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9404A -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9404A
CN113879404A CN202110442086.3A CN202110442086A CN113879404A CN 113879404 A CN113879404 A CN 113879404A CN 202110442086 A CN202110442086 A CN 202110442086A CN 113879404 A CN113879404 A CN 113879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oof
pair
vehicle body
fram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20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执行康之
清下大介
松浦隆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79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9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2Sliding roof trays or assemb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62D27/065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using screwthr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室内舒适性和上部车身刚性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具备:车顶开闭单元(20),其具有能够对开口部(2a)进行开闭的玻璃面板(21);及车身骨架部件(F1),其围绕开口部(2a)的外缘部并形成有角部,车顶开闭单元(20)具有形成有角部的单元骨架部件(F2),车身骨架部件(F1)包含:左右一对车顶侧梁(1)、将这一对车顶侧梁(1)的前端部连结的前顶梁(6)、及将一对车顶侧梁(1)的后侧中途部连结的第二车顶加强件(9),单元骨架部件(F2)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15)和左右一对后侧托架(16)而与车身骨架部件(F1)连结,前侧托架(15)由左右排列的(h1、h2)相对于前顶梁(6)紧固。

Description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备能够对在车顶板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顶开闭单元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车顶开闭单元(天窗单元),该车顶开闭单元具有能够对在车辆的车顶板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玻璃面板(盖部件)。
该车顶开闭单元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单元骨架部件,该单元骨架部件由左右一对侧框架、将这一对侧框架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侧部件以及将一对侧框架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后侧部件构成,该车顶开闭单元经由该单元骨架部件搭载于车身。
专利文献1的汽车的车顶结构具有天窗壳体保持器,该天窗壳体保持器以包围在车顶板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环状,并且在后部具备宽幅的带加强筋的后部分(后侧部件),前后延伸的一对侧部分(侧框架)的大致中央部经由第一天窗用托架分别支承于一对车顶侧梁、后部分的左右两端部经由第二天窗用托架分别支承于一对车顶侧梁。
在搭载了车顶开闭单元的车辆中设置有用于遮挡从玻璃面板射入的阳光的遮阳装置。该遮阳装置通常由覆盖开口部的遮阳帘(遮光片)、出入自如地卷绕该遮阳帘的卷帘部、包含着遮阳帘收容卷帘部的收容部等而形成。
通过将作为单元骨架部件的车顶开闭单元的后侧部件兼作遮阳帘收容部,由此构成带遮阳装置的车顶开闭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620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谋求提高乘员的室内舒适性时,为了增加乘员感觉到的开放感和射入室内的阳光,使用使在车顶板形成的天窗用开口部比通常的开口部面积大的方法。
在天窗用开口部的外周附近区域即所谓的外缘部,存在俯视观察时形成有角部的车身骨架部件。该车身骨架部件由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梁、将这一对车顶侧梁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顶梁以及将一对车顶侧梁的后侧中途部连结的车顶加强件构成。
另一方面,当车辆行驶时,经由车轮从悬架输入的上下方向的输入负荷在构成车辆的立柱部件等各骨架部件传播并向配置在开口部的外周附近区域的车顶侧梁等车身骨架部件传递。然后,在将天窗用开口部增大的情况下,由于在开口部的缘部与车身骨架部件之间存在的面板区域较小,因此车身骨架部件表现的刚性降低,车身骨架部件的变形増加。
因此,存在产生开口部的前缘部与侧缘部形成的角度、或后缘部与侧缘部形成的角度变化较大的开口或闭口变形的担忧,即,有在天窗用开口部产生火柴盒变形(即如火柴盒那样的、矩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的变形)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室内舒适性和上部车身刚性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具备:车顶开闭单元,该车顶开闭单元具有能够对在车顶板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件;以及车身骨架部件,该车身骨架部件围绕所述开口部的外缘部,并在俯视观察时形成有角部,所述车顶开闭单元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且形成有角部的单元骨架部件,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的单元角部附近部分与所述车身骨架部件的车身角部附近部分连结。
在该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中,所述车顶开闭单元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且形成有角部的单元骨架部件,因此能够将盖部件设定得较广,即使是大开口的盖部件也能够较高地维持车顶开闭单元的刚性。
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的单元角部附近部分与所述车身骨架部件的车身角部附近部分连结,因此能够使用车顶开闭单元的刚性来加强车身骨架部件的刚性,能够抑制开口部的火柴盒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车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立柱,所述车身骨架部件的车身角部附近部分与所述立柱连结。
根据该结构,在将车身骨架部件的后侧车身角部附近部分与单元角部附近部分连结之外,还能够与立柱连结,能够进一步地抑制开口部的火柴盒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车身骨架部件包含: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梁、将这一对车顶侧梁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顶梁、以及将所述一对车顶侧梁的后侧中途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车顶加强件,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和左右一对后侧托架而与所述车身骨架部件连结,所述前侧托架由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身侧紧固点相对于所述前顶梁紧固。
根据该结构,在将车身骨架部件的前侧车身角部附近部分与单元角部附近部分连结之外,还能够与前顶梁连结,能够进一步地抑制开口部的火柴盒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侧托架至少由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单元侧紧固点相对于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紧固,所述车身侧紧固点中的一个车身侧紧固点配置在将所述两个单元侧紧固点连结的延长线附近位置,并且所述车身侧紧固点中剩余的车身侧紧固点配置在比所述延长线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车宽方向外侧拉动单元骨架部件,能够抑制车顶开闭单元的扭转变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侧托架具有:在所述两个车身侧紧固点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部、以及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上下方向弯曲的凸缘部。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单元骨架部件的前侧单元角部附近部分的位移。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前顶梁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所述一对车顶侧梁连接的左右一对前角撑件,所述车顶加强件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所述一对车顶侧梁连接的左右一对后角撑件,所述前角撑件相当于前侧的所述车身角部附近部分,并且所述后角撑件相当于后侧的所述车身角部附近部分。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单元骨架部件与车身骨架部件经由前角撑件和后角撑件而连结。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元骨架部件包含: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将这一对侧框架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侧部件、以及将所述一对侧框架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遮阳帘收容部,所述前侧部件与侧框架的连结部分相当于前侧的所述单元角部附近部分,并且所述遮阳帘收容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相当于后侧的所述单元角部附近部分。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单元骨架部件与车身骨架部件经由前侧部件与侧框架的连结部分和遮阳帘收容部与侧框架的连结部分而连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能够通过使用车顶开闭单元的刚性来加强车身骨架部件的刚性,从而兼顾室内舒适性和上部车身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与玻璃面板被上倾操作时的图1相当的图。
图3是上部车身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与省略了第一车顶加强件和车顶开闭单元的图3相当的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3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3的前侧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3的后侧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图4的前侧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2是图4的后侧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3是前侧托架的立体图。
图14是前侧托架的安装状态图。
图15是图9的XV-XV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顶侧梁
2 车顶板
2a 开口部
3 前柱
5 后柱
6 前顶梁
6a 顶梁角撑件
9 第二车顶加强件
15 前侧托架
15c 加强筋部
15f 凸缘部
16 后侧托架
20 车顶开闭单元
21 玻璃面板
22 侧框架
23 前侧部件
30 遮挡装置
33 收容部
V 车辆
F1 车身骨架部件
F2 单元骨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例示了本发明应用在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的例子,并不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者其用途。
(实施例1)
以下,基于图1~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车辆V是四门型的乘用车,该车辆V具备: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梁1、架设在这一对车顶侧梁1之间的车顶板2、从一对车顶侧梁1的前端部分别向前侧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前柱3、从一对车顶侧梁1的中间部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中柱4、从一对车顶侧梁1的后端部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柱5以及能够对在车顶板2形成的开口部2a进行开闭的车顶开闭单元20等。以下,在图中以箭头F方向作为车身前后方向的前方,以箭头L方向作为车宽方向的左方、以箭头U方向作为车身上下方向的上方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车辆V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图8所示,车顶侧梁1具有:车顶侧梁外件1a;车顶侧梁内件1b,该车顶侧梁内件1b与该车顶侧梁外件1a协同而形成沿前后延伸的封闭截面;以及作为加强部件的车顶侧梁加强件1c,该车顶侧梁加强件1c的上端部被车顶侧梁外件1a和车顶侧梁内件1b夹持,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划分车顶侧梁1的封闭截面。车顶板2的左右两端部与一对车顶侧梁外件1a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通过焊接接合。
如图3、图4所示,一对车顶侧梁1通过左右延伸的前顶梁6、左右延伸的后顶梁7以及左右延伸的第一车顶加强件8、第二车顶加强件9(以下,省略为车顶加强件)而在车宽方向上连结。
如图3、图4、图9、图11所示,前顶梁6在左右两端部具有一对金属制的顶梁角撑件6a,经由这一对顶梁角撑件6a与一对车顶侧梁内件6b分别连接。如图5所示,前顶梁6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并与车顶板2的前端部分协同形成左右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封闭截面。后顶梁7与前顶梁6相同,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并与车顶板2的后端部分协同形成左右延伸的封闭截面。
第一车顶加强件8和第二车顶加强件9是车顶用加强部件。
第一车顶加强件8通过由两个铁制板材构成的封闭截面构造体而构成。
如图3、图4所示,第一车顶加强件8构成为在车顶侧梁1与中柱4的连接部附近位置、换言之,在开口部2a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处连结一对车顶侧梁1。
第二车顶加强件9由铁制板状构造体而构成。
如图4、图6、图8、图12所示,第二车顶加强件9构成为在车顶侧梁1与后柱5的连接部附近位置、换言之,在开口部2a的前后方向后端位置处连结一对车顶侧梁1。该第二车顶加强件9在左右两端部具有一对后固定板12,该第二车顶加强件9经由这一对后固定板12与一对车顶侧梁内件1b连接。
铁制的后固定板12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
该后固定板12与铁制的前固定板11以及左右一对侧固定板13协同,从车顶板2的背面加强开口部2a的外缘部。前固定板11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并与前顶梁6连接。侧固定板13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呈大致I字状,并与车顶侧梁内件1b连接。这些前固定板11、后固定板12以及侧固定板13构成车顶开闭单元20的安装用加强部件。
如图4所示,在车顶板2,从前顶梁6附近位置遍及到车顶侧梁1与后柱5的连接部附近位置地形成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2a。该开口部2a由车身骨架部件F1围绕外缘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身骨架部件F1相当于一对车顶侧梁1、前顶梁6以及第二车顶加强件9。该车身骨架部件F1具有一对车顶侧梁1和前顶梁6形成的左右一对前侧车身角部C1a、以及一对车顶侧梁1和第二车顶加强件9(后固定板12)形成的左右一对后侧车身角部C1b。
前柱3从铰链柱(省略图示)的上端部向后侧上方延伸,与车顶侧梁1以及顶梁角撑件6a连结。该前柱3由外面板和内面板形成封闭截面,在该封闭截面内具有加强用的立柱加强件(均省略图示)。中柱4从下边梁向上方延伸,与车顶侧梁1连结。该中柱4由外面板和内面板形成封闭截面,在该封闭截面内具有与车顶侧梁加强件1c连结的加强用的立柱加强件4c(参照图7)。后柱5从下边梁向上方延伸,与车顶侧梁1连结。该后柱5由外面板和内面板形成封闭截面,在该封闭截面内具有与车顶侧梁加强件1c连结的加强用的立柱加强件5c(参照图8)。
接着,对车顶开闭单元20进行说明。
车顶开闭单元20具有:上倾机构(省略图示),该上倾机构使透明玻璃面板21(盖部件)的前半部变更姿势成为后方上升的倾斜状,从而对玻璃面板21部分地进行开操作;开放机构(省略图示),该开放机构使玻璃面板2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重叠,对玻璃面板21进行全开操作;以及遮阳机构,该遮阳机构隔断透过玻璃面板21的阳光。
如图1~图3所示,车顶开闭单元20将由前半部和后半部构成的玻璃面板21、左右一对侧框架22、将这一对侧框架22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上连结的前侧部件23以及将一对侧框架22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遮挡装置30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如图7所示,侧框架22构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该侧框架22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
如图5所示,前侧部件23构成为截面大致U字状。该前侧部件23使用合成树脂材料而成形。
如图6所示,遮挡装置30通过覆盖玻璃面板21的下表面的片状的遮阳帘31、出入自如地卷绕该遮阳帘31的卷帘部32、以及收容遮阳帘31和卷帘部32的铁制的收容部33等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收容部33的底板部从下方接收遮阳帘31和卷帘部32。
如图3所示,车顶开闭单元20利用单元骨架部件F2确保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骨架部件F2相当于一对侧框架22、前侧部件23以及遮挡装置30。该单元骨架部件F2具有一对侧框架22和前侧部件23形成的左右一对前侧单元角部C2a、以及一对侧框架22和遮挡装置30形成的左右一对后侧单元角部C2b。
如图9~图12所示,车顶开闭单元20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15与左右一对后侧托架16安装于车身骨架部件F1。
具体而言,如图3、图4所示,前侧单元角部C2a的附近区域经由前侧托架15被固定在前侧车身角部C1a的附近区域,后侧单元角部C2b的附近区域经由后侧托架16被固定在后侧车身角部C1b的附近区域。
对前侧托架15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前侧托架15由铁制板材构成,具备前后延伸的主体部15a和从该主体部15a的前侧部分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15b。
主体部15a具有在前端部分左右排列的一对螺栓孔h1、h2和在后半部分前后排列的一对螺栓孔h3、h4。主体部15a具备在一对螺栓孔h1、h2之间形成的加强筋部15c和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形成的凸缘部15f。加强筋部15c向下方隆起并沿前后延伸。凸缘部15f从主体部15a的前端遍及到后端的地向下方弯曲而形成。
伸出部15b在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具有单一的螺栓孔h5。
螺栓b1~b5分别插通于螺栓孔h1~h5。
如图14所示,螺栓孔h2形成在将一对螺栓孔h3、h4(螺栓b3、b4)连结的延长线A上,螺栓孔h1形成在螺栓孔h2的车宽方向外侧。
如图9、图11、图15所示,前侧托架15经由插通于螺栓孔h1、h2的螺栓b1、b2从下侧紧固固定在顶梁角撑件6a的后端部以及前固定板11的前端部(前侧车身角部C1a的附近区域)。因此,顶梁角撑件6a和前固定板11相当于前角撑件。
前侧部件23的前侧单元角部C2a的附近部分经由插通于螺栓孔h3~h5的螺栓b3~b5从下侧紧固固定于前侧托架15。
螺栓b3、b4将前侧托架15、侧框架22以及前侧部件23一起紧固。在此,螺栓孔h1、h2相当于前侧托架15的车身侧紧固点,螺栓孔h3~h5相当于前侧托架15的单元侧紧固点。
对后侧托架16进行说明。
后侧托架16由铁制板材构成,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
如图8、图10、图12所示,后侧托架16经由插通于螺栓孔h6的螺栓b6从下侧紧固固定于后固定板1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后侧车身角部C1b的附近区域)。
收容部33(遮挡装置30)的后侧单元角部C2b的附近部分经由插通于螺栓孔h6的螺栓b6从下侧紧固固定于后侧托架16。
螺栓b6以将后侧托架16夹在收容部33与后固定板12之间的方式将收容部33与后固定板12一起紧固。因此,后固定板12相当于后角撑件。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V的上部车身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车顶开闭单元20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且形成有角部的单元骨架部件F2,因此能够将玻璃面板21设定得较广,即使是大开口的玻璃面板21也能够较高地维持车顶开闭单元20的刚性。单元骨架部件F2的单元角部C2a、C2b附近部分与车身骨架部件F1的车身角部C1a、C1b附近部分连结,因此能够使用车顶开闭单元20的刚性来加强车身骨架部件F1的刚性,能够抑制开口部2a的火柴盒变形。
车身在后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柱5,车身骨架部件F1的后侧车身角部C1b附近部分与后柱5连结,因此在将车身骨架部件F1的后侧车身角部C1b附近部分与后侧单元角部C2b附近部分连结之外,还能够与后柱5连结,能够进一步地抑制开口部2a的火柴盒变形。
车身骨架部件F1包含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梁1、将这一对车顶侧梁1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顶梁6、以及将一对车顶侧梁1的后侧中途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第二车顶加强件9,单元骨架部件F2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15和左右一对后侧托架16与车身骨架部件F1连结,前侧托架15由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螺栓孔h1、h2相对于前顶梁6紧固,因此在将车身骨架部件F1的前侧车身角部C1a附近部分与前侧单元角部C2a附近部分连结之外,还能够将其与前顶梁6连结,能够进一步地抑制开口部2a的火柴盒变形。
前侧托架15至少由前后排列的两个螺栓孔h3、h4相对于单元骨架部件F2紧固,螺栓孔h1、h2中的螺栓孔h2配置在将两个螺栓孔h3、h4连结的延长线A附近位置,并且螺栓孔h1、h2中的螺栓孔h1配置在比延长线A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通过从车宽方向外侧拉动单元骨架部件F2,能够抑制车顶开闭单元20的扭转变形。
前侧托架15具有在螺栓孔h1、h2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部15c和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上下方向弯曲的凸缘部15f,因此能够抑制单元骨架部件F2的前侧单元角部C2a附近部分的位移。
前顶梁6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一对车顶侧梁1连接的、相当于左右一对前角撑件的顶梁角撑件6a,第二车顶加强件9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一对车顶侧梁1连接的、相当于左右一对后角撑件的后固定板12,顶梁角撑件6a相当于前侧的车身角部C1a附近部分,并且后固定板12相当于后侧的车身角部C1b附近部分。由此,能够使单元骨架部件F2与车身骨架部件F1经由顶梁角撑件6a和后固定板12而连结。
单元骨架部件F2包含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22、将这一对侧框架22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侧部件23、将一对侧框架22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收容部33(遮挡装置30),前侧部件23与侧框架22的连结部分相当于前侧单元角部C2a附近部分,并且收容部33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相当于后侧单元角部C2b附近部分。由此,能够使单元骨架部件F2与车身骨架部件F1经由前侧部件23与侧框架22的连结部分和收容部33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而连结。
接着,对部分地变更了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单元骨架部件F2由一对侧框架22、前侧部件23及遮挡装置30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要包含遮挡装置30,也可以使单元骨架部件F2由一对侧框架、将这一对侧框架的前端部连结的前侧部件以及将一对侧框架的后端部连结且不具备遮挡装置功能的后侧部件而构成。
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车顶开闭单元20具有使透明玻璃面板21的前半部变更姿势成为后方上升的倾斜状从而对玻璃面板21部分地进行开操作的上倾机构、和使玻璃面板21的前半部与后半部重叠从而对玻璃面板21进行全开操作的开放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要具备上倾机构,也可以是仅具备对玻璃面板21进行全开操作的开放机构的车顶开闭单元。
3)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以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附加了各种变更的方式或组合各实施方式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也包含这样的变更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具备:车顶开闭单元,该车顶开闭单元具有能够对在车顶板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件;以及车身骨架部件,该车身骨架部件围绕所述开口部的外缘部,并在俯视观察时形成有角部,
该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顶开闭单元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且形成有角部的单元骨架部件,
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的单元角部附近部分与所述车身骨架部件的车身角部附近部分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立柱,
所述车身骨架部件的车身角部附近部分与所述立柱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骨架部件包含: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梁、将这一对车顶侧梁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顶梁、以及将所述一对车顶侧梁的后侧中途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车顶加强件,
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和左右一对后侧托架而与所述车身骨架部件连结,
所述前侧托架由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身侧紧固点相对于所述前顶梁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骨架部件包含: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梁、将这一对车顶侧梁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顶梁、以及将所述一对车顶侧梁的后侧中途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车顶加强件,
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经由左右一对前侧托架和左右一对后侧托架而与所述车身骨架部件连结,
所述前侧托架由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车身侧紧固点相对于所述前顶梁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托架至少由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单元侧紧固点相对于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紧固,
所述车身侧紧固点中的一个车身侧紧固点配置在将所述两个单元侧紧固点连结的延长线附近位置,并且所述车身侧紧固点中剩余的车身侧紧固点配置在比所述延长线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托架至少由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单元侧紧固点相对于所述单元骨架部件紧固,
所述车身侧紧固点中的一个车身侧紧固点配置在将所述两个单元侧紧固点连结的延长线附近位置,并且所述车身侧紧固点中剩余的车身侧紧固点配置在比所述延长线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托架具有:在所述两个车身侧紧固点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部、以及在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向上下方向弯曲的凸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顶梁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所述一对车顶侧梁连接的左右一对前角撑件,
所述车顶加强件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所述一对车顶侧梁连接的左右一对后角撑件,
所述前角撑件相当于前侧的所述车身角部附近部分,并且所述后角撑件相当于后侧的所述车身角部附近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顶梁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所述一对车顶侧梁连接的左右一对前角撑件,
所述车顶加强件在车宽方向两端侧部分具有与所述一对车顶侧梁连接的左右一对后角撑件,
所述前角撑件相当于前侧的所述车身角部附近部分,并且所述后角撑件相当于后侧的所述车身角部附近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骨架部件包含: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将这一对侧框架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前侧部件、以及将所述一对侧框架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遮阳帘收容部,
所述前侧部件与侧框架的连结部分相当于前侧的所述单元角部附近部分,并且所述遮阳帘收容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相当于后侧的所述单元角部附近部分。
CN202110442086.3A 2020-07-01 2021-04-23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Pending CN113879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4227A JP7415278B2 (ja) 2020-07-01 2020-07-01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2020-114227 2020-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9404A true CN113879404A (zh) 2022-01-04

Family

ID=7662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2086.3A Pending CN113879404A (zh) 2020-07-01 2021-04-23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5758B2 (zh)
EP (1) EP3932710B1 (zh)
JP (1) JP7415278B2 (zh)
CN (1) CN1138794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01702S1 (en) * 2023-06-20 2023-10-17 Yongfu Li Sunshad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9144A (en) * 1977-09-01 1979-06-2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sunroof
US6481788B1 (en) * 1999-11-17 2002-11-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Upper 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EP1418076A1 (en) * 2002-11-07 2004-05-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upper body structure
US20130119647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FR3012769A1 (fr) * 2013-11-07 2015-05-0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Toi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ouvrant et panneau transparent.
DE102015117327A1 (de) * 2015-10-12 2017-04-13 Webasto SE Öffenbares Fahrzeugdach mit Festdachelement
CN107234949A (zh) * 2016-03-29 2017-10-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顶构造
US10173503B2 (en) * 2015-07-08 2019-01-08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and rollo assembly for use there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319B2 (ja) * 1989-02-27 1996-01-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サンルーフ構造
JP2007186207A (ja) 2007-04-17 2007-07-26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DE102015005167A1 (de) * 2015-04-23 2016-10-27 Webasto SE Fahrzeugdachmodul mit einem Dachelement und einer Rollo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9144A (en) * 1977-09-01 1979-06-2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body sunroof
US6481788B1 (en) * 1999-11-17 2002-11-1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Upper 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EP1418076A1 (en) * 2002-11-07 2004-05-12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upper body structure
US20130119647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FR3012769A1 (fr) * 2013-11-07 2015-05-0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Toi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ouvrant et panneau transparent.
US10173503B2 (en) * 2015-07-08 2019-01-08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and rollo assembly for use therein
DE102015117327A1 (de) * 2015-10-12 2017-04-13 Webasto SE Öffenbares Fahrzeugdach mit Festdachelement
CN107234949A (zh) * 2016-03-29 2017-10-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顶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65758B2 (en) 2023-01-31
JP7415278B2 (ja) 2024-01-17
JP2022012411A (ja) 2022-01-17
EP3932710A1 (en) 2022-01-05
US20220001934A1 (en) 2022-01-06
EP3932710B1 (en)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5947B2 (ja) 後部ドア構造及び後部ドアの組み立て方法
US7914072B2 (en) Moon roof frame module for reinforcement of automotive roof
JP5509842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515809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6254174B1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rear pillar of automobiles
US7300097B2 (en) Door for vehicle
JPH0714691B2 (ja) 自動車の後部開閉体構造
EP1101688B1 (en) Upper 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US1100804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13879404A (zh)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EP3889010B1 (en) Vehicle skeleton structure
JP2003063455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1328489A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4843643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5244643B2 (ja) 車両用ルーフ構造
JP4093017B2 (ja) 後部車体構造
JP7415279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5476932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011098684A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4577129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12429092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
JP2002362414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561397Y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2926850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03054447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