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4099B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24099B
CN114024099B CN202111252287.3A CN202111252287A CN114024099B CN 114024099 B CN114024099 B CN 114024099B CN 202111252287 A CN202111252287 A CN 202111252287A CN 114024099 B CN114024099 B CN 114024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xafluoropropylene
lithium
active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22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24099A (zh
Inventor
张祖来
母英迪
李素丽
赵君义
李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22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24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24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0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488 priority patent/WO202307210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24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24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所述隔膜包括基材、耐热层和涂胶层,所述耐热层相对设置于基材的两面,涂胶层设置于耐热层上;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所述非水有机溶剂至少包括丙酸乙酯;所述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与涂胶层的粘接剂中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六氟丙烯的质量占比的比值为0.2~60。本发明通过隔膜与电解液的协同作用,并在正负极材料组合下联用后制备得到的电池,在有效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电池的循环膨胀、减少CEI膜的破坏和重组,提高正极材料在高温高电压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锂离子电池能够具有长循环寿命。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当电池使用时间较长后,电池会出现厚度膨胀增加等问题,进而容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起火甚至爆炸。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电池循环时间的增加,隔膜与极片之间界面变差,而导致隔膜与极片之间界面变差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隔膜的粘接力下降。
基于此现状,急需开发具有长循环寿命低膨胀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例如通过增加隔膜粘接的稳定性,使隔膜与极片之间的粘接力不会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而衰减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隔膜与极片之间的粘接力衰减严重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其兼具高电压、长循环寿命和低膨胀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
所述隔膜包括基材、耐热层和涂胶层,所述耐热层相对设置于基材的两面,涂胶层设置于耐热层上;所述涂胶层包括粘接剂,所述粘接剂包括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
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其中所述非水有机溶剂至少包括丙酸乙酯;
所述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与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六氟丙烯(HFP)的质量占比的比值为0.2~60。
根据本发明,所述涂胶层与正负极之间的粘接力在电池循环前100周的变化率在10%以内。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与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六氟丙烯(HFP)的质量占比的比值为0.5~35,示例性为0.26、0.5、1、2.4、5.8、9.2、11.3、13.7、15、20、30、35、36.7、40、50、60或者是上述点值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例如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偏氟乙烯(PVDF)的数均分子量在50万~200万,示例性为50万、60万、70万、80万、100万、200万或者是上述点值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HFP的质量占比为1wt.%~25wt.%,优选为1.5wt.%~15wt.%,示例性为1wt.%、1.5wt.%、2wt.%、2.5wt.%、3wt.%、3.5wt.%、5wt.%、6.5wt.%、9wt.%、10wt.%、15wt.%、20wt.%、23wt.%、25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添加量为非水电解液总质量(即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的5~60wt.%;优选为10~40wt.%,示例性为5wt.%、6wt.%、10wt.%、12wt.%、15wt.%、20wt.%、22wt.%、23wt.%、25wt.%、30wt.%、34wt.%、35wt.%、38wt.%、40wt.%、48wt.%、50wt.%、55wt.%、60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还可以包括添加剂。例如,所述添加剂选自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硼酸酯、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1,3-丙烯磺酸内酯、亚硫酸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磷酸锂和乙烯基碳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添加剂的添加量占非水电解液总质量的0~10wt.%,示例性为0wt.%、1wt.%、2wt.%、5wt.%、8wt.%、10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非水有机溶剂还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丙酸丙酯(PP)和乙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述非水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和丙酸丙酯(PP)。示例性地,所述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丙酸丙酯(PP)的质量比为2:(1~2):2,例如为2:1.5:2。
根据本发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还包括锂盐。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盐选自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和六氟磷酸锂(LiPF6)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六氟磷酸锂(LiPF6)。
根据本发明,所述锂盐的添加量为非水电解液总质量的13~20wt.%,示例性为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20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耐热层包括陶瓷和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耐热层中,陶瓷的占比为20~99wt.%,示例性为20wt.%、30wt.%、40wt.%、60wt.%、80wt.%、90wt.%、95wt.%、99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耐热层中,粘结剂的占比为1~80wt.%,示例性为1wt.%、5wt.%、10wt.%、20wt.%、30wt.%、50wt.%、60wt.%、80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陶瓷选自氧化铝、勃姆石、氧化镁、氮化硼和氢氧化镁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耐热层中的粘结剂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例如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涂胶层的厚度为0.5~2μm,示例性为0.5μm、1μm、2μm。
根据本发明,所述耐热层和涂胶层所采用的溶剂选自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环己烷、甲醇、乙醇、异丙醇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池例如为锂离子电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一侧或两侧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混合质量比为98:1.0:1.0。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LiCoO2)或经过Al、Mg、Mn、Cr、Ti、Zr中两种或多种元素掺杂包覆处理的钴酸锂(LiCoO2),所述经过Al、Mg、Mn、Cr、Ti、Zr中两种或多种元素掺杂包覆处理的钴酸锂的化学式为LixCo1-y1-y2-y3-y4Ay1By2Cy3Dy4O2;0.95≤x≤1.05,0.01≤y1≤0.1,0.01≤y2≤0.1,0≤y3≤0.1,0≤y4≤0.1,A、B、C、D选自Al、Mg、Mn、Cr、Ti、Zr中两种或多种元素。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导电剂选自乙炔黑。
根据本发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粘结剂选自聚偏氟乙烯(PVDF)。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一侧或两侧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选自石墨。
根据本发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还任选地含有SiOx/C或Si/C,其中0<x<2。例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还含有1~15wt.%SiOx/C或Si/C,示例性为1wt.%、2wt.%、5wt.%、8wt.%、10wt.%、12wt.%、15wt.%或者是前述两两数值组成的范围内的任一点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在4.45V及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通过隔膜与电解液的协同作用,并在正负极材料组合下联用后制备得到的电池,在有效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电池的循环膨胀。
(2)本发明的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通过将非水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与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HFP的质量占比的比值控制在0.2~60范围之间,其中:丙酸乙酯非水有机溶剂对于隔膜中PVDF具有较强的溶胀效果,通过丙酸乙酯非水有机溶剂与HFP的协同作用可对隔膜溶胀起到加强的效果。基于此,本发明通过控制丙酸乙酯和HFP的含量比,不仅可以提升隔膜与正负极片的粘结力,保证了隔膜涂层与正负极之间的粘接力在电池循环前100周的变化率在10%以内,还能使电池正负极拥有更好的界面,以降低循环膨胀,进而减少CEI膜的破坏和重组,从而提高正极材料在高温高电压下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对比例1-2和实施例1-8
对比例1-2和实施例1-8的锂离子电池均按照下述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区别仅在于隔膜和电解液的选择不同,具体区别如表1所示。
(1)正极片制备
将正极活性物质LiCoO2、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剂乙炔黑按照重量比98:1.0:1.0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直至混合体系成均一流动性的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厚度为10μm的铝箔上;将上述涂覆好的铝箔在5段不同温度梯度的烘箱烘烤后,再将其在120℃的烘箱干燥8h,然后经过辊压、分切得到所需的正极片。
(2)负极片制备
将质量占比为97%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质量占比为0.1%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导电剂、质量占比为0.8%的导电炭黑(SP)导电剂、质量占比为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及质量占比为1.1%的丁苯橡胶(SBR)粘结剂以湿法工艺制成浆料,涂覆于负极集流体厚度6μm铜箔的表面,经烘干(温度:85℃,时间:5h)、辊压和模切得到负极片。
(3)非水电解液制备
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水分<10ppm,氧分<1ppm)中,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丙酸丙酯(PP)以2:1.5:2质量比混合均匀,在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基于非水电解液总质量14wt.%的LiPF6、基于非水电解液总质量5~60wt.%的丙酸乙酯(丙酸乙酯的具体用量如表1所示),搅拌均匀得到非水电解液。
(4)隔膜的制备
在厚度为5μm的聚乙烯基材的双面各涂覆一层厚度为2μm的氧化铝陶瓷,然后将PVDF-HFP与DMAC按照6%固含量的比例在1500rpm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20min,得到浆料L,将浆料L均匀涂覆在氧化铝陶瓷表面,过水烘干后得到双面各1μm的涂胶层,聚偏氟乙烯(PVDF)-六氟丙烯(HFP)共聚物中六氟丙烯(HFP)的质量占比和聚偏氟乙烯(PVDF)的分子量详见表1。
(5)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将上述准备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通过卷绕得到未注液的裸电池;将裸电池置于外包装箔中,将上述制备好的电解液注入到干燥后的裸电池中,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二封、分选等工序,获得所需的锂离子电池。
表1对比例1-2和实施例1-8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
对上述对比例和实施例所得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相关说明如下:
25℃循环实验: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电池置于(25±2)℃环境中,静置2-3h,待电池本体达到(25±2)℃时,电池按照1C恒流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电池充满电后搁置5min,再以1C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3.0V,记录前3次循环的最高放电容量为初始容量Q,当循环次数达到1000次时,记录电池最后一次的放电容量Q1;记录电芯初始厚度T,当循环至1000次的厚度记为T1,记录结果如表2。
其中用到的计算公式如下:容量保持率(%)=Q1/Q×100%;厚度变化率(%)=(T1-T)/T×100%。
隔膜涂胶层与负极之间粘接力的测量方法:
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电池置于(25±2)℃环境中,静置2-3h,待电池本体达到(25±2)℃时,将电池按照0.7C恒流充电,截止电流为0.05C,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电流≤截止电流,停止充电搁置5min,将充满电的电池进行解剖,沿着极耳方向选择长30mm*15mm宽的隔膜与负极整体样品,将隔膜与负极呈180度夹角在万能拉伸机上以100mm/min的速度、测试位移为50mm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记为隔膜与负极之间的粘接力N(单位N/m),新鲜电池测试的粘接力为N1(单位N/m),循环100次电池测试的粘接力为N2(单位N/m);
其中用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隔膜涂胶层与负极之间粘接力的变化率(%)=(N1-N2)/N1×100%
表2对比例1-2和实施例1-8所得电池实验测试结果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隔膜与电解液的协同作用,并在正负极材料组合下联用后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有效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的同时还能降低电池的循环膨胀。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
所述隔膜包括基材、耐热层和涂胶层,所述耐热层相对设置于基材的两面,涂胶层设置于耐热层上;所述涂胶层包括粘接剂,所述粘接剂包括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
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其中所述非水有机溶剂至少包括丙酸乙酯;
所述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与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六氟丙烯(HFP)的质量占比的比值为0.2~60;
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所述聚偏氟乙烯(PVDF)的数均分子量在50万~200万;
所述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HFP的质量占比为1wt.%~25wt.%;
所述丙酸乙酯的添加量为非水电解液总质量的5~60wt.%;
所述涂胶层与正负极之间的粘接力在电池循环前100周的变化率在10%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丙酸乙酯的质量百分含量与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中HFP的质量占比的比值为0.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包括添加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选自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硼酸酯、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1,3-丙烯磺酸内酯、亚硫酸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磷酸锂和乙烯基碳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添加剂的添加量占非水电解液总质量的0~10wt%。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有机溶剂还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丙酸丙酯(PP)和乙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液中还包括锂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选自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和六氟磷酸锂(LiPF6)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锂盐的添加量为非水电解液总质量的13~20 wt.%。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层包括陶瓷和粘结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层中,陶瓷的占比为20~99wt.%;
和/或,所述耐热层中,粘结剂的占比为1~80wt.%;
和/或,所述陶瓷选自氧化铝、勃姆石、氧化镁、氮化硼和氢氧化镁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和/或,所述耐热层中的粘结剂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和/或,所述涂胶层的厚度为0.5~2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一侧或两侧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钴酸锂或经过Al、Mg、Mn、Cr、Ti、Zr中两种或多种元素掺杂包覆处理的钴酸锂,所述经过Al、Mg、Mn、Cr、Ti、Zr中两种或多种元素掺杂包覆处理的钴酸锂的化学式为LixCo1-y1-y2-y3-y4Ay1By2Cy3Dy4O2;0.95≤x≤1.05,0.01≤y1≤0.1,0.01≤y2≤0.1,0≤y3≤0.1,0≤y4≤0.1,A、B、C、D选自Al、Mg、Mn、Cr、Ti、Zr中两种或多种元素;
和/或,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一侧或两侧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活性物质选自石墨;
和/或,所述负极活性物质还任选地含有SiOx/C或Si/C,其中0<x<2。
CN202111252287.3A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电池 Active CN114024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2287.3A CN114024099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电池
PCT/CN2022/127488 WO2023072108A1 (zh) 2021-10-25 2022-10-25 一种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2287.3A CN114024099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099A CN114024099A (zh) 2022-02-08
CN114024099B true CN114024099B (zh) 2024-04-26

Family

ID=80057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2287.3A Active CN114024099B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24099B (zh)
WO (1) WO20230721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099B (zh) * 2021-10-25 2024-04-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4843706A (zh) * 2022-05-12 2022-08-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002A (zh) * 2011-10-21 2014-06-25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07785522A (zh) * 2016-08-29 2018-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2484A (zh) * 2015-11-11 2018-07-31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08780864A (zh) * 2016-03-03 2018-11-09 苹果公司 用于湿法层合和干法层合电池单元的粘结剂
CN110635133A (zh) * 2019-08-30 2019-12-31 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型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64819A (zh) * 2017-10-26 2020-05-15 株式会社东芝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CN112074969A (zh) * 2018-06-12 2020-12-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含无机涂层的电化学装置用隔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10581A (zh) * 2021-06-07 2021-09-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包括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1799B1 (ko) * 2014-10-22 2021-03-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2470991B1 (ko) * 2015-12-18 2022-11-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11289731B2 (en) * 2018-05-29 2022-03-29 Global Graphene Group, Inc. Fire-resistant lithium battery containing an electrode-protecting layer
CN114024035B (zh) * 2021-10-25 2022-08-1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4024099B (zh) * 2021-10-25 2024-04-2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4024034B (zh) * 2021-10-25 2022-08-3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002A (zh) * 2011-10-21 2014-06-25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08352484A (zh) * 2015-11-11 2018-07-31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08780864A (zh) * 2016-03-03 2018-11-09 苹果公司 用于湿法层合和干法层合电池单元的粘结剂
CN107785522A (zh) * 2016-08-29 2018-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和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64819A (zh) * 2017-10-26 2020-05-15 株式会社东芝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CN112074969A (zh) * 2018-06-12 2020-12-11 株式会社Lg化学 含无机涂层的电化学装置用隔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35133A (zh) * 2019-08-30 2019-12-31 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充型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0581A (zh) * 2021-06-07 2021-09-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包括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FP/C掺杂型PVDF-HFP隔膜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赵虔;李胜虎;陈祥瑞;李安明;王鑫宇;罗畅;郑乔天;吴修龙;肖丹;;化学研究与应用;20200715(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24099A (zh) 2022-02-08
WO2023072108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24034B (zh) 一种电池
WO2022257859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3083148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4024099B (zh) 一种电池
CN114006048B (zh) 一种电池
WO2023093880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23072105A1 (zh) 一种电池
WO2023072110A1 (zh) 一种电池
CN11211749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14937813B (zh) 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4024098B (zh) 一种电池
WO2024007863A1 (zh) 一种隔膜和电池
KR20240017863A (ko) 분리막 및 당해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전지
CN112018446A (zh) 一种适用于硅碳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CN114094187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以及包括该非水电解液的电池
CN109119599B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099377A1 (zh) 一种电解液及包括该电解液的电池
WO2023098646A1 (zh) 一种隔膜和含有该隔膜的电池
CN115312864A (zh) 一种电解液及包括该电解液的电池
CN115295881A (zh) 一种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
CN114142176B (zh) 一种电池
CN11211749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TW201931647A (zh) 負極及包含其之鋰離子電池
CN114031778B (zh) 电极浆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6154283A (zh) 一种电解液及包括该电解液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