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9009A -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9009A
CN114159009A CN202111673118.7A CN202111673118A CN114159009A CN 114159009 A CN114159009 A CN 114159009A CN 202111673118 A CN202111673118 A CN 202111673118A CN 114159009 A CN114159009 A CN 114159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sule
catheter
guide
positioning element
guid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31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子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31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59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59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9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9Tubes or pip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包括一图像采集元件,一胶囊体,所述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所述胶囊体内,其中,还包括:一引导线,一端连接所述胶囊体;一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引导线上,用以定位所述胶囊体。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体积小,活动灵活,且可实现在需要的位置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观察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用于观察空心体内部的仪器,被广泛的用于工业及医学领域。传统的内窥镜通常由光学成像元件配合柔性的光学纤维连接形成。该种内窥镜由于需要连接光学纤维来传导影像,为保证观察视野面积需使用较粗的光学纤维,导致整体直径较大,且无法大角度弯折,因此在进入某些有较大弯折角度或者空间极狭小的位置时较为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一种胶囊式内窥镜被提出。胶囊式内窥镜其本质是一台微型摄像机,通过无线信号与需观察的空心体外部传递采集到的影像,并通过空心体外部的磁控信号移动或改变方向,因此具有体积小,活动灵活的特点,但是胶囊式内窥镜会随重力及空心体内部结构引导而移动,无法准确的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包括一图像采集元件,一胶囊体,所述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所述胶囊体内,其中,还包括:
一引导线,一端连接所述胶囊体;
一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引导线上,用以定位所述胶囊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一导管,供一操作器械穿入;
一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一端,用以定位所述导管;
所述引导线远离所述胶囊体的一端,自所述导管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导管,并于所述导管内绕过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后于所述导管的管壁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或
所述导管包括海波管;和/或
所述导管的内径为3-6mm。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线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或
所述引导线的直径为0.8-1.2mm;和/或
所述引导线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或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包括:
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引导线上,并与所述胶囊体具有一第一预定距离;
一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囊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轴向延伸于所述引导线内;
一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引导线远离所述第一气囊的一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的最大直径为35-4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包括:
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导管上,并与所述导管朝向所述胶囊体的一端具有一第二预定距离;
一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气囊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轴向延伸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或所述导管的内腔中;
一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的最大直径为30-45mm。
还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的操作方法,其中,应用于上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还包括:
将所述胶囊体置入一待检查的腔体内,并到达一第一预定位置;
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将所述胶囊体定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
提供一导管,所述导管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一端;
将所述引导线远离所述胶囊体的一端自所述导管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导管,并于所述导管内绕过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后于所述导管的管壁穿出;
通过所述引导线推送所述导管进入所述待检查的腔体内,使所述导管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处;
解除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的定位;
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使所述导管定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
将一操作器械沿所述导管内腔,送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后由所述导管朝向所述胶囊体的开口伸出至所述胶囊体所在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体积小,活动灵活,且可实现在需要的位置定位。
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操作方法,体积小,活动灵活,且可实现在需要的位置定位,并且可在定位位置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第一定位元件采用第一气囊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采用多个支架单元作为第一定位元件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配合操作器械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实施例的导管口的防刮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实施例的导管口周向防刮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实施例的导管口前向防刮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实施例的导管口前向及周向防刮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配合操作器械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导管以卡扣为约束结构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导管以导向槽为约束结构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配合操作器械,并且导管以导向槽为约束结构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包括一图像采集元件,一胶囊体100,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胶囊体100内,其中,还包括:
一引导线110,一端连接胶囊体100;
一第一定位元件120,设置于引导线110上,用以定位胶囊体100。
上述技术方案中,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胶囊体100内,并与胶囊体100一同形成一胶囊式内窥镜的主要结构,同时该胶囊体100中还包括用以实现胶囊式内窥镜功能的其他部件,由于胶囊式内窥镜为已知的技术,且本申请的目的不在于改进胶囊式内窥镜的胶囊体内的结构,因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与本发明目的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胶囊体100内的部件可涵盖已知的,所有的可于胶囊式内窥镜中实现的功能。
引导线110连接于胶囊体100,使胶囊体100在进入需要观察内部的空心体后受到引导线110的牵制,是胶囊体100不会因重力或空心体内部结构的引导而快速的、不受控制的移动。
引导线110本质上是柔软的,在一特定实施方式中,由于胶囊式内窥镜可以依靠人体生理结构推送移动或者靠外部磁场控制移动,引导线110不需要承担推动胶囊体100移动的功能,因此无需在引导线110中引入承受推力的材质,使引导线110可根据空心体内部结构任意的弯折,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线110的材质可采用聚氯乙烯或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
引导线110相较于胶囊体100以及空心体的内部结构而言是纤细的,不会成为胶囊体100进入需要观察内部的空心体的阻碍,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线110的直径可以是0.8-1.2mm。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定位元件120设置于引导线110上,用于当胶囊体100在空心体内部需要定位时对胶囊体100进行定位,在需要对空心体内部的某个位置进行详细的或者较长时间的观察时,如仅仅依靠引导线110的牵制,可能造成操作引导线110变得困难,此时便可通过第一定位元件120将引导线110定位于需要进行观察的位置,进而可降低对引导线110的操作要求,使引导线110的操作变得更容易。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元件120可以包括:
一第一气囊121,设置于引导线110上,第一气囊121与胶囊体100之间具有一第一预定距离;
一第一气体通道(未于图中示出),与第一气囊121流体连通,第一气体通道轴向延伸于引导线110内。第一气体通道可通过一连通结构连接到第一气囊121,使第一气囊可通过第一气体通道进行充气或者放气;
一第一进气口122,设置于引导线110远离第一气囊121的一端,第一气体通道通过第一进气口122与外部连通。
第一气体通道可轴向延伸于引导线110内,其形式可以是一条独立的被埋入引导线110中的管线,也可以通过引导线110内的轴向通孔来实现。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引导线110可以是一个中空的结构,中部设置一个轴向延伸的通孔,该轴向延伸的通孔可以作为第一气体通道被连通到第一气囊121,并且该轴向延伸的通孔远离第一气囊121的一端可以作为第一进气口122以使第一气体通道可以和外部连通。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元件120采用第一气囊121,当胶囊体100需要定位时,可于第一进气口122通过第一气体通道对第一气囊121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121膨胀,是第一气囊121与空心体内部结构产生摩擦,当第一气囊121膨胀到充满空心体内部结构时,第一气囊121将受到空心体内部结构的压迫,如空心体的内部结构是刚性的,则会使第一气囊121发生变形,从而扩大第一气囊121与空心体内部的接触面积,使摩擦力增大,而达到定位的目的,如空心体的内部结构是柔性的,则将使空心体内部结构随第一气囊121的继续膨胀而变形,同样会扩大第一气囊121与空心体内部的接触面积,且空心体内部结构变形的部分还会对第一气囊121形成卡嵌形式的阻碍,进而达到定位的目的。当不再需要定位时,可通过打开第一进气口122进行放气,或者进一步的,在第一进气口122提供一负压,使第一气囊121中的气体通过第一气体通道由第一进气口122排出,使第一气囊121由膨胀的状态恢复到初始的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某些场合,空心体内部结构粗糙,可能会损坏气囊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定位元件120也可以用由展开的支架实现,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多个支架单元1210,多个支架单元1210呈放射状的围绕引导线110设置。每个支架单元1210可以包括,一第一支臂1211,第一支臂1211的一端被铰接在引导线110上,一引导环1212,套设于引导线110上,并位于胶囊体100与第一支臂1211与引导线110的铰接点之间,一第二支臂1213,第二支臂1213的一端铰接在引导环1212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臂1211上,一导丝,可滑动的穿设在引导线110中,导丝的一端连接引导环1212,导丝的另一端自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伸出,通过在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拉动导丝,使引导环1212向第一支臂1211与引导线110的铰接点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支臂1213撑开第一支臂1211,使第一支臂1211不与引导线110铰接的一端打开并与空心体内部结构接触以形成支撑,实现定位引导线110。
优选的,还可包括一固定环1214,固定环1214被固定在引导线110上,第一支臂1211的一端可铰接在固定环1214上,从而不会破坏引导线110本体的结构,且通过采用较坚固的材质形成固定环1214可避免因引导线110材质柔软而使第一支臂1211在打开时得不到有效的固定。
当不再需要定位时,可于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推动导丝,使引导环1212向胶囊体1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支臂1213带动第一支臂1211合拢,使第一支臂1211贴靠在引导线110的表面,以使引导线110可随胶囊体100移动。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支臂1211不与引导线110铰接的一端可以设置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结构,如表面粗糙的接触垫,具有粘性的接触垫等,以增加定位的可靠性,在解除定位时,只需在推动导丝的同时,向远离胶囊体100的方向拉动引导线110即可使第一支臂1211合拢。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还可以包括:
一导管300,供一操作器械200穿入;
一第二定位元件310,设置于导管300的一端,用以定位导管300
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自导管300对应第二定位元件310的一端伸入导管300,并于导管300内绕过第二定位元件310后于导管的管壁穿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操作器械200并不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在空心体内部进行进一步操作时,需要用到一个外部的操作器械200,该外部的操作器械200一端连接有一操作线210,当需要将操作器械200送入空心体内部的观察位置时需要使用导管300。可在空心体外,将导管300由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套入,并使引导线110于导管300内绕过第二定位元件310后自导管的管壁穿出,随后将导管300沿引导线110送入空心体,使导管300沿引导线110到达胶囊体100所在位置。当导管300到达第一定位元件120的定位位置时,可解除第一定位元件120的定位,使第一定位元件120不会阻碍之后的操作器械200通过。当导管300到达胶囊体100所在位置后,可通过导管300上的第二定位元件310进行定位。随后将操作器械200沿导管推送入空心体内,直至操作器械200到达胶囊体100所在的位置。
该技术方案,通过提供导管300,并使导管300在引导线110的配合下进入待观察的空心体,使导管300可提供外部的操作器械200进入空心体并到达胶囊体100所在位置的通道,克服了现有的胶囊式内窥镜只能提供光学观察,无法进行现场造作的缺陷。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不违背本发明目的的基础上,所有可用于第一定位元件120的实现方式均可被应用于实现第二定位元件310,具体不再赘述。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导管300被送入空心体中时,可通过在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推动导管300来推送导管300,而考虑到在极端的情况下导管300需要进入空心体内部最深处,因此导管300的长度需要大于空心体内部结构所需的最大长度,同时在该极端情况下,引导线110已进入空心体内的长度也至少需等于空心体内部结构所需的最大长度,因此引导线110的总长度须大于空心体内部结构所需的最大长度,并且要大于导管300的长度。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如图5所示,当空心体内部结构为柔软材质时,导管300的管口可能刮伤空心体内部结构,可通过在导管300进入空心体的一端的管口设置防刮结构301来避免管口对空心体内部结构的损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防刮结构301可以是导管300进入空心体的一端的管口截面周向的环形凸起;如图7所示,防刮结构301也可以是导管300进入空心体的一端的管口朝向胶囊体100的环形凸起,当导管300的管壁非常薄时,如图8所示,防刮结构301可以是一个既朝向胶囊体100,又朝向管口周向的环形凸起。可选的,该凸起可以具有一个半圆形的,或者半椭圆形的,或者两者结合的,或者其他圆滑没有棱角形状的截面。可选的,该凸起可以是一个附加在导管300的管口的硬质或者软质的附件,也可以由导管300本体的材质弯折形成。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导管300可采用海波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的操作方法的实施例,应用于上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还包括:
将胶囊体置入一待检查的腔体内,并到达一第一预定位置;
通过第一定位元件将胶囊体定位于第一预定位置;
提供一导管,导管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导管的一端;
将引导线远离胶囊体的一端自导管对应第二定位元件的一端伸入导管,并于导管内绕过第二定位元件后于导管的管壁穿出;
通过引导线推送导管进入待检查的腔体内,使导管移动至第一定位元件处;
解除第一定位元件的定位;
通过第二定位元件使导管定位于第一预定位置;
将一外部的操作器械沿导管内腔,送至第一预定位置后由导管朝向胶囊体的开口伸出至胶囊体所在位置。
该技术方案,可实现胶囊式内窥镜在空心体内通过引导线上的第一定位元件定位,并通过导管在空心体内推送操作器械,通过留在导管外的操作器械控制端来对进入空心体的操作器械控制,从而实现由胶囊式内窥镜辅助下的操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考虑到导管300套设在引导线110外,并沿引导线110被推送入空心体时,为使导管300与引导线110保持同步的相对移动,可在导管300上设置对引导线110的约束结构。如图10所示,约束结构可以包括:
一导向管320,设置于导管300伸入空心体内的一端的开口内,导向管320包括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附着于导管300的开口的内壁上,导向管320还包括一第二开口321,第二开口321穿透导管300的管壁。
还可以包括复数个卡扣322,沿导管3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导管300的管壁外侧,并且,复数个卡扣322的位置与导向管320的第二开口321的位置对应。
导管300套设在引导线110外时,可将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伸入导向管320的第一开口,并自导向管320的第二开口321中抽出,随后将引导线110卡嵌在复数个卡扣322上,使引导线110可相对于导向管320及复数个卡扣322相对的滑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每个卡扣322可设置有限的位置与引导线110形成过盈配合,其他位置可与引导线110形成间隙配合,如卡扣322的两端开口处与引导线110形成过盈配合,卡扣322两端开口处之间的区域与引导线110形成间隙配合。使引导线110可在卡扣322中自由的轴向移动,并且可限制引导线110的径向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图12所示,约束结构也可以包括:
一导向管320,设置于导管300伸入空心体内的一端的开口内,导向管320包括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附着于导向管300的开口的内壁上,导向管320还包括一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穿透导管300的管壁。
还可以包括一导向槽323,导向槽232沿导管3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导管300的管壁外侧,并且导向槽323朝向导向管320的一端与导向管320的第二开口连接。
导管300套设在引导线110外时,可将引导线110远离胶囊体100的一端伸入导向管320的第一开口,并自导向管320的第二开口中进入导向槽323,使引导线110可相对于导向管320及导向槽323相对的滑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导向槽323中可设置有限的位置与引导线110形成过盈配合,其他位置可与引导线110形成间隙配合,如导向槽323的两端开口处与引导线110形成过盈配合,导向槽323两端开口之间的区域与引导线110形成间隙配合。使引导线110可在导向槽323中自由的轴向移动,并且可限制引导线110的径向移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9、图12所示,第一定位元件120可以包括:
一第一气囊121,设置于引导线110上,第一气囊121与胶囊体100之间具有一第一预定距离;
一第一气体通道(未于图中示出),连接第一气囊121,第一气体通道设置于引导线110内,第一气体通道远离第一气囊121的一端,自引导线110远离第一气囊121的一端伸出;
一第一进气口122,设置于第一气体通道远离第一气囊121的一端。
第二定位元件310可以包括:
一第二气囊311,设置于导管300上,并与导管300靠近胶囊体100的一端具有一第二预定距离;
一第二气体通道,连接第二气囊311,第二气体通道设置于导管300的管壁内或者设置于导管300的内腔中,第二气体通道远离第二气囊311的一端,自导管300远离第二气囊311的一端伸出;
一第二进气口312,设置于第二气体通道远离第二气囊311的一端。
当第一定位元件120及第二定位元件310均采用气囊的形式时,该实施例尤其适合应用于医用内窥镜的场合,比如肠道内镜。
肠道内镜是在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进行肠道疾病诊疗的医用器械,由于小肠的长度通常超过6米,因此现有技术的肠道内镜通常需要分别从口腔和肛门进入,进行肠道内镜检查才能完成对小肠的全面检查。现有的肠道内镜在进入小肠的过程中,经常会在小肠的弯折处发生送镜困难导致肠道内镜无法顺利进入小肠。胶囊式内窥镜可以通过口服进入人体肠道,可以通过肠道蠕动或外部磁控等方式进入患者的小肠,以对患者的肠道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传统内镜相比,胶囊式内窥镜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无盲区等优点,但是现有的胶囊式内窥镜实现的肠道内镜胶囊体会随肠道蠕动而移动,通过磁控信号定位时要反复操作非常不便且极难定位,进而难以进行活检及治疗等操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系统的实施例,配合具有第一定位元件120的引导线110,可对胶囊体100进行牵制,避免胶囊体100随肠道蠕动而移动,并且在需要观察的位置可通过第一定位元件120进行定位,结合导管300提供的供外部的操作器械200进入的通道,可在进行光学检查基础上,由外部的操作器械200配合完成活检及治疗等操作。
进一步的,配合肠道内镜的需要,导管300的长度可设置为不小于3米,较优的可设置为大于6米。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线110的长度可设置为不小于3米,较优的可设置为大于6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小肠的长度通常超过6米,根据前文记述可知,导管300的长度需设置为空心体内部结构需要的最大长度,在此基础上,引导线110的长度需设置为大于空心体内部结构需要的最大长度,且大于导管300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气囊121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可以是35-45mm,进一步的优选的,第二气囊311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可以是30-45mm。
根据医学常识可知,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其中十二指肠直径约为3-4厘米,空肠直径约为2-3厘米,回肠直径约为1.5-2.5厘米,因此将第一气囊121充气后的直径设置为35-45mm,及第二气囊311充气后的直径设置为30-45mm,可在小肠的各区段形成有效的膨胀变形,从而实现对引导线110,及导管300的有效定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气囊121与胶囊体100的之间的第一预定距离可设置为30-50mm。该距离设置可避免因第一气囊121充气或者放气造成胶囊体100的位置发生剧烈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第二气囊311与导管300之间的第二预定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优选的,可使第二预定距离为第二气囊311至胶囊体100的距离,减去导管300靠近胶囊体100的一端到胶囊体100的距离,其中第二气囊311至胶囊体100的距离可设定为大于等于30-50mm。
在此基础上,优选的,导管300的内径可设置为3-6mm,提供3-6mm的内径可使外部的操作器械200处于导管300内时,获得较宽敞的活动的空间。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在应用于肠道内镜的场景中,外部的操作器械200可以是外科手术器械。
在一个具体的肠道内镜应用场景中,在检查开始时,患者将胶囊体100吞服后,胶囊体100会牵引着引导线110一起进入患者体内。当胶囊体100牵引引导线110进入患者小肠病灶位置后,可对第一进气口122进行充气,气体通过第一气体通道进入第一气囊121,使第一气囊121膨胀挤压患者的小肠内壁,以将胶囊体100固定在患者小肠内的病灶位置,防止胶囊体100因肠道蠕动而移动位置。
根据病灶的类型,如果需要进行活检或者治疗,可以将导管300从位于患者体外的引导线110的自由端穿入,并使引导线110在导管300内绕过第二气囊311后自导管300的管壁穿出,然后逐步推动导管300,使导管300在引导线110的导引下可顺利穿过患者的小肠的弯折位置到达第一气囊121处,此时可将第一气囊121放气,使第一气囊121恢复收缩的状态,不再堵塞患者小肠内的路径,通过位于患者体外的导管300的开口,可以将外科手术器械伸入导管300,使外科手术器械顺利抵达病灶位置,随后可通过操作线210自由端的操作器械控制端220对外科手术器械进行控制,以对病灶位置进行活检或治疗。在需要更换外科手术器械时,直接将其从导管300中抽出并重新插入新的外科手术器械即可,转换外部操作器械时方便快捷,可实现外科手术器械的快速转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包括一图像采集元件,一胶囊体,所述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所述胶囊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引导线,一端连接所述胶囊体;
一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引导线上,用以定位所述胶囊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导管,供一操作器械穿入;
一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一端,用以定位所述导管;
所述引导线远离所述胶囊体的一端,自所述导管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导管,并于所述导管内绕过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后于所述导管的管壁穿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或
所述导管包括海波管;和/或
所述导管的内径为3-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线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或
所述引导线的直径为0.8-1.2mm;和/或
所述引导线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或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包括:
一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引导线上,并与所述胶囊体具有一第一预定距离;
一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囊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气气体通道轴向延伸于所述引导线内;
一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引导线远离所述第一气囊的一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与外部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后的最大直径为35-4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30-50m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包括:
一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导管上,并与所述导管朝向所述胶囊体的一端具有一第二预定距离;
一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气囊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轴向延伸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或所述导管的内腔中;
一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与外部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后的最大直径为30-45mm。
10.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胶囊内窥镜系统,还包括:
将所述胶囊体置入一待检查的腔体内,并到达一第一预定位置;
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将所述胶囊体定位于一第一预定位置;
提供一导管,所述导管包括一第二定位元件,所述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管的一端;
将所述引导线远离所述胶囊体的一端自所述导管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导管,并于所述导管内绕过所述第二定位元件后于所述导管的管壁穿出;
通过所述引导线推送所述导管进入所述待检查的腔体内,使所述导管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处;
解除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的定位;
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元件使所述导管定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
将一操作器械沿导管内腔,送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后由所述导管朝向所述胶囊体的开口伸出至所述胶囊体所在位置。
CN202111673118.7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4159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118.7A CN114159009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118.7A CN114159009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9009A true CN114159009A (zh) 2022-03-11

Family

ID=8048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3118.7A Pending CN114159009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590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396B2 (en) Biological navigation device
US6988986B2 (en) Self-propelled imaging system
JP5341315B2 (ja) 身体の管腔のための圧力推進システム
JP5658289B2 (ja) 身体の管腔のための圧力推進システム
JP4541559B2 (ja) 可撓性スリーブを使用する結腸内プローブの推進
US7396329B2 (en) Endoscopic retractor instru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20110118546A1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detachable hub, and methods for same
JP4601725B2 (ja) 内視鏡挿入装置
US20050154355A1 (en) Pressure-propelled system for body lumen
JP2003527900A5 (zh)
JP4541888B2 (ja) 自走式画像システム
US7833176B2 (en) Pressure-propelled system for body lumen
JP2011200356A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JP2005334475A (ja) 内視鏡
CN216823384U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
CN114159009A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JP5030449B2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US20220061866A1 (en) Medical extractio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JP7154317B2 (ja) 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CN111107777B (zh) 外套管
CN216823377U (zh)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US20220096094A1 (en) Expandable guide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20121058A (ja) ミラーカテーテル
JP2020156709A (ja) 装着治具付きバルーン、包装体、及びバルーン装着方法
JP2005334473A (ja) 医療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