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9613B -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9613B
CN114089613B CN202010855482.4A CN202010855482A CN114089613B CN 114089613 B CN114089613 B CN 114089613B CN 202010855482 A CN202010855482 A CN 202010855482A CN 114089613 B CN114089613 B CN 114089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powder
opening
plate
concave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5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9613A (zh
Inventor
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8554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9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9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9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9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9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碳粉补给组件包括:碳粉收纳板,碳粉补给口贯穿碳粉收纳板;开闭板,位于碳粉收纳板下侧,具有第一开口,开闭板可相对碳粉收纳板移动,使得第一开口对准碳粉补给口或者与碳粉补给口相错开,以打开或者关闭碳粉补给口;密封材部,固设于开闭板上,且位于开闭板与碳粉收纳板之间,密封材部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对准第一开口;其中,朝向碳粉收纳板的密封材部表面上具有环绕第二开口的凹陷部,凹陷部呈环形,或者,凹陷部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凹陷单元,凹陷单元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凹陷,其中任一凹陷单元的子凹陷相间隔处对准另一凹陷单元的子凹陷。所述碳粉补给组件有助于减少碳粉泄露。

Description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涉及具有防碳粉泄露功能的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碳粉补给组件10位于碳粉瓶及现象部20之间,用于实现现象部20内碳粉补给。碳粉补给组件10具有碳粉补给口,现象部20具有与碳粉补给口相对准的碳粉进给口。所述碳粉补给口打开,碳粉瓶内的碳粉经由所述碳粉补给口及所述碳粉进给口进入所述现象部20,实现碳粉补给。所述碳粉补给口关闭,则停止向所述现象部20内供给碳粉。
现有碳粉补给组件10具有碳粉泄露的风险,结构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降低发生碳粉泄露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粉补给组件,位于碳粉瓶及现象部之间,所述碳粉补给组件具有碳粉补给口;所述碳粉补给口打开,适于碳粉瓶内的碳粉由所述碳粉补给口进入所述现象部;所述碳粉补给口关闭,适于停止向所述现象部内供给碳粉;所述碳粉补给组件包括:碳粉收纳板,所述碳粉补给口贯穿所述碳粉收纳板;开闭板,位于所述碳粉收纳板下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开闭板可相对所述碳粉收纳板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或者与所述碳粉补给口相错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碳粉补给口;密封材部,固设于所述开闭板上,且位于所述开闭板与所述碳粉收纳板之间,所述密封材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准所述第一开口;其中,朝向所述碳粉收纳板的所述密封材部表面上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呈环形,或者,所述凹陷部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凹陷单元,所述凹陷单元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凹陷,其中任一所述凹陷单元的子凹陷相间隔处对准另一所述凹陷单元的所述子凹陷。
本发明的发明人的深入研究发现,所述凹陷部呈环形,或者所述凹陷部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所述凹陷单元,均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二开口封闭式包围,以减少碳粉泄露。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还包括:导向板,位于所述碳粉收纳板下侧,所述开闭板位于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密封材部之间,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碳粉收纳板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导向板具有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的第三开口,所述开闭板沿所述导向板移动;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碳粉收纳板长度均为第一长度,所述密封材部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在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上,所述碳粉收纳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密封材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间相对所述导向板移动。
由此,保持所述密封材部始终压缩在所述碳粉收纳板与所述导向板之间,使得所述密封材部的不同区域受到均衡的压力,避免所述密封材部受压力差影响发生局部翘曲,进而防止所述密封材部带动所述开闭板一同翘曲,以免所述开闭板与所述导向板间产生间隙使碳粉容易进入并存留下来,也预防碳粉沿倾斜的所述密封材部表面泄露至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密封材部包括密封板体及密封膜层,所述密封膜层固设于所述密封板体顶部表面。
所述密封膜层材质光滑,适于减小所述密封板体与所述碳粉收纳板间的摩擦力,降低相对移动对所述密封板体或所述碳粉收纳板造成的磨损。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密封板体上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密封膜层上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及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所述凹陷部。
由此,碳粉进入所述凹陷部后,被限制于所述凹陷部构成的凹槽空间内,从而降低碳粉进入所述开闭板与所述导向板间的间隙,或者落入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的风险。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密封板体顶部表面呈平面状,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密封膜层内。
所述密封膜层内的所述凹陷部为碳粉提供容纳空间,减少碳粉泄露。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密封膜层,或者,所述凹陷部深度小于所述密封膜层厚度。
当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密封膜层时,所述凹陷部呈开口状,由于所述密封板体材质较软,开口状的所述凹陷部露出向上凸起的部分密封板体材料。又由于所述密封板体内具有多个微小孔洞,因而所述凹陷部露出的密封板体内的孔洞能够起到容纳碳粉的作用,从而降低碳粉发生泄露的风险。
前述当所述凹陷部深度小于所述密封膜层厚度时,所述凹陷部呈凹槽状,凹槽空间可用于容纳碳粉,以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泄露。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开闭板还具有推板,所述推板凸出于所述开闭板底部;所述导向板还具有第四开口,所述推板由所述第四开口伸出;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所述开闭板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端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于所述碳粉收纳板上,所述弹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四端部上,所述弹簧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伸缩;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的第一中心线,所述开闭板具有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所述密封材部具有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的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第二中心线及第三中心线相对准,所述弹簧对准所述第三中心线。
所述弹簧对准所述第三中心线,有助于提高所述开闭板对称的两侧在所述弹簧弹性力作用下的运动的一致性,避免所述开闭板在运动过程中向左右两侧晃动,以免密封材部上的碳粉撒落。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朝向所述碳粉收纳板的所述导向板表面上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开口的沉孔,所述沉孔呈环形,或者,所述沉孔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沉孔单元,所述沉孔单元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沉孔,其中任一所述沉孔单元的子沉孔相间隔处对准另一所述沉孔单元的所述子沉孔。
所述沉孔呈环形,或者,所述沉孔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沉孔单元,均可实现所述沉孔部整体对所述第三开口的封闭式环绕,容纳落至所述导向板上的碳粉,防止碳粉阻塞所述开闭板沿所述导向板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沉孔深度小于所述导向板厚度。
由此,所述沉孔呈凹槽状,凹槽空间可用于储存所述待处理碳粉,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进一步泄露。
在上述碳粉补给组件中,所述沉孔贯穿所述导向板;还包括:贴片,所述贴片位于所述导向板底部表面上,所述贴片覆盖所述沉孔底部。
所述贴片与所述沉孔内壁围成凹槽状结构,所述贴片表面作为所述凹槽状结构的底壁。所述凹槽状结构适于储存落至所述导向板上的碳粉,避免碳粉泄露。
本发明的碳粉补给组件能够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由此能够带来如上所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D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一种碳粉补给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碳粉收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密封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开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碳粉补给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碳粉收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开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密封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所示碳粉补给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15是其他实施例的密封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密封材部的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另一实施例的密封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密封材部的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密封材部的B区域沿A1A2割线的剖面图;
图20是其他实施例图17所示的密封材部的B区域沿A1A2割线的剖面图;
图21是另一实施例图17所示的密封材部的B区域沿A1A2割线的剖面图;
图22是图8所示的碳粉补给组件撤去导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C区域的放大图;
图24是其他实施例的导向板上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另一实施例的沉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至图7,现结合一种碳粉补给组件进行分析,所述碳粉补给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碳粉收纳板30、密封材部40、开闭板50及导向板60。所述碳粉收纳板30具有碳粉补给口21(参考图4),所述密封材部40具有第一开口41(参考图5),所述开闭板50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41相对应的第二开口51(参考图6),所述导向板60具有与所述碳粉补给口21相对应的第三开口61(参考图7)。所述碳粉收纳板30与所述导向板60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密封材部40固设于开闭板50上。所述开闭板50可相对所述碳粉收纳板30移动,并带动所述密封材部40一同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41及所述第二开口51与所述碳粉补给口21相对准或者相错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碳粉补给口21。
所述开闭板50底部设推板52(参考图6),所述导向板60还具有第四开口62(参考图7),所述推板52伸出所述第四开口62。所述碳粉收纳板30及所述开闭板50间设弹簧70(参考图3)。将现象部推入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推板52被推动,所述开闭板50带动所述密封材部40移动,使得所述碳粉补给口21、所述第一开口41、所述第二开口51及所述第三开口61均相对准,以向所述现象部补给碳粉。所述弹簧70适于实现所述开闭板50及所述密封材部40复位,从而关闭所述碳粉补给口21。
当进行一次碳粉补给后,所述碳粉补给口21关闭,所述密封材部40顶部表面封堵所述碳粉补给口21,因而被封堵的碳粉堆叠于所述碳粉补给口21露出的所述密封材部40顶部表面上。所述密封材部40顶部表面平整光滑,后续进行下一次碳粉补给,当所述开闭板50移动时,部分碳粉附于所述密封材部40表面一起移动,有泄露风险,容易进入所述开闭板50与所述导向板60间的间隙,或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污染机器。
发明人对上述碳粉补给组件进行了研究,经创造性劳动,发明人注意到,通过在密封材部表面上设凹陷部,能够减少碳粉泄露。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启示下能够实现它们的多种替代方式,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参考图8,一种碳粉补给组件100,位于碳粉瓶及现象部之间,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具有碳粉补给口201;所述碳粉补给口201打开,适于碳粉瓶内的碳粉由所述碳粉补给口201进入所述现象部;所述碳粉补给口201关闭,适于停止向所述现象部内供给碳粉。
参考图9,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包括:碳粉收纳板200,所述碳粉补给口201贯穿所述碳粉收纳板200。
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所述碳粉收纳板2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210及第二端部220。所述碳粉补给口20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的材料为树脂。
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还包括:开闭板400,位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下侧,具有第一开口401,所述第一开口401贯穿所述开闭板400。所述开闭板400可相对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401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201(参考图9)或者与所述碳粉补给口201相错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碳粉补给口2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闭板400还具有推板410,所述推板410凸出于所述开闭板400底部。推动所述推板410,所述开闭板400相对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移动,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x。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410由非封闭的刻痕线411围成,所述刻痕线411呈U形,所述推板410借助所述刻痕线411向下弯折。
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所述开闭板40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420及第四端部430,所述第三端部420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10(参考图9),所述第四端部430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20(参考图9)。所述第一开口401靠近所述第三端部420。
参考图11,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还包括:弹簧110,所述弹簧110一端设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上,所述弹簧110另一端设于所述第四端部430上,所述弹簧110沿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伸缩。
所述弹簧110适于在所述推板410被推动后实现所述开闭板400的自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上设第一固定件611,所述开闭板400的所述第四端部430上设第二固定件612,所述弹簧110两端设挂钩,分别勾住所述第一固定件611及所述第二固定件612。
参考图12,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还包括:密封材部300,固设于所述开闭板400上,且位于所述开闭板400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之间,所述密封材部300具有第二开口301,所述第二开口301对准所述第一开口4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材部300覆盖所述开闭板400(参考图10)顶部表面。所述密封材部300利用双面胶粘贴在所述开闭板400上。
相较于所述开闭板400,所述密封材部300材质较软。当所述碳粉补给口201关闭时,所述密封材部300位于所述开闭板400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之间,利于填充所述开闭板400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间的间隙,有助于提高对所述碳粉补给口201的封堵效果。
参考图13,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还包括:导向板500,位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下侧,所述开闭板400位于所述导向板500与所述密封材部300之间,所述导向板500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导向板500具有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201的第三开口501,所述开闭板400(参考图10)沿所述导向板500移动。
所述导向板500适于为所述开闭板400起到导向作用,限制所述开闭板400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两侧设卡扣621(参考图9),所述导向板500两侧设卡孔622,所述卡扣621与所述卡孔622相匹配,以实现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与所述导向板500的固定连接。
参考图14,所述导向板500还具有第四开口502,所述推板410由所述第四开口502伸出所述导向板500底部。
综上,由上至下,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依次包括:所述碳粉收纳板200、所述密封材部300、所述开闭板400及所述导向板500。将现象部推入图像形成装置时,所述推板410被推动,所述开闭板400发生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401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201,此时所述碳粉补给口201、所述第二开口301、所述第一开口401及所述第三开口501均相对准,碳粉瓶内的碳粉依次经过所述碳粉补给口201、所述第二开口301、所述第一开口401及所述第三开口501进入所述现象部。将现象部抽出时,所述开闭板400在所述弹簧110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所述第一开口401与所述碳粉补给口201相错开,所述碳粉补给口201关闭,停止向所述现象部补给碳粉。
如图12所示,朝向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的所述密封材部300表面上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开口301的凹陷部310。
当进行一次碳粉补给后,所述碳粉补给口201(参考图8)关闭,所述密封材部300顶部表面封堵所述碳粉补给口201,因而被封堵的碳粉堆叠于所述碳粉补给口201露出的所述密封材部300顶部表面上。后续进行下一次碳粉补给,当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时,部分碳粉附于所述密封材部300表面一起移动,所述部分碳粉为待处理碳粉,有泄露风险。所述凹陷部310适于降低所述待处理碳粉进入所述开闭板400与所述导向板500间的间隙,或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污染机器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310呈环形。所述凹陷部310采用封闭形式环绕所述第二开口301。
当所述凹陷部310呈环形时,所述凹陷部31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凹陷部310内外环绕。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310呈矩形环状,且所述凹陷部310数量为多个,所述凹陷部310的深度相同。
参考图15及图16,在其他实施例中,呈矩形环状的所述凹陷部310由第一侧边311、第二侧边312、第三侧边313及第四侧边314围成。其中,所述第一侧边311与所述第二侧边312相对,所述第三侧边313与所述第四侧边314相对,所述第一侧边311及所述第二侧边3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三侧边313及所述第四侧边314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侧边311及所述第二侧边312的深度相同,均为第一深度;所述第三侧边313及所述第四侧边314的深度相同,均为第二深度,所述第一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深度。
由于所述密封材部300沿所述第一方向x移动,因而所述待处理碳粉更容易沿所述第一方向x移动进而由所述密封材部300上泄露,所述第一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深度,有助于提高对所述待处理碳粉的防泄露效果。
参考图17及图1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310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凹陷单元320,所述凹陷单元320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凹陷321,其中任一所述凹陷单元320的子凹陷321相间隔处对准另一所述凹陷单元320的所述子凹陷321。
单个所述凹陷单元320采用非封闭形式环绕所述第二开口301。多个所述凹陷单元320相配合,实现所述凹陷部310整体对所述第二开口301的封闭式环绕。
所述子凹陷321的形状任意,例如为长方形、圆形或者菱形。
上述所述凹陷部310呈环形,或者所述凹陷部310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所述凹陷单元320,均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二开口301封闭式包围,保证所述凹陷部310对所述待处理碳粉的限制效果,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由缺口移至所述凹陷部310外围进而泄露。
参考图19,所述密封材部300包括密封板体330及密封膜层340,所述密封膜层340固设于所述密封板体330顶部表面。
所述密封膜层340材质光滑,适于减小所述密封板体330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参考图9)间的摩擦力,降低相对移动对所述密封板体330或所述碳粉收纳板200造成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膜层340材料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体330呈海绵状,所述密封板体330内具有多个微小孔洞。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体330上具有第一凹陷部351,所述密封膜层340上具有第二凹陷部352,所述第二凹陷部352与所述第一凹陷部351相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352及所述第一凹陷部351形成所述凹陷部310(参考图17)。
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351呈凹槽状,所述第二凹陷部352也呈凹槽状。所述待处理碳粉进入所述凹陷部310后,被限制于所述凹陷部310构成的凹槽空间内,从而降低所述待处理碳粉进入所述开闭板400与所述导向板500间的间隙,或者落入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的风险。
参考图2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体330顶部表面呈平面状,所述凹陷部310位于所述密封膜层340内,所述凹陷部310贯穿所述密封膜层340。
其中,当所述凹陷部310贯穿所述密封膜层340时,所述凹陷部310呈开口状,由于所述密封板体330材质较软,开口状的所述凹陷部310露出向上凸起的部分密封板体330材料。又由于所述密封板体330内具有多个微小孔洞,因而所述凹陷部310露出的密封板体330内的孔洞能够起到容纳所述待处理碳粉的作用,从而降低所述待处理碳粉发生泄露的风险。再者,由于所述凹陷部310仅露出小部分的所述密封板体330,大部分所述密封板体330表面被所述密封膜层340覆盖,因此所述密封膜层340仍能起到降低摩擦力的作用,防止所述密封板体330磨损影响密封性能。
参考图2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板体330顶部表面呈平面状,所述凹陷部310位于所述密封膜层340内,所述凹陷部310深度小于所述密封膜层340厚度。
当所述凹陷部310深度小于所述密封膜层340厚度时,所述凹陷部310呈凹槽状,凹槽空间可用于容纳所述待处理碳粉,以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泄露。
结合参考图9、10、12及13,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所述导向板500长度L1与所述碳粉收纳板200长度L2均为第一长度,所述密封材部300长度L3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密封材部300在所述第一端部210及所述第二端部220间相对所述导向板500移动。所述开闭板400长度L4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密封材部300长度L3。
参考图22及图23,在所述密封材部300发生移动的前后状态下,以及所述密封材部300移动过程中,所述密封材部300的两端均保持夹在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与所述导向板500之间,不会自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的端部露出。
保持所述密封材部300始终压缩在所述碳粉收纳板200与所述导向板500之间,使得所述密封材部300的不同区域受到均衡的压力,避免所述密封材部300受压力差影响发生局部翘曲,进而防止所述密封材部300带动所述开闭板400一同翘曲,以免所述开闭板400与所述导向板500间产生间隙使所述待处理碳粉容易进入并存留下来,也预防所述待处理碳粉沿倾斜的所述密封材部300表面泄露至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
结合参考图8、10、12及13,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500具有沿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的第一中心线701,所述开闭板400具有沿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的第二中心线702,所述密封材部300具有沿所述开闭板400移动方向的第三中心线703,所述第一中心线701、第二中心线702及第三中心线703相对准,所述弹簧110对准所述第三中心线703。
所述导向板500以所述第一中心线701为轴两侧对称,所述开闭板400以所述第二中心线702为轴两侧对称,所述密封材部300以所述第三中心线703为轴两侧对称。所述第一中心线701、第二中心线702及第三中心线703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相互平行,所述竖直面垂直于所述开闭板400表面。
所述弹簧110对准所述第三中心线703,即所述弹簧110对准所述导向板500、所述开闭板400及所述密封材部300的中心线,有助于提高所述开闭板400对称的两侧在所述弹簧110弹性力作用下的运动的一致性,保证所述开闭板400以直线的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x相对所述导向板500移动,避免所述开闭板400在运动过程中向左右两侧晃动,防止所述开闭板400进一步带动所述密封材部300向左右两侧晃动,以免所述密封材部300向左右两侧晃动导致所述密封材部300上的所述待处理碳粉撒落。
参考图24,其他实施例中,朝向所述碳粉收纳板200的所述导向板500(参考图13)表面上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开口501的沉孔510。
所述沉孔510适于容纳落至所述导向板500上的所述待处理碳粉,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阻塞所述开闭板400(参考图10)沿所述导向板500的相对移动。
图2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沉孔510呈环形。所述沉孔510采用封闭形式环绕所述第三开口501(参考图13)。
当所述沉孔510呈环形时,所述沉孔51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沉孔510内外环绕。
参考图2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沉孔510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沉孔单元520,所述沉孔单元520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沉孔521,其中任一所述沉孔单元520的子沉孔521相间隔处对准另一所述沉孔单元520的所述子沉孔521。
单个所述沉孔单元520采用非封闭形式环绕所述第三开口501(参考图13)。多个所述沉孔单元520相配合,实现所述沉孔510部整体对所述第三开口501的封闭式环绕。
所述子沉孔521的形状任意,例如为长方形、圆形或者菱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孔510深度小于所述导向板500(参考图13)厚度,所述沉孔510呈凹槽状,凹槽空间可用于储存所述待处理碳粉,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进一步泄露。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导向板500的材料为钣金时,所述沉孔510贯穿所述导向板500,所述沉孔510呈开口状。所述碳粉补给组件100还包括:贴片,所述贴片位于所述导向板500底部表面上,所述贴片覆盖所述沉孔510底部。
对于钣金材料的所述导向板500,相较于制作凹槽状的沉孔,制作贯穿所述导向板500的所述沉孔510工艺上更为简单。
所述贴片与所述沉孔510内壁围成凹槽状结构,所述贴片表面作为所述凹槽状结构的底壁。所述凹槽状结构适于储存落至所述导向板500上的所述待处理碳粉,避免所述待处理碳粉影响所述开闭板400沿所述导向板500移动,也防止所述待处理碳粉泄露至图像形成装置机器内部引起污染。
其中,所述贴片材料为PE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片覆盖除所述第三开口501(参考图13)及所述第四开口502(参考图13)外的所述导向板500的整个底部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贴片还可以仅覆盖所述沉孔510底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100。
上述碳粉补给组件100能够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由此能够带来如上所述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碳粉补给组件,位于碳粉瓶及现象部之间,所述碳粉补给组件具有碳粉补给口;所述碳粉补给口打开,适于碳粉瓶内的碳粉由所述碳粉补给口进入所述现象部;所述碳粉补给口关闭,适于停止向所述现象部内供给碳粉;
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粉收纳板,所述碳粉补给口贯穿所述碳粉收纳板;
开闭板,位于所述碳粉收纳板下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开闭板可相对所述碳粉收纳板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开口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或者与所述碳粉补给口相错开,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碳粉补给口;
密封材部,固设于所述开闭板上,且位于所述开闭板与所述碳粉收纳板之间,所述密封材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准所述第一开口;
其中,朝向所述碳粉收纳板的所述密封材部表面上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呈环形,或者,所述凹陷部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凹陷单元,所述凹陷单元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凹陷,其中任一所述凹陷单元的子凹陷相间隔处对准另一所述凹陷单元的所述子凹陷;
其中,所述碳粉补给组件还包括:
导向板,位于所述碳粉收纳板下侧,所述开闭板位于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密封材部之间,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碳粉收纳板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导向板具有对准所述碳粉补给口的第三开口,所述开闭板沿所述导向板移动;
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碳粉收纳板长度均为第一长度,所述密封材部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在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上,所述碳粉收纳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密封材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间相对所述导向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部包括密封板体及密封膜层,所述密封膜层固设于所述密封板体顶部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体上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密封膜层上具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及所述第一凹陷部形成所述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体顶部表面呈平面状,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密封膜层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贯穿所述密封膜层,或者,所述凹陷部深度小于所述密封膜层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板还具有推板,所述推板凸出于所述开闭板底部;所述导向板还具有第四开口,所述推板由所述第四开口伸出;
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所述开闭板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端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
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于所述碳粉收纳板上,所述弹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四端部上,所述弹簧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伸缩;
其中,所述导向板具有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的第一中心线,所述开闭板具有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的第二中心线,所述密封材部具有沿所述开闭板移动方向的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第二中心线及第三中心线相对准,所述弹簧对准所述第三中心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碳粉收纳板的所述导向板表面上具有环绕所述第三开口的沉孔,所述沉孔呈环形,或者,所述沉孔包括内外环绕的多个沉孔单元,所述沉孔单元包括多个相分离的子沉孔,其中任一所述沉孔单元的子沉孔相间隔处对准另一所述沉孔单元的所述子沉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深度小于所述导向板厚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贯穿所述导向板;还包括:贴片,所述贴片位于所述导向板底部表面上,所述贴片覆盖所述沉孔底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碳粉补给组件。
CN202010855482.4A 2020-08-24 2020-08-24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4089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5482.4A CN114089613B (zh) 2020-08-24 2020-08-24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5482.4A CN114089613B (zh) 2020-08-24 2020-08-24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9613A CN114089613A (zh) 2022-02-25
CN114089613B true CN114089613B (zh) 2023-11-28

Family

ID=8029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5482.4A Active CN114089613B (zh) 2020-08-24 2020-08-24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961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1144A (ja) * 2000-09-14 2002-03-27 Sharp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2311696A (ja) * 2001-04-16 2002-10-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9428A (ja) * 2004-07-29 2006-02-09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1247385Y (zh) * 2008-08-08 2009-05-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
JP2011191330A (ja) * 2010-03-11 2011-09-29 Murata Machinery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3673229U (zh) * 2014-01-20 2014-06-2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US8873996B1 (en) * 2013-05-29 2014-10-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a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shutter with bypassing actu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7299B2 (ja) * 2000-11-30 2003-07-1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91144A (ja) * 2000-09-14 2002-03-27 Sharp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2311696A (ja) * 2001-04-16 2002-10-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9428A (ja) * 2004-07-29 2006-02-09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1247385Y (zh) * 2008-08-08 2009-05-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盒
JP2011191330A (ja) * 2010-03-11 2011-09-29 Murata Machinery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73996B1 (en) * 2013-05-29 2014-10-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a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shutter with bypassing actuation
CN203673229U (zh) * 2014-01-20 2014-06-2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9613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2533B2 (en) Lid body for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and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CN114089613B (zh) 碳粉补给组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881907B2 (en)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with gravity center adjustment member
EP2418546B1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a shutter
US11549896B2 (en) X-ray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4095984B2 (ja) スライド弁
KR20030038364A (ko) 앰풀수납용기
GB1604523A (en) Film cartridge
JP2001053136A (ja) ケース
US20100025425A1 (en) Strip supply device
US20070205385A1 (en) Slide valve for a coating system, and a coating system
JP648029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5385194A (en) Fabric panel clean change-out frame
JP2009124063A (ja) リテーナ及び基板収納容器
HK1072653A1 (en) Disk cartridge
CN112429473A (zh) 射线屏蔽传输装置及应用方法
US20230129336A1 (en) Extreme ultraviolet inner pod seal gap
US20210106988A1 (en) Diagnostic test unit for analysing body fluid
JP2011226139A (ja) 気密装置シャッタ開閉機構
KR102133228B1 (ko) 다채널 개폐밸브
KR20240002000A (ko) 현상 장치
JP2011258624A (ja) 基板収納容器
RU2312171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ленто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KR101688431B1 (ko) 기판 증착 챔버
KR20200113540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