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2182B -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12182B CN113912182B CN202111351255.9A CN202111351255A CN113912182B CN 113912182 B CN113912182 B CN 113912182B CN 202111351255 A CN202111351255 A CN 202111351255A CN 113912182 B CN113912182 B CN 1139121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
- carbon source
- solid
- liquid
- based sol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06—An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olid supports for microorganis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zymes us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加入到污水处理反消化生物系统中作为碳源提高反消化能力,其中植物基液体中有机质全部作为碳源供微生物利用;植物基固体中有机质一部分作为碳源供微生物利用,另一部分作为微生物载体附载,同时还有一部分固体进入剩余污泥,提高剩余污泥的有机质含量,进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和资源化利用。本发明的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微生物利用效率高,能够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反消化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性,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保力度加大和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总氮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普遍要求达到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即TN<15mg/L,而在一些环保要求更高的地区排放标准为TN<10mg/L,这对污水处理的反硝化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反硝化处理中往往存在碳源不足的问题,必须外加碳源,如乙酸钠、乙酸、甲醇、乙醇、葡萄糖等。乙酸、甲醇、乙醇属危化品,由于安全原因,很少被采用;葡萄糖由于反硝化速率慢而少有应用。乙酸钠由于反硝化速率快、来源广泛、使用安全而被普遍使用,但其使用成本高,不经济。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各种复合碳源,旨在提高碳源COD值,以降低碳源投加量,提高性价比。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有机资源,每年生物圈中可产生大约850亿吨,人类仅利用了4.8%。木质纤维素中的有机成分主要包括30~40%纤维素、20~30%半纤维素和10~15%木质素等。木质纤维素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得到生物质燃料,已有很多报道,但将其用于污水处理碳源尚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本发明中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微生物利用效率高,能够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反硝化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性,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包括植物基固体和植物基液体,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为10~90%,COD为50000~500000mg/L,BOD为50000~500000mg/L,BOD/COD为0.5~1,NH3-N为1~500mg/L,TN为1~500mg/L,PO4 3-为0.1~50mg/L,TP为0.1~50mg/L;
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为植物粉末依次经预处理和酶解处理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为10~30%。
优选地,所述植物基液体中COD为100000~200000mg/L,BOD为60000~160000mg/L,BOD/COD为0.7~0.9,NH3-N为100~300mg/L,TN为100~300mg/L,PO4 3-为5~25mg/L,TP为5~30mg/L。
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与进水混合进入厌氧池。
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与回流污泥混合进入缺氧池。
优选地,所述应用包括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直接投加入缺氧池。
优选地,所述污水中硝态氮的浓度为10~100mg/L。
优选地,投加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后系统的C/N为3~10。
优选地,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投加量为100~10000mg/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包括植物基固体和植物基液体,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为10~90%,COD为50000~500000mg/L,BOD为50000~500000mg/L,BOD/COD为0.5~1,NH3-N为1~500mg/L,TN为1~500mg/L,PO4 3-为0.1~50mg/L,TP为0.1~50mg/L;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为植物粉末依次经预处理和酶解处理制备得到。本发明中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加入到污水处理反硝化生物系统中作为碳源提高反硝化能力,其中植物基液体中有机质全部作为碳源供微生物利用;植物基固体中有机质一部分作为碳源供微生物利用,另一部分作为微生物载体附载,同时还有一部分固体进入剩余污泥,提高剩余污泥的有机质含量,进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和资源化利用。本发明的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微生物利用效率高,能够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反硝化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性,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包括植物基固体和植物基液体,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为10~90%,COD为50000~500000mg/L,BOD为50000~500000mg/L,BOD/COD为0.5~1,NH3-N为1~500mg/L,TN为1~500mg/L,PO4 3-为0.1~50mg/L,TP为0.1~50mg/L;
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为植物粉末依次经预处理和酶解处理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优选为10~30%;COD优选为100000~200000mg/L,BOD为60000~160000mg/L,BOD/COD优选为0.7~0.9,NH3-N优选为100~300mg/L,TN优选为100~300mg/L,PO4 3-优选为5~25mg/L,TP优选为5~30mg/L。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为植物粉末依次经预处理和酶解处理制备得到。下面对所述预处理和酶解处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植物粉末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植物秸秆进行破碎处理,得到植物粉末;
将所述植物粉末、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水溶液混合,在超声条件下进行预热处理,之后将所得预热处理体系进行第一固液分离,将所得第一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经第二固液分离后得到第二固体物料;
将所述第二固体物料与弱碱水溶液混合,进行热水解处理,之后将所得热水解处理体系经磁分离去除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将剩余物料进行第三固液分离,将所得第三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经第四固液分离后得到预处理植物粉末。
本发明将植物秸秆进行破碎处理,得到植物粉末。本发明对所述植物秸秆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植物秸秆均可,具体可以为草本植物秸秆。本发明优选将植物秸秆进行风干处理后再进行破碎处理。在本发明中,所述风干处理优选为在室温条件下自然风干;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室温具体为25℃。本发明对所述破碎处理没有特殊限定,能够得到粒度满足要求的植物粉末即可,具体的,所述植物粉末的粒度优选为60~100目。
得到植物粉末后,本发明将所述植物粉末、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水溶液混合,在超声条件下进行预热处理,之后将所得预热处理体系进行第一固液分离,将所得第一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经第二固液分离后得到第二固体物料。在本发明中,所述弱酸水溶液中的弱酸优选包括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和葡萄糖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弱酸水溶液中弱酸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01~1%,更优选为0.05~0.5%,进一步优选为0.1~0.2%,所述弱酸水溶液与植物粉末的质量比优选为(5~10):1,更优选为(5~8):1,进一步优选为(5~6):1。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质量优选为所述植物粉末质量的0.01~1%,更优选为0.1~1%,进一步优选为0.5~1%。
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优选是由沸石粉原位合成负载锰氧化物、再原位合成负载磁性四氧化三铁制备得到;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制备沸石负载锰氧化物;将所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分散到水中,同时加入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超声分散;将所得溶液在曝气量为10~20L/min下曝气,同时加热升温至80~100℃,以及滴加预定量的亚铁盐溶液和碱液;其中,亚铁盐与碱的物质量比为1:2~3;溶液滴加完毕后,在曝气量为11~20L/min、恒温81~100℃条件下搅拌反应1~5min;将反应后的吸附催化材料依次进行磁分离、水洗和干燥,制得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将沸石粉在100℃水中煮沸1~3h,过滤、干燥,得到预处理沸石粉;配制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锰盐和酸溶液;将所述预处理沸石粉分散于水中,得到沸石水悬浊液;在60~80℃搅拌下,向所述沸石水悬浊液中同步滴加高锰酸钾溶液、锰盐和酸溶液,滴加完毕,70~90℃水热反应1~5h,过滤,水洗至中性,得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
在本发明中,进行所述预热处理时,所述超声的频率优选为20~50kHz,更优选为30~40kHz;所述超声的输入功率优选为0.01~1W/mL,更优选为0.01~0.1W/mL。在本发明中,所述预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60~100℃,更优选为80~100℃;所述预热处理的时间优选为0.1~5h,更优选为1~3h。本发明对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将第一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以及第二固液分离的具体操作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和第二固液分离具体可以为过滤。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固体物料包括弱酸水溶液改性处理的植物粉末以及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具体是在热水解处理后经磁分离去除。在本发明中,在弱酸存在下进行预热处理的过程中,植物秸秆中存在的无机组分等可能对后续处理产生干扰和阻碍的物质被去除,同时植物秸秆表面基团被活化,有利于通过后续热水解处理去除木质素效率,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紧密结构被破坏,木质素分解,同时尽可能不破坏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结构,为下一步高效进行热水解处理提供基础。
得到第二固体物料后,本发明将所述第二固体物料与弱碱水溶液混合,进行热水解处理,之后将所得热水解处理体系经磁分离去除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将剩余物料进行第三固液分离,将所得第三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经第四固液分离后得到预处理植物粉末。在本发明中,所述弱碱水溶液中的弱碱优选包括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乙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酒石酸钠、酒石酸钾、酒石酸钾钠、葡萄糖酸钠和葡萄糖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弱碱水溶液中弱碱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01~1%,更优选为0.05~0.1%,所述弱碱水溶液与植物粉末的质量比优选为(5~10):1,更优选为(5~8):1,进一步优选为(5~6):1。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水解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50~200℃,更优选为160~180℃;所述热水解处理的压力优选为0.45~1.5MPa,更优选为0.6~1MPa;所述热水解处理的时间优选为1~12h,更优选为3~4h。本发明对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将第二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以及第四固液分离的具体操作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和第四固液分离具体可以为过滤。在本发明中,所述磁分离的磁感应强度优选为100~1000mT,更优选为500~800mT。本发明对所述磁分离的具体操作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即可。在本发明中,经磁分离得到的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可重复利用。在本发明中,所述热水解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强物理化学作用,将植物秸秆中难生物利用的木质素等物质分解,转变成小分子物质释放到水溶液中,尤其是在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可以吸附去除N、P等物质,旨在提高后续酶解效率。而且,本发明在弱碱存在条件下进行热水解处理,能够避免对植物秸秆中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结构的破坏,有利于通过后续酶解工艺提高纤维素产碳源的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固液分离后还得到第一液体物料,所述第三固液分离后还得到第三液体物料,所述第一液体物料与第三液体物料可直接混合,二者酸碱中和后,可用于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固液分离以及第四固液分离后还分别得到第二液体物料以及第四液体物料,即水洗液;所述第二液体物料以及第四液体物料的处理方法与第一液体物料与第三液体物料的处理方法一致,也可以直接将第一液体物料、第二液体物料、第三液体物料以及第四液体物料混合,用于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因此本发明对植物粉末进行预处理时不产生废液,可降低污水厂运行成本。
在本发明中,对所述预处理植物粉末进行酶解处理的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处理植物粉末、酶、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缓冲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料液;
在超声条件下将所述混合料液进行酶解处理,之后将所得体系中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磁分离,得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
本发明将预处理植物粉末、酶、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缓冲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料液。在本发明中,所述酶优选包括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可以为纤维素酶与纤维二糖酶混合形成的复合酶1,也可以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与果胶酶混合形成的复合酶2;所述复合酶1中纤维素酶与纤维二糖酶的质量比优选为100:(1~100),更优选为100:(35~60),进一步优选为100:50;所述复合酶2中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与果胶酶的质量比优选为100:(1~100):(0.1~10):(0.1~10),更优选为100:(35~60):(1~10):(1~10),进一步优选为100:50:10:10。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复合酶并控制各酶的配比在上述范围内,各种酶协同作用,能够更高效的将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可生物利用的单糖。在本发明中,所述酶的质量优选为预处理植物粉末质量的0.01~1%,更优选为0.1~0.5%。
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质量优选为预处理植物粉末质量的0.1~10%,更优选为0.5~5%。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优选是由沸石粉原位合成负载锰氧化物、再原位合成负载磁性四氧化三铁制备得到;在本发明中,所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制备沸石负载锰氧化物;将所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分散到水中,同时加入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超声分散;将所得溶液在曝气量为10~20L/min下曝气,同时加热升温至80~100℃,以及滴加预定量的亚铁盐溶液和碱液;其中,亚铁盐与碱的物质量比为1:2~3;溶液滴加完毕后,在曝气量为11~20L/min、恒温81~100℃,搅拌反应1~5min;将反应后的吸附催化材料进行磁分离、水洗、干燥至恒重,制得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优选如下:将沸石粉在100℃水中煮沸1~3h,过滤、干燥,得到预处理沸石粉;配制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配制一定浓度的锰盐和酸溶液;将所述预处理沸石粉分散于水中,得到沸石水悬浊液;在60~80℃搅拌下,向所述沸石水悬浊液中同步滴加高锰酸钾溶液、锰盐和酸溶液,滴加完毕,70~90℃水热反应1~5h,过滤,水洗至中性,得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弱酸缓冲溶液的pH值优选为3~5,更优选为3~4;所述弱酸缓冲溶液中的弱酸优选包括乙酸、柠檬酸、酒石酸或葡萄糖酸。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弱酸缓冲溶液具体为乙酸-乙酸钠缓冲液,所述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中乙酸与乙酸钠的总质量浓度优选为5~10%。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预处理植物粉末、酶、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缓冲溶液混合,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将预处理植物粉末与弱酸缓冲溶液混合,得到预处理植物粉末分散液;将酶与弱酸缓冲溶液混合,得到酶分散液;将所述预处理植物粉末分散液、酶分散液与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混合。在本发明中,所述预处理植物粉末分散液中预处理植物粉末的浓度优选为40~60g/L,更优选为50g/L;所述酶分散液中酶的质量含量优选为0.01~1%,更优选为0.1~0.5%。
得到混合料液后,本发明在超声条件下将所述混合料液进行酶解处理,之后将所得体系中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磁分离,得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在本发明中,所述超声的频率优选为10~50kHz,更优选为40~50kHz;所述超声的输入功率优选为0.01~10W/mL,更优选为0.1~5W/mL,进一步优选为0.5~1W。在本发明中,所述酶解处理的温度优选为室温~100℃,更优选为40~50℃;时间优选为10~72h,更优选为60~72h。本发明采用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化学催化和生物酶催化,结合超声处理,能够安全高效的对纤维素进行酶解处理,提高植物有机物的微生物利用效率,同时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可以吸附降低体系中氨氮、磷酸盐等对微生物有害成分。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应用于污水处理时,投加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后系统的C/N优选为3~10,更优选为5~8。在本发明中,所述污水中硝态氮浓度优选为10~100mg/L,更优选为30~50mg/L。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投加量优选为100~10000mg/L,更优选为200~1000mg/L。
本发明对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具体应用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即可;具体的,可以将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与进水混合进入厌氧池,也可以将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与回流污泥混合进入缺氧池,还可以将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直接投加入缺氧池。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相关材料来源以及制备方法:
植物:来安水稻秸秆。
沸石粉:粒径200~300目,广州鑫瓷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食品级纤维素酶,酶活≥5000u/g,宁夏夏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浓硫酸(98wt%)、高锰酸钾、一水硫酸锰、七水硫酸亚铁、乙酸、乙酸钠、氢氧化钠均是国药试剂。
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100g沸石粉在100℃水中煮沸2h,过滤后100℃条件下干燥,得到预处理沸石粉,备用;配制40mL含高锰酸钾0.48g的溶液A及40mL含一水硫酸锰0.39g和浓硫酸0.5g的溶液B,将所述预处理沸石粉分散于水中,得到沸石水悬浊液200mL,在70℃搅拌条件下,向所述沸石水悬浊液中同步滴加溶液A和溶液B(高锰酸钾和硫酸锰的摩尔比为4:3,硫酸和硫酸锰的摩尔比为2:1),滴加完毕后,90℃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3h;反应完成后,将所得产物体系过滤,将所得滤饼水洗至中性,得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
步骤二:将所述沸石负载锰氧化物分散到200mL水中,同时加入超支化聚乙烯亚胺0.1g,进行超声分散,得到第一中间体系;
步骤三:将所述第一中间体系在曝气量为15L/min的条件下曝气,同时加热升温至90℃,向所得体系中滴加20mL含七水硫酸亚铁1.8g的溶液和20mL含氢氧化钠0.6g的溶液(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32),得到第二中间体系;
步骤四:将所述第二中间体系在曝气量为15L/min的条件下,恒温90℃搅拌反应3min,得到第三中间体系;
步骤五:将所述第三中间体系中的磁性催化材料进行磁分离,将所得磁性催化材料水洗后干燥至恒重,得到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
预处理植物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植物在室温(25℃)条件下自然风干并破碎至100目,得到植物粉末;
步骤二:向所述植物粉末中加入含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1g和乙酸1g的弱酸水溶液1L,在80℃、40kHz、0.01W/mL超声条件下进行预热处理5h,之后过滤并将所得滤饼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植物粉末;
步骤三:向所述改性植物粉末中加入含乙酸钠1g的弱碱水溶液1L,在200℃、1.5MPa条件下进行热水解处理1h,之后先将所得体系中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磁分离,再过滤并将所得滤饼水洗至中性,干燥,得到预处理植物粉末。
实施例1
步骤一:将预处理植物粉末100g分散到pH值为3.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2L中,得到植物粉末分散液;
步骤二:将纤维素酶分散到所述pH值为3.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得到酶分散液,所述酶分散液中纤维素酶的质量浓度为0.5%;向所述植物粉末分散液中加入1g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和100g酶分散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三:将所述混合液在50℃、50kHz、0.5W/mL条件下超声震荡72h,震荡转数为180r/min,之后磁分离去除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剩余反应混合物作为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记为碳源A)直接加入到污水处理反硝化生物系统中。所述碳源A的相关参数见表1。
表1碳源A的相关参数
步骤四:活性污泥取自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池,取1L活性污泥于烧杯中,加入硝酸钠制得硝态氮浓度为60mg/L的模拟废水,搅拌条件下投加500mg所述碳源A,并于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取样、过滤,测试滤液中硝态氮浓度,结果见表2;反应结束后测试污泥中有机质含量,结果见表3。
实施例2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碳源A的用量为1000mg。
对比例1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步骤四中碳源A替换成未经过预处理的植物粉末。
对比例2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步骤四中碳源A替换成乙酸钠。
对比例3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步骤四中碳源A替换成预处理植物粉末。
对比例4
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将步骤一中预处理植物粉末替换成未经过预处理的植物粉末。
表2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反硝化碳源效果评价结果单位:mg/L
表3各实施例以及对比例的污泥有机质含量
初始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对比例1 | 对比例2 | 对比例3 | 对比例4 |
22% | 40% | 45% | 50% | 25% | 41% | 38% |
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植物基固液混合物是一种良好的污水处理反硝化碳源,容易被微生物利用,且污泥中有机质含量提高;而对比例中采用的碳源或是反硝化能力低,或者不能提高污泥有机质含量,均没有本发明植物基固液混合物碳源效果好。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针对草本植物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植物,充分分析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问题,结合草本植物等特点,提供了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制备工艺简单、无废弃物产生;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微生物利用效率高,将其作为反硝化碳源应用于污水处理,其能够与微生物载体有机融合,提高反硝化能力和抗冲击性。本发明的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微生物利用效率高,有助于提高剩余污泥的有机质含量,进而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性。本发明将环境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适合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包括植物基固体和植物基液体,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为10~90%,COD为50000~500000mg/L,BOD为50000~500000mg/L,BOD/COD为0.5~1,NH3-N为1~500mg/L,TN为1~500mg/L,PO4 3-为0.1~50mg/L,TP为0.1~50mg/L;
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为植物粉末依次经预处理和酶解处理制备得到,包括以下步骤:
将植物粉末、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水溶液混合,在超声条件下于60~100℃进行预热处理0.1~5h,之后将所得预热处理体系进行第一固液分离,将所得第一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经第二固液分离后得到第二固体物料;
将所述第二固体物料与弱碱水溶液混合,于温度为150~200℃且压力为0.45~1.5MPa条件下进行热水解处理1~3h,之后将所得热水解处理体系经磁分离去除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将剩余物料进行第三固液分离,将所得第三固体物料水洗至中性,经第四固液分离后得到预处理植物粉末;
将所述预处理植物粉末、酶、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与弱酸缓冲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料液;
在超声条件下将所述混合料液进行酶解处理,之后将所得体系中磁性沸石-锰氧化物催化材料磁分离,得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中植物基固体的质量含量为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基液体中COD为100000~200000mg/L,BOD为60000~160000mg/L,BOD/COD为0.7~0.9,NH3-N为100~300mg/L,TN为100~300mg/L,PO4 3-为5~25mg/L,TP为5~3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与进水混合进入厌氧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与回流污泥混合进入缺氧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将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直接投加入缺氧池。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中硝态氮的浓度为10~100mg/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投加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后系统的C/N为3~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投加量为100~10000mg/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51255.9A CN113912182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51255.9A CN113912182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12182A CN113912182A (zh) | 2022-01-11 |
CN113912182B true CN113912182B (zh) | 2023-09-29 |
Family
ID=79246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51255.9A Active CN113912182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121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73098A (zh) * | 2022-02-23 | 2022-06-03 | 毅康科技有限公司 | 高效生物质复合碳源药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
CN117361748B (zh) * | 2023-11-28 | 2024-07-16 | 山东绿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水反硝化处理用碳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2206A (zh) * | 2009-03-09 | 2009-07-29 | 合肥工业大学 | 利用玉米秸秆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方法 |
CN102718317A (zh) * | 2012-06-01 | 2012-10-10 | 天津大学 | 一种剩余污泥与秸秆水解酸化补充碳源促进生物脱氮的方法及其应用 |
CN112358047A (zh) * | 2020-11-16 | 2021-02-12 |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补充污水厂碳源的系统与工艺 |
-
2021
- 2021-11-15 CN CN202111351255.9A patent/CN1139121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92206A (zh) * | 2009-03-09 | 2009-07-29 | 合肥工业大学 | 利用玉米秸秆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方法 |
CN102718317A (zh) * | 2012-06-01 | 2012-10-10 | 天津大学 | 一种剩余污泥与秸秆水解酸化补充碳源促进生物脱氮的方法及其应用 |
CN112358047A (zh) * | 2020-11-16 | 2021-02-12 |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补充污水厂碳源的系统与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12182A (zh) | 202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12182B (zh) |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的应用 | |
CN103007937B (zh) | 利用多源污泥制备的催化臭氧化催化剂及其应用 | |
CN111807453A (zh) | 一种用于吸附水体中磷的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784621A (zh) | 基于改性稻壳的生物质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2316913A (zh) | 一种以赤泥废渣为原料的水处理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943835B (zh) | 一种利用污泥和畜禽粪便制备空气净化材料和复合肥的方法 | |
CN109647351B (zh) | 一种甘蔗渣负载氢氧化铁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694588A (zh) | 改性复合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569525A (zh) | 一种氨基修饰磁性稻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利用其吸附水体中铀的方法 | |
CN113913482B (zh) | 一种植物基固液混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23695B (zh) | 一种可完全降解的秸秆纤维素-聚羟基铝盐除磷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2744916B (zh) | 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载体耦合系统处理受污染水体的方法 | |
CN108314167B (zh) | 一种除废酸复合碱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639789B (zh) | 利用改性生物炭催化剂催化过硫酸盐去除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 |
CN101912767A (zh) | 一种改性糠醛渣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1939911A (zh) | β-FeOOH/SiO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4012851B (zh) | 一种预处理植物粉末、植物秸秆预处理方法和植物秸秆预处理系统 | |
Zhu et al. | Sodium hydroxide or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 modified corncob combined with biodegradable polymers to prepare slow-release carbon source for wastewater denitrification | |
CN109603768B (zh) | 一种经济可再生的沼渣基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6040241A (zh) | 一种废弃物沼渣制备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方法和应用 | |
TWI772919B (zh) | 利用沼渣製備高比表面積生物炭基金屬離子吸附劑之方法 | |
CN115193412A (zh) |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48494B (zh) | 一种利用动植物废料制备磁性吸附材料的方法 | |
CN210134036U (zh) | 一种污泥生物改性资源化处理系统 | |
CN114146684A (zh) | 一种改性赤泥生物炭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