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82826A -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82826A
CN114182826A CN202111623514.9A CN202111623514A CN114182826A CN 114182826 A CN114182826 A CN 114182826A CN 202111623514 A CN202111623514 A CN 202111623514A CN 114182826 A CN114182826 A CN 114182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plate
fixing
sliding support
bea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35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82826B (zh
Inventor
章亚光
冯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Fu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Fu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Fu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Fu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35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82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8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82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82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6Bearings or like supports allowing mov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包括下层建筑结构和与其间隔设置的上层建筑结构,其二者间隔处设置有滑动支座,滑动支座包括建筑盖板、支座底板、缓冲腹板仓及设置在缓冲腹板仓内部的光滑板、滚珠板、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连接块;滑动支座还包括缓冲减震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滚动板及其组件使上层建筑结构和下层建筑结构因外力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以此用来减少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通过配合缓冲减震机构,在其弹簧约束力的作用下,使外力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得缓慢,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外界的冲击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破坏,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滑动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领域中,两个连接建筑结构之间因其二者受力作用或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往往需要具有可使两个建筑结构滑动连接的支座以补偿其二者相对移动趋势。现有的使两个建筑结构滑动连接的方式通常采用滑动支座,但是传统的滑动支座未设置缓冲减震装置,而这种支座在遭受如地震这种强大的外力冲击时,会对整体的建筑结构造成损害,影响其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并且,在用于连接上层建筑结构和下层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中,其对微小的外界作用力不敏感,往往会因为多次较小的作用力使建筑结构发生错位,影响其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解决了传统的滑动支座未设置缓冲减震装置以及传统支座对微小的外界作用力不敏感,容易影响整个结构安全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所述建筑结构包括下层建筑结构和与其间隔设置的上层建筑结构,所述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的间隔处设置有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顶部的建筑盖板及设置在建筑盖板顶部的所述支座底板;
设置在支座底板顶部的缓冲腹板仓及设置在缓冲腹板仓内部的光滑板、滚珠板、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连接块;
设置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相对一面的斜置方向减震组件,设置在第二承载板顶部的四方减震组件和放大减震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光滑板位于缓冲腹板仓的内壁顶部,所述光滑板的顶部接触有滚珠板,所述滚珠板的顶部接触与第一承载板,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与第二承载板的顶部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滚珠板的上呈矩阵排列开设有若干个圆形贯穿孔,所述每一个贯穿孔的顶部外围均设置有弧形空心凸起,所述若干个圆形贯穿孔内对应设置有滚珠,所述光滑板的顶部端面与滚珠外壁接触,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底部端面与滚珠的外壁接触。
在光滑板和第一承载板的间隔位置设置滚珠板,当建筑结构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可实现第一承载板在缓冲腹板仓内任意方向滑动,保证了滚珠板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始终为滚动摩擦,以此用来减少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其更好的释放因外界作用力而产生的应力和水平位移,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其中,在滚珠板上设置有弧形空心凸起,其用于限制滚珠位置,使滚珠始终存在于贯穿孔内,同时便于安装;光滑板与滚珠外壁接触,以减少滚珠与上层建筑结构或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内部开设有至少四个呈中心对称的圆形空槽,所述圆形空槽的内部套接有固定螺柱,所述固定螺柱中段及靠近顶端的外壁套接有建筑盖板和支座底板,所述建筑盖板和支座底板由固定螺柱外壁的大型螺母固定在下层建筑结构的顶部。
通过固定螺柱旋接在下层建筑结构的内部,将建筑盖板和支座底板通过大型螺母进行固定,安装方便,结构稳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斜置方向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相对一面的四个支撑块及水平方向贯穿支撑块内部的两根横向柱,所述两根横向柱同时贯穿缓冲腹板仓的侧壁,且其两根横向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横向柱的一侧设置有加强三角鳍的一侧,所述加强三角鳍另一侧与横向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背离加强三角鳍的一侧为倾斜固定块侧面三十度的斜面,所述斜面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支座底板的顶部端面设置有平行与斜面的竖置块,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竖置块,且旋接有螺母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根贯穿缓冲腹板仓侧壁的贯穿孔为胶囊状,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一端贯穿的竖置块的贯穿孔为胶囊状。
更进一步地,所述四方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顶部的四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及与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的若干个第一加强方形块,所述第一加强方形块的底部与第二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的若干个圆形贯穿孔,所述缓冲腹板仓的侧壁对应开设有胶囊状贯穿孔,所述圆形贯穿孔好胶囊状贯穿孔内插接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末端由螺母旋接限位,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
更进一步地,所述放大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斜置板及设置在斜置板一侧的第二加强方形块,所述斜置板背离第二加强方形块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抵柱,所述两个抵柱的末端设置有橡胶块,所述缓冲腹板仓的内壁拐角处固定设置有三角固定块,所述三角固定块的一侧转动铰接有放大装置,所述放大装置的整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所述放大装置的两条短边所呈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所述放大装置通过两条短边所呈夹角的位置与三角固定块转动铰接,所述放大装置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贯穿孔,所述缓冲腹板仓的侧壁对应开设有胶囊状贯穿孔,所述圆形贯穿孔和胶囊状贯穿孔内插接有第三固定螺栓,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的末端由螺母旋接限位,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固定螺栓在放大装置长边所在的位置外壁设置有三角填充块,所述橡胶块与放大装置的长边一侧接触。
在缓冲减震方面,第二承载板的顶部设置四方减震组件和放大减震组件,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间隔的位置设置斜置方向减震组件;建筑结构在其上述减震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弹簧的约束力使外界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得缓慢,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外界的冲击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破坏。
其中,四方减震组件作为主要的缓冲减震结构发挥主导作用,斜置方向减震组件辅助四方减震组件进行缓冲减震,通过二者配合对外界冲击力所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缓冲减震,对瞬时产生的冲击力同样适用。放大减震组件对微小的外界作用力反应灵敏,如建筑结构因外界温度产生的热胀冷缩而使其发生微小位移,在放大减震组件的作用下,将建筑结构因作用力产生的水平位移放大,再调用整个减震体系对水平位移进行缓冲,避免了因多次较小的作用力使建筑结构发生错乱,影响其安全性。
另外,在缓冲腹板仓侧壁所在的位置均开设的是胶囊状的贯穿孔,胶囊状的贯穿孔在建筑结构因外界作用力发生位移时,允许其位移的一定距离,并限制除允许位移距离以外的位移行程,保证其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建筑结构与其底部的连接块为一体成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系统,包括:
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包括下部建筑结构以及上部建筑结构,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与下部建筑结构间隔设置,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位于所述下部建筑结构的上方;以及,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连接于所述下部建筑结构与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光滑板和第一承载板的间隔位置设置滚珠板,当建筑结构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可实现第一承载板在缓冲腹板仓内任意方向滑动,保证了滚珠板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始终为滚动摩擦,以此用来减少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其更好的释放因外界作用力而产生的应力和水平位移,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在缓冲减震方面,第二承载板的顶部设置四方减震组件和放大减震组件,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间隔的位置设置斜置方向减震组件;建筑结构在其上述减震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弹簧的约束力使外界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得缓慢,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外界的冲击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破坏。
其中,四方减震组件作为主要的缓冲减震结构发挥主导作用,斜置方向减震组件辅助四方减震组件进行缓冲减震,通过二者配合对外界冲击力所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缓冲减震,对瞬时产生的冲击力(如地震)同样适用。放大减震组件对微小的外界作用力反应灵敏,如建筑结构因外界温度产生的热胀冷缩而使其发生微小位移,在放大减震组件的作用下,将建筑结构因作用力产生的水平位移放大,再调用整个减震体系对水平位移进行缓冲,避免了因多次较小的作用力使建筑结构发生错乱,影响其安全性。
3、本装置的连接方式简单,板面通过放置、卡接,螺栓及组件通过插接、套接的形式进行安装,安装省时省力,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滑动支座与上层建筑结构和下层建筑结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线所在图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所截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减震体系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B、C、D所在图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D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滚珠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任意一个固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滑动支座;2、上层建筑结构;3、下层建筑结构;4、滑动系统;5、斜置方向减震组件;6、四方减震组件;7、放大减震组件;11、建筑盖板;12、支座底板;13、缓冲腹板仓;14、光滑板;15、滚珠板;151、弧形空心凸起;152、滚珠;16、第一承载板;17、第二承载板;18、连接块;19、固定螺柱;501、支撑块;502、横向柱;503、固定块;504、加强三角鳍;505、第一固定螺栓;506、第一弹簧;507、竖置块;601、固定板;602、第一加强方形块;603、第二固定螺栓;604、第二弹簧;701、斜置板;702、第二加强方形块;703、三角固定块;704、放大装置;705、第三固定螺栓;706、第三弹簧;707、三角填充块;708、抵柱;709、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2、图3、图9所示,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建筑结构包括下层建筑结构3和与其间隔设置的上层建筑结构2,上层建筑结构2与下层建筑结构3的间隔处设置有滑动支座1。
在实际工程场景中,上层建筑结构可以为混凝土横梁、钢结构屋盖、连廊等,下层建筑结构可以为混凝土支撑柱、钢承承载结构等,连接块可以为与混凝土横梁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块、与钢结构屋盖一体成型的钢块等。
滑动支座1包括:
设置在上层建筑结构顶部2的建筑盖板11及设置在建筑盖板11顶部的支座底板12;
设置在支座底板12顶部的缓冲腹板仓13及设置在缓冲腹板仓13内部的光滑板14、滚珠板15、第一承载板16、第二承载板17和连接块18;
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6和第二承载板17相对一面的斜置方向减震组件5,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7顶部的四方减震组件6和放大减震组件7。
具体的,光滑板14位于缓冲腹板仓13的内壁顶部,光滑板14的顶部接触有滚珠板15,滚珠板15的顶部接触与第一承载板16,连接块18的底部与第二承载板17的顶部接触。
滚珠板15的上呈矩阵排列开设有若干个圆形贯穿孔,每一个贯穿孔的顶部外围均设置有弧形空心凸起151,若干个圆形贯穿孔内对应设置有滚珠152,光滑板14的顶部端面与滚珠152外壁接触,第一承载板16的底部端面与滚珠152的外壁接触。
下层建筑结构3的内部开设有至少四个呈中心对称的圆形空槽,圆形空槽的内部套接有固定螺柱19,固定螺柱19中段及靠近顶端的外壁套接有建筑盖板11和支座底板12,建筑盖板11和支座底板12由固定螺柱19外壁的大型螺母固定在下层建筑结构3的顶部。
在光滑板和第一承载板的间隔位置设置滚珠板,当建筑结构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可实现第一承载板在缓冲腹板仓内任意方向滑动,保证了滚珠板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始终为滚动摩擦,以此用来减少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其更好的释放因外界作用力而产生的应力和水平位移,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其中,在滚珠板上设置有弧形空心凸起,其用于限制滚珠位置,使滚珠始终存在于贯穿孔内,同时便于安装;光滑板与滚珠外壁接触,以减少滚珠与上层建筑结构或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
本发明提供的滑动支座的安装方便,通过固定螺柱旋接在下层建筑结构的内部,将建筑盖板和支座底板通过大型螺母进行固定,安装方便,结构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减震机构,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10所示,斜置方向减震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6和第二承载板17相对一面的四个支撑块501及水平方向贯穿支撑块501内部的两根横向柱502,两根横向柱502同时贯穿缓冲腹板仓13的侧壁,且其两根横向柱50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503,固定块503靠近横向柱50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三角鳍504的一侧,加强三角鳍504另一侧与横向柱502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块503背离加强三角鳍504的一侧为倾斜固定块503侧面三十度的斜面,斜面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505,支座底板12的顶部端面设置有平行与斜面的竖置块507,第一固定螺栓505的一端贯穿竖置块507,且旋接有螺母进行限位,第一固定螺栓505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弹簧506。
具体的,两根贯穿缓冲腹板仓13侧壁的贯穿孔为胶囊状,第一固定螺栓505一端贯穿的竖置块507的贯穿孔为胶囊状。
四方减震组件6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7顶部的四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601及与固定板601一侧固定连接的若干个第一加强方形块602,第一加强方形块602的底部与第二承载板17固定连接,固定板601的内部开设有的若干个圆形贯穿孔,缓冲腹板仓13的侧壁对应开设有胶囊状贯穿孔,圆形贯穿孔好胶囊状贯穿孔内插接有第二固定螺栓603,第二固定螺栓603的末端由螺母旋接限位,第二固定螺栓60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604。
放大减震组件7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7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斜置板701及设置在斜置板701一侧的第二加强方形块702,斜置板701背离第二加强方形块70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抵柱708,两个抵柱708的末端设置有橡胶块709,缓冲腹板仓13的内壁拐角处固定设置有三角固定块703,三角固定块703的一侧转动铰接有放大装置704,放大装置704的整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放大装置704的两条短边所呈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放大装置704通过两条短边所呈夹角的位置与三角固定块703转动铰接,放大装置704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贯穿孔,缓冲腹板仓13的侧壁对应开设有胶囊状贯穿孔,圆形贯穿孔和胶囊状贯穿孔内插接有第三固定螺栓705,第三固定螺栓705的末端由螺母旋接限位,第三固定螺栓705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弹簧706,第三固定螺栓705在放大装置704长边所在的位置外壁设置有三角填充块707,橡胶块709与放大装置704的长边一侧接触。
在缓冲减震方面,第二承载板的顶部设置四方减震组件和放大减震组件,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间隔的位置设置斜置方向减震组件;建筑结构在其上述减震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弹簧的约束力使外界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得缓慢,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外界的冲击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破坏。
其中,四方减震组件作为主要的缓冲减震结构发挥主导作用,斜置方向减震组件辅助四方减震组件进行缓冲减震,通过二者配合对外界冲击力所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行缓冲减震,对瞬时产生的冲击力同样适用。放大减震组件对微小的外界作用力反应灵敏,如建筑结构因外界温度产生的热胀冷缩而使其发生微小位移,在放大减震组件的作用下,将建筑结构因作用力产生的水平位移放大,再调用整个减震体系对水平位移进行缓冲,避免了因多次较小的作用力使建筑结构发生错乱,影响其安全性。
另外,在缓冲腹板仓侧壁所在的位置均开设的是胶囊状的贯穿孔,胶囊状的贯穿孔在建筑结构因外界作用力发生位移时,允许其位移的一定距离,并限制除允许位移距离以外的位移行程,保证其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系统,包括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包括下部建筑结构3以及上部建筑结构2,上部建筑结构2与下部建筑结构3间隔设置,上部建筑结构2位于下部建筑结构3的上方;滑动支座1连接于下部建筑结构3与上部建筑结构2之间,滑动支座1用于将上部建筑结构2沿任意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下部建筑结构3。
应该理解的是,在实际工程场景中,上层建筑结构可以为混凝土横梁、钢结构屋盖、连廊等,下层建筑结构可以为混凝土支撑柱、钢承承载结构等,连接块可以为与混凝土横梁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块、与钢结构屋盖一体成型的钢块等。
当用于滑动连接在混凝土横梁和混凝土支撑柱间隔间的滑动支座受到外力冲击时,其产生的滑动摩擦在滚珠板及其组件的配合下,可实现第一承载板在缓冲腹板仓内任意方向滑动,保证了滚珠板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始终为滚动摩擦,以此用来减少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其更好的释放因外界作用力而产生的应力和水平位移;冲击力产生的作用力必然会产生位移,在四方减震组件、放大减震组件和斜置方向减震组件的配合下,通过弹簧的约束力使外界作用力对混凝土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得缓慢,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外界的冲击对混凝土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破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建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与混凝土横梁一体成型的连接块同样也为混凝土结构,并与滑动支座中第二承载板顶部的接触,其混凝土连接块的外壁与第一加强方形块和第二加强方形块接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滚动板及其组件使上层建筑结构和下层建筑结构因外力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以此用来减少上层建筑结构与下层建筑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使其更好的释放因外界作用力而产生的应力和水平位移,通过配合缓冲减震机构,在其弹簧约束力的作用下,使外力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得缓慢,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外界的冲击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破坏,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包括下层建筑结构(3)和与其间隔设置的上层建筑结构(2),所述上层建筑结构(2)与下层建筑结构(3)的间隔处设置有滑动支座(1),所述滑动支座(1)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顶部(2)的建筑盖板(11)及设置在建筑盖板(11)顶部的所述支座底板(12);
设置在支座底板(12)顶部的缓冲腹板仓(13)及设置在缓冲腹板仓(13)内部的光滑板(14)、滚珠板(15)、第一承载板(16)、第二承载板(17)和连接块(18);
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6)和第二承载板(17)相对一面的斜置方向减震组件(5),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7)顶部的四方减震组件(6)和放大减震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板(14)位于缓冲腹板仓(13)的内壁顶部,所述光滑板(14)的顶部接触有滚珠板(15),所述滚珠板(15)的顶部接触与第一承载板(16),所述连接块(18)的底部与第二承载板(17)的顶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板(15)的上呈矩阵排列开设有若干个圆形贯穿孔,所述每一个贯穿孔的顶部外围均设置有弧形空心凸起(151),所述若干个圆形贯穿孔内对应设置有滚珠(152),所述光滑板(14)的顶部端面与滚珠(152)外壁接触,所述第一承载板(16)的底部端面与滚珠(152)的外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3)的内部开设有至少四个呈中心对称的圆形空槽,所述圆形空槽的内部套接有固定螺柱(19),所述固定螺柱(19)中段及靠近顶端的外壁套接有建筑盖板(11)和支座底板(12),所述建筑盖板(11)和支座底板(12)由固定螺柱(19)外壁的大型螺母固定在下层建筑结构(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置方向减震组件(5)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6)和第二承载板(17)相对一面的四个支撑块(501)及水平方向贯穿支撑块(501)内部的两根横向柱(502),所述两根横向柱(502)同时贯穿缓冲腹板仓(13)的侧壁,且其两根横向柱(502)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503),所述固定块(503)靠近横向柱(50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三角鳍(504)的一侧,所述加强三角鳍(504)另一侧与横向柱(50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03)背离加强三角鳍(504)的一侧为倾斜固定块(503)侧面三十度的斜面,所述斜面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505),所述支座底板(12)的顶部端面设置有平行与斜面的竖置块(507),所述第一固定螺栓(505)的一端贯穿竖置块(507),且旋接有螺母进行限位,所述第一固定螺栓(505)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弹簧(5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贯穿缓冲腹板仓(13)侧壁的贯穿孔为胶囊状,所述第一固定螺栓(505)一端贯穿的竖置块(507)的贯穿孔为胶囊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方减震组件(6)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7)顶部的四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601)及与固定板(601)一侧固定连接的若干个第一加强方形块(602),所述第一加强方形块(602)的底部与第二承载板(1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601)的内部开设有的若干个圆形贯穿孔,所述缓冲腹板仓(13)的侧壁对应开设有胶囊状贯穿孔,所述圆形贯穿孔好胶囊状贯穿孔内插接有第二固定螺栓(603),所述第二固定螺栓(603)的末端由螺母旋接限位,所述第二固定螺栓(60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弹簧(60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减震组件(7)包括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7)四个拐角处的四个斜置板(701)及设置在斜置板(701)一侧的第二加强方形块(702),所述斜置板(701)背离第二加强方形块(70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抵柱(708),所述两个抵柱(708)的末端设置有橡胶块(709),所述缓冲腹板仓(13)的内壁拐角处固定设置有三角固定块(703),所述三角固定块(703)的一侧转动铰接有放大装置(704),所述放大装置(704)的整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所述放大装置(704)的两条短边所呈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所述放大装置(704)通过两条短边所呈夹角的位置与三角固定块(703)转动铰接,所述放大装置(704)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贯穿孔,所述缓冲腹板仓(13)的侧壁对应开设有胶囊状贯穿孔,所述圆形贯穿孔和胶囊状贯穿孔内插接有第三固定螺栓(705),所述第三固定螺栓(705)的末端由螺母旋接限位,所述第三固定螺栓(705)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弹簧(706),所述第三固定螺栓(705)在放大装置(704)长边所在的位置外壁设置有三角填充块(707),所述橡胶块(709)与放大装置(704)的长边一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建筑结构(2)与其底部的连接块(18)为一体成型。
10.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包括下部建筑结构(3)以及上部建筑结构(2),所述上部建筑结构(2)与下部建筑结构(3)间隔设置,所述上部建筑结构(2)位于所述下部建筑结构(3)的上方;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1)连接于所述下部建筑结构(3)与所述上部建筑结构(2)之间。
CN202111623514.9A 2021-12-28 2021-12-28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Active CN114182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3514.9A CN114182826B (zh) 2021-12-28 2021-12-28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3514.9A CN114182826B (zh) 2021-12-28 2021-12-28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2826A true CN114182826A (zh) 2022-03-15
CN114182826B CN114182826B (zh) 2023-03-31

Family

ID=8060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3514.9A Active CN114182826B (zh) 2021-12-28 2021-12-28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828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434A (zh) * 2022-05-10 2022-07-29 北京金海鑫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lng气化调压撬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1951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刘浩琳 组合式滚珠隔震支座
CN104790548A (zh) * 2014-01-17 2015-07-22 周中哲 制震装置
CN106245780A (zh) * 2016-09-23 2016-12-21 沈阳建筑大学 有限位移缓冲滑动支座结构及组装方法
CN106948507A (zh) * 2017-03-24 2017-07-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可扭转的限位隔震装置
CN209323736U (zh) * 2018-11-22 2019-08-30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112982709A (zh) * 2021-03-02 2021-06-18 刘建云 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0548A (zh) * 2014-01-17 2015-07-22 周中哲 制震装置
CN103981951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刘浩琳 组合式滚珠隔震支座
CN106245780A (zh) * 2016-09-23 2016-12-21 沈阳建筑大学 有限位移缓冲滑动支座结构及组装方法
CN106948507A (zh) * 2017-03-24 2017-07-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可扭转的限位隔震装置
CN209323736U (zh) * 2018-11-22 2019-08-30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112982709A (zh) * 2021-03-02 2021-06-18 刘建云 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434A (zh) * 2022-05-10 2022-07-29 北京金海鑫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lng气化调压撬
CN114811434B (zh) * 2022-05-10 2024-03-12 北京金海鑫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lng气化调压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82826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64635B (zh) 面向多灾害和多性能目标的多屈服点金属剪切阻尼器
CN112821306B (zh) 一种抗震型电缆桥架
CA2970649C (en) Damper frame
CN114182826B (zh) 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滑动支座及滑动系统
CA2181949A1 (en) Building structure with friction based supplementary damping in its bracing system for dissipating seismic energy
KR101503484B1 (ko) 낙교방지 및 인장저항 성능을 갖는 면진장치
US20180266135A1 (en) System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a seismic event
KR101232906B1 (ko) 진동감쇠 마찰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면진장치
KR102143344B1 (ko) 가동 및 비가동 플로어를 구비한 면진 이중 마루
JPH08284289A (ja) 間仕切壁
CN111997219A (zh) 一种屈曲约束耗能支撑
KR102498283B1 (ko) 볼타입 작동체가 구비된 면진장치
JP4593646B2 (ja) 建物ボイド内組込型の立体駐車装置およびその水平サポート装置
CN115853133A (zh) 三维隔震系统
CN213476601U (zh) 一种抗拉型弹塑性减震装置
KR100918090B1 (ko) 광대변위 흡수용 미끄럼 받침
CN107386478A (zh) 一种木制隔震装置
JP3817096B2 (ja) 中間層免震構造物における縦シャフトの支持構造
JP5202904B2 (ja) 壁面構造
KR100577967B1 (ko) 구조물용 베어링장치
CN220811500U (zh) 一种电梯缓冲器底座
KR200231056Y1 (ko) 충격하중 흡수식 교좌장치
CN217736138U (zh) 一种地面筒式火箭冷弹射隔振缓冲装置
CN116254919A (zh) 一种h型钢及其加工方法
JP6347171B2 (ja) 高耐震性フラットガラスパネ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