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1004A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1004A
CN114061004A CN202110849664.5A CN202110849664A CN114061004A CN 114061004 A CN114061004 A CN 114061004A CN 202110849664 A CN202110849664 A CN 202110849664A CN 114061004 A CN114061004 A CN 114061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troller
disposed
fan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96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1004B (zh
Inventor
朴东律
尹柱协
李钟洙
李累利
金永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061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1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1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1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送风装置,其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形成有空气流入口;过滤器,滤除通过所述空气流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装置的内部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风向调节单元,调节由所述送风风扇向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单元,以接收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有关的信息,由所述风向调节单元来调节向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由于能够基于室内空气质量信号来调节从循环器或吐出引导件吐出的空气的风向,因此能够将净化空气集中地供应到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从而具有能够提高净化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配置在空气净化器中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吸入室内的污染空气并在经过一系列净化作用之后向室内供应净化后的空气的装置。
在向室内供应净化空气时,就净化效率而言,将净化空气供应至污染程度较高的局部区域是重要的。因此,空气净化器需要设置有能够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来调节吐出的净化空气的风向的装置。
然而,当由空气净化器本身检测每个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同时执行风向调节功能时,难以在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和风向调节装置之间建立联系并设置控制方法。另外,当空气净化器检测每个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时,配置在传感器附近的无线电波干扰因素会使所测得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准确率降低。
韩国登记专利10-1881509中公开了一种能够根据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来启动和关闭空气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但是没有公开用于将净化空气的风向调节到被污染的局部区域的结构,因此存在净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韩国登记专利10-1728407中公开了一种基于位置传感器来收集复数个室内区域的温度信号和生物信号,并基于收集到的信息来控制空调的制热模式的方法,但该控制方法的焦点集中于制热,因此不适合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信息,并且没有公开基于收集到的信息来调节风向的方法,因此存在净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利文献1:韩国登记专利10-1881509
专利文献2:韩国登记专利10-172840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向污染程度较高的局部区域选择性地供应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另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将用于调节风向的控制器配置在最适合的位置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又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在收集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时使与无线电波干扰因素的干扰最小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又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将基于空气质量信息来调节风向的结构简化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又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同时控制从复数个空气吐出口吐出的空气的风向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又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反映复数个室内区域的污染程度来实现净化效率最大化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又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稳定地支撑用于调节风向的控制器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又一种课题是提供一种减少被浪费的空间以实现紧凑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送风装置,其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形成有空气流入口;过滤器,滤除通过所述空气流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装置的内部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风向调节单元,调节由所述送风风扇向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单元,以接收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有关的信息,由所述风向调节单元来调节向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基于与室内空气质量有关的信息,将净化空气集中地供应到污染程度较高的局部区域。
所述控制器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接收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数据处理部,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单元,从而可以使空气质量信号的接收和马达的控制二元化。
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超宽带通信方式与检测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进行通信,从而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息共享。
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可以在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彼此隔开的位置配置有复数个,以检测隔开的各个位置的空气质量,因此可以收集各个位置处的空气质量信息。
所述风向调节单元可以包括吐出引导件,所述吐出引导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送风装置,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吐出引导件的旋转,因此,控制器可以调节通过吐出引导件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风向调节单元可以包括循环器,所述循环器以能够倾斜地连接到所述送风装置,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器的旋转,因此,控制器可以调节通过循环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在容纳所述送风风扇的风扇壳体中,因此,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在无线电波干扰最小的空间。
所述风扇壳体可以包括控制器盖,所述控制器盖向远离所述送风风扇的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控制器的容纳空间,从而可以使对流动气流的无线电波干扰最小。
所述风扇壳体可以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所述控制器的容纳位置沿圆周方向延伸,从而可以稳定地支撑控制器。
所述风扇壳体可以包括壳体板,所述壳体板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送风风扇之间向所述风扇壳体的内侧延伸,从而可以使流动气流对控制器的影响最小。
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成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侧壁向内侧隔开,从而可以使射出物与控制器之间的干扰最小。
所述控制器可以利用紧固构件固定到所述送风装置,所述紧固构件贯穿的压接构件可以与控制器紧密接触,因此可以支撑控制器。
所述紧固构件可以在比配置所述控制器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因此可以使控制器中的无线电波干扰最小。
所述紧固构件插入的紧固件可以形成在沿圆周方向与所述控制器的中心间隔开的位置处,从而可以使紧固件的位置与控制器隔开最大距离。
所述送风装置中可以形成有供所述控制器安置的支撑肋,从而可以稳定地支撑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在沿所述送风装置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一对上围栏之间,从而可以限制所述控制器在圆周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在容纳所述送风风扇的风扇壳体和供所述过滤器装拆的过滤器框架之间,因此所述控制器可以固定在送风装置的内部。
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在沿圆周方向与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过滤器框架之间的传感器组件间隔开的位置处,从而可以使所述控制器与传感器组件之间的干涉最小。
所述过滤器框架可以包括控制器壳体,所述控制器壳体向外侧凸出,以形成所述控制器的容纳空间,因此,所述过滤器框架可以与所述控制器盖一起容纳控制器。
所述过滤器框架中可以形成有沿所述送风装置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一对下围栏,因此,所述控制器可以配置在所述下围栏之间。
所述风扇壳体可以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所述过滤器框架凸出,因此,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过滤器框架可以利用所述连接板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引入到所述过滤器框架,以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因此,可以稳定地连接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过滤器框架。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以下效果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第一,由于能够基于室内空气质量信号来调节从循环器或吐出引导件吐出的空气的风向,因此,可以具有向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地供应净化空气,从而提高净化效率的优点。
第二,通过在容易收集无线电波的位置配置控制器,还具有能够将用于调节风向的控制器配置在最适合的位置的优点。
第三,通过调节控制器的配置位置,还具有可以防止发生其他结构体妨碍空气质量信号的接收的现象的优点。
第四,通过简化控制器和马达之间的配置和连接关系,还具有可以有效地利用送风装置内部空间的优点。
第五,通过同时控制循环器和吐出引导件的旋转,还具有可以增加吐出到被污染的局部区域的净化空气的量的优点。
第六,还具有能够利用紧固构件、压接构件、支撑肋以及围栏结构稳定地支撑控制器的优点。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和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壳体的上方立体图和下方立体图。
图5是从一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壳体与控制器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6是从另一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壳体与控制器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7(a)和图7(b)是从正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壳体与控制器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8(a)和图8(b)是从下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壳体与控制器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9从斜下方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扇壳体与控制器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滤器框架的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循环器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向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引导件的仰视图。
图1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吐出引导件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吐出主体的结构的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吐出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吐出引导件的旋转结构的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吐出引导件的叶片的剖视图。
图20的(a)和(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器的马达控制方法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气净化器 20:控制器
30:位置传感器 40:数据处理部
50:连接器 60:连接板
70:空气质量传感器 100:下部送风装置
110:下部机壳 120:第一过滤器
130:第一风扇壳体 140:第一送风引导件
150:吐出主体 160:马达座
170:吐出引导件 180:底座
190:第一过滤器框架 200:上部送风装置
210:上部机壳 220:第二过滤器
230:第二风扇壳体 240:第二送风引导件
260:移动引导件 270:移动装置
290:第二过滤器框架 300:循环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描述的实施例,会更加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体现为互不相同的多种形态,本实施例仅为了充分公开本发明,并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公开本发明的范围而提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决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个构成要素。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用于说明空气净化器的附图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和图2,首先说明空气净化器10的整体构成。图1是从上方观察空气净化器10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空气净化器10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空气净化器10可以包括用于产生空气流动的送风装置100、200和改变由送风装置100、200产生的空气流动的吐出方向的循环器300。送风装置100、200可以包括用于向下部区域吐出净化空气的下部送风装置100和用于向上部区域吐出净化空气的上部送风装置200。
下部送风装置100和上部送风装置200可以沿上下配置,上部送风装置200可以与下部送风装置100向上隔开配置。
空气净化器10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机壳110、210。机壳110、210可以包括形成下部送风装置100的外观的下部机壳110和形成上部送风装置200的外观的上部机壳210。
下部机壳11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下部机壳110中上部的直径可以小于下部的直径。
在下部机壳110中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第一吸入口112,第一吸入口112可以称为空气流入口112,外部空气通过该空气流入口112流入下部机壳110中。第一吸入口112可以在下部机壳110的圆周表面形成有复数个,并且可以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开放。在下部机壳110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吐出口152,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吐出口152吐出到外部,第一吐出口152可以形成为朝上侧开口。第一吐出口152可以称为空气吐出口152,下部机壳110内部的空气通过该空气吐出口152吐出到外部。
在送风装置100、200可以配置有调节向送风装置100、200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吐出引导件170。吐出引导件170可以配置在下部送风装置100的上部,并且可以配置在后述的第一风扇132的下游侧。
复数个第一吸入口112可以在下部机壳110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地形成,从而可以以下部机壳110为基准从所有方向沿径向吸入空气。
在下部送风装置100的上部可以配置有形成第一吐出口152的第一吐出盖150,第一吐出盖150可以称为将流向上方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引向预定的吐出方向的吐出主体150。
第一过滤器120可装拆地配置在下部机壳110的内部。第一过滤器120可以具有圆筒形形状,可以滤除通过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面流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
第一过滤器框架190可以提供允许装拆第一过滤器120的空间,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一过滤器120的外侧。第一过滤器120可以由第一过滤器框架190支撑,第一过滤器框架190可以限定用于安装第一过滤器120的空间。
第一风扇壳体130可以配置在第一过滤器120的上侧,在第一风扇壳体130中可以配置有可旋转的第一风扇132以及向第一风扇132提供动力的第一风扇马达134。
在第一风扇壳体130的下侧可以形成有圆形的第一壳体吸入孔130a,经过了第一过滤器120的空气流入所述第一壳体吸入孔130a,在所述第一风扇壳体130的上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壳体吐出孔130b,由第一风扇132吹送的空气流过所述第一壳体吐出孔130b。可以将混流风扇用作第一风扇132,由第一风扇132吹送的空气可以沿径向外侧上方流动。
第一风扇132可以包括:第一轮毂132a,第一风扇马达134的旋转轴结合到所述第一轮毂132a;第一护罩132b,与第一轮毂132a隔开配置;复数个第一叶片132c,配置在第一轮毂132a和第一护罩132b之间。第一风扇马达134可以结合到第一风扇132的上侧。
在第一风扇132的上侧可以配置有将由第一风扇132吹送的空气引导到上侧的第一送风引导件140。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可以形成环形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由第一风扇132吹送的空气在所述第一送风流路140a流动。
第一送风引导件140可以包括:圆筒形状的第一送风体142,形成外观;碗形状的第一马达盖144,配置在第一送风体142的中央部,第一风扇马达134插入到该第一马达盖144;以及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在形成于第一送风体142和第一马达盖144之间的第一送风流路140a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
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可以将从第一风扇132吐出到第一送风流路140a的空气引向上侧。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以靠近上下轴方向的形式直立地配置的弯曲的肋形状。第一引导叶片146可以从第一马达盖144的外周面向第一送风体142的内周面延伸,并且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可以隔开配置。
第一风扇马达134的旋转轴可以从第一风扇马达134向下延伸,并穿过第一马达盖144的底面部连接到第一轮毂132a。
在下部机壳110的下侧可以配置有接触地面的底座180。底座180可以与下部机壳110的下端部向下隔开设置,在下部机壳110与底座180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可以形成有底座吸入部114,外部空气流入到所述底座吸入部114。
在下部送风装置100和上部送风装置200之间可以配置有遮蔽体400,所述遮蔽体400限制从吐出主体150吐出的空气向上侧方向流动。上部送风装置200可以利用遮蔽体400与下部送风装置100向上隔开设置。
遮蔽体400可以沿着空气吐出口152延伸。此时,“沿着空气吐出口延伸”可以理解为在与空气吐出口152的形成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遮蔽体400可以从与空气吐出口152向上侧间隔开的位置沿与空气吐出口152的形成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遮蔽体400可以阻止从下部送风装置100吐出的空气流入上部送风装置200的第二吸入口212。
遮蔽体400可以包括与下部机壳110连接并向上侧延伸的杆410,以及配置在杆410的上侧的环420。杆410可以向上呈弧形地延伸,环420可以向下呈弧形地延伸。杆410可以从吐出主体150向上侧延伸,杆4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
在遮蔽体400的下侧可以配置有下部送风装置100的吐出主体150,在遮蔽体400的上侧可以配置有支撑体430,上部送风装置200安置在所述支撑体430。
支撑体430可以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可以从内周面朝外周面向上进行倒圆角处理并延伸。
上部机壳21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上部机壳210中上部的直径可以小于下部的直径。在上部机壳210形成有吸入外部空气的第二吸入口212,第二吸入口212可以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开放,复数个所述第二吸入口212可以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形成。
在上部送风装置200中,也可以在第二过滤器框架290配置第二过滤器220,该内容可以等同地应用上述的第一过滤器120和第一过滤器框架190的说明内容。第一过滤器120和第二过滤器220可以等同地命名为“过滤器”,第一过滤器框架190和第二过滤器框架290可以等同地命名为“过滤器框架”。
上部送风装置200可以包括:第二风扇232,配置在第二过滤器220的上侧并吹送流入的空气;第二风扇马达234,向第二风扇232提供动力;以及第二风扇壳体230,容纳第二风扇232。上述第二风扇232、第二风扇马达234以及第二风扇壳体230具有与上述的第一风扇132、第一风扇马达134以及第一风扇壳体130相同的构成和类似的形式,并且可以执行相同的功能。第二风扇232可以是混流风扇,并且与第一风扇132一样,可以由轮毂232a、护罩232b以及复数个叶片232c构成。
上部送风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二送风引导件240,所述第二送风引导件240配置在第二风扇232的上侧并用于将从第二风扇232送出的空气引向上侧。第二送风引导件240可以包括:圆筒形状的第二送风体242,形成外观;碗形状的第二马达盖244,配置在第二送风体242的中央部,第二风扇马达234插入所述第二马达盖244;复数个第二引导叶片246,在形成在第二送风体242和第二马达盖244之间的第二送风流路240a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所述第二送风体242、第二马达盖244、复数个第二引导叶片246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送风体142、第一马达盖144、复数个第一引导叶片146相同的构成和类似的形式,并且可以执行相同的功能。
在上部送风装置200的上部可以配置有第二吐出盖250,所述第二吐出盖250中形成向上开口的第二吐出口252。第二吐出口252可以形成为环形,在第二吐出盖250中可以配置有以放射状形成的第二吐出格栅258。
第二吐出盖250可以包括:形成圆柱形边缘的第二盖壁254;配置在第二盖壁254的内侧的引导件底座256;从引导件底座256朝第二盖壁254径向延伸的第二吐出格栅258。
上部送风装置200可以包括:移动引导件260,可旋转地配置于引导件底座256并支撑循环器300;移动装置(mover)270,跟随移动引导件260移动并改变循环器300的倾斜角。
移动引导件260可以配置在引导件底座256的上侧,并且可以以可旋转地方式配置于引导件底座256。
引导件底座256可以是圆盘形的,并且在其外周可以配置有第二吐出格栅258。在移动引导件260的内侧可以形成有供配置移动齿轮262和齿轮马达263的空间。
移动装置270在与循环器300结合时可以跟随移动引导件260移动,以改变循环器300的倾斜角。移动装置270可以包括向移动引导件260凸出的引导板272,在引导板272中可以形成有与移动齿轮262咬合的齿轮轨道274。
移动装置270可以通过与循环器300的底面结合来遮蔽形成在循环器300的下部的吸入口310a的一部分。
在移动引导件260的一侧可以沿着圆周表面形成有外齿轮264,在第二吐出格栅258的一侧可以配置有与外齿轮264咬合旋转的小齿轮266和用于使小齿轮266旋转的马达268。
通过移动齿轮262和齿轮轨道274的咬合旋转,可以使循环器300的以上下轴为基准的倾斜角改变,并且通过外齿轮264和小齿轮266的咬合旋转,可以使所述循环器300以上下轴为旋转轴而沿圆周方向旋转。
循环器300可以配置在上部送风装置200的上侧,以改变从上部送风装置200向上侧吐出的空气的风向。循环器300可以配置成与第二吐出口252所形成的平面平行或倾斜。
在循环器300中可以形成有环形的第三吐出口320a,从上部送风装置200吐出后流入循环器300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三吐出口320a吐出到外部。
在循环器300的上侧中可以配置有显示空气净化器10的运行信息的显示器390。显示器390可以配置在第三吐出口320a的径向内侧,并且可以形成循环器300的顶面。
循环器300可以包括:下盖310,形成下部的外观并与上部送风装置200连接;上盖320,形成上部的外观并配置在下盖310的上侧;第三风扇330,用于使空气流动到循环器300中;风扇马达340,用于使第三风扇330旋转;马达盖350,容纳风扇马达340;第三风扇壳体370,容纳第三风扇330;外侧盖380,配置在上盖320的外侧。
吐出引导件170能够可旋转地配置在送风装置100,并且其旋转可以由后述的控制器20来控制。吐出引导件170可以配置在下部送风装置100的上侧,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一风扇132和遮蔽体400之间。吐出引导件170可以包括相对于上下轴倾斜地延伸的复数个叶片173(参照图19),并且可以向第一吐出方向P引导由送风风扇132向送风装置100的外部吐出的空气。吐出引导件170可以沿着送风装置100、200的圆周方向旋转,第一吐出方向P可以利用吐出引导件170的旋转来调节。
循环器300能够可倾斜地连接到送风装置200,并且其旋转可以由后述的控制器20来控制。循环器300可以配置在上部送风装置200的上侧,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二风扇232的下游侧。循环器300可以向第二吐出方向Q引导由送风风扇232向送风装置200的外部吐出的空气,流入循环器300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三吐出口320a被引向第二吐出方向Q。循环器300可以沿着送风装置200的圆周方向旋转,也可以相对于送风装置200倾斜地旋转。第二吐出方向Q可以利用循环器300的旋转来调节。
吐出引导件170和循环器300可以是如上所述调节由送风风扇132、232向送风装置100、200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风向调节单元80。风向调节单元80可以包括吐出引导件170和循环器300,并且可以与后述的控制器20连接,使得所述风向调节单元80的旋转由控制器20来控制。
下面,参照图3说明底座180和下部送风装置100的详细构造。
图3详细地分解示出了底座180和配置在下部送风装置100内部的构成。
底座180可以包括:底板体181,构成底座180的下部;底座格栅182,配置在底板体181的上侧;杆装置183,配置在底座格栅182的上侧;支撑装置184,配置在杆装置183的上侧。
底板体181可以包括:底板181a,接触地面并形成空气净化器10的底面;底座凸出部181b,从底板181a向上侧凸出。底座凸出部181b可以设置在底板体181的两侧,底板181a和底座格栅182可以由底座凸出部181b彼此间隔开,在底板体181和底座格栅182之间可以形成有底座吸入部114。
在底座格栅182的圆周周围处可以形成有由复数个吸入孔构成的吸入部182b,并且环形的底座格栅主体182a可以从所述底座格栅182的圆周周围向内侧延伸。在底座格栅主体182a的一部分处可以形成有底座格栅槽部182d,底座格栅槽部182d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圆周周围中未形成有所述吸入部182b的空间。另外,在底座格栅主体182a的顶面凸出形成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开的用于引导过滤器120的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复数个过滤器引导部182c。
过滤器120可以是由过滤器主体121围绕并在内部形成有过滤孔122的圆筒形,在过滤器主体121的下侧可以凸出有过滤器抓持部121a。通过过滤器主体121的外周面流入过滤器120的内侧的空气可以穿过过滤器主体121而过滤掉异物,然后可以通过过滤孔122流向上侧。用户可以握住过滤器抓持部121a将过滤器120从过滤器框架190分离出。过滤器主体121可以是由预过滤器、HEPA过滤器、除臭过滤器径向地层叠而成的圆筒形。
设置在底座格栅182的上侧并可由用户操作的杆装置183可以设置成能够沿圆周方向旋转。杆装置183可以是环形,并且可以包括形成整体外形的杆主体183a。在杆主体183a中的与过滤器引导部182c相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切口部183b,所述切口部183b可以理解为形成在杆主体183a的贯通孔。过滤器引导部182c可以插入所述切口部183b并向杆主体183a的上侧凸出。在杆主体183a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把手183c,把手183c可以由底座格栅槽部182d而被提供可移动的空间。
在杆装置183的上侧可以配置有支撑过滤器120的支撑装置184,在支撑装置184的底面可以形成有与过滤器引导部182c接触的支撑凸出部(未图示)。支撑装置184可以包括与把手183c结合的把手结合部184a,用户可以通过握住所结合的把手183c来旋转杆装置183和支撑装置184。
过滤器引导部182c和所述支撑凸出部(未图示)可以具有向相反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并且该两个倾斜面可以彼此接触。此时,如果用户握住把手183c并旋转杆装置183和支撑装置184,则过滤器引导部182c和支撑凸出部(未图示)沿着该两个倾斜面移动,从而可以使支撑装置184上下移动,其结果,位于支撑装置184的上侧的过滤器120可以上下移动,由此可以使过滤器120置于能够从过滤器框架190装拆的状态。
在支撑装置184的上侧可以配置有形成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的过滤器框架190,过滤器框架190可以包括形成过滤器框架190的下侧边界的下侧框架191和形成上侧边界的上侧框架192。在所述下侧框架191中可以形成有向下凹陷的框架凹部191a,框架凹部191a形成在与底座格栅槽部182d对应的位置处,可以提供允许把手144能够旋转的空间。过滤器支撑部193可以从所述下侧框架191延伸至所述上侧框架192,并且可以沿着所述框架191、192的边缘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配置复数个。过滤器支撑部盖193a可以结合到过滤器支撑部193的外侧,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可以由所述框架191、192和过滤器支撑部193限定。过滤器120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在过滤器框架190中可以配置有传感器组件199,该传感器组件199测量通过空气流入口112流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的量。
在过滤器120的下游侧可以配置有压差传感器123,所述压差传感器123测量在过滤器120的下游侧流动的空气的压力。压差传感器123可以与显示器390电连接,并可以基于测量的压力值来判断过滤器120的更换周期,将判断出的信息发送到显示器390。显示器390可以显示从压差传感器123接收到的信息,使得该信息暴露于外部。
在过滤器120的出口侧可以配置有风扇壳体130,该风扇壳体130形成容纳送风风扇132的空间。风扇壳体130可以由过滤器框架190支撑,在风扇壳体130中可以配置有用于去除/消灭空气中的污染物或气味颗粒的电离器138。电离器138也可以通过风扇壳体130和过滤器框架190的结合而由过滤器框架190支撑。
送风风扇132可以容纳在风扇壳体130中,并可以在利用风扇马达旋转轴134a与风扇马达134连接的同时利用风扇马达结合部134b紧固到风扇马达134。另外,风扇马达结合部134b还可以紧固风扇马达134以固定到送风引导件140。
送风引导件140可以配置在送风风扇132的上侧,并且可以包括圆筒形的送风体142和位于送风体142的内侧的碗形状的马达盖144。在送风体142和马达盖144之间可以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140a,容纳风扇马达134的碗(Bowl)形的马达盖144可以形成空气流动通道140a的内侧边界。此时,风扇马达旋转轴134a可以从风扇马达134向下方延伸并穿过马达盖144的底面部,然后与送风风扇132结合。在马达盖144的顶面可以形成有紧固肋148,所述紧固肋148向上方凸出以与形成在吐出引导件150的下部的紧固引导件(未图示)紧固。在送风体142和马达盖144之间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从送风体142延伸至马达盖144的外周面的复数个导叶146,导叶146引导经过送风引导件14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下部送风装置100内部构成的说明也可以等同地应用于上部送风装置200。第一过滤器120与第二过滤器220,第一过滤器框架190与第二过滤器框架290,第一风扇壳体130与第二风扇壳体230,第一风扇132与第二风扇232,第一送风引导件140与第二送风引导件240,第一风扇马达134与第二风扇马达234可以分别相对应地应用相同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4(a)和图4(b)说明风扇壳体130、230的结构。图4(a)示出了从上侧观察的风扇壳体130、230,图4(b)示出了从下侧观察的风扇壳体130、230。第一风扇壳体130的形状和结构与第二风扇壳体230相同。
风扇壳体130可以包括:壳体外侧壁131,提供送风风扇132的容纳空间;壳体板135,从壳体外侧壁131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上侧框架盖133,从壳体外侧壁131的下部向下侧延伸。
壳体外侧壁131可以包括:构成壳体外侧壁131的上部的上外侧壁131a;从上外侧壁131a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的中间外侧壁131b;从中间外侧壁131b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的下外侧壁131c。上外侧壁131a的外径可以大于下外侧壁131c的外径,中间外侧壁131b可以形成为弯曲,并连接上外侧壁131a和下外侧壁131c。
上侧框架盖133可以从壳体外侧壁131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并且可以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在风扇壳体130和过滤器框架190结合时,上侧框架盖133可以配置成围绕上侧框架192的外周面。上侧框架盖133可以包括在与过滤器框架190结合时围绕传感器组件盖199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前方盖133a。
壳体板135可以包括:径向延伸的板主体135a;从板主体135a的内侧端部向上侧方向弯曲的弯圆部135d;从弯圆部135d向上侧延伸的内侧边框135b;从板主体135a的顶面向上侧延伸的外侧边框135c。外侧边框135c可以形成在相对于内侧边框135b的外侧,并且可以具有与内侧边框135b为同心圆的关系。
当所述风扇壳体130与过滤器框架190连接时,压接压差传感器123的压差传感器保持壁136可以从板主体135a的底面向下侧延伸形成。
风扇壳体130可以包括与过滤器框架190的下紧固凸台197连接的上紧固凸台139。上紧固凸台139可以从板主体135a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并且可以是中空的圆筒形。上紧固凸台139的内径可以大于下紧固凸台197的外径,下紧固凸台197可以容纳到上紧固凸台139的内部。
在风扇壳体130中可以形成有从板主体135a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开放的紧固凸台连接槽139a。紧固凸台连接槽139a可以从板主体135a的顶面开放至底面而在板主体135a形成贯通孔,可以与上紧固凸台139的内部空间连通。在风扇壳体130和过滤器框架190结合时,上紧固凸台139和下紧固凸台197可以借助贯穿紧固凸台连接槽139a的预定连接构件(未图示)彼此连接。
风扇壳体130中可以包括控制器盖137,所述控制器盖137向远离送风风扇132的方向凸出,以形成后述的控制器20的容纳空间137s。控制器盖137可以从壳体外侧壁131向下侧延伸,并且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壳体板135更向下侧凸出。控制器盖137可以形成在与前方盖133a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可以形成在与前方盖133a沿圆周方向间隔180度的位置处。
下面,参照图5至图7(b),说明控制器20配置在风扇壳体130、230的结构。图5是从风扇壳体130、230的外侧观察的控制器20结合到风扇壳体130、230之前的状态,图6是从风扇壳体130、230的内侧观察的控制器20结合到风扇壳体130、230之前的状态,图7(a)是从风扇壳体130、230的外侧正面观察的控制器20结合到风扇壳体130、230之前的状态,图7(b)是在外部观察的控制器20结合到风扇壳体130、230内的状态的透视图。
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风扇壳体130、230,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一风扇壳体130和第二风扇壳体230中的至少任一个。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第一风扇壳体130和第二风扇壳体230中的任一个,但是为了使无线电波干扰的程度最小,优选配置在第二风扇壳体230。然而,由于第一风扇壳体130和第二风扇壳体230的结构彼此相同,因此,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以第一风扇壳体130为例说明风扇壳体130、230的结构。
在风扇壳体130中,形成有复数个上侧框架盖133,所述复数个上侧框架盖133从壳体外侧壁131向下侧延伸,并围绕配置于下侧的过滤器框架190的上侧框架192的外周表面。
复数个上侧框架盖133可以沿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隔开形成,并且可以在上侧框架盖133之间形成有提供控制器20的容纳空间137s的控制器盖137。
控制器盖137可以从壳体外侧壁131向下侧延伸,并且可以形成为比壳体板135更向下侧凸出。控制器盖137与壳体板135的径向间隔可以向下侧逐渐地变大,并且在壳体板135与控制器盖137之间的间隔空间可以形成有配置控制器20的容纳空间137s。
控制器盖137可以包括:从壳体外侧壁131向下侧延伸的盖外壁137a;从盖外壁137a的两端部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的盖侧壁137b;从盖侧壁137b的内侧端部沿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肋137c。
盖外壁137a可以形成在壳体板135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板135间隔开,并且所述盖外壁137a的内侧面可以形成为面对壳体板135。盖外壁137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矩形板状,并且可以防止配置在盖外壁137a的内侧的控制器20向径向外侧方向脱离。
盖侧壁137b可以分别从盖外壁137a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向径向内侧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垂直于盖外壁137a而延伸。盖侧壁137b的高度可以与盖外壁137a相等,盖侧壁137b的上端部可以与壳体外侧壁131连接。从盖外壁137a的端部分别延伸的一对盖侧壁137b可以形成为彼此面对,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一对盖侧壁137b之间。盖侧壁137b可以防止配置在一对盖侧壁137b之间的控制器20沿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脱离。
加强肋137c可以分别从一对盖侧壁137b沿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加强肋137c的上端部可以与壳体外侧壁131连接,下端部可以比盖外壁137a和盖侧壁137b更向下侧凸出。加强肋137c可以从配置有控制器20的容纳空间137s沿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延伸,以提高控制器盖137的刚性。
控制器20配置在由控制器盖137形成的容纳空间137s中,并可以利用连接器50固定。连接器50可以直接与控制器20连接,以将控制器20固定到风扇壳体130,也可以直接与风扇壳体130连接,以将控制器20间接地固定到风扇壳体130。然而,由于可以将执行电磁功能的电路板用作控制器20,因此,优选的方法是将连接器50直接连接到风扇壳体130,通过连接器50和风扇壳体130的连接来压接控制器20,以使控制器20固定到风扇壳体130。
连接器50可以包括与风扇壳体130连接的紧固构件51和紧固构件51贯穿的压接构件52。可以将螺钉用作紧固构件51,可以将垫圈用作压接构件52,但是,紧固构件51和压接构件52不限于此,只要是用于固定控制器20,可以使用其他紧固构件和压接构件。
参照图5和图6,可以确认控制器20的形状和结构。控制器20可以具有电路板的形式,可以使用超宽带通信(UWB,Ultra Wide Band)芯片作为控制器20。
所述超宽带通信是指使用几GHz的传输频带的雷达通信技术,是一种可以提供宽带高速数据传输的无线技术。超宽带通信芯片可以用作位置传感器,即用于识别目标对象是否存在、检测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目标对象的速度或方向之类的功能,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用作无线家庭网络的通信模块。因此,在室内,可以在配备有超宽带通信芯片的结构体之间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共享,并且可以通过接收从每个超宽带通信芯片发送的雷达信号来进行所述结构体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器20可以借用所述超宽带通信的原理,由此,通过配置于空气净化器10的控制器20与配置在空气净化器10外部的复数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0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基于室内空气质量信息来控制循环器300和吐出引导件170的旋转。
控制器20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30,从配置在空气净化器10外部的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参照图20)接收空气质量信号;数据处理部40,控制循环器300和吐出引导件170(参照图17)中的至少任一个。
位置传感器30和数据处理部40可以以印刷的形式形成在单个电路板上,并且位置传感器30和数据处理部40可以彼此电磁连接。
控制器20可以包括印刷有位置传感器30和数据处理部40的主板21以及电安装在主板21上的电路基板22。主板21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矩形板状,电路基板22可以构成主板21的下部。
位置传感器30可以包括:发送天线31,将无线电波发送到控制器20的外部;接收天线32,从控制器20的外部接收无线电波;发送部33,用于处理发送的信息;接收部34,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无线电波发生器35,用于产生无线电波。
发送天线31和接收天线32可以形成为面对控制器盖137的盖外壁137a,并且可以将无线电波发射到空气净化器10的外部,或者在空气净化器10的内部接收无线电波。发送天线31和接收天线32可以印刷在主板21的正面。
发送部33、接收部34以及无线电波发生器35可以配置在主板21的背面,并且可以配置成面对壳体板135。
数据处理部40可以包括:将控制器20接收到的电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转换器41;基于由转换器41转换的电信号来控制循环器300和吐出引导件170的旋转的控制部42。
转换器41和控制部42可以配置在主板21的背面,并且可以配置在电路基板22的下侧。转换器41可以将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控制部42,控制部42可以将接收到的电信号传输到马达268、263、163。
参照图7(a)和图7(b),可以确认控制器20安装在控制器盖137中的状态。
控制器20可以从上方引入控制器盖137中,从而配置在容纳空间137s中。在控制器20引入到控制器盖137中时,可以使连接器50连接到风扇壳体130,控制器20可以通过压接而固定到风扇壳体130。
风扇壳体130可以利用连接板60与配置在下侧的过滤器框架190连接,连接板60可以配置成从风扇壳体130向下侧凸出。
连接板60可以与控制器盖137的盖外壁137a连接,并且可以从盖外壁137a的下端部向下侧凸出。连接板60可以以其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盖外壁137a的状态连接到所述盖外壁137a,连接板60插入到盖外壁137a的高度H1可以大于或等于连接板60从盖外壁137a向下侧凸出的高度H2。
加强肋137c可以相对于盖外壁137a更向下侧凸出,加强肋137c相对于盖外壁137a更向下侧凸出的高度H3可以大于连接板60相对于盖外壁137a更向下侧凸出的高度H2。
下面,参照图8(a)和图8(b)以及图9,说明固定和支撑控制器20的结构。图8(a)示出了配置控制器20之前的容纳空间137s的内部,图8(b)示出了配置控制器20之后的容纳空间137s的内部,图9是倾斜地示出图8(b)所示的容纳空间137s的内部的视图。
参照图8(a),风扇壳体130可以包括:插入有连接器50的紧固件131d;沿圆周方向间隔开的一对上围栏137d;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复数个支撑肋137e。
紧固件131d可以形成在沿圆周方向与配置在容纳空间137s中的控制器20的中心间隔开的位置处。这意味着紧固件131d可以形成在偏向配置在容纳空间137s中的一侧的盖侧壁137b的位置处。因此,紧固件131d可以集中地压接控制器20的一侧。紧固件131d可以从壳体外侧壁131向下侧凸出,并且可以位于控制器20的内侧。
紧固件131d可以包括:螺钉壳体131d1,紧固构件51插入所述螺钉壳体131d1;第一翼131d2,从螺钉壳体131d1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第二翼131d3,从螺钉壳体131d1沿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延伸;螺钉槽131d4,形成在螺钉壳体131d1中。
螺钉壳体131d1的整体外形可以是中空的圆筒形,并且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以直径从上侧到下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延伸。
第一翼131d2和第二翼131d3可以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小于或等于螺钉壳体131d1的竖直方向上的延伸高度。第一翼131d2的内侧端部可以与壳体板135连接。
一对上围栏137d可以形成为从盖外壁137a的内侧表面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凸出。上围栏137d可以包括:围栏侧壁137d1,从盖外壁137a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围栏内壁137d2,从围栏侧壁137d1的内侧端部向控制器20延伸。一对上围栏137d的围栏内壁137d2可以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上围栏137d的整体外形可以是
Figure BDA0003181949600000203
形,围栏侧壁137d1和围栏内壁137d2可以在彼此垂直地方向上延伸。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一对上围栏137d之间。
支撑肋137e可以形成为从盖外壁137a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凸出。支撑肋137e可以包括:外肋137e1,从盖外壁137a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凸出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内肋137e2,从外肋137e1的上端部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支撑肋137e可以在风扇壳体130的圆周方向上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复数个支撑肋137e可以形成在一对上围栏137d之间。支撑肋137e的整体外形可以是
Figure BDA0003181949600000204
形,外肋137e1和内肋137e2可以彼此垂直地延伸。外肋137e1的外侧表面可以与盖外壁137a连接,内肋137e2的上侧表面可以与壳体外侧壁131连接。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容纳空间137s中,以被外肋137e1限制径向外侧方向的移动,被内肋137e2限制向上侧的移动。
参照图8(b),控制器20引入到容纳空间137s中,并且可以利用连接器50固定到风扇壳体130。
紧固构件51可以在贯穿压接构件52的状态下与压接构件52一起固定到紧固件131d。紧固构件51可以插入螺钉槽131d4而固定,在螺钉槽131d4的外周面上可以形成有螺纹。在紧固构件51插入螺钉槽131d4而固定时,压接构件52的顶面可以与螺钉壳体131d1紧密接触,而其底面可以与紧固构件51紧密接触。当紧固构件51固定到紧固件131d时,由于压接构件52的顶面与控制器20的底面紧密接触,从而可以对控制器20施加向上的力,并且通过压接控制器20可以将控制器20固定到风扇壳体130。
在控制器20配置在容纳空间137s中时,主板21和电路基板22可以配置在一对上围栏137d之间,并且可以由支撑肋137e支撑。转换器41和控制部4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相对于内肋137d2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凸出。
参照图9,连接板6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引入到盖外壁137a中而固定。为了确保连接板60的引入空间,可以将盖外壁137a的一部分切开,盖外壁137a可以包括:第一盖外壁137a1,从盖侧壁137b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二盖外壁137a2,在第一盖外壁137a1的端部形成台阶。第一盖外壁137a1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盖外壁137a2的厚度,第二盖外壁137a2的外侧表面可以与第一盖外壁137a1的外侧表面一起形成控制器盖137的连续的外侧表面。
连接板60可以包括:中心板61,引入到盖外壁137a以与第二盖外壁137a2的端部接触;边缘板62,引入到盖外壁137a以与第一盖外壁137a1的端部接触。中心板61可以位于边缘板62的径向外侧,中心板61的内侧表面可以与边缘板62的外侧表面连接。中心板61的面积可以小于边缘板62的面积,中心板61和边缘板62可以具有不同面积的矩形形状。
在边缘板62中可以形成有贯通孔60s,预定的连接构件插入所述贯通孔60s。贯通孔60s可以在边缘板62的边缘处形成有复数个,并且可以在每个边缘处形成有四个。
控制器盖137可以包括从加强肋137c的内侧表面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凸出的内加强肋137f。内加强肋137f可以从加强肋137c的上部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并且可以与壳体板135的底面连接。可以在壳体板135的圆周方向上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内加强肋137f,并且所述内加强肋137f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着壳体板135的底面向径向内侧延伸。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提供控制器20的安置空间198s的过滤器框架190。图10示出了去除了过滤器120的状态下的过滤器框架190。
过滤器框架190可以提供装拆过滤器120的空间S,在过滤器框架190的上侧可以配置有测量通过了过滤器120后的空气的压力的压差传感器123。
过滤器框架190可以包括:构成过滤器框架190的下部的下侧框架191;与下侧框架191向上隔开配置的上侧框架192;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以连接下侧框架191和上侧框架192的复数个过滤器支撑部193。
下侧框架191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并且可以形成过滤器框架190的底面。在下侧框架191的内侧可以配置有支撑装置184(参照图3),支撑装置184的外周面可以接触下侧框架191的内周面并由下侧框架191支撑。支撑装置184可以是过滤器120安装在空间S中时用于支撑过滤器120的底面的支撑板。
过滤器支撑部193可以从下侧框架191向上侧延伸形成,并且可以与过滤器支撑部盖193a(参照图3)结合以具有方柱形状。过滤器支撑部193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有复数个,并且可以配置有四个。过滤器支撑部193可以避开过滤器120被引入的前方而集中到后方配置。因此,过滤器120从前方朝后方引入到过滤器框架190中,并且可以被配置在后方的过滤器支撑部193限制向后的移动。
上侧框架192连接到过滤器支撑部193的上部,可以与下侧框架191向上隔开配置。上侧框架192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可以构成过滤器框架190上部的外周壁。上侧框架192可以在沿圆周方向隔开配置的复数个过滤器支撑部193之间沿圆周方向延伸,以连接相邻的每个过滤器支撑部193。因此,上侧框架192可以理解为是在过滤器框架190的上部沿圆周方向延伸以连接复数个过滤器支撑部193的构造。
上侧框架192中可以形成传感器组件盖199a,所述传感器组件盖199a在过滤器框架190前方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凸出并围绕传感器组件199。传感器组件盖199a可以理解为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192沿径向向外侧凸出的部位,传感器组件199可以配置在传感器组件盖199a的内侧。
传感器组件199测量通过空气流入口112流入的空气中所含的异物的量,可以检测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浓度、CO2浓度、气体浓度等。因此,传感器组件199可以理解为由灰尘传感器、CO2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组装而成的单个模块。
过滤器框架190可以包括从上侧框架192的下端部沿径向向内侧延伸的支撑板194和从支撑板194的内侧端部向上侧延伸的分隔壁195。
支撑板194的整体外形可以是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并可以在径向外侧与上侧框架192的下端部连接,在径向内侧与分隔壁195的下端部连接。压差传感器123和传感器组件199可以接触支撑板194的顶面,并由支撑板194支撑。在支撑板194中,从支撑板194的顶面向上侧凸出的下紧固凸台197可以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形成有复数个,下紧固凸台197可以连接风扇壳体130和过滤器框架190。下紧固凸台197可以通过插入到风扇壳体130的上紧固凸台139中来固定。
分隔壁195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圆筒形,并且可以利用支撑板194与上侧框架192沿径向向内侧隔开配置。因此,压差传感器123和传感器组件199可以配置在上侧框架192和分隔壁195之间。
在过滤器框架190的内侧可以形成有过滤器吐出口190a,该过滤器吐出口190a是通过了过滤器120后的空气向上侧流动的流动通道。过滤器吐出口190a可以理解为形成在分隔壁195内侧的圆筒形空间。
在过滤器吐出口190a中可以形成有网(Mesh)形状的过滤器框架格栅196。过滤器框架格栅196的整体外形可以是蜘蛛网模形,并且可以包括沿径向延伸的复数个第一格栅框架196a和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复数个第二格栅框架196b。
复数个第一格栅框架196a可以从过滤器吐出口190a的中心P沿径向向外侧延伸至分隔壁195,并且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复数个第二格栅框架196b可以在径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相对于过滤器吐出口190a的中心P具有同心的关系。过滤器吐出口190a也可以理解为由过滤器框架格栅196形成的每个网格模形的一组单元,并且通过了过滤器120后的空气可以通过由第一格栅框架196a和第二格栅框架196b相交而成的过滤器吐出口190a向上侧流动。
上侧框架192中可以形成控制器壳体198,所述控制器壳体198在过滤器框架190后方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凸出并提供配置控制器20的安置空间198s。控制器壳体198可以理解为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192沿径向向外侧凸出的形状的部位,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控制器壳体198的内侧。
控制器壳体198可以包括:外侧边界壁198a,形成控制器壳体198的外侧表面;内侧边界壁198b,从外侧边界壁198a的端部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并与上侧框架192连接;外侧连接壁198c,从外侧边界壁198a向上侧延伸并与边缘板62连接;引入部198d,形成供连接板60引入外侧连接壁198c的上侧的空间。
外侧边界壁198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匚”形,可以形成为其上部的一部分被切割掉的形状。外侧边界壁198a中被切割的部位可以理解为在过滤器框架190与风扇壳体130连接时供连接板60的一部分引入的引入部198d。
外侧连接壁198c可以从外侧边界壁198a的引入部198d沿过滤器框架190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在“匚”形的外侧边界壁198a的凹部部位凸出。在过滤器框架190与风扇壳体130连接时,外侧连接壁198c的一部分可以与连接板60的背面重叠,并且可以利用插入到形成在边缘板62下部的一对贯通孔60s的预定的紧固构件来与连接板60连接。因此,在过滤器框架190与风扇壳体130连接时可以在连接板60的下部插入到引入部198d的状态下,连接板60利用贯穿外侧连接壁198c和贯通孔60s的预定的紧固构件来与控制器壳体198连接。
内侧边界壁198b可以从外侧边界壁198a的两端部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垂直地延伸,并且可以垂直地连接于上侧框架192。内侧边界壁198b的高度可以与外侧边界壁198a的高度相等,一对内侧边界壁198b可以形成为彼此面对。
安置空间198s可以理解为由一对内侧边界壁198b和外侧边界壁198a围绕而成的空间,可以指近似方柱形的空间。
在安置空间198s内部可以形成有从支撑板194向上侧延伸的一对下围栏194a。一对下围栏194a可以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彼此面对。下围栏194a的整体外形可以是“匚”形,控制器20可以安置到一对下围栏194a之间。
在安置空间198s内部可以形成有从支撑板194向上侧延伸的遮挡件194b。遮挡件194b可以从支撑板194垂直地向上侧延伸,并且可以具有从上部朝径向内侧方向弯曲的
Figure BDA0003181949600000241
形状。控制器20的正面可以面对遮挡件194b,控制器20可以被遮挡件194b限制向外侧的移动。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控制器20和传感器组件199之间的分离关系。图11示出从过滤器框架190的上侧向正下方观察的形态。
在从上侧观察过滤器框架190时,过滤器框架190可以具有以过滤器吐出口190a的中心P为基准的圆形形状。
复数个第一格栅框架196a全部可以在径向上延伸以穿过中心P,并且可以包括在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框架196a1和在与所述基准框架196a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正交框架196a2。
说明用于表示压差传感器123、传感器组件199和控制器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方位概念。基准框架196a1的延伸方向可以用假想的线X1-X2表示,在基准框架196a1沿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时,X1可以对应前方,X2可以对应后方。正交框架196a2的延伸方向可以用假想的Y1-Y2线表示,压差传感器123可以配置为靠近Y1方向。
控制器20可以配置在与线X1-X2相交的位置处,并且可以位于线X1-X2上的后方X2。传感器组件199可以配置在与线X1-X2相交的位置处,并且可以位于线X1-X2上的前方X1。因此,控制器20和传感器组件199可以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可以分别配置在相对于中心P前后对称的位置。
压差传感器123可以配置在以线Y1-Y2为基准靠近后方X2的位置,并且可以配置在与线Z相交的位置,所述线Z与线Y1-Y2呈预定夹角。
传感器组件199可以包括灰尘传感器和CO2传感器,灰尘传感器和CO2传感器在各自的内部设置加热器,以加热流入传感器中的空气。灰尘传感器和CO2传感器通过将特定波长光照射到由加热器加热的空气形成的上升气流来测量空气中含有的异物的量。此时,从灰尘传感器或CO2传感器发出的特定波长光可能会干扰控制器20的无线电波。因此,当传感器组件199配置在控制器20附近时,由控制器20发送和接收的电波信号的可靠性由于从传感器组件199发出的红外线而降低。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器20配置在沿圆周方向与传感器组件199间隔开的位置处,从而可以提高由控制器20发送和接收的电波信号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12至图14说明由控制器20控制循环器300的旋转的结构。图12示出了循环器300的整体外形,图13放大示出了空气净化器10的纵剖视图中的循环器300部分,图14示出了从下侧观察引导循环器300的旋转的移动引导件260的形态。
参照图12,循环器300可以包括:下盖310,形成循环器300下部的外观并与上部送风装置200连接;上盖320,形成循环器300上部的外观并配置在下盖310的上侧。
下盖310可以包括从下盖310的底面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外板312,外板312可以向上侧倾斜地延伸。下盖310和上盖320可以由外板312彼此连接。
在上盖320的外侧可以配置有形成循环器300的外周表面的外侧盖380,上盖320可以容纳到外侧盖380的内侧。外侧盖380可以配置在下盖310的上侧而固定,并且可以可旋转地安置到下盖310的上侧。
上盖320可以包括第三吐出盖322,所述第三吐出盖322引导从第三吐出口320a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三吐出盖322可以是圆筒形,第三吐出盖322的外周表面可以接触外侧盖380的内周表面。
上盖320可以包括配置在第三吐出盖322的内侧而与所述第三吐出盖322间隔开的连接环324。连接环324可以是环形,连接环324的底面可以接触第三风扇壳体370的顶面并被支撑。
连接环324和第三吐出盖322可以利用沿径向延伸的复数个叶片326连接。复数个叶片326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配置,并且可以在各个叶片之间形成第三吐出口320a。复数个叶片326中的每一个可以沿径向向内侧方向逐渐向上侧倾斜地延伸。
显示器390可以配置在连接环324的内侧,并且其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可以接触连接环324的内周面。显示器390可以形成循环器300的顶面。
参照图13,循环器300可旋转地连接到上部送风装置200,从而可以在上部送风装置200的上侧进行旋转。
循环器300的下盖310可以包括:第一下板314,与上部送风装置200连接;第二下板316,从第一下板314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延伸并与上盖320连接;外板312,与第一下板314沿径向向外侧方向隔开配置并与外侧盖380连接。
第一下板314可以位于下盖310的中心部,第一下板314和外板312可以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利用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复数个连接肋318彼此连接。
第二下板316可以从第一下板314向外板312延伸,并且可以与配置在上侧的上盖320连接。
第一下板314可以利用预定的紧固构件与上部送风装置200连接,并且可以与上部送风装置200的移动装置270连接。第一下板314可以固定到移动装置270,从而随着移动装置270的移动而一体地移动,与第一下板314连接的整个循环器300以能够随着移动装置270的移动而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部送风装置200。
移动装置270可以包括:引导板272,形成移动装置27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并具有圆弧(arc)形状;齿轮轨道274,从引导板272的外周面凸出。
引导板272可以具有向下侧方向凸出的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沿径向向内侧方向逐渐向上延伸。
齿轮轨道274可以理解为沿着引导板272的外周面形成的复数个齿轮齿(Geartooth),并且可以从引导板272的整个外周面向内侧凸出。
移动引导件260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为在上部送风装置200和循环器30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移动引导件260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凸出的外齿轮264。
外齿轮264可以由复数个齿轮齿(Gear tooth)构成,并且可以沿着移动引导件260的外周表面延伸。
移动引导件260包括与外齿轮264咬合旋转的第一小齿轮266,以及使齿轮266旋转的第一马达268。
第一小齿轮266可以使用直齿轮,并且可以相对于外齿轮264以预定的齿轮比与外齿轮264咬合,从而第一小齿轮266可以将上下轴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第一马达268可以配置在第一小齿轮266的下侧,并且能够为第一小齿轮266提供可以旋转的动力。
在移动引导件260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空间(未图示),该空间用于容纳和固定移动装置270,随着移动引导件260的移动,移动装置270也可以一体地移动。
第一马达268对第一小齿轮266施加动力,以使移动引导件260在第一小齿轮266与外齿轮264咬合旋转时以旋转轴261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移动引导件260的旋转,移动装置270和与移动装置270连接的循环器300可以沿上部送风装置200的圆周方向旋转。
移动引导件260包括与齿轮轨道274咬合旋转的第二小齿轮262,以及使第二小齿轮262旋转的第二马达263。
第二小齿轮262可以使用直齿轮,并且可以相对于齿轮轨道274以预定的齿轮比与齿轮轨道274咬合,从而第二小齿轮262可以绕垂直于上下轴的旋转轴进行旋转。
第二马达263可以配置在第二小齿轮262的径向外侧,并且能够为第二小齿轮262提供可以旋转的动力。在附图中,由于第二马达263被第二小齿轮262遮住,因此仅示出了第二马达263的旋转轴(轴),第二马达263的旋转轴(轴)可以贯穿第二小齿轮262的中心,第二小齿轮262可以利用所述轴的旋转而旋转。
第二马达263对第二小齿轮262施加动力,以使齿轮轨道274在第二小齿轮262与齿轮轨道274咬合旋转时将第二马达263的轴作为旋转轴在上下方向上旋转,通过齿轮轨道274的旋转,移动装置270和与移动装置270连接的循环器300可以从上部送风装置200倾斜地旋转。
循环器300可以包括第三风扇332,所述第三风扇332配置在循环器300的内部,吸入从上部送风装置200吐出的空气,然后使被吸入的空气通过第三吐出口320a吐出。
第三风扇332可以包括与第三风扇332的旋转轴连接的护罩332a,以及与护罩332a连接以产生气流的流动的叶片332b,所述第三风扇332可以与第三风扇马达340连接,以从第三风扇马达340接收动力。
参照图14,在移动引导件260的底面可以形成有旋转轴插入孔260a,移动引导件260的旋转轴261贯穿旋转轴插入孔260a,在旋转轴插入孔260a的外侧可以形成有电线槽260b,从控制器20延伸的电线(未图示)贯穿所述电线槽260b。
旋转轴插入孔260a可以形成在移动引导件260的中心部,电线槽260b可以沿旋转轴插入孔260a的圆周方向延伸以围绕旋转轴插入孔260a的圆周的一部分。旋转轴插入孔260a的形状可以是圆筒形,电线槽260b的形状可以是拱(arch)形。
从控制器20的控制部42传输的电信号可以通过与控制器20连接的电线(未图示)发送到第一马达263和第二马达268。第一马达263和第二马达268可以电连接到贯穿电线槽260b延伸的电线(未图示),并且可以基于所传输的电信号分别向第一小齿轮262和第二小齿轮266提供动力。
下面,参照图15至图19说明由控制器20控制吐出引导件170的旋转的结构。图15示出了配置于吐出主体150的吐出引导件170,图16示出了除去吐出引导件170的吐出主体150,图17是吐出引导件170的立体图,图18是从下侧向正上方透视了吐出引导件170的形态的图,图19是吐出引导件170的叶片173的剖视图。
参照图15,吐出引导件170可以配置在吐出主体150的内侧。吐出主体15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中空的圆筒形,吐出引导件170可以安置到吐出主体150的内部。
在吐出主体150的上侧可以配置有与上部送风装置200连接的遮蔽体400的杆410。
参照图16,吐出主体150可以包括:形成吐出主体150的外形的外侧主体151;在外侧主体151的内侧与该外侧主体151隔开配置的内侧主体152;连接外侧主体151和内侧主体152的连接肋153。在外侧主体151和内侧主体152之间可以形成有环形的空气吐出口150a。
外侧主体151和内侧主体152可以是处于同心关系的圆筒形,连接肋153可以沿圆周方向隔开形成有复数个,并且可以在径向上延伸。
在内侧主体152的内侧可以配置有与吐出引导件170连接的固定体154,固定体154可以利用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连接边框156连接到内侧主体152。
固定体154可以是与内侧主体152同心的圆筒形,连接边框156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可以在固定体154和内侧主体152之间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在外侧主体152中,可以形成有用于支撑吐出引导件170的安置部157。安置部157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并且可以从外侧主体152的内周面上部沿圆周方向延伸。
在安置部157中可以形成有上下呈开口的轴承槽158a,在轴承槽158a中可以配置有接触吐出引导件170的第二轴承158。
在吐出主体150的内侧可以配置有马达座160,第三马达163可以配置在该马达座160。马达座160可以与固定体154连接并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
马达座160可以提供安置第三马达163的空间,并且可以理解为从固定体154中被切割的外壁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的壳体。
第三马达163可以安置到马达座160,从第三马达163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延伸的第三轴164可以与第三小齿轮165,以使第三小齿轮165旋转。
参照图17,吐出引导件170的整体外形可以是环形,并且可以具有格栅的形状。
吐出引导件170可以包括:形成吐出引导件170的外形的外侧框架171;在外侧框架171的内侧与该外侧框架171隔开配置的内侧框架172;形成在外侧框架171和内侧框架172之间的复数个吐出叶片173。
复数个吐出叶片173中的每一个可以沿彼此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吐出引导件170可以包括从内侧框架172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延伸的下端板174,以及从外侧框架171沿径向向外侧方向延伸的上端板176。
上端板176可以接触吐出主体150的安置部158的顶面,并且可以利用安置部158安置到吐出主体150。
在下端板174中可以形成有向下侧凸出的复数个导轨175。导轨175可以由复数个齿轮齿(Gear tooth)构成,并且可以沿着吐出引导件170的圆周方向形成。
在下端板174中,复数个竖直肋177可以沿圆周方向彼此隔开形成,竖直肋177可以连接下端板174和内侧框架172。
吐出引导件170可以包括从下端板174的顶面向上侧凸出的第一轴承178,以及从内侧框架172的内周面沿径向向内侧方向凸出的止动件179。
第一轴承178、第二轴承158以及止动件179可以限制吐出引导件170的旋转半径。
参照图18,第三小齿轮165可以与导轨175咬合旋转,当第三小齿轮165接收来自第三马达163的动力而旋转时,随着导轨175咬合旋转,吐出引导件170可以沿下部送风装置100的圆周方向旋转。
第三马达163可以电连接到从控制器20的控制部42延伸的电线(未图示),并且可以基于由控制部42传输的电信号使第三小齿轮165旋转。
参照图19,吐出叶片173可以向上侧逐渐倾斜地延伸。吐出叶片173可以在外侧框架171和内侧框架172之间竖直地延伸,并且可以向上侧逐渐朝外侧框架171倾斜地延伸。
因此,吐出叶片173的下端部173a可以位于与吐出叶片173的上端部173b相比离外侧框架171更远的位置处。
吐出叶片173的上端部173b可以相对于水平轴具有倾斜角θ,通过吐出叶片173的上端部173b的倾斜角θ,从第三吐出口150a吐出的空气可以从下部送风装置100有方向性地吐出。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器20的驱动原理。图20的(a)示意性地示出了配置在室内空间I中的空气净化器10和复数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0的配置,图20的(b)是示出控制器20进行的控制方法的框图。图20所示的内容是为了说明控制器20对空气净化器10进行的控制方法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室内空间I,并且为了便于说明而被简化示出。
在室内空间I中配置有复数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0。复数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可以彼此隔开配置,并且可以在所配置的位置处检测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可以检测关于配置位置处的灰尘浓度、CO2浓度、气体浓度、温度和湿度之类的有关空气质量的信息。
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可以配置在具有大致六面体形状的室内空间I的每个内壁。因此,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可以根据所配置的内壁位置,分为第一空气质量传感器71、第二空气质量传感器72、第三空气质量传感器73、第四空气质量传感器74、第五空气质量传感器75、第六空气质量传感器76。然而,空气质量传感器70的数量不限于此,各种数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可以配置在室内空间I中。
复数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超宽带通信芯片,并且可以将感测到的周边空气的空气质量信息以电波信号发送到外部。
配置在空气净化器10的控制器20可以接收从空气质量传感器70发送的电波信号。位置传感器30可以检测产生被发送的电波信号的空气质量传感器71、72、73、74、75、76的配置位置和角度,并且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与复数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1、72、73、74、75、76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
数据处理部40可以基于从每个空气质量传感器71、72、73、74、75、76接收到的空气质量信息来判断室内空间I的哪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较高。数据处理部40可以与位置传感器30连接,以接收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的位置信息,并且可以控制马达268、263、163,使得循环器300和吐出引导件170可以朝相应位置凸出净化空气。
为了调节由送风风扇132、232向送风装置100、200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马达268、263、163可以包括在风向调节单元80。风向调节单元80可以包括第一马达263、第二马达268、第三马达163。
另外,控制器20可以通过发送天线31向空气净化器10的外部产生无线电波,并且所产生的无线电波可以沿着第一路径T1朝存在于室内空间I的用户C传播。沿着第一路径T1传播的无线电波可以碰撞用户C而通过第二路径T2传播到控制器20的接收天线32。控制器20可以基于沿第一路径T1和第二路径T2传播的电波信号来检测用户C的位置,并且可以基于用户C的位置信息来控制马达268、263、163,使得循环器300和吐出引导件170可以向用户C的位置凸出净化空气。
以上,尽管参考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并且这些修改不应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来单独理解。

Claims (2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风装置,其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形成有空气流入口;
过滤器,滤除通过所述空气流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装置的内部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
风向调节单元,调节由所述送风风扇向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及
控制器,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单元,以接收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有关的信息,由所述风向调节单元来调节向外部吐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
位置传感器,接收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有关的信息;以及
数据处理部,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通过超宽带通信方式与检测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装置的外部的彼此隔开的位置,配置有复数个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以检测隔开的各个位置的空气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单元包括吐出引导件,所述吐出引导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送风装置,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吐出引导件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单元包括循环器,所述循环器以能够倾斜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送风装置,并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循环器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在容纳所述送风风扇的风扇壳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包括控制器盖,所述控制器盖向远离所述送风风扇的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控制器的容纳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所述控制器的容纳位置沿圆周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包括壳体板,所述壳体板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送风风扇之间向所述风扇壳体的内侧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外侧壁向内侧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紧固构件,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固定到所述送风装置;以及
压接构件,所述紧固构件贯穿所述压接构件,并且所述压接构件与所述控制器紧密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在比配置所述控制器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所述紧固构件与所述送风装置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中形成有供所述控制器安置的支撑肋。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在沿所述送风装置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一对上围栏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风扇壳体,容纳所述送风风扇;以及
过滤器框架,所述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过滤器框架装拆,
所述控制器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过滤器框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感器组件,配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和所述过滤器框架之间,
所述控制器配置在沿圆周方向与所述传感器组件隔开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框架包括控制器壳体,所述控制器壳体向所述过滤器框架的外侧凸出,以形成所述控制器的容纳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框架中形成有沿所述送风装置的圆周方向彼此隔开的一对下围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所述过滤器框架凸出,
所述连接板的至少一部分引入到所述过滤器框架,以与所述过滤器框架连接。
CN202110849664.5A 2020-07-30 2021-07-27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14061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94896 2020-07-30
KR1020200094896A KR102459167B1 (ko) 2020-07-30 2020-07-30 공기청정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1004A true CN114061004A (zh) 2022-02-18
CN114061004B CN114061004B (zh) 2023-08-15

Family

ID=7707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9664.5A Active CN114061004B (zh) 2020-07-30 2021-07-27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45257A1 (zh)
KR (2) KR102459167B1 (zh)
CN (1) CN114061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8144A1 (ko) * 2022-02-16 2023-08-24 손수호 공기청정 시스템
CN116398966B (zh) * 2023-05-19 2024-01-23 南京恃宠而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倾倒智能空气净化机器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31232A (ko) * 2000-10-23 2002-05-01 구자홍 공기정화기의 컨트롤러 장착구조
CN101518170A (zh) * 2006-09-13 2009-08-2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马达控制器
CN203355560U (zh) * 2013-07-13 2013-12-25 商巧玲 一种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204678540U (zh) * 2015-04-03 2015-09-30 上海精科纳米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06813315A (zh) * 2016-02-26 2017-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KR101907313B1 (ko) * 2017-05-22 2018-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조 시스템 및 공조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KR20190014235A (ko) * 2017-07-31 2019-02-12 코웨이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 작동방법
CN111256233A (zh) * 2016-02-26 2020-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1117A (ko) * 1998-09-25 2000-04-15 구자홍 공기조화기의 베인구조
KR20060126043A (ko) * 2005-06-03 2006-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컨트롤러커버 구조
WO2008088020A1 (ja) * 2007-01-17 2008-07-2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調吹出パネル、同空調吹出パネルを備えた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KR102267550B1 (ko) * 2014-07-25 2021-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청정기
KR101728407B1 (ko) 2015-11-20 2017-04-19 주식회사 호서텔넷 Uwb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기 제어장치와, 이를 사용하여 공기조화기를 제어하는 방법
KR101861012B1 (ko) * 2016-10-13 2018-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청정기
KR102549153B1 (ko) * 2017-05-17 2023-06-30 코웨이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101881509B1 (ko) 2017-12-29 2018-07-24 유상열 댁내 공기질 및 조명 제어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31232A (ko) * 2000-10-23 2002-05-01 구자홍 공기정화기의 컨트롤러 장착구조
CN101518170A (zh) * 2006-09-13 2009-08-26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马达控制器
CN203355560U (zh) * 2013-07-13 2013-12-25 商巧玲 一种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空气净化器
CN204678540U (zh) * 2015-04-03 2015-09-30 上海精科纳米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06813315A (zh) * 2016-02-26 2017-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111256233A (zh) * 2016-02-26 2020-06-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器
KR101907313B1 (ko) * 2017-05-22 2018-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조 시스템 및 공조 시스템의 제어 방법
KR20190014235A (ko) * 2017-07-31 2019-02-12 코웨이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 작동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38191B1 (ko) 2024-02-19
KR102459167B1 (ko) 2022-10-25
KR20220147058A (ko) 2022-11-02
CN114061004B (zh) 2023-08-15
EP3945257A1 (en) 2022-02-02
KR20220014977A (ko)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61004B (zh) 空气净化器
KR102471334B1 (ko) 공기청정기
CN106813315B (zh) 空气净化器
US9855522B2 (en) Air purifier
CN111720915B (zh) 空气净化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915762A (zh) 空气净化器
US11415331B2 (en) Cookware and exhaust device
JP2001124381A (ja) 給排気装置
CN114623543A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13983629B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102630056B1 (ko) 공기청정기
KR20160060969A (ko) 배기장치 및 조리기기
CN113932353B (zh) 空气净化器
KR20170064778A (ko) 공기청정기
US20200291950A1 (en) Blowing device
CN114251769A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102056357A (zh) 加热烹调器
KR20220084950A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KR102501586B1 (ko) 공기청정기
JP3428519B2 (ja) トルネード型気流制御装置
CN217235699U (zh) 集成灶及风箱
CN220250099U (zh) 吸油烟机及其围板组件
CN218096112U (zh) 集成灶框架、集成灶
CN215175341U (zh) 欧式烟机
KR102630811B1 (ko) 외기의 선택적 필터링이 가능한 창문형 복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