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1998B -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1998B
CN114191998B CN202111589957.0A CN202111589957A CN114191998B CN 114191998 B CN114191998 B CN 114191998B CN 202111589957 A CN202111589957 A CN 202111589957A CN 114191998 B CN114191998 B CN 114191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ers
layer
pet
superf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99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1998A (zh
Inventor
徐继亮
方琼谊
方开东
宋朋远
杨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zhou Lianyou Jinhao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zhou Lianyou Jinha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zhou Lianyou Jinhao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izhou Lianyou Jinhao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99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1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1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1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1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1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48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79Manufacture of membranes compris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01D69/105Support pre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反渗透膜支撑体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由表层、中间层和增强底层复合而成,所述的表层由超细PET纤维、超细PET粘结纤维或/和超细芯稍纤维构成;中间层由合成纤维与氧化钛纤维或氧化钛超细粉体构成;增强底层由PET纤维和PET粘结纤维或/和芯稍纤维构成,材料通过湿法抄造成型、烘干后叠加复合即得。本发明支撑体的孔分布均匀、平整性优异、孔隙率高,能够有效防止聚砜等聚合物铸膜液渗漏。提高了涂层材料与支撑体结合牢固性,降低支撑体涂层后收缩性变化,同时避免刚性的无机材料对涂层带来凸起等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反渗透膜支撑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一般先由聚砜等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制成铸膜液,经狭缝涂布等方式涂层到无纺布支撑体光滑单面层,经相转化后制得底层,再经界面聚合反应后制得反渗透膜。
因此,作为反渗透膜支撑体的无纺布,具有优异的表面平滑性能,使得聚砜等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在流延成膜时易于成膜,同时不会因过度渗透而穿透背面,同时不会因支撑体起毛等而出现膜的不均匀、针孔等缺陷。为此,反渗透支撑体必须具备构成的纤维分布均匀,良好的微孔均匀分布结构,较高的纵横向抗拉强度,热收缩率低,较高透气性,涂布面光滑不起毛、孔隙率高,厚度均匀一致等要求。
由于湿法非织造材料纤维分布均匀,经热扎处理后,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滑度,目前反渗透膜支撑体大部分由湿法非织造材料制备。,
专利CN105040275A,公开了用于反渗透膜的湿法基材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涂层面平滑性优良、涂布聚砜等溶液渗透性好、聚砜等底膜与基材结合牢固等性能优良的湿法基材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但是该专利湿法基材无纺布构成的纤维直径整体较粗,因此材料涂布面孔的分布不是十分均匀、平整性较差、孔隙率较小,易造成聚砜等涂层不均等缺陷,进而影响反渗透膜整体性能一致性;专利CN106835499A,公开了三层复合分离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力学性能优异、层间结合力良好、易涂覆不漏胶、形态结构稳定的分离膜支撑体,该专利虽然将涂布层的构成纤维细化了,但是由于构成的纤维直径整体较粗,涂布面孔的分布也是不是十分均匀、平整性较差、孔隙率较小,易造成聚砜等涂层不均等缺陷,进而影响反渗透膜整体性能一致性;专利CN109825956A,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在中层使用静电纺超细纤维,较好的解决涂层液的渗透现象,但是其支撑材料的涂布层构成的纤维直径整体较粗,因此材料涂布面孔的分布不是十分均匀、平整性较差、孔隙率较小,易造成聚砜等涂层不均等缺陷,进而影响反渗透膜整体性能一致性。
上述方法制得支撑材料,由于涂布面采用的纤维较粗,易出现支撑体孔的分布不均、平整性差、孔隙率较小等缺陷,进而影响所制反渗透膜的涂层牢固性、通量等关键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孔分布均匀、平整性优异、孔隙率高的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由表层、中间层和增强底层复合而成,所述的表层由占质量比为50%~80%的超细PET纤维和占质量比为20%~50%的超细PET粘结纤维或/和超细芯稍纤维构成;所述的超细PET纤维、超细PET粘结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μm~5μm,所述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所述的超细PET纤维、超细PET粘结纤维和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所述的表层的克重为10g/m2~35g/m2;所述的超细芯稍纤维为PP/PE芯稍纤维或/和PET/PE芯稍纤维;
所述的中间层由合成纤维与氧化钛纤维或氧化钛超细粉体构成;中间层的构成材料中氧化钛纤维或氧化钛超细粉体所占质量比为5%~20%,氧化钛纤维直径为1μm~10μm、氧化钛超细粉体粒径为1μm~5μm;所述的合成纤维包括PET纤维;所述的中间层的克重为20g/m2~40g/m2
所述增强底层由PET纤维和PET粘结纤维或/和芯稍纤维构成,所述的PET纤维、PET粘结纤维和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均为7μm~15μm;所述的增强底层的克重为20~40g/m2;所述的芯稍纤维为PET/PE芯稍纤维、PP/PE芯稍纤维或PET/COPET芯稍纤维。
本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是由合成纤维、无机纤维或无机粉体为原料,经湿法抄造后,将不同原料构成的三层单层按顺序叠加通过高温热熔加压复合而成,所述三层单层包括超细合成纤维构成的表层、合成纤维与无机纤维或无机粉体构成中间层、较粗合成纤维构成的增强底层。本发明支撑体的表层为支撑体涂层面,表层的孔分布均匀、平整性优异、孔隙率高,而且支撑体力学性能优异、层间结合力良好、能够有效防止聚砜等聚合物铸膜液渗漏。在支撑体三层结构中,采用将含无机材料放在中间层的方式,目的是提高涂层材料与支撑体结合牢固性,降低支撑体涂层后收缩性变化,同时避免刚性的无机材料对涂层带来凸起等影响。
优选的,所述的合成纤维为纤维直径为2~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芯稍纤维,所述的芯稍纤维为PET/PE芯稍纤维、PP/PE芯稍纤维或PET/COPET芯稍纤维。
优选的种类与规格的合成纤维配合所选用的无机纤维层支撑体中间层的配合使用使用,降低了支撑体的收缩性变化;选用的氧化钛无机纤维在本中间层表现出良好亲润性,使聚砜等涂层材料与支撑体有更深层结合,能够形成更牢固的锚固结构;此外中间层含有大量的超细纤维,提高了中间层的致密性,有效防止了聚砜等铸膜液渗透到支撑体非涂层面(增强底层)。
更优选的,在中间层的构成材料中所述超细PET粘结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20%,所述PET纤维所占质量比为20%~50%,所述PET粘结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50%,所述抗菌纤维所占质量比为1~10%,所述芯稍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74%。合成纤维中氧化钛材料、抗菌纤维适当配比的加入,在支撑体中间层使用,在保证结合牢固性、收缩性变化、平滑度的情况下,还起到了抗菌去污作用,提高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和通量等效果。本发明的材料构成对一定量的抗菌纤维有较大的包容性,常见的抗菌纤维均可使用,优选的,所选用的抗菌纤维为银系抗菌纤维,如银系抗菌锦纶、银系抗菌涤纶、银系抗菌丙纶。
更优选的,在中间层的构成材料中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优选的,所述的增强底层的构成纤维中所述的PET纤维所占质量比为20%~70%,所述的PET粘结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50%,所述的芯稍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80%,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支撑体增强底层是由较粗纤维构成,提高了支撑体的抗应变力,使支撑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挺度,防止了聚砜等铸膜涂层时材料产生皱褶等不良现象,提高涂层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100μm。
一种上述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
1)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各自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15%~0.25%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成型时均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05%~0.05%,控制纵、横向纤维比例在(1~2):1;
3)将成型好的各层材料均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制得各层的材料,烘缸的蒸汽压力控制在0.35MPa~0.55MPa;
4)将制得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的材料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叠加复合材料,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35℃~150℃范围内,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200μm~300μm;
5)再将制得的叠加复合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调整即得;所述的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180℃~220℃,轧光机的轧光辊的压力控制在5MPa~8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0m/min~15m/min。
优选的,所述的超细PET粘结纤维热压温度为150℃~200℃,所述的PET粘结纤维热压温度为180℃~220℃,所述的PET/PE芯稍纤维或PP/PE芯稍纤维的PE层热压温度130℃~140℃,所述的PET/COPET芯稍纤维的COPET层热压温度130℃~220℃。针对不同纤维使用对应的热压温度能够更好的保证各层之间结合的牢固度和平整性。
另一种上述的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
1)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各自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15%~0.25%的浆料;
2)采用三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05%~0.0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2):1;
3)将三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分别成型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自上而下按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的顺序依次湿态叠加;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40MPa~0.65MPa,所述的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在烘缸出料端的缸面上直接利用压辊,将烘干为一体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叠加为多层叠加材料,控制所述多层叠加材料的厚度在200μm~300μm;
6)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即得;所述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00℃~240℃,轧光机的轧光辊压力控制6MPa~10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20m/min~30m/min。
本发明为本支撑体提供了两种优选的制备方法,第一种是先分别制备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材料,再叠加复合;第二种是同时制备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材料,湿态叠加在一起后直接利用压辊叠加。本发明针对材料的特性,对两种方法分别给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使得两种方法均能够制得性能优良的支撑体。
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用于空气过滤材料或纤维型锂电池隔膜基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超细纤维表层提高了支撑体涂层面的孔隙率、平整性和孔的分布均匀性,使制得的水处理膜的通量效果明显;超细纤维表层增加了支撑体与涂层材料的面积,进而提高了支撑体与涂层材料的结合牢固程度;
(2)含有无机纤维层在支撑体中间层的使用,降低了支撑体的收缩性变化,氧化钛等无机纤维的良好亲润性,使聚砜等涂层材料与支撑体有更深层结合,形成更牢固的锚固结构;此外中间层含有大量的超细纤维,提高了中间层的致密性,有效防止了聚砜等铸膜液渗透到支撑体非涂层面;
(3)在支撑体三层结构中,将含无机材料放在中间层的方式,目的是提高涂层材料与支撑体结合牢固性,降低支撑体涂层后收缩性变化,同时避免刚性的无机材料对涂层带来凸起等影响;
(4)氧化钛材料、抗菌纤维在支撑体中间层的适量使用,起到了抗菌去污作用,提高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和通量等效果。
(5)支撑体增强底层是由较粗纤维构成,提高了支撑体的抗应变力,使支撑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挺度,防止了聚砜等铸膜涂层时材料产生皱褶等不良现象,提高涂层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发明的支撑体结构截面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的支撑体表层结构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体增强底层结构电镜图。
图4为传统的支撑体结构截面电镜图。
图5为传统的支撑体表层结构电镜图。
图6为传统的支撑体底层结构电镜图。
参照附图1~3:本发明产品明显分为三层结构(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国外同类产品的产品结构为单一纤维层结构,其产品结构参照附图4~6。从电镜图可以清晰明确的看出,本发明的支撑体的表面相较传统的支撑体的孔隙率更高、平整性更好和孔的分布更均匀。本发明的表层为超细纤维,提高了无纺布涂层面的孔隙率、平整性和均匀性,使制得的水处理膜的通量效果明显;表层增加了无纺布与涂层材料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无纺布与涂层材料的结合牢固程度,产品孔率:≥4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1为最佳实施。
实施例1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2μm~5μm的超细PET纤维65份、纤维直径为2μm~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35份;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1μm~10μm的氧化钛纤维15份,纤维直径为2μm~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为1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3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15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20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4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为35份;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的浆料;
2)采用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2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5:1;
3)将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分别成型好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依次湿态叠加,表层在上面;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50MPa,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在烘缸出料端的缸面上加一压辊,将烘干为一体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叠加料,控制厚度在260μm;
6)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0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8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25m/min,所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为72μm。
实施例2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超细PET纤维50份、超细PP/PE芯稍纤维50份;超细PET纤维的纤维直径均为2μm~5μm,超细PP/PE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超细PET纤维和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1μm~10μm的氧化钛纤维5份,纤维直径为2~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为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1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PE芯稍纤维15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5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PE芯稍纤维为30份;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15%的浆料;
2)采用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0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1;
3)将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分别成型好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依次湿态叠加,表层在上面;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40MPa,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在烘缸出料端的缸面上加一压辊,将烘干为一体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叠加料,控制厚度在200μm;
6)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0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6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30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70μm。
实施例3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超细PET纤维80份、超细PET/PE芯稍纤维20份;超细PET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μm~5μm,PET/PE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超细PET纤维和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粒径为1μm~5μm的氧化钛超细粉体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1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PP/PE芯稍纤维9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7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1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P/PE芯稍纤维为20份;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5%的浆料;
2)采用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2:1;
3)将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分别成型好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依次湿态叠加,表层在上面;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65MPa,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在烘缸出料端的缸面上加一压辊,将烘干为一体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叠加料,控制厚度在300μm;
6)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4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10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20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69μm。
实施例4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2μm~5μm超细PET纤维65份、纤维直径为2μm~5μm超细PET粘结纤维35份;超细PET纤维和超细PET粘结纤维的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1μm~10μm的氧化钛纤维15份,纤维直径为2μm~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为1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3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15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20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4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为35份;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2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5:1;制得的成型好的表层材料的克重为18g/m2;中间层材料的克重为31g/m2;增强底层材料的克重为28g/m2
3)将成型好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45MPa;
4)将制得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一个整体,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42℃范围内,多层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247μm;
5)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0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6.5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2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71μm。
实施例5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超细PET纤维50份、超细PP/PE芯稍纤维50份;超细PET纤维的纤维直径均为2μm~5μm,超细PP/PE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超细PET纤维和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1μm~10μm的氧化钛纤维5份,纤维直径为2~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为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2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PE芯稍纤维3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3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5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P/PE芯稍纤维为15份;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15%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0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1;制得的成型好的表层材料的克重为10g/m2;中间层材料的克重为40g/m2;增强底层材料的克重为20g/m2
3)将成型好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35MPa;
4)将制得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一个整体,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35℃范围内,多层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300μm;
5)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2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8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0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67μm。
实施例6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超细PET纤维80份、超细PET/PE芯稍纤维20份;超细PET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μm~5μm,PET/PE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超细PET纤维和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粒径为1μm~5μm的氧化钛超细粉体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1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P/PE芯稍纤维20;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为80份;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5%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2:1;制得的成型好的表层材料的克重为35g/m2;中间层材料的克重为20g/m2;增强底层材料的克重为40g/m2
3)将成型好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55MPa;
4)将制得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一个整体,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50℃范围内,多层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200μm;
5)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18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5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5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72μm。
实施例7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超细PET纤维60份、超细PP/PE芯稍纤维40份;超细PET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μm~5μm,超细PP/PE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超细PET纤维、超细PP/PE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粒径为1μm~5μm的氧化钛超细粉体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20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10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50份;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的浆料;
2)采用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2%,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2:1;
3)将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分别成型好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依次湿态叠加,表层在上面;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6MPa,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在烘缸出料端的缸面上加一压辊,将烘干为一体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叠加料,控制厚度在200μm;
6)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4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10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30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50μm。
实施例8
表层备料:按重量份超细PET纤维70份、PP/PE超细芯稍纤维30份;超细PET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μm~5μm,PP/PE芯稍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超细PET纤维和PP/PE超细芯稍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
中间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1μm~10μm的氧化钛纤维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20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1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PE芯稍纤维74份;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增强底层备料: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5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为20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PE芯稍纤维为30份;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上述技术方案本例采用的制备方法,湿法抄造成型以中心布浆器斜网纸机为工艺设备,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2%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4%,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7:1;制得的成型好的表层材料的克重为30g/m2;中间层材料的克重为26g/m2;增强底层材料的克重为23g/m2
3)将成型好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45MPa;
4)将制得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一个整体,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35℃范围内,多层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300μm;
5)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18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5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5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100μm。
对比例1
各层材料配比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表层备料为: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5μm~7μm的超细PET纤维65份、纤维直径为5μm~7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35份。
对比例2
各层材料配比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中间层备料为: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1μm~10μm的氧化钛纤维35份,纤维直径为5μm~7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为2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15份;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5份,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20份。
对比例3
各层材料配比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增强底层备料为:按重量份纤维直径为5μm~7μm的PET纤维45份,纤维直径为5μm~7μm的PET粘结纤维为20份,纤维直径为5μm~7μm的PET/COPET芯稍纤维为35份;纤维的纤维长均度为2mm~10mm。
对比例4
各层材料配比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的浆料;
2)采用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2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5:1;
3)将3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分别成型好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依次湿态叠加,表层在上面;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50MPa,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直接将制得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2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10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8m/min,所得支撑体厚度为72μm。
对比例5
各层材料配比和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制备的具体步骤为:
1)首先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按备料的重量比例,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2%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通过白水泵冲水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2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5:1;制得的成型好的表层材料的克重为8g/m2;中间层材料的克重为15g/m2;增强底层材料的克重为50g/m2
3)将成型好的材料通过毛毯或网转移至烘干部,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45MPa;
4)将制得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一个整体,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42℃范围内,多层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247μm;
5)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制得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00℃,轧光机的辊压力控制6.5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2m/min,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厚度范围71μm。
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支撑体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性能测试结果
热变形项的测试条件为:90℃热水中浸泡30min。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由表层、中间层和增强底层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层由占质量比为50%~80%的超细PET纤维和占质量比为20%~50%的超细PET粘结纤维或/和超细芯鞘纤维构成;所述的超细PET纤维、超细PET粘结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μm~5μm,所述超细芯鞘纤维的纤维直径为3μm~5μm;所述的超细PET纤维、超细PET粘结纤维和超细芯鞘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5mm;所述的表层的克重为10g/m2~35g/m2;所述的超细芯鞘纤维为PP/PE芯鞘纤维或/和PET/PE芯鞘纤维;
所述的中间层由合成纤维与氧化钛纤维或氧化钛超细粉体构成;中间层的构成材料中氧化钛纤维或氧化钛超细粉体所占质量比为5%~20%,氧化钛纤维直径为1μm~10μm、氧化钛超细粉体粒径为1μm~5μm;所述的合成纤维包括PET纤维;所述的中间层的克重为20g/m2~40g/m2
所述增强底层由PET纤维和PET粘结纤维或芯鞘纤维构成,所述的PET纤维、PET粘结纤维和芯鞘纤维的纤维直径均为7μm~15μm;所述的增强底层的克重为20~40g/m2;所述的芯鞘纤维为PET/PE芯鞘纤维、PP/PE芯鞘纤维或PET/COPET芯鞘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纤维为纤维直径为2~5μm的超细PET粘结纤维、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纤维、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PET粘结纤维、纤维直径为5μm~10μm的抗菌纤维和纤维直径为7μm~15μm的芯鞘纤维,所述的芯鞘纤维为PET/PE芯鞘纤维、PP/PE芯鞘纤维或PET/COPET芯鞘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层的构成材料中所述超细PET粘结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20%,所述PET纤维所占质量比为20%~50%,所述PET粘结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50%,所述抗菌纤维所占质量比为1~10%,所述芯鞘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7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层的构成材料中所有纤维均为直纤维,纤维长度为2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底层的构成纤维中所述的PET纤维所占质量比为20%~70%,所述的PET粘结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50%,所述的芯鞘纤维所占质量比为0~80%,所有纤维的纤维长度均为2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厚度为50μm~100μm。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1)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各自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15%~0.25%的浆料;
2)采用1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成型时均控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05%~0.05%,控制纵、横向纤维比例在(1~2):1;
3)将成型好的各层材料均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制得各层的材料,烘缸的蒸汽压力控制在0.35MPa~0.55MPa;
4)将制得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的材料按顺序叠加,先用五辊复合机复合为叠加复合材料,控制复合机的五根复合辊表面温度在135℃~150℃范围内,叠加复合材料的厚度在200μm~300μm;
5)再将制得的叠加复合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调整即得;所述的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180℃~220℃,轧光机的轧光辊的压力控制在5MPa~8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10m/min~15m/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细PET粘结纤维热压温度为150℃~200℃,所述的PET粘结纤维热压温度为180℃~220℃,所述的PET/PE芯鞘纤维或PP/PE芯鞘纤维的PE层热压温度130℃~140℃,所述的PET/COPET芯鞘纤维的COPET层热压温度130℃~220℃。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1)分别将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的构成材料,各自以水为介质制备成质量浓度0.15%~0.25%的浆料;
2)采用三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成型,成型时制浆料着网质量浓度在0.005%~0.05%,控制中纵、横向纤维比例(1~2):1;
3)将三台中心布浆器单网单层斜网纸机分别成型表层、中间层、增强底层,在过度成型网上自上而下按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的顺序依次湿态叠加;
4)将湿态叠加的材料采取蒸汽烘缸方式烘干定型,烘缸蒸汽压力控制在0.40MPa~0.65MPa,所述的增强底层靠近烘缸面;
5)在烘缸出料端的缸面上直接利用压辊,将烘干为一体的表层、中将层、增强底层叠加为多层叠加材料,控制所述多层叠加材料的厚度在200μm~300μm;
6)再将制得的多层叠加材料经两道两辊高温扎光机压轧同时进行厚度度调整即得;所述扎光机的轧光辊表面温度为200℃~240℃,轧光机的轧光辊压力控制6MPa~10MPa,扎光机运行速度为20m/min~30m/min。
10.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用于空气过滤材料或纤维型锂电池隔膜基材。
CN202111589957.0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191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9957.0A CN114191998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9957.0A CN114191998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1998A CN114191998A (zh) 2022-03-18
CN114191998B true CN114191998B (zh) 2024-04-26

Family

ID=8065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9957.0A Active CN114191998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199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7272A (en) * 1968-07-30 1970-12-15 American Standard Inc Braided support for semipermeable membrane
JP2001079368A (ja) * 1999-09-20 2001-03-27 Hour Seishi Kk 分離膜支持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5040275A (zh) * 2015-08-31 2015-11-11 常州市康捷特种无纺布有限公司 用于反渗透膜的湿法基材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29221A (ja) * 2014-07-25 2016-03-03 東レ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分離膜支持体
CN207025109U (zh) * 2017-06-09 2018-02-23 浙江睿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
CN109825956A (zh) * 2019-03-06 2019-05-3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反渗透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9537744U (zh) * 2018-12-28 2019-10-25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棉空气层面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7272A (en) * 1968-07-30 1970-12-15 American Standard Inc Braided support for semipermeable membrane
JP2001079368A (ja) * 1999-09-20 2001-03-27 Hour Seishi Kk 分離膜支持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29221A (ja) * 2014-07-25 2016-03-03 東レ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分離膜支持体
CN105040275A (zh) * 2015-08-31 2015-11-11 常州市康捷特种无纺布有限公司 用于反渗透膜的湿法基材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207025109U (zh) * 2017-06-09 2018-02-23 浙江睿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
CN209537744U (zh) * 2018-12-28 2019-10-25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棉空气层面料
CN109825956A (zh) * 2019-03-06 2019-05-3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反渗透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梯度结构耐高温纤维过滤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张恒 等;纺织学报;第37卷(第5期);第17-2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1998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9566B1 (ko) 함습 - 스펀본드 적층 막 지지체
KR101757491B1 (ko) 반투막 지지체, 스파이럴형 반투막 요소 및 반투막 지지체의 제조 방법
JP5203518B1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56680A (en) Reverse osmosis support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7371056B2 (ja) 半透膜支持体
JP2013220382A (ja) 半透膜支持体
CN110743381B (zh) 膜基材、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JP6005542B2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
JP4499852B2 (ja) 分離膜支持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203515B1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
CN106582313A (zh) 一种双层耐碱分离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40785A (ja) 半透膜支持体
JP2012106177A (ja) 半透膜支持体
CN114191998B (zh) 一种逐梯式反渗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913070B2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00625A (ja) 半透膜支持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80638A (ja) 半透膜の製造方法
CN106823839B (zh) 双层湿法水刺分离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27557B1 (ko) 습식 부직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막
JP2019042649A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9583B2 (ja) 半透膜支持体
JP2013139030A (ja) 半透膜支持体及び半透膜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CN112619427B (zh) 一种半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46606A (ja) 半透膜支持体
CN112681001A (zh)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支撑体基材的湿法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