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3543A -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3543A
CN114623543A CN202111451434.XA CN202111451434A CN114623543A CN 114623543 A CN114623543 A CN 114623543A CN 202111451434 A CN202111451434 A CN 202111451434A CN 114623543 A CN114623543 A CN 114623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osed
discharge
housing
portable ai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14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敬晧
朴相珍
金载雨
郭斗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883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8495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623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3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 B01D46/004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containing fixed gas displacement elements or co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18Radiation
    • A61L9/20Ultraviolet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28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provided with antibacterial or antifung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88Ventilating systems
    • F21V33/0096Fans, e.g. ceil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8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combined with lighting f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2Ligh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5Supporting means, e.g. stands, hooks, holes for han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3/00Operation of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3/30Means for generating a circulation of a fluid in a filtration system, e.g. using a pump or a f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9/0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 B01D2279/65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the sterilisation of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0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lighting f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包括:壳体,设置有吸入口;吐出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部的吐出口;风扇模块,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支撑模块,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支撑所述吐出构件;以及照明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并且照射光,所述吐出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或所述吐出口形成用于将从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吐出构件或所述壳体的外部发射的通路。由此,能够实现将空气质量等信息有效地进行可视化而显示的照明。

Description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可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其是通过过滤灰尘、微尘、超微尘等物理粒子,异味粒子、有害气体等化学物质,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体来净化空气的装置。
由于受到都市化、工业化以及国际化等影响,空气净化器正在成为一般家庭中也不可或缺的设备。另外,空气净化器的需求也随着微尘的增加、过敏患者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影响而急剧增大。
在将100㎡以上的环境,例如一般住宅作为对象的空气净化器的情况下,设备的尺寸较大地形成也无妨。在这种设备中,可以组合使用对应于灰尘等物理粒子的过滤器、对应于气体等化学物质的过滤器以及对应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过滤器。即,在宽敞的空间中,可以使用能够以组合的方式容纳各种过滤器的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当在单间、车辆内部等狭窄的空间,公共图书馆等非常宽敞的空间或室外使用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时,就空间利用率、移动性、能耗方面而言,并不高效。另外,对于频繁移动的用户而言,相较于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更适合使用尺寸较小且个人能够作为携带式使用的空气净化器。在这种背景下,正在开发个人可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以小巧轻便的形态提供,以便于携带。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优点在于,用户可以容易携带,并且可以在所需的场所容易使用。即,相较于长时间呆在家等一个地方的用户,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是更适合经常外出或具有在多个地方之间移动的生活模式的用户的设备。
专利文献1是关于空气净化器的发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其正面下侧吸入外部空气,吸入的空气经由主体部向上侧移动。经由主体部的内侧向上侧移动的空气在依次通过复数个过滤器和风扇后,经由排出口向主体部的上侧吐出。
专利文献1中,吸入口形成在主体部的下部一侧面。因此,在空气净化器放置于具有朝下侧凹陷的槽形状的结构物例如杯架的情况下,由于吸入口位于结构物内部,因此存在难以通过吸入口吸入空气的问题。
另一方面,基于为了便于携带而以小巧轻便的形态提供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特性,与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相比,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吐出范围不可避免地小。因此,为了提高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效果,优选地使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净化的空气的吐出方向尽可能面向用户的脸部。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净化器只是将净化的空气通过主体部的上侧吐出,而并未设置用于调节空气的吐出方向的单元。因此,在空气净化器放置于具有朝下侧凹陷的槽形状的结构物例如杯架的情况下,具有在该空气净化器中净化的空气的吐出方向难以面向用户的脸部的问题。
另外,基于容易携带且可在各种场所使用的优点,便携式空气净化器除了提供简单的空气净化功能以外,还将可以提供其他各种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公开专利第2020-0061231号,发明名称:AIR PURIFIER(空气净化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空气质量等信息有效地进行可视化而显示的照明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在进行照明时提高光照均匀度。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能够将照明功能应用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而不增加整个设备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空气流动不受照明所需的布线处理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能够提高与实现照明功能有关的结构物的刚性而不增加整个设备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实现照明功能又组装简单且刚性高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特征在于,在吸入口和吐出口之间配置有风扇模块,在吸入口和风扇模块之间配置有过滤器,在吐出口和风扇模块之间配置有照明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特征在于,在吐出口和风扇模块之间配置有风扇盖,在风扇盖和吐出口之间配置有支撑具有吐出口的吐出构件的保持件,照明部配置在风扇盖和保持件之间。
在照明部的基板安装有复数个光源,各个光源可以向下部的反射部照射光。
基板可以配置在下部的反射部和上部的圆锥台形状的保持件之间。
反射部形成为包含曲面的形态,可以使在反射部反射的光主要向反射部的边缘反射。
优选地,反射部可以形成为椭圆形状。
由此,从光源照射的光可以通过椭圆形状的反射部均匀地扩散,从而可以在进行照明时提高光照均匀度。
另外,配置在风扇盖的中央的遮蔽板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反射部。
另外,在反射部的大致中心部分可以配置有通孔,通孔可以在遮蔽板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
与基板连接的电线通过通孔引出到遮蔽板下部,可以从风扇模块和遮蔽板之间朝壳体的内周面向侧方延伸。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设置有吸入口;吐出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部的吐出口;风扇模块,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支撑模块,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支撑所述吐出构件;以及照明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并且照射光,所述吐出口或所述吐出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形成用于将从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吐出构件或所述壳体的外部发射的通路。
另外,从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所述吐出口向所述吐出构件的外部发射,或者通过所述吐出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发射。
另外,风扇模块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可以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这种风扇模块可以产生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通过所述吐出口吐出到所述吐出构件的外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支撑模块包括:风扇盖,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以及支撑部,配置在所述风扇盖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以支撑所述吐出构件,所述照明部配置在由所述风扇盖和所述支撑部包围的空间内。
另外,优选地,所述照明部包括:光源,向所述支撑部的下部照射光;以及反射部,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部,使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向所述吐出口侧反射。
另外,优选地,所述反射部形成为包含向下部凹陷的曲面的形状。
另外,优选地,所述反射部形成为包含椭圆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并且形成为侧向中心配置在最下部的形状。
另外,优选地,所述光源配置在与包含所述反射部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焦点更接近的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风扇盖包括:遮蔽板,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和所述风扇模块之间;以及复数个引导翼片,分别从所述遮蔽板朝离心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遮蔽板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上部,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遮蔽板。
另外,优选地,所述反射部包括与所述光源相对的所述遮蔽板的一侧面。
另外,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保持件,配置在所述遮蔽板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并且与所述遮蔽板结合;以及支撑棒,与所述保持件结合,以能够改变所述吐出构件的姿势的方式支撑所述吐出构件。
另外,优选地,所述光源配置在由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包围的空间内。
另外,优选地,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沿上下方向配置,与所述遮蔽板相对的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侧向内侧,在所述遮蔽板的上端边缘和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之间形成有环形状的缝隙。
另外,优选地,所述遮蔽板的上端边缘和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分别形成为圆形,并且形成为以同一轴为中心的圆形,所述遮蔽板的上端边缘的半径大于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的半径。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第一安装部,从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朝离心方向凸出形成;以及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遮蔽板,并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结合。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外侧凸起,与所述遮蔽板的边缘相邻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结合;以及内侧凸起,配置在比所述外侧凸起更靠近所述遮蔽板的侧向内侧的位置,从所述遮蔽板的侧向内侧支撑所述第一安装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照明部还包括安装有所述光源的基板,所述基板在所述光源的上部固定于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之间。
另外,所述保持件可以形成为包含立体图形的形状,在所述立体图形中,形成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的底面为圆,形成所述保持件的侧壁的侧面为越接近上部越变窄的曲面。
另外,所述基板安置在所述内侧凸起的上部,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从所述基板的侧向外侧包围所述基板,限制所述基板的侧向移动,所述保持件的侧壁可以在所述基板的上部限制所述基板的上部方向移动。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遮蔽板设置有贯通所述遮蔽板形成的通孔,电线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遮蔽板。
另外,优选地,所述通孔配置在与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基板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线连接,使所述基板和所述电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配置在与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
本发明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通过使从光源照射的光经由吐出部的边缘露出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外部,能够将照明功能有效地应用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另外,本发明使从光源照射的光通过椭圆形状的反射部均匀扩散,从而具有在进行照明时提高光照均匀度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通过在形成于用于引导净化的空气的吐出的风扇盖和用于支撑吐出构件的保持件之间的空间配置与实现照明功能有关的结构物,能够将照明功能有效地应用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而不增加整个设备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通过设置于保持件的下端的第一安装部和设置于反射部的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结合,来提高保持件和风扇盖的刚性,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凸出的结构物诸如第一安装部来加强保持件自身的刚性,可以使用凸出的结构物诸如第二安装部来加强风扇盖自身的刚性。
即,本发明使用为了保持件和风扇盖之间的结合而设置的结构物来加强保持件和风扇盖自身的刚性,并且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结合来使保持件和风扇盖结合并加强它们的刚性,由此能够加强与实现照明功能有关的结构物的刚性而不增加整个设备的大小。
另外,本发明仅通过将基板插入到风扇盖并使风扇盖和保持件结合,就能够完成用于实现可视化照明的组装作业,从而能够提供一种既提供照明功能又组装简单且刚性高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风扇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风扇模块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将图2的“V”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和照明部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的主视图。
图9是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6的“X-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2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内部的空气流动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吐出构件旋转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部的底面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照明部和电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上部观察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照明实现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10:第一壳体部
12:容置空间 20:第一外壳
22:入口部 24:吸入口
26:遮蔽主体 27:上部固定部
28:过滤器固定凸起 30:第二外壳
31:第二外壳主体 32:扩管构件
33:第一吐出口 40:中间外壳
50:第二壳体部 52:下部外壳
54:下部托起部 60:过滤器
70:风扇模块 80:风扇壳体
81:支撑板 82:连接支架
84:侧面支撑部 90:风扇
100:毂 101:毂板部
102:轴结合部 103:第一加强凸起
105:内侧凸出部 106:第二加强凸起
107:裙部 110:风扇叶片
120:护罩 121:入口凸起
130:风扇底座 131:底座板
132:喇叭口 133:凸出肋
134:结合凸起 140:风扇盖
141:空气吐出部 142:遮蔽板
143:插入孔 144:引导翼片
145:第二安装部 146:外侧凸起
147:内侧凸起 149:通孔
150:支撑部 151:保持件
152:插入槽 153:第一安装部
155:支撑棒 156:主体
157:球体 160:吐出构件
160a:第二吐出口 161:第一吐出部
162:第一吐出芯 163:第一吐出主体
164:翼片 165:第二吐出部
166:第二吐出芯 167:第二吐出主体
168:吐出支架 170:杀菌部
171:杀菌支撑部 172:支撑底座
173:固定边框 176:托起部
177:托柱 178:托板
180:照射部 181:印刷电路板
182:杀菌光源 190:照明部
191:光源 193:基板
195:反射部 197:连接器
200:电池 H: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因此,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本发明的说明过程中,如果判断为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详细说明可能会混淆本发明的主旨,则省略其详细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是指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
虽然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多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并不由这些术语所限制。所述术语仅是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区分,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者第一构成要素可以是第二构成要素。
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可以以不同的各种形式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完整并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公开本发明的范畴而提供。因此,本发明不受以下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应理解为,不仅可以彼此置换或附加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和另一个实施例的构成,而且本发明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内作出的所有变更、等同物及替代物。
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受限于附图,本发明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做出的所有变更、等同物及代替物。在附图中,考虑到便于理解等,可以以夸张地放大或缩小的方式表示构成要素的尺寸或厚度,而不应据此限制地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执行例或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此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说明书中,“包括”、“由…构成”等术语旨在指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即,应理解为,说明书中的“包括”、“由…构成”等术语没有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素,但是所述构成要素并不由所述术语所限定。所述术语仅是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构成要素区分的目的来使用。
如果提及某个构成要素“连接(connected)”或““耦合(coupled)”于另一构成要素,则应理解为可能是直接连接于或耦合于该另一构成要素,但也可能它们中间存在有其他构成要素。反之,如果提及某个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于另一构成要素,则应当被理解为是它们之间不存在有其他构成要素。
当提及某个构成要素在另一个构成要素的“上部”或“下部”时,应理解为该构成要素配置在另一个构成要素的正上方,或者也可以在它们之间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在内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含义一致,除非在本发明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应以理想或过于形式的含义来解释。
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放置在地面(floor)上的状态下,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中心为基准,将面向地面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并且,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中心为基准,将面向吐出部的方向定义为上方。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这种面向下方和上方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于是,可以将下方称为第一方向的一侧,并且可以将上方称为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另外,可以将重力方向定义为下方,并且可以将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定义为上方。
并且,可以将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即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放置在地面上的状态下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前侧观察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时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左右方向称为第二方向。于是,可以将右侧称为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且可以将左侧称为第二方向的另一侧。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宽度方向称为侧向。于是,可以将右侧称为侧向的一侧,并且可以将左侧称为侧向的另一侧。
另外,可以将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为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前后方向。
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前后方向称为第三方向。于是,可以将前方称为第三方向的一侧,并且可以将后方称为第三方向的另一侧。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将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平行的平面的延伸方向称为平面方向。
在整个说明书的范围内,当描述为“A和/或B”时,除非另有相反的记载,否则其表示A、B或A及B,当描述为“C至D”时,除非另有相反的记载,否则其表示C以上且D以下。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外观]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外观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包括壳体10、50、吐出构件160以及过滤器6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壳体10、50可以具有入口部22,过滤器60和风扇模块70可以配置在壳体10、50的内侧。另外,壳体10、50可以沿上下方向形成空气流路。即,在壳体10、50的内侧可以形成有圆筒形的空气流路。由此,可以减少对在壳体10、50的内侧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空气的摩擦阻力。
另外,沿着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10、50的中心的垂直参考线,入口部22、过滤器60、风扇模块70以及第一吐出口33的中心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由此,在壳体10、50的内部移动的空气的流动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形成为一条直线。由此,可以缩短壳体10、50内部的空气的移动长度,并且可以减少流路阻力,这可以成为有助于提高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空气净化效率的因素。
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设置在水平面的情况下,垂直参考线可以与铅垂线一致。
另外,壳体10、5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空气通过第一壳体部10的侧面吸入到壳体10、50内部,并且吸入到壳体10、50内部的空气从壳体10、50的上部吐出。
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可以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外观骨架。在这种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可以容纳有复数个部件。
第一壳体部10可以形成为大致圆筒形。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间。在第一壳体部10内部的容置空间可以配置有过滤器60和风扇模块70。
第一壳体部10可以形成为其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开放。即,第一壳体部10的上侧和下侧可以开放。在这样的第一壳体部10的第一方向一侧可以配置有入口部22,而在第一壳体部10的第一方向另一侧可以配置有第一吐出口33和吐出构件160。
在第一壳体部10的下侧可以与第二壳体部50连接。第二壳体部50可以与第一壳体10相似地形成为圆筒形。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整体上形成为侧面长度大于底面直径的圆柱形状。用户可以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竖放使用或卧放使用。
另外,在发生晃动的场所如车辆内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以安装于向下侧凹陷的槽部例如杯架的状态使用,由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位置可以保持稳定。
定义方向。当将从第一壳体部10面向吐出构件160所在的方向称为上部,将从第一壳体部10面向第二壳体部50所在的方向称为下部时,“第一方向”表示上下方向或轴向。另外,第一方向可以具有与垂直方向相同的含义。此外,“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左右方向或径向。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部10、第二壳体部50、过滤器60、风扇模块70以及吐出构件160。
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可以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外观骨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侧面和底面外观可以由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形成。
在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间12。在这种容置空间12可以容纳有包括过滤器60、风扇模块70、杀菌部170以及电池200等在内的电气部件等。优选地,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能够保护如上所述容纳的部件免受外部冲击。
过滤器60可以配置在第一壳体部10的容置空间12。更具体而言,过滤器60可以配置在风扇模块70和入口部22之间。这种过滤器60配置在风扇模块70的下部,并起到净化通过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入口部22吸入的空气的作用。在穿过过滤器60的同时被净化的空气,经由风扇模块70和吐出构件160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吐出。
过滤器60配置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并且可以净化流入到入口部22的内侧的空气。例如,过滤器60可以形成为与第一壳体部10的形状对应的圆柱形状。
过滤器60可以由单个过滤器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成由复数个过滤器层叠的状态。
另外,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还可以追加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器60的额外的过滤器外壳。作为一例,过滤器外壳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在过滤器外壳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过滤器60的插入空间。
风扇模块70可以容纳于第一壳体部10内部的容置空间12,并且可以配置在吐出构件160和过滤器60之间。更具体而言,风扇模块70可以配置在第一吐出口33和过滤器60之间。
即,风扇模块70可以位于过滤器60的上部,在风扇模块70的上部可以配置有第一吐出口33和吐出构件160。这种风扇模块70起到通过入口部22吸入外部空气并向第一壳体部10的上部吐出的作用。
吐出构件160的旋转中心和风扇模块70的中心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一致。通过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气可以向上侧移动,依次经由过滤器60和风扇模块70后,通过吐出构件160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风扇模块70包括斜流风扇而构成。这种风扇模块70可以将通过了过滤器60的空气沿轴向吸入后,朝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吐出。
吐出构件160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壳体部10的上侧,并且能够引导通过第一吐出口33向上侧移动的空气的吐出方向。在吐出构件160和风扇模块70之间可以配置有支撑模块140、150,吐出构件160可以被支撑模块140、150支撑。
在吐出构件160可以设置有第二吐出口160a。第二吐出口160a可以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吐出构件160。这种第二吐出口160a可以形成连接吐出构件160的上部和第一吐出口33之间的通路。通过第一吐出口33向第一壳体部10的上部移动的空气,可以通过设置于吐出构件160的第二吐出口160a排出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外侧。
优选地,吐出构件160可以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撑模块140、150。如上所述,通过使吐出构件160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撑模块140、150,能够变更吐出构件160的姿势。
随着吐出构件160的姿势变化,能够使第二吐出口160a的位置和方向发生变化,由此能够使用吐出构件160来调节空气吐出方向。
另外,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包括杀菌部170。
杀菌部17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60的下部,并且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杀菌部170可以与过滤器60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如上所述,可以在与过滤器60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向过滤器60照射杀菌用光线。
当从杀菌部170照射的杀菌用光线对人体有害时,优选地,调节杀菌部170的设置位置,以避免杀菌用光线通过入口部22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外侧流出。
电池200可以配置在第二壳体部50的内侧的容置空间12。例如,电池200可以配置在杀菌部170的下部。这种电池200可以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供应驱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所需的电源。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部件配置结构]
设置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内部的容置空间12可以划分为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当沿上下方向划分容置空间12时,上部的区域成为第一区域A,而其下部的区域成为第二区域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并非物理上划分的区域,而仅仅是概念上划分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骨架的第一壳体部10的容置空间12可以被设定为第一区域A,第二壳体部50内部的容置空间12可以被设定为第二区域B。
在第一区域A可以配置有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有关的构成。即,在第一区域A可以配置有入口部22、过滤器60、风扇模块70以及吐出构件160。在这种第一区域A,可以形成从下侧向上侧的空气流动。
在第一壳体部10可以设置有作为用于吸入空气的通路的入口部22。入口部22可以被设置成包括复数个吸入口24的形态。各个吸入口24可以形成为在第一壳体部10的侧部沿径向贯通。
在第一壳体部10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吐出口33,在该第一吐出口33上可以配置有吐出构件160。吐出构件160可以设置为用于吐出在第一区域A净化的空气的通路。在这种吐出构件160形成有复数个第二吐出口160a,在第一区域A净化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吐出口160a吐出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外部。
此外,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连接过滤器60、风扇模块70以及吐出构件160的空气流路。
即,在第一区域A设置有入口部22、过滤器60、风扇模块70以及吐出构件160,吸入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内部的空气穿过空气净化器的内部所需的流路形成在第一区域A。
在第二区域B配置有与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流动不直接有关的构成。例如,在第二区域B可以设置有包括PCB的控制部和电池200等。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可以形成为其上下方向长度大于侧向长度的圆筒形形状。并且,配置于上部的第一区域A的上下方向长度可以大于配置在下部的第二区域B的上下方向长度。即,当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纵向竖放时,上部的第一区域A比下部的第二区域B占据更大的区域。
在形成有第二区域B的第二壳体部50的内侧可以设置有电池200。电池200可以设置为具有比风扇模块70、过滤器60以及吐出构件160相加的重量更重的重量。
通常,由于电池200的每单位体积的重量远重于风扇模块70、过滤器60以及吐出构件160的每单位体积的重量,因此,即使不人为地增加电池200的重量或大小,电池200也将具有比风扇模块70、过滤器60以及吐出构件160更重的重量。
当如上所述的作为重量物的电池20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重心将从上下方向的中心偏向下部侧配置。即,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重心将向配置有电池200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侧移动。
如上所述,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重心偏向配置有电池200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侧的情况下,当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纵向竖放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倾倒的危险性降低。
即,当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纵向竖放时,因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的电池200而使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重心位于下部侧,因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将不会容易倾倒。
另外,当作为重量物的电池20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时,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其他部件需要配置在比电池200更靠上部的位置。即,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有关的构成需要配置在比电池200更高的位置。
为了确保顺畅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所需的电池200的充电容量,需要使电池200的大小达到规定大小以上。因此,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内部也需要配备用于设置电池200的规定大小以上的设置空间。此外,由于难以在设置有电池200的空间形成用于空气的流动的流路,因此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有关的构成只能配置在避开电池200的位置、即只能配置在比电池200更高的位置。
通过这种配置结构,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中,用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的流路形成在比电池200更高的位置、即第一区域A。因此,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空气的吸入及净化空气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吐出也在比设置有电池200的位置更高的位置上进行。
如上所述,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时,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中被净化的空气可以更容易地到达用户的脸部。
当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放置在低于用户的脸部的位置的地面并使用时,为了增加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中被净化的空气到达用户的脸部的量,相较于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横向卧放使用,将其纵向竖放使用更为有利。
为此,当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纵向竖放时,如果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则可以进一步增加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中被净化的空气到达用户的脸部的量。
此外,作为重量物的电池20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由此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有关的构成配置在比电池200更高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还可以有助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设置范围的扩展。
作为一例,当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以插入于车辆内的杯架的状态使用时,进行空气的吸入的区域和进行空气的净化及吐出的区域可以配置在比杯架更高的位置。由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不仅可以稳定地放置于车辆内,还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空气净化性能。为此,优选地,将配置有电池200的第二区域B的上下方向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杯架的深度。
作为另一例,当使用夹子方式的置物架等来固定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区域时,也可以在不遮挡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进行空气的吸入的区域和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的区域的同时,还能够稳定地固定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
另外,在用户用手把持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并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遮挡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进行空气的吸入的区域和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的区域的同时,能够稳定地移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
即,将不直接与用于空气净化的空气流动有关的构成诸如电池20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通过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下部来实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放置和固定,从而能够在提供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高水平的空气净化性能的同时实现稳定的固定。
在具有所述结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中,设置有入口部22的第一壳体部1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部50的上侧。
在安装电气部件的第二壳体部50的上侧连接第一壳体部10,在这种第一壳体部10可以设置有吸入空气的入口部22。
例如,第二壳体部50可以设置为与具有向下侧凹陷的槽形状的结构物例如杯架的深度对应的高度,入口部22可以配置在比这种第二壳体部50更靠上部的位置。
据此,在第二壳体部50插入于具有向下侧凹陷的槽形状的结构物例如杯架的状态下,入口部22可以配置在从结构物例如杯架的上部露出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从结构物例如杯架的上部露出的入口部22,能够有效地进行向第一壳体部10内部的空气吸入,并且在第一壳体部10内部被净化的空气可以通过吐出构件160向第一壳体部10的上侧排出。
即,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即使在插入到结构物例如杯架的状态下,也能够顺畅地进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空气吸入及吐出,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在插入到结构物例如杯架的状态下也具有较高的空气净化效率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
[第一壳体部的结构]
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间12。在第一壳体部10的侧面下部可以设置有入口部22。第一壳体部10可以形成为上下方向两侧开口的圆筒形状。第一壳体部10可以由单个部件构成,根据需要也可以由复数个构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壳体部10形成为复数个构件结合的形态。作为一例,形成第一壳体部10的各个构件可以彼此以插入方式结合或通过粘合剂来结合。作为另一例,可以进行与第一壳体部10的连接有关的多样的变形实施,例如形成第一壳体部10的各个构件可以通过紧固构件诸如螺栓来彼此连接等。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第一壳体部10的下部侧面吸入空气,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壳体部10的上侧吐出空气。为此,在第一壳体部10的侧面可以设置有入口部22,在第一壳体部10的上部可以设置有第一吐出口33。
入口部22可以形成为复数个吸入口24排列在第一壳体部10的周向上的形态。并且,第一吐出口33可以形成为在第一壳体部10的上部沿上下方向贯通。
第一壳体部10可以包括第一外壳20、第二外壳30以及中间外壳4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壳体部10包括第一外壳20、第二外壳30以及中间外壳40三者。
第一外壳20、第二外壳30以及中间外壳40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列。例如,可以在第一外壳20的上侧连接中间外壳40,并且可以在中间外壳40的上侧连接第二外壳30。
形成在第一外壳20、中间外壳40以及第二外壳30的内侧的容置空间12,可以在作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连通。因此,流入第一外壳20的内侧的空气,可以沿着形成在中间外壳40和第二外壳30的内部的通路向上侧移动。
在第一外壳20、中间外壳40以及第二外壳30中,第一外壳20可以配置在最下部。在这种第一外壳20可以设置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入口部22。
在所述第一外壳20结合于第二壳体部50的上侧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所述第一外壳2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外壳20形成为圆筒形状,第二壳体部50、第一外壳20以及中间外壳40沿第一方向连通。
入口部22可以沿着第一外壳20的外周设置在带状的区域。这种入口部22可以包括将空气的移动引向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的复数个吸入口24。
在吸入口24将向第一外壳20的内侧流入的空气的流动以呈螺旋状的方式引导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吸入口24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吸入口24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孔形状的孔。另外,吸入口24可以形成为沿着第一壳体部10的外周朝一方向倾斜。这种吸入口24可以将向第一外壳20的内侧流入的空气的流动以呈螺旋状的方式引导。
例如,在假想的垂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各个吸入口24可以形成为与假想的垂直线以设定的角度倾斜的形态。此时,各个吸入口24可以形成为朝设置于风扇模块70的风扇90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形态。
由此,通过吸入口24流入第一外壳20的内侧的空气可以沿风扇90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同时被风扇90吸入。即,通过吸入口24流入第一外壳20的内侧的空气可以沿着与风扇90的旋转方向对应的方向以螺旋状旋转的同时流入风扇90,因此风扇90的空气吸入流动更顺畅地生成,从而能够提高风扇90的空气吸入效率。
另外,如上所述,随着吸入口24形成为倾斜的长孔形态,通过本实施例的吸入口24能够在入口部22上确保的空气吸入通路的宽度,可以远大于通过形成为垂直竖立的长孔形态的吸入口能够在相同的入口部22上确保的空气吸入通路的宽度。
如上所述,由于在相同的面积上通过吸入口24能够确保的空气吸入通路的宽度变大,因此相应地,通过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可以更顺畅进行,从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提供进一步提高的空气净化性能。
作为一例,在风扇9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吸入口24可以形成为沿顺时针方向倾斜。作为另一例,在风扇9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吸入口24可以形成为沿逆时针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吸入口24可以以斜线形状倾斜地设置,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为中间部折弯的不等号形状的孔。作为另一例,在第一壳体部10中,在沿径向与过滤器60重叠的区域也可以附加形成有吸入口24,以增加通过入口部22流入过滤器60的空气的流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吸入口24和由吸入口24形成的入口部22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另一方面,过滤器60可以配置在入口部22的上部,并且可以配置在与入口部22向上部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由此,在过滤器60的下部可以形成有被入口部22包围的空间、以及在入口部22的上部被第一壳体部10包围的空间。以下,将上述的两个空间相加而成的空间称为间隔空间。
通过入口部22流入第一壳体部10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60前将通过所述间隔空间。流入间隔空间的空气在整个间隔空间扩散后通过过滤器60,而不是在通过入口部22后直接通过过滤器60。
如上所述,扩散到整个间隔空间后通过过滤器60的空气可以在经由过滤器60的整个区域之后通过过滤器60,因此能够更顺畅地通过过滤器60。如上所述,随着空气顺畅地穿过过滤器60,可以减少空气通过入口部22吸入后穿过过滤器60的区域时的流路阻力。
由此,可以增加吸入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量,并且与之相应地,还可以增加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净化空气吐出流量,因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提供进一步提高的空气净化性能。
第一外壳20可以包括入口部22和遮蔽主体26。可以在吸入空气的入口部22的上侧配置遮蔽主体26。遮蔽主体26可以形成为圆筒形。这种遮蔽主体26可以引导入口部22和过滤器60之间隔开设定的间隔。
即,将被入口部22包围的空间、以及被遮蔽主体26包围的空间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加而成的空间可以构成为间隔空间。
第一外壳2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杀菌部170的上部固定部27。第一外壳20可以配置在第二壳体部50的上部,在第一外壳20和第二壳体部50之间可以设置有后述的杀菌部170的杀菌支撑部171。
向入口部22的下侧延伸的上部固定部27可以配置在杀菌支撑部171的上侧。这种上部固定部27可以限制包括杀菌支撑部171在内的杀菌部170的上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上部固定部27形成为从入口部22的下端沿着第一外壳20的内侧面向下部延伸后,朝第一外壳20的向心方向延伸的形状。这种上部固定部27可以从上部按压杀菌支撑部171,以限制杀菌支撑部27向上部方向的移动。
另外,第一外壳2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过滤器60的过滤器固定凸起28。过滤器固定凸起28可以从第一外壳20的上部向第一外壳20的内侧凸出以支撑过滤器60的下部。过滤器固定凸起28可以形成为向遮蔽主体26的内侧凸出的凸起形态。这种过滤器固定凸起插入到形成于过滤器60的下部的槽部并从下部支撑过滤器60,由此可以限制过滤器60的下侧移动。
第二外壳30可以配置在第一外壳20的上侧。在这种第二外壳30可以形成有第一吐出口33。
在可旋转地支撑吐出构件160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第二外壳3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第二外壳30的下部可以是圆筒形的管形状,第二外壳30的上部可以是其出口逐渐变大的扩管式管形状。这种第二外壳30可以包括第二外壳主体31和扩管构件32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第二外壳主体31可以形成为包围风扇模块70的外周的形状。第二外壳主体31可以形成为朝第一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的管形状,形成在第二外壳主体31的内侧的容置空间12可以与中间外壳40和吐出构件160在第一方向上连通。在第二外壳主体31的内侧可以配置有风扇模块70。
扩管构件32可以形成为向第二外壳主体31的上侧延伸的管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随着靠近上侧其内侧通路逐渐变宽的管形状。可以考虑吐出构件160的大小、旋转角度来进行扩管构件32的形状设计。
扩管构件32可以与第二外壳主体31形成为一体,根据需要,还可以使扩管构件32和第二外壳主体31作为分体的构件制作后结合。另外,在扩管构件32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吐出口33,在第一吐出口33上可以可旋转地设置有吐出构件160。
中间外壳40可以配置在第一外壳20和第二外壳30之间。这种中间外壳40可以形成为包围过滤器60的外侧的形状。
在连接第一外壳20和第二外壳30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中间外壳4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中间外壳40形成为圆筒形的管形状,并且这种中间外壳40的上下侧呈开口。
[第二壳体部的结构]
第二壳体部50可以连接在第一壳体部10的下部。在第二壳体部50的内侧形成有用于设置包括电池200在内的电气部件的空间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第二壳体部5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的外壳。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均可以形成为圆筒形,也可以只有第二壳体部50形成为圆筒形。或者,根据需要,也可以只有第一壳体部10形成为圆筒形。
在第二壳体部50形成为圆筒形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用户用手可以容易抓住第二壳体部50的外周,并且还可以将第二壳体部50稳定地放置在具有大体圆形截面的槽部的车辆的杯架。
并且,在第一壳体部10形成为圆筒形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部移动的空气可以沿着形成于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面的曲面移动。由此,可以减少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面和空气之间的摩擦,从而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更顺畅。
所述第二壳体部50可以包括下部外壳52和下部托起部54。下部外壳52可以形成为圆筒形,在下部外壳52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包括电池200在内的电气部件。下部外壳52的上侧形成开口,下部外壳52的下侧可以被另外的盖遮蔽。
下部托起部54可以配置在下部外壳52的上侧,并且可以形成为向下部外壳52的内侧凸出的形态。这种下部托起部54可以在杀菌部170的下部支撑杀菌部170。
[风扇模块的结构]
风扇模块7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60和吐出构件160之间。在通过使风扇旋转来朝第一吐出口33的方向吹送空气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风扇模块7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图3是将图2所示的风扇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风扇模块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图2的“V”部分放大示出的放大图。
参照图2至图5,当应用作为圆形斜流风扇模块的风扇模块70时,所述风扇模块70可以与圆筒形的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形状一致或相对应。在此情况下,无需为了风扇模块70的固定或紧固而使第一壳体部10的形状变大,因此可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另外,即使风扇模块70形成为与杯架的大小对应的大小,也可以使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形成为其大小在杯架以内。由此,可以在能够放置于车辆的范围内,使风扇模块70的输出最大限度地提升。
所述风扇模块70可以包括风扇壳体80、风扇90以及风扇底座130。
风扇壳体80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这种风扇壳体80可以包括支撑板81、连接支架82以及侧面支撑部84。
支撑板81形成为圆盘形状,在支撑板81的中央设置有孔。在支撑板81的中央可以设置有马达,或者与马达连接的轴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支撑板81的中央。这种支撑板81可以配置在支撑模块140、150的下部。
连接支架82可以向支撑板81的外侧延伸并与侧面支撑部8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复数个连接支架82沿着支撑板81的周向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各个连接支架82形成为杆形状。
侧面支撑部84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的管形状,侧面支撑部84的上下方向两侧可以形成开口。侧面支撑部84的外侧与第二外壳30和中间外壳40的内侧接触,侧面支撑部84的内侧可以与复数个连接支架82分别连接。
风扇90可以可旋转地设置于风扇壳体80的内侧。在能够使空气朝面向吐出构件160的方向移动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风扇9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风扇90应用了斜流风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除了斜流风扇之外,风扇模块70的风扇90还可以应用多种种类的风扇。
根据本实施例,风扇90可以包括毂100、风扇叶片110以及护罩12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毂100位于风扇壳体80的中心,在接收外部动力而旋转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毂100可以配置在风扇90的径向中心,可以与构成马达的转子和作为马达的输出轴的轴一起进行旋转。这种毂100可以包括毂板部101、轴结合部102、内侧凸出部105以及裙部107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毂板部101可以形成为与支撑板81平行的圆盘形状。在毂板部101可以设置有轴结合部102。轴结合部102可以配置在毂板部101的径向中央。这种轴结合部102可以向毂板部101的上侧和下侧凸出形成。
轴结合部102可以与传递旋转动力的轴的轴向端部结合。例如,轴结合部102和轴之间的结合,可以以轴插入到轴结合部102的形态来实现。
可以沿着轴结合部102的外周以设定的间隔设置第一加强凸起103。第一加强凸起103可以以轴结合部102为中心配置为放射状,并且可以在轴结合部102的外侧形成带形状的凸起。集中在轴结合部102的应力可以通过第一加强凸起103被分散,由此能够加强轴结合部102的结构刚性。
内侧凸出部105可以从毂板部101朝支撑板81向上部凸出。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内侧凸出部105沿着毂板部101的外侧边缘在圆弧方向上形成。这种内侧凸出部105可以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形状。
此外,沿着内侧凸出部105的内周以设定的间隔可以配置有第二加强凸起106。第二加强凸起106可以形成为在内侧凸出部105的内侧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带形状的凸起。此外,第二加强凸起106的下侧可以形成向轴结合部102延伸的带形状的凸起。集中在内侧凸出部105的应力可以通过第二加强凸起106被分散,由此能够加强内侧凸出部105的结构刚性。根据需要,马达部的转子可以固定在内侧凸出部105的内侧。
裙部107可以从毂板部101的边缘朝支撑板81的上侧凸出。裙部107可以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沿着第一方向越远离毂板部101就越向毂板部101的离心方向倾斜。裙部107配置在内侧凸出部105的外侧,裙部107的内径可以从下侧朝上侧逐渐地增大。
例如,毂板部101和裙部107连接的形状,可以是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且其一侧开放的圆锥台(Truncated cone)形状。裙部107可以是其上侧形成开口且下侧被毂板部101堵住的漏斗形状。
护罩120可以配置在裙部107的径向外侧,护罩120和裙部107可以通过风扇叶片110连接。另外,毂100的外径和护罩120的内径可以从上侧朝下侧逐渐地减小。
护罩120可以与毂100在径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并且可以配置在毂100的径向外侧。另外,护罩120可以与毂100隔开与风扇叶片110的径向长度对应的间隔。此外,各个风扇叶片110可以连接设置于毂100的裙部107和护罩120之间。
护罩120可以形成与裙部107大致平行的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裙部107和护罩120配置成随着接近护罩120的上侧,裙部107和护罩120之间的间隔逐渐张开的形态。
设置在护罩120的下侧的入口凸起121可以是环形状的凸起,并且可以在漏斗形状的护罩120下侧向第一方向延伸。由于入口凸起121位于后述的喇叭口132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沿着护罩120的外侧流入到设置于护罩120下侧的入口的空气的旋风移动。
在裙部107和护罩120之间可以设置有复数个风扇叶片110。复数个风扇叶片110可以沿着毂100的外周面等间隔地隔开配置。各个风扇叶片110可以以毂100为中心,向毂100的外侧凸出,并且以螺旋状延伸。
所述风扇叶片110与毂100中的裙部107连接。为了将流入到风扇模块70的空气的流动朝向上倾斜的方向引导,裙部107朝向上倾斜的方向形成倾斜面。
风扇底座13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60和风扇90之间。另外,风扇底座130的边缘形状可以形成为与过滤器60的边缘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当过滤器60为圆柱形状,过滤器60的边缘形状为圆形时,风扇底座130可以设置为具有中空部的环形。这种风扇底座130可以包括底座板131和喇叭口132。
底座板131可以配置在过滤器60和风扇90之间。这种底座板131可以形成为以环形延伸的板状,在底座板131的中央可以形成有用于空气移动的中空部。通过在底座板131设置中空部,可以形成空气通过底座板131所需的通路。
喇叭口132可以在底座板131的与中空部相对的内侧形成为环形。喇叭口132的纵截面可以具有包围护罩120的入口凸起121的下侧的凹陷的形状,并且所述喇叭口132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延伸。
喇叭口132可以形成为包围形成于底座板131的中央的中空部的外周面的形状。喇叭口132可以朝下侧凸出形成,并且可以形成朝上侧凹陷的形状的槽部。
喇叭口13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护罩120的径向内侧。这种喇叭口132通过在风扇模块70的入口引导吸入流动,能够有助于提高风扇模块70的吸入、吐出性能。
结合凸起134可以从底座板131向上部凸出形成。这种结合凸起134可以插入结合于设置在风扇壳体80的下端的插入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复数个结合凸起134沿着底座板131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
通过结合凸起134和风扇壳体80之间的插入结合,可以在复数个位置实现风扇底座130和风扇壳体80之间的结合。如上所述,当实现风扇底座130和风扇壳体80之间的结合时,可以将风扇90可旋转地设置在风扇底座130和风扇壳体80之间。
凸出肋133从底座板131凸出,并且可以配置在喇叭口132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凸出肋133形成为在喇叭口132的径向外侧包围喇叭口132的环形。
这种凸出肋133可以与底座板131形成为一体。更具体而言,底座板131、喇叭口132以及凸出肋133可以形成为一体。
另外,凸出肋133可以设置成以与护罩120的外侧面相同的角度倾斜,并且凸出肋133和护罩120之间的间隔可以保持恒定。这种凸出肋133可以以形成倾斜面的形态凸出。凸出肋133的倾斜面可以形成为与护罩120隔开设定间隔且与护罩120的倾斜面平行的倾斜面。
[杀菌部的结构]
杀菌部17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60和第二壳体部50之间。在能够向过滤器60照射杀菌用光线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杀菌部17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杀菌部170包括杀菌支撑部171、托起部176以及照射部18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杀菌支撑部171可以配置在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之间,并且可以遮蔽第一壳体部10的下部。这种杀菌支撑部171可以包括支撑底座172和固定边框173。
支撑底座172可以形成为圆盘形状。支撑底座172可以配置在上部固定部27和下部托起部54之间。这种支撑底座172可以通过上部固定部27和下部托起部54保持上下方向位置。
固定边框173可以从支撑底座172的边缘向上侧凸出。当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结合时,上部固定部27可以结合在固定边框173的内周面。
即,当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结合时,杀菌支撑部171可以以夹在上部固定部27的底面和侧面、下部外壳52的内侧面、下部托起部54的上部面之间的形状固定于壳体10、50的内部。
如上所述,固定于壳体10、50的内部的杀菌支撑部171可以遮蔽第一壳体部10和第二壳体部50之间。即,所述杀菌支撑部171可以起到阻断壁作用,以阻断通过入口部22流入到第一壳体部10的内侧的空气向第二壳体部50移动。
由此,能够增加通过入口部22流入后向风扇模块70侧流动的空气的量,因此能够有效提高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空气净化性能。
托起部176可以形成为从杀菌支撑部171的径向中央向上侧凸出。在支撑照射部180的下部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托起部176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另外,托起部176可以配置在入口部22的径向中央,托起部176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这种托起部176可以减少托起部176和空气之间的摩擦。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托起部176包括托柱177和托板178。
托柱177可以形成为从杀菌支撑部171的中央向上侧凸出的柱形状。例如,托柱177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或圆锥形状或圆锥台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托柱177形成为横截面从下侧朝上侧逐渐变窄的圆锥台形状。
为了对过滤器60进行杀菌而设置的杀菌支撑部171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通过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气可以在托柱177的外侧以螺旋状旋转的同时流向设置有过滤器60的上侧。即,由于杀菌部170位于第一壳体部10的中央部,并且通过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气可以围绕杀菌部170的外周并向上侧移动,因此能够减少由杀菌部170产生的流路阻力。
托起部176、风扇90的旋转中心以及保持件151可以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于一条直线上。由此,从下侧向上侧移动的空气流动的阻力变小,使得空气的流动可以更顺畅地进行,从而能够提高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空气净化性能。
托板178可以形成为在托柱177的上侧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板状。在托板178的上侧可以设置有照射部180。托板178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照射部180更大或相同的截面积,以防止从照射部180照射的光线向下侧移动。
照射部180可以安装在托起部176的上侧,并且可以朝面向过滤器60的方向照射杀菌用光线。在设置于比入口部22的上端更高或相同的位置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照射部18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照射部180包括印刷电路板181和杀菌光源182。
在托板178的上侧可以设置有印刷电路板181,并且在印刷电路板181的上侧可以设置有照射杀菌光线的杀菌光源182。杀菌光源182可以是UVC LED(UltraViolet C LightEmitting Diode:短波紫外线发光二极管),除此之外,在用于消灭过滤器60中的细菌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使用多样种类的杀菌装置。
杀菌部170的杀菌光源182可以配置在入口部22的上侧。由此,可以降低从杀菌光源182照射的杀菌光线经由入口部22向第一壳体部10的外侧泄漏的危险性。
[支撑模块的结构]
图6是将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和照明部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的主视图。另外,图9是示出图5所示的支撑模块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6的“Ⅹ-Ⅹ”线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5至图8,支撑模块140、150可以配置在风扇模块70和吐出构件160之间,并且可以支撑吐出构件160。这种支撑模块140、150可以包括风扇盖140和支撑部150。
风扇盖140可以配置在风扇模块70和吐出构件160之间。在风扇盖140可以设置有空气吐出部141。空气吐出部141由风扇盖140的一部分沿上下方向贯通或剖开而形成。这种空气吐出部141可以在风扇盖140上形成连接风扇90和吐出构件160之间的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风扇盖140包括遮蔽板142和引导翼片144。
遮蔽板142可以配置在风扇90的上部、即风扇90的吐出侧。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遮蔽板142配置在风扇盖140的中央部分。这种遮蔽板142配置在毂100的上部,起到遮挡毂100的作用。
引导翼片144与遮蔽板142同样地,配置在风扇90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引导翼片144配置在从侧向外侧包围遮蔽板142的风扇盖140的内周面和遮蔽板142之间。
复数个引导翼片144可以在风扇盖140的内周面和遮蔽板142之间,沿着遮蔽板142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并且,各个引导翼片144分别可以从遮蔽板142朝离心方向延伸。这种引导翼片144可以起到将配置在空气吐出部141的中央部分的遮蔽板142支撑于风扇盖140的连接结构物的作用。
虽然为了遮挡风扇90的毂100部分而需要遮蔽板142,但是,为了确保从风扇90吐出的空气的通路,遮蔽板142不能完全覆盖空气吐出部141。为此,遮蔽板142设置为其尺寸小于空气吐出部141,以只覆盖空气吐出部141的一部分,风扇盖140的内周面和遮蔽板142之间由引导翼片144连接。
另外,引导翼片144除了起到对遮蔽板142进行支撑的作用之外,还能起到对从风扇90吐出的空气的吐出方向进行引导的作用。这种引导翼片144可以配置在空气吐出部141上,并且可以沿着遮蔽板142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有复数个。
支撑部150可以配置在风扇盖140和第二吐出口160a之间。这种支撑部150被风扇盖140支撑,并且可以支撑吐出构件160。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支撑部150包括保持件151和支撑棒155。
保持件151可以配置在遮蔽板142和吐出构件160之间。保持件151可以在遮蔽板142的上部与遮蔽板142结合,并且所述保持件151可以在支撑棒155的下部支撑支撑棒155。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保持件151形成为包括立体图形的形状,其中,形成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的底面为圆形,形成保持件151的侧壁的侧面为越靠近上部越变窄的曲面。
例如,保持件151可以形成为越靠近上部宽度越变窄的圆锥台形状。在这种保持件151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并且保持件151内部的容置空间可以向下部开放。另外,如上所述,形成为圆锥台形状的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可以形成为圆形。
支撑棒155可以与保持件151结合,并且可以以能够改变姿势的方式支撑吐出构件160。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支撑棒155包括主体156和球体157。
主体156可以形成为圆杆形状,并且可以与保持件151结合。例如,在保持件151的上端可以形成有向下部凹陷的插入槽152,主体156可以在插入到该插入槽152的同时与保持件151结合。支撑棒155和保持件151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结合,例如通过螺栓紧固而结合或通过销紧固方式结合或通过粘合剂结合等。
球体157可以配置在主体156的上端。这种球体157可以形成为球形状,结合在吐出构件160的内侧,能够可旋转地支撑吐出构件160。支撑棒155和保持件151可以通过各种固定方法来固定,例如通过螺栓紧固固定或以销紧固方式固定或通过粘合剂固定等。
[吐出构件的结构]
吐出构件160可以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壳体部10。在对通过了风扇模块70的空气的吐出方向进行调节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吐出构件16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吐出构件160可旋转地设置于支撑部150的支撑棒155。这种吐出构件160可以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吐出侧顺畅地旋转的同时有效地调节净化空气的吐出方向。
吐出构件160可以配置在支撑部150的上部。这种吐出构件160可以由单个构件构成,也可以由复数个构件组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吐出构件160包括第一吐出部161和第二吐出部165。
第一吐出部161可以配置在支撑部150和第二吐出部165的上部。在引导空气的吐出的翼片164设置有复数个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第一吐出部161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吐出部161包括第一吐出芯162、第一吐出主体163以及翼片164。
第一吐出芯162可以配置在保持件151的上部。这种第一吐出芯162可以设置成包围支撑棒155的形成为球形状的球体157的形状。优选地,第一吐出芯162可以形成为包围球体157的上半部的形状。
第一吐出主体163可以与后述的第二吐出主体167一起形成吐出构件160的侧面外观。第一吐出主体163可以形成为包围第一吐出芯162的外侧的环形。并且,第一吐出主体163的外侧面可以形成为包含曲面的形状。
第一吐出主体163的上下方向两侧开放,在第一吐出主体163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能够容纳第一吐出芯162和支撑部150的一部分等的空间。吐出到风扇模块70的上部的空气,在通过风扇盖140后,可以通过形成于第一吐出主体163的内部的流路。通过了形成于第一吐出主体163的内部的流路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于第一吐出主体163的上部的第二吐出口160a,吐出到吐出构件160的上部。
在第一吐出芯162和第一吐出主体163之间可以配置有复数个翼片164。各个翼片164可以连接第一吐出芯162和第一吐出主体163之间。这种翼片164配置在第二吐出口160a上,并且复数个翼片164可以配置为在周向上包围第一吐出芯162。
复数个翼片164可以沿着第一吐出芯162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通过这些翼片164之间的缝隙可以实现空气的吐出。
第一吐出芯162和第一吐出主体163通过复数个翼片164彼此连接,因此第一吐出芯162、第一吐出主体163以及翼片164可以一体地移动。
第二吐出部165可以配置在保持件151和第一吐出部161之间。在与第一吐出部161一起结合在支撑棒155并以支撑棒155的球体157为中心旋转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第二吐出部165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第二吐出部165包括第二吐出芯166、第二吐出主体167以及吐出支架168。
第二吐出芯166可以配置在保持件151和第一吐出部161之间。这种第二吐出芯166可以设置成与第一吐出芯162一起包围支撑棒155的形成为球形状的球体157的形状。优选地,第二吐出芯166可以形成为包围球体157的下半部的形状。
第二吐出主体167可以与第一吐出主体163一起形成吐出构件160的侧面外观。第二吐出主体167可以形成为包围第二吐出芯166的外侧的环形。并且,第二吐出主体167的外侧面可以形成为包含曲面的形状。
第二吐出主体167的上下方向两侧开放,在第二吐出主体167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能够容纳第二吐出芯166和支撑部150的一部分等的空间。吐出到风扇模块70的上部的空气,在通过风扇盖140后,可以通过形成于第二吐出主体167和第一吐出主体163的内部的流路。通过了形成于第二吐出主体167和第一吐出主体163的内部的流路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于第一吐出主体163的上部的第二吐出口160a,吐出到吐出构件160的上部。
在第二吐出芯166和第二吐出主体167之间,可以配置有复数个吐出支架168。各个吐出支架168可以连接第二吐出芯166和第二吐出主体167之间。
第二吐出芯166和第二吐出主体167通过复数个吐出支架168彼此连接,因此第二吐出芯166、第二吐出主体167以及吐出支架168可以一体地移动。
另外,第一吐出芯162和第二吐出芯166可以隔着支撑棒155的球体157彼此结合,并且第一吐出主体163和第二吐出主体167沿上下方向彼此结合,由此第一吐出部161和第二吐出部165可以一体地移动。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流动]
图11是示出图2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内部的空气流动的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吐出构件旋转状态的图。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对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空气流动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11,通过风扇模块70的工作,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外侧的空气可以流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内部。此时,通过设置为倾斜形状的吸入口24流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内部的空气,可以形成在杀菌支撑部171的外周旋转的螺旋状的流动并向上侧流动。
如上所述,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内部上升的空气可以通过过滤器60,在此过程中,可以过滤掉空气中包含的灰尘/微尘/超微尘等物理粒子、异味粒子/有害气体等化学物质、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体等。
由于过滤器60和风扇模块70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使流动损失最小化,并且能够实现有效的空气的吸入和过滤。
通过了过滤器60的空气、即被净化的空气可以向风扇模块70的内部流入。空气的流动可以被喇叭口132引导,由此,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顺畅地流入风扇模块70。
流入到风扇模块70的内部的空气向风扇模块70的上侧吐出。吐出到风扇模块70的上侧的空气可以朝斜流方向吐出。其中,斜流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向上的对角线方向。
吸入到风扇模块70的下侧中央部的空气可以从风扇模块70吐出到上部。如上所述,吐出到上部的空气的流动可以被风扇盖140引导。例如,从风扇模块70朝斜流方向吐出的空气的流动可以被设置于风扇盖140的引导翼片144引导,并且可以被引向偏向前方的方向。
如上所述,吐出到风扇模块70和风扇盖140的上侧的空气,可以在经由吐出构件160的开放的下部穿过吐出构件160的内部后,通过第二吐出口160a向吐出构件160的上侧吐出。
吐出构件160设置为能够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由此,根据吐出构件160的姿势变化,可以调节通过吐出构件160吐出的空气吐出方向。
例如,如图12所示,在吐出构件160的第二吐出口160a面向垂直方向上部的状态下,若通过旋转吐出构件160来改变吐出构件160的姿势,则原本面向垂直方向上部的空气的吐出方向可以改变为与吐出构件160的姿势对应的倾斜的方向。
[照明部的整体结构]
图1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部的底面立体图。
参照图5、图7至图13,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还可以包括照明部190。照明部190设置于支撑模块140、150,可以照射光。这种照明部190可以配置在由风扇盖140和支撑部150包围的空间内。
在从照明部190照射的光中至少一部分通过第一吐出口33和第二吐出口160a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排出到壳体10、50和吐出构件16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外部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对照明部190进行多样的变形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照明部190包括光源191、基板193以及反射部195。
光源191设置为能够向支撑部150的下部照射光。这种光源191可以配置在由风扇盖140和支撑部150包围的空间内,更具体而言,可以配置在由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包围的空间内。
光源191配置在遮蔽板142的上部,并且设置为可以向配置于光源191的下部的遮蔽板142照射光。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光源191设置为包括照射光的LED的形态。这种光源191可以以安装在基板193的形态固定于基板193。
基板193可以设置为印刷电路板形态。这种基板193可以设置为刚性电路板(PCB)形态,也可以设置为柔性电路板(FPCB)形态。
反射部195可以配置在光源191的下部。反射部195设置为能够将从光源191照射的光反射到吐出口33、160a侧。这种反射部195可以形成为包括向下部凹陷的曲面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195形成为包括椭圆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位于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侧向中心、更具体而言壳体的中心的垂直参考线上的部分配置在最下部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反射部195设置于遮蔽板142。据此,遮蔽板142形成为包括椭圆体中的向下部凹陷的一部分的形状,反射部195可以形成在这种遮蔽板142上。例如,反射部195可以形成为包括与光源191相对的遮蔽板142的一侧面的形态。
作为一例,与光源191相对的遮蔽板142的一侧面自身可以成为反射部195。作为另一例,也可以对与光源191相对的遮蔽板142的一侧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能够反射光,这样进行了表面处理的遮蔽板142的一侧面可以成为反射部195,如此这般,反射部195可以具有多样的变形实施例。
从所述反射部195的上部向反射部195照射光的光源191,配置在由反射部195和保持件151包围的空间内,并且所述光源191可以配置在与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包括反射部195的形状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焦点更接近的位置。
例如,在反射部195的上部可以配置有复数个光源191,各个光源191可以配置在相较于反射部195的径向中心,更接近反射部195的边缘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三个光源191在与反射部195的径向中心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沿着遮蔽板142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
在反射部195形成为向下部凹陷的曲面形状的状态下,当朝这种反射部195照射光的光源191以如上所述方式配置时,从光源191照射的光的反射主要在与反射部195的边缘接近的位置形成,以这种方式反射的光趋向于朝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向延伸,而不向旁边扩散。
另外,随着反射部195形成为椭圆形状,从光源191照射的光的反射在反射部195均匀地形成,由此能够有效提升照明部190所提供的光的光照均匀度。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设置有反射部195的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可以沿上下方向配置。并且,与遮蔽板142相对的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可以配置在遮蔽板142的侧向,换言之,遮蔽板142的径向内侧。
例如,形成为包括向下部凹陷的曲面形状的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和形成为圆锥台形状的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可以分别形成为圆形,并且可以形成为以同一轴为中心的圆形。
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的半径可以设定为大于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的半径。由此,在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和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之间可以形成有环形状的缝隙。
如上所述那样形成的环形状的缝隙可以在支撑模块140、150上形成从反射部195朝上侧反射的光向支撑部150外部发射所需的通路。即,从光源191朝下部方向照射的光可以被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后,经由形成在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和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之间的环形状的缝隙,发射到支撑模块140、150的外部。
[照明部的安装结构]
图14是示出图13所示的照明部和电线之间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13至图14,安装有光源191的基板193可以在光源191的上部固定在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之间。基板193的固定可以通过隔着基板193实现的保持件151和遮蔽板142之间的结合来实现。
在支撑部150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53,在风扇盖140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45,以进行保持件151和遮蔽板142之间的结合。
第一安装部153可以从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凸出形成。这种第一安装部153可以从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朝离心方向和下部方向凸出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安装部153形成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的块形状。
在支撑部15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安装部153。如上所述设置的复数个第一安装部153可以沿着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三个第一安装部153在保持件151的下端沿着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排列。
第二安装部145可以设置于遮蔽板142并与第一安装部153结合。在遮蔽板142可以设置有复数个第二安装部145。如上所述设置的复数个第二安装部145可以沿着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三个第二安装部145在遮蔽板142的上端沿着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排列。此时,复数个第二安装部145可以配置在与设置于支撑部150的第一安装部153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各个第二安装部145可以包括外侧凸起146和内侧凸起147。
外侧凸起146可以与遮蔽板142的边缘相邻配置。这种外侧凸起146可以从遮蔽板142凸出形成,具体而言,从遮蔽板142的边缘朝遮蔽板142的向心方向凸出,并且从遮蔽板142的曲面形状底面朝上部方向凸出。例如,外侧凸起146可以形成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空部的块形态。
外侧凸起146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平面,在外侧凸起146的周围可以形成有插入孔143。插入孔143可以形成为,遮蔽板142的边缘中与外侧凸起146相邻的一部分区域被剖开的形态。插入孔143的周向宽度可以与外侧凸起146的周向宽度对应。并且,形成有插入孔143的部分中的遮蔽板142的边缘和外侧凸起146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同一面。
外侧凸起146的上部面紧靠第一安装部153的下部面,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安装部153和第二安装部145之间的结合。此时,第一安装部153的中空部和外侧凸起146的中空部可以起到紧固孔的作用。可以以螺栓等紧固构件通过该紧固孔紧固在第一安装部153和外侧凸起146的形态,实现第一安装部153和第二安装部145之间的结合。
内侧凸起147可以与外侧凸起146相邻配置,并且可以配置为比外侧凸起146更靠遮蔽板142的侧向内侧,换言之,比外侧凸起146更靠遮蔽板142的径向内侧。这种内侧凸起147可以在遮蔽板142的径向内侧支撑与外侧凸起146结合的第一安装部153。
内侧凸起147从遮蔽板142凸出,并且可以形成为比外侧凸起146朝上部方向更凸出。例如,内侧凸起147可以从外侧凸起146朝遮蔽板142的向心方向凸出,从遮蔽板142的曲面形状底面朝上部方向凸出,并且可以形成为比外侧凸起146向上侧更凸出。
第一安装部153和外侧凸起146之间的结合位置,可以由插入孔143和内侧凸起147引导。即,遮蔽板142的周向上的第一安装部153的位置可以由插入孔143引导,遮蔽板142的径向上的第一安装部153的位置可以由内侧凸起147引导。
例如,第一安装部153可以从遮蔽板142的上部朝下部方向插入到插入孔143。第一安装部153在插入到插入孔143的同时,以遮蔽板142的周向上的第一安装部153和外侧凸起146的位置彼此一致的形态,引导第一安装部153的位置以实现第一安装部153和第二安装部145之间的结合。
另外,当如上所述插入到插入孔143时,第一安装部153的内侧面和内侧凸起147的外侧面之间发生干扰,从而能够引导遮蔽板142的径向上的第一安装部153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一安装部153形成为从保持件151的下端朝下部方向凸出的凸起形状,并且可以以规定的厚度凸出,使得在与第二安装部145结合时,在反射部195及遮蔽板142的上端边缘和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之间形成充分的宽度的缝隙。另外,这种第一安装部153还能有助于提高保持件151的刚性。
如上所述,基板193可以固定在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之间。通过第一安装部153和第二安装部145之间的结合,可以实现支撑部150和风扇盖140之间的结合,更具体而言,可以实现保持件151和遮蔽板142之间的结合,并且基板193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保持件151和遮蔽板142之间的结合来固定在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内侧凸起147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平面,基板193可以安置在内侧凸起147的上部面。当第一安装部153和第二安装部145之间的结合实现而使得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之间的结合实现时,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从遮蔽板142的径向外侧包围基板193,并且可以限制基板193的侧向移动。
另外,当如上所述的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之间的结合实现时,形成为锥形的保持件151的侧壁可以在基板193的上部限制基板193的上部方向移动。
即,基板193的下部被内侧凸起147支撑,基板193的径向外侧被保持件151的下端边缘包围,并且基板193的上部方向移动被保持件151的侧壁限制,由此可以实现基板193的固定。
内侧凸起147从下部支撑基板193,并且保持光源191和反射部195之间的间隔,而且还能够有助于提高包括遮蔽板142在内的风扇盖140的刚性。
另外,内侧凸起147朝遮蔽板142的向心方向凸出形成,并且可以形成为包含朝遮蔽板142的向心方向凸出的曲面的形态。即,朝遮蔽板142的向心方向凸出的内侧凸起147的侧面可以弧状地形成。这是为了在从光源191照射的光或者被反射部195反射的光与内侧凸起147发生碰撞时,引导光的反射,使所述光能够向遮蔽板142的边缘侧反射。
另一方面,安装有光源191的基板193可以通过电线H与包括PCB在内的控制部和电池20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连接。为了形成与基板193连接的电线H穿过遮蔽板142所需的通路,可以在遮蔽板142设置有通孔149。
通孔149可以在遮蔽板142沿上下方向贯通而形成。与基板193连接的电线H,可以通过通孔149穿过遮蔽板142,并向风扇盖140的下部引出。
通过通孔149穿过了遮蔽板142的电线H,可以引出到风扇盖140和风扇壳体80之间的空间,更具体而言,可以引出到遮蔽板142和支撑板81之间的空间。这种电线H可以沿着由连接支架82形成的路径向侧面支撑部84侧延伸,并且可以沿着壳体10、50的内侧面延伸,并与配置在第二区域B的控制部和电池200中的至少任意一种连接。
所述通孔149可以配置在与形成遮蔽板142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通孔149配置在遮蔽板142的径向中心。
从光源191射出后被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的光,可以通过遮蔽板142的边缘和保持件151的边缘之间的缝隙朝上部方向发射。即,相较于支撑模块140、150的径向中心,可以主要通过支撑模块140、150的外侧边缘来向支撑模块140、150的外侧发射光。
因此,从光源191朝接近遮蔽板142的边缘的部分照射的光,可以主要通过支撑模块140、150的外侧边缘来发射,而从光源191朝接近遮蔽板142的径向中心的部分照射的光,难以射向支撑模块140、150的外侧。
考虑到这点,优选地,在与光的发射没有多大关系的遮蔽板142的径向中心部分形成通孔149。虽然难以在形成有通孔149的部分正常地进行光的反射,但是如果通孔149形成在光反射到无论如何都与发射光没有多大关系的部分的位置,则光的发射量的增减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作为一例,电线H可以形成为具有端子的线束(Harness)形态。在基板193可以设置有连接器197,以连接这种电线H和基板193之间。连接器197可以与光源191一起配置在基板193的下部面。即,连接器197可以与光源19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连接器197可以配置在与形成遮蔽板142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例如,连接器197可以配置在由复数个光源191包围的内侧区域。
该位置是与光源191的光照射路径和反射部195中的光的反射路径关系不大且与通孔149接近的位置。由此,可以使电线H不阻碍光的路径,并且具有能够缩短电线H的长度的效果。
[设置有照明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和效果]
图15是示出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上部观察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照明实现状态的图。
如图2至图4以及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设置有照明部190,通过该照明部190可以提供照明功能。照明部190可以包括光源191和反射部195而构成,从光源191朝下部方向照射的光在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而可以发射到支撑模块140、150的外侧。
光源191与支撑模块140、150的边缘相邻配置,从如上所述配置的光源191照射的光在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并且主要可以朝形成于支撑模块140、150的边缘的缝隙侧反射。
从光源191照射的光被椭圆形状的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并且可以向形成于支撑模块140、150的边缘的缝隙侧均匀地扩散。如上所述,发射到支撑模块140、150的外部的光,可以通过吐出构件160的第二吐出口160a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发射,或者可以通过吐出构件160和第二外壳30之间的缝隙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发射。
例如,发射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上部的光,可以显示出与吐出构件160的第二吐出口160a的形状对应的环形状和、与吐出构件160和第二外壳30之间的缝隙形状对应的环形状相加而成的同心圆形态。
通过形成为椭圆形状的反射部195反射的光可以向形成于支撑模块140、150的边缘的缝隙侧均匀地扩散,并且如此均匀扩散的光以同心圆形状的显示形态进行照明。即,通过形成为椭圆形状的反射部195,可以提高进行照明时的光照均匀度。此时,所实现的照明,可以以通过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正面缝隙露出的间接照明形态提供。
光源191可以包括能够发出各种色温和颜色的LED。由设置有这种光源191的照明部190实现的照明,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来实现,也可以以反映出周围空气状态或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的工作状态的形态实现。
例如,由照明部190实现的照明的色温或颜色,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选择。作为另一例,根据周围空气状态,来使由照明部190实现的照明的色温或颜色显示得不同,也可以根据风扇模块70的动作速度,来使由照明部190实现的照明的色温或颜色显示得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于用于引导净化的空气的吐出的风扇盖140和用于支撑吐出构件160的保持件151之间的空间,可以配置有与照明部190有关的结构物。
设置有这种照明部190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可以提供有效实现照明功能的效果而不增加整个设备的大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仅通过将安装有光源191的基板193插入到风扇盖140并使风扇盖140和保持件151结合的简单的作业,就可以实现用于安装照明部190的组装作业。
另外,通过结构物诸如用于结合风扇盖140和保持件151的第一安装部153和第二安装部145,能够提高风扇盖140的刚性和保持件151的刚性。
由此,可以在提供照明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供组装简单且刚性高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1。
虽然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中实施各种变形和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包括:
壳体,设置有吸入口;
吐出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部的吐出口;
风扇模块,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支撑模块,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支撑所述吐出构件;以及
照明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模块,并且照射光,
所述吐出口或所述吐出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形成用于将从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吐出构件或所述壳体的外部发射的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支撑模块包括:
风扇盖,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以及
支撑部,配置在所述风扇盖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以支撑所述吐出构件,
所述照明部配置在由所述风扇盖和所述支撑部包围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照明部包括:
光源,向所述支撑部的下部照射光;以及
反射部,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部,使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向所述吐出口侧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反射部形成为包含向下部凹陷的曲面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风扇盖包括:
遮蔽板,配置在所述吐出口和所述风扇模块之间;以及
复数个引导翼片,分别从所述遮蔽板朝离心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遮蔽板的周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
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上部,
所述反射部设置在所述遮蔽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支撑部包括:
保持件,配置在所述遮蔽板和所述吐出构件之间,并且与所述遮蔽板结合;以及
支撑棒,与所述保持件结合,以能够改变所述吐出构件的姿势的方式支撑所述吐出构件,
所述光源配置在由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包围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沿上下方向配置,
与所述遮蔽板相对的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侧向内侧,
在所述遮蔽板的上端边缘和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之间形成有环形状的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还包括:
第一安装部,从所述保持件的下端边缘朝离心方向凸出形成;以及
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遮蔽板,并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还包括:
基板,安装有所述光源;以及
电线,与所述基板连接,
在所述遮蔽板设置有贯通所述遮蔽板形成的通孔,
所述电线通过所述通孔穿过所述遮蔽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遮蔽板形成为包含椭圆体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其侧向中心配置在最下部的形状,
所述光源配置在与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焦点更接近的位置,
所述通孔配置在与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椭圆体的中心和焦点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
CN202111451434.XA 2020-12-14 2021-12-01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Pending CN1146235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0174529 2020-12-14
KR10-2020-0174529 2020-12-14
KR10-2020-0188336 2020-12-30
KR1020200188336A KR20220084950A (ko) 2020-12-14 2020-12-30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3543A true CN114623543A (zh) 2022-06-14

Family

ID=7882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1434.XA Pending CN114623543A (zh) 2020-12-14 2021-12-01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4542A1 (zh)
EP (1) EP4012283A1 (zh)
JP (1) JP2022094336A (zh)
CN (1) CN114623543A (zh)
TW (1) TW20222240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703463S (zh) * 2021-03-02 2022-01-04
JP1720599S (ja) * 2021-06-24 2022-07-25 空気清浄機
KR20240009741A (ko) * 2022-07-14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20240009740A (ko) * 2022-07-14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20240009732A (ko) * 2022-07-14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7755B1 (ko) * 2008-11-10 2014-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001868B1 (ko) * 2012-09-25 2019-07-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KR102152732B1 (ko) * 2013-07-16 2020-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US9943794B2 (en) * 2016-02-26 2018-04-17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EP3211337B1 (en) * 2016-02-26 2020-09-23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US11260143B2 (en) 2016-11-22 2022-03-01 Seoul Viosys Co., Ltd. Air purifier
JP7291043B2 (ja) * 2019-09-13 2023-06-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12283A1 (en) 2022-06-15
US20220184542A1 (en) 2022-06-16
JP2022094336A (ja) 2022-06-24
TW202222403A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3543A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11023348B (zh) 空气清洁器
EP3945256A1 (en) Portable air caring apparatus
CN113983629B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EP3012548B1 (en) Air purifier
CN113996124A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JP2022023844A (ja) 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携帯用空気浄化機
KR20150144895A (ko) 조명부를 구비한 천장용 선풍기 및 천장용 선풍기 시스템
CN114623550B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102536072B1 (ko)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CN114623548B (zh) 空气净化器
CN215863931U (zh) 带照明功能的杀菌模组
KR20220084950A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KR102580261B1 (ko) 사류팬 모듈 및 사류팬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KR20220084948A (ko)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KR102580280B1 (ko)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KR20220014261A (ko)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KR20220084934A (ko) 안전형 팬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