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6171A -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6171A
CN114056171A CN202010753826.0A CN202010753826A CN114056171A CN 114056171 A CN114056171 A CN 114056171A CN 202010753826 A CN202010753826 A CN 202010753826A CN 114056171 A CN114056171 A CN 114056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demand information
train
power battery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3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6171B (zh
Inventor
张秋萍
鲁豪
马栋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38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6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6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6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6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基于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并将标识码显示在显示屏;向第一充电桩发送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受流器与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实施本申请,可以使充电桩与列车之间准确地建立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列车的充电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在对列车进行充电之前,需要列车与充电桩建立通信连接,但是由于充电桩中各个充电弓之间的距离较近,在与列车建立通信连接时,相邻充电弓的信号容易互相干扰,导致充电桩无法准确地与列车建立通信连接。
发明内容
基于上面所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可以使充电桩与列车之间准确地建立通信连接。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列车,所述列车设置有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受流器以及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并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
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后包括:
若没有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桩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通讯故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以使所述控制中心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目标充电桩,所述目标充电桩包括所述第一充电桩。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充电桩还包括第二充电桩;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充电故障或充电忙碌状态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还用于触发所述第二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三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二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二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列车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
所述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列车的列车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列车包括至少两节车厢,所述至少两节车厢包括n个车厢动力电池,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各个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将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车厢动力电池作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列车还设置有充电开关;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充电开关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是,则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桩中设置有充电接触器,所述充电接触器用于控制所述列车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若是,则向控制器中心发送充电停止请求,以使所述控制中心向所述第一充电桩发送充电停止指令,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接触器断开,所述充电回路断开,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的充电弓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置有红外扫描模块和充电弓,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为列车或控制中心发送的;
通过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扫描列车中显示屏的标识码,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
对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控制所述充电弓下降,以与所述列车的受流器建立电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桩中设置有充电接触器,所述充电接触器用于控制所述列车与所述充电桩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
在接收到充电停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充电接触器断开,所述充电回路断开,控制所述充电弓上升。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停止指令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时由所述列车或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列车设置有充电开关;
所述充电停止指令为所述充电开关断开时,由所述列车或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充电控制装置,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设于列车,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所述生成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
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充电控制装置,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设于充电桩,包括:
开启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为列车或控制中心发送的;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扫描列车中显示屏的标识码,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
比较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充电弓下降,以与所述列车的受流器建立电连接。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所述列车包括至少两节车厢、n个车厢动力电池、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步骤,其中n为正整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红外扫描模块、充电弓、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中,列车根据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并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实施本申请,列车通过将基于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的标识码显示在显示屏中,并将该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第一充电桩,而第一充电桩使用红外扫描模块对显示屏中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当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时,列车上的受流器才与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充电桩与列车之间准确地建立通信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的使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进入充电站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列车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的充电控制方法的使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列车10设置有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受流器和显示屏,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受流器与显示屏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对应一个受流器和一个显示屏。而车厢与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比如一节车厢均设置有目标车厢动力电池;车厢与目标车厢动力电池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比如说多节车厢共用一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本申请不对车厢与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数量对应关系进行限制,本申请以车厢与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是一对一的数量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图1以所述列车10包括3节车厢为例,第①节车厢中包括第一目标车厢动力电池1001和第一充电接触器1041,还包括第一受流器1011和第一显示屏1021;第②节车厢中包括第二目标车厢动力电池1002和第二充电接触器1042,还包括第二受流器1012和第二显示屏1022;第③节车厢包括第三目标车厢动力电池1003和第三充电接触器1043,还包括第三受流器1013和第三显示屏1023。显示屏和受流器可以设置在车厢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车厢的侧方,图1以显示屏和受流器设置在车厢顶部进行示例性说明,不对显示屏和受流器的位置作出限制。上述各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用于为其所在车厢提供动力;各个充电接触器分别串联在目标车厢动力电池与受流器之间,用于控制所在车厢中的目标车厢动力电池与受流器之间的通断,即控制列车10与充电桩11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各个受流器用于与充电桩11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而各个显示屏用于显示标识码,所述标识码携带有该显示屏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以及该车厢中的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是否需要充电的信息,所述标识码可以是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列车10还可以包括充电开关103,所述充电开关103可以是按钮也可以是旋钮,用于指示所述列车10是否进入充电状态,例如所述充电开关103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列车10进入充电状态,否则所述列车10不进入充电状态。所述列车10还可以包括CAN总线12,该CAN总线12用于建立各个车厢之间的通信连接,示例性的,该列车10可以包括整车控制器,该整车控制器可以通过CAN总线12收集各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所述列车10中还可以设置有车厢通讯模块,车厢通讯模块用于将列车10中的信息发送至充电桩11,该充电桩11可以通过地面通讯模块来接收列车10发送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车厢通讯模块可以是CAN-WIFI模块,用于将列车中的CAN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发送至所述充电桩11,而所述地面通讯模块可以是WIFI-CAN模块,用于将充电弓中的WIFI信号转换成CAN信号,由充电桩11中的弓控制器通过CAN总线收集列车10的信息以及基于列车10的信息控制充电弓上升或下降。所述充电桩11还设置有红外扫描模块和充电弓,每个充电弓可以对应一个红外扫描模块,例如第一充电弓1111上设置有第一红外扫描模块1101,该第一红外扫描模块1101用于扫描第一显示屏1021中的标识码;第二充电弓1112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扫描模块1102,该第二红外扫描模块1102用于扫描第二显示屏1022中的标识码;第三充电弓1113上设置有第三红外扫描模块1103,该第三红外扫描模块1103用于扫描第三显示屏1023中的标识码。各个红外扫描模块扫描各个显示屏分别得到各个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而列车10向充电桩11发送各个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在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受流器与充电弓建立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充电弓1111可以与第一受流器1011建立电连接、第二充电弓1112可以与第二受流器1012建立电连接和/或第三充电弓1113与第三受流器1013建立电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列车的充电控制方法进行介绍。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如上文图1描述,所述列车设置有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受流器以及显示屏。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S200、列车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具体的,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包括有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以及该车厢中的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是否需要充电的信息,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可以具体表现为序列号,例如1103ZX001,该序列号中第一位数字代表着该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是否需要充电,若第一位数字是1代表需要充电,若第一位数字是0代表不需要充电。该序列号中包括ZX001,ZX001表示该列车由3节车厢组成,该序列号对应的车厢是1号车厢;若序列号为ZX010对应的车厢是2号车厢;若序列号为ZX011对应的车厢是3号车厢。可选的,若上述序列号包括ZX0001,表示该列车有4节车厢组成。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序列号表示车厢标识以及车厢是否充电的规则也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同理的,所述序列号表示车厢数量的规则也是可以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是基于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值实时更新的,即所述序列号也会实时变化着,具体表现为由1103ZX001变为0103ZX001,即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由需要充电变为不需要充电,或者反之。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列车包括至少两节车厢,所述至少两节车厢包括n个车厢动力电池,n为正整数。所述列车获取各个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将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车厢动力电池作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可以是根据所述列车的预设运行线路、所述列车所在线路包含的所有列车数量和/或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消耗速度而确定的。可选的,所述列车中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每个BMS分别对应一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用于获取对应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在该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来确定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对低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目标车厢动力电池进行充电,针对需要充电的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对应的充电弓降弓,不需要充电的车厢动力电池对应的充电弓不降弓,由此实现充电弓的智能控制。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列车还设置有充电开关,所述列车判断所述充电开关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200。示例性的,所述列车中可以设置有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可以监测所述充电开关的状态,在所述充电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触发所述列车执行步骤S200生成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S201、所述列车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并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具体的,所述列车经过上述步骤S200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列车可以将该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所述标识码可以是二维码或条形码中的一种。示例性的,所述列车运行有二维码生成器的程序,可以将上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二维码,并通过CAN总线发送至显示屏中进行显示。
S202、所述列车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具体的,所述列车可以通过车厢通讯模块向所述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如前文结合图1的描述,所述车厢通讯模块可以是CAN-WIFI模块,用于将列车中的CAN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充电桩。所述第一充电桩设置有地面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充电桩通过所述地面通讯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充电桩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后,向所述列车发送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信号,例如向所述列车发送11,代表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充电站中除了包括所述第一充电桩,还包括其他充电桩,例如第二充电桩和/或第三充电桩,所述列车在执行步骤S202时除了向所述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外,也向所述第二充电桩和/或所述第三充电桩发送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在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桩为所述列车进入充电站后最先到达的充电桩。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进入充电站的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充电桩32、第二充电桩33和第三充电桩34中均接收到所述列车发送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若所述列车经过所述第一充电桩32时,所述第一充电桩32的红外扫描模块率先对所述列车的显示屏进行扫描,从而控制降弓,因而所述列车无需再继续行驶进入至所述第二充电桩33进行充电。
但当所述第一充电桩32处于通讯故障状态、充电故障或充电忙碌状态时,需要借助控制中心来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该控制中心既可以与列车进行通讯也可以与充电桩进行通讯,不同于上述车厢通讯模块分别向各个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控制中心准确地与充电桩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即只向其中一个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列车没有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桩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通讯故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中心,以使所述控制中心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目标充电桩,所述目标充电桩包括第一充电桩。所述第一充电桩是处于通讯故障,即无法通过地面通讯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但所述第一充电桩还是可以对所述列车进行充电的。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充电桩之间的通信可以是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即通过IP地址等具有映射关系的通信方式,不受限于地面通讯模块,即使所述第一充电桩的地面通讯模块处于故障状态,依然可以接收到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在该可选实施例中,通过控制中心来进一步保证列车充电控制的可靠性。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状态,比如是否正在向其他列车进行充电,又比如是否损坏了导致不能充电等,所述目标充电桩包括第二充电桩,当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充电故障或充电忙碌状态时,所述控制中心向所述第二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二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所述第二充电桩通过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列车的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二充电桩将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充电桩控制充电弓下降,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二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列车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列车在执行步骤S202之前,判断所述列车的列车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2。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列车的列车速度,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可以是0,也可以是1km/h、1.5km/h等。
S203、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具体的,所述列车执行步骤S202后,所述充电桩,例如第一充电桩或第二充电桩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示例性的,可以对所述红外扫描模块的工作回路连通,比如在工作回路中串联一个开关管,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情况下,控制该开关管闭合,开启所述红外扫描模块,即所述红外扫描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S204、所述充电桩通过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扫描列车中显示屏的标识码,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
S205、所述充电桩对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控制所述充电弓下降,以与所述列车的受流器建立电连接。
本申请中,列车根据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并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实施本申请,列车通过将基于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的标识码显示在显示屏中,并将该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第一充电桩,而第一充电桩使用红外扫描模块对显示屏中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当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时,列车上的受流器才与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充电桩与列车之间准确地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桩中设置有充电接触器,所述充电接触器用于控制所述列车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所述第一充电桩在接收到充电停止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充电接触器断开,所述充电回路断开,控制所述充电弓上升,即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的充电弓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停止指令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时由所述列车或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可以是100%、90%或80%等,各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对应的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可以不一样,即各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停止充电的电量不一样,各个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各个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各自的消耗速度来确定。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列车设置有充电开关;所述充电停止指令为所述充电开关断开时,由所述列车或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设于列车,如图4所示,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40包括:
生成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所述生成模块400,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
显示模块401,用于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
发送模块402,用于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40还包括确定模块403;
所述确定模块403,用于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桩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通讯故障状态,
所述发送模块4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以使所述控制中心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目标充电桩,所述目标充电桩包括所述第一充电桩。
在另一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充电桩还包括第二充电桩;
当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充电故障或充电忙碌状态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还用于触发所述第二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三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二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二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列车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40还包括判断模块404,用于判断所述列车的列车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是,所述发送模块402则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列车包括至少两节车厢,所述至少两节车厢包括n个车厢动力电池,n为正整数;
所述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40还包括获取模块405,用于获取各个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所述确定模块403将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车厢动力电池作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列车还设置有充电开关;
所述判断模块404,还用于判断所述充电开关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是,所述生成模块400则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桩中设置有充电接触器,所述充电接触器用于控制所述列车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
所述发送模块402,用于向所述第一充电桩发送充电停止指令,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接触器断开,所述充电回路断开,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的充电弓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列车充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设于充电桩,如图5所示,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50包括:
开启模块50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为列车或控制中心发送的;
获取模块501,用于通过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扫描列车中显示屏的标识码,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
比较模块502,用于对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
控制模块503,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充电弓下降,以与所述列车的受流器建立电连接。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桩中设置有充电接触器,所述充电接触器用于控制所述列车与所述充电桩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
该列车充电控制装置50还包括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充电停止指令;
在所述接收模块504接收到充电停止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503控制所述充电接触器断开,所述充电回路断开,控制所述充电弓上升。
例如,所述充电停止指令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大于第二预设电量阈值时由所述列车或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
又例如,所述列车设置有充电开关;所述充电停止指令为所述充电开关断开时,由所述列车或所述控制中心发送的。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如图6所示,该列车60包括至少两节车厢,例如第一节车厢600a、第二节车厢600b和/或第三节车厢600c等;该列车60还包括n个车厢动力电池例如第一车厢动力电池601a、第二车厢动力电池601b和/或第三车厢动力电池601c,该列车60还包括收发器602、处理器603和存储器604,其中:
车厢与车厢动力电池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比如一节车厢均设置有车厢动力电池;车厢与车厢动力电池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比如说多节车厢共用一个车厢动力电池,上述收发器、处理器和/或存储器与车厢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对一关系,比如一节车厢均设置有收发器、处理器和/或存储器;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说多节车厢共用一个收发器、处理器和/或存储器。
所述收发器602,用于发送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处理器60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04中可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存储如无线网络用户以及密码等。
所述处理器603,用于执行自身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前文所述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具体实现中,上述列车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1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列车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图1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充电桩70包括红外扫描模块700、充电弓701、收发器702、处理器703和存储器704,其中:
所述红外扫描模块700与所述充电弓701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比如一个充电弓701设置一个红外扫描模块700;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多个充电弓701共用一个红外扫描模块700。
所述收发器702,用于接收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处理器70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704中可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存储如无线网络用户以及密码等。
所述处理器703,用于执行自身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前文所述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具体实现中,上述充电桩可通过其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执行如上述图1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充电桩的实现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图1到图2中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列车,所述列车设置有目标车厢动力电池、受流器以及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生成标识码,并将所述标识码显示在所述显示屏;
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一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充电桩发送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后包括:
若没有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第一充电桩成功接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通讯故障状态,并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以使所述控制中心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目标充电桩,所述目标充电桩包括所述第一充电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充电桩还包括第二充电桩;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充电桩处于充电故障或充电忙碌状态时,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还用于触发所述第二充电桩开启红外扫描模块,并用于与第三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为所述第二充电桩的红外扫描模块扫描所述显示屏中的标识码得到的,在所述第三充电需求信息与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二充电桩中的充电弓建立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
所述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列车的列车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包括至少两节车厢,所述至少两节车厢包括n个车厢动力电池,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前包括:
获取各个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将电池荷电状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车厢动力电池作为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还设置有充电开关;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之前包括:
判断所述充电开关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是,则根据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电池荷电状态值以及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所在车厢的车厢标识,生成所述目标车厢动力电池的第一充电需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桩中设置有充电接触器,所述充电接触器用于控制所述列车与所述第一充电桩之间充电回路的通断;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充电桩发送充电停止指令,触发所述第一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接触器断开,所述充电回路断开,所述受流器与所述第一充电桩的充电弓之间的电连接断开。
8.一种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充电桩,所述充电桩设置有红外扫描模块和充电弓,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为列车或控制中心发送的;
通过所述红外扫描模块扫描列车中显示屏的标识码,得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
对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充电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充电需求信息相同,控制所述充电弓下降,以与所述列车的受流器建立电连接。
9.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包括至少两节车厢、n个车厢动力电池、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其中n为正整数。
10.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红外扫描模块、充电弓、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53826.0A 2020-07-30 2020-07-30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Active CN114056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826.0A CN114056171B (zh) 2020-07-30 2020-07-30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3826.0A CN114056171B (zh) 2020-07-30 2020-07-30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171A true CN114056171A (zh) 2022-02-18
CN114056171B CN114056171B (zh) 2023-05-09

Family

ID=8022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3826.0A Active CN114056171B (zh) 2020-07-30 2020-07-30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61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66047A1 (en) * 2011-10-10 2014-09-18 Abb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charging the battery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and device for use in the system and method
CN105205919A (zh) * 2015-08-25 2015-12-30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用于电动车充电的结算系统
CN106355940A (zh) * 2016-09-23 2017-01-25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一种车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141046A (zh) * 2015-09-01 2018-06-08 株式会社东芝 充电系统及充电装置
CN110871706A (zh) * 2019-11-25 2020-03-1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基于能源互联网寻找充电目的地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66047A1 (en) * 2011-10-10 2014-09-18 Abb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charging the battery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and device for use in the system and method
CN105205919A (zh) * 2015-08-25 2015-12-30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用于电动车充电的结算系统
CN108141046A (zh) * 2015-09-01 2018-06-08 株式会社东芝 充电系统及充电装置
CN106355940A (zh) * 2016-09-23 2017-01-25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一种车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871706A (zh) * 2019-11-25 2020-03-1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基于能源互联网寻找充电目的地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6171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1145B2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server,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US1170197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otor-driven movable body, and discharge control method
KR101542641B1 (ko)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충전 방법
KR102645040B1 (ko) 이동식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영 방법
US20200202717A1 (en) Server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method
CN112566810A (zh) 车辆电源系统以及车辆调配系统
CN106627192A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US10829001B2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server and vehicle
US20190130661A1 (en) Server and information providing system
CN10814628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
US20190170526A1 (en) Power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13442750A (zh) 一种充电口盖的控制方法、充电桩、车辆、介质及设备
EP2685585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apparatus for charging battery
CN114056171B (zh)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列车及充电桩
US11872900B2 (en)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vehicle
KR101777768B1 (ko)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산업용 전동차의 배터리 상태 감지 방법
US20200164762A1 (en) Method of Achieving an Optimal Operating Point in Battery Swapping Process
JP2021175257A (ja)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電力システム
US20240166084A1 (en) Serv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Battery Information
CN113829935B (zh) 列车充电控制方法、设备及列车
CN214450371U (zh) 直流充电桩并机充电系统
CN109177810A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389699A (zh) 行车数据上传方法、上传系统、充电装置和车辆
CN112637253B (zh) 车辆控制器刷新方法、服务器、网关、车载充电器和车辆
KR102391606B1 (ko) 딥러닝 및 IoT 기반의 효율적인 에너지 재활용 기능을 구비한 전기자동차 긴급 충전 서비스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