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3377U -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3377U
CN216823377U CN202123441205.8U CN202123441205U CN216823377U CN 216823377 U CN216823377 U CN 216823377U CN 202123441205 U CN202123441205 U CN 202123441205U CN 216823377 U CN216823377 U CN 216823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atheter
tube body
endoscop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12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子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f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12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3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3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3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的导管,其中,包括:一管体,用以供一手术器械穿过;一约束组件,由所述管体内延伸至所述管体外,并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用以约束一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的导管,配合胶囊内窥镜可将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通过导管送入胶囊内窥镜的胶囊体所在的位置,可在进行光学检查基础上,由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配合完成活检及治疗等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的内窥镜的导管。
背景技术
肠道内镜是内窥镜在医学领域的一种应用,由于小肠的长度通常超过6米,因此现有技术的肠道内镜通常需要分别从口腔和肛门进入,进行肠道内镜检查才能完成对小肠的全面检查。现有的肠道内镜在进入小肠的过程中,经常会在小肠的弯折处发生送镜困难导致肠道内镜无法顺利进入小肠。胶囊内窥镜可以通过口服进入人体肠道,可以通过肠道蠕动或外部磁控等方式进入患者的小肠,以对患者的肠道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传统内镜相比,胶囊内窥镜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无盲区等优点,但是现有的胶囊内窥镜只能提供光学观察,无法进行活检及治疗等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其中,包括:
一管体,用以供一手术器械穿过;
一约束组件,由所述管体内延伸至所述管体外,并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用以约束一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组件包括:
一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包括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管体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的管口内,并贴靠所述管口的内壁,还包括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自所述管体内穿透所述管体的管壁;
一约束部件,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外壁,且与所述引导管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部件包括:
一引导槽,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所述引导槽朝向所述引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两端与所述牵引线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引导槽的两端之间的区域于所述牵引线形成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部件包括:
复数个卡扣,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均布于所述管体的外壁上,且位置与所述引导管对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卡扣的两端与所述牵引线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卡扣的两端之间的区域于所述牵引线形成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与所述管体外壁连接处弧面过度。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或
所述管体包括海波管;和/或
所述管体的内径为3-6mm。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防刮部件,所述防刮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的管口。
进一步的,所述防刮部件为轴向和/或周向的环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的导管,配合胶囊内窥镜可将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通过导管送入胶囊内窥镜的胶囊体所在的位置,可在进行光学检查基础上,由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配合完成活检及治疗等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约束部件采用引导槽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约束部件采用卡扣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防刮部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周向防刮部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轴向防刮部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的轴向及周向防刮部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与适配的胶囊内窥镜及手术器械用于肠道内镜的实施例协同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内窥镜的导管,其中,可以包括:
一管体190,用以供一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300穿过;
一约束组件130,由管体190内延伸至管体190外,并沿管体19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190的外壁,用以约束一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4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胶囊内窥镜及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并不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提供管体190,约束一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410,使胶囊内窥镜在进入患者体内后可沿牵引线410将管体190推送入患者体内,使管体190到达胶囊内窥镜的观察位置,随后通过将手术器械300沿管体190推送至胶囊内窥镜所在位置,可实现在胶囊内窥镜的观察现场进行操作。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约束组件130可以包括:
一引导管120,引导管包括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置于管体190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的管口内,并贴靠管口的内壁,还包括一第二开口121,第二开口121自管体190内穿透管体190的管壁;
一约束部件,沿管体19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190的外壁上,且与引导管120位置对应。
在此基础上,约束部件可以包括:
一引导槽123,沿管体19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190的外壁上,引导槽123朝向引导管120的一端与第二开口121连通。
管体190套入在牵引线410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时,可将牵引线410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伸入引导管120的第一开口,并自引导管引导管120的第二开口121中进入引导槽123,使牵引线410可相对于引导管120及引导槽123的轴向自由的滑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引导槽123可设置至少一个位置与牵引线410形成过盈配合,其他位置可与牵引线410形成间隙配合,如引导槽123的两端开口处与牵引线410形成过盈配合,引导槽123两端开口之间的区域与牵引线410形成间隙配合。使牵引线410可在引导槽123中自由的轴向移动,同时可限制牵引线410的径向移动,防止牵引线410自引导槽123中脱出,使牵引线410被管体190约束,以提高牵拉牵引线410推进管体190的效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约束部件也可以包括:
复数个卡扣122,沿管体190的长度方向均布于管体190的外壁上,且位置与引导管120对应。
管体190套入在牵引线410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时,可将牵引线410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伸入引导管120的第一开口,并自引导管120的第二开口121中抽出,随后将牵引线410卡嵌在复数个卡扣122上,使牵引线410可相对于引导管120及复数个卡扣122的轴向自由的滑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卡扣122可设置至少一个位置与牵引线410形成过盈配合,其他位置可与牵引线410形成间隙配合,如卡扣122的两端的开口处与牵引线410形成过盈配合,卡扣122两端之间的区域与牵引线410形成间隙配合。使牵引线410可在卡扣122中自由的轴向移动,同时可限制牵引线410的径向移动,防止牵引线410自卡扣122中脱出,使牵引线410被管体190约束,以提高牵拉牵引线410推进管体190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卡扣122与管体190的外壁连接处可采用弧面过度。该技术方案中,卡扣122与管体190的外壁连接处弧面过渡使卡扣122没有凸出的边角,从而使管体190在进入患者体内时更顺畅,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钩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当管体190被送入患者体内时,可通过在牵引线410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推动管体190来推送管体19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要求牵引线410的长度须大于管体190的长度,而考虑到在极端的情况下管体190需要进入患者体内部最深处,因此管体190的长度需要大于满足患者体内部所需的最大长度,同时在该极端情况下,牵引线410已进入患者体内的长度也至少需等于患者体内部结构所需的最大长度,因此牵引线410的总长度须大于患者体内部结构所需的最大长度,在肠道内镜应用的场景中,管体190应当满足需要观察的肠道位置于患者体内的深度。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管体190的长度可设置为不小于3米,优选的,管体190的长度可设置为大于6米。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如图4所示,当通过牵拉牵引线410向患者体内推送管体190时,管体190的管口可能刮伤患者体内的器官内壁,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在管体190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的管口设置防刮部件101来避免管口对患者体内的器官内壁的损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防刮部件101可以是管体190进入患者体的一端的管口截面周向的环形凸起;如图6所示,防刮部件101也可以是管体190进入患者体的一端的管口轴向的环形凸起,当管体190的管壁非常薄时,如图7所示,防刮部件101可以是一个既朝向管口轴向,又朝向管口周向的环形凸起。可选的,该凸起可以具有一个半圆形的,或者半椭圆形的,或者两者结合的,或者其他圆滑没有棱角形状的截面。可选的,该凸起可以是一个附加在管体190的管口的硬质或者软质的附件,也可以由管体190本体的材质弯折形成。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管体190可采用海波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管体190上可设置一定位元件110,定位元件110可设置在对应引导管120的第一开口一端的管体上,被用以在患者体内定位管体190。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定位元件110可以包括:
一气囊,设置于管体190上;
一气体通道,连接气囊,气体通道设置于管体190的管壁内或者设置于管体190的内腔中,气体通道远离气囊的一端,自管体190远离气囊的一端伸出,具体的气体通道可由管体190的管壁内的一轴向延伸的通孔形成,或者可由一轴向设于管体190的内腔中的管道形成,该管道可以被固定于管体190的内腔中,如可被贴付在管体190的内壁上;
一进气口,设置于气体通道远离气囊的一端,气体通道可通过进气口与外部连通。
该技术方案中,可向进气口充入气体,使气体进过气体通道进入气囊,使气囊由收缩状态进入膨胀变形状态,以挤压患者体内的器官内壁,形成摩擦或者阻塞,从而实现对管体190的定位,当不再需要定位时,可通过进气口放气,使气体由气囊经过气体通道自进气口中被排出。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在设置定位元件110的实施例中,引导管120的第二开口121可自管体190内绕过定位元件110后穿透管体190的管壁。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优选的,管体的内径可以是3-6mm。
该技术方案中3-6mm的内径可提供手术器械300进入、操作及退出的空间。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窥镜的导管的实施例与胶囊内窥镜协同工作的方式。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供的内窥镜的导管的实施例适配的胶囊内窥镜可以包括一图像采集元件,一胶囊体400,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胶囊体400内,其中,该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一牵引线410,一端连接胶囊体400;
一第一气囊421,设置于牵引线410上,用以定位胶囊体400,牵引线410中设置有用于第一气囊421充气的通孔,一第一进气口422设置于远离第一气囊421的一端。
该应用场景中,图像采集元件设置于胶囊体400内,并与胶囊体400一同形成一胶囊内窥镜的主要结构,同时该胶囊体400中还包括用以实现胶囊内窥镜功能的其他部件,由于胶囊内窥镜为已知的技术,且本申请的目的不在于改进胶囊内窥镜的胶囊体内的结构,因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与本实用新型目的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胶囊体400内的部件可涵盖已知的,所有的可于胶囊内窥镜中实现的功能。
于上述应用场景中,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
一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300;
一操作控制线310,一端连接手术器械300;
内窥镜的导管以下称导管100,牵引线410及操作控制线310可滑动的穿设于导管100内;
导管100管体上的定位元件110,设置于导管上100,用以定位手术器械300。
当需要在待观察的患者体内进行进一步操作时,需要用到手术器械300,手术器械300连接于操作控制线310的一端,当需要将手术器械300送入患者体内部的观察位置时需要使用导管100。可在患者体外,将导管100由牵引线410远离胶囊体400的一端,套在牵引线410位于患者体外的部分上,并使牵引线410的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于导管100内绕过定位元件110后于导管100的管壁上穿出,随后可通过牵拉牵引线410,将导管100沿牵引线410送入患者体内,使导管100沿牵引线410到达胶囊体400所在位置。当导管100到达第一气囊421的定位位置时,可解除第一气囊421的定位,使第一气囊421不会阻碍之后的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300通过。当导管100到达胶囊体400所在位置后,可通过导管100上的导管100管体上的定位元件110进行定位。随后将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300沿导管推送入患者体内,直至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300到达胶囊体400所在的位置。
于上述应用场景中,还可包括一手术器械控制端320,手术器械控制端320连接于操作控制线310远离手术器械300的一端。当手术器械被推送至胶囊体400所在的位置时可通过手术器械控制端320对手术器械300进行控制,已实现在患者体内进行操作。
该技术方案,可实现通过在患者体内的胶囊内窥镜,使导管沿着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进入患者体内,并通过导管向患者体内推送手术器械,通过留在导管外的手术器械控制端来对进入患者体内的手术器械控制,从而实现由胶囊内窥镜辅助下的操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管100的管体上的定位元件110可以包括:
一第二气囊111,设置于导管100上,并与导管100朝向胶囊体400的一端具有一预定距离;
一气体通道,连接第二气囊111,气体通道设置于导管100内,气体通道远离第二气囊111的一端,自导管100远离第二气囊111的一端伸出;
一第二进气口112,设置于气体通道远离第二气囊111的一端。
上述的第二气囊111即上文记载的管体190上的气囊,第二进气口112即对应该气囊的进气口。
该应用场景中,配合肠道内镜的需要,导管100的长度可设置为不小于3米,在某些情况下,可设置为大于6米。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气囊111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可以是30-45mm。
根据医学常识可知,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其中十二指肠直径约为3-4厘米,空肠直径约为2-3厘米,回肠直径约为1.5-2.5厘米,因此将第二气囊111充气后的直径设置为30-45mm,可在小肠的各区段形成有效的膨胀变形,从而实现对导管100的有效定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气囊111与导管100之间的预定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优选的,可使预定距离为第二气囊111至胶囊体400的距离,减去导管100朝向胶囊体400的一端到胶囊体400的距离,其中第二气囊111至胶囊体400的距离可设定为大于等于30-50mm。
在此基础上,优选的,导管100的内径可设置为3-6mm,提供3-6mm的内径可使外部引入的手术器械300处于导管100内时,获得较宽敞的活动的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肠道内镜应用场景中,在检查开始时,患者将胶囊体400吞服后,胶囊体400会牵引着牵引线410一起进入患者体内。当胶囊体400牵拉着牵引线410进入患者小肠病灶位置后,可对第一进气口422进行充气,气体进入第一气囊421,使第一气囊421膨胀挤压患者的小肠内壁,以将胶囊体400固定在患者小肠内的病灶位置,防止胶囊体400因肠道蠕动而移动位置。
根据病灶的类型,如果需要进行活检或者治疗,可以将导管100从位于患者体外的牵引线410的处于患者体外的一端穿入导管100内,并于导管100内绕过第二气囊111后自导管100的管壁穿出,然后通过牵拉牵引线410,逐步推动导管100,使导管100在牵引线410的导引下可顺利穿过患者的小肠的弯折位置到达第一气囊421处,此时可将第一气囊421放气,使第一气囊421恢复收缩的状态,不再堵塞患者小肠内的路径,通过位于患者体外的导管100的开口,可以将外科手术器械伸入导管100,使外科手术器械顺利抵达病灶位置,以对病灶位置进行活检或治疗,此时第二气囊111可通过第二进气口112进行充气,使导管100被定位在需要实施外科手术的位置。在需要更换外科手术器械时,直接将其从导管100中抽出并重新插入新的外科手术器械即可,转换手术器械时方便快捷,可实现外科手术器械的快速转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用以供一手术器械穿过;
一约束组件,由所述管体内延伸至所述管体外,并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用以约束一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组件包括:
一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包括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管体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的管口内,并贴靠所述管口的内壁,还包括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自所述管体内穿透所述管体的管壁;
一约束部件,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外壁,且与所述引导管位置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件包括:
一引导槽,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外壁,所述引导槽朝向所述引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联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两端与所述牵引线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引导槽的两端之间的区域于所述牵引线形成间隙配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件包括:
复数个卡扣,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均布于所述管体的外壁上,且位置与所述引导管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扣的两端与所述牵引线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卡扣的两端之间的区域于所述牵引线形成间隙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与所述管体外壁连接处弧面过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长度不小于3米;和/或
所述管体包括海波管;和/或
所述管体的内径为3-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刮部件,所述防刮部件设置于所述管体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的管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部件为轴向和/或周向的环形凸起。
CN202123441205.8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Active CN216823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1205.8U CN21682337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1205.8U CN21682337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3377U true CN216823377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1205.8U Active CN216823377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3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2441B9 (en) Endoscope system and endoscope system control program
US20060270978A1 (en) Expandable esophageal access device
US6988986B2 (en) Self-propelled imaging system
EP1315444B1 (en) Body cavity liner
US7056283B2 (en) Double sleeve endoscope
CN100352520C (zh) 具有末端方向控制和定位保持机构的气管内导管
EP3095389B1 (en) Surgical tool insertion aid
JP2005211217A (ja) 内視鏡装置
EP2155038B1 (en) Medical retractor and stabilizing assembly
US20050038335A1 (en) Pressure-propelled system for body lumen
CN216823377U (zh) 一种内窥镜的导管
JP5665023B2 (ja) ダブルバルーン式内視鏡装置
US8460248B2 (en) Endoscopic bite guard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JP5030449B2 (ja)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
CN216823384U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
JP7154317B2 (ja) オーバーチューブ
JP6703069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US11406245B2 (en) Overtube
CN116209402A (zh) 医疗提取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59009A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系统及操作方法
WO20180978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lacement of device along wall of a body lumen
JPS6024326Y2 (ja) 内視鏡等の插入補助具
JP4590192B2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160309986A1 (en) Endoscope system
JP4578862B2 (ja) 医療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