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673A - 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9673A CN113939673A CN202080043249.4A CN202080043249A CN113939673A CN 113939673 A CN113939673 A CN 113939673A CN 202080043249 A CN202080043249 A CN 202080043249A CN 113939673 A CN113939673 A CN 1139396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cylindrical portion
- cable
- rib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01R13/5221—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having cable seal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密封构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开口部,且将插入连接器开口部的线缆的绝缘性覆盖物与电子设备的主体之间密封。密封构件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其与第一开口对置,且位于比第一开口靠电子设备的内侧的位置;以及锥状的倾斜面,其从第一开口向内侧缩窄至第二开口。壳体具备:第一筒状部,其在内侧形成有倾斜面;以及第二筒状部,其设置于第一筒状部的外侧,第一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在第一开口的周围相互连接,在第一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提出了在线缆连接用的连接器开口部安装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构件而将插入连接器开口部的线缆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0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虽然能够利用密封构件将线缆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但是因存在密封构件而阻碍线缆的插入,存在插入性变差的情况。关于能够容易地插入线缆并且高精度地将线缆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的情况可以说仍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问题,并提供能够容易地插入线缆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线缆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的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密封构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开口部,且将插入所述连接器开口部的线缆的绝缘性覆盖物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之间密封,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其与所述第一开口对置,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开口靠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的位置;以及锥状的倾斜面,其从所述第一开口向内侧缩窄至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壳体具备:第一筒状部,其在内侧形成有所述倾斜面;以及第二筒状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围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所述连接器开口部以及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开口部的所述密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能够容易地插入线缆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线缆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开口部以及密封构件的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连接器开口部安装了密封构件并插入了线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与图2相同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是密封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密封构件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6-6剖视图。
图7是包括倾斜面的角部在内的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密封构件的后视图。
图9A是示出将第一种类的线缆插入到密封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B是示出将第一种类的线缆进一步插入到密封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将第二种类的线缆插入到密封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B是示出将第二种类的线缆进一步插入到密封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将线缆插入到密封构件的状态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密封构件,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开口部,且将插入所述连接器开口部的线缆的绝缘性覆盖物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之间密封,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其与所述第一开口对置,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开口靠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的位置;以及锥状的倾斜面,其从所述第一开口向内侧缩窄至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壳体具备:第一筒状部,其在内侧形成有所述倾斜面;以及第二筒状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围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将线缆从第一开口插入,并一边使线缆的绝缘性覆盖物与第一筒状部的倾斜面抵接一边将该线缆朝向第二开口插入,而利用壳体将线缆的绝缘性覆盖物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由于在第一筒状部与第二筒状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即使第一筒状部被插入的线缆向外侧按压,也能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变形的空间,从而能够不对线缆的插入造成妨碍。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插入线缆,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线缆与电子设备主体之间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第一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设置有沿着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肋,所述线缆插入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肋对从第一开口插入的线缆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能够加强壳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第二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沿着所述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角部,所述至少一个肋具备在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立起设置的第一肋。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肋加强应力容易集中的倾斜面的角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第二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沿着所述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角部,所述至少一个肋具备在与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不同的位置立起设置的第二肋。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行从第一开口插入的线缆的对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第二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沿着所述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角部,所述至少一个肋是多个肋,所述多个肋具备在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立起设置的第一肋以及在与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不同的位置立起设置的第二肋,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肋的厚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第二肋进行从第一开口插入的线缆的对位。并且,通过在第一开口处使第二肋的厚度大于第一肋的厚度,能够使基于第二肋的线缆的对位效果优先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第二方案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呈环状包围线缆插入方向的方式延伸,所述线缆插入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所述突出部设置为与所述肋共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从第一开口插入的线缆与突出部接触而进行密封,并且能够通过将突出部设置为与肋共面而更可靠地进行线缆的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提供第六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突出部构成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绕最窄的第二开口设置突出部,能够强力地将线缆向突出部按压,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线缆的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提供第一方案至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筒状部配置为延伸至比所述第一筒状部靠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从第一开口插入线缆而第一筒状部被线缆向里侧按压,也能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变形的空间,从而能够不对线缆的插入造成妨碍。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提供第一方案至第八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筒状部具有:第一面,其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围与所述第一筒状部连续;以及第二面,其在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位置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通过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所述第一面接触的固定构件,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所述第二面被向所述电子设备按压,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开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提供第九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所述第二面具备突起,所述突起以呈环状包围线缆插入方向的方式延伸,所述线缆插入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且所述突起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突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突起将壳体与电子设备之间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备:所述连接器开口部;以及第一方案至第十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开口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第一方案所记载的密封构件相同的效果。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基于相同的技术思想而得到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3对实施方式中的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中的连接器开口部3A以及密封构件4的周边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连接器开口部3A安装了密封构件4并插入了线缆8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与图2相同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2是能够使线缆8(图2、图3)与电子设备主体3电连接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2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线缆8例如是USB线缆。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2具备电子设备主体3、密封构件4、固定构件6以及螺钉7。
电子设备主体3是构成电子设备2的主体的部分。在电子设备主体3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器开口部3A。连接器开口部3A是用于插入线缆8而将线缆8与电子设备主体3连接的开口。在连接器开口部3A安装有用于接受线缆8的密封构件4。
密封构件4是将插入连接器开口部3A的线缆8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的构件。如图2、图3所示,密封构件4在安装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状态下被固定构件6固定。关于密封构件4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固定构件6是将安装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密封构件4固定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构件。固定构件6在中央部具有开口6A,能够将线缆8向开口6A插入。
图1所示的螺钉7是用于将固定构件6固定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构件。螺钉7穿过固定构件6并插入到电子设备主体3。
图2、图3所示的线缆8是向安装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固定构件6以及密封构件4插入并与电子设备主体3电连接的线缆。
线缆8具备端子部10和绝缘性覆盖物12。端子部10是构成线缆8的前端的导电性部分,且与电子设备主体3电连接。绝缘性覆盖物12是覆盖端子部10等导电性部分的绝缘性的覆盖物。
如图2、图3所示,密封构件4与绝缘性覆盖物12的周围而非线缆8的端子部10接触,由此将绝缘性覆盖物12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这样一来,密封构件4发挥将线缆8与电子设备主体3连接时的防水功能。
绝缘性覆盖物12的大小(特别是直径)根据线缆8的种类而发生各种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4构成为对于各种直径的绝缘性覆盖物12都能够进行密封,关于详细内容将后述。
如图2、图3所示,电子设备主体3具备安装部14。安装部14是接受线缆8的端子部10的部分。通过向安装部14插入端子部10,从而线缆8与电子设备主体3电连接。
接下来,使用图4~图6对密封构件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密封构件4的立体图,图5是密封构件4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6-6剖视图。
如图4~图6所示,密封构件4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壳体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硅橡胶作为密封构件4的弹性材料。如图6所示,壳体16大致由两个筒状构件构成。具体而言,壳体16具备第一筒状部18和第二筒状部20。
第一筒状部18以及第二筒状部20是分别配置于内侧和外侧的筒状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筒状部18以及第二筒状部20构成为一体。第一筒状部18以及第二筒状部20沿着线缆8插入的方向即线缆插入方向B形成有贯通孔。将第一筒状部18以及第二筒状部20共通的径向设为D。
第一筒状部18形成第一开口22来作为线缆插入方向B上的上游侧的开口。第一开口22是用于插入线缆8的开口,也称为“插入开口”。第一筒状部18还形成第二开口24来作为下游侧的开口。第二开口24是用于密封线缆8的开口,也称为“密封开口”。如图4~图6所示,第一开口22的大小设定为大于第二开口24的大小。具体而言,在如图4所示那样从线缆插入方向B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22的整体相对于第二开口24重叠。
设置倾斜面26来作为第一筒状部18的内周面。倾斜面26是接受前述的线缆8的绝缘性覆盖物12(图2、图3)的面。如图6所示,倾斜面26是以从第一开口22向内侧缩窄至第二开口24的方式倾斜的锥状的面。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26是在线缆插入方向B上连续地延伸的曲面。
将由倾斜面26围成的区域称为插入空间27。插入空间27是在线缆插入方向B上从第一开口22延伸至第二开口24的空间。插入空间27为大致圆锥台的形状。
如图4、图5所示,在壳体16的倾斜面26设置有多个肋28。多个肋28分别是沿着线缆插入方向B延伸的突出部。多个肋28分别从倾斜面26朝向插入空间27向内侧突出。
肋28具备第一肋28A和第二肋28B作为两种肋。第一肋28A是在倾斜面26的角部立起设置的肋。第二肋28B是在与倾斜面26的角部不同的位置立起设置的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肋28B设置于构成倾斜面26的四边的大致中央部。第一肋28A与第二肋28B在包围线缆插入方向B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规则且交替地设置。
第一肋28A主要为了壳体16的加强而设置。立起设置有第一肋28A的倾斜面26的角部是在从第一开口22插入的线缆8与倾斜面26接触并向外侧按压时应力容易集中的部位,容易产生破损。通过在这样的倾斜面26的角部设置沿线缆插入方向B延伸的第一肋28A,能够抑制壳体16的破损,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强壳体16。
第二肋28B主要为了线缆8的对位而设置。具体而言,在从第一开口22插入的线缆8沿着设置于上下左右的合计四处的第二肋28B前进时,线缆8被向插入空间27的中央位置引导而被定心。这样一来,第二肋28B能够发挥线缆8的对位功能。
包括上述的肋28在内,壳体16被设置为整体为一体的构件,由一个弹性材料构成。
接下来,使用图7对第一肋28A与第二肋28B的厚度的关系进行说明。图7是包括倾斜面26的角部在内的部位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7所示,第一肋28A的厚度从第一开口22朝向第二开口24连续地发生变化。第一肋28A在第一开口22具有厚度T1,在第二开口24具有厚度T2。同样地,第二肋28B在第一开口22具有厚度T3,在第二开口24具有厚度T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开口22处,将第二肋28B的厚度T3设定为大于第一肋28A的厚度T1。根据这样的设定,能够优先产生基于第二肋28B的线缆8的对位功能。
另一方面,在第二开口24处,将第一肋28A的厚度T2与第二肋28B的厚度T2设定为相同的值。
如图7所示,在倾斜面26形成有突出部30。突出部30是从倾斜面26朝向插入空间27向内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30以包围第二开口24的方式呈环状延伸(参照图4、图5)。
返回到图7,将突出部30的厚度T2设定为与第二开口24处的第一肋28A的厚度T2以及第二肋28B的厚度T2相同的值。即,突出部30、第一肋28A以及第二肋28B在第二开口24处共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突出部30与向插入空间27插入并通过第二开口24的线缆8的绝缘性覆盖物12可靠地发生接触并紧贴。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将绝缘性覆盖物12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30配置于构成第二开口24的位置、即倾斜面26中的线缆插入方向B上的下游端部。根据这样的配置,通过将突出部30设置于插入空间27中的作为最窄的部位的第二开口24,能够强力地将线缆8的绝缘性覆盖物12向突出部30按压。另外,与将突出部30设置于倾斜面26的中途的情况相比,设计也变得容易。
返回到图6,第二筒状部20具有第一面32和第二面34。在密封构件4安装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状态下,第一面32配置为朝向电子设备2的外侧(参照箭头C1)、第二面34配置为朝向电子设备2的内侧(参照箭头C2)。也可以将第一面32称为壳体16的表面,将第二面34称为壳体16的背面。
如图6所示,第一面32形成为平坦的面,另一方面,在第二面34设置有突起36。突起36是用于将密封构件4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的突起。具体而言,如图2、图3所示,设置有突起36的第二面34与电子设备主体3抵接。此时,固定构件6与密封构件4的第一面32接触,密封构件4经由第一面32而被朝向电子设备2的内侧按压(参照箭头C2)。成为设置有突起36的第二面34也被朝向电子设备主体3的内侧按压的状态,从而为弹性材料的突起36能够作为将密封构件4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的密封部而发挥功能。
使用图8对设置有突起36的第二面34侧的密封构件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密封构件4的后视图。
如图8所示,突起36以包围插入空间27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密封构件4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
如图8所示,在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肋38、40。连接肋38、40是将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在径向D上局部连接的肋。
连接肋38相对于插入空间27设置于一侧的间隙S,连接肋40相对于插入空间27设置于另一侧的间隙S(相对于插入空间27与连接肋38对称的位置)。连接肋38、40分别设置于与密封构件4所具有的四边中的一对长边42、44对应的位置。密封构件4的长边42、44由于比密封构件4的短边46、48长,因此是因线缆8的按压而产生的应力容易产生偏差的部分,特别是中央部的应力容易变小。通过在与这样的密封构件4的长边42、44对应的位置设置连接肋38、40,能够有效地使因线缆8的按压而产生的应力分散,从而能够抑制壳体16的局部破损。
返回到图6,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在第一面32连接。即,第一面32是将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连接的连接面。如图6所示,在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形成有间隙S。间隙S是由于将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在径向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而形成的间隙。通过设置间隙S,即使向插入空间27插入的线缆8向外侧按压第一筒状部18,也能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18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线缆8的插入,并且进行密封。
另外,如图6所示,第二筒状部20延伸至比第一筒状部18靠线缆插入方向B上的下游侧、即里侧(电子设备主体3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向插入空间27插入的线缆8向里侧按压第一筒状部18,也能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18变形的空间,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线缆8的插入。
具有上述结构的密封构件4构成为应对各种大小的线缆8。在此,使用图9A、图9B、图10A、图10B对将不同的两种线缆8A、8B分别插入密封构件4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9A、图9B是示出将第一种类的线缆8A插入到密封构件4的状态的图,图10A、图10B是示出将第二种类的线缆8B插入到密封构件4的状态的图。在本例中,使用第一种类的线缆8A的绝缘性覆盖物12A的直径小于第二种类的线缆8B的绝缘性覆盖物12B的直径的线缆。具体而言,图9A、图9B所示的绝缘性覆盖物12A的直径D1小于图10A、图10B所示的绝缘性覆盖物12B的直径D2。
如图9A所示,将第一种类的线缆8A沿线缆插入方向B插入密封构件4的插入空间27。第一开口22的大小被预先设定为大于端子部10A以及绝缘性覆盖物12A的直径D1,因此能够将绝缘性覆盖物12A插入到插入空间27中并使其与倾斜面26抵接。另一方面,第二开口24的大小被预先设定为大于端子部10A且小于绝缘性覆盖物12A的直径D1。
倾斜面26是越趋向线缆插入方向B的下游侧则越向内侧缩窄的锥状,另外,密封构件4整体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当如图9B所示那样沿线缆插入方向B进一步将线缆8A插入时,绝缘性覆盖物12A向径向D的外侧按压第一筒状部18。第一筒状部18向接近第二筒状部20的方向变形,且随着插入线缆8A,第一筒状部18与绝缘性覆盖物12A的紧贴性增加。由此,能够将第一筒状部18与绝缘性覆盖物12A之间密封,密封构件4能够发挥防水功能。
如前所述,在构成密封构件4的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设置有间隙S。因此,如图9B所示,即使在第一筒状部18被绝缘性覆盖物12A向外侧按压了的情况下,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18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不对线缆8A的插入造成妨碍,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线缆8A的插入。
另外,如前所述,第二筒状部20延伸至比第一筒状部18靠线缆插入方向B上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如图9B所示,即使在第一筒状部18被绝缘性覆盖物12A向线缆插入方向B按压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18沿线缆插入方向B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不对线缆8A的插入造成妨碍,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线缆8A的插入。
虽然在图9A、图9B中并未图示,但能够利用前述的多个肋28对线缆8A的插入进行引导。具体而言,能够利用在倾斜面26的角部设置的第一肋28A有效地加强壳体16中应力容易集中的部位,并且利用第二肋28B使线缆8与插入空间27的中央位置对位。另外,如前所述,通过在第一开口22处使第二肋28B的厚度T3大于第一肋28A的厚度T1,能够使基于第二肋28B的线缆8A的对位功能优先产生。
并且,前述的突出部30由于设置于构成线缆插入方向B上的最下游侧即第二开口24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绝缘性覆盖物12A更强力地与突出部30紧贴,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密封。
接下来,如图10A所示,将第二种类的线缆8B沿线缆插入方向B插入密封构件4的插入空间27。第一开口22的大小被预先设定为大于端子部10B以及绝缘性覆盖物12B的直径D2,因此能够将绝缘性覆盖物12B插入到插入空间27并使其与倾斜面26抵接。另一方面,第二开口24的大小被预先设定为大于端子部10B且小于绝缘性覆盖物12B的直径D2。
与图9A、图9B所示的线缆8A同样地,通过如图10B所示那样沿线缆插入方向B进一步将线缆8B插入,能够将第一筒状部18与绝缘性覆盖物12B之间密封,密封构件4能够发挥防水功能。
密封构件4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即使在绝缘性覆盖物12A、12B的直径D1、D2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绝缘性覆盖物12A、12B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22、第二开口24的大小、形状根据线缆8A、8B的规格等预先进行设定即可。
在图11中示出将线缆8A、8B插入到密封构件4的状态下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可知密封构件4的第一筒状部18与线缆8A、8B的绝缘性覆盖物12A、12B的周围紧贴而进行密封。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4安装于电子设备2的线缆连接用的连接器开口部3A,且将插入连接器开口部3A的线缆8的绝缘性覆盖物12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密封构件4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壳体16。壳体16形成有第一开口22以及位于与第一开口22对置的位置的第二开口24,且具有锥状的倾斜面26,该倾斜面26以从第一开口22向内侧缩窄至第二开口24的方式倾斜。在密封构件4安装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状态下,将第二开口24配置于比第一开口22靠电子设备2的内侧的位置。壳体16具备:第一筒状部18,其在内侧形成有倾斜面26;以及第二筒状部20,其设置于第一筒状部18的外侧,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在第一开口22的周围相互连接,在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形成有间隙S。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线缆8从第一开口22插入,并一边使绝缘性覆盖物12与第一筒状部18的倾斜面26抵接一边将该线缆8朝向第二开口24插入,从而利用壳体16将绝缘性覆盖物12与电子设备主体3之间密封。另外,由于在第一筒状部18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设置有间隙S,因此即使将线缆8插入而第一筒状部18被线缆8向外侧按压,也能够确保供第一筒状部18变形的空间。由此,能够不对线缆8的插入造成妨碍,从而能够容易地向密封构件4插入线缆8。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具备线缆连接用的连接器开口部3A以及安装于连接器开口部3A的密封构件4。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与前述的密封构件4相同的效果。
以上,举出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在倾斜面26设置多个肋2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不在倾斜面26设置肋28而将倾斜面26整体设为平坦的面。
虽然参照附图并关联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充分地记载了本发明,但是各种变形、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变形、修改应理解为,只要不脱离基于所附的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包括在其中。另外,实施方式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思想的情况下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适当地组合,能够起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只要是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2 电子设备
3 电子设备主体
3A 连接器开口部
4 密封构件
6 固定构件
6A 开口
7 螺钉
8、8A、8B 线缆
10、10A、10B 端子部
12、12A、12B 绝缘性覆盖物
14 安装部
16 壳体
18 第一筒状部
20 第二筒状部
22 第一开口
24 第二开口
26 倾斜面
27 插入空间
28 肋
28A 第一肋
28B 第二肋
30 突出部
32 第一面
34 第二面
36 突起
38、40 连接肋
42、44 长边
46、48 短边
B 线缆插入方向
D 径向
D1、D2 直径
S 间隙
T1、T2、T3 厚度。
Claims (11)
1.一种密封构件,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开口部,且将插入所述连接器开口部的线缆的绝缘性覆盖物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之间密封,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其与所述第一开口对置,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开口靠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的位置;以及锥状的倾斜面,其从所述第一开口向内侧缩窄至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壳体具备:第一筒状部,其在内侧形成有所述倾斜面;以及第二筒状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围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设置有沿着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肋,所述线缆插入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沿着所述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角部,
所述至少一个肋具备在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立起设置的第一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沿着所述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角部,
所述至少一个肋具备在与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不同的位置立起设置的第二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具有沿着所述线缆插入方向延伸的角部,
所述至少一个肋是多个肋,
所述多个肋具备在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立起设置的第一肋以及在与所述倾斜面的所述角部不同的位置立起设置的第二肋,
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肋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倾斜面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呈环状包围线缆插入方向的方式延伸,所述线缆插入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
所述突出部设置为与所述肋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突出部构成所述第二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筒状部配置为延伸至比所述第一筒状部靠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筒状部具有:第一面,其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外侧,且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围与所述第一筒状部连续;以及第二面,其在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位置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
通过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所述第一面接触的固定构件,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所述第二面被向所述电子设备按压,从而所述壳体被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所述第二面具备突起,所述突起以呈环状包围线缆插入方向的方式延伸,所述线缆插入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且所述突起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内侧突出。
11.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
所述连接器开口部;以及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构件,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开口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10487 | 2019-06-13 | ||
JP2019110487 | 2019-06-13 | ||
PCT/JP2020/022223 WO2020250814A1 (ja) | 2019-06-13 | 2020-06-05 | 封止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9673A true CN113939673A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3781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43249.4A Pending CN113939673A (zh) | 2019-06-13 | 2020-06-05 | 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37815B2 (zh) |
JP (1) | JP7511127B2 (zh) |
CN (1) | CN113939673A (zh) |
WO (1) | WO2020250814A1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42116A (ja) * | 1993-11-16 | 1995-06-02 | Yazaki Corp | 防水コネクタ |
US20090023321A1 (en) * | 2007-07-16 | 2009-01-22 | Rudolf Robert Bukovnik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nd using the same |
CN102246358A (zh) * | 2008-12-12 | 2011-11-16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应变释放的连接器组件 |
US20150004814A1 (en) * | 2012-02-14 | 2015-01-01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Housing having a seal |
JP2015069787A (ja) * | 2013-09-27 | 2015-04-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20150064619A (ko) * | 2013-12-03 | 2015-06-11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시일 및 이를 구비한 방수커넥터 |
WO2015166747A1 (ja) * | 2014-04-28 | 2015-1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
DE102015012325A1 (de) * | 2014-10-03 | 2016-04-0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Verbinder und Zusammenbauverfahren |
CN205828776U (zh) * | 2016-06-13 | 2016-12-21 |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 防水连接器 |
KR101887813B1 (ko) * | 2017-05-24 | 2018-08-10 | 김부근 | 방수형 케이블 그랜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90234B2 (ja) | 1993-10-21 | 1999-05-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2921641B2 (ja) * | 1994-05-23 | 1999-07-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5369586B2 (ja) | 2008-09-30 | 2013-12-18 |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の防塵構造 |
DE102010019600B4 (de) | 2010-05-05 | 2012-04-26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Dichtelement |
JP2012114502A (ja) | 2010-11-19 | 2012-06-14 | Panasonic Corp | 二重積分型a/d変換器 |
JP6453747B2 (ja) | 2015-12-02 | 2019-01-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弾性シール部材及びコネクタ |
JP2018120960A (ja) | 2017-01-25 | 2018-08-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
2020
- 2020-06-05 CN CN202080043249.4A patent/CN113939673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05 WO PCT/JP2020/022223 patent/WO20202508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6-05 JP JP2021526059A patent/JP7511127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04 US US17/542,372 patent/US1183781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42116A (ja) * | 1993-11-16 | 1995-06-02 | Yazaki Corp | 防水コネクタ |
US20090023321A1 (en) * | 2007-07-16 | 2009-01-22 | Rudolf Robert Bukovnik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nd using the same |
JP2010533956A (ja) * | 2007-07-16 | 2010-10-2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CN102246358A (zh) * | 2008-12-12 | 2011-11-16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应变释放的连接器组件 |
US20150004814A1 (en) * | 2012-02-14 | 2015-01-01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Housing having a seal |
JP2015069787A (ja) * | 2013-09-27 | 2015-04-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20150064619A (ko) * | 2013-12-03 | 2015-06-11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시일 및 이를 구비한 방수커넥터 |
WO2015166747A1 (ja) * | 2014-04-28 | 2015-1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
DE102015012325A1 (de) * | 2014-10-03 | 2016-04-0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Verbinder und Zusammenbauverfahren |
CN205828776U (zh) * | 2016-06-13 | 2016-12-21 |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 防水连接器 |
KR101887813B1 (ko) * | 2017-05-24 | 2018-08-10 | 김부근 | 방수형 케이블 그랜드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赵宏林;胡栋;赵东伟;安晨;戚圣好;: "水下湿式电连接器密封组件密封性能模拟与分析", 中国海上油气, no. 06, 25 December 2017 (2017-12-2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0250814A1 (zh) | 2020-12-17 |
WO2020250814A1 (ja) | 2020-12-17 |
US20220094100A1 (en) | 2022-03-24 |
JP7511127B2 (ja) | 2024-07-05 |
US11837815B2 (en) | 2023-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16924B2 (en) | Female terminal for connector | |
US8808012B2 (en) | Shield connector | |
TWI403040B (zh) |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witch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 |
KR101181608B1 (ko) | 커넥터 및 케이블 리테이너 | |
US8986045B2 (en) |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hield braided part | |
US9160097B2 (en) | Connector with small housing | |
TWI618314B (zh) | 連接器 | |
US20200412039A1 (en) | Multipolar connector | |
CN105655742B (zh) | 具有芯线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
TWI517504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5360547A (zh) | 连接器组装体 | |
CN105655743B (zh) |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
CN214176261U (zh) | 插头连接器 | |
US20240097382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EP2665140A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US10411385B2 (en) |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device connection | |
JP6399594B2 (ja) | 絶縁性能を高め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
CN113939673A (zh) | 密封构件以及具备该密封构件的电子设备 | |
CN111937253B (zh) | 连接器 | |
KR20200049603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 |
US20230028291A1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EP4212886A1 (en) | Electric current sensor | |
JP2016212976A (ja) | 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 |
US7314381B2 (en) | Electric component having connector attached to case via seal member | |
US2013016497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