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7982B -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7982B
CN113997982B CN202111450322.2A CN202111450322A CN113997982B CN 113997982 B CN113997982 B CN 113997982B CN 202111450322 A CN202111450322 A CN 202111450322A CN 113997982 B CN113997982 B CN 113997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parking area
auxiliary parking
track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03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7982A (zh
Inventor
吴冬华
付善强
王新栋
邸远见
李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03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7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7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7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7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7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e.g. of points, of sig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210/00Vehicle systems
    • B61L2210/04Magnetic elevation vehicles [magle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由此计算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中的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第一分区交界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交界。基于第一路程时间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中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第一运行方向为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二分区的方向。如此,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能够满足磁浮列车的追踪时间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速磁浮列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磁浮是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在高速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辅助停车区可以确保高速磁浮列车在正常情况下连续运行、故障情况下安全停靠。
高速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线路的运量需求和时刻表满足线路上的追踪时间要求。而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会对线路上的追踪时间产生影响。
因此,对辅助停车区的设置时考虑追踪时间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能够满足高速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追踪时间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
根据所述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交界;
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二分区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二追踪起点;
根据所述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所述第二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的交界;
基于所述第二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二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三分区的方向,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的相反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交界;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二分区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二追踪起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所述第二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的交界;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二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三分区的方向,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的相反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
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根据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当前列车从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其中,第一分区交界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交界。基于第一路程时间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再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其中,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中靠近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第一运行方向为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二分区的方向。如此,由于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影响列车追踪时间,因此,在考虑轨道线路的追踪时间要求后,获得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能够满足高速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追踪时间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停车点步进控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的示例性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高速磁浮列车基于无轮轨摩擦、维修量低、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高速磁浮列车的运输能力是其重要的评价指标,而追踪时间是判定运输能力的指标之一。例如,若高速磁浮列车的密度加大,追踪时间缩小,则能够提高线路运输能力。目前,可根据线路的运量需求和时刻表确定满足线路要求的追踪时间。
另外,高速磁浮列车只能在既定的辅助停车区停车。在线路设计阶段,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会对线路上的追踪时间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线路追踪时间要求的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和装置。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图1先对高速磁浮列车采用的停车点步进的运行控制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停车点步进控制的示意图。
高速磁浮列车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会对列车的运行速度进行监控,保证列车处于安全的速度范围内,即控制列车的速度不超过安全制动速度且不低于安全悬浮速度。如图1所示,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速度-路程曲线(即v-s曲线)在当前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之下和下一辅助停车区的安全悬浮速度曲线之上。辅助停车区理论上即为安全制动速度曲线和安全悬浮速度曲线之间的线路轨道区段。
如图1所示,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以当前辅助停车区为运行的目标点,在可以步进的速度范围内,磁浮列车进行停车点步进控制,步进完成后列车以下一辅助停车区为运行的目标点,以此类推,最终到达列车实际运行的终点,从而使得列车持续安全运行。
另外,高速磁浮列车采用双向运行线路运行,当其中一个方向的线路出现故障时,会在另一方向的线路进行反向运行,所以考虑高速磁浮列车双向运行时的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更具实际性。
基于上述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S201-S204:
S201: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
参加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的示例性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假设,轨道线路为车站A和车站B之间的区段。当高速磁悬浮列车从车站A往车站B运行时,该运行方向为第一运行方向。当高速磁悬浮列车从车站B往车站A运行时,该运行方向为第二运行方向。第一运行方向和第二运行方向相反。高速磁悬浮列车可以在车站A和车站B之间进行往返运行。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轨道线路已经进行了分区划分,如图3中的第一分区DSC01和第二分区DSC02。
若当前列车在第一分区行驶,前车在第二分区行驶,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相邻的分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交界为第一分区交界。当前列车的行驶方向为第一运行方向,也即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二分区的方向。由于磁浮列车采用停车点步进方式,只能停靠在辅助停车区上,不能在任意位置停车且每个分区只允许一列车运行,则在前车行驶出第二分区前,当前不能进入第二分区。由此,可能使得当前列车停靠在第一运行方向上等待前车驶出第二分区。由此可知,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为列车运行速度曲线与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位置。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为当前列车到达第一分区交界的时间与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之和。
首先确定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例如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为5min。另外,获取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具体地,其可由以下公式获取:
其中,t3为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fq2为第二分区,st为分区起始位置,ed为分区终止位置,为第二分区的起始位置,/>为第二分区的终止位置,即第一分区交界。VA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二分区中的前车,/>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二分区中的前车的运行速度曲线。
S202:根据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当前列车从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第一分区交界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交界。
在获取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后,可以获得当前列车到达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
具体实施时,计算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的差值,该差值即为当前列车从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例如,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为t1,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为t3,第一路程时间为t2,则t2=t1-t3
S203:基于第一路程时间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第一路程时间、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以及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其中,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为当前列车在第一运行方向上的运行速度曲线。
具体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可通过下式公式获取:
其中,t2为当前列车从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jz用于表示第一追踪起点,sjz为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fq用于表示第一分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的终止位置,即第一分区交界。VB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的当前列车,/>为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
由此,在获知第一路程时间t2、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和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后,可计算出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sjz
S204: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中靠近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第一运行方向为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二分区的方向。
由于第一追踪起点为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与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即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交点,则可得到第一追踪起点位置在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中的列车运行速度和第一追踪起点位置在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中的列车运行速度是相同的。由此,可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vjz为第一追踪起点位置对应的运行速度,为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target1用于表示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sed为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为第一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b。在获知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长度后,便可知第一辅助停车区的起始位置a。基于此,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为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b,即为se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当前列车在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
根据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当前列车在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和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即,先通过公式获取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vjz,再利用公式获得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sed
通过S201-S204可知,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根据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当前列车从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第一分区交界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交界。基于第一路程时间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中靠近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第一运行方向为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二分区的方向。如此,由于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影响列车追踪时间。因此,在考虑轨道线路的追踪时间要求后,获得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能够满足高速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追踪时间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除了上述S201-S204,还包括:
确定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S201中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为满足轨道线路追踪时间要求的最大追踪时间,由此计算得到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为满足最大追踪时间的位置。若需要减小轨道线路追踪时间要求,还可以获得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
具体实施时,由于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为当前列车到达第一分区交界的时间与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之和。因此,通过缩短当前列车到达第一分区交界的时间可以达到减小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的目的。另外,缩短当前列车到达第一分区交界的时间需要使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更加靠近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而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为列车第一运行速度曲线与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的交点的位置。即,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位置相关。由此,调整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可以减小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即,当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越靠近第一分区交界,使得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越小。则确定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S204中获取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即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为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时,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最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描述了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设置位置和位置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运行方向上,每个分区中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过程均与第一分区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另外,由于跨分区追踪时间只和第一运行方向上每个分区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位置相关,则第一运行方向上每个分区中除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之外的其余辅助停车区的位置不影响跨分区追踪时间,可根据线路轨道要求直接设置即可。
由于高速磁浮列车采用双向运行线路运行,上述内容讲述了第一运行方向上每个分区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过程。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运行方向上每个分区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过程和第一运行方向上每个分区的最后的一个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过程类似。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的流程图。除了上述S201-S204,还包括S401-S404:
S401: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在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二追踪起点。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二运行方向为列车从第一分区DSC01到第三分区DSC03行驶的方向,也即从车站B驶向车站A的方向。当列车按照第二运行方向行驶时,需要从第一分区DSC01驶入第三分区DSC03。
若当前列车在第二运行方向上的第一分区内行驶,前车在第二分区行驶,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相邻的分区,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的交界为第二分区交界。当前列车在驶入第三分区前,需要保证第三分区中的前车已经驶出第三分区。由此,可能使得当前列车停靠在第一运行方向上等待前车驶出第二分区。由此可知,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为列车运行速度曲线与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位置。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为当前列车到达第二分区交界的时间与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之和。
首先确定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例如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也为5min。另外,获取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具体地,可由以下公式获取:
其中,t'3为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fq3为第三分区,st为分区起始位置,ed为分区终止位置,为第三分区的起始位置,/>为第三分区的终止位置,即第二分区交界。VA'为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三分区中的前车,/>为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三分区中的前车的运行速度曲线。
S402:根据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当前列车从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第二分区交界为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的交界。
在获取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第二运行方向上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后,可以获得当前列车到达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
具体实施时,计算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的差值,该差值即为当前列车从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例如,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为t'1,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为t'3,第二路程时间为t'2,则t'2=t'1-t'3
S403:基于第二路程时间和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第二路程时间、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以及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计算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其中,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为当前列车在第二运行方向上的运行速度曲线。
具体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可通过下式公式获取:
其中,t'2为当前列车从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jz'用于表示第二追踪起点,sjz'为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fq用于表示第一分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的终止位置,即第二分区交界。VB'为第二运行方向上的当前列车,/>为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
由此,在获知第二路程时间t'2、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和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后,可计算出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sjz'
S404:根据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中靠近第二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第二运行方向为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三分区的方向,为第一运行方向的相反方向。
由于第二追踪起点为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与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即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交点,则可得到第二追踪起点位置在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中的列车运行速度和第二追踪起点位置在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曲线中的列车运行速度是相同的。由此,可根据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具体实施时,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vjz'为第二追踪起点位置对应的运行速度,为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target2用于表示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sed'为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为第二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b′。在获知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长度后,便可知第二辅助停车区的起始位置a′。基于此,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为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终止位置b′,即为sed'
另外,同样可以得到列车的第二运行方向上,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范围。
具体实施时,确定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
其中,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范围的相关技术详情可参考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设置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进行说明。
参见图5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
第一计算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交界;
第二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
第三获取单元504,用于获取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二分区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二追踪起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所述第二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的交界;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二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三分区的方向,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的相反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504,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
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根据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当前列车从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第一分区交界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交界。基于第一路程时间和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根据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第一分区中靠近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第一运行方向为从第一分区驶入第二分区的方向。如此,由于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影响列车追踪时间,因此,在考虑轨道线路的追踪时间要求后,获得的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能够满足高速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追踪时间要求。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
根据所述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交界;
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二分区的方向;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以及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其中,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为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上的运行速度曲线;
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可通过下式公式获取:
其中,t2为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所述第一路程时间,jz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追踪起点,sjz为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fq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分区,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的终止位置,为所述第一分区交界;VB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上的当前列车,/>为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
在获知所述第一路程时间t2、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后,计算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sjz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二追踪起点;
根据所述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所述第二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的交界;
基于所述第二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二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三分区的方向,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的相反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
5.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二分区的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一追踪起点;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二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第一分区交界的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的交界;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路程时间、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以及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其中,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为所述当前列车在第一运行方向上的运行速度曲线;
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可通过下式公式获取:
其中,t2为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一追踪起点到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所述第一路程时间,jz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追踪起点,sjz为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fq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分区,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的终止位置,为所述第一分区交界;VB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上的当前列车,/>为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
在获知所述第一路程时间t2、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后,计算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sjz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一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二分区的方向;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和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一运行速度曲线,计算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
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所述当前列车在所述第一追踪起点时的运行速度和所述第一追踪起点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一分区交界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列车从第一分区到第三分区的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以及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在所述第一分区中存在第二追踪起点;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跨分区追踪时间和所述前车在第三分区的运行时间,计算所述当前列车从所述第二追踪起点到第二分区交界的第二路程时间;所述第二分区交界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三分区的交界;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路程时间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获取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追踪起点的位置、所述当前列车的第二运行速度曲线和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安全制动速度曲线,获取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为第二运行方向上所述第一分区中靠近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最后一个辅助停车区;所述第二运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分区驶入所述第三分区的方向,为所述第一运行方向的相反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为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之间的范围;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位置范围包括所述第二目标辅助停车区的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分区交界的位置。
CN202111450322.2A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97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0322.2A CN113997982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0322.2A CN113997982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7982A CN113997982A (zh) 2022-02-01
CN113997982B true CN113997982B (zh) 2023-07-21

Family

ID=7993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0322.2A Active CN113997982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798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64176A1 (de) * 2012-08-20 2015-04-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punktanzeigeeinrichtung
JP2018062248A (ja) * 2016-10-13 2018-04-19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走行距離実績把握システム
CN109050585A (zh) * 2018-06-20 2018-12-21 同济大学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线路轨道运行辅助停车区确定方法
CN109910957A (zh) * 2019-03-27 2019-06-21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闭塞生成行车许可的方法及系统
CN110588723A (zh) * 2019-08-05 2019-12-2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动态追踪安全防护模型
CN111161107A (zh) * 2019-11-26 2020-05-15 西安华众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评判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72838A (zh) * 2020-08-31 2021-01-05 同济大学 一种常导磁浮交通双向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
CN112329340A (zh) * 2020-10-31 2021-02-05 同济大学 一种常导高速磁浮单向运行线路辅助停车区布置优化方法
CN113085959A (zh) * 2021-06-10 2021-07-0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列车准确停车方法及系统
CN113393162A (zh) * 2021-07-09 2021-09-14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调度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0040B1 (en) * 2000-04-03 2001-08-07 Kam Industries Model train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64176A1 (de) * 2012-08-20 2015-04-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altepunktanzeigeeinrichtung
JP2018062248A (ja) * 2016-10-13 2018-04-19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走行距離実績把握システム
CN109050585A (zh) * 2018-06-20 2018-12-21 同济大学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线路轨道运行辅助停车区确定方法
CN109910957A (zh) * 2019-03-27 2019-06-21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闭塞生成行车许可的方法及系统
CN110588723A (zh) * 2019-08-05 2019-12-2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动态追踪安全防护模型
CN111161107A (zh) * 2019-11-26 2020-05-15 西安华众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评判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72838A (zh) * 2020-08-31 2021-01-05 同济大学 一种常导磁浮交通双向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
CN112329340A (zh) * 2020-10-31 2021-02-05 同济大学 一种常导高速磁浮单向运行线路辅助停车区布置优化方法
CN113085959A (zh) * 2021-06-10 2021-07-09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列车准确停车方法及系统
CN113393162A (zh) * 2021-07-09 2021-09-14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调度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cess and egress times to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a spatiotemporal accessibility analysis;Amparo Moyanoa, , Borja Moya-Gómez, Javier Gutiérrez;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第73期);84~93 *
基于分段优化的高速磁浮辅助停车区位置设置方法研究;吴冬华,田毅,耿书恒,侯圣杰,薛健康,徐洪泽;铁道学报;第43卷(第9期);86~92 *
考虑复杂场景的常导高速磁浮辅助停车区优化布置;楚彭子,虞翊,董丹阳,赵华华,林辉;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9卷(第8期);1144~115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7982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9869B (zh) Ctcs-2与cbtc的共管区域设置及在共管区域内切换的方法
CN102442323B (zh) 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实现站间运行自动驾驶曲线生成的方法
CN106184160B (zh) 自动列车停车控制方法
JP5312671B2 (ja) 列車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列車制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WO2018113632A1 (zh) 列车的移动授权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17242B (zh) 一种辅助停车区asa位置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422226B (zh) 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80665B (zh) 基于交叉感应环线交叉点信息的列车定位方法
CN109050585A (zh) 一种高速磁浮列车线路轨道运行辅助停车区确定方法
WO2023116252A1 (zh) 列车运行图的自动调整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179875B (zh) 移动闭塞下列车发车追踪距离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2977546B (zh) 轨道交通列车的追踪间隔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
CN111731350A (zh)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5583271A (zh) 一种地铁列车运行图自动调整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997982B (zh) 一种辅助停车区设置方法及装置
JP2004266986A (ja) 列車走行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列車走行制御方法
JP2019050691A (ja) 列車位置検出システム、自動列車制御システム、列車運転支援システム及び列車障害物検知システム
CN112373525B (zh) 一种磁浮交通辅助停车区布置方法
JP2019089449A (ja) 列車走行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78756B2 (ja) 列車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列車制御方法
Gill The impact of moving block train control on heavy metros
JP2014004914A (ja) 鉄道システム
CN114475718A (zh) 列车停车的控制方法、设备、列车和存储介质
CN116714642B (zh) 列车区间疏散防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59981B (zh) 一种基于轨道交通ato系统的停车点计算方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