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的铁芯与硅胶粒的组装设备,本发明生产效率高,其供料快,损伤少,组装形态实现全检,保证没有不合格品输出,打造数据化与智能化生产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磁阀的铁芯与硅胶粒的组装设备,所述铁芯上设有截面呈T形形状的连接凸部,所述硅胶粒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凸部相配合的连接槽;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上设有物料输送机构、铁芯供料机构、硅胶粒供料机构、硅胶粒转盘、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加工平台上围绕物料输送机构依次设置有铁芯抓取工位、组装工位以及检测出料工位,所述铁芯供料机构设置于铁芯抓取工位上,所述硅胶粒供料机构上的硅胶粒通过取料组件被搬运至硅胶粒转盘上,所述硅胶粒转盘设置于组装工位上,所述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设置在检测出料工位上;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分割器,第一分割器的输出端上联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机械夹爪;当所述机械夹爪到达铁芯抓取工位时,所述机械夹爪夹取对应的铁芯,当所述机械夹爪到达组装工位时,机械夹爪将铁芯上的连接凸部插入对应硅胶粒的连接槽中实现产品的组装,当所述机械夹爪到达检测出料工位时,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出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平台上围绕物料输送机构依次具有铁芯抓取工位、组装工位以及检测出料工位,设备工作时,位于铁芯抓取工位的铁芯供料机构进行铁芯的上料,硅胶粒供料机构进行硅胶粒上料,并且硅胶粒供料机构上的硅胶粒通过取料组件被依次运送至组装工位的硅胶粒转盘上。当所述机械夹爪到达铁芯抓取工位时,所述机械夹爪夹取对应的铁芯,当所述机械夹爪到达组装工位时,机械夹爪将铁芯上的连接凸部插入对应硅胶粒的连接槽中实现产品的组装,当所述机械夹爪到达检测出料工位时,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出料。因此,该设备生产效率高,其供料快,损伤少,组装形态实现全检,保证没有不合格品输出,打造数据化与智能化生产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化生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料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输送转盘和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输送转盘转动安装于第一分割器上,第一输送转盘上安装有数量与机械夹爪相同的多个竖向位移座,所述竖向位移座的侧部与对应的机械夹爪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安装于第一分割器上,第一固定盘上安装有多个用于驱动对应竖向位移座下行的下压组件,所述第一输送转盘上还设有多个作用于对应竖向位移座的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输送转盘带动机械夹爪到达各个工位时,可根据需要驱动下压组件,促使竖向位移座下行,从而实现机械夹爪的下行动作,以完成相应的抓取或松开物料操作,复位件能实现竖向位移座的复位,进而实现机械夹爪的复位,其动作迅速,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位移座包括侧连接板以及设置在侧连接板两端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侧连接板以及下连接板形成一个匚形结构,所述第一输送转盘上对应每个竖向位移座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导孔,所述导孔内插接有导套,所述导套内沿周向贯穿设置有导向轴,导向轴的两端通过螺丝分别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竖向位移座的竖向滑移,具有结构简单稳定的优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套与对应的导孔过盈配合,并且所述导套上端设有用于抵在第一输送转盘上端面的限位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且安装牢固,利于前期的组装和后期的维护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为弹簧,第一输送转盘上开设有供所述复位件下端嵌入的下弹簧槽,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供所述复位件上端嵌入的上弹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元件容易购得,利于后期的维护,且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的设置能够显著提升弹簧运动时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连接板靠近第一输送转盘的一侧设有作用于第一输送转盘的行程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竖向位移座起到上行极限行程限位的作用,保证弹簧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而撑起竖向位移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机械夹爪嵌入第一定位槽后通过螺丝与侧连接板相连接,所述侧连接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上连接板的一端嵌入第二定位槽后通过螺丝与侧连接板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的一端嵌入第三定位槽后通过螺丝与侧连接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便于竖向位移座的组装,而且能提升结构整体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气缸以及压块,所述安装座设置在第一固定盘上,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压块的一端设有螺杆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出端上设有螺孔,所述螺杆部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驱动压块作用于竖向位移座即可实现竖向位移座的下行动作,动作十分迅速,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另外压块与第一气缸的伸出端螺纹连接,组装十分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部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并且所述锁紧螺母的上端抵在第一气缸输出端的外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锁紧螺母起到防松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压块安装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芯供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第一直振器以及用于传输铁芯的第一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安装于第一直振器上,第一输送轨道的一端与第一振动盘的出口端相连接,第一输送轨道的另一端设有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支撑架、一对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轴承座、转动设置于轴承座上的转轮以及用于驱动转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轮上开设有供铁芯插入的定位孔,所述转轮中部设有与两个轴承座相配合的支撑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芯通过第一振动盘正确排序后,在第一输送轨道上通过第一直振器作用逐一被送出,直至依次被送至转向组件上转轮的定位孔中,铁芯送入定位孔后,通过驱动件驱动转轮转动,促使铁芯到达相应的加工工位(即供机械夹爪抓取的铁芯抓取工位),便于后续机械夹爪快速且精准地抓取对应的铁芯,以提高电磁阀的铁芯与硅胶粒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二气缸、导向座、齿条以及齿轮,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导向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伸出端与齿条联动连接并驱动齿条沿导向座的延伸方向滑移,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支撑轴靠近导向座的一端,并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带动齿条来回位移的过程中,由于齿条与齿轮相啮合,使得转轮来回转动,进而重复实现转轮的插入铁芯和被机械夹爪取走铁芯的两个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座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齿条滑动设置在T形滑槽中,并且所述齿条的截面形状与T形滑槽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齿条进行限位和导向,提升齿条运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座上位于T形滑槽内的位置安装有油压缓冲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齿条到达极限位置时进行减速,避免部件之间剧烈撞击导致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对接块,所述对接块的一端由上至下贯穿设置有T形槽,所述第二气缸的伸出端上设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T形连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第二气缸的伸出端与齿条的联动,并且连接结构简单,拆装十分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轴承座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对称设置,并且每个安装块上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检测所述定位孔的第一光纤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检测铁芯是否插入转轮的定位孔中,从而判断是否驱动转轮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轴远离驱动件的一端通过联动连接有角度限位臂,角度限位臂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螺栓,靠近角度限位臂的一个轴承座上安装有用于对两个限位螺栓进行行程限制的限位挡块,使得角度限位臂只能正转或反转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限位螺栓能够对转轮进行角度限位,从而使其精准到达对应的操作位置,保证铁芯被有效输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粒供料机构包括第二振动盘、第二直振器以及用于传输硅胶粒的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安装于第二直振器上,第二输送轨道的一端与第二振动盘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振动盘包括振动台、料仓、环形护板、拨轮以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料仓安装于振动台上,所述环形护板设置在料仓内侧,所述料仓上设有多个延伸至环形护板内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外端设有用于外接气源的第一接头调速阀,所述拨轮转动设置在环形护板内,拨轮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硅胶粒落入的物料槽,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振动台下方,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拨轮联动连接;所述料仓的侧部贯穿设置有与第二输送轨道相衔接的输送座,所述输送座上设有导向件,导向件与输送座之间形成供料通道,在导向件的作用下,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拨轮转动将硅胶粒依次推入供料通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粒在第二振动盘中,采用空气打撒,异形入位的方式,将硅胶粒依次落入拨轮的物料槽中,其过程快速精准,再由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拨轮转动,将硅胶粒逐一有序被输送至供料通道及第二输送轨道上,在第二振动器的作用下,实现硅胶粒的自动有序上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轮外周设有上拨环和下支撑环,所述物料槽设置在上拨环上,所述上拨环与下支撑环之间设有环形间隙,所述导向件伸入环形间隙中并与拨轮对应环形间隙的外周部位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件对硅胶粒进行导向,使其最终偏离原先的运动轨迹并进入到供料通道中,以实现硅胶粒后续的上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撑环下方设有空腔,所述下支撑环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物料槽相对应的平衡孔,所述平衡孔将所述空腔与环形间隙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硅胶粒进入物料槽被负压影响,保证硅胶粒顺畅落入对应的物料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座侧部设有延伸至供料通道内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朝向靠近第二输送轨道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气孔的外端设有用于外接气源的第二接头调速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供刚进入供料通道的硅胶粒一个推力,能够使后一个硅胶粒紧紧跟住前一个硅胶粒,从而使硅胶粒更加有序被送出,保证后续机械夹爪每次到达第二输送轨道末端时均能被取料组件有效抓取。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拨轮呈中心高边缘低的锥形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硅胶粒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使其更容易滚至对应的物料槽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护板上安装有弧形档板,弧形档板设置在供料通道进口处的上方用于防止硅胶粒堆叠进入供料通道,所述弧形档板的厚度在外周向内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硅胶粒落在弧形档板上而无法滚落下来,保证了振动盘上的所有硅胶粒均能被有序送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护板上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高度高于拨轮的高度,所述第一气孔贯穿所述延伸部,并且所述延伸部的高度在外周向内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外接气源的气流有效作用于料仓内的硅胶粒并将其打撒,延伸部顶部的形状设计能够避免硅胶粒落在延伸部上而无法滚落下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仓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起到防尘的效果,避免灰尘进入料仓中污染硅胶粒。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胶粒转盘包括第二分割器以及组装转盘,所述第二分割器的输出端与组装转盘联动连接,所述组装转盘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组装座,所述组装座顶部设有供硅胶粒嵌入的待组装槽;所述加工平台上位于硅胶粒转盘侧方的位置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组装座上硅胶粒的连接槽的第二光纤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组装座进行硅胶粒的组装前定位,多个组装座旋转运动,能够实现多个机械夹爪不间断得进行铁芯和硅胶粒的组装,从而大大提升整体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摆臂、第一动块以及第二动块,所述加工平台上位于硅胶粒供料机构和硅胶粒转盘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上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设置在安装板另一侧的摆臂的一端联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横向滑轨,所述第二动块上设有与横向滑轨相配合的横向滑块,所述第二动块上还设有竖向滑块,所述第一动块上设有与竖向滑块相配合的竖向滑轨,所述第一动块通过转轴连接有滚珠轴承,所述摆臂上设有与滚珠轴承构成联动的长圆形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滚珠轴承活动的轨迹槽,所述轨迹槽呈倒立的U形形状;所述第一动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极限行程螺栓,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极限行程螺栓相对应的限位臂,所述第一动块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行程检测卡片,所述限位臂上设有用于检测对应的行程检测卡片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竖向滑轨的下端设有取料块,所述取料块上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吸取硅胶粒的取料管,取料管靠近上端的位置卡接有卡簧,所述卡簧用于抵在取料块的上端面对取料管进行行程限位,所述取料管靠近下端的部位设有限位环,所述上取料管位于限位环与取料块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取料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外接抽气装置的抽气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将第二输送轨道上的硅胶粒快速输送至组装装盘上对应的组装座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包括CCD工业相机、旋转气缸、双向导槽、产品箱和不合格品箱,所述加工平台上设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上设有相机罩,所述CCD工业相机安装于相机罩中,并且相机罩的出口处安装有光源;所述第一支柱的侧方设有安装竖板,所述旋转气缸安装于安装竖板上,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与双向导槽相连接,所述产品箱和不合格品箱分别设置在双向导槽两端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形态检测,将合格的产品分拣入产品箱中,将不合格的产品分拣入不合格品箱中,保证没有不合格品输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附图1~14所示的电磁阀的铁芯与硅胶粒的组装设备,所述铁芯1上设有截面呈T形形状的连接凸部2,所述硅胶粒3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凸部2相配合的连接槽4,硅胶粒3为一端开槽一端实心的形状,且实心端直径小,并且重量大(铁芯1和硅胶粒3的组装结构可参照附图14);该设备包括加工平台5,所述加工平台5上设有物料输送机构6、铁芯供料机构7、硅胶粒供料机构8、硅胶粒转盘9、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10,加工平台5上围绕物料输送机构6依次设置有铁芯抓取工位11、组装工位12以及检测出料工位13,所述铁芯供料机构7设置于铁芯抓取工位11上,所述硅胶粒供料机构8上的硅胶粒3通过取料组件14被搬运至硅胶粒转盘9上,所述硅胶粒转盘9设置于组装工位12上,所述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10设置在检测出料工位13上;所述物料输送机构6包括第一分割器15,第一分割器15的输出端上联动连接有连接架16,所述连接架16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7,每个连接杆17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机械夹爪18;设备工作时,位于铁芯抓取工位11的铁芯供料机构7进行铁芯1的上料,硅胶粒供料机构8进行硅胶粒3上料,并且硅胶粒供料机构8上的硅胶粒3通过取料组件14被依次运送至组装工位12的硅胶粒转盘9上。当所述机械夹爪18到达铁芯抓取工位11时,所述机械夹爪18夹取对应的铁芯1,当所述机械夹爪18到达组装工位12时,机械夹爪18将铁芯1上的连接凸部2插入对应硅胶粒3的连接槽4中实现产品的组装,当所述机械夹爪18到达检测出料工位13时,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10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出料。因此,该设备生产效率高,设备效率可以达到22只/分钟,市场常用设备12只/分钟,对比快了83.3%,其供料快,损伤少,组装形态实现全检,保证没有不合格品输出,打造数据化与智能化生产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化生产。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物料输送机构6还包括第一输送转盘19和第一固定盘20,所述第一输送转盘19转动安装于第一分割器15上,第一输送转盘19上安装有数量与机械夹爪18相同的多个竖向位移座21,所述竖向位移座21的侧部与对应的机械夹爪18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7为伸缩杆,所述第一固定盘20固定安装于第一分割器15上,第一固定盘20上安装有多个用于驱动对应竖向位移座21下行的下压组件22,所述第一输送转盘19上还设有多个作用于对应竖向位移座21的复位件23。第一输送转盘19带动机械夹爪18到达各个工位时,可根据需要驱动下压组件22,促使竖向位移座21下行,从而实现机械夹爪18的下行动作,以完成相应的抓取或松开物料操作,复位件23能实现竖向位移座21的复位,进而实现机械夹爪18的复位,其动作迅速,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
如附图3所示,所述竖向位移座21包括侧连接板24以及设置在侧连接板24两端的上连接板25、下连接板26,上连接板25、侧连接板24以及下连接板26形成一个匚形结构,所述第一输送转盘19上对应每个竖向位移座2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组导孔27,所述导孔27内插接有导套28,所述导套28内沿周向贯穿设置有导向轴29,导向轴29的两端通过螺丝分别与上连接板25与下连接板26相连接。该设计能实现竖向位移座21的竖向滑移,具有结构简单稳定的优点。
其中,所述导套28与对应的导孔27过盈配合,并且所述导套28上端设有用于抵在第一输送转盘19上端面的限位凸缘30。该设计结构简单且安装牢固,利于前期的组装和后期的维护操作。
如附图3所示,所述复位件23为弹簧,第一输送转盘19上开设有供所述复位件23下端嵌入的下弹簧槽31,所述上连接板25上设有供所述复位件23上端嵌入的上弹性槽32。弹簧元件容易购得,利于后期的维护,且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31的设置能够显著提升弹簧运动时的稳定性。
如附图3所示,所述下连接板26靠近第一输送转盘19的一侧设有作用于第一输送转盘19的行程限位块33。该设计能够对竖向位移座21起到上行极限行程限位的作用,保证弹簧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而撑起竖向位移座21。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侧连接板24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槽34,所述机械夹爪18嵌入第一定位槽34后通过螺丝与侧连接板24相连接,所述侧连接板24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槽35和第三定位槽36,所述上连接板25的一端嵌入第二定位槽35后通过螺丝与侧连接板24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26的一端嵌入第三定位槽36后通过螺丝与侧连接板24相连接。该设计不仅便于竖向位移座21的组装,而且能提升结构整体的强度。
如附图3所示,所述下压组件22包括安装座37、第一气缸38以及压块39,所述安装座37设置在第一固定盘20上,所述第一气缸38安装于安装座37上,所述压块39的一端设有螺杆部40,所述第一气缸38的伸出端上设有螺孔41,所述螺杆部40与所述螺孔41螺纹连接。第一气缸38驱动压块39作用于竖向位移座21即可实现竖向位移座21的下行动作,动作十分迅速,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另外压块39与第一气缸38的伸出端螺纹连接,组装十分方便。
如附图3所示,所述螺杆部40上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2,并且所述锁紧螺母42的上端抵在第一气缸38输出端的外端面上。增设锁紧螺母42起到防松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升压块39安装的稳固性。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铁芯供料机构7包括第一振动盘43、第一直振器44以及用于传输铁芯1的第一输送轨道45,所述第一输送轨道45安装于第一直振器44上,第一输送轨道45的一端与第一振动盘43的出口端相连接,第一输送轨道45的另一端设有转向组件46,所述转向组件46包括支撑架47、一对设置于支撑架47上的轴承座48、转动设置于轴承座48上的转轮49以及用于驱动转轮49转动的驱动件50,所述转轮49上开设有供铁芯1插入的定位孔51,所述转轮49中部设有与两个轴承座48相配合的支撑轴52。铁芯1通过第一振动盘43正确排序后,在第一输送轨道45上通过第一直振器44作用逐一被送出,直至依次被送至转向组件46上转轮49的定位孔51中,铁芯1送入定位孔51后,通过驱动件50驱动转轮49转动,促使铁芯1到达相应的加工工位(即供机械夹爪18抓取的铁芯抓取工位11),便于后续机械夹爪18快速且精准地抓取对应的铁芯1,以提高电磁阀的铁芯1与硅胶粒3的组装效率。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驱动件50包括第二气缸53、导向座54、齿条55以及齿轮56,所述齿条55滑动设置在导向座54上,所述第二气缸53的伸出端与齿条55联动连接并驱动齿条55沿导向座54的延伸方向滑移,所述齿轮56安装于所述支撑轴52靠近导向座54的一端,并且所述齿轮56与所述齿条55相啮合。第二气缸53带动齿条55来回位移的过程中,由于齿条55与齿轮56相啮合,使得转轮49来回转动,进而重复实现转轮49的插入铁芯1和被机械夹爪18取走铁芯1的两个状态。
如附图5所示,所述导向座5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滑槽57,所述齿条55滑动设置在T形滑槽57中,并且所述齿条55的截面形状与T形滑槽57的截面形状相适配。该设计能够对齿条55进行限位和导向,提升齿条55运动的稳定性。
如附图5所示,所述导向座54上位于T形滑槽57内的位置安装有油压缓冲器58。该设计能够对齿条55到达极限位置时进行减速,避免部件之间剧烈撞击导致损坏。
如附图5所示,所述齿条55的一端通过螺丝连接有对接块59,所述对接块59的一端由上至下贯穿设置有T形槽60,所述第二气缸53的伸出端上设有与所述T形槽60相配合的T形连接块61。该设计能够实现第二气缸53的伸出端与齿条55的联动,并且连接结构简单,拆装十分方便。
如附图4所示,两个轴承座48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块62,两个安装块62对称设置,并且每个安装块62上分别设有一个用于检测所述定位孔51的第一光纤传感器63。该设计能够检测铁芯1是否插入转轮49的定位孔51中,从而判断是否驱动转轮49转动。
如附图4所示,所述支撑轴52远离驱动件50的一端通过联动连接有角度限位臂64,角度限位臂6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螺栓65,靠近角度限位臂64的一个轴承座48上安装有用于对两个限位螺栓65进行行程限制的限位挡块66,使得角度限位臂64只能正转或反转90°。两个限位螺栓65能够对转轮49进行角度限位,从而使其精准到达对应的操作位置,保证铁芯1被有效输送。
如附图6~10所示,所述硅胶粒供料机构8包括第二振动盘67、第二直振器68以及用于传输硅胶粒3的第二输送轨道69,所述第二输送轨道69安装于第二直振器68上,第二输送轨道69的一端与第二振动盘67的出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振动盘67包括振动台70、料仓71、环形护板72、拨轮73以及第一驱动电机74,所述料仓71安装于振动台70上,所述环形护板72设置在料仓71内侧,所述料仓71上设有多个延伸至环形护板72内的第一气孔75,所述第一气孔75的外端设有用于外接气源的第一接头调速阀76,所述拨轮73转动设置在环形护板72内,拨轮73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硅胶粒3落入的物料槽7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4设置在振动台70下方,第一驱动电机74的电机轴与所述拨轮73联动连接;所述料仓71的侧部贯穿设置有与第二输送轨道69相衔接的输送座78,所述输送座78上设有导向件79,导向件79与输送座78之间形成供料通道80,在导向件79的作用下,第一驱动电机74驱动拨轮73转动将硅胶粒3依次推入供料通道80中。硅胶粒3在第二振动盘67中,采用空气打撒,异形入位的方式,将硅胶粒3依次落入拨轮73的物料槽77中,其过程快速精准,再由第一驱动电机74带动拨轮73转动,将硅胶粒3逐一有序被输送至供料通道80及第二输送轨道69上,在第二振动器的作用下,实现硅胶粒3的自动有序上料。
如附图9所示,所述拨轮73外周设有上拨环81和下支撑环82,所述物料槽77设置在上拨环81上,所述上拨环81与下支撑环82之间设有环形间隙83,所述导向件79伸入环形间隙83中并与拨轮73对应环形间隙83的外周部位相贴合。通过导向件79对硅胶粒3进行导向,使其最终偏离原先的运动轨迹并进入到供料通道80中,以实现硅胶粒3后续的上料。
如附图9所示,所述下支撑环82下方设有空腔84,所述下支撑环82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与物料槽77相对应的平衡孔85,所述平衡孔85将所述空腔84与环形间隙83相连通。该设计能够避免硅胶粒3进入物料槽77被负压影响,保证硅胶粒3顺畅落入对应的物料槽77。
如附图9所示,所述输送座78侧部设有延伸至供料通道80内的第二气孔86,所述第二气孔86朝向靠近第二输送轨道69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气孔86的外端设有用于外接气源的第二接头调速阀87。该设计能够提供刚进入供料通道80的硅胶粒3一个推力,能够使后一个硅胶粒3紧紧跟住前一个硅胶粒3,从而使硅胶粒3更加有序被送出,保证后续机械夹爪18每次到达第二输送轨道69末端时均能被取料组件14有效抓取。
其中,所述拨轮73呈中心高边缘低的锥形形状。该设计能够对硅胶粒3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使其更容易滚至对应的物料槽77中。
如附图7所示,所述环形护板72上安装有弧形档板88,弧形档板88设置在供料通道80进口处的上方用于防止硅胶粒3堆叠进入供料通道80,所述弧形档板88的厚度在外周向内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该设计能够避免硅胶粒3落在弧形档板88上而无法滚落下来,保证了振动盘上的所有硅胶粒3均能被有序送出。
如附图7或附图8所示,所述环形护板72上端设有延伸部89,所述延伸部89的高度高于拨轮73的高度,所述第一气孔75贯穿所述延伸部89,并且所述延伸部89的高度在外周向内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该设计能够使外接气源的气流有效作用于料仓71内的硅胶粒3并将其打撒,延伸部89顶部的形状设计能够避免硅胶粒3落在延伸部89上而无法滚落下来。
如附图6所示,所述料仓71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90。盖板90起到防尘的效果,避免灰尘进入料仓71中污染硅胶粒3。
如附图10所示,所述硅胶粒转盘9包括第二分割器91以及组装转盘92,所述第二分割器91的输出端与组装转盘92联动连接,所述组装转盘92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组装座93,所述组装座93顶部设有供硅胶粒3嵌入的待组装槽94;所述加工平台5上位于硅胶粒转盘9侧方的位置设有第一支架95,所述第一支架95上安装有用于检测组装座93上硅胶粒3的连接槽4的第二光纤传感器96。利用组装座93进行硅胶粒3的组装前定位,多个组装座93旋转运动,能够实现多个机械夹爪18不间断得进行铁芯1和硅胶粒3的组装,从而大大提升整体的加工效率。
如附图11和附图12所示,所述取料组件1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97、摆臂98、第一动块99以及第二动块100,所述加工平台5上位于硅胶粒供料机构8和硅胶粒转盘9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支柱101,第一支柱101上设有安装板10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7安装在安装板102的一侧,第二驱动电机97的电机轴与设置在安装板102另一侧的摆臂98的一端联动连接,所述安装板102上设有横向滑轨103,所述第二动块100上设有与横向滑轨103相配合的横向滑块104,所述第二动块100上还设有竖向滑块105,所述第一动块99上设有与竖向滑块105相配合的竖向滑轨106,所述第一动块99通过转轴107连接有滚珠轴承108,所述摆臂98上设有与滚珠轴承108构成联动的长圆形孔109,所述安装板102上设有供滚珠轴承108活动的轨迹槽110,所述轨迹槽110呈倒立的U形形状;所述第一动块99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极限行程螺栓111,所述安装板1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极限行程螺栓111相对应的限位臂112,所述第一动块99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行程检测卡片113,所述限位臂112上设有用于检测对应的行程检测卡片113的红外传感器114;所述竖向滑轨106的下端设有取料块115,所述取料块115上沿竖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吸取硅胶粒3的取料管116,取料管116靠近上端的位置卡接有卡簧117,所述卡簧117用于抵在取料块115的上端面对取料管116进行行程限位,所述取料管116靠近下端的部位设有限位环118,所述上取料管116位于限位环118与取料块115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复位弹簧119,所述取料管116的上端设有用于外接抽气装置的抽气接头120。该设计能够实现将第二输送轨道69上的硅胶粒3快速输送至组装装盘上对应的组装座93上。
如附图13所示,所述CCD检测以及出料机构10包括CCD工业相机121、旋转气缸122、双向导槽123、产品箱124和不合格品箱125,所述加工平台5上设有第二支柱126,所述第二支柱126上设有相机罩127,所述CCD工业相机121安装于相机罩127中,并且相机罩127的出口处安装有光源128;所述第一支柱101的侧方设有安装竖板129,所述旋转气缸122安装于安装竖板129上,所述旋转气缸122的输出端与双向导槽123相连接,所述产品箱124和不合格品箱125分别设置在双向导槽123两端的下方。该设计能够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形态检测,将合格的产品分拣入产品箱124中,将不合格的产品分拣入不合格品箱125中,保证没有不合格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