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83A -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83A
CN1141483A CN96105725A CN96105725A CN1141483A CN 1141483 A CN1141483 A CN 1141483A CN 96105725 A CN96105725 A CN 96105725A CN 96105725 A CN96105725 A CN 96105725A CN 1141483 A CN1141483 A CN 1141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box body
arrow
magnetic
tape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5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44C (zh
Inventor
中濑秀雄
中川净
清水裕彦
梅村刚
齐藤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675Guiding containers, e.g. loading, ejecting cassettes
    • G11B15/68Automatic cassette chang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tape changing arrangements
    • G11B15/6885Automatic cassette chang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tape changing arrangements the cassettes being conveyed within a cassette storage location, e.g. within a storage bin or conveying by belt

Landscapes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允许在盒体和驱动装置间进行转动记录介质卡盘的简单可靠操作的记录介质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具有在自动加载机外壳内驱动装置的卡盘口和盒体卡盘插入口及卡盘退出口之间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升降器的卡盘托盘,以便通过由第一卡盘推出机构将记录介质卡盘从盒体的卡盘退出口推入卡盘托盘的操作和由第二卡盘推出机构将记录介质卡盘从卡盘托盘推入驱动装置的卡盘口或盒体的卡盘插入口的操作,使多个记录介质卡盘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转动。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最好将其应用于作为存储数据例如计算机(cpu)数据的备份磁记录/再生装置的磁带流,特别是这样一种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该自动加载系统包括一个能够容纳多个记录介质卡盘的盒体,以使记录介质卡盘能够连续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转动,即自动转换,从而增加存储容量。
美国专利No.5,184,260中公开的自动加载机是这种记录介质卡盘自动加载系统(下文称之为″磁带卡盘″)的一个实例。
该已知的实例包括一个包含磁带卡盘的盒体,沿其纵向包括两个上磁带卡盘和两个下磁带卡盘,即总共四个磁带卡盘,这四个磁带卡盘水平设置在自动加载机外壳中驱动装置下方,以使四个磁带卡盘在盒体中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和垂直往复运动的组合转动,以将其依次传送到沿盒体纵向设置在盒体端部上方的卡盘口。
在盒体的卡盘口和驱动装置的卡盘口之间,通过使用在两个方向,即垂直和水平方向移动的拾取器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自动转换该磁带卡盘,以便在四个磁带卡盘上连续进行记录和再生。
然而,由于盒体中只能容纳四个磁带卡盘,该已知实例的存储容量较低。由于在盒体中对四个磁带卡盘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和垂直往复运动的组合转动的复杂结构使该盒体较昂贵。在包括垂直和水平两方向移动的拾取器结构复杂,从而使其较为昂贵并且操作可靠性低。
该拾取器具有复杂结构,其在盒体的卡盘口和垂直保持磁带卡盘一端的驱动卡盘口之间,在两个方向,即垂直和水平方向移动,以便自动转换磁带卡盘。在借助拾取器进行的磁带卡盘自动交换中,该磁带卡盘易于从该拾取器滑移,从而出现自动转换该磁带卡盘操作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在通过垂直保持磁带卡盘的一端,并且拉出使用拾取器的磁带卡盘使磁带卡盘从驱动卡盘口退出的系统不能适应磁带卡盘尺寸变化和从驱动装置退出磁带卡盘的数量,并易于在拉出磁带卡盘时产生错误,从而引起操作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该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允许在盒体内进行转动磁带卡盘的简单和可靠的操作,以及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进行传送该磁带卡盘的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允许在盒体内进行转动磁带卡盘的简单操作,增加盒体中所包含的磁带卡盘数量,并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多个磁带卡盘旋转时使规定的磁带卡盘快速旋转。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该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能够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将磁带卡盘从驱动装置中的卡盘加载机构连续安全地退出到一个卡盘转动机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该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允许在盒体内进行转动磁带卡盘的简单操作,增加盒体中所能包含的磁带卡盘的数量,并能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进行转动多个磁带卡盘的操作中防止相应磁带卡盘之间的干扰,从而允许其平滑转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该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允许在盒体内进行转动磁带卡盘以及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进行传送该磁带卡盘的很简单并且安全的操作,在对将磁带卡盘从盒体的卡盘退出口推入到升降器的卡盘推出装置进行自动设定的同时,该盒体被自动加载在自动加载机的外壳中。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该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允许盒体中的磁带卡盘被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的外壳中,在从卡盘插入口或卡盘退出口错误伸出的情况下,该磁带卡盘自动返回该盒体中。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磁带卡盘盒体,该磁带卡盘盒体至少能容纳八个磁带卡盘,以允许在盒体中进行转动磁带卡盘的简单操作和在盒体中插入和容纳磁带卡盘的简单操作。
为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包括卡盘容纳单元,该卡盘容纳单元包括一个连接到一卡盘插入口的第一空间,一个水平连接到第一空间的第二空间,一个形成在第二空间下方,与第二空间垂直并连接到第二空间的第三空间,以及水平连接到第三空间,与第一空间部分分开并连接到形成在与卡盘插入口相对应的位置的卡盘退出口的第四空间,以使至少一个磁带卡盘被容纳在第一至第四空间中的每一个空间中;具有一卡盘口的驱动装置,用于存取容纳在经卡盘口加载到磁带卡盘中的磁带,传送装置,用于在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口之间传送该磁带卡盘;和第一卡盘推出装置,用于通过推动位于与第四空间相对的第三空间中的磁带卡盘端面,将位于第三和第四空间的磁带卡盘移向卡盘退出口,以便经卡盘退出口将位于第四空间中的磁带卡盘加载到传送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该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卡盘推出装置,用于将被加载到传送装置中的磁带卡盘从卡盘口插入到驱动装置,或通过推动被加载到与驱动装置和卡盘放置口相对的传送装置中的磁带卡盘侧表面,将磁带卡盘从卡盘插入口插入到卡盘放置口。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该卡盘放置口具有仅允许一个磁带卡盘被水平容纳在第一空间和第四空间之间的第五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该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三卡盘推出装置,用于仅将被容纳在第五空间中的磁带卡盘推动到传送装置,以便将该磁带卡盘加载到该传送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该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用于在自动加载系统中自动拉出卡盘容纳单元,以便卡盘容纳单元的卡盘放置口和卡盘退出口被设定在与驱动装置的卡盘口相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该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包括锁定装置,用于锁定卡盘容纳单元;和一个滑移驱动件,用于在拉动和推动卡盘容纳单元的方向直线移动该锁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该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卡盘插入口,用于将卡盘容纳单元插入其中;一个盖,用于打开和关闭该卡盘插入口;盖打开/关闭装置,用于在加载该卡盘容纳单元的操作完成前由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关闭该盖,并与卡盘容纳单元退出的启动相对应由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打开该盖;和控制装置,用于当卡盘容纳单元中的磁带卡盘从卡盘插入口或卡盘退出口伸出时由盖打开/关闭装置关闭该盖,并当磁带卡盘接触盖内侧时,由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退出卡盘容纳单元,将从卡盘容纳单元伸出的磁带卡盘推回到该卡盘容纳单元。
图1A和1B是根据本发明应用的一个实施例的磁带卡盘自动加载机中加载一盒体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2A和2B是从被加载到自动加载机中的盒体的卡盘退出口将磁带卡盘退出到升降器的卡盘托盘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3A和3B是将被从盒体的卡盘退出口退出到升降器的卡盘托盘的磁带卡盘传送到一驱动装置,并将该磁带卡盘提供给其卡盘口的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4A和4B是将从驱动装置的卡盘口退出到升降器的卡盘托盘的磁带卡盘传送到一盒体,并将该磁带卡盘返回到其卡盘插入口的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5A和5B是从升降器的卡盘托盘将磁带卡盘返回到盒体的卡盘插入口,然后从自动加载机退出该盒体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6A和6B是从盒体的卡盘放置口将该磁带卡盘退出到升降器的卡盘托盘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7A和7B是将被从盒体的卡盘放置口退出到升降器的卡盘托盘的磁带卡盘传送到驱动装置的卡盘口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8A和8B是在升降器的卡盘托盘和驱动装置卡盘口之间传送该磁带卡盘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9A和9B是将被从驱动装置的卡盘口退出到升降器的卡盘托盘的磁带卡盘返回到盒体的卡盘放置口中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10A和10B是当一个磁带卡盘被从一盒体和一驱动装置推入升降器的卡盘托盘中时第一和第二推出位置的两阶推出位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11是从盒体左前方看到的整个盒体的立体图;
图12是从盒体左前方看到的整个盒体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3是沿盒体中心线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4是沿图13A-A线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3B-B线的截面平面图;
图16是沿图13C-C线的截面平面图;
图17是盒体中卡盘定位装置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18是说明盒体的改进实施例以及沿该盒体中心线的纵向截面图;
图19是整个自动加载机的立体图;
图20是该自动加载机基本为U型的底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无盖时整个自动加载机局部剖面的平面图;
图22是自动加载机的主视图;
图23是自动加载机的后视图;
图24是沿图21D-D线的局部剖面截面侧视图;
图25是沿图21E-E线的局部剖面截面侧视图;
图26是说明盒体加载机构的局部剖面平面图;
图27是沿图26F-F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28是沿图26G-G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29是沿图26H-H线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30是盒体加载机构的锁定机构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31是卡盘托盘和升降器的托盘升降器的立体图;
图32是托盘升降器和升降器垂直导向槽的立体图;
图33是托盘升降器和升降器倾斜导向槽的立体图;
图34是升降器的托盘升降机构的局部剖面平面图;
图35是沿图34I-I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36是沿图34J-J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37是沿图34K-K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38是升降器的托盘升降机构的光传感器和光闸板的侧视图,和一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39是可移动的盖打开/关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40是在可移动盖处在关闭状态时可移动的盖打开/关闭机构的截面侧视图;
图41是由可移动的盖打开/关闭机构打开和关闭可移动盖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42是将磁带卡盘自动推入盒体的操作过程中可移动盖被阻止在打开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43是在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中可移动盖的锁定杆处在锁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44是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的可移动盖锁定杆被从锁定状态释放状态的立体图;
图45是由可移动盖锁定机构将处在关闭状态中的可移动盖锁定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46是由可移动盖锁定杆释放可移动盖的锁定状态的截面侧视图;
图47是第一卡盘推出机构的局部剖面平面图;
图48是第一卡盘推出机构的侧视图和其主要部分的截面侧视图;
图49是第二卡盘推出机构的局部剖面平面图;
图50是沿图49L-L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51是沿图49M-M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52是第三卡盘推出机构的侧视图;
图53是第三卡盘推出机构的局部剖面平面图和截面侧视图;
图54是从一个盒体插入空间收回第三卡盘推出机构的第三推出臂操作的局部剖面平面图;
图55是将第三卡盘推出机构的第三推出臂移动到一个盒体插入空间中的操作,以及由该第三推出臂推动磁带卡盘操作的局部剖面平面图;
图56是第三卡盘推出机构的盒体锁定机构的截面平面图;
图57是驱动装置中卡盘加载机构和卡盘退出机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8是沿图57N-N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59是磁带卡盘被完全加载到驱动装置中,以及磁带被完全加载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60是沿图59O-O线的截面侧视图;
图61是卡盘退出机构处在备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62是沿图61P-P线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3是通过卡盘退出机构的卡盘退出臂将磁带卡盘从卡盘口退入到卡盘托盘操作的截面侧视图;
图64是沿图49Q-Q线,以及说明在卡盘托盘中检测磁带卡盘第一推出位置操作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65是沿图49的Q-Q线,以及说明在卡盘托盘中检测磁带卡盘第二推出位置操作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66是沿图49的R-R线,以及说明在卡盘托盘中检测磁带卡盘插入错误操作的放大截面侧视图;
图67是从被加载到自动加载机中的盒体伸出磁带卡盘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8是将从盒体伸出的磁带卡盘自动推入盒体操作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9是将从盒体伸出的磁带卡盘自动推入盒体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70是由图69所示的控制电路将磁带卡盘自动推入盒体操作的流程图;
图71是自动加载机中多个光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72是自动加载机中多个光传感器的右视图;
图73是自动加载机中多个光传感器的左视图;和
图74是驱动装置中多个光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本发明被应用于磁带流的实施例描述磁带卡盘自动加载系统。该实施例使用被标准化为数据记录器的R-DAT卡盘中DDS2卡盘的磁带卡盘。[盒体和自动加载机的外形]
参考图1A至9B叙述盒体和自动加载机。[盒体外形]
如图1A和1B所示,盒体2纵向的三层内总共可以容纳八个磁带卡盘1。盒体2具有一个在基本为长方形箱中形成的盒外壳3,和一个基本形成在箱中部的中空部分4。八个磁带卡盘1中的三个成一直线水平排列在中空部分4下方的底层,中空部分4前和后两侧的中层水平隔开两个磁带卡盘,剩下的三个成一直线水平排列在中空部分4上方的上层。围绕中空部分4容纳这八个磁带卡盘1。
该实施例中,沿盒体2纵向由箭头a和b所示方向一侧(箭头b一侧)的上层形成一个卡盘插入口5,在该侧下层形成一卡盘退出口6,在该侧中层形成一卡盘放置口7。
从卡盘插入口5向卡盘退出口6延伸的基本为U型的通路与围绕中空部分4的电路通路形成一个卡盘转动通路8,以使按箭头a所示方向依次经卡盘插入口5插入的七个磁带卡盘1能够由一个转动系统(单向系统)依次容纳在转动通路8中,并按箭头b所示方向依次推向卡盘退出口6。
只有一个磁带卡盘1能够被容纳在卡盘放置口7中,并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自由移入和移出卡盘放置口7。[自动加载机外形]
如图1A至9B所示,自动加载机11具有一个基本在长方形箱中形成的自动加载机外壳12。该自动加载机外壳12具有一个沿该外壳中心形成在外壳上部的长水平盒体插入空间13,和一个作为螺旋扫描型磁记录/再生装置并配置在盒体插入空间13下方的驱动装置14。在形成卡盘口15的驱动装置14的前侧14a和自动加载机外壳12的前面板12a之间形成一个包含升降器17的托盘升降空间18,该托盘升降空间18用于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垂直移动卡盘托盘16。
盒体插入口19形成在自动加载机外壳12的前面板12a上部中央,与盒体插入空间13的前侧(箭头b一侧)相对,设置一个可向内移动的盖20,用于打开和关闭盒体插入口19,以便可按箭头e和f所示方向向内转动前面板12a。[加载盒体的操作]
如图1(A)所示,向该自动加载机11中加载盒体2时,升降器17的卡盘托盘16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到驱动位置。然后,与盒体2的另一侧2a相对的纵向侧2b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插入该盒体插入口19。此时,盒体2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水平插入盒体插入空间13,以便由盒体2的一侧2b推动可动盖20按箭头e所示方向打开。
如图1(B)所示,当将盒体2插入自动加载机11中预定长度时,进行自动加载操作,即由下文描述的盒体加载机构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盒体2自动拉入盒体插入空间13,以使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和卡盘放置口基本被设定在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同一平面内。
此时,盒体2的自动加载操作完成,由下文将描述的可动盖打开/关闭机构按箭头f所示方向自动关闭该可动盖20。[退出盒体的操作]
如图5(B)所示,从自动加载机11退出盒体2状态下,按动下文将描述的退出按钮时,或从主计算机输出退出命令时,首先确定升降器17的卡盘托盘6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到驱动位置。确定后,按箭头e所示方向自动打开可动盖20。此后,进行自动退出操作,即按箭头b所示方向,自动将盒体2从盒体插入口19推出预定长度。
当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插入口19手动取出盒体2时,可动盖20按箭头f所示方向自动关闭。[在自动加载机中转动磁带卡盘的第一操作]
如图2(A)所示,首先如图1(B)所示将卡盘托盘16从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相对的驱动位置向上移动到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相对的盒体下层位置。
如图2(B)所示,当盒体2中第三空间S3中的磁带卡盘1被下文将描述的第一卡盘推出机构推动时,盒体2的卡盘转动通路8内下层中的三个磁带卡盘按箭头b所示方向被推动与一个卡盘长度对应的一段行程,包含在第四空间S4中的磁带卡盘1被从卡盘退出口6水平推入卡盘托盘16。
然后,盒体2的卡盘转动通路8内的中空部分4(箭头a一侧)后面的两个磁带卡盘1同时下降与两层之间的高度差对应的高度,在上方为一个磁带卡盘1产生第二空间S2
如图3(A)所示,然后通过卡盘托盘16按箭头d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向下移动到驱动位置,然后如图3(B)所示,由下文将描述的第二卡盘推出机构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容纳在卡盘托盘16中的磁带卡盘水平推入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
通过下文将描述的卡盘加载机构将被推入驱动装置14的磁带卡盘1自动加载到驱动装置14中,以便进行所要求的记录或再生,而卡盘托盘16在驱动位置处于备用状态。
记录或再生完成时,如图4(A)所示,加载到驱动装置14中的磁带卡盘1被下文将描述的驱动装置14中的卡盘退出机构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卡盘口15水平推入卡盘托盘16。
记录或再生完成时,由卡盘托盘16将磁带卡盘1按箭头c的方向向上移动到与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相对的盒体上层位置,然后如图4(B)所示,由下文将描述的第二卡盘推出机构将磁带卡盘1从卡盘托盘16按箭头a所示方向推入卡盘插入口5。
如图5(A)所示,卡盘转动通路8上层内的两个磁带卡盘1由从卡盘插入口5按箭头a所示方向推入第一空间S1的磁带卡盘1按箭头a所示方向自动推动与一个磁带卡盘相对应的行程,以便一个磁带卡盘1被容纳在图2(B)所示的空间S中。
重复第一转动操作,从而使七个磁带卡盘1在盒体2和驱动装置14之间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转动(自动变换),在盒体2的卡盘转动通路8内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依次转动与一个磁带卡盘相对应的行程,从而允许连续在七个磁带卡盘1上进行记录,和从七个磁带卡盘1再生。
当用于记录计算机数据或类似数据的七个磁带卡盘1被容纳在盒体2的卡盘转动通路8中时,于是,能够明显增加自动加载机11的存储容量。[在自动加载机内转动磁带卡盘的第二操作]
如图6(B)所示,卡盘托盘16从图6(A)所示驱动位置向上移动到与盒体2的卡盘放置口7相对的盒体中层位置之后,如图6(B)和7(A)所示,仅有一个容纳在卡盘放置口7中的磁带卡盘1被下文将描述的第三卡盘推出机构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推入卡盘托盘16。
如图7(B)所示,卡盘托盘16将磁带卡盘1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到驱动位置之后,如图8(A)所示,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卡盘托盘16水平推入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以将其自动加载到驱动装置14中,用于进行所要求的记录或再生。
记录或再生完成后,如图8(B)所示,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水平推入卡盘托盘16,然后如图9(A)所示,由卡盘托盘16按箭头c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向上移动到盒体中层位置。然后,如图9(A)和(B)所示,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卡盘托盘16水平推入盒体2的卡盘放置口7以便返回,并将卡盘托盘16再次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到驱动位置。
第二转动操作仅允许一个磁带卡盘在盒体2和驱动装置14之间快速转动。
如果用于索引或清洁的专用磁带卡盘被容纳在盒体2的卡盘放置口7中,能够在盒体2和驱动装置14之间快速转动该专用磁带卡盘1,从而允许自动加载机11的高速处理。
虽然图中未示出,当选择位于卡盘转动通路8而不是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中的磁带卡盘1进行退出并提供给驱动装置14时,卡盘托盘16在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插入口5之间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被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同时,磁带卡盘1被依次从卡盘退出口6传送到卡盘插入口5,以使磁带卡盘1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在卡盘转动通路8中转动。[控制磁带卡盘被推入升降器的位置的方法]
下面参考图10A和10B描述控制从盒体和驱动装置将磁带卡盘推入升降器的推入位置的方法。
如图10(A)和10(B)所示,磁带卡盘1以其前端1a在先,按箭头a所示方向分别被插入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和卡盘放置口7。磁带卡盘1以其后端1b在先,按箭头b所示方向被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推入升降器17的卡盘托盘16。
如图10(A)所示,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插入盒体2的每个卡盘插入口5和卡盘放置口7的磁带卡盘后端1b的插入位置被设定在与盒体2的侧面2a基本为同一平面的参考位置P1
如图10(A)所示,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推入到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前端1a的推出位置P2被设定在从参考位置P1在卡盘推出方向(箭头b所示方向)与一阶相对应的约为1.5mm距离L1的第一推出位置P2
如图10(B)所示,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和盒体2的卡盘放置口7推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前端1a的推出位置P3被设定在从参考位置P1在卡盘推出方向(箭头b方向)与两阶相对应的距离L1+L1的第二推出位置P3
即,被从卡盘口15和卡盘放置口7推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前端1a的推出位置P3被从参考位置P1按箭头b方向移动等于2L1(2L1=L1+L1)的距离L2
这样,当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和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分别推入卡盘托盘16时,控制磁带卡盘1的前端1a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滑块62的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和齿轮机构76,该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形成在滑块62一侧的齿条72,和由电机73通过齿轮组74转动的齿轮75,以驱动齿条72。电机73、齿轮组74和齿轮75设置在侧底架45c的一侧。如上所述,在齿条和齿轮机构76中,电机73和齿轮75由包括扁齿轮(flat gears)的齿轮组74连接,以便由按箭头a所示方向手动插入的盒体2通过按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滑块62来操作下文将描述的光传感器。
如图27和72所示,上和下层中的水平光闸板78和79整体地形成在滑块62的上边缘,一对作为光电断路器的上和下光传感器80和81分别设置在侧底架45c上,该光电断路器由光闸板78和79开和关。光传感器80作为盒体内部传感器,用于检测盒体2的插入情况,另一个光传感器81作为盒体加载/退出传感器,用于检测盒体2加载和退出的完成情况。[盒体退出状态]
接通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时,由齿条和齿轮机构76的电机73反向转动的齿轮75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72,滑块62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到图26和28中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12以便备用。此时,如图30(A)所示,锁定机构63的啮合销杆65的驱动凸轮71按箭头b所示方向与凸轮70接触,啮合销杆65克服螺旋弹簧68按箭头j所示方向绕转轴66转动,以便从盒体插入空间13脱离啮合销65a。[自动加载盒体的操作]
如上面参考图1(A)所述,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口19水平地手动插入盒体2,盒体2的该对左和右导槽36与该对左和右导轨46啮合。如图30(A)所示,当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盒体2推到预定位置P14时,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部分41按箭头a所示方向与啮合销64接分的啮合销31在片簧30纵向整体形成在基本为片簧30中部的位置。片簧30的啮合销31可以在顶板3e和卡盘1上侧1c之间的狭窄空间内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垂直移动。啮合销31具有定向特性,允许磁带卡盘1按箭头a所示方向通过,而阻止其按箭头b所示方向反向移动。
总共三个卡盘定位机构29的一端32a分别按箭头b所示方向固定到三个隔板22,三个卡盘定位机构分别设置在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放置口7以及中空部分4的下方位置,在箭头a所示方向,每个卡盘定位机构的另一端32b包括可在箭头c和d所示方向垂直移动的短片簧32,和一个作为啮合部分的啮合滚轮33,该啮合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靠近片簧32另一端32a的位置。片簧32和啮合滚轮33可在每个隔板22中形成的开口34内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垂直移动。
卡盘定位机构29的每个啮合销31和啮合滚轮33向下弹性啮合在凹进部分1e中,该凹进部分作为一啮合部分,并形成在每个磁带卡盘1上侧1c的中部,靠近其前端1a,以便将每个磁带卡盘1定位在上述位置。
沿左和右侧板3a和3b的上端分别形成一对左和右水平导向槽36,以便在两侧面2a和2b之间纵向延伸,该左和右水平导向槽横向形成在盒体外壳3的左和右侧面。为防止将盒体插入自动加载机11中的错误,形成在侧板3a中箭头a一侧的导向槽36之一的一端36a为锥形。
通过从盒体外壳3后板3c的下端按箭头b所示方向沿侧板3b下端切割侧板3b在与卡盘退出口6相同的高度形成第一狭开口37。在盒体外壳3另一侧板3a中形成一个导向槽38,以便其从另一个侧2b在与卡盘放置口7相同的高度按箭头b所示方向延伸。导向槽38具有从中空部分4向卡盘放置口7延伸的第二狭开口39。一个狭缝状的凹槽40按箭头b所示方向在与第二开口39相同的高度形成在中空部分4的该端。
在另一侧2b的侧面,在盒体外壳3的左和右侧板3a和3b的端部形成分别包括突出部分的第一和第二锁定部分41和42。在基本为侧板3b中部的位置设置包括一个滑动销或类似机构的消除错误检测装置42,用于检测盒体2中所容纳的八个磁带卡盘1消除错误。[在盒体中设定磁带卡盘的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13至17描述在盒体2中设定总共八个磁带卡盘1的操作。
在每个磁带卡盘1的上和下侧1c和1d被正确地垂直定位的正常状态中,五个磁带卡盘1的前端1a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依次插入卡盘转动通路8中上水平通路8a的卡盘插入口5。结果是,将磁带卡盘1在上水平通路8a中按箭头a所示方向克服卡盘定位机构29的片簧30推入上方的水平通路8a。
此时,由于中空部分4的上表面包括按箭头a所示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21a,使磁带卡盘1能够在上方水平通路8a中按箭头a所示方向平滑移动。
前三个磁带卡盘1从上方的水平通路8a依次进入垂直通路8b上部,并通过该对左和右卡盘导向装置28的动作,按箭头d所示方向依次被垂直向下推入垂直通路8b,以向下倾斜地导向该磁带卡盘1,并通过该对左和右卡盘下压杆25的螺旋弹簧27的动作,按箭头g所示的向下方向推动磁带卡盘1。这三个磁带卡盘1被垂直重叠并容纳在垂直通路8b中。
接下来的两个磁带卡盘1分别被容纳在上方水平通路8a内的中空部分4上部和卡盘插入口5中。此时,构成上卡盘定位机构29的片簧30的啮合销31向下弹性地啮合在被容纳在卡盘插入口5中的磁带卡盘1的下凹部分1e中,以便正确地将磁带卡盘1定位在卡盘插入口5中,并阻止其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卡盘插入口5下落。通过在被容纳在卡盘插入口5中的磁带卡盘1前端1a和被容纳在垂直通路8b上部中的磁带卡盘1后端1b之间保持磁带卡盘1的前端和后端1a和1b来定位被容纳在中空部分4上方的磁带卡盘1。
在每个磁带卡盘1的上和底侧1c和1d被正确地垂直定位的正常状态中,两个磁带卡盘1的前端1a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依次插入卡盘转动通路8的下水平通路8c的卡盘退出口6。结果是,两个磁带卡盘1在下水平通路8c中克服两个卡盘定位机构29的片簧32和啮合滚轮33,被依次推入下水平通路8c,并且啮合滚轮33分别被向下弹性地啮合在两个磁带卡盘1的下凹部分1e中,以便在中空部分4下方和卡盘退出口6中分别正确地定位两个磁带卡盘1。
此时,可以按箭头a所示方向首先将三个磁带卡盘1从卡盘退出口6依次插入卡盘转动通路8内的下水平通路8c和垂直通路8b的下方。然后,可以从卡盘插入口5将四个磁带卡盘1插入上水平通路8a和垂直通路8b。
这样,可以将总共七个磁带卡盘1容纳在卡盘转动通路8的上水平通路8a、垂直通路8b和下水平通路8c中。
然后,在正常状态中,将剩下的磁带卡盘1的前端1a以与上述相同方式按箭头a所示方向插入卡盘放置口7中,并且卡盘定位机构29的片簧32的啮合滚轮33被向下弹性地啮合在磁带卡盘1的下凹部分1e中,以便将该磁带卡盘1定位。从而能够完成在盒体2中设定总共八个磁带卡盘的操作。
盒体2的特征在于,仅通过按箭头a所示方向依次向一侧2a,即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放置口7一侧垂直形成的三层开口中插入总共八个磁带卡盘1的简单操作,能够将总共八个磁带卡盘1快速平稳地设定在盒体2中。[在盒体内转动磁带卡盘的操作]
下面将参考图2至5和图13描述在盒体2的卡盘转动通路8内转动七个磁带卡盘的操作。
如上述参考图2(A)所述,当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将磁带卡盘1推入卡盘托盘16时,由下文将描述的第一卡盘推动机构按箭头b所示方向的推动操作将垂直通路8b下层内磁带卡盘1的前端1a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推动,同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垂直通路8b下层和下水平通路8c中容纳的总共三个磁带卡盘1推出与一个磁带卡盘相对应的行程。此时,下水平通路8c中的两个啮合滚轮33克服片簧31,从两个磁带卡盘1的下凹部分1e向上分离,以便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出磁带卡盘1。
如上面参考图2(B)所述,垂直通路8b中的两个磁带卡盘1由下文将描述的第一卡盘推出机构在箭头a所示方向的返回操作,在垂直通路8b内按箭头d所示方向同时并水平向下降低与一个磁带卡盘相对应的阶梯,并且该降低操作伴随该对左和右卡盘下压杆25的螺旋弹簧27的力按箭头g所示方向向下推动磁带卡盘1,以便在垂直通路8b上方为一个磁带卡盘1产生空间S。
如上面参考图4(B)和5(A)所描述的,然后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卡盘托盘16推入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以便克服上水平通路8a中卡盘定位机构29的片簧30将三个磁带卡盘1插入上水平通路8a和垂直通路8b上部,从而将磁带卡盘1加载到空间S中。
结果是,在卡盘转动通路8内,将磁带卡盘1按箭头a、d和b所示方向转动与一个磁带卡盘对应的量值。当该操作重复七次时,总共七个磁带卡盘1可以在卡盘转动通路8中转动一圈。如上所述,克服卡盘定位机构29的啮合滚轮33和片簧32,可以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简单地将一个磁带卡盘1移入和移出卡盘放置口7。[改进的盒体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8描述改进的盒体实施例。
该盒体2在上层和下层内包括一个卡盘插入口5,一个卡盘退出口6和的卡盘放置口7,卡盘放置口7设置在卡盘插入口5和卡盘退出口6之间,以便在卡盘转动通路8的垂直通路8b中能够垂直重叠和容纳四个磁带卡盘1。这样允许在卡盘转动通路8中放置八个磁带卡盘1,以及放置包括两个容纳在上和下层内的卡盘放置口7中的磁带卡盘1,即总共10个磁带卡盘1,从而明显增加了自动加载机11的存储容量。[自动加载机外形]
参考图19至23描述该自动加载机
自动加载机11包括一个在基本为长方形箱中形成的自动加载机外壳12。自动加载机外壳12的外围尺寸是高度H10为82.5mm,宽度W10为装置146.05mm,长度L10为243.2mm。
自动加载机外壳12的底架45由金属片制成,并具有基本为U型形状,该U型形状包括一水平底底架45a,和在该底底架45a两侧垂直构成的左和右侧底架45b和45c。左和右侧底架45b和45c的上侧以及左和右侧由一个基本为U型的顶板45d覆盖,其前侧被一个由合成树脂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前面板12a关闭以形成一个箱。
左和右侧底架45b和45c之间的上部形成一个长的水平盒体插入空间13,盒体插入空间13前部(箭头b一侧)中的前面板12a上部的中部形成一盒体插入口19与盒体插入空间13相对,一个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可移动盖20被设置在前面板12a内侧,以便从其内侧打开盒体插入口19。
从盒体插入口19按箭头a所示方向水平插入的盒体2由一对左和右导轨46导向,该左和右导轨分别水平地设置在左和右侧底架45b和45c内侧,并分别与一对左和右导槽36啮合,然后盒体2被拉入盒体插入空间13,以便在其中设定。在盒体插入空间13下方的底底架45a上水平地设置一个驱动装置14,升降器17的卡盘托盘16水平安装在垂直托盘升降空间18中,该垂直托盘升降空间形成在设定在盒体插入空间13中的盒体2一侧2a的驱动装置14前侧14a和前面板12a之间。
自动加载机外壳12的前面板12a上设置一个退出按扭47。在自动加载机外壳的后面板12b上设置用于连接计算机(CPU)的接口48、电源连接器49等。
在自动加载机外壳12中,设置一个盒体加载机构51,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将盒体2加载到盒体插入空间13,和从盒体插入空间13退出该盒体2,一个托盘升降机构52,用于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在升降器空间18中向上和向下移动升降器17的卡盘托盘16,一个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53,用于按箭头e和f所示方向打开和关闭可移动盖19,一个第一卡盘推动机构54,用于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推入卡盘托盘16,一个第二推动机构55,用于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卡盘托盘16推入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和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和卡盘放置口7,一个第三卡盘推动机构56,用于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盒体2的卡盘放置口推入卡盘托盘16,一个设置在驱动装置14中的卡盘加载机构57,一个卡盘退出机构58,用于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退出到卡盘托盘16中,和一个卡盘定位机构59,用于在卡盘托盘16中定位磁带卡盘1。[描述盒体加载机构]
下面将参考图21、25至30和72描述盒体加载机构51。
盒体加载机构51包括在底架45的侧底架45b和45c之一的外侧(相对于盒体插入空间13的外侧)与盒体插入空间13平行设置的水平导向轴61,和一个作为滑动驱动元件的滑块62,该滑块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沿导向轴61滑动。
一对前和后啮合销64和65a设置在箭头a一侧的滑块62的一端,该啮合销64和65a形成一锁定机构,用于在其纵向,即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锁住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突出部分41。箭头a一侧上的前啮合销64被固定到滑块62,箭头b一侧上的后啮合销65a整体地形成在箭头a一侧上的啮合销杆65的该端,该啮合销杆经垂直转轴66设置在滑块62上,以便按箭头i和j所示方向转动。前和后啮合销64和65a以与加载到自动加载机11中的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部分41设定在相同高度。
啮合销64从水平形成在侧底架45c的延伸孔67伸入盒体插入空间13,另一个啮合销65a可以由啮合销杆65经延伸孔67按箭头i和j所示方向移入和移出盒体插入空间13。螺旋弹簧68按箭头i所示方向转动地推动啮合销杆65,以便通过作为制动块并被设置在啮合销杆65上的滚轮69和侧底架45c之间的接触按箭头i所示方向调节啮合销65a伸入盒体插入空间13的量。
凸轮70形成在箭头a一侧的侧底架45c的延伸孔67的端部,当滑块62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到备用位置P12时,该凸轮70克服螺旋弹簧68按箭头j所示方向,通过绕转轴66转动从盒体插入空间13内侧收回啮合销杆65,与凸轮70接触的驱动凸轮71形成在啮合销杆65中。
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滑块62的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和齿轮机构76,该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形成在滑块62一侧的齿条72,和由电机73通过齿轮组74转动的齿轮75,以驱动齿条72。电机73、齿轮组74和齿轮75设置在侧底架45c的一侧。如上所述,在齿条和齿轮机构76中,电机73和齿轮75由包括扁齿轮(flat gears)的齿轮组74连接,以便由按箭头a所示方向手动插入的盒体2通过按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滑块62来操作下文将描述的光传感器。
如图27和72所示,上和下层中的水平光闸板78和79整体地形成在滑块62的上边缘,一对作为光电断路器的上和下光传感器80和81分别设置在侧底架45c上,该光电断路器由光闸板78和79开和关。光传感器80作为盒体内部传感器,用于检测盒体2的插入情况,另一个光传感器81作为盒体加载/退出传感器,用于检测盒体2加载和退出的完成情况。[盒体退出状态]
接通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时,由齿条和齿轮机构76的电机73反向转动的齿轮75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72,滑块62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到图26和28中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12以便备用。此时,如图30(A)所示,锁定机构63的啮合销杆65的驱动凸轮71按箭头b所示方向与凸轮70接触,啮合销杆65克服螺旋弹簧68按箭头j所示方向绕转轴66转动,以便从盒体插入空间13脱离啮合销65a。[自动加载盒体的操作]
如上面参考图1(A)所述,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口19水平地手动插入盒体2,盒体2的该对左和右导槽36与该对左和右导轨46啮合。如图30(A)所示,当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盒体2推到预定位置P14时,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部分41按箭头a所示方向与啮合销64接触,按箭头a所示方向轻微推动滑块62。
结果是,如图30(B)所示,啮合销杆65也与滑块62一起按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驱动凸轮71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凸轮70分离,从而由螺旋弹簧68使啮合销杆65按箭头i所示方向绕转轴66转动。
位于啮合销杆65一端的啮合销65a按箭头i所示方向从侧底架45c的延伸孔67伸入到盒体插入空间13,并按箭头b所示方向与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部分41啮合,以便将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部分41锁定(保持前和后侧)在该对啮合销64和65a之间。与此同时,啮合销杆65的滚轮69按箭头i所示方向与侧底架45c接触,并在接触侧底架45c的同时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滚动。
按箭头a所示方向轻微推动滑块62时,操作(通-断)图27和72所示位于箭头a一侧的光闸板78一端的光传感器80,以检测盒体2插入自动加载机11的情况。当齿条和齿轮机构76的电机73通过齿轮组74正常转动齿轮75时,齿条72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驱动,滑块62沿导向轴61按箭头a所示方向滑动到图26中的实线所示的加载完成位置P11
与滑块62一起按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的锁定机构63的啮合销65a按箭头a所示方向推动第一被锁定部分41,以便按箭头a所示方向进行将盒体2自动拉到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空间13中的加载完成位置P11的自动加载操作。
加载完成时,当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盒体2拉到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空间13中图21所示的设定位置时,由图27和72所示滑块62的另一个光闸板79的端部在箭头b一侧操作(断→通)光传感器81,以检侧盒体2的加载完成情况,然后将电机73停止。[自动退出盒体的操作]
当按动图19和22所示的退出按扭47时,齿条和齿轮机构76的电机73工作,通过齿轮组74反向转动齿轮75。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72,以将滑块62从图26的实线所示的加载完成位置P11沿导向轴61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到由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12
如图30(B)所示,与滑块62一起按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的锁定机构63的啮合销64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动盒体2的第一被锁定部分41,以便进行从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空间13中的加载完成位置P11按箭头b所示方向向盒体插入口19外部的预定位置P14自动推动盒体2的自动退出操作。
如图30(A)所示,当滑块62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到图26的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12时,锁定机构63的啮合销杆65的驱动凸轮71按箭头b所示方向接触凸轮70,啮合销杆65克服螺旋弹簧68按箭头j所示方向绕转轴66转动,以便从第一被锁定部分41脱离啮合销65a。
此时,由位于图27和72所示箭头a一侧的滑块62的光闸板79一端操作(开→关)光传感器81,以检测盒体2的退出情况,并停止电机73。然后可按箭头b所示方向,用手将盒体2从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口19取出。[描述托盘升降机构]
下面将参考图21、24、25、31至38、和72描述升降器17的托盘升降机构52。
升降器17包括水平卡盘托盘16,该水平卡盘托盘16具有向盒体2一侧2a和驱动装置14前侧14a打开的开口16a,以便仅有一个磁带卡盘1经开口16a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自由地水平移动。
卡盘托盘16被水平地安装在托盘升降器84上,一对上和下导销85和86水平对称地设置在左和右垂直侧板84a和84b的每侧,整体地形成在托盘升降器84两侧,即总共设置四个导销,以便其垂直排列成一条直线。上方的一对左和右导销85是长导销,下方的一对左和右导销85是短导销。
托盘升降机构52包括一对左和右垂直导向装置87和一对左和右倾斜导向装置88,用于驱动托盘升降器84的总共四个导销85和86,以便卡盘托盘16以水平状态在托盘升降空间18内按箭头c和d所示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
这对左和右垂直导向槽87分别包括一对左和右导向板89,该左和右导向板89分别垂直配置在托盘升降器84的两侧板84a的左和右侧,并固定到底架45的底底架45a,和沿垂直导向板89中部垂直形成的垂直导向槽90。托盘升降器84的总共四个导销85和86在该对左和右导向槽90中松驰地配合,以便被按箭头c和d所示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导向。
这对左和右倾斜导向装置88分别包括一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垂直配置在该对左和右导向板89两侧,以便被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被水平滑动,和一对倾斜形成在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相对的内侧的左和右倾斜导槽92。托盘升降器84上面的一对左和右长导销85分别经过该对左和右垂直导槽90并在该对左和右导向槽92中松驰地配合。当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时,该对左和右导槽92的凸轮动作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向上和向下驱动该对左和右导销85。
该对左和右倾斜导槽92相对于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的滑动方向,即箭头a和b所示方向分别倾斜约45°。每对左和右长导槽92具有四阶92a、92b、92c、92d,形成四阶是用于分别在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相对的驱动位置P31,与盒体的卡盘退出口6相对的盒体下层位置P32,与卡盘放置口7相对的盒体中层位置P33和与卡盘插入口5相对的盒体上层位置P34正确地制动卡盘托盘16。
在该对左和右垂直导向板89和一对左和右垂直外导向板94之间分别垂直形成一对左和右间隙95,该对左和右垂直外导向板94分别与左和右垂直导向板89的左和右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底底架45a上。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分别插入该对左和右间隙95,以便滑动导向板91沿在该对左和右垂直导向板94内侧与盒体平行水平设置的一对左和右导向轴96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同步滑动。
一个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同步滑动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的驱动机构包括一齿条和齿轮机构102,该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一对分别沿滑动导向板91下侧水平形成的左和右齿条97,一对分别用于驱动齿条97的左和右齿轮98,一对固定到驱动轴99两端的左和右联动齿轮100,以便同步转动该对左和右齿轮98,以及一个用于转动联动齿轮100之一的齿轮电机101。齿轮98、驱动轴99和齿轮电机101安装在底架45侧面。
如图38和72所示,在滑动导向板91之一的上边缘的两个垂直层中,整体地水平形成一个长光闸板104和总共四个短光闸板105a、105b、105c和105d,这些光闸板被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以预定间隔安装,一对上和下光传感器106和107被安装在垂直导向板94之一上,该上和下光传感器106和107作为由光闸板104和105a至105b接通和断开的光电断路器。光传感器106作为用于检测滑动导向板91初始位置的传感器,另外一个光传感器107作为用于检测卡盘托盘16向上和向下移动中四层位置的传感器。[滑动导向板的初始位置]
接通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时,由齿条和齿轮机构102的齿轮电机101通过该对联动齿轮100和驱动轴99反向转动该对左和右齿轮98,并如图36至38的实线所示,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该对左和右齿条97,以便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移动到初始位置P20。由图38和72中所示的箭头a侧的光闸板104端部操作(通→断)光传感器106,然后使齿轮电机101停止。从而将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设定在初始位置P20
此时,如图36至38所示,该对左和右上导销85分别被定位在为该对左和右倾斜导向槽92最下阶的第一水平阶92a中,以便卡盘托盘16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到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相对的驱动位置P31。[卡盘托盘的备用位置]
当由齿轮电机101根据计算机输出的命令信号使该对左和右齿轮98正常转动,将该卡盘托盘16设定到备用位置时,该对左和右齿条97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驱动,以便将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初始位置P20移动到备用位置P21。当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到达备用位置P21时,由第一阶中的光闸板105a操作(通→断→通)图38和72中所示的光传感器107,使齿轮电机101停止,以便将该对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设定在备用位置P21。此时,仅有该对上导销85按箭头b所示方向沿该对左和右倾斜导槽92的第一水平阶92a被相对移动,而此时卡盘托盘16仍然设定在驱动位置P31。如上所述,在卡盘托盘16被设定在驱动位置P31的状态中按箭头a所示方向在自动加载机11中进行自动加载盒体2的操作。[卡盘托盘的向上驱动]
当由齿条和齿轮机构102的齿轮电机101根据来自计算机的命令信号,通过该对左和右联动齿轮100和驱动轴99使该对左和右齿轮98正常转动以向上驱动卡盘托盘16时,该对左和右齿条97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驱动,以便从图36至38所示备用位置P21将该对滑动导向板91依次滑动到盒体下层位置P22,盒体中层位置P23和盒体上层位置P24
在托盘升降器84的总共四个导销85和86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的移动被该对左和右垂直导槽90限定的状态下,当该对左和右倾斜导向装置88的倾斜导槽92按箭头c所示向上方向向上驱动该对左和右上导销85时,总共四个导销85和86在该对左和右垂直导槽90中被按箭头c所示方向向上驱动。结果是,水平状态中的卡盘托盘16与托盘升降器84一起被按箭头c所示方向向上驱动(平行运动)。
如图36至38所示的点划线,该对左和右上导销85从该对倾斜导槽92的第一水平阶92a依次向上移动到第二、第三和第四水平阶92b、92c和92d,以便将卡盘托盘16从驱动位置P31按箭头c所示方向依次向上驱动到盒体下层位置P32、盒体中层位置P33和盒体上层位置P34
此时,如图38和72所示,当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备用位置P21滑动该滑动导向板91时,由第二、第三和第四光闸板105b、105c和105d依次操作(通→断→通)光传感器107,以便依次检测卡盘托盘16的盒体下层位置P32、盒体中层位置P33和盒体上层位置P34(位置检测操作)。
当卡盘托盘16到达由计算机规定的盒体下层位置P32、盒体中层位置P33和盒体上层位置P34中的停止位置时,通过根据从光传感器107输出的位置检测停止齿轮电机101,使卡盘托盘16能够被停在所要求的规定停止位置。[卡盘托盘的向下驱动]
齿条和齿轮机构102的齿轮电机101根据计算机输出的命令信号反向转动这对左和右齿轮98向下驱动卡盘托盘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该对左和右齿条97,使左和右滑动导向板91从图36至38中点划线所示的盒体上层位置P24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到备用位置P21
与驱动卡盘托盘16向上操作的方向相反,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卡盘托盘16从盒体上层位置P34向下依次移动到盒体中层位置P33,盒体下层位置P32和驱动位置P31,当卡盘托盘16到达由计算机规定的盒体中层位置P33,盒体下层位置P32和驱动位置P31中的停止位置时,根据光传感器107输出的位置检测停转齿轮电机101,使卡盘托盘16能够被停在所要求的规定停止位置。
如上面参考图1至9所述,当在盒体2和驱动装置14之间进行转动磁带卡盘1的操作时,根据计算机的操作结束信号将该对左和右导向板91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至图36至38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21,根据光传感器107输出的位置检测停转齿轮电机101,以结束一系列驱动卡盘托盘16向上运动的操作。[描述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
下面参考图21、25、27、33、39至46和73描述可移动盖打开/关闭结构53。
可移动盖20由合成树脂制成,大致为U型,包括基座20a和垂直地整体形成在基座20a两端的左和右侧板20b。可移动盖20通过一水平转轴109安装在前面板12a的内侧,该水平转轴109横向穿过该可移动盖20下端,以便可移动盖20可以沿图27和39中箭头e和f所示垂直方向转动。可移动盖20允许盒体插入口19从其内部被打开和关闭。螺旋弹簧110按箭头f所示方向驱动可移动盖20使其和前面板12a后端接触,一个驱动臂111整体形成在可移动盖20侧板20b之一的位置上,靠近其下端,基本为L型的驱动臂111包括按箭头a所示方向的向后延伸部分和沿盒体插入空间13横向,即沿箭头o所示方向向外延伸部分,以及按箭头c所示方向向上延伸的垂直部分。按箭头a所示方向向后伸出的啮合件112整体地固定在可移动盖20的侧板20b的位置,靠近其上端。
用于按箭头e和f所示方向打开和关闭可移动盖20的可移动盖驱动杆115被沿可移动盖20后面的侧底架45c的外侧,即箭头a一侧与盒体2平行配置。可移动盖驱动杆115通过沿其纵向,即箭头a和b所示方向处于中间位置的水平转轴116连到侧侧底架45c,以便该驱动杆可以按箭头k和m所示垂直方向转动。可移动盖驱动销117水平安装在近似为T型的臂115a的下端,该T型臂外侧形成在可移动盖驱动杆115前端,可移动盖驱动销117被插入在箭头b一侧的可移动盖20的驱动臂111的前侧位置。在下面与可移动盖锁定销啮合的下凹部分118形成在T型臂115a前侧上端。驱动凸轮销119水平设置在可移动盖驱动杆115外部,在其后端115b处,并由螺旋弹簧120推动可移动盖驱动杆115按箭头k所示方向转动。
可移动盖驱动杆115的驱动机构也作为盒体加载机构51的滑块62,驱动驱动凸轮销119的凸轮槽121整体形成在滑块62内部,位于其上端。凸轮槽121包括一个下水平通路121a,和一个通过一对前和后倾斜通路121b以及121d与下水平通路121a上部相连接的上水平通路121c,以形成一个大致为梯形的封闭通路。驱动凸轮销119松驰地安装在凸轮槽121中。
用于将可移动盖20锁定在关闭状态的可移动盖锁定杆124水平配置在箭头a一侧的可移动盖20后的侧面之一上,可移动盖锁定杆124的后端通过一个垂直转轴125设置在侧底架45c上使其可按箭头n和o所示方向转动。一个可移动盖锁定销126水平设置在可移动盖锁定杆前端内侧,使其可以沿与可移动盖20被打开和关闭方向,即箭头e和f所示方向大致成直角的箭头n和o所示方向在箭头a处一侧的可移动盖20的啮合件112后的一部分移进和移出。螺旋弹簧127按箭头n所示方向推动可移动盖锁定杆124转动。一个驱动垂直凸轮滚柱128可转动地形成在可移动盖锁定杆124前端下侧,可移动盖锁定销外侧与可移动盖锁定销126相对。设置在侧底架45c上侧的垂直导销130松驰地装配在可移动盖锁定杆124前端侧形成的圆弧形导向孔129中。
托盘升降机构52的滑动导向板91之一也作为可移动盖锁定杆124的一个驱动机构,一个轨道型凸轮131沿导向板91的上边缘水平形成在滑动导向板91外部。一个按箭头n所示方向向内倾斜的凸轮斜面131a形成在轨道型凸轮131箭头b侧一端。[处于关闭位置的可移动盖的释放状态]
在初始状态,可移动盖20被螺旋弹簧110按箭头f所示方向绕转轴109转至关闭位置以关闭盒体插入口19,如图40所示。这种状态下,当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接通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导向板91到图36至38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20。如图44和46所示,可移动盖锁定杆124的驱动凸轮滚柱128通过凸轮斜面131a放置在凸轮轨131上,并且可移动盖锁定杆124按箭头o所示方向克服螺旋弹簧127绕转轴125转动。因此,可移动盖锁定销126按箭头o所示方向从可移动盖20的啮合件112分离以释放关闭位置的可移动盖20的锁。
这样,在该初始状态中,可移动盖20可以克服螺旋弹簧110按箭头e和f所示方向绕转轴109自由打开和关闭,当盒体2通过盒体插入口19按箭头a所示方向插入自动加载机11时由盒体2按箭头e所示方向推动可移动盖20打开。在盒体2按箭头a所示方向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11后,可移动盖20被螺旋弹簧110按箭头f所示方向自动关闭。[通过可移动盖驱动杆打开和关闭可移动盖的操作]
通常由螺旋弹簧120按箭头k所示方向推动可移动盖驱动杆115绕转轴116转动,按箭头k所示方向向上推动驱动凸轮销119。
另一方面,在盒体加载机构51的滑块62按箭头a所示方向滑向图26中实线所示的加载完成位置P11的状态中,如上所述,驱动凸轮销119相应移动到箭头b一侧的凸轮槽121的下水平通路121a的端部121e,如图40所示。
如上所述,因此如图41所示,通过螺旋弹簧116向上的作用力使凸轮销119按箭头k所示方向从箭头b一侧的凸轮槽121的下水平通路121a的端部121e沿倾斜通路121e向上移动到上水平通路121c,之后,滑块62立即开始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图26中实线结所示的加载完成位置P11滑动到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12,以便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插入口19自动退出。
从而使可移动盖驱动杆115按箭头k所示方向绕转轴116从图41中点划线所示打开位置转动到实线所示关闭位置。可移动盖驱动销117按箭头k所示方向转动可移动盖20的驱动臂111,以使可移动盖20克服螺旋弹簧110按箭头e所示方向绕转轴109自动打开。
当滑块62按箭头b所示方向继续滑动至图26中点划线所示备用位置P12时,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插入口19被推出一预定长度,如图41中的点划线所示。此时,驱动凸轮销119克服螺旋弹簧120向下移动,从凸轮槽120上水平通路121c沿另一个倾斜通路121d移至箭头a一侧的下水平通路121a的端部121f。
因此,可移动盖驱动杆115克服螺旋弹簧120按箭头m所示方向绕转轴116转动以返回图41中点划线所示关闭位置。虽然螺旋弹簧110使可移动盖20也按箭头f所示方向绕转轴109转动,但停止与盒体2下侧面2c接触,而只有可移动盖驱动杆115的可移动盖驱动销117按箭头f所示方向从可移动盖20的驱动臂111分离。
在完成自动退出盒体2之后,当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盒体2从盒体插入口19手工拉出时,螺旋弹簧110使可移动盖20按箭头f所示方向转动到图4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初始关闭位置以关闭盒体插入口19。如图73所示,由形成在可移动盖20上的光闸板122检测可移动盖20的打开和关闭。光传感器123作为由光闸板122接通和断开的光电断路器。[可移动盖在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盒体2被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11后,当滑动导向板91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图36至38中所示的初始位置P20滑到备用位置P21产生备用时,轨道型凸轮131的凸轮斜面131a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可移动盖锁定杆124的驱动凸轮滚柱128处分离,如图39,40,43和45所示。
这样螺旋弹簧127使可移动盖锁定杆124按箭头n所示方向绕转轴125转动,可移动盖锁定销126按箭头n所示方向基本垂直地插入可移动盖20的啮合件112和可移动盖驱动杆115的下凹部分118之间,由可移动盖锁定销126限制可移动盖20按箭头e所示方向的转动从而将可移动盖20锁定在关闭位置。
在可移动盖20处在关闭位置的锁定状态中,可移动盖驱动杆115也被与啮合下凹部分118啮合的可移动盖锁定销126锁定在图40和42所示的关闭位置。[描述第一卡盘推动机构]
参考图21、24、47、48和71描述第一卡盘推动机构。
第一卡盘推动机构54被配置在侧底架45c,平行于盒体2水平附连到侧底架45c的导向轴134,并沿导向轴134设置,作为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的滑动驱动件的滑块135上。第一推动臂136以直角水平整体地形成在滑块135后端,即在其靠近盒体插入空间13箭头a一侧的端部。第一推动臂136通过水平形成在侧底架45c上的延伸孔137与盒体2纵向成直角,即箭头a和b所示方向水平伸入盒体插入空间13。
使滑块135停转的一个板型导向件138水平地整体形成在前端侧,即箭头b一侧的滑块135一侧,与盒体插入空间13相对。导向板138插入形成在侧底架45c的水平上导向板139和与上导向板139下部间隔一定距离水平设置的被沿箭头a和b所示方向导向的下导向板140之间,以使保持水平状态的第一推动臂136可以沿箭头a和b所示方向水平移动。
用于沿箭头a和b所示方向驱动滑块135的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齿条和齿轮机构144,该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沿滑块135一侧与盒体插入空间13相对整体水平形成的齿条141,和由设置在下导向板140下部的齿轮电机142转动的齿轮143,以便沿箭头a和b所示方向转动齿条141。盒体加载机构51的电机73设置在上导向板139上部。
一对水平前和后光闸板146和147整体设置在滑块135一侧的前和后端,与盒体插入空间13相对,作为由光闸板146和147接通和断开的光电断路器的一对前和后光传感器148和149分别设置在侧底架45c上。光传感器148作为用于将第一推动臂设定在推出开始位置的传感器,另一个光传感器149作为防止第一推动臂136沿箭头b所示方向超程的传感器。[将第一推动臂设定在推出开始位置]
当接通自动加载机11电源时,齿条和齿轮机构144的齿轮电机142反方向驱动齿轮143,以便沿箭头a所示方向沿导向轴134滑动,第一推动臂136沿箭头a所示方向移动到图47和48(A)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41。光闸板146操作(接通→断开)光传感器148以便停转齿轮电机142并且将第一推动臂136设定在备用位置P41。[在盒体中自动设定第一推动臂的操作]
当盒体2沿箭头a所示方向从盒体插入口19水平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11并且被设定在图47所示位置时,如上所述,第一推动臂136从箭头b所示方向相对水平地插入箭头a一侧的盒体2的第一开口37的端部,被自动设置。[第一推动臂推出磁带卡盘的操作]
齿条和齿轮机构144的齿轮电机142根据计算机的命令信号正常转动齿轮143以推出磁带卡盘时,齿条141被沿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滑块135按箭头b所示方向沿导向轴134滑动,以便沿盒体2的第一开口37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第一推动臂136从图47和48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P41水平移动到点划线所示的位置P42
因此,在盒体2内的卡盘转动通路8的垂直通路8b下层中的磁带卡盘1的前端1a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移动的第一推动臂136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推出,如上面参考图13所述。这种推出卡盘的操作使处于垂直通路下层位置和下水平通路8c中的全部三个磁带卡盘1同时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出与一个磁带卡盘相对应的行程,以便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之一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推入升降17的卡盘托盘16,如上面参考图2(A)和10所述。
此时,如上面参考图10所述,当被推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的前端1a按箭头b所示方向被推到与参考位置P1相距L1的位置并到达第一推出位置P2时,根据下文将描述的卡盘托盘16中的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输出停转齿条和齿轮机构144的齿轮电机142,使滑块135和第一推动臂136停在点划线所示的位置P42
由于某些原因,当未从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获得检测输出时,另一个光闸板147操作另一个光传感器149(断开→接通)以停转齿轮电机142,从而避免第一推动臂136沿箭头b所示方向的超程。
然后,当齿轮143被齿条和齿轮机构144的齿轮电机142反向驱动使齿条141被沿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时,第一推动臂136沿箭头a所示方向和滑块135整体地返回到图47和48中实线所示的初始备用位置P41
当第一推动臂136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图47中的点划线所示位置P42返回到实线所示备用位置P41,第一推动臂136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垂直通路8b的下层位置向后移回时,垂直通路8b中的两个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拉动与一个磁带卡盘相对应的行程,以便在垂直通路8b中的上部产生一个磁带卡盘1的空间S,如上面参考图2(B)和13所述。[描述第二卡盘推动机构]
下面参考图21、22、24、31、49至51、71、73和74描述第二卡盘推动机构。
第二卡盘推动机构55设置在托盘升降机构84上,以便其能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和卡盘托盘16一起上下移动。导向轴151水平设置在托盘升降机构84的侧板84a的内侧与盒体2平行,第二推动臂153水平设置在箭头b一侧的滑块152的端部并与其垂直,该滑块152作为一个滑动驱动件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沿导向轴151滑动。第二推动臂153通过水平形成在卡盘托盘16侧面之一的延伸孔16e插入卡盘托盘16,以便被与磁带卡盘1的推出方向,即箭头a所示方向垂直设定。
滑块152由合成树脂制成,齿条154水平整体地沿滑块152下侧形成。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驱动滑块152的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和齿轮机构157,齿条和齿轮机构157包括齿条154和通过设置在托盘升降机构84上的齿轮电机155使其转动以驱动齿条154的齿轮156。
如图51所示,一对水平的前和后光闸板159和160之间在其纵向,即箭头a和b所示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整体形成在滑块152上,作为由光闸板159和160接通和断开的光电断路器的一对前和后光传感器161和162被设置在托盘升降机构器84一侧。光传感器161作为检测第二推动臂153备用位置的传感器,另一个光传感器162作为检测第二推动杆153推出结束位置的传感器。[将第二推动臂设定在备用位置]
当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接通时,由齿条和齿轮机构157的齿轮电机155反方向转动齿轮156,使其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154。这样,滑块152按箭头b所示方向沿导向轴151滑至图49和51中实线所示备用位置P51,第二推动臂153在卡盘托盘16内按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到图49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光闸板159操作(接通→断开)停转齿轮电机155并将第二推动臂153设定在备用位置。[由第二推动臂从卡盘托盘推出磁带卡盘的操作]
当计算机输出推动磁带卡盘1的命令信号时,在磁带卡盘1按箭头b所示方向插入卡盘托盘16后,如上所述,齿条和齿轮机构157的齿轮电机155正常转动齿轮156使其按箭头a所示方向驱动齿条154,因此,滑块152按箭头a所示方向沿导向轴151滑至图49和51中的点划线所示的推出结束位置P52。
这样,第二推动臂153在卡盘托盘16内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图49中实线所示的备用位置移至点划线所示推出结束位置,第二推动臂153在卡盘托盘16中推动磁带卡盘1后端1b从而。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卡盘托盘16的开口16a推出磁带卡盘,如上所述,从而按箭头a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推入驱动装置14或盒体2。
当第二推动臂153到达图49中点划线所示的推出结束位置时,另一个光闸板160操作光传感器162(接通→断开)停转齿条和齿轮机构157的齿轮电机155。当齿轮电机155反方向转动齿轮156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154使第二推动臂153按箭头b所示方向与滑块152一起返回图49中实线所示的推动开始位置。[描述第三卡盘推动机构]
下面参考图21、24、52至56、71和72描述第三卡盘推动机构56。
第三卡盘推动机构56被沿相对于盒体插入空间13的底架45另一侧底架45b的外侧配置。导向轴165与盒体2平行水平设置在侧底架45b上,作为滑动驱动件的滑块166沿导向轴165设置使其可以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水平的第三推动臂167通过垂直转动轴168设置在滑块166下面使其可以按箭头q和r所示方向水平转动。
第三推动臂167被设定在与导向槽38及加载到盒体插入空间并在其中水平设定的盒体2的第二开口39相同高度。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q和r所示方向在图54中实线所示位置和点划线所示位置之间45°范围内转动,使其可以通过水平形成在侧底架45b上的延伸孔169移进和移出盒体插入空间13。在第三推动臂167插入盒体插入空间13的状态中,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在图55中点划线所示位置和双点划线所示位置之间的范围内沿延伸孔169转动。
第三推动臂167由螺旋弹簧170推动按箭头q所示方向转动,设置在滑块166上的制动块171用于制动第三推动臂167在图55中实线所示推动开始位置的转动。靠近转轴168形成在第三推动臂167一侧的阶梯部分172与制动块171啮合。
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滑块166的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齿条和齿轮机构,这个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整体形成在滑块166侧面的水平齿条173,和通过设置在侧底架45b的齿轮电机174转动的齿轮175,以便驱动齿条173。
板型滑动凸轮178靠近盒体插入空间13形成在侧底架45b一侧与延伸孔169相对,使其可以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控制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q和r所示方向转动的一个凸轮凸起部分179形成在滑动凸轮178上,沿箭头q一侧的第三推动臂167的侧面形成具有轻度弯曲表面,大致为曲型的驱动凸轮表面180按箭头q所示方向与凸轮凸起部分179接触。滑动凸轮178由螺旋弹簧181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图55所示位置滑动到图54所示位置。基本以直角伸入盒体插入空间13的盒体接触部分182形成在箭头a侧的滑动凸轮178一端。
由滑块控制的盒体锁定机构183设置在侧底架45b外侧,与箭头b一侧的第三推动机构56下部内的盒体插入空间13相对。盒体锁定机构183具有一个通过垂直转轴184设置在侧底架45b上的水平盒体锁定杆185,使其可以按箭头t和u所示方向转动,一个水平地整体形成在箭头t一侧的盒体锁定杆185一侧的锁定销186,锁定销186被设定在与水平加载到盒体插入空间13并设定在其中的盒体2的第二锁定部分42同样高度。锁定销186可以通过水平形成在侧底架45b内的延伸孔187移进和移出盒体插入空间13,由螺旋弹簧188按箭头t所示方向推动盒体锁定杆185转动,从而与侧底架45b接触。
由设置在箭头a一侧的滑块166下侧的垂直的凸轮驱动销189控制的肋型凸轮190被沿盒体锁定杆185上部外边缘垂直整体地形成,肋型凸轮190内侧形成一个大致为曲柄形的凸轮表面190a。
沿滑块166上部与两个阶梯平行整体设置水平光闸板192和193,作为由一对上和下光闸板192和193接通和断开的光电断路器的一对上和下光传感器194和195分别设置在侧底架45b上,光传感器195作为检测滑块166的备用位置P61的传感器,另一个光传感器194作为检测滑块166的推动结束位置P62和盒体2的锁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完全释放的过行程位置P63的传感器。[第三推动臂的备用状态]
当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接通时,齿条和齿轮机构176的齿轮电机174正向或反向转动齿轮175,齿条173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滑块166以便将滑块166定位。当滑块166定位在图52中实线和图54及55中点划线所示备用位置P61时,光传感器195接通,另一个光传感器194断开,当检测到推动开始位置时,齿轮电机174停转。
此时,由螺旋弹簧181将滑动凸轮178按箭头b所示方向滑动到图54中实线所示位置。当第三推动臂167的驱动凸轮表面180被凸轮凸起部分179按箭头r所示方向推动时,第三推动臂167克服螺旋弹簧170按箭头r所示方向绕转轴168转动,第三推动臂167沿盒体插入空间13的向外方向即箭头r所示方向从延伸孔169退出,并与盒体2平行设置。[在盒体中自动设定第三推动臂的操作]
如上所述,如图54所示,在沿箭头b所示方向向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插入空间13中自动加载盒体2的过程中,盒体2的侧面部分2b从箭头a所示方向接触滑动凸轮178的盒体接触部分182。滑动凸轮178被盒体2推动按箭头a所示方向和盒体2一起滑动克服螺旋弹簧181。
当滑动凸轮按箭头a所示方向滑动时,第三推动臂167通过螺旋弹簧170按箭头q所示方向绕转轴168转动,并通过延伸孔169按箭头q所示方向移入盒体插入空间13,以便进入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拖动的盒体2的导向槽38。
正好在滑动凸轮178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和盒体2一起滑至图55所示加载完成位置之前,滑动凸轮178的凸轮凸起部分179按箭头a所示方向与第三推动臂167的驱动凸轮表面180分离。
因此,几乎在滑动凸轮178和盒体2整体地到达图55所示加载完成位置的同时,螺旋弹簧170使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q所示方向绕转轴168转动约45°,如图55中实线所示,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q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第二开口39自动插入盒体2的中空部分54并被设置在其中。当第三推动臂167的制动部分172按箭头q所示方向和滑块166的制动块171接触以制动第三推动臂167时,形成在第三推动臂167一侧,即箭头r一侧的端部的卡盘推出表面167a被与盒体2的推出方向及卡盘成直角,即箭头b所示方向设定,以产生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动磁带卡盘1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盒体2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拉到如图56中实线所示加载完成位置时,盒体锁定杆185的锁定销186按箭头b所示方向克服螺旋弹簧188通过盒体2的第二锁定部分42,以便自动与箭头b侧的第二锁定部分42侧面啮合。这样,一旦盒体按箭头a所示方向拉到加载完成位置时,盒体2就由盒体锁定机构183的盒体锁定杆185将盒体2自动锁定在加载完成位置。[通过第三推动臂推出磁带卡盘的操作]
根据来自计算机的命令信号推出磁带卡盘1,由齿条和齿轮机构176的齿轮电机176正常转动齿轮175,以便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173,滑块166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图52中实线所示备用位置P61沿导向轴165滑到双点划线所示推出结束位置P62。因此,通过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图55中实线所示备用位置P61到双点划线所示推出结束位置P62的平行运动来水平移动第三推动臂167,从而保持由滑块166的制动部分172和制动块171之间的啮合,以抑制第三推动臂167转动。
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b所示方向通过凹槽40从盒体2中空部分移入卡盘放置口7,从而按箭头b所示方向通过卡盘推动表面167a推动容纳在卡盘放置口7中的磁带卡盘1的前端1a。因此,如上面参考图6(B)和10,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推入升降17的卡盘托盘16。
此时,当推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的前端1a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出到与参考位置P1距离L2的位置并到达第二推出位置P3时,根据下面将描述的卡盘托盘16中的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输出使齿条和齿轮机构176的齿轮电机174停转。
此时,当由于某些原因未从卡盘推出位置检测获得检测信号时,由箭头a侧的光闸板192的端部操作另一个光传感器194(断开→接通),以停转齿轮电机并避免第三推动臂在箭头b所示方向超程。
在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卡盘放置口7推入卡盘托盘16后,齿条和齿轮机构176的齿轮电机174反向转动齿轮175,以便按箭头b所示方向驱动齿条173,因此,使第三推动臂167和滑块166按箭头a所示方向整体返回到图55中实线所示初始备用位置。[退出盒体时释放锁定状态的操作]
当盒体加载机构51将自动加载机11中的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插入口19自动退出时,如上所述,齿条和齿轮机构176的齿轮电机174首先使齿轮175反向转动,通过齿条173使滑块166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图52和55中实线所示备用位置P61滑到点划线所示过行程位置P63。另一个光闸板194操作另一光传感器195(接通→断开)停转齿轮电机174。
因此,如图52和56所示,滑块166的凸轮驱动销189按箭头a所示方向被盒体锁定杆185的肋形凸轮190的凸轮表面190a推动。凸轮表面190的偏心作用使盒体锁定杆185按箭头u所示方向克服螺旋弹簧188绕转轴184转动。锁定销186按箭头u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第二锁定部分42分离从而在加载完成位置释放盒体的锁。[第三推动臂收回到盒体外侧的操作]
如上所述,通过盒体加载机构51自动将盒体退出到盒体插入口19外部的操作使容纳在盒体插入空间13中的盒体2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出。此时,通过螺旋弹簧181将滑动凸轮178和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图55中实线所示加载完成位置一起滑到图54中的实线所示位置。
当第三推动臂167的驱动凸轮表面180按箭头b所示方向被滑动凸轮178的凸轮凸起部分179推动时,第三推动臂167通过驱动凸轮表面180的凸轮作用按箭头r所示方向克服螺旋弹簧170绕转轴168转动,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r所示方向从盒体2分离,移回到盒体插入空间13外侧的移回位置,如图54中实线所示。
齿条和齿轮机构176的齿轮电机174再使齿轮175正常转动,通过齿条173使滑块166按箭头b所示方向返回到图52所示备用位置P61。箭头b侧的另一个光闸板192的端部操作另一个光传感器195(接通→断开)以停转齿轮电机。与此同时,凸轮驱动销189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锁定杆185的凸轮表面190分离,螺旋弹簧188使盒体锁定杆185的锁定销186按箭头t所示方向再次伸入盒体插入空间13。[描述驱动装置的卡盘加载机构]
下面参考图57至60描述设置在驱动装置14中的卡盘加载机构57。
驱动装置14包括一个螺旋扫描系统中的磁性记录/再生设备,还装配有一个向和从磁带卡盘1中的磁带MT记录和再生数据的旋转磁鼓头201。如图57和58所示,按箭头a所示方向通过第二卡盘推动机构55从卡盘托盘16水平推入卡盘口15的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水平插入卡盘加载机构57的卡盘支架202。
磁带卡盘1由卡盘支架202按箭头a所示方向水平拉回到驱动装置14中靠近旋转磁鼓头201的位置,并按箭头d所示方向垂直向下运动被加载。
当磁带卡盘1被加载时,打开磁带卡盘1的可移动盖1g,磁带卡盘1中的磁带MT被磁带加载机构203拉出,并且螺旋地缠绕在旋转磁鼓头外缘以将其加载。通过旋转磁鼓头201将数据记录到磁带MT或从磁带MT上再生数据。
在记录或再生后,由磁带加载机构203将磁带MT卸载到磁带卡盘1,然后由卡盘加载机构57的卡盘支架202按箭头c和d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移动到图57和58所示的卡盘口15。与此同时,关闭磁带卡盘1的可移动盖1g。由下面将描述的卡盘退出机构将磁带卡盘1按箭头b所示方向退入卡盘托盘16。[描述驱动装置中的卡盘退出机构]
下面参考图24、57至63、73和74描述设置在驱动装置14中的卡盘退出机构58。
打开驱动装置14上侧。卡盘退出机构58被沿底架45的另一个侧底架45b一侧的驱动装置14的上部水平配置,导向轴206水平设置在侧底架45b上与盒体2平行。一个作为滑动驱动件的滑块207被沿导向轴206设置,以便可以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
与滑块207b的滑动方向即箭头a和b所示方向垂直设置的驱动臂208水平配置在比旋转磁鼓头201高的位置,驱动臂208的一端固定到滑块207。一对整体形成在驱动臂208下部且互相间隔一定距离的左和右退出臂209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驱动臂208平行于滑块207水平延伸。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被设置在旋转磁鼓头201两侧与卡盘口15同样的高度。
用于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滑动滑块207的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齿条和齿轮机构,这个齿条和齿轮机构包括一个沿滑块207一侧水平形成的齿条210,和一个通过齿轮电机211使其转动以驱动齿条210的齿轮212。齿轮电机211通过安装板214设置在侧底架45b上。从滑块207向下延伸的导向板215由设置在侧底架45b上的导向板216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导向。
如图61和62所示,一对作为由分别整体形成在滑块207侧面的上和下水平光闸板218和219接通和断开的上和下光传感器220和221被设置在侧底架45b上。光传感器220作为将一对左和右推出臂209设置在备用位置的传感器,另一个光传感器221作为防止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按箭头b所示方向超程的传感器。[将退出臂设定在备用位置]
当自动加载机11的电源接通时,齿条和齿轮机构213的齿轮电机211使齿轮212反向转动,按箭头a所示方向驱动齿条210,并与滑块207一起将驱动臂208及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按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到图57至61中所示备用位置P71。光闸板218操作光传感器220(断开→接通)停转齿轮电机211。
在该备用状态中,因为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按箭头a和c所示方向分别与卡盘加载机构57和磁带加载机构203充分分离,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不妨碍加载和退出磁带卡盘1的操作及加载和卸载磁带MT的操作。[将磁带卡盘从驱动装置退入卡盘托盘的操作]
在记录或再生之后,磁带卡盘加载机构57将磁带卡盘1退入卡盘口15,根据计算机的命令信号,齿条和齿轮机构213的齿轮电机211正向转动齿轮212,驱动齿条210退出卡盘。滑块207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沿导向轴206从图57和61中实线所示备用位置P71滑至点划线所示退出位置P72。
因此,驱动臂208使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和滑块207一起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移到如图57和图63中点划线所示退出位置。这时,驱动臂208通过旋转磁鼓头201上部,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绕过旋转磁鼓头两侧。
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按箭头b所示方向移入卡盘支架202,以便退出臂209的该端按箭头b所示方向水平推动卡盘支架202中磁带卡盘1的前端1a。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卡盘口15水平推出,从而进入卡盘托盘16。
这时,如上面参考图10所述,当被推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的前端1a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到与参考位置P1距离为L2的位置并到达第二推出位置P3时,齿条和齿轮机构213的齿轮电机211根据下文将描述的卡盘托盘16中的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被停转,驱动臂208和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均停在退出位置。
当由于某些原因未从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获得检测输出时,另一个光闸板219操作另一个光传感器221(接通→断开)以停转齿轮电机211,从而避免驱动臂208和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在箭头b所示方向超程。
齿条和齿轮机构213的齿轮电机211反向转动齿轮212,以便按箭头a所示方向驱动齿条210,并使驱动臂208及这对左和右退出臂209和滑块207一起按箭头b所示方向返回图57至60所示位置P71。[卡盘托盘中的卡盘定位机构]
下面参考图31、34、64和65描述在卡盘托盘16中的两个间隔内定位磁带卡盘的卡盘定位机构59,该磁带卡盘1被从盒体2的驱动装置14推入卡盘托盘16。
作为定位磁带卡盘1的机构的一个水平定位滚轮224被配置在处于卡盘托盘16顶板16b的中心部分,靠近开口16a。定位滚轮242可转动地设置在箭头a一侧的片型弹簧225前端,其后端固定在箭头b侧的顶板16b,以便成位滚轮224可以通过形成在顶板16b中的开口226垂直地移入和移出卡盘托盘16上部。
包括用于检测磁带卡盘1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入卡盘托盘16位置的机构的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和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均被设置在卡盘托盘16底板16c后端的下面,即箭头b侧,大致处在其中心部分。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通过水平转轴229安装在托盘升降机构84上,以便可以按箭头v和w所示方向垂直转动。整体形成在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上端的检测部分227a通过形成在底板16c中的开口230插入卡盘托盘16。
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设置在水平安装于托盘升降机构84下侧的传感器底板231下侧,并且包括一个作为光电断路器的光传感器,整体形成在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下部的环形臂227b的一端整体形成一对光闸板232和233,并沿环形臂227的转动方向,即按箭头v和w所示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环形臂227通过形成在托盘升降机构84和传感器底板231中的开口234插入传感器底板231下方部分。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由螺旋弹簧235推动按箭头v所示方向转动,以便被停在图64点划线所示位置。[将磁带卡盘定位在卡盘托盘中第一推出位置的操作]
如上面参考图10和47所述,由第一卡盘推动机构54的第一推动臂136将磁带卡盘1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推入卡盘托盘16,当磁带卡盘1的前端1a被移动一个间隔到达与参考位置P1相距L1的位置并到达第一推出位置P2时,磁带卡盘1的第一推出位置被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检测。
这时,磁带卡盘1的后端1b接触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的检测部分227a,并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动检测部分227a到图64中实线所示位置。因此,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按箭头w所示方向绕转轴229转至图64中实线所示位置,并且光闸板232操作卡盘推动位置检测传感器228(断开→接通)检测磁带卡盘1的第一推出位置P2。
如上所述,根据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的检测输出使第一卡盘推动机构54的齿轮电机142停转,以使第一推动臂136停在推出结束位置。由第一推动臂136自动控制磁带卡盘1的推出行程。[将磁带卡盘定位在卡盘托盘中的第二推出位置的操作]
如上面参考图10、55和63所述,由第三卡盘推动机构56的第三推动臂167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盒体2的卡盘放置口7推入卡盘托盘16的操作中,以及由卡盘退出机构58的一对左和右退出臂209按箭头b所示方向将磁带卡盘1从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推入卡盘托盘16的操作中,当磁带卡盘1前端1a按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两个间隔到与参考位置P1相距L1的位置时,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检测磁带卡盘1的第二推出位置P3。
也就是,如图65所示,此时,磁带卡盘1后端1b接触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的检测部分227a,并且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动检测部分227a到图65所示位置。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227按箭头w所示方向绕转轴229转至图65所示位置,以便两个光闸板232和233操作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断开→接通→断开)检测磁带卡盘1的第二推出位置。
根据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228的检测输出使第三卡盘推动机构56和卡盘退出机构58的齿轮电机174和211停转,以便分别将第三推动臂167和一对左和右卡盘退出臂209停在推出结束位置。由第三推动臂167和卡盘退出臂209自动控制磁带卡盘1的推动行程。
这时,如图64所示,当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出至卡盘托盘16中的第一推出位置P2时,片型弹簧255将定位滚轮224弹性地啮合在磁带卡盘1上表面1c的下凹部分1e,使磁带卡盘1机械定位在卡盘托盘16中的第一推出位置P2。
另一方面,这时,当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至卡盘托盘16中的第二推出位置P3时,如图65所示,定位滚轮224可以弹性地啮合在磁带卡盘1的下凹部分1e,使磁带卡盘1机械定位在卡盘托盘16的第二推出位置P3。[描述在磁带卡盘插入过程中检测错误的机构]
下面参考图66描述设置在卡盘托盘16上的磁带卡盘1的插入错误检测机构238。
包括用于检测磁带卡盘1的插入错误机构的插入错误检测杆239安装在箭头b侧的卡盘托盘16的底板16c后端面的下方,在其中心部分。插入错误检测杆239通过一个水平转轴240安装在托盘升降机构84上侧,使其可以按箭头x和y所示方向转动,整体形成在插入错误检测杆239上端的检测部分239a通过底板16c中形成的开口241插入卡盘托盘16。
作为一个光电断路器的光传感器243设置在传感器底板231下侧,该光传感器由从插入错误检测杆239下端向后下方延伸的光闸板242接通和断开,该光传感器包括检测磁带卡盘1插入错误的装置。插入错误检测杆239的下半部分插入形成在托盘升降机构84的传感器底板231中的开口244中,螺旋弹簧245推动插入错误检测杆239按箭头x所示方向转至图66中实线所示位置。[在插入磁带卡盘过程检测错误的操作]
当磁带卡盘1按箭头a所示方向插入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放置口7时,如上面参考图13所述,磁带卡盘1在纵向和横向都必须正确插入和设置。
如上所述,这时,当磁带卡盘1被插入和设置在盒体2的过程中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之一出现错误时,当盒体2设置在自动加载机11中时,以及当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2的卡盘退出口6或卡盘放置口7推入卡盘托盘16时,插入错误检测机构238可以检测磁带卡盘1的插入错误。
也就是,图66表示沿正确方向插入盒体2的磁带卡盘1被按箭头b所示方向推入卡盘托盘16的情况。这时,插入错误检测杆239的检测部分239a按箭头x所示方向进入磁带卡盘1底侧1d中形成的下凹部分1f。
因此在此时,螺旋弹簧245使插入错误检测杆239按箭头x所示方向转至图66中实线所示位置,光闸板242操作光传感器243(断开→接通→断开)检测磁带卡盘1是否被正确设置在纵向和垂直方向。
另一方面,当磁带卡盘1沿纵向返回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插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的前和后端1a和1b被返回,并且底侧1d的下凹部分1f沿向前方向,即按箭头a所示方向离开检测部分239a。当磁带卡盘1沿垂直方向返回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插入卡盘托盘16的磁带卡盘1上侧1c和下侧1d返回,并目底侧1d和上侧1c的下凹部分1f和1c也返回,最终使下凹部分1f按箭头c所示方向向上运动脱离检测部分239a。
在磁带卡盘1被纵向或垂直方向错误插入状态中,检测部分239a不能被插入下凹部分1f,检测部分239a被磁带卡盘1的底侧1d或上侧1c按箭头d所示方向向下推动,如图66中点划线所示。
这时,插入错误检测杆239克服螺旋弹簧245按箭头r所示方向转至图66中点划线所示位置,以使光闸板242操作光传感器243断开→接通。从而可以检测磁带卡盘1的插入错误。
当光传感器243检测到磁带卡盘1的插入错误时,包括一操作顺序,即磁带卡盘1立即从卡盘托盘16返回到盒体2,并且盒体2立即从盒体插入口19退出。[描述在盒体中自动推动磁带卡盘的机构]
下面参考图25至30、36至45和67至70描述用于将从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错误推出的磁带卡盘1按箭头a所示方向自动推入盒体2的卡盘自动推动机构。
也就是,当全部8个磁带卡盘1沿正常方向插入盒体2并正确设置在其中时,如上面参考图13和17所述,磁带卡盘1被卡盘定位机构29定位在包括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放置口7及中空部分4下部位置的总共4个位置。
然而,如图67所示,当磁带卡盘1插入不充分或错误插入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放置口7及中空部分4下部位置时,磁带卡盘1有时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2侧面2a错误推出,与加载方向相反,作为将盒体2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盒体插入口15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11中的反应,如上面参考图1所述。
这时,如果磁带卡盘1从盒体2侧面2a按箭头a所示方向推出到距离L11的位置,距离L11大于盒体2侧面2a和卡盘托盘16前边缘16d之间的距离L10,当卡盘托盘16按箭头c所示方向从驱动装置向上移动时,磁带卡盘1的下侧伸出与卡盘托盘16的前边缘16d接触,这样就干扰了卡盘托盘16向上运动,最终造成不能操作的状态。
卡盘自动推动机构247能将从盒体2侧面2a错误推出的磁带卡盘1自动推入盒体2。
卡盘自动推动机构247包括一个用于检测磁带卡盘1从盒体2伸出的卡盘伸出检测电路248和一个控制电路249,如图69所示,以便根据伸出检测电路248的检测输出控制盒体加载机构51、托架升降机构52和可移动盖驱动机构53。
如图67所示,可以用作卡盘推出检测电路248的各种方法的实例包括一种利用光传感器或类似物检测从盒体2侧面2a推出的磁带卡盘1的方法,以及当通过托架升降机构52的齿轮电机101驱动而按箭头c所示方向向上移动的卡盘托盘16接触从盒体2侧面2a推出的磁带卡盘1下侧并停在这里时,用电方法检测施加到齿轮电机101的负载的方法。[将磁带卡盘自动推入盒体的操作]
下面参考图70的流程图描述将磁带卡盘1自动推入盒体2的操作。
当卡盘推出检测电路248在步骤S1检测磁带卡盘1从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11的盒体2侧面2a伸出时,如图67所示,控制电路249将图36至38所示托架升降机构52的滑动导向板91从初始位置P20。在步骤S2,阻止图39至45所示的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53打开可移动盖20。在步骤S3,由图25至30所示的盒体加载机构51按箭头b所示方向退出盒体2,在步骤S4,盒体2接触可移动盖20的后侧20a后,盒体2被按箭头a所示方向加载到加载完成位置。
在阻止打开可移动盖20的操作过程中,如上面参考图36至38所述,当滑动导向板91按箭头a所示方向从初始位置P20移向备用位置P21时,如图42所示,随着可移动盖驱动杆115按箭头m所示方向返回关闭位置,被驱动的凸轮滚轮128与滚动型凸轮131的凸轮倾斜表面131a分离,并且可移动盖驱动杆被按箭头m所示方向转动,如图43所示。因此,可移动盖锁定销126按箭头n所示方向插入可移动盖20的被啮合件112和可移动盖驱动杆115的啮合下凹部分118之间,如图39和42所示。这样可移动盖锁定销126阻止可移动盖20被按箭头e所示方向打开。
此时,当可移动盖锁定销126与啮合下凹部分118啮合时,由可移动盖锁定销126将可移动盖驱动杆115锁定在图42所示的打开位置,并且可移动盖驱动杆115的被驱动凸轮销119被保持在盒体加载机构51的滑块62的凸轮槽121下水平通路121a中。
如图42和45所示,盒体加载机构51将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退出。这时,与盒体的正常退出不同,被驱动凸轮销119在下水平通路121a中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下水平通路121a一端121e直线移动到其另一端121f,而不是通过凸轮槽121的倾斜通路121b进入上水平通路121c。
因此,这时,不驱动可移动盖驱动杆115按箭头k所示方向打开盖,并在可移动盖20被锁定在关闭位置,即处于禁止打开状态下将盒体按箭头b所示方向退出。
因此,如图68所示,盒体2的侧面2a按箭头b所示方向与可移动盖20后侧20a接触,以便按箭头b所示方向从盒体2侧面2a伸出的磁带卡盘1按箭头a所示方向被可移动盖20后侧20a自动推到盒体2中的正常位置。
与此同时,盒体2与可移动盖20按箭头b所示方向的接触位置被一个光传感器或类似物检测,或当盒体2按箭头b所示方向接触可移动盖20并停在这里时,通过电检测施加到盒体加载机构51的电机73的负载的方法检侧这种接触。然后,盒体加载机构51反向转动,使盒体2按箭头a所示方向返回到自动加载机11中的正常加载完成位置并在其中加载盒体2,以这种方式完成一系列操作。
虽然上文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能做出各种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盒体2的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6和卡盘放置口7及驱动装置14的卡盘口15之间一个接一个地移动磁带卡盘1时用于转动磁带卡盘1的转动机构包升降器17的卡盘托盘16,第一到第三卡盘推动机构54至56以及卡盘退出机构58。用于卡盘插入口5、卡盘退出口6、卡盘放置口7和卡盘口15及卡盘托盘16之间按箭头a和b所示方向移动磁带卡盘1的卡盘移动机构包括第一至第三卡盘推动臂54至56,和卡盘退出机构58。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磁带卡盘自动加载机具有下列优点。
至少卡盘插入口和卡盘退出口沿盒体纵向形成在盒体一侧的上部和下部,以便多个磁带卡盘可以依次插入卡盘插入口,沿盒体纵向依次容纳在盒体内,并且依次被推到卡盘退出口。当盒体从形成在自动加载机外壳前面板上的盒体插入口沿其纵向插入时,盒体被自动拖到自动加载机外壳中,并且被自动加载以便卡盘插入口和卡盘退出口均被设置在与自动加载机外壳中的驱动装置的卡盘口大致相同的平面。在自动加载机外壳中,升降器在驱动装置的卡盘口以及盒体卡盘插入口和卡盘退出口之间沿与盒体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通过第一卡盘推动机构将磁带卡盘从盒体卡盘退出口推入升降器的操作,以及通过第二卡盘推动机构将磁带卡盘从升降器推到驱动装置的卡盘口或盒体的卡盘插入口的操作,使多个磁带卡盘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转动。这样,通过盒体加载机构可以将盒体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外壳中,并通过简单操作设置在自动加载机外壳中。另外,多个磁带卡盘可以简单并安全地在盒体内转动,因此,简化盒体内部机构并降低成本。
当多个磁带卡盘在自动加载机外壳中的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依次转动时,通过第一和第二卡盘推动机构简单推动磁带卡盘的简单可靠的操作使磁带卡盘可以在盒体和升降器之间以及升降器和驱动装置之间安全平稳地移动,从而提高可靠性。
第一和第二卡盘推动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和操作可靠性高,并且因磁带卡盘简单地被推动而易于制造。
至少一个卡盘放置口设置在盒体纵向侧的卡盘插入口和卡盘退出口之间,该卡盘放置口用于仅包含一个可自由移进和移出该卡盘放置口的磁带卡盘,用于将容纳在卡盘放置口的磁带卡盘推入升降器的第三卡盘推动机构被设置在自动加载机外壳中。因此,如果用于索引和清洁的专用磁带卡盘被装入卡盘放置口,如果需要,该专用磁带卡盘可以被迅速退出而不在盒体内转动,从而实现高速处理。另外,因为卡盘放置口能进一步包含一个附加磁带卡盘1,所以可以增加盒体中容纳磁带卡盘1的数量,也就提高了自动加载机的存储容量。
第一、二和第三卡盘推动机构中的每一个包括推动臂,用于直线移动推动臂的齿条和齿轮机构,并具有简单结构和操作可靠性。
盒体加载机构包括盒体锁定机构和用于沿盒体插入及推出方向直线移动锁定机构的滑动驱动件,并具有简单结构和操作可靠性。
第二卡盘推动机构设置在用于向上和向下移动升降器的卡盘托盘的托盘升降机构上,能够和卡盘托盘一起向上和向下移动,并具有简单结构和操作可靠性。
磁带卡盘在盒体的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放置口以及驱动装置的卡盘口之间移动期间,根据磁带卡盘插入盒体的卡盘插入口和卡盘放置口的位置,磁带卡盘从卡盘退出口推入升降器的位置沿磁带卡盘推出方向移动一个间隔,磁带卡盘从卡盘放置口和卡盘口推入升降器的位置沿磁带卡盘的方向移动两个间隔。因此,当从驱动装置的卡盘口或盒体的卡盘退出口推入升降器的磁带卡盘越过盒体的卡盘放置口并送到卡盘插入口时,能够避免升降器携带的磁带卡盘和容纳在盒体的卡盘放置口和卡盘插入口中的磁带卡盘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使磁带卡盘平稳转动。自动加载机可以执行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磁带卡盘的转动操作。
因为提供了用于将磁带卡盘从卡盘退出口、卡盘放置口和卡盘口分别推入升降器的三个卡盘推动机构,和用于检测磁带卡盘推入升降器的位置并控制三个卡盘推动机构中每一个的推动行程的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机构,因此可以简单安全地进行设置推动磁带卡盘到升降器的两个行程位置的操作。
因为提供了一个卡盘推出位置检测杆和卡盘推出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两个位置,即推入升降器的磁带卡盘1移动一个行程的位置和移动两个行程的位置,从而达到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因为磁带卡盘插入错误检测机构被设置在升降器内,能够很容易地检测磁带卡盘插入盒体中的错误,从而避免磁带卡盘插入到驱动装置中的错误。
因为第一卡盘推动机构可以沿盒体纵向被容纳在一个区域中,以便第一卡盘推动机构能插入自动加载在自动加载机外壳中的盒体的开口并设置在其中,能减小自动加载机沿盒体纵向的长度,从而减小自动加载机外壳尺寸。
因为第三卡盘推动机构设置在盒体的卡盘放置口的内部位置,然后与将盒体拖入自动加载机中的操作同步,推出盒体的卡盘放置口中容纳在磁带卡盘,将其滑入升降器,卡盘推动机构能够被自动设定在盒体的卡盘放置口的内部位置,与此同时,将盒体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外壳中。盒体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外壳中之后,磁带卡盘被卡盘推动机构从盒体的卡盘放置口迅速推入升降器,因此,在盒体和驱动装置之间允许进行快速移动磁带卡盘的操作。
因为第三推动臂的转动角度设置为大约45°以便当第三推动臂被卸下在盒体插入空间外部时第三推动臂与盒体平行,而当第三推动臂插入盒体插入空间时第三推动臂的卡盘推动表面与盒体垂直。从而减小第三推动臂的转动空间。因为第三推动臂被卸在盒体插入空间外部时该第三推动臂与盒体平行,可以减小自动加载机外壳垂直于其纵向的宽度。另外,当第三推动臂插入盒体插入空间时该第三推动臂的卡盘推动表面与盒体垂直,所以卡盘推动表面可以将磁带卡盘从卡盘放置口平稳地推出。
因为设置了盒体锁定机构,当第三推动臂沿推出方向被滑动驱动件驱动,以便将容纳在卡盘放置口中的磁带卡盘推入升降器时用于锁定盒体,当磁带卡盘被第三推动臂从盒体的卡盘退出口和卡盘放置口推入升降器时,通过滑动驱动件沿推动方向的过行程释放锁定,因此盒体不会被错误推动,从而实现将磁带卡盘从盒体推入升降器的稳定和可靠操作。
由于锁定机构的锁定是由滑动驱动件沿盒体拉动方向过行程释放,所以不必提供释放由锁定机构锁定的释放机构,从而简化结构并且易于制造。
因为升降器包括具有与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口对应的开口的卡盘托盘,和沿垂直盒体纵向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卡盘托盘的托盘升降机构,所以盒体具有简单结构并且成本低。
托盘升降机构包括配置在卡盘托盘两侧的一对垂直导向装置,以便沿盒体纵向的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导向卡盘托盘,一对配置在卡盘托盘两侧的倾斜导向装置,以便沿盒体纵向向上和向下滑动卡盘托盘。这对倾斜导向装置具有一对沿盒体纵向滑动的滑动导向板,和一对相对于滑动导向板滑动方向倾斜的倾斜导向槽,以便对设置在卡盘托盘两侧的导销导向以垂直驱动卡盘托盘。沿这对倾斜导向槽的倾斜方向的多个位置形成多个水平台阶,以便卡盘托盘停在与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口中的每一个位置对应的高度。从而能够向上和向下安全和平滑地移动卡盘托盘,并且将卡盘托盘正确地停在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口中的每一个位置,从而在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口以及卡盘托盘之间允许水平移动磁带卡盘的可靠和平滑操作。
提供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用于与将盒体拉入自动加载机的操作同步,利用可移动盖关闭前面板上的卡盘插入口,与将盒体推入自动加载机操作的启动同步,关闭可移动盖,还提供控制电路,使盒体加载机构的进入方式处于禁止可移动盖打开的状态。这样,当自动加载在自动加载机外壳内的盒体中的磁带卡盘从卡盘插入口和卡盘退出口伸出时,执行推动位于可移动盖上的盒体一侧的操作,以便伸出盒体的磁带卡盘自动返回。这样每当磁带卡盘从被自动加载到自动加载机中的盒体伸出时,无需从自动加载机外壳拉出该盒体并手工将伸出的磁带卡盘返回到盒体中的繁琐操作。伸出的磁带卡盘能自动返回自动加载机外壳,从而提高了操作性能。
因为用于将盒体推入和推出自动加载机的滑动驱动件设置在盒体加载机构上,打开和关闭可移动盖的可移动盖驱动杆设置在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上,以便由设置在滑动驱动件上的环形凸轮槽驱动可移动盖驱动杆,很容易以高可靠性在打开和关闭可移动盖的操作的同时进行盒体加载操作。
另外,升降器包括卡盘托盘,该卡盘托盘具有对应于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口的开口,还包括托盘升降机构,用于沿与盒体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卡盘托盘,并设置可移动盖锁定件,通过移动托盘升降机构到初始位置使可移动盖打开和关闭,并通过将托盘升降机构从初始移动到备用位置将可移动盖锁定在关闭位置。这样,当通过推动位于可移动盖上的盒体另一侧使伸出的磁带卡盘返回盒体时,由托盘升降机构驱动可移动盖锁定件简单地将可移动盖锁定在关闭状态。因此无需在可移动盖打开/关闭机构上再设置一个专用的可移动盖锁定机构,从而简化了自动加载机的整体结构并降低成本。
另外,从卡盘插入口依次插入的至少七个磁带卡盘通过转动方法(单向方法)沿卡盘转动通路依次容纳,并依次被推到卡盘口,从而允许在盒体内简单可靠地进行转动磁带卡盘的操作,其中卡盘转动通路通过围绕盒体外壳中的中空部分与卡盘口相连。与常规盒体不同,无需盒体内的磁带卡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做复杂的往复运动,从而简化了盒体内部结构,降低其成本并提供可靠性。
此外,由于用于定位磁带卡盘的卡盘定位机构至少被设置在包括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放置口中位置的三个位置,能够安全控制磁带卡盘的位置,并便于防止磁带卡盘从卡盘插入口、卡盘退出口和卡盘放置口落下。

Claims (20)

1.一种记录介质卡盘自动加载系统包括:
卡盘容纳单元,该卡盘容纳单元包括一个连接到一卡盘插入口的第一空间,一个水平连接到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二空间,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二空间下方,与所述第二空间垂直并连接到所述第二空间的第三空间,以及水平连接到所述第三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部分分开并连接到形成在与所述卡盘插入口相对应的位置的卡盘退出口的第四空间,以使至少一个记录介质卡盘被容纳在所述第一至第四空间中的每一个空间中;
具有一卡盘口的驱动装置,用于存取容纳在经所述卡盘口加载的所述记录介质卡盘中的记录介质;
传送装置,用于在所述卡盘插入口、所述卡盘退出口和所述卡盘口之间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卡盘;和
第一卡盘推出装置,用于通过推动位于与所述第四空间相对的所述第三空间中的记录介质卡盘端面,将位于所述第三和第四空间的记录介质卡盘移向所述卡盘退出口,以便经所述卡盘退出口将位于所述第四空间中的记录介质卡盘加载到所述传送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卡盘推出装置,用于将被加载到所述传送装置中的记录介质卡盘从所述卡盘口插入到所述驱动装置,或通过推动被加载到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卡盘放置口相对的一侧的所述传送装置中的记录介质卡盘侧表面,将记录介质卡盘从所述卡盘插入口插入到所述卡盘放置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卡盘放置口具有仅允许在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四空间之间水平容纳一个记录介质卡盘的第五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三卡盘推出装置,用于仅将被容纳在所述第五空间中的记录介质卡盘推到所述传送装置,以便将记录介质卡盘加载到所述传送装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卡盘推动装置包括一个推动臂,和一个用于直线移动所述推动臂的齿条和齿轮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和第三卡盘推动装置包括一个推动凸轮臂,和一个用于直线移动所述推动凸轮的齿条和齿轮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卡盘放置口是可拆卸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用于在所述自动加载系统中自动拉出所述卡盘容纳单元,以便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的所述卡盘放置口和所述卡盘退出口被设定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卡盘口相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包括:
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和
一个滑动驱动件,用于在拉动和推动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的方向直线移动所述锁定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升降装置,用于向上和向下移动所述记录介质卡盘,所述第二卡盘推出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一个专用记录介质卡盘被容纳在所述第五空间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系统,进一步包括第四卡盘推出装置,用于将该记录介质卡盘从所述驱动装置推到所述传送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卡盘是容纳磁带的磁带卡盘,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转动磁头,用于再生所述磁带,设置所述第四卡盘推出装置,以使所述第四卡盘推出装置可在所述驱动装置内所述转动磁头上方的空间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纵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包括一个在插入所述加载系统外壳的方向与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前端侧上的所述卡盘退出口相同高度的开口,由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在所述自动加载系统的外壳中与加载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相一致将所述第一卡盘推出装置设定在所述卡盘容纳单元中。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设定装置,用于在与所述第五空间相同高度,在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方向向第五空间内设定所述第三卡盘推出装置,加载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的方向与由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在所述加载系统的所述外壳中加载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的操作联系。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锁定装置,用于在所述加载系统中将所述卡盘容纳单元锁定在一加载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定位装置,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卡盘定位在与所述卡盘插入口、所述卡盘退出口和所述卡盘口相对应的高度。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个卡盘插入口,用于将所述卡盘容纳单元插入其中;
一个盖,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卡盘插入口;
盖打开/关闭装置,用于在加载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的操作完成前由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关闭所述盖,并与所述卡盘容纳单元退出的启动相对应由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打开所述盖;和
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卡盘容纳单元中的记录介质卡盘从所述卡盘插入口或所述卡盘退出口伸出时由所述盖打开/关闭装置关闭所述盖,并当记录介质卡盘接触所述盖内侧时,由所述卡盘容纳单元加载装置退出所述卡盘容纳单元,以将从所述卡盘容纳单元伸出的记录介质卡盘推回到所述卡盘容纳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所述卡盘容纳装置包括卡盘定位装置,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卡盘定位在所述第一、第四和第五空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加载系统,其中设定从所述驱动装置由所述第四卡盘推出装置推到所述传送装置的记录介质卡盘的数量大于从所述卡盘容纳单元由所述第一卡盘推出装置推到所述传送装置的记录介质卡盘的数量。
CNB961057254A 1995-02-03 1996-02-02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5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774995A JP3470438B2 (ja) 1995-02-03 1995-02-03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のオートローダー
JP037749/95 1995-02-03
JP037749/1995 1995-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83A true CN1141483A (zh) 1997-01-29
CN1135544C CN1135544C (zh) 2004-01-21

Family

ID=12506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0572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544C (zh) 1995-02-03 1996-02-02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793564A (zh)
EP (1) EP0725398B1 (zh)
JP (1) JP3470438B2 (zh)
CN (1) CN1135544C (zh)
DE (1) DE69608476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3759B2 (en) 2000-11-10 2004-02-17 Quantum Corporation Compact form factor for an automated tape cartridge autoloader/library system
US6829116B1 (en) * 2000-11-10 2004-12-07 Quantum Corporation Automated tape cartridge autoloader/library system
US6816331B2 (en) 2000-11-10 2004-11-09 Quantum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picker for an automated tape cartridge autoloader/library system
US6693758B2 (en) * 2000-11-10 2004-02-17 Quantum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transport magazine for an automated tape cartridge autoloader/library system
US6606218B2 (en) 2000-11-10 2003-08-12 Quantum Corporation Single tape cartridge interface having a cartridge reinsertion preventing mechanism in an automated autoloader/library system
KR100468763B1 (ko) * 2002-09-03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로딩모터 제어장치
US20060146658A1 (en) * 2004-12-30 2006-07-06 Microboards Technology, Llc Memory storage handling system
JP2007080440A (ja) * 2005-09-15 2007-03-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オートローダー
US7505224B2 (en) * 2006-03-13 2009-03-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data cartridges in multiple-cartridge cells in an automated data storage library
US20090225468A1 (en) * 2008-03-04 2009-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gazine access restriction with deep slot technology
US9330729B2 (en) 2012-09-24 2016-05-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lim profile, rear docking tape drive canis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81454B (de) * 1968-08-14 1970-05-25 Philips Nv Vorrichtung für einen Tonbandwechsler
CH538750A (de) * 1971-09-17 1973-08-15 Funai Electric Co Magnetbandgerät für Bandkassetten
US4984106A (en) * 1988-11-10 1991-01-08 Exabyte Corporation Cartridge librar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5041929A (en) * 1989-09-29 1991-08-20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oloader for magnetic tape cartridges
US5004393A (en) * 1989-09-29 1991-04-02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oloader magazine for tape cartridges and method therefor
US5182687A (en) * 1989-11-09 1993-01-26 Archiv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cartridges with a cartridge insertion slot
US5050020A (en) * 1989-11-09 1991-09-17 Archive Corporation Cartridge loader for loading each of a plurality of cartridges into a cartridge insertion slot
US5469310A (en) * 1989-11-13 1995-11-21 Wangdat, Inc. Automated cassette loader
US5089920A (en) * 1989-11-13 1992-02-18 Wangdat, Inc. Loader mechanism for tape cartridge systems
US5157564A (en) * 1990-05-31 1992-10-20 Archive Corporation Storage module changer for a computer data storage drive
US5184260A (en) * 1990-07-19 1993-02-02 Ency Nova Inc. Magnetic tape drive with integral multiple-cassette removable magazine
US5237467A (en) * 1991-02-14 1993-08-17 Exabyte Corporation Cartridge hand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motion-responsive ejection
EP0569636B1 (en) * 1992-05-15 1999-03-10 Hewlett-Packard Limited Autochanger
JP2583017B2 (ja) * 1993-04-14 1997-02-1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カートリッジ格納装置及び自動格納ライブラ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25398A3 (en) 1996-12-27
DE69608476D1 (de) 2000-06-29
JP3470438B2 (ja) 2003-11-25
US5793564A (en) 1998-08-11
EP0725398B1 (en) 2000-05-24
EP0725398A2 (en) 1996-08-07
CN1135544C (zh) 2004-01-21
JPH08212644A (ja) 1996-08-20
DE69608476T2 (de) 2001-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44C (zh)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CN1783273A (zh) 盘片装置
CN1615519A (zh) 盘装置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950909A (zh) 盘片容纳体和信息提供体
CN101079292A (zh) 盘片装置
CN1637902A (zh) 盘片装置
CN1238854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CN1126093C (zh) 具有光盘交换功能的光盘记录和/或重放机器
CN1254809C (zh) 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822159A (zh) 光盘装置
CN1154101C (zh) 光盘加载装置及光盘盒
CN1139928C (zh) 盘片更换装置
CN1231903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251220C (zh) 盘片装置
CN101064149A (zh) 盘片装置
CN1213422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134778C (zh) 采用装有记录媒体的盒式盘的记录和(或)再生装置及盒式盘的装入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257505C (zh) 存储媒体移动方法
CN1822160A (zh) 光盘装置
CN1126094C (zh)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CN1627408A (zh) 盘驱动设备
CN1189881C (zh) 存储媒体装置
CN1815598A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