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3133A - 三维隔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三维隔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53133A
CN115853133A CN202211635338.5A CN202211635338A CN115853133A CN 115853133 A CN115853133 A CN 115853133A CN 202211635338 A CN202211635338 A CN 202211635338A CN 115853133 A CN115853133 A CN 115853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horizontal
shock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53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宜峰
付江迪
张啸天
鲁松
李爱群
邓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22116353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53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53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53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隔震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三维隔震系统,包括支撑板、竖向隔震装置和水平隔震装置;竖向隔震装置设置于支撑板的下方,竖向隔震装置的上端与支撑板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滑动;水平隔震装置设置为能够与支撑板的侧面相作用,水平隔震装置成对设置,水平隔震装置设置有至少两对,每对水平隔震装置沿其自身的隔震方向分布于支撑板相对的两侧,至少两对水平隔震装置的隔震方向相异,且水平隔震装置与支撑板能够在竖直面内相对滑动。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隔震装置在同时实现水平与竖向隔震时存在的整体高度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三维隔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隔震系统。
背景技术
基础隔震技术通过在结构体底部和基础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延长结构体的自振周期,并提供适当的阻尼,使结构体承受的地震作用显著减弱,从而有效提升结构体的地震安全性。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历次震害表明,竖向地震动和水平地震动之间关系复杂,竖向地震加速度峰值甚至可能超过水平加速度峰值。因此,在基础隔震时,尤其对于位于高烈度区、近断层附近的建筑以及核电站等存在重要设备的建筑,不仅需要确保水平方向的隔震需求,还需要确保竖向的隔震需求。
现有技术中的隔震装置一般将水平隔震支座和竖向隔震支座进行串联,两者可以分别实现水平与竖向隔震。但由于串联组合后的隔震装置的整体高度较大,导致隔震装置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较差,结构体可能发生摇摆,不易在实际工程中实现,难以得到推广。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震装置在同时实现水平与竖向隔震时存在的整体高度大、稳定性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隔震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震装置在同时实现水平与竖向隔震时存在的整体高度大、稳定性差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隔震系统,包括:
支撑板;
竖向隔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竖向隔震装置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滑动;
水平隔震装置,设置为能够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相作用,所述水平隔震装置成对设置,所述水平隔震装置设置有至少两对,每对所述水平隔震装置沿其自身的隔震方向分布于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至少两对所述水平隔震装置的隔震方向相异,且所述水平隔震装置与所述支撑板能够在竖直面内相对滑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竖向隔震装置包括:
下支架,固定设置于第一目标位置,所述下支架具有第一基板和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
上支架,具有第二基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平行,用于与所述支撑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具有间距;
橡胶板,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橡胶板的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竖向隔震装置还包括:
屈服耗能件,具有塑性变形能力,所述屈服耗能件呈柱状结构,所述屈服耗能件同时贯穿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橡胶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屈服耗能件为铅芯棒或锡芯棒。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水平隔震装置包括:
底座,固定设置于第二目标位置;
防撞块,用于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相作用,所述防撞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往复滑动;
弹簧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撞块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弹簧减震组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防撞块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滑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弹簧减震组件包括:
螺旋压缩弹簧,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防撞块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滑动方向,所述螺旋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撞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导向杆,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防撞块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滑动方向,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螺旋压缩弹簧的内部,且所述导向杆的端部与所述防撞块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为能够限制所述导向杆在目标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预留腔,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所述预留腔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穿设通道,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穿设通道延伸至所述预留腔,第二端与所述防撞块相连接;
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所述限位块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穿设通道的侧壁相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防撞块上设置有缓冲垫。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系统,所述竖向隔震装置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摩组件;所述防撞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摩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三维隔震系统,包括支撑板、竖向隔震装置和水平隔震装置,支撑板用于对建筑物等结构体进行支撑,竖向隔震装置设置于支撑板的下方,用于减小竖向地震动对支撑板以及位于支撑板上方的结构体的影响。水平隔震装置成对设置,水平隔震装置设置有至少两对,每对水平隔震装置沿其自身的隔震方向分布于支撑板相对的两侧,至少两对水平隔震装置的隔震方向相异。水平隔震装置能够与支撑板的侧面相作用,以减少水平地震动对支撑板以及位于支撑板上方的结构体的影响。水平隔震装置与支撑板能够在竖直面内相对滑动,竖向隔震装置的上端与支撑板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滑动,减少了水平隔震装置与竖向隔震装置的相互影响,实现了竖向与水平方向上力学性能的解耦。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三维隔震系统能够满足水平向的隔震需求和竖向的隔震需求,且水平隔震装置与竖向隔震装置分开独立设置,相对于水平隔震与竖向隔震相串联的结构形式,三维隔震系统的整体高度较小,有利于提高三维隔震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三维隔震系统所支撑的结构体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隔震装置在同时实现水平与竖向隔震时存在的整体高度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三维隔震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竖向隔震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竖向隔震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水平隔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板;2、竖向隔震装置;21、第一基板;22、第一连接板;23、第二基板;24、第二连接板;25、橡胶板;26、屈服耗能件;3、水平隔震装置;31、底座;32、防撞块;33、螺旋压缩弹簧;34、导向杆;35、预留腔;36、限位块;37、缓冲垫;4、第一减摩组件;5、第二减摩组件;6、结构体;7、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的三维隔震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隔震系统,包括支撑板1、竖向隔震装置2和水平隔震装置3。
具体来说,支撑板1用于对建筑物等结构体6进行支撑,竖向隔震装置2设置于支撑板1的下方,用于减小竖向地震动对支撑板1以及位于支撑板1上方的结构体6的影响。
在安装竖向隔震装置2时,需要在建筑物等结构体6的目标建设区域设置支墩7,可以将竖向隔震装置2固定设置在支墩7上。
水平隔震装置3成对设置,水平隔震装置3设置有至少两对,每对水平隔震装置3沿其自身的隔震方向分布于支撑板1相对的两侧,水平隔震装置3能够与支撑板1的侧面相作用,每对水平隔震装置3相配合,可以减小方向与该水平隔震装置3的隔震方向一致的地震动对支撑板1以及位于支撑板1上方的结构体6的影响。
至少两对水平隔震装置3的隔震方向相异,两对水平隔震装置3在不同方向上耗能。
具体地,可以将水平隔震装置3分为两组,使两组水平隔震装置3的隔震方向相垂直,如:一组水平隔震装置3的隔震方向沿横向m设置,另一组水平隔震装置3的隔震方向沿纵向n设置。两组水平隔震装置3分别在横向m和纵向n上耗能,从而确保水平向隔震的效果。
每组水平隔震装置3包括至少两对水平隔震装置3,参照图1,将支撑板1设置成矩形,每组水平隔震装置3包括三对水平隔震装置3,其中一组水平隔震装置3的三对水平隔震装置3沿支撑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另一组水平隔震装置3的三对水平隔震装置3沿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
水平隔震装置3与支撑板1能够在竖直面内相对滑动,有效隔离支撑板1在竖向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竖向位移对水平隔震装置3的影响,保证地震引起的竖向剪力通过竖向隔震装置2基本不会传递至水平隔震装置3。
竖向隔震装置2的上端与支撑板1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滑动,有效隔离支撑板1在水平地震动作用下产生的水平位移对竖向隔震装置2的影响,保证地震引起的水平剪力通过水平隔震装置3基本不会传递至竖向隔震装置2。减少了水平隔震装置3与竖向隔震装置2的相互影响,实现了竖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力学性能的解耦。
如此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隔震系统能够满足水平向的隔震需求和竖向的隔震需求,且水平隔震装置3与竖向隔震装置2分开独立设置,相对于水平隔震与竖向隔震相串联的结构形式,三维隔震系统的整体高度较小,有利于提高三维隔震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三维隔震系统所支撑的结构体6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隔震装置在同时实现水平与竖向隔震时存在的整体高度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地震动,不仅包括由地震引起的震动,还包括由地铁等引发的振动。
竖向隔震装置2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竖向隔震装置2在支撑板1的下方均匀分布。参照图1,在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九个竖向隔震装置2,九个竖向隔震装置2呈行列分布。
建筑物等结构体6的目标建设区域视为目标区域,在安装竖向隔震装置2时,需要在目标区域设置支墩7,利用支墩7对竖向隔震装置2进行支撑固定。支墩7的数量根据所需要使用的竖向隔震装置2的数量确定。支墩7可以视为第一目标位置,其均位于支撑板1的下方。目标区域中位于支撑板1周侧的位置为第二目标位置,用于布设水平隔震装置3。
本发明实施例中,竖向隔震装置2包括下支架、上支架和橡胶板25。
下支架具有第一基板21和第一连接板22,第一基板21用于固定在第一目标位置。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基板21上设置通孔,利用螺栓将第一基板21固定在支墩7上。
第一连接板22设置有至少两个,各个第一连接板22位于第一基板21的同一侧。具体地,第一连接板22位于第一基板21面向结构体6的一侧。各个第一连接板22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
为确保下支架的稳定性,在位于最外侧的第一连接板22与第一基板21之间设置加强肋板。
上支架具有第二基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第二基板23与第一基板21相平行,用于与支撑板1滑动配合。第二连接板24设置于第二基板23面向第一基板21的一侧,且第二连接板24能够伸入至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板22之间,在第一连接板22与第二连接板24之间形成有间距。
在第一连接板22与第二连接板24之间设置橡胶板25,橡胶板25夹设于第一连接板22与第二连接板24之间,各个第一连接板22远离第一基板21的一端和橡胶板25平齐,各个第二连接板24远离第二基板23的一端和橡胶板25平齐,且橡胶板25的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24贴合连接,参照图3。
具体地,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将第一连接板22与橡胶板25粘接固定,通过胶粘的方式将第二连接板24与橡胶板25粘接固定。
第一连接板22远离第一基板21的一端与第二基板23之间具有间距,第二连接板24远离第二基板23的一端与第一基板21之间具有间距,为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橡胶板25预留变形空间。当橡胶板25在承受竖向载荷时,会发生一定的剪切变形,从而在竖向上耗能,减少竖向地震动产生的影响,实现竖向隔震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竖向隔震装置2还包括屈服耗能件26,屈服耗能件26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且具有较低的屈服点,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屈服耗能件26呈柱状结构,屈服耗能件26同时贯穿各个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4和橡胶板25。当竖向地震动传递至下支架与上支架时,随着橡胶板25的剪切变形,屈服耗能芯也会发生一定的弯曲塑性变形,弯曲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在竖向上耗能,可以进一步减少竖向地震动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竖向隔震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中,屈服耗能件26优选铅芯棒、锡芯棒或者铁粉橡胶混合胶料芯棒。
每个竖向隔震装置2可以包括多个屈服耗能件26,多个屈服耗能件26相互平行,均贯穿各个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4和橡胶板25。增加屈服耗能件26的数量,可以增加竖向振动阻尼。
橡胶板25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确保竖向隔震装置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确保隔震效果。在位于支撑板1上方的结构体6的重力等静力荷载作用下,橡胶板25发生剪切变形,以承担结构体6的重力。在具有竖向地震动的作用时,橡胶板25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贯穿其中的屈服耗能件26滞回耗能。
上述竖向隔震装置2中,所使用的屈服耗能件26的直径、橡胶板25的数量、长宽尺寸以及厚度尺寸不同,所得到的竖向隔震装置2的屈服前竖向刚度、屈服后竖向刚度、屈服位移等参数不同,竖向振动阻尼也不同。参数可调范围大,能够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具体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平隔震装置3包括底座31、防撞块32和弹簧减震组件,如图5所示。
具体来说,底座31固定设置于第二目标位置,防撞块32用于与支撑板1的侧面相作用。防撞块32设置在底座31上,且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支撑板1的方向相对于底座31往复滑动。
弹簧减震组件设置于防撞块32与底座31之间,弹簧减震组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防撞块32相对于底座31的滑动方向。当水平地震动通过竖向隔震装置2传递至支撑板1时,支撑板1以及支撑板1所支撑的结构体6产生震动、位移,支撑板1与防撞块32相作用,使弹簧减震组件发生变形,吸收部分能量,减少沿弹簧减震组件的轴线方向的水平地震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弹簧减震组件包括螺旋压缩弹簧33和导向杆34。
螺旋压缩弹簧3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防撞块32相对于底座31的滑动方向,且螺旋压缩弹簧33的一端与防撞块32相连接,另一端与底座31相连接。
导向杆34与底座31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平行于防撞块32相对于底座31的滑动方向。导向杆34穿设于螺旋压缩弹簧33的内部,且导向杆34的端部与防撞块32相连接。
导向杆34与底座31的滑动配合为防撞块32的滑动导向,且导向杆34对螺旋压缩弹簧33进行支撑,为螺旋压缩弹簧33的压缩、复位过程导向,避免螺旋压缩弹簧33产生弯曲、倾斜变形,提高水平隔震装置3的稳定性。
在导向杆34与底座3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利用限位组件可以限制导向杆34在目标范围内相对于底座31滑动。
具体地,在底座31上设置有安装部,限位组件包括预留腔35和限位块36。预留腔35设置于安装部的内部,预留腔35靠近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有穿设通道,导向杆34的第一端通过穿设通道延伸至预留腔35,第二端与防撞块32相连接。限位块36设置于导向杆34的第一端,且限位块36位于预留腔35的内部,且能够与穿设通道的侧壁相抵。通过限位块36与穿设通道的侧壁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导向杆34从预留腔35脱出。
预留腔35上远离穿设通道的一端呈封闭状态,导向杆34能够抵在预留腔35的侧壁上,通过导向杆34与预留腔35的侧壁的相互作用,可以限制导向杆34和支撑板1的最大水平位移,限制三维隔震系统发生过大的水平变形,确保位于支撑板1上方的结构体6的稳定性。
在防撞块32上设置有缓冲垫37,缓冲垫37代替防撞块32与支撑板1相接触,可以减少对支撑板1的冲击,避免对位于支撑板1上方的结构体6和弹性减震组件的损坏。
上述缓冲垫37的材质可以为橡胶垫、海绵垫、泡沫垫等具有缓冲防撞功能的柔性材料垫。
本实施例中,在竖向隔震装置2与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摩组件4,减小竖向隔震装置2与支撑板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水平地震动通过竖向隔震装置2向支撑板1的传递。
在防撞块32与底座31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减摩组件5,减小防撞块32与底座31之间的摩擦力,在防撞块32受到支撑板1的碰撞时能够顺利地相对于底座31滑动,且能够减小水平地震动通过底座31向支撑板1的传递。
具体地,第一减摩组件4和第二减摩组件5均包括摩擦材料板和滑动面板。
对于第一减摩组件4,摩擦材料板设置在竖向隔震装置2的上表面,滑动面板设置在支撑板1的下表面。
对于第二减摩组件5,摩擦材料板设置在防撞块32的下表面,滑动面板设置在底座31的上表面。
摩擦材料板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或聚全氟乙丙烯板,滑动面板可以为不锈钢滑动面或高分子材料涂层。滑动面板与摩擦材料板的相互配合,摩擦系数足够小,同时具备一定的耗能能力。
在防撞块32的缓冲垫37与支撑板1的侧面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当水平地震动引起的支撑板1的水平位移较小时,仅竖向隔震装置2的摩擦材料板与支撑板1的滑动面板相对滑动。当水平地震动引起的支撑板1的水平位移较大,超过了缓冲垫37与支撑板1的侧面之间预留的间隙之后,支撑板1与防撞块32碰撞接触,防撞块32在底座31上自由滑动,同时螺旋压缩弹簧33发生压缩变形,提供水平恢复力。
上述在缓冲垫37与支撑板1的侧面之间预留的间隙根据要求设置,也可以将间隙设置为零,即,缓冲垫37与支撑板1的侧面相接触,但缓冲垫37与支撑板1的侧面仅接触,不能有连接,以确保竖向与水平向力学性能的解耦。
此外,摩擦材料板与滑动面板相配合时,摩擦材料板的面积较小,滑动面板的面积较大,按照上述选材,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三维隔震系统,利用橡胶的竖向剪切以及螺旋压缩弹簧33的水平受压,分别实现了对竖向地震动和水平地震动的隔离。且通过竖向隔震装置2与支撑板1的相对滑动以及水平隔震装置3的防撞块32与底座31的相对滑动,实现了竖向与水平向的力学性能的完全解耦,互不影响。三维隔震系统的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分别发生在不同的部件,允许同时发生较大的变形,变形机制清晰明确。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三维隔震系统的构造清晰,生产制造时可以借助现有的工艺工法,易于施工和安装,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
竖向隔震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竖向隔震装置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能够在水平面内相对滑动;
水平隔震装置,设置为能够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相作用,所述水平隔震装置成对设置,所述水平隔震装置设置有至少两对,每对所述水平隔震装置沿其自身的隔震方向分布于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至少两对所述水平隔震装置的隔震方向相异,且所述水平隔震装置与所述支撑板能够在竖直面内相对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装置包括:
下支架,固定设置于第一目标位置,所述下支架具有第一基板和至少两个第一连接板,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
上支架,具有第二基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平行,用于与所述支撑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伸入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具有间距;
橡胶板,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橡胶板的相对的两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装置还包括:
屈服耗能件,具有塑性变形能力,所述屈服耗能件呈柱状结构,所述屈服耗能件同时贯穿各个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橡胶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服耗能件为铅芯棒或锡芯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隔震装置包括:
底座,固定设置于第二目标位置;
防撞块,用于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相作用,所述防撞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底座往复滑动;
弹簧减震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撞块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弹簧减震组件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防撞块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滑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减震组件包括:
螺旋压缩弹簧,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防撞块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滑动方向,所述螺旋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防撞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导向杆,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防撞块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滑动方向,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螺旋压缩弹簧的内部,且所述导向杆的端部与所述防撞块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为能够限制所述导向杆在目标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预留腔,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所述预留腔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穿设通道,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穿设通道延伸至所述预留腔,第二端与所述防撞块相连接;
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所述限位块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穿设通道的侧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块上设置有缓冲垫。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震装置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摩组件;所述防撞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摩组件。
CN202211635338.5A 2022-12-19 2022-12-19 三维隔震系统 Pending CN115853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5338.5A CN115853133A (zh) 2022-12-19 2022-12-19 三维隔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5338.5A CN115853133A (zh) 2022-12-19 2022-12-19 三维隔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53133A true CN115853133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4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5338.5A Pending CN115853133A (zh) 2022-12-19 2022-12-19 三维隔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531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1142A (zh) * 2023-04-21 2023-05-30 北京建筑大学 竖向隔震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3454A2 (de) * 1999-04-09 2000-10-11 Calenberg Ingenieure planmässig elastisch lagern GmbH Verfahren zum nachträglichen Bilden von Schwingungsdämpfungen an Bauwerksteilen sowie Schwingungsdämpfungselement
JP2004232380A (ja) * 2003-01-31 2004-08-19 Tokai Rubber Ind Ltd 免震装置
CN203654098U (zh) * 2013-12-05 2014-06-1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的减振降噪装置
CN109057487A (zh) * 2018-08-18 2018-12-21 张文英 一种钢架结构立柱抗震结构
CN109505445A (zh) * 2018-12-04 2019-03-22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建筑隔震层的弹簧限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36975A (zh) * 2021-04-27 2021-07-20 广州大学 一种全解耦式振震双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3454A2 (de) * 1999-04-09 2000-10-11 Calenberg Ingenieure planmässig elastisch lagern GmbH Verfahren zum nachträglichen Bilden von Schwingungsdämpfungen an Bauwerksteilen sowie Schwingungsdämpfungselement
JP2004232380A (ja) * 2003-01-31 2004-08-19 Tokai Rubber Ind Ltd 免震装置
CN203654098U (zh) * 2013-12-05 2014-06-18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的减振降噪装置
CN109057487A (zh) * 2018-08-18 2018-12-21 张文英 一种钢架结构立柱抗震结构
CN109505445A (zh) * 2018-12-04 2019-03-22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建筑隔震层的弹簧限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36975A (zh) * 2021-04-27 2021-07-20 广州大学 一种全解耦式振震双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1142A (zh) * 2023-04-21 2023-05-30 北京建筑大学 竖向隔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16088B1 (ko) 마찰을 이용한 수직진동 감쇠베어링
KR100919926B1 (ko) 진동저감장치
CN104405057B (zh) 一种三板式高耗能粘滞阻尼墙
KR101836164B1 (ko) 수직 진동 저감 성능을 갖춘 3차원 면진장치
KR101162687B1 (ko) 면진장치
CN106638281B (zh) 摩擦摆式隔震装置
CN115853133A (zh) 三维隔震系统
KR20140091980A (ko) 3차원 면진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면진장치
KR101503484B1 (ko) 낙교방지 및 인장저항 성능을 갖는 면진장치
CN110965460B (zh) 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KR101232906B1 (ko) 진동감쇠 마찰기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면진장치
KR20200100990A (ko) 볼과 스프링을 이용하여 향상된 복원력을 가지는 면진 장치
KR101371339B1 (ko) 점탄성체를 이용한 브레이스 마찰댐퍼
CN108589513B (zh) 一种用于桥梁的减震配重体系及其工作方法
JP6544185B2 (ja) ガスホルダ、ピストン支持構造および耐震ブラケット
CN213359001U (zh)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CN108589523B (zh) 一种桥梁用减震护栏底座及工作方法
CN211171589U (zh) 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JP7228401B2 (ja) 免震装置
CN204570461U (zh) 阻尼滑板支座
CN113047159B (zh) 一种梁式弹性减隔震支座
JPH102129A (ja) 三次元防振パーツ
JP2017145839A (ja) 免震機構
CN113136975B (zh) 一种全解耦式振震双控装置
CN213839400U (zh) 一种桥梁设计用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