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0360B - 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0360B
CN114060360B CN202010767161.9A CN202010767161A CN114060360B CN 114060360 B CN114060360 B CN 114060360B CN 202010767161 A CN202010767161 A CN 202010767161A CN 114060360 B CN114060360 B CN 114060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connecting piece
clamping
bolt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71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60360A (zh
Inventor
梁能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671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60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60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0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60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0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08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using panel fasteners, i.e. permanent attachments allowing for quick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机构,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部件上设置有连接板,第二部件上设置有固定孔,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活动,且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并贴靠在第二夹持部上,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栓,螺栓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其中,连接板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螺栓穿过固定孔;螺栓拧紧后,第二连接件挤压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本发明采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将两个待连接的部件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随着对外观要求的不断增加,家用电器的外壳结构也越来越多采用分体式设计,而由于外壳的整体厚度较薄,因此,对于需要连接的两个部件而言,则需要通过中间连接件来满足组装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两个部件的边缘形成阶梯结构,两个部件边缘形成的阶梯结构搭接在一起后,再通过螺栓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然而,待连接的两个部件本身厚度较薄,搭接部位的连接强度较低,导致连接可靠性较低。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连接可靠性高的组装连接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机构,采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将两个待连接的部件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将待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活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并贴靠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螺纹孔;
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其中,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螺栓拧紧后,所述第二连接件挤压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的面为第一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距离沿朝向所述螺栓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接触的面为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或基本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分别配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的滑动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滑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所述第二夹持部接触的面上形成有第二齿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中形成夹持空间来夹持住第一部件上的连接板,而第二部件的固定孔中则穿设螺栓,通过拧紧螺栓,一方面使得第二部件紧固在第一连接件上,另一方面第二连接件挤压第二夹持部以使得第一部件上的连接板夹紧在第一连接件中,进而完成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组装固定,借助连接机构将两个待连接的部件连接在一起,使得连接强度有效的增加,进而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连接机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机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连接机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之二;
图6为图5为组装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连接机构的使用状态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将待连接的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部件100上设置有连接板101,第二部件200上设置有固定孔201。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第二夹持部12可相对于第一夹持部11活动,且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上并贴靠在第二夹持部12上,第二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螺纹孔21;
螺栓3,螺栓3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1中;
其中,连接板101位于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螺栓3穿过固定孔201;螺栓3拧紧后,第二连接件2挤压第二夹持部12靠近第一夹持部11。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连接组装时,则先将螺栓3插入到第二部件200上形成的固定孔201中,然后,再将螺栓3的螺纹部将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件2上的螺纹孔21中;将第一部件100上形成的连接板101插入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形成的夹持空间;最后,拧紧螺栓3以完成组装。
而在拧紧螺栓3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受螺栓3的拉力将朝向第二部件200方向移动,而第二连接件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滑动的过程中,将对第二夹持部12逐渐产生压力,以使得第二夹持部12朝向第一夹持部11方向活动。这样,便可以在拧紧螺栓3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得第二部件200紧贴在第一连接件1上,另一方面使得连接板101夹紧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以使得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而在实际应用时,对于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而言,其用于组成设备的外壳。因此,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整体呈板状结构,而连接板101则垂直于第一部件100的表面设置,而第二部件200的边缘可以弯折以形成台阶面,进而在台阶面上形成固定孔201。
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二连接件2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对第二夹持部12进行有效的挤压或释放挤压,则第二夹持部12与第二连接件2接触的面为第一倾斜面120。具体的,第二夹持部12形成第一倾斜面120,当第二连接件2移动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将贴在第一倾斜面120上移动,以利用第一倾斜面120来调节第二连接件2对第二夹持部12的挤压力,进而控制第二夹持部12与第一夹持部11之间的距离。
其中,第一倾斜面120与第一夹持部11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螺栓3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当拧紧螺栓3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将朝向螺栓3的螺帽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第一倾斜面120与第二夹持部12接触,第二连接件2对第二夹持部12施加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以使得连接板101被牢靠的夹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二连接件2与第二夹持部12接触的面设置为第二倾斜面(未标记),所述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120的倾斜方向一致或基本相同。具体的,第二连接件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倾斜面将贴靠在第一倾斜面120上,使得第二连接件2能够可靠的沿着第一连接件1上的第一倾斜面120移动。还可以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形成第二齿结构20,进而减轻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以使得第二连接件2能够顺畅的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则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的两侧分别配置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进而在第一连接件1的两侧形成相对布置的所述夹持空间。相对应的,对于第一部件100而言,其也相适应的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板101。这样,两个第二夹持部12之间形成用于供第二连接件2滑动的滑动空间,第二连接件2可滑动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夹持部12之间。在实际组装时,连接板101将插入到对应侧的夹持空间中,而通过拧紧螺栓3,使得第二连接件2同时对两侧的第二夹持部12施加挤压力,进而同时夹紧两侧的连接板101,以提高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上还设置有通孔13,螺栓3穿过通孔13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1中。具体的,螺栓3依次穿过固定孔201和通孔13连接在螺纹孔21中,而在拧紧螺栓3的过程中,使得第二部件200能够紧密的贴靠在第一连接件1上,以增大第二部件200的定位支撑接触面,进而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连接板101的夹持可靠性,则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结构10。具体的,在通过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夹紧连接板101后,连接板101两侧的第一齿结构10能够因挤压而发生一定量的形变,以使得第一齿结构10更加紧密的贴靠在连接板101上。同时,连接板101两侧布置的第一齿结构10,能够沿连接板101长度方向均匀的对连接板101施加压力,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夹持部12的活动方式,则采用即第二夹持部12的一端部为固定部,而另一端部为自由部。具体的,第二夹持部12整体呈板状结构,并且,其一端部直接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上,而第二夹持部12的另一端部可以活动。这样,在第二夹持部12受第二连接件2挤压后,第二夹持部12能够发生形变进而使得连接板101夹持住。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
例如:第一连接件1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于所述主板体布置的侧板,所述主板体的一端部还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端板上还设置有与对应侧的所述侧板配合的弹性板;其中,所述侧板形成第一夹持部11,所述弹性板形成所述第而夹持部。具体的,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第一连接件1,其利用两侧的侧板来形成第一夹持部11,而以在外侧形成稳固的夹持固定部位。而侧板内侧的弹性板则形成第二夹持部12能够在受第二连接件2挤压后产生形变。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板与所述主板体之间形成滑槽121,第二连接件2的两侧还设置有侧翼22,侧翼22位于滑槽121中。具体的,第二连接件2两侧的侧翼22能够插入到对应侧的滑槽121中,进而使得第二连接件2能够通过侧翼22沿着滑槽121滑动。而为了使得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可靠的组装在一起,则还可以在所述主板体还设置有弹性卡爪14,弹性卡爪14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2从第一连接件1滑出,具体的,在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组装在一起的过程中,先将侧翼22插入到对应侧的滑槽121中,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推入到两个第二夹持部12之间。而在第二连接件2推入过程中,将先挤压弹性卡爪14,最终,弹性卡爪14将复位并限制第二连接件2脱离出。这样,操作人员在通过连接机构组装两个待连接的部件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事先组装好,更方便操作人员组装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将待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部件上设置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活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并贴靠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置有螺纹孔;
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其中,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螺栓拧紧后,所述第二连接件挤压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侧分别配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的滑动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滑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的面为第一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的距离沿朝向所述螺栓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接触的面为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或基本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接触的面上形成有第二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部。
CN202010767161.9A 2020-08-03 2020-08-03 连接机构 Active CN114060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7161.9A CN114060360B (zh) 2020-08-03 2020-08-03 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7161.9A CN114060360B (zh) 2020-08-03 2020-08-03 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0360A CN114060360A (zh) 2022-02-18
CN114060360B true CN114060360B (zh) 2023-06-13

Family

ID=8023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7161.9A Active CN114060360B (zh) 2020-08-03 2020-08-03 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603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5134A (ja) * 1999-12-13 2001-06-19 Inoac Corp 被固定部材の固定構造
DE102009011845B4 (de) * 2009-03-05 2017-07-06 Festool Gmbh Verbindungsbeschlag
JP5082151B2 (ja) * 2010-08-19 2012-11-28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ロック方法
CN103423268B (zh) * 2013-07-10 2015-12-02 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单侧拆装的螺栓组合机构
CN210034067U (zh) * 2019-04-18 2020-02-07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和塔筒
CN210405895U (zh) * 2019-06-26 2020-04-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电器箱体及空调器
CN110948252B (zh) * 2019-11-05 2021-12-21 冷水江天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螺栓球基准面加工的夹持机构
CN210957008U (zh) * 2019-11-15 2020-07-07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外罩的封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0360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60360B (zh) 连接机构
CN110247240B (zh) 一种侧面扣合式模块连接器
CN114060359B (zh) 用于部件连接用装置
AU2011329616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4060376B (zh) 组装用辅助模块
WO2013054400A1 (ja) 配線導体の接続構造
JP4185373B2 (ja) 締結組立体および連結具
CN103887668A (zh) 电连接器
CN113690661A (zh) 一种快接端子结构及bms控制板
CN210440344U (zh) 一种家具组合连接卡扣上的推板结构
CN114585180B (zh) 家用电器用外壳模组
CN219204386U (zh) 一种卡件装置及光伏轨道安装结构
CN205331141U (zh) 一种陶瓷基板夹具
CN114585183A (zh) 分体式外壳模组
CN220233606U (zh) 连接结构和用电设备
CN211789573U (zh) 一种并沟线夹
CN217897137U (zh) 一种高强度耐热pvc发泡板材
CN220816189U (zh) 一种节省空间的塑胶件的螺钉连接结构
CN220523010U (zh) 一种板材连接结构
CN216600233U (zh) 一种pcb板连接结构
CN212672175U (zh) 一种家具连接件
JP2013206637A (ja) 端子台接続治具
CN109630516B (zh) 应用于内扩凹槽管的连接件
CN212908182U (zh) 五金端子
CN114585176B (zh) 分拆式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