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5592A -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5592A
CN114045592A CN202111407295.0A CN202111407295A CN114045592A CN 114045592 A CN114045592 A CN 114045592A CN 202111407295 A CN202111407295 A CN 202111407295A CN 114045592 A CN114045592 A CN 114045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rough
auxiliary
slub
sp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72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45592B (zh
Inventor
朱道武
薛元
彭旭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Xiake Colorless Textile Co ltd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Xiake Colorless Textile Co ltd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Xiake Colorless Textile Co ltd,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uzhou Xiake Colorless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72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5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5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5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45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5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4Yarns or threads having slubs, knops, spirals, loops, tufts, or other irregular or decorative effects, i.e. effect ya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选择彼此线密度、以及纤维所对应长度、卷曲度、沸水收缩率均不相同的两种粗纱,构成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在主体粗纱保持连续喂入方式的同时,针对辅助粗纱,设计粗节实施周期、细节实施周期、基纱实施周期三种工作方式,获得既有粗节形成竹节、也有细节形成镂空等效果的纺织面料,同时通过对纱线及织物进行热处理,进一步提升了竹节纱的立体感,进一步增强面料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并且进一步缩小粗节和细节的长度,以及能够将竹节倍率范围扩大到1‑5,此外,设计调控纺纱装置中锭子与前罗拉速度的协同变化,保持竹节纱纺制过程中捻系数恒定,使得所获竹节纱松紧度适中。

Description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属于纺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节纱是在纱线长度方向具有粗细变化的特种纱线。纺纱时通过控制成型纱线上线密度和捻度的时序化分布进行竹节纱的纺制,并且进一步通过纱线上随机分布的竹节在织物上形成变化的纹理,通过织物风格、手感的丰富变化为面料创新提供有效手段。
竹节纱的纺制,通常用对主体粗纱的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形成竹节纱的基纱,对辅助粗纱的断续式喂入与断续式牵伸形成竹节纱的粗节,具体纺纱模式主要有两种,
第第一种模式是利用两根粗纱,通过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装置,其中一根粗纱在某通道中进行断续式喂入和断续式牵伸使其成为不连续的粗节须条;另一根粗纱在另一个通道中进行连续喂入与恒定牵伸使其形成竹节纱的基纱部分,在某时段粗节须条与基纱须条在中罗拉汇合后再进行恒定牵伸和再加捻,形成竹节纱的粗节部分。
第二种模式是利用三根粗纱的三通道二级异步牵伸方式来实现,其中,在第一级牵伸区中,有两根(或一根)粗纱在各自通道以各自独立的时序化规律进行断续式喂入和断续式牵伸,使其成为两根(或一根)不连续的粗节须条;另一根(或两根)粗纱在各自的通道中进行连续喂入与恒定牵伸,使其成为连续的基纱须条。在进行第二级牵伸时,由于粗节须条的不连续性,某个时段只有基纱须条进入第二级牵伸区进行牵伸,然后经加捻形成竹节纱的基纱;在另外某个时段,粗节须条与基纱须条汇合进入第二级牵伸区进行牵伸,然后经加捻形成竹节纱的粗节。
上述两种模式,都是在纺纱阶段通过断续式喂入辅助粗纱的方式(辅助粗纱停顿时间长、喂入时间短)改变辅助粗纱的分布规律,再将其与主体粗纱的须条汇合,然后再对汇合后的须条进行恒定牵伸与加捻,形成沿长度方向具有粗细变化的竹节纱。
但是段彩竹节纱纺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存在如下问题。
1、从段彩竹节纱的粗节长度来看,段彩竹节纱粗节的长度较长、通常粗节长度是纤维品质长度的2倍以上,产品开发中粗节长度需要进一步缩小。
2、从段彩竹节纱的粗细节倍率来看,段彩竹节纱粗细节的倍率较小,通常粗细节倍率小于2.5倍,产品开发中粗细节倍率需要提高到3.5左右。
3、从段彩竹节纱的粗细节分布来看,通过主体粗纱的连续喂入和恒定牵伸形成竹节纱的基纱段,通过对辅助粗纱的断续喂入和断续牵伸,形成竹节纱的粗节段。如何在基纱的基础上形成既有粗节又有细节的竹节纱缺少研究。如果开发既有粗节形成竹节、也有细节形成镂空等效果的纺织面料,可以提升竹节纱的立体感,进一步增强面料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从竹节纱的捻系数分布来看,由于未随同竹节纱线密度的变化来调控加捻锭子的转速与前罗拉线速度之比的变化,导致纺纱时竹节纱粗节部分捻系数过大、细节部分捻系数过小,而在竹节纱成型后捻度重新分布并由粗节向细节转移,使竹节纱出现松紧度不均匀的弊端。
5、由于没有优化配置主体粗纱内的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差异及卷曲弹性的差异,在纱线或者织物热处理过程中,会降低织物表面的竹节凸显效应,降低竹节的立体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采用全新工业设计,能够提升竹节纱的立体感,进一步增强面料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选择彼此线密度、以及纤维所对应长度、卷曲度、沸水收缩率均不相同的两种粗纱,构成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根据竹节纱纺纱过程中辅助粗纱的喂入及牵伸模式,针对辅助粗纱,按如下模式,获得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粗节实施周期、细节实施周期、基纱实施周期,然后进入步骤C;
粗节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一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断续式喂入与断续式牵伸、对应停喂时长大于喂入时长要求的粗节实施周期;
细节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二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断续式停喂与断续式停牵、对应喂入时长大于停喂时长要求的细节实施周期;
基纱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三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停止喂入与停止牵伸要求的基纱实施周期;
步骤C.根据单个周期内粗节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细节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基纱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以及各粗节实施周期、各细节实施周期、各基纱实施周期之间的预设排序,组合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然后进入步骤D;
步骤D.基于纺纱装置中各通道纱线喂入动作与牵伸动作的同步执行,以主体粗纱保持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方式,同时辅助粗纱按其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中的喂入与停喂方式,应用纺纱装置,针对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进行实施,由主体粗纱纺出基纱,由辅助粗纱纺出基纱上的粗节与细节,获得竹节纱,然后进入步骤E;
步骤E.在对竹节纱进行热处理时,利用主体粗纱内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差异、以及卷曲弹性的差异,进一步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D中,基于纺纱装置中各通道纱线喂入动作与牵伸动作的同步执行,以主体粗纱保持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方式,同时辅助粗纱按其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中的短暂喂入短暂牵伸与短暂停喂短暂停牵的方式,应用纺纱装置,并调控纺纱装置中锭子与前罗拉速度的协同变化,以竹节纱纺制过程中捻系数恒定,针对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进行实施,由主体粗纱纺出基纱,由辅助粗纱纺出基纱上的粗节与细节,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粗节实施周期获得中,辅助粗纱所对应停喂时长大于喂入时长的5倍;所述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细节实施周期获得中,辅助粗纱所对应喂入时长大于停喂时长的5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粗纱的线密度是所述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之比大于1.2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纺纱装置为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则基于步骤A所选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按步骤B至步骤C中所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以一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应用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执行步骤D,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一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中,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纺纱装置为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则基于步骤A所选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按步骤B至步骤C中所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以一根主体粗纱、两根辅助粗纱,或者两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应用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执行步骤D,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一根主体粗纱、两根辅助粗纱中,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两根辅助粗纱彼此相同,各根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各根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两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中,两根主体粗纱彼此相同,各根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各根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竹节纱或者竹节纱织物,在热处理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主体粗纱内的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在热处理条件下的沸水收缩率差异及卷曲弹性的差异,通过热处理进一步使成型粗节的长度缩短20%、竹节倍率提升15%,使成型细节的长度伸长20%、竹节倍率提升15%,提升竹节在织物表面的凸显效应,提升竹节纱的立体感。
与上述相对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的高立体感竹节纱,具有明显的竹节纱立体感,以及具有强有力的面料表达力和感染力。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的高立体感竹节纱,包括基纱段、以及基纱段上的粗节段与细节段;其中,基纱段长度占比大于70%,粗节段长度占比小于15%,细节段长度占比小于15%,粗节段包括分布于基纱段上最小长度为8mm、线密度为基纱线密度120%-400%的各个粗节,细节段包括分布于基纱段上最小长度为8mm、线密度为基纱线密度40%-60%的各个细节;并且高立体感竹节纱的竹节倍率变化范围为1-5。
本发明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选择彼此线密度、以及纤维所对应长度、卷曲度、沸水收缩率均不相同的两种粗纱,构成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在主体粗纱保持连续喂入方式的同时,针对辅助粗纱,设计三种工作方式,即对应于粗节的粗节实施周期、对应于细节的细节实施周期、以及无粗节与细节的基纱实施周期,由此进行纺纱,获得既有粗节形成竹节、也有细节形成镂空等效果的纺织面料,同时通过对纱线及织物进行热处理,进一步提升了竹节纱的立体感,进一步增强面料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并且进一步缩小粗节和细节的长度,以及能够将竹节倍率范围扩大到1-5,此外,设计调控纺纱装置中锭子与前罗拉速度的协同变化,保持竹节纱纺制过程中捻系数恒定,能够避免纺制粗节时捻系数过大,纺制基纱和细节时捻系数过小,由此导致竹节纱出现松紧度不均匀的弊端,使得所获竹节纱松紧度适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设计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实际应用当中,如图1所示,具体设计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A.选择彼此线密度、以及纤维所对应长度、卷曲度、沸水收缩率均不相同的两种粗纱,构成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然后进入步骤B。实际应用中,关于线密度的选择,诸如设计选择辅助粗纱的线密度是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之比大于1.1倍,可以使得竹节纱的竹节倍率从原有的1-2.5倍扩大至1-5倍。
步骤B.根据竹节纱纺纱过程中辅助粗纱的喂入及牵伸模式,针对辅助粗纱,按如下模式,获得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粗节实施周期、细节实施周期、基纱实施周期,然后进入步骤C。
1)粗节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一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断续喂入、断续牵伸,对应停喂时长大于喂入时长要求的粗节实施周期,具体可以设计辅助粗纱所对应停喂时长大于喂入时长的5倍。
2)细节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二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断续停喂、断续停牵,对应喂入时长大于停喂时长要求的细节实施周期,具体可以设计辅助粗纱所对应喂入时长大于停喂时长的5倍。
3)基纱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三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满足辅助粗纱停止喂入要求的基纱实施周期。
步骤C.根据单个周期内粗节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细节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基纱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以及各粗节实施周期、各细节实施周期、各基纱实施周期之间的预设排序,组合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然后进入步骤D。
步骤D.基于纺纱装置中各通道纱线喂入动作与牵伸动作的同步执行,即各通道伴随粗纱的喂入动作,同步进行牵伸动作,以主体粗纱保持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方式,同时辅助粗纱按其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中的喂入与停喂方式,应用纺纱装置,并调控纺纱装置中锭子与前罗拉速度的协同变化,以竹节纱纺制过程中捻系数恒定,针对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进行实施,由主体粗纱纺出基纱,由辅助粗纱纺出基纱上的粗节与细节,获得竹节纱,然后进入步骤E。
步骤E.在对竹节纱进行热处理时,利用主体粗纱内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差异、以及卷曲弹性的差异,进一步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实际应用当中,棉织物对应的热处理:110℃-125℃,毛织物对应的热处理:120℃-155℃,化纤织物对应的热处理:165℃-185℃;应用中,基于优化配置主体粗纱内的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差异、以及卷曲弹性的差异,经过热处理过程,进一步使成型粗节的长度缩短20%、竹节倍率提升15%,使成型细节的长度伸长20%、竹节倍率提升15%,避免热处理过程会凸显竹节效应的不利影响,进而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将上述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应用于实际当中,诸如采用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则基于步骤A所选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按步骤B至步骤C中所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以一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应用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执行步骤D、以及步骤E,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具体的实施中,如下表1所示,基于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一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中,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表1
Figure BDA0003373185330000061
将上述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应用于实际当中,还诸如采用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则基于步骤A所选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按步骤B至步骤C中所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以一根主体粗纱、两根辅助粗纱,或者两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应用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执行步骤D、以及步骤E,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具体的实施中,基于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对于一根主体粗纱、两根辅助粗纱的应用,如下表2所示,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两根辅助粗纱彼此相同,各根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各根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表2
Figure BDA0003373185330000071
基于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对于两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的应用,如下表3所示,两根主体粗纱彼此相同,各根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左右、卷曲度5%左右、沸水收缩率6%-8%左右,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左右、卷曲度15%左右、沸水收缩率25%-45%左右,各根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左右,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左右。
表3
Figure BDA0003373185330000072
Figure BDA000337318533000008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包括基纱段、以及基纱段上的粗节段与细节段;其中,基纱段长度占比大于70%,粗节段长度占比小于15%,细节段长度占比小于15%,粗节段包括分布于基纱段上最小长度为8mm、线密度为基纱线密度120%-400%的各个粗节,细节段包括分布于基纱段上最小长度为8mm、线密度为基纱线密度40%-60%的各个细节;并且高立体感竹节纱的竹节倍率变化范围为1-5。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选择彼此线密度、以及纤维所对应长度、卷曲度、沸水收缩率均不相同的两种粗纱,构成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在主体粗纱保持连续喂入方式的同时,针对辅助粗纱,设计三种工作方式,即对应于粗节的粗节实施周期、对应于细节的细节实施周期、以及无粗节与细节的基纱实施周期,由此进行纺纱,获得既有粗节形成竹节、也有细节形成镂空等效果的纺织面料,同时通过对纱线及织物进行热处理,进一步提升了竹节纱的立体感,进一步增强面料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并且进一步缩小粗节和细节的长度,以及能够将竹节倍率范围扩大到1-5,此外,设计调控纺纱装置中锭子与前罗拉速度的协同变化,保持竹节纱纺制过程中捻系数恒定,能够避免纺制粗节时捻系数过大,纺制基纱和细节时捻系数过小,由此导致竹节纱出现松紧度不均匀的弊端,使得所获竹节纱松紧度适中。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在热处理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主体粗纱内的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在热处理条件下的沸水收缩率差异及卷曲弹性的差异,通过热处理进一步使成型粗节的长度缩短20%、竹节倍率提升15%,使成型细节的长度伸长20%、竹节倍率提升15%,提升竹节在织物表面的凸显效应,提升竹节纱的立体感。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 选择彼此线密度、以及纤维所对应长度、卷曲度、沸水收缩率均不相同的两种粗纱,构成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 根据竹节纱纺纱过程中辅助粗纱的喂入及牵伸模式,针对辅助粗纱,按如下模式,获得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粗节实施周期、细节实施周期、基纱实施周期,然后进入步骤C;
粗节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一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断续式喂入与断续式牵伸、对应停喂时长大于喂入时长要求的粗节实施周期;
细节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二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断续式停喂与断续式停牵、对应喂入时长大于停喂时长要求的细节实施周期;
基纱实施周期:根据预设第三周期时长,构建主体粗纱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且辅助粗纱满足停止喂入与停止牵伸要求的基纱实施周期;
步骤C. 根据单个周期内粗节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细节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基纱实施周期的预设数量,以及各粗节实施周期、各细节实施周期、各基纱实施周期之间的预设排序,组合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然后进入步骤D;
步骤D. 基于纺纱装置中各通道纱线喂入动作与牵伸动作的同步执行,以主体粗纱保持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方式,同时辅助粗纱按其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中的喂入与停喂方式,应用纺纱装置,针对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进行实施,由主体粗纱纺出基纱,由辅助粗纱纺出基纱上的粗节与细节,获得竹节纱,然后进入步骤E;
步骤E. 在对竹节纱进行热处理时,利用主体粗纱内纤维与辅助粗纱内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差异、以及卷曲弹性的差异,进一步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基于纺纱装置中各通道纱线喂入动作与牵伸动作的同步执行,以主体粗纱保持恒定喂入与恒定牵伸方式,同时辅助粗纱按其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中的喂入与停喂方式,应用纺纱装置,并调控纺纱装置中锭子与前罗拉速度的协同变化,以竹节纱纺制过程中捻系数恒定,针对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进行实施,由主体粗纱纺出基纱,由辅助粗纱纺出基纱上的粗节与细节,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粗节实施周期获得中,辅助粗纱所对应停喂时长大于喂入时长的5倍;所述辅助粗纱所对应的细节实施周期获得中,辅助粗纱所对应喂入时长大于停喂时长的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与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之比大于1.1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装置为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则基于步骤A所选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按步骤B至步骤C中所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以一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应用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执行步骤D,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一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中,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装置为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则基于步骤A所选主体粗纱与辅助粗纱,按步骤B至步骤C中所构建辅助粗纱实施周期,以一根主体粗纱、两根辅助粗纱,或者两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应用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执行步骤D,获得高立体感竹节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一根主体粗纱、两根辅助粗纱中,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两根辅助粗纱彼此相同,各根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各根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道异步二级牵伸纺纱装置,应用的两根主体粗纱、一根辅助粗纱中,两根主体粗纱彼此相同,各根主体粗纱中纤维的长度38mm、卷曲度5%、沸水收缩率6%-8%,辅助粗纱中纤维的长度16mm、卷曲度15%、沸水收缩率25%-45%,各根主体粗纱的线密度为35g/m,辅助粗纱的线密度为60g/m。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的高立体感竹节纱,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纱段、以及基纱段上的粗节段与细节段;其中,基纱段长度占比大于70%,粗节段长度占比小于15%,细节段长度占比小于15%,粗节段包括分布于基纱段上最小长度为8mm、线密度为基纱线密度120%-400%的各个粗节,细节段包括分布于基纱段上最小长度为8mm、线密度为基纱线密度40%-60%的各个细节;并且高立体感竹节纱的竹节倍率变化范围为1-5。
CN202111407295.0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Active CN114045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7295.0A CN114045592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7295.0A CN114045592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5592A true CN114045592A (zh) 2022-02-15
CN114045592B CN114045592B (zh) 2023-02-28

Family

ID=8021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7295.0A Active CN114045592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559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686A (en) * 1955-12-23 1960-07-20 Du Pont Wet spinning process and product therefrom
CN102051716A (zh) * 2010-12-28 2011-05-11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CN102618981A (zh) * 2012-02-11 2012-08-01 东华大学 用于断续复合纺纱的扭力释放间歇喂纱装置、方法与用途
CN202415813U (zh) * 2011-12-15 2012-09-05 江苏伊思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竹节纱
CN104746197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段彩竹节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686A (en) * 1955-12-23 1960-07-20 Du Pont Wet spinning process and product therefrom
CN102051716A (zh) * 2010-12-28 2011-05-11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CN202415813U (zh) * 2011-12-15 2012-09-05 江苏伊思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竹节纱
CN102618981A (zh) * 2012-02-11 2012-08-01 东华大学 用于断续复合纺纱的扭力释放间歇喂纱装置、方法与用途
CN104746197A (zh) * 2013-12-31 2015-07-01 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段彩竹节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5592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9111A (zh) 三通道异步牵伸集束纺纱装置、色纺纱三基色混色效果调控方法及混色段彩纱
CN102995199A (zh) 一种双组份弹力氨纶包芯纱线的加工方法
CN102212915A (zh)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CN206070071U (zh) 三通道异步牵伸集束纺纱装置
CN204198955U (zh) 一种生产多色段彩纱的并条机
WO2016155163A1 (zh) 四组份异步牵伸动态配置纱线线密度和混纺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35983B (zh) 三通道交变牵伸缠捻包覆环锭花式纱线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1760833A (zh) 赛络纺氨纶包芯粒子竹节纱
CN103147202B (zh) 一种双色竹节复合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45592B (zh) 一种高立体感竹节纱纺纱方法及高立体感竹节纱
CN206070082U (zh) 二通道异步牵伸集束纺纱装置
CN202116772U (zh) 竹节纱
CN209178571U (zh) 一种强弱捻花式纱线
CN101760830A (zh) 氨纶包芯粒子竹节纱
CN108330577A (zh) 一种半精纺段彩羊绒纤维制品的织造方法
CN104328557A (zh) 一种连续正反捻网络复合pa66膨体纱及其生产工艺
JPS60110930A (ja) 特殊意匠糸の製法
CN109811445B (zh) 一种竹节纱及其生产方法
JP3334081B2 (ja) 複合糸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複合糸
CN205556924U (zh) 一种段彩纱生产装置
CN110541216A (zh) 一种段彩股线细纱机、段彩股线、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202440605U (zh) 一种赛络纺锦纶长丝包芯粒子竹节纱
CN112725968B (zh) 一种棉麻竹节花式纱的纺纱方法
JPS6375124A (ja) ブレンド糸の製造装置
CN109355784A (zh) 一种多丽提花面料的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