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057A - 包含绳以及固定于该绳的稻的绿化秧苗的秧绳、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含绳以及固定于该绳的稻的绿化秧苗的秧绳、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057A
CN114144057A CN202080046606.2A CN202080046606A CN114144057A CN 114144057 A CN114144057 A CN 114144057A CN 202080046606 A CN202080046606 A CN 202080046606A CN 114144057 A CN114144057 A CN 114144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rope
seed
ric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66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持集三
上原史
山田真弘
樱井秀行
根本正久
南和恵
大岛明久
仁木理人
中仓纪彦
城下道昭
户田彩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ese Bayer Crop Science Co ltd
Yamadonon Magnetic Co ltd
Japan Business Fel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ese Bayer Crop Science Co ltd
Yamadonon Magnetic Co ltd
Japan Business Fel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ese Bayer Crop Science Co ltd, Yamadonon Magnetic Co ltd, Japan Business Fel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ese Bayer Crop Scie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44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4Arranging seed on carriers, e.g. on tapes, on cords ; Carrier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4Arranging seed on carriers, e.g. on tapes, on cords ; Carrier compositions
    • A01C1/042Tapes, bands or co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绳、以及固定或封入于该绳的具有带弹性的绿化的茎叶部、根部和种子体的稻的苗(此处也称为绿化秧苗)的秧绳、该秧绳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种绳(种子带)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此处也称为沟置栽培)。

Description

包含绳以及固定于该绳的稻的绿化秧苗的秧绳、其制备方法 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绳以及固定或封入于该绳的具有带弹性的绿化的茎叶部、根部和种子体的稻的苗(此处也称为绿化秧苗(緑化針苗))的秧绳、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种绳(种子带)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此处也称为沟置栽培)。
背景技术
在稻的栽培中,为了获得稳定的产量和确定的栽培体系,广泛进行了制备一次苗(一度苗)并将其移植到农田中的所谓水稻移植栽培。但是,为了制备苗床,设备的确保、劳力、费用等的负担大,并且在移植苗时由苗床的重量所带来的劳力负担也很大。另外,在机械移植栽培中,不论苗种(乳苗、密苗、稚苗、中苗、成苗)如何,机械结构均成为限制原因,为了不发生缺株,通常在1株中种植数颗苗,由于插秧机的爪等会对根带来损伤,因此在刚移植后生长暂时停滞,其成活可能会需要时间。为了减轻用于上述苗调整的负担、1株种植1颗苗以及防止移植时对苗的损伤,普及了将稻谷直接播种在农田中进行栽培的所谓直播栽培(非专利文献1)、使用种子带的栽培方法(专利文献1、2、非专利文献2、3)。但是,与移植栽培相比,这些方法在发芽不良、浮苗、倒苗、立苗率的降低、倒伏率的增高、以及产量的降低方面存在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876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41420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鉄コーティング湛水直播マニュアル(铁包覆蓄水直播手册)2010、独立行政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近畿中国四国农业研究中心、2010年3月
非专利文献2:シードテープ利用による水稲直播技術(基于种子带的利用的水稻直播技术)、农研机构、http://www.naro.affrc.go.jp/project/results/laboratory/narc/2000/narc00-704.html
非专利文献3:無粉衣種子利用シードテープ直播栽培技術(利用无粉衣种子的种子带直播栽培技术)、福岛县农业试验场会津地域研究支场、2003年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大幅减轻稻苗或苗床的制备负担、通过生产定植时根的损伤极小的苗而实现立苗率的稳定化、稻种量的最小化、理想地达到1株种植1颗苗、多收、简便地使用各种农业资材的秧绳和秧绳用卷轴;以及能够进行苗的有效栽植、减轻倒伏且能够多收的将稻的种子、种子带或秧绳安置在沟的底部的栽培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利用包含绳以及固定或封入于该绳的具有带弹性的绿化的茎叶部、根部和种子体的稻的苗的秧绳、或者将上述秧绳以卷绕在卷轴上的状态进行制备,可以减轻移植栽培时的苗或苗床的制备中所施加的负担,进而可改善立苗率、减轻倒伏或改善产量,并且发现,通过将秧绳或稻的种子安置于在农田中开沟得到的沟的底部,可改善立苗率、减轻倒伏或改善产量,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下述解决手段。
[1]
一种秧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绳、以及固定或封入于该绳的具有绿化的茎叶部、根部、种子体的稻的苗。
[2]
如[1]中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上述苗的叶龄在第一叶方式中为3.5叶期之前。
[3]
如[1]中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上述苗的叶龄在第一叶方式中为从鞘叶期到2.5叶期。
[4]
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上述绳为降解性的绳。
[5]
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上述苗以1cm~20cm的间隔固定或封入于绳。
[6]
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
[7]
如[6]中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效成分被覆种子体和/或秧绳。
[8]
如[7]中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一步被覆上述苗的种子部分和/或秧绳、或者利用种子被覆材料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被覆种子部分和/或秧绳。
[9]
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秧绳为卷绕的状态或者为织成网状后进行卷绕的状态。
[10]
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秧绳为卷绕成卷轴的状态。
[11]
一种秧绳用卷轴,其包含筒形状的支承部件、设置于其周围的第1支承部件、以及与上述第1支承部件隔开距离设置的第2支承部件。
[12]
如[11]中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具有复数个开口部。
[13]
如[12]中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的面积在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的面积中的比例为60%以上。
[14]
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为大致圆盘状。
[15]
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筒形状的支承部件的周围。
[16]
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由具有耐水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的树脂和/或金属材料构成。
[17]
如[16]中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为透明或半透明树脂。
[18]
一种秧绳的制造方法,其是[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将固定或封入于绳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的步骤;以及
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
至少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在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照射下进行。
[19]
如[18]中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是一边浸渍在水或经UV照射的水或包含次氯酸盐水溶液、杀菌剂等杀菌/杀细菌成分的水中一边进行的,或者是一边施加水或经UV照射的水或包含次氯酸盐水溶液、杀菌剂等杀菌/杀细菌成分的水一边进行的。
[20]
如[18]或[19]中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将种子固定或封入于绳的步骤。
[21]
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预先利用选自由农药、安全剂、生长调节剂、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被覆的种子,或者与上述各步骤同时和在上述各步骤的前后进行至少1次将有效成分施用至绳或秧绳或者固定或封入于绳或秧绳的操作。
[22]
如[21]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有效成分的被覆层上进一步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行了被覆的种子和/或种子绳,或者使用利用种子被覆材料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进行了被覆的种子和/或种子绳。
[23]
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固定或封入有种子的绳卷绕的状态下进行将种子浸种、催芽的步骤、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照射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步骤和/或施用有效成分的步骤。
[24]
如[23]中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固定或封入有种子的绳卷绕在卷轴上的状态下进行。
[25]
一种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安置或埋设在距土壤表面0~5cm处,在将秧绳安置于土壤表面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利用按压件将秧绳固定于土壤表面,或者可以将秧绳的一部分以适当的间隔沿垂直方向加压而埋设在水田土壤中,在将秧绳埋设在水田土壤中的情况下,可以在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并在所得到的沟的底部安置秧绳后将沟闭合。
[26]
一种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稻的种子或种绳(种子带)安置在将水田土壤表面开沟所得到的沟的底部、或者在开沟的同时安置在沟的底部,在秧绳或种绳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将秧绳利用按压件固定于沟的底部,或者可以将秧绳的一部分以适当的间隔覆土来进行固定。
[27]
如[26]中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土壤表面的沟宽为1.5~30cm。
[28]
如[26]中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土壤表面的沟宽为1.5~10cm。
[29]
如[26]中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土壤表面的沟宽为2~7cm。
[30]
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深度为1~10cm。
[31]
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深度为1~6cm。
[32]
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深度为2~4cm。
[33]
如[26]~[32]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底面宽度为0~5cm。
[34]
如[26]~[32]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沟的底面宽度为0.5~3.5cm。
[35]
如[26]~[34]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水田面开沟得到的沟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梯形、U字型、半圆形、V字型或W型(其中,中央部分的高度未达到水田面上表面)。
[36]
如[25]~[35]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下述步骤同时和在下述步骤的前后进行至少1次将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施用至种子、种绳(种子带)、秧绳和/或土壤的操作,所述步骤为:将秧绳安置在水田土壤表面或者埋设在土壤中的步骤;或者将稻的种子、种绳(种子带)或秧绳安置在将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得到的沟的底部或者在开沟的同时安置在沟的底部的步骤。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稻的秧绳可减轻在水稻移植栽培中在苗或苗床的制备中所施加的负担。在移植栽培中,每1公顷需要苗箱(宽度60cm×进深30cm=0.18m2)200~250箱,育苗所需要的面积平均为41m2。另一方面,如下文所述,本发明的秧绳能够以卷绕在卷轴(线卷)(直径29cm×厚度5.5cm)上的状态进行育苗。每1公顷需要约60卷,在将卷轴沿轴向连接竖立的情况下,育苗所需要的面积仅为1m2,即使估算卷轴间的间隙或育苗装置的空间需要其成倍的面积,也为2m2。本发明的秧绳的制备所需要的面积最多为水稻移植栽培所需要的育苗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另外,将插秧的期间设为5月、6月这2个月,若水稻移植栽培中的育苗期间为大约1月,则1年能够育苗的次数为2次。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秧绳的育苗可以为大约2周,每一年能够进行4次育苗。考虑到这一点,本发明的秧绳的制备所需要的面积最多为水稻移植栽培所需要的育苗面积的四十分之一。
另外,如下文所述,本发明的绿化秧苗中,茎叶部和根部具有可足以耐受外力的强度和弹性,刚安置于大田后的植株损伤(植え痛み)少,结果成活迅速,冠根的生长也旺盛,与移植栽培相比,产量也增大。
另外,本发明的沟置栽培中,将绳苗安置在沟的底部后,周围的土壤逐渐塌陷,覆盖种子体部分。在将绳苗安置在沟的底部后,直至周围的土壤逐渐塌陷覆盖种子体部分的期间,该苗巧妙地利用该时间差快速直立,而不会由于植物本来具有的向光/向重力性使地上部被埋没,最终使根从沟的底部向下方以没有株间竞争的方式旺盛地生长。其结果,与直播栽培稻相比,本发明的沟置栽培中,稻的浮苗、倒苗少,立苗率提高。此外,由于可确保栽植深度,因此耐倒伏性增大。在将利用过氧化钙被覆的稻谷、铁包覆的稻谷、加工成种子带的稻谷进行沟置栽培时,也表现出这样的效果。
另外,如下文所述,本发明的绿化秧苗中,生长点与稻种相接地形成并位于土壤表面之下,因此形成处理层并发挥出选择性的除草剂(位置选择性除草剂)的药害不容易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秧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绳、以及固定或封入于该绳的具有绿化的茎叶部、根部、种子体的稻的苗。
本发明中,绳是指将纤维或线以绳状进一步组合而成的部件,或者将细长的布、纸或无纺布带进一步组合或将两长边粘在一起而制成绳状的部件,可以使用在农业领域中公知的种子带的带。作为绳的材料,可以举出天然纤维的绵、麻、椰子、灯心草等植物纤维、毛(羊毛)、绢(丝绸)等动物纤维、化学纤维莱赛尔、天丝等的精制纤维、人造丝、铜氨人造丝、酪蛋白纤维、花生蛋白纤维、玉米蛋白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再生绢丝、海藻纤维、壳多糖纤维、甘露聚糖纤维、橡胶纤维等再生纤维、乙酸酯、三乙酸酯、氧化乙酸酯、蛋白质共聚物纤维(Promix)、氯化橡胶、盐酸橡胶等半合成纤维、尼龙、维尼纶、偏乙烯纤维(ビニリデン)、聚氯乙烯、聚酯、亚克力、聚乙烯、聚丙烯、Rexe、Success(サクセス)、聚氨酯、聚氯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优选天然纤维,更优选绵、毛、麻,进一步优选绵。
上述绳优选具有降解性。具有降解性是指在安置于水田后1年以内、优选半年以内丧失强度,至少在土壤转耕时容易被破坏并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另一方面,其具有在从浸种处理起到经历催芽处理、发芽-育苗阶段并安置在水田中为止的这些各阶段不会被破坏的程度的强度。
本发明中的具有绿化的茎叶部、根部、种子体的稻的苗(此处也称为绿化秧苗)是指在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照射下生长的稻的幼苗。绿化秧苗的包含芽、鞘叶、来自第1叶的叶部的茎叶部呈现绿色。绿化据知是由于光合作用所致的,只要绿化至视觉上能够确认的程度即可。另外,关于叶龄,在第一叶方式中优选为3.5叶期之前,更优选为从鞘叶期到2.5叶期,进一步优选为从1.0叶期到2.0叶期。
本发明中的绿化秧苗的叶龄基于第一叶方式。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绿化秧苗的茎叶部和根部比在遮光状态下发芽、生长的幼苗的茎叶部和根部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弹性,可充分耐受在发芽后、育苗、安置于农田中的期间可能发生的外力(例如剥离缠结的根、茎叶部或绳的力)。因此,能够以不会对绿化秧苗带来会对水田中的绿化秧苗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的损伤的方式安置在水田中。
在遮光状态下发芽、生长的苗有时会形成中胚轴(中茎)。中胚轴是在种子体与鞘叶之间形成的茎状的器官,容易由于外力而发生缺损(参照图2的右图)。在光照射下发芽、生长的本发明中的绿化秧苗中,在肉眼下未观察到中胚轴、或者即使形成该中胚轴也非常短,因此对外力的抵抗增强。
本发明中,关于绳和绿化秧苗,可以利用线或粘接剂等固定手段固定于绳上,也可以将其种子体封入在绳的内部,或者可以将细长的布、纸或无纺布带进一步组合或将两长边粘在一起而制成绳状,在其内部将种子体封入在绳内,优选固定或封入于绳的绿化秧苗的茎叶部和根部向绳外方向延伸。将本发明中的秧绳的形态的一例示于图3。
种子营养生长期的绿化秧苗在安置于水田后,可以通过暂时存在于苗体中的养分继续生长,即使在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生命。绿化秧苗在埋设于水田土壤中时,也能够由此实现苗的直立、生长。
本发明的绿化秧苗在刚发芽后即形成叶绿素,因此与通常的育苗相比,可更快速地由针对胚乳的从属营养转换成独立营养,在置于沟后可迅速成活,其后的生长旺盛。
本发明中的绿化秧苗中,对根冠的损伤极少,因此向重力性高,在置于沟中时向上的根迅速向下伸展、成活,其后的生长旺盛。
关于本发明中的绿化秧苗,通过将温度降至2℃~24℃、优选降至10℃~20℃,能够保存1周~6周、优选保存1周~4周。在绿化秧苗制备后,可以优化在水田中的安置时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通过使温度为上述温度而能够长期保存的秧绳或绿化秧苗。
本发明中,固定或封入于绳的各绿化秧苗的间隔根据土壤的性质、气候等生长环境而变化,从产量的方面出发为1~20cm间隔、优选为2~15cm间隔、更优选为3~10cm间隔。
本发明的秧绳可以预先卷绕成筒状、圆筒形状或轮状。圆筒形状的卷绕方式有线轴卷绕、筒子纱卷绕、团绕、无芯卷绕、锥形卷绕等。轮状的卷绕方式有线圈卷绕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卷绕成筒状、圆筒状或轮状的秧绳。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卷绕成卷轴(线卷)的秧绳。
另外,秧绳可以织成网状,也可以为将其进一步卷绕的状态。通过将上述织成网状的秧绳展开并安置在水田中,能够等间隔地配置稻的苗。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秧绳为卷绕在第1支承部件(其设置于筒形状的支承部件的周围)与第2支承部件(其与上述第1支承部件隔开距离设置)之间的秧绳。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包含筒形状的支承部件、设置于其周围的第1支承部件、以及与上述第1支承部件隔开距离设置的第2支承部件的秧绳用卷轴。
作为上述卷轴的一例,在图5~7中示出了包含设置于筒形状的支承部件100的周围的第1支承部件200、以及与上述第1支承部件隔开距离设置的第2支承部件300的秧绳用卷轴。
作为上述卷轴,可以举出在第1和第2支承部件具有复数个开口部的卷轴。此时,上述开口部的面积在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的面积中的比例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但可以为90%以下。
作为上述卷轴的一例,在图5~7中示出了在第1和第2支承部件具有复数个开口部210和310的卷轴。
对于上述卷轴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上述卷轴的一例,可以举出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为大致圆盘状的卷轴10。
作为上述卷轴的一例,在图5~7中示出了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200和300为大致圆盘状的卷轴10。
上述卷轴中,第1和第2支承部件优选为直径20~50cm的圆形,它们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cm~10cm、或3cm~6cm。
上述卷轴中,筒形状的支承部件的形状优选为圆筒形。
上述卷轴中,筒形状的支承部件以及设置于其周围的第1和第2支承部件可以固定、或者可以可自由旋地设置。
上述卷轴中,第1和第2支承部件可以利用在筒形状的支承部件附近等间隔地设置的3个以上的紧固件组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卷轴的一例,在图5~7中示出了第1和第2支承部件200和300利用在筒形状的支承部件100附近等间隔地设置的3个紧固件组400进行固定的卷轴10。
上述紧固件组只要为能够将第1和第2支承部件平行地固定的手段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由螺栓和螺母构成。
作为上述卷轴的一例,在图5~7中示出了紧固件组400由螺栓(500)和螺母(600)构成的卷轴10。
此处,在第1和第2支承部件利用3个以上的紧固件组进行固定的情况下,筒形状的支承部件未必是需要的。
因此,本申请发明的秧绳用卷轴的一个方式为在中心具有圆形开口部的第1和第2支承部件利用在上述圆形的开口部附近等间隔地设置的3个以上的紧固件组进行固定的秧绳用卷轴。
上述卷轴中,筒形状的支承部件在其两端部可以具有与其他卷轴的筒形的支承部件以可装卸的方式进行结合的结合部分。
上述卷轴中,关于筒形状的支承部件、第1和第2支承部件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由具有耐水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的树脂和/或金属材料构成。
上述卷轴中,在筒形状的支承部件、第1和第2支承部件的材质为树脂的情况下,上述树脂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
本发明的秧绳在以卷绕于卷轴的状态制备的情况下,优选上述卷轴的第1和第2支承部件不遮光。上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
本发明的秧绳可以包含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中,农药是指杀虫剂、杀螨虫剂、杀线虫剂、杀菌剂、杀细菌剂、软体动物驱除剂、微生物剂、有益生物、杀福寿螺剂、除草剂、肥料、鸟趋避剂、植物强化剂、不育剂、安全剂、信息化学物质和/或植物成长调节剂。上述农药优选可由稻的根部吸收。
杀虫剂/杀螨虫剂/杀线虫剂
本说明书中由“通用名”确定的活性成分是已知的,并且例如记载于“ThePesticide Manual,16th ed.,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2012”,或者可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例如“http://www.alanwood.net/pesticides”)。关于其分类,基于在本专利申请进行申请时可应用的“IRAC Mode of Action Classification Scheme”。
(1)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例如为:
氨基甲酸酯类、例如棉铃威、涕灭威、恶虫威、丙硫克百威、丁酮威、丁酮砜威、加保利、加保扶、呋喃威、乙硫苯威、仲丁威、伐虫脒、呋线威、灭扑威、灭虫威、灭多虫、速灭威、杀线威、抗蚜威、残杀威、灭多威、久效威、唑蚜威、混杀威、XMC以及灭杀威;或者
有机磷酸酯类,例如乙酰甲胺磷、甲基吡啶磷、乙基谷硫磷、甲基谷硫磷、硫线磷、氯氧磷、毒虫畏、氯甲磷、甲基毒死蜱、香豆磷、杀螟腈、甲基内吸磷、地亚农、敌敌畏/DDVP、百治磷、乐果、甲基毒虫畏、乙拌磷、EPN、乙硫磷、灭线磷、氨磺磷、克线磷、杀螟松、倍硫磷、噻唑膦、庚烯磷、新烟磷、异丙胺磷、O-(甲氧基氨基硫代磷酰基)水杨酸异丙酯、唑磷、马拉硫磷、灭蚜磷、甲胺磷、杀扑磷、速灭磷、久效磷、二溴磷、氧乐果、砜吸磷、甲基巴拉松、稻丰散、甲拌磷、伏杀磷、亚胺硫磷、磷胺、辛硫磷、甲嘧硫磷、溴丙磷、烯虫磷、丙硫磷、吡唑硫磷、哒嗪硫磷、喹硫磷、治螟磷、丁基嘧啶磷、双硫磷、特丁磷、杀虫畏、甲基乙拌磷、三唑磷、三氯磷酸酯以及蚜灭磷。
(2)GABA门控氯化物通道拮抗剂,例如为:
环二烯-有机氯类,例如氯丹和硫丹;或者
苯基吡唑类(Fiproles),例如乙虫腈以及氟虫腈。
(3)钠通道调节剂,例如为:
拟除虫菊酯类,例如氟酯菊酯、丙烯菊酯、d-顺-反式丙烯菊酯、d-反式丙烯菊酯、联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生物丙烯菊酯-S-环戊烯基异构体、生物苄呋菊酯、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β-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γ-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θ-氯氰菊酯、ζ-氯氰菊酯、苯醚氰菊酯[(1R)-反式异构体]、溴氰菊酯、炔戊菊酯[(EZ)-(1R)异构体]、高氰戊菊酯、醚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氟氯苯菊酯、τ-氯氟胺氰戊菊酯、溴氟醚菊酯、炔咪菊酯、噻嗯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菊酯、苯醚菊酯[(1R)-反式异构体]、炔丙菊酯、除虫菊酯类(除虫菊(pyrethrum))、苄呋菊脂、氟硅菊酯、七氟菊酯、胺菊酯、胺菊酯[(1R)异构体]、四溴菊酯以及四氟苯菊酯(transfluthrin);或者
DDT;或甲氧基氯。
(4)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nAChR)竞争性调节剂,例如为:
新烟碱类,例如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以及噻虫嗪;或者
烟碱;或者
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Flupyrimin。
(5)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nAChR)变构调节剂,例如为:
多杀霉素(Spinosyn)类,例如乙基多杀菌素以及多杀霉素(spinosad)。
(6)谷氨酸门控氯化物通道(GluCl)变构调节剂,例如为:
阿弗麦菌素系/米尔倍霉素系,例如阿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勒皮菌素以及弥拜菌素。
(7)保幼激素模拟物,例如为:
保幼激素类似物,例如氢化保幼素、丙诺保幼素以及美赐平;或者苯氧威或吡丙醚。
(8)各种非特异性(多位点)抑制剂,例如为:
卤代烷基类,例如为:溴代甲烷及其他烷基卤化物;或者三氯硝基甲烷;或者
硫酰氟;或者硼砂;或者吐酒石;或者异氰酸甲酯生成物,例如棉隆(diazomet)及威百亩。
(9)弦音器官调节剂,例如为:
吡蚜酮、氟虫吡喹、双丙环虫酯;或者氟啶虫酰胺。
(10)螨虫成长抑制剂,例如为:
四螨嗪、噻螨酮以及氟螨嗪;或者乙螨唑。
(11)昆虫肠内膜的微生物破坏剂,例如为: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eciesisraelensis)、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ecies aizawai)、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塔克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ecies kurstaki)、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ecies tenebrionis)、以及Bt植物蛋白:Cry1Ab、Cry1Ac、Cry1Fa、Cry1A.105、Cry2Ab、Vip3A、mCry3A、Cry3Ab、Cry3Bb、Cry34Ab1/35Ab1。
(12)线粒体ATP合成酶抑制剂,例如ATP干扰剂,例如为:
丁醚脲;或者
有机锡化合物,例如三唑锡、三环锡及苯丁锡;或者
炔螨特或四氯杀螨砜。
(13)基于破坏质子梯度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例如为:
溴虫腈、DNOC以及氟虫胺。
(14)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通道阻滞剂,例如为:
杀虫磺、杀螟丹盐酸盐、杀虫环以及杀虫单钠盐。
(15)壳多糖生物合成抑制剂(型号0),例如为:
双三氟虫脲、氟啶脲、除虫脲、氟环脲、氟虫脲、氟铃脲、虱螨脲、氟酰脲、多氟脲、氟苯脲以及杀铃脲。
(16)壳多糖生物合成抑制剂(型号1),例如为:
扑虱灵。
(17)蜕皮干扰剂(特别是双翅目的情况),例如为:
灭蝇胺。
(18)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例如为:
环虫酰肼、氯虫酰肼、甲氧虫酰肼以及虫酰肼。
(19)章鱼胺受体激动剂,例如为:
双甲脒。
(20)线粒体复合体III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为:
氟蚁腙、灭螨醌、联苯肼酯或嘧螨酯。
(21)线粒体复合体I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为:
METI杀螨剂,例如喹螨醚、唑螨酯、嘧螨醚、哒螨灵、吡螨胺以及唑虫酰胺;或者
鱼藤酮(Derris)。
(22)电位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例如为:
茚虫威;或者氰氟虫腙。
(23)乙酰CoA羧化酶抑制剂,例如为:
特窗酸衍生物及特拉姆酸衍生物,例如,季酮螨酯、螺甲螨酯以及螺四胺酸酯。
(24)线粒体复合体IV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为:
膦系,例如,磷化铝、磷化钙、磷化氢以及磷化锌;或者氰化物,氰化钙、氰化钾以及氰化钠。
(25)线粒体复合体II电子传递抑制剂,例如为:
β-酮腈衍生物,例如腈吡螨酯(cyenopyrafen)以及丁氟螨酯(cyflumetofen);以及羧基酰苯胺,例如Pyflubumide。
(28)雷诺定受体调节剂,例如为:
二酰胺类,例如氯虫酰胺、氰虫酰胺、四唑虫酰胺(tetraniliprole)以及氟虫双酰胺。
(30)GABA门控氯化物通道变构调节剂
间二酰胺类,例如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
异噁唑啉类,例如氟噁唑酰胺
其他活性成分,例如,阿福拉纳、印楝素、异噻虫唑、苯螨特、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溴螨酯、灭螨猛、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chloroprallethrin)、冰晶石(cryolite)、环溴虫酰胺、环氧虫啶(cycloxaprid)、氯氟氰虫酰胺(cyhalodiamide)、二氯噻嘧啶(dicloromezotiaz)、三氯杀螨醇、ε-甲氧苄氟菊酯(epsilon metofluthrin)、ε-莫弗洛宁(epsilon momfluthrin)、Flometoquin、三氟咪啶酰胺(fluazaindolizine)、联氟砜、喃虫胺、氟菌螨酯、丁稀氟虫腈、氟己芬(fluhexafon)、氟吡菌酰胺、氟雷拉纳、呋喃虫酰肼(fufenozide)、戊吡虫胍(guadipyr)、七氟甲醚菊酯、氯噻啉、异菌脲、κ-联苯菊酯、κ-七氟菊酯、洛替拉纳(lotilaner)、美氟菊酯、哌虫啶(paichongding)、啶虫丙醚、嘧螨胺、螺螨双酯(spirobudiclofen)、四氟醚菊酯、四氯虫酰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Tioxazafen、硫氟肟醚(thiofluoximate)、三氟苯嘧啶以及碘甲烷;以及基于坚硬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的制备物(I-1582,BioNeem,Votivo);以及下述化合物:1-{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亚磺酰基]苯基}-3-(三氟甲基)-1H-1,2,4-三唑-5-胺(根据WO2006/043635已知)(CAS 885026-50-6)、{1’-[(2E)-3-(4-氯苯基)丙-2-烯-1-基]-5-氟螺[吲哚-3,4’-哌啶]-1(2H)-基}(2-氯吡啶-4-基)甲酮(根据WO2003/106457已知)(CAS637360-23-7)、2-氯-N-[2-{1-[(2E)-3-(4-氯苯基)丙-2-烯-1-基]哌啶-4-基}-4-(三氟甲基)苯基]异烟酰胺(根据WO2006/003494已知)(CAS 872999-66-1)、3-(4-氯-2,6-二甲基苯基)-4-羟基-8-甲氧基-1,8-二氮杂螺[4.5]癸-3-烯-2-酮(根据WO2010052161已知)(CAS1225292-17-0)、3-(4-氯-2,6-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代-1,8-二氮杂螺[4.5]癸-3-烯-4-基碳酸乙酯(根据EP2647626已知)(CAS-1440516-42-6)、4-(丁-2-烯-1-基氧代)-6-(3,5-二甲基哌啶-1-基)-5-氟嘧啶(根据WO2004/099160已知)(CAS 792914-58-0)、PF1364(根据JP2010/018586已知)(CAS Reg.No.1204776-60-2)、N-[(2E)-1-[(6-氯吡啶-3-基)甲基]吡啶-2(1H)-亚基]-2,2,2-三氟乙酰胺(根据WO2012/029672已知)(CAS 1363400-41-2)、(3E)-3-[1-[(6-氯-3-吡啶基)甲基]-2-吡啶亚基]-1,1,1-三氟丙烷-2-酮(根据WO2013/144213已知)(CAS 1461743-15-6)、N-[3-(苄基氨基甲酰基)-4-氯苯基]-1-甲基-3-(五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吡唑-5-甲酰胺(根据WO2010/051926已知)(CAS1226889-14-0)、5-溴-4-氯-N-[4-氯-2-甲基-6-(甲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3-氯-2-吡啶基)吡唑-3-甲酰胺(根据CN103232431已知)(CAS 1449220-44-3)、4-[5-(3,5-二氯苯基)-4,5-二氢-5-(三氟甲基)-3-异噁唑]-2-甲基-N-(顺-1-氧化物-3-硫杂环丁基)苯甲酰胺、4-[5-(3,5-二氯苯基)-4,5-二氢-5-(三氟甲基)-3-异噁唑]-2-甲基-N-(反式-1-氧化-3-硫杂环丁基)苯甲酰胺及4-[(5S)-5-(3,5-二氯苯基)-4,5-二氢-5-(三氟甲基)-3-异噁唑]-2-甲基-N-(顺式-1-氧化-3-硫杂环丁基)苯甲酰胺(根据WO2013/050317A1已知)(CAS1332628-83-7)、N-[3-氯-1-(3-吡啶基)-1H-吡唑-4-基]-N-乙基-3-[(3,3,3-三氟丙基)亚磺酰基]丙酰胺、(+)-N-[3-氯-1-(3-吡啶基)-1H-吡唑-4-基]-N-乙基-3-[(3,3,3-三氟丙基)亚磺酰基]丙酰胺及(-)-N-[3-氯-1-(3-吡啶基)-1H-吡唑-4-基]-N-乙基-3-[(3,3,3-三氟丙基)亚磺酰基]丙酰胺根据(WO2013/162715A2、WO2013/162716A2、US2014/0213448A1已知)(CAS 1477923-37-7)、5-[[(2E)-3-氯-2-丙烯-1-基]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腈(根据CN101337937A已知)(CAS1105672-77-2)、3-溴-N-[4-氯-2-甲基-6-[(甲基氨基)硫酮基甲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硫代苯甲酰胺(Liudaibenjiaxuanan)、根据CN103109816A已知)(CAS 1232543-85-9);N-[4-氯-2-[[(1,1-二甲基乙基)氨基]羰基]-6-甲基苯基]-1-(3-氯-2-吡啶基)-3-(氟甲氧基)-1H-吡唑-5-甲酰胺(根据WO2012/034403A1已知)(CAS1268277-22-0)、N-[2-(5-氨基-1,3,4-噻二唑-2-基)-4-氯-6-甲基苯基]-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根据WO2011/085575A1已知)(CAS 1233882-22-8)、4-[3-[2,6-二氯-4-[(3,3-二氯-2-丙烯-1-基)氧基]苯氧基]丙氧基]-2-甲氧基-6-(三氟甲基)嘧啶(根据CN101337940A已知)(CAS 1108184-52-6);(2E)-及2(Z)-2-[2-(4-氰基苯基)-1-[3-(三氟甲基)苯基]亚乙基]-N-[4-(二氟甲氧基)苯基]肼甲酰胺(根据CN101715774A已知)(CAS 1232543-85-9);环丙烷羧酸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4-(1H-苯并咪唑-2-基)苯基酯(根据CN103524422A已知)(CAS 1542271-46-4);(4aS)-7-氯-2,5-二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基)硫基]苯基]氨基]羰基]茚并[1,2-e][1,3,4]氧杂哒嗪-4a(3H)-羧酸甲基酯(根据CN102391261A已知)(CAS 1370358-69-2);6-脱氧-3-O-乙基-2,4-二-O-甲基-1-[N-[4-[1-[4-(1,1,2,2,2-五氟乙氧基)苯基]-1H-1,2,4-三唑-3-基]苯基]氨基甲酸酯]-α-L-吡喃甘露糖(根据US2014/0275503A1已知)(CAS 1181213-14-8);8-(2-环丙基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3-(6-三氟甲基哒嗪-3-基)-3-氮杂双环[3.2.1]辛烷(CAS 1253850-56-4)、(8-反式)-8-(2-环丙基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3-(6-三氟甲基哒嗪-3-基)-3-氮杂双环[3.2.1]辛烷(CAS 933798-27-7)、(8-顺式)-8-(2-环丙基甲氧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3-(6-三氟甲基哒嗪-3-基)-3-氮杂双环[3.2.1]辛烷(根据WO2007040280A1、WO2007040282A1已知)(CAS 934001-66-8)、以及N-[3-氯-1-(3-吡啶基)-1H-吡唑-4-基]-N-乙基-3-[(3,3,3-三氟丙基)硫基]丙酰胺(根据WO2015/058021A1、WO2015/058028A1已知)(CAS 1477919-27-9)、Oxazosulfyl、二氯噻吡嘧啶。
杀菌剂
本说明书中由“通用名”指定的活性成分是已知的,并且例如记载于“PesticideManual(16th Ed.,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中,或者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例如“http://www.alanwood.net/pesticides”)。
类别(1)~(15)中记载的全部成分中,只要能够基于这些官能团,也可以根据情况与适当的碱或酸形成盐。类别(1)~(15)中记载的全部杀菌剂混合成分可以根据情况包含互变异构体形态。
(1)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例如为(1.001)环唑醇、(1.002)苯醚甲环唑、(1.003)氟环唑、(1.004)环酰菌胺、(1.005)苯锈啶、(1.006)丁苯吗啉、(1.007)胺苯吡菌酮、(1.008)氟喹唑、(1.009)粉唑醇、(1.010)抑霉唑、(1.011)硫酸抑霉唑、(1.012)种菌唑、(1.013)叶菌唑、(1.014)腈菌唑、(1.015)多效唑、(1.016)咪鲜胺、(1.017)丙环唑、(1.018)丙硫菌唑、(1.019)啶菌噁唑、(1.020)葚孢菌素、(1.021)戊唑醇、(1.022)四氟醚唑、(1.023)三唑醇、(1.024)十三吗啉、(1.025)灭菌唑、(1.026)(1R,2S,5S)-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1.027)(1S,2R,5R)-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1.028)(2R)-2-(1-氯环丙基)-4-[(1R)-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2-醇(1.029)(2R)-2-(1-氯环丙基)-4-[(1S)-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2-醇、(1.030)(2R)-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烷-2-醇、(1.031)(2S)-2-(1-氯环丙基)-4-[(1R)-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2-醇、(1.032)(2S)-2-(1-氯环丙基)-4-[(1S)-2,2-二氯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2-醇、(1.033)(2S)-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烷-2-醇、(1.034)(R)-[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5)(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6)[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7)1-({(2R,4S)-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1.038)1-({(2S,4S)-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1.039)1-{[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硫氰酸盐、(1.040)1-{[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硫氰酸盐、(1.041)1-{[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硫氰酸盐、(1.042)2-[(2R,4R,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3)2-[(2R,4R,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4)2-[(2R,4S,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5)2-[(2R,4S,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6)2-[(2S,4R,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7)2-[(2S,4R,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8)2-[(2S,4S,5R)-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49)2-[(2S,4S,5S)-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0)2-[1-(2,4-二氯苯基)-5-羟基-2,6,6-三甲基庚烷-4-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1)2-[2-氯-4-(2,4-二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烷-2-醇、(1.052)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2-醇、(1.053)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烷-2-醇、(1.054)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戊烷-2-醇、(1.055)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烷-2-醇、(1.056)2-{[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7)2-{[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8)2-{[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氢-3H-1,2,4-三唑-3-硫酮、(1.059)5-(4-氯苄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1.060)5-(烯丙基硫烷基)-1-{[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1)5-(烯丙基硫烷基)-1-{[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2)5-(烯丙基硫烷基)-1-{[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环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3)N’-(2,5-二甲基-4-{[3-(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64)N’-(2,5-二甲基-4-{[3-(2,2,2-三氟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65)N’-(2,5-二甲基-4-{[3-(2,2,3,3-四氟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66)N’-(2,5-二甲基-4-{[3-(五氟乙氧基)苯基]硫烷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67)N’-(2,5-二甲基-4-{3-[(1,1,2,2-四氟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68)N’-(2,5-二甲基-4-{3-[(2,2,2-三氟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69)N’-(2,5-二甲基-4-{3-[(2,2,3,3-四氟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0)N’-(2,5-二甲基-4-{3-[(五氟乙基)硫烷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1)N’-(2,5-二甲基-4-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2)N’-(4-{[3-(二氟甲氧基)苯基]硫烷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3)N’-(4-{3-[(二氟甲基)硫烷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4)N’-[5-溴-6-(2,3-二氢-1H-茚-2-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5)N’-{4-[(4,5-二氯-1,3-噻唑-2-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6)N’-{5-溴-6-[(1R)-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7)N’-{5-溴-6-[(1S)-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8)N’-{5-溴-6-[(顺-4-异丙基环己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79)N’-{5-溴-6-[(反式-4-异丙基环己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1.080)N’-{5-溴-6-[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酰亚胺甲酰胺。
(2)复合物I或复合物II中的呼吸链的抑制剂,例如(2.001)苯并烯氟菌唑、(2.002)联苯吡菌胺、(2.003)啶酰菌胺、(2.004)萎锈灵、(2.005)氟吡菌酰胺、(2.006)氟酰胺、(2.007)氟唑菌酰胺、(2.008)呋吡菌胺、(2.009)异丙噻菌胺、(2.010)吡唑萘菌胺(反-差向对映异构体1R,4S,9S)、(2.011)吡唑萘菌胺(反-差向对映异构体1S,4R,9R)、(2.012)吡唑萘菌胺(反-差向外消旋化合物1RS,4SR,9SR)、(2.013)吡唑萘菌胺(顺-差向外消旋化合物(1RS,4SR,9RS)与反-差向外消旋化合物(1RS,4SR,9SR)的混合物)、(2.014)吡唑萘菌胺(顺-差向对映异构体1R,4S,9R)、(2.015)吡唑萘菌胺(顺-差向对映异构体1S,4R,9S)、(2.016)吡唑萘菌胺(顺-差向外消旋化合物1RS,4SR,9RS)、(2.017)戊苯吡菌胺、(2.018)吡噻菌胺、(2.019)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2.020)联苯吡嗪菌胺、(2.021)氟唑环菌胺、(2.022)1,3-二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3)1,3-二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4)1,3-二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5)1-甲基-3-(三氟甲基)-N-[2’-(三氟甲基)联苯-2-基]-1H-吡唑-4-甲酰胺、(2.026)2-氟-6-(三氟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苯甲酰胺、(2.027)Inpyrfluxam(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8)3-(二氟甲基)-1-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29)3-(二氟甲基)-1-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H-吡唑-4-甲酰胺、(2.030)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1)3-(二氟甲基)-N-[(3R)-7-氟-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2)3-(二氟甲基)-N-[(3S)-7-氟-1,1,3-三甲基-2,3-二氢-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3)5,8-二氟-N-[2-(2-氟-4-{[4-(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基)乙基]喹唑啉-4-胺、(2.034)N-(2-环戊基-5-氟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5)N-(2-叔丁基-5-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6)N-(2-叔丁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7)N-(5-氯-2-乙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8)N-(5-氯-2-异丙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39)N-[(1R,4S)-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甲桥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0)N-[(1S,4R)-9-(二氯亚甲基)-1,2,3,4-四氢-1,4-甲桥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1)N-[1-(2,4-二氯苯基)-1-甲氧基丙烷-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2)N-[2-氯-6-(三氟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3)N-[3-氯-2-氟-6-(三氟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4)N-[5-氯-2-(三氟甲基)苄基]-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5)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N-[5-甲基-2-(三氟甲基)苄基]-1H-吡唑-4-甲酰胺、(2.046)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氟-6-异丙基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7)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异丙基-5-甲基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48)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异丙基苄基)-1-甲基-1H-吡唑-4-碳酸硫胺、(2.049)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异丙基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0)N-环丙基-3-(二氟甲基)-5-氟-N-(5-氟-2-异丙基苄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1)N-环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4,5-二甲基苄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2)N-环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5-氟苄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3)N-环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5-甲基苄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4)N-环丙基-N-(2-环丙基-5-氟苄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5)N-环丙基-N-(2-环丙基-5-甲基苄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056)N-环丙基-N-(2-环丙基苄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复合物III中的呼吸链抑制剂,例如(3.001)唑嘧菌胺、(3.002)吲唑磺菌胺、(3.003)嘧菌酯、(3.004)甲香菌酯(coumethoxystrobin)、(3.005)丁香菌酯、(3.006)氰霜唑、(3.007)醚菌胺、(3.008)烯肟菌酯、(3.009)唑菌酮、(3.010)咪唑菌酮、(3.011)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3.012)氟嘧菌酯、(3.013)醚菌酯、(3.014)苯氧菌胺、(3.015)肟醚菌胺、(3.016)啶氧菌酯、(3.017)双唑草腈、(3.018)唑胺菌酯、(3.019)唑菌酯、(3.020)肟菌酯、(3.021)(2E)-2-{2-[({[(1E)-1-(3-{[(E)-1-氟-2-苯基乙烯基]氧基}苯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乙酰胺、(3.022)(2E,3Z)-5-{[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甲氧基亚氨基)-N,3-二甲基五-3-烯酰胺、(3.023)(2R)-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024)(2S)-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025)(3S,6S,7R,8R)-8-苄基-3-[({3-[(异丁酰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吡啶-2-基}羰基)氨基]-6-甲基-4,9-二氧代-1,5-二氧戊环-7-基2-甲基丙酸酯、(3.026)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酰胺、(3.027)N-(3-乙基-3,5,5-三甲基环己基)-3-甲酰胺-2-羟基苯甲酰胺、(3.028)(2E,3Z)-5-{[1-(4-氯-2-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甲氧基亚氨基)-N,3-二甲基五-3-烯酰胺。
(4)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的抑制剂,例如(4.001)多菌灵、(4.002)乙霉威、(4.003)噻唑菌胺、(4.004)氟吡菌胺、(4.005)戊菌隆、(4.006)噻苯达唑、(4.007)甲基硫菌灵、(4.008)苯酰菌胺、(4.009)3-氯-4-(2,6-二氟苯基)-6-甲基-5-苯基哒嗪、(4.010)3-氯-5-(4-氯苯基)-4-(2,6-二氟苯基)-6-甲基哒嗪、(4.011)3-氯-5-(6-氯吡啶-3-基)-6-甲基-4-(2,4,6-三氟苯基)哒嗪、(4.012)4-(2-溴-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3)4-(2-溴-4-氟苯基)-N-(2-溴-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4)4-(2-溴-4-氟苯基)-N-(2-溴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5)4-(2-溴-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6)4-(2-溴-4-氟苯基)-N-(2-氯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7)4-(2-溴-4-氟苯基)-N-(2-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8)4-(2-氯-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9)4-(2-氯-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0)4-(2-氯-4-氟苯基)-N-(2-氯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1)4-(2-氯-4-氟苯基)-N-(2-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2)4-(4-氯苯基)-5-(2,6-二氟苯基)-3,6-二甲基哒嗪、(4.023)N-(2-溴-6-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4)N-(2-溴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5)N-(4-氯-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
(5)可在多位点显示出活性的化合物,例如(5.001)波尔多液、(5.002)敌菌丹、(5.003)克菌丹、(5.004)百菌清(chlorthalonil)、(5.005)氢氧化铜、(5.006)环烷酸铜、(5.007)氧化铜、(5.008)碱性氯化铜、(5.009)硫酸铜(2+)、(5.010)二噻农、(5.011)多果定、(5.012)灭菌丹、(5.013)代森锰锌、(5.014)代森锰、(5.015)代森联、(5.016)代森联锌(zinc metiram)、(5.017)喹啉铜(copper oxine)、(5.018)丙森锌、(5.019)硫及硫制剂例如多硫化钙、(5.020)秋兰姆、(5.021)代森锌、(5.022)福美锌。
(6)能够诱导宿主防御的化合物,例如,(6.001)阿拉酸式苯-S-甲基、(6.002)异噻菌胺、(6.003)噻菌灵、(6.004)噻酰菌胺。
(7)氨基酸和/或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例如(7.001)嘧菌环胺、(7.002)春雷霉素、(7.003)春雷霉素盐酸盐水合物、(7.004)土霉素、(7.005)嘧霉胺、(7.006)3-(5-氟-3,3,4,4-四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
(8)ATP产生抑制剂,例如(8.001)硅噻菌胺。
(9)细胞壁合成抑制剂,例如(9.001)苯噻菌胺、(9.002)烯酰吗啉、(9.003)氟吗啉、(9.004)异丙菌威、(9.005)双炔酰菌胺、(9.006)丁吡吗啉(pyrimorph)、(9.007)霜霉灭、(9.008)(2E)-3-(4-叔丁基苯基)-3-(2-氯吡啶-4-基)-1-(吗啉-4-基)丙-2-烯-1-酮、(9.009)(2Z)-3-(4-叔丁基苯基)-3-(2-氯吡啶-4-基)-1-(吗啉-4-基)丙-2-烯-1-酮。
(10)脂质及膜合成的抑制剂,例如(10.001)霜霉威、(10.002)霜霉威盐酸盐、(10.003)甲基立枯磷。
(11)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例如(11.001)三环唑、(11.002)2,2,2-三氟乙基{3-甲基-1-[(4-甲基苯甲酰基)氨基]丁烷-2-基}氨基甲酸酯。
(12)核酸合成抑制剂,例如(12.001)苯霜灵、(12.002)苯霜灵-M(kiralaxyl)、(12.003)甲霜灵、(12.004)甲霜灵-M(mefenoxam)。
(13)信号传导抑制剂,例如(13.001)咯菌腈、(13.002)异菌脲、(13.003)腐霉利、(13.004)丙氧喹啉、(13.005)苯氧喹啉、(13.006)乙烯菌核利。
(14)可起到解偶联剂的作用的化合物,例如(14.001)氟啶胺、(14.002)消螨多。
(15)其他化合物,例如(15.001)脱落酸、(15.002)苯噻硫氰、(15.003)贝斯氧杂嗪、(15.004)卡巴西霉素(capsimycin)、(15.005)香芹酮、(15.006)灭螨猛、(15.007)硫杂灵、(15.008)环氟菌胺、(15.009)霜脲氰、(15.010)啶酰菌胺、(15.011)氟噻菌、(15.012)三乙膦酸铝、(15.013)三乙膦酸钙、(15.014)三乙膦酸钠、(15.015)异硫氰酸甲酯、(15.016)苯菌酮、(15.017)米多霉素、(15.018)纳他霉素、(15.019)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15.020)酞菌酯、(15.021)奥克斯莫卡宾(oxamocarb)、(15.022)氟噻唑吡乙酮、(15.023)氧代奋欣(oxyfenthiin)、(15.024)五氯苯酚及盐、(15.025)膦酸及其盐、(15.026)霜霉威乙膦酸盐(propamocarb-fosetylate)、(15.027)甲氧苯啶菌(pyriofenone)(氯芬酮(chlazafenone))、(15.028)特弗喹啉、(15.029)叶枯酞、(15.030)甲磺菌胺、(15.031)1-(4-{4-[(5R)-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032)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033)2-(6-苄基吡啶-2-基)喹唑啉、(15.034)2,6-二甲基-1H,5H-[1,4]二硫代[2,3-c:5,6-c’]二吡咯-1,3,5,7(2H,6H)-四酮、(15.035)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丙-2-烯-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6)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氯-6-(丙-2-烯-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7)2-[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氟-6-(丙-2-烯-1-基氧基)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8)2-[6-(3-氟-4-甲氧基苯基)-5-甲基吡啶-2-基]喹唑啉、(15.039)2-{(5R)-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3-氯苯基甲烷磺酸酯、(15.040)2-{(5S)-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3-氯苯基甲烷磺酸酯、(15.041)2-{2-[(7,8-二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6-氟苯基}丙烷-2-醇、(15.042)2-{2-氟-6-[(8-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苯基}丙烷-2-醇、(15.043)2-{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3-氯苯基甲烷磺酸酯、(15.044)2-{3-[2-(1-{[3,5-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酰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氢-1,2-噁唑-5-基}苯基甲烷磺酸酯、(15.045)2-苯基苯酚及其盐、(15.046)3-(4,4,5-三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15.047)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氢异喹啉-1-基)喹啉、(15.048)4-氨基-5-氟嘧啶-2-醇(互变异构形态:4-氨基-5-氟嘧啶-2(1H)-酮)、(15.049)4-氧代-4-[(2-苯基乙基)氨基]丁酸、(15.050)5-氨基-1,3,4-噻二唑-2-硫醇、(15.051)5-氯-N’-苯基-N’-(丙-2-烯-1-基)噻吩2-磺酰肼、(15.052)5-氟-2-[(4-氟苄基)氧基]嘧啶-4-胺、(15.053)5-氟-2-[(4-甲基苄基)氧基]嘧啶-4-胺、(15.054)9-氟-2,2-二甲基-5-(喹啉-3-基)-2,3-二氢-1,4-苯并氧氮杂卓、(15.055)丁-3-烯-1-基{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酯、(15.056)(2Z)-3-氨基-2-氰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15.057)吩嗪-1-羧酸、(15.058)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15.059)喹啉-8-醇、(15.060)喹啉-8-醇硫酸酯(2:1)、(15.061){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亚甲基]氨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作为微生物剂、有益生物,特别具有由细菌类、菌类、酵母类、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形成的生成物(例如蛋白质及二次代谢产物)等。
细菌类例如有芽胞形成性细菌、在根上形成菌落的细菌及起到生物学的杀虫剂、杀菌剂或杀线虫剂的作用的细菌等。
上述细菌类的示例为如下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株FZB42(DSM 231179)或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特别是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株CNCM I-1562、或者坚硬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株I-1582(保藏号CNCM I-1582)、或者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特别是株GB34(保藏号ATCC 700814)和株QST2808(保藏号NRRL B-30087)、或者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特别是株GB03(保藏号ATCC SD-1397)、或者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株QST713(保藏号NRRL B-21661)、或者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株OST 30002(保藏号NRRL B-50421)、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特别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thuringiensis subspeciesisraelensis)(抗原型H-14)株AM65-52(保藏号ATCC 1276)、或者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特别是株ABTS-1857(SD-1372)、或者苏云金芽孢杆菌库尔斯塔克亚种(B.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株HD-1、或者苏云金芽孢杆菌拟步行甲亚种(B.thuringiensis subsp.tenebrionis)株NB 176(SD-5428)、穿刺巴斯德芽菌(Pasteuria penetrans)、巴斯德杆菌属种(Pasteuria spp.)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线虫)-PR3(保藏号ATCC SD-5834)、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株AQ6121(=QRD 31.013、NRRL B-50550)、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株AQ 6047(保藏号NRRL 30232)。
菌类和酵母类的示例如下: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特别是株ATCC 74040、小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特别是株CON/M/91-8(保藏号DSM-9660)、腊蚧菌属种(Lecanicillium spp.)、特别是株HRO LEC 12、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以前作为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而为人所知)、特别是株KV01、黑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特别是株F52(DSM3884/ATCC 90448)、核果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fructicola)、特别是株NRRL Y-30752、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新名:玫烟色棒孢霉(Isaria fumosorosea))、特别是株IFPC 200613或株Apopka 97(保藏号ATCC 20874)、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特别是淡紫拟青霉(P.lilacinus)株251(AGAL 89/030550)、黄色蠕形霉(Talaromyces flavus)、特别是株V117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特别是株SC1(保藏号CBS 122089)、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特别是哈茨木霉rifai(T.harzianum rifai)T39(保藏号CNCMI-952)。
病毒类的示例如下:
苹小卷蛾(Adoxophyes orana)颗粒病病毒(GV)、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颗粒病病毒(GV)、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核型多角体病病毒(NPV)、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mNPV、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mNPV、非洲棉叶虫(African cotton leafworm)(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NPV。
对于植物或植物的部分或植物的器官以“接种源”的形式所施加、且通过它们的特定特性而增进植物的生长及植物的健康的细菌类及菌类也同样地包含在其中。作为示例,可以举出下述细菌类和菌类:
农杆菌属种(Agrobacterium spp.)、茎瘤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aulinodans)、固氮根瘤菌属种(Azospirillum spp.)、固氮菌属种(Azotobacter spp.)、慢生根瘤菌属种(Bradyrhizobium spp.)、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种(Burkholderia spp.)、特别是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前作为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cepacia)已知)、巨孢囊霉属种(Gigaspora spp.)或单抱巨抱囊霉(Gigasporamonosporum)、球囊霉属种(Glomus spp.)、蜡蘑属种(Laccaria spp.)、布氏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类球囊霉属种(Paraglomus spp.)、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us)、假单胞菌属种(Pseudomonas spp.)、根瘤菌属种(Rhizobium spp.)、特别是三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trifolii)、须腹菌属种(Rhizopogon spp.)、硬皮马勃属种(Scleroderma spp.)、乳牛肝菌属种(Suillus spp.)、链霉菌属种(Streptomyces spp.)。
由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形成的生成物(其包含蛋白质及二次代谢产物)的示例包括下述物质:
大蒜(Allium sativum)、中亚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印楝素(azadirachtin)、BioKeeper WP、Cassia nigricans、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Chenopodium anthelminticum、壳多糖、Armour-Zen、欧洲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问荆(Equisetum arvense)、Fortune Aza、Fungastop、Heads Up(藜麦(Chenopodiumquinoa)皂角苷提取物)、除虫菊(pyrethrum/pyrethrins)、苏里南苦木(Quassia amara)、栎属(Quercus)、皂皮树属(Quillaja)、Regalia、(“RequiemTM Insecticide”)、鱼藤酮、鱼尼丁属/兰尼碱、聚合草(Symphytum officinale)、菊蒿(Tanacetum vulgare)、百里酚、Triact 70、TriCon、旱金莲(Tropaeulum majus)、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藜芦碱(Veratrin)、槲寄生(Viscum album)、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提取物、特别是菜籽粉末或芥子菜粉末。
本发明中,安全剂例如为解草酮、解毒喹、Cyometronil、环丙磺酰胺、二氯丙烯胺、乙基解草唑、解草啶、解草胺、氟草肟、呋喃解草唑、双苯恶唑酸、吡唑解草酯、萘酸酐、解草腈、2-甲氧基-N-({4-[(甲基氨基甲酰基)氨基]苯基}磺酰基)苯甲酰胺(CAS 129531-12-0)、4-(二氯乙酰基)-1-氧杂-4-氮杂螺[4.5]癸烷(CAS 71526-07-3)、2,2,5-三甲基-3-(二氯乙酰基)-1,3-噁唑烷(CAS 52836-31-4)等。
本发明中,作为杀福寿螺剂,可以举出杀螟丹、IBP、聚乙醛、磷酸铁(III)等。
本发明中,作为氧发生剂,可以举出过氧化钙等。
本发明中,作为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可以举出钼酸盐等。
本发明中,作为肥料,具体地说,可以举出含铵肥料、含钾肥料或含磷肥料等。
本发明中,关于生物刺激素,直接地说是指“生物刺激剂”,是指可对植物或土壤带来更好的生理状态的各种物质或微生物。它们通过利用稻或其周边环境本来具有的自然力而在植物的健康性、对应力的耐性、产量和品质、收获后的状态和储藏等方面对稻带来良好的影响。
本发明中,将有效成分制备成常规的制剂,施用至绳、绿化秧苗和/或绿化秧苗的种子体。关于施用,若制剂为液体,则是指散布、浸渍于绳或秧绳中,若制剂为固体,则是指固定或封入于绳或秧绳,还指的是对种子体进行被覆处理。
常规的制剂例如为下述制剂:水溶性液剂(SL)、乳剂(EC)、水包油型乳液剂(EW)、悬浮制剂(SC、SE、FS、OD)、颗粒水合剂(WG)、粒剂(GR)以及胶囊制剂(capsuleconcentrates)(CS);这些制剂剂型以及其他可能的制剂剂型例如记载于下述文献中:CropLife International and in Pesticide Specifications,Manual on development anduse of FAO and WHO specifications for pesticides,FAO Plant Production andProtection Papers-173(制作者:the FAO/WHO Joint Meeting on PesticideSpecifications,2004,ISBN:9251048576)。
上述制剂为水溶性液剂、乳剂、水包油型乳液剂、悬浮制剂、颗粒水合剂等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有效成分渗入到绳中的方式施用,为粒剂(GR)和胶囊制剂等的情况下,可以固定或封入在绳中来进行施用。
作为本发明的秧绳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有效成分被覆种子体和/或秧绳的秧绳。这种情况下,优选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可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一步被覆上述苗的种子体和/或秧绳。
另外,种子体和/或秧绳还可利用种子被覆材料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进行被覆。
这种情况下,优选由利用有效成分预先进行了被覆的种子和/或种绳来制备绿化秧苗和/或秧绳。另外,这种情况下,优选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可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一步被覆上述种子和/或种绳,或者优选利用种子被覆材料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被覆上述种子和/或种绳。
作为上述种子被覆材料,可以举出高分子树脂的种子被覆材料,具体地说,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树脂、乙酸乙烯酯VeoVA共聚树脂、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酯共聚树脂、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树脂、乙酸乙烯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酸共聚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乳液树脂、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上述种子被覆材料中,将上述高分子树脂的水中分散剂被覆在已经利用有效成分进行了被覆的稻的种子上,或者在上述水中分散体中混合有效成分并被覆在稻的种子、种绳、秧绳上,或者可以以它们的组合的形式形成。
本发明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种子固定或封入于绳的步骤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以下记载的方法进行制造。
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种子固定或封入于绳的步骤;
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的步骤;以及
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
至少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在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照射下进行。
将种子固定或封入于绳的方法可以使用市售的绳(无纺布)、稻种子及种子带(种子绳)制造装置,根据制造所谓种子带的方法来进行。
在使用市售的种子带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
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的步骤;以及
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
至少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在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照射下进行。
种子的浸种处理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例如,在10~15℃进行至累计温度(日平均水温×天数)100~120℃为止。
种子的催芽处理利用通常的方法进行。例如在30℃进行1~2天。
关于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在第一叶方式中生长至3.5叶期、优选生长至鞘叶~2.5叶期、更优选生长至1.0~2.0叶期。期间通过毛细管水、喷雾、滴加、灌水等供给充分的水分并且供给充分的空气。
关于根部,优选为在安置于水田中时伸长至冠根不会与相邻的植株或绳缠绕的程度的状态。即,在安置秧绳时,优选为在将秧绳从卷轴送出时不会引起断根的状态。
上述自然光和/或人工光(在此有时简称为光)中,自然光是指太阳光,可以为直射光、可以为反射光、也可以为透射光。另外,人工光是指由荧光灯、白炽灯、LED等人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所照射的光的强度只要能够将绿化秧苗绿化至视觉上能够确认的程度即可,为80lux以上、优选为300lu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00lux以上。光照射的时间为可视觉上确认绿化秧苗的绿化的程度是充分的,可以连续照射,也可以间歇地照射。间歇地照射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重复进行在白天的上午6点到下午6进行照射、在晚上的下午6点到第二天的上午6点不进行照射的操作。
光照射时的温度为10℃~35℃、优选为15℃~30℃,在有效累计温度((日平均气温-生长下限温度)×天数)60~200℃进行管理。
光照射时的湿度为75%~100%、优选为90%~100%,更优选间歇地施与水的状态。
在光照射时,为了防止绳及稻种子的腐败,优选利用包含次氯酸盐水溶液、杀菌剂等杀菌/杀细菌成分的水进行水分的供给。次氯酸盐是次氯酸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盐,具体地说,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
作为本发明的秧绳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以将固定或封入有种子的绳(也称为种子绳)卷绕成筒状、圆筒形状或轮状的状态来进行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的步骤、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照射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步骤和/或施用有效成分的步骤的方法。
关于种子绳进行卷绕的筒状、圆筒形状或轮状的形态,只要所卷绕的种子绳的内侧的种子可接收到足以使绿化秧苗生长的光照射,对其尺寸、形状就没有限制。也可以将种子绳卷绕在上述的卷轴上来进行制备。绳的卷绕方式为团绕、无芯卷绕、线圈卷绕等的情况下,不需要筒形的支承部件,因此可以从绳进行卷绕的筒状、圆筒形状或轮状的形态的内侧进行光的照射。
作为本发明的秧绳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下述方法:使用预先利用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及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被覆的种子;或者进一步使用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行了被覆的种子;或/和与上述各步骤同时或在上述各步骤的前后进行至少1次对秧绳施用有效成分的操作。
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秧绳安置或埋设在距土壤表面0~5cm、优选埋设在1~5cm处来进行栽培。另外,在将秧绳安置在土壤表面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利用按压件将秧绳固定于土壤表面,或者可以将秧绳的一部分以适当的间隔沿垂直方向加压而埋设在水田土壤中,在将秧绳埋设在水田土壤中的情况下,可以在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并在所得到的沟的底部安置秧绳后将沟闭合。对于上述按压件的材料、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利用按压件固定的间隔或者对秧绳沿垂直方向加压的间隔可以举出10cm以上、20cm以上、30cm以上,或者30cm以下、50cm以下、1m以下、3m以下、5m以下,但并不限定于此。关于秧绳的固定,只要能够使秧绳在一定期间内(例如直至绿化秧苗成活为止)不会从安置处移动即足矣。
本发明的秧绳、稻的种子、种子带(种绳)可以通过安置在将水田土壤表面开沟所得到的沟的底部、或者在开沟的同时安置在沟的底部来进行栽培(此处也称为沟置栽培)。这种情况下,在将秧绳置于沟中时,不特意将沟回填。即,在将秧绳刚安置在沟底部后,不特意将秧绳用土完全覆盖。在将秧绳以绿化秧苗的茎叶部保持向下的状态进行安置时,优选具有用于使茎叶部向上复原的时间。另外,将稻的种子或种子带置于沟中时,需要供给足以达到发芽的氧。因此,截至秧绳或种子体完全埋没在土壤中的时间优选为1天以上、2天以上、3天以上、5天以上、7天以上。另外,在秧绳或种绳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将秧绳或种绳利用按压件固定在沟的底部、或者将秧绳的一部分以适当的间隔覆土来进行固定。对于上述按压件的材料、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利用按压件固定的间隔或覆土的间隔可以举出10cm以上、20cm以上、30cm以上,或者30cm以下、50cm以下、1m以下、3m以下、5m以下,但并不限定于此。关于秧绳的固定,只要能够使秧绳在一定期间(例如直至绿化秧苗成活为止)不会从安置处移动即足矣。
通过本发明的沟置栽培,可改善立苗率,减少倒伏,或者改善产量。
上述效果并不限于将本发明的秧绳进行沟置栽培时,在将过氧化钙粉衣稻谷、铁包覆稻种子、加工成种子带的稻种子等的稻的种子进行沟置栽培时也会发挥出该效果。特别是对于铁包覆种子来说,在播种后发芽前将其埋设在水田土壤中时,会因缺氧或硫化物离子而使其置于还原状态,不能发芽,因此必须以不埋没在土壤中的方式进行播种。将稻谷播种在土壤表面的铁包覆栽培的倒伏率增高。本发明的沟置栽培中,可改善稻的种子的直播栽培中、特别是铁包覆稻谷的栽培中的倒伏率、或者改善产量。
对于本发明的沟置栽培的沟宽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通常插秧时的行距为30cm,土壤表面的沟宽的上限实质上为30cm,优选为1.5~30cm、1.5~10cm,更优选为2~7cm。
对于本发明的沟置栽培的沟的深度没有特别限制,实质上优选为15cm以下,优选为1~10cm、1~6cm,更优选为2~4cm。
对于本发明的沟置栽培的沟的底面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5cm、更优选为0.5~3.5cm。
关于上述沟,可以在安置稻的种子、种子带或绳苗之前利用开沟装置在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关于沟的截面的形状,可以利用上述开沟装置制成四边形、梯形、U字型、半圆形、V字型等。在同时进行沟的制作和种子带或秧绳的安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将种子带或秧绳放入自行车轮胎的轮圈状物的凹坑中,一边将轮圈状物垂直地压入土壤表面一边使其旋转,在开沟的同时进行种子带或秧绳的安置。关于此时沟的截面的形状,由于种子带或秧绳处于轮圈的外周上的凹坑中,因此其有时为大致W型(其中,中央部分的高度未达到水田面上表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下述步骤同时和在下述步骤的前后进行至少1次将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及肥料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施用至种子、种子带、秧绳和/或土壤的操作,所述步骤为将稻的种子、种子带或秧绳安置在将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得到的沟的底部或者在开沟的同时安置在沟的底部的步骤。
实施例
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秧绳的制备
本发明中使用的种子绳利用市售品(由株式会社常总农兴购入)。使用在绵100%的无纺布(商品名:Meshlon(メッシュロン))上以4cm间隔封入稻(越光米)的稻种而成的种子带。制作在直径5cm的聚氯乙烯管(VU40)的圆筒形的支承部件的周围以内宽3cm的距离固定具有(厚度:约0.5cm、直径:31cm)的仅为骨骼的圆形骨架结构的第1和第2支承部件而成的卷轴,卷绕约600m的上述种子带。将上述卷绕在卷轴上的种子带在室内暗室中浸种(平均气温:15.2℃)6天,其后在自然光下进行9天催芽~绿化(平均气温:21.9℃、有效累计温度151.7℃)。在塑料制造的箱型桶中加入将6%次氯酸钠稀释1000倍而得到的水(为了防止水和绳的腐败、防止稻种来源的病害而使用),按照在发芽-绿化期间将沿纵向设置的卷轴的下半部分浸入的方式每1天翻转5~10次,按照秧绳整体均匀地暴露于水、光、空气和重力的方式制备1.4叶期的秧绳。
试验A
在直径37cm和长侧面长103cm的塑料制造的圆柱状辊的外周,将内周直径39cm、外周直径42cm、宽2.6cm和在外周面具有深度1.0cm的凹坑的自行车轮圈状的环以放入上述圆柱的外周的形式沿长侧面方向以30cm间隔安装4个,制作沟置用辊。在平整好的蓄水水田面(水位为0~0.5cm)上在使上述沟置用辊旋转的同时沿着环上的凹坑导入秧绳和进行了催芽处理的种子带,在开沟的同时将秧绳和种子带设置在宽约2.5cm且深度约2cm的沟的底部(也称为沟置)(行距30cm、株间距4cm、1个位置植入1颗)。设置于沟的底部的秧绳和种子带可目视观察,不进行沟的回填。并行地将秧绳和种子带安置在水田表面进行栽培(行距30cm、株间距4cm、1个位置植入1颗)。其后进行通常的栽培管理(在平整时以30kg/10公亩施肥(Ippatsu kanta-kun(一発かんた君)(15-15-15-4)),进行一般防除(在沟置/安置后5天后施用Sanbird粒剂(3kg/10公亩)、Clclo Pack粒剂(600g/10公亩),8天后施用ClincherJumbo(クリンチャージャンボ)(1kg/10公亩),25天后施用Act粒剂(1kg/10公亩))),在沟置/表面安置后第43天进行立苗数的调查、生长程度的调查,在适当的收获期进行穂数、1穂稻谷数、倒伏程度的调查。在沟置/表面安置约7个月后进行产量构成要素的详细调查。将试验反复进行5次。
试验B
制作在圆柱状辊的背面配置塑料制造的具有沟的截面形状的板而成的开沟装置。在平整好的蓄水水田面(水位为1~2cm)上拉动上述沟置装置使辊将田面水平化后,在利用开沟装置制作的宽2cm和深度2cm的沟的底部安置秧绳(也称为沟置)。与试验A比较,沟的坍塌(土壤回流)迅速,秧绳埋没在土中或者悬浮在水中。另外,在沟置后频发由于强风雨所致的浮苗。并行地进行铁包覆种子基于水田表面播种的栽培(行距30cm、株间距18cm、1株撒5~8粒(4kg/10公亩))、常规幼苗移植栽培(行距30cm、株间距18cm、1株4~7颗)。在沟置、播种或移植后进行通常的栽培管理(对于秧绳和常规幼苗移植苗在沟置/移植后第2天施用Ippatsu kanta-kun(15-15-15-4)(25kg/10公亩),在43天后施用Ippatsu kanta-kun(15-15-15-4)(15kg/10公亩),对于铁包覆栽培进行侧条施肥,在80天后在全部试验区施用N-K化成(15-15)(15kg/10公亩))、一般防除(在全部试验区在沟置/播种/移植日施用Sanbird粒剂(3kg/10公亩)、13天后施用Shinobo Flowable(忍フロアブル)(500ml/10公亩),在铁包覆种子中对种子施用杀虫剂,在秧绳和常规幼苗移植苗中在沟置/移植日在水面施用Trebon粒剂(3kg/10公亩))。沟置/播种/移植日后进行冠根数的测定,第23天随时进行立苗数的调查、生长程度的调查以及倒伏程度的调查。沟置/播种/移植约7个月后进行产量的调查。
评价项目
各调查项目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关于发芽率,将使用或播种的种子中95%以上发芽的情况记为◎、95~85%记为○、小于85%记为△。
关于立苗率,将每1平方米中的播种数中的立苗株数以百分数来表示。
关于植株损伤风险(断根等),在常规幼苗移植苗中,由于在移植时插秧机从苗床机械掐取苗,因此记为风险稍高(△);在秧绳的情况下,将秧绳从卷轴放开时,根在绳的内部生长,即使根在绳外生长,与绳或其他苗的缠绕也很少,因此记为风险低(○)~无风险(◎);在种子带、铁包覆栽培中,不存在上述这样的断根的风险,因此记为无风险(◎)。
关于冠根的生长,与常规幼苗移植苗(稍好:○)进行视觉比较,将不良记为×、稍差记为△、稍好记为○、良好记为◎。将试验B中的稻的植株根部的截面图示于图8~10。
关于倒伏程度,参照图11的倒伏程度的判断基准,将多~很多记为×、中~多记为△、少~中记为○、无~少记为◎。
试验结果
将试验A和B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31
试验B中的秧绳沟置的立苗率低、为60%,其原因在于,由于沟置后非常强的风雨而使浮苗频发,其后根据1个位置植入1颗的效果,分蘖旺盛,结果得到了移植栽培以上的有效茎数(穂数),在秧绳沟置栽培中,记录了产量559kg/10公亩。
通过沟置栽培改善了立苗。据知在立苗中,向重力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分布在根冠(根的前端)的柱细胞内的淀粉质粒体等主导生长素传输,因此可知绳索(リード)秧苗(leadneedle seedling)的根的植株损伤(=断根)少,这对成活、立苗起到很有利的作用。
通过沟置栽培改善了冠根的生长。绳索秧苗中,安置后的初期生长速度快,在一月左右时观察到其不逊色于移植稻。另外,1个位置植入1颗是指不存在生长初期~中期的株内竞争,与现有的移植、直播栽培相比,形成了非常粗的根。
通过沟置栽培改善了倒伏程度。关于茎叶的直立(基于生长素的趋光性),即使将苗横置也能够接收光线的沟置栽培非常有效,根据本发明的秧苗,在2~5天直立。
通过沟置栽培改善了产量。本发明的秧绳的沟置栽培的产量多于常规幼苗移植栽培的产量,如果播种量少的话,会具有超出预料的增收效果。
施药试验
供试剂品:四唑虫酰胺悬浮制剂(480g/L)
试验区
无处理:制作在绵100%的无纺布(商品名:Meshlon)上以6cm间隔封入稻(越光米)的稻种而成的种子绳,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秧绳。
种子包覆:对于每1kg稻(越光米)的稻种,利用四唑虫酰胺悬浮制剂(480g/L)(11ml)和Peridiam Eco EC104(种子被覆剂、2ml)进行被覆处理,以6cm间隔封入制作种子绳,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秧绳。
浸渍处理:对于按照与上述无处理区相同的方式制备的秧绳,将使四唑虫酰胺悬浮制剂(480g/L)44μL用水10ml稀释而成的溶液以每1m秧绳1ml进行施用,温育24小时进行制备。
杀虫效果试验1
使水田土壤填满至花盆(长27cm、宽17cm、高度10cm)的高度5cm处,以10cm间隔沿纵向开出宽2cm、深度2cm的沟,在底部安置秧绳。将花盆置于填满水的直径50cm的盆的中心部,利用饲育箱(net gauge)覆盖。秧绳安置17天后,在各试验区接种灰飞虱(采集到的)雌成虫10只+雄成虫5只,接种后第31天计测寄生幼虫数和寄生成虫数。
试验结果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51
在秧绳的沟置栽培中,种子包覆和浸渍处理显示出了卓越的杀虫效果。
杀虫效果试验2
根据杀虫效果试验1中记载的方法,沟置无处理、种子包覆、浸渍处理区的秧绳,58天后采集茎叶部,切割成7cm,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接种10只二化螟(感受态系统)2龄幼虫。计测接种6天后存活的幼虫数。
试验结果
将试验结果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52
在无处理区,食害持续到粗的茎叶部的内部,幼虫的排泄物明显,接种的幼虫明显已成长。另一方面,在种子包覆处理区和浸渍处理区,食害痕和排泄物均几乎未观察到,存活虫小,显示出高防除效果。
沟置栽培中的沟的深度的研究
将装入有水田土壤(砂壤土或粘壤土)的45cm×60cm×深度25cm的容器平整后,在各容器中分别制作1条土壤表面的沟宽/沟的深度分别为2.5cm/1.3cm、5.0cm/2.5cm、10.0cm/5.0cm、30.0cm/10.0cm的沟(沟的截面的形状为大致V字型),在秧绳静置于沟中的情况下、不制作沟而静置于土壤表面的情况下、以及不制作沟而静置于土壤表面且将秧绳进一步用夹子固定于土壤(20cm间隔)的情况下,对其后立苗和苗的生长进行比较。在试验期间将距沟外土壤表面的水深维持在1-2cm。将试验结果示于表4和表5。
[表4]砂壤土的情况
立苗率
表面安置、秧绳未固定 47%
表面安置、秧绳有固定 100%
土壤表面的沟宽2.5cm/在沟的深度1.3cm处进行沟置 80%
土壤表面的沟宽5.0cm/在沟的深度2.5cm处进行沟置 87%
土壤表面的沟宽10.0cm/在沟的深度5.0cm处进行沟置 100%
土壤表面的沟宽30.0cm/在沟的深度10.0cm处进行沟置 87%
[表5]粘壤土的情况
立苗率
表面安置、秧绳未固定 57%
表面安置、秧绳有固定 86%
土壤表面的沟宽2.5cm/在沟的深度1.3cm处进行沟置 -
土壤表面的沟宽5.0cm/在沟的深度2.5cm处进行沟置 71%
土壤表面的沟宽10.0cm/在沟的深度5.0cm处进行沟置 93%
土壤表面的沟宽30.0cm/在沟的深度10.0cm处进行沟置 87%
令人惊讶的是,在将秧绳安置于水田土壤表面的情况下,通过对秧绳进行固定,得到了优异的立苗率。据知这是由于,通过对秧绳进行固定而使根的成活良好。即使不固定秧绳,在沟置的场合,从沟的深度为1.3cm起得到了良好的立苗。
由绿化带来的苗的强韧化的研究
通过进行相同次数的强振荡而在均匀条件下施加物理力,对于由绿化带来的苗的强韧化进行研究。
进行催芽处理,将鸡胸状态的稻种在玻璃温室内在遮光条件育苗成0.3叶期或1.2叶期的苗(遮光苗)、以及在绿化条件下育苗成0.3叶期或1.2叶期的苗(绿化秧苗),将上述育苗得到的苗中的相当于干稻谷重10g的苗装入塑料袋(容量7L)中,按照将袋用空气完全膨胀的方式闭合袋,沿前后用力施加100次振动的强负荷,调查根部-叶部的损伤。此时,将茎叶部或根部未被折断的苗作为健壮苗。另外,从供于本试验的苗中随机选择60颗,在平整后的水田土壤中栽植在深度1cm处。定植后,计测达到了2叶期的苗中的产生了倾倒或生长延迟的颗数和立苗率。将试验结果示于表6~9。
[表6]0.3叶期的振荡处理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71
[表7]1.2叶期的振荡处理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72
定植苗的2叶期的生长调查结果
[表8]0.3叶期的振荡处理
健壮苗 倒伏/生长延迟等 立苗率
遮光苗 31 18 51.7%
绿化秧苗 49 5 81.7%
[表9]1.2叶期的振荡处理
健壮苗 倒伏/生长延迟等 立苗率
遮光苗 31 18 51.7%
绿化秧苗 56 5 93.3%
从能够由苗的外观判定的基于强振荡的损伤和将该苗定植的情况下的生长这两方面出发,显示出通过进行绿化,即使对苗施加物理力,也不容易受到损害。
还原土壤中的生长的研究
为了对催芽稻谷和绿化秧苗的种植深度的容许性进行比较,人工构建还原状态的水田条件,在该条件下对于栽植在土壤表面、土壤表面下1cm、土壤表面下3cm的位置时的立苗进行比较。在每1.3kg干燥且过筛后的水田土壤中添加2g米糠,在塑料容器内进行平整,在温室静置3天。在该容器中在特定的土壤深度处按每1容器30颗播种或定植鸡胸状态的催芽稻谷或者1.3叶期的绿化秧苗。在播种/定植14天后计测从土壤表面出现的芽数(发芽数)。将结果示于表10。
[表10]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81
绿化秧苗比催芽稻谷显示出更高的发芽率,特别是在定植深度深时,该差异显著。与催芽稻谷相比,绿化秧苗的种植深度的容许性高,产生缺株的风险小。
绿化秧苗的保存性的研究
将1.3叶期的绿化秧苗以润湿的状态密封在塑料袋中,在10℃进行保存。保存25天后,在于定植2天前装入水田土壤且进行了平整的容器内将150颗定植在土壤深度1cm处。定植2周后确认到苗全部健康生长。
土壤种类的沟塌陷性的研究
[表11]试验材料和方法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91
将沟制作时和3天后的沟的状态示于图12。另外,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2。
[表12]V字型沟(深度:7.5cm)的基于土壤种类的塌陷性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392
塌陷性的基准:“极小”表示覆土的厚度小于2cm,“小”表示覆土的厚度为2cm以上且小于3cm,“中”表示覆土的厚度为3cm以上且小于5cm,“大”表示覆土的厚度为5cm以上。
试验结果:显示出塌陷性根据土壤种类而存在差异、并且通过扩大V字的角度能够减轻塌陷。显示出通过调节沟的侧面的斜度能够调节沟的塌陷性。
杀菌效果试验
供试剂品:异噻菌胺悬浮制剂(41.7%)
试验区:
无处理:将浸渍在水中的状态的稻(一见钟情米(ひとめぼれ))的稻种在10℃放置24小时、其后在30℃放置2天,进行催芽。将发芽稻谷(鸡胸)在温室内在无纺布上铺展一层,保持湿润状态进行绿化(10天)。
种子包覆:对于每1kg稻(一见钟情米)的稻种,利用异噻菌胺悬浮制剂(41.7%)(8ml)和Peridiam Quality 009(包含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种子被覆剂、2ml)进行被覆处理。对于包覆的稻种与上述无处理稻谷同样地进行催芽、绿化,制作绿化秧苗。
使水田土壤填满至花盆(长27cm、宽17cm、高度10cm)的高度5cm处,将1.5叶期的绿化秧苗以3cm间隔在土壤深度约1cm处栽植3列。对于栽植3周后的苗喷洒稻瘟病菌胞子悬浮液,进一步在4周后计数稻瘟病的病斑数。将试验结果示于表13。
[表13]
Figure BDA0003431028950000401
在由利用杀菌剂进行了被覆处理的稻种生成的本发明的绿化秧苗中,显示出了卓越的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基于第1叶方式和不完全叶方式的稻的叶龄。
图2示出发芽的幼苗各部的名称。
图3示出卷绕于卷轴的状态的秧绳(第一叶方式,0.2叶期)。
图4示出呈直线状的秧绳。
图5示出卷轴10的主视图(100:筒形状的支承部件、200:第1支承部件、300:第3支承部件、210:第1支承部件的开口部、320:第2支承部件的开口部、400:紧固件组、500:螺栓、600:螺母)。
图6示出卷轴10的侧视图(100:筒形状的支承部件、200:第1支承部件、300:第3支承部件、400:紧固件组、500:螺栓、600:螺母)。
图7示出卷轴的立体图(100:筒形状的支承部件、200:第1支承部件、300:第3支承部件、210:第1支承部件的开口部、320:第2支承部件的开口部、400:紧固件组、500:螺栓、600:螺母)。
图8示出铁包覆种子基于直播(土壤表面播种)的植株根部截面图(播种后第126天)。
图9为基于秧绳(沟置)的植株根部截面图(沟置后第126天)。
图10为基于稚苗(移植)的植株根部截面图(移植后第126天)。
图11示出倒伏程度的判断基准。
图12示出在砂壤土、粘壤土、壤土的不同土壤中的沟的塌陷性。

Claims (36)

1.一种秧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绳、以及固定或封入于该绳的具有绿化的茎叶部、根部、种子体的稻的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的叶龄在第一叶方式中为3.5叶期之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的叶龄在第一叶方式中为从鞘叶期到2.5叶期。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为降解性的绳。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苗以1cm~20cm的间隔固定或封入于绳。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其包含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被覆种子体和/或秧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一步被覆所述苗的种子部分和/或秧绳、或者利用种子被覆材料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被覆种子部分和/或秧绳。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秧绳为卷绕的状态或者为织成网状后进行卷绕的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其特征在于,秧绳为卷绕成卷轴的状态。
11.一种秧绳用卷轴,其包含筒形状的支承部件、设置于其周围的第1支承部件、以及与所述第1支承部件隔开距离设置的第2支承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具有复数个开口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面积在所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的面积中的比例为60%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大致为圆盘状。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筒形状的支承部件的周围。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支承部件由具有耐水性和耐化学药品性的树脂和/或金属材料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卷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透明或半透明树脂。
18.一种秧绳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
将固定或封入于绳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的步骤;以及
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
至少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在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照射下进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是一边浸渍在水或经UV照射的水或包含次氯酸盐水溶液、杀菌剂等杀菌/杀细菌成分的水中一边进行的,或者是一边施加水或经UV照射的水或包含次氯酸盐水溶液、杀菌剂等杀菌/杀细菌成分的水一边进行的。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将种子固定或封入于绳的步骤。
21.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预先利用选自由农药、安全剂、生长调节剂、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被覆的种子,或者与所述各步骤同时和在所述各步骤的前后进行至少1次将有效成分施用至绳或秧绳或者固定或封入于绳或秧绳的操作。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有效成分的被覆层上进一步利用不妨碍水的渗透但抑制所被覆的有效成分向水相中的流出的种子被覆材料进行了被覆的种子和/或种子绳,或者使用利用种子被覆材料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进行了被覆的种子和/或种子绳。
23.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固定或封入有种子的绳卷绕的状态下进行将种子浸种、催芽的步骤、使种子发芽、生根并使其生长的步骤、照射自然光和/或人工光的步骤和/或施用有效成分的步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秧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固定或封入有种子的绳卷绕在卷轴上的状态下进行。
25.一种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安置或埋设在距土壤表面0cm~5cm处,在将秧绳安置于土壤表面的情况下,进一步利用按压件将秧绳固定于土壤表面亦可,或者将秧绳的一部分以适当的间隔沿垂直方向加压而埋设在水田土壤中亦可,在将秧绳埋设在水田土壤中的情况下,在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并在所得到的沟的底部安置秧绳后将沟闭合亦可。
26.一种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秧绳、稻的种子或种绳(种子带)安置在将水田土壤表面开沟所得到的沟的底部、或者在开沟的同时安置在沟的底部,在秧绳或种绳的情况下,进一步将秧绳利用按压件固定于沟的底部亦可,或者将秧绳的一部分以适当的间隔覆土来进行固定亦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土壤表面的沟宽为1.5cm~30cm。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土壤表面的沟宽为1.5cm~10cm。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土壤表面的沟宽为2cm~7cm。
30.如权利要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深度为1cm~10cm。
31.如权利要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深度为1cm~6cm。
32.如权利要求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深度为2cm~4cm。
33.如权利要求26~32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底面宽度为0cm~5cm。
34.如权利要求26~32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的底面宽度为0.5cm~3.5cm。
35.如权利要求26~34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田面开沟得到的沟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梯形、U字型、半圆形、V字型或W型,该W型中,中央部分的高度未达到水田面上表面。
36.如权利要求25~35中任一项所述的稻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下述步骤同时和在下述步骤的前后进行至少1次将选自由农药、氧发生剂、硫化物离子生成抑制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生根促进剂和土壤改良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有效成分施用至种子、种绳(种子带)、秧绳和/或土壤的操作,所述步骤为:将秧绳安置在水田土壤表面或者埋设在土壤中的步骤;或者将稻的种子、种绳(种子带)或秧绳安置在将水田土壤表面开沟得到的沟的底部或者在开沟的同时安置在沟的底部的步骤。
CN202080046606.2A 2019-06-28 2020-06-26 包含绳以及固定于该绳的稻的绿化秧苗的秧绳、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41440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2151 2019-06-28
JP2019122151 2019-06-28
PCT/JP2020/025368 WO2020262662A1 (ja) 2019-06-28 2020-06-26 紐と、それに固定されたイネの緑化針苗とからなる苗紐、その調製方法及び溝の底部にイネの種子又は苗紐を定置するイネの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057A true CN114144057A (zh) 2022-03-04

Family

ID=7406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6606.2A Pending CN114144057A (zh) 2019-06-28 2020-06-26 包含绳以及固定于该绳的稻的绿化秧苗的秧绳、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沟的底部安置稻的种子或秧绳的稻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7444880B2 (zh)
KR (1) KR20220029659A (zh)
CN (1) CN114144057A (zh)
TW (1) TWI833048B (zh)
WO (1) WO202026266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408U (ja) * 1992-07-30 1994-02-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種球の植付装置
JPH1028410A (ja) * 1996-07-17 1998-02-03 Unie Star:Kk 補植材料及び植栽テープ
CN1180294A (zh) * 1996-03-01 1998-04-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育苗片、育苗片的制造方法、育苗方法、栽培方法以及移植机
CN100998278A (zh) * 2006-12-26 2007-07-18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作物种绳及其捻制机
WO2008029481A1 (fr) * 2006-09-09 2008-03-13 Daito Shoji Inc. Appareil de prélèvement de semis, rouleau à semis,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plantage de semis
CN201523525U (zh) * 2009-06-25 2010-07-14 韩凤臣 一种用于精量播种的种子绳
CN201533495U (zh) * 2009-08-12 2010-07-28 王林友 绳索育秧栽秧装置
CN106922251A (zh) * 2017-03-28 2017-07-07 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 播种绳及其播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7604A (ja) 1991-03-15 1992-10-13 Nippon Plant Shiidaa Kk 催芽処理可能な種紐
JP3786796B2 (ja) * 1998-06-01 2006-06-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植え付け作業装置
JP3501655B2 (ja) 1998-07-28 2004-03-02 日本プラントシーダー株式会社 シードテープ敷設方法とシードテープ敷設装置
CN111052922A (zh) * 2019-12-03 2020-04-24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穴盘苗的自动移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408U (ja) * 1992-07-30 1994-02-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種球の植付装置
CN1180294A (zh) * 1996-03-01 1998-04-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育苗片、育苗片的制造方法、育苗方法、栽培方法以及移植机
JPH1028410A (ja) * 1996-07-17 1998-02-03 Unie Star:Kk 補植材料及び植栽テープ
WO2008029481A1 (fr) * 2006-09-09 2008-03-13 Daito Shoji Inc. Appareil de prélèvement de semis, rouleau à semis,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plantage de semis
CN100998278A (zh) * 2006-12-26 2007-07-18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作物种绳及其捻制机
CN201523525U (zh) * 2009-06-25 2010-07-14 韩凤臣 一种用于精量播种的种子绳
CN201533495U (zh) * 2009-08-12 2010-07-28 王林友 绳索育秧栽秧装置
CN106922251A (zh) * 2017-03-28 2017-07-07 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 播种绳及其播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16126A (ja) 2024-02-06
WO2020262662A1 (ja) 2020-12-30
KR20220029659A (ko) 2022-03-08
TW202200001A (zh) 2022-01-01
TWI833048B (zh) 2024-02-21
JP7444880B2 (ja) 2024-03-06
JPWO2020262662A1 (zh)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2202B (zh)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及应用该组合物以防除植物病害的方法
US20220312773A1 (en) A bacillus strain and methods of its use for plant growth promotion
US9215871B2 (en) Agri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promoting growth of plant
US20220232835A1 (en) Plant health effect of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KR102475584B1 (ko) 시클라닐리프롤 또는 그의 염을 함유하는 유해 생물 방제용 고형 조성물
JP2023165893A (ja) 殺菌性化合物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薬害軽減剤、並びに該薬害軽減剤と除草性化合物を含む薬害軽減された除草性組成物
JP7444880B2 (ja) 紐と、それに固定されたイネの緑化針苗とからなる苗紐、その調製方法及び溝の底部にイネの種子又は苗紐を定置するイネの栽培方法
EP4053107A1 (en) Crystal of 3-(difluoromethyl)-1-methyl-n-(1,1,3-trimethyl-2,3-dihydro-1h-inden-4-yl)-1h-pyrazole-4-carboxamide
US11178877B2 (en) Formulation comprising a beneficial P. bilaii strain and talc for use in seed treatment
EP3750888A1 (en) Crystalline form a of 1,4-dimethyl-2-[2-(pyridin-3-yl)-2h-indazol-5-yl]-1,2,4-triazolidine-3,5-dione
EP4295683A1 (en)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4-[(6-chloro-3-pyridylmethyl)(2,2-difluoroethyl)amino]furan-2(5h)-one
EP3545764A1 (en) Crystal form of 2-({2-fluoro-4-methyl-5-[(r)-(2,2,2-trifluoroethyl)sulfinyl]phenyl}imino)-3-(2,2,2- trifluoroethyl)-1,3-thiazolidin-4-one
EP3564225A1 (en) Crystalline form of spiromesifen
WO2023277015A1 (ja) 複素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組成物の抵抗性有害節足動物防除方法
WO2023237444A1 (en)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form a of 4-[(6-chloro-3-pyridylmethyl)(2,2-difluoroethyl)amino]furan-2(5h)-one
CN115135150A (zh) 减轻了药害的稻子育苗箱施用农药粒剂组合物
US20230106291A1 (en) Methods and uses of a mixture comprising alpha-cypermethrin and dinotefuran for controlling invertebrate pests in t
BR112018071851B1 (pt) Uso de fluopirame, e método para controle de murcha de fusarium em plantas da família musace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