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0372B -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60372B
CN114160372B CN202111477118.XA CN202111477118A CN114160372B CN 114160372 B CN114160372 B CN 114160372B CN 202111477118 A CN202111477118 A CN 202111477118A CN 114160372 B CN114160372 B CN 114160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otating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1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0372A (zh
Inventor
陈松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weitong Electric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weitong Electr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weitong Electric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weitong Electric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71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60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60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0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0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0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epara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AI智能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为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加工设备包括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和AI智能传感器外壳,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包括有安装组件、传动组件、推动组件、限位组件、支撑组件、移动组件、打胶组件和检测组件;AI智能传感器外壳通过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进行打胶,安装组件、传动组件和推动组件的配合可以使AI智能传感器外壳安装,通过设置的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可以在不使用机械手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进行打胶,并且打胶的速度和效果不比机械手差,也不需要复杂的程序控制,减少维护成本,装置本身造价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AI智能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AI智能传感器要求具有非常好的防水密封性能,传统的AI智能传感器外壳大多是通过打胶后在用螺丝上紧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能够保证较好的密封性能,传统的打胶方式都是通过机械手控制打胶机的打胶头移动进行打胶,这种方式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由于机械手及配套的控制设备非常的昂贵,且需要复杂的电控程序控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在不使用机械手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进行打胶,并且打胶的速度和效果不比机械手差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包括用于为AI智能传感器外壳打胶的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所述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包括有安装组件、传动组件、推动组件、限位组件、支撑组件、移动组件、打胶组件和检测组件;
所述AI智能传感器外壳通过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进行打胶,所述安装组件、传动组件和推动组件的配合可以使AI智能传感器外壳安装,所述限位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撑组件的移动,所述支撑组件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打胶组件,所述打胶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检测组件。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有固定台、限位固定块、限位侧板、第一转动支架、转动板、连接支架、弧形卡合头和弧形压头,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固定块,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外侧对称固定有所述限位侧板,所述限位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支架,所述第一转动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弧形卡合头,所述弧形卡合头可将所述AI智能传感器外壳的拐角卡合接触,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弧形压头。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二转动支架、长板支架、第三转动支架、拉伸弹簧、转动拉杆、无弹拉绳、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支架固定在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转动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长板支架,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长板支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板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转动支架,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三转动支架之间通过所述拉伸弹簧连接,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长板支架相互转动连接处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拉杆,所述转动拉杆的位置处在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长板支架围成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上,所述转动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无弹拉绳,所述无弹拉绳沿着所述转动拉杆延伸的方向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轮,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轮改变无弹拉绳的方向,所述无弹拉绳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动轮,且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轮再次改变所述无弹拉绳的方向,所述无弹拉绳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转动轮,且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轮再次改变所述无弹拉绳的方向。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有夹持条、杆状支架、滑动套、同步杆、固定件、推杆和第四转动支架,两个所述夹持条相对的一面和两个所述限位侧板相对一面的延长部分重叠,所述夹持条安装在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外侧,所述杆状支架的两端具有向所述固定台方向弯曲的弯折部分,所述杆状支架通过两端弯折部分固定在所述夹持条的顶部,所述杆状支架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动套,两个所述滑动套之间通过一根所述同步杆固定连接,所述同步杆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固定台的部分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可将所述AI智能传感器外壳推动,所述滑动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四转动支架,所述第四转动支架的一端和所述无弹拉绳的末端转动固定。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限位壳体、第一滑动杆、半圆槽、伸缩卡条、半圆缺口、固定限位部、第一压缩弹簧和弹簧导向杆,所述限位壳体固定在所述限位侧板的一端外侧,所述限位壳体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半圆槽,所述半圆槽的内侧可滑动连接有所述伸缩卡条,所述伸缩卡条在所述限位壳体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卡条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半圆槽形状匹配的所述半圆缺口,所述伸缩卡条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限位部,所述固定限位部固定在所述限位壳体的一端内侧,所述伸缩卡条的一端和其对应部分的所述限位侧板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内侧套设有所述弹簧导向杆,所述弹簧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伸缩卡条的一端外侧并可在所述限位侧板的内侧滑动。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配重台和耐磨轨道,所述配重台的内侧和所述第一滑动杆的顶端固定,所述配重台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耐磨轨道。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打胶壳、密封胶软管、圆形限位板、金属轴承、轴承套、滑动支架、第二滑动杆和电机,所述第一打胶壳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所述密封胶软管,所述第一打胶壳的一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圆形限位板,且所述圆形限位板和所述第一打胶壳均在所述耐磨轨道内相匹配的槽内滑动,所述第一打胶壳的顶部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金属轴承,所述金属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所述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之间安装在所述配重台的顶部外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打胶组件包括有转动壳体、钢珠、第一弹性耐磨片、第二弹性耐磨片、硬质环形支架、第二压缩弹簧、硬质管道、加强筋板、第二打胶壳和出胶嘴,所述转动壳体通过所述钢珠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打胶壳的底部内侧,在所述第一打胶壳内侧密闭空间内的所述转动壳体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为环形,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的一端和其相对部分的所述转动壳体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弹性耐磨片,所述第二弹性耐磨片为环形,所述第二弹性耐磨片的外端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打胶壳的底部内壁面位置处,所述转动壳体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可将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半覆盖的所述硬质环形支架,所述硬质环形支架和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压缩弹簧,所述转动壳体的一端内壁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硬质管道,所述硬质管道的一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加强筋板,所述硬质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所述第二打胶壳,所述加强筋板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打胶壳和所述转动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打胶壳的底部内侧固定连通有所述出胶嘴。
作为本发明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有第五转动支架、竖板、弹片、固定方柱、方形弹簧座、第三压缩弹簧、滑动壳体、转动角度传感器、校测轮和加强壳体,所述第二打胶壳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五转动支架,所述第五转动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竖板,且两个竖板之间也通过所述第五转动支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板之间与所述竖板和所述第二打胶壳之间均通过所述弹片连接,所述竖板的两面外侧均对称固定有所述固定方柱,所述固定方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方形弹簧座,所述方形弹簧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压缩弹簧,所述第三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滑动壳体,所述滑动壳体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角度传感器,所述转动角度传感器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校测轮,所述校测轮与所述第二打胶壳在所述耐磨轨道相匹配的槽内转动接触,所述滑动壳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加强壳体,所述加强壳体固定在所述竖板的外侧。
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放置在两个夹持条之间,并使推杆的一端可以与AI智能传感器外壳接触;
S2:用手推动推杆,使推杆带动AI智能传感器外壳顺着夹持条移动至两个限位侧板之间,直至AI智能传感器外壳接触到限位固定块;
S3:等待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进行自动打胶;
S4:打胶完成后松开推动推杆的手;
S5:用手将配重台向上抬起;
S6:取下打胶完成的AI智能传感器外壳。
一种AI智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AI智能传感器是采用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加工设备或使用方法制作而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可以在不使用机械手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进行打胶,并且打胶的速度和效果不比机械手差,也不需要复杂的程序控制,减少维护成本,装置本身造价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安装组件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传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推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转动板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图5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图7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移动组件的整体结构仰剖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第一打胶壳的底部结构仰剖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图10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检测组件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检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图13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
11、安装组件;111、固定台;112、限位固定块;113、限位侧板;114、第一转动支架;115、转动板;116、连接支架;117、弧形卡合头;118、弧形压头;
12、传动组件;121、第二转动支架;122、长板支架;123、第三转动支架;124、拉伸弹簧;125、转动拉杆;126、无弹拉绳;127、第一转动轮;128、第二转动轮;129、第三转动轮;
13、推动组件;131、夹持条;132、杆状支架;133、滑动套;134、同步杆;135、固定件;136、推杆;137、第四转动支架;
14、限位组件;141、限位壳体;142、第一滑动杆;1421、半圆槽;143、伸缩卡条;1431、半圆缺口;144、固定限位部;145、第一压缩弹簧;146、弹簧导向杆;
15、支撑组件;151、配重台;152、耐磨轨道;
16、移动组件;161、第一打胶壳;162、密封胶软管;163、圆形限位板;164、金属轴承;165、轴承套;166、滑动支架;167、第二滑动杆;168、电机;
17、打胶组件;171、转动壳体;172、钢珠;173、第一弹性耐磨片;174、第二弹性耐磨片;175、硬质环形支架;176、第二压缩弹簧;177、硬质管道;178、加强筋板;179、第二打胶壳;1791、出胶嘴;
18、检测组件;181、第五转动支架;182、竖板;183、弹片;184、固定方柱;185、方形弹簧座;186、第三压缩弹簧;187、滑动壳体;188、转动角度传感器;1881、校测轮;189、加强壳体;
2、AI智能传感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4所示:
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包括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和AI智能传感器外壳2,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包括有安装组件11、传动组件12、推动组件13、限位组件14、支撑组件15、移动组件16、打胶组件17和检测组件18;
AI智能传感器外壳2通过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进行打胶,安装组件11、传动组件12和推动组件13的配合可以使AI智能传感器外壳2安装,限位组件14和安装组件11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撑组件15的移动,支撑组件15的内侧设置有移动组件16,移动组件16的底部设置有打胶组件17,打胶组件17的一端设置有检测组件18。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安装组件11、传动组件12和推动组件13的配合,可以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固定在目标位置,并控制限位组件14,限位组件14可以控制支撑组件15下降,配重台151的内侧应该还设置一个振动传感器或者电子陀螺仪,当配重台151突然下降的时候,可以通过振动传感器或者电子陀螺仪进行检测,从而启动移动组件16和检测组件18,也可以在第二滑动杆167的底部投影位置处设置一个按压开关,按压开关可以固定在固定台111表面,当配重台151下降的时候会带动第二滑动杆167移动,当配重台151下降到目标位置后会将按压开关进行按压,从而启动移动组件16和检测组件18,通过设置的移动组件16、打胶组件17和检测组件18的配合,可以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2进行打胶。
进一步而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1包括有固定台111、限位固定块112、限位侧板113、第一转动支架114、转动板115、连接支架116、弧形卡合头117和弧形压头118,固定台11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固定块112,固定台111的顶部外侧对称固定有限位侧板113,限位侧板1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架114,第一转动支架1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15,转动板1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架116,连接支架1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卡合头117,弧形卡合头117可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的拐角卡合接触,转动板1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头11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2包括有第二转动支架121、长板支架122、第三转动支架123、拉伸弹簧124、转动拉杆125、无弹拉绳126、第一转动轮127、第二转动轮128和第三转动轮129,第二转动支架121固定在转动板115的一端外侧,第二转动支架1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长板支架122,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长板支架1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长板支架1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支架123,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第三转动支架123之间通过拉伸弹簧124连接,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长板支架122相互转动连接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拉杆125,转动拉杆125的位置处在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长板支架122围成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上,转动拉杆1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无弹拉绳126,无弹拉绳126沿着转动拉杆125延伸的方向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127,并通过第一转动轮127改变无弹拉绳126的方向,无弹拉绳12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128,且通过第二转动轮128再次改变无弹拉绳126的方向,无弹拉绳126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轮129,且通过第三转动轮129再次改变无弹拉绳126的方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推动组件13包括有夹持条131、杆状支架132、滑动套133、同步杆134、固定件135、推杆136和第四转动支架137,两个夹持条131相对的一面和两个限位侧板113相对一面的延长部分重叠,夹持条131安装在固定台111的顶部外侧,杆状支架132的两端具有向固定台111方向弯曲的弯折部分,杆状支架132通过两端弯折部分固定在夹持条131的顶部,杆状支架13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套133,两个滑动套133之间通过一根同步杆134固定连接,同步杆134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35,固定件135靠近固定台111的部分内侧固定连接有推杆136,推杆136可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推动,滑动套13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支架137,第四转动支架137的一端和无弹拉绳126的末端转动固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4包括有限位壳体141、第一滑动杆142、半圆槽1421、伸缩卡条143、半圆缺口1431、固定限位部144、第一压缩弹簧145和弹簧导向杆146,限位壳体141固定在限位侧板113的一端外侧,限位壳体14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142,第一滑动杆142的一端开设有半圆槽1421,半圆槽1421的内侧可滑动连接有伸缩卡条143,伸缩卡条143在限位壳体14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开设有与半圆槽1421形状匹配的半圆缺口1431,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限位部144,固定限位部144固定在限位壳体141的一端内侧,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和其对应部分的限位侧板113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45,第一压缩弹簧145的内侧套设有弹簧导向杆146,弹簧导向杆146的一端固定在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外侧并可在限位侧板113的内侧滑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5包括有配重台151和耐磨轨道152,配重台151的内侧和第一滑动杆142的顶端固定,配重台15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耐磨轨道15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2进行打胶,是半自动半手动的方式进行的,人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很好的在AI智能传感器外壳2上进行打胶,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放置在两个夹持条131中间,用手推动固定件135,固定件135会带动同步杆134和推杆136一起移动,推杆136移动后会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推动,使AI智能传感器外壳2顺着夹持条131的限制滑动至两个限位侧板113中间,直至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抵到限位固定块112为止,从而实现初步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移动至目标位置,与此同时,在固定件135移动的时候,固定件135会带动推杆136从而带动滑动套133移动,通过设置的杆状支架132,可以使滑动套133稳定的移动,滑动套133移动会带动上侧的第四转动支架137一起移动,第四转动支架137移动会将无弹拉绳126拉动,通过设置的第三转动轮129,可以实现在滑动套133向左移动的时候,仍然可以将无弹拉绳126的右端向右侧拉动,无弹拉绳126被拉动后,通过设置的第二转动轮128继续改变无弹拉绳126的拉动方向,然后在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动轮127,再次改变无弹拉绳126的拉动方向,最终实现通过无弹拉绳126将两个转动拉杆125相向拉动,转动拉杆125被拉动后,转动拉杆125会带动长板支架122转动,使两个转动连接的长板支架122的转动部分向AI智能传感器外壳2位置移动,长板支架1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支架121的转动连接可以使转动板115围绕第一转动支架114转动,使转动板115逐渐转为水平状态,在该工作步骤中,长板支架122的转动需要克服拉伸弹簧124的拉力进行转动,通过设置的第三转动支架123,可以使拉伸弹簧124更好的连接在长板支架122上,转动板115在转动为水平状态后,转动板115会带动连接支架116从而带动弧形卡合头117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进行卡合,使AI智能传感器外壳2固定在该位置不会发生移动,与此同时,在转动板115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板115会带动弧形压头118一起移动,几乎在转动板115完全处于水平状态时,弧形压头118才能将限位组件14中的伸缩卡条143推动到目标位置,当伸缩卡条143被推动的时候,伸缩卡条143会带动弹簧导向杆146一起移动,使弹簧导向杆146插入限位侧板113的内侧,同时伸缩卡条143移动时会克服第一压缩弹簧145的弹力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的固定限定部,可以使固定限位部144限制伸缩卡条143的移动行程,避免伸缩卡条143与限位壳体141发生分离,在伸缩卡条143移动的过程中,原本伸缩卡条143会插在第一滑动杆142的半圆槽1421内,使第一滑动杆142在该位置不会发生滑动,当伸缩卡条143移动到目标位置后,伸缩卡条143的半圆缺口1431的圆心位置与第一滑动杆142的轴心重叠的时候,第一滑动杆142可以自由的滑动不受伸缩卡条143的限制,受到配重台151重力的影响,配重台151会带动第一滑动杆142向固定台111方向滑动,直至配重台151带动耐磨轨道152移动至与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接触,此时完成打胶的准备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组件16包括有第一打胶壳161、密封胶软管162、圆形限位板163、金属轴承164、轴承套165、滑动支架166、第二滑动杆167和电机168,第一打胶壳16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密封胶软管162,第一打胶壳161的一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圆形限位板163,且圆形限位板163和第一打胶壳161均在耐磨轨道152内相匹配的槽内滑动,第一打胶壳161的顶部外端面固定连接有金属轴承164,金属轴承16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套165,轴承套165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滑动支架166,滑动支架16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167,第二滑动杆167的一端与电机168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电机168通过之间安装在配重台151的顶部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短暂的等待之后,装置会同时给电机168和转动角度传感器188通电,电机168通电后会带动第二滑动杆167转动,第二滑动杆167转动会带动滑动支架166移动,滑动支架166会带动轴承套165移动,轴承套165会带动金属轴承164移动,金属轴承164会带动第一打胶壳161进行移动,受到耐磨轨道152的限制,第一打胶壳161只能顺着耐磨轨道152内侧开设的槽进行移动,第一打胶壳161移动的时候会带动圆形限位板163一起移动,通过设置的圆形限位板163,可以使第一打胶壳161移动的时候更加稳定,只能使第一打胶壳161进行水平移动,不会使第一打胶壳161发生倾斜,在第一打胶壳161移动的时候,第一打胶壳161与电机168的主轴位置发生变化,通过设置的轴承套165和金属轴承164的配合,可以解决由于第一打胶壳161的移动第二滑动杆167相对第一打胶壳161位置发生转动的问题,第一打胶壳161顺着耐磨轨道152移动的轨迹,就是需要打胶的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打胶组件17包括有转动壳体171、钢珠172、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第二弹性耐磨片174、硬质环形支架175、第二压缩弹簧176、硬质管道177、加强筋板178、第二打胶壳179和出胶嘴1791,转动壳体171通过钢珠172转动设置在第一打胶壳161的底部内侧,在第一打胶壳161内侧密闭空间内的转动壳体17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第一弹性耐磨片173为环形,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的一端和其相对部分的转动壳体171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弹性耐磨片174,第二弹性耐磨片174为环形,第二弹性耐磨片174的外端面固定在第一打胶壳161的底部内壁面位置处,转动壳体17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可将第一弹性耐磨片173半覆盖的硬质环形支架175,硬质环形支架175和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76,转动壳体171的一端内壁面固定连接有硬质管道177,硬质管道177的一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板178,硬质管道177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打胶壳179,加强筋板178的两端均与第二打胶壳179和转动壳体17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打胶壳179的底部内侧固定连通有出胶嘴1791。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直接通过第一打胶壳161底部进行打胶,打胶的效果不好,打胶的出胶嘴1791应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才能使打出的胶形状更好,且更容易粘在AI智能传感器外壳2上,如果在第一打胶壳161的底部设置出胶嘴1791,那么在第一打胶壳161移动到其他位置的时候,第一打胶壳161底部的出胶嘴1791无法随着进行改变角度,最终会导致打胶失败,通过设置的打胶组件17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密封胶通过密封胶软管162进入第一打胶壳161的内侧后,会继续进入硬质管道177的内侧,进入硬质管道177内侧的胶进而会进入第二打胶壳179内,最终从第二打胶壳179底部设置的出胶嘴1791流出,此时的出胶嘴1791可以固定在第二打胶壳179的底部不发生转动,并且出胶嘴1791的出胶部分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密封胶更容易挤出并粘在AI智能传感器外壳2的外侧,由于第一打胶壳161随着耐磨轨道152移动的时候,受到耐磨轨道152内侧的槽影响,第一打胶壳161只能水平移动,同样的道理,第二打胶壳179也是顺着耐磨轨道152开设的其他槽进行移动,且第一打胶壳161和第二打胶壳179的移动轨迹相同,但是移动具有先后的顺序,相当于第一打胶壳161通过转动的硬质管道177牵引第二打胶壳179进行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第二打胶壳179底部的出胶嘴1791相对与第一打胶壳161发生转动,使第二打胶壳179底部的出胶嘴1791的倾斜方向始终可以随着耐磨轨道152的轨迹发生相对应的转动,使第二打胶壳179底部的出胶嘴1791打出的密封胶更好,通过设置的第二弹性耐磨片174和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相互叠压在一起,并且通过第二压缩弹簧176对第一弹性耐磨片173始终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实现第一弹性耐磨片173和第二弹性耐磨片174之间以及第二弹性耐磨片174和转动壳体171之间更加紧密的转动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密封胶从转动壳体171和第一打胶壳161之间的缝隙流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8包括有第五转动支架181、竖板182、弹片183、固定方柱184、方形弹簧座185、第三压缩弹簧186、滑动壳体187、转动角度传感器188、校测轮1881和加强壳体189,第二打胶壳179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支架181,第五转动支架1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182,且两个竖板182之间也通过第五转动支架181转动连接,两个竖板182之间与竖板182和第二打胶壳179之间均通过弹片183连接,竖板182的两面外侧均对称固定有固定方柱184,固定方柱18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弹簧座185,方形弹簧座18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压缩弹簧186,第三压缩弹簧18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壳体187,滑动壳体187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角度传感器188,转动角度传感器188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校测轮1881,校测轮1881与第二打胶壳179在耐磨轨道152相匹配的槽内转动接触,滑动壳体18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加强壳体189,加强壳体189固定在竖板182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如果电机168的转动速度固定不变,耐磨轨道152的中心又不是以电机168的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形,所以当电机168带动第二滑动杆167从而带动移动组件16转动的时候,移动组件16进而带动打胶组件17移动进行打胶的时候,速度是不均匀的,不均匀的速度会导致打出的密封胶断断续续或者有的地方密封胶多,有的地方密封胶少,通过设置的检测组件18可以实现,通过设置的第五转动支架181可以将竖板182与第二打胶壳179之间转动连接,同时可以使竖板182和竖板182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弹片183,可以实现竖板182和竖板182之间以及竖板182与第二打胶壳179之间在经过耐磨轨道152转弯处的时候,可以发生整体的转动,在发生转动的时候,竖板182和竖板182之间以及竖板182与第二打胶壳179之间会克服弹片183的弹力进行转动,在经过耐磨轨道152的转弯处到达直线部分的时候,通过设置的弹片183可以迅速的使竖板182和竖板182之间以及竖板182与第二打胶壳179之间变会初始的状态,当竖板182移动的时候,竖板182会带动固定方柱184从而带动方形弹簧座185和滑动壳体187一起进行移动,滑动壳体187会带动转动角度传感器188移动,转动角度传感器188会带动校测轮1881移动,由于校测轮1881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耐磨轨道152内槽的内壁接触,所以校测轮1881会发生转动,校测轮1881转动会带动转动角度传感器188的主轴进行转动,转动角度传感器188会检测到校测轮1881的转动圈数和转动的角度,通过转动的圈数和角度可以计算出校测轮1881滚动的距离,将该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则为校测轮1881移动的速度,取四个转动角度传感器188计算出速度的平均值计为校测轮1881实际移动的速度,通过校测轮1881实际移动的速度为目标数值来控制电机168的转动速度,当电机168转动带动校测轮1881移动的实际速度大于标准的移动速度时,使电机168减速,当电机168转动带动校测轮1881移动的实际速度小于标准的移动速度时,使电机168加速,可以实现检测组件18的移动速度比较稳定,从而实现第二打胶壳179带动出胶嘴1791移动的速度比较稳定,使打胶的效果更好,为了使校测轮1881更好的与耐磨轨道152内侧的槽接触,避免出现打滑的情况,通过设置的对滑动壳体187和方形弹簧座185施加弹力,使滑动壳体187始终受到一个弹力,从而可以使滑动壳体187带动转动角度传感器188进而带动校测轮1881稳定的与耐磨轨道152内侧的槽稳定的接触,当打胶完成后,松开推动固定件135的手,并且将配重台151向上抬起,配重台151会带动第一滑动杆142一起移动,第一滑动杆142移动带动半圆槽1421位置移动至与伸缩卡条143平齐的时候,伸缩卡条143受到第一压缩弹簧145的弹力会移动,使伸缩卡条143插入第一滑动杆142的半圆槽1421内侧,配重台151通过第一滑动杆142向上抬起并限位。
应当理解的是:在装置同时给电机168和转动角度传感器188通电的时候,也应当同时给外接的挤胶机通电,使挤胶机工作,挤胶机与密封胶软管162连通安装。
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放置在两个夹持条131之间,并使推杆136的一端可以与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接触;
S2:用手推动推杆136,使推杆136带动AI智能传感器外壳2顺着夹持条131移动至两个限位侧板113之间,直至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接触到限位固定块112;
S3:等待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2进行自动打胶;
S4:打胶完成后松开推动推杆136的手;
S5:用手将配重台151向上抬起;
S6:取下打胶完成的AI智能传感器外壳2。
在本实施方案中:等待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2进行自动打胶的过程中,手始终不能松开推动推杆136的手,直至打胶完成后才能松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包括用于为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打胶的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包括有安装组件(11)、传动组件(12)、推动组件(13)、限位组件(14)、支撑组件(15)、移动组件(16)、打胶组件(17)和检测组件(18);
所述AI智能传感器外壳(2)通过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进行打胶,所述安装组件(11)、传动组件(12)和推动组件(13)的配合可以使AI智能传感器外壳(2)安装,所述限位组件(14)和所述安装组件(11)的配合可以实现支撑组件(15)的移动,所述支撑组件(15)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移动组件(16),所述移动组件(16)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打胶组件(17),所述打胶组件(17)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检测组件(18);所述安装组件(11)包括有固定台(111)、限位固定块(112)、限位侧板(113)、第一转动支架(114)、转动板(115)、连接支架(116)、弧形卡合头(117)和弧形压头(118),所述固定台(11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固定块(112),所述固定台(111)的顶部外侧对称固定有所述限位侧板(113),所述限位侧板(1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14),所述第一转动支架(1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板(115),所述转动板(1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支架(116),所述连接支架(1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弧形卡合头(117),所述弧形卡合头(117)可将所述AI智能传感器外壳(2)的拐角卡合接触,所述转动板(1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弧形压头(1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2)包括有第二转动支架(121)、长板支架(122)、第三转动支架(123)、拉伸弹簧(124)、转动拉杆(125)、无弹拉绳(126)、第一转动轮(127)、第二转动轮(128)和第三转动轮(129),所述第二转动支架(121)固定在所述转动板(115)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转动支架(1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长板支架(122),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长板支架(1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长板支架(1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转动支架(123),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三转动支架(123)之间通过所述拉伸弹簧(124)连接,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长板支架(122)相互转动连接处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拉杆(125),所述转动拉杆(125)的位置处在一侧的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长板支架(122)围成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上,所述转动拉杆(1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无弹拉绳(126),所述无弹拉绳(126)沿着所述转动拉杆(125)延伸的方向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轮(127),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轮(127)改变无弹拉绳(126)的方向,所述无弹拉绳(12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转动轮(128),且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轮(128)再次改变所述无弹拉绳(126)的方向,所述无弹拉绳(126)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转动轮(129),且通过所述第三转动轮(129)再次改变所述无弹拉绳(126)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13)包括有夹持条(131)、杆状支架(132)、滑动套(133)、同步杆(134)、固定件(135)、推杆(136)和第四转动支架(137),两个所述夹持条(131)相对的一面和两个所述限位侧板(113)相对一面的延长部分重叠,所述夹持条(131)安装在所述固定台(111)的顶部外侧,所述杆状支架(132)的两端具有向所述固定台(111)方向弯曲的弯折部分,所述杆状支架(132)通过两端弯折部分固定在所述夹持条(131)的顶部,所述杆状支架(13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动套(133),两个所述滑动套(133)之间通过一根所述同步杆(134)固定连接,所述同步杆(134)的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135),所述固定件(135)靠近所述固定台(111)的部分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推杆(136),所述推杆(136)可将所述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推动,所述滑动套(13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四转动支架(137),所述第四转动支架(137)的一端和所述无弹拉绳(126)的末端转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4)包括有限位壳体(141)、第一滑动杆(142)、半圆槽(1421)、伸缩卡条(143)、半圆缺口(1431)、固定限位部(144)、第一压缩弹簧(145)和弹簧导向杆(146),所述限位壳体(141)固定在所述限位侧板(113)的两端外侧,所述限位壳体(14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滑动杆(142),所述第一滑动杆(142)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半圆槽(1421),所述半圆槽(1421)的内侧可滑动连接有所述伸缩卡条(143),所述伸缩卡条(143)在所述限位壳体(141)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所述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半圆槽(1421)形状匹配的所述半圆缺口(1431),所述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限位部(144),所述固定限位部(144)固定在所述限位壳体(141)的一端内侧,所述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和其对应部分的所述限位侧板(113)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4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45)的内侧套设有所述弹簧导向杆(146),所述弹簧导向杆(14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伸缩卡条(143)的一端外侧并可在所述限位侧板(113)的内侧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5)包括有配重台(151)和耐磨轨道(152),所述配重台(151)的内侧和所述第一滑动杆(142)的顶端固定,所述配重台(15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耐磨轨道(1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6)包括有第一打胶壳(161)、密封胶软管(162)、圆形限位板(163)、金属轴承(164)、轴承套(165)、滑动支架(166)、第二滑动杆(167)和电机(168),所述第一打胶壳(16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所述密封胶软管(162),所述第一打胶壳(161)的一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圆形限位板(163),且所述圆形限位板(163)和所述第一打胶壳(161)均在所述耐磨轨道(152)内相匹配的槽内滑动,所述第一打胶壳(161)的顶部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金属轴承(164),所述金属轴承(16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轴承套(165),所述轴承套(165)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所述滑动支架(166),所述滑动支架(16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滑动杆(167),所述第二滑动杆(167)的一端与所述电机(168)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8)安装在所述配重台(151)的顶部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胶组件(17)包括有转动壳体(171)、钢珠(172)、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第二弹性耐磨片(174)、硬质环形支架(175)、第二压缩弹簧(176)、硬质管道(177)、加强筋板(178)、第二打胶壳(179)和出胶嘴(1791),所述转动壳体(171)通过所述钢珠(17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打胶壳(161)的底部内侧,在所述第一打胶壳(161)内侧密闭空间内的所述转动壳体(17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173),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173)为环形,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的一端和其相对部分的所述转动壳体(171)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弹性耐磨片(174),所述第二弹性耐磨片(174)为环形,所述第二弹性耐磨片(174)的外端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打胶壳(161)的底部内壁面位置处,所述转动壳体(17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可将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173)半覆盖的所述硬质环形支架(175),所述硬质环形支架(175)和所述第一弹性耐磨片(173)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76),所述转动壳体(171)的一端内壁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硬质管道(177),所述硬质管道(177)的一端外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加强筋板(178),所述硬质管道(177)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所述第二打胶壳(179),所述加强筋板(178)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打胶壳(179)和所述转动壳体(17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打胶壳(179)的底部内侧固定连通有所述出胶嘴(179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18)包括有第五转动支架(181)、竖板(182)、弹片(183)、固定方柱(184)、方形弹簧座(185)、第三压缩弹簧(186)、滑动壳体(187)、转动角度传感器(188)、校测轮(1881)和加强壳体(189),所述第二打胶壳(179)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五转动支架(181),所述第五转动支架(1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竖板(182),且两个竖板(182)之间也通过所述第五转动支架(18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竖板(182)之间与所述竖板(182)和所述第二打胶壳(179)之间均通过所述弹片(183)连接,所述竖板(182)的两面外侧均对称固定有所述固定方柱(184),所述固定方柱(18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方形弹簧座(185),所述方形弹簧座(18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压缩弹簧(186),所述第三压缩弹簧(18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滑动壳体(187),所述滑动壳体(187)的一端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角度传感器(188),所述转动角度传感器(188)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校测轮(1881),所述校测轮(1881)与所述第二打胶壳(179)在所述耐磨轨道(152)相匹配的槽内转动接触,所述滑动壳体(187)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所述加强壳体(189),所述加强壳体(189)固定在所述竖板(182)的外侧。
9.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的使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放置在两个夹持条(131)之间,并使推杆(136)的一端可以与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接触;
S2:用手推动推杆(136),使推杆(136)带动AI智能传感器外壳(2)顺着夹持条(131)移动至两个限位侧板(113)之间,直至AI智能传感器外壳(2)接触到限位固定块(112);
S3:等待AI智能传感器打胶装置(1)对AI智能传感器外壳(2)进行自动打胶;
S4:打胶完成后松开推动推杆(136)的手;
S5:用手将配重台(151)向上抬起;
S6:取下打胶完成的AI智能传感器外壳(2)。
10.AI智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AI智能传感器是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制作而成的。
CN202111477118.XA 2021-12-06 2021-12-06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4160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118.XA CN114160372B (zh) 2021-12-06 2021-12-06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118.XA CN114160372B (zh) 2021-12-06 2021-12-06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0372A CN114160372A (zh) 2022-03-11
CN114160372B true CN114160372B (zh) 2022-11-18

Family

ID=80483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118.XA Active CN114160372B (zh) 2021-12-06 2021-12-06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603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50871B (zh) * 2022-08-31 2023-08-18 江西瑞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ob基板封装的点胶设备及点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203731B2 (en) * 2012-05-22 2015-05-21 Hutchinson, John Brent MR A submersible structure
BR112017013261A2 (pt) * 2014-12-22 2018-01-09 Alema Automation dispositivo de aplicação de fluidos, efetor de robô e robô
CN112676099A (zh) * 2020-12-22 2021-04-20 杨建� 一种用于板材加工的双面刷漆设备
CN213644679U (zh) * 2020-10-29 2021-07-09 山东明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罗茨风机壳体外表面喷涂装置
CN113649227A (zh) * 2021-09-15 2021-11-16 烟台元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礼盒在线随动智能涂胶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203731B2 (en) * 2012-05-22 2015-05-21 Hutchinson, John Brent MR A submersible structure
BR112017013261A2 (pt) * 2014-12-22 2018-01-09 Alema Automation dispositivo de aplicação de fluidos, efetor de robô e robô
CN213644679U (zh) * 2020-10-29 2021-07-09 山东明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罗茨风机壳体外表面喷涂装置
CN112676099A (zh) * 2020-12-22 2021-04-20 杨建� 一种用于板材加工的双面刷漆设备
CN113649227A (zh) * 2021-09-15 2021-11-16 烟台元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礼盒在线随动智能涂胶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60372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60372B (zh) Ai智能传感器、加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WO2021135754A1 (zh) 打磨机器人
CN202593670U (zh) 两段式爬壁机器人
CN109435427A (zh) 一种自动撕膜机
CN106393932B (zh) 一种方便送料的贴合机
CN106466958A (zh) 一种缓冲吸膜的贴合机
CN202593672U (zh) 整体式爬壁机器人
CN209754954U (zh) 一种用于平板玻璃的吸附装置
CN2083931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装置
CN106564272B (zh) 一种四工位贴合机
CN209878479U (zh) 一种汽车玻璃检测用的移动式夹具
CN109267730B (zh) 一种自动抹墙机
CN110080139A (zh) 一种高速公路轮廓带自动清洁装置
CN206907861U (zh) 规整装置
CN206691972U (zh) 翻转装置
CN215664131U (zh) 一种pe管打包捆绑装置
CN212100927U (zh) 一种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式码垛机器人
CN210863174U (zh) 一种电动滚筒综合性能试验装置
CN111561143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安装装置
CN211585227U (zh) 一种用于舞台吊杆的精确定位装置
CN110806173B (zh) 一种自动化活动平台框架式定点制动光电检测机构
CN208776082U (zh) 一种电信数据通信用电缆收卷装置
CN104510410A (zh) 一种高空擦玻璃机
CN206595339U (zh) 贴胶设备的放卷装置
CN210589147U (zh) 一种大型弯管用竖直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2 Xingsheng Street, Huanwei, Gaop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Yingweitong electric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39 No. 5, Wuxiang, qingshuiao Wenming Road,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ingweitong electric (Donggua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