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8501B -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78501B CN113878501B CN202111027334.4A CN202111027334A CN113878501B CN 113878501 B CN113878501 B CN 113878501B CN 202111027334 A CN202111027334 A CN 202111027334A CN 113878501 B CN113878501 B CN 1138785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t blasting
- shell
- dust
- filtering net
- filter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87 pi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0 shot p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2 strain hard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1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compacting surfaces, e.g. shot-pee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5/00—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generating abrasive blasts
- B24C5/02—Blast guns, e.g. for generating high velocity abrasive fluid jets for cutting materials
- B24C5/04—Nozzl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24C9/003—Removing abrasive powder out of the blasting mach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24C9/006—Treatment of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壳体;零件夹持结构;若干横向喷丸口,位于壳体的内侧壁上,若干横向喷丸口沿竖向均匀设置;若干转动喷丸装置,位于壳体的内侧壁上;回收结构;除尘装置,除尘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若干红外雷达,若干红外雷达设置于壳体内;智能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显示器。本发明通过对零件表面进行针对性打磨解决了如何提高表面处理系统对零件表面的处理质量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喷丸处理是工厂广泛采用的一种表面强化工艺,即使用丸粒轰击工件表面并植入残余压应力,提升工件疲劳强度的冷加工工艺。广泛用于提高零件机械强度以及耐磨性、抗疲劳和耐腐蚀性等。
汽车零件加工过程需要进行喷丸处理,来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在进行零件表面喷丸处理时,往往采用将零件吊挂进入喷丸箱室内部,再由喷口喷出丸料的方式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现有的喷丸处理设备的喷出口大都固定不动,丸料与零件表面的接触位置固定,使得零件表面难以的得到全面均匀的清理,且喷丸箱室中的粉尘也会影响对零件表面处理质量。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表面处理系统对零件表面的处理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包括:壳体;零件夹持结构,零件夹持结构设置于壳体内部,零件夹持结构的上端与壳体的内部顶端旋转连接,下端与零件连接,零件夹持结构的旋转轴线竖向设置;喷丸结构,喷丸结构设置于壳体侧面,喷丸结构分别和若干横向喷丸口与若干喷丸头连通;若干横向喷丸口,横向喷丸口设置于壳体内部,位于壳体的内侧壁上,若干横向喷丸口沿竖向均匀设置,横向喷丸口面向零件夹持结构的旋转轴线,若干横向喷丸口与喷丸结构连通;若干转动喷丸装置,转动喷丸装置设置于壳体内侧壁上,处于横向喷丸口侧方,若干转动喷丸装置沿竖向均匀设置,若干转动喷丸装置与零件相配合;转动喷丸装置包括:转动轴,转动轴通过支撑架横向固定于壳体内侧壁上;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中心套设于转动轴上,第一齿轮与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正反转电机,设置于第一齿轮外侧,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齿轮的轴线平行;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外侧,第二齿轮的侧面中心与正反转电机的转轴固定,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喷丸头,喷丸头为管状,喷丸头固定于第二齿轮侧面,喷丸头的一端面向零件,另一端与喷丸机构通过管道连通;防护结构,罩设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正反转电机和喷丸头外侧,防护结构与喷丸头的转动相配合;回收结构,回收结构设置于壳体侧面,回收结构的一端与喷丸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壳体的内侧面底端连通;除尘装置,除尘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若干红外雷达,若干红外雷达设置于壳体内;智能处理器,智能处理器设置于壳体上,智能处理器与若干红外雷达连接;存储器,存储器设置于壳体上,存储器与若干红外雷达连接,存储器与智能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壳体上,控制器与智能处理器连接,控制器与若干横向喷丸口连接,控制器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连接,控制器与零件夹持结构连接;显示器,显示器设置于壳体上,显示器与智能处理器连接。转动喷丸装置和横向喷丸口非相对设置。防护结构与喷丸头的转动相配合,不对喷丸头的转动造成阻碍。
通过零件夹持结构将零件固定在壳体内部中心,零件夹持结构旋转带动零件旋转,与若干横向喷丸口配合对零件进行打磨。若干红外雷达设置于壳体内壁上,对零件进行扫描,对零件的表面情况进行记录。当横向喷丸口对零件进行打磨后,智能处理器将零件的初始表面数据与现在的表面数据进行对比,得到零件表面各处的已打磨厚度,若已打磨厚度未达到标准,则通过若干喷丸头对零件表面上未达到打磨标准的部分进行针对性打磨。若零件被打磨后其有效表面消失,其功能也会受到破坏,此时通过显示器发出警示,对喷丸机进行检修。丸料和粉尘落到壳体的底部,其中的粉尘被除尘装置清理,之后在回收结构的作用下回到抛丸结构中循环利用。由于零件已经经过横向抛丸口的打磨,因此已打磨厚度未达到标准的为法线方向为非横向的表面,需要竖向倾斜的喷丸口对表面进行打磨。在正反转电机的驱动下,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喷丸头转动。设置竖向的若干喷丸头,由于相交于一点,因此能够在同一点产生不同角度的喷丸,用于提高零件表面的打磨质量。设置若干红外雷达,用于对零件表面进行监测。设置若干横向喷丸口和若干喷丸头,用于对零件表面进行全面和均匀的清理。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智能处理器的处理数据、零件表面数据和零件表面所有有效面的数据。设置零件夹持结构,用于对零件进行固定。设置除尘装置,用于清理丸料中的粉尘和壳体内部的粉尘。设置防护结构,用于防止丸料对转动喷丸装置造成破坏。
进一步的,除尘装置包括:吹风风机,吹风风机设置于壳体的内部顶端;吸风风机,吸风风机设置于壳体内部底端,位于零件下方;第一滤尘网,第一滤尘网设置于壳体内部,位于吸风风机上方,处于零件下方,第一滤尘网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下方,第一滤尘网的网孔直径小于丸料的直径,第一滤尘网向壳体与回收结构的连通口的方向倾斜,第一滤尘网的下端和壳体与回收结构的连通口相配合;抖动结构,抖动结构设置于壳体内部,其侧面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抖动结构位于第一滤尘网上方,处于零件下方,抖动结构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下方,抖动结构向与第一滤尘网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抖动结构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于壳体内,位于第一滤尘网上方,处于零件下方,过滤网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下方,过滤网向与第一滤尘网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与丸料的直径相适应。第一滤尘网的下端和壳体与回收结构的连通口相配合,使回收结构对丸料进行回收。
丸料落到过滤网上,在倾斜面的作用下向一侧堆积,并在抖动结构的作用下从过滤网的网孔通过,留下较大的粉尘颗粒。丸料之后落到第一滤尘网上,在斜面的作用下向一侧滚动,在滚动过程中使粉尘通过第一滤尘网的网孔,最终使丸料被回收结构回收。吹风风机将外界的空气由上到下吹入壳体中,将喷丸区域的粉尘带走,之后大部分气流经过过滤网的上端的网孔进入下方,小部分经过过滤网下端堆积的丸料进入下方。之后大部分气流经过第一滤尘网的上端的网孔进入下方,小部分经过第一滤尘网下端堆积的丸料进入下方,最后气流进入吸风风机经过净化后排出到外界空气中。若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都水平设置,丸料会平铺在其表面,气流携带着粉尘需要经两层丸料层后进入吸风风机中,这会影响除尘效果,且会使洁净的丸料吸附上粉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气流携带粉尘直接进入吸风风机的机构。设置第一滤尘网和过滤网倾斜,用于使丸料向一侧移动,将部分第一滤尘网和部分过滤网暴露出来。设置第一滤尘网向壳体与回收结构的连通口的方向倾斜,用于提高回收结构的回收效果。设置过滤网向与第一滤尘网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用于使从过滤网落下的丸料需要经过一段滚动,有利于与气流配合对丸料表面的粉尘进行清理。由于落入到过滤网上的还包括锈块、零件粉尘等大体积的,容易堵塞网孔,降低丸料从过滤网落下的速度,容易产生堆积现象,因此需要抖动。设置抖动结构,用于防止丸料在过滤网上堆积,堵塞喷丸口,影响喷丸过程,并可以与气流配合,提高对粉尘的清理效果。设置抖动结构,用于防止丸料将过滤网的上端覆盖,影响气流流动。
进一步的,抖动结构包括:椭圆环,椭圆环设置于壳体内部,椭圆环向与第一滤尘网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其侧面与壳体的内侧壁紧密连接,椭圆环位于第一滤尘网上方,处于零件下方,椭圆环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下方,椭圆环内侧面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滑动凹槽为环状,滑动凹槽与椭圆环相配合,滑动凹槽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往复移动结构的移动端的轴线与椭圆环的倾斜方向重合;过滤网设置于椭圆环内,位于滑动凹槽内,过滤网与滑动凹槽相配合,过滤网可在滑动凹槽内移动,过滤网的上端与往复移动结构连接,过滤网的上表面设置为波浪面。滑动凹槽与椭圆环相配合,使过滤网可以放入滑动凹槽中。过滤网与滑动凹槽相配合,使过滤网能够在滑动凹槽中滑动,且其边缘不会脱离滑动凹槽。椭圆环可以从壳体内取出。
往复移动结构带动过滤网在滑动凹槽内往复移动,实现过滤网的抖动。设置滑动凹槽,用于防止粉尘不通过过滤网直接落到下方。设置往复移动结构,用于使过滤网往复移动,使丸料通过网孔。设置往复移动结构的移动端的轴线与椭圆环的倾斜方向重合,将丸料粉尘向过滤网上端带动,由于过滤网的上端为空置,用于提高过滤网对丸料的过滤效果,且由于丸料易滚动,使丸料更容易向上移动,从网孔通过。滑动凹槽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由于过滤网对丸料的过滤主要集中在下端,而往复移动结构占据一定体积。过滤网的上表面设置为波浪面,用于增加对丸料和粉尘的推动效果。
进一步的,包括:滑动凹槽包括:上滑动面,上滑动面与椭圆环上表面平行;下滑动面,下滑动面与上滑动面平行;若干导向凸起,导向凸起为长条状,导向凸起的截面为三角状,导向凸起设置于上滑动面和下滑动面上,导向凸起沿往复移动结构的移动端的移动方向设置;过滤网上设置有若干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相配合。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相配合,使导向凸起可以在导向凹槽中滑动。
设置导向凸起和导向凹槽,用于对过滤网的方向进行导向,减轻往复移动结构的移动端所受的压力。设置导向凸起的截面为三角状,用于提高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的啮合效果。
进一步的,包括:搅拌轴,搅拌轴设置于第一滤尘网上端,位于抖动结构下方,搅拌轴下端与第一滤尘网中心旋转连接,搅拌轴与第一滤尘网垂直;若干搅拌板,搅拌板为板状,搅拌板设置于第一滤尘网上方,位于抖动结构下方,搅拌板的一端与搅拌轴固定,搅拌板的下端与第一滤尘网紧邻,搅拌板的下端设置有条形薄片,条行薄片沿搅拌板的旋转方向设置于搅拌板的侧面,条行薄片沿搅拌板的旋转方向向第一滤尘网倾斜,且与第一滤尘网的上表面紧贴。
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板旋转,将丸料向第一滤尘网的上端推动,使其在滚动和气流的作用下清理其表面的粉尘。设置搅拌轴和搅拌板,用于清理丸料表面的粉尘。丸料会堵塞第一滤尘网的网孔,降低气流的流量,降低气流对丸料表面的清理效果。由于第一滤尘网的网孔直径小于丸料的直径,因此丸料只有下半球部分落入网孔中。设置倾斜的条行薄片,用于将网孔中的丸料推出网孔。
进一步的,零件夹持结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设置于壳体内部,伸缩杆的竖向设置,伸缩杆的上端与壳体的内部顶端中心旋转连接,伸缩杆的旋转轴线与与伸缩杆的轴线重合,伸缩杆与控制器连接;夹持结构,夹持结构设置于壳体内部,其上端与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于伸缩杆下端,位于零件上方,安装板顶端中心与伸缩杆下端固定;至少四个手指组件,手指组件设置于安装板下方,手指组件的上端与安装板的边缘转动连接,手指组件与零件相配合;至少四个气缸,气缸与手指组件相对应,气缸设置于伸缩杆侧面,气缸的上端与伸缩杆转动连接,下端与手指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气缸与控制器连接。手指组件与零件相配合,对零件进行固定。手指组件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面向零件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
当喷丸位置靠近伸缩杆时,控制手指组件向上移动,避开喷丸,当喷丸位置通过后,控制手指组件对零件进行夹持。喷丸会对手指组件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护。设置至少四个手指组件,用于使一个手指组件脱离时,零件夹持结构也能对零件进行夹持。设置橡胶层,用于反弹撞击到手指组件上的丸料,对手指组件进行保护。设置防滑凸起,用于加强手指组件对零件的夹持作用。
进一步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防护罩为盒体,固定于壳体内侧壁上,防护罩罩设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正反转电机和喷丸头外侧,防护罩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喷丸头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防护口,防护口为通口,设置于防护罩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上,防护口与喷丸头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防护口套设于喷丸头上;环状凹槽,环状凹槽设置于防护口的内测壁上;两个限位腔,限位腔为截面是三角形的长条状空腔,限位腔设置于防护罩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内部,分别位于环状凹槽的两侧,与喷丸头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限位腔面向防护口的三角端与环状凹槽连通;两个收卷腔,收卷腔为空腔,收卷腔设置于防护罩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内部,位于两个限位腔的两端,与限位腔连通,且与环状凹槽连通;两个弹性收卷结构,分别设置于两个收卷腔内;两条链珠,设置于限位腔内,链珠的两端收卷于两个弹性收卷结构上,链珠的直径大于环状凹槽的宽度;圆环套,圆环套设置于防护口内,套设于喷丸头上;防护网,防护网设置于防护口内,其两侧边分别与两条链珠固定,其两端分别收卷于两个弹性收卷结构上,其内部与圆环套边缘固定。
喷丸头转动,带动圆环套移动,带动防护网移动,在弹性收卷结构和链珠的作用下保持紧绷,对丸料进行阻挡。设置限位腔,用于防止防护网脱落;设置弹性收卷结构,用于使防护网保持紧绷。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当打磨系统启动后,实行以下步骤:A1:若干红外雷达对零件进行全方位扫描,并将数据传输到存储器和智能处理器;A2:控制器控制伸缩杆旋转,同时控制若干横向喷丸口启动;A3:当零件旋转360度后,控制器控制若干横向喷丸口关闭;智能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提取数据,将被打磨后的零件与未被打磨的零件进行对比,计算出零件表面的已打磨厚度,以已打磨厚度小于X毫米为不合格表面,得到零件的不合格表面分布图;A4:控制器控制若干喷丸头转动,使其轴线相交于零件侧面顶端,之后控制伸缩杆匀速收缩;A5:以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路径为轴线,以T秒内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距离为长度,以伸缩杆旋转一周时间内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为宽度,将零件的表面分为有限的识别单元,并将与零件的不合格表面分布图相交的识别单元设为打磨单元;智能处理器计算出打磨单元的拟合法线,以及拟合法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A6:当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进入打磨单元后,根据打磨单元的拟合法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选择启动若干喷丸头中轴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的角度最接近的喷丸头对打磨单元进行打磨;当打磨单元中的不合格表面消失后,控制喷丸头关闭;A7:重复A6,直到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脱离零件表面。
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不动,在伸缩杆的自转和伸长的作用下,使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能够一螺旋向下的方式经过零件的表面。以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路径为轴线,以T秒内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距离为长度,以伸缩杆旋转一周时间内若干喷丸头的轴线的相交点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为宽度,将零件的表面分为有限的识别单元,其中轴线为两端宽的中点的连线,可以使识别单元包含零件所有表面。改变T,可以改变识别单元的长度。改变伸缩杆的自转和伸长速度,可以改变识别单元的宽度。零件的旋转速度与横向喷丸口的喷丸速度相适应,使零件旋转一周打磨后,其面向横向喷丸口的面达到打磨标准。
进一步的,包括:A8:智能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提取预先存入的关于零件所有有效面的数据,与打磨完成的零件进行对比,若有效面的数量减少,则通过显示器发出警示信息。
零件的功能大多由其所有的有效面决定,若有效面的数量减少,会导致零件功能缺失或不全。维修时调整零件的旋转速度与横向喷丸口的喷丸速度,使零件旋转一周打磨后,其面向横向喷丸口的面达到打磨标准。
进一步的,包括:B1:当喷丸位置靠近手指组件时,控制气缸收缩,使手指组件转动到安装板上方;B2:当喷丸位置通过手指组件的夹持位置后,控制气缸伸长,使手指组件转动对零件进行夹持;B3:依次重复B1和B2,直到打磨系统停止。
使手指组件避开喷丸,可以延长零件夹持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设置除尘装置,可以降低壳体内的粉尘密度,提高喷丸质量,并清理丸料中的粉尘,方便回收结构回收利用。
2、设置若干喷丸头和零件夹持结构,可以对零件表面进行精确打磨。
3、设置至少四个手指组件和气缸,可以避开喷丸位置,延长零件夹持结构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抖动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搅拌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转动喷丸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护网的相关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横向喷丸口;
3、转动喷丸装置;31、防护罩;32、第二齿轮;33、第一齿轮;34、喷丸头;35、圆环套;36、防护口;37、链珠;38、防护网;39、弹性收卷结构;
4、回收结构;
5、红外雷达;
6、显示器;
71、吹风风机;72、抖动结构;721、往复移动结构;722、过滤网;73、第一滤尘网;731、搅拌轴;732、搅拌板;733、条行薄片;74、吸风风机;
81、伸缩杆;82、安装板;83、气缸;84、手指组件;
9、喷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包括:壳体1;零件夹持结构,零件夹持结构设置于壳体1内部,零件夹持结构的上端与壳体1的内部顶端旋转连接,下端与零件连接,零件夹持结构的旋转轴线竖向设置;喷丸结构9,喷丸结构9设置于壳体1侧面;若干横向喷丸口2,横向喷丸口2设置于壳体1内部,位于壳体1的内侧壁上,若干横向喷丸口2沿竖向均匀设置,横向喷丸口2面向零件夹持结构的旋转轴线,若干横向喷丸口2与喷丸结构9连通;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转动喷丸装置3设置于壳体1内侧壁上,处于横向喷丸口2侧方,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沿竖向均匀设置,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与零件相配合;转动喷丸装置3包括:转动轴,转动轴通过支撑架横向固定于壳体1内侧壁上;第一齿轮33,第一齿轮33的中心套设于转动轴上,第一齿轮33与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正反转电机,设置于第一齿轮33外侧,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齿轮33的轴线平行;第二齿轮32,设置于第一齿轮33外侧,第二齿轮32的侧面中心与正反转电机的转轴固定,第二齿轮32与第一齿轮33相啮合;喷丸头34,喷丸头34为管状,喷丸头34固定于第二齿轮32侧面,喷丸头34的一端面向零件,另一端与喷丸机构通过管道连通;防护结构,罩设于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2、正反转电机和喷丸头34外侧,防护结构与喷丸头34的转动相配合;回收结构4,回收结构4设置于壳体1侧面,回收结构4的一端与喷丸结构9连通,另一端与壳体1的内侧面底端连通;除尘装置,除尘装置设置于壳体1内部;若干红外雷达5,若干红外雷达5设置于壳体1内;智能处理器,智能处理器设置于壳体1上,智能处理器与若干红外雷达5连接;存储器,存储器设置于壳体1上,存储器与若干红外雷达5连接,存储器与智能处理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设置于壳体1上,控制器与智能处理器连接,控制器与若干横向喷丸口2连接,控制器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连接,控制器与零件夹持结构连接;显示器6,显示器6设置于壳体1上,显示器6与智能处理器连接。
通过零件夹持结构将零件固定在壳体1内部中心,零件夹持结构旋转带动零件旋转,与若干横向喷丸口2配合对零件进行打磨。若干红外雷达5设置于壳体1内壁上,对零件进行扫描,对零件的表面情况进行记录。当横向喷丸口2对零件进行打磨后,智能处理器将零件的初始表面数据与现在的表面数据进行对比,得到零件表面各处的已打磨厚度,若已打磨厚度未达到标准,则通过若干喷丸头34对零件表面上未达到打磨标准的部分进行针对性打磨。若零件被打磨后其有效表面消失,其功能也会受到破坏,此时通过显示器6发出警示,对喷丸机进行检修。丸料和粉尘落到壳体1的底部,其中的粉尘被除尘装置清理,之后在回收结构4的作用下回到抛丸结构中循环利用。由于零件已经经过横向抛丸口的打磨,因此已打磨厚度未达到标准的为法线方向为非横向的表面,需要竖向倾斜的喷丸口对表面进行打磨。设置竖向的若干喷丸头34,由于相交于一点,因此能够在同一点产生不同角度的喷丸,用于提高零件表面的打磨质量。设置若干红外雷达5,用于对零件表面进行监测。设置若干横向喷丸口2和若干喷丸头34,用于对零件表面进行全面和均匀的清理。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智能处理器的处理数据、零件表面数据和零件表面所有有效面的数据。设置零件夹持结构,用于对零件进行固定。设置除尘装置,用于清理丸料中的粉尘和壳体1内部的粉尘。
除尘装置包括:吹风风机71,吹风风机71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顶端;吸风风机74,吸风风机74设置于壳体1内部底端,位于零件下方;第一滤尘网73,第一滤尘网73设置于壳体1内部,位于吸风风机74上方,处于零件下方,第一滤尘网73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第一滤尘网73的网孔直径小于丸料的直径,第一滤尘网73向壳体1与回收结构4的连通口的方向倾斜,第一滤尘网73的下端和壳体1与回收结构4的连通口相配合;抖动结构72,抖动结构72设置于壳体1内部,其侧面与壳体1的内侧壁连接,抖动结构72位于第一滤尘网73上方,处于零件下方,抖动结构72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抖动结构72向与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抖动结构72包括:过滤网722,过滤网722设置于壳体1内,位于第一滤尘网73上方,处于零件下方,过滤网722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过滤网722向与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过滤网722的网孔直径与丸料的直径相适应。
丸料落到过滤网722上,在倾斜面的作用下向一侧堆积,并在抖动结构72的作用下从过滤网722的网孔通过,留下较大的粉尘颗粒。丸料之后落到第一滤尘网73上,在斜面的作用下向一侧滚动,在滚动过程中使粉尘通过第一滤尘网73的网孔,最终使丸料被回收结构4回收。吹风风机71将外界的空气由上到下吹入壳体1中,将喷丸区域的粉尘带走,之后大部分气流经过过滤网722的上端的网孔进入下方,小部分经过过滤网722下端堆积的丸料进入下方。之后大部分气流经过第一滤尘网73的上端的网孔进入下方,小部分经过第一滤尘网73下端堆积的丸料进入下方,最后气流进入吸风风机74经过净化后排出到外界空气中。若第一过滤网722和第二过滤网722都水平设置,丸料会平铺在其表面,气流携带着粉尘需要经两层丸料层后进入吸风风机74中,这会影响除尘效果,且会使洁净的丸料吸附上粉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气流携带粉尘直接进入吸风风机74的机构。设置第一滤尘网73和过滤网722倾斜,用于使丸料向一侧移动,将部分第一滤尘网73和部分过滤网722暴露出来。设置第一滤尘网73向壳体1与回收结构4的连通口的方向倾斜,用于提高回收结构4的回收效果。设置过滤网722向与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用于使从过滤网722落下的丸料需要经过一段滚动,有利于与气流配合对丸料表面的粉尘进行清理。由于落入到过滤网722上的还包括锈块、零件粉尘等大体积的,容易堵塞网孔,降低丸料从过滤网722落下的速度,容易产生堆积现象,因此需要抖动。设置抖动结构72,用于防止丸料在过滤网722上堆积,堵塞喷丸口,影响喷丸过程,并可以与气流配合,提高对粉尘的清理效果。设置抖动结构72,用于防止丸料将过滤网722的上端覆盖,影响气流流动。
如图2所示,抖动结构72包括:椭圆环,椭圆环设置于壳体1内部,椭圆环向与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其侧面与壳体1的内侧壁紧密连接,椭圆环位于第一滤尘网73上方,处于零件下方,椭圆环设置于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椭圆环内侧面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滑动凹槽为环状,滑动凹槽与椭圆环相配合,滑动凹槽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721,往复移动结构721的移动端的轴线与椭圆环的倾斜方向重合;过滤网722设置于椭圆环内,位于滑动凹槽内,过滤网722与滑动凹槽相配合,过滤网722可在滑动凹槽内移动,过滤网722的上端与往复移动结构721连接。
往复移动结构721推动过滤网722在滑动凹槽内往复移动,实现过滤网722的抖动。设置滑动凹槽,用于防止粉尘不通过过滤网722直接落到下方。设置往复移动结构721,用于使过滤网722往复移动,使丸料通过网孔。设置往复移动结构721的移动端的轴线与椭圆环的倾斜方向重合,将丸料粉尘向过滤网722上端带动,由于过滤网722的上端为空置,用于提高过滤网722对丸料和粉尘的带动幅度。
包括:滑动凹槽包括:上滑动面,上滑动面与椭圆环上表面平行;下滑动面,下滑动面与上滑动面平行;若干导向凸起,导向凸起为长条状,导向凸起的截面为三角状,导向凸起设置于上滑动面和下滑动面上,导向凸起沿往复移动结构721的移动端的移动方向设置;过滤网722上设置有若干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相配合。
设置导向凸起和导向凹槽,用于对过滤网722的方向进行导向,减轻往复移动结构721的移动端所受的压力。设置导向凸起的截面为三角状,用于提高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的啮合效果。
如图3所示,包括:搅拌轴731,搅拌轴731设置于第一滤尘网73上端,位于抖动结构72下方,搅拌轴731下端与第一滤尘网73中心旋转连接,搅拌轴731与第一滤尘网73垂直;若干搅拌板732,搅拌板732为板状,搅拌板732设置于第一滤尘网73上方,位于抖动结构72下方,搅拌板732的一端与搅拌轴731固定,搅拌板732的下端与第一滤尘网73紧邻,搅拌板732的下端设置有条形薄片,条行薄片733沿搅拌板732的旋转方向设置于搅拌板732的侧面,条行薄片733沿搅拌板732的旋转方向向第一滤尘网73倾斜,且与第一滤尘网73的上表面紧贴。
搅拌轴731转动,带动搅拌板732旋转,将丸料向第一滤尘网73的上端推动,使其在滚动和气流的作用下清理其表面的粉尘。设置搅拌轴731和搅拌板732,用于清理丸料表面的粉尘。丸料会堵塞第一滤尘网73的网孔,降低气流的流量,降低气流对丸料表面的清理效果。由于第一滤尘网73的网孔直径小于丸料的直径,因此丸料只有下半球部分落入网孔中。设置倾斜的条行薄片733,用于将网孔中的丸料推出网孔。
零件夹持结构包括:伸缩杆81,伸缩杆81设置于壳体1内部,伸缩杆81的竖向设置,伸缩杆81的上端与壳体1的内部顶端中心旋转连接,伸缩杆81的旋转轴线与与伸缩杆81的轴线重合,伸缩杆81与控制器连接;夹持结构,夹持结构设置于壳体1内部,其上端与伸缩杆81的下端固定连接;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板82,安装板82设置于伸缩杆81下端,位于零件上方,安装板82顶端中心与伸缩杆81下端固定;至少四个手指组件84,手指组件84设置于安装板82下方,手指组件84的上端与安装板82的边缘转动连接,手指组件84与零件相配合;至少四个气缸83,气缸83与手指组件84相对应,气缸83设置于伸缩杆81侧面,气缸83的上端与伸缩杆81转动连接,下端与手指组件84的中部转动连接,气缸83与控制器连接。
当喷丸位置靠近伸缩杆81时,控制手指组件84向上移动,避开喷丸,当喷丸位置通过后,控制手指组件84对零件进行夹持。喷丸会对手指组件84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保护。设置至少四个手指组件84,用于使一个手指组件84脱离时,零件夹持结构也能对零件进行夹持。手指组件84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面向零件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
设置橡胶层,用于反弹撞击到手指组件84上的丸料,对手指组件84进行保护。设置防滑凸起,用于加强手指组件84对零件的夹持作用。
如图5所示,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罩31,防护罩31为盒体,固定于壳体1内侧壁上,防护罩31罩设于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2、正反转电机和喷丸头34外侧,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喷丸头34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防护口36,防护口36为通口,设置于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上,防护口36与喷丸头34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防护口36套设于喷丸头34上;环状凹槽,环状凹槽设置于防护口36的内测壁上;两个限位腔,限位腔为截面是三角形的长条状空腔,限位腔设置于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内部,分别位于环状凹槽的两侧,与喷丸头34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限位腔面向防护口36的三角端与环状凹槽连通;两个收卷腔,收卷腔为空腔,收卷腔设置于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内部,位于两个限位腔的两端,与限位腔连通,且与环状凹槽连通;两个弹性收卷结构39,分别设置于两个收卷腔内;两条链珠37,设置于限位腔内,链珠37的两端收卷于两个弹性收卷结构39上,链珠37的直径大于环状凹槽的宽度;圆环套35,圆环套35设置于防护口36内,套设于喷丸头34上;防护网38,防护网38设置于防护口36内,其两侧边分别与两条链珠37固定,其两端分别收卷于两个弹性收卷结构39上,其内部与圆环套35边缘固定。
喷丸头34转动,带动圆环套35移动,带动防护网38移动,在弹性收卷结构39和链珠37的作用下保持紧绷,对丸料进行阻挡。设置限位腔,用于防止防护网38脱落;设置弹性收卷结构39,用于使防护网38保持紧绷。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通过零件夹持结构将零件固定在壳体1内部中心,零件夹持结构旋转带动零件旋转,与若干横向喷丸口2配合对零件进行打磨。若干红外雷达5设置于壳体1内壁上,对零件进行扫描,对零件的表面情况进行记录。当横向喷丸口2对零件进行打磨后,智能处理器将零件的初始表面数据与现在的表面数据进行对比,得到零件表面各处的已打磨厚度,若已打磨厚度未达到标准,则通过若干喷丸头34对零件表面上未达到打磨标准的部分进行针对性打磨。若零件被打磨后其有效表面消失,其功能也会受到破坏,此时通过显示器6发出警示,对喷丸机进行检修。丸料和粉尘落到壳体1的底部,其中的粉尘被除尘装置清理,之后在回收结构4的作用下回到抛丸结构中循环利用。由于零件已经经过横向抛丸口的打磨,因此已打磨厚度未达到标准的为法线方向为非横向的表面,需要竖向倾斜的喷丸口对表面进行打磨。设置竖向的若干喷丸头34,由于相交于一点,因此能够在同一点产生不同角度的喷丸,用于提高零件表面的打磨质量。丸料落到过滤网722上,在倾斜面的作用下向一侧堆积,并在抖动结构72的作用下从过滤网722的网孔通过,留下较大的粉尘颗粒。往复移动结构721推动过滤网722在滑动凹槽内往复移动,实现过滤网722的抖动。丸料之后落到第一滤尘网73上,在斜面的作用下向一侧滚动,在滚动过程中使粉尘通过第一滤尘网73的网孔,最终使丸料被回收结构4回收。吹风风机71将外界的空气由上到下吹入壳体1中,将喷丸区域的粉尘带走,之后大部分气流经过过滤网722的上端的网孔进入下方,小部分经过过滤网722下端堆积的丸料进入下方。之后大部分气流经过第一滤尘网73的上端的网孔进入下方,小部分经过第一滤尘网73下端堆积的丸料进入下方,最后气流进入吸风风机74经过净化后排出到外界空气中。搅拌轴731转动,带动搅拌板732旋转,将丸料向第一滤尘网73的上端推动,使其在滚动和气流的作用下清理其表面的粉尘。
当喷丸位置靠近伸缩杆81时,控制手指组件84向上移动,避开喷丸,当喷丸位置通过后,控制手指组件84对零件进行夹持。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当打磨系统启动后,实行以下步骤:A1:若干红外雷达5对零件进行全方位扫描,并将数据传输到存储器和智能处理器;A2:控制器控制伸缩杆81旋转,同时控制若干横向喷丸口2启动;A3:当零件旋转360度后,控制器控制若干横向喷丸口2关闭;智能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提取数据,将被打磨后的零件与未被打磨的零件进行对比,计算出零件表面的已打磨厚度,以已打磨厚度小于X毫米为不合格表面,得到零件的不合格表面分布图;A4:控制器控制若干喷丸头34转动,使其轴线相交于零件侧面顶端,之后控制伸缩杆81匀速收缩;A5:以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路径为轴线,以T秒内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距离为长度,以伸缩杆81旋转一周时间内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为宽度,将零件的表面分为有限的识别单元,并将与零件的不合格表面分布图相交的识别单元设为打磨单元;智能处理器计算出打磨单元的拟合法线,以及拟合法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A6:当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进入打磨单元后,根据打磨单元的拟合法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选择启动若干喷丸头34中轴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的角度最接近的喷丸头34对打磨单元进行打磨;当打磨单元中的不合格表面消失后,控制喷丸头34关闭;A7:重复A6,直到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脱离零件表面。
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不动,在伸缩杆81的自转和伸长的作用下,使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能够一螺旋向下的方式经过零件的表面。以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路径为轴线,以T秒内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距离为长度,以伸缩杆81旋转一周时间内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为宽度,将零件的表面分为有限的识别单元,其中轴线为两端宽的中点的连线,可以使识别单元包含零件所有表面。改变T,可以改变识别单元的长度。改变伸缩杆81的自转和伸长速度,可以改变识别单元的宽度。
包括:A8:智能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提取预先存入的关于零件所有有效面的数据,与打磨完成的零件进行对比,若有效面的数量减少,则通过显示器6发出警示信息。
零件的功能大多由其所有的有效面决定,若有效面的数量减少,会导致零件功能缺失或不全。
包括:B1:当喷丸位置靠近手指组件84时,控制气缸83收缩,使手指组件84转动到安装板82上方;B2:当喷丸位置通过手指组件84的夹持位置后,控制气缸83伸长,使手指组件84转动对零件进行夹持;B3:依次重复B1和B2,直到打磨系统停止。
使手指组件84避开喷丸,可以延长零件夹持结构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
零件夹持结构,所述零件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零件夹持结构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顶端旋转连接,下端与零件连接,所述零件夹持结构的旋转轴线竖向设置;
喷丸结构(9),所述喷丸结构(9)设置于所述壳体(1)侧面;
若干横向喷丸口(2),所述横向喷丸口(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沿竖向均匀设置,所述横向喷丸口(2)面向所述零件夹持结构的旋转轴线,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与所述喷丸结构(9)连通;
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所述转动喷丸装置(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处于所述横向喷丸口(2)侧方,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沿竖向均匀设置,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与所述零件相配合;
所述转动喷丸装置(3)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支撑架横向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第一齿轮(33),所述第一齿轮(33)的中心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33)与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正反转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33)外侧,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齿轮(33)的轴线平行;第二齿轮(32),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33)外侧,所述第二齿轮(32)的侧面中心与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转轴固定,所述第二齿轮(32)与所述第一齿轮(33)相啮合;喷丸头(34),所述喷丸头(34)为管状,所述喷丸头(34)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32)侧面,所述喷丸头(34)的一端面向所述零件,另一端与喷丸机构通过管道连通;防护结构,罩设于所述第一齿轮(33)、所述第二齿轮(32)、所述正反转电机和所述喷丸头(34)外侧,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喷丸头(34)的转动相配合;
回收结构(4),所述回收结构(4)设置于所述壳体(1)侧面,所述回收结构(4)的一端与所述喷丸结构(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面底端连通;
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
若干红外雷达(5),所述若干红外雷达(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
智能处理器,所述智能处理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智能处理器与所述若干红外雷达(5)连接;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存储器与所述若干红外雷达(5)连接,所述存储器与所述智能处理器连接;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智能处理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零件夹持结构连接;
显示器(6),所述显示器(6)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显示器(6)与所述智能处理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
若干吹风风机(71),所述吹风风机(7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顶端;
吸风风机(74),所述吸风风机(74)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端,位于所述零件下方,处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面中心;
第一滤尘网(73),所述第一滤尘网(7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吸风风机(74)上方,处于所述零件下方,所述第一滤尘网(73)设置于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所述第一滤尘网(73)的网孔直径小于丸料的直径,所述第一滤尘网(73)向所述壳体(1)与所述回收结构(4)的连通口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滤尘网(73)的下端和所述壳体(1)与所述回收结构(4)的连通口相配合;
抖动结构(72),所述抖动结构(7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其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抖动结构(72)位于所述第一滤尘网(73)上方,处于所述零件下方,所述抖动结构(72)设置于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所述抖动结构(72)向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所述抖动结构(72)包括:过滤网(722),所述过滤网(72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第一滤尘网(73)上方,处于所述零件下方,所述过滤网(722)设置于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所述过滤网(722)向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所述过滤网(722)的网孔直径与丸料的直径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动结构(72)包括:
椭圆环,所述椭圆环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椭圆环向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其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紧密连接,所述椭圆环位于所述第一滤尘网(73)上方,处于所述零件下方,所述椭圆环设置于所述若干横向喷丸口(2)下方,位于所述若干转动喷丸装置(3)下方,所述椭圆环内侧面上设置有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为环状,所述滑动凹槽与所述椭圆环相配合,所述滑动凹槽的上端内部设置有往复移动结构(721),所述往复移动结构(721)的移动端的轴线与所述椭圆环的倾斜方向重合;
所述过滤网(722)设置于所述椭圆环内,位于所述滑动凹槽内,所述过滤网(722)与所述滑动凹槽相配合,所述过滤网(722)可在所述滑动凹槽内移动,所述过滤网(722)的上端与所述往复移动结构(721)连接,所述过滤网(722)的上表面设置为波浪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滑动凹槽包括:上滑动面,所述上滑动面与椭圆环上表面平行;下滑动面,所述下滑动面与所述上滑动面平行;若干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为长条状,所述导向凸起的截面为三角状,所述导向凸起设置于所述上滑动面和所述下滑动面上,所述导向凸起沿所述往复移动结构(721)的移动端的移动方向设置;
所述过滤网(722)上设置有若干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凹槽与所述导向凸起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搅拌轴(731),所述搅拌轴(731)设置于所述第一滤尘网(73)上端,位于所述抖动结构(72)下方,所述搅拌轴(731)下端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中心旋转连接,所述搅拌轴(731)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垂直;
若干搅拌板(732),所述搅拌板(732)为板状,所述搅拌板(732)设置于所述第一滤尘网(73)上方,位于所述抖动结构(72)下方,所述搅拌板(732)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731)固定,所述搅拌板(7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紧邻,所述搅拌板(732)的下端设置有条形薄片,所述条形薄片(733)沿所述搅拌板(732)的旋转方向设置于所述搅拌板(732)的侧面,所述条形薄片(733)沿所述搅拌板(732)的旋转方向向所述第一滤尘网(73)倾斜,且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的上表面紧贴,所述条形薄片(733)的底面为弧面,且与所述第一滤尘网(73)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夹持结构包括:
伸缩杆(81),所述伸缩杆(8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伸缩杆(81)的竖向设置,所述伸缩杆(8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顶端中心旋转连接,所述伸缩杆(81)的旋转轴线与与所述伸缩杆(81)的轴线重合,所述伸缩杆(81)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其上端与所述伸缩杆(81)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安装板(82),所述安装板(82)设置于所述伸缩杆(81)下端,位于零件上方,所述安装板(82)顶端中心与所述伸缩杆(81)下端固定;至少四个手指组件(84),所述手指组件(84)设置于所述安装板(82)下方,所述手指组件(84)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82)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手指组件(84)与所述零件相配合;至少四个气缸(83),所述气缸(83)与所述手指组件(84)相对应,所述气缸(83)设置于所述伸缩杆(81)侧面,所述气缸(83)的上端与所述伸缩杆(81)转动连接,下端与所述手指组件(84)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气缸(83)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手指组件(84)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面向零件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
防护罩(31),所述防护罩(31)为盒体,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所述防护罩(31)罩设于所述第一齿轮(33)、所述第二齿轮(32)、所述正反转电机和所述喷丸头(34)外侧,所述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喷丸头(34)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
防护口(36),所述防护口(36)为通口,设置于所述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上,所述防护口(36)与所述喷丸头(34)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所述防护口(36)套设于所述喷丸头(34)上;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设置于所述防护口(36)的内测壁上;两个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为截面是三角形的长条状空腔,所述限位腔设置于所述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内部,分别位于所述环状凹槽的两侧,与所述喷丸头(34)一端的转动路径相适应,所述限位腔面向防护口(36)的三角端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两个收卷腔,所述收卷腔为空腔,所述收卷腔设置于所述防护罩(31)面向零件方向的侧面内部,位于所述两个限位腔的两端,与所述限位腔连通,且与所述环状凹槽连通;两个弹性收卷结构(39),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收卷腔内;两条链珠(37),设置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链珠(37)的两端收卷于所述两个弹性收卷结构(39)上,所述链珠(37)的直径大于所述环状凹槽的宽度;圆环套(35),所述圆环套(35)设置于所述防护口(36)内,套设于所述喷丸头(34)上;防护网(38),所述防护网(38)设置于所述防护口(36)内,其两侧边分别与所述两条链珠(37)固定,其两端分别收卷于所述两个弹性收卷结构(39)上,其内部与所述圆环套(35)边缘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打磨系统启动后,实行以下步骤:
A1:若干红外雷达(5)对零件进行全方位扫描,并将数据传输到存储器和智能处理器;
A2:控制器控制伸缩杆(81)旋转,同时控制若干横向喷丸口(2)启动;
A3:当零件旋转360度后,控制器控制若干横向喷丸口(2)关闭;智能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提取数据,将被打磨后的零件与未被打磨的零件进行对比,计算出零件表面的已打磨厚度,以已打磨厚度小于X毫米为不合格表面,得到零件的不合格表面分布图;
A4:控制器控制若干喷丸头(34)旋转,使其轴线相交于零件侧面顶端,之后控制伸缩杆(81)匀速收缩;
A5:以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路径为轴线,以T秒内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的移动距离为长度,以伸缩杆(81)旋转一周时间内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为宽度,将零件的表面分为有限的识别单元,并将与零件的不合格表面分布图相交的识别单元设为打磨单元;智能处理器计算出打磨单元的拟合法线,以及拟合法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
A6:当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进入打磨单元后,根据打磨单元的拟合法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选择启动若干喷丸头(34)中轴线与零件的旋转轴线的角度最接近的喷丸头(34)对打磨单元进行打磨;当打磨单元中的不合格表面消失后,控制喷丸头(34)关闭;
A7:重复步骤A6,直到若干喷丸头(34)的轴线的相交点脱离零件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8:智能处理器从存储器中提取预先存入的关于零件所有有效面的数据,与打磨完成的零件进行对比,若有效面的数量减少,则通过显示器(6)发出警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B1:当喷丸位置靠近手指组件(84)时,控制气缸(83)收缩,使手指组件(84)转动到安装板(82)上方;
B2:当喷丸位置通过手指组件(84)的夹持位置后,控制气缸(83)伸长,使手指组件(84)转动对零件进行夹持;
B3:依次重复步骤B1和B2,直到打磨系统停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7334.4A CN113878501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7334.4A CN113878501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8501A CN113878501A (zh) | 2022-01-04 |
CN113878501B true CN113878501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79012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27334.4A Active CN113878501B (zh) | 2021-09-02 | 2021-09-02 |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78501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6042A (zh) * | 2001-03-29 | 2003-02-12 | 夏普公司 | 附着膜回收装置和附着膜的回收方法 |
WO2003026846A1 (en) * | 2001-09-13 | 2003-04-03 |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a workpiece surface |
CN101510767A (zh) * | 2008-02-14 | 2009-08-1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晶圆及抛光装置和方法、压电振动器及制造方法和装置 |
CN102554801A (zh) * | 2011-12-31 | 2012-07-11 | 信义集团公司 | 粉末冶金锻造生坯喷丸设备 |
CN106342025B (zh) * | 2011-01-04 | 2014-02-12 |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薄壁易变形盘类零件的数控喷丸方法 |
CN103869750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微机械加工技术股份公司 | 通过至少一个加工射流来加工一系列工件的方法 |
CN205382213U (zh) * | 2016-03-10 | 2016-07-13 | 江苏火花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材高效除锈装置 |
CN107315135A (zh) * | 2017-07-04 | 2017-11-03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磨抛技术的聚合物电树三维观测装置及方法 |
WO2019113491A1 (en) * | 2017-12-09 | 2019-06-13 | 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Inc. | Flexible riser insulation removal tool for ultrasonic test inspection |
CN209095343U (zh) * | 2018-11-01 | 2019-07-12 | 天津市金兴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抛丸装置 |
CN209335431U (zh) * | 2018-12-04 | 2019-09-03 |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 一种叶片喷丸的通用夹持装置 |
CN209698846U (zh) * | 2019-03-27 | 2019-11-29 | 四川海恩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抛喷丸清理室 |
GB202109305D0 (en) * | 2020-06-23 | 2021-08-11 | Univ Jiangsu | Visual stereo dynamic 3D detection device for fluid spraying |
-
2021
- 2021-09-02 CN CN202111027334.4A patent/CN1138785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96042A (zh) * | 2001-03-29 | 2003-02-12 | 夏普公司 | 附着膜回收装置和附着膜的回收方法 |
WO2003026846A1 (en) * | 2001-09-13 | 2003-04-03 |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ishing a workpiece surface |
CN101510767A (zh) * | 2008-02-14 | 2009-08-19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晶圆及抛光装置和方法、压电振动器及制造方法和装置 |
CN106342025B (zh) * | 2011-01-04 | 2014-02-12 |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薄壁易变形盘类零件的数控喷丸方法 |
CN102554801A (zh) * | 2011-12-31 | 2012-07-11 | 信义集团公司 | 粉末冶金锻造生坯喷丸设备 |
CN103869750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微机械加工技术股份公司 | 通过至少一个加工射流来加工一系列工件的方法 |
CN205382213U (zh) * | 2016-03-10 | 2016-07-13 | 江苏火花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材高效除锈装置 |
CN107315135A (zh) * | 2017-07-04 | 2017-11-03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磨抛技术的聚合物电树三维观测装置及方法 |
WO2019113491A1 (en) * | 2017-12-09 | 2019-06-13 | 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Inc. | Flexible riser insulation removal tool for ultrasonic test inspection |
CN209095343U (zh) * | 2018-11-01 | 2019-07-12 | 天津市金兴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抛丸装置 |
CN209335431U (zh) * | 2018-12-04 | 2019-09-03 |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 一种叶片喷丸的通用夹持装置 |
CN209698846U (zh) * | 2019-03-27 | 2019-11-29 | 四川海恩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抛喷丸清理室 |
GB202109305D0 (en) * | 2020-06-23 | 2021-08-11 | Univ Jiangsu | Visual stereo dynamic 3D detection device for fluid spray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8501A (zh)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93357B1 (en) | Dry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cleaning the cleaning agent | |
JP4688065B2 (ja) | スポンジブラスト装置及びスポンジブラスト方法 | |
CA1068114A (en) | Surface treating apparatus | |
EP1782895B1 (en) | Dry typ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dry type cleaning method | |
EP1936020B1 (en) | Cleaning medium and dry clean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A2581548C (en) | Recovery device of blasting medium and method therefor | |
EP1897628A2 (en) | Dry cleaning device and dry cleaning method | |
CN1994588A (zh) | 干式清洁设备及干式清洁方法 | |
JP4688064B2 (ja) | ブラスト媒体のほぐし装置 | |
CN211963409U (zh) | 一种环保型粉尘处理装置 | |
EP0624120A4 (en) | RECOVERY SYSTEM. | |
EP2498923A1 (en) | Apparatus and medium for dry cleaning | |
CN111451945B (zh) | 一种可调整式叶轮喷击仓室 | |
CN113878501B (zh) | 一种基于电磁波监测的表面处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2731101B2 (ja) | 砥石の目詰まり除去方法 | |
CN108032228B (zh) | 一种履带式喷砂清理机 | |
US4319436A (en) | Portable blasting device and sealing means | |
WO1996000138A1 (en) | Shot blast delivery and recovery unit | |
EP0971782A1 (en) | Reverse pulse cleaning enhancement for cartridge filter air filtration system | |
KR100893489B1 (ko) | 디스케일러용 쇼트볼 선별 장치 | |
RU2807490C2 (ru) | Машин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и гравировки поверхностей струйно-вакуумным способом | |
CN218364141U (zh) | 一种通过式抛丸清理设备 | |
CN214162645U (zh) | 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的板件喷砂抛丸加工装置 | |
CN219945818U (zh) | 一种抛丸除锈配套吹回收扫装置 | |
JPH0753891Y2 (ja) | シヨツ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315000 Wenxi Zhou Village, Qiaotouhu Street, Ninghai Coun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ed) Applicant after: Ninghai Yonghao Auto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000 building 4, Fuyuan Garden, Yunlong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 Wei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