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1165B -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1165B
CN114061165B CN202111266278.XA CN202111266278A CN114061165B CN 114061165 B CN114061165 B CN 114061165B CN 202111266278 A CN202111266278 A CN 202111266278A CN 114061165 B CN114061165 B CN 114061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fixedly connected
hydraulic pipe
hydraul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62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1165A (zh
Inventor
赵昊焜
王景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Inver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Inver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Inver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Inver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662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1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1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1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Joule-Thompson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 F25B9/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Joule-Thompson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using vortex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涡流制冷机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六个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等距分布在底座上,六个所述减震机构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机组壳体内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高压风机、空气压缩机、涡流管、混气管、余热回收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涡流管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一,所述涡流管与混气管固定连接有高温风管。该装置结构不仅能够减少机组内空气压缩机和高压风机产生的震动幅度,保证机组内设备的平稳运行,还能够对机组内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散热,保障设备不受高温的影响,进行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冷冻设备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医药等领域中均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制冷设备所使用的制冷机组均采用的压缩机、蒸发器并配合制冷剂这种传统的设备结构,虽然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但同时一方面造成了制冷系统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制冷换热效率低下、散热效果差、运行能耗高及运行时对周边环境易造成较大的噪声及化学污染,从而严重影响了当前制冷设备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制冷机组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6146036U)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承载台、定位龙骨、空气涡流管、高压风机、空气压缩机、混气管、导气管、余热回收器及防护板,承载台下表面均布至少四个定位机构,定位龙骨为框架结构,并环绕承载台轴线安装在承载台上表面,空气涡流管、高压风机、空气压缩机及余热回收器均通过滑轨安装在承载台上表面,防护板若干,并通过滑轨分别与定位龙骨外表面和内表面滑动连接。本新型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结构的紧凑型,提高设备对使用场地的适应性和对安装位置的空间占用率,另一方面有效的杜绝了传统制冷设备需要使用制冷介质的弊端,另降低设备运行能耗、运行成本和有效避免设备运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上述专利中的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空气压缩机和高压风机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使机组运行不稳固,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产生大量的噪音,对人体的听力健康造成损害;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上述专利中没有有效的散热机构会导致机组壳体内部淤积大量的热量,使整个机组温度升高,降低设备的使用性能,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制冷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流制冷机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六个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等距分布在底座上,六个所述减震机构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贯穿机组壳体并与其内部相通,所述机组壳体内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高压风机、空气压缩机、涡流管、混气管、余热回收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与涡流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一,所述涡流管与混气管固定连接有高温风管、低温风管,所述混气管与余热回收机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二,所述导气管一、导气管二、高温风管、低温风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套筒、活塞、储油槽、弹簧二、出油口,所述活塞的上端面与机组壳体固定连接,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的内部,位于所述套筒内部的活塞外表面套接弹簧二,并且通过弹簧二活动连接在套筒内部,所述弹簧二上端与套筒内壁上端固定,下端与活塞固定,所述套筒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出油口,所述套筒内部底端与活塞之间形成储油槽,所述出油口贯穿套筒并与储油槽相通。
优选的,所述出油口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油阀,所述出油口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管一,所述储油槽通过出油口与液压管一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机组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液压管二,所述液压管一贯穿垫圈与液压管二相连通,所述液压管一为圆柱形管道,所述液压管二为方形管道,且所述液压管二与液压管一一体成型,所述液压管一与液压管二的数量均为六组,且其与减震机构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机组壳体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数量为三组且等均匀等距分布于相邻减震机构之间,三个所述散热孔下方均设置有散热机构,三个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齿轮、齿条一、齿条二、转轴、风扇、支撑块、滤网,所述齿条一与齿条二无齿的一端分别位于液压管二内部,且其形状相互匹配,所述齿条一与齿条二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支撑块位于散热孔内并与散热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套接与支撑块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上端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机组壳体的下端外表面位于散热孔的上端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厚度为5mm,且滤网不与转轴的上端面相贴。
优选的,所述液压管二的下端外表面靠近齿条一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杆一,所述齿条一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杆一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杆二,所述杆一与杆二之间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杆一、杆二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机组中添加减震机构,机组震动产生的能量传递到减震机构内部,固定连接于活塞和套筒之间的弹簧与储油槽内部的液压油可以吸收部分能量从而降低机组产生的震动幅度效果,起到减震的效果,保证设备稳固运行;
2.通过在机组中添加减震机构、液压管和散热机构,机组产生震动的能量经减震机构部分吸收后,部分能量仍不可避免向下传递,在重力和震动的双重作用下,活塞在套筒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挤压套筒内的液压油从出油口流出,从而产生液压力,液压油流经液压管,直至挤压散热机构中的齿条一和齿条二,齿条一和齿条二无齿的一端位于液压管二内部,经挤压向液压管外运动,两根齿条相向运动,带动啮合传动连接于齿条一和齿条二的齿轮顺时针转动,齿轮又带动套接固定与其上的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转轴的风扇顺时针转动,此时分别固定连接于液压管二齿条下端的杆一和杆二发生远离,它们之间的弹簧发生拉长变形;和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液压管里的液压油受到抽吸产生回流,齿条不再受到液压油产生的液压力,杆二受到弹簧的弹力向液压管方向运动,从而使齿条也向液压管内运动,使两根齿条发生远离,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杆上的风扇也逆时针转动,风扇来回旋转加速了机组壳体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了交换热量,产生散热效果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制冷机组的使用效率;
3.通过在散热机构内添加滤网,使散热机构在工作中,风扇旋转带动的灰尘不会通过散热孔进入机组内部,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防止灰尘的堆积影响设备的散热,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减震机构的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组壳体;2、底座;3、减震机构;4、高压风机;5、空气压缩机;6、导气管一;7、涡流管;8、高温风管;9、低温风管;10、混气管;11、余热回收机;12、导气管二;13、控制阀;14、出气口;15、液压管一;16、液压管二;17、散热机构;18、弹簧一;19、散热孔;20、垫圈;
31、套筒;32、活塞;33、储油槽;34、弹簧二;35、出油口;
171、齿轮;172、齿条一;173、齿条二;174、转轴;175、风扇;176、支撑块;177、滤网;
181、杆一;182、杆二;
351、出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六个减震机构3,且减震机构3等距分布在底座2上,六个所述减震机构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组壳体1,所述机组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出气口14,且出气口14贯穿机组壳体1并与其内部相通,出气口14与混气管10的出气端通过管道相连接,将冷气通过管道向外输送出去,所述机组壳体1内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高压风机4、空气压缩机5、涡流管7、混气管10、余热回收机11,所述空气压缩机5的出气端与涡流管7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一6,空气压缩机5将空气压缩成高速高压的气体进入涡流管7中,所述涡流管7与混气管10固定连接有高温风管8、低温风管9,涡流管7将告诉高压的气体分成两部分,高温气体通过高温风管8流出,低温气体通过低温风管9流出,所述混气管10与余热回收机11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二12,余热回收机11收集高温气体进而后续利用,所述导气管一6、导气管二12、高温风管8、低温风管9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3,控制阀13可以控制各管道里的气体流量与流速。
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套筒31、活塞32、储油槽33、弹簧二34、出油口35,所述活塞32的上端面与机组壳体1固定连接,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31的内部,位于所述套筒31内部的活塞32外表面套接弹簧二34,并且通过弹簧二34活动连接在套筒31内部,所述弹簧二34上端与套筒31内壁上端固定,下端与活塞32固定,活塞32与套筒31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使液压油不会向外溢出,所述套筒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出油口35,所述套筒31内部底端与活塞32之间形成储油槽33,储油槽33内充满液压油,液压油和弹簧二34可以吸收机组震动产生的能量,所述出油口35贯穿套筒31并与储油槽33相通,液压油通过出油口35向外流出。
工作时,机组内的空气压缩机5和高压风机4皆会产生震动,震动产生的能量向下传递至减震机构3,在重力和震动的双重作用下活塞32向下运动,位于活塞32内部的储油槽33内充满液压油,活塞32与套筒31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使液压油不会向外溢出,固定连接于活塞32和套筒31之间的弹簧二34与储油槽33内部的液压油阻止活塞32向下运动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同时弹簧二34和液压油可以吸收部分震动产生的能量,从而降低机组产生的震动幅度效果,起到减震的效果,保证设备稳固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出油口35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油阀351,所述出油口35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管一15,所述储油槽33通过出油口35与液压管一15内部相通。
工作时,机组产生震动的能量经减震机构3部分吸收后,部分能量仍不可避免向下传递,在重力和震动的双重作用下,活塞32在套筒31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32向下运动时,挤压套筒31内的液压油从出油口35流出,从而产生液压力,出油口35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油阀351,出油阀351可以控制流出的液压油的流速与流量,从而起到控制液压力大小的作用,液压油从出油口35流出,流入液压管一15,将液压力产生的压强向管内传递,进而驱动后续机构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套筒31与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垫圈20,所述机组壳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液压管二16,所述液压管一15贯穿垫圈20与液压管二16相连通,所述液压管一15为圆柱形管道,所述液压管二16为方形管道,且所述液压管二16与液压管一15一体成型,所述液压管一15与液压管二16的数量均为六组,且其与减震机构3一一对应。
工作时,液压管二16与液压管一15一体成型设计目的在于保证后续液压油流动过程中无泄漏,压力一致,进而能够更好的驱动后续机构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机组壳体1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19,且散热孔19的数量为三组且等均匀等距分布于相邻减震机构3之间,三个所述散热孔19下方均设置有散热机构17,三个所述散热机构17包括齿轮171、齿条一172、齿条二173、转轴174、风扇175、支撑块176、滤网177,所述齿条一172与齿条二173无齿的一端分别位于液压管二16内部,且其形状相互匹配,所述齿条一172与齿条二173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有齿轮171,所述齿轮171的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174,所述支撑块176位于散热孔19内并与散热孔1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74通过轴承套接与支撑块176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174的上端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75。
工作时,液压油流经液压管一15,流入液压管二16中,液压管一15和液压管二16一体成型,不会使液压油渗漏,机组壳体1的下端外表面开设有三个散热孔19,散热机构17的位置与散热孔19一一对应,散热机构17中的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皆为二分之一有齿,二分之一无齿的结构,无齿的一端插入在液压管二16内部,液压管二16为方形管,其形状与齿条无齿的一端相匹配,且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与液压管二16之间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保证在工作时液压油不会向外溢出,保证内部压强稳定,液压管二16中的液压油挤压位于液压管二16中的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无齿的一端位于液压管二16内部,经挤压向液压管二16外运动,两根齿条相向运动,带动啮合传动连接于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的齿轮171顺时针转动,齿轮171又带动套接固定与其上的转轴174转动,散热孔19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6,转轴174贯穿支撑块176并通过轴承套接与其转动连接,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转轴174的风扇175顺时针转动,风扇175转动加速机组壳体1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速度,起到加速内外热量交换的速度,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使机组内的设备不会因高温而产生故障,使机组正常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机组壳体1的下端外表面位于散热孔19的上端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177,所述滤网177的厚度为5mm,且滤网177不与转轴174的上端面相贴。
工作时,散热机构17在工作中,因散热孔19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滤网177,所以滤网177可以有效阻止风扇175旋转带动的灰尘进入机组内部,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防止灰尘的堆积影响设备的散热,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液压管二16的下端外表面靠近齿条一17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杆一181,所述齿条一172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杆一18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杆二182,所述杆一181与杆二182之间设置有弹簧一18,所述弹簧一18的两端分别与杆一181、杆二18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工作时,当散热机构17中的风扇175顺时针旋转时,此时分别固定连接于液压管二16与齿条下端的杆一181和杆二182发生远离,它们之间的弹簧一18发生拉长变形,当减震机构3内的活塞32向上运动时,液压管二16里的液压油受到抽吸产生回流,齿条不再受到液压油产生的液压力,杆二182受到弹簧一18的弹力向液压管二16方向运动,从而使齿条也向液压管二16内运动,使两根齿条发生远离,带动齿轮171逆时针转动,固定连接于齿轮171的转轴174也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套接固定于转轴174上的风扇175发生逆时针旋转,进而起到散热和使齿条复位的作用,使得散热机构17可以来回往复的运动,从而起到持续对机组散热的目的,降低机组壳体1的温度,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工作原理:工作时,机组内的空气压缩机5和高压风机4皆会产生震动,震动产生的能量向下传递至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内的弹簧二34形变缓冲,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机组产生震动的能量经减震机构3部分吸收后,部分能量仍不可避免向下传递,在重力和震动的双重作用下减震机构3内的活塞32在套筒31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32向下运动时,挤压套筒31内的液压油从出油口35流出,从而产生液压力,液压油经液压管一15流入液压管二16内部,从而将压力传递至位于液压管二16内的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上,液压管二16中的液压油挤压位于液压管二16中的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无齿的一端位于液压管二16内部,经挤压向液压管二16外运动,两根齿条相向运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齿条脱离液压管二16,因此齿条的无齿端与液压管二16呈T型结构分布不可脱离,带动啮合传动连接于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的齿轮171顺时针转动,齿轮171又带动套接固定与其上的转轴174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转轴174的风扇175顺时针转动,此时分别固定连接于液压管二16与齿条下端的杆一181和杆二182发生远离,它们之间的弹簧一18发生拉长变形,当减震机构3内的活塞32向上运动时,液压管二16里的液压油受到抽吸产生回流,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不再受到液压油产生的液压力,杆二182受到弹簧一18的弹力向液压管二16方向运动,从而使齿条也向液压管二16内运动,使两根齿条发生远离,带动齿轮171逆时针转动,固定连接于齿轮171的转轴174也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套接固定于转轴174上的风扇175发生逆时针旋转,风扇175的来回往复转动,加速机组内外空气的交换速度,加速内外的热量交换,起到散热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涡流制冷机组,包括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六个减震机构(3),且减震机构(3)等距分布在底座(2)上,六个所述减震机构(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组壳体(1),所述机组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出气口(14),且出气口(14)贯穿机组壳体(1)并与其内部相通,所述机组壳体(1)内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高压风机(4)、空气压缩机(5)、涡流管(7)、混气管(10)、余热回收机(11),所述空气压缩机(5)的出气端与涡流管(7)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一(6),所述涡流管(7)与混气管(10)固定连接有高温风管(8)、低温风管(9),所述混气管(10)与余热回收机(11)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二(12),所述导气管一(6)、导气管二(12)、高温风管(8)、低温风管(9)上均设置有控制阀(13);
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套筒(31)、活塞(32)、储油槽(33)、弹簧二(34)、出油口(35),所述活塞(32)的上端面与机组壳体(1)固定连接,下端贯穿延伸至套筒(31)的内部,位于所述套筒(31)内部的活塞(32)外表面套接弹簧二(34),并且通过弹簧二(34)活动连接在套筒(31)内部,所述弹簧二(34)上端与套筒(31)内壁上端固定,下端与活塞(32)固定,所述套筒(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出油口(35),所述套筒(31)内部底端与活塞(32)之间形成储油槽(33),所述出油口(35)贯穿套筒(31)并与储油槽(33)相通;
所述出油口(35)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油阀(351),所述出油口(35)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管一(15),所述储油槽(33)通过出油口(35)与液压管一(15)内部相通;
所述套筒(31)与底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垫圈(20),所述机组壳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液压管二(16),所述液压管一(15)贯穿垫圈(20)与液压管二(16)相连通,所述液压管一(15)为圆柱形管道,所述液压管二(16)为方形管道,且所述液压管二(16)与液压管一(15)一体成型,所述液压管一(15)与液压管二(16)的数量均为六组,且其与减震机构(3)一一对应;
所述机组壳体(1)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19),且散热孔(19)的数量为三组且等均匀等距分布于相邻减震机构(3)之间,三个所述散热孔(19)下方均设置有散热机构(17),三个所述散热机构(17)包括齿轮(171)、齿条一(172)、齿条二(173)、转轴(174)、风扇(175)、支撑块(176)、滤网(177),所述齿条一(172)与齿条二(173)无齿的一端分别位于液压管二(16)内部,且其形状相互匹配,所述齿条一(172)与齿条二(173)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有齿轮(171),所述齿轮(171)的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174),所述支撑块(176)位于散热孔(19)内并与散热孔(1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74)通过轴承套接与支撑块(176)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174)的上端环形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扇(175);
所述机组壳体(1)的下端外表面位于散热孔(19)的上端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滤网(177),所述滤网(177)的厚度为5mm,且滤网(177)不与转轴(174)的上端面相贴;
所述液压管二(16)的下端外表面靠近齿条一(17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杆一(181),所述齿条一(172)的下端外表面靠近杆一(18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杆二(182),所述杆一(181)与杆二(182)之间设置有弹簧一(18),所述弹簧一(18)的两端分别与杆一(181)、杆二(18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工作时,机组内的空气压缩机(5)和高压风机(4)皆会产生震动,震动产生的能量向下传递至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内的弹簧二(34)形变缓冲,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机组产生震动的能量经减震机构(3)部分吸收后,部分能量仍不可避免向下传递,在重力和震动的双重作用下减震机构(3)内的活塞(32)在套筒(31)内做上下往复运动,当活塞(32)向下运动时,挤压套筒(31)内的液压油从出油口(35)流出,从而产生液压力,液压油经液压管一(15)流入液压管二(16)内部,从而将压力传递至位于液压管二(16)内的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上,液压管二(16)中的液压油挤压位于液压管二(16)中的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无齿的一端位于液压管二(16)内部,经挤压向液压管二(16)外运动,两根齿条相向运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齿条脱离液压管二(16),因此齿条的无齿端与液压管二(16)呈T型结构分布不可脱离,带动啮合传动连接于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的齿轮(171)顺时针转动,齿轮(171)又带动套接固定与其上的转轴(174)转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于转轴(174)的风扇(175)顺时针转动,此时分别固定连接于液压管二(16)与齿条下端的杆一(181)和杆二(182)发生远离,它们之间的弹簧一(18)发生拉长变形,当减震机构(3)内的活塞(32)向上运动时,液压管二(16)里的液压油受到抽吸产生回流,齿条一(172)和齿条二(173)不再受到液压油产生的液压力,杆二(182)受到弹簧一(18)的弹力向液压管二(16)方向运动,从而使齿条也向液压管二(16)内运动,使两根齿条发生远离,带动齿轮(171)逆时针转动,固定连接于齿轮(171)的转轴(174)也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套接固定于转轴(174)上的风扇(175)发生逆时针旋转,风扇(175)的来回往复转动,加速机组内外空气的交换速度,加速内外的热量交换,起到散热的作用。
CN202111266278.XA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Active CN114061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6278.XA CN114061165B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6278.XA CN114061165B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1165A CN114061165A (zh) 2022-02-18
CN114061165B true CN114061165B (zh) 2024-04-02

Family

ID=8023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6278.XA Active CN114061165B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116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1733A (ja) * 1991-12-25 1993-09-07 Naoji Isshiki 脈動流ボルテックスチューブ冷凍機
WO2017036847A1 (en) * 2015-08-28 2017-03-09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Ab Bioreactor condenser
CN206146036U (zh) * 2016-10-25 2017-05-03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气涡流管的制冷机组
CN207050257U (zh) * 2017-08-09 2018-02-27 东莞市康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散热的高效节能型冷冻机组
CN109515256A (zh) * 2018-12-07 2019-03-26 黄美红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装置
CN211059278U (zh) * 2019-09-19 2020-07-21 温州市强泰摩配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减振器的防护装置
CN212272924U (zh) * 2020-09-10 2021-01-01 浙江大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减振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CN212358444U (zh) * 2020-06-28 2021-01-15 力士德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冷却系统全并列减震散热装置
JP2021030203A (ja) * 2019-08-16 2021-03-01 練韓奇 排煙脱硝処理設備
CN213790855U (zh) * 2020-11-09 2021-07-27 黑龙江省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冷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27176B1 (ko) * 2004-03-09 2005-11-09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리니어 압축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1733A (ja) * 1991-12-25 1993-09-07 Naoji Isshiki 脈動流ボルテックスチューブ冷凍機
WO2017036847A1 (en) * 2015-08-28 2017-03-09 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Ab Bioreactor condenser
CN206146036U (zh) * 2016-10-25 2017-05-03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气涡流管的制冷机组
CN207050257U (zh) * 2017-08-09 2018-02-27 东莞市康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散热的高效节能型冷冻机组
CN109515256A (zh) * 2018-12-07 2019-03-26 黄美红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装置
JP2021030203A (ja) * 2019-08-16 2021-03-01 練韓奇 排煙脱硝処理設備
CN211059278U (zh) * 2019-09-19 2020-07-21 温州市强泰摩配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减振器的防护装置
CN212358444U (zh) * 2020-06-28 2021-01-15 力士德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冷却系统全并列减震散热装置
CN212272924U (zh) * 2020-09-10 2021-01-01 浙江大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减振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CN213790855U (zh) * 2020-11-09 2021-07-27 黑龙江省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冷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1165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8316B (zh) 一种采用片式散热器冷却的大容量整流变压器
CN205064265U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204877941U (zh) 压缩机和换热设备
KR20130091931A (ko) 원심 압축기
CN114061165B (zh) 一种涡流制冷机组
CN116221062B (zh) 一种水平轴磁悬浮轴承电机空气压缩机
CN115315165B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自调控回旋式散热外壳
CN205190707U (zh) 带减震、集油润滑和循环冷却功能的减速器
CN213396704U (zh) 应用于省煤器的钢管受热面散热结构
CN109268271B (zh) 一种静涡盘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4198279A (zh) 一种活塞式节能型气体压缩机
CN112096598A (zh) 一种压缩机壳体及压缩机
CN112594832A (zh) 一种节能型圆周通风新风系统
CN114294823B (zh) 一种双压缩机冷水热泵机组
CN216342744U (zh) 一种节能水泵用散热装置
CN221096790U (zh) 一种空压机安装固定装置
CN210397007U (zh) 一种新型无油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CN109959102A (zh) 低噪降温系统
CN215673534U (zh) 一种风机大流量冷却单向阀
CN220268399U (zh) 一种冷却散热型减速机
CN214366636U (zh) 一种压缩机用排气装置
CN205190718U (zh) 带减震、集油润滑、循环冷却和气压平衡功能的减速器
CN108953100A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压缩空气装置
CN208951032U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大功率户外液压站
CN219755260U (zh) 一种带浮动减速装置的制管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4

Address after: 519085, Room 516, 5th Floor, Building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UHAI INVERT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building 9, Langshi International Street, No. 87, Hexi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pplicant before: Zhao Haoku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