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5547A -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5547A
CN114085547A CN202111389944.9A CN202111389944A CN114085547A CN 114085547 A CN114085547 A CN 114085547A CN 202111389944 A CN202111389944 A CN 202111389944A CN 114085547 A CN114085547 A CN 114085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dye
reactive dye
solution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99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行
刘子轩
沈巍华
曾令新
刘振国
祝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olor Ro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olor Ro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olor Ro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olor Ro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99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5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5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5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2/00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 C09B62/44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with the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ring
    • C09B62/503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with the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ring the reactive group being an esterified or non-esterified hydroxyalkyl sulfonyl or mercaptoalkyl sulfonyl group, a quaternised or non-quaternised aminoalkyl sulfonyl group, a heterylmercapto alkyl sulfonyl group, a vinyl sulfonyl or a substituted vinyl sulfonyl group, or a thiophene-dioxide group
    • C09B62/507Azo dyes
    • C09B62/513Disazo or polyazo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2/00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 C09B62/02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with the reactive group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ring
    • C09B62/04Reactive dyes, i.e. dyes which form covalent bonds with the substrates or which polymerise with themselves with the reactive group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ring to a triazine ring
    • C09B62/08Azo dyes
    • C09B62/09Disazo or polyazo dy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38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reactive dyes
    • D06P1/38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reactive dyes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cyclic group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58Material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 D06P3/60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 D06P3/66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using reactive dyes
    • D06P3/666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using reactive dyes reactive group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cyclic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染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活性染料具有如下结构通式为:
Figure 1020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1包括SO3Na、COONa、CH3、H、OH中的一种;R2包括SO3Na、COONa、CH3、H、OH中的一种;M包括Na、K、Li、H中的一种,该活性染料为单一染料结构呈绿色的染料,适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品染色。该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一次缩合、二次缩合、一次重氮化、一次偶合、二次重氮化和二次偶合步骤,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且产率较高的优点。同时该染料染色后的色泽鲜艳度和饱和度较高,且该染料具有良好的匀染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染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活性染料主要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该染料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牢度性能较好、使用方便等特点。而目前流行的高饱和度绿色活性染料单色品种不多,且基本采用复配的方式得到绿色活性染料。
但是复配的绿色活性染料存在配伍不好等缺点,在连续轧染时,色光难以控制,容易导致纺织品染色均匀性较差,而且多种染料拼色得到的染料还存在固色率较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得到单一染料结构呈绿色的染料结构,并使得该单一染料结构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和固色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所述活性染料的结构通式为: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11
其中R1包括SO3Na、COONa、CH3、H、OH中的一种;R2包括SO3Na、COONa、CH3、H、OH中的一种;M包括Na、K、Li、H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通式的活性染料为本申请制备得到的单一染料结构呈绿色的染料。通过引入对氨基双磺酸偶氮苯中间体,增加染料母体的共轭体系,从而使得该活性染料呈现的绿色鲜艳度和色泽饱和度均较佳。同时由于该活性染料结构中具有三聚氯氰和对位酯或三聚氯氰和间位酯形成的双活性基,不仅适合中温染色,而且使得该染料的匀染性和色牢度较好。该染料分子结构具有多个水溶性基团,使得该染料溶解度较高,从而便于对纺织品进行染色。
优选的,所述活性染料结构通式中的R1为SO3Na、R2为SO3Na、M为Na,所述活性染料为如下(I)~(VI)中的一种。
(I)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21
(II)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22
(III)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23
(IV)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24
(V)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25
(VI)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SO3Na和Na均属于水溶性良好的基团,因此活性染料结构通式中的R1优选SO3Na、R2优选SO3Na、M优选Na,可以有助于提高活性染料的水溶性,从而便于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同时(I)~(VI)为优选后的活性染料结构,均为单一染料结构呈绿色的染料,且均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和固色率。另外(I)~(VI)活性染料的绿色鲜艳度和色泽饱和度均较佳。因此本申请的活性染料制备原料可选择范围较广,便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选择原料,生产应用前景较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溶解:将2,4-二氨基苯磺酸盐用水打浆,溶解后得到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
一次缩合:将三聚氯氰用冰水打浆冰磨,再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进行反应,然后调节pH继续反应,得一缩物料;
二次缩合:将对位酯或间位酯加入一缩物料中,调节PH,再升温反应得二缩物料,降温备用;一次重氮化:对二缩物料进行降温并加入盐酸,然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重氮化,得一次重氮液;
H酸溶解:将H酸用水打浆,再加碱液溶解至澄清,得到H酸溶液,降温备用;
一次偶合:将H酸溶液加入一次重氮液中,然后调节pH,得到一次偶合液;
二次重氮化:将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中的一种加入冰水中打浆,先加入盐酸,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反应得二次重氮液;
二次偶合:将二次重氮液加入到一次偶合液中,然后调节pH,得到染料产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4-二氨基苯磺酸盐和三聚氯氰一次缩合后得到一缩物料,再将一缩物料和对位酯或间位酯二次缩合得到二次缩合料,二次缩合料经过一次重氮化后与H酸进行一次偶合得到一次偶合料,然后一次偶合料再与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中的一种经二次重氮化后得到的二次重氮液进行二次偶合,即可制得单一染料结构呈绿色的活性染料。该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且产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溶解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7.4~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2,4-二氨基苯磺酸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7.4~10),在2,4-二氨基苯磺酸盐完全溶解的前提下,使得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的浓度处于合适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后续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与三聚氯氰的一次缩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反应1.5h~3h后,再将pH调节至3~4并维持0.5h~1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三聚氯氰和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缩合反应时间为1.5h~3h,可以使得两者间的缩合反应较为充分。并通过调节pH为3~4并维持0.5~1h,进一步使得三聚氯氰和2,4-二氨基苯磺酸盐的缩合反应更加充分。
优选的,所述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溶解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1~1.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三聚氯氰和溶解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1~1.19),有利于两者充分进行缩合反应,减少一缩物料中三聚氯氰或2,4-二氨基苯磺酸盐的残余量,从而有助于后续反应进行,且使得制得的活性染料中杂质较少,有利于提高该染料的染色性能。
优选的,所述二次缩合步骤中,对位酯或间位酯与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58~0.7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对位酯或间位酯与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58~0.73),有利于一缩物料与对位酯或间位酯充分进行缩合反应,减少二缩物料中一缩物料、对位酯或间位酯的残余量,从而有助于后续反应进行,且使得制得的活性染料较为纯净。
优选的,所述H酸溶解步骤中,H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3.13~4.8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H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3.13~4.86),在H酸完全溶解的前提下,使得H酸溶液的浓度处于合适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后续一次偶合反应的反应效果。
优选的,所述一次偶合步骤中,H酸溶液采用缓慢滴加的方式加入一次重氮液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缓慢滴加的方式将H酸溶液加入一次重氮液中,使得一次偶合反应的充分程度较佳,有助于提高得到的一次偶合液的纯净度,从而有助于后续反应进行,且使得制得的活性染料较为纯净。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采用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制得的染液,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采用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制得的染液,所述染液应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品染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染液应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品染色,且染色效果表现优异。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2,4-二氨基苯磺酸盐和三聚氯氰一次缩合后得到一缩物料,再将一缩物料和对位酯或间位酯二次缩合得到二次缩合料,二次缩合料经过一次重氮化后与H酸进行一次偶合得到一次偶合料,然后一次偶合料再与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中的一种经二次重氮化后得到的二次重氮液进行二次偶合,即可制得单一染料结构呈绿色的活性染料。该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且产率较高。
2、本申请通过在一次缩合步骤中,控制三聚氯氰和溶解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1~1.19),有助于使得两者缩合得到的一缩物料较为纯净,即缩合程度较为充分,从而有助于后续反应进行,且使得制得的活性染料较为纯净,有助于提高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
3、本申请中活性染料制得的染液可应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品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溶解:将2,4-二氨基苯磺酸盐用水打浆,溶解后得到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
一次缩合:将三聚氯氰用冰水打浆冰磨,再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进行反应,然后调节pH继续反应,得一缩物料;
二次缩合:将对位酯或间位酯加入一缩物料中,调节PH,再升温反应得二缩物料,降温备用;一次重氮化:对二缩物料进行降温并加入盐酸,然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重氮化,得一次重氮液;
H酸溶解:将H酸用水打浆,再加碱液溶解至澄清,得到H酸溶液,降温备用;
一次偶合:将H酸溶液加入一次重氮液中,然后调节pH,得到一次偶合液;
二次重氮化:将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中的一种加入冰水中打浆,先加入盐酸,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反应得二次重氮液;
二次偶合:将二次重氮液加入到一次偶合液中,然后调节pH,得到染料产品。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打浆冰磨操作,是指在冰水中通过混合搅拌,从而提高物质分散性的手段。
对于本实施方式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冰水打浆后,冰磨的时间为0.8~1.2h,优选冰磨时间为1h。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2,4-二氨基苯磺酸盐反应1.5h~3h后,再调节pH为3~4并维持0.5~1h。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缩合步骤中,pH调节为2.0~2.5,优选的pH值为2.3;升温的温度控制在40℃~50℃,优选的升温温度为45℃;且降温至5℃~10℃备用,优选降温至10℃。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H酸溶解步骤中,碱液是指呈碱性的溶液,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优选氢氧化钠溶液。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H酸溶解步骤中,降温至5℃~10℃备用,优选降温至5℃备用。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一次偶合步骤中,采用缓慢滴加的方式将H酸加入至一次重氮液中;且加完后在5℃~10℃温度下,将pH调节至3~4得到一次偶合液,优选的温度为5℃,优选的pH为3.5。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一次缩合、二次缩合、一次偶合和二次偶合步骤中调节pH的试剂均优选小苏打。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实施例
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其结构通式为: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61
其中活性染料结构通式中的R1为SO3Na、R2为SO3Na、M为Na,且R2基团位于对位、邻位、间位均可以,MO3SOC2H4O2S基团位于对位或间位均可以。本实施例活性染料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62
该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溶解:将20.3kg2,4-二氨基苯磺酸钠用165L水打浆至无沉淀物,溶解后得到2,4-二氨基苯磺酸钠溶液;
S2一次缩合:将18.6kg三聚氯氰用150L冰水打浆并冰磨1h,再将2,4-二氨基苯磺酸钠溶液滴加至冰磨后的三聚氯氰溶液中,维持2h,然后用氨基试剂检测无色后,再用小苏打调节pH=3,再维持0.5h,得一缩物料;
S3二次缩合:将27.5kg对位酯干粉加入一缩物料中,再用小苏打调节PH=2.3,再升温至45℃反应3h,用氨基试剂检测无色后得二缩物料,降温至10℃备用;
S4一次重氮化:将二缩物料降温至5℃,再加入5.5kg盐酸,然后滴加6.9kg亚硝酸钠溶液进行重氮化反应,得一次重氮液;
S5H酸溶解:将32kgH酸用120L水打浆,再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至澄清,并调节pH=6.5,得到H酸溶液,降温至5℃备用;
S6一次偶合:将H酸溶液缓慢滴加至一次重氮液中,然后降温至5℃并调节pH=3.5,维持4h,得到一次偶合液;
S7二次重氮化:将35kg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加入冰水中打浆,先加入3.65kg盐酸,再滴加6.9kg亚硝酸钠溶液,在10℃的温度下反应2h,得二次重氮液;
S8二次偶合:将二次重氮液加入到一次偶合液中,然后用小苏打调节pH=6.5,维持4h,得到染料产品。
其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0%;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亚硝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7二次重氮化步骤中,用等量的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替换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且本实施例的活性染料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7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7二次重氮化步骤中,用等量的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替换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且本实施例的活性染料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7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3二次缩合步骤中,用等量的间位酯干粉替换对位酯干粉;且本实施例的活性染料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7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S3二次缩合步骤中,用等量的间位酯干粉替换对位酯干粉,同时在S7二次重氮化步骤中,用等量的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替换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且本实施例的活性染料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7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S3二次缩合步骤中,用等量的间位酯干粉替换对位酯干粉,同时在S7二次重氮化步骤中,用等量的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替换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且本实施例的活性染料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08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1溶解步骤中,20.3kg2,4-二氨基苯磺酸钠用153L水打浆,即2,4-二氨基苯磺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7.54。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1溶解步骤中,20.3kg2,4-二氨基苯磺酸钠用203L水打浆,即2,4-二氨基苯磺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钠溶液反应3h后,再将pH调节至3,并维持0.5h,得到一缩物料。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钠溶液反应3h后,再将pH调节至4,并维持0.5h,得到一缩物料。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钠溶液反应2h后,再将pH调节至3,并维持1h,得到一缩物料。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S1溶解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1,且三聚氯氰的质量为20.3kg。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S1溶解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1.19,且三聚氯氰的质量为17.1kg。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3二次缩合步骤中,对位酯干粉和S2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58,且对位酯干粉的质量为32.1kg。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3二次缩合步骤中,对位酯干粉和S2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73,且对位酯干粉的质量为25.5kg。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5H酸溶解步骤中,H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3.13,且H酸的质量为32kg。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5H酸溶解步骤中,H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4.86,且H酸的质量为32kg。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6一次偶合步骤中,将S5H酸溶解步骤得到的H酸溶液一次性加入一次重氮液中。
应用例
应用例1
一种染液,包括染料、硫酸钠、碳酸钠和水。
其中染料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染料。
该染液对棉纤维染色的方法为:将棉纤维放入染液中,并采用60℃中温染色法进行染色。
其中棉纤维的质量为5g,染液中染料的用量为2%(o.w.f),浴比为1:50;染液中硫酸钠浓度为15kg/L、碳酸钠浓度为10kg/L。
应用例2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2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3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3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4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4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5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5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6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6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7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7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8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8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9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9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0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0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1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1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2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2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3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3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4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4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5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5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6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6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7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7制得的染料。
应用例18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实施例18制得的染料。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1溶解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6,且2,4-二氨基苯磺酸钠的质量为20.3kg。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1溶解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3,且2,4-二氨基苯磺酸钠的质量为20.3kg。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S1溶解步骤中加入的2,4-二氨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0.7,且三聚氯氰的质量为29kg。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2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S1溶解步骤中加入的2,4-二氨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1.3,且三聚氯氰的质量为15.62kg。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3二次缩合步骤中,对位酯干粉和S2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45,且对位酯干粉的质量为41.3kg。
对比例6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S3二次缩合步骤中,对位酯干粉和S2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9,且对位酯干粉的质量为30.6kg。
对比例7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绿色活性染料,该染料是通过湿混60kg活性藏青和40kg活性黄,然后将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
其中活性藏青是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胺与盐酸、亚硝酸钠在0℃重氮化得到重氮盐,重氮盐再与H酸在10℃进行酸性偶合4小时,再降温至1℃后,调PH值为5,反应1小时得到的溶液;
活性黄是对2,4-二氨基苯磺酸溶液用醋酸酐进行酰化反应,调PH值至9进行碱性水解,然后与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胺与盐酸、亚硝酸钠的重氮盐进行偶合处理,得到的溶液。
对比应用例
对比应用例1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1制得的染料。
对比应用例2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2制得的染料。
对比应用例3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3制得的染料。
对比应用例4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4制得的染料。
对比应用例5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5制得的染料。
对比应用例6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6制得的染料。
对比应用例7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染料为对比例7制得的染料。
性能检测试验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色牢度测试:参照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3—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和GB/T 3922—2013《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对应用例1~18和对比应用例1~7中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检测。
匀染性检测:参照GB/T 21881-2015《酸性染料匀染性的测定》,对应用例1~18和对比应用例1~7中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检测。
固色率检测:参照GBT2391-1980《活性染料吸色率和固色率的测定方法》中的固色率测定方法对应用例1~18和对比应用例1~7中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检测。
溶解度检测:参照GB/T 21879-2015《水溶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点滤纸法》对应用例1~18和对比应用例1~7中所用的染料进行检测。
色光检测:以活性绿19为标准,在相同条件下对棉纤维进行染色,染色方法参照应用例1中的染色方法。利用YT-CM3000分光测色仪对应用例1~18和对比应用例1~7中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检测。
表1染料色牢度、匀染性、固色率和溶解度性能检测表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121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131
表2染料色光检测数据表(以活性绿19为标准)
Figure BDA0003368224900000141
通过表1和表2的检测数据可知,结合应用例1~6和对比应用例1的检测结果可知,实施例1~6中的染料均具有良好的固色率和匀染性,且均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同时实施例1~6的染料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并且实施例4的溶解度最佳,但是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选用对位酯的实施例1的染料作为优选。同时相对于活性绿19实施例1~6中的染料的色彩更鲜艳明亮,且色泽饱和度更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染料的结构通式为: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1
其中R1包括SO3Na、COONa、CH3、H、OH中的一种;R2包括SO3Na、COONa、CH3、H、OH中的一种;M包括Na、K、Li、H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染料结构通式中的R1为SO3Na、R2为SO3Na、M为Na,所述活性染料为如下(I)~(VI)中的一种。
(I)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2
(II)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3
(III)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4
(IV)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5
(V)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6
(VI)
Figure FDA0003368224890000017
3.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溶解:将2,4-二氨基苯磺酸盐用水打浆,溶解后得到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
一次缩合:将三聚氯氰用冰水打浆冰磨,再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进行反应,然后调节pH继续反应,得一缩物料;
二次缩合:将对位酯干粉或间位酯干粉加入一缩物料中,调节PH,再升温反应得二缩物料,降温备用;
一次重氮化:对二缩物料进行降温并加入盐酸,然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重氮化,得一次重氮液;
H酸溶解:将H酸用水打浆,再加碱液溶解至澄清,得到H酸溶液,降温备用;
一次偶合:将H酸溶液加入一次重氮液中,然后调节pH,得到一次偶合液;
二次重氮化:将对氨基2,4-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5-双磺酸基偶氮苯、对氨基2,6-双磺酸基偶氮苯中的一种加入冰水中打浆,先加入盐酸,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反应得二次重氮液;
二次偶合:将二次重氮液加入到一次偶合液中,然后调节pH,得到染料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步骤中,2,4-二氨基苯磺酸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7.5~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溶液反应1.5h~3h后,再将pH调节至3~4并维持0.5h~1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缩合步骤中,三聚氯氰和溶解步骤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1~1.1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缩合步骤中,对位酯或间位酯与一次缩合步骤中加入的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1:(0.58~0.7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酸溶解步骤中,H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3.13~4.8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偶合步骤中,H酸溶液采用缓慢滴加的方式加入一次重氮液中。
10.采用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制得的染液,其特征在于:该染液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品染色。
CN202111389944.9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085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944.9A CN114085547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944.9A CN114085547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5547A true CN114085547A (zh) 2022-02-25

Family

ID=80303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9944.9A Pending CN114085547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554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0941A (zh) * 2017-03-01 2018-09-14 湖北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用途
CN110157216A (zh) * 2019-04-25 2019-08-23 上海俪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0941A (zh) * 2017-03-01 2018-09-14 湖北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用途
CN110157216A (zh) * 2019-04-25 2019-08-23 上海俪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78313A (en) Reactive yellow dye having both monochlorotriazinyl and vinylsulfone type reactive groups
CN113583468A (zh) 分散棕及其制备方法
US3681320A (en) Preparation of disazo j acid urea dyestuffs
CN110938039A (zh) 一种基于三偶氮多发色体的紫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277493B (zh) 兼有高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反应性红色染料及制备方法
CN111100478B (zh) 一种三活性基蓝色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085547A (zh) 一种绿色中温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2949B (zh) 一种新型反应性蓝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2786B (zh) 一种新型特深反应性橙色或黄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2874B (zh) 单偶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358740B (zh) 藏青色直接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066527B (zh) 一种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8234B (zh) 一种环保的双偶氮酸性红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3679A (zh) 一种基于单h酸三偶氮结构的绿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6218254B (zh) 一种艳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819B (zh) 一种高耐碱黑色分散染料
CN115521637B (zh) 一种复配型浓深艳印花活性大红染料
CN110128846B (zh)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6793B (zh) 一种橙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
CN116178984B (zh) 一种嫩黄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6875B (zh) 双偶氮活性黄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8985A (zh) 一种黄色含氟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04137B (zh) 一类基于间脲基苯胺系绿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29540B (zh) 一种藏青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0041729B (zh) 一种橙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