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4375A -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94375A
CN114094375A CN202111279323.5A CN202111279323A CN114094375A CN 114094375 A CN114094375 A CN 114094375A CN 202111279323 A CN202111279323 A CN 202111279323A CN 114094375 A CN114094375 A CN 114094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ring
protrusion
terminal
rubber co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93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相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93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943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94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94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电气连接装置存在的连接器的端子安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该连接器包括壳体、胶芯和端子,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胶芯设置在第一容纳通孔内,胶芯设置有安装孔,胶芯由塑胶制成,端子设置在安装孔内。本发明的连接器,其胶芯为塑胶胶芯,刚性较强,而胶芯和端子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多数为橡胶胶芯,橡胶胶芯和端子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使得端子安装与拆卸比较困难;且对于橡胶胶芯来说,如果插入端子数过多,会导致橡胶胶芯压缩变形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其胶芯为塑胶胶芯,刚性较强,而胶芯和端子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方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连接器的安装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胶芯和端子,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所述胶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所述胶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胶芯由塑胶制成,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胶芯为塑胶胶芯,刚性较强,而胶芯和端子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方便,且胶芯不会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C形环,所述第一容纳通孔的侧壁和所述胶芯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卡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装配凹槽,所述第一C形环用于装入所述第一装配凹槽,使所述第一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C形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纳通孔的侧壁和所述胶芯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限转凸条,另一个设置有限转槽,所述限转凸条用于插入所述限转槽,使所述胶芯不能在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定位键槽或者连接凹槽,所述限转槽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限转凸条插入到不同的所述限转槽中,使得所述端子相对所述第一定位键槽或者所述连接凹槽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定位键槽或者所述连接凹槽用于外连外部零件时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C形环,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和所述端子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卡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第三限位凸起和第二装配凹槽,所述第二C形环用于装入所述第二装配凹槽,使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C形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固定凸起,第二卡位凸起设置在安装孔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和第二装配凹槽均设置在端子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凸起的顶面用于抵接第三限位凸起的顶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抵接所述端子的外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尾部附件,所述尾部附件的一端和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壳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纳通孔,所述尾部附件设置有第二容纳通孔,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和所述第二容纳通孔连通,第二卡位凸起设置在安装孔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和第二装配凹槽均设置在端子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C形环远离所述尾部附件,所述第三限位凸起靠近所述尾部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C形环位于所述第二卡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凸起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位,将胶芯插入到壳本体的第一容纳通孔内,使得所述胶芯的第一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壳本体的第一限位凸起,并使所述壳本体的限转凸条插入到所述限转槽内,使得所述胶芯的安装孔相对所述壳本体的所述第一定位键槽形成预定角度;固定胶芯,将第一C形环压入到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装配槽内,所述第一C形环弹起,使得所述胶芯的第一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C形环,将所述胶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装入端子,将第二C形环压入到端子外侧壁的第二装配凹槽内,将所述端子及所述第二C形环插入到胶芯的安装孔内,推动所述端子及所述第二C形环深入所述安装孔,使所述第二C形环越过所述胶芯的第二卡位凸起后弹起,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端子的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C形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端子和胶芯卡扣连接,胶芯不会变形,且端子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器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壳本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胶芯的轴测剖视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
壳本体110、第一容纳通孔111、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一装配凹槽113、限转凸条114;
尾部附件120、第二容纳通孔121、扁位122;
第一定位键槽130;
胶芯200、安装孔210、第一卡位凸起220、限转槽230、第二卡位凸起240、定位凸起250、固定凸起260;
端子300、第三限位凸起310、第二装配凹槽320;
第一C形环400;
第二C形环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尖”、“内”、“外”、“轴向”、“径向”、“周向”、“四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侧壁表示左侧壁和/或右侧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A设置在B上”、“B上设置有A”,只是表述A与B之间的连接关系,而不代表A在B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螺栓连接”和“螺钉连接”可以等同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中,设置在孔内的凸起,其凸起方向是由孔的侧壁向孔的中心凸起,即大致沿孔的径向,指向孔的圆心。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壳体100、胶芯200和端子300,壳体100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111,胶芯200设置在第一容纳通孔111内,胶芯200设置有安装孔210,胶芯200由塑胶制成,端子300设置在安装孔210内。
连接器,参照百度百科“电连接器”的介绍,电连接器由固定端电连接器,即阴接触件(简称插座),与自由端电连接器,即阳接触件(简称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接电缆,通过连接螺帽实现插头、插座连接;电连接器由壳体100、绝缘体(即本发明中的胶芯200)、接触体(即本发明中的端子300)三大基本单元组成。
电连接器的壳体100是指插头插座的外壳、连接螺帽、尾部附件120。需要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连接螺帽以及尾部附件120一体成型,形成壳体100;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和连接螺帽一体成型,形成壳本体110,而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螺纹连接,形成壳体100。壳体100的外壳部分的作用是保护绝缘体(胶芯200)和接触体(插针插孔的通称、端子300)等电连接器内部零件不被损伤,壳体100还具有一定的电磁屏蔽作用。壳体100(或者说壳本体110)上面的第一定位键槽130保证插头与插座定位(连接器和外部零件连接时,连接器的第一定位键槽130和外部零件的第二定位键槽连接,从而进行定位,使得连接器和外部零件的端子300正确接触配合)。连接螺帽用于插头、插座(连接器、外部零件)连接和分离。尾部附件120用于保护导线与接触体(端子300)连接处不受损伤并用于固定电缆。
胶芯200安装固定在壳体100的第一容纳通孔111中,而端子300固定安装在胶芯200的安装孔210中。胶芯200由绝缘材料组成,在满足连接器绝缘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耐高温、耐低温、阻燃、保证零件几何尺寸稳定可靠;端子300由导电材料组成,在连接器实际使用时,连接器作为插头(或者插座),固定在A物体上,连接器用于电连接B物体,而端子300的一端抵接A物体的导电体,端子300的另一端用于抵接B物体的导电体,使得电流能够通过连接器(具体为端子300)在A物体和B物体之间传递。传统的胶芯200由橡胶制成,端子300压入到胶芯200的安装孔210内,和安装孔210过盈配合,达到固定的目的,所以传统的连接器安装装配过程时,端子300难以压入到胶芯200的指定位置,且在端子300数目过多时,容易造成胶芯200变形严重,既损伤胶芯200,也会让端子300位置出现变动,使得端子300难以对准其他物体的导电体。而本发明的胶芯200为塑胶胶芯200,由塑胶材料制成,刚性较强,而胶芯200和端子300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方便,且胶芯200不会变形。需要理解的是,塑胶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成品为固体,在制造过程中是熔融状的液体,因此可以机加热使其熔化、加压力使其流动、冷却使其固化,而形成各种形状,此庞大而变化多端的材料族群称为塑胶。
参照图1、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尾部附件120,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连接,壳本体110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111,尾部附件120设置有第二容纳通孔121,第一容纳通孔111和第二容纳通孔121连通。
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的定义参照上述内容,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连接,可以是焊接、粘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热熔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壳本体110和尾部附件120分为两个独立的零件,便于后续胶芯200装入。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111和第二容纳通孔121,且两者连通,便于连接其他物体的导电体。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容纳通孔111、第二容纳通孔121、安装孔210均指虚体(相对实体来说的,可以假设为一团空气组成的结构,或者说为一个空无的空间)的、大致为圆柱状的结构。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通孔11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二容纳通孔12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未图示),胶芯20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卡位凸起220,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螺纹连接,使第一卡位凸起220的一端抵接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抵接第二限位凸起。
实际装配时,先将胶芯200装入到壳本体110的第一容纳通孔111中,使得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一端抵接在壳本体110的第一限位凸起112上,之后把尾部附件120螺纹连接在壳本体110上,拧动尾部附件120,使得尾部附件120的第二限位凸起逐渐靠近并最终抵接在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上,从而把第一卡位凸起220固定在第一限位凸起112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即把胶芯200固定住。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便于零件的生产和对位装配,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二限位凸起、第一卡位凸起220可以为环形或者扇环形,环形凸起便于注塑或者切削生产出来,且环形凸起沿周向环绕侧壁,任意一处端面都能和其他凸起的端面碰触到,达成限位定位的功能;而扇环形的生产和装配也较为简单方便;当然,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二限位凸起、第一卡位凸起22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参照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C形环400,第一容纳通孔111的侧壁和胶芯200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卡位凸起220,另一个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12和第一装配凹槽113,第一C形环400用于装入第一装配凹槽113,使第一卡位凸起220的一端抵接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抵接第一C形环400。
C形环(第一C形环400、第二C形环500)为C字形的结构,也可以看作一个具有缺口的圆环,即C形环具有首端和末端;需要理解的是,C形环由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比如使用外力可以压合C形环,使得C形环的首端和末端碰触抵接到一起(此时C形环的直径相比之前变小了),而在撤除外力后,C形环在弹力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C形环的首端和末端重新分开(此时C形环的直径相比之前变大了,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
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便于零件的生产和对位装配,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一装配凹槽113(虚体结构)、第一卡位凸起220可以为环形或者扇环形,环形凸起便于注塑或者切削生产出来,且环形凸起沿周向环绕侧壁,任意一处端面都能和其他凸起的端面碰触到,达成限位定位的功能;而扇环形的生产和装配也较为简单方便;当然,第一限位凸起112、第一装配凹槽113、第一卡位凸起22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装配凹槽113适于装入第一C形环4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位凸起220设置在胶芯200上;而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位凸起220设置在第一容纳通孔111侧壁上,其结构可以参照本实施例中端子300(可以看作胶芯200)和安装孔210(可以看作第一容纳通孔111)的连接。
实际装配时,先将胶芯200装入到壳本体110的第一容纳通孔111中,使得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一端抵接在壳本体110的第一限位凸起112上,之后使用外力压合第一C形环400,使得第一C形环400的内壁尽量紧贴在胶芯200的外侧壁上(第一C形环4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靠近甚至彼此碰触到,第一C形环400直径变小),将第一C形环400朝着第一装配凹槽113移动,当第一C形环400移动到第一装配凹槽113的内侧(指向第一装配凹槽113圆心的方向为内侧方向)时(此时一般第一C形环400抵接到了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撤除外力作用,第一C形环400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第一C形环4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远离,第一C形环400直径变大,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第一C形环400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一装配凹槽113内(第一C形环400的另一部分从第一装配凹槽113内凸伸出,抵接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第一C形环400受到第一装配凹槽113和第一卡位凸起220的限制,被固定在第一装配凹槽113内,而第一卡位凸起220被第一C形环400和第一限位凸起112夹在中间,从而被固定住,即把胶芯200固定住了。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凹槽113为环形。
第一装配凹槽113为环形,便于第一C形环400装入到第一装配凹槽113内的任意位置,不需要额外进行对准校正,使得第一C形环400装配更加方便。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尾部附件120,尾部附件120的一端和壳本体110的一端螺纹连接,壳本体110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111,尾部附件120设置有第二容纳通孔121,第一容纳通孔111和第二容纳通孔121连通,第一装配凹槽113靠近壳本体110的一端设置。
由于尾部附件120的一端和壳本体110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装配凹槽113靠近壳本体110的一端设置,所以在尾部附件120没有螺纹连接在壳本体110上时,由于第一装配凹槽113距离壳本体110的一端端面很近,所以在装配第一C形环400时,第一C形环400朝着第一装配凹槽113移动很短的距离,就能把第一C形环400装入到第一装配凹槽113内,方便第一C形环400的装配。故可以先装配上第一C形环400后再将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螺纹连接,连接器的组装装配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合理。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装配凹槽113靠近壳本体110的一端设置,“靠近”指第一装配凹槽113距离壳本体110的一端端面不超过5厘米;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是,当第一装配凹槽113设置在壳本体110时,不需要额外赘述,而当第一装配凹槽113设置在胶芯200上时,“靠近”指的是当胶芯200装配在壳本体110上,且其他零部件也装配完成,所有零部件装配成一个完整的连接器时,设置在胶芯200上的第一装配凹槽113靠近壳本体110的一端。
参照图2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通孔111的侧壁和胶芯200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限转凸条114,另一个设置有限转槽230,限转凸条114用于插入限转槽230,使胶芯200不能在第一容纳通孔111内转动。
设置有限转凸条114和限转槽230,当胶芯200装配到第一容纳通孔111内时,限转凸条114插入到限转槽230内,限转凸条114沿第一容纳通孔111周向的两侧边被限转槽230所限位,限转凸条114不能沿周向运动,故使得胶芯200不能在第一容纳通孔111内转动(胶芯200转动时,胶芯200上的安装孔210也就随之转动,而安装孔210内安装的端子300也就随之转动,从而使得端子300的位置相比壳体100或者壳本体110发生变动),从而可以保证连接器在组装完成后,端子300的位置固定下来,不会随意变动,从而方便端子300和其他物体的导电体正确对位碰触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通孔111的侧壁设置有限转凸条114,胶芯200的外侧壁设置有限转槽230;可以很简单地将限转凸条114设置到胶芯200的外侧壁上,将限转槽230设置到第一容纳通孔111的侧壁。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便于装配,限转凸条114和限转槽230均沿胶芯200(或者说第一容纳通孔111)的轴向延伸。需要理解的是,限转凸条114和限转槽230的数量不做限制(即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且限制凸条的数量不需要和限转槽230的数量相对应,只需要限转凸条114的数量不超过限转槽230的数量就行了。
参照图2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设置有第一定位键槽130,限转槽230设置有至少两个,限转凸条114插入到不同的限转槽230中,使得端子300相对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位置不同,第一定位键槽130用于外连外部零件时进行定位。
壳体100设置有第一定位键槽130,而外部零件也相应地设置有第二定位键槽。当连接器和外部零件连接时,第一定位键槽130和第二定位键槽相连接,从而对外部零件时进行定位,使得外部零件的导电体(或者说外部零件的端子300)和连接器的端子300正确对位、碰触连接。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定位键槽130和第二定位键槽其中一个为键条结构,另一个为凹槽结构,键条结构插入凹槽结构,形成连接,使得外部零件连接到连接器上时,可以定位,并且被限位。
参照本实施例,限转槽230具有5个(360/5=72)(沿顺时针方向、胶芯200周向,将这5个限转槽230依次称为第一限转槽230、第二限转槽230、第三限转槽230、第四限转槽230、第五限转槽230;且假设本实施例中限转凸条114正插在第一限转槽230中),均布在胶芯200的外侧壁上。为了便于描述“端子300相对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位置”,将该位置描述为预定角β的角度;参照图3,以胶芯200的一端端面为平面,以胶芯200的圆心为预定角β的顶点,以C安装孔210(安装孔210旁边的标记为“C”)(或者说C端子300)的圆心为第一边点,以第一定位键槽130为第二边点(可以为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任意一点,比如第一定位键槽130的顶边中点),而预定角β的一边穿过第一边点,预定角β的另一边穿过第二边点,预定角β的角度即为预定角度(预定角β及其角度的设置及定义只是为了便于描述“端子300相对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位置”,而不是说“端子300相对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位置”就是预定角β及其角度);则在限转凸条114插入到第一限转槽230时,预定角β的角度为120度;而如果使限转凸条114插入到第二限转槽230,则端子300相对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预定角β的角度变为(120+72)192度);所以即使是同一种规格的连接器,也可以依照限转凸条114插入的限转槽230的不同,分成5种不同的连接器,方便客户购买后进行区分,比如在同一个设备上,具有两个同一规格的连接器,其中一个连接器外连A模块,另一个连接器外连B模块,可以将预定角β角度为120度的连接器设置为外连A模块的连接器,将预定角β角度为192度的连接器设置为外连B模块的连接器,方便在设备外连其他模块时,进行接口的区分。
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是,上述的连接器不仅方便区分,而且具有防呆的功能。由于外部零件也相应地设置有第二定位键槽,而外部零件和连接器连接时,外部零件的导电体(或者说外部零件的端子300)需要和连接器的端子300正确对位、碰触连接;所以可以将导电体相对第二定位键槽的位置描述为设定角的角度,“设定角”的定义和“预定角β”相似,可以参照上述内容。继续以上述的例子举例,只有A模块的设定角的角度为120度时,A模块的导电体才能够插入到(外连A模块的)连接器的端子300中,正确对位、碰触连接;而如果将A模块尝试插入到(外连B模块的)连接器的端子300中时,由于A模块的设定角(120度)和(外连B模块的)连接器的预定角β(192度)不同,A模块的导电体会碰触到胶芯200,而不能插入到连接器中,故A模块不能正常插入到(外连B模块的)连接器中、达成连接,工作人员就可以知道A模块不是连接到(外连B模块的)连接器上的,从而可以进行防呆。故在工作人员进行连接时(或者说实际使用连接器时),可以根据连接器的预定角β角度来进行区分(比如区分该连接器是连接哪个模块的);而即使工作人员不能根据连接器的预定角β角度来进行区分,也可以进行连接尝试,其防呆功能能够区分该连接器是连接哪个模块的,并且可以防止发生错误连接,达到很好的防呆效果。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转槽230设置有至少三个,所有限转槽230均布在第一容纳通孔111的侧壁或者胶芯200的外侧壁上,限转凸条114设置有两个,两个限转凸条114用于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限转槽230内。
限转槽230设置有至少N个,则两个限转凸条114相距的角度为360/N度。所以不同规格的连接器,如果其胶芯200大小相同,壳体100大小也相同(但是可能壳体100的材料不同,或者壳体100上设置有不同的标志,比如表示产品规格的标志),可以通过限转槽230数量N的不同,来进行区分,防止将胶芯200装入错误的壳体100中(限转凸条114相距的角度跟N有关,不同规格的连接器中,限转槽230数量N不同,限转凸条114相距的角度也就不同),达到连接器装配过程中的防呆作用。而均布的限转槽230,可以同时满足上述的连接器使用过程中的区分及防呆作用。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C形环500,安装孔210的侧壁和端子300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卡位凸起240,另一个设置有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装配凹槽320,第二C形环500用于装入第二装配凹槽320,使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抵接第二C形环5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位凸起240设置在安装孔210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装配凹槽320均设置在端子300的外侧壁上。结合本实施例说明一种端子300、第二C形环500的装配方法:先将第二C形环500装入端子300的第二装配凹槽320中,之后使用外力压合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C形环500的内壁尽量紧贴在第二装配凹槽320的槽底面上(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靠近甚至彼此碰触到,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小);将端子300及第二卡位凸起240插入到胶芯200的安装孔210内,推入端子300,当第二C形环500也进入到安装孔210内时,外力被撤除,第二C形环500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远离,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大,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第二C形环500的一部分仍然嵌入在第二装配凹槽320内,被第二装配凹槽320限位,但是第二C形环500的一部分外侧壁抵接在安装孔210的侧壁上;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端子300上的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C形环500逐渐靠近安装孔210侧壁上的第二卡位凸起240;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第二C形环500抵接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C形环500的外侧壁抵接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顶面,此时第二C形环500受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限制,第二C形环500被压合(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靠近甚至彼此碰触到,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小);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第二C形环500越过第二卡位凸起240,第二C形环500到了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使得第二C形环500的外侧壁和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顶面脱离接触,故第二C形环500受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限制消失,第二C形环500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远离,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大,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第二C形环500的一部分仍然嵌入在第二装配凹槽320内,被第二装配凹槽320限位,而第二C形环500的另一部分从第二装配凹槽320内凸伸出,抵接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与上述步骤同时发生(或者比上述步骤稍晚发生),端子300外侧壁上的第三限位凸起310抵接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使得端子300受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限位作用,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不能再继续推入安装孔210了,而此时,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抵接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卡位凸起240被限制在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C形环500之间,第二卡位凸起240相对端子300不能随意移动了,即端子300被固定住了。连接器设置有上述结构,故可以使用上述的装配方式来进行端子300的装配,使得端子300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且端子300对安装孔210无压力施加(或者是施加的压力很小),而胶芯200刚性较强,故胶芯200即使插入端子300数很多,胶芯200也不会变形。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只是端子300、第二C形环500的一种可能的装配方法,还有其他方式进行端子300、第二C形环500的装配,比如参照第一C形环400的装配,可以先把端子300完全装入安装孔210后,再装入第二C形环500进行固定。需要理解的是,第二卡位凸起240、第三限位凸起310、第二装配凹槽320(虚体结构)可以为环形或者扇环形。
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配凹槽320为环形。
第二装配凹槽320为环形,便于第二C形环500装入到第二装配凹槽320内的任意位置,不需要额外进行对准校正,使得第二C形环500装配更加方便。
参照图4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21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固定凸起260,第二卡位凸起240设置在安装孔210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装配凹槽320均设置在端子300的外侧壁上,(当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时)固定凸起260的顶面用于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
设置有固定凸起260,使得在端子300装配过程中,端子300的外侧壁(或者说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和安装孔210侧壁会具有一定的空隙(端子300可以产生径向位移),既便于装入端子300,也防止端子300和安装孔210相互磨损;而在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时,固定凸起260的顶面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使得端子300被固定住了(端子300不能产生径向位移了)。需要理解的是,固定凸起260顶面远离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或者圆角,便于在推入端子300时,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移动抵接到固定凸起260的顶面。
参照图2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C形环500外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或者圆角。
参照上述的端子300装配过程,第二C形环500外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或者圆角,在装配时,使得倒角端(圆角端)对准安装孔210,再将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推入安装孔210,便于第二C形环500越过第二卡位凸起240,第二C形环500不会被第二卡位凸起240挡住,使得第二C形环500能够顺利地由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移动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
参照图4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210的侧壁设置有定位凸起250,定位凸起250用于抵接端子300的外侧壁。
参照本实施例,端子300的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和胶芯200的安装孔210外侧壁(或者说固定凸起260的顶面)抵接,对端子300进行限位定位,使得端子300不会径向移动,此为一个对端子300的径向限位点;而设置有定位凸起250,定位凸起250抵接端子300的外侧壁,从而产生另一个对端子300的径向限位点,两个径向限位点相结合,使得端子300被更加牢固稳定地固定住,端子300整体不易产生径向移动。需要理解的是,正是由于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和胶芯200的安装孔210外侧壁抵接,形成一个对端子300的径向限位点,使得端子300外侧壁的其他部分和安装孔210的侧壁是具有一定间隙的,所以通过设置定位凸起250形成第二个径向限位点,两个径向限位点相结合,使得端子300被更加牢固稳定地固定住。需要理解的是,定位凸起250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需要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顶面抵接端子300外侧壁(或者安装孔210侧壁),来形成一个对端子300的径向限位点;还可以是第三限位凸起310的顶面抵接安装孔210侧壁,来形成一个对端子300的径向限位点。需要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端子300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凸起250,定位凸起250用于抵接安装孔210的侧壁。
参照图1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尾部附件120,尾部附件120的一端和壳本体110的一端连接,壳本体110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111,尾部附件120设置有第二容纳通孔121,第一容纳通孔111和第二容纳通孔121连通,第二卡位凸起240设置在安装孔210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装配凹槽320均设置在端子300的外侧壁上,第二C形环500远离尾部附件120,第三限位凸起310靠近尾部附件120。
尾部附件120和壳本体110可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一体成型等。需要理解的是,连接器实际使用时,连接器通过尾部附件120的另一端固定在A物体上,此时A物体的导电体(或者说端子300)抵接连接器端子300的一端,而需要连接B物体时,B物体通过壳本体11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器上,B物体的导电体(或者说端子300)抵接连接器端子300的另一端。故在实际使用时(连接器被固定在A物体上,等待或者已经和B物体活动连接),端子300的一端是始终被A物体抵接限位的,而第二C形环500远离尾部附件120、第三限位凸起310靠近尾部附件120,使得端子300(第三限位凸起310)相当于被A物体及第二卡位凸起240夹持固定在中间,此时即使第二C形环500意外脱离第二装配凹槽320,对端子300的固定也不会产生影响,端子300的位置也不会变化,从而使得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故障率降低。
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二卡位凸起240设置在端子300的外侧壁上、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装配凹槽320均设置在安装孔210的侧壁时,第二C形环500靠近尾部附件120,第三限位凸起310远离尾部附件120,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的效果,为上述结构的简单替换。需要理解的是,“远离”“靠近”没有具体的参数限制,只是说明尾部附件120、第二C形环500、第三限位凸起310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C形环500位于第二卡位凸起240和定位凸起250之间。
在连接器装配完成后(正常形态的连接器中),第二C形环500位于第二卡位凸起240和定位凸起250之间,使得第二C形环500即使意外脱离第二装配凹槽320,也会被第二卡位凸起240(或者第三限位凸起310)和定位凸起250挡住,不会从安装孔210内脱落;特别是在上述情况下,端子300被A物体和第二卡位凸起240夹持固定住,而第二C形环500也不会从安装孔210内脱落,掉入其他设备中,影响其他设备使用(比如掉入其他设备的齿轮中,卡住齿轮)。所以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所产生的故障率。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尾部附件120,尾部附件120的一端和壳本体110的一端连接,尾部附件120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壳本体110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111,尾部附件120设置有第二容纳通孔121,第一容纳通孔111和第二容纳通孔121连通,尾部附件120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两对扁位122。
扁位122,是指零件外形为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导致零件难以固定时,在零件上加工(或者塑造)而形成的扁平部位,用于固定或者夹紧,特别是用于扳手类工具夹持。扁位122为机械上常用的结构,比如参照公开号为CN111069502B的发明授权专利《零件锻造装置及零件锻造方法》,为扁位122的加工装置及方法。需要理解的是,尾部附件120的扁位122为便于扳手类工具夹持的结构,故尾部附件120的扁位122为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扁位122分别位于尾部附件120的两侧,相对设置,便于扳手类工具分别夹持两个扁位122,进行旋拧。
尾部附件120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内螺纹或者外螺纹),在实际使用时,连接器通过尾部附件120另一端的螺纹螺纹连接其他物体,将连接器固定在其他物体上,为了保证连接器固定牢靠,需要使用扳手类工具(比如普通扳手、扭矩扳手)拧紧;故设置有成对扁位122,便于扳手类工具夹持,而扁位122设置有至少两对,则是为了在特殊工况下,也能旋拧尾部附件120,比如连接器的外侧壁靠近墙壁或者其他壁面,而当一个扁位122旋拧到正对该壁面时,壁面和扁位122之间的距离过小,导致扳手无法伸入壁面和扁位122之间,不能夹持该扁位122,此时就可以夹持另一对扁位122来旋拧连接器了。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位,将胶芯200插入到壳本体110的第一容纳通孔111内,使得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一端抵接壳本体110的第一限位凸起112,并使壳本体110的限转凸条114插入到限转槽230内,使得胶芯200的安装孔210相对壳本体110的第一定位键槽130形成预定角度;固定胶芯,将第一C形环400压入到壳本体110的第一装配槽内,第一C形环400弹起,使得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抵接第一C形环400,将胶芯200固定在第一容纳通孔111内;装入端子,将第二C形环500压入到端子300外侧壁的第二装配凹槽320内,将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插入到胶芯200的安装孔210内,推动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深入安装孔210,使第二C形环500越过胶芯200的第二卡位凸起240后弹起,从而使得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抵接端子300的第三限位凸起310,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抵接第二C形环500。
需要理解的是,固定胶芯步骤在选位步骤之后,而装入端子步骤则可以在固定胶芯步骤之前,也可以在固定胶芯步骤之后,或者在选位步骤之前,也可以在选位步骤之后,为了便于装配,装入端子步骤一般处在固定胶芯步骤之后。
选位步骤:
“胶芯200的安装孔210相对壳体100的第一定位键槽130形成预定角度”,而端子300安装在安装孔210内,故也可以说是端子300相对第一定位键槽130的位置。而预定角β及预定角度的定义参照上述的内容。同样参照上述关于连接器使用进行区分以及防呆的内容,通过选位步骤,同一规格的连接器可以具有不同的预定角度,使得同一规格的连接器也可以进行区分,便于区分同一设备上应用了多个同一规格连接器的不同电路接口,并且可以在连接器连接其他物体时进行防呆。
固定胶芯步骤:
实际装配时,先将胶芯200装入到壳本体110的第一容纳通孔111中,完成选位步骤,使得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一端抵接在壳本体110的第一限位凸起112上,之后进行固定胶芯步骤,先使用外力压合第一C形环400,使得第一C形环400的内壁尽量紧贴在胶芯200的外侧壁上(第一C形环4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靠近甚至彼此碰触到,第一C形环400直径变小),将第一C形环400朝着第一装配凹槽113移动,当第一C形环400移动到第一装配凹槽113的内侧(指向第一装配凹槽113圆心的方向为内侧方向)时(此时一般第一C形环400抵接到了胶芯200的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撤除外力作用,第一C形环400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第一C形环4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远离,第一C形环400直径变大,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第一C形环400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一装配凹槽113内(第一C形环400的另一部分从第一装配凹槽113内凸伸出,抵接第一卡位凸起220的另一端),第一C形环400受到第一装配凹槽113和第一卡位凸起220的限制,被固定在第一装配凹槽113内,而第一卡位凸起220被第一C形环400和第一限位凸起112夹在中间,从而被固定住,即把胶芯200固定住了。
装入端子步骤,参照上述的“端子300、第二C形环500的装配方法”:
先将第二C形环500装入端子300的第二装配凹槽320中,之后使用外力压合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C形环500的内壁尽量紧贴在第二装配凹槽320的槽底面上(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靠近甚至彼此碰触到,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小);将端子300及第二卡位凸起240插入到胶芯200的安装孔210内,推入端子300,当第二C形环500也进入到安装孔210内时,外力被撤除,第二C形环500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远离,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大,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第二C形环500的一部分仍然嵌入在第二装配凹槽320内,被第二装配凹槽320限位,但是第二C形环500的一部分外侧壁抵接在安装孔210的侧壁上;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端子300上的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C形环500逐渐靠近安装孔210侧壁上的第二卡位凸起240;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第二C形环500抵接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C形环500的外侧壁抵接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顶面,此时第二C形环500受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限制,第二C形环500被压合(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靠近甚至彼此碰触到,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小);继续推入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第二C形环500越过第二卡位凸起240,第二C形环500到了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使得第二C形环500的外侧壁和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顶面脱离接触,故第二C形环500受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限制消失,第二C形环500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状(第二C形环500的首端和末端彼此远离,第二C形环500直径变大,或者说重新恢复到原有的大小),第二C形环500的一部分仍然嵌入在第二装配凹槽320内,被第二装配凹槽320限位,而第二C形环500的另一部分从第二装配凹槽320内凸伸出,抵接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与上述步骤同时发生(或者比上述步骤稍晚发生),端子300外侧壁上的第三限位凸起310抵接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使得端子300受到第二卡位凸起240的限位作用,端子300及第二C形环500不能再继续推入安装孔210了,而此时,第二卡位凸起240的一端抵接第三限位凸起310,第二卡位凸起240的另一端抵接第二C形环500,使得第二卡位凸起240被限制在第三限位凸起310和第二C形环500之间,第二卡位凸起240相对端子300不能随意移动了,即端子300被固定住了。连接器设置有上述结构,故可以使用上述的装配方式来进行端子300的装配,使得端子300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且端子300对安装孔210无压力施加(或者是施加的压力很小),而胶芯200刚性较强,故胶芯200即使插入端子300数很多,胶芯200也不会变形。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安装方法,端子300和胶芯200卡扣连接,胶芯200不会变形,且端子300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参照图1和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尾件安装步骤,将尾部附件120螺纹连接在壳本体110上,使用外部工具夹紧尾部附件120上的扁位122,旋转外部工具,从而拧紧尾部附件120。
参照上述内容,尾部附件120上的多对扁位122不仅有利于连接器连接其他物体,同时在连接器组装时,也能利用外部工具将尾部附件120拧紧,使得尾部附件120牢固地固定在壳本体110上。外部工具为扳手类工具,比如普通扳手、扭矩扳手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通孔;
胶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所述胶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胶芯由塑胶制成;
端子,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端子和所述胶芯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C形环,所述第一容纳通孔的侧壁和所述胶芯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卡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装配凹槽,所述第一C形环用于装入所述第一装配凹槽,使所述第一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C形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通孔的侧壁和所述胶芯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限转凸条,另一个设置有限转槽,所述限转凸条用于插入所述限转槽,使所述胶芯不能在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定位键槽,所述限转槽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限转凸条插入到不同的所述限转槽中,使得所述端子相对所述第一定位键槽的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定位键槽用于外连外部零件时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C形环,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和所述端子的外侧壁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卡位凸起,另一个设置有第三限位凸起和第二装配凹槽,所述第二C形环用于装入所述第二装配凹槽,使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C形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固定凸起,第二卡位凸起设置在安装孔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和第二装配凹槽均设置在端子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凸起的顶面用于抵接第三限位凸起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抵接所述端子的外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尾部附件,所述尾部附件的一端和所述壳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壳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纳通孔,所述尾部附件设置有第二容纳通孔,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和所述第二容纳通孔连通,第二卡位凸起设置在安装孔的侧壁,第三限位凸起和第二装配凹槽均设置在端子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C形环远离所述尾部附件,所述第三限位凸起靠近所述尾部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形环位于所述第二卡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凸起之间。
10.一种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选位,将胶芯插入到壳本体的第一容纳通孔内,使得所述胶芯的第一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壳本体的第一限位凸起,并使所述壳本体的限转凸条插入到所述限转槽内,使得所述胶芯的安装孔相对所述壳本体的所述第一定位键槽形成预定角度;
固定胶芯,将第一C形环压入到所述壳本体的第一装配槽内,所述第一C形环弹起,使得所述胶芯的第一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C形环,将所述胶芯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通孔内;
装入端子,将第二C形环压入到端子外侧壁的第二装配凹槽内,将所述端子及所述第二C形环插入到胶芯的安装孔内,推动所述端子及所述第二C形环深入所述安装孔,使所述第二C形环越过所述胶芯的第二卡位凸起后弹起,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一端抵接所述端子的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卡位凸起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C形环。
CN202111279323.5A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Pending CN1140943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323.5A CN114094375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9323.5A CN114094375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4375A true CN114094375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98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9323.5A Pending CN114094375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94375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2888Y (zh) * 2003-05-29 2004-08-11 盛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US20090053929A1 (en) * 2007-08-24 2009-02-26 Donald Andrew Burri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102544883A (zh) * 2011-12-19 2012-07-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绳脱落连接器
CN206539809U (zh) * 2017-02-08 2017-10-03 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 水管与龙头阀芯座快速拆装结构
CN107947430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深圳市正德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端盖及电机
US20180331453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Receptacle housing and receptacle
CN208499194U (zh) * 2018-07-13 2019-02-15 福建锐洁源智能厨卫有限公司 一种瓶口快速拆装结构
CN209051337U (zh) * 2018-11-06 2019-07-02 昆山龙成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升降式汽车杯托
CN110112618A (zh) * 2019-05-15 2019-08-09 常州琥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插头
CN209389360U (zh) * 2019-02-25 2019-09-13 惠州领先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件连接组件及连接器
CN209561784U (zh) * 2019-05-15 2019-10-29 常州琥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
CN209638619U (zh) * 2019-02-21 2019-11-15 青岛博怀水暖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集水器的连接结构及滑动环
CN210779111U (zh) * 2019-09-24 2020-06-16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套筒及电连接器
CN212107315U (zh) * 2020-04-29 2020-12-08 广东联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柔性密封自锁承插聚氯乙烯实壁管
CN213026624U (zh) * 2020-08-26 2021-04-2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的固定安装结构
CN213271496U (zh) * 2020-09-18 2021-05-25 施木和 卫浴软管的改良结构
CN216563639U (zh) * 2021-10-29 2022-05-17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2888Y (zh) * 2003-05-29 2004-08-11 盛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连接器结构
US20090053929A1 (en) * 2007-08-24 2009-02-26 Donald Andrew Burri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102544883A (zh) * 2011-12-19 2012-07-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绳脱落连接器
CN206539809U (zh) * 2017-02-08 2017-10-03 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 水管与龙头阀芯座快速拆装结构
US20180331453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Receptacle housing and receptacle
CN107947430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深圳市正德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端盖及电机
CN208499194U (zh) * 2018-07-13 2019-02-15 福建锐洁源智能厨卫有限公司 一种瓶口快速拆装结构
CN209051337U (zh) * 2018-11-06 2019-07-02 昆山龙成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升降式汽车杯托
CN209638619U (zh) * 2019-02-21 2019-11-15 青岛博怀水暖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分集水器的连接结构及滑动环
CN209389360U (zh) * 2019-02-25 2019-09-13 惠州领先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件连接组件及连接器
CN110112618A (zh) * 2019-05-15 2019-08-09 常州琥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插头
CN209561784U (zh) * 2019-05-15 2019-10-29 常州琥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头电连接器插头
CN210779111U (zh) * 2019-09-24 2020-06-16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套筒及电连接器
CN212107315U (zh) * 2020-04-29 2020-12-08 广东联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柔性密封自锁承插聚氯乙烯实壁管
CN213026624U (zh) * 2020-08-26 2021-04-2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插针的固定安装结构
CN213271496U (zh) * 2020-09-18 2021-05-25 施木和 卫浴软管的改良结构
CN216563639U (zh) * 2021-10-29 2022-05-17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2117B2 (en) Quick connect power connector system
EP2276120B1 (en) Electrical charger
EP295040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618170A (zh)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6563639U (zh) 一种连接器
JPWO2015012013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ツール交換装置
US2018003418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anti-decoupling features
CN2102244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头
CN219874309U (zh) 储能连接器
CN114094375A (zh) 一种连接器及安装方法
CN210123821U (zh) 卡口式集束射频连接器组件
US6722922B2 (en) Heavy duty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899712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8432062B (zh) 用于固定具有第一和第二配套结构的电连接器的夹杯
CN115207663A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及外导体
CN210576622U (zh) 一种母头接触件及其连接器
CN220753870U (zh) 连接器及其螺钉装置
CN109038012B (zh) 连接器
CN217934379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209410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器插头
CN220189934U (zh) 一种防止误插旋转储能连接器
CN216872333U (zh) 插拔连接器及高频数字脑电图机
CN219419599U (zh) 一种端子锁定件及连接器
CN218863546U (zh) 一种阀芯处凹凸定位的快插公母头
CN214625474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