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771A - 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771A
CN114122771A CN202110968290.9A CN202110968290A CN114122771A CN 114122771 A CN114122771 A CN 114122771A CN 202110968290 A CN202110968290 A CN 202110968290A CN 114122771 A CN114122771 A CN 114122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b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82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勇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2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7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生产率提高的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电连接器是具备固定外壳;配置于固定外壳的内侧,能够相对于固定外壳位移,并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可动外壳;以及被固定外壳以及可动外壳保持,并与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多个端子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端子具有: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固定外壳的第一固定部;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可动外壳的第二固定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能够使可动外壳相对于固定外壳位移的弹性的弹性部;以及具有弹性地设置于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并与嵌合于可动外壳的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具备能够相对于固定外壳位移的可动外壳的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往往在电子设备的组装/安装时,产生电路基板、框体的位置偏移(误差)。作为能够吸收这样的误差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公知有与电连接器连接的对象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可动的所谓的浮动连接器。上述浮动连接器具有保持端子的一端侧,该端子被焊接在电路基板从而相对于电路基板成为固定位置的固定外壳;以及独立于固定外壳并相对于固定外壳可动,保持与对象连接器接触连接的端子的另一端侧的可动外壳。端子在固定外壳与可动外壳的被保持部彼此间具有没受任何支承的弹性部,该弹性部弹性变形,从而可动外壳相对于固定外壳可动,使所谓的浮动成为可能。
此外,作为与这样的浮动连接器相关的技术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67779号公报
现有的浮动连接器那样的电连接器,通过分别制作固定外壳与可动外壳,端子向固定外壳的压入、向压入有可动外壳的端子的固定外壳的压入等方法进行组装而构成。因此,例如,可动外壳相对于固定外壳的压入的方向是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则根据压入情况,有时会产生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同这样的制品偏差。因此,需要在高度方向上存有余量的设计,存在制品大型化之类的问题。
另外,具有采用了基于压入的组装方式的结构的现有的电连接器通过端子连结固定外壳与可动外壳而构成。为了通过端子连结固定外壳与可动外壳,需要固定外壳与端子的连结、可动外壳与端子的连结的至少两个工序,存在用于组装的制造工时变多,生产率降低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以及能够提高生产率提高的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是具备固定外壳;可动外壳,其配置于上述固定外壳的内侧,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外壳位移,并与对象连接器嵌合;以及多个端子,其被上述固定外壳以及上述可动外壳保持,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电连接器,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具有:第一固定部,其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上述固定外壳;第二固定部,其通过上述一体成型而埋设在上述可动外壳;弹性部,其设置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能够使上述可动外壳相对于上述固定外壳位移的弹性;以及接触部,其具有弹性地设置于上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并与嵌合于上述可动外壳的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是上述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成型工序,在使插入到模具的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上述第二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模具抵接并保持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状态下,向该模具内注入树脂,由此将上述固定外壳与上述可动外壳成型。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生产率提高的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从端子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从端子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拔出电连接器的Y方向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图2的A-A剖面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的端子的侧视图。
图11是从变形例的端子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变形例的端子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从其它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其它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连接器
10…固定外壳
11…侧壁部
111…侧壁部的端面
11a…切口部
11b…保持部
20…可动外壳
21…嵌合凹部
21a…侧壁部
21b…连结壁部
21c…底部
21d…限制部
211…凹部
212…收纳部
213…限制部的上表面
214…限制部的下表面
215…限制部的侧面
216…孔
22…嵌合凸部
23…基座
30…端子
31…基板连接部
32…第一固定部
33…弹性部
33a…第一直线部
33b…第一折回部
33c…第二直线部
33d…第二折回部
33e…第三直线部
34…第二固定部
34a…第一折弯部
34b…第四直线部
34c…第二折弯部
341…第四直线部的下表面
342…第四直线部的上表面
343…第一折弯部的下表面
344…第二折弯部的上表面
35…接触部
35a…第五直线部
35b…弯曲部
351…台阶部
352…第五直线部的内表面
353…第五直线部的外表面
40…加强金属件
41…基板连接部
100…对象连接器
101…电路基板
102…电路基板
110…外壳
121…嵌合凸部
122…嵌合凹部
130…端子
140…加强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简要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电连接器1的长边方向(端子的排列方向)设为X(X1X2)方向,将短边方向(端子的对置方向)设为Y(Y1Y2)方向,将高度方向(嵌合/拔出方向)设为Z(Z1Z2)方向。此外,各方向用于说明构成连接器的部位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并非表示绝对的方向。在高度方向上,有时将Z1侧相对地称为上方或者上侧、上,将Z2侧相对地称为下方、下侧或者下。
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1是安装于电路基板101的插座连接器,具备:固定于电路基板101的固定外壳10;配置于固定外壳10的内侧,能够相对于固定外壳10位移,供对象连接器100嵌合的可动外壳20;被固定外壳10以及可动外壳20保持,与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的多个端子30;以及被固定外壳10保持的一对加强金属件40。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是即使在产生了固定外壳10、收纳电连接器1的框体相对于电路基板101的位置偏移(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XYZ方向上吸收该位置偏移的、所谓的浮动连接器。即、多个端子30弹性变形,可动外壳20沿XYZ方向位移,从而即使在连接器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进行连接器彼此的正常嵌合。一对加强金属件40构成为限制可动外壳20向Z方向的位移。
对象连接器100是安装于电路基板102的插头连接器,具备外壳110、多个端子130、以及被外壳110保持的一对加强金属件140。电连接器1与对象连接器100嵌合,由此分别对应的端子30与端子130接触,两个连接器的端子被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以及对象连接器100构成为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均对称。电连接器1以及对象连接器100的多个端子30、130分别成为三个排列的端子30、130对置的结构,具有合计六个端子。但是,端子30、130的个数并不限于此。另外,固定外壳10、可动外壳20以及外壳110由树脂、塑料材料、碳纤维等绝缘材料形成。固定外壳10以及可动外壳20将多个端子30作为插入件而一体成型(嵌入成型)而成。即、固定外壳10与可动外壳20通过多个端子30而连结。多个端子30、130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加强金属件40、140由金属等能够折弯加工的材料形成。但是,电连接器1以及对象连接器100的结构部件以及各结构部件的材料未必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加强金属件40也可以作为固定外壳10的一部分而形成。
[详细结构]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以及对象连接器100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如图1~图5所示,固定外壳10具有在Y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壁部11,一对侧壁部11沿X方向延伸地设置,其两端部通过一对加强金属件40连结。这里,各侧壁部11沿着Z方向俯视为U字形状,空开间隔地与另一个侧壁部11的U字的两腿对置地配置一个侧壁部11的U字的两腿,由此形成固定外壳10。一对加强金属件40连结一个侧壁部11的U字的两腿与另一个侧壁部11的U字的两端,由此固定外壳10包围可动外壳20。加强金属件40将在Y方向长的长板以沿X方向从侧面观察成为凸形状的方式折回而成。加强金属件40如图1所示,中央部分在侧壁部11间露出,作为两端部的基板连接部41从固定外壳10(侧壁部11)的底部露出。
在侧壁部11的X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切口部11a和保持部11b。切口部11a是供端子30配置的空间。保持部11b保持端子30的一部分(这里是后述的第一固定部32)。
固定外壳10使端子30的后述的基板连接部31和加强金属件40的基板连接部41从其底部露出,将基板连接部31以及基板连接部41焊接到电路基板101,由此固定外壳10固定于电路基板101。
如图1~图5所示,可动外壳20具有向固定外壳10的上方突出的嵌合凹部21,在连接器嵌合时,对象连接器100(更具体而言,嵌合凸部121)与嵌合凹部21嵌合。具体而言,嵌合凹部21具备在Y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1a、连结一对侧壁部21a的两端部的一对连结壁部21b、连结一对侧壁部21a以及一对连结壁部21b的底部21c、以及从一对连结壁部21b向X方向延伸的一对限制部21d。
一对侧壁部21a沿X方向延伸地设置,一对连结壁部21b沿Y方向延伸地设置。底部21c在侧壁部21a以及连结壁部21b的底部沿着XY方向扩展地设置。由一对侧壁部21a、一对连结壁部21b以及底部21c划分的空间是供嵌合凸部121插入的嵌合凹部21内的空间。在一对侧壁部21a设置有在与固定外壳10对置的外表面向内侧凹陷的凹部211、以及在与另一个侧壁部21a对置的内表面收纳成为端子30的自由端部的前端侧的收纳部212。凹部211以即使端子30(更具体而言,后述的弹性部33)弹性变形也不与侧壁部21a物理干涉的方式,形成设置为端子30能够位移的空间。收纳部212是收纳端子30的部位,在侧壁部21a的内表面,向外侧凹陷地设置,并与端子30对应地设置。收纳部212内的空间与嵌合凹部21的空间连通。在底部21c设置有沿Z方向贯通的孔216。孔216设置于后述的弯曲部35b的下方的位置,连通嵌合凹部21的内部空间与可动外壳20的外部。可动外壳20保持多个端子30的一部分(这里是后述的第二固定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侧壁部21a(收纳部212的底部)保持端子30的第二固定部34。
一对限制部21d限制可动外壳20相对于固定外壳10的移动范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限制部21d从连结壁部21b向X方向延伸,并且限制部21d的一部分位于一对侧壁部11之间并且加强金属件40的下方,该一部分向上方延伸。因此,如图1以及图5所示,限制部21d的上表面213与加强金属件40的下表面42抵接,从而Z1方向的移动被限制,限制部21d的下表面214与作为电路基板101的表面的安装面抵接,从而Z2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另外,如图5所示,连结壁部21b的外侧面215与加强金属件40的侧面43抵接,从而X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如图1所示,限制部21d的侧面215与侧壁部11的端面111抵接,从而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限制部21d的侧面215沿XZ方向扩展,相对于一个限制部21d在Y方向上分离地设置有两个面,一个侧面215与一个侧壁部11的端面111相对,另一个侧面215与另一个侧壁部11的端面111相对而设置。
如图1~图5所示,多个端子30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沿着可动外壳20的侧壁部21a以及固定外壳10的侧壁部11,以两列排列在X方向上,各列对置的端子30相对于Y方向对称地配置。
图6是从端子30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从端子30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8是拔出了电连接器1的Y方向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图2的A-A剖面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端子30由金属等能够折弯的导电材料构成。具体而言,如图6~图9所示,端子30具有基板连接部31、第一固定部32、弹性部33、第二固定部34以及接触部35。
基板连接部31是沿Y方向延伸,从固定外壳10(保持部11b)的底部露出,焊接在电路基板101的部位。第一固定部32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可动外壳20(这里是保持部11b)。一体成型是伴随着多个端子30的固定外壳10与可动外壳20的一体成型。第一固定部32从基板连接部31折弯为大致S字形而向上方(Z1方向)延伸。
弹性部3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32与第二固定部34之间。弹性部33具有能够使可动外壳20相对于固定外壳10位移的弹性。具体而言,弹性部33具有:从第一固定部32向上方延伸的第一直线部33a;从第一直线部33a向下方折回的第一折回部33b;从第一折回部33b向下方延伸的第二直线部33c;从第二直线部33c向上方折回的第二折回部33d;以及从第二折回部33d向上方延伸,与第二固定部34连结的第三直线部33e。弹性部33从第一固定部32的一端到第二固定部34的一端,以第一直线部33a、第一折回部33b、第二直线部33c、第二折回部33d、第三直线部33e的顺序连结它们而构成。第二直线部33c只要从第一折回部33b向下方延伸并与第二折回部33d连结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折回部33b向下方并且向内侧延伸并与第二折回部33d连结。弹性部33没有被固定外壳10以及可动外壳20保持或者支承,位于空间中,将第一固定部32与第二固定部34作为固定端而弹性变形。弹性部33形成为宽度比第一固定部32以及第二固定部34窄。能够通过该弹性部33的宽度来调节弹性部33的弹性。这里所说的宽度是端子30的X方向的长度。
第二固定部34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可动外壳20(这里是侧壁部21a)。第二固定部34具有:从第三直线部33e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第一折弯部34a、从第一折弯部34a向内侧延伸的第四直线部34b、以及从第四直线部34b向上方折弯而成的第二折弯部34c。如图9所示,第二固定部34的第四直线部34b的下表面341或者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343、以及第四直线部34b的上表面342或者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344的至少任一个从可动外壳20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直线部34b的下表面341、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343、第四直线部34b的上表面342以及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344从可动外壳20露出。第二固定部34的Y方向的长度比接触部35能够沿Y方向弹性变形的最大位移量长。
接触部35具有弹性地设置于第二固定部34的前端,在嵌合凹部21的内部从可动外壳20(更具体而言,是收纳部212)露出。接触部35的一部分以朝向嵌合凹部21的中心凸出的方式突出,与嵌合在可动外壳20(更具体而言,为嵌合凹部21)的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通过该接触接触部35沿Y方向弹性变形。如图9所示,接触部35具有:从第二折弯部34c向上方延伸的第五直线部35a;以及从第五直线部35a向内侧弯曲,与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的弯曲部35b。如图6~图9所示,包含第五直线部35a的内表面352、外表面353的周面从可动外壳20露出,第五直线部35a具有台阶部351。台阶部351的宽度大于弯曲部35b的宽度,小于第二固定部34的宽度。台阶部351在嵌合凹部21的内部从可动外壳20露出。弯曲部35b具有C字形,以与在Y方向上对置的端子30的弯曲部35b接近的方式弯曲,能够将与该对置的端子30的弯曲部35b最接近的位置以及其附近作为与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的接点。弯曲部35b以远离与该对置的端子30的弯曲部35b最接近的位置的方式向外侧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5b的前端位于比可动外壳20的Z1方向的前端低的位置,并且位于与第一折回部33b相同程度的高度或比其低的位置。弯曲部35b以及其前端在无负荷状态、即对象连接器100未与嵌合凹部21嵌合的状态下与可动外壳20(侧壁部21a)分离。接触部35将第二固定部34作为固定端而向上方延伸,所以能够沿X方向位移。接触部35即使以最大位移量沿X方向位移也不与可动外壳20(侧壁部21a)物理干涉。接触部35形成为宽度比第一固定部32以及第二固定部34窄,构成为容易弹性变形。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能够通过使用将多个端子30作为插入件的模具的一体成型来制作。电连接器1的制造方法具有:向模具插入多个端子30的插入工序;在使插入到模具的多个端子30的第二固定部34的至少一部分与模具抵接而保持多个端子30的状态下,向该模具内注入树脂,由此将固定外壳10与可动外壳20成型的成型工序;以及从模具取出通过成型工序制作出的电连接器1的脱模工序。
插入工序是用于将多个端子30插入用于将固定外壳10以及可动外壳20成型的模具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型工序中,使插入到模具的多个端子30的多个位置与模具抵接而将多个端子30固定在模具内。具体而言,从上下由模具内壁夹住第二固定部34的下表面341、343以及上表面342、344,并且使第五直线部35a从其周围与模具内壁抵接。特别是,由模具内壁从X方向夹住台阶部351。由此,能够稳固地进行多个端子30在模具内的固定。在该状态下向模具内注入树脂,使该树脂固化,从而将固定外壳10以及可动外壳20成型。
在脱模工序中,使电连接器1与模具分离而取出该电连接器1。此时,台阶部351被夹住,由此在模具内壁与接触部35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能够防止在脱模时由与模具摩擦引起的接触部35的损伤。
[作用/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是具备:固定外壳10;配置于固定外壳10的内侧,能够相对于固定外壳10位移,并与对象连接器100嵌合的可动外壳20;以及被固定外壳10以及可动外壳20保持,与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的多个端子30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1的端子30具有: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固定外壳10的第一固定部32;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可动外壳20的第二固定部34;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2与第二固定部34之间,具有能够使可动外壳20相对于固定外壳10位移的弹性的弹性部33;以及具有弹性地设置于第二固定部34的前端,与嵌合于可动外壳20的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的接触部35。
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以及生产率提高。即、现有的电连接器分别制作固定外壳与可动外壳,通过压入等方法进行组装而构成,所以例如若压入的方向是高度方向,则根据压入情况可能产生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制品偏差。因此,需要在高度方向上存有余量的设计,制品大型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一体成型将第一固定部32埋设在固定外壳10、将第二固定部34埋设在可动外壳20的结构,所以能够统一固定外壳10、端子30以及可动外壳20的位置关系。因此,不需要考虑由压入情况导致的偏差的设计,结果是能够小型化。另外,设为通过一体成型将第一固定部32埋设在固定外壳10、将第二固定部34埋设在可动外壳20的结构,所以与分别制作固定外壳10与可动外壳20,然后通过压入等进行组装制作的现有的电连接器相比,能够减少制造工时,能够提高生产率。
(2)弹性部33具有:从第一固定部32向上方延伸的第一直线部33a;从第一直线部33a向下方折回的第一折回部33b;从第一折回部33b向下方延伸的第二直线部33c;从第二直线部33c向上方折回的第二折回部33d;以及从第二折回部33d向上方延伸,与第二固定部34连结的第三直线部33e,第二固定部34具有:从第三直线部33e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第一折弯部34a;从第一折弯部34a向内侧延伸的第四直线部34b以及从第四直线部34b向上方折弯而成的第二折弯部34c,接触部35具有从第二折弯部34c向上方延伸的第五直线部35a;和从第五直线部35a向内侧弯曲,与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的弯曲部35b,第二固定部34的第四直线部34b或者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以及第四直线部34b或者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的至少任一个从可动外壳20露出。
由此,能够使第四直线部34b或者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以及第四直线部34b或者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的至少任一个在一体成型时通过模具抵接,能够在模具内固定端子。
(3)弹性部33以及接触部35形成为宽度比第一固定部32以及第二固定部34窄。
由此,弹性部33与接触部35容易变形,能够提高弹性。即、能够通过弹性部33容易地使可动外壳20相对于固定外壳10位移,能够通过接触部35容易地与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接触。
(4)第五直线部35a具有宽度大于弯曲部35b的宽度,且宽度小于第二固定部34的宽度的台阶部351,台阶部351从可动外壳20露出。
由此,即使在一体成型时模具与台阶部351抵接,该台阶部351的宽度大于弯曲部35b,所以能够在模具与弯曲部35b之间保持距离,能够抑制模具与弯曲部35b的接触。因此,能够防止一体成型时的由模具引起的端子保持、将一体成型后的电连接器从模具脱模时可能产生的模具与接触部35的摩擦、以及一体成型时的模具与端子的放置时由模具与端子接触导致的接触部35的变形。
另外,能够采用使台阶部351与模具抵接,在模具内固定端子30的嵌入成型的制造方法。
(5)可动外壳20具有供对象连接器100嵌合的嵌合凹部21,接触部35在嵌合凹部21的内部从可动外壳20露出,弯曲部35b从第五直线部35a向内侧弯曲,可动外壳20在嵌合凹部21的弯曲部35b的下方的位置设置连通嵌合凹部21的内部与可动外壳20的外部的孔216。由此,能够采用从下方利用模具按压端子30而在模具内固定端子的嵌入成型的制造方法。
(6)第五直线部35a的内表面352或者外表面353从可动外壳20露出。由此,能够采用在一体成型时使第五直线部35a的弯曲部35b弯曲的一侧的面与模具抵接而在模具内固定端子30的嵌入成型的制造方法。另外,能够采用在内表面352以及外表面353从可动外壳20露出的情况下,使模具与内表面352以及外表面353抵接,从而在模具内固定端子30的嵌入成型的制造方法。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下述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还包含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下述其它实施方式的全部或者任一个进行组合的形态。并且,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其变形也包含于本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使第四直线部34b的下表面341以及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343、第四直线部34b的上表面342以及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344露出,但只要面341~344中的至少任一个露出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第四直线部34b的下表面341或者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343、第四直线部34b的上表面342或者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344露出,也可以利用模具从上下夹住第四直线部34b的下表面341与台阶部351而使它们露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第二固定部34具有第四直线部34b,但也可以不具有第四直线部34b。在该情况下,第一折弯部34a与第二折弯部34c直接连结,第二固定部34也可以呈S字形。此时,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343和/或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344也可以从可动外壳20露出。
使用图10~图12来说明变形例的端子30。变形例的端子3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30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0是变形例的端子的侧视图。图11是从变形例的端子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2是从变形例的端子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如图10~图12所示,变形例的端子30在第一折回部33b以及第二折回部33d的形状为U字形状这一点,以及第二直线部33c仅向下方延伸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30不同。即、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30的第一折回部33b是向上凸出的C字形状,第二折回部33d是向下凸出的C字形状,与此相对,变形例的端子30的第一折回部33b是向上凸出的U字形状,第二折回部33d是向下凸出的U字形状。伴随着各折回部33b、33d的形状改变,变形例的端子30的第二直线部33c从第一折回部33b向下方(正下)延伸而与第二折回部33d连结。用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的端子30能够既包含实施方式的端子30也包含变形例的端子30。即使将用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的端子30设为变形例的端子30,弹性部33也能够沿Y方向弹性变形。
使用图13~图15来说明其它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以及对象连接器100。其它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以及对象连接器100的基本结构与上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4是从其它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5是从其它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电连接器1与对象连接器100的嵌合关系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象连接器100与可动外壳20的嵌合凹部21嵌合而电连接器1(可动外壳20)与对象连接器100成为嵌合状态,与此相对,如图13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可动外壳20的嵌合凸部22与对象连接器100的嵌合凹部122嵌合而电连接器1(可动外壳20)与对象连接器100成为嵌合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对象连接器100的外壳110设置有供可动外壳20的嵌合凸部22嵌合的嵌合凹部122。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设置为沿着嵌合凹部122的内表面以及边缘而在嵌合凹部122的内部、其外部露出。可动外壳20具有通过一体成型保持第二固定部24的基座23、以及从基座23向上方延伸的嵌合凸部22。在图13中,第二固定部34中的、第四直线部34b的上表面342、第二折弯部34c的上表面344、以及第四直线部34b的下表面341、第一折弯部34a的下表面343从可动外壳20露出。其中,只要至少任一个面341~344露出即可。收纳部212向嵌合凸部22的侧面凹陷地设置,接触部35即使沿Y方向弹性变形也不干涉接触部35。接触部35被收纳于收纳部212内,从可动外壳20露出。如图13~图15所示,弯曲部35b相对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第五直线部35a向内侧弯曲,而从第五直线部35a向外侧弯曲。即、弯曲部35b以其一部分朝向嵌合凸部22的外侧凸出的方式突出,同与嵌合凸部22嵌合的对象连接器100的端子130接触。接触部35通过该接触沿Y方向弹性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设置有台阶部351,但没有设置台阶部351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备:
固定外壳;
可动外壳,其配置于上述固定外壳的内侧,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外壳位移,并与对象连接器嵌合;以及
多个端子,其被上述固定外壳以及上述可动外壳保持,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具有:
第一固定部,其通过一体成型而埋设在上述固定外壳;
第二固定部,其通过上述一体成型而埋设在上述可动外壳;
弹性部,其设置于上述第一固定部与上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具有能够使上述可动外壳相对于上述固定外壳位移的弹性;以及
接触部,其具有弹性地设置于上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并与嵌合于上述可动外壳的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具有:
第一直线部,其从上述第一固定部向上方延伸;
第一折回部,其从上述第一直线部向下方折回;
第二直线部,其从上述第一折回部向下方延伸;
第二折回部,其从上述第二直线部向上方折回;以及
第三直线部,其从上述第二折回部向上方延伸,并与上述第二固定部连结,
上述第二固定部具有:
第一折弯部,其从上述第三直线部向内侧折弯而成;
第四直线部,其从上述第一折弯部向内侧延伸;以及
第二折弯部,其从上述第四直线部向上方折弯而成,
上述接触部具有:
第五直线部,其从上述第二折弯部向上方延伸;以及
弯曲部,其从上述第五直线部向内侧或者外侧弯曲,并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上述第二固定部的上述第四直线部或者上述第一折弯部的下表面、以及第四直线部或者上述第二折弯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任一个从上述可动外壳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以及上述接触部形成为宽度比上述第一固定部以及上述第二固定部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五直线部具有宽度大于上述弯曲部的宽度,且宽度小于上述第二固定部的宽度的台阶部,上述台阶部从上述可动外壳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外壳具有供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凹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嵌合凹部的内部从上述可动外壳露出,
上述弯曲部从上述第五直线部向内侧弯曲,
上述可动外壳在上述嵌合凹部的上述弯曲部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连通上述嵌合凹部的内部与上述可动外壳的外部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五直线部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从上述可动外壳露出。
7.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成型工序,在使插入到模具的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上述第二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模具抵接并保持上述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状态下,向该模具内注入树脂,由此将上述固定外壳与上述可动外壳成型。
CN202110968290.9A 2020-08-25 2021-08-23 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1227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1460 2020-08-25
JP2020141460A JP7377781B2 (ja) 2020-08-25 2020-08-25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771A true CN114122771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5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8290.9A Pending CN114122771A (zh) 2020-08-25 2021-08-23 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6676B2 (zh)
JP (1) JP7377781B2 (zh)
CN (1) CN11412277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7781B2 (ja) * 2020-08-25 2023-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471A (zh) * 2006-10-05 2009-02-25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799948A (zh) * 2016-08-29 2018-03-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限制件
CN108075268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363491A1 (en) * 2018-05-23 2019-11-28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Movable Connector
CN111092327A (zh) * 2018-10-23 2020-05-01 意力速电子行业 可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5720B1 (ja) * 2017-06-06 2018-05-1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多接点コネクタ
JP6971269B2 (ja) * 2017-07-11 2021-11-24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JP2019192527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EP3955391A4 (en) * 2019-04-10 2022-06-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ION METHOD
JP2021125397A (ja) * 2020-02-06 2021-08-3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67234B2 (ja) * 2020-05-28 2024-04-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7377781B2 (ja) * 2020-08-25 2023-11-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471A (zh) * 2006-10-05 2009-02-25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799948A (zh) * 2016-08-29 2018-03-1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限制件
CN108075268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363491A1 (en) * 2018-05-23 2019-11-28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Movable Connector
CN111092327A (zh) * 2018-10-23 2020-05-01 意力速电子行业 可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7781B2 (ja) 2023-11-10
US11626676B2 (en) 2023-04-11
US20220069493A1 (en) 2022-03-03
JP2022037365A (ja) 2022-03-09
KR20220026477A (ko)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140B (zh) 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US7374432B2 (en) Connector
JP740005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233346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112335137B (zh) 电连接器
KR20080079181A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이것을 갖는 조합 커넥터
CN109496377B (zh) 触头
CN113228424A (zh) 插座连接器
JPWO2019077840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20059210A1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H1131255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146743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122771A (zh) 电连接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JP3929946B2 (ja) コネクタ
US20230246366A1 (en)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6889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at-type condu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2535074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시스템
KR102674178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326871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441147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10518380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240009865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240052039A (ko) 전기 모터의 전기 모터 권선부와 모터 제어부의 인쇄 회로 기판과의 전기 접촉을 위한 장치
CN116960671A (zh)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JP335512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