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9895A -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 Google Patents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9895A
CN114179895A CN202111341906.6A CN202111341906A CN114179895A CN 114179895 A CN114179895 A CN 114179895A CN 202111341906 A CN202111341906 A CN 202111341906A CN 114179895 A CN114179895 A CN 114179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seat
wheel
ba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19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铁君
马聪泉
赵国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yu Rixi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19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9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9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9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8Resilient suspensions of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所述童车避震结构包括与童车车架相连的轮架以及通过枢轴安装于所述轮架的车轮,所述轮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臂,各所述支撑臂分别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枢轴的端部伸入对应侧的条形孔内、且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枢轴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支撑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枢轴相对条形孔滑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相应形变。所述童车包括车架和车轮,车架包括交汇连接的两脚杆和把手杆,且这三者交汇处为关节部位,两脚杆一者为前脚杆、另一者为后脚杆,包括所述童车避震结构。

Description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童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一类供儿童乘坐或玩耍的工具车,通常包括车架以及安装于车架的车轮。目前大多数童车没有避震功能或避震效果较差,使用过程中易损坏,且损坏后很难进行更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该童车避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佳,应用于童车中,能够提升童车的使用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申请提供的童车避震结构,包括与童车车架相连的轮架以及通过枢轴安装于所述轮架的车轮,所述轮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臂,各所述支撑臂分别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枢轴的端部伸入对应侧的条形孔内、且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枢轴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支撑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枢轴相对条形孔滑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相应形变。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为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支撑臂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所述车轮处在两支撑臂的内侧之间,所述条形孔在支撑臂的内、外两侧均为开放结构,所述支撑臂的外侧安装有遮蔽所述条形孔的盖帽。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卡槽,盖帽的边缘设有与各卡槽定位配合的卡爪。
可选的,所述条形孔在位于支撑臂内侧的部位具有收口部位、以限制所述枢轴沿条形孔滑动的极限位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臂的外侧设有处在所述条形孔外围的沉降区,所述盖帽的边缘置入所述沉降区。
可选的,所述条形孔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内缘带有向支撑臂外侧扩展的抵靠座,所述枢轴的端部处于所述抵靠座相对的一端,所述弹性件抵压在所述枢轴与所述抵靠座之间。
可选的,所述枢轴的端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抵靠座相抵,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
可选的,在条形孔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带有沿条形孔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缘,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带有与相应侧凸缘配合的台阶结构。
可选的,所述条形孔的内缘中,与所述抵靠座相对的一侧为弧面,所述安装座在朝向该弧面相适配的外形。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童车,包括车架和车轮,车架包括交汇连接的两脚杆和把手杆,且这三者交汇处为关节部位,两脚杆一者为前脚杆、另一者为后脚杆,包括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童车避震结构通过在枢轴与支撑臂之间设置弹性件,以缓冲或抵消车轮受外力引发的震动力,起到避震的作用。该童车避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佳,应用于童车中,能够提升童车的使用稳定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椅和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角度下座椅和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关节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爆炸图;
图6为收车结构过程中关节部位的示意图;
图7为收车结构完成后关节部位的示意图;
图8为收车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爆炸图;
图10为图9的进一步爆炸图;
图11为挤压套和二道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收车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童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局部分解图;
图15为图14的局部爆炸图;
图16为图15的进一步爆炸图;
图17为图13的避震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弹性件和安装座的组装图;
图20为童车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中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0中第二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压帽和固定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0中刹车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0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28为一实施例中标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结构爆炸图;
图30为图28中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另一实施例中标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结构爆炸图;
图33为图31中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车架;110、脚杆;111、前脚杆;112、后脚杆;120、把手杆;130、关节部位; 131、第一转动元件;1311、直线槽;1312、偏心圆弧槽;1313、圆弧槽;132、第二转动元件;1321、直线槽;1322、滑槽;1323、导向销;1324、联动销;133、第三转动元件;1331、偏心圆弧槽;1332、滑槽;1333、圆弧槽;134、枢轴;135、滑块;1351、锁定销;136、拉线;137、插接件;140、收车结构;141、外管;142、内管;143、滑套;144、挤压套; 1441、卡槽;145、滑动销;146、二道锁机构;1461、拨块;1462、卡合部;147、固定套; 150、横杆;151、刹车销;152、传动杆;1521、安装槽;1522、导向孔;1523、第一避让条孔;1524、第二避让条孔;153、蓄势弹性件;154、端帽;1541、环形台阶;155、第一紧固件;156、第一导向件;157、第二导向件;158、复位弹簧;159、引导孔;160、传动套;161、导向槽;162、驱动段;163、卡合段;170、刹车踏板;171、筒体;172、踏板; 180、第一连接座;181、轴孔;182、插槽;183、限位件;184、销孔;185、避让口;186、摩擦环;190、锁合件;191、操作柄;192、侧边;193、开孔;194、防脱孔;
200、轮架;210、第二连接座;211、配合面;220、支撑臂;221、第一支撑臂;222、第二支撑臂;223、条形孔;224、沉降区;225、凸缘;226、抵靠座;227、卡槽;228、收口部位;229、安装窗口;230、限位环;231、避让口;240、接纳槽;250、弹性件;260、弹性件;270、安装座;271、定位柱;272、台阶结构;280、盖帽;281、卡爪;282、边缘; 290、锁定机构;291、定位柱;292、限位件;2921、第一档位槽;2922、第二档位槽;293、拨钮;2931、定位环;
300、转轴;310、轴线;320、结合槽;330、阻尼环;340、连接杆;341、防脱头;3411、定位柱;
400、轮座;410、结合套;411、第二紧固件;420、第一座体;421、容纳室;422、避让窗;423、定位件;430、第二座体;431、顶部;432、底部;4321、轮轴孔;433、过渡台阶;434、弧形孔;440、缓冲组件;441、拉杆;442、固定头;4421、滑槽;4422、导向斜面;4423、端面;443、压帽;4431、导向斜面;4432、定位筋;4433、底壁;4434、轴向端面;444、缓冲弹簧;450、限位杆;
500、车轮;510、前轮;520、后轮;521、刹车卡槽;
600、座椅;
700、适配器;710、插接口;
800、标识组件;810、第一部件;811、标识部;812、沉降区;820、第二部件;821、定位槽;822、扩展部;830、通孔;840、定位杆;841、防脱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童车,包括车架100和车轮500,车架100包括交汇连接的两脚杆110和把手杆120,这三者交汇处为关节部位130,两脚杆中一者为前脚杆111,另一者为后脚杆112;车轮500包括前轮510和后轮520,分别对应安装于前脚杆 111和后脚杆112,其中前轮510采用万向轮,后轮520为采用定向轮。
参见图2~4,可拆卸的座椅600通过适配器700与车架100连接,其中车架上设有插接件137,适配器700上设有接纳插接件的插接口710。
参见图4~7,关节部位130包括第一转动元件131、第二转动元件132和第三转动元件 133,其中第一转动元件131与把手杆120固定连接,第二转动元件132与前脚杆111固定连接,第三转动元件133与后脚杆112固定连接。这三个转动元件通过枢轴134转动连接,三者自身均为板状结构、组装时三者贴靠在一起,以减小轴向宽度。第三转动元件133处在车架宽度方向的最外侧,在第三转动元件133的外侧可设有用于封闭的盖板,以保护遮蔽内部组件。
参见图5,上述三个转动元件中,第一转动元件131主体部分为圆盘形,在该圆盘形的边缘还带有进一步向外延伸的固定柄,并通过该固定柄与把手杆120固定连接,在固定柄上可根据需要预留孔位以穿设铆钉等紧固件,从整体构型上看,其他转动元件同理。
第一转动元件131主体部分上设有直线槽1311,偏心圆弧槽1312和圆弧槽1313;第二转动元件132设有直线槽1321、滑槽1322和导向销1323;第三转动元件133设有偏心圆弧槽1331、滑槽1332和圆弧槽1333。
滑槽1322和滑槽1332均具有直线段和圆弧段,且直线段与直线槽1311对应设置,均大致沿枢轴134径向延伸,圆弧段绕枢轴134的轴线延伸,参见图6、图7,锁定销1351依次贯穿直线槽1311、滑槽1322和滑槽1332;导向销1323处在枢轴134的的径向的一侧,导向销1323贯穿固定在第二转动元件132上,其一端插入圆弧槽1313,另一端插入圆弧槽 1333;圆弧槽1313和圆弧槽1333绕枢轴134的轴线延伸。
联动销1324贯穿直线槽1321,其一端插入偏心圆弧槽1312,另一端插入偏心圆弧槽 1331,联动销1324可沿所在槽滑动。
当进行收车时,锁定销1351沿直线槽1311朝枢轴134滑动时,锁定销1351从滑槽1322 和滑槽1332的直线段进入圆弧段,此时允许三个转动元件相对转动,以后脚杆作为固定参照,前脚杆和把手杆从两侧向后脚杆靠拢,此时依照图6的视角,第一转动元件131顺时针运动,第三转动元件133逆时针运动。
运动过程中导向销1323相应的在圆弧槽1313和圆弧槽1333内滑动;锁定销1351在滑槽1322和滑槽1332的圆弧段内滑动;联动销1324受直线槽1321的束缚仅能在径向滑动,且逐渐远离枢轴134,同时也在偏心圆弧槽1312和偏心圆弧槽1331内适应滑动,直至完成收车。车架需要展开时同理,仅仅是前脚杆和把手杆两者的转动方向与收车时相反。当车架完全展开时,直线槽1311、滑槽1322的直线段、和滑槽1332的直线段三者对正,锁定销 1351沿径向向外运动至直线槽1311最外端,三个转动元件相对锁止,即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为了控制锁定销1351在枢轴134径向上的运动,即车架的锁定和解锁,参见图5,关节部位还包括用于固定锁定销1351的滑块135以及通过拉线136控制滑块135运动的收车结构140。
其中,滑块135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锁定销1351固定于顶部,拉线136的一端与底部连接,另一端伸入收车结构140内,拉线136上还套设有抵接滑块135的复位件,可趋势锁定销1351进入或保持在锁定车架的状态,复位件例如采用复位弹簧。
参见图8~12,收车结构140包括可相对转动的和内管142,其中内管142直接或间接的固定连接至第三转动元件133,在内管142上间隔布置有两个固定套147,外管141处在这两个固定套147之间。
内管142上设置有可沿内管轴向移动的滑套143,外管的内腔固定具有挤压套144,滑套143和挤压套144之间具有啮合的锯齿结构,内管142管壁开设有沿内管142轴向延伸的滑槽,滑套固定有与滑动槽配合的滑动销145,滑动销145与拉线136连接。
当进行收车时,转动外管141,从而带动挤压套144转动,转动过程依靠锯齿结构挤压滑套143移动,滑动销145随之沿滑动槽移动,从而拉动滑动销145从直线段滑入圆弧段,以解锁车架。
当松开外管时,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推动滑块回到原位,锁定销从圆弧段滑入直线段。为了防止外管141非预期转动,内管142上套设有二道锁机构146,二道锁机构146整体上为筒状且沿内管142轴向滑动设置,在筒状外壁上带有拨块1461,拨块1461在靠近挤压套144的端部具有卡合部1462,挤压套144内壁开设有卡槽1441,拨块1461运动时卡合部1462可进出卡槽1441,实现对挤压套144的锁定和解锁,即允许或限制外管141的旋转,在拨块1461背向挤压套144的一侧可以设置与固定套147内壁相作用的复位弹簧(图中省略),用于驱使拨块1461保持对挤压套144的锁定,需要解锁时驱动拨块1461压缩复位弹簧以解锁挤压套144。外管141通过滑块135的复位件或在与内管142之间额外设置复位件以实现复位。
在实际收车中,可单手解锁车架,并通过旋转以及上提外管141,使得把手杆120、前脚杆111和后脚杆112三者联动收折并拢。
参见图13~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童车车轮的快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180以及安装有车轮500的轮架200,其中第一连接座180置于童车车架100的底部,且开设有轴孔181,轮架200连接有转轴300用以伸入并固定于轴孔181内;转轴300在处于轴孔181内的部位带有结合槽320;第一连接座180内开设与轴孔181连通的插槽182,该插槽182内滑动安装由锁合件190,该锁合件190沿自身滑动方向具有卡入结合槽320的锁定状态,以及脱离结合槽320的释锁状态。
第一连接座180与车架之间采用分体结构,其中一部分作为外壳与车架固定,另一部分即图中标号所指部分可局部收纳至外壳中,上述锁合件190上至少一部分延伸出插槽182且作为操作柄191,外壳的相应部位设置避让口185以容许操作柄191延伸外露,以便于操作时驱使锁合件190滑动,实现锁定状态和释锁状态的变换。为了避免锁合件190在释放状态脱出第一底座,第一连接座180内还设置有限制锁合件190滑动行程范围的限位件183。通常,锁合件190的滑动方向与转轴300的轴线310垂直,避免产生相互干涉。
具体地,上述转轴300的顶端为圆锥体或截顶圆锥体,可自如穿入轴孔181中;结合槽 320为环形且绕制在转轴300的外周,用于有效卡住锁合件190。
在一实施例中,锁合件190为片状,更容易安装于插槽182中;该锁合件190的一侧延伸出插槽182,且该延伸出的部位弯折构成操作柄191,以便于外力通过该操作柄191以驱动和控制锁合件190在插槽182内的运动。
进一步的,参见图16,锁合件190具有与自身滑动方向一致且相对布置的两个侧边192(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两个侧边为相互平行直边,对应的,插槽182的内部形状至少适应锁合件190沿滑动方向进出第一连接座180,提高锁合件190滑动的效率。
锁合件190上开设有供转轴300贯穿的开孔193,开孔193具有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一延伸方向与锁合件190的滑动方向一致,且第一延伸方向的长度至少适应锁合件190的滑动行程。
此外,锁合件190上还开设有防脱孔194,限位件183穿过第一连接座180并插入防脱孔194,以防止锁合件190滑动脱出插槽182。
具体地,防脱孔194具有第二延伸方向,该延伸方向与锁合件190的滑动方向一致,且第二延伸方向的长度至少适应锁合件190的滑动行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80内开设有与轴孔181平行延伸的销孔184,销孔184与插槽182连通,且连通区与防脱孔194相对应。上述限位件183为固定在该销孔184内的限位销,且贯穿于防脱孔194,从而防止锁合件190脱出插槽182。
为了方便组装,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80的至少一部分为一体结构,插槽182开设在该一体结构区,锁合件190插入插槽182,即可完成与第一安装座270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座210以及固定于第二连接座210的两支撑臂220,车轮500可枢接于两支撑臂220之间,第二连接座210具有朝向第一连接座180的配合面211,转轴300的一端接至第二连接座210的内部,另一端经由延伸至第一连接座180的轴孔181。
其中,上述第一连接座180和第二连接座210整体上均为柱状,且两者通过彼此的轴向端面相抵。
本申请提供的快拆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方便装卸和组装,应用于童车中,能够实现车轮的快速拆卸。
为了减少第一连接座180和第二连接座210之间的抖动,参见图13~16,一实施例提供了防抖结构,防抖结构包括固定于童车车架100底部的第一连接座180以及安装有车轮500 的轮架200,轮架200通过转轴300与第一连接座180转动配合,防抖结构还包括阻尼环330、连接杆340和弹性件250,其中阻尼环330滑动套设于转轴300,且处于第一连接座180和轮架200之间;连接杆340与阻尼环330相固定且活动插设至轮架200,例如连接杆340固定至阻尼环330的外壁,避免干涉转轴的安装;轮架200上开设由供连接杆340插入的接纳槽240;弹性件250设置在该接纳槽240内,且抵靠连接杆340设置。当车轮500受到地面的震动时,弹性件250受到朝向第一连接座180的力发生形变,进而驱动阻尼环330向第一连接座180贴靠,阻尼环330与第一连接座180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界面耗能,从而抑制第一连接座180和轮架200之间的轴向震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结构可应用于前轮,亦可用于后轮。
上述连接杆340可固定至阻尼环330的外壁,避免干涉转轴的安装;连接杆340与阻尼环可采用一体成型,以提高固定效果。
如果阻尼环330与第一连接座180之间的长期直接作用,会导致各部件的损坏,因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80在朝向轮架200的一侧固定有摩擦环186,摩擦环186套设于转轴300的外周,阻尼环330与摩擦环186相抵配合,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架200包括第二连接座210以及固定于第二连接座210的两支撑臂 220,车轮500则枢接于两支撑臂220之间,转轴300的一端插接至第二连接座210的内部,另一端可拆卸地插设至第一连接座180内,两连接座之间通过轴向端面转动配合。为了便于安装弹性件250,接纳槽240开设在第二连接座210朝向第一连接座180的端面部位。
为了固定且限制转轴在第二连接座210上的位置,第二连接座210的端面部位固定有限位环230,限位环230套设于转轴300的外周;限位环230上开设有避让口231,连接杆340的一端穿过避让口231后伸入接纳槽240;连接杆340在穿过避让口231的部位上带有受限于避让口231的防脱头341。
其中,限位环230的中心区形状至少可容纳阻尼环330,以保证阻尼环330能够安装于第二连接座210。
上述避让口231可处在限位环中心区的内缘且与中心区连通,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通常,接纳槽240与防脱头341两者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以限制连接杆的脱出。
为了便于安装弹性件250,防脱头341在插入接纳槽240的一端带有定位柱3411,弹性件250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一端套设至定位柱3411,另一端与接纳槽240的槽底部相抵。
上述连接杆340可为多根,且沿阻尼环330的外周均匀布置,以便于配置多个弹性件250,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例如参见图15,沿阻尼环330外周等间隔布置有两个连接杆340。
防抖结构通过在轮架与车架之间设置具有缓冲作用的阻尼环,从而有效地消除轮架与车架之间的轴向抖动,应用于童车中,有利于提升童车的行进稳定性。
参见图15、图16,第二连接座210上还设有限制其与第一连接座发生相对转动的锁定机构290,用于实现车轮转向的变化。锁定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柱291、限位件292和拨钮293,第二连接座210上开设有固定锁定机构的安装窗口229,其中为限位件292片状的框架结构,且固定于安装窗口,框架结构内缘开设有两个档位槽,分别为第一档位槽2921和第二档位槽2922。拨钮一侧设有定位环2931,且穿过一档位槽后与定位柱穿套配合。第二连接座210内、摩擦环186、限位环230以及第一连接座180上均开设有供定位柱291伸入的通孔。锁定机构还包括与定位柱291配合的弹性件(图未示),弹性件安装于定位柱291 底部且抵靠第二连接座210。
需要车轮可转向时,拨动拨钮使定位环进入第二档位槽,相应的也带动定位柱从第一连接座中退出,回缩至第二连接座内,接触两个连接座之间的束缚,需要限制车轮转向时,拨动拨钮使定位环进入第一档位槽,弹性件会驱使定位柱进入第一连接座,即两个连接座彼此锁定。
参见图17~19,为解决现有童车车轮没有避震功能或避震效果较差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童车避震结构,包括与车架100相连的轮架200以及通过枢轴安装于轮架200的车轮500,其中,轮架200包括支撑臂220,支撑臂220的一端连接于车架100,另一端用于安装车轮500,以便于实现车架100与车轮500的相连。为了方便车轮500枢接于轮架200,支撑臂220开设有条形孔223,枢轴的端部能够伸入对应侧的条形孔223内,且沿条形孔223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保证车轮500与轮架200之间能够灵活旋转,但为了避免童车在行进过程中受到震动,导致枢轴与支撑臂220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枢轴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支撑臂22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260,在枢轴相对条形孔223滑动过程中,弹性件260会发生相应形变,从而消耗或吸收输入的震动能量,以达到避震的目的。该弹性件260的设置有利于有效地保护童车的车轮500组件,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支撑臂220通常为一根或两根,这两种设置方式为并列方案,且各有优势。其中设置一根支撑臂220,在保证一定机械支撑的前提下,可以减少童车的构件。
一实施例中,条形孔22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臂2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另一实施例中,支撑臂220为并排布置的两根,分别为第一支撑臂221和第二支撑臂222,两支撑臂220相对的一侧为内侧,车轮500处在两支撑壁的内侧之间,参见图17,组装状态下,两支撑臂220夹持车轮500,有利于提升车轮500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支撑臂 220与车轮500的连接,条形孔223在支撑臂220的内、外两侧均为开放结构,以便于枢轴贯穿两支撑臂220之间。为了保护条形孔223内的部件以及提高童车的整体美观性,支撑臂220的外侧安装有遮蔽条形孔223的盖帽280。
关于两支撑臂220与车架100的连接方式,在一实施例中,两根支撑臂220具有相对的顶端和底端,其中顶端相互交汇并连接至车架100,条形孔223邻近所在支撑臂220的底端,避免了各部件组装的相互干涉,也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美观。
为了便于支撑臂220的外侧与盖帽280的配合,一实施例中,支撑臂220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卡槽227,盖帽280的边缘282设有与各卡槽227定位配合的卡爪281。
例如参见图18,支撑臂220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卡槽227,且分布在条形孔 223的两侧,其中一卡槽227邻近与所在支撑臂220的底部;相应地,盖帽280的边缘282设有两个卡爪281。
进一步的,一实施例中,支撑臂220的外侧设有处在条形孔223外围的沉降区224,盖帽280的边缘282能够置入沉降区224。盖帽280的边缘282与沉降区224的侧壁能够紧密贴合,不易受震动而发生松动,且实现了条形孔223外围的有效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条形孔223在位于支撑臂220内侧的部位具有收口部位228,能够限制枢轴沿条形孔223滑动的极限位置;参见图18,收口部位为开设在支撑臂220的通孔,通孔的宽度方向与枢轴的径向一致,其长度延伸方向与条形孔223相同,但小于条形孔的长度,
为了方便安装弹性件260,参见图18~19,在一实施例中,条形孔223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内缘带有向支撑臂220外侧扩展的抵靠座226,枢轴的端部处于抵靠座226相对的一端,弹性件260抵压在枢轴与抵靠座226之间,保证车轮500在受震动时,弹性件260能够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以达到减震的目的。
弹性件250作为减震的重要部件,可采用螺旋弹簧、涡卷弹环或异型弹簧等。而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枢轴与支撑臂220之间安装弹性件260,弹性件260采用螺旋弹簧,枢轴的端部设有安装座270,安装座270设有定位柱271;组装时,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抵靠座226相抵,另一端套设在定位柱271上,参见图18、图19。
为了有效地固定安装座270,在一实施例中,在条形孔223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带有沿条形孔223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缘225,相应地,安装座270的两侧分别带有与相应侧凸缘225配合的台阶结构272。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条形孔223的内缘中与抵靠座226相对的一侧为弧面,安装座270在朝向该弧面相适配的外形。通过弧面配合,使安装座270的安装更为牢固,且减少间隙,防止受震动带来噪声或安装座270的位置发生移动。
童车避震结构通过在枢轴与支撑臂之间设置弹性件,以缓冲或抵消车轮受外力引发的震动力,起到避震的作用。该童车避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佳,应用于童车中,能够提升童车的使用稳定性和舒适性。
童车在行进过程的停止需通过刹车结构进行刹车,但现有大多数的刹车结构较为复杂,且刹车效果较差。对于这些问题,参见图20、图25~27,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童车的刹车结构,包括车架100和车轮500,其中车轮500通过轮座400安装于车架100的底部,本实施例中车轮500为童车的后轮520;车轮500在朝向车架100地一侧环布有多个刹车卡槽521,车架100上固定有沿车架100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杆150,横杆150为空心杆且内部设置有与刹车卡槽521相配合的刹车销151,横杆150上转动有传动套160,传动套160的外周固定套设有刹车踏板170。其中刹车踏板170作为外力的受力点,以控制传动套160的转动,转动的传动套160与横杆150相对转动,使刹车销151与刹车卡槽521相配合。
上述横杆150内设有传动杆152,传动杆152一端与传动套160相抵联动,另一端的端面开设有安装槽1521,刹车销151的一端滑动地插入该安装槽1521内且与安装槽1521的槽底之间抵压有蓄势弹性件153。当刹车销151未与刹车卡槽521的位置对正时,蓄势弹性件153存储的弹性势能够减缓刹车销151朝向刹车卡槽521的运动,保证刹车销151能够准确卡入刹车卡槽。本实施例中的蓄势弹性件153可为螺旋弹簧等。
安装槽1521的侧壁开设有沿刹车销151滑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1522,刹车销151上固定有伸入导向孔1522的第一导向件156,蓄势弹性件153的形变量受限于第一导向件156在导线孔内的极限形成。
一实施例中,横杆150的侧壁开设有条形的引导孔159,传动杆152远离车轮500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导向件157,第二导向件157经由引导孔159延伸至横杆150的外部,且延伸处的部位为联动端;传动套160的轴向端面开设有导向槽161,联动端置入该导向槽161内,传动套160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导向槽161的槽壁抵靠驱动的第二导向件157并带动传动杆152。
其中,上述第二导向件157为导向柱,且圆柱外周壁与导向槽161的槽壁配合。导向槽 161的槽壁具有将第二导向件157推向车轮500一侧的驱动段162,在驱动段162的末端带有转折的卡合段163,卡合段163用于将传动杆152保持在车轮500趋近以实现刹车的状态。
为了方便刹车,一实施例中,沿横杆150长度方向,传动套160以及刹车踏板170配置的中部区域,传动杆152有两根,分别处在传动套160轴向的两侧;通过传动套160同时控制两传动杆,以实现车架两侧车轮的同时刹车。
参见图25,横杆150上套设有两个端帽154,沿横杆150长度方向,两个端帽154分别处在传动套160的两侧,以夹持固定传动套160;各端帽154分别通过径向贯穿横杆150的第一紧固件155固定于横杆150;为了避免各部件的安装和运动干涉,传动杆152上开设有沿横杆15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条孔1523,第一紧固件155在横杆150的内部穿过第一避让条孔1523。
关于端帽154与传动套160之间的固定,在一实施例中,两个端帽154相向的一侧带有环形台阶1541,传动套160轴向的两侧端面与相应侧的环形台阶1541相抵;相抵后,两端帽154能够限制传动套160轴向位移。
参见图25~27,在一实施例中,轮座400上固定有结合套410,横杆150邻近车轮500的一端插入结合套410,结合套410通过径向贯穿横杆150的第二紧固件411与横杆150相固定;为了避让第二紧固件411,传动杆152上开设有沿横杆150长度延伸的第二避让条孔1524,第二紧固件411在横杆150的内部穿过第二避让条孔1524。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可采用螺栓、螺钉、铆钉或销等。
为了避免干涉,第一避让条孔1523与第二避让条孔1524的贯通方向相互垂直。
当解除刹车时,为了实现传动杆和刹车踏板的复位,在一实施例中,传动杆152伸入结合套410的一端、且与轮座400之间抵压有复位弹簧158。
为了便于外部施力进行刹车,在一实施例中,刹车踏板170包括处在传动套160外周的筒体171,以及固定于筒体171外壁的踏板172;筒体171的内壁与传动套160的外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齿槽结构、以保持彼此同步转动。
本申请提供的刹车结构采用一体式的传动杆,减少了构件,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且通过刹车踏板能够驱动传动套的转动,进而联动传动杆,达到刹车的目的。此外,传动杆上还设置的蓄势弹性件,能够保证刹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刹车力度过大,导致刹车结构的损坏。
参见图20~2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可缓冲避震的轮座400,用于连接车架100和车轮500,轮座400包括第一座体420、第二座体430、缓冲组件440和限位杆450,其中第一座体420固定于童车车架100的底部432,其内带有底部432开放的容纳室421;第二座体 430具有相对的顶部431和底部432,其中顶部431伸入容纳室421内且摆动安装,底部432 处于容纳室421外且用于安装车轮500;缓冲组件440作用于第一座体420和第二座体430 之间,以抑制第二座体430的摆动;第二座体430上开设有绕摆动轴线延伸的弧形孔434,限位杆450固定在容纳室421内且穿入弧形孔434,用以限制第二座体430的摆动极限位置。
其中,第一座体420的容纳室421在第二座体430摆动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室壁为开放式,以便于将第二座体430安装至第一座体420,参见图22。
第二座体的具体结构中,与车轮安装对应的,第二座体的底部432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车轮500的轮轴孔4321,轮轴孔432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座体430的摆动轴线相互平行。第二座体上还设有密封轮轴孔4321的封盖。轮轴孔4321与内部的转轴之间可采用前文实施例的快拆结构,图中可见锁合件的操作柄191。
为了限制第二座体430的摆动极限位置,弧形孔434设置在摆动轴线的下方。
参见图23,一实施例中,第二座体430的顶部431和底部432的结合部位设有过渡台阶433,容纳室421的室壁底缘与过渡台阶433邻近贴合,能够平滑过渡,保证两座体的组装整齐性。
上述缓冲组件440包括拉杆441、压帽443和缓冲弹簧444,其中拉杆441的一端伸入第二座体430内且摆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容纳室421;压帽443连接在拉杆441伸出容纳室421的一端;缓冲弹簧444套设在拉杆441上,缓冲弹簧444的一端与容纳室421的室壁外侧相抵,另一端与压帽443相抵。
具体的,拉杆441的一端与第二座体430之间摆动安装,容纳室421的室壁开设有与拉杆441穿出位置相应的避让窗422。其中,避让窗422为条形,且与拉杆441的摆动幅度相应。
为了固定缓冲弹簧的位置,避让窗422的边缘带有外凸的定位件423,缓冲弹簧444的一端套设在该定位件423上。具体地,参见图21,定位件423为一对凸柱,分别处在避让窗422的两相对侧边上。
通常要求压帽443与相对于拉杆441位置可调,以改变缓冲弹簧444的预紧力。实现可调的手段有很多,例如一实施例中,拉杆441伸出容纳室421的一端设有一固定头442,压帽443活动地穿套于拉杆441,固定头442与压帽443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4422 和导向斜面4431。
压帽443相对于拉杆441转动时,通过导向斜面4431的作用改变与拉杆441的相对位置。
其中,上述压帽443为杯状且罩设于固定头442,导向斜面4431配置在固定头442的外壁与压帽443的内壁之间。
一实施例中,固定头442的外壁带有沿周向延伸的滑槽,压帽443的内壁带有处在滑槽内的定位筋,滑槽通过定位筋限制压帽的转动幅度。
导向斜面4431由齿形结构提供,压帽443与固定头442两者的齿形结构类似,齿形结构的外缘包括导向斜面4431和轴向端面4434。
固定头442上的端面4423与压帽443底壁4433相抵时,压帽443更靠近固定头442,缓冲弹簧伸展,即预紧力较小。
压帽443相对固定头442旋转后,通过彼此导向斜面的作用,直至固定头442上的端面 4423与压帽443上齿形结构的端面4423相抵,此时压帽443远离固定头442,缓冲弹簧压缩,即预紧力较大。缓冲组件可以达到缓冲避震的效果;该轮座应用于车轮与车架之间,可有效消除地面传来的震动,提升童车的使用稳定性。
传统的童车在脚杆和/或把手杆上设置有标识,用于证明产品品牌或操作提醒,目前设置标识的方式包括喷涂、粘贴和镂空,但存在标识不明显或容易脱落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参见图28~3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镶嵌式的标识组件800,包括第一部件810和第二部件820,其中第一部件810带有实体结构的标识部811,第二部件820可与第一部件810相互叠靠,且设有与标识部811形状互补位置对应的定位槽821,组装时,第一部件810的标识部811可镶嵌在定位槽821内。第一部件810与第二部件820两者在相互叠靠的部位处,其中一者开设有通孔830,另一者设有穿过通孔830的定位杆840。
进一步的,参见图30,定位杆840穿过通孔830的一端之间设有受限于通孔830边缘的防脱头841,提升了组装的牢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防脱头841相对于定位杆840具有更大的外经、且与定位杆840采用一体结构。
为了保证标识的清晰度和整体美观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810与第二部件820的交界部位在高度上平滑过渡;标识部811与定位槽821的边缘部位在高度上平滑过渡。
参见图28~30,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810的表面带有沉降区812,标识部811处在沉降区812内,第二部件820整体上镶嵌于沉降区812内。通孔830开设在沉降区812,定位槽821的槽底为开放结构,第二部件820上在定位槽821的周边区域为扩展部822,定位杆 840处在扩展部822。为了使第二部件820整体上能够镶嵌于沉降区812内,通常要求第二部件820的外轮廓与沉降区812的形状相互匹配。
参见图31~33,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槽821的槽底整体上为封闭结构,第二部件820为半筒结构,凸起一侧的外壁作为第一部件810的安装面,以充分显示标识。
进一步的,第一部件810的自身作为标识部811,其整体镶嵌至定位槽821内。
为了提升第一部件810和第二部件820的组装牢固度,通孔830设置至少两处,以提升组装牢固度。例如参见图29,第二部件820上设有两个通孔830,相应地,第一部件810设有两个定位杆840;参见图32,第二部件820上开设有三个通孔830,相应地,第一部件810 设有三个定位杆840。
上述镶嵌式的标识组件可应用于童车上,例如安装至关节部位130的盖板上或安装于把手杆120上,以起到显示品牌或提示操作等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童车避震结构,包括与童车车架相连的轮架以及通过枢轴安装于所述轮架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臂,各所述支撑臂分别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枢轴的端部伸入对应侧的条形孔内、且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配合,所述枢轴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支撑臂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枢轴相对条形孔滑动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相应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支撑臂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所述车轮处在两支撑臂的内侧之间,所述条形孔在支撑臂的内、外两侧均为开放结构,所述支撑臂的外侧安装有遮蔽所述条形孔的盖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卡槽,盖帽的边缘设有与各卡槽定位配合的卡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在位于支撑臂内侧的部位具有收口部位、以限制所述枢轴沿条形孔滑动的极限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外侧设有处在所述条形孔外围的沉降区,所述盖帽的边缘置入所述沉降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的内缘带有向支撑臂外侧扩展的抵靠座,所述枢轴的端部处于所述抵靠座相对的一端,所述弹性件抵压在所述枢轴与所述抵靠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的端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抵靠座相抵,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条形孔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带有沿条形孔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缘,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带有与相应侧凸缘配合的台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的内缘中,与所述抵靠座相对的一侧为弧面,所述安装座在朝向该弧面相适配的外形。
10.一种童车,包括车架和车轮,车架包括交汇连接的两脚杆和把手杆,且这三者交汇处为关节部位,两脚杆一者为前脚杆、另一者为后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童车避震结构。
CN202111341906.6A 2021-11-12 2021-11-12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Pending CN114179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1906.6A CN114179895A (zh) 2021-11-12 2021-11-12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1906.6A CN114179895A (zh) 2021-11-12 2021-11-12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9895A true CN114179895A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3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1906.6A Pending CN114179895A (zh) 2021-11-12 2021-11-12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989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5600Y (zh) * 2000-12-27 2001-10-24 孙云霞 滑板车的减震装置-2
US20040075247A1 (en) * 2002-10-16 2004-04-22 Wan-Hsing Lin Foldable three-wheel baby carriage with a shock-absorbing function
FR2889148A1 (fr) * 2005-03-08 2007-02-02 Dorel France Sa Sa Poussette pour enfant, a roues equipees de suspensions
CN201350920Y (zh) * 2008-12-23 2009-11-25 古正煇 一种童车前轮减震机构
CN201553180U (zh) * 2009-09-29 2010-08-18 杜富波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用三轮手推车
CN202449043U (zh) * 2010-12-22 2012-09-26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轮座避震装置
CN103204211A (zh) * 2013-04-10 2013-07-17 平湖市孩儿乐塑料五金厂 一种童车用前叉
CN108860280A (zh) * 2018-06-22 2018-11-23 中山市金亮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收车的童车车架
CN210555069U (zh) * 2019-05-30 2020-05-19 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童车
CN212289992U (zh) * 2020-04-27 2021-01-05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折叠与伸缩的儿童手推车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5600Y (zh) * 2000-12-27 2001-10-24 孙云霞 滑板车的减震装置-2
US20040075247A1 (en) * 2002-10-16 2004-04-22 Wan-Hsing Lin Foldable three-wheel baby carriage with a shock-absorbing function
FR2889148A1 (fr) * 2005-03-08 2007-02-02 Dorel France Sa Sa Poussette pour enfant, a roues equipees de suspensions
CN201350920Y (zh) * 2008-12-23 2009-11-25 古正煇 一种童车前轮减震机构
CN201553180U (zh) * 2009-09-29 2010-08-18 杜富波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用三轮手推车
CN202449043U (zh) * 2010-12-22 2012-09-26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轮座避震装置
CN103204211A (zh) * 2013-04-10 2013-07-17 平湖市孩儿乐塑料五金厂 一种童车用前叉
CN108860280A (zh) * 2018-06-22 2018-11-23 中山市金亮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收车的童车车架
CN210555069U (zh) * 2019-05-30 2020-05-19 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童车
CN212289992U (zh) * 2020-04-27 2021-01-05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折叠与伸缩的儿童手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2968Y (zh) 手推车的车轮避震装置
US7264257B2 (en) Folding cycle
KR20070085259A (ko) 유모차
TWI520869B (zh) 嬰兒車的煞車機構
CN110356448B (zh) 手推车
WO2020248800A1 (zh) 手推车
CN201761521U (zh) 婴儿推车手动刹车机构
CN203958497U (zh) 折叠车
KR101375740B1 (ko) 유모차용 브레이크장치
CN114179895A (zh) 童车避震结构及童车
CN206606249U (zh) 一种儿童手推车及其后轮刹车系统
CN107485141B (zh) 箱包
CN217074613U (zh) 一种童车车轮挡泥罩
KR101286225B1 (ko) 다변형 접이식 자전거
CN202944381U (zh) 一种儿童推车收合机构
CN201086733Y (zh) 折叠式婴儿车的收合装置
KR101932170B1 (ko) 상호 연결 가능한 자전거
CN216994470U (zh) 童车的刹车结构
CN217100139U (zh) 可缓冲避震的轮座
CN210191569U (zh) 一种刹车装置及儿童推车
CN2905587Y (zh) 童车折叠结构
CN112477966A (zh) 一种快速折叠式童车车架
CN108454687B (zh) 可切换单双座的多功能童车
CN111152874A (zh) 一种滑板车
CN220555373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车把折叠锁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