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7328A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7328A
CN114077328A CN202010830601.0A CN202010830601A CN114077328A CN 114077328 A CN114077328 A CN 114077328A CN 202010830601 A CN202010830601 A CN 202010830601A CN 114077328 A CN114077328 A CN 114077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edge
touch
bridg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06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7328B (zh
Inventor
张贵玉
罗鸿强
张光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06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7328B/zh
Priority to US17/781,421 priority patent/US1193460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5641 priority patent/WO202203731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7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7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触控子电极、连接件、第二触控子电极、第三触控子电极、第四触控子电极和桥接件。所述桥接件包括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彼此相对且间隔开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一直线子边缘和第二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三直线子边缘和第四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α2,所述第一夹角α1和所述第二夹角α2至少之一为钝角。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交互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市场对触控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人类对移动触控设备高度依赖,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手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阶段,从最早期的功能机,过渡到触控体验不佳的电阻式触控手机,进一步发展成为触控体验优异的电容式触控手机。随着人类对触控手机的体验不断提升,也开始关注手机的显示效果和特性要求,这就要求触控屏厂家在产品手机时就要考虑这些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具有一主表面;在所述主表面上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布的第一触控子电极、连接件和第二触控子电极,其中,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以及在所述主表面上的第三触控子电极、第四触控子电极和桥接件。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反两侧;所述桥接件与所述连接件部分交叠且彼此绝缘,所述桥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所述桥接件包括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且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每个电连接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彼此相对且间隔开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一直线子边缘和第二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三直线子边缘和第四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部分交叠,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部分交叠,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α2,所述第一夹角α1和所述第二夹角α2至少之一为钝角。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α1和所述第二夹角α2在大于等于90°且小于160°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的每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具有面对所述连接件的第三边缘;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每个均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所述第三边缘包括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拐点的第五直线子边缘和连接到所述第二拐点的第六直线子边缘,其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不平行。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交。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比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更远离所述第一拐点。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一拐点重叠。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边缘还包括第三拐点。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三拐点位于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三拐点之间与所述第三边缘交叠,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拐点与所述第三拐点之间与所述第三边缘交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拐点比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更远离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拐点到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拐点到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的距离。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一拐点的远离所述第二拐点的一侧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拐点的远离所述第一拐点的一侧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相交,所述第二子桥接件与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相交,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第三夹角α3以及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第四夹角α4均在大于等于70°且小于110°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夹角α3和所述第四夹角α4均为90°。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和第六直线子边缘在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的第三拐点相交,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三拐点,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拐点和所述第三拐点,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相交。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拐点比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更远离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之间的第五夹角α5在大于等于130°且小于180°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第六夹角α6在大于0°且小于等于25°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拐点远离所述第二拐点的一侧,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位于所述第二拐点远离所述第一拐点的一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平行于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平行于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夹角α1等于所述第二夹角α2。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α1小于所述第二夹角α2。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对称轴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对称轴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关于所述第三轴线对称,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具有面对所述连接件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关于第一轴线对称,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关于第三轴线对称,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第七边缘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七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的长度s1、所述第七边缘的长度f、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第六夹角α6、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长度b、以及所述第二夹角α2满足:s1+f·tanα6=(b/2)/sin(α2/2)。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七边缘的长度f在大于等于30μm且小于等于60μm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长度b与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小长度a的比值在2.75和3.25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b=3a。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电连接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导电通孔,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导电通孔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连接件具有面对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第五边缘以及面对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的第六边缘。所述第五边缘包括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平行的第七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第七边缘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七直线子边缘之间的间距c、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距离h和所述矩形的任一边长d满足:d≤c+h≤2d。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七直线子边缘之间的所述间距c小于或等于20μm。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矩形的所述任一边长d在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导电通孔的面对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直线边平行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且所述第一直线边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距离e在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0μm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重叠,所述导电通孔的远离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直线边平行于所述第七边缘,且所述第二直线边与所述第七边缘之间的距离g在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0μm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距离h在大于等于30μm且小于等于60μm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彼此重叠的部分的对角线与所述导电通孔的对角线重合或者平行。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中每相邻两个之间,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两个平行的条形辅助电极。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以及所述连接件同层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和所述连接件形成为一个整体。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相反于所述主表面的一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衬底基板为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封装层。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每个所述显示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所述任一子像素的直线边缘与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边缘的直线部分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个示例在图2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沿图2中的虚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个示例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又一个示例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又一个示例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在图2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具有一主表面;在主表面上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布的第一触控子电极、连接件和第二触控子电极,其中,连接件电连接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以及在主表面上的第三触控子电极、第四触控子电极和桥接件。第三触控子电极和第四触控子电极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连接件的相反两侧;桥接件与连接件部分交叠且彼此绝缘,桥接件电连接第三触控子电极和第四触控子电极,桥接件包括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且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的每个电连接第三触控子电极和第四触控子电极。在触控面板的平行于主表面的平面结构中,第一子桥接件具有彼此相对且间隔开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一直线子边缘和第二直线子边缘,第二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三直线子边缘和第四直线子边缘;第一直线子边缘和第三直线子边缘与第三触控子电极部分交叠,第二直线子边缘和第四直线子边缘与第四触控子电极部分交叠,第一直线子边缘和第二直线子边缘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三直线子边缘和第四直线子边缘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至少之一为钝角。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子桥接件的子边缘形成钝角折线设计,相比于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子桥接件,至少能够减少第一子桥接件的边缘的光学干扰,从而改善第一子桥接件的视觉可视性问题。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沿图2中的虚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TA包括:具有主表面101的衬底基板100以及在主表面101上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R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R2。触控面板TA可以为互容式触控面板。这里,衬底基板100例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COP(Chip on Pi)、透明聚酰亚胺(CPI)。
每个第一触控电极R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多个第一触控电极R1沿第二方向y排布。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夹角大于零,图1中以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夹角为90度为例,当然该夹角也可以为大于零的其它度数。每个第一触控电极R1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和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220,以及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220的多个连接件250。
每个第二触控电极R2沿与第一方向x相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且多个第二触控电极R2沿第一方向x排布。每个第二触控电极R2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y上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三子触控子电极230和多个第四触控子电极240,以及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的多个桥接件410。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R1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R2电性绝缘且在多个交叉位置相交。多个第一触控电极R1的多个连接件250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R2的多个桥接件410一一对应地在多个交叉位置彼此部分交叠。
桥接件410包括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的每个电连接与其相邻的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
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220、多个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多个第四触控子电极240和多个连接件250例如均位于第一导电层中。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220、多个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多个第四触控子电极240和多个连接件250例如可以通过对同一导电膜层执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构图工艺例如包括:在待图案化导电膜层上涂覆光刻胶层;对光刻胶层执行曝光和显影形成光刻胶图案;以该光刻胶图案作为遮挡对待图案化导电膜层进行蚀刻而得到图案化的导电结构。
在主表面101上,多个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多个连接件250和多个第二触控子电极220沿第一方向x排布。连接件250电连接相邻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220。连接件250例如呈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条形形状。在图2中,以两条虚线示意性的表示连接件250在第一方向上的边界。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50可以与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220形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也就是,连接件250与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220之间可以没有分界。
对于同一连接件250,第一触控子电极210和第二触控子电极220位于连接件250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反两侧,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位于连接件250在第二方向y上的相反两侧。
绝缘层30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300基本全面性的覆盖在第一导电层上,绝缘层300中形成有导电通孔V1和V2。
多个桥接件410位于第二导电层中。参见图2和图3,每个桥接件410的在其相反两端通过导电通孔V1和V2分别与对应的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电性连接。
第一导电层、绝缘层300和第二导电层沿远离衬底基板100的第三方向z上依次排布。
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层300可包括:在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之间跨设在连接件250上的绝缘垫,绝缘垫的相反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上。桥接件410跨设在绝缘垫上,且桥接件410的相反两端分别搭接到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上。
触控面板TA还可以包括与多个第一触控电极R1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第一连接线110,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R2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第二连接线120。通过第一连接线110和第二连接线120,能够向连接线连接的触控电极施加电信号,以及采集触控电极上的电信号,从而进行触控位置的检测。示例地,在进行触控位置检测时,可以依次通过多条第二连接线120向多个第二触控电极R2施加驱动电信号;在每向一个第二触控电极R2施加驱动电信号后,需要通过多条第一连接线110采集多个第一触控电极R1上的感应电信号;当在向第p列第二触控电极R2施加驱动电信号后,从第q行第一触控电极R1上采集到的感应电信号并不是预设电信号,而从其他行第一触控电极R1上采集到的感应电信号均为预设电信号时,可以确定第p列触控电极与第q行触控电极的交叉位置为触控位置。其中,p≥1,q≥1。
在触控面板TA的平行于主表面的平面结构中,参见图2,每个第一子桥接件411具有彼此相对且间隔开的第一边缘t1和第二边缘t2。第一边缘t1和第二边缘t2的每个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重叠。第一边缘t1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二直线子边缘t12。第二边缘t2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三直线子边缘t21和第四直线子边缘t22。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三直线子边缘t12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部分重叠,第二直线子边缘t12和第四直线子边缘t22与第四触控子电极240部分重叠。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二直线子边缘t12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第三直线子边缘t21和第四直线子边缘t22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α2。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至少之一为钝角。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术语“直线子边缘”并不是限制该子边缘必须为理想直线,而是允许该子边缘在平行于所述主平面的平面内具有一定的直线度公差。也就是,在平行于所述主平面的平面内,直线子边缘的所有部分均位于距离为公差值为1μm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区域。本公开中的两个直线要素“平行”并不是限制该两个直线要素必须严格平行,而是允许该两个直线要素的平行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彼此平行的两个直线要素之间的夹角小于2°。本公开中的两个直线要素“垂直”并不是限制该两个直线要素之间的夹角必须严格等于90°,而是允许该两个直线要素的平行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彼此垂直的两个直线要素之间的夹角可以在88°至92°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至少之一为钝角,相比于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均为180°的情况,能够减少第一子桥接件的边缘的光学干扰,从而改善第一子桥接件的视觉可视性问题。
优选的,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例如均在大于90°且小于等于16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夹角α1和第二夹角α2的至少一个例如为140°。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子桥接件的边缘的光学干扰,从而改善第一子桥接件的视觉可视性问题。
例如,第一直线子边缘t11、第二直线子边缘t12、第三直线子边缘t21和第四直线子边缘t22的每个与第一方向x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一直线子边缘t11、第二直线子边缘t12、第三直线子边缘t21和第四直线子边缘t22的每个与第二方向y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也就是说,第一至第四直线子边缘与第一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x和y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子桥接件的边缘的光学干扰,从而改善第一子桥接件的视觉可视性问题。
继续参见图3,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具有面对连接件的第三边缘231。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的每个均与第三边缘231部分交叠。第三边缘包括直线子边缘2311、直线子边缘2312、直线子边缘2313和直线子边缘2314。直线子边缘2311和直线子边缘2312在第一拐点W1处彼此连接,直线子边缘2313和直线子边缘2314在第二拐点W2处彼此连接,直线子边缘2312和直线子边缘2313在第三拐点W3处彼此连接。在第二方向上,第三拐点W3比第一拐点W1和第二拐点W2更远离第四触控子电极240。
在本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三边缘231上,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一拐点W1和第二拐点W2之间与第三边缘231部分交叠。
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三直线子边缘t21与第三边缘231的直线子边缘2312(作为第五直线子边缘的示例)相交。在直线子边缘2312上,第三直线子边缘t21比第一直线子边缘t11更远离第一拐点W1。
第二子桥接件412与第三边缘231的直线子边缘2313(作为第六直线子边缘的示例)相交。
也就是,第一子桥接件411在第一拐点W1与第三拐点W3之间与第三边缘231部分交叠,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二拐点W2与第三拐点W3之间与第三边缘231部分交叠。
在本实施例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可具有相同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可具有不同的平面形状或尺寸。
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具有朝向第二子桥接件412凸出的平面形状,第二子桥接件412具有朝向第一子桥接件411凸出的平面形状。
继续参见图2,第一拐点W1到第三直线子边缘t21的距离小于第三拐点W3到第三直线子边缘t21的距离。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b,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的可视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最短距离,从而能够减少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在通电状态下的电磁干扰。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个示例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与第一拐点W1重叠。类似地,第二子桥接件412的对应直线子边缘与第二拐点W2重叠。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b,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的可视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第三边缘231上的位置。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又一个示例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子桥接件411在第一拐点W1的远离第二拐点W2的一侧与第三边缘231部分交叠,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二拐点W2的远离第一拐点W1的一侧与第三边缘231部分交叠。
继续参见图5,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三直线子边缘t21与第三边缘231的直线子边缘2311(作为第五直线子边缘的示例)相交。在直线子边缘2311上,第三直线子边缘t21比第一直线子边缘t11更远离第一拐点W1。第二子桥接件412与第三边缘231的直线子边缘2314(作为第六直线子边缘的示例)相交。
例如,在图5中,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也可以与第一拐点W1重叠。类似地,第二子桥接件412的对应直线子边缘也可以与第二拐点W2重叠。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b,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的可视性。
由于图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最短距离相对于图2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变大了,故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在通电状态下的电磁干扰。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又一个示例在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示例与图4所示的示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二边缘t2的形状以及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的关系。
参见图4,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平行于第三直线子边缘t21,第二直线子边缘t12平行于第四直线子边缘t22。第一夹角α1等于第二夹角α2。
参见图6,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二边缘t2还包括直线子边缘t23和直线子边缘t24。直线子边缘t23在第三直线子边缘t21相反于第四直线子边缘t22的一侧与第三直线子边缘t21连接且形成拐点W5,直线子边缘t24在第四直线子边缘t22相反于第三直线子边缘t21的一侧与第四直线子边缘t22连接且形成拐点W6。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平行于直线子边缘t23,第二直线子边缘t12平行于直线子边缘t23。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夹角α1小于第二夹角α2。因此,图6所示示例相比于图4所示示例,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变大了,故可以更好地减少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二子桥接件412之间在通电状态下的电磁干扰。
继续参见图6所示的平面图,例如,拐点W5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第三边缘231的直线子边缘2312重叠。类似地,拐点W6与第四触控子电极240的面对所述连接件250的第四边缘的对应直线子边缘重叠。可以理解的是,本示例并不限制拐点W5的拐点W6的位置,也不限制直线子边缘t23和直线子边缘t24的存在。在另一示例中,例如,拐点W5位于第三边缘的直线子边缘2312相反于连接件250的一侧,拐点W6可位于与第四边缘的对应直线子边缘相反于连接件250的一侧。在又一示例中,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二边缘t2并不包括直线子边缘t23和直线子边缘t24,对应于将图6中的第三直线子边缘t21和直线边缘t3直接延伸相交,将第四直线子边缘t22和直线边缘t4直接延伸相交。这里,直线边缘t3和直线边缘t4例如是第一子桥接件411的在其相反两端连接第一边缘t1和第二边缘t2的两个直线边缘。
继续参考图2,第一直线子边缘t12与直线子边缘2312之间的第三夹角α3以及第三直线子边缘t21与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之间的第四夹角α4均在大于等于70°且小于110°的范围。优选的,第三夹角α3和第四夹角α4均为90°。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与像素结构的边缘平行,另一发面可以避免第一和第二子桥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长度b过大。
例如,直线子边缘2312和直线子边缘2313之间的第五夹角在大于等于130°且小于180°的范围。
例如,直线子边缘2312和第一方向x之间的第六夹角在在大于0°且小于等于25°的范围。
上述第一至第六夹角的每一个的角度范围均可有利于避免各个触控子电极和各个子桥接件与像素电极之间发生周期性干涉,进而减小触控面板的可视性。
继续参见图2,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的对称轴例如为第一轴线M1,第二子桥接件412的对称轴为第二轴线M2。例如,第一轴线M1和第二轴线M2均平行于第一方向x。
在图2中,例如,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重合。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轴线M1和第二轴线M2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错开一定的距离。
在图2中,例如,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关于第三轴线M3对称。第三轴线例如平行于第二方向y。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外的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可以关于第二方向不对称。
在图2中,例如,直线子边缘2311与直线子边缘2314关于第三轴线M3对称;直线子边缘2312与直线子边缘2313关于第三轴线M3对称。此外,第四触控子电极240具有面对连接件的第四边缘241,第三边缘231和第四边缘241例如关于第一轴线M1对称。
继续参见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连接件250具有面对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第五边缘251以及面对第四触控子电极240的第六边缘252。第五边缘251和第六边缘252例如关于第一轴线M1对称。这里,第三边缘231、第四边缘241、第五边缘251和第六边缘252每一个具有折线形状。例如,第五边缘251平行于第三边缘231,第六边缘252平行于第四边缘241。这里,两个折线边缘平行是指在任意位置处两个折线边缘之间彼此正对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保持实质相等。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七边缘t3连接第一边缘t1和第二边缘t2。具体的,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七边缘t3连接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三直线子边缘t21。第七边缘t3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重叠。例如,第七边缘t3为直线且垂直于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和第三直线子边缘t21。
参见图2,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b与连接件250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小长度a的比值在2.75和3.25之间。优选的b=3a。这样,既有利于在光学上降低桥接件的可视性,又有利于满足工艺制程良率的要求。
在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中,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的长度s1、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七边缘t3的长度f、第一子桥接件411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长度b、第二夹角α2、第六夹角α6满足以下等式:
s1+f·tanα6=(b/2)/sin(α2/2)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在图2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例如,第五边缘251例如包括与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平行的第七直线子边缘2511。例如,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与第七直线子边缘2511之间的间距c小于或等于20μm。这样,可有利于提高触控面板的制造良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TA还包括:电连接第一子桥接件411和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导电通孔A1。在图7所示的平面结构中,导电通孔A1的形状为矩形,该矩形的任一边长d在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制导电通孔的平面形状。在另一示例中,导电通孔A1可具有正方形的平面形状,该正方形的边长例如在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的范围。或者,在又一示例中,导电通孔A1可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其直径d例如在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的范围。这样,有利于在减小导电通孔处的阻抗和较小导电通孔本身可视性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
继续参见图7,导电通孔A1的面对连接件250的第一直线边t4平行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例如,第一直线边t4与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之间的距离e在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0μm的范围。
例如,导电通孔V1的远离连接件250的第二直线边t5平行于第七边缘t3。例如,第二直线边t5与第七边缘t3之间的距离g在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0μm的范围。
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七边缘t3平行于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例如,第七边缘t3与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之间的距离h在大于等于30μm且小于等于60μm的范围。
例如,第七边缘t3与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之间的距离h、导电通孔的边长d和第五直线子边缘2312与第七直线子边缘2511之间的间距c满足以下关系式:
d≤c+h≤2d
例如,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直线子边缘t11平行于第三直线子边缘t21,且第一直线子边缘t11与第三直线子边缘t21之间的距离f在大于等于30μm且小于等于60μm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第一子桥接件411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彼此重叠的部分的对角线与导电通孔A1的对角线重合,参见图7中的虚线。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彼此重叠的部分的对角线也可以平行于导电通孔A1的对角线。这样,可以有利于减小子桥接件和导电通孔的可视程度,即改善子桥接件和导电通孔的可视性。尽管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彼此重叠的部分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与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彼此重叠的部分例如可具有其他多边形形状,例如梯形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图2和7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各个边缘部分和相关角度之间的数值和几何关系。然而,这些数值和几何关系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适用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
继续参见图2所示的平面结构,在第一触控子电极210、第二触控子电极220、第三触控子电极230和第四触控子电极240中每相邻两个之间,触控面板TA还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条形辅助电极。这样,可以增加相邻两个触控子电极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互容基底,可降低第三触控子电极和第四触控子电极的驱动负载,降低功耗;此外,由于辅助电极的插入,压缩了第三触控子电极和第四触控子电极与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之间的相对大小,同时可降低自容基底,这样也有利于降低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驱动负载;此外,辅助电极的插入还可以降低第三触控子电极和第四触控子电极与第一触控子电极和第二触控子电极之间短路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生产良率。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边缘t1和第二边缘t2均为折线,且第一边缘t1和第二边缘t2的凸出方向相同;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面对连接件250的第三边缘为具有三个拐点的折线。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在该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边缘t1’例如为直线,而第二边缘t2’可以为折线。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面对连接件250’的第三边缘为具有一个拐点W1的折线。
图9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对应于图1中的虚线方框处的放大平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9,在该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子桥接件411”的第一边缘t1”的凸出方向与第二边缘t2”的凸出方向例如相反。第三触控子电极230”的面对连接件250”的第三边缘为具有两个拐点(例如,拐点W1和W2)的曲线。第三边缘在拐点W1和W2之间的部分例如为圆滑的曲线。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参见图10和1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TA以及显示面板DP。显示面板DP包括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PX。
每个显示像素单元PX例如包括至少三种用于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例如,参见图11,至少三种用于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包括:用于显示红色的红色子像素P1、用于显示绿色的绿色子像素P2和用于显示蓝色的蓝色子像素P3。
在图11所示的平面图中,同时显示了显示面板DP的像素单元PX的平面结构以及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到,在本实施例中,任一子像素的直线边缘与第一和第二子桥接件的边缘的直线部分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这样,可以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和第二子桥接件的可视性。
参见图10,显示面板DP的出光方向例如为第三方向z。触控面板RA位于显示面板DP的出光侧。
例如,触控面板TA中的衬底基板100为显示面板DP中的封装层。
这里,显示面板DP例如为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

Claims (43)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具有一主表面;
在所述主表面上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布的第一触控子电极、连接件和第二触控子电极,其中,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以及
在所述主表面上的第三触控子电极、第四触控子电极和桥接件,其中,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反两侧;所述桥接件与所述连接件部分交叠且彼此绝缘,所述桥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所述桥接件包括第一子桥接件和第二子桥接件,且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每个电连接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
其中,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平行于所述主表面的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彼此相对且间隔开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一直线子边缘和第二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包括彼此直接连接的第三直线子边缘和第四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部分交叠,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部分交叠,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α2,所述第一夹角α1和所述第二夹角α2至少之一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夹角α1和所述第二夹角α2在大于等于90°且小于16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的每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具有面对所述连接件的第三边缘;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每个均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所述第三边缘包括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拐点的第五直线子边缘和连接到所述第二拐点的第六直线子边缘,其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不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相交,
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比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更远离所述第一拐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一拐点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三边缘还包括第三拐点,
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三拐点位于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一拐点与所述第三拐点之间与所述第三边缘交叠,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拐点与所述第三拐点之间与所述第三边缘交叠,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拐点比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更远离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拐点到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拐点到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一拐点的远离所述第二拐点的一侧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拐点的远离所述第一拐点的一侧与所述第三边缘部分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相交,所述第二子桥接件与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相交,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第三夹角α3以及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第四夹角α4均在大于等于70°且小于110°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三夹角α3和所述第四夹角α4均为9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和第六直线子边缘在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的第三拐点相交,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连接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三拐点,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连接所述第二拐点和所述第三拐点,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相交,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拐点比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更远离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之间的第五夹角α5在大于等于130°且小于180°的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第六夹角α6在大于0°且小于等于25°的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位于所述第一拐点远离所述第二拐点的一侧,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位于所述第二拐点远离所述第一拐点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具有远离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凸出的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平行于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二直线子边缘平行于所述第四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夹角α1等于所述第二夹角α2。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夹角α1小于所述第二夹角α2。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对称轴为第一轴线,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对称轴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关于所述第三轴线对称,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具有面对所述连接件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关于第一轴线对称,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六直线子边缘关于第三轴线对称,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27.根据权利要求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第七边缘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七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
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的长度s1、所述第七边缘的长度f、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第六夹角α6、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长度b、以及所述第二夹角α2满足:
s1+f·tanα6=(b/2)/sin(α2/2)。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七边缘的长度f在大于等于30μm且小于等于60μm的范围。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长度b与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小长度a的比值在2.75和3.25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b=3a。
31.根据权利要求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电连接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导电通孔,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导电通孔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连接件具有面对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第五边缘以及面对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的第六边缘,
其中,所述第五边缘包括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平行的第七直线子边缘,所述第一子桥接件的第七边缘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子边缘和所述第三直线子边缘,
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七直线子边缘之间的间距c、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距离h和所述矩形的任一边长d满足:d≤c+h≤2d。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与所述第七直线子边缘之间的所述间距c小于或等于20μm。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矩形的所述任一边长d在大于等于20μm且小于等于40μm的范围。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导电通孔的面对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直线边平行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且所述第一直线边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距离e在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0μm的范围。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重叠,所述导电通孔的远离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直线边平行于所述第七边缘,且所述第二直线边与所述第七边缘之间的距离g在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10μm的范围。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五直线子边缘之间的距离h在大于等于30μm且小于等于60μm的范围。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平面结构中,所述第一子桥接件与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的彼此重叠的部分的对角线与所述导电通孔的对角线重合或者平行。
38.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中每相邻两个之间,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两个平行的条形辅助电极。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三触控子电极、所述第四触控子电极以及所述连接件同层设置。
40.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子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子电极和所述连接件形成为一个整体。
4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37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相反于所述主表面的一侧。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中的衬底基板为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封装层。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呈矩阵排列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每个所述显示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所述任一子像素的直线边缘与所述第一子桥接件和所述第二子桥接件的边缘的直线部分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CN202010830601.0A 2020-08-18 2020-08-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4077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0601.0A CN114077328B (zh) 2020-08-18 2020-08-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US17/781,421 US11934605B1 (en) 2020-08-18 2021-07-12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PCT/CN2021/105641 WO2022037314A1 (zh) 2020-08-18 2021-07-12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0601.0A CN114077328B (zh) 2020-08-18 2020-08-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7328A true CN114077328A (zh) 2022-02-22
CN114077328B CN114077328B (zh) 2024-01-30

Family

ID=80281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0601.0A Active CN114077328B (zh) 2020-08-18 2020-08-18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4605B1 (zh)
CN (1) CN114077328B (zh)
WO (1) WO20220373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261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层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3197142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055A (zh) * 2014-04-01 2015-10-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
CN105912164A (zh) * 2016-04-12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2740A (zh) * 2017-10-23 2018-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装置
CN108628483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单元、互电容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75821A (zh) * 2018-12-07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045172A1 (ko) * 2017-08-29 2019-03-07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8239B (zh) 2014-04-01 2016-04-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06648240B (zh) * 2016-12-26 2019-05-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87405A (zh) 2017-03-23 2017-06-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471154B1 (ko) * 2018-03-27 2022-1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33131B1 (ko) 2018-05-08 2023-05-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KR102607494B1 (ko) 2018-07-06 2023-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598230B1 (ko) 2018-08-13 2023-11-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45576A (ko) * 2019-10-16 2021-04-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210057862A (ko) * 2019-11-12 2021-05-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055A (zh) * 2014-04-01 2015-10-1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
CN105912164A (zh) * 2016-04-12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628483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单元、互电容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045172A1 (ko) * 2017-08-29 2019-03-07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7632740A (zh) * 2017-10-23 2018-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装置
CN109375821A (zh) * 2018-12-07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3261A1 (zh) * 2022-04-08 2023-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层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3197142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86004A1 (en) 2024-03-14
CN114077328B (zh) 2024-01-30
WO2022037314A1 (zh) 2022-02-24
US11934605B1 (en)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626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5242814B (zh) 电容式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KR102222652B1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9811231B2 (en) Touch panel for reducing pins required for touch detection
US20170031490A1 (en) Touch sensor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34179B2 (en) Display panel to mitigate short-circuiting between touch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031818B (zh) 显示装置
TWI798278B (zh) 觸控面板及具備該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
US10496232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13485576B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91544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34605B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312682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87293B (zh) 觸控面板及顯示裝置
US11256359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019303A1 (en)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67570A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CN10685567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85577B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571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M607634U (zh) 具觸控功能的電子裝置
US11500502B2 (en) Touch-controlling base plate and displaying device
WO2023142048A1 (zh)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层的制作方法
US1186111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673307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