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5163B -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5163B
CN113885163B CN202111142840.8A CN202111142840A CN113885163B CN 113885163 B CN113885163 B CN 113885163B CN 202111142840 A CN202111142840 A CN 202111142840A CN 113885163 B CN113885163 B CN 113885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disposed
bobbin
driving
dri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28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5163A (zh
Inventor
李准泽
朴相沃
孙秉旭
李圣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603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60128651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925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0739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925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1688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28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5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5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5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5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5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14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 G01D5/1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Hall device and magnetic fiel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和移动电话。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具有上板和从上板延伸的侧板的盖构件;布置在盖构件中的线圈架;布置在线圈架上的线圈;布置在线圈和盖构件的侧板之间的驱动磁体;布置在线圈架上的第一磁体;电路板;和布置在电路板上并且面对第一磁体的传感器。侧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板和彼此相对的第三和第四侧板。驱动磁体包括布置在与第一侧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驱动磁体和布置在与第三侧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驱动磁体。第一驱动磁体和第二驱动磁体均包括面对线圈的内表面。与第二驱动磁体相比,第一驱动磁体的内表面的水平宽度更短。传感器布置在与盖构件的第一侧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16年4月29日、申请号为201610284249.9、发明名称为“透镜驱动单元、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以及无线上网服务的商业化,消费者对于移动终端的要求变得多样化,并且各种类型的附加设备被附装至移动终端。
在各种类型的附加设备之中,相机模块可以为代表性装置,其能够将对象拍摄为静态图像或动态画面。
同时,普遍使用具有AF(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此处,需要自动对焦反馈以用于更精确的AF控制。
然而,具有自动对焦反馈功能的常规相机模块存在下述缺点:用于感测线圈架的位置的感测结构影响线圈架的姿态从而产生静态倾斜和动态倾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或缺点的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感测线圈架的位置的第一磁体以及与第一磁体建立磁力平衡的第二磁体。
此外,本公开提供了使用该透镜驱动装置的具有精确的自动对焦功能和自动对焦反馈功能的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由本公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下的描述中清楚地理解目前为止没有提及到的任何其他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全部或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和/或缺点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问题和/或缺点以及提供至少下文中描述的优点。
为了全部或部分地实现至少以上目的,根据本公开的被具体实施且宽泛描述的目的,在本公开的一个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该线圈架设置在壳体的内侧;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线圈架上;第二驱动部,该第二驱动部设置在壳体上并面向第一驱动部;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线圈架上;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线圈架上并且基于线圈架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侧;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以及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可以设置在壳体处,第二驱动部可以包括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间隔开的第三磁体,并且传感器部和第三磁体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同一平面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可以包括第一外周向表面、第二外周向表面和第一边缘部,第一边缘部由第一外周向表面与第二外周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周向表面处,并且第一磁体可以设置成朝向第一边缘部偏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可以包括面向第一外周向表面的第三外周向表面、面向第二外周向表面的第四外周向表面、以及由第三外周向表面与第四外周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第二边缘部,第二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周向表面处,并且第二磁体可以设置成朝向第二边缘部偏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以与线圈架的中心对应的距离间隔开。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的中心可以设置在连接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虚拟线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彼此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盖构件,该盖构件将线圈架和壳体设置在内部空间;以及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将线圈架弹性地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壳体动态地移动,其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以与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盖构件或支承构件对应的距离间隔开。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下支承构件,该下支承构件弹性地连接线圈架的下部和壳体的下部,其中,第一驱动部包括线圈,并且下支承构件可以成对地设置,其中,成对的下支承构件中的每个下支承构件均可以连接至线圈以便被供应有来自外部供电源的电力。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可以通过在线圈架的一侧的外周向表面上凹进而形成,并且第二安装部可以通过在线圈架的另一侧的外周向表面上凹进而形成。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和第一磁体可以设置成避免在水平方向上重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将第一磁体结合至第一安装部的粘合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与第二驱动部联接的驱动部联接部以及设置有传感器部的传感器安装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四个侧表面,驱动部联接部可以在四个侧向表面中的每个侧向表面上各设置一个,并且驱动部联接部和传感器安装部可以一起设置在壳体的四个侧向表面中的一个侧向表面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壳体的一个侧向表面上的驱动部联接部的尺寸可以比设置在与所述一个侧向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上的驱动部联接部的尺寸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壳体的一个侧向表面上的驱动部联接部可以设置成朝向由所述一个侧向表面与另一侧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边缘偏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有传感器部;和盖构件,该盖构件将线圈架和壳体设置在内部空间,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设置在壳体与盖构件之间。
在本公开的另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壳体;线圈架,该线圈架设置在壳体的内侧;驱动线圈,该驱动线圈设置在线圈架上;驱动磁体,该驱动磁体设置在壳体上并面向驱动线圈;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线圈架上;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线圈架上并且基于线圈架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侧;感测磁体,该感测磁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以及补偿磁体,该补偿磁体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其中,霍尔传感器、驱动线圈和感测磁体可以重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成通过向驱动线圈施加电力而使线圈架相对于壳体移动,其中,控制器可以通过接收感测磁体的由霍尔传感器感测到的位置来控制施加至驱动线圈的电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包括:壳体;线圈架,该线圈架设置在壳体的内侧;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线圈架上;第二驱动部,该第二驱动部设置在壳体上并面向第一驱动部;第一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线圈架上;第二安装部,该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线圈架上并且基于线圈架的中心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侧;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上;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以及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上。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的线圈架;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壳体,第二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一驱动部;第三驱动部,该第三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二驱动部;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一侧;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设置在壳体处,并且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以及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另一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设置成避免面向第二驱动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侧向表面、与第一侧向表面相邻的第二侧向表面、以及由第一侧向表面与第二侧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拐角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可以包括面向第一侧向表面的第一外周向表面、面向第二侧向表面的第二外周向表面、以及面向拐角部的第三周向表面,其中,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周向表面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可以包括与第二侧向表面相邻的第三侧向表面。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向表面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处的第一驱动磁体、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处的第二驱动磁体、设置在第三侧向表面处的第三驱动磁体,其中,第一驱动磁体与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比第二驱动磁体与第三驱动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长。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侧向表面、与第一侧向表面相邻的第二侧向表面、以及由第一侧向表面与第二侧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拐角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可以包括面向第一侧向表面的第一外周向表面、面向第二侧向表面的第二外周向表面、以及面向拐角部的第三周向表面,其中,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周向表面,并且第一磁体可以设置成朝向第三外周向表面偏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处的第一驱动磁体和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处的第二驱动磁体,其中,第一驱动磁体可以比第二驱动磁体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可以与第一驱动部在与联接在线圈架的内侧的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对应的方向上间隔开。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可以与第二驱动部在与联接在线圈架的内侧的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对应的方向上间隔开。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朝向壳体的正投影可以不与第二驱动部重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形成于线圈架上的容纳槽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容纳槽可以是底部开口型或顶部开口型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可以具有分别设置在第一磁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N极和S极。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容纳槽可以是通过使外周向表面的一部分向内部凹进而形成的顶部和底部封闭型的容纳槽。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可以具有设置在第一磁体的侧向表面的N极和S极。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间隔开与线圈架的中心对应的距离。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的中心可以设置在连接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虚拟线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彼此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设置成彼此建立磁力平衡。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相机模块,该相机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的线圈架;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壳体,第二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一驱动部;第三驱动部,该第三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二驱动部;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一侧;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设置在壳体处,并且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以及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另一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可以包括线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成通过向线圈施加电力而使第一驱动器相对于第二驱动器移动,其中,控制器可以通过接收第一磁体的由传感器部感测到的位置来控制施加至线圈的电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包括:主体、配置成通过设置在主体的表面而显示信息的显示器单元、以及配置成通过安装在主体处而拍摄画面或动态画面的相机模块,其中,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的线圈架;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壳体,第二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一驱动部;第三驱动部,该第三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二驱动部;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一侧;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设置在壳体处,并且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以及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另一侧。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的线圈架;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壳体,第二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该第三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二驱动部,其中,第二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磁体、邻近第一驱动磁体设置的第二驱动磁体、邻近第二驱动磁体设置的第三驱动磁体、以及邻近第三驱动磁体设置的第四驱动磁体,其中,第一驱动磁体的尺寸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的尺寸不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驱动磁体的中心连接至壳体的中心的虚拟线与将第二驱动磁体的中心连接至壳体的中心的虚拟线之间的相交角可以形成锐角或钝角。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磁体与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与第三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不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磁体可以与第一驱动磁体和第三驱动磁体不同地设置,其中,第三驱动磁体与第四驱动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与第一间隔距离对应,并且第四驱动磁体与第一驱动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与第二间隔距离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磁体可以具有与第二驱动磁体的厚度和高度相同的厚度和高度,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二驱动磁体的宽度不同的宽度。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一侧;以及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设置在壳体处并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其中,第一磁体可以面向形成第一间隔距离的第一间隔空间设置,并且第一间隔距离可以比第二间隔距离长。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可以设置成避免面向第二驱动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设置有第一驱动磁体的第一侧向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磁体的第二侧向表面、以及由第一侧向表面和第二侧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拐角部,其中,第一磁体可以面向拐角部设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包括设置有第一驱动磁体的第一侧向表面、设置有第二驱动磁体的第二侧向表面、以及由第一侧向表面和第二侧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拐角部,其中,第一磁体可以面向拐角部设置,并且第一磁体朝向第一侧向表面的正投影可以不与第一驱动磁体重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线圈架的另一侧的第二磁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以与线圈架的中心对应的距离间隔开。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线圈架的中心可以设置在连接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虚拟线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彼此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设置成彼此建立磁力平衡或重量平衡。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相机模块,该相机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的线圈架;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壳体,第二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该第三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二驱动部,其中,第二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磁体、邻近第一驱动磁体设置的第二驱动磁体、邻近第二驱动磁体设置的第三驱动磁体、以及邻近第三驱动磁体设置的第四驱动磁体,其中,第一驱动磁体的尺寸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的尺寸不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磁体与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与第三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不同。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线圈架的一侧;以及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设置在壳体处并感测第一磁体的位置,其中,第一磁体可以面向形成第一间隔距离的第一间隔空间设置,并且第一间隔距离可以比第二间隔距离长。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可以包括线圈。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机模块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成通过向线圈施加电力而使第一驱动器相对于第二驱动器移动,其中,控制器可以通过接收第一磁体的由传感器部感测到的位置来控制施加至线圈的电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总体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包括:主体、配置成通过设置在主体的表面而显示信息的显示器单元、以及配置成通过安装在主体处而拍摄画面或运动画面的相机模块,其中,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的线圈架;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壳体,第二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三驱动部,该第三驱动部配置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移动第二驱动部,其中,第一驱动磁体的尺寸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的尺寸不同。
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提供精确的AF(自动对焦)功能、OIS(光学稳像)功能、AF反馈功能和/或OIS反馈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架和相关联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和相关联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7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部件的平面图。
图10为示出了省略了壳体的图9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11为沿图7的L1-L2线的方向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例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用附图标记标注附图中的元件时,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的元件,即使相同的元件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亦是如此。另外,在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方面,在确定关于与本公开有关的已知功能或结构的详细描述可能干扰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理解时,会省略该详细描述。
另外,在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元件方面,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以及“(b)”之类的术语。然而,这种术语仅用于将特定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别开,并且因此,相关元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不应受术语的限制。将理解的是,在元件被指与其他元件“连接”、“接触”或者“联接”时,该元件可以与其他元件直接地连接、接触或者联接,或者另外地,可以有居间元件“连接”、“接触”或者“联接”在该元件与其他元件之间。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PCB”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的首字母缩写词,并且术语“FPCB”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首字母缩写词。
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的结构进行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智能装置、数码相机、手提电脑、数字广播装置、PDA(个人数字助理)、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导航装置中的任一者,但并不局限于此。因而,用以拍摄图片或者动态画面的任何类型的装置都可以是该光学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可以包括主体(未示出)、显示单元(未示出)以及相机(未示出),该显示单元配置成通过布置在主体的表面处来显示信息,该相机包括配置成通过安装在主体处来拍摄图片或者动态画面的相机模块(未示出)。
在下文中,将对相机模块的结构进行描述。
相机模块还可以包括透镜驱动装置10、透镜模块(未示出)、红外截止滤光片(未示出)、PCB(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图像传感器(未示出)以及控制器(未示出)。
透镜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未示出)以及容置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透镜镜筒。然而,透镜模块的一种结构并不局限于透镜镜筒,而是能够支承所述至少一个透镜的任何类型的保持结构都可以是可用的。透镜模块可以通过联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而与透镜驱动装置10一起运动。作为示例,透镜模块可以螺纹联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作为另一示例,透镜模块可以使用粘合剂(未示出)而联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作为又一示例,透镜模块可以联接至透镜驱动装置10的内侧。同时,已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到图像传感器。
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阻挡红外区域中的光入射到图像传感器上。作为示例,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设置在透镜模块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安装在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的基部500处。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联接至保持构件(未示出)。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安装在形成于基部500的中央部上的中央孔510处。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由膜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同时,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红外截止滤光片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形成:将一种红外截止涂覆材料涂覆在诸如用于图像平面保护的盖玻片之类的平面光学滤光片上。
PCB(印刷电路板)可以支承透镜驱动装置10。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PCB上。作为示例,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设置在PCB的上表面的外侧部处,并且图像传感器可以设置在PCB的上表面的外侧。通过这种结构,已穿过联接在透镜致动单元的内侧处的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照射到安装在PCB上的图像传感器。PCB可以向透镜驱动装置1010供给电力。同时,用于控制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控制器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处。
图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PCB上。图像传感器可以设置成具有与透镜模块相同的光轴。通过这种结构,图像传感器可以获取已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照射的光作为图片输出。作为示例,图像传感器可以是CCD(电荷耦合器件)、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PD(电荷引发器件)以及CID(电荷注入器件)中的任一者,但并不局限于此。
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控制器可以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侧。替代性地,控制器可以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10的内侧。控制器可以对供给至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的每个结构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强度以及幅值进行控制。控制器可以控制透镜驱动装置10以执行相机模块的AF(自动对焦)功能或OIS(光学稳像)功能中的至少任一者。即,控制器可以控制透镜驱动装置10以使透镜模块沿光轴方向或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运动,或者使透镜模块倾斜。此外,控制器可以执行对AF功能和OIS功能的反馈控制。具体地,控制器可以接收由传感器部730感测的第一磁体710的位置以控制施加至第一驱动部220或第二驱动部320的电力。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架及相关联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壳体及相关联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包括盖构件100、驱动器200、定子300、基部500、支承构件600以及感测单元700。替代性地,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可以省略盖构件100、驱动器200、定子300、基部500、支承构件600以及感测单元700中的至少一者。
盖构件100可以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观。例如,盖构件100可以形成为其下部敞开的六面体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盖构件100可以包括上表面101和从上表面101的外侧向下延伸的侧向表面102。同时,盖构件100可以安装在基部500的上部处。驱动器200、定子300以及支承构件600可以设置在通过盖构件100和基部50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另外,盖构件100可以联接至基部500,其中,盖构件100的内侧向表面紧密地贴附于基部500的部分或者整个侧向表面。通过这种结构,盖构件100可以保护内部部件免受外部冲击并且还防止外部污染物的侵入。
盖构件10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具体地,盖构件100可以设置为金属板。在这种情况下,盖构件100可以阻挡电子干扰。即,盖构件100可以阻挡在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部所产生的电磁波引入盖构件100中。另外,盖构件100可以阻挡在透镜驱动装置10的内部所产生的电磁波释放到盖构件100之外。然而,形成盖构件100的材料并不局限于该金属材料。
盖构件100可以包括形成在上表面上并且使透镜模块露出的开口110。开口110可以形成为与透镜模块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即,通过开口110入射的光可以穿过透镜模块。同时,已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传输至图像传感器。
驱动器200可以包括线圈架210和第一驱动部220。驱动器200可以联接至透镜模块,该透镜模块是相机模块的部件。即,透镜模块可以设置在驱动器200的内侧。换言之,驱动器200的内周向表面可以联接至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同时,驱动器200可以通过与定子300的相互作用而与透镜模块一体地动态移动。即,驱动器200可以使透镜模块移动。
驱动器200可以包括线圈架210。另外,驱动器200可以包括联接至线圈架210的第一驱动部220。
线圈架210可以联接至透镜模块。具体地,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可以联接至线圈架210的内周向表面。同时,第一驱动部220可以联接至线圈架210。另外,线圈架210的下部可以联接至下支承构件620,并且线圈架210的上部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610。线圈架210可以设置在壳体310的内侧。线圈架210可以相对于壳体310动态地移动。
线圈架210可以包括形成在线圈架210内侧的透镜联接部211。透镜模块可以联接至透镜联接部211。形状与形成在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上的螺纹的形状相对应的螺纹可以形成在透镜联接部211的内周向表面上。即,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可以联接至透镜联接部211的内周向表面。
线圈架210可以包括驱动部联接部212,该驱动部联接部212导引第一驱动部220进行盘绕或安装。驱动部联接部212可以与线圈架210的外侧向表面一体地形成。另外,驱动部联接部212可以沿着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连续地形成。替代性地,驱动部联接部212可以通过沿着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以预定的间距间隔开的方式而形成。
驱动部联接部212可以包括通过使线圈架210的外侧向表面的一部分凹进而形成的凹进部。同时,驱动部联接部212可以包括通过凹进部形成的阶梯部。第一驱动部220可以设置在凹进部处。设置在凹进部处的第一驱动部220可以通过阶梯部来支承以被固定。
线圈架2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上支承构件610的上联接部213。上联接部213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610的内联接部615。作为示例,设置为突出部的上联接部213可以通过插入设置为槽的内联接部625中而被联接。同时,突出部可以设置在上支承构件610处,而槽可以形成在线圈架210处,并且这两个部件可以彼此联接。
如图2中所示,线圈架210可以包括总共四个上联接部213。同时,线圈架2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下支承构件620的下联接部214。形成在线圈架210的下部处的下联接部214可以联接至下支承构件620的内联接部62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置为突出部的下联接部214可以通过插入设置为槽的内联接部625中而被联接。
第一驱动部220可以设置为面向定子300的第二驱动部320。第一驱动部220可以通过与第二驱动部320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使线圈架210相对于壳体310移动。第一驱动部220可以包括线圈。该线圈可以通过由驱动部联接部212导引而盘绕在线圈架210的外表面上。
另外,该线圈可以包括四个独立的线圈,其中两个相邻的线圈可以形成90度角以布置在线圈架210的外表面处。在第一驱动部220包括线圈的情况下,供给至线圈的电力可以通过下支承构件620供给。此处,下支承构件620可以独立地成对设置。同时,第一驱动部220可以包括用于电力供给的一对导线电缆(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导线电缆中的每一者可以分别联接至一对下支承构件620。同时,当电力被供给至线圈时,在线圈周围可以形成电磁场。另外,第一驱动部220可以包括磁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驱动部320可以设置为线圈。
定子300可以通过面向驱动器200而设置在驱动器200的外侧。定子300可以通过设置在下侧处的基部500而被支承。定子300可以设置在盖构件100的内部空间处。
定子300可以包括设置在线圈架210的外侧处的壳体310。另外,定子30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部320,该第二驱动部320设置成面向第一驱动部220并且固定至壳体310。
壳体310可以形成为与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观的盖构件100的内侧向表面相对应的形状。另外,壳体31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并且考虑到生产率,可以实施为注塑成型材料。壳体310可以布置成与盖构件100以预定距离间隔开,作为用于OIS(光学稳像)操作的可动部件。
替代性地,在AF(自动对焦)模式中,壳体310可以固定在基部500上。另外,在AF模式中,可以省略壳体310,并且作为第二驱动部320进行操作的磁体可以固定至盖构件100。
另外,壳体310的上侧和下侧可以是敞开的以容置能够沿向上/向下方向运动的驱动器200。壳体310可以在其内部包括内部空间311,内部空间311的上侧和下侧是敞开的。驱动器200可以以可运动的方式设置在内部空间311中。即,内部空间311可以设置为形状与驱动器200的形状相对应。另外,内部空间311的外周向表面可以设置为与驱动器200的外周向表面间隔开。
壳体310可以包括位于壳体310的侧向表面处的驱动部联接部312,其中,驱动部联接部312可以形成为形状与第二驱动部320的形状相对应以容置第二驱动部320。即,驱动部联接部312可以容置第二驱动部320并且固定第二驱动部320。同时,驱动部联接部312可以设置在壳体310的内周向表面或外周向表面上。
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中,如图2和图5中所示,壳体310的驱动部联接部312可以包括四个驱动部联接部312a、312b、312c、312d。壳体310可以包括四个侧向表面,并且四个驱动部联接部312a、312b、312c、312d可以分别设置在四个侧向表面上。
同时,驱动部联接部312与传感器安装部740可以一起设置在壳体310的一个侧向表面上。此处,设置在壳体310的一个侧向表面上的驱动部联接部312的尺寸可以小于设置在与一个侧向表面相邻的另一表面上的驱动部联接部312的尺寸。同时,设置在壳体310的一个侧向表面上的驱动部联接部312可以设置成向由一个侧向表面与另一侧向表面的相接部形成的边缘偏置。
壳体310的驱动部联接部312可以包括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第二驱动部联接部312b、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以及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
第一驱动磁体321可以联接至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第二驱动磁体322可以联接至第二驱动部联接部312b,第三驱动磁体323可以联接至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以及第四驱动磁体324可以联接至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
同时,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和第二驱动部联接部312b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并且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与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
另外,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与第二驱动部联接部312b可以基于壳体310的中心而彼此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与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可以基于壳体310的中心而彼此对称地设置。
此外,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与第二驱动部联接部312b可以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形状,并且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与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可以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形状。
然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所示,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与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可以分别设置为彼此的形状不同。
另外,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和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可以设置成向一侧偏置。通过这种结构,可以确保对第一磁体710进行感测的传感器部730在壳体310上的固定位置。
上支承构件610可以联接至壳体310的上部,并且下支承构件620可以联接至壳体310的下部。壳体3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上支承构件610的上联接部313。
上联接部313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610的外联接部61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置为突出部的上联接部1313可以通过插入设置为槽的外联接部614中而被联接。同时,在上支承构件610处可以设置有突出部,并且在壳体310处可以设置有槽,以使得这两个部件可以彼此联接。
同时,壳体3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下支承构件620的下联接部(未示出)。形成在壳体310的下部处的下联接部可以联接至下支承构件620的外联接部624。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置为突出部的下联接部可以通过插入设置为槽的外联接部614中而被联接。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从上方观察时,壳体310可以呈四边形形状。此处,在由四边形壳体310的相邻转角的相接部所形成的边缘上可以设置有凹进部314。
即,壳体310可以包括设置在边缘上的凹进部314。凹进部314可以凹进以提供下述空间:基部500的延伸部520可以位于该空间处。凹进部314可以设置为形状与基部500的延伸部520的形状相对应。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透镜驱动装置10设置为AF模式使得壳体310不需要动态地移动时,在凹进部314与延伸部520之间可以设置有粘合剂(未示出)以使得这两个部件可以固定成联接。
替代性地,当透镜驱动装置10设置为OIS模式使得需要确保壳体310的流动性时,在凹进部314与延伸部520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器(未示出)以使得可以减小由透镜驱动装置10所产生的共振。
壳体310可以包括止动件315,该止动件315朝向向上方向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止动件315可以在发生外部震动时通过与盖构件100的上表面的下侧相接触而吸收冲击。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每个止动件315可以设置在四个边缘中的每个边缘处,但并不局限于此。同时,止动件315可以与壳体310一体地形成。
第二驱动部320可以设置为面向驱动器200的第一驱动部220。第二驱动部320可以通过与第一驱动部220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使第一驱动部220移动。第二驱动部320可以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固定在壳体310的驱动部联接部312处。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四个独立的磁体321、322、323、324可以独立地设置并且布置在壳体310处,其中,两个相邻的磁体彼此之间可以形成90度角。即,第二驱动部320可以以相同的间距布置在壳体310内侧的四个边缘处,旨在有效利用内部容积。另外,第二驱动部320可以使用比如粘合剂而粘附于壳体310,但并不局限于此。同时,第一驱动部220可以包括磁体,并且第二驱动部320可以设置为线圈。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驱动部320可以包括四个驱动磁体321、322、323、324。即,第二驱动部32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磁体321、第二驱动磁体322、第三驱动磁体323以及第四驱动磁体324。
此处,第一驱动磁体321可以联接至第一驱动部联接部312a,第二驱动磁体322可以联接至第二驱动部联接部312b,第三驱动磁体323可以联接至第三驱动部联接部312c以及第四驱动磁体324可以联接至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
同时,第一驱动磁体321与第二驱动磁体3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并且第三驱动磁体323与第四驱动磁体324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
另外,第一驱动磁体321与第二驱动磁体322可以基于壳体310的中心而彼此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三驱动磁体323与第四驱动磁体324可以基于壳体310的中心而彼此对称地设置。
此外,第一驱动磁体321与第二驱动磁体322可以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形状,并且第三驱动磁体323与第四驱动磁体324可以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形状。
然而,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所示,第一驱动磁体321与第三驱动磁体323可以分别设置为彼此不同的形状。
另外,第三驱动磁体323和第四驱动磁体324可以设置成从壳体310的一个表面向一侧偏置。通过这种结构,可以确保对第一磁体710进行感测的传感器部730在壳体310上的固定位置。
基部500可以支承定子300。在基部500的下侧可以设置有印刷电路板。基部500可以包括形成在与线圈架210的透镜联接部21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中央孔510。基部500可以用作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件。同时,基部500可以设置为以便设置红外线滤光片。该红外线滤光片可以联接至基部500的中央孔510。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部500还可以包括异物收集部(未示出)以用于收集引入盖构件100中的异物。异物收集部可以设置在基部5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粘合材料,使得异物收集部可以收集在由盖构件100与基部500所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异物。
支承构件600可以将驱动器200与定子300连接。支承构件600可以将驱动器200与定子300弹性地连接,使得驱动器200可以相对于定子300相对地且动态地移动。即,支承构件600可以设置为弹性构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支承构件600可以包括上弹性构件610和下弹性构件620。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支承构件610可以包括外侧部611、内侧部612以及连接部613。上弹性构件610可以包括联接至壳体310的外侧部611;联接至线圈架210的内侧部612、以及将外侧部611与内侧部612弹性地连接的连接部613。
上支承构件610可以连接至驱动器200的上部并且连接至定子300的上部。具体地,上支承构件610可以联接至线圈架210的上部并且联接至壳体310的上部。上支承构件610可以包括外联接部614和内联接部615。上支承构件610的内联接部615可以联接至线圈架210的上联接部213,并且上支承构件610的外联接部614可以联接至壳体310的上联接部313。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支承构件620可以包括一对下支承构件620a、620b。即,下支承构件620可以包括第一下支承构件620a和第二下支承构件620b。第一下支承构件620a和第二下支承构件620b中的每一者可以连接至设置为线圈的第一驱动部220的一对导线电缆中的每一者,以供给电力。同时,一对下支承构件62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750。通过这种结构,一对下支承构件620可以被供给有从电路板750向第一驱动部220供给的电力。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支承构件620可以包括外侧部621、内侧部622以及连接部623。下弹性构件620可以包括联接至壳体310的外侧部621、联接至线圈架210的内侧部622、以及将外侧部621与内侧部622弹性地连接的连接部623。
下支承构件620可连接至驱动器200的下部部分并且连接至定子300的下部部分。特别地,下支承构件620可连接至线圈架210的下部部分并且连接至壳体310的下部部分。下支承构件620可以包括外联接部624和内联接部625。下支承构件620的内联接部625可以联接至线圈架210的下联接部214,并且下支承构件620的外联接部624可联接至壳体310的下联接部314。
感测单元700可以用于AF(自动对焦)反馈和/或OIS(光学稳像)反馈。即,感测单元700可以感测到驱动器200和定子300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或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感测单元700可以包括第一磁体710、第一安装部720、传感器部730、传感器安装部740和电路板750。此处,第一磁体710也可以被称作感测磁体,这是因为第一磁体710是由传感器部730感测的磁体。
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在驱动器200处。特别地,感测磁体71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210处。此外,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在布置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第一安装部720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磁体710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部720处,该第一安装部720通过比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凹进而形成的驱动部联接部212凹进得更多来设置。在该情况下,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部220与线圈架210之间。此处,第一驱动部220和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成避免沿水平方向重叠,以使第一驱动部220与第一磁体710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小化。
第一磁体710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部720处。第一安装部720可以形成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第一安装部720可以通过比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凹进而形成的驱动部联接部212凹进得更多而形成。在第一安装部720与第一磁体710之间可以涂覆粘合剂,使得第一磁体710可以固定至第一安装部720。第一安装部720可以采用在顶部、底部和侧向侧部之中的至少一者为敞开的形状。此外,第一安装部720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一磁体710的六个表面中的仅一个表面可以是敞开的。
传感器部730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一磁体710。传感器部730可以感测第一磁体710的位置。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感器部730可以包括感测第一磁体710的磁力的霍尔传感器。传感器部730可以设置成在传感器安装部740处。即,传感器部730可以设置在壳体310上。传感器部730可以连接至电路板750。
传感器安装部740可以设置在壳体310处。传感器安装部740可以设置成穿过壳体310的侧向表面。通过该结构,在传感器安装部740处设置的传感器部730的一个表面可以面向第一磁体710并且传感器部730的另一表面可以联接至电路板750。传感器安装部740可以设置形状为与传感器部730的形状相对应。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感器安装部740可以设置在壳体310的、第四驱动部联接部312d所位于的侧向表面上。
电路板750可以连接至传感器部730,从而将电力从外部电源供给至传感器部730并且发送/接收信息。即,传感器部730可以安装在电路板750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电路板750可以设置在壳体310与盖构件100之间。电路板750可以包括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此外,电路板750可以包括端子部751,该端子部751连接至外部电源并且构造成发送/接收电力和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第二磁体部800可以包括第二磁体810和第二安装部820。此处,第二磁体810也可以被称作对称磁体或补偿磁体,这是因为第二磁体810与第一磁体710对称地设置以建立磁力平衡。
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与第一磁体710建立磁力平衡。特别地,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使得施加于第一驱动部220或第二驱动部320的磁力可以建立平衡。
同时,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使得施加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盖构件100的磁力可以建立平衡。此外,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使得施加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600的磁力可以建立平衡。
即,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在驱动器200的一侧处,并且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在驱动器200的另一侧处。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基于线圈架210的中心彼此对称地设置。即,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基于透镜模块的光轴彼此对称地设置。换句话说,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基于透镜驱动装置10的光轴彼此对称地设置。
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彼此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对应。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部820处。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在布置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的第二安装部820处。
第二安装部82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第二安装部820可以与第一安装部720基于透镜模块的光轴对称地设置。
即,在线圈架210具有四个侧向表面的情况下,第一安装部720和第二安装部820可以分别设置在面向彼此的侧向表面处。即,第一安装部72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210的一个表面处,并且第二安装部82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210的另一表面处。
第一安装部720和第二安装部820可以设置成沿水平方向重叠。第二安装部820可以通过比在线圈架210的外周向表面上凹进而形成的驱动部联接部212凹进得更多而形成。第二安装部820可以设置为形状与第二磁体810的形状相对应。在第二安装部820与第二磁体810之间可以涂覆粘合剂,使得第二磁体810可以固定至第二安装部820。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二磁体810。在该情况下,多个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使得多个第二磁体810可以与第一磁体710建立磁力平衡。
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与彼此建立磁力平衡。
线圈架210可以包括第一外周向表面201、第二外周向表面202以及通过第一外周向表面201和第二外周向表面202的相接部形成的第一边缘部203。在该情况下,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周向表面201处。同时,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成向第一边缘部203偏置。即,第一磁体71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周向表面201的中心的旁边。换句话说,第一磁体710的中心可以与第一外周向表面201的中心不相同。
线圈架210可以包括面向第一外周向表面201的第三外周向表面204、面向第二外周向表面202的第四外周向表面205以及通过第三外周向表面204和第四外周向表面205的相接部形成的第二边缘部206。在该情况下,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周向表面204处。同时,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成向第二边缘部206偏置。即,第二磁体810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周向表面204的中心的旁边。换句话说,第二磁体810的中心可以与第三外周向表面204的中心不相同。
同时,图5中所示的第四驱动磁体324也可以被称作“第三磁体”,以与“第一磁体710”和“第二磁体810”区分。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操作进行描述。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效果的图表。
首先,可以将电力施加于设置作为线圈的第一驱动部220。此处,电力的供电线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从外部电源通过电路板750的端子部751供给的电力可以通过一对下支承构件620供给至线圈。此处,第一驱动部220以及与第一驱动部220一体地移动的线圈架210可以根据供给至线圈的电流的方向性质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如以上描述的这种操作,透镜驱动装置10可以执行AF(自动对焦)功能。同时,也可以通过施加于线圈的电力来控制线圈架210的倾斜,从而可以执行OIS(光学稳像)。
为了更精确的AF功能可以执行反馈控制。特别地,当通过施加于线圈的电流而使线圈架210移动时,传感器部730可以实时感测第一磁体710的运动并且可以将感测到的信息传送至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可以通过基于从传感器部730接收的信息来判定是否额外地移动线圈架210以执行反馈控制。
同时,在如上描述的反馈控制的过程中,第一磁体710——待被传感器部730感测的对象——可以将磁场影响施加在第一驱动部220、第二驱动部320、支承构件600和盖构件100上。
图6(a)中可以确定该现象。图6(a)示出了与仅包括第一磁体710而不包括第二磁体810的相机模块的响应特性的相关的实验结果。在图6(a)中,线圈架210的位移量以“a”图示出,并且线圈架210的倾斜量以“b”图示出,其中,施加于线圈的电流量定义为x轴,并且位移定义为y轴。
参照图6(a),可以确定的是,线圈架210的位移量随着施加于线圈的电流量的增加(c)而增加。此后,当电流量达到预定值时,即使施加于线圈的电流量进一步增加,线圈架210的位移量也不增加。这是因为线圈架210在向下移动(d)的同时已被稳定地容置在基部500上。
然而,在图6(a)中示出,线圈架210在稳定地容置在基部500上的同时具有大约210μm的倾斜量。即,当线圈架210稳定地容置在基部500上时与线圈架210的初始状态相比具有大约210μm的倾斜量。可以解释为,当认为线圈架210稳定地容置在基部500上的状态是倾斜量为0μm的状态时,在线圈架210处于没有电流施加于线圈的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在线圈架210上产生大约210μm的程度的静态倾斜。即,第一磁体710在没有电流施加于线圈的初始状态下产生大约210μm的程度的静态倾斜。
图6(b)示出了与包括第一磁体710以及设置成与第一磁体710建立磁力平衡的第二磁体810两者的相机模块的响应特性相关的实验结果。在图6(b)中,线圈架210的位移量以“e”图示出,并且线圈架210的倾斜量以“f”图示出,其中,施加于线圈的电流量定义为x轴,并且位移定义为y轴。
参照图6(b),可以确定的是,线圈架210的位移量随着施加于线圈的电流量的增加(g)而增加。此后,当电流量达到预定值时,即使施加于线圈的电流量进一步增加,线圈架210的位移量也不增加。这是因为线圈架210在向下移动(h)的同时已被稳定地容置在基部500上。到目前为止,其与图6(a)相同。
然而,图6(b)中示出,线圈架210在稳定地容置在基部500上的同时具有大约60μm的倾斜量。即,可以解释为在没有电流施加于线圈的初始状态下在线圈架210上产生大于60μm的程度的静态倾斜。
因此,当对比图6(a)与图6(b)时,可以确定通过第二磁体810以图6(b)中大约150μm的差值,图6(a)中大约210μm的静态倾斜已经减小至大约60μm。即,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通过使用第二磁体来减小线圈架的静态倾斜量和动态倾斜量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自动对焦功能。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些部件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了图9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其中省略了壳体;图11是沿图7的线L1-L2的方向的截面图;以及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修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概念性视图。
参照图7至图12,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盖构件1100、第一驱动器1200、第二驱动器1300、定子1400、基部1500、支承构件1600和第一传感器部1700。替代性地,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中可以省略盖构件1100、第一驱动器1200、第二驱动器1300、定子1400、基部1500、支承构件1600和第一传感器部1700中的至少一者。
盖构件1100可以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外观。例如,盖构件1100可以形成为下部敞开的六面体的形状,但并不局限于该形状。盖构件1100可以包括上表面1101以及从上表面1101的外侧向下延伸的侧向表面1102。同时,盖构件1100可以安装在基部1500的上部部分处。第一驱动器1200、第二驱动器1300、定子1400和支承构件1600可以设置在由盖构件1100和基部1500形成的内部空间处。此外,盖构件1100可以联接至基部1500,其中,盖构件1100的内侧向表面紧密地粘附至基部1500的整个侧向表面或侧向表面的一部分。通过该结构,盖构件1100可以保护内部部件件免受外部冲击并且还防止外部污染物的侵入。
盖构件110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特别地,盖构件1100可以设置为金属板。在该情况下,盖构件1100可以阻挡电子干扰。即,盖构件1100可以阻挡透镜驱动装置110的外侧产生的电磁波被引入盖构件1100中。此外,盖构件1100可以阻挡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内侧产生的电磁波被释放出盖构件1100。然而,形成盖构件1100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
盖构件1100可以包括形成在上表面上并且使透镜模块露出的开口1110。开口1110可以形成为形状与透镜模块的形状相对应。即,通过开口1110入射的光可以穿过透镜模块。同时,已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传送至图像传感器。
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圈架1210和第一驱动部1220。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联接至透镜模块,该透镜模块是相机模块的部件(此处,透镜模块也可以被描述为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部件)。即,透镜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器1200的内侧处。换句话说,第一驱动器1200的内周向表面可以联接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同时,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通过与第二驱动器1300的相互作用而与透镜模块一体地动态移动。即,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使透镜模块移动。
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圈架1210。此外,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包括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第一驱动部1220。
线圈架1210可以联接至透镜模块。特别地,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内周向表面。同时,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10。此外,线圈架1210的下部部分可以联接至下支承构件1620,并且线圈架1210的上部部分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线圈架1210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内侧处。线圈架1210可以相对于壳体1310沿光轴方向动态移动。
线圈架1210可以包括在线圈架1210的内侧处形成的透镜联接部1211。透镜模块可以联接至透镜联接部1211。在透镜联接部1211的内周向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形状与在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的形状相对应的螺纹。即,透镜模块的外周向表面可以联接至透镜联接部1211的内周向表面。
线圈架121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从而导引第一驱动部1220被盘绕或安装。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可以与线圈架1210的外侧向表面一体地形成。此外,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可以沿着线圈架1210的外周向表面连续地形成。替代性地,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可以通过沿着线圈架1210的外周向表面以预定间隔间隔开而形成。
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可以包括通过使线圈架1210的外侧向表面的一部分凹进而形成的凹进部。同时,第一驱动部1220设置在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处。设置在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处的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通过形成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的一部分的支承部来支承。
线圈架12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的上联接部1213。上联接部1213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的内侧部1612。例如,设置为突出部的上联接部1213可以通过被插入至设置为槽的内侧部1612中而联接。同时,突出部可以设置在上支承构件1610处并且槽可以形成在线圈架1210处,并且这两个部件可以彼此联接。
同时,线圈架12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下支承构件1620的下联接部(未示出)。形成在线圈架1210的下部部分处的下联接部可以联接至下支承构件1620的内侧部1622。例如,设置为突出部的下联接部可以通过被插入至设置为槽的内侧部1622中而联接。
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二驱动器1300的第二驱动部1320。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通过与第二驱动部1320的电磁相互作用使线圈架1210相对于壳体1310移动。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包括线圈。线圈可以通过由第一驱动部联接部1212进行导引而盘绕在线圈架1210的外表面上。
此外,线圈可以包括四个独立的线圈,其中,两个相邻的线圈可以形成90度角而设置在线圈架1210的外表面处。在第一驱动部1220包括线圈的情况下,供给至线圈的电力可以通过下支承构件1620进行供给。此处,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独立地成对设置。同时,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包括用于电力供应的一对导线(未示出)。在该情况下,第一驱动部1220的成对的导线中每一者可以分别联接至成对的下支承结构1620。同时,当电力被供给至线圈时,围绕线圈可以形成电磁场。此外,第一驱动部1220可以包括磁体。在此情况下,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设置作为线圈。
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通过面向第一驱动器1200而设置在第一驱动器1200的外侧处。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由设置在下侧处的基部1500来支承。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设置在盖构件1100的内部空间处。
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包括设置在线圈架1210的外侧处的壳体1310。此外,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包括面向第一驱动部1220设置并且固定至壳体1310的第二驱动部1320。
壳体1310形成为形状与形成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外观的盖构件1100的内侧向表面相对应。此外,壳体1310可以由绝缘材料形成,并且考虑到生产率,可以实施为注塑成型材料。壳体1310可以设置成与盖构件1100以预定距离间隔开,作为用于OIS(光学稳像)操作的可移动部件。
替代性地,在AF(自动对焦)模式下,壳体1310可以固定在基部1500上。此外,在AF模式下,可以省略壳体1310,并且作为第二驱动部1320操作的磁体固定至盖构件1100。
此外,壳体1310的上侧和下侧可以是敞开的以容置能够沿向上/向下方向移动的驱动器1200。壳体1310可以在内部包括内部空间1311,其中内部空间1311的上侧和下侧是敞开的。第一驱动器1200可以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内部空间1311处。即,内部空间1311可以以与第一驱动器120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来设置。此外,内部空间1311的外周向表面可以与第一驱动器1200的外周向表面间隔开地设置。
壳体1310可以包括位于壳体1310的侧向表面处的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其中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可以形成为形状与第二驱动部1320的形状相对应以容置第二驱动部1320。即,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可以容置第二驱动部1320并且固定第二驱动部1320。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使用粘合剂(未示出)固定至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同时,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可以设置在壳体1310的内周向表面上。
在该情况下,具有可以促进设置在第二驱动部1320的内侧处的第一驱动部1220电磁相互作用的优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的下部部分可以是敞开的。在该情况下,具有可以促进第二驱动部1320与设置在第二驱动部1320的下侧处的第三驱动部134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的优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可以设置成四个部件。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分别联接至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中的所述四个部件。
上支承构件1610可以联接至壳体1310的上部部分,并且下支承构件1900可以联接至壳体1310的下部部分。壳体13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的上联接部1313。
上联接部1313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的外部部分161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置为突出部的上联接部1313可以通过被插入外部部分1611的槽或孔中来进行联接。替代性地,可以在上支承构件1610上设置突出部,并且可以在壳体1310上设置槽,使得这两个部件可以彼此联接。
同时,壳体1310可以包括联接至下支承构件1620的下联接部(未示出)。形成在壳体1310的下部部分处的下联接部可以联接至下支承构件1620的外侧部162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设置为突出部的下联接部可以通过被插入外侧部1621的槽或孔中来进行联接。
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面向第一驱动器1200的第一驱动部1220设置。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通过与第一驱动部1220的电磁相互作用而使第一驱动部1220移动。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包括磁体。磁体可以固定在壳体1310的第二驱动部联接部1312处。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8中所示,可以在壳体1310处独立地设有并布置四个独立的磁体,其中相邻的两个磁体可以彼此形成90度角。即,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以相同的间隔布置在壳体1310内侧的四个边缘处,以旨在有效地利用内部容积。此外,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使用比如粘合剂来粘附至壳体1310,但不局限于此。同时,第一驱动部1220可包括磁体,并且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设置为线圈。
定子1400可以面向第二驱动器1300的下侧设置。同时,定子1400可以使第二驱动器1300移动。此外,可以在定子1400的中央处设置与透镜模块相对应的穿孔1411、1421。
定子1400可包括设置在第三驱动部1420与基部1500之间的电路板1410。此外,定子1400可包括面向第二驱动部1320的下侧设置的第三驱动部1420。
电路板1410可以包括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路板1410可以设置在第三驱动部1420与基部1500之间。同时,电路板1410可以向第三驱动部1420供给电力。
此外,电路板1410可以通过侧向支承构件1630、上支承构件1610、导电构件1640和下支承构件1620向第一驱动部1220供给电力。电路板1410可以包括穿孔1411,其中,已经穿过透镜模块的光可以穿过穿孔1411。此外,电路板1410可包括弯折成暴露于外侧的端子部1412。端子部1412可连接至外部电源,使得电路板1410可被供给电力。
第三驱动部1420可以包括线圈。在第三驱动部1420的线圈被施加电力时,固定有第二驱动部1320的壳体1310可以通过与第二驱动部1320相互作用而一体地移动。第三驱动部1420可以电连接或安装在电路板1410上。
同时,第三驱动部1420可以包括用于使透镜模块的光穿过的穿孔1421。此外,考虑到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小型化(降低作为光轴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高度),第三驱动部1420可以形成为FP(精细图案)线圈以布置或安装在电路板1410上。
基部1500可以支承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在基部1500的下侧处设置PCB(印刷电路板)。基部1500可以包括形成在与线圈架1210的透镜联接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穿孔1510。基部1500可以用作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件。同时,可以在基部1500处设置红外线滤光片。红外线滤光片可以联接至基部1500的穿孔1510。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部1500可以包括用于收集被引入盖构件1100中的异物的异物收集部1520。异物收集部1520可以设置在基部15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包括粘合剂材料,使得异物收集部1520可以收集内部空间中的异物,该异物可以由盖构件1100和基部1500产生。
基部15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安装部1530,第一传感器部1700联接至传感器安装部1530。即,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安装在传感器安装部1530处。此处,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通过对联接至壳体1310的第二驱动部1320进行检测来感测壳体1310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设置两个传感器安装部1530。可以在所述两个传感器安装部1530中的每个传感器安装部处都设置有第一传感器部1700。在此情况下,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布置成对壳体131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运动都进行检测。
支承构件1600可以连接第一驱动器1200、第二驱动器1300和基部1500中的至少任意两者。支承构件1600可以弹性地连接第一驱动器1200、第二驱动器1300和基部1500中的至少任意两者,使得能够获得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即,支承构件1600可以设置为弹性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8中所示,支承构件1600可以包括上支承构件1610、下支承构件1620、侧向支承构件1630和导电构件1640。此处,导电构件1640可以设置成仅用于上支承构件1610与下支承构件1620之间的电传导。因此,导电构件1640可以被描述成与上支承构件1610、下支承构件1620、侧向支承构件1630和导电构件1640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支承构件1610可以包括外侧部1611、内侧部1612和连接部1613。上支承构件1610可以包括联接至壳体1310的外侧部1611、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内侧部1612、以及弹性地连接内侧部1612与外侧部1611的连接部1613。
上支承构件1610可以连接至第一驱动器1200的上部部分和第二驱动器1300的上部部分。具体地,上支承构件1610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上部部分和壳体1310的上部部分。上支承部1610的内侧部1612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上联接部1213,并且上支承构件1610的外侧部1614可以联接至壳体1310的上联接部1313。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支承构件1610可以分成六个部件。上支承构件1610的所分成的总计六个部件中的两个部件可以用来向第一驱动部1220施加电力。所述两个上支承构件1610中的每个上支承构件可以各自通过导电构件1640连接至一对下支承构件1620a、1620b。同时,所述六个上支承构件1610中的剩余的四个部件可以用来向第二传感器部1900施加电力以及在控制器与第二传感器部1900之间输入/输出信息。另外,作为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六个上支承构件1610中的两个部件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一驱动部1220,并且剩余的四个部件可以连接至第二传感器部1900。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包括一对下支承构件1620a、1620b。即,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包括第一下支承构件1620a和第二下支承构件1620b。第一下支承构件1620a和第二下支承构件1620b中的每一者可以连接至第一驱动部1220的一对导线中的每一者,以便供给电力。同时,可以将一对下支承构件1620电连接至电路板。通过这种结构,所述一对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向第一驱动部1220供给从电路板供给的电力。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包括外侧部1621、内侧部1622和连接部1623。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包括联接至壳体1310的外侧部1621、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内侧部1622、以及弹性地连接外侧部1621与内侧部1622的连接部1623。
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连接至第一驱动器1200的下部部分和第二驱动器1300的下部部分。具体地,下支承构件1620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10的下部部分和壳体1310的下部部分。下支承构件1620的内侧部1622可以与线圈架1210的下联接部联接,并且下支承构件1620的外侧部1621可以与壳体1310的下联接部联接。
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一端部可以固定至定子1400或基部1500,并且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另一端部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或第二驱动器1300。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一端部可以联接至基部1500,并且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另一端部可以联接至第二驱动器1300。替代性地,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一端部可以联接至定子1400,并且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另一端部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这样,侧向支承构件1630可以弹性地支承第二驱动器1300,使得第二驱动器1300可以沿水平方向倾斜或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侧向支承构件1630可以以与上支承构件1610的设置数目相同的数目进行设置。即,可以设置六个侧向支承构件1630并且所述六个侧向支承构件1630分别连接至六个上支承构件1610。在此情况下,侧向支承构件1630可以向上支承构件1610中的每个上支承构件供给从定子1400或任何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侧向支承构件1630的数目可以考虑对称性来确定。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8中所示,可以设置总计八个侧向支承构件1630,其中,在壳体1310的每个边缘处均设置两个侧向支承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侧向支承构件1630可以联接至上支承构件1610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吸收冲击的结构。用于吸收冲击的结构可以设置在侧向支承构件1630和上支承构件1610中的至少一者处。用于吸收冲击的结构可以是单独的构件,如阻尼器。替代性地,用于吸收冲击的结构可以通过侧向支承构件1630和上支承构件1610中的至少一者的某部位的形状改变来实现。
导电构件1640可以电连接上支承构件1610与下支承构件1620。导电构件1640可以与侧向支承构件1630分开设置。供给至上支承构件1610的电力可以通过导电构件1640而供给至下支承构件1620。电力可以通过下支承构件1620供给至第一驱动部1220。同时,在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上支承构件1610直接连接至第一驱动部1220时,可以省去导电构件1640。
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用于AF(自动对焦)反馈和OIS(光学稳像)反馈中的至少一者。即,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对第一驱动器1200和第二驱动器1300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或运动进行检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通过对第二驱动器1300的水平运动或倾斜进行感测来为OIS反馈提供信息。
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设置在定子1400处。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设置在定子1400的电路板14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通过布置在电路板1410的下表面上而设置在形成于基部1500上的传感器安装部1530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包括霍尔传感器。在此情况下,第一传感器部1700可以通过对第二驱动器1300的第二驱动部1320的电磁场进行感测而对第二驱动器1300相对于定子1400的相对运动进行感测。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部1700,使得能够对第二驱动器130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运动都进行感测。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透镜驱动装置101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器1200,该第一驱动器1200包括第一驱动部1220和设置有第一驱动部1220的线圈架1210;第二驱动器1300,该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部1320和设置有第二驱动部1320的壳体1310,第二驱动部1320构造成通过与第一驱动部1220的电磁相互作用来使第一驱动部1220移动;定子1400,该定子1400包括第三驱动部1420,第三驱动部1420构造成通过与第二驱动部的电磁相互作用来使第二驱动部移动;第一磁体1810,该第一磁体1810设置在线圈架1210的一侧处;第二传感器部1900,该第二传感器部1900设置在壳体处并且对第一磁体的位置进行感测;以及第二磁体1820,该第二磁体1820设置在线圈架1210的另一侧处。
线圈架1210可以包括连续地布置的第一外周向表面1215、第二外周向表面1216和第三外周向表面1217。同时,壳体1310可以包括面向第一外周向表面1215的第一侧向表面1315、面向第二外周向表面1216的第二侧向表面1316以及面向第三外周向表面1217的拐角部1319。
壳体1310可以包括第一侧向表面1315、与第一侧向表面1315相邻的第二侧向表面1316、以及通过第一侧向表面1315与第二侧向表面1316的相接部形成的拐角部1319。
同时,线圈架1210可以包括面向第一侧向表面1315的第一外周向表面1215、面向第二侧向表面1316的第二外周向表面1216、以及面向拐角部1319的第三外周向表面1217。此处,第一磁体181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1210的第三外周向表面1217处。
另外,设置为磁体的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的第一侧向表面1315和第二侧向表面1316处。壳体1310可以包括连续地彼此相邻的第一侧向表面1315、第二侧向表面1316、第三侧向表面1317、第四侧向表面1318。
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磁体1321、第二驱动磁体1322、第三驱动磁体1323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此处,第一驱动磁体13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向表面1315处,第二驱动磁体1322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向表面1316处,第三驱动磁体1323可以设置在第三侧向表面1317处,并且第四驱动磁体1324可以设置在第四侧向表面1318处。
此处,第三驱动磁体1323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之间的分隔空间C1可以与第一驱动磁体1321和第二驱动磁体1322之间的分隔空间A1对应。同时,第一驱动磁体1321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之间的分离间隔D1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和第三驱动磁体1323之间的分隔空间B1对应。
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磁体至第四驱动磁体1321、1322、1323、1324。第一驱动磁体1321与第三驱动磁体1323可以彼此相对地布置,并且第二驱动磁体1322与第四驱动磁体1324可以彼此相对地布置。另外,还可以描述成:第一驱动磁体1321可以面向第三驱动磁体1323,并且第二驱动磁体1322可以面向第四驱动磁体1324。面向彼此的第一驱动磁体1321和第三驱动磁体1323可以呈相同的形状。以相同的方式,面向彼此的第二驱动磁体1322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可以呈相同的形状。同时,第一驱动磁体至第四驱动磁体1321、1322、1323、1324全部都可以设置成呈相同的形状。
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避免面向设置为磁体的第二驱动部1320。即,第一磁体1810朝向壳体的正投影可以不与第二驱动部1320重叠。换言之,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使施加至第二驱动部1320的磁力最小化。如图12(a)中所示,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在线圈架1210的第三周向表面1217处。即,第一磁体1810可以在线圈架1210上布置成面向壳体1310的拐角部1319。
第一磁体1810可以与第一驱动部1220在与联接在线圈架1210的内侧处的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对应的方向上间隔开。同时,第一磁体1810也可以与第二驱动部1320在与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对应的方向上间隔开。
第一磁体1810可以设置在形成于线圈架1210上的容纳槽1214处。容纳槽1214可以是底部开口型或顶部开口型。此处,第一磁体1810可以具有分别设置在第一磁体18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处的N极和S极。在此情况下,第一磁体1810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联接至容纳槽1214:将交替地布置的具有N极和S极的多个第一磁体1810中的一个第一磁体1810推入容纳槽1214的上部或下部处的开口中。由此,用以将第一磁体1810分别联接至多个线圈架1210中的每个线圈架的过程可以在便利性方面得到提高。
容纳槽1214可以是通过使外周向表面的一部分向内部凹进而形成的顶部和底部封闭型的槽。第一磁体1810可以具有设置在第一磁体1810的侧向表面处的N极和S极。在此情况下,第一磁体1810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联接至容纳槽1214:从侧向侧将交替地布置的具有N极和S极的多个第一磁体1810中的一个第一磁体1810推入。由此,用以将第一磁体1810分别联接至所述多个线圈架1210中的每个线圈架的过程可以在便利性方面得到提高。
第二磁体1820还可以被称为对称磁体或补偿磁体,原因在于第二磁体1820与第一磁体1810对称地布置以建立磁力平衡或重量平衡。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用于与第一磁体1810磁力平衡或重量平衡。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使得施加至第一驱动部1220或第二驱动部1320的磁力能够建立平衡。即,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防止第一磁体1810影响第一驱动部至第三驱动部1220、1320、14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替代性地,即使第一磁体1810影响了第一驱动部至第三驱动部1220、1320、14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用于抵消该作用以仍保证AF功能和/或OIS功能。
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与第二驱动部1220在水平方向上重叠。替代性地,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避免与第二驱动部件1220在水平方向上重叠。
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与传感器1910在水平方向上重叠。替代性地,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避免与传感器1910在水平方向上重叠。
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与上支承构件1610和/或下支承构件1620在竖向方向上重叠。具体地,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与上支承构件1610的连接部1613和/或下支承构件1620的连接部1623在竖向方向上重叠。
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使得施加至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盖构件1100的磁力能够建立平衡。另外,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使得施加至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承构件1600的磁力能够建立平衡。即,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在第一驱动器1200的一侧,并且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在第一驱动器1200的另一侧。
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基于线圈架1210的中心彼此对称地布置。即,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基于透镜模块的光轴彼此对称地设置。换言之,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基于透镜驱动装置1010的光轴彼此对称地设置。
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彼此可以在形状和尺寸方面相对应。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在设置在线圈架1210的外周向表面上的第二磁体容纳槽(未示出)处。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磁体1820可以设置成复数个。在此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使得由第一磁体1810和所述多个第二磁体1820提供的磁力的影响能够建立平衡。
第一磁体1810与第二磁体1820可以以与线圈架1210的中心对应的距离间隔开。线圈架1210的中心可以设置在连接第一磁体1810与第二磁体1820的虚拟线上。即,第一磁体1810与第二磁体1820可以基于线圈架121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
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彼此可以在形状和尺寸方面相对应。第一磁体1810和第二磁体1820可以布置成彼此建立磁力平衡或重量平衡。
第二传感器部1900可以感测第一磁体1810的位置。控制器(未示出)可以通过接收由第二传感器部1900感测到的第一磁体1810的位置而对施加至第一驱动部1220的电力进行控制。即,由第二传感器部1900感测到的位置可以用于执行AF反馈功能。第二传感器部1900可以布置在壳体1310的拐角部1319处。
第二传感器部1900可以包括传感器1910和安装有传感器1910的电路板1920。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传感器1910可以是构造成感测磁体的磁力的霍尔传感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电路板1920可以固定至壳体1310的外侧,但不限于此。电路板1920可以直接连接至定子1400的电路板1410,或者可以通过侧向支承构件1630和上支承构件1610连接。传感器1910可以通过电路板1920供给有电力,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感测值和控制信号。
同时,第二传感器部1900可以布置成与第二驱动部1320在与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对应的方向上间隔开。即,第二传感器部1900可以布置成与第一磁体1810朝向壳体1310的正投影重叠。
下文中,将参照图12对根据本公开的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描述。
参照图12(a),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第一磁体1810可以面向第一驱动磁体1321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之间的分隔空间布置。具体地,第一磁体1810可以面向壳体1310的拐角部1319布置。此处,将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中心连接至壳体1310的中心X的虚拟线与将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中心连接至壳体1310的中心X的虚拟线之间的相交角可以形成直(垂直)角。
参照图12(b),在根据本公开的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相同的是,第一磁体1810可以面向壳体1310的拐角部1319布置,如先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那样。然而,如图12(b)中所示,第一驱动磁体1321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之间的第一分隔距离A2可以比第二驱动磁体1322与第三驱动磁体1323之间的第二分隔距离B2长。即,面向第一磁体1810的第一分隔空间的第一分隔距离A2可以比第二分隔距离B2长。在此情况下,第一磁体1810施加至第二驱动部1320的磁力的影响可以被最小化。
同时,根据本公开的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将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中心连接至壳体1310的中心的虚拟线与将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中心连接至壳体1310的中心的虚拟线之间的相交角可以形成锐角或钝角。作为示例,如图12(b)中所示,将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中心连接至壳体1310的中心的虚拟线与将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中心连接至壳体1310的中心的虚拟线之间的相交角θ2可以形成钝角。
参照图12(c),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在线圈架1210的第一外周向表面1215处。此处,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朝向第三外周向表面1217偏置。在此情况下,第一磁体1810朝向壳体1310的正投影可以不与第二驱动部1320重叠。即,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与第二驱动部1320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在透镜模块的光轴方向上)间隔开。
参照图12(d),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在线圈架1210的第一外周向表面1215处。此处,第一磁体1810可以布置成朝向第三外周向表面1217偏置。在此情况下,第一磁体1810朝向壳体1310的正投影可以不与第二驱动部1320重叠。同时,第二驱动部132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磁体至第四驱动磁体1321、1322、1323、1324。
第一驱动磁体1321与第三驱动磁体1323可以彼此相对地布置,并且第二驱动磁体1322与第四驱动磁体1324可以彼此相对地布置。另外,还可以描述成:第一驱动磁体1321可以面向第三驱动磁体1323,并且第二驱动磁体1322可以面向第四驱动磁体1324。
面向彼此的第一驱动磁体1321和第三驱动磁体1323可以呈相同的形状。以相同的方式,面向彼此的第二驱动磁体1322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可以呈相同的形状。
然而,第一驱动磁体1321可以设置成形状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形状不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2(d)中所示,第一驱动磁体1321可以小于第二驱动磁体1322。
具体地,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厚度和高度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厚度和高度相同,并且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宽度W1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宽度W2不同。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2(d)中所示,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宽度W1可以比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宽度W2长。即,第二驱动磁体1322可以采用下述形状:在所述形状处第一驱动磁体1321的宽度的某部分被省去。此处,第一磁体1810可以面向第二驱动磁体1322的被省去部分布置。即,第二磁体1322的某部分可以被省去以保证布置第一磁体1810的空间。在此情况下,第一磁体1810施加至第二驱动部1320的磁力可以被最小化。
同时,如图12(a)至图12(d)中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改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三驱动磁体1323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之间的分隔距离C1、C2、C3、C4可以与第一驱动磁体1321和第二驱动磁体1322之间的分隔距离A1、A2、A3、A4对应。同时,第一驱动磁体1321和第四驱动磁体1324之间的分隔距离D1、D2、D3、D4可以与第二驱动磁体1322和第三驱动磁体1323之间的分隔距离B1、B2、B3、B4对应。
上文中,已经将构成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所有要素描述为被整体地组合或者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操作,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即,在本公开的意图的范围内,可以对所有这些要素中的至少一个要素有选择地组合以进行操作。另外,如“包括”、“包含”或“具有”的术语是说可能存在文中描述的特征、数量、步骤、功能、元件、部件或其组合。因此,它们不应当被理解为排除存在或添加文中描述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功能、元件、部件或其组合的可能性。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术语的这样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具有与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等同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说明书中清楚地被限定,否则不应当被理解为具有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并且不限制本发明,以使得本公开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范围内容易地进行变换和改型。例如,可以以变换的形式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详细示出的每个部件。另外,与这些变换和改型有关的差异应当被视为包括在如在本公开的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包括侧板;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和
驱动磁体,所述驱动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和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侧板之间,
其中,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侧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
其中,所述驱动磁体包括布置在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一驱动磁体和布置在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二驱动磁体,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在垂直于光学轴线方向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二驱动磁体在垂直于所述x轴方向和所述光学轴线方向的y轴方向上的宽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磁体包括布置在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三驱动磁体,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三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面对所述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的所述宽度为所述第一驱动磁体的沿着从所述盖构件的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盖构件的所述第四侧板的方向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磁体包括布置在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第四驱动磁体,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驱动磁体与所述第四驱动磁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对应于所述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和所述第三驱动磁体关于光学轴线对称,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磁体和所述第四驱动磁体关于所述光学轴线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联接至所述线圈架的弹性构件,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所述下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上弹性构件的下方,
其中,所述下弹性构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两个下弹性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线圈与所述两个下弹性构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与所述盖构件的第一侧板相对应的位置处,传感器布置在电路板上并且面对所述第一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并且布置在关于光学轴线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称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所述线圈和所述第一磁体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线圈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的第一磁体,
其中,所述线圈架包括驱动部联接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驱动部联接部形成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向表面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在所述线圈架的所述外周向表面上,
其中,所述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所述驱动部联接部上,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构件的第一侧板之间;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和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联接至所述线圈架和所述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布置在所述电路板的外表面上的六个端子。
15.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包括侧板;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线圈,所述线圈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和
驱动磁体,所述驱动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和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侧板之间;
其中,所述盖构件的所述侧板包括在垂直于光学轴线方向的y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在垂直于所述y轴方向和所述光学轴线方向的x轴方向上彼此重叠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
其中,所述驱动磁体包括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第一驱动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二驱动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的第三驱动磁体以及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与所述第四侧板之间的第四驱动磁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的所述宽度为所述第一驱动磁体的沿着从所述盖构件的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盖构件的所述第四侧板的方向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联接至所述线圈架的下弹性构件,
其中,所述下弹性构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两个下弹性构件,以及
其中,所述线圈与所述两个下弹性构件电连接。
18.一种相机模块,包括:
印刷电路板;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和
透镜,所述透镜联接至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所述线圈架并且布置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应的位置处。
19.一种移动电话,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相机模块。
20.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一侧处;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构造成用于感测所述线圈架的位置;和
驱动磁体,所述驱动磁体布置在线圈和所述盖构件之间,
其中,所述驱动磁体包括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一驱动磁体相对地布置的第三驱动磁体、第二驱动磁体和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相对地布置的第四驱动磁体,
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与所述传感器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三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
2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盖构件;
壳体,所述壳体布置在所述盖构件中;
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布置在所述壳体中;
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的一侧处;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布置在所述线圈架上并且布置在关于光学轴线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称的位置处;和
驱动磁体,所述驱动磁体在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驱动磁体包括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一驱动磁体相对地布置的第三驱动磁体、第二驱动磁体和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相对地布置的第四驱动磁体,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磁体与所述第三驱动磁体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
CN202111142840.8A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Active CN113885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2840.8A CN113885163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60353A KR20160128651A (ko) 2015-04-29 2015-04-29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015-0060353 2015-04-29
KR10-2015-0092589 2015-06-30
KR1020150092589A KR102507396B1 (ko) 2015-06-30 2015-06-30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0150092590A KR102516888B1 (ko) 2015-06-30 2015-06-30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015-0092590 2015-06-30
CN201610284249.9A CN106094160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单元、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CN202111142840.8A CN113885163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4249.9A Division CN106094160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单元、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5163A CN113885163A (zh) 2022-01-04
CN113885163B true CN113885163B (zh) 2024-04-26

Family

ID=5720478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2840.8A Active CN113885163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CN201610284249.9A Active CN106094160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单元、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CN202111144698.0A Active CN113885164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4249.9A Active CN106094160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单元、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设备
CN202111144698.0A Active CN113885164B (zh) 2015-04-29 2016-04-29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0520700B2 (zh)
CN (3) CN113885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7107B1 (ko) * 2013-07-12 2020-05-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WO2017018727A1 (ko) 2015-07-29 2017-02-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1912277B1 (ko) * 2015-11-23 2018-10-30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액추에이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4114483B (zh) * 2016-05-09 2024-04-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及光学装置
KR102560790B1 (ko) * 2016-07-29 2023-07-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EP4141534A1 (en) * 2017-02-10 2023-03-0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instrument
CN207882549U (zh) * 2017-03-29 2018-09-18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KR102389388B1 (ko) * 2017-05-19 2022-04-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485461B1 (ko) 2017-08-07 2023-01-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207184660U (zh) * 2017-09-15 2018-04-03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
KR102476403B1 (ko) * 2017-11-30 2022-12-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483619B1 (ko) * 2017-12-22 2023-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장치의 액추에이터
JP7057492B2 (ja) 2017-12-28 2022-04-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D902982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908775S1 (en) * 2018-01-12 2021-01-26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891504S1 (en) * 2018-01-12 2020-07-28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USD902981S1 (en) * 2018-01-12 2020-11-24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unit for a camera lens
CN211698368U (zh) * 2019-05-17 2020-10-16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JP7172939B2 (ja) * 2019-10-01 2022-11-16 Tdk株式会社 磁気セン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402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4216199A (zh) * 2013-05-29 2014-1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WO2014208195A1 (ja) * 2013-06-26 2014-12-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KR20160023386A (ko) * 2014-08-22 2016-03-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656A (ja) * 1994-07-14 1996-02-02 Konica Corp レンズ鏡胴
US20070097532A1 (en) 2005-11-03 2007-05-0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devices
JP4646240B2 (ja) * 2006-12-21 2011-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581818B (zh) * 2008-05-16 2012-11-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1726851B (zh) * 2008-10-14 2014-02-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5348235B2 (ja) 2009-08-21 2013-1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カメラ
JP5846346B2 (ja) * 2009-08-21 2016-01-2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WO2011062123A1 (ja) * 2009-11-18 2011-05-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128529A (ja) * 2009-12-21 2011-06-30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2472945B (zh) * 2010-06-09 2015-05-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相机驱动装置
TWI427350B (zh) 2010-07-27 2014-02-21 Tdk Taiwan Corp 電磁式鏡頭驅動裝置
KR101214708B1 (ko) * 2010-12-14 2012-12-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2012177753A (ja) 2011-02-25 2012-09-13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JP2013127492A (ja) * 2011-06-09 2013-06-27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
KR101813282B1 (ko) 2011-07-01 2018-01-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5849483B2 (ja) * 2011-07-15 2016-01-2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3033179A (ja) 2011-07-29 2013-02-14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KR101946797B1 (ko) * 2011-12-23 2019-04-2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JP2014126668A (ja) 2012-12-26 2014-07-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US8861946B2 (en) * 2013-03-07 2014-10-14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for driving camera lens module in portable terminal
US20140327965A1 (en) 2013-05-06 2014-11-06 Tdk Taiwan Corp. Tri-Axis Close Loop Feedback Controlling Module for Electromagnetic Lens Driving Device
KR102148988B1 (ko) * 2013-07-12 2020-08-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1440807B1 (ko) 2013-08-20 2014-09-17 (주)옵티스 렌즈 구동장치
US9372352B2 (en) * 2013-08-23 2016-06-2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TWI544723B (zh) 2013-11-29 2016-08-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鏡頭裝置
EP3713062A1 (en) * 2013-12-23 2020-09-2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EP3088931A1 (en) * 2015-04-30 2016-11-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402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照相机模块
CN104216199A (zh) * 2013-05-29 2014-12-1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WO2014208195A1 (ja) * 2013-06-26 2014-12-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KR20160023386A (ko) * 2014-08-22 2016-03-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5163A (zh) 2022-01-04
CN106094160A (zh) 2016-11-09
CN113885164B (zh) 2024-04-09
US10520700B2 (en) 2019-12-31
CN106094160B (zh) 2021-10-22
US20160320584A1 (en) 2016-11-03
US20200088971A1 (en) 2020-03-19
US20230273396A1 (en) 2023-08-31
US11714255B2 (en) 2023-08-01
CN113885164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85163B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移动电话
US11675158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20220334346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10651224B (zh) 相机模块
KR20230047070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30040314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230095045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20170034640A (ko) 렌즈 구동 유닛,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KR102663244B1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116250244A (zh) 相机装置
KR2020006348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