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2403A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22403A TW202222403A TW110146630A TW110146630A TW202222403A TW 202222403 A TW202222403 A TW 202222403A TW 110146630 A TW110146630 A TW 110146630A TW 110146630 A TW110146630 A TW 110146630A TW 202222403 A TW202222403 A TW 20222240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ing plate
- discharge
- air purifier
- portable air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5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70 germi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0751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45744 Sus scrofa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be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935 allerg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5 aller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 B01D46/004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discharging the filtered gas containing fixed gas displacement elements or co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18—Radiation
- A61L9/20—Ultraviolet radi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28—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provided with antibacterial or antifungal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88—Ventilating systems
- F21V33/0096—Fans, e.g. ceiling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8—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combined with lighting fix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2—Light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5—Supporting means, e.g. stands, hooks, holes for han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3/00—Operation of fil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2273/30—Means for generating a circulation of a fluid in a filtration system, e.g. using a pump or a fa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79/00—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 B01D2279/65—Filters adapt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the sterilisation of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0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lighting fix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包括:殼體,設置有吸入口;排出構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部的排出口;風扇模組,配置在所述吸入口與所述排出口之間;支撐模組,配置在所述風扇模組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以支撐所述排出構件;以及照明部,設置在所述支撐模組,並照射光,所述排出構件與所述殼體之間的縫隙或所述排出口形成一通路,以將從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排出構件或所述殼體的外部發射。因此,能夠實現將空氣品質等訊息有效地進行可視化而顯示的照明。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可攜式空氣淨化器,更詳細而言,涉及一種可攜帶使用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空氣淨化器是現代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設備,其是通過過濾灰塵、微塵、超微塵等物理粒子,異味粒子、有害氣體等化學物質,以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來淨化空氣的裝置。
由於受到都市化、工業化以及國際化等影響,空氣淨化器正在成為一般家庭中也不可或缺的設備。另外,空氣淨化器的需求也隨著微塵的增加、過敏患者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影響而急劇增大。
在將100 m
2以上的環境(例如一般住宅)作為對象的空氣淨化器的情況下,設備的尺寸較大地形成也無妨。在這種設備中,可以組合使用對應於灰塵等物理粒子的過濾器、對應於氣體等化學物質的過濾器以及對應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過濾器。亦即,在寬敞的空間中,可以使用能夠以組合的方式容納各種過濾器的較大尺寸的空氣淨化器。
然而,當在單間、車輛內部等狹窄的空間,公共圖書館等非常寬敞的空間或室外使用較大尺寸的空氣淨化器時,就空間利用率、移動性、能耗方面而言,並不高效。另外,對於頻繁移動的使用者而言,相較於較大尺寸的空氣淨化器,更適合使用尺寸較小且個人能夠作為攜帶式使用的空氣淨化器。在這種背景下,正在開發個人可攜帶使用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以小巧輕便的形態提供,以便於攜帶。這種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優點在於,使用者可以容易攜帶,並可以在所需的場所容易使用。亦即,相較於長時間呆在家等一個地方的使用者,可攜式空氣淨化器是更適合經常外出或具有在多個地方之間移動的生活模式的使用者的設備。
專利文獻1是關於空氣淨化器的發明。專利文獻1中揭露的空氣淨化器通過其正面下側吸入外部空氣,吸入的空氣經由主體部向上側移動。經由主體部的內側向上側移動的空氣在依次通過複數個過濾器和風扇後,經由排出口向主體部的上側排出。
專利文獻1中,吸入口形成在主體部的下部一側面。因此,在空氣淨化器放置於具有朝下側凹陷的槽形狀的結構物(例如杯架)的情況下,由於吸入口位於結構物內部,因此存在難以通過吸入口吸入空氣的問題。
另一方面,基於為了便於攜帶而以小巧輕便的形態提供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特性,與較大尺寸的空氣淨化器相比,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空氣排出範圍不可避免地小。因此,為了提高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空氣淨化效果,較佳使由可攜式空氣淨化器淨化的空氣的排出方向盡可能面向使用者的臉部。
但是,專利文獻1中揭露的空氣淨化器只是將淨化的空氣通過主體部的上側排出,並未設置用於調節空氣的排出方向的單元。因此,在空氣淨化器放置於具有朝下側凹陷的槽形狀的結構物(例如杯架)的情況下,具有在該空氣淨化器中淨化的空氣的排出方向難以面向使用者的臉部的問題。
另外,基於容易攜帶且可在各種場所使用的優點,可攜式空氣淨化器除了提供簡單的空氣淨化功能之外,還將可以提供其他各種功能。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公開專利第2020-0061231號,發明名稱:AIR PURIFIER(空氣淨化器)。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將空氣品質等訊息有效地進行可視化而顯示的照明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在進行照明時提高光照均勻度。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能夠將照明功能應用於可攜式空氣淨化器而不增加整個設備的大小。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使空氣流動不受照明所需的佈線處理的影響。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能夠提高與實現照明功能有關的結構物的剛性而不增加整個設備的大小。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實現照明功能又組裝簡單且剛性高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用於達成所述目的之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特徵在於,在吸入口與排出口之間配置有風扇模組,在吸入口與風扇模組之間配置有過濾器,在排出口與風扇模組之間配置有照明部。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形態的特徵在於,在排出口與風扇模組之間配置有風扇蓋,在風扇蓋與排出口之間配置有支撐具有排出口的排出構件的保持件,照明部配置在風扇蓋與持件之間。
在照明部的基板安裝有複數個光源,各個光源可以向下部的反射部照射光。
基板可以配置在下部的反射部與上部的平頭圓錐形狀的保持件之間。
反射部形成為包含曲面的形態,可以使在反射部反射的光主要向反射部的邊緣反射。
較佳地,反射部可以形成為橢圓形狀。
因此,從光源照射的光可以通過橢圓形狀的反射部均勻地擴散,從而可以在進行照明時提高光照均勻度。
另外,配置在風扇蓋的中央的遮蔽板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反射部。
另外,在反射部的大致中心部分可以配置有通孔,通孔可以在遮蔽板沿上下方向貫通形成。
與基板連接的電線通過通孔引出到遮蔽板下部,可以從風扇模組與遮蔽板之間朝殼體的內周面向側方延伸。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包括:殼體,設置有吸入口;排出構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部的排出口;風扇模組,配置在所述吸入口與所述排出口之間;支撐模組,配置在所述風扇模組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以支撐所述排出構件;以及照明部,設置在所述支撐模組,並照射光,其中,所述排出口或所述排出構件與所述殼體之間的縫隙形成一通路,以將從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排出構件或所述殼體的外部發射。
另外,從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過所述排出口向所述排出構件的外部發射,或者通過所述排出構件與所述殼體之間的縫隙向所述殼體的外部發射。
另外,風扇模組配置在所述殼體的內部,並可以配置在所述吸入口與所述排出口之間。這種風扇模組可以產生空氣的流動,使得空氣通過所述吸入口吸入到所述殼體的內部,並通過所述排出口排出到所述排出構件的外部。
另外,較佳地,所述支撐模組包括:風扇蓋,配置在所述風扇模組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以及支撐部,配置在所述風扇蓋與所述排出口之間,以支撐所述排出構件,所述照明部配置在由所述風扇蓋和所述支撐部包圍的空間內。
另外,較佳地,所述照明部包括:光源,向所述支撐部的下部照射光;以及反射部,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部,使從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向所述排出口側反射。
另外,較佳地,所述反射部形成為包含向下部凹陷的曲面的形狀。
另外,較佳地,所述反射部形成為包含橢圓體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狀,並形成為側向中心配置在最下部的形狀。
另外,較佳地,所述光源配置在與包含所述反射部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焦點更接近的位置。
另外,較佳地,所述風扇蓋包括:遮蔽板,配置在所述排出口與所述風扇模組之間;以及複數個引導翼片,分別從所述遮蔽板朝離心方向延伸,並沿所述遮蔽板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排列,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上部,所述反射部設置在所述遮蔽板。
另外,較佳地,所述反射部包括與所述光源相對的所述遮蔽板的一側面。
另外,較佳地,所述支撐部包括:保持件,配置在所述遮蔽板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並與所述遮蔽板結合;以及支撐棒,與所述保持件結合,以能夠改變所述排出構件的姿態的方式支撐所述排出構件。
另外,較佳地,所述光源配置在由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包圍的空間內。
另外,較佳地,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沿上下方向配置,與所述遮蔽板相對的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側向內側,在所述遮蔽板的上端邊緣與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之間形成有環形狀的縫隙。
另外,較佳地,所述遮蔽板的上端邊緣和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分別形成為圓形,並形成為以同一軸為中心的圓形,所述遮蔽板的上端邊緣的半徑大於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的半徑。
另外,本發明還包括:第一安裝部,從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朝離心方向凸出形成;以及第二安裝部,設置於所述遮蔽板,並與所述第一安裝部結合。
另外,較佳地,所述第二安裝部包括:外側凸起,與所述遮蔽板的邊緣相鄰配置,並在上下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安裝部結合;以及內側凸起,配置在比所述外側凸起更靠近所述遮蔽板的側向內側的位置,從所述遮蔽板的側向內側支撐所述第一安裝部。
另外,較佳地,所述照明部還包括安裝有所述光源的基板,所述基板在所述光源的上部固定在所述遮蔽板與所述保持件之間。
另外,所述保持件可以形成為包含立體圖形的形狀,在所述立體圖形中,形成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的底面為圓,形成所述保持件的側壁的側面為越接近上部越變窄的曲面。
另外,所述基板安置在所述內側凸起的上部,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從所述基板的側向外側包圍所述基板,限制所述基板的側向移動,所述保持件的側壁可以在所述基板的上部限制所述基板的上部方向移動。
另外,較佳地,在所述遮蔽板設置有貫通所述遮蔽板形成的通孔,電線通過所述通孔穿過所述遮蔽板。
另外,較佳地,所述通孔配置在與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
另外,較佳地,在所述基板設置有連接器,所述連接器與所述電線連接,使所述基板和所述電線電連接,所述連接器配置在與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
本發明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通過使從光源照射的光經由排出部的邊緣露出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外部,能夠將照明功能有效地應用於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另外,本發明使從光源照射的光通過橢圓形狀的反射部均勻擴散,從而具有在進行照明時提高光照均勻度的效果。
另外,本發明通過在形成於用於引導淨化的空氣的排出的風扇蓋與用於支撐排出構件的保持件之間的空間配置與實現照明功能有關的結構物,能夠將照明功能有效地應用於可攜式空氣淨化器而不增加整個設備的大小。
另外,本發明通過設置在保持件的下端的第一安裝部與設置在反射部的第二安裝部之間的結合,來提高保持件和風扇蓋的剛性,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凸出的結構物(諸如第一安裝部)來加強保持件自身的剛性,可以使用凸出的結構物(諸如第二安裝部)來加強風扇蓋自身的剛性。
亦即,本發明使用為了保持件與風扇蓋之間的結合而設置的結構物來加強保持件和風扇蓋自身的剛性,並通過第一安裝部與第二安裝部之間的結合來使保持件和風扇蓋結合並加強它們的剛性,因此能夠加強與實現照明功能有關的結構物的剛性而不增加整個設備的大小。
另外,本發明僅通過將基板插入到風扇蓋並使風扇蓋和保持件結合,就能夠完成用於實現可視化照明的組裝作業,從而能夠提供一種既提供照明功能又組裝簡單且剛性高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上述的目的、特徵以及優點,因此,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實施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在本發明的說明過程中,如果判斷為與本發明相關的公知技術的詳細說明可能會混淆本發明的主旨,則省略其詳細說明。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附圖中,相同的元件符號是指相同或相似的構成要素。
雖然第一、第二等用於描述多種構成要素,但是這些構成要素並不由這些術語所限制。所述術語僅是用於將一個構成要素與其他構成要素進行區分,除非另有特別說明,否者第一構成要素可以是第二構成要素。
本發明不限於以下揭露的實施例,並可以進行各種改變,可以以不同的各種形式來實現。本實施例僅是為了使本發明的揭露完整並向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完整地揭露本發明的範疇而提供。因此,本發明不受以下揭露的實施例的限制,應理解為,不僅可以彼此置換或附加任意一個實施例的構成和另一個實施例的構成,而且本發明包括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和範圍內作出的所有變更、等效物及替代物。
應當理解,附圖僅用於使本說明書中揭露的實施例便於理解,本說明書中揭露的技術思想並不受限於附圖,本發明包括在本發明的思想和技術範圍內做出的所有變更、等同物及代替物。在附圖中,考慮到便於理解等,可以以誇張地放大或縮小的方式表示構成要素的尺寸或厚度,而不應據此限制地解釋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僅用於說明特定執行例或實施例,而非旨在限制本發明。此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表達包括複數表達。在說明書中,「包括」、「由…構成」等術語旨在指示存在說明書中揭露的特徵、數量、步驟、動作、構成要素、部件或它們的組合。亦即,應理解為,說明書中的「包括」、「由…構成」等術語沒有預先排除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其他特徵、數量、步驟、動作、構成要素、部件或它們的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數的術語可用於說明多種構成要素,但是所述構成要素並不由所述術語所限定。所述術語僅是用於將一個構成要素與其他構成要素區分的目的來使用。
如果提及某個構成要素「連接(connected)」或「「耦合(coupled)」於另一構成要素,則應理解為可能是直接連接於或耦合於該另一構成要素,但也可能它們中間存在有其他構成要素。反之,如果提及某個構成要素「直接連接」或「直接耦合」於另一構成要素,則應當被理解為是它們之間不存在有其他構成要素。
當提及某個構成要素在另一個構成要素的「上部」或「下部」時,應理解為該構成要素配置在另一個構成要素的正上方,或者也可以在它們之間存在其他構成要素。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在此使用的包括技術術語或科學術語在內的所有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的含義。通常使用的詞典中定義的術語應被解釋為與相關技術的上下文含義一致,除非在本發明中明確定義,否則不應以理想或過於形式的含義來解釋。
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放置在地面上的狀態下,以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中心為基準,將面向地面的方向定義為下方。並且,以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中心為基準,將面向排出部的方向定義為上方。為了便於說明,可以將這種面向下方和上方的方向稱為第一方向。於是,可以將下方稱為第一方向的一側,並且可以將上方稱為第一方向的另一側。
另外,可以將重力方向定義為下方,並可以將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定義為上方。
並且,可以將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亦即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放置在地面上的狀態下,從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前側觀察可攜式空氣淨化器時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寬度方向)稱為左右方向。
為了便於說明,可以將左右方向稱為第二方向。於是,可以將右側稱為第二方向的一側,並可以將左側稱為第二方向的另一側。
另外,也可以將所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寬度方向稱為側向。於是,可以將右側稱為側向的一側,並可以將左側稱為側向的另一側。
另外,可以將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稱為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前後方向。
為了便於說明,可以將前後方向稱為第三方向。於是,可以將前方稱為第三方向的一側,並可以將後方稱為第三方向的另一側。
另外,為了便於說明,可以將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平行的平面的延伸方向稱為平面方向。
在整個說明書的範圍內,當描述為「A及/或B」時,除非另有相反的記載,否則其表示A、B,或A及B,當描述為「C至D」時,除非另有相反的記載,否則其表示C以上且D以下。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外觀》
圖1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外觀的前視圖;圖2是顯示圖1所示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內部結構的剖視圖。
參照圖1和圖2,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狀。這種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包括殼體10、50、排出構件160、以及過濾器6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
殼體10、50可以具有入口部22,過濾器60和風扇模組70可以配置在殼體10、50的內側。另外,殼體10、50可以沿上下方向形成空氣流路。亦即,在殼體10、50的內側可以形成有圓筒形的空氣流路。因此,可以減少對在殼體10、50的內側沿上下方向移動的空氣的摩擦阻力。
另外,沿在上下方向上貫通殼體10、50的中心的垂直參考線,入口部22、過濾器60、風扇模組70以及第一排出口33的中心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一致。因此,在殼體10、50的內部移動的氣流可以沿垂直方向形成為一條直線。因此,可以縮短殼體10、50內部的空氣的移動長度,並可以減少流路阻力,這可以成為有助於提高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空氣淨化效率的因素。
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設置在水平面的情況下,垂直參考線可以與鉛垂線一致。
另外,殼體10、50可以包括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空氣通過第一殼體部10的側面吸入到殼體10、50內部,並且吸入到殼體10、50內部的空氣從殼體10、50的上部排出。
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可以形成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外觀骨架。在這種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可以容納有複數個部件。
第一殼體部10可以形成為大致圓筒形。在第一殼體部10的內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間。在第一殼體部10內部的容置空間可以配置有過濾器60和風扇模組70。
第一殼體部10可以形成為其第一方向上的兩側開放。亦即,第一殼體部10的上側和下側可以開放。在這樣的第一殼體部10的第一方向一側可以配置有入口部22,而在第一殼體部10的第一方向另一側可以配置有第一排出口33和排出構件160。
在第一殼體部10的下側可以與第二殼體部50連接。第二殼體部50可以與第一殼體10相似地形成為圓筒形。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整體上形成為側面長度大於底面直徑的圓柱形狀。使用者可以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豎放使用或臥放使用。
另外,在發生晃動的場所(如車輛內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以安裝於向下側凹陷的槽部(例如杯架)的狀態使用,因此,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位置可以保持穩定。
定義方向:當將從第一殼體部10面向排出構件160所在的方向稱為上部,將從第一殼體部10面向第二殼體部50所在的方向稱為下部時,「第一方向」表示上下方向或軸向。另外,第一方向可以具有與垂直方向相同的含義。此外,「第二方向」是與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左右方向或徑向。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整體結構》
本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包括第一殼體部10、第二殼體部50、過濾器60、風扇模組70、以及排出構件160。
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可以形成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外觀骨架。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側面和底面外觀可以由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形成。
在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的內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間12。在這種容置空間12可以容納有包含過濾器60、風扇模組70、殺菌部170以及電池200等在內的電氣部件等。較佳地,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形成為具有足夠的強度,以能夠保護如上所述容納的部件免受外部衝擊。
過濾器60可以配置在第一殼體部10的容置空間12。更具體而言,過濾器60可以配置在風扇模組70與入口部22之間。這種過濾器60配置在風扇模組70的下部,並產生淨化通過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入口部22吸入的空氣的作用。在穿過過濾器60的同時被淨化的空氣,經由風扇模組70和排出構件160從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排出。
過濾器60配置在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並可以淨化流入到入口部22的內側的空氣。例如,過濾器60可以形成為與第一殼體部10的形狀對應的圓柱形狀。
過濾器60可以由單個過濾器構成,根據需要也可以設置成由複數個過濾器層疊的狀態。
另外,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還可以追加設置有用於固定過濾器60之額外的過濾器外殼。作為一例,過濾器外殼可以固定在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在過濾器外殼的內側可以形成有用於容納過濾器60的插入空間。
風扇模組70可以容納於第一殼體部10內部的容置空間12,並可以配置在排出構件160與過濾器60之間。更具體而言,風扇模組70可以配置在第一排出口33與過濾器60之間。
亦即,風扇模組70可以位於過濾器60的上部,在風扇模組70的上部可以配置有第一排出口33和排出構件160。這種風扇模組70產生通過入口部22吸入外部空氣並向第一殼體部10的上部排出的作用。
排出構件160的旋轉中心和風扇模組70的中心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一致。通過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氣可以向上側移動,依次經由過濾器60和風扇模組70後,通過排出構件160向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排出。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風扇模組70包括斜流風扇而構成。這種風扇模組70可以將通過了過濾器60的空氣沿軸向吸入後,朝軸向與徑向之間的方向排出。
排出構件160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殼體部10的上側,並能夠引導通過第一排出口33向上側移動的空氣的排出方向。在排出構件160與風扇模組70之間可以配置有支撐模組140、150,排出構件160可以被支撐模組140、150支撐。
在排出構件160可以設置有第二排出口160a。第二排出口160a可以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貫通排出構件160。這種第二排出口160a可以形成連接排出構件160的上部與第一排出口33之間的通路。通過第一排出口33向第一殼體部10的上部移動的空氣,可以通過設置在排出構件160的第二排出口160a排出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外側。
較佳地,排出構件160可以可旋轉地設置於支撐模組140、150。如上所述,通過使排出構件160可旋轉地設置在支撐模組140、150,能夠變更排出構件160的姿態。
隨著排出構件160的姿態變化,能夠使第二排出口160a的位置和方向發生變化,因此能夠使用排出構件160來調節空氣排出方向。
另外,本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還可以包括殺菌部170。
殺菌部170可以配置在過濾器60的下部,並可以固定在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殺菌部170可以與過濾器60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如上所述,可以在與過濾器60隔開間隔的狀態下向過濾器60照射殺菌用光線。
當從殺菌部170照射的殺菌用光線對人體有害時,較佳調節殺菌部170的設置位置,以避免殺菌用光線通過入口部22向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外側流出。
電池200可以配置在第二殼體部50的內側的容置空間12。例如,電池200可以配置在殺菌部170的下部。這種電池200可以向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供應驅動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所需的電源。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部件配置結構》
設置於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內部的容置空間12可以劃分為第一區域A和第二區域B。當沿上下方向劃分容置空間12時,上部的區域成為第一區域A,而其下部的區域成為第二區域B。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區域A和第二區域B並非物理上劃分的區域,而僅僅是概念上劃分的區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形成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骨架的第一殼體部10的容置空間12可以設定為第一區域A,第二殼體部50內部的容置空間12可以設定為第二區域B。
在第一區域A可以配置有與空氣的吸入、淨化、排出有關的結構。亦即,在第一區域A可以配置有入口部22、過濾器60、風扇模組70以及排出構件160。在這種第一區域A,可以形成從下側向上側的氣流。
在第一殼體部10可以設置有作為用於吸入空氣的通路的入口部22。入口部22可以設置成包括複數個吸入口24的形態。各個吸入口24可以形成為在第一殼體部10的側部沿徑向貫通。
在第一殼體部10的上部設置有第一排出口33,在第一排出口33上可以配置有排出構件160。排出構件160可以設置為用於排出在第一區域A淨化的空氣的通路。在這種排出構件160形成有複數個第二排出口160a,在第一區域A淨化的空氣可以通過第二排出口160a排出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外部。
此外,在第一殼體部10的內部可以形成有連接過濾器60、風扇模組70以及排出構件160的空氣流路。
亦即,在第一區域A設置有入口部22、過濾器60、風扇模組70以及排出構件160,吸入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內部的空氣穿過空氣淨化器的內部所需的流路形成在第一區域A。
在第二區域B配置有與用於淨化空氣的空氣流動不直接有關的結構。例如,在第二區域B可以設置有包含PCB的控制部和電池200等。
根據本實施例,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可以形成為其上下方向長度大於側向長度的圓筒形形狀。並且,配置在上部的第一區域A的上下方向長度可以大於配置在下部的第二區域B的上下方向長度。亦即,當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縱向豎放時,上部的第一區域A比下部的第二區域B佔據更大的區域。
在形成有第二區域B的第二殼體部50的內側可以設置有電池200。電池200可以設置為具有比風扇模組70、過濾器60以及排出構件160相加的重量更重的重量。
通常,由於電池200的每單位體積的重量遠重於風扇模組70、過濾器60以及排出構件160的每單位體積的重量,因此,即使不人為地增加電池200的重量或大小,電池200也將具有比風扇模組70、過濾器60以及排出構件160更重的重量。
當如上所述的作為重量物的電池200配置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時,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重心將從上下方向的中心偏向下部側配置。亦即,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重心將向配置有電池200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側移動。
如上所述,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重心偏向配置有電池200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側的情況下,當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縱向豎放時,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傾倒的危險性降低。
亦即,當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縱向豎放時,因配置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的電池200而使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重心位於下部側,因此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將不會容易傾倒。
另外,當作為重量物的電池200配置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時,構成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其他部件需要配置在比電池200更靠上部的位置。亦即,與空氣的吸入、淨化、排出有關的結構需要配置在比電池200更高的位置。
為了確保順暢使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所需的電池200的充電容量,需要使電池200的大小達到規定大小以上。因此,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內部也需要配備用於設置電池200的規定大小以上的設置空間。此外,由於難以在設置有電池200的空間形成用於空氣的流動的流路,因此與空氣的吸入、淨化、排出有關的結構只能配置在避開電池200的位置、亦即只能配置在比電池200更高的位置。
通過這種配置結構,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中,用於空氣的吸入、淨化、排出的流路形成在比電池200更高的位置、亦即第一區域A。因此,空氣向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吸入及淨化空氣從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排出也在比設置有電池200的位置更高的位置上進行。
如上所述,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進行淨化空氣的排出時,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中被淨化的空氣可以更容易地到達使用者的臉部。
當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放置在低於使用者的臉部位置的地面並使用時,為了增加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中被淨化的空氣到達使用者的臉部的量,相較於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橫向臥放使用,將其縱向豎放使用更為有利。
為此,當將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縱向豎放時,如果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進行淨化空氣的排出,則可以進一步增加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中被淨化的空氣到達使用者的臉部的量。
此外,作為重量物的電池200配置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因此與空氣的吸入、淨化、排出有關的結構配置在比電池200更高的位置,這樣的結構還可以有助於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設置範圍的擴展。
作為一例,當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以插入於車輛內的杯架的狀態使用時,進行空氣的吸入的區域和進行空氣的淨化及排出的區域可以配置在比杯架更高的位置。因此,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不僅可以穩定地放置於車輛內,還能夠保持高水平的空氣淨化性能。為此,較佳地,將配置有電池200的第二區域B的上下方向長度設置為大於或等於杯架的深度。
作為另一例,當使用夾子方式的置物架等來固定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區域時,也可以在不遮擋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進行空氣吸入的區域和進行淨化空氣排出的區域的同時,還能夠穩定地固定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
另外,在使用者用手把持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並移動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不遮擋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進行空氣吸入的區域和進行淨化空氣排出的區域的同時,能夠穩定地移動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
亦即,將不直接與用於空氣淨化的空氣流動有關的結構(諸如電池200)配置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通過這種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下部來實現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放置和固定,從而能夠在提供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高水平空氣淨化性能的同時實現穩定的固定。
在具有所述結構的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中,設置有入口部22的第一殼體部10可以設置在第二殼體部50的上側。
在安裝電氣部件的第二殼體部50的上側連接第一殼體部10,在這種第一殼體部10可以設置有用於吸入空氣的入口部22。
例如,第二殼體部50可以設置為與具有向下側凹陷的槽形狀的結構物(例如杯架)的深度對應的高度,入口部22可以配置在比這種第二殼體部50更靠上部的位置。
據此,在第二殼體部50插入於具有向下側凹陷的槽形狀的結構物(例如杯架)的狀態下,入口部22可以配置在從結構物(例如杯架)的上部露出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過從結構物(例如杯架)的上部露出的入口部22,能夠有效地進行向第一殼體部10內部吸入空氣,並且在第一殼體部10內部被淨化的空氣可以通過排出構件160向第一殼體部10的上側排出。
亦即,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即使在插入到結構物(例如杯架)的狀態下,也能夠順暢地進行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空氣吸入及排出,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在插入到結構物(例如杯架)的狀態下也具有較高的空氣淨化效率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 《第一殼體部的結構》
在第一殼體部10的內部可以形成有容置空間12。在第一殼體部10的側面下部可以設置有入口部22。第一殼體部10可以形成為上下方向兩側開口的圓筒形狀。第一殼體部10可以由單個部件構成,根據需要也可以由複數個構件構成。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一殼體部10形成為複數個構件結合的形態。作為一例,形成第一殼體部10的各個構件可以彼此以插入方式結合或通過黏合劑來結合。作為另一例,可以進行與第一殼體部10的連接有關的多樣變化實施,例如形成第一殼體部10的各個構件可以通過緊固構件(諸如螺栓)來彼此連接等。
如上所述,可以通過第一殼體部10的下部側面吸入空氣,並可以通過第一殼體部10的上側排出空氣。為此,在第一殼體部10的側面可以設置有入口部22,在第一殼體部10的上部可以設置有第一排出口33。
入口部22可以形成為複數個吸入口24排列在第一殼體部10的周圍方向上的形態。並且,第一排出口33可以形成為在第一殼體部10的上部沿上下方向貫通。
第一殼體部10可以包括第一外殼20、第二外殼30以及中間外殼4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一殼體部10包括第一外殼20、第二外殼30以及中間外殼40三者。
第一外殼20、第二外殼30以及中間外殼40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列。例如,可以在第一外殼20的上側連接中間外殼40,並且可以在中間外殼40的上側連接第二外殼30。
形成在第一外殼20、中間外殼40以及第二外殼30的內側的容置空間12,可以在作為第一方向的上下方向上連通。因此,流入第一外殼20的內側的空氣,可以沿著形成在中間外殼40和第二外殼30的內部的通路向上側移動。
在第一外殼20、中間外殼40以及第二外殼30中,第一外殼20可以配置在最下部。在這種第一外殼20可以設置有用於吸入空氣的入口部22。
在所述第一外殼20結合於第二殼體部50的上側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所述第一外殼2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外殼20形成為圓筒形狀,第二殼體部50、第一外殼20以及中間外殼40沿第一方向連通。
入口部22可以沿著第一外殼20的外周設置在帶狀的區域。這種入口部22可以包括將空氣的移動引向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的複數個吸入口24。
在吸入口24將向第一外殼20的內側流入的氣流以呈螺旋狀的方式引導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吸入口24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吸入口24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呈長孔形狀的孔。另外,吸入口24可以形成為沿第一殼體部10的外周朝一方向傾斜。這種吸入口24可以將向第一外殼20的內側流入的氣流以呈螺旋狀的方式引導。
例如,在假想的垂直線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情況下,各個吸入口24可以形成為與假想的垂直線以設定的角度傾斜的形態。此時,各個吸入口24可以形成為朝設置於風扇模組70的風扇90的旋轉方向傾斜的形態。
因此,通過吸入口24流入第一外殼20內側的空氣可以沿風扇90的旋轉方向旋轉的同時被風扇90吸入。亦即,通過吸入口24流入第一外殼20內側的空氣可以沿與風扇90的旋轉方向對應的方向以螺旋狀旋轉的同時流入風扇90,因此風扇90的空氣吸入流動更順暢地生成,從而能夠提高風扇90的空氣吸入效率。
另外,如上所述,隨著吸入口24形成為傾斜的長孔形態,藉由本實施例的吸入口24能夠在入口部22上確保空氣吸入通路的寬度可以遠大於形成為垂直豎立的長孔形態的吸入口能夠在相同的入口部22上確保的空氣吸入通路的寬度。
如上所述,由於在相同的面積上通過吸入口24能夠確保的空氣吸入通路的寬度變大,因此相應地,通過入口部22流入的氣流可以更順暢進行,從而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提供進一步提高的空氣淨化性能。
作為一例,在風扇9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吸入口24可以形成為沿順時針方向傾斜。作為另一例,在風扇90沿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吸入口24可以形成為沿逆時針方向傾斜。
如上所述,吸入口24可以以斜線形狀傾斜地設置,根據需要,也可以形成為中間部折彎的不等號形狀的孔。作為另一例,在第一殼體部10中,在沿徑向與過濾器60重疊的區域也可以附加形成有吸入口24,以增加通過入口部22流入過濾器60的空氣流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吸入口24和由吸入口24形成的入口部22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另一方面,過濾器60可以配置在入口部22的上部,並可以配置在與入口部22向上部隔開規定間隔的位置。因此,在過濾器60的下部可以形成有被入口部22包圍的空間、以及在入口部22的上部被第一殼體部10包圍的空間。以下,將上述兩個空間相加而成的空間稱為間隔空間。
通過入口部22流入第一殼體部10的空氣,在通過過濾器60前將通過所述間隔空間。流入間隔空間的空氣在整個間隔空間擴散後通過過濾器60,而不是在通過入口部22後直接通過過濾器60。
如上所述,擴散到整個間隔空間後通過過濾器60的空氣可以在經由過濾器60的整個區域之後通過過濾器60,因此能夠更順暢地通過過濾器60。如上所述,隨著空氣順暢地穿過過濾器60,可以減少空氣通過入口部22被吸入後穿過過濾器60的區域時的流路阻力。
因此,可以增加吸入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內部的空氣流量,並且與之相應地,還可以增加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淨化空氣排出流量,因此,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提供進一步提高的空氣淨化性能。
第一外殼20可以包括入口部22和遮蔽主體26。可以在吸入空氣的入口部22的上側配置遮蔽主體26。遮蔽主體26可以形成為圓筒形。這種遮蔽主體26可以引導入口部22與過濾器60之間隔開設定的間隔。
亦即,將被入口部22包圍的空間、以及被遮蔽主體26包圍的空間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加而成的空間可以構成為間隔空間。
第一外殼20還可以包括用於固定殺菌部170的上部固定部27。第一外殼20可以配置在第二殼體部50的上部,在第一外殼20與第二殼體部50之間可以設置有後述的殺菌部170的殺菌支撐部171。
向入口部22的下側延伸的上部固定部27可以配置在殺菌支撐部171的上側。這種上部固定部27可以限制包括殺菌支撐部171在內的殺菌部170的上側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上部固定部27形成為從入口部22的下端沿第一外殼20的內側面向下部延伸後,朝第一外殼20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形狀。這種上部固定部27可以從上部按壓殺菌支撐部171,以限制殺菌支撐部27向上部方向的移動。
另外,第一外殼20還可以包括用於固定過濾器60的過濾器固定凸起28。過濾器固定凸起28可以從第一外殼20的上部向第一外殼20的內側凸出以支撐過濾器60的下部。過濾器固定凸起28可以形成為向遮蔽主體26的內側凸出的凸起形態。這種過濾器固定凸起插入到形成於過濾器60的下部的槽部並從下部支撐過濾器60,因此可以限制過濾器60的下側移動。
第二外殼30可以配置在第一外殼20的上側。在這種第二外殼30可以形成有第一排出口33。
在可旋轉地支撐排出構件160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第二外殼3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第二外殼30的下部可以是圓筒形的管形狀,第二外殼30的上部可以是其出口逐漸變大的擴管式管形狀。這種第二外殼30可以包括第二外殼主體31和擴管構件32中的至少任意一種。
第二外殼主體31可以形成為包圍風扇模組70的外周的形狀。第二外殼主體31可以形成為朝第一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的管形狀,形成在第二外殼主體31的內側的容置空間12可以與中間外殼40和排出構件160在第一方向上連通。在第二外殼主體31的內側可以配置有風扇模組70。
擴管構件32可以形成為向第二外殼主體31的上側延伸的管形狀,並可以形成為隨著靠近上側其內側通路逐漸變寬的管形狀。可以考慮排出構件160的大小、旋轉角度來進行擴管構件32的形狀設計。
擴管構件32可以與第二外殼主體31形成為一體,根據需要,還可以使擴管構件32和第二外殼主體31作為分離的構件製作後結合。另外,在擴管構件32的內側可以形成有第一排出口33,在第一排出口33上可以可旋轉地設置有排出構件160。
中間外殼40可以配置在第一外殼20與第二外殼30之間。這種中間外殼40可以形成為包圍過濾器60的外側的形狀。
在連接第一外殼20和第二外殼30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中間外殼4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中間外殼40形成為圓筒形的管形狀,並且這種中間外殼40的上下側呈開口。 《第二殼體部的結構》
第二殼體部50可以連接在第一殼體部10的下部。在第二殼體部50的內側形成有用於設置包含電池200在內的電氣部件的空間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第二殼體部5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可以形成為圓筒形的外殼。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均可以形成為圓筒形,也可以只有第二殼體部50形成為圓筒形。或者,根據需要,也可以只有第一殼體部10形成為圓筒形。
在第二殼體部50形成為圓筒形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情況下,使用者用手可以容易抓住第二殼體部50的外周,並還可以將第二殼體部50穩定地放置在具有大體圓形截面的槽部的車輛的杯架。
並且,在第一殼體部10形成為圓筒形的情況下,在第一殼體部10內部移動的空氣可以沿形成在第一殼體部10內側面的曲面移動。因此,可以減少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面與空氣之間的摩擦,從而能夠使空氣的流動更順暢。
所述第二殼體部50可以包括下部外殼52和下部托起部54。下部外殼52可以形成為圓筒形,在下部外殼52的內側可以設置有包括電池200在內的電氣部件。下部外殼52的上側形成開口,下部外殼52的下側可以被另外的蓋遮蔽。
下部托起部54可以配置在下部外殼52的上側,並可以形成為向下部外殼52的內側凸出的形態。這種下部托起部54可以在殺菌部170的下部支撐殺菌部170。 《風扇模組的結構》
風扇模組70可以配置在過濾器60與排出構件160之間。在通過使風扇旋轉來朝第一排出口33的方向吹送空氣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風扇模組7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圖3是將圖2所示的風扇模組分離並顯示的立體圖;圖4是顯示圖3所示的風扇模組的分解狀態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將圖2的「V」部分放大顯示的放大圖。
參照圖2至圖5,當應用作為圓形斜流風扇模組的風扇模組70時,所述風扇模組70可以與圓筒形的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形狀一致或相對應。在此情況下,無需為了風扇模組70的固定或緊固而使第一殼體部10的形狀變大,因此可實現產品的小型化。
另外,即使風扇模組70的大小形成為與杯架的大小對應,也可以使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形成為其大小在杯架以內。因此,可以在能夠放置於車輛的範圍內,使風扇模組70的輸出最大限度地提升。
所述風扇模組70可以包括風扇殼體80、風扇90以及風扇底座130。
風扇殼體80可以固定在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這種風扇殼體80可以包括支撐板81、連接支架82以及側面支撐部84。
支撐板81形成為圓盤形狀,在支撐板81的中央設置有孔。在支撐板81的中央可以設置有馬達,或者與馬達連接的軸可以沿第一方向設置在支撐板81的中央。這種支撐板81可以配置在支撐模組140、150的下部。
連接支架82可以向支撐板81的外側延伸並與側面支撐部84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複數個連接支架82沿支撐板81的周圍方向配置。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各個連接支架82形成為桿形狀。
側面支撐部84可以形成為圓筒形的管形狀,側面支撐部84的上下方向兩側可以形成開口。側面支撐部84的外側與第二外殼30和中間外殼40的內側接觸,側面支撐部84的內側可以與複數個連接支架82分別連接。
風扇90可以可旋轉地設置於風扇殼體80的內側。在能夠使空氣朝面向排出構件160的方向移動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風扇9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風扇90應用了斜流風扇。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此,除了斜流風扇之外,風扇模組70的風扇90還可以應用多種種類的風扇。
根據本實施例,風扇90可以包括輪轂100、風扇葉片110以及護罩12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
輪轂100位於風扇殼體80的中心,在接收外部動力而旋轉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輪轂100可以配置在風扇90的徑向中心,可以與構成馬達的轉子和作為馬達的輸出軸的軸一起進行旋轉。這種輪轂100可以包括轂板部101、軸結合部102、內側凸出部105以及裙部107中的至少任意一種。
轂板部101可以形成為與支撐板81平行的圓盤形狀。在轂板部101可以設置有軸結合部102。軸結合部102可以配置在轂板部101的徑向中央。這種軸結合部102可以形成為向轂板部101的上側和下側凸出。
軸結合部102可以與傳遞旋轉動力的軸的軸向端部結合。例如,軸結合部102與軸之間的結合,可以以軸插入到軸結合部102的形態來實現。
可以沿軸結合部102的外周以設定的間隔設置第一加強凸起103。第一加強凸起103可以以軸結合部102為中心配置為放射狀,並可以在軸結合部102的外側形成帶形狀的凸起。集中在軸結合部102的應力可以通過第一加強凸起103被分散,因此能夠加強軸結合部102的結構剛性。
內側凸出部105可以從轂板部101朝支撐板81向上部凸出。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內側凸出部105沿轂板部101的外側邊緣在圓弧方向上形成。這種內側凸出部105可以形成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管形狀。
此外,沿內側凸出部105的內周以設定的間隔可以配置有第二加強凸起106。第二加強凸起106可以形成為在內側凸出部105的內側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帶形狀的凸起。此外,第二加強凸起106的下側可以形成向軸結合部102延伸的帶形狀的凸起。集中在內側凸出部105的應力可以通過第二加強凸起106被分散,因此能夠加強內側凸出部105的結構剛性。根據需要,馬達部的轉子可以固定在內側凸出部105的內側。
裙部107可以從轂板部101的邊緣朝支撐板81的上側凸出。裙部107可以形成傾斜面,該傾斜面沿第一方向越遠離轂板部101就越向轂板部101的離心方向傾斜。裙部107配置在內側凸出部105的外側,裙部107的內徑可以從下側朝上側逐漸地增大。
例如,轂板部101和裙部107連接的形狀,可以是在內部形成有中空部且其一側開放的平頭圓錐(Truncated cone)形狀。裙部107可以是其上側形成開口且下側被轂板部101堵住的漏斗形狀。
護罩120可以配置在裙部107的徑向外側,護罩120和裙部107可以藉由風扇葉片110連接。另外,輪轂100的外徑和護罩120的內徑可以從上側朝下側逐漸地減小。
護罩120可以與輪轂100在徑向上隔開規定間隔,並可以配置在輪轂100的徑向外側。另外,護罩120可以與輪轂100隔開對應於風扇葉片110的徑向長度的間隔。此外,各個風扇葉片110可以連接設置在輪轂100的裙部107和護罩120之間。
護罩120可以形成與裙部107大致平行的傾斜面。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裙部107和護罩120配置成隨著接近護罩120的上側,裙部107與護罩120之間的間隔逐漸張開的形態。
設置在護罩120的下側的入口凸起121可以是環形狀的凸起,並可以在漏斗形狀的護罩120下側向第一方向延伸。由於入口凸起121位於後述的喇叭口132的內側,因此能夠防止沿著護罩120的外側流入到設置於護罩120下側的入口的氣旋移動。
在裙部107與護罩120之間可以設置有複數個風扇葉片110。複數個風扇葉片110可以沿輪轂100的外周面等間隔地隔開配置。各個風扇葉片110可以以輪轂100為中心,向輪轂100的外側凸出,並以螺旋狀延伸。
所述風扇葉片110與輪轂100中的裙部107連接。為了將流入到風扇模組70的氣流朝向上傾斜的方向引導,裙部107朝向上傾斜的方向形成傾斜面。
風扇底座130可以配置在過濾器60與風扇90之間。另外,風扇底座130的邊緣形狀可以形成為與過濾器60的邊緣形狀對應。例如,當過濾器60為圓柱形狀,過濾器60的邊緣形狀為圓形時,風扇底座130可以設置為具有中空部的環形。這種風扇底座130可以包括底座板131和喇叭口132。
底座板131可以配置在過濾器60與風扇90之間。這種底座板131可以形成為以環形延伸的板狀,在底座板131的中央可以形成有用於空氣移動的中空部。通過在底座板131設置中空部,可以形成空氣通過底座板131所需的通路。
喇叭口132可以在底座板131的與中空部相對的內側形成為環形。喇叭口132的縱截面可以具有包圍護罩120的入口凸起121的下側的凹陷形狀,並喇叭口132可以圓周方向延伸。
喇叭口132可以形成為包圍形成於底座板131的中央的中空部的外周面的形狀。喇叭口132可以形成為朝下側凸出,並可以形成朝上側凹陷的形狀的槽部。
喇叭口13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護罩120的徑向內側。這種喇叭口132通過在風扇模組70的入口引導吸入流動,能夠有助於提高風扇模組70的吸入、排出性能。
結合凸起134可以形成為從底座板131向上部凸出。這種結合凸起134可以插入結合於設置在風扇殼體80的下端的插入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複數個結合凸起134沿底座板131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配置。
通過結合凸起134與風扇殼體80之間的插入結合,可以在複數個位置實現風扇底座130與風扇殼體80之間的結合。如上所述,當實現風扇底座130與風扇殼體80之間的結合時,可以將風扇90可旋轉地設置在風扇底座130與風扇殼體80之間。
凸出肋133從底座板131凸出,並可以配置在喇叭口132的徑向外側。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凸出肋133形成為在喇叭口132的徑向外側包圍喇叭口132的環形。
這種凸出肋133可以與底座板131形成為一體。更具體而言,底座板131、喇叭口132以及凸出肋133可以形成為一體。
另外,凸出肋133可以設置成以與護罩120的外側面相同的角度傾斜,並且凸出肋133與護罩120之間的間隔可以保持恆定。這種凸出肋133可以以形成傾斜面的形態凸出。凸出肋133的傾斜面可以形成為與護罩120隔開設定間隔且與護罩120的傾斜面平行的傾斜面。 《殺菌部的結構》
殺菌部170可以配置在過濾器60與第二殼體部50之間。在能夠向過濾器60照射殺菌用光線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殺菌部17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殺菌部170包括殺菌支撐部171、托起部176以及照射部18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
殺菌支撐部171可以配置在第一殼體部10與第二殼體部50之間,並可以遮蔽第一殼體部10的下部。這種殺菌支撐部171可以包括支撐底座172和固定邊框173。
支撐底座172可以形成為圓盤形狀。支撐底座172可以配置在上部固定部27與下部托起部54之間。這種支撐底座172可以通過上部固定部27和下部托起部54保持上下方向位置。
固定邊框173可以從支撐底座172的邊緣向上側凸出。當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結合時,上部固定部27可以結合在固定邊框173的內周面。
亦即,當第一殼體部10和第二殼體部50結合時,殺菌支撐部171可以以夾在上部固定部27的底面和側面、下部外殼52的內側面、下部托起部54的上部面之間的形狀固定在殼體10、50的內部。
如上所述,固定於殼體10、50的內部的殺菌支撐部171可以遮蔽第一殼體部10與第二殼體部50之間。亦即,所述殺菌支撐部171可以產生阻斷壁作用,以阻斷通過入口部22流入到第一殼體部10的內側的空氣向第二殼體部50移動。
因此,能夠增加空氣通過入口部22流入後向風扇模組70側流動的量,因此能夠有效提高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空氣淨化性能。
托起部176可以形成為從殺菌支撐部171的徑向中央向上側凸出。在支撐照射部180的下部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托起部176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另外,托起部176可以配置在入口部22的徑向中央,托起部176的橫截面可以形成為圓形。這種托起部176可以減少托起部176與空氣之間的摩擦。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托起部176包括托柱177和托板178。
托柱177可以形成為從殺菌支撐部171的中央向上側凸出的柱形狀。例如,托柱177可以形成為圓柱形狀或圓錐形狀或平頭圓錐形狀。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托柱177形成為橫截面從下側朝上側逐漸變窄的平頭圓錐形狀。
為了對過濾器60進行殺菌而設置的殺菌支撐部171的橫截面可以形成為圓形。通過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氣可以在托柱177的外側以螺旋狀旋轉的同時流向設置有過濾器60的上側。亦即,由於殺菌部170位於第一殼體部10的中央部,並且通過入口部22流入的空氣可以圍繞殺菌部170的外周並向上側移動,因此能夠減少由殺菌部170產生的流路阻力。
托起部176、風扇90的旋轉中心以及保持件151可以在垂直方向上配置於一條直線上。因此,從下側向上側移動的空氣流動的阻力變小,使得空氣的流動可以更順暢地進行,從而能夠提高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空氣淨化性能。
托板178可以形成為在托柱177的上側沿水平方向設置的板狀。在托板178的上側可以設置有照射部180。托板178可以形成為具有比照射部180更大或相同的截面積,以防止從照射部180照射的光線向下側移動。
照射部180可以安裝在托起部176的上側,並可以朝面向過濾器60的方向照射殺菌用光線。在設置於比入口部22的上端更高或相同的位置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照射部18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照射部180包括印刷電路板181和殺菌光源182。
在托板178的上側可以設置有印刷電路板181,並且在印刷電路板181的上側可以設置有照射殺菌光線的殺菌光源182。殺菌光源182可以是UVC LED(UltraViolet C Light Emitting Diode:短波紫外線發光二極體),除此之外,在用於消滅過濾器60中的細菌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使用多樣種類的殺菌裝置。
殺菌部170的殺菌光源182可以配置在入口部22的上側。因此,可以降低從殺菌光源182照射的殺菌光線經由入口部22向第一殼體部10的外側洩漏的危險性。 《支撐模組的結構》
圖6是將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分離並顯示的立體圖;圖7是顯示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和照明部的分解狀態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的前視圖;另外,圖9是顯示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的俯視圖;圖10是沿圖6的「Ⅹ-Ⅹ」線剖開的剖視圖。
參照圖5至圖8,支撐模組140、150可以配置在風扇模組70與排出構件160之間,並可以支撐排出構件160。這種支撐模組140、150可以包括風扇蓋140和支撐部150。
風扇蓋140可以配置在風扇模組70與排出構件160之間。在風扇蓋140可以設置有空氣排出部141。空氣排出部141由風扇蓋140的一部分沿上下方向貫通或剖開而形成。這種空氣排出部141可以在風扇蓋140上形成連接風扇90與排出構件160之間的通路。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風扇蓋140包括遮蔽板142和引導翼片144。
遮蔽板142可以配置在風扇90的上部、亦即風扇90的排出側。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遮蔽板142配置在風扇蓋140的中央部分。這種遮蔽板142配置在輪轂100的上部,產生遮擋輪轂100的作用。
引導翼片144與遮蔽板142同樣地,配置在風扇90的上部。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引導翼片144配置在從側向外側包圍遮蔽板142的風扇蓋140的內周面與遮蔽板142之間。
複數個引導翼片144可以在風扇蓋140的內周面與遮蔽板142之間,沿著蔽板142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並且,各個引導翼片144分別可以從遮蔽板142朝離心方向延伸。這種引導翼片144可以產生將配置在空氣排出部141的中央部分的遮蔽板142支撐於風扇蓋140的連接結構物的作用。
雖然為了遮擋風扇90的輪轂100部分而需要遮蔽板142,但是,為了確保從風扇90排出的空氣的通路,遮蔽板142不能完全覆蓋空氣排出部141。為此,遮蔽板142設置為其尺寸小於空氣排出部141,以只覆蓋空氣排出部141的一部分,風扇蓋140的內周面與遮蔽板142之間由引導翼片144連接。
另外,引導翼片144除了產生對遮蔽板142進行支撐的作用之外,還能產生對從風扇90排出的空氣的排出方向進行引導的作用。這種引導翼片144可以配置在空氣排出部141上,並可以沿遮蔽板142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有複數個。
支撐部150可以配置在風扇蓋140與第二排出口160a之間。這種支撐部150被風扇蓋140支撐,並可以支撐排出構件160。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支撐部150包括保持件151和支撐棒155。
保持件151可以配置在遮蔽板142與排出構件160之間。保持件151可以在遮蔽板142的上部與遮蔽板142結合,並且所述保持件151可以在支撐棒155的下部支撐支撐棒155。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保持件151形成為包括立體圖形的形狀,其中,形成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的底面為圓形,形成保持件151的側壁的側面為越靠近上部越變窄的曲面。
例如,保持件151可以形成為越靠近上部寬度越變窄的平頭圓錐形狀。在這種保持件151的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並且保持件151內部的容置空間可以向下部開放。另外,如上所述,形成為平頭圓錐形狀的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可以形成為圓形。
支撐棒155可以與保持件151結合,並可以以能夠改變姿態的方式支撐排出構件160。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支撐棒155包括主體156和球體157。
主體156可以形成為圓桿形狀,並可以與保持件151結合。例如,在保持件151的上端可以形成有向下部凹陷的插入槽152,主體156可以在插入插入槽152的同時與保持件151結合。支撐棒155和保持件151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結合,例如通過螺栓緊固而結合,或通過銷緊固方式結合,或通過黏合劑結合等。
球體157可以配置在主體156的上端。這種球體157可以形成為球形狀,結合在排出構件160的內側,能夠可旋轉地支撐排出構件160。支撐棒155和保持件151可以通過各種固定方法來固定,例如通過螺栓緊固固定,或以銷緊固方式固定,或通過黏合劑固定等。 《排出構件的結構》
排出構件160可以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一殼體部10。在對通過了風扇模組70的空氣排出方向進行調節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排出構件16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排出構件160可旋轉地設置於支撐部150的支撐棒155。這種排出構件160可以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排出側順暢地旋轉的同時有效地調節淨化空氣的排出方向。
排出構件160可以配置在支撐部150的上部。這種排出構件160可以由單個構件構成,也可以由複數個構件組合而成。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排出構件160包括第一排出部161和第二排出部165。
第一排出部161可以配置在支撐部150和第二排出部165的上部。在引導空氣排出的翼片164設置有複數個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第一排出部161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一排出部161包括第一排出芯162、第一排出主體163、以及翼片164。
第一排出芯162可以配置在保持件151的上部。這種第一排出芯162的形狀可以設置成包圍形成在支撐棒155上的球形狀的球體157。較佳地,第一排出芯162可以形成為包圍球體157的上半部的形狀。
第一排出主體163可以與後述的第二排出主體167一起形成排出構件160的側面外觀。第一排出主體163可以形成為包圍第一排出芯162的外側的環形。並且,第一排出主體163的外側面可以形成為包含曲面的形狀。
第一排出主體163的上下方向兩側開放,在第一排出主體163的內部可以形成有能夠容納第一排出芯162和支撐部150的一部分等的空間。排出到風扇模組70的上部的空氣,在通過風扇蓋140後可以通過形成於第一排出主體163的內部的流路。通過了形成於第一排出主體163的內部的流路的空氣可以通過形成於第一排出主體163的上部的第二排出口160a而排出到排出構件160的上部。
在第一排出芯162與第一排出主體163之間可以配置有複數個翼片164。各個翼片164可以連接第一排出芯162與第一排出主體163之間。這種翼片164配置在第二排出口160a上,並且複數個翼片164可以配置為在周圍方向上包圍第一排出芯162。
複數個翼片164可以沿第一排出芯162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通過這些翼片164之間的縫隙可以實現空氣的排出。
第一排出芯162和第一排出主體163通過複數個翼片164彼此連接,因此第一排出芯162、第一排出主體163以及翼片164可以一體地移動。
第二排出部165可以配置在保持件151與第一排出部161之間。在與第一排出部161一起結合在支撐棒155並以支撐棒155的球體157為中心旋轉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第二排出部165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二排出部165包括第二排出芯166、第二排出主體167、以及排出支架168。
第二排出芯166可以配置在保持件151與第一排出部161之間。這種第二排出芯166可以設置成與第一排出芯162一起包圍支撐棒155的形成為球形狀的球體157的形狀。較佳地,第二排出芯166可以形成為包圍球體157的下半部的形狀。
第二排出主體167可以與第一排出主體163一起形成排出構件160的側面外觀。第二排出主體167可以形成為包圍第二排出芯166的外側的環形。並且,第二排出主體167的外側面可以形成為包含曲面的形狀。
第二排出主體167的上下方向兩側開放,在第二排出主體167的內部可以形成有能夠容納第二排出芯166和支撐部150的一部分的空間。排出到風扇模組70的上部的空氣,在通過風扇蓋140後,可以通過形成於第二排出主體167和第一排出主體163的內部的流路。通過了形成於第二排出主體167和第一排出主體163的內部的流路的空氣可以通過形成於第一排出主體163的上部的第二排出口160a,進而排出到排出構件160的上部。
在第二排出芯166與第二排出主體167之間,可以配置有複數個排出支架168。各個排出支架168可以連接於第二排出芯166與第二排出主體167之間。
第二排出芯166和第二排出主體167通過複數個排出支架168彼此連接,因此第二排出芯166、第二排出主體167以及排出支架168可以一體地移動。
另外,第一排出芯162和第二排出芯166可以隔著支撐棒155的球體157彼此結合,並且第一排出主體163和第二排出主體167沿上下方向彼此結合,因此第一排出部161和第二排出部165可以一體地移動。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空氣流動》
圖11是顯示圖2所示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內部的空氣流動的視圖;圖12是顯示圖11所示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排出構件旋轉狀態的視圖。
以下,參照圖11至圖12,對本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空氣流動狀態進行說明。
參照圖11,通過風扇模組70的工作,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外側的空氣可以流入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內部。此時,通過設置為傾斜形狀的吸入口24流入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內部的空氣,可以形成在殺菌支撐部171的外周旋轉的螺旋狀的流動並向上側流動。
如上所述,在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內部上升的空氣可以通過過濾器60,在此過程中,可以過濾掉空氣中包含的灰塵/微塵/超微塵等物理粒子、異味粒子/有害氣體等化學物質、以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體等。
由於過濾器60和風扇模組70沿上下方向配置在一條直線上,因此能夠使流動損失最小化,並且能夠實現有效的空氣的吸入和過濾。
通過了過濾器60的空氣(亦即被淨化的空氣)可以向風扇模組70的內部流入。氣流可以被喇叭口132引導,因此,能夠有效地引導空氣順暢地流入風扇模組70。
流入到風扇模組70的內部的空氣向風扇模組70的上側排出。排出到風扇模組70的上側的空氣可以朝斜流方向排出。其中,斜流方向可以定義為向上的對角線方向。
吸入到風扇模組70的下側中央部的空氣可以從風扇模組70排出到上部。如上所述,排出到上部的氣流可以被風扇蓋140引導。例如,從風扇模組70朝斜流方向排出的氣流可以被設置於風扇蓋140的引導翼片144引導,並可以被引向偏向前方的方向。
如上所述,排出到風扇模組70和風扇蓋140上側的空氣可以在經由排出構件160開放的下部穿過排出構件160內部後,通過第二排出口160a向排出構件160的上側排出。
排出構件160設置為能夠在設定的角度範圍內進行旋轉。因此,根據排出構件160的姿態變化,可以調節通過排出構件160排出的空氣排出方向。
例如,如圖12所示,在排出構件160的第二排出口160a面向垂直方向上部的狀態下,若通過旋轉排出構件160來改變排出構件160的姿態,則原本面向垂直方向上部的空氣排出方向可以改變為與排出構件160的姿態對應的傾斜的方向。 《照明部的整體結構》
圖13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部的底面立體圖。
參照圖5、圖7至圖13,本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還可以包括照明部190。照明部190設置於支撐模組140、150,可以照射光。這種照明部190可以配置在由風扇蓋140和支撐部150包圍的空間內。
在從照明部190照射的光中至少一部分通過第一排出口33和第二排出口160a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以排出到殼體10、50和排出構件160中的至少任意一個的外部的技術思想範圍內,可以對照明部190進行多樣的變化實施。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照明部190包括光源191、基板193、以及反射部195。
光源191設置為能夠向支撐部150的下部照射光。這種光源191可以配置在由風扇蓋140和支撐部150包圍的空間內,更具體而言,可以配置在由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包圍的空間內。
光源191配置在遮蔽板142的上部,並設置為可向配置於光源191的下部的遮蔽板142照射光。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光源191設置為包括照射光的LED的形態。這種光源191可以以安裝在基板193的形態固定於基板193。
基板193可以設置為印刷電路板形態。這種基板193可以設置為剛性電路板(PCB)形態,也可以設置為柔性電路板(FPCB)形態。
反射部195可以配置在光源191的下部。反射部195設置為能夠將從光源191照射的光反射到排出口33、160a側。這種反射部195可以形成為包括向下部凹陷的曲面的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反射部195形成為包括橢圓體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狀,並可以將該形狀形成為位於在上下方向上貫通側向中心(更具體而言殼體的中心)的垂直參考線上的部分配置在最下部。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反射部195設置於遮蔽板142。據此,遮蔽板142形成為包括橢圓體中的向下部凹陷的一部分的形狀,反射部195可以形成在這種遮蔽板142上。例如,反射部195可以形成為包括與光源191相對的遮蔽板142的一側面的形態。
作為一例,與光源191相對的遮蔽板142的一側面自身可以成為反射部195。作為另一例,也可以對與光源191相對的遮蔽板142的一側面進行表面處理,使得能夠反射光,這樣進行了表面處理的遮蔽板142的一側面可以成為反射部195,如此一來,反射部195可以具有多樣的變化實施例。
從所述反射部195的上部向反射部195照射光的光源191,配置在由反射部195和保持件151包圍的空間內,並且所述光源191可以配置在與至少一部分的形狀(包括反射部195的形狀)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更接近的位置。
例如,在反射部195的上部可以配置有複數個光源191,各個光源191可以配置在相較於反射部195的徑向中心更接近反射部195的邊緣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三個光源191在與反射部195的徑向中心隔開規定距離的位置沿遮蔽板142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
在反射部195形成為向下部凹陷的曲面形狀的狀態下,當朝這種反射部195照射光的光源191以如上所述方式配置時,從光源191照射的光的反射主要在與反射部195的邊緣接近的位置形成,以這種方式反射的光趨向於朝接近垂直方向的方向延伸,而不向旁邊擴散。
另外,隨著反射部195形成為橢圓形狀,從光源191照射的光在反射部195均勻地形成反射,因此能夠有效提升照明部190所提供的光照均勻度。
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例,設置有反射部195的遮蔽板142和保持件151可以沿上下方向配置。並且,與遮蔽板142相對的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可以配置在遮蔽板142的側向(亦即,遮蔽板142的徑向內側)。
例如,形成為包括向下部凹陷的曲面形狀的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和形成為平頭圓錐形狀的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可以分別形成為圓形,並可以形成為以同一軸為中心的圓形。
如上所述形成的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的半徑可以設定為大於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的半徑。因此,在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與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之間可以形成有環形狀的縫隙。
如上所述形成的環形狀的縫隙可以在支撐模組140、150上形成從反射部195朝上側反射的光向支撐部150外部發射所需的通路。亦即,從光源191朝下部方向照射的光可以被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後,經由形成在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與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之間的環形狀的縫隙發射到支撐模組140、150的外部。 《照明部的安裝結構》
圖14是顯示圖13所示的照明部與電線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剖視圖。
參照圖2至圖4以及圖13至圖14,安裝有光源191的基板193可以在光源191的上部固定在遮蔽板142與保持件151之間。基板193的固定可以通過隔著基板193實現的保持件151與遮蔽板142之間的結合來實現。
在支撐部150可以設置有第一安裝部153,在風扇蓋140可以設置有第二安裝部145,以進行保持件151與遮蔽板142之間的結合。
第一安裝部153可以從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凸出形成。這種第一安裝部153可以從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朝離心方向和下部方向凸出形成。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一安裝部153形成為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的塊形狀。
在支撐部150可以設置有複數個第一安裝部153。如上所述設置的複數個第一安裝部153可以沿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三個第一安裝部153在保持件151的下端沿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排列。
第二安裝部145可以設置於遮蔽板142並與第一安裝部153結合。在遮蔽板142可以設置有複數個第二安裝部145。如上所述設置的複數個第二安裝部145可以沿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而配置。
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三個第二安裝部145在遮蔽板142的上端沿著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排列。此時,複數個第二安裝部145可以配置在與設置於支撐部150的第一安裝部153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位置。各個第二安裝部145可以包括外側凸起146和內側凸起147。
外側凸起146可以與遮蔽板142的邊緣相鄰配置。這種外側凸起146可以從遮蔽板142凸出形成,具體而言,從遮蔽板142的邊緣朝遮蔽板142的朝圓心方向凸出,並從遮蔽板142的曲面形狀底面朝上部方向凸出。例如,外側凸起146可以形成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空部的塊形態。
外側凸起146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平面,在外側凸起146的周圍可以形成有插入孔143。插入孔143可以形成為遮蔽板142的邊緣中與外側凸起146相鄰的一部分區域被剖開的形態。插入孔143的周圍方向寬度可以與外側凸起146的周圍方向寬度對應。並且,形成有插入孔143的部分中的遮蔽板142的邊緣和外側凸起146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同一面。
外側凸起146的上部面緊靠第一安裝部153的下部面,從而能夠實現第一安裝部153與第二安裝部145之間的結合。此時,第一安裝部153的中空部和外側凸起146的中空部可以產生緊固孔的作用。可以以螺栓等緊固構件通過該緊固孔緊固在第一安裝部153和外側凸起146的形態,實現第一安裝部153與第二安裝部145之間的結合。
內側凸起147可以與外側凸起146相鄰配置,並可以配置為比外側凸起146更靠遮蔽板142的側向內側,換言之,比外側凸起146更靠遮蔽板142的徑向內側。這種內側凸起147可以在遮蔽板142的徑向內側支撐與外側凸起146結合的第一安裝部153。
內側凸起147從遮蔽板142凸出,並可以形成為比外側凸起146朝上部方向更凸出。例如,內側凸起147可以從外側凸起146朝遮蔽板142的朝圓心方向凸出,從遮蔽板142的曲面形狀底面朝上部方向凸出,並可以形成為比外側凸起146向上側更凸出。
第一安裝部153與外側凸起146之間的結合位置可以由插入孔143和內側凸起147引導。亦即,遮蔽板142的周圍方向上的第一安裝部153的位置可以由插入孔143引導,遮蔽板142的徑向上的第一安裝部153的位置可以由內側凸起147引導。
例如,第一安裝部153可以從遮蔽板142的上部朝下部方向插入到插入孔143。第一安裝部153在插入到插入孔143的同時,以遮蔽板142的周圍方向上的第一安裝部153和外側凸起146的位置彼此一致的形態,引導第一安裝部153的位置以實現第一安裝部153與第二安裝部145之間的結合。
另外,當如上所述插入到插入孔143時,第一安裝部153的內側面與內側凸起147的外側面之間發生干涉,從而能夠引導遮蔽板142的徑向上的第一安裝部153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一安裝部153形成為從保持件151的下端朝下部方向凸出的凸起形狀,並且可以以規定的厚度凸出,使得在與第二安裝部145結合時,在反射部195及遮蔽板142的上端邊緣與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之間形成充分寬度的縫隙。另外,這種第一安裝部153還能有助於提高保持件151的剛性。
如上所述,基板193可以固定在遮蔽板142與保持件151之間。通過第一安裝部153與第二安裝部145之間的結合,可以實現支撐部150與風扇蓋140之間的結合,更具體而言,可以實現保持件151與蔽板142之間的結合,並且基板193可以通過如上所述的保持件151與遮蔽板142之間的結合來固定在遮蔽板142與保持件151之間。
根據本實施例,內側凸起147的上部面可以形成平面,基板193可以安置在內側凸起147的上部面。當第一安裝部153與第二安裝部145之間的結合實現而使得遮蔽板142與保持件151之間的結合實現時,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從遮蔽板142的徑向外側包圍基板193,並可以限制基板193的側向移動。
另外,當如上所述的遮蔽板142與保持件151之間的結合實現時,形成為錐形的保持件151的側壁可以在基板193的上部限制基板193的上部方向移動。
亦即,基板193的下部被內側凸起147支撐,基板193的徑向外側被保持件151的下端邊緣包圍,並且基板193的上部方向移動被保持件151的側壁限制,因此可以實現基板193的固定。
內側凸起147從下部支撐基板193,並保持光源191與反射部195之間的間隔,而且還能夠有助於提高包括遮蔽板142在內的風扇蓋140的剛性。
另外,內側凸起147朝遮蔽板142的朝圓心方向凸出形成,並可以形成為包含朝遮蔽板142的朝圓心方向凸出的曲面的形態。亦即,朝遮蔽板142的朝圓心方向凸出的內側凸起147的側面可以弧狀地形成。這是為了在從光源191照射的光或者被反射部195反射的光與內側凸起147發生碰撞時引導光的反射,使所述光能夠向遮蔽板142的邊緣側反射。
另一方面,安裝有光源191的基板193可以通過電線H與包括PCB在內的控制部和電池20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連接。為了形成與基板193連接的電線H穿過遮蔽板142所需的通路,可以在遮蔽板142設置有通孔149。
通孔149可以在遮蔽板142沿上下方向貫通而形成。與基板193連接的電線H可以通過通孔149穿過遮蔽板142,並向風扇蓋140的下部引出。
通過通孔149穿過了遮蔽板142的電線H可以引出到風扇蓋140與風扇殼體80之間的空間,更具體而言,可以引出到遮蔽板142與支撐板81之間的空間。這種電線H可以沿由連接支架82形成的路徑向側面支撐部84側延伸,並可以沿殼體10、50的內側面延伸,且與配置在第二區域B的控制部和電池200中的至少任意一種連接。
通孔149可以配置在與形成遮蔽板142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通孔149配置在遮蔽板142的徑向中心。
從光源191射出後被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的光,可以通過遮蔽板142的邊緣與保持件151的邊緣之間的縫隙朝上部方向發射。亦即,相較於支撐模組140、150的徑向中心,可以主要通過支撐模組140、150的外側邊緣來向支撐模組140、150的外側發射光。
因此,從光源191朝接近遮蔽板142的邊緣的部分照射的光,可以主要通過支撐模組140、150的外側邊緣來發射,而從光源191朝接近遮蔽板142的徑向中心的部分照射的光,難以射向支撐模組140、150的外側。
考慮到這點,較佳地,在與光的發射沒有多大關係的遮蔽板142的徑向中心部分形成通孔149。雖然難以在形成有通孔149的部分正常地進行光的反射,但是如果通孔149形成在光反射到無論如何都與發射光沒有多大關係的部分的位置,則光的發射量的增減不會受到多大影響。
作為一例,電線H可以形成為具有端子的線束(Harness)形態。在基板193可以設置有連接器197,以連接這種電線H與基板193之間。連接器197可以與光源191一起配置在基板193的下部面。亦即,連接器197可以與光源19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連接器197可以配置在與形成遮蔽板142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例如,連接器197可以配置在由複數個光源191包圍的內側區域。
該位置是與光源191的光照射路徑和反射部195中的光反射路徑關係不大且與通孔149接近的位置。因此,可以使電線H不阻礙光的路徑,並具有能夠縮短電線H的長度的效果。 《設置有照明部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作用和效果》
圖15是顯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上部觀察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照明實現狀態的圖。
如圖2至圖4以及圖13至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設置有照明部190,通過該照明部190可以提供照明功能。照明部190可以包括光源191和反射部195而構成,從光源191朝下部方向照射的光在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而可以發射到支撐模組140、150的外側。
光源191與支撐模組140、150的邊緣相鄰配置,從如上所述配置的光源191照射的光在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並且主要可以朝形成於支撐模組140、150的邊緣的縫隙側反射。
從光源191照射的光被橢圓形狀的反射部195朝上部方向反射,並可以向形成於支撐模組140、150的邊緣的縫隙側均勻地擴散。如上所述,發射到支撐模組140、150的外部的光可以通過排出構件160的第二排出口160a向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發射,或者可以通過排出構件160和第二外殼30之間的縫隙向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發射。
例如,發射到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上部的光可以顯示與排出構件160的第二排出口160a的形狀對應的環形狀、以及與排出構件160與第二外殼30之間的縫隙形狀對應的環形狀相加而成的同心圓形態。
通過形成為橢圓形狀的反射部195反射的光可以向形成於支撐模組140、150的邊緣的縫隙側均勻地擴散,並且如此均勻擴散的光以同心圓形狀的顯示形態進行照明。亦即,通過形成為橢圓形狀的反射部195,可以提高進行照明時的光照均勻度。此時,所實現的照明,可以以通過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正面縫隙露出的間接照明形態提供。
光源191可以包括能夠發出各種色溫和顏色的LED。由設置有這種光源191的照明部190實現的照明,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喜好來實現,也可以以反映出周圍空氣狀態或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的工作狀態的形態實現。
例如,由照明部190實現的照明的色溫或顏色,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操作來選擇。作為另一例,根據周圍空氣狀態,來使由照明部190實現的照明的色溫或顏色顯示得不同,也可以根據風扇模組70的動作速度,來使由照明部190實現的照明的色溫或顏色顯示得不同。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形成於用於引導淨化的空氣排出的風扇蓋140與用於支撐排出構件160的保持件151之間的空間可以配置有與照明部190有關的結構物。
設置有這種照明部190的本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可以提供有效實現照明功能的效果而不增加整個設備的大小。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僅通過將安裝有光源191的基板193插入到風扇蓋140並使風扇蓋140和保持件151結合的簡單的作業,就可以實現用於安裝照明部190的組裝作業。
另外,通過結構物(諸如用於結合風扇蓋140和保持件151的第一安裝部153和第二安裝部145),能夠提高風扇蓋140的剛性和保持件151的剛性。
因此,可以在提供照明功能的同時,還能夠提供組裝簡單且剛性高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1。
雖然參照附圖中顯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是這僅僅是示例性的,應當理解,本技術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從中實施各種變化和等效的其他實施例。因此,本發明的真正的技術保護範圍應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確定。
1: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10:第一殼體部(殼體)
12:容置空間
20:第一外殼
22:入口部
24:吸入口
26:遮蔽主體
27:上部固定部
28:過濾器固定凸起
30:第二外殼
31:第二外殼主體
32:擴管構件
33:第一排出口(排出口)
40:中間外殼
50:第二殼體部(殼體)
52:下部外殼
54:下部托起部
60:過濾器
70:風扇模組
80:風扇殼體
81:支撐板
82:連接支架
84:側面支撐部
90:風扇
100:輪轂
101:轂板部
102:軸結合部
103:第一加強凸起
105:內側凸出部
106:第二加強凸起
107:裙部
110:風扇葉片
120:護罩
121:入口凸起
130:風扇底座
131:底座板
132:喇叭口
133:凸出肋
134:結合凸起
140:支撐模組(風扇蓋)
141:空氣排出部
142:遮蔽板
143:插入孔
144:引導翼片
145:第二安裝部
146:外側凸起
147:內側凸起
149:通孔
150:支撐模組(支撐部)
151:保持件
152:插入槽
153:第一安裝部
155:支撐棒
156:主體
157:球體
160:排出構件
160a:第二排出口(排出口)
161:第一排出部
162:第一排出芯
163:第一排出主體
164:翼片
165:第二排出部
166:第二排出芯
167:第二排出主體
168:排出支架
170:殺菌部
171:殺菌支撐部
172:支撐底座
173:固定邊框
176:托起部
177:拖柱
178:拖板
180:照射部
181:印刷電路板
182:殺菌光源
190:照明部
191:光源
193:基板
195:反射部
197:連接器
200:電池
A:第一區域
B:第二區域
H:電線
圖1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外觀的前視圖;
圖2是顯示圖1所示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內部結構的剖視圖;
圖3是將圖2所示的風扇模組分離並顯示的立體圖;
圖4是顯示圖3所示的風扇模組的分解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將圖2的「V」部分放大顯示的放大圖;
圖6是將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分離並顯示的立體圖;
圖7是顯示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和照明部的分解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的前視圖;
圖9是圖5所示的支撐模組的俯視圖;
圖10是沿圖6的X-X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11是顯示圖2所示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內部的空氣流動的示意圖;
圖12是顯示圖11所示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排出構件旋轉狀態的示意圖;
圖13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部的底面立體圖;
圖14是顯示圖13所示的照明部與電線之間的連接狀態的剖視圖;以及
圖15是顯示從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上部觀察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的照明實現狀態的示意圖。
1: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10:第一殼體部(殼體)
12:容置空間
20:第一外殼
22:入口部
24:吸入口
26:遮蔽主體
27:上部固定部
28:過濾器固定凸起
30:第二外殼
31:第二外殼主體
32:擴管構件
33:第一排出口(排出口)
40:中間外殼
50:第二殼體部(殼體)
52:下部外殼
54:下部托起部
60:過濾器
70:風扇模組
80:風扇殼體
81:支撐板
82:連接支架
84:側面支撐部
90:風扇
130:風扇底座
140:支撐模組(風扇蓋)
150:支撐模組(支撐部)
151:保持件
155:支撐棒
160:排出構件
160a:第二排出口(排出口)
161:第一排出部
162:第一排出芯
163:第一排出主體
164:翼片
165:第二排出部
166:第二排出芯
167:第二排出主體
168:排出支架
170:殺菌部
171:殺菌支撐部
172:支撐底座
173:固定邊框
176:托起部
177:拖柱
178:拖板
180:照射部
181:印刷電路板
182:殺菌光源
190:照明部
200:電池
A:第一區域
B:第二區域
Claims (10)
- 一種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包括: 一殼體,設置有一吸入口; 一排出構件,具有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部的一排出口; 一風扇模組,配置在所述吸入口與所述排出口之間; 一支撐模組,配置在所述風扇模組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以支撐所述排出構件;以及 一照明部,設置在所述支撐模組,並照射光, 其中,所述排出口或所述排出構件與所述殼體之間的縫隙形成一通路,以將從所述照明部照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排出構件或所述殼體的外部發射。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所述支撐模組包括: 一風扇蓋,配置在所述風扇模組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以及 一支撐部,配置在所述風扇蓋與所述排出口之間,以支撐所述排出構件, 其中,所述照明部配置在由所述風扇蓋和所述支撐部包圍的空間內。
-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所述照明部包括: 一光源,向所述支撐部的下部照射光;以及 一反射部,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下部,使從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向所述排出口側反射。
-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所述反射部形成為包含向下部凹陷的曲面的形狀。
-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所述風扇蓋包括: 一遮蔽板,配置在所述排出口與所述風扇模組之間;以及 複數個引導翼片,分別從所述遮蔽板朝離心方向延伸,並沿所述遮蔽板的周圍方向隔開規定間隔排列, 其中,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上部,以及 其中,所述反射部設置在所述遮蔽板。
-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所述支撐部包括: 一保持件,配置在所述遮蔽板與所述排出構件之間,並與所述遮蔽板結合;以及 一支撐棒,與所述保持件結合,以能夠改變所述排出構件的姿態的方式支撐所述排出構件, 其中,所述光源配置在由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包圍的空間內。
-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 所述遮蔽板和所述保持件沿上下方向配置, 與所述遮蔽板相對的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配置在所述遮蔽板的側向內側,以及 在所述遮蔽板的上端邊緣與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之間形成有環形狀的縫隙。
-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還包括: 一第一安裝部,從所述保持件的下端邊緣朝離心方向凸出形成;以及 一第二安裝部,設置在所述遮蔽板,並與所述第一安裝部結合。
-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還包括: 一基板,安裝有所述光源;以及 一電線,與所述基板連接, 其中,在所述遮蔽板設置有貫通所述遮蔽板形成的通孔,以及 所述電線通過所述通孔穿過所述遮蔽板。
-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其中, 所述遮蔽板形成為包含橢圓體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狀,並形成為其側向中心配置在最下部的形狀, 所述光源配置在與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焦點更接近的位置,以及 所述通孔配置在與包含所述遮蔽板的橢圓體的中心和焦點中的中心更接近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200174529 | 2020-12-14 | ||
KR10-2020-0174529 | 2020-12-14 | ||
KR1020200188336A KR20220084950A (ko) | 2020-12-14 | 2020-12-30 |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
KR10-2020-0188336 | 2020-12-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2403A true TW202222403A (zh) | 2022-06-16 |
Family
ID=7882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46630A TW202222403A (zh) | 2020-12-14 | 2021-12-13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02952B2 (zh) |
EP (1) | EP4012283A1 (zh) |
JP (1) | JP2022094336A (zh) |
CN (1) | CN114623543A (zh) |
TW (1) | TW20222240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703463S (zh) * | 2021-03-02 | 2022-01-04 | ||
JP1720599S (ja) * | 2021-06-24 | 2022-07-25 | 空気清浄機 | |
KR20240009741A (ko) * | 2022-07-14 | 2024-01-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CN117404791A (zh) * | 2022-07-14 | 2024-01-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器 |
KR20240009740A (ko) * | 2022-07-14 | 2024-01-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청정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47755B1 (ko) | 2008-11-10 | 2014-10-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
KR102001868B1 (ko) * | 2012-09-25 | 2019-07-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KR102152732B1 (ko) | 2013-07-16 | 2020-09-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US9943794B2 (en) * | 2016-02-26 | 2018-04-17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EP3211337B1 (en) | 2016-02-26 | 2020-09-23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leaner |
WO2018097560A1 (ko) | 2016-11-22 | 2018-05-31 | 서울바이오시스주식회사 | 공기 청정기 |
JP7291043B2 (ja) * | 2019-09-13 | 2023-06-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 |
-
2021
- 2021-12-01 CN CN202111451434.XA patent/CN11462354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06 US US17/542,703 patent/US12102952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2-06 EP EP21212474.7A patent/EP401228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2-10 JP JP2021200479A patent/JP2022094336A/ja active Pending
- 2021-12-13 TW TW110146630A patent/TW202222403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84542A1 (en) | 2022-06-16 |
US12102952B2 (en) | 2024-10-01 |
CN114623543A (zh) | 2022-06-14 |
EP4012283A1 (en) | 2022-06-15 |
JP2022094336A (ja)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2222403A (zh)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
EP3012548B1 (en) | Air purifier | |
TW202204023A (zh)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
KR101647716B1 (ko) | 공기청정기 | |
TW202206752A (zh)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
TW202206304A (zh) | 斜流風扇模組及具有該斜流風扇模組的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
TWI807424B (zh) |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 |
US20220176292A1 (en) | Wall-mounted air purifier | |
TWI796857B (zh) | 空氣淨化器 | |
TW202229787A (zh) | 空氣淨化器 | |
JP7203914B2 (ja) | 携帯用空気浄化機 | |
KR102536072B1 (ko) |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 |
KR20220084950A (ko) |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 |
CN105546662B (zh) | 空气净化器 | |
KR20220013879A (ko) |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 |
KR102580261B1 (ko) | 사류팬 모듈 및 사류팬 모듈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 |
KR20210110932A (ko) |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 |
TWI849776B (zh) | 具有功能模組的照明換氣扇 | |
KR20220084948A (ko) |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 |
CN214413888U (zh) | 一种灭蚊灯 | |
CN217301007U (zh) | 空气循环用小型风轮、风道组件和小型空气净化器 | |
CN211924568U (zh) | 风扇、送风装置 | |
KR20220014261A (ko) |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 |
KR20220084934A (ko) | 안전형 팬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