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807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3807A
CN113993807A CN201980097564.2A CN201980097564A CN113993807A CN 113993807 A CN113993807 A CN 113993807A CN 201980097564 A CN201980097564 A CN 201980097564A CN 113993807 A CN113993807 A CN 113993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control unit
braking
arithmetic processing
brak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75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3807B (zh
Inventor
钉谷琢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93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3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3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Abstract

提供即使当在多个制动器中的一部分制动器的控制部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主绳索与绳轮之间发生打滑的电梯装置。为此,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对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1和第2制动器;以及控制第1、第2制动器的动作的第1、第2制动器控制部。第1制动器控制部能够实施将第1制动器的制动能力抑制得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能够与第2制动器控制部独立地实施检测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第1自我诊断,在通过第1自我诊断未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在通过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第2制动器控制部也相同。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技术:电梯装置具有利用绳轮卷起主绳索而进行升降的轿厢、和对绳轮施加制动转矩的一组制动器装置,其中,根据由绳轮的转速和主绳索的速度运算出的主绳索与绳轮之间的打滑速度的值来决定制动器动作后的制动转矩,以在制动器动作后,在打滑速度变大的情况下减小制动转矩,在打滑速度变小的情况下增大制动器装置的制动转矩的方式来阶段性地施加制动转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5043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装置中,当在一组制动器装置中的任意的制动器装置发生异常而使得制动转矩的阶段性的控制变得无效时,无法抑制主绳索与绳轮之间发生打滑。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即使在多个制动器中的一部分制动器的控制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主绳索与绳轮之间发生打滑。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主绳索,其在一端吊挂有轿厢,在另一端吊挂有对重;绳轮,其绕挂着所述主绳索的中间部,由曳引机驱动旋转;第1制动器和第2制动器,它们对所述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第1制动器控制部,其借助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对所述第1制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其借助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对所述第2制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能够实施将所述第1制动器的制动能力抑制得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能够与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独立地实施检测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第1自我诊断,在通过所述第1自我诊断未检测出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在通过所述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能够实施将所述第2制动器的制动能力抑制得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能够与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独立地实施检测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第2自我诊断,在通过所述第2自我诊断未检测出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在通过所述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起到了即使在多个制动器中的一部分制动器的控制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主绳索与绳轮之间发生打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制动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1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1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1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1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1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2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1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2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2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3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2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3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2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4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第2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4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制动器制动转矩的设定方法的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电梯装置的制动器的结构的图。图3及图4是示出电梯装置的第1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1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及图6是示出电梯装置的第1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2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7及图8是示出电梯装置的第2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3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及图10是示出电梯装置的第2制动器控制部所具备的第4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并且,图11是用于说明电梯装置的制动器制动转矩的设定方法的模型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1及对重2。轿厢1及对重2配置于电梯装置的未图示的井道内。轿厢1由未图示的导轨引导而在井道内升降。主绳索3的一端与轿厢1的上端连结。主绳索3的另一端与对重2的上端连结。对重2升降自如地设置于井道内。
在井道的顶部设置有曳引机11。曳引机11具备曳引机电机15。在曳引机电机15的旋转轴固定有绳轮12和制动轮13。主绳索3的中间部绕挂在绳轮12上。这样,轿厢1及对重2借助于主绳索3而在井道内吊挂成彼此向相反方向进行升降的吊瓶状。即,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是所谓的牵引方式的电梯。
曳引机11驱动绳轮12旋转。当曳引机11使绳轮12旋转时,借助于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得主绳索3移动。当主绳索3移动时,吊挂于主绳索3的轿厢1及对重2在井道内彼此向相反方向进行升降。
曳引机11具备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通过对制动轮13的旋转进行制动,从而对曳引机电机15的旋转以及绳轮12的旋转进行制动。通过利用第1制动器14A、第2制动器14B对制动轮13施加制动力,能够对轿厢1进行制动或者使轿厢1保持停止。
接下来,参照图2对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的结构基本上是共同的。因此,在此不对第1制动器14A和第2制动器14B进行区分地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分别具备制动靴141、衔铁142、压簧143以及电磁线圈144。
制动靴141与制动轮13的例如外周面对置配置。衔铁142固定于制动靴141。制动靴141和衔铁142能够成为一体地向接近制动轮13的方向和远离制动轮13的方向移动。压簧143以将制动靴141按压到制动轮13上的方式施加载荷。
当电流流过时,电磁线圈144向远离制动轮13的方向吸引衔铁142。当在电磁线圈144中未流过电流时,利用压簧143将制动靴141按压到制动轮13上而产生制动力。流过该电磁线圈144的电流为0时的制动力成为制动器的最大制动力。流过电磁线圈144的电流越大,则电磁线圈144吸引衔铁142的力越强。并且,当利用电磁线圈144吸引衔铁142的力超过利用压簧143按压制动靴141的力时,制动靴141被从制动轮13拉离而成为未产生制动力的状态、即制动释放状态。
再次参照图1继续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备运转控制部21、安全监视部22、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及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以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及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
在轿厢1设有未图示的轿厢操作盘。此外,在各楼层的层站设置有未图示的层站操作盘。电梯的利用者通过对这些操作盘进行操作来登记针对轿厢1的呼梯。运转控制部21根据该呼梯登记而控制轿厢1的行驶来执行运转服务。运转控制部21对曳引机11的曳引机电机15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对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输出制动指令而对轿厢1的行驶进行控制。
安全监视部22监视根据电梯的相关法规、相关标准等而要求采取应对的事件的发生。作为安全监视部22的监视对象的事件例如是轿厢1的超速(超速行驶)、开门行驶、在井道末端部的越程(overrun)等。安全监视部22当检测出这些事件的发生时,使轿厢1紧急制动。在紧急制动时,安全监视部22对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输出制动指令。此外,在紧急制动时,安全监视部22在输出制动指令的同时,向运转控制部21输出曳引机11的停止指令。
此外,安全监视部22也对维护人员等进行电梯装置相关作业的作业人员进行的用于确保安全的操作进行监视。作为作业人员进行的用于确保安全的操作,具体例如可以举出手动运转用的操作装置中的紧急停止用开关的按下、设置于轿厢1、底坑、机房等处的紧急停止用开关的按下等。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是输出针对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的制动指令的制动指令部。从作为制动指令部的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被输入到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
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经由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对第1制动器14A的动作进行控制。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是向第1制动器14A的电磁线圈144供给电流以驱动第1制动器14A的动作的电路。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用于驱动第1制动器14A的动作的制动电流。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被输入到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例如具有继电器电路、半导体开关等。
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对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进行的向第1制动器供给电流的电流供给动作进行控制。即,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能够在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控制下,切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而使第1制动器14A进行制动动作、或者将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原样输出至第1制动器14A而使第1制动器14A成为制动释放状态。
此外,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能够实施将第1制动器14A的制动能力抑制为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在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例如通过使从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向第1制动器14A供给的电流比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低,从而产生比第1制动器14A所保有的最大制动转矩弱的制动转矩。或者,在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进行的对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从而使第1制动器14A每单位时间产生的制动转矩比第1制动器14A所保有的最大制动转矩弱。
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经由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对第2制动器14B的动作进行控制。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是向第2制动器14B的电磁线圈144供给电流以驱动第2制动器14B的动作的电路。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用于驱动第2制动器14B的动作的制动电流。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被输入到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例如具有继电器电路、半导体开关等。
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进行的向第2制动器供给电流的电流供给动作进行控制。即,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能够在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控制下,切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而使第2制动器14B进行制动动作、或者将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原样输出至第2制动器14B而使第2制动器14B成为制动释放状态。
此外,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能够实施将第2制动器14B的制动能力抑制为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在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例如通过使从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向第2制动器14B供给的电流比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低,从而产生比第2制动器14B所保有的最大制动转矩弱的制动转矩。或者,在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进行的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从而使第2制动器14B每单位时间产生的制动转矩比第2制动器14B所保有的最大制动转矩弱。
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具备第1运算处理部32A及第2运算处理部32B。第1运算处理部32A及第2运算处理部32B分别被输入从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器的制动指令。
此外,第1运算处理部32A被输入检测曳引机电机15的旋转轴的旋转量、转速的第1编码器16A的输出信号。此外,第1运算处理部32A也被输入检测轿厢1的速度的第1速度传感器4A的输出信号。第1速度传感器4A设置于轿厢1。第1运算处理部32A运算制动指令、第1编码器16A的输出信号及第1速度传感器4A的输出信号等,作为运算结果,生成对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的电流控制指令。
此外,同样地,第2运算处理部32B被输入检测曳引机电机15的旋转轴的旋转量、转速的第2编码器16B的输出信号。此外,第2运算处理部32B也被输入检测轿厢1的速度的第2速度传感器4B的输出信号。第2速度传感器4B设置于轿厢1。第2运算处理部32B运算制动指令、第2编码器16B的输出信号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输出信号等,作为运算结果,生成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的电流控制指令。
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能够实施检测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第1自我诊断。在第1自我诊断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及第2运算处理部32B将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结果与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结果相互进行比较。然后,如果这些运算结果一致,则诊断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正常。在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被诊断为正常的情况下,将作为第1运算处理部32A或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结果而生成的电流控制指令输出至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另一方面,在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结果与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被诊断为异常。
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具备第3运算处理部32C及第4运算处理部32D。第3运算处理部32C及第4运算处理部32D分别被输入从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
此外,第3运算处理部32C被输入检测曳引机电机15的旋转轴的旋转量、转速的第3编码器16C的输出信号。此外,第3运算处理部32C也被输入检测轿厢1的速度的第3速度传感器4C的输出信号。第3速度传感器4C设置于轿厢1。第3运算处理部32C运算制动指令、第3编码器16C的输出信号及第3速度传感器4C的输出信号等,作为运算结果,生成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的电流控制指令。
此外,同样地,第4运算处理部32D被输入检测曳引机电机15的旋转轴的旋转量、转速的第4编码器16D的输出信号。此外,第4运算处理部32D也被输入检测轿厢1的速度的第4速度传感器4D的输出信号。第4速度传感器4D设置于轿厢1。第4运算处理部32D运算制动指令、第4编码器16D的输出信号及第4速度传感器4D的输出信号等,作为运算结果,生成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的电流控制指令。
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能够实施检测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第2自我诊断。在第2自我诊断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及第4运算处理部32D将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结果与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结果相互进行比较。然后,如果这些运算结果一致,则诊断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正常。在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被诊断为正常的情况下,将作为第3运算处理部32C或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结果而生成的电流控制指令输出至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另一方面,在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结果与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被诊断为异常。
如上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与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彼此不依赖地独立地实施自我诊断。“独立地”实施自我诊断是指,各个制动器控制部不与其它制动器控制部交换信号或信息地进行自我诊断。即,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能够与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独立地实施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此外,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能够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独立地实施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
此外,各个制动器控制部不与其它制动器控制部交换信号或信息而彼此独立地进行制动器控制。即,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在通过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未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情况下使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并且,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在通过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情况下使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此外,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在通过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未检测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情况下使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并且,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在通过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情况下使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电梯装置中,具备第1系统和第2系统并行配置而成的两个独立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1系统具有第1制动器14A、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第1速度传感器4A以及第1编码器16A,所述第2系统具有第2制动器14B、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第2速度传感器4B以及第2编码器16B。
并且,在各个制动系统中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诊断,并且,如果自我诊断的结果是该系统正常,则使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如果自我诊断的结果是该系统存在异常,则使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即,各个制动系统不依赖于其它制动系统的状态地进行自我诊断、以及基于自我诊断结果使制动能力抑制控制的有效及无效。即,一方的制动器控制部所产生的异常不会对另一方的制动器控制部产生影响。因此,即使在一方的制动器控制部中产生异常,也能够使未产生异常的制动器控制部的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保持有效的状态而继续进行,从而能够抑制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打滑。并且,通过这样抑制打滑的发生,能够防止由于主绳索3与绳轮12互相摩擦而导致的主绳索3的损伤、制动转矩的传递变弱引起的制动距离的延长等,从而能够减轻乘客的不快感。
此外,无需获得其它制动器控制部的信息、或者无需与其它制动器控制部连接,就能够构成处理电路或程序,因此成为简单的处理以及结构,能够提高可靠性。此外,通过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即使一个制动器控制部变为异常,也能够利用余下的健全的制动器控制部可靠性较高地作为系统整体继续运用制动能力抑制控制。
另外,制动系统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电梯装置也可以具备第3、第4制动系统。该情况下,多个制动系统分别彼此独立地进行诊断以及制动器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只要在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中未检测出异常,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在从上述的作为制动指令部的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输出了制动指令的情况下,就使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此外,同样地,只要在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中未检测出异常,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在从上述的作为制动指令部的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输出了制动指令的情况下,就使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
这时,也可以是,各个制动器控制部在未检测出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发生了打滑时使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仅在检测出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发生了打滑时使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该情况下,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根据第1速度传感器4A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轿厢1的速度即为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此外,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根据第1编码器16A及第2编码器16B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能够使用绳轮12的半径将绳轮12的转速转换为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在以下内容中,将绳轮12的转速转换为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也简称为“绳轮12的转速”。
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对根据第1速度传感器4A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根据第1编码器16A及第2编码器16B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速度差以下进行确认。然后,如果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速度差以下,则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未发生打滑。另一方面,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超过基准速度差的情况下,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了打滑。
此外,同样地,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对根据第3速度传感器4C及第4速度传感器4D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根据第3编码器16C及第4编码器16D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基准速度差以下进行确认。然后,如果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速度差以下,则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未发生打滑。另一方面,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超过基准速度差的情况下,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了打滑。
第1速度传感器4A、第2速度传感器4B、第1编码器16A、第2编码器16B及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第3速度传感器4C、第4速度传感器4D、第3编码器16C、第4编码器16D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分别构成检测在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发生的打滑的打滑检测单元。在该结构例中,打滑检测单元根据绳轮12与主绳索3的速度差来检测打滑。并且,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当在上述的制动指令已输出的情况下上述的打滑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打滑时,使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此外,同样地,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当在上述的制动指令已输出的情况下上述的打滑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打滑时,使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由此,在打滑检测机构检测出打滑的期间,能够抑制主绳索3的打滑导致的制动性能的降低,在主绳索3的打滑解决之后,能够以制动器所具有的最大的制动转矩进行制动。
另外,也可以是,在通过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情况下,将从运转控制部21以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不经由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而直接输入到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该情况下,第1制动器14A在通过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情况下,不依赖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而根据上述的制动指令进行动作。此外,同样地,也可以是,在通过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情况下,将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不经由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而直接输入到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该情况下,第2制动器14B在通过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情况下,不依赖于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而根据上述的制动指令进行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3至图10对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电梯装置中的由第1运算处理部32A、第2运算处理部32B、第3运算处理部32C以及第4运算处理部32D分别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3及图4对由第1运算处理部32A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01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根据从第1速度传感器4A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02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根据从第2速度传感器4B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步骤S02A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3A。
在步骤S03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比较在步骤S01A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和在步骤S02A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在这些速度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1A。在步骤S21A中,判定为使用了第1速度传感器4A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存在异常,第1运算处理部32A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1A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4A。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3A中,在步骤S01A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与在步骤S02A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第1速度传感器4A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4A。
在步骤S04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根据从第1编码器16A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接下来的步骤S05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根据从第2编码器16B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步骤S05A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6A。
在步骤S06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比较在步骤S04A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和在步骤S105A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在它们的转速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2A。在步骤S22A中,判定为使用第1编码器16A及第2编码器16B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存在异常,第1运算处理部32A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2A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7A。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6A中,在步骤S04A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与在步骤S05A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第1编码器16A及第2编码器16B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7A。
在步骤S07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对是否执行了步骤S21A以及步骤S22A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进行确认。在执行了步骤S21A以及步骤S22A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A。
在步骤S24A中,使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进行的第1制动器14A的控制自身无效。该无效例如通过利用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并联地设置的短接电路将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旁路来进行。另外,该短接电路在通常时被切断。通过连接该短接电路,使得来自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的制动指令不受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进行的运算处理的影响地直接输入到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当步骤S24A的处理完成时,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相对于以上内容,在步骤S21A以及步骤S22A中的任何一个异常检测处理均未被执行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07A进入步骤S08A。在步骤S08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对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然后,在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09A。在步骤S09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对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
当在步骤S08中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A。当在步骤S09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也进入步骤S10A。在步骤S10A中,对根据第1速度传感器4A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即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根据第1编码器16A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是否在上述的基准速度差以下进行确认。然后,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速度差以下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1A。
在步骤S11A中,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未发生打滑。因此,第1运算处理部32A对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输出切断制动电流而使第1制动器14A进行通常制动的内容的控制指令。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A中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超过基准速度差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A。在步骤S12A中,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了打滑。因此,第1运算处理部32A生成进行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的控制指令。即,第1运算处理部32A对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输出降低制动电流地向第1制动器14A进行供给的内容的控制指令。
此外,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9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A。在步骤S13A中,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中的任何一方均未输入制动指令。因此,第1运算处理部32A对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输出使停止切断制动电流而释放第1制动器14A的内容的控制指令。
在步骤S11A、步骤S12A以及步骤S13A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4。在步骤S14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将第1运算处理部32A中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在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处理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地实施了运算处理。因此,该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01A,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A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处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3A。在步骤S23A中,判定为运算处理存在异常。因此,该情况下,第1运算处理部32A将该意思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4A,在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进行的第1制动器14A的控制被无效之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对由第2运算处理部32B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01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根据从第1速度传感器4A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02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根据从第2速度传感器4B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步骤S02B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3B。
在步骤S03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比较在步骤S01B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和在步骤S02B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在这些速度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1B。在步骤S21B中,判定为使用了第1速度传感器4A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存在异常,第2运算处理部32B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1B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4B。另一方面,在步骤S03B中,当在步骤S01B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与在步骤S02B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了第1速度传感器4A及第2速度传感器4B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4B。
在步骤S04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根据从第1编码器16A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接下来的步骤S05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根据从第2编码器16B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步骤S05B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6B。
在步骤S06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比较在步骤S04B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和在步骤S05B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在这些转速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2B。在步骤S22B中,判定为使用了第1编码器16A及第2编码器16B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存在异常,第2运算处理部32B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2B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7B。另一方面,在步骤S06B中,当在步骤S04B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与在步骤S05B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了第1编码器16A及第2编码器16B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7B。
在步骤S07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对是否执行了步骤S21B以及步骤S22B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进行确认。在执行了步骤S21B以及步骤S22B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B。
在步骤S24B中,使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进行的第1制动器14A的控制自身无效。该无效例如通过利用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并联地设置的短接电路将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旁路来进行。该短接电路在通常时被切断。通过连接该短接电路,使得来自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的制动指令不受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进行的运算处理的影响地直接输入到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当步骤S24B的处理完成时,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相对于以上内容,在步骤S21B以及步骤S22B中的任何一个异常检测处理均未执行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07B进入步骤S08B。在步骤S08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对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然后,在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09B。在步骤S09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对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
当在步骤S08B中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B。当在步骤S09B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也进入步骤S10B。在步骤S10B中,对根据第1速度传感器4A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即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根据第1编码器16A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是否在所述基准速度差以下进行确认。
然后,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速度差以下的情况下,第2运算处理部32B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未发生打滑。另一方面,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超过基准速度差的情况下,第2运算处理部32B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了打滑。在上述任意情况下,在判定有无发生打滑之后,处理均进入步骤S14B。此外,当在步骤S09B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10B的打滑发生判定处理而进入步骤S14B。
在步骤S14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将第2运算处理部32B中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在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处理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地实施了运算处理。因此,该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01B,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B中第2运算处理部32B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1运算处理部32A的运算处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3B。在步骤S23B中,判定为运算处理存在异常。因此,该情况下,第2运算处理部32B将该意思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4B,在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进行的第1制动器14A的控制被无效之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接着,参照图7及图8对由第3运算处理部32C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01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根据从第3速度传感器4C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02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根据从第4速度传感器4D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步骤S02C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3C。
在步骤S03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比较在步骤S01C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和在步骤S02C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在这些速度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1C。在步骤S21C中,判定为使用了第3速度传感器4C及第4速度传感器4D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存在异常,第3运算处理部32C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1C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4C。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3C中,在步骤S01C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与在步骤S02C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了第3速度传感器4C及第4速度传感器4D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4C。
在步骤S04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根据从第3编码器16C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接下来的步骤S05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根据从第4编码器16D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步骤S05C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6C。
在步骤S06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比较在步骤S04C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和在步骤S05C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在这些转速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2C。在步骤S22C中,判定为使用了第3编码器16C及第4编码器16D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存在异常,第3运算处理部32C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2C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7C。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6C中,在步骤S04C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与在步骤S05C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了第3编码器16C及第4编码器16D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7C。
在步骤S07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对是否执行了步骤S21C以及步骤S22C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进行确认。在执行了步骤S21C以及步骤S22C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C。
在步骤S24C中,使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进行的第2制动器14B的控制自身无效。该无效例如通过利用与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并联地设置的短接电路将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旁路来进行。该短接电路在通常时被切断。通过连接该短接电路,使得来自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的制动指令不受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进行的运算处理的影响地直接输入到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当步骤S24C的处理完成时,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相对于以上内容,在步骤S21C以及步骤S22C中的任何一个异常检测处理均未执行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07C进入步骤S08C。在步骤S08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对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然后,在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09C。在步骤S09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对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
当在步骤S08C中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C。当在步骤S09C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也进入步骤S10C。在步骤S10C中,对根据第3速度传感器4C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即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根据第3编码器16C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是否在上述的基准速度差以下进行确认。然后,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速度差以下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1C。
在步骤S11C中,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未发生打滑。因此,第3运算处理部32C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输出切断制动电流而使第2制动器14B进行通常制动的内容的控制指令。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C中,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超过基准速度差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C。在步骤S12C中,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了打滑。因此,第3运算处理部32C生成进行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的控制指令。即,第3运算处理部32C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输出降低制动电流地向第2制动器14B进行供给的内容的控制指令。
此外,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9C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C。在步骤S13C中,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中的任何一方均未被输入制动指令。因此,第3运算处理部32C对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输出停止切断制动电流而释放第2制动器14B的内容的控制指令。
在步骤S11C、步骤S12C以及步骤S13C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4。在步骤S14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将第3运算处理部32C中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在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处理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地实施了运算处理。因此,该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01C,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处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3C。在步骤S23C中,判定为运算处理存在异常。因此,该情况下,第3运算处理部32C将该意思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4C,在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进行的第2制动器14B的控制被无效之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最后,参照图9及图10对由第4运算处理部32D进行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01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根据从第3速度传感器4C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接下来的步骤S02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根据从第4速度传感器4D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轿厢1的速度。在步骤S02D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3D。
在步骤S03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比较在步骤S01D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和在步骤S02D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在这些速度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1D。在步骤S21D中,判定为使用了第3速度传感器4C及第4速度传感器4D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存在异常,第4运算处理部32D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1D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4D。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3D中,在步骤S01D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与在步骤S02D中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了第3速度传感器4C及第4速度传感器4D的轿厢1的速度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4D。
在步骤S04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根据从第3编码器16C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接下来的步骤S05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根据从第4编码器16D输入的检测信号来计算绳轮12的转速。在步骤S05D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6D。
在步骤S06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比较在步骤S04D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和在步骤S05D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在这些转速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2D。在步骤S22D中,判定为使用第3编码器16C及第4编码器16D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存在异常,第4运算处理部32D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在步骤S22D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07D。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06D中,在步骤S04D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与在步骤S05D中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第3编码器16C及第4编码器16D的绳轮12的转速检测没有异常,是正常的,处理进入步骤S07D。
在步骤S07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对是否执行了步骤S21D以及步骤S22D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进行确认。在执行了步骤S21D以及步骤S22D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异常检测处理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4D。
在步骤S24D中,使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进行的第2制动器14B的控制自身无效。该无效例如通过利用与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并联地设置的短接电路将从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旁路来进行。另外,该短接电路在通常时被切断。通过连接该短接电路,使得来自运转控制部21及安全监视部22的制动指令不受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进行的运算处理的影响地直接输入到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当步骤S24D的处理完成时,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相对于以上内容,在步骤S21D以及步骤S22D中的任何一个异常检测处理均未执行的情况下,处理从步骤S07D进入步骤S08D。在步骤S08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对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然后,在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09D。在步骤S09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对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是否已被输入进行确认。
当在步骤S08D中从安全监视部22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0D。当在步骤S09D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已被输入的情况下,处理也进入步骤S10D。在步骤S10D中,对根据第3速度传感器4C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轿厢1的速度、即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根据第3编码器16C的检测信号计算出的绳轮12的转速之差是否在上述的基准速度差以下进行确认。
然后,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在基准速度差以下的情况下,第4运算处理部32D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未发生打滑。另一方面,在主绳索3的移动速度与绳轮12的转速之差超过基准速度差的情况下,第4运算处理部32D判定为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发生了打滑。在以上的任意情况下,在判定有无发生打滑之后,处理均进入步骤S14D。此外,当在步骤S09D中从运转控制部21输出的制动指令未被输入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10D的打滑发生判定处理而进入步骤S14D。
在步骤S14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将第4运算处理部32D中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在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处理结果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常地实施了运算处理。因此,该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01D,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D中第4运算处理部32D的运算处理结果与第3运算处理部32C的运算处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23D。在步骤S23D中,判定为运算处理存在异常。因此,该情况下,第4运算处理部32D将该意思报告给运转控制部21。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24D,在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进行的第2制动器14B的控制被无效之后,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另外,运转控制部21当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以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接到异常的报告时,在通过使曳引机电机15的驱动停止而使轿厢1停止之后,输出制动器的制动指令。这时,也可以是,运转控制部21当在轿厢1的行驶中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以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接到异常的报告的情况下,使轿厢1停靠在能够停靠的最近的楼层、或者目标楼层,使轿厢1开门之后输出制动器的制动指令。由此,即使在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或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乘客被困于轿厢1内的情况。
此外,运转控制部21也可以在步骤S23A、步骤S23B、步骤S23C及步骤S23D中的至少任意的处理被执行而接到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报告的情况下,禁止新的运转服务的执行。即,该情况下,运转控制部21在通过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情况、以及通过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情况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情况下,禁止新的运转服务的执行。由此,能够抑制二次故障的发生,防止制动能力受损。
此外,也可以是,电梯装置具备如下单元,该单元在运转控制部21从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以及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接到异常的报告的情况下,存储异常的报告源、所报告的异常的内容等。此外,也可以是电梯装置具备通知异常的报告源、所报告的异常的内容等的单元。作为通知的方式,例如可以考虑使设置于层站、轿厢1的操作盘的显示器、设置于电梯装置的控制盘的显示器等显示通知内容等。由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异常的内容,从而更换部件等恢复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如上所述,在以上内容中进行了说明的图3至图10的流程图仅仅示出了由各运算处理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因此,例如,在图4的步骤S12A中的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第1运算处理部32A输出的控制指令不限于由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降低制动电流地向第1制动器14A进行供给的内容。此外,例如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使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交替地反复进行制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来抑制第1制动器14A的制动能力。
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将来自运转控制部21的制动电流直接供给至第1制动器14A而释放第1制动器14A来抑制第1制动器14A的制动能力。该情况下,在步骤S12A的处理中,在第1运算处理部32A已经向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输出切断制动电流的指令的情况下,第1运算处理部32A在停止该制动电流切断指令之后进入步骤S14A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第1运算处理部32A未向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输出制动电流切断指令的情况下,维持不输出制动电流切断指令的状态而进入步骤S14A的处理。由此,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在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仅控制制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即可。因此,能够简化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A等的结构。
另外,关于图8的步骤S12C中的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也相同。即,在步骤S12C中第3运算处理部32C输出的控制指令不限于由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降低制动电流地向第2制动器14B进行供给的内容。此外,例如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使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交替地反复进行制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来抑制第2制动器14B的制动能力。
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将来自运转控制部21的制动电流直接供给至第2制动器14B而释放第2制动器14B来抑制第2制动器14B的制动能力。该情况下,在步骤S12C的处理中,在第3运算处理部32C已经向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输出了切断制动电流的指令的情况下,第3运算处理部32C在停止该制动电流切断指令之后进入步骤S14C的处理。另一方面,在第3运算处理部32C未向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23B输出制动电流切断指令的情况下,维持不输出制动电流切断指令的状态而进入步骤S14C的处理。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对针对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所设定的制动能力进行说明。在此,为了易于理解说明,以图1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简单的结构为例,对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的制动能力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另外,该图只不过是电梯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绕绳、曳引机11的配置等不限于图示的结构。
在图11所示的电梯装置中,设极限牵引能力为Γ。众所周知,该极限牵引能力Γ是由绳轮12的槽形状、主绳索3的形状、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的摩擦系数、主绳索3相对于绳轮12的绕挂角来决定的。在设曳引机11的作用于轿厢1侧的主绳索3的张力为T1,曳引机11的作用于对重侧主绳索的张力为T2时,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不发生打滑的条件能够通过以下的式(1)来表示。
[数式1]
Figure BDA0003412989410000211
接下来,设绳轮12的半径为r,制动转矩为Tb。此外,设曳引机11的轿厢侧质量的总和为m1,曳引机11的对重2侧质量的总和为m2,将曳引机11的旋转部的惯性力矩的影响换算为在绳轮12的表面的平移运动中的影响而得到的值为m3。并且,在设轿厢1的上升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重力加速度为g时,与轿厢1、对重2以及曳引机11相关的运动方程式分别如以下的式(2)、式(3)以及式(4)所示。
[数式2]
m1·a=T1-m1·g···(2)
[数式3]
m2·a=-T2+m2·g···(3)
[数式4]
Figure BDA0003412989410000221
根据以上的式(1)~式(4),在图7所示的电梯装置中,在式(5)及式(6)均成立的情况下,在主绳索3与绳轮12之间不发生打滑。
[数式5]
Figure BDA0003412989410000222
[数式6]
Figure BDA000341298941000022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在通过上述的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第1制动器控制部31A的异常的情况下,使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因此,在第1制动器14A动作时,与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的打滑的有无无关地使产生最大的制动转矩。同样地,在通过上述的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第2制动器控制部31B的异常的情况下,使上述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因此,在第2制动器14B动作时,与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的打滑的有无无关地使产生最大的制动转矩。
因此,将第1制动器14A及第2制动器14B各自的制动转矩设定成,使得式(5)及式(6)均成立。即,第1制动器14A的最大制动能力被设定得比会引起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的打滑的制动能力低。此外,第2制动器14B的最大制动能力被设定得比会引起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的打滑的制动能力低。由此,即使仅上述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或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中的任意一方被无效,也能够抑制绳轮12与主绳索3之间的打滑。
另外,前提是需要第1制动器14A和第2制动器14B的制动转矩的总和达到为了实现电梯装置的安全运行所需的制动转矩。在此,为了实现安全运行所需的制动转矩是指,将轿厢1保持静止的制动转矩、针对作为安全监视部22的检测对象的事件能够安全地使轿厢1停止的制动转矩、各种检查所需的制动转矩等。
也可以考虑到如下情况:在将第1制动器14A、第2制动器14B各自的制动转矩设定成满足式(5)、式(6)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第1制动器14A、第2制动器14B这两个制动器的制动转矩的总和未达到为了实现电梯装置的安全运行所需的制动转矩。这时,通过追加上述的第3制动系统、第4制动系统等,能够在对各个制动器均满足式(5)以及式(6)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所需的制动转矩的总和。
另外,第1速度传感器4A、第2速度传感器4B、第3速度传感器4C以及第4速度传感器4D也可以通过使用公知的线性编码器、或者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进行运算处理来实现。或者,也可以是与通常电梯装置所具备的限速器类似的部件。即,也可以通过利用编码器等检测固定于轿厢1、且架设有与轿厢1同步地移动的环状的绳索的滑轮的旋转,并进一步进行运算处理来实现。此外,也可以不设置于轿厢1侧,而设置于对重2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具备多个制动器的电梯装置。
标号说明
1:轿厢;2:对重;3:主绳索;4A:第1速度传感器;4B:第2速度传感器;4C:第3速度传感器;4D:第4速度传感器;11:曳引机;12:绳轮;13:制动轮;14A:第1制动器;14B:第2制动器;15:曳引机电机;16A:第1编码器;16B:第2编码器;16C:第3编码器;16D:第4编码器;21:运转控制部;22:安全监视部;23A: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23B: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31A:第1制动器控制部;31B:第2制动器控制部;32A:第1运算处理部;32B:第2运算处理部;32C:第3运算处理部;32D:第4运算处理部;141:制动靴;142:衔铁;143:压簧;144:电磁线圈。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主绳索,其在一端吊挂有轿厢,在另一端吊挂有对重;
绳轮,其绕挂着所述主绳索的中间部,由曳引机驱动旋转;
第1制动器和第2制动器,它们对所述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
第1制动器控制部,其借助第1制动器驱动电路对所述第1制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
第2制动器控制部,其借助第2制动器驱动电路对所述第2制动器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能够实施将所述第1制动器的制动能力抑制得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能够与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独立地实施检测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第1自我诊断,在通过所述第1自我诊断未检测出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在通过所述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
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能够实施将所述第2制动器的制动能力抑制得小于最大制动能力的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能够与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独立地实施检测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第2自我诊断,在通过所述第2自我诊断未检测出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在通过所述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制动器的最大制动能力设定得比会引起所述绳轮与所述主绳索之间的打滑的制动能力低,
所述第2制动器的最大制动能力设定得比会引起所述绳轮与所述主绳索之间的打滑的制动能力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制动指令部,该制动指令部输出针对所述第1制动器以及所述第2制动器的制动指令,
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在所述制动指令已输出的情况下使所述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
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在所述制动指令已输出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检测在所述绳轮与所述主绳索之间发生的打滑的打滑检测单元,
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当在所述制动指令已输出的情况下所述打滑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打滑时,使所述第1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
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当在所述制动指令已输出的情况下所述打滑检测单元未检测出打滑时,使所述第2制动能力抑制控制无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打滑检测单元根据所述绳轮与所述主绳索的速度差来检测打滑。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第1制动器在通过所述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不依赖于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而根据所述制动指令进行动作,
所述第2制动器在通过所述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下,不依赖于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而根据所述制动指令进行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运转控制部,该运转控制部根据呼梯登记而控制所述轿厢的行驶来执行运转服务,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通过所述第1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1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以及通过所述第2自我诊断检测出所述第2制动器控制部的异常的情况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情况下,禁止执行新的运转服务。
CN201980097564.2A 2019-06-25 2019-06-25 电梯装置 Active CN113993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5181 WO2020261390A1 (ja) 2019-06-25 2019-06-25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3807A true CN113993807A (zh) 2022-01-28
CN113993807B CN113993807B (zh) 2023-01-10

Family

ID=7406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7564.2A Active CN113993807B (zh) 2019-06-25 2019-06-25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88590B2 (zh)
CN (1) CN113993807B (zh)
DE (1) DE112019007500T5 (zh)
WO (1) WO202026139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8599A1 (ja) * 2006-02-01 2007-08-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679000A (zh) * 2007-06-21 201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及绳索打滑检测方法
WO2010137134A1 (ja) * 2009-05-27 2010-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5093753A (ja) * 2013-11-12 2015-05-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
JP2015168487A (ja) * 2014-03-04 2015-09-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WO2018008220A1 (ja) * 2016-07-06 2018-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9616B2 (ja) 2008-10-31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8599A1 (ja) * 2006-02-01 2007-08-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1679000A (zh) * 2007-06-21 201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及绳索打滑检测方法
WO2010137134A1 (ja) * 2009-05-27 2010-1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5093753A (ja) * 2013-11-12 2015-05-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
JP2015168487A (ja) * 2014-03-04 2015-09-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WO2018008220A1 (ja) * 2016-07-06 2018-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61390A1 (ja) 2020-12-30
DE112019007500T5 (de) 2022-08-11
JP7188590B2 (ja) 2022-12-13
CN113993807B (zh) 2023-01-10
JPWO2020261390A1 (zh)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4239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24769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WO2010150341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9637348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EP2636626B1 (en) Elevator device
KR20090055031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US20150251877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639363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AU2017232232B2 (en) Method for avoiding unwanted safety gear tripping in an elevator system, controller adapted to perform such a method, governor brake and elevator system each having such a controller
JP721220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WO200609296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8207898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7149552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救出運転方法
KR101121343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1704463A (zh) 电梯门区安全保护系统
CN113993807B (zh) 电梯装置
JP665548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WO2010137134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915388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97765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WO202117654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るエレベーター
JP582986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停止装置
JP2023093905A (ja) エレベータ保守運転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保守運転制御方法
KR100891234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H07304572A (ja) 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