媒可能会存在液化的现象,通过第三管路6可以将储气罐5内的液态冷媒导回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以回收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经由储气罐5的底部与储气罐5连通,利于利用重力将储气罐5内的液体冷媒导回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高于第三管路6的第二端,利于利用重力将储气罐5内的液体冷媒导回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路3设有第一单向阀32,利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流向气体轴承11,防止气体轴承11处的气态冷媒流向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路4设有第二单向阀42,利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流向气体轴承11,防止气体轴承11处的气态冷媒流向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还包括第四管路7,第一管路3的第二端和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均通过第四管路7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第四管路7上设有第三调节阀71,第三调节阀71用于控制第四管路7的通断和/或流量。
在第一管路3和/或第二管路4内的气压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的压力的情况下,开启第三调节阀71,通过第四管路7向气体轴承11供气。且通过第三调节阀71控制第四管路7内的气体流量,使通过第四管路7供向气体轴承11的压力始终满足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包括离心式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41包括涡旋压缩机、转子压缩机或活塞压缩机等容积流量较小的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的容积流量大于第二压缩机41的容积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2包括满液式冷凝器。第一压缩机1的气态冷媒通向冷凝器2,冷凝器2的上层为气态冷媒,冷凝器2的下层为液态冷媒。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在第一压缩机1运行前,和/或在第一压缩机1刚启动状态下,和/或在第一压缩机1非稳定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设有气体轴承11的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后输送给气体轴承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运行前,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后输送给气体轴承11;当加压后的气态冷媒压力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开启第一压缩机1。
第一压缩机1运行后,当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力升高至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关闭第二压缩机41,利用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高压气态冷媒向气体轴承11供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中设置储气罐5和第三管路6;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与储气罐5连通,第三管路6的第二端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连通;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通过储气罐5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
第一压缩机1运行前,使储气罐5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三管路6排至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
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内的气态冷媒加压后通过第二管路4输送给储气罐5,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供给气体轴承11。
当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压力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开启第一压缩机1。
下面列举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操作方法: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1的排气端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上层为气态冷媒,冷凝器2的下层为液态冷媒。
冷凝器2的上层通过第一管路3与储气罐5连通。第一管路3设有第一调节阀31。
冷凝器2的上层还通过与第一管路3并联的第二管路4与储气罐5连通。第二管路4设有第二压缩机41。
储气罐5的底部通过第三管路6与冷凝器2的下层连通。第三管路6设有第二调节阀61。
储气罐5的顶部通过第四管路7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第四管路7设有第三调节阀71。
第一压缩机1运行之前,冷凝器2顶部的气态冷媒与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压力相同,打开第二调节阀61,利用重力作用将储气罐5内的液态冷媒排出至冷凝器2内;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二压缩机41,第二压缩机41将冷凝器2顶部的气态冷媒压缩至储气罐5内,储气罐5的压力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储气罐5内的液态冷媒排空之后,关闭第二调节阀61。
当储气罐5的压力上升至气体轴承11所需的压力时,打开第三调节阀71,保证气体轴承11的供气满足要求。
启动第一压缩机1,此时第二压缩机41不断将冷凝器2内的气态冷媒压缩至储气罐5,储气罐5供给气体轴承11气体。
当第一压缩机1稳定工作后,冷凝器2内的压力逐渐升高,当冷凝器2的压力升高至能够满足气体轴承11所需的气体压力时,打开第一调节阀31,关闭第二压缩机41。
此时气体轴承11利用冷凝器2内的高压气态冷媒供气并工作,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31控制储气罐5内的压力在合理的区间内,保证气体轴承11供气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
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中的第一压缩机1,以及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
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包括第一压缩机1,还包括冷凝器2,以及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等。
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的循环过程为:第一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蒸发器-第一压缩机1。
如图2所示,下面列举第一压缩机1的一具体实施例:
第一压缩机1包括气体轴承11、机壳12、电机转子13、电机定子14、一级叶轮15、二级叶轮16、止推盘17、一级扩压器18和一级蜗壳19等。
电机转子13和电机定子14设于机壳12内。机壳12内部与电机定子14配合的内径设有螺旋槽结构。第一压缩机1工作时,螺旋槽内通入节流后的冷媒,冷媒在螺旋槽内流动时,能够蒸发带走电机表面的热量,从而实现电机冷却,降低电机工作时的温度。
一级叶轮15和二级叶轮16布置在电机转子13的两端,背靠背方向布置。通过这种结构布置,能够减小电机转子13的轴向力。
止推盘17布置于一级叶轮15沿气流方向的下游。
气体轴承11包括轴向轴承111和复合轴承112。轴向轴承111和复合轴112承布置于止推盘17的两侧。
轴向轴承111通过定位环进行轴向定位,保证轴向轴承111与止推盘17的间隙。
复合轴承112为轴向与径向的复合轴承,复合轴承112既能够承受轴向载荷,又能够承受径向载荷。
一级扩压器18作为扩压流道,同时内圈含有梳齿结构,作为密封件,用于防止一级叶轮15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泄漏至电机腔内。
一级蜗壳19上包含蜗壳结构,用于收集一级叶轮14压缩后的气态冷媒并流至二级叶轮16的进口。
机壳12、一级扩压器18以及轴承座110上分别开有用于向气体轴承11提供气态冷媒的气孔,与供气系统连通的进气孔121设于机壳12,供气系统提供的气态冷媒通过进气孔121以及机壳12、一级扩压器18以及轴承座110上设置的气孔流至气体轴承11内,并形成气膜,支撑电机转子13,从而完成轴承工作过程。
在第一压缩机1开始工作前就需要向气体轴承11供气,在第一压缩机1完全停止转动后才能够停止供气。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0)

1.一种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缩机(1),所述气体轴承(11)设于其内;以及
第二压缩机(41),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41)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压缩机(1)启动前将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41)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压缩机(1)刚启动状态和/或非稳定工作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2),其位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所述第二压缩机(41)用于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气态冷媒加压供给所述气体轴承(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路(3),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气体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路(3)上设有第一调节阀(31),所述第一调节阀(3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3)的通断和/或流量;以及
第二管路(4),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气体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41)设于所述第二管路(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罐(5),所述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一管路(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气罐(5)与所述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5)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管路(6),所述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气罐(5)连通,所述第三管路(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连通,用于将所述储气罐(5)内的液态冷媒导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所述第三管路(6)设有第二调节阀(61),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路(6)的通断和/或流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经由所述储气罐(5)的底部与所述储气罐(5)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三管路(6)的第二端。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3)设有第一单向阀(32),和/或,所述第二管路(4)设有第二单向阀(42)。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管路(7),所述第一管路(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第四管路(7)与所述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所述第四管路(7)上设有第三调节阀(71),所述第三调节阀(71)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路(7)的通断和/或流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包括离心式压缩机。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41)包括涡旋压缩机、转子压缩机或活塞压缩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容积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压缩机(41)的容积流量。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包括满液式冷凝器。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缩机(1)运行前,和/或第一压缩机(1)刚启动状态,和/或第一压缩机(1)非稳定工作状态,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设有气体轴承(11)的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后输送给气体轴承(11)。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压缩机(1)运行前,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加压后输送给气体轴承(11);当加压后的气态冷媒压力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开启第一压缩机(1);
第一压缩机(1)运行后,当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气态冷媒的压力升高至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关闭第二压缩机(41),利用第一压缩机(1)所在制冷循环路径中的高压气态冷媒向气体轴承(11)供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储气罐(5)和第三管路(6);第三管路(6)的第一端与储气罐(5)连通,第三管路(6)的第二端与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连通;第二管路(4)的第二端通过储气罐(5)与气体轴承(11)气体连通;
第一压缩机(1)运行前,使储气罐(5)的液态冷媒通过第三管路(6)排至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中;
通过第二压缩机(41)将第一压缩机(1)所在的制冷循环路径内的气态冷媒加压后通过第二管路(4)输送给储气罐(5),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供给气体轴承(11);
当储气罐(5)内的气态冷媒压力达到气体轴承(11)所需压力时,开启第一压缩机(1)。
2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
CN201811213211.8A 2018-10-18 2018-10-18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111076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3211.8A CN111076453B (zh) 2018-10-18 2018-10-18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PCT/CN2018/121191 WO2020077788A1 (zh) 2018-10-18 2018-12-14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3211.8A CN111076453B (zh) 2018-10-18 2018-10-18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453A true CN111076453A (zh) 2020-04-28
CN111076453B CN111076453B (zh) 2024-05-07

Family

ID=7028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3211.8A Active CN111076453B (zh) 2018-10-18 2018-10-18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76453B (zh)
WO (1) WO202007778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8175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CN114198920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114198925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气液供给系统
CN114198924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CN114198926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用于该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1718A (en) * 1970-04-16 1976-01-13 Hall-Thermotank Products Ltd. Refrigerant screw compression with liquid refrigerant injection
CN1181490A (zh) * 1996-10-25 1998-05-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机中使用的压缩机
JP2004044954A (ja) * 2002-07-12 2004-02-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軸受付き圧縮機を備えたターボ冷凍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20100247308A1 (en) * 2007-11-14 2010-09-3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te Gmbh Aerostatic bear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20180023584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Daikin Applied Americas Inc.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magnetic bearing backup system for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N108291575A (zh) * 2015-10-08 2018-07-17 伯明翰高性能涡轮机械公司 气体轴承或关于气体轴承的改进
CN208871909U (zh) * 2018-10-18 2019-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342066B1 (en) * 2016-06-03 2018-03-19 Vetco Gray Scandinavia As Modular stackable compressor with gas bearings and system for raising the pressure in production gas
JP6200127B1 (ja) * 2016-12-09 2017-09-20 三菱重工コンプレッサ株式会社 ガス軸受を備えた圧縮機システム、およびガス軸受を備えた圧縮機にガスを供給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1718A (en) * 1970-04-16 1976-01-13 Hall-Thermotank Products Ltd. Refrigerant screw compression with liquid refrigerant injection
CN1181490A (zh) * 1996-10-25 1998-05-1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机中使用的压缩机
JP2004044954A (ja) * 2002-07-12 2004-02-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軸受付き圧縮機を備えたターボ冷凍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20100247308A1 (en) * 2007-11-14 2010-09-3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te Gmbh Aerostatic bear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08291575A (zh) * 2015-10-08 2018-07-17 伯明翰高性能涡轮机械公司 气体轴承或关于气体轴承的改进
US20180023584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Daikin Applied Americas Inc.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nd magnetic bearing backup system for centrifugal compressor
CN208871909U (zh) * 2018-10-18 2019-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8175A1 (zh) * 2020-09-02 2022-03-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CN114198920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114198925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气液供给系统
CN114198924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
CN114198926A (zh) * 2021-11-22 2022-03-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用于该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198926B (zh) * 2021-11-22 2023-09-2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和用于该供气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198920B (zh) * 2021-11-22 2023-11-2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冷媒循环系统的方法、装置和冷媒循环系统
CN114198925B (zh) * 2021-11-22 2024-02-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气液供给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6453B (zh) 2024-05-07
WO2020077788A1 (zh)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6453B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US10274233B2 (en) Refrigerant cooling and lubrication system with refrigerant source access from an evaporator
US905193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il equalization in multiple-compressor systems
US10612549B2 (en) Oil equalization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compressor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compressors
US10480831B2 (en) Compressor bearing cooling
CN208871909U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CN111878445A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操作方法及制冷系统
US9689386B2 (en) Method of active oil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scroll compressors
CN102859195A (zh) 制冷机
CN111365909A (zh) 冷媒循环系统、空调设备和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JP4067497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212318358U (zh) 压缩机用气体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制冷系统
CN207647779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8362024B (zh) 离心式制冷机
CN112728794A (zh) 一种制冷剂液体润滑轴承的离心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JP2002276578A (ja) ロータリ式多段圧縮機
JP2005201171A (ja) 圧縮機の潤滑機構
CN218672408U (zh)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CN218544616U (zh)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CN218672407U (zh)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JP2020007982A (ja) 二段スクリュー流体機械
CN218672406U (zh)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CN218672405U (zh) 一种无油轴承供液空调系统
CN214406545U (zh) 一种制冷剂液体润滑轴承的离心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JP2018040324A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