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7718A -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7718A
CN113917718A CN202111152355.9A CN202111152355A CN113917718A CN 113917718 A CN113917718 A CN 113917718A CN 202111152355 A CN202111152355 A CN 202111152355A CN 113917718 A CN113917718 A CN 113917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alignment film
color development
film layer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23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7718B (zh
Inventor
蒲洋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23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7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7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6Details
    • G02F1/1309Repairing; Tes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本申请显色试剂包括溶剂和分散在溶剂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含有显色基团,且有机物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显色。本申请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本申请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显色指示剂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显色试剂能够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进行显色反应。本申请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能够通过本申请显色试剂形成的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直接判断配向膜的边界,以判断配向膜在基板上覆盖的区域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

Description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显示技术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已经成为显示器件的主流。TFT-LCD主要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配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LiquidCrystal,简称LC)。为了可以使液晶具有一定的取向性,需要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上涂布一层配向膜。
配向膜又称液晶取向膜层,其材质目前一般为绝缘材料聚酰亚胺(PI),其作用是为液晶分子提供一个有序排列的承载平台。经过摩擦的作用,使得配向膜具有统一的取向和预倾角。
目前配向膜如PI膜的制作一般是使用显色试剂如溶液态PI配向剂涂布在基板上,再对溶液进行固化,形成配向膜如PI膜层。由于涂布的显色试剂如PI配向剂为液体状,其流动性强,往往导致配向膜如PI膜边界难以控制,需要对配向膜如PI膜边界进行检测,以确定配向膜如PI膜边界位置。但是由于显色试剂材料如PI透明性强从而导致配向膜如PI膜常规方法难以直接检测,导致边缘检测困难。如果直接向配向剂如PI配向剂中添加显色添加剂,虽然可以实现配向膜的显色,但是这样破坏了配向膜的透明性,从而导致配向膜的破坏而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以能够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显色以有效判断配向膜的边界,且不影响配向膜的功能,从而解决现有方法无法判断配向膜边界或需要破坏配向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色试剂,本申请显色试剂包括溶剂,还包括有机物,有机物分散在溶剂中,有机物含有显色基团,且有机物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显色,所述显色基团包括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
进一步地,显色基团包括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和/或
更进一步地,酸性显色基团包括-OOH、-SO3H、酸酐中的至少一种;碱性显色基团包括-NH2、-CN3H4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显色基团占有机物质量的1%-5%。
进一步地,有机物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0%-20%。
进一步地,显色试剂的粘度为3-10cp。
进一步地,有机物包括接枝有所述显色基团的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丁内酯、苯磺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显色试剂所含的有机物由于含有显色基团,从而赋予本申请显色试剂能够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进行显色反应,从而能够通过显色反应有效判断本申请显色试剂形成的膜层的边界。另外,该有机物等组分能够使得本申请显色试剂有效形成膜层,并赋予形成的膜层良好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本申请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本申请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且显色功能膜层的图案与配向膜的图案相同;
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显色指示剂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进一步地,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取出后进行干燥处理,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其中,配向膜没入显色试剂液面以下的深度小于配向膜的厚度。
进一步地,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显色反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除去显色功能膜层的步骤。
更进一步地,除去显色功能膜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激光照射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
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具体地,激光的波长为266nm-320nm。
进一步地,当有机物所含的所述显色基团包括-OOH时,显色指示剂溶液所含的显色指示剂包括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当有机物所含的所述显色基团包括-NH2时,显色指示剂溶液所含的显色指示剂包括酚酞、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以本申请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形成与配向膜图案相同的显色功能膜层,基于显色功能膜层所含的具有显色的有机物功能组分,在与显色指示剂进行显色反应后,从而能够通过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直接判断配向膜的边界,以判断配向膜在基板上覆盖的区域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而且,该显色功能膜层不破坏配向膜的透明等特性以及相应的功能。另外,本申请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效率和灵敏度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的步骤S01中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工艺流程中配向膜没入显色试剂中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工艺流程中显色试剂形成湿膜与配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工艺流程中显色试剂形成干膜与配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显色试剂形成膜层后经过显色反应后形成的变色膜层与配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含除去显色功能膜层步骤的本申请实施例三检测配向膜边界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b(即a和b),a-c,b-c,或a-b-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所提到的相关成分的重量不仅仅可以指代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也可以表示各组分间重量的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是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相关组分的含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均在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公开的范围之内。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所述的质量可以是μg、mg、g、kg等化工领域公知的质量单位。
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色试剂。
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包括溶剂和有机物。其中,有机物是分散在溶剂中,有机物含有显色基团,且该显色基团能够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显色,也即是,有机物能够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进行显色反应。这样,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所含的有机物含有显色基团,从而赋予显色试剂能够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进行显色反应,从而能够通过显色反应有效判断显色试剂形成膜层覆盖的区域,当然能够通过显色反应判断显色试剂形成膜层的边界。另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通过有机物等组分的作用能够使得有效形成膜层,并赋予形成的膜层良好的稳定性。其次,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所含的有机物等组分,其形成的膜层经过显色后可以根据需要被除去。
实施例中,有机物所含的显色基团包括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该些显色基团有效赋予有机物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进行显色反应,并提高有机物和由显色试剂形成的显色功能膜显色的灵敏度。在具体实施例中,所含的酸性显色基团可以包括-OOH、-SO3H、酸酐中的至少一种;所含的碱性显色基团可以包括-NH2、-CN3H4中的至少一种。该些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具有灵敏的显色反应,而且不影响液晶配向剂形成配向膜的作用和功能。
实施例中,该些显色基团可以占有机物质量的1%-5%,具体的可以是1%、2%、3%、4%、5%等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含量。通过对显色基团在有机物中含量的控制,提高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的显色灵敏性。
实施例中,有机物可以包括接枝有上述显色基团的聚酰亚胺(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至少一种,具体是接枝有上述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的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接枝有上述显色基团,且可以在激光下分解的有机物。该些有机物种类不均连接有显色基团,而且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被除去,如待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成膜并完成显色作用后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除去,具体实施例中,该些有机物能够在激光照射下分解,这样当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成膜并完成显色作用后,可以采用激光照射使得膜层分解,并进一步结合清洗除去膜层,从而即能够有效检测配向膜的边界以判断配向膜覆盖的区域,还能保证配向膜正常功能的发挥。
另外,上述有机物接枝的显色基团如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具体如-OOH和/或-NH2可以通过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规的改性接枝反应,在相应有机物如聚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主链上或支链上接枝该些显色基团。
实施例中,有机物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可以为10%-20%,具体的可以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等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质量浓度。通过对有机物含量的控制,提高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的显色灵敏性,而且能够调节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的粘度等性能,提高其成膜性。当然,如果能够对显色试剂的显色颜色深浅采用相应检测仪器进行检测,那么有机物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可以进一步降低,依然能够有效检测和判断配向膜边界。
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的粘度可以为3-10cp,具体的可以是3cp、4cp、5cp、6cp、7cp、8cp、9cp、10cp等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粘度。其中,该粘度可以是在常温下测得。该浓度范围的显色试剂能够保证有机物的均匀分散,提高显示效果的均匀性,而且能够提高显色试剂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以及成膜性。
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的溶剂作为有机载体,其实现对有机物等组分有效分散,而且能够有效保护有机物的显色基团功能的稳定性。实施例中,溶剂可以包括NMP(N-甲基吡咯烷酮)、GBL(丁内酯)、BSC(苯磺酰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MP和GBL质量浓度一般在60-75%,主要起到溶解作用,同时BSC质量浓度在20~40%之间,主要用于提升有机物浸润性,使之涂布更加均匀。而且该些溶剂能够有效分散有机物等组分,保护有机物所含显色基团的显色功能发挥,并能够具有低温挥发性,从而提高本申请显色试剂形成显色功能膜层的效率。
以下通过上述显色试剂进行举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A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色试剂。显色试剂包括如下如浓度的各组分:
包括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和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接枝有-OOH基团的聚酰亚胺。
其中,-OOH基团在聚酰亚胺中的质量含量为3%。且聚酰亚胺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5%。
实施例A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色试剂。显色试剂包括如下如浓度的各组分:
包括溶剂丁内酯和溶解在丁内酯中的接枝有-SO3H基团的聚酰亚胺。
其中,-SO3H基团在聚酰亚胺中的质量含量为1%。且聚酰亚胺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20%。
实施例A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色试剂。显色试剂包括如下如浓度的各组分:
包括溶剂丁内酯和溶解在丁内酯中的接枝有-NH2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其中,-NH2基团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质量含量为5%。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0%。
实施例A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色试剂。显色试剂包括如下如浓度的各组分:
包括溶剂丁内酯和溶解在丁内酯中的接枝有-CN3H4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其中,-CN3H4基团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质量含量为4%。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0%。
实施例A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色试剂。显色试剂包括如下如浓度的各组分:
包括溶剂苯磺酰氯和溶解在苯磺酰氯中的接枝有酸酐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其中,酸酐基团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质量含量为3%。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8%。
实施例二: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显色试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01:将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且使得显色功能膜层的图案与配向膜的图案相同;
S02: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显色指示剂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其中,步骤S01中的显色试剂为上文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因此,为了节约本申请说明书的篇幅,在此不再对步骤S01中的显色试剂做赘述。
另外,步骤S01中配向膜可以是TFT-LCD所含的配向膜,该配向膜可以是常规的或根据常规改进的配向膜或新研发配向剂形成的配向膜。该配向膜可以但不仅仅是喷涂、印刷、辊涂等任何成膜的方式形成,并经固化处理。具体如图3至图6所示,配向膜02是结合在基板01的表面。其中,基板01可以是彩膜基板和/或阵列基板。
实施例中,步骤S01中在配向膜02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03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配向膜02的外表面没入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取出后进行干燥处理,形成显色功能膜层03;其中,配向膜02没入显色试剂液面以下的深度小于配向膜02的厚度。
具体实施例中,在配向膜02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03按照图2至图5所示的工艺流程形成,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1:将配向膜02的外表面没入上文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A的液面以下,如图3所示;
步骤S012:取出后在配向膜02的外表面形成显色试剂湿膜B,如图4所示;
步骤S013:对显色试剂湿膜B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显色试剂湿膜B形成显色功能膜层03,如图5所示。
其中,步骤S011中,配向膜02没入显色试剂A液面以下的深度小于配向膜02的厚度。步骤S012中的显色试剂湿膜B应该是显色试剂A粘附在配向膜02表面形成。步骤S013中的干燥处理是使得显色试剂湿膜B中的溶剂挥发,从而形成干燥的显色功能膜层03。
当然,图2至图5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形成在配向膜02表面形成显色功能膜层03的方法之一,还可以是采用印刷或具有与配向膜02图案相同的模板喷涂或刷涂等方式形成显色功能膜层03。只要能够使得上文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A在配向膜02形成上述显色功能膜层03均在本申请说明书公开的范围之内。
步骤S02中,当显色指示剂溶液被涂覆到显色功能膜层03表面上时,如图1和图5所示,显色功能膜层03所含的显色基团所含的显色离子会释放至显色指示剂溶液中,从而与显色指示剂溶液中的显色指示剂进行显色反应,从而赋予显色功能膜层03呈现一定的颜色,具体如形成图6所示具有与显色功能膜层03颜色不同的变色膜层31,由于显色功能膜层03的图案与配向膜02的图案相同,因此,变色膜层31的显色区域能够间接呈现配向膜02的图案区域,这样,根据变色膜层31的显色区域边界判断配向膜02的边界。
实施例中,显色指示剂包括石蕊、甲基橙、酚酞、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可以根据显色功能膜层具体如图5中的显色功能膜层03所含有机物的显色基团的种类而灵活选择。
具体实施例中,当显色指示剂溶液为甲基橙溶液时,其配制:甲基橙0.1g、100mL水溶解。
当显色指示剂溶液为酚酞溶液时,其配制:取1~2g酚酞,用95%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无需加水溶解。
当显色指示剂溶液为石蕊溶液时,其配制:在500mL水中加入10g粉碎了的石蕊,煮沸5分钟,静置后过滤,将所得溶液存放在试剂瓶中。
具体实施例中,当显色功能膜层03所含有机物的显色基团为-OOH时,显色指示剂溶液所含的显色指示剂包括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此时,石蕊与有机物的显色基团-OOH释放的显色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显示红色,甲基橙与有机物的显色基团-OOH释放的显色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显示红色。
当显色功能膜层03所含有机物的显色基团为-NH2时,显色指示剂溶液所含的显色指示剂包括酚酞、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此时,酚酞与有机物的显色基团-NH2释放的显色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显示红色,石蕊与有机物的显色基团-NH2释放的显色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显示蓝色,甲基橙与有机物的显色基团-NH2释放的显色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显示黄色。
因此,根据液晶配向剂所含有机物的显色功能基团的种类灵活选择显色指示剂的种类,使得显色功能基因能够与显色指示剂之间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从而快速高效的使得显色功能膜层03进行显色反应,也即是高效的实现对配向膜02的边界进行检测和判断。
另外,步骤S02中的显色指示剂溶液的浓度可以根据所含显色指示剂种类常规显色指示剂应用的浓度。
实施例三: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显色试剂和实施例二中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进一步实施例中,待对显色功能膜层03进行显色反应如图1中的步骤S02显色反应之后,还包括除去经显色反应后的显色功能膜层03更具体是图6中变色膜层31的步骤,如图7所示。由于显色功能膜层03经过显色反应后,已完了显色功能膜层03的使命,将显色功能膜层03除去,避免具有颜色的显色功能膜层03对配向膜02功能的发挥和对显示的不利影响。
实施例中,除去显色功能膜层03方法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03:
采用激光照射经显色反应后的显色功能膜层03(图6中的变色膜层31)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03进行分解反应;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02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实施例中,激光的波长可以为266nm-320nm,具体可以是266nm、248nm、320nm等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波长。该范围波长,能够使得显色功能膜层03特别是其所含的有机物能够被分解生成,从而使得显色功能膜层03的膜层结构被破坏以脱落。
本申请实施例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以本申请实施例显色试剂在配向膜02表面形成与配向膜02图案相同的显色功能膜层03,基于显色功能膜层03所含的具有显色的有机物功能组分,在与显色指示剂进行显色反应后,从而能够通过显色功能膜层03的显色直接判断配向膜02的边界,以判断配向膜02在基板上覆盖的区域是否符合预定的要求,而且,该显色功能膜层03不破坏配向膜02的透明等特性以及相应的功能。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检测配向膜02边界的方法效率和灵敏度高,成本也低。
以下通过上述检测该配向膜边界的方法进行举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B1
实施例B1提供一种检测该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检测本实施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11:将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实施例A1的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
S12:取出后在配向膜的外表面形成显色试剂湿膜;
S13:对显色试剂湿膜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显色试剂湿膜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2: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石蕊水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红色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S3:采用波长为266nm的激光照射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实施例B2
实施例B1提供一种检测该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检测本实施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11:将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实施例A2的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
S12:取出后在配向膜的外表面形成显色试剂湿膜;
S13:对显色试剂湿膜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显色试剂湿膜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2: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甲基橙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红色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S3:采用波长为激光照射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实施例B3
实施例B3提供一种检测该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检测本实施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11:将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实施例A3的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
S12:取出后在配向膜的外表面形成显色试剂湿膜;
S13:对显色试剂湿膜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显色试剂湿膜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2: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石蕊水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蓝色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S3:采用波长为激光照射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实施例B4
实施例B4提供一种检测该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检测本实施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11:将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实施例A4的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
S12:取出后在配向膜的外表面形成显色试剂湿膜;
S13:对显色试剂湿膜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显色试剂湿膜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2: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甲基橙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黄色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S3:采用波长为激光照射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实施例B5
实施例B5提供一种检测该配向膜边界的方法。检测本实施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11:将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实施例A5的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
S12:取出后在配向膜的外表面形成显色试剂湿膜;
S13:对显色试剂湿膜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显色试剂湿膜形成显色功能膜层;
S2:向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甲基橙溶液,对显色功能膜层进行红色显色反应,根据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配向膜的边界;
S3:采用波长为激光照射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待分解反应结束后,对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色试剂,包括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物,所述有机物分散在所述溶剂中,所述有机物含有显色基团,且所述有机物在显色指示剂的作用下显色,所述显色基团包括酸性显色基团和/或碱性显色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基团占所述有机物质量的1%-5%;和/或
所述有机物在所述显色试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0%-20%;和/或
所述显色试剂的粘度为3-10c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色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显色基团包括-OOH、-SO3H、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碱性显色基团包括-NH2、-CN3H4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物包括接枝有所述显色基团的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丁内酯、苯磺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显色试剂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且使得所述显色功能膜层的图案与所述配向膜的图案相同;
向所述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涂覆显色指示剂溶液,对所述显色功能膜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所述显色功能膜层的显色区域判断所述配向膜的边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向膜的表面上形成显色功能膜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配向膜的外表面没入所述显色试剂的液面以下,取出后进行干燥处理,形成所述显色功能膜层;
其中,所述配向膜没入所述显色试剂液面以下的深度小于所述配向膜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显色功能膜层进行显色反应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除去所述显色功能膜层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去所述显色功能膜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激光照射所述显色功能膜层的表面,使得所述显色功能膜层进行分解反应;
待所述分解反应结束后,对所述配向膜表面进行清洗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的波长为266nm-320nm。
10.如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有机物所含的所述显色基团包括-OOH时,所述显色指示剂溶液所含的显色指示剂包括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或
当所述有机物所含的所述显色基团包括-NH2时,所述显色指示剂溶液所含的显色指示剂包括酚酞、石蕊、甲基橙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1152355.9A 2021-09-29 2021-09-29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Active CN113917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355.9A CN11391771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355.9A CN11391771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718A true CN113917718A (zh) 2022-01-11
CN113917718B CN113917718B (zh) 2024-05-03

Family

ID=7923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2355.9A Active CN113917718B (zh) 2021-09-29 2021-09-29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771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050A (zh) * 2005-03-03 2005-08-24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基板及形成配向膜的方法
CN103513513A (zh) * 2012-06-20 2014-01-15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用绿色着色组合物
CN105940351A (zh) * 2014-02-04 2016-09-14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显像剂
CN109632774A (zh) * 2018-11-22 2019-04-16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干化学检测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58023A (zh) * 2017-07-29 2020-10-09 伊恩·伊恩彼得威廉法伊夫 一次性分析瓶与色谱试剂显色结果匹配系统
CN112552768A (zh) * 2020-12-17 2021-03-26 北京信为兢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色涂料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050A (zh) * 2005-03-03 2005-08-24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基板及形成配向膜的方法
CN103513513A (zh) * 2012-06-20 2014-01-15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用绿色着色组合物
CN105940351A (zh) * 2014-02-04 2016-09-14 阪田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显像剂
CN111758023A (zh) * 2017-07-29 2020-10-09 伊恩·伊恩彼得威廉法伊夫 一次性分析瓶与色谱试剂显色结果匹配系统
CN109632774A (zh) * 2018-11-22 2019-04-16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干化学检测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2552768A (zh) * 2020-12-17 2021-03-26 北京信为兢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色涂料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718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99579A1 (en) Substrate treatment method, substrate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NL8500576A (nl) Elektrisch geleidende samenstelling voor het elektrolytisch bekleden.
US3298895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images and products thereof
He et al. Sustainable color stripping of cotton substrate dyed with reactive dyes in a developed UV/K2S2O8 photocatalytic system
CN113917718A (zh) 显色试剂和检测配向膜边界的方法
CN1846173B (zh) 光致抗蚀剂剥离液组合物、图案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Y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 photo resist coating process for photolithography in wafer fabrication
KR102324290B1 (ko) 실크 스크린의 메쉬 패턴을 활용한 난반사 유리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496558B (zh) 半导体晶圆的表面处理方法、避免光刻胶残留的方法
Al Mojnun Shamim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 research technology reuse of standing dye bath of reactive dyeing with nylon & silk
Knittel et al. Functional group analysis on oxidized surfaces of synthetic textile polymers
Kim et al. Laser interference lithography using spray/spin photoresist development method for consistent periodic nanostructures
JPS63298242A (ja) 感光性樹脂層の形成法
Yang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amphoteric macromolecular dyes with controllable solubility
KR20020096997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03004948A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TW200418915A (en) Alkali saponification method for cellulose acylate film, a surface saponified cellulose acylate film and an optical film utilizing the same
JPH03501895A (ja) 有機光学的導波管
Azha et al.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studies of zwitterionic adsorbent coating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chemical and thermal tolerance
KR100733554B1 (ko) 액정 배향막 제거액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패널의세정방법
JP4824395B2 (ja) レジスト除去方法及びレジスト除去装置
Krifa et al. An Eco-friendly Approach for Polyester Coloration Using Cochineal as Natural Dye
CN110764314B (zh) 一种高光效低偏色的液晶光配向层的制备方法
US3958940A (en)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penetrant
US4816381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PLZT light valv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