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7026B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7026B
CN114077026B CN202011370996.7A CN202011370996A CN114077026B CN 114077026 B CN114077026 B CN 114077026B CN 202011370996 A CN202011370996 A CN 202011370996A CN 114077026 B CN114077026 B CN 114077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ical surface
optical axis
lens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09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7026A (zh
Inventor
赖昱辰
周明达
林正峰
张明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77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7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7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具有光轴,包含环状结构,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且包含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第一通孔设置于环状结构的物侧。第二通孔与第一锥面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第一锥面由第一通孔往第二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二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物侧。第三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像侧。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往远离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第二锥面与第三锥面往第二通孔渐缩。第二通孔为尖端开孔。借此,可增加光陷阱结构的效果以提升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成像镜头中,遮光元件经常用于提升成像品质;具体来说,遮光元件是用以阻挡来自视场以外非成像光线入射成像镜头,避免在成像面产生杂散光使得成像品质下降。近年来,成像镜头的市场趋势往短总长(TTL)、大感光元件尺寸、高像素密度及广视角方向发展,同时亦要求更高的成像品质,例如高解像力及高相对照度(RI%)。因此,诸多因素使得传统的遮光元件在性能上已不敷使用。
请参照图11A,图11A绘示依照现有技术中未设置遮光元件的电子装置1100的示意图。由图11A可知,在未设置遮光元件的情况下,当其他发光元件(图未绘示)迫近成像镜头(图未标示)时,非成像光线N进入成像镜头,并于成像面1119产生杂散光。请参照图11B,图11B绘示依照现有技术中设置遮光元件1107的电子装置1100的示意图。由图11B可知,设置传统的遮光元件1107于电子装置1100时,将导致总长度明显增加,且同时会遮蔽大角度的成像光线I,使得相对照度下降而严重影响光学品质。因此,发展一种可利用有限空间并可提升光学品质的成像镜头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物侧设置有一光陷阱结构,其中,光陷阱结构包含至少一往远离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的结构,更进一步,可透过设置表面结构以及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的方式来提升成像品质。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并包含一环状结构与一遮光片,其中环状结构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且包含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及一第三锥面;遮光片设置于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第一锥面、遮光片及第二锥面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且遮光片包含一第一物侧表面与一第一像侧表面。第一通孔设置于环状结构的物侧,且光轴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且光轴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锥面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由第一通孔往第二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二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物侧,由第二通孔往第一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三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像侧,由第二通孔往远离第一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环状结构的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往远离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第二锥面与第三锥面往第二通孔渐缩。环状结构的第二通孔为一尖端开孔。第一锥面与光轴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一通孔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遮光片的第一物侧表面与第一像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厚度为THIs,其满足下列条件:3度<θ1≤70度;L1≥L2;以及0.005mm≤THIs≤0.06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三锥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3≤8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环状结构可还包含一第一像侧表面,设置于第一锥面的像侧边缘,自第一锥面的像侧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环状结构可由一前盖与一镜筒所组成,前盖可包含第一通孔与第一锥面,镜筒可包含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且镜筒位于前盖的像侧。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轴向连接结构,设置于前盖与镜筒,且可包含一第四锥面与一第五锥面。第四锥面设置于前盖的像侧,第四锥面较第一锥面远离第一通孔,面向光轴且由前盖的像侧往镜筒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设置于镜筒的物侧,第五锥面较第二锥面远离第二通孔,面向第四锥面且由镜筒的物侧往远离前盖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与第五锥面实体接触,且前盖与镜筒对心。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环状结构可由镜筒与一环形构件所组成,镜筒可包含第一通孔与第一锥面,环形构件可包含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而镜筒环绕光轴形成一容置空间,环形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的物侧,并与镜筒实体接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可为一体成型,且第一锥面与光轴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度<θ1≤3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遮光片可包含一第三通孔,光轴通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第三通孔的直径为L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L3-L2)/L2≤0.2。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中至少一者可包含一同心圆结构,同心圆结构环绕光轴,且同心圆结构可为不透光。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第一透镜与至少二透镜。第一透镜设置于环状结构的像侧,透镜设置于环状结构的像侧,且第一透镜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至少一前述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包含一环状结构,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且包含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一第一物侧表面、一第一像侧表面、一第二锥面及一第三锥面。第一通孔设置于环状结构的物侧,且光轴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且光轴通过第二通孔。第一物侧表面设置于第一通孔的物侧,且由第一通孔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一像侧表面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且由第一通孔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物侧表面相对设置。第二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物侧,由第二通孔往第一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三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像侧,由第二通孔往远离第一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环状结构由一遮光片与一镜筒所组成,遮光片包含第一通孔、第一物侧表面及第一像侧表面,镜筒包含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环状结构的第一像侧表面与第二锥面往远离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第二锥面与第三锥面往第二通孔渐缩。环状结构的第二通孔为一尖端开孔。遮光片的第一物侧表面与第一像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厚度为THIs,其满足下列条件:0.005mm≤THIs≤0.06mm。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三锥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3≤8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镜筒可还包含一第六锥面,第六锥面环绕设置于镜筒的物侧边缘,且面向光轴并往遮光片延伸并渐扩。第六锥面与遮光片的物侧边缘接触。第六锥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f,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度<θf≤30度。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二锥面可包含一同心圆结构,同心圆结构环绕光轴,且同心圆结构可为不透光。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通孔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L1≥L2。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第一透镜与至少二透镜。第一透镜设置于环状结构的像侧,透镜设置于环状结构的像侧,且第一透镜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至少一前述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C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D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1E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的又一示意图;
图1F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1G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的再一示意图;
图1H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1I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的又一示意图;
图1J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非成像光线的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1K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B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2C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D绘示图2C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E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F绘示图2C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G绘示图2C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2H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B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C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D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B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C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D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非成像光线的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4E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B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C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D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B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C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D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7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7B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C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7D绘示图7C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E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F绘示图7C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G绘示图7C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7H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8B绘示图8A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C绘示图8A第八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D绘示图8A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9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9B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C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9D绘示图9C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E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9F绘示图9C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G绘示图9C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9H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参数示意图;
图10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0B绘示依照图10A第十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1A绘示依照现有技术中未设置遮光元件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1B绘示依照现有技术中设置遮光元件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20,30,40,50,60,70,80,90,1000,1100:电子装置
10a:透明平板
11,21,31,41,51,61,71,81,91:第一透镜
12,13,14,22,23,24,32,33,34,35,36,42,43,44,45,46,52,53,54,55,62,63,64,65,66,72,73,74,75,76,82,83,84,85,86,92,93,94,95,96:透镜
18,28,38,48,58,68,78,88,98:滤光元件
19,29,39,49,59,69,79,89,99,1119:成像面
191,291,391,491,591,691,791,891,991:电子感光元件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环状结构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第一通孔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第二通孔
114,214,314,414,514,614,714,814:第一锥面
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5:第二锥面
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6:第三锥面
120,420,520,720,820:前盖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镜筒
140,440,540,740,840:轴向连接结构
141,441,541,741,841:第四锥面
142,442,542,742,842:第五锥面
21a,22a,23b,57,67,71a,72a,73a,75a,91a,92a,93a,95a,97:遮光片
23a,74a,94a:间隔环
24a,76a,96a:压环
260:环形构件
261:容置空间
280,780,980:光陷阱结构
417,517,817,917:第一像侧表面
513,613:第三通孔
562:容纳槽
270,770,870:同心圆结构
271,771,871:凸起结构
272,772,872:弧形环面
273,773,873:连结面
874:圆角
918:第一物侧表面
950:第六锥面
1001,1002,1003,1004,1005,1006:取像装置
1007:取像控制界面
1008:取像模块切换按键
1009:对焦拍照按键
1010:影像回放按键
1011:集成选单按键
1012:悬浮视窗
1013:提示灯
1014:单晶片系统
1015:影像信号处理器
1016:中央处理单元
1017:随机存取记忆体
1018:感测元件
1019:位置定位器
1020:加速度计
1021:陀螺仪
1022:补光灯
1023:辅助对焦元件
1107:遮光元件
X:光轴
G:胶体
N:非成像光线
I:成像光线
L1:第一通孔的直径
L2:第二通孔的直径
L3:第三通孔的直径
θ1:最小夹角
θ3,θf:夹角
THIs:间距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且包含一环状结构。环状结构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且包含一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一第二锥面及一第三锥面。第一通孔设置于环状结构的物侧,且光轴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且光轴通过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可为环状结构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突出的一尖点。第二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物侧,由第二通孔往第一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三锥面设置于第二通孔的像侧,由第二通孔往远离第一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二锥面与第三锥面往第二通孔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的成型性。进一步来说,第二锥面与第三锥面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与第三锥面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第一锥面,其中第一锥面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由第一通孔往第二通孔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可不为铅直柱面。进一步来说,环状结构的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可往远离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以形成光陷阱结构。借此,有利于减弱非成像光线的光线强度或改变其反射路径,且可拦截大部分的非成像光线以提升成像品质。
环状结构可还包含一第一像侧表面。第一像侧表面可设置于第一锥面的像侧边缘,自第一锥面的像侧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来说,环状结构的第一像侧表面与第二锥面可往远离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以第一锥面、第一像侧表面及第二锥面三者共同形成光陷阱结构。借此,可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进而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
环状结构可还包含一第一物侧表面,第一物侧表面设置于第一通孔的物侧,且由第一通孔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第一像侧表面可设置于第一通孔的像侧,且由第一通孔向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物侧表面相对设置。借此,可提升第一通孔的真圆度(circularity),进而确保成像品质。
环状结构可由一前盖与一镜筒所组成,前盖可包含第一通孔与第一锥面,镜筒可包含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且镜筒位于前盖的像侧。借此,提升制造可行性。
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轴向连接结构,设置于前盖与镜筒,且可包含一第四锥面与一第五锥面。第四锥面可设置于前盖的像侧,第四锥面较第一锥面远离第一通孔,面向光轴且由前盖的像侧往镜筒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可设置于镜筒的物侧,第五锥面较第二锥面远离第二通孔,面向第四锥面且由镜筒的物侧往远离前盖并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与第五锥面可皆为搭接面的形式,第四锥面与第五锥面可实体接触,且前盖与镜筒对心。进一步来说,前盖可还包含一凹槽,凹槽位于像侧且面向光轴,且凹槽与第五锥面形成一容纳槽,其用以容纳一胶体,而前盖与镜筒之间可透过胶体加强接合强度,且可加强轴向连接结构的结合性。
环状结构可由镜筒与一环形构件所组成,镜筒可包含第一通孔与第一锥面,环形构件可包含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而镜筒环绕光轴形成一容置空间,环形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的物侧,并与镜筒实体接触。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并改善组装流程。再者,胶体可设置于容置空间,且镜筒与环形构件之间可透过胶体固定。
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可为一体成型,且环状结构可透过射出成型配合弹性离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借此,减少装配搭接所需的空间,有利于缩小成像镜头体积。
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遮光片,设置于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第一锥面、遮光片及第二锥面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且可包含一第三通孔,光轴通过第三通孔。借此,有利于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并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
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中至少一者可包含一同心圆结构,同心圆结构环绕光轴,同心圆结构可为不透光,且同心圆结构不用以成像。借此,可进一步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具体来说,同心圆结构可包含多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包含一弧形环面与一连结面,其中弧形环面可具有相同弯曲方面,且可以沿第一锥面、第二锥面或第一像侧表面排列,而连结面连接相邻二弧形环面。再者,弧形环面可由至少一锥面所组成,且弧形环面与连结面之间可进一步包含一圆角。借此,可加强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同心圆结构可为菲涅尔结构,且凸起结构可为弧形凸起,但并不以此为限。
成像镜头可还包含一第一透镜与至少二透镜。第一透镜与透镜设置于环状结构的像侧,透镜设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第一透镜可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借此,可进一步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
环状结构可由遮光片与镜筒所组成,遮光片可包含第一通孔、第一物侧表面及第一像侧表面,镜筒可包含第二通孔、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
镜筒可还包含一第六锥面,环绕设置于镜筒的物侧边缘,且面向光轴并往遮光片延伸并渐扩。第六锥面与遮光片的物侧边缘接触。具体而言,镜筒可透过射出成型配合弹性离型的方式一体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环状结构的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三锥面、轴向连接结构的第四锥面与第五锥面及镜筒的第六锥面皆可为圆锥面。
第一锥面与光轴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度<θ1≤70度。借此,可引导非成像光线进入光陷阱结构。另外,其可进一步满足下列条件:3度<θ1≤30度。借此,可使得第一锥面与镜筒一体成型,且θ1可为弹性离型角。
第一通孔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L1≥L2。具体而言,第二通孔为环状结构的最小通孔。借此,可有效避免过度遮光,保证成像品质。
第三锥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5度≤θ3≤80度。具体而言,环状结构可由黑色材料,并透过射出成型制造。借此,有利于提高环状结构的可成型性。
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第三通孔的直径为L3,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L3-L2)/L2≤0.2。借此,有利于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进而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
第六锥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f,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度<θf≤30度。借此,可使得第六锥面与镜筒一体成型,且θf可为弹性离型角。
遮光片的第一物侧表面与第一像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厚度为THIs,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05mm≤THIs≤0.06mm。借此,有助于减弱源自非成像光线的光线强度,以提升成像品质。
上述本揭示内容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至少一前述的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
上述内容将于以下实施例中演示,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实施例的特定形状与配合形式,应以本发明的要点为宗。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由图1A可知,电子装置1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1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18,电子感光元件1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19,且滤光元件1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1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1B与图1C,图1B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局部放大图,图1C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1A至图1C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110、一前盖120、一镜筒130、一轴向连接结构140、一第一透镜11及至少二透镜。
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及透镜12、13、14,其中第一透镜11及透镜12、13、14皆设置于环状结构1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1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11及透镜12、13、14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1B可知,环状结构1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且由前盖120与镜筒130所组成。前盖120包含一第一通孔111与一第一锥面114,镜筒130包含一第二通孔112、一第二锥面115及一第三锥面116,且镜筒130位于前盖120的像侧。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
第一通孔111设置于环状结构1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设置于第一通孔1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112为环状结构1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115与第三锥面116及第二通孔112接触。
第一锥面114设置于第一通孔1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111往第二通孔1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1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115设置于第二通孔1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112往第一通孔1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114与第二锥面1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图未标示)。第三锥面116设置于第二通孔1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112往远离第一通孔1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115与第三锥面116往第二通孔1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1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1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115与第三锥面1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115与第三锥面1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1D至图1I,图1D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另一示意图,图1E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又一示意图,图1F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另一示意图,图1G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再一示意图,图1H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另一示意图,图1I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又一示意图。进一步来说,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可透过射出成型制成,借以满足量产需求,且第二通孔112、第二锥面115及第三锥面116的形状另可为图1D至图1I所示,其中第三锥面1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图1D至图1I的θ3亦可有所差异。具体来说,图1D、图1E及图1I中的θ3为45度,图1F中的θ3为75度,图1G中的θ3为65度,图1H中的θ3为60度,但并不以上述的配合形式与数据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1J,图1J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非成像光线N的反射路径示意图。由图1J可知,当非成像光线N进入电子装置10时,非成像光线N先到达第二锥面115,接着反射至第一锥面114,进而反射到透明平板10a,再反射至前盖120,最终反射至透明平板10a后离开电子装置10,而非成像光线N未进入成像面19。具体来说,当非成像光线N进入电子装置10时于光陷阱结构中多次反射,使非成像光线N的光线强度减弱或改变反射路径。借此,可拦截大部分的非成像光线N,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质,但并不以上述的反射路径为限。
由图1C可知,轴向连接结构140设置于前盖120与镜筒130,且包含一第四锥面141与一第五锥面142。第四锥面141设置于前盖120的像侧,第四锥面141较第一锥面114远离第一通孔111,且面向光轴X且由前盖120的像侧往镜筒13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142设置于镜筒130的物侧,第五锥面142较第二锥面115远离第二通孔112,且面向第四锥面141且由镜筒130的物侧往远离前盖12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141与第五锥面142可皆为搭接面的形式,第四锥面141与第五锥面142实体接触,且前盖120与镜筒130对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盖120的第一锥面114、镜筒130的第二锥面115与第三锥面116及轴向连接结构140的第四锥面141与第五锥面142皆可为圆锥面。
请参照图1K,图1K绘示图1A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1K可知,第一通孔1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112的直径为L2,第一锥面1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1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一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141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实施例中,L1=L2。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由图2A可知,电子装置2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2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28,电子感光元件2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29,且滤光元件2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2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2B至图2E,图2B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的局部放大图,图2C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D绘示图2C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E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2A至图2E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210、一镜筒230、一环形构件260、一第一透镜21及至少二透镜。
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及透镜22、23、24,其中第一透镜21及透镜22、23、24皆设置于环状结构2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2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21及透镜22、23、24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详细来说,配合参照图2F与图2G,图2F绘示图2C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G绘示图2C第二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由图2F与图2G可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镜筒230、环形构件260、第一透镜21、遮光片21a、透镜22、遮光片22a、透镜23、间隔环23a、遮光片23b、透镜24及压环24a。
由图2B可知,环状结构2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且由镜筒230与环形构件260所组成。镜筒230包含一第一通孔211与一第一锥面214,环形构件260包含一第二通孔212、一第二锥面215及一第三锥面216,而镜筒230环绕光轴X形成一容置空间261,环形构件260设置于容置空间261的物侧,并与镜筒230实体接触。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并改善组装流程。再者,一胶体G可设置于容置空间261,镜筒230与环形构件260之间可透过胶体G固定。
第一通孔211设置于环状结构2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设置于第一通孔2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212,第二通孔2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212为环状结构2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215与第三锥面216及第二通孔212接触。
第一锥面214设置于第一通孔2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211往第二通孔2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2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215设置于第二通孔2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212往第一通孔2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214与第二锥面2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280。第三锥面216设置于第二通孔2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212往远离第一通孔2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215与第三锥面216往第二通孔2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2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2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215与第三锥面2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215与第三锥面2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通孔212、第二锥面215及第三锥面2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实施例中,非成像光线(图未绘示)的反射路径可参照图1J,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镜筒230的第一锥面214及环形构件260的第二锥面215与第三锥面216皆可为圆锥面。
由图2B可知,第一锥面214与第二锥面215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同心圆结构270。第二实施例中,第二锥面215包含同心圆结构270。同心圆结构270环绕光轴X,同心圆结构270为不透光,且同心圆结构270不用以成像。借此,可进一步提升光陷阱结构280的效果。具体来说,同心圆结构270包含多个凸起结构271,凸起结构271包含多个弧形环面272与多个连结面273,其中弧形环面272具有相同弯曲方面,且沿第二锥面215排列,而连结面273连接相邻二弧形环面272。值得一提的是,凸起结构271可为弧形凸起,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2H,图2H绘示图2A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2H可知,第一通孔2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212的直径为L2,第一锥面2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2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二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161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由图3A可知,电子装置3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3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38,电子感光元件3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39,且滤光元件3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3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3B与图3C,图3B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的局部放大图,图3C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3A至图3C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310、一镜筒330、一第一透镜31及至少二透镜。
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及透镜32、33、34、35、36,其中第一透镜31及透镜32、33、34、35、36皆设置于环状结构3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3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31及透镜32、33、34、35、36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3B可知,环状结构3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且环状结构310包含一第一通孔311、一第二通孔312、一第一锥面314、一第二锥面315及一第三锥面316。进一步来说,第一通孔311、第二通孔312、第一锥面314、第二锥面315及第三锥面316为一体成型,且环状结构310可透过射出成型配合弹性离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借此,减少装配搭接所需的空间,有利于缩小成像镜头体积。
第一通孔311设置于环状结构3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311。第二通孔312设置于第一通孔3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312,第二通孔3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312为环状结构3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315与第三锥面316及第二通孔312接触。
第一锥面314设置于第一通孔3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311往第二通孔3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3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315设置于第二通孔3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312往第一通孔3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314与第二锥面3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图未标示)。第三锥面316设置于第二通孔3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312往远离第一通孔3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315与第三锥面316往第二通孔3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3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3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315与第三锥面3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315与第三锥面3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通孔312、第二锥面315及第三锥面3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并且,第三实施例中,非成像光线(图未绘示)的反射路径可参照图1J,但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环状结构310的第一锥面314、第二锥面315及第三锥面316皆可为圆锥面。
请参照图3D,图3D绘示图3A第三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3D可知,第一通孔3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312的直径为L2,第一锥面3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3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三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181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实施例中,θ1为弹性离型角。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A,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示意图。由图4A可知,电子装置4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4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48,电子感光元件4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49,且滤光元件4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4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4B与图4C,图4B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局部放大图,图4C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4A至图4C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410、一前盖420、一镜筒430、一轴向连接结构440、一第一透镜41及至少二透镜。
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及透镜42、43、44、45、46,其中第一透镜41及透镜42、43、44、45、46皆设置于环状结构4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4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41及透镜42、43、44、45、46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4B可知,环状结构4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由前盖420与镜筒430所组成,且包含一第一像侧表面417。前盖420包含一第一通孔411与一第一锥面414,镜筒430包含一第二通孔412、一第二锥面415及一第三锥面416,且镜筒430位于前盖420的像侧。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
第一通孔411设置于环状结构4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411。第二通孔412设置于第一通孔4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412,第二通孔4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412为环状结构4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415与第三锥面416及第二通孔412接触。
第一锥面414设置于第一通孔4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411往第二通孔4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4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415设置于第二通孔4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412往第一通孔4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一像侧表面417设置于第一锥面414的像侧边缘,自第一锥面414的像侧向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414与第二锥面4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图未标示)。进一步来说,透过第一像侧表面417,可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进而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第三锥面416设置于第二通孔4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412往远离第一通孔4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415与第三锥面416往第二通孔4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4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4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415与第三锥面4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415与第三锥面4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四实施例的第二通孔412、第二锥面415及第三锥面4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照图4D,图4D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非成像光线N的反射路径示意图。由图4D可知,当非成像光线N进入电子装置40时,非成像光线N先到达第二锥面415,接着反射至第一像侧表面417,进而反射至第二锥面415,最终于第一锥面414与第二锥面415来回反射后削减非成像光线N的强度,而非成像光线N未进入成像面49。具体来说,当非成像光线N进入电子装置40时于光陷阱结构中多次反射,使非成像光线N的光线强度减弱或改变反射路径。借此,可拦截大部分的非成像光线N,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质,但并不以上述的反射路径为限。
由图4C可知,轴向连接结构440设置于前盖420与镜筒430,且包含一第四锥面441与一第五锥面442。第四锥面441设置于前盖420的像侧,第四锥面441较第一锥面414远离第一通孔411,且面向光轴X且由前盖420的像侧往镜筒43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442设置于镜筒430的物侧,第五锥面442较第二锥面415远离第二通孔412,且面向第四锥面441且由镜筒430的物侧往远离前盖42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441与第五锥面442可皆为搭接面的形式,第四锥面441与第五锥面442实体接触,且前盖420与镜筒430对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盖420的第一锥面414、镜筒430的第二锥面415与第三锥面416及轴向连接结构440的第四锥面441与第五锥面442皆可为圆锥面。
请参照图4E,图4E绘示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4E可知,第一通孔4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412的直径为L2,第一锥面4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4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四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201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实施例中,θ1=θ3。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5A,图5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的示意图。由图5A可知,电子装置5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5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58,电子感光元件5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59,且滤光元件5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5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5B与图5C,图5B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的局部放大图,图5C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5A至图5C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510、一前盖520、一镜筒530、一轴向连接结构540、一遮光片57、一第一透镜51及至少二透镜。
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及透镜52、53、54、55,其中第一透镜51及透镜52、53、54、55皆设置于环状结构5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5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51及透镜52、53、54、55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5B可知,环状结构5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由前盖520与镜筒530所组成,且包含一第一像侧表面517。前盖520包含一第一通孔511与一第一锥面514,镜筒530包含一第二通孔512、一第二锥面515及一第三锥面516,且镜筒530位于前盖520的像侧。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
第一通孔511设置于环状结构5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511。第二通孔512设置于第一通孔5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512,第二通孔5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512为环状结构5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515与第三锥面516及第二通孔512接触。
第一锥面514设置于第一通孔5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511往第二通孔5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5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515设置于第二通孔5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512往第一通孔5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一像侧表面517设置于第一锥面514的像侧边缘,自第一锥面514的像侧向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514与第二锥面5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图未标示)。进一步来说,透过第一像侧表面517,可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进而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第三锥面516设置于第二通孔5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512往远离第一通孔5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515与第三锥面516往第二通孔5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5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5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515与第三锥面5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515与第三锥面5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五实施例的第二通孔512、第二锥面515及第三锥面5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而言,遮光片57设置于第一锥面514与第二锥面515之间,第一锥面514、遮光片57及第二锥面515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且包含一第三通孔513,其中光轴X通过第三通孔513。借此,有利于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并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
由图5C可知,轴向连接结构540设置于前盖520与镜筒530,且包含一第四锥面541与一第五锥面542。第四锥面541设置于前盖520的像侧,第四锥面541较第一锥面514远离第一通孔511,且面向光轴X且由前盖520的像侧往镜筒53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542设置于镜筒530的物侧,第五锥面542较第二锥面515远离第二通孔512,且面向第四锥面541且由镜筒530的物侧往远离前盖52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541与第五锥面542可皆为搭接面的形式,第四锥面541与第五锥面542实体接触,且前盖520与镜筒530对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盖520的第一锥面514、镜筒530的第二锥面515与第三锥面516及轴向连接结构540的第四锥面541与第五锥面542皆可为圆锥面。
进一步来说,前盖520还包含一凹槽(图未标示),凹槽位于像侧且面向光轴X,且凹槽与第五锥面542形成一容纳槽562,其用以容纳一胶体G,而前盖520与镜筒530之间可透过胶体G加强接合强度,且可加强轴向连接结构540的结合性。
请参照图5D,图5D绘示图5A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5D可知,第一通孔5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512的直径为L2,第三通孔513的直径为L3,第一锥面5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5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五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221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实施例中,L2=L3,以及θ1=θ3。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A,图6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的示意图。由图6A可知,电子装置6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6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68,电子感光元件6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69,且滤光元件6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6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6B与图6C,图6B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的局部放大图,图6C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6A至图6C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610、一镜筒630、一遮光片67、一第一透镜61及至少二透镜。
第六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及透镜62、63、64、65、66,其中第一透镜61及透镜62、63、64、65、66皆设置于环状结构6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6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61及透镜62、63、64、65、66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6B可知,环状结构6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且环状结构610包含一第一通孔611、一第二通孔612、一第一锥面614、一第二锥面615及一第三锥面616。进一步来说,第一通孔611、第二通孔612、第一锥面614、第二锥面615及第三锥面616为一体成型,且环状结构610可透过射出成型配合弹性离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借此,减少装配搭接所需的空间,有利于缩小成像镜头体积。
第一通孔611设置于环状结构6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611。第二通孔612设置于第一通孔6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612,第二通孔6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612为环状结构6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615与第三锥面616及第二通孔612接触。
第一锥面614设置于第一通孔6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611往第二通孔6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6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615设置于第二通孔6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612往第一通孔6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614与第二锥面6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图未标示)。第三锥面616设置于第二通孔6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612往远离第一通孔6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615与第三锥面616往第二通孔6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6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6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615与第三锥面6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615与第三锥面6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六实施例的第二通孔612、第二锥面615及第三锥面6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环状结构610的第一锥面614、第二锥面615及第三锥面616皆可为圆锥面。
具体而言,遮光片67设置于第一锥面614与第二锥面615之间,第一锥面614、遮光片67及第二锥面615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且包含一第三通孔613,其中光轴X通过第三通孔613。借此,有利于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并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
请参照图6D,图6D绘示图6A第六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6D可知,第一通孔6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612的直径为L2,第三通孔613的直径为L3,第一锥面6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6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六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241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实施例中,θ1为弹性离型角。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7A,图7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0的示意图。由图7A可知,电子装置7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7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78,电子感光元件7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79,且滤光元件7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7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7B至图7E,图7B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0的局部放大图,图7C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7D绘示图7C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E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7A至图7E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710、一前盖720、一镜筒730、一轴向连接结构740、一第一透镜71及至少二透镜。
第七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及透镜72、73、74、75、76,其中第一透镜71及透镜72、73、74、75、76皆设置于环状结构7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7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71及透镜72、73、74、75、76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详细来说,配合参照图7F与图7G,图7F绘示图7C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G绘示图7C第七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由图7F与图7G可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前盖720、镜筒730、第一透镜71、遮光片71a、透镜72、遮光片72a、透镜73、遮光片73a、透镜74、间隔环74a、透镜75、遮光片75a、透镜76及压环76a。
由图7B可知,环状结构7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且由前盖720与镜筒730所组成。前盖720包含一第一通孔711与一第一锥面714,镜筒730包含一第二通孔712、一第二锥面715及一第三锥面716,且镜筒730位于前盖720的像侧。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
第一通孔711设置于环状结构7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711。第二通孔712设置于第一通孔7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712,第二通孔7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712为环状结构7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715与第三锥面716及第二通孔712接触。
第一锥面714设置于第一通孔7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711往第二通孔7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7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715设置于第二通孔7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712往第一通孔7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714与第二锥面7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780。第三锥面716设置于第二通孔7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712往远离第一通孔7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715与第三锥面716往第二通孔7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7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7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715与第三锥面7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715与第三锥面7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七实施例的第二通孔712、第二锥面715及第三锥面7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7E可知,轴向连接结构740设置于前盖720与镜筒730,且包含一第四锥面741与一第五锥面742。第四锥面741设置于前盖720的像侧,第四锥面741较第一锥面714远离第一通孔711,且面向光轴X且由前盖720的像侧往镜筒73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742设置于镜筒730的物侧,第五锥面742较第二锥面715远离第二通孔712,且面向第四锥面741且由镜筒730的物侧往远离前盖72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741与第五锥面742可皆为搭接面的形式,第四锥面741与第五锥面742实体接触,且前盖720与镜筒730对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盖720的第一锥面714、镜筒730的第二锥面715与第三锥面716及轴向连接结构740的第四锥面741与第五锥面742皆可为圆锥面。
由图7B可知,第一锥面714与第二锥面715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同心圆结构770。第七实施例中,第一锥面714包含同心圆结构770。同心圆结构770环绕光轴X,同心圆结构770为不透光,且同心圆结构770不用以成像。借此,可进一步提升光陷阱结构780的效果。具体来说,同心圆结构770包含多个凸起结构771,凸起结构771包含多个弧形环面772与多个连结面773,其中弧形环面772具有相同弯曲方面,且沿第一锥面714排列,而连结面773连接相邻二弧形环面772。值得一提的是,同心圆结构770可为菲涅尔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7H,图7H绘示图7A第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7H可知,第一通孔7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712的直径为L2,第一锥面7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7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七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271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实施例中,L1=L2,以及θ1=θ3。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8A,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0的示意图。由图8A可知,电子装置8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8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88,电子感光元件8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89,且滤光元件8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8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8B与图8C,图8B绘示图8A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0的局部放大图,图8C绘示图8A第八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8A至图8C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810、一前盖820、一镜筒830、一轴向连接结构840、一第一透镜81及至少二透镜。
第八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81及透镜82、83、84、85、86,其中第一透镜81及透镜82、83、84、85、86皆设置于环状结构8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8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81及透镜82、83、84、85、86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8B可知,环状结构8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由前盖820与镜筒830所组成,且包含一第一像侧表面817。前盖820包含一第一通孔811与一第一锥面814,镜筒830包含一第二通孔812、一第二锥面815及一第三锥面816,且镜筒830位于前盖820的像侧。借此,可提升制造可行性。
第一通孔811设置于环状结构8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811。第二通孔812设置于第一通孔8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812,第二通孔8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812为环状结构8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815与第三锥面816及第二通孔812接触。
第一锥面814设置于第一通孔811的像侧,由第一通孔811往第二通孔812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锥面814可不为铅直柱面。第二锥面815设置于第二通孔8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812往第一通孔8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一像侧表面817设置于第一锥面814的像侧边缘,自第一锥面814的像侧向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第一锥面814与第二锥面815往远离光轴X的方向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图未标示)。进一步来说,透过第一像侧表面817,可增加光陷阱结构的表面积,进而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第三锥面816设置于第二通孔8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812往远离第一通孔8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815与第三锥面816往第二通孔8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并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且第三锥面8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8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815与第三锥面8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815与第三锥面8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八实施例的第二通孔812、第二锥面815及第三锥面8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8C可知,轴向连接结构840设置于前盖820与镜筒830,且包含一第四锥面841与一第五锥面842。第四锥面841设置于前盖820的像侧,第四锥面841较第一锥面814远离第一通孔811,且面向光轴X且由前盖820的像侧往镜筒83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五锥面842设置于镜筒830的物侧,第五锥面842较第二锥面815远离第二通孔812,且面向第四锥面841且由镜筒830的物侧往远离前盖820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四锥面841与第五锥面842可皆为搭接面的形式,第四锥面841与第五锥面842实体接触,且前盖820与镜筒830对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盖820的第一锥面814、镜筒830的第二锥面815与第三锥面816及轴向连接结构840的第四锥面841与第五锥面842皆可为圆锥面。
由图8B可知,第一锥面814与第二锥面815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同心圆结构870。第八实施例中,第一锥面814包含同心圆结构870。同心圆结构870环绕光轴X,同心圆结构870为不透光,且同心圆结构870不用以成像。借此,可进一步提升光陷阱结构的效果。具体来说,同心圆结构870包含多个凸起结构871,凸起结构871包含多个弧形环面872与多个连结面873,其中弧形环面872具有相同弯曲方面,且沿第一像侧表面817排列,而连结面873连接相邻二弧形环面872。再者,弧形环面872可由至少一锥面所组成,且弧形环面872与连结面873之间可进一步包含多个圆角874。借此,可加强制造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同心圆结构870可为菲涅尔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8D,图8D绘示图8A第八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8D可知,第一通孔8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812的直径为L2,第一锥面814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第三锥面816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3,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八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291
值得一提的是,第八实施例中,L1=L2,以及θ1=θ3。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9A,图9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的示意图。由图9A可知,电子装置9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图未标示)与一电子感光元件991,其中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标示)与滤光元件98,电子感光元件991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99,且滤光元件98设置于成像镜头与成像面99之间。
请配合参照图9B至图9E,图9B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的局部放大图,图9C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9D绘示图9C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9E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由图9A至图9E可知,成像镜头具有一光轴X,且包含一环状结构910、一镜筒930、一遮光片97、一第一透镜91及至少二透镜。
第九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91及透镜92、93、94、95、96,其中第一透镜91及透镜92、93、94、95、96皆设置于环状结构910的像侧,且第一透镜91为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进一步来说,第一透镜91及透镜92、93、94、95、96皆具有屈折力,其中透镜的数量、结构、面形等光学特征可依照不同成像需求配置,且更可依需求设置其他光学元件,并不以此为限。
详细来说,配合参照图9F与图9G,图9F绘示图9C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9G绘示图9C第九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另一分解示意图。由图9F与图9G可知,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遮光片97、镜筒930、第一透镜91、遮光片91a、透镜92、遮光片92a、透镜93、遮光片93a、透镜94、间隔环94a、透镜95、遮光片95a、透镜96及压环96a。
由图9B可知,环状结构910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光轴X,且由遮光片97与镜筒930所组成。遮光片97包含一第一通孔911、一第一物侧表面918及一第一像侧表面917,镜筒930包含一第二通孔912、一第二锥面915、一第三锥面916及一第六锥面950。具体而言,镜筒930可透过射出成型配合弹性离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借此,减少装配搭接所需的空间,有利于缩小成像镜头体积。
第一通孔911设置于环状结构910的物侧,且光轴X通过第一通孔911。第二通孔912设置于第一通孔911的像侧,光轴X通过第二通孔912,第二通孔912为一尖端开孔,且第二通孔912为环状结构910的最小通孔。具体而言,尖端开孔为朝向光轴X突出的一尖点,且第二锥面915与第三锥面916及第二通孔912接触。
第一物侧表面918设置于第一通孔911的物侧,且由第一通孔911向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一像侧表面917设置于第一通孔911的像侧,且由第一通孔911向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物侧表面918相对设置。进一步来说,第一像侧表面917与第二锥面915渐缩靠近形成光陷阱结构980。借此,有利于降低杂散光的产生。
第二锥面915设置于第二通孔912的物侧,且由第二通孔912往第一通孔9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第三锥面916设置于第二通孔912的像侧,由第二通孔912往远离第一通孔911并远离光轴X的方向延伸,且第二锥面915与第三锥面916往第二通孔912渐缩。借此,有利于使实际的成像品质更接近理想设计,且第三锥面916可用于提升环状结构910的成型性。再者,第二锥面915与第三锥面916的截面可为弧线或斜线,且第二锥面915与第三锥面916可包含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第九实施例的第二通孔912、第二锥面915及第三锥面916可如图1D至图1I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由图9E可知,第六锥面950环绕设置于镜筒930的物侧边缘,且面向光轴X并往遮光片97延伸并渐扩,其中第六锥面950与遮光片97的物侧边缘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镜筒930的第二锥面915、第三锥面916及第六锥面950皆可为圆锥面。
请参照图9H,图9H绘示图9A第九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的参数示意图。由图9H可知,第一通孔911的直径为L1,第二通孔912的直径为L2,第三锥面916与光轴X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3,第六锥面950与光轴X之间的夹角为θf,遮光片97的第一物侧表面918与第一像侧表面917之间的间距厚度为THIs,而所述参数满足下列表九条件。
Figure GDA0003941384920000311
值得一提的是,第九实施例中,L1=L2,以及θf为弹性离型角。
<第十实施例>
请参照图10A与图10B,图10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0的示意图,图10B绘示依照图10A第十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10A与图10B可知,电子装置1000是一智能型手机,且电子装置1000包含至少一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图未绘示),其中第十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数量为六,分别为取像装置1001、1002、1003、1004、1005、1006,其中取像装置1001、1002为超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03、1004为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05为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1006为TOF模块(Time-Of-Flight:飞时测距模块),且取像装置1006另可为其他种类的取像装置,并不限于此配置方式。详细来说,第十实施例中,取像装置1001、1003、1006设置于电子装置1000的正面,且取像装置1002、1004、1005设置于电子装置1000的背面。各取像装置包含一成像镜头(图未绘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图未绘示),且各取像装置可为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的任一者,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
取像控制界面1007可为屏幕或显示屏幕,且包含取像模块切换按键1008、对焦拍照按键1009、影像回放按键1010、集成选单按键1011及悬浮视窗1012。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1000的取像控制界面1007进入拍摄模式,取像模块切换按键1008可自由切换使用取像装置1001、1002、1003、1004、1005其中一者进行拍摄,对焦拍照按键1009于取好景且确定取像装置1001、1002、1003、1004、1005其中一者后进行取像,影像回放按键1010可让使用者于取像后观看照片,集成选单按键1011用以调整取像时的细节(如定时拍照、拍照比例等),悬浮视窗1012可让使用者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直播或打电话。
电子装置1000还包含提示灯1013,提示灯1013设置于电子装置1000的正面,且可用以提示使用者未读讯息、未接来电及手机状况。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1000的取像控制界面1007进入拍摄模式后,成像镜头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单晶片系统1014的影像信号处理器1015,其中单晶片系统1014还包含中央处理单元1016与随机存取记忆体(RAM)1017,且可还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因应电子装置100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1000可还包含一光学防手震组件(图未绘示),是可为OIS光学式影像稳定装置。进一步地,电子装置1000可还包含至少一辅助光学元件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1018。第十实施例中,辅助光学元件为补光灯1022与辅助对焦元件1023,补光灯1022可用以补偿色温,辅助对焦元件1023可为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1018可具有感测物理量与空间位置的功能,且可还包含位置定位器1019、加速度计1020、陀螺仪1021、霍尔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图未绘示),其中位置定位器1019可为全球定位系统(GPS)。具体而言,感测元件1018可用以记录拍照时地理位置及环境,亦可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1000中成像镜头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100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模式、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取像控制界面1007直接目视到取像装置1001、1002、1003、1004、1005的拍摄画面,并在取像控制界面1007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借此,搭配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1000可得到较佳的拍摄体验。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轴,包含:
一环状结构,位于该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该光轴,且包含:
一第一通孔,设置于该环状结构的物侧,且该光轴通过该第一通孔;
一第二通孔,设置于该第一通孔的像侧,且该光轴通过该第二通孔;
一第一锥面,设置于该第一通孔的像侧,由该第一通孔往该第二通孔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一第二锥面,设置于该第二通孔的物侧,由该第二通孔往该第一通孔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一第三锥面,设置于该第二通孔的像侧,由该第二通孔往远离该第一通孔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遮光片,设置于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该第一锥面、该遮光片及该第二锥面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且该遮光片包含一第一物侧表面与一第一像侧表面;
其中,该环状结构的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往远离该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
其中,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三锥面往该第二通孔渐缩;
其中,该环状结构的该第二通孔为一尖端开孔;
其中,该第一锥面与该光轴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该第一通孔的直径为L1,该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该遮光片的该第一物侧表面与该第一像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厚度为THIs,其满足下列条件:
3度<θ1≤70度;
L1≥L2;以及
0.005mm≤THIs≤0.0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锥面与该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3,其满足下列条件:
35度≤θ3≤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环状结构还包含:
一第一像侧表面,设置于该第一锥面的像侧边缘,自该第一锥面的像侧向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环状结构由一前盖与一镜筒所组成,该前盖包含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锥面,该镜筒包含该第二通孔、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三锥面,且该镜筒位于该前盖的像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轴向连接结构,设置于该前盖与该镜筒,且包含:
一第四锥面,设置于该前盖的像侧,该第四锥面较该第一锥面远离该第一通孔,面向该光轴且由该前盖的像侧往该镜筒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五锥面,设置于该镜筒的物侧,该第五锥面较该第二锥面远离该第二通孔,面向该第四锥面且由该镜筒的物侧往远离该前盖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第四锥面与该第五锥面实体接触,且该前盖与该镜筒对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环状结构由一镜筒与一环形构件所组成,该镜筒包含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一锥面,该环形构件包含该第二通孔、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三锥面,而该镜筒环绕该光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环形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物侧,并与该镜筒实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该第一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三锥面为一体成型,且该第一锥面与该光轴之间的最小夹角为θ1,其满足下列条件:
3度<θ1≤3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包含一第三通孔,其中该光轴通过该第三通孔;
其中,该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该第三通孔的直径为L3,其满足下列条件:
0≤(L3-L2)/L2≤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同心圆结构,该同心圆结构环绕该光轴,且该同心圆结构为不透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一透镜,设置于该环状结构的像侧;以及
至少二透镜,设置于该环状结构的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为该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
11.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像装置;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至少一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
13.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光轴,包含:
一环状结构,位于该成像镜头的物侧并环绕该光轴,且包含:
一第一通孔,设置于该环状结构的物侧,且该光轴通过该第一通孔;
一第二通孔,设置于该第一通孔的像侧,且该光轴通过该第二通孔;
一第一物侧表面,设置于该第一通孔的物侧,且由该第一通孔向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一第一像侧表面,设置于该第一通孔的像侧,且由该第一通孔向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物侧表面相对设置;
一第二锥面,设置于该第二通孔的物侧,由该第二通孔往该第一通孔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三锥面,设置于该第二通孔的像侧,由该第二通孔往远离该第一通孔并远离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环状结构由一遮光片与一镜筒所组成,该遮光片包含该第一通孔、该第一物侧表面及该第一像侧表面,该镜筒包含该第二通孔、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三锥面;
其中,该环状结构的该第一像侧表面与该第二锥面往远离该光轴的方向渐缩靠近;
其中,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三锥面往该第二通孔渐缩;
其中,该环状结构的该第二通孔为一尖端开孔;
其中,该遮光片的该第一物侧表面与该第一像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厚度为THIs,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5mm≤THIs≤0.0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锥面与该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3,其满足下列条件:
35度≤θ3≤8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筒还包含:
一第六锥面,环绕设置于该镜筒的物侧边缘,且面向该光轴并往该遮光片延伸并渐扩;
其中,该第六锥面与该遮光片的物侧边缘接触;
其中,该第六锥面与该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f,其满足下列条件:
3度<θf≤3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锥面包含一同心圆结构,该同心圆结构环绕该光轴,且该同心圆结构为不透光。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的直径为L1,该第二通孔的直径为L2,其满足下列条件:
L1≥L2。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透镜,设置于该环状结构的像侧;以及
至少二透镜,设置于该环状结构的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为该成像镜头最物侧透镜。
19.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
2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取像装置;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至少一取像装置的一成像面。
CN202011370996.7A 2020-08-12 2020-11-30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077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7442A TWI714518B (zh) 2020-08-12 2020-08-12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09127442 2020-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7026A CN114077026A (zh) 2022-02-22
CN114077026B true CN114077026B (zh) 2023-07-07

Family

ID=746700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0996.7A Active CN114077026B (zh) 2020-08-12 2020-11-30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2022818605.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3780493U (zh) 2020-08-12 2020-11-30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8605.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3780493U (zh) 2020-08-12 2020-11-30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4736B2 (zh)
CN (2) CN114077026B (zh)
TW (1) TWI7145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4518B (zh) * 2020-08-12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96817B (zh) * 2021-10-28 2023-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3924B (en) 2001-01-12 2003-03-11 Konishiroku Photo Ind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lens
US7092174B2 (en) 2001-05-18 2006-08-1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pickup lens
ATE315794T1 (de) * 2002-03-25 2006-02-15 Konishiroku Photo Ind Dreilinsiges objektiv
TWI261120B (en) * 2002-07-18 2006-09-01 Konica Corp Image pickup lens, image pickup unit and portable terminal
JP4269334B2 (ja) * 2002-10-28 2009-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US7221524B2 (en) 2004-01-30 2007-05-22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unit and compact image pickup module
US7088530B1 (en) * 2005-01-28 2006-08-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assively aligned optical elements
CN101276033A (zh) 2007-03-30 2008-10-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2010164755A (ja) * 2009-01-15 2010-07-29 Fujinon Corp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9097841B2 (en) 2010-03-12 2015-08-04 Luigi Salvatore Fornari Fresnel lens array with novel lens element profile
WO2012086263A1 (ja) * 2010-12-22 2012-06-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12208279A (ja) * 2011-03-29 2012-10-25 Fujifilm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ユニット
JP5877206B2 (ja) 2011-09-30 2016-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03862B1 (en) 2012-09-04 2019-06-19 CLAAS E-Systems GmbH Camera lens
FR2995408B1 (fr) 2012-09-10 2016-11-18 Soitec Solar Gmbh Lentille de fresnel avec angle de depouille variable
CN204143048U (zh) 2014-09-30 2015-02-04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模造玻璃与塑胶非球面透镜混合结构的高像质镜头
CN205210391U (zh)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507179U (zh) 2015-11-17 2016-08-2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404941U (zh) 2016-02-29 2016-07-27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录播式一体机的高清镜头
TWI614536B (zh) * 2016-11-08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光學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6523665U (zh) 2016-12-10 2017-09-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207731004U (zh) 2016-12-10 2018-08-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6339751U (zh) * 2016-12-10 2017-07-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431347U (zh) 2016-12-10 2017-08-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209525516U (zh) * 2018-12-29 2019-10-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以及电子设备
TWI695217B (zh) 2019-06-25 2020-06-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21003605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02433B (zh) * 2019-07-25 2020-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01473B (zh) * 2019-09-11 2020-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14518B (zh) * 2020-08-12 2020-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6885A (zh) 2022-02-16
CN114077026A (zh) 2022-02-22
US11994736B2 (en) 2024-05-28
CN213780493U (zh) 2021-07-23
TWI714518B (zh) 2020-12-21
US20220050260A1 (en) 2022-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72980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1815791B2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318864U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JP3915513B2 (ja) 撮像装置
CN114077026B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4011607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JP7375157B2 (ja) 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カメラ及び電子装置
TWI642967B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111369A (zh) 成像鏡頭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394466B (zh)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1751956A (zh) 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13210572U (zh) 成像透镜组与成像镜头模块
CN216649776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586080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16659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58258A (zh) 镜头模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9282423A (ja) 組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CN215420423U (zh) 镜头及移动终端
CN220584467U (zh) 光学镜头与电子装置
US12124100B2 (en) Lens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220317549A1 (en) Lens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JP4366107B2 (ja) 光学装置
US20240210593A1 (en) Optical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5049780A (ja) レンズ装置
CN115665301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