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7838A -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7838A
CN114187838A CN202111526320.7A CN202111526320A CN114187838A CN 114187838 A CN114187838 A CN 114187838A CN 202111526320 A CN202111526320 A CN 202111526320A CN 114187838 A CN114187838 A CN 114187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ir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typ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6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7838B (zh
Inventor
曹俊威
刘子平
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dam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26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7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7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7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7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7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其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包括:驱动IC、灯板、压铸金属框和阵列式LED,阵列式LED、灯板和驱动IC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于压铸金属框内,驱动IC底端连接有FPC排线,驱动IC通过FPC排线与驱动主板连接。本发明通过在直下式灯板背面设置驱动IC,合理选择驱动IC方案,通过一根FPC排线连接客户端驱动主板,即可通过主板指令通讯,控制背光源模组的分区显示,提高了背光源模组对比度,同时减少了FPC排线和插座,简化了客户端的驱动主板的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接触不良带来显示功能性缺陷的可能,减少了客户端驱动主板成本和开发调试工作,降低了检测难度。

Description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背光源模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车载显示屏通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源,具有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高、显示细腻度好的优点。直下式车载背光源模组需要通过排布后按照预设分区进行驱动,从而来达到提高对比度的性能,直下式车载背光源模组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多条排线连接到客户端驱动主板进行驱动显示,但随着直下式车载背光源模组尺寸增大,所需灯板光源数量越来越多,分区数也逐渐增多,导致排线也越多,使现有的驱动方式排线和插座成本提高,同时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接触不良而带来显示功能性缺陷,可靠性较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设计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通过在直下式灯板背面设置驱动IC,合理选择驱动IC方案,通过一根FPC排线连接客户端驱动主板,即可通过主板指令通讯,控制背光源模组的分区显示,提高了背光源模组对比度,同时减少了FPC排线和插座,简化了客户端的驱动主板的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接触不良带来显示功能性缺陷的可能,同时客户端驱动主板面积也因减少了LED的驱动元器件而缩小了PCB板的面积,减少了PCB成本和开发调试工作,并且,通过带有驱动IC1的灯板,降低了检测难度,通过设定一些所需的显示模式固件,可以直观快速实现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其包括:
驱动IC、灯板、压铸金属框和阵列式LED,所述阵列式LED、灯板和驱动IC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于所述压铸金属框内,所述驱动IC底端连接有FPC排线,所述驱动IC通过FPC排线与驱动主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中铁框,所述中铁框围绕所述压铸金属框周向设置,并且所述中铁框连接于所述压铸金属框顶端,所述中铁框和压铸金属框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阵列式LED布置于容纳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阵列式LED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线控制膜、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布置于所述灯板上方,所述光线控制膜、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覆盖于所述扩散板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中铁框包括:侧边框和顶框,所述侧边框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框底端边沿,所述顶框内侧尺寸小于所述光线控制膜尺寸,所述侧边框与压铸金属框顶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框顶端连接有TP固定双面胶,所述TP固定双面胶围绕所述顶框周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灯板上电连接有若干个光源,若干个所述光源根据预设分区矩阵式分布,所述灯板与驱动IC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铸金属框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连接框,所述连接框水平连接于所述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之间,所述第一边框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边框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边框布置于第二边框上方,所述第二边框与驱动IC连接,所述灯板和阵列式LED通过连接框连接在第一边框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边框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上部和下部;
进气口和出气口,若干个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的外侧和内侧,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时与上腔体连通,所述出气口布置于驱动IC上方;
集气袋,所述集气袋连接于所述上腔体内壁底端;
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内侧,所述排气口与集气袋连通,所述排气口布置于所述出气口下方;
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内侧壁,所述转轴同时穿设所述排气口和出气口设置;
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同时连接于所述转轴上,并且多个所述扇叶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气口和出气口内;
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下腔体内壁,所述下腔体下部填充有热胀气体,所述活塞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活塞底端和所述下腔体内壁底端之间;
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开设于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的第二边框侧壁上,所述第一气道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气袋和下腔体上部连通;
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外侧壁,所述第二气道与下腔体上部连通;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上,空气从所述第一气道流入下腔体,并从所述第二气道流入集气袋;
线圈,所述线圈螺旋缠绕于所述下腔体内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边框下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边框上部宽度,所述第二边框上部和下部过渡段设置有防脱落组件,所述防脱落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内侧壁,所述壳体布置于所述第二边框上部和下部过渡段处;
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驱动IC的电路板侧壁;
加固块,所述加固块连接于所述驱动IC电路板和所述第二边框内侧壁之间;
限位钩,所述限位钩连接于所述加固块底端,并且所述限位钩底端卡接于限位孔内;
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开设于所述壳体内;
气囊,所述气囊连接于所述传动腔内壁,所述气囊内填充有热胀气体;
推板,所述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囊底端,并且所述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内壁;
加热片,所述加热片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加热片发热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内,所述加热片与线圈电连接;
滑槽,所述滑槽水平开设于所述壳体侧壁,并且所述滑槽与传动腔连通,所述滑槽布置于所述推板下方;
楔形滑块,所述楔形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楔形滑块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
侧滑槽,两个所述侧滑槽对称开设于所述滑槽侧端,所述侧滑槽一端与所述滑槽连通;
侧滑块,两个所述侧滑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楔形滑块侧端,所述侧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滑槽内;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侧滑块和侧滑槽另一端之间。
优选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驱动方法,采用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将所述驱动IC上的FPC排线与客户端驱动主板连接,用户通过驱动主板发送指令,将指令通过所述FPC排线传送至所述驱动IC,所述驱动IC控制灯板进行分区显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铁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铸金属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散热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防脱落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IC;2.灯板;3.压铸金属框;4.中铁框;5.光线控制膜;6.上增光膜;7.下增光膜;8.扩散膜;9.扩散板;10.FPC排线;11.上腔体;12.下腔体;13.进气口;14.出气口;15.集气袋;16.排气口;17.转轴;18.扇叶;19.活塞;110.第一弹簧;111.第一气道;112.第二气道;113.单向阀;20.防脱落组件;21.壳体;22.限位孔;23.加固块;24.限位钩;25.传动腔;26.气囊;27.推板;28.加热片;29.滑槽;210.楔形滑块;211.侧滑槽;212.侧滑块;213.第二弹簧;31.第一边框;32.第二边框;33.连接框;41.侧边框;42.顶框;43.TP固定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包括:
驱动IC1、灯板2、压铸金属框3和阵列式LED,所述阵列式LED、灯板2和驱动IC1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于所述压铸金属框3内,所述驱动IC1底端连接有FPC排线10,所述驱动IC1通过FPC排线10与客户端驱动主板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提供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在灯板2正面布有阵列式LED,在灯板2背面连接驱动IC1及周边元器件,通过压铸金属框3将驱动IC1、灯板2和阵列式LED进行固定,在驱动IC1上贴装FPC排线10,使驱动IC1通过FPC排线10与驱动主板连接,使用时,驱动主板发出指令,通过FPC排线10传送至驱动IC1,从而控制背光源模组的分区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通过在直下式灯板2背面设置驱动IC1,合理选择驱动IC方案,通过一根FPC排线10连接客户端驱动主板,即可通过主板指令通讯,控制背光源模组的分区显示,提高了背光源模组对比度,同时减少了FPC排线和插座,简化了客户端的驱动主板的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接触不良带来显示功能性缺陷的可能,同时客户端驱动主板面积也因减少了LED的驱动元器件而缩小了PCB板的面积,减少了PCB成本和开发调试工作,并且,通过带有驱动IC1的灯板2,降低了检测难度,通过设定一些所需的显示模式固件,可以直观快速实现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还包括:中铁框4,所述中铁框4围绕所述压铸金属框3周向设置,并且所述中铁框4连接于所述压铸金属框3顶端,所述中铁框4和压铸金属框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阵列式LED布置于容纳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将中铁框4连接在压铸金属框3顶端,为阵列式LED提供安装空间,以中铁框4和压铸金属框3为框架,使阵列式LED能够整齐有序的排列,通过中铁框4和压铸金属框3对阵列式LED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阵列式LED中各组件发生移位,并通过膜片固定胶将阵列式LED与中铁框4连接,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式LED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线控制膜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扩散膜8和扩散板9,所述扩散板9布置于所述灯板2上方,所述光线控制膜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和扩散膜8覆盖于所述扩散板9上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扩散板9是利用光线在行径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密度)相异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物理现象,人为调整光线、使光线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色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将扩散板9应用于背光源模组中,将扩散板9按照预设距离布置在灯板2上方,能够提高背光源模组的发光均匀性,减少灯斑的产生;
在扩散板9表面覆盖扩散膜8,能够起到修正扩散角度的作用,会使光辐射面积增大,进一步发光均匀性和色度稳定性;
通过设置上增光膜6和下增光膜7,两片增光膜正交使用,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可将正面亮度提高约100%,并且增光膜的厚度较小,对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厚度影响较小;
光线控制膜5设置在最上层,能够通过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解决显示屏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倒影成像问题,避免画面倒映在挡风玻璃上造成视觉干扰,减少倒影成像对显示屏安装位置的限制。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铁框4包括:侧边框41和顶框42,所述侧边框41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框42底端边沿,所述顶框42内侧尺寸小于所述光线控制膜5尺寸,所述侧边框41与压铸金属框3顶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中铁框4由侧边框41和顶框42组成,侧边框41与压铸金属框3的第一边框31连接,侧边框41尺寸和压铸金属框3的第一边框31适应设置,将灯板2和阵列式LED围设在侧边框41内部,从而对灯板2和阵列式LED边缘进行限位,使灯板2和阵列式LED能够整齐的排列,避免灯板2和阵列式LED水平方向发生晃动,顶框42连接在侧边框41顶端,并且顶框42内侧尺寸小于光线控制膜5尺寸,能够通过顶框42突出侧边框41部分,有效实现对灯板2和阵列式LED厚度方向上的限位,通过顶框42将其固定,进一步提高背光源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框42顶端连接有TP固定双面胶43,所述TP固定双面胶43围绕所述顶框42周向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将TP固定双面胶43设置在顶框42顶端并且围绕顶框42周向设置,使背光源模组顶端具有粘性,能够粘接在车载显示器外壳上,TP固定双面胶43粘性较好,有效实现了背光源模组的固定,提高了安装稳定性,TP固定双面胶43围绕顶框42周向设置,全面覆盖顶框42,增大了粘接面积,避免背光源模组因粘接不牢固发生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板2上电连接有若干个光源,若干个所述光源根据预设分区矩阵式分布,所述灯板2与驱动IC1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灯板2上光源采用矩阵式分布,能够实现对灯板2的分区控制,从而实现背光源模组的分区显示,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可靠性,各区域背光源模组之间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避免其中一个光源损坏导致使整个背光源模组失效,相比于采用一个光源的情况,减少了单个光源的作用面积,有效提高了背光源模组亮度的均匀性,提高了使用者的视觉感受。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铸金属框3包括:第一边框31、第二边框32和连接框33,所述连接框33水平连接于所述所述第一边框31和第二边框32之间,所述第一边框31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边框32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边框31布置于第二边框32上方,所述第二边框32与驱动IC1连接,所述灯板2和阵列式LED通过连接框33连接在第一边框31内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压铸金属框3包括第一边框31、第二边框32和连接框33,形成阶梯式框架结构,压铸金属框3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机械强度,能够保证背光源模组的外形,通过第二边框32与驱动IC1连接,将驱动IC1固定,能够保证背光源模组底部的稳定性,连接框33作为灯板2和阵列式LED的承载平台,能够为其边沿提高稳定的支撑,并且第二边框32能够对灯板2和阵列式LED的侧边进行防护,防止阵列式LED各层边沿产生破损和开裂,通过阶梯式设计,能够使驱动IC1和灯板2之间保持预设距离,为驱动IC1发热时产生的变形预留空间,减少对灯板2的影响,避免灯板2产生弯曲或起皱。
如图4、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框32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和下部;
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若干个所述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的外侧和内侧,所述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同时与上腔体11连通,所述出气口14布置于驱动IC1上方;
集气袋15,所述集气袋15连接于所述上腔体11内壁底端;
排气口16,所述排气口16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所述排气口16与集气袋15连通,所述排气口16布置于所述出气口14下方;
转轴17,所述转轴17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壁,所述转轴17同时穿设所述排气口16和出气口14设置;
扇叶18,多个所述扇叶18同时连接于所述转轴17上,并且多个所述扇叶18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气口16和出气口14内;
活塞19,所述活塞19滑动连接于所述下腔体12内壁,所述下腔体12下部填充有热胀气体,所述活塞19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第一弹簧110,所述第一弹簧110连接于活塞19底端和所述下腔体12内壁底端之间;
第一气道111,所述第一气道111开设于所述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之间的第二边框32侧壁上,所述第一气道111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气袋15和下腔体12上部连通;
第二气道112,所述第二气道112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外侧壁,所述第二气道112与下腔体12上部连通;
单向阀113,所述单向阀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111和第二气道112上,空气从所述第一气道111流入下腔体12,并从所述第二气道112流入集气袋15;
线圈,所述线圈螺旋缠绕于所述下腔体12内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背光源模组使用时,由于设置驱动IC1,驱动IC1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积聚在第二边框32内,若不及时进行散热,会导致驱动IC1和灯板2故障,因此在第二边框32内设置散热组件。驱动IC1和灯板2之间保持预设距离,即驱动IC1上方存在间隙,当驱动IC1使用时,空气能够通过上腔体11两侧的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使驱动IC1上方空间与外部空气连通,在驱动IC1发热的情况下,使热空气能够通过出气口14、上腔体11和进气口13排出,实现内外部的热量交换,进行散热;随着驱动IC1温度的升高,使下腔体12内的热胀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活塞19沿下腔体12内壁向上滑动,推动下腔体12上部的空气通过第一气道111进入集气袋15中,然后再通过集气袋15进入到排气口16中,向驱动IC1上方进行吹气,气流流动同时带动排气口16内的扇叶18转动,带动转轴17转动,从而使出气口14内的扇叶18同步转动,扇叶18转动加速了出气口14内的空气流速,进一步提高空气交换速度,提高散热效率。当驱动IC1温度降低后,热胀气体收缩,活塞19在第一弹簧110的作用下复位,通过第二气道112将外部空气重新吸入到下腔体12上部和集气袋15中。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第二边框32内设置散热组件,通过第二边框32上预留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实现驱动IC1上方空间与外部空气的连通,使驱动IC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并基于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当驱动IC1发热时驱动扇叶18转动,加快气流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减少了驱动IC1因温度升高导致的变形,防止热量积聚,降低高温对驱动IC1电路板工作的影响,同时避免灯板2在高温和驱动IC1变形作用下产生弯曲或起皱,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散热性能,可靠性更高。
如图4-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框32下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宽度,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和下部过渡段设置有防脱落组件20,所述防脱落组件20包括:
壳体21,所述壳体21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壁,所述壳体21布置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和下部过渡段处;
限位孔22,所述限位孔22开设于所述驱动IC1的电路板侧壁;
加固块23,所述加固块23连接于所述驱动IC1电路板和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壁之间;
限位钩24,所述限位钩24连接于所述加固块23底端,并且所述限位钩24底端卡接于限位孔22内;
传动腔25,所述传动腔25开设于所述壳体21内;
气囊26,所述气囊26连接于所述传动腔25内壁,所述气囊26内填充有热胀气体;
推板27,所述推板27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囊26底端,并且所述推板27滑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25内壁;
加热片28,所述加热片28连接于所述壳体21内壁,所述加热片28发热端延伸至所述气囊26内,所述加热片28与线圈电连接;
滑槽29,所述滑槽29水平开设于所述壳体21侧壁,并且所述滑槽29与传动腔25连通,所述滑槽29布置于所述推板27下方;
楔形滑块210,所述楔形滑块21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29内,所述楔形滑块210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25内;
侧滑槽211,两个所述侧滑槽211对称开设于所述滑槽29侧端,所述侧滑槽211一端与所述滑槽29连通;
侧滑块212,两个所述侧滑块212固定连接于所述楔形滑块210侧端,所述侧滑块212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滑槽211内;
第二弹簧213,所述第二弹簧213连接于所述侧滑块212和侧滑槽211另一端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车载背光源模组使用时,会受到车辆行驶过程中振动的影响,导致驱动IC1产生松动,因此,在第二边框32内设置防脱落组件20。驱动IC1安装时,驱动IC1与第二边框32下部连接后,将加固块23压入驱动IC1和第二边框32上部之间,将驱动IC1和第二边框32之间间隙填充,使驱动IC1始终保持压紧状态,并将限位钩24卡合连接在限位孔22内,防止驱动IC1连接失效发生脱落。当背光源模组受到振动时,活塞19在下腔体12内上下晃动,活塞19不断进出线圈,使线圈内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电流,电流对加热片28通电加热,使气囊26内热胀气体膨胀,推动推板27向下滑动,推板27与楔形滑块210接触后,推动楔形滑块210向驱动IC1方向移动,使楔形滑块210另一端穿过壳体21与限位钩24接触,并将限位钩24压紧,防止在振动作用下限位钩24与限位孔22脱出,从而保持驱动IC1的稳定。当振动消失后,加热片28断电迅速降温,热胀气体收缩复位,第二弹簧213带动楔形滑块210复位。在散热过程中,下腔体12内的活塞19单向移动,不会在线圈中产生电流,驱动IC1升温对气囊26内热胀气体的影响远小于加热片28升温对热胀气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第二边框32内设置防脱落组件20,在驱动IC1与第二边框32安装时,通过加固块23抵接两者之间的缝隙,使驱动IC1失踪保持压紧状态,并通过限位钩24将驱动IC1卡接,提高了驱动IC1的稳定性,防止驱动IC1在受到振动后发生脱落,并且,在振动过程中,通过楔形滑块210将限位钩24压紧,使限位钩24和驱动IC1电路板卡接的更紧密,避免振动过程中发生脱钩现象,进一步提高了驱动IC1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振动对背光源模组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消除驱动IC1与第二边框32之间的间隙,减少振动产生的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驱动方法,采用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将所述驱动IC1上的FPC排线10与客户端驱动主板连接,用户通过驱动主板发送指令,将指令通过所述FPC排线10传送至所述驱动IC1,所述驱动IC1控制灯板2进行分区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IC1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预设算法计算车载背光源模组的理论屏前亮度,使用者通过亮度检测仪对实际屏前亮度值进行检测,通过将理论屏前亮度值和实际屏前亮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实际屏前亮度值是否在误差范围内,从而对车载背光源模组的故障情况进行评估,为车载背光源模组检修提供依据;
所述预设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理论屏前亮度值为:
Figure BDA0003409096240000151
其中,L为计算得到的理论屏前亮度值,A为所述灯板2的有效显示面积,η为所述灯板2的透光率,α1/2为亮度峰值为50%时的偏轴视角,∏Ti为所述阵列式LED各层膜片的亮度增益乘积,Ti为所述阵列式LED第i层膜片的亮度增益,各层膜片分别为光线控制膜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扩散膜8和扩散板9,
Figure BDA0003409096240000152
为所述灯板2的光通量;
步骤A2,根据步骤A1中得到的所述理论屏前亮度值,当所述理论屏前亮度值L与检测得到的实际屏前亮度值Lm的差值超过预设误差范围时,即检测得到的实际屏前亮度值Lm有明显损失,所述车载背光源模组产生显示故障,需要进行检修,当所述理论屏前亮度值L与检测得到的实际屏前亮度值Lm的差值不超过预设误差范围时,所述车载背光源模组显示正常,可正常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车载背光源模组在使用时,灯板2上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扩散板9、扩散膜8、下增光膜7、上增光膜6和光线控制膜5,经过增量后均匀射出,当其中任何一层膜片产生损坏时,都会导致屏前实际的亮度产生损失,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亮度损失进行评估,通过预设算法,充分考虑阵列式LED各层膜片的亮度增益,对理论屏前亮度值进行计算,当理论屏前亮度值L与检测得到的实际屏前亮度值Lm的差值超过预设误差范围时,即检测得到的实际屏前亮度值Lm有明显损失,所述车载背光源模组产生显示故障,需要进行检修,从而有效实现对车载背光源模组显示故障的评估,在不用拆卸的情况下对显示设备进行故障识别,减少拆卸检修的工作量,同时避免频繁拆卸导致车载背光源模组发生松动和连接故障,提高车载背光源模组的可靠性,保持车载背光源模组始终处于正常显示状态。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IC(1)、灯板(2)、压铸金属框(3)和阵列式LED,所述阵列式LED、灯板(2)和驱动IC(1)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于所述压铸金属框(3)内,所述驱动IC(1)底端连接有FPC排线(10),所述驱动IC(1)通过FPC排线(10)与客户端驱动主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铁框(4),所述中铁框(4)围绕所述压铸金属框(3)周向设置,并且所述中铁框(4)连接于所述压铸金属框(3)顶端,所述中铁框(4)和压铸金属框(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阵列式LED布置于容纳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式LED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线控制膜(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扩散膜(8)和扩散板(9),所述扩散板(9)布置于所述灯板(2)上方,所述光线控制膜(5)、上增光膜(6)、下增光膜(7)和扩散膜(8)覆盖于所述扩散板(9)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铁框(4)包括:侧边框(41)和顶框(42),所述侧边框(41)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框(42)底端边沿,所述顶框(42)内侧尺寸小于所述光线控制膜(5)尺寸,所述侧边框(41)与压铸金属框(3)顶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42)顶端连接有TP固定双面胶(43),所述TP固定双面胶(43)围绕所述顶框(42)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2)上电连接有若干个光源,若干个所述光源根据预设分区矩阵式分布,所述灯板(2)与驱动IC(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金属框(3)包括:第一边框(31)、第二边框(32)和连接框(33),所述连接框(33)水平连接于所述所述第一边框(31)和第二边框(32)之间,所述第一边框(31)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边框(32)尺寸,并且所述第一边框(31)布置于第二边框(32)上方,所述第二边框(32)与驱动IC(1)连接,所述灯板(2)和阵列式LED通过连接框(33)连接在第一边框(31)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所述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和下部;
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若干个所述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的外侧和内侧,所述进气口(13)和出气口(14)同时与上腔体(11)连通,所述出气口(14)布置于驱动IC(1)上方;
集气袋(15),所述集气袋(15)连接于所述上腔体(11)内壁底端;
排气口(16),所述排气口(16)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所述排气口(16)与集气袋(15)连通,所述排气口(16)布置于所述出气口(14)下方;
转轴(17),所述转轴(17)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壁,所述转轴(17)同时穿设所述排气口(16)和出气口(14)设置;
扇叶(18),多个所述扇叶(18)同时连接于所述转轴(17)上,并且多个所述扇叶(18)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气口(16)和出气口(14)内;
活塞(19),所述活塞(19)滑动连接于所述下腔体(12)内壁,所述下腔体(12)下部填充有热胀气体,所述活塞(19)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第一弹簧(110),所述第一弹簧(110)连接于活塞(19)底端和所述下腔体(12)内壁底端之间;
第一气道(111),所述第一气道(111)开设于所述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之间的第二边框(32)侧壁上,所述第一气道(111)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气袋(15)和下腔体(12)上部连通;
第二气道(112),所述第二气道(112)开设于所述第二边框(32)外侧壁,所述第二气道(112)与下腔体(12)上部连通;
单向阀(113),所述单向阀(11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道(111)和第二气道(112)上,空气从所述第一气道(111)流入下腔体(12),并从所述第二气道(112)流入集气袋(15);
线圈,所述线圈螺旋缠绕于所述下腔体(12)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下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宽度,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和下部过渡段设置有防脱落组件(20),所述防脱落组件(20)包括:
壳体(21),所述壳体(21)连接于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壁,所述壳体(21)布置于所述第二边框(32)上部和下部过渡段处;
限位孔(22),所述限位孔(22)开设于所述驱动IC(1)的电路板侧壁;
加固块(23),所述加固块(23)连接于所述驱动IC(1)电路板和所述第二边框(32)内侧壁之间;
限位钩(24),所述限位钩(24)连接于所述加固块(23)底端,并且所述限位钩(24)底端卡接于限位孔(22)内;
传动腔(25),所述传动腔(25)开设于所述壳体(21)内;
气囊(26),所述气囊(26)连接于所述传动腔(25)内壁,所述气囊(26)内填充有热胀气体;
推板(27),所述推板(27)固定连接于所述气囊(26)底端,并且所述推板(27)滑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25)内壁;
加热片(28),所述加热片(28)连接于所述壳体(21)内壁,所述加热片(28)发热端延伸至所述气囊(26)内,所述加热片(28)与线圈电连接;
滑槽(29),所述滑槽(29)水平开设于所述壳体(21)侧壁,并且所述滑槽(29)与传动腔(25)连通,所述滑槽(29)布置于所述推板(27)下方;
楔形滑块(210),所述楔形滑块(21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29)内,所述楔形滑块(210)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25)内;
侧滑槽(211),两个所述侧滑槽(211)对称开设于所述滑槽(29)侧端,所述侧滑槽(211)一端与所述滑槽(29)连通;
侧滑块(212),两个所述侧滑块(212)固定连接于所述楔形滑块(210)侧端,所述侧滑块(212)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滑槽(211)内;
第二弹簧(213),所述第二弹簧(213)连接于所述侧滑块(212)和侧滑槽(211)另一端之间。
10.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驱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驱动IC(1)上的FPC排线(10)与客户端驱动主板连接,用户通过驱动主板发送指令,将指令通过所述FPC排线(10)传送至所述驱动IC(1),所述驱动IC(1)控制灯板(2)进行分区显示。
CN202111526320.7A 2021-12-14 2021-12-14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Active CN114187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6320.7A CN114187838B (zh) 2021-12-14 2021-12-14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6320.7A CN114187838B (zh) 2021-12-14 2021-12-14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7838A true CN114187838A (zh) 2022-03-15
CN114187838B CN114187838B (zh) 2022-07-15

Family

ID=8060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6320.7A Active CN114187838B (zh) 2021-12-14 2021-12-14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7838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6810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Clockspeed, Inc. Cooling apparatus for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290090A1 (en) * 2008-05-20 200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 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649974A (zh) * 2008-08-12 2010-02-17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523725A (zh) * 2011-12-15 2012-06-27 上海大学 温差式发动机强制风冷的散热装置
CN204808176U (zh) * 2015-06-25 2015-11-2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具有温控出风口的cpu散热器
CN207279539U (zh) * 2017-05-25 2018-04-27 深圳市威斯达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led汽车灯的散热装置
CN108196633A (zh) * 2017-12-27 2018-06-22 重庆欣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散热机箱
US20190011631A1 (en) * 2016-02-09 2019-01-10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208847864U (zh) * 2018-11-09 2019-05-10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光板模组、车载背光模组及lcd显示屏
CN208919993U (zh) * 2018-08-18 2019-05-31 佛山市南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散热器
CN209297073U (zh) * 2019-01-05 2019-08-23 靖江市永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直下式背光源结构
CN110967875A (zh) * 2019-12-30 2020-04-07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00116920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156449A (zh) * 2020-02-17 2020-05-15 武汉钟码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散热器的led集成模组
CN111681537A (zh) * 2020-06-24 2020-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灯板、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111712103A (zh) * 2020-06-11 2020-09-25 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功放设备
US10877230B1 (en) * 2019-10-18 2020-12-29 Ciena Corporation Thermal control system with sliding heatsink resistance control for pluggable optics in a hardened optical platform
CN112666752A (zh) * 2020-12-28 2021-04-16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组件、液晶显示器及汽车
CN113219728A (zh) * 2021-05-08 2021-08-06 广州文森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平板显示器件的背光照明装置
CN213987118U (zh) * 2020-12-22 2021-08-1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6810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Clockspeed, Inc. Cooling apparatus for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20090290090A1 (en) * 2008-05-20 2009-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 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649974A (zh) * 2008-08-12 2010-02-17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523725A (zh) * 2011-12-15 2012-06-27 上海大学 温差式发动机强制风冷的散热装置
CN204808176U (zh) * 2015-06-25 2015-11-2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具有温控出风口的cpu散热器
US20190011631A1 (en) * 2016-02-09 2019-01-10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207279539U (zh) * 2017-05-25 2018-04-27 深圳市威斯达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led汽车灯的散热装置
CN108196633A (zh) * 2017-12-27 2018-06-22 重庆欣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散热机箱
CN208919993U (zh) * 2018-08-18 2019-05-31 佛山市南腾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车灯散热器
US20200116920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08847864U (zh) * 2018-11-09 2019-05-10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光板模组、车载背光模组及lcd显示屏
CN209297073U (zh) * 2019-01-05 2019-08-23 靖江市永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直下式背光源结构
US10877230B1 (en) * 2019-10-18 2020-12-29 Ciena Corporation Thermal control system with sliding heatsink resistance control for pluggable optics in a hardened optical platform
CN110967875A (zh) * 2019-12-30 2020-04-07 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车载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156449A (zh) * 2020-02-17 2020-05-15 武汉钟码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散热器的led集成模组
CN111712103A (zh) * 2020-06-11 2020-09-25 深圳市雷凌广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功放设备
CN111681537A (zh) * 2020-06-24 2020-09-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灯板、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CN213987118U (zh) * 2020-12-22 2021-08-17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666752A (zh) * 2020-12-28 2021-04-16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组件、液晶显示器及汽车
CN113219728A (zh) * 2021-05-08 2021-08-06 广州文森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平板显示器件的背光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7838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9479B2 (en) Display panel device
US2011012216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2356347A (zh) 背光源结构
CN102112906A (zh) 带有散热结构的lcd设备
CN104678636A (zh) 显示模组的散热结构
CN100483248C (zh) 光学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投影机
CN201401697Y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14187838B (zh) 带主动驱动器件的直下式节能车载背光源模组及驱动方法
CN104808389A (zh) 一体化双面显示模组结构
EP3819943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2243419A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8761879A (zh) 一种新型防水显示模组
CN114241909B (zh) 一种低能耗双视角车载背光模组
WO2022262776A1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16084178U (zh) 一种新型户外格栅屏透明屏箱体
CN114415423B (zh) 一种改善导光板固定的车载背光模组
CN21702236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流媒体后视镜显示模组
CN215706001U (zh) 电子后视镜
CN204462590U (zh) 显示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4896119U (zh) 一种Mini-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8782486U (zh) 一种量子点扩散板及其显示模组
CN213957799U (zh) 一种防护型背光模组
CN214751201U (zh) 一种带有散热结构的高亮模组
CN214705295U (zh) 具有高效散热和具有薄型节能免维护结构的户外显示设备
CN217689698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2-4, and floor 1-3, No. 222-2, Buxin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damei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1, 2-4, and floor 1-3, No. 222-2, Buxin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