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569B - 通信设备和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和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8569B CN113938569B CN202110646671.5A CN202110646671A CN113938569B CN 113938569 B CN113938569 B CN 113938569B CN 202110646671 A CN202110646671 A CN 202110646671A CN 113938569 B CN113938569 B CN 1139385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mode
- mode
- mfp
-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15—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6—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via local network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3—Printer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compu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2—Other manual input means, e.g. digitisers or writing tabl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信设备和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在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通信设备进行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能够在多个通信模式下进行操作的通信设备,例如并行地在基础设施模式和直连模式下进行无线通信,如日本特开2014-216956中所讨论的。
近年来,无线通信的使用增加,并且存在提高无线通信的便利性的要求。
本公开旨在提高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被配置为进行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经由与外部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在没有所述外部无线基站介入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模式;以及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系统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的外部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外部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4A、4B和4C是各自示出MFP的操作显示单元的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MFP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模式A(软件接入点(AP)模式)中的装置搜索序列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模式B(Wi-Fi直连(WFD)模式)中的装置搜索序列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模式C(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中的装置搜索序列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2是示出初始启动时的接口选择画面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初始启动时的接口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通过局域网(LAN)设置的接口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启用处理序列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禁用处理序列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启用处理序列的对等(P2P)模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禁用处理序列的P2P模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用于选择和设置无线控制设置表的处理的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0A、20B、20C和20D是示出无线控制设置表的示例的图。
图21A、21B、21C和21D是示出基于各无线控制设置表而设置的通信时间段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注意,示例性实施例仅是示例,并且除非另外说明,组件、处理步骤和显示画面的具体示例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系统配置)
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示例。例如,该系统是多个通信设备能够彼此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图1的示例中,系统包括作为通信设备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200、多功能外围设备(MFP)300和接入点400。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200可以简称为终端设备200。
终端设备200是具有使用无线局域网(LAN)和蓝牙的无线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在后文中,无线LAN可以被称为WLAN。终端设备200可以是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或数字照相机等的个人信息终端。MFP 300是具有打印功能的打印设备。MFP 300还可以包括读取功能(扫描器)、传真(FAX)功能和电话功能。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 300具有能够与终端设备200无线通信的通信功能。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使用MFP300作为示例的情况。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使用各自具有通信功能的传真设备、扫描器设备、投影仪、移动终端、智能手机、膝上个人计算机(PC)、平板终端、PDA、数字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装置和电视机来代替MFP 300。接入点400与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分开(在外部)设置,并作为WLAN基站设备而操作。接入点400可以被称为外部接入点400或外部无线基站(或外部主站)。具有WLAN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可以经由接入点400在WLAN基础设施模式下通信。在后文中接入点可以被称为“AP”。基础设施模式可以被称为“无线基础设施模式”。接入点400与被许可(认证)连接到自身设备的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中继该通信设备和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例如,接入点40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并且可以对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和无线连接到接入点400的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可以通过使用它们的WLAN通信功能在经由外部接入点400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以及在没有外部接入点400的介入的对等模式下进行无线通信。在后文中,对等将被称为“P2P”。P2P模式包括Wi-Fi直连(Wi-Fi Direct(注册商标))模式和软件AP模式。在后文中,Wi-Fi直连(Wi-Fi Direct(注册商标))可以被称为WFD。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可以通过使用蓝牙通信功能来进行P2P通信。为了区分起见,使用WLAN通信功能的P2P和使用蓝牙通信功能的P2P可以分别称为P2P(WLAN)和P2P(蓝牙)。换句话说,P2P(WLAN)可以说是符合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系列的通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下文将描述的,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可以通过使用WLAN通信来进行与多个打印服务相对应的处理。
(终端设备的外部配置)
图2是示出终端设备200的外部配置的示例的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将被描述为例如普通智能手机。例如,终端设备200包括显示单元202、操作单元203和电源键204。显示单元202的示例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类型的显示机构的显示器。可选地,例如,显示单元202可以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来显示信息。代替显示单元202或者除了显示单元202之外,终端设备200可以还具有使用声音输出信息的功能。操作单元203包括诸如键和按钮等的硬件键、和/或用于检测用户操作的触摸面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共用的触摸面板显示器进行显示单元202的信息显示和操作单元203的对用户操作的接受,因此显示单元202和操作单元203由单个装置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显示单元202的显示功能来显示按钮图标和软件键盘,并且通过操作单元203的操作接受功能来检测用户对这样的部位的触摸。可选地,显示单元202和操作单元203可以分开以分别提供用于显示的硬件和用于操作接受的硬件。电源键204是用于接受用于接通/断开终端设备200的电源的用户操作的硬件键。
终端设备200包括用于提供WLAN通信功能的WLAN单元201,该WLAN单元201不一定从外部可见。例如,WLAN单元201被配置为能够在符合IEEE 802.11标准系列(诸如IEEE802.11a/b/g/n/ac/ax等)的WLAN系统中进行数据(包)通信。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WLAN单元201能够在符合其它标准的WLAN系统中通信。在本示例中,WLAN单元201可以在2.4GHz和5GHz频带这两者中通信。WLAN单元201可以进行基于WDF的通信、软件AP模式下的通信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通信。下面将描述在这些模式下的操作。终端设备200还包括从外部不可见的蓝牙单元(未示出)。蓝牙单元符合IEEE 802.15.1标准,并提供在蓝牙1.1到5.0中所使用的2.4GHz通信功能(诸如蓝牙基本速率/增强型数据速率(Basic Rate/Enhanced Data Rate(BR/EDR))、蓝牙+高速(High Speed(HS))和蓝牙低能耗等)。下面将介绍蓝牙操作。
(MFP的外部配置)
图3示出MFP 300的外部配置的示例。例如,MFP 300包括原稿台301、原稿盖302、打印薄片插入口303、打印薄片排出口304和操作显示单元305。原稿台301是放置要读取的原稿的台。原稿盖302是用于压住放置在原稿台301上的原稿并防止来自用于在读取期间照射原稿的光源的光泄漏到外部的盖。打印薄片插入口303是可以设置各种大小的薄片的插入口。打印薄片排出口304是用于排出打印后的薄片的排出口。设置在打印薄片插入口303中的薄片被逐个输送到打印单元,在打印单元中被打印,然后从打印薄片排出口304被排出。操作显示单元305包括键(诸如字符输入键、光标键、OK键和取消键等)、LED和LCD。操作显示单元305被配置为能够接受用于启动MFP 300的各种功能并进行各种设置的用户操作。操作显示单元305可以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器。MFP 300具有WLAN和蓝牙无线通信功能,并且包括不一定从外部可见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天线306。与终端设备200一样,MFP 300也可以使用WLAN和蓝牙在2.4GHz和5GHz频带中进行无线通信。
图4A至图4C示意性地示出MFP 300的操作显示单元305上的画面显示的示例。图4A示出了在接通了MFP 300的电源并且不进行诸如打印和扫描操作等的任何操作的状态(空闲状态、待机状态)下显示的主画面的示例。在通过键操作或触摸面板操作来选择复印功能、扫描功能或使用因特网通信的云功能的菜单显示项的情况下,MFP 300可以开始进行相应的设置或功能。通过接受图4A的主画面上的键操作或触摸面板操作,MFP 300可以以无缝的方式显示与图4A的主画面不同的画面。图4B示出了这样的画面的示例,在该画面上显示了用于进行打印功能、进行照片功能和改变通信设置的菜单项。可以基于该画面上的用户选择来进行打印和照片功能并进行通信设置。图4C示出了在图4B的画面上选择用于改变通信设置的菜单项的情况下显示的接口(I/F)选择画面的示例。在该画面上,以可选择的方式显示用于进行有线连接设置、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ON/OFF设置、以及诸如WFD和软件AP模式等的P2P模式的ON/OFF设置的各种LAN设置菜单项(“有线LAN”、“无线LAN”和“无线直连”)。在图4C中通过用户操作将无线LAN设置为ON的情况下,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在通过用户操作将无线直连设置为ON的情况下,启用P2P(WLAN)模式。此画面还以可选择的方式显示旨在用于诸如蓝牙ON/OFF设置等的蓝牙设置的设置菜单项(“蓝牙”)。该画面还显示与各种连接模式有关的共用设置菜单项。用户还可以在该画面上设置无线LAN的频带和频道以及蓝牙配对码。
(终端设备的配置)
图5示出终端设备200的配置示例。例如,终端设备200包括对自身设备进行主控制的主板501、进行WLAN通信的WLAN单元201以及进行蓝牙通信的蓝牙单元205。主板50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2、只读存储器(ROM)50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04、图像存储器505、数据转换单元506、电话单元507、全球定位系统(GPS)单元509、照相机单元511、非易失性存储器512、数据存储单元513、扬声器单元514和电源单元515。这里,终端设备200包括显示单元202和操作单元203。主板501中的这些功能单元经由CPU 502所管理的系统总线518彼此连接。例如,主板501、WLAN单元201和蓝牙单元205经由专用总线516连接。
CPU 502是系统控制单元并且控制整个终端设备200。例如,通过CPU 502执行在ROM 503中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下面要描述的终端设备200的处理。可以提供专用于各处理的硬件。ROM 503存储由CPU 502所执行的控制程序和内置操作系统(OS)程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CPU 502通过在同样存储在ROM 503中的内置OS的管理下执行ROM 503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来进行诸如调度和任务切换等的软件控制。RAM 504包括静态RAM(SRAM)。RAM504存储诸如程序控制变量等的数据、诸如由用户所登记的设置值和终端设备200的管理数据等的数据。RAM 504还可以用作各种工作缓冲器。图像存储器505包括诸如动态RAM(DRAM)等的存储器。图像存储器505临时存储经由WLAN单元201和/或蓝牙单元205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从数据存储单元513读取的图像数据,以用于CPU 502进行的处理。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512包括诸如闪速存储器等的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512即使在断开终端设备200的电源之后也保留数据。终端设备200的存储器配置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可以共享图像存储器505和RAM 504。数据存储单元513可以用于数据备份。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DRAM被描述为图像存储器505的示例。然而,可以使用诸如硬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其它记录介质。
数据转换单元506分析各种格式的数据,并进行诸如颜色转换和图像转换等的数据转换。电话单元507通过控制电话线并处理经由扬声器单元514输入和输出的语音数据来实现电话通信。GPS单元509接收从卫星发送的无线电波,以获得诸如终端设备200当前纬度和经度等的位置信息。照相机单元511具有以电的方式对经由镜头输入的图像进行记录和编码的功能。由照相机单元511所拍摄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数据存储单元513中。扬声器单元514进行控制以实现用于电话功能的输入和输出语音的功能以及包括警报通知功能的其它功能。电源单元515例如是便携式电池,并且进行在终端设备200内部的电源控制。电源状态的示例包括电池剩余电量为零的无电电池状态、未按下电源键204的电源断开状态、终端设备200正常启动的启动状态以及终端设备200启动但省电的省电状态。显示单元202是指参考图2所描述的显示单元202。显示单元202以电的方式控制其显示内容以控制各种输入操作以及MFP 300的操作状态和状态信息(诸如剩余墨量和剩余薄片数量等)的显示。操作单元203是指参考图2所描述的操作单元203。操作单元203进行控制以接受用户操作,生成与操作相对应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输出到CPU 502。
终端设备200使用WLAN单元201和蓝牙单元205进行无线通信,以与诸如MFP 300等的其它装置进行数据通信。WLAN单元201和蓝牙单元205将数据转换成包并将包发送到其它装置。WLAN单元201和蓝牙单元205根据从外部其它装置所发送的包来重建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输出到CPU 502。WLAN单元201和蓝牙单元205分别是用于实现符合WLAN和蓝牙标准的通信的单元。WLAN单元201可以并行地在包括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的至少两个通信模式下操作。蓝牙单元205可以在例如符合蓝牙1.1到5.0的通信模式下操作。这些通信模式下的频带可能受到硬件的功能和性能的限制。
(MFP的配置)
图6示出MFP 300的配置示例。MFP 300包括对自身设备进行主控制的主板601和无线组合单元616,该无线组合单元616是用于使用至少一个共用天线来进行WLAN通信和蓝牙通信的单个通信模块。例如,MFP 300还包括用于进行有线通信的调制解调器619。主板601例如包括CPU 602、ROM 603、RAM 604、非易失性存储器605、图像存储器606、读取控制单元607、数据转换单元608、读取单元609以及编码和解码处理单元611。主板601还包括例如打印单元612、薄片进给单元613、打印控制单元614和操作显示单元305。主板601中的这些功能单元经由CPU 602所管理的系统总线620彼此连接。例如,主板601和无线组合单元616经由专用总线615连接。例如,主板601和调制解调器619经由总线618连接。
CPU 602是系统控制单元,并且控制整个MFP 300。作为示例,下面要描述的MFP300的处理通过CPU 602执行ROM 603中所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可以提供专用于各处理的硬件。ROM 603存储由CPU 602所执行的控制程序和内置OS程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CPU602通过在同样存储在ROM 603中的内置OS的管理下执行存储在ROM 603中的控制程序来进行诸如调度和任务切换等的软件控制。RAM 604包括SRAM。RAM 604存储诸如程序控制变量等的数据、以及诸如用户所登记的设置值和MFP 300的管理数据等的数据。RAM 604还可以用作各种工作缓冲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605包括诸如闪速存储器等的存储器。即使在断开MFP 300的电源之后,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也保留数据。图像存储器606包括诸如DRAM等的存储器。图像存储器606存储经由无线组合单元616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和由编码和解码处理单元611所处理的图像数据。与终端设备200一样,MFP 300的存储器配置不限于上述配置。数据转换单元608分析各种格式的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
读取控制单元607控制读取单元609(例如,接触型图像传感器(CIS))以光学方式读取放置在原稿台301上的原稿。读取控制单元607将通过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而获得的图像转换为电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并输出该图像数据。这里,读取控制单元607可以在输出图像数据之前应用诸如二值化处理和半色调处理等的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操作显示单元305是指参考图4A至4C所描述的操作显示单元305。操作显示单元305对与用户操作相对应的电信号进行显示控制和生成控制。
编码和解码处理单元611对MFP 300所处理的图像数据(诸如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数据和便携式网络图像(PNG)数据等)进行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以及放大和缩小处理。薄片进给单元613存储用于打印的薄片。薄片进给单元613可以在打印控制单元614的控制下供给所设置的薄片。薄片进给单元613可以包括多个薄片进给单元以在一个设备中存储多种类型的薄片。可以在打印控制单元614的控制下控制薄片进给单元中的哪个来进给薄片。打印控制单元614对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应用包括平滑处理、打印浓度校正处理和颜色校正的各种类型的图像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打印单元612。例如,打印单元612被配置为能够进行喷墨打印处理。打印单元612通过将墨盒所供给的墨从其打印头排出,来将图像记录在诸如薄片等的记录介质上。打印单元612可以被配置为能够进行诸如电子照相打印处理等的其它打印处理。打印控制单元614可以定期读取与打印单元612有关的信息,并且更新RAM 604中所存储的状态信息(包括墨盒的剩余墨量和打印头的状态)。
无线组合单元616是可以提供WLAN和蓝牙无线功能的单元。例如,无线组合单元616可以提供与终端设备200的WLAN单元201和蓝牙单元205的组合的功能同样的功能。更具体地,无线组合单元616基于WLAN和蓝牙标准将数据转换为包,将包发送到其它装置,根据来自外部的其它装置的包而重建原始数据,并将原始数据输出到CPU 602。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可以基于WFD进行P2P(WLAN)通信,并且无线组合单元616具有软件接入点(软件AP)功能或组所有者功能。换句话说,无线组合单元616可以构建P2P通信网络并确定要用于P2P通信的信道。
(P2P通信方法)
接着,将概述设备在没有外部接入点400介入的情况下通过WLAN通信来直接进行无线通信的P2P(WLAN)通信方法。P2P(WLAN)通信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来实现。例如,通信设备可以支持用于P2P(WLAN)通信的多个模式,并且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多个模式之一来进行P2P(WLAN)通信。
在各模式下,搜索通信设备通过使用用于搜索对方设备的搜索信号(诸如探测请求帧和信标等)来搜索并发现要搜索的通信设备(对方设备)。在搜索对方设备时,搜索通信设备和要搜索的通信设备使用相同的频带和相同的通信方法。例如,将给出如下情况的描述:通信设备可以在(1)2.4GHz频带中的P2P(WLAN)模式、(2)2.4GHz频带中的P2P(蓝牙)模式和(3)在5GHz频带中的P2P(WLAN)模式下进行通信。用户可以将MFP 300设置为在P2P模式中的期望模式下操作。例如,在用户将MFP 300设置为在2.4GHz频带中的P2P(WLAN)模式下操作的情况下,如果诸如终端设备200等的搜索通信设备发送5GHz频带中的搜索信号,则MFP 300无法接收到5GHz频带中的搜索信号。因此,MFP 300将不会发送针对搜索信号的响应信号。例如,在用户将MFP 300设置为在2.4GHz频带中的P2P(蓝牙)模式下操作并且禁用2.4GHz频带中的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如果诸如终端设备200等的搜索通信设备发送在相同的2.4GHz频带中但是是WLAN搜索信号的搜索信号,则MFP 300无法识别搜索信号。因此,MFP 300将不会发送响应信号。搜索通信设备可以以这种方式发现使用相同频带和相同通信方法的要搜索的对方设备。
存在四个可能的P2P模式:
·模式A(软件AP模式)
·模式B(Wi-Fi直连(WFD)模式)
·模式D(蓝牙低能耗模式)
·模式E(蓝牙经典模式)
能够进行P2P通信的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支持模式中的至少一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模式A和模式B可以统称为P2P(WLAN),并且模式D和模式E可以统称为P2P(蓝牙)。能够进行P2P通信的通信设备不一定支持所有模式,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仅支持一些模式。除了P2P模式之外,通信设备还可以支持无线基础设施模式(模式C)。
具有WFD和蓝牙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诸如终端设备200等)经由其操作单元接受用户操作,并调用用于实现通信功能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为专用应用)。然后,通信设备显示由应用所提供的画面以提示用户操作,并基于所接受的用户操作来实现WFD通信和蓝牙通信。如这里所采用地,蓝牙通信是指使用蓝牙1.1到5.0的通信,诸如蓝牙经典模式和蓝牙低能耗模式等。
接着,将描述用于在前述四个P2P模式下搜索对方设备的序列(装置搜索序列)。
·模式A(软件AP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
图7示出模式A(软件AP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在软件AP模式下,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作为请求各种服务的客户端进行操作。其它通信设备(例如,MFP 300)作为可以基于软件设置进行WLAN AP功能的软件AP进行操作。在软件AP模式下,作为客户端而操作的通信设备发送装置搜索请求701,以搜索作为软件AP而操作的通信设备。软件AP接收装置搜索请求701,并发送装置搜索响应702作为响应。作为客户端而操作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通过像这样发送和接收装置搜索请求和装置搜索响应,来发现作为软件AP而操作的对方设备(例如,MFP 300)。由于在客户端和软件AP之间建立无线连接时发送和接收到的命令和参数可以是Wi-Fi(注册商标)标准中所定义的命令和参数,因此这里将省略其描述。作为主站,在软件AP模式下操作的MFP 300确定频带和频道。因此,MFP 300可以选择要使用哪个频带(5GHz频带还是2.4GHz频带),以及选择在所选择的频带中要使用哪个频道。
·模式B(WFD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
图8示出模式B(WFD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在WFD模式下,搜索通信设备通过发送装置搜索请求801来搜索要搜索的对方设备。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搜索通信设备是终端设备200,并且要搜索的对方设备是MFP 300。装置搜索请求801具有WFD属性,由此搜索对象被指定为WFD模式下的通信设备。在WFD模式下操作的MFP 300接收到装置搜索请求801的情况下,MFP 300向终端设备200发送装置搜索响应802作为响应。在终端设备200接收到装置搜索响应802的情况下,终端设备200检测作为P2P通信对方的MFP 300。在完成装置搜索之后,通信设备确定P2P组所有者(GO)和P2P客户端的角色,并进行剩余的无线连接处理。角色确定与WFD中的GO协商相对应。MFP 300可以以固定方式作为WFD模式下的主站被启动(自主组所有者(Autonomous Group Owner))。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用于确定角色的GO协商处理。此外,在这种情况下,MFP 300作为主站确定频带和频道。因此,MFP 300可以选择要使用哪个频带(5GHz频带还是2.4GHz频带),以及选择在该频带中要使用哪个频道。
·模式D(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
图10示出模式D(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在蓝牙低能耗模式下,通信设备发送(广播)信标1001(广告数据(诸如广告协议数据单元(PDU)等))。其它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信标1001来识别通信设备的存在。例如,在MFP 300发送信标1001的情况下,终端设备200可以通过接收信标1001来识别MFP 300的存在。为了在接收到信标1001之后获得附加信息,终端设备200向MFP 300发送扫描请求。MFP 300可以响应于扫描请求而发送扫描响应。MFP 300和终端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通用属性配置文件(GATT)在基于蓝牙低能耗的P2P(蓝牙)模式下进行通信。由于用于通信的命令和参数可以是蓝牙4.1标准中所定义的命令和参数,因此这里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0中,MFP 300作为从设备进行操作,并且终端设备200作为主设备进行操作。
·模式E(蓝牙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
图11示出模式E(蓝牙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在蓝牙模式下,一个通信设备作为用于搜索蓝牙装置的主设备进行操作,而另一个通信设备作为从设备进行操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这里终端设备200作为主设备进行操作,而MFP 300作为从设备进行操作。终端设备200(主设备)通过发送装置搜索请求1101来搜索对方设备。在MFP 300(从设备)接收到装置搜索请求1101的情况下,MFP 300发送装置搜索响应1102作为响应信号。由于在蓝牙1.1标准及其变形中定义了使用包括装置搜索请求1101和装置搜索响应1102的命令和参数的连接和发送/接收过程,因此这里将省略其描述。
(无线基础设施模式)
图9是示出模式C(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装置搜索序列的图。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彼此通信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连接到管理网络的外部AP(例如,接入点400),并且通信设备经由AP彼此通信。换句话说,通信设备经由外部AP所构建的网络进行通信。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例如,终端设备200通过发送装置搜索请求(探测请求)901来搜索接入点400。接入点400响应于装置搜索请求901而发送装置搜索响应(探测响应)902。终端设备200通过接收装置搜索响应902来发现接入点400,并显示探测响应中所包括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同样地,MFP 300也通过发送装置搜索请求903和接收装置搜索响应904来发现接入点400,并显示探测响应中所包括的SSID。终端设备200和MFP 300各自发现接入点400,向接入点400发送连接请求,并连接到接入点400,从而使得能够经由接入点400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在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可选地,多个通信设备可以连接到相应的不同的AP。在这种情况下,通过AP之间的数据传送使得能够在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由于在经由接入点在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发送和接收到的命令和参数可以是Wi-Fi标准中所定义的命令和参数,因此这里将省略其描述。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接入点400确定频带和频道。因此,接入点400可以选择要使用哪个频带(5GHz频带还是2.4GHz频带),以及选择在该频带中要使用哪个频道。
(处理的概要)
在通信设备在多个无线通信模式下并行操作的情况下,便利性可能会降低。例如,在使用CPU和一组天线来启用多个无线通信模式下的并行连接的情况下,便利性可能会由于用于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式下的通信时间不足而降低。一组天线例如可以指单个天线或一组阵列天线。例如,在如上所述的包括无线组合单元616的MFP 300在诸如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等的多个通信模式下并行操作的情况下,通信间隔和通信速度可能取决于操作状态而因此不稳定。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MFP 300的无线组合单元616将被描述为包括单个天线。通过使用单个天线来进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P2P(WLAN)模式和P2P(蓝牙)模式下的通信。注意,使用单个天线在这样的通信模式下进行通信仅是示例。可以使用多个天线,并且可以进行与前述通信模式不同的通信模式。也不需要进行全部所述三种模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用于在通信设备被设置为并行使用多个无线通信模式的情况下提高通信稳定性的处理。具体地,在启用多个无线通信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 300以时分方式控制操作。然后,MFP 300进行控制以基于所启用的多个无线通信模式下的连接状态来改变每单位时间的使用各个无线通信模式的通信的持续时间的比率。现在将描述基于连接状态的时分控制。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图4C的画面来单独地启用WLAN无线基础设施模式、P2P(WLAN)模式和蓝牙低能耗模式。基于这样的操作,MFP300可以以并行的方式在用于使得能够经由外部接入点400与通信对方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以及在没有外部接入点400的介入的P2P(WLAN)模式下维持无线连接。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P2P(WLAN)模式下的通信期间,MFP 300本身用作主站。
(基于连接状态的时分控制)
MFP 300的无线组合单元616例如能够进行在2.4GHz和5GHz频带中的符合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通信,并且还能够进行符合蓝牙4.1或其后的蓝牙低能耗标准的通信。使用无线组合单元616的MFP 300的可能的WLAN连接状态的示例包括“待机状态”、“无线基础设施连接状态”、“P2P连接状态”和“无线基础设施连接和P2P连接状态”。
“待机状态”是指接通了MFP 300的电源、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被启用、并且可以接受连接请求的状态。然而,在该状态下,MFP 300实际上没有进行与外部AP(例如,接入点400)或外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的连接处理。换句话说,“待机状态”是指多个通信模式被启用并且尚未确定各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的状态。
“无线基础设施连接状态”是指接通了MFP 300的电源、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被启用、并且外部接入点400被设置为连接对方的状态。然而,在该模式下,尚未确定P2P(WLAN)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P2P连接状态”是指接通了MFP 300的电源、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被启用、并且与作为P2P(WLAN)模式下的连接对方的终端设备200的连接处理完成的状态。然而,在该模式下,尚未确定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连接对方设备。“无线基础设施连接和P2P连接状态”是指这两个无线通信模式都被启用并且这两个连接对方设备都被确定的状态。
MFP 300使用无线组合单元616通过WLAN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无线通信或P2P(WLAN)模式下的无线通信来进行数据通信。MFP 300可以并行地启用WLAN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CPU 602基于连接状态(例如,通信对方设备的存在与否)来判断两个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无线基础设施模式还是P2P(WLAN)模式)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更多的无线资源。然后,基于该判断,CPU 602确定每单位时间要分配给各模式的持续时间。
<启动设置>
MFP 300被配置为当用户在购买之后第一次接通MFP 300的电源时开始与通常不同的在初始启动时专用的处理序列(初始设置),以在工厂出货状态(交货状态)下进行初始设置。例如,在没有墨盒或打印头安装到打印单元612的情况下MFP 300从工厂出货。因此,紧接在作为用户的初始操作的初始启动之后,MFP 300执行诸如提示用户安装附带的墨盒和打印头等的准备操作,以使得MFP 300可用。通过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所存储的标志(初始启动标志)来判断MFP 300是否仍处于工厂出货状态,即初始启动状态。初始启动标志的状态通过准备操作的完成而改变。在准备操作完成之后,MFP 300控制在初始启动时专用的处理序列不被启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考虑到在MFP 300的初始启动时进行特定处理,在初始启动时的处理期间设置通信模式。将参考图12和图13描述用于在MFP 300的初始启动时设置通信模式的处理。尽管在初始启动时还进行除了通信模式的设置之外的初始设置序列,但这里将省略对与本示例性实施例不直接相关的序列的描述。将参考图13的流程图来描述MFP300进行的处理过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的处理例如通过CPU 602读取ROM 603中所存储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来实现。
在步骤S1301中,接通了电源的MFP 300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所存储的初始启动标志,并且判断自身设备是否处于初始启动状态。当MFP 300从工厂出货时,初始启动标志被设置为指示初始启动状态的特定值。在MFP 300判断为自身设备未处于初始启动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30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313。在步骤S1313中,MFP 300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所存储的设置来启用被设置为启用的I/F(也被称为通信模式)。在步骤S1314中,MFP 300显示如图4A所示的画面那样的正常启动时间待机画面,并进入等待用户操作的状态。然后,处理结束。步骤S1313和S1314的处理与用于正常使用MFP 300的启动处理相对应。正常使用与在初始设置完成之后使用MFP 300的情况的状态相对应。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自身设备处于初始启动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30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302,以进行针对用户第一次启动MFP 300的情况的处理序列,如步骤S1302至S1315所示。在该处理序列中,在步骤S1302中,MFP 300首先在操作显示单元305上显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要在MFP 300上使用的I/F的画面,如图12所示。用户从画面上显示的项中选择要在MFP300上使用的I/F。在步骤S1303中,MFP 300判断是否通过用户操作选择“无线LAN”。在MFP300判断为没有选择“无线LAN”的情况下(步骤S1303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311。在步骤S1311中,MFP 300判断是否通过用户操作选择了“有线LAN”。在MFP 300判断为选择“有线LAN”的情况下(步骤S131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312。在步骤S1312中,MFP 300进行用于启用有线LAN I/F的处理。处理进入步骤S1315。此外,MFP 300将指示有线LAN I/F被启用的设置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这使得MFP 300在正常启动时(步骤S1301中为否)能够参考设置信息并且启用有线LAN I/F(步骤S1313)。在MFP 300判断为也没有选择“有线LAN”的情况下(步骤S131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315。处理从步骤S1311进入步骤S1315而不进行步骤S1312的处理的情况是指选择了“USB”(通用串行总线),而不是“无线LAN”或“有线LAN”。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315中,MFP 300启用USB I/F,并在初始启动时结束I/F设置处理。尽管图中未示出,但当包括I/F选择的交付处理序列全部完成时,MFP 300将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所存储的初始启动标志的值从指示初始启动状态的值改变为指示非初始启动状态的值。非初始启动状态与上述正常使用期间的状态相对应。这防止了初始启动处理序列在MFP 300在下一定时被接通电源时被启动。
返回步骤S1303。在MFP 300判断为通过用户操作选择了“无线LAN”的情况下(步骤S130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304。在步骤S1304中,MFP 300启动无线缆设置模式。无线缆设置模式是专用于无线设置的模式。在无线缆设置模式下,MFP 300在软件AP模式下启动无线组合单元616,并将无线组合单元616作为主站进行操作。在该定时启动的软件AP是旨在用于无线缆设置模式的主站。因此,诸如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外部通信设备可以作为客户端(从设备)连接到MFP 300并与其通信。在无线缆设置期间,使用2.4GHz或5GHz频带。例如,可以由MFP 300基于附近的无线通信条件来判断要使用哪个频带。例如,在MFP300判断为使用2.4GHz频带的无线通信比使用5GHz频带的无线通信更拥挤的情况下,MFP300可以将无线组合单元616作为用于进行使用5GHz频带的通信的软件AP来操作。无线缆设置模式不限于软件AP模式的使用。例如,可以使用WFD模式来代替软件AP模式。这里使用软件AP模式是因为WFD的使用涉及将随机生成的字符串包括在SSID(网络标识符)中,而软件AP不受这样的限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与在步骤S1304中作为软件AP被启动的MFP 300的无线组合单元616建立符合IEEE 802.11系列的P2P(WLAN)无线连接。
在无线缆设置模式下,在步骤S1305中,MFP 300接受主要用于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建立连接的设置信息的输入。诸如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外部通信设备建立与MFP 300的无线组合单元616的P2P(WLAN)无线连接,然后发送用于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设置信息。例如,MFP 300识别自身设备可以连接的SSID,生成SSID列表,并经由P2P(WLAN)无线连接将SSID列表发送到外部通信设备。然后,外部通信设备通过使用专用的LAN设置应用来显示SSID列表,并且经由P2P(WLAN)无线连接将用户所选择的SSID和要用于连接至SSID的密码作为设置信息发送到MFP 300。在诸如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外部通信设备上运行的专用的LAN设置应用被配置为使得MFP 300可以连接到外部通信设备所连接至的外部AP。可以使用除用户指定之外的不同方法来输入设置信息。例如,在终端设备200上运行的专用的LAN设置应用判断与终端设备200所连接至的外部AP有关的无线设置信息是否包括在接收到的SSID列表中。在终端设备200判断为包括无线设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经由与作为软件AP进行操作的MFP 300的无线组合单元616的P2P(WLAN)无线连接来自动发送与终端设备200所连接至的外部AP有关的无线设置信息。专用的LAN设置应用例如可以通过外部通信设备执行存储在与MFP 300的产品一起打包的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或者以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的形式分发的程序来启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用于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设置信息描述为在步骤S1305中被接受。然而,在步骤S1305中,可以给出在P2P(WLAN)模式下操作的指示。在给出这样的指示的情况下,MFP 300如下面将描述的步骤S1306中那样结束无线缆设置模式,也终止旨在用于无线缆设置模式的软件AP模式,并且启动用作新主站的软件AP。这里启动的软件AP与步骤S1309中的软件AP相同。因此,在这里启动软件AP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步骤S1309的处理。
MFP 300在步骤S1305中从外部通信设备接收到的设置信息包括构建要加入的网络的外部AP的SSID、以及外部AP所使用的频带、加密方法和认证方法。与频带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指定5GHz或2.4GHz频带的信息,或者指示与该频带相关的无线信道的值。在步骤S1306中,响应于接收到设置信息,MFP 300结束无线缆设置模式以终止软件AP模式。在步骤S1307中,MFP 300进行用于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处理。在步骤S1308中,MFP 300基于在步骤S1305中接收到的设置信息,使用设置值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开始通信,并进行用于连接到外部接入点400的处理。响应于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MFP 300将设置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具体地,存储指示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信息和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使用的外部AP的SSID。在步骤S1309中,MFP 300启用P2P(WLAN)模式的设置。在步骤S1309中,MFP 300在软件AP模式下启动无线组合单元616,并且作为主站(软件AP)操作无线组合单元616。这里启动的软件AP使用与前述无线缆设置模式中的软件AP的SSID不同的SSID。无线组合单元616不限于作为软件AP而启动,并且可以作为Wi-Fi直连组所有者而启动。响应于启用P2P(WLAN)模式,MFP 300然后将设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具体地,存储指示P2P(WLAN)模式被启用的信息和在P2P(WLAN)模式下所使用的频带和信道(CH)信息。即使在MFP 300可以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下进行并行操作并且用户在初始启动时的设置过程中仅选择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启用P2P(WLAN)模式。然后,MFP 300可以自动进行设置,使得MFP 300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下进行并行操作。换句话说,无论在步骤S1305中是否接收到启用P2P(WLAN)模式的指示,都可以进行用于启用P2P(WLAN)模式和存储设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适合于使用无线LAN的区域的频带和CH作为初始值预先存储在MFP 300中。
如上所述,无线组合单元616通过使用共用天线在多个通信模式下进行通信。为了通过使用共用天线在多个通信模式下进行稳定的通信,MFP 300设置各通信模式的优先级,并基于优先级来设置要通过时分控制而分配的持续时间。在步骤S1310中,MFP 300设置无线控制表以设置持续时间。将参考图19描述在步骤S1310中进行的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的细节。在步骤S1310中,MFP 300进行用于从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的图20A、20B、20C和20D中所示的表中选择要使用的表的处理。
在步骤S1901中,MFP 300判断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是否都被启用。
在判断为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这两者都未被启用的情况下(步骤S190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910。在步骤S1910中,MFP 300对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所存储的无线控制表中的设置进行清除处理。然后,处理结束。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3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1307和S1309中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这两者。另一方面,在步骤S1303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这两者。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1901的判断的MFP 300的状态基本上是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这两者都被启用或者这两者都被禁用。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1910的清除处理正常工作。相反,在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1910中,MFP 300可以将所启用的模式的占用率设置为100%。
在MFP 300判断为启用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这两者的情况下(步骤S190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902。在步骤S1902中,MFP 300判断是否连接了任何外部接入点。例如,MFP 300通过使用在无线缆设置模式下的前述处理中接收到的用于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SSID来进行与外部接入点的连接处理。在连接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指示连接完成的信息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在步骤S1902中,MFP 300参考该信息来判断是否连接了任何外部接入点。可选地,例如,MFP 300可以基于是否设置了用于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SSID来进行步骤S1902的判断。MFP 300可以基于作为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主站的外部接入点是否向MFP 300分配了因特网协议(IP)地址来进行步骤S1902的判断。换句话说,MFP 300可以基于是否确定了要作为通信对方设备的外部接入点来进行步骤S1902的判断。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所使用的SSID可以通过除了无线缆设置模式中的方法之外的不同方法来设置。在判断为没有连接外部接入点的情况下(步骤S1902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908。在步骤S1908中,MFP 300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并将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
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连接了外部接入点的情况下(步骤S190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903。在步骤S1903中,MFP 300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并将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
在步骤S1904中,MFP 300判断MFP 300是否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响应于接收到P2P(WLAN)连接请求,MFP 300进行连接处理,并在连接处理完成时将连接数量递增。在连接数量是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1904中,MFP 300判断为MFP 300处于P2P(WLAN)连接中。可选地,例如,MFP 300可以基于是否存储了与要作为P2P(WLAN)连接的对方的通信对方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有关的识别信息(诸如IP地址和设备名称等)来进行步骤S1904的判断。换句话说,可以基于是否确定了P2P(WLAN)连接的通信对方设备来进行步骤S1904的判断。在判断为MFP 300没有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904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909。在步骤S1909中,MFP 300禁用P2P模式优先级标志,并将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
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MFP 300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90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905。在步骤S1905中,MFP 300启用P2P模式优先级标志,并将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
在步骤S1906中,MFP 300参考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和P2P模式优先级标志,并确定要使用图20A、20B、20C和20D所示的无线控制设置表中的哪一个。更具体地,在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并且禁用P2P模式优先级标志的情况下,MFP 300确定为使用图20A的无线控制设置表(待机表)。在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并且禁用P2P模式优先级标志的情况下,MFP 300确定为使用图20B的无线控制设置表(无线基础设施连接优先表)。在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并且启用P2P模式优先级标志的情况下,MFP300确定为使用图20C的无线控制设置表(P2P连接优先表)。在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优先级标志并且启用P2P模式优先级标志的情况下,MFP 300确定为使用图20D的无线控制设置表(全活动表)。图20A、20B、20C和20D的无线控制设置表中的数值仅是示例,并且可以设置其它值。
在步骤S1907中,MFP 300将在步骤S1906中所确定的无线控制设置表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将参考图21A、21B、21C和21D来分别概述在图20A、20B、20C和20D的无线控制设置表被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的情况下MFP 300所进行的通信。无线芯片驱动器是指用于控制无线组合单元616的模块。
图21A、21B、21C和21D示出在CPU 602将图20A、20B、20C和20D的无线控制设置表分别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的情况下的通信概要。
在图21A至21D中,白色矩形所示的包表示从MFP 300发送的包。阴影矩形所示的包表示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水平轴指示经过的时间。图21A至21D中的T表示单位时间。图21A至图21D中的单位时间T的长度相同。
图21A示出在图20A的待机表被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换句话说,图21A示出在MFP 300没有连接到外部接入点400并且没有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的操作。如图21A清楚所示,MFP 300进行通信,使得无线基础设施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与P2P(WLAN)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大致相同。在图21A中,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1是从外部接入点400输出的信标。信标包括与外部接入点400相对应的SSID。响应于接收到信标,MFP 300基于MFP 300上的用户操作来发送连接请求包2102。例如,MFP300接收从外部接入点400输出的具有5GHz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FS)带的SSID的信标(连接请求包2101),并显示该信标(连接请求包2101)中所包括的SSID。在用户选择该5GHz DFS带的SSID以接受连接指示的情况下,发送连接请求包2102。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3是用于P2P(WLAN)连接的包。示例包括探测请求。在包2103是探测请求的情况下,包2104是探测响应。
图21B示出在将图20B的无线基础设施连接优先表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换句话说,图21B示出在MFP 300连接到外部接入点400而没有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的操作。如图21B清楚所示,MFP 300进行通信,使得无线基础设施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比P2P(WLAN)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长。该比率与图20B中的值相对应。因此,MFP 300可以以足够的通信速度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与接入点400通信。在图21B中,例如,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1是经由外部接入点400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数据包)。在MFP 300判断为数据包是正常包的情况下,MFP 300发送确认(ACK)包(包2102)。
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3是用于P2P(WLAN)连接的包。示例包括探测请求。在包2103是探测请求的情况下,包2104是探测响应。
图21C示出图20C的P2P连接优先表被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换句话说,图21C示出MFP 300未连接到外部接入点400并且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的操作。如图21C清楚所示,MFP 300进行通信,使得P2P(WLAN)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比无线基础设施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长。该比率与图20C中的值相对应。因此,MFP 300可以以足够的通信速度在P2P(WLAN)模式下与外部通信设备通信。在图21C中,例如,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1是从外部接入点400输出的信标。包2102是基于MFP 300上的用户操作而发送的连接请求包。由于已经参考图21A给出了详细描述,因此这里将省略其描述。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3是经由P2P(WLAN)连接而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MFP 300判断为数据包是正常包的情况下,MFP 300发送ACK包(包2104)。
图21D示出在将图20D的全活动表设置到无线芯片驱动器中的情况下的操作示例。换句话说,图21D示出在MFP 300连接到外部接入点400并且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的操作。如图21D清楚所示,MFP 300进行通信,使得无线基础设施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与P2P(WLAN)连接的时分占用时间段大致相同。在图21D中,例如,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1是经由外部接入点400而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MFP 300判断为数据包是正常包的情况下,MFP 300发送ACK包(包2102)。由MFP 300接收到的包2103是经由P2P(WLAN)连接而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在数据包被判断为正常包的情况下,MFP 300发送ACK包(包2104)。现在,返回图13。在步骤S1315中,MFP 300启用USB I/F。然后,初始启动时的设置处理结束。换句话说,在选择“有线LAN”和选择“无线LAN”的这两种情况下都启用USB I/F。根据基于用户操作的设置,MFP 300不一定需要启用USB I/F。
因此,MFP 300的CPU 602可以使无线组合单元616基于所选择的无线控制表来进行通信处理,并且可以通过初始启动时的上述处理来减少通信吞吐量的下降。例如,即使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下使用不同信道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用无线组合单元616来减少通信吞吐量的下降。此外,即使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所使用的信道与在P2P(WLAN)模式下所使用的信道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上述处理来减少通信吞吐量的下降。因此,MFP 300可以通过使用共用硬件资源来提高并行地运行P2P(WLAN)模式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便利性。在启用蓝牙低能耗模式的情况下,还会通过考虑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连接状态来确定时分占用率。例如,在MFP 300上启用蓝牙低能耗模式的情况下,MFP300首先通过在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通信来输出广告数据。这里,确定时分占用率以使得能够每100毫秒发送信标(广告数据)。可以基于图20A至20D中的表的内容来划分剩余时间。
<基于LAN设置的用于在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通信模式的设置>
接着,将描述用于在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通信模式时设置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的方法。MFP 300被配置为使得可以在图4C所示的I/F选择画面上或经由无线缆设置来启用或禁用要使用的通信模式。MFP 300可以通过用户操作MFP 300的操作画面来启动无线缆设置模式。具体地,在用户使用MFP 300的操作画面来给出用于无线缆设置的指示的情况下,MFP 300与步骤S1304同样地启动软件AP模式并且作为AP进行操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排他方式使用有线LAN和无线LAN,并且MFP 300不能在启用有线LAN的情况下启用无线LAN。同样地,MFP 300不能在启用无线LAN的情况下启用有线LAN。然而,可以并行地禁用有线LAN和无线LAN。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蓝牙通信功能也像无线LAN一样由无线组合单元616实现。因此,在启用有线LAN的情况下,蓝牙通信功能被配置为不被启用。无法通过用户设置来禁用USB I/F。USB I/F总是在启动MFP 300时被启用,并且被配置为可以与有线LAN、无线LAN或蓝牙低能耗并行使用。MFP 300被配置为独立地启用或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例如,用户使用I/F选择画面给出启用无线直连(即,P2P(WLAN)模式)的指示,然后给出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指示。基于这样的指示,MFP 300可以并行地启用P2P(WLAN)模式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换句话说,MFP 300可以并行地维持P2P(WLAN)模式下的无线连接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无线连接。尽管连接可以并行维持,但数据通信不是并行进行的,而是顺次进行的。例如,在并行地维持P2P(WLAN)模式下的无线连接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无线连接的情况下,MFP 300首先进行预定时段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数据通信,然后进行P2P(WLAN)模式下的数据通信。MFP 300还被配置为可以与P2P(WLAN)模式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独立地来启用和禁用蓝牙低能耗模式。这里,可以与P2P(WLAN)模式和/或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一起并行启用蓝牙低能耗模式。换句话说,MFP 300可以并行地维持P2P(WLAN)模式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无线连接以及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无线连接。因此,MFP 300可以并行地维持P2P(WLAN)模式下的无线连接、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的无线连接以及使用蓝牙低能耗的无线连接。启用/禁用状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605中,并且MFP 300参考电源断开后的下次启用时的信息,并且基于所存储的信息来启用通信模式。在初始化了LAN设置项的情况下,MFP 300禁用各个通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MFP 300还禁用有线LAN,并且进入既不进行有线LAN通信也不进行无线LAN通信的状态。在初始化了LAN设置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单独进行设置改变以启用期望的通信模式来使用MFP 300。
将参考图14描述在用户操作MFP 300的操作画面来进行设置以独立地启用或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
在完成上述初始启动处理(S1301至S1315)之后,在步骤S1401中,MFP 300显示正常待机画面(主画面)(图4A)。
在步骤S1402中,MFP 300响应于用户在正常待机画面上的操作来显示I/F选择画面(图4C)。在步骤S1403中,MFP 300判断是否选择了“无线LAN”或“无线直连”中的任一者。
在MFP 300判断为既没有选择“无线LAN”也没有选择“无线直连”的情况下(步骤S1403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404。在步骤S1404中,MFP 300启动所选择的I/F。然后,处理结束。例如,在图4C中选择了“有线LAN”的情况下,步骤S1403的判断为否。
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在图4C的I/F选择画面上选择了“无线LAN”或“无线直连”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步骤S140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05。在步骤S1405中,MFP300判断是否选择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在MFP 300判断为选择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05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06。在步骤S1406中,MFP 300判断是否通过用户操作启用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在MFP 300判断为启用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06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07。在步骤S1407中,MFP 300进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启用处理。将参考图15描述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启用处理。
在步骤S1501中,MFP 300基于操作画面上的用户操作来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在步骤S1502中,MFP 300搜索附近的接入点并显示SSID列表。在步骤S1503中,MFP 300基于用户操作确定要连接至的接入点。在步骤S1504中,MFP 300进行与所选择的接入点的连接处理。
在步骤S1505中,MFP 300判断是否完成与接入点的连接。在MFP 300判断为未完成与接入点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505中为否),处理返回步骤S1504。
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完成与接入点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505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506。在步骤S1506中,MFP 300进行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由于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与上述步骤S1901至S1910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的详细描述,并给出简要示例。例如,在MFP 300仅在通过步骤S1402所显示的I/F选择画面上的操作而启用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正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901的判断为否,并且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占用率设置为100%。相反,在MFP 300在通过步骤S1402所显示的I/F选择画面上的操作而启用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这两者下正在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901的判断为是,并且进行步骤S1902至S1907。返回图14,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启用处理结束。在图15的处理过程中,描述了不进行S1506的处理直到步骤S1505的判断为是为止。然而,可以进行其它处理过程。具体地,在步骤S1505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MFP 300重试步骤S1504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1504的重试次数达到预定次数的情况下,甚至在未完成与接入点的连接处理的情况下,MFP 300可以进行步骤S1506。
在MFP 300判断为没有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06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408。在步骤S1408中,MFP 300判断是否通过用户操作禁用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在MFP 300判断为没有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08中为否),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禁用了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08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09。在步骤S1409中,MFP 300进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禁用处理。将参考图16描述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禁用处理。
在用户对操作画面进行操作以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1601中,MFP 300判断是否连接了外部接入点。在MFP 300判断为没有连接外部接入点的情况下(步骤S160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603。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连接了外部接入点的情况下(步骤S160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602。在步骤S1602中,MFP 300进行与外部接入点的连接断开处理。处理进入步骤S1603。
在步骤S1603中,MFP 300禁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在步骤S1604中,MFP 300进行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由于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与上述步骤S1901至S1910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的详细描述。返回图14,步骤S1409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禁用处理结束。
在MFP 300判断为没有选择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05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410。在步骤S1410中,MFP 300判断在图4C的I/F选择画面上是否选择了“无线直连”(即,P2P(WLAN)模式)。在MFP 300判断为没有选择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10中为否),处理结束。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选择了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10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11。在步骤S1411中,MFP 300判断是否通过用户操作启用了P2P(WLAN)模式。在MFP 300判断为启用了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1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12。在步骤S1412中,MFP 300进行P2P(WLAN)模式启用处理。将参考图17描述P2P(WLAN)模式启用处理。
响应于在操作画面上的用户操作以及启用P2P(WLAN)模式,则在步骤S1701中,MFP300启动P2P(WLAN)模式下的主站,并进入P2P(WLAN)连接请求等待状态。在步骤S1701中启动的主站可以是软件AP或Wi-Fi直连组所有者。在步骤S1702中,MFP 300判断是否存在P2P(WLAN)模式下的连接请求。在MFP 300判断为不存在P2P(WLAN)模式下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702中为否),处理返回步骤S1702以再次进入P2P(WLAN)连接请求等待状态。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存在P2P(WLAN)模式下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702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703。在步骤S1703中,MFP 300进行P2P(WLAN)连接处理。
在步骤S1704中,MFP 300判断是否完成P2P(WLAN)连接。在MFP 300判断为未完成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704中为否),处理返回步骤S1702,并且MFP 300再次进入P2P(WLAN)连接请求等待状态。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P2P(WLAN)连接被判断为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1704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705。在步骤S1705中,MFP 300进行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由于步骤S1705的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与上述步骤S1901至S1910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的详细描述。返回图14,步骤S1412的P2P(WLAN)模式启用处理结束。在图17的处理过程中,描述了不进行S1705的处理直到步骤S1704的判断为是为止。然而,可以进行其它处理过程。具体地,在经过预定时间而没有接收到P2P(WLAN)模式连接请求的情况下,MFP 300可以进行步骤S1705。可选地,在步骤S1704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MFP 300重试步骤S1702和S1703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1703的重试次数达到预定次数并且未完成P2P(WLAN)模式中的连接处理的情况下,MFP 300可以进行步骤S1705。
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未启用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1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413。在步骤S1413中,MFP 300判断是否禁用了P2P(WLAN)模式。在MFP 300判断为没有禁用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13中为否),处理结束。
在MFP 300判断为禁用了P2P(WLAN)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413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414。在步骤S1414中,MFP 300进行P2P(WLAN)模式禁用处理。将参考图18描述P2P(WLAN)模式禁用处理。
在用户对操作画面进行操作以输入禁用无线直连(P2P(WLAN)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则在步骤S1801中,MFP 300判断MFP 300是否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
在MFP 300判断为MFP 300没有与任何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801中为否),处理进入步骤S1803。另一方面,在MFP 300判断为MFP 300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801中为是),处理进入步骤S1802。在步骤S1802中,MFP300进行与外部通信设备的连接断开处理。处理进入步骤S1803。
作为P2P(WLAN)模式禁用处理,在步骤S1803中,MFP 300停止P2P(WLAN)模式下的主站。在步骤S1804中,MFP 300进行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由于无线控制表设置处理与上述步骤S1901至S1910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冗余的详细描述。返回图14,P2P(WLAN)模式禁用处理结束。
因此,MFP 300可以使无线组合单元616基于所选择的无线控制表来进行通信处理,并且可以减少在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通信模式时的通信吞吐量的下降。例如,即使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下使用不同信道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用无线组合单元616来减少通信吞吐量的下降。此外,即使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下所使用的信道与P2P(WLAN)模式下所使用的信道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上述处理来减少通信吞吐量的下降。因此,MFP 300可以通过使用共用硬件资源来提高并行地运行P2P(WLAN)模式和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便利性。在启用蓝牙低能耗模式的情况下,还通过考虑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连接状态来确定时分占用率。例如,在MFP 300上启用蓝牙低能耗模式的情况下,MFP 300首先通过在蓝牙低能耗模式下的通信来输出广告数据。这里,确定时分占用率以使得能够每100毫秒发送信标(广告数据)。可以基于图20A至20D中的表的内容来划分剩余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 300能够基于连接状态适当地设置每单位时间的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下的各通信时间段的持续时间。然后,MFP 300基于所识别的优先级和时分占用率来设置多个通信模式各自的通信时间段。这使得能够将通信时间段适当地分配给期望高吞吐量的通信模式。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在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要使用的通信模式的示例描述了进行符合无线LAN标准的通信的模式。然而,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可以使用其它无线通信标准的通信模式。例如,在修改无线LAN标准、添加其他无线LAN标准、或者新的无线通信标准可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所添加或修改的无线LAN标准或新的无线通信标准来应用前述讨论。例如,上述讨论也适用于如下情况:通过添加或修改无线通信标准而使得新的连接模式可用。
在前述示例中,描述了基于是否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和P2P(WLAN)模式下连接外部设备来确定是使用待机表还是使用无线基础设施连接优先表还是P2P连接优先表。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基于用户的指示来确定要使用图20A至20D中的哪个表。更具体地,即使在MFP 300连接到接入点400并且与外部通信设备P2P(WLAN)连接的情况下,当用户想要给无线基础设施连接更高的优先级时,也可以基于用户指示来确定无线基础设施连接优先表。
在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被描述为要由MFP 300进行。然而,可以由除了MFP之外的装置(诸如数字照相机和智能手机等)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吞吐量,MFP 300根据情形可以使用多个用于通信的信道来进行具有40MHz频率带宽的通信。例如,在禁用P2P(WLAN)模式并且启用无线基础设施模式的情况下,MFP 300在20MHz模式和40MHz模式这两者的可操作状态下等待。然后,在MFP 300接收到指示外部接入点400能够进行40MHz通信的信息的情况下,MFP 300可以确定在40MHz模式下操作。IEEE 802.11n支持40MHz模式。在MFP 300在40MHz模式下加入由外部接入点400所构建的2.4GHz无线网络的情况下,MFP 300定期地进行符合IEEE 802.11n标准的重叠基本服务集(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扫描。通过OBSS扫描可以发现不支持IEEE802.11n或不容许在40MHz模式下通信的无线网络。在发现这样的无线网络的情况下,MFP 300向外部接入点400发送报告。接收到报告的外部接入点400适当地从支持40MHz模式的无线网络切换到仅支持20MHz模式的无线网络。MFP 300可以利用其它频率带宽进行通信。
在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2.4GHz和5GHz被描述为要使用的频率,然而可以使用其它频率。例如,可以使用6GHz。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处理来实现: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向系统或设备供给用于实现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程序,并且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读取并执行该程序。可以使用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电路(诸如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7)
1.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被配置为进行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经由与外部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在没有所述外部无线基站介入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模式;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都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大致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天线,其被配置为支持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被启用的情况下,顺次切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是符合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标准即IEEE802.11标准的通信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使用不同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作为无线网络的主站而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打印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利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而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来进行打印处理。
9.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被配置为进行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经由与外部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在没有所述外部无线基站介入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模式;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优先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并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优先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是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通信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使用不同的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作为无线网络的主站而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打印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利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而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来进行打印处理。
14.一种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被配置为进行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经由与外部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述通信单元在没有所述外部无线基站介入的情况下直接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任一个通信模式;以及
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大致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这两者被启用、并且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对方设备都未被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处理以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通信时间段设置为大致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被配置为支持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的天线,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被启用的情况下,顺次切换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无线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11974A JP7562311B2 (ja) | 2020-06-29 | 2020-06-29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2020-111974 | 2020-06-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8569A CN113938569A (zh) | 2022-01-14 |
CN113938569B true CN113938569B (zh) | 2023-07-11 |
Family
ID=7642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46671.5A Active CN113938569B (zh) | 2020-06-29 | 2021-06-10 | 通信设备和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09482B2 (zh) |
EP (1) | EP3934371A1 (zh) |
JP (1) | JP7562311B2 (zh) |
CN (1) | CN1139385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0229B (zh) * | 2021-05-20 | 2022-04-01 |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通訊系統、方法及其相關發送裝置 |
US12096234B2 (en) * | 2021-06-17 | 2024-09-17 |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wireless deployments using location-based association affinity |
CN113873486B (zh) * | 2021-09-23 | 2022-07-12 | 上海山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系统 |
JP7562587B2 (ja) | 2022-03-01 | 2024-10-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7562586B2 (ja) | 2022-03-01 | 2024-10-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1980A (ja) * | 2000-10-04 | 2002-04-12 | Canon Inc | 画像通信システム、画像通信装置、携帯型読取装置、報知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CN101105963A (zh) * | 2006-07-14 | 2008-01-16 | 索尼株式会社 | 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
CN102084386A (zh) * | 2008-03-24 | 2011-06-01 | 姜旻秀 | 利用数字内容关联元信息的关键字广告方法及其关联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1249B2 (ja) * | 2006-01-17 | 2009-07-2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9021886A (ja) | 2007-07-13 | 2009-01-29 | Hitachi Ltd | 無線通信装置 |
US8989667B2 (en) * | 2012-03-28 | 2015-03-24 | Debanjan Mukherjee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 bandwidth efficient scheduler |
JP5994627B2 (ja) * | 2012-12-26 | 2016-09-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335437B2 (ja) | 2013-04-26 | 2018-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326309B2 (en) * | 2013-04-30 | 2016-04-26 |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of multi-mode terminal |
JP6417587B2 (ja) * | 2014-08-27 | 2018-11-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 |
JP6635713B2 (ja) * | 2015-08-21 | 2020-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700972B2 (ja) | 2016-05-23 | 2020-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737126B2 (ja) * | 2016-10-21 | 2020-08-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連携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連携方法および連携プログラム |
JP2019016888A (ja) | 2017-07-05 | 2019-01-31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2020
- 2020-06-29 JP JP2020111974A patent/JP7562311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09 EP EP21178585.2A patent/EP393437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6-10 CN CN202110646671.5A patent/CN113938569B/zh active Active
- 2021-06-10 US US17/344,456 patent/US11409482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7-26 US US17/873,883 patent/US1180334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11980A (ja) * | 2000-10-04 | 2002-04-12 | Canon Inc | 画像通信システム、画像通信装置、携帯型読取装置、報知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CN101105963A (zh) * | 2006-07-14 | 2008-01-16 | 索尼株式会社 | 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
CN102084386A (zh) * | 2008-03-24 | 2011-06-01 | 姜旻秀 | 利用数字内容关联元信息的关键字广告方法及其关联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11085A (ja) | 2022-01-17 |
EP3934371A1 (en) | 2022-01-05 |
CN113938569A (zh) | 2022-01-14 |
JP7562311B2 (ja) | 2024-10-07 |
US20220357903A1 (en) | 2022-11-10 |
US11409482B2 (en) | 2022-08-09 |
US11803340B2 (en) | 2023-10-31 |
US20210405940A1 (en) | 2021-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38569B (zh) | 通信设备和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控制方法 | |
US10949144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communicates using two frequency bands, one of which including a specific frequency band that requires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and printer | |
US9692934B2 (en) |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US10292032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EP3247154B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 |
EP3886503B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nd program | |
WO2020137223A1 (ja)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12101751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JP2019161676A (ja)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CN115915498A (zh) | 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6730845B2 (ja)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2034074A (ja)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